-
1 # 農村小靜的幸福生活
-
2 # 兩個石頭
小麥在播種前要施肥一遍,首先把土地耕一遍,撒複合肥,播種小麥,在小麥生長後,大約在農曆二月份時再施肥一遍,
-
3 # 韋天耀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那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施肥技術要點有哪些?
小麥什麼時候施肥比較好?
1、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2、春小麥:(1)種肥:由於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後再撒、覆土、鎮壓。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近年來,春小麥產區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2)追肥:春小麥是屬於“胎裡富”的作物,發育較早,多數品種在3葉期就開始生長錐的伸長並進行穗軸分化。4葉期開始幼穗分化,要求較多的養分。因此,第一次追肥應在3葉期或3葉1心時進行。這次肥稱為分櫱肥,要重施,大約佔追肥量的2/3.每公頃施尿素225-300千克,主要是提高分櫱成穗率,促壯苗早發,為穗大粒多奠定基礎。拔節期進行的第二次追肥,稱為拔節肥,一般輕施,大約佔追施量的1/3,每公頃施尿素105-150千克。在未追施過分櫱肥的地塊,應早施、重施拔節肥。孕穗期酌量施保花增粒肥。絕大部分施了拔節肥後,就不再施肥了,主要進行葉面施肥,與冬小麥相同。
小麥施肥技術要點有哪些?
小麥正常生長髮育需氮、磷、鉀、鐵、鋅、銅、錳等多種元素。在氮磷鉀三要素中相對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根據研究資料,小麥每形成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純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鉀2.4公斤,需肥量隨產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一般麥田全生育期需要施純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配施鉀肥(氧化鉀)5-6公斤,鋅、硼、錳等元素根據土壤養分供應狀況,因缺補缺,針對性使用。在分期使用上,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則,合理調劑。
1、基肥
“麥喜胎裡富,底肥是基礎”。在整地前,一般畝施農家肥1-1.5噸,同時將30-50%的氮肥,全部磷肥、20%的鉀肥基施。建議配施鋅肥3公斤,硼肥2公斤。施用時建議最好在耕地前均勻撒於地表,及時耕翻入土。
2、追肥
追肥一般在拔節期進行,以氮肥為主。氮肥追施量佔總施量的50-70%。小麥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盛,可適當晚施,並減少施用量。孕穗期追肥2次。磷鉀肥基施不足的,也要透過追肥補充,但追施磷鉀肥應儘量提前到分櫱期,最好選用複合肥。追肥後要及時澆水,澆水量40m3左右,不要大水漫灌。
葉面噴肥也是追肥的一種形式。在後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時,葉面追肥更直接有效,同時能有效防治乾熱風危害。葉面噴肥品種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氫鉀、微肥等,濃度在0.5-2%之間。噴施一般在上午10點前、下午5點後或陰天進行,遇到噴後降雨要重噴。
-
4 # 秋意濃685
1、冬前促: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儘早施用分櫱肥,特別是遲播小麥,由於播後溫度低、出苗遲、生長慢,更應儘早施用分櫱肥,以促進麥苗早發冬壯。苗肥應在三葉期施下,到分櫱期發揮作用,其用量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苗情以及天氣等條件而定,如果是分層施肥、麥苗播種早且長勢正常,則可少施,反之,長勢較差且底肥不足的麥田,應早施重施苗肥,一般每畝施用10~15擔糞肥或18~20公斤碳酸氫銨。
2、臘肥穩:越冬期間施用的臘肥,既可培土壅蔸,增溫防寒,又可彌補基肥不足,促進麥苗生長髮育,利於早發冬壯。臘肥除了要穩外,還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只是對個別三類苗施用少量化肥。
3、巧施拔節孕穗肥:施拔節肥的作用是提高分櫱的成穗率,增加收穫穗數,孕穗肥主要是保花增粒。除了用3~4公斤尿素對三類苗作拔節孕穗肥之外,一二類苗均採用葉面施肥,每次用1%的尿素與1%的過隣酸鈣混合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可增穗增粒增產。
。。。。。。。。。
小麥種植:什麼是小麥的春化階段和光照階段?
小麥種植:怎樣提高小麥每穗粒數?
小麥種植:種植小麥蓋地膜有什麼好處?
-
5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1.冬小麥第一次追肥,針對的開春之後冬小麥返青期的苗,在小麥長起來的時候追一次氮肥,一袋碳銨合一畝100斤,施用方法採用開溝施肥,復土掩埋結合耬麥並澆水的方法。
2.冬小麥第二次追肥,是在小麥長到倒二葉時期,施用尿素一畝24斤,並澆水。
3.冬小麥第三次追肥,在5月初冬小麥進行抽穗揚花初期再追施尿素一畝10斤,這時候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冬小麥當年獲得了較高產量以及較優品質的結果。
注意:春季冬小麥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後冬小麥所需的磷鉀肥是靠基肥、種肥和土壤庫供應的。冬小麥返青後,立即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在氮營養吸收規律上,雖然數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豐富或缺乏的反應卻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氮營養不足,出現根少,苗小尤其分櫱少,群體不夠,難獲高產。
以上就是關於冬小麥什麼時候追肥的介紹,具體施肥時間可以根據小麥長勢來定,這樣能提高產量。
-
6 # 兄弟果業
小麥苗期對磷鉀需求少,對速效氮肥也不多,但是不施肥,苗就長勢不好,其中磷鉀肥對幼苗的生長影響很大,幼苗缺磷鉀元素,表現為幼苗矮細,不能安全越冬。對於播種早的品種,在11月中旬追肥,播種晚的品種在12月上旬追肥,每畝施尿素4公斤,加上磷酸二氫鉀1.5公斤,及時追肥能夠保證小麥多分裂。
在小麥3葉期以後,雜草2-4葉期,土壤溼潤、白天溫度不低於10度的條件下噴曬除草劑效果好,能夠除掉90%的雜草,不噴曬除草劑就要在越冬前的晴天的中午進行中耕除草。並且施一次越冬水,促進根系生長髮育。小麥在越冬後,土壤基本上都處於溼潤狀態,注意不要讓土壤有積水的存在,及時開溝排水,如果是發生冬旱,則要掌握灌水次數。在小麥拔節後期追肥一次每畝施尿素25公斤,在中後期進行3-5次的葉面噴曬磷酸二氫鉀溶液,每次每畝250克。當小麥苗出現了苗黃、苗弱的情況後,透過追施尿素來進行緩解,促進小麥的正常生長。
-
7 # 追逐漁樂
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此時期若氮營養不足,則會造成苗小,分櫱少,群體不夠,難獲高產。但如果追施氮肥過多,氮營養過剩,會造成葉大、櫱多,群體過大,將來必定莖長稈細,易倒伏,並且穗粒少、粒重輕,也難獲高產。因此,追肥量和追肥時期應視小麥苗情而定。追施氮肥量一般約佔總施氮量的50~70%。對於肥力較好、長勢正常、群體適中的壯苗麥田,應採取促控結合,堅持“冬前促、返青控,拔節以後攻穗重”的管理原則,在拔節時期每畝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對於群體超過90萬株的旺苗田,應以控為主,儘量避免大量養分消耗在苗期,造成後期脫肥。可採取深中耕斷根、鎮壓、化控等措施,以加速小分櫱死亡,控櫱蹲節,控旺促壯,追肥時期可以推遲到拔節以後,並且以磷、鉀為主,少追施氮肥;對於因底肥不足或播種過晚而導致的越冬群體50萬株以下的弱苗麥田,應以促為主,追肥越早越好,春節前追肥比春節後追肥效果更好,上凍前就可以追肥,或者一開春地溫開始回升時,結合澆返青水每畝施碳銨30~50kg或尿素10~15kg,以利於促弱轉壯,增加有效分櫱,壯大根系,增加畝穗數,提高成穗率。對於磷鉀肥基施不足的,也可以透過追肥補充,但追施磷鉀肥也是越早越好,儘量提前到返青期,最好選用複合肥。
-
8 # 冬瓜醬
小麥追肥是春天,也就是小麥返青的時候,那時候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小草偷偷的冒出了綠芽,小花也在忙著開花了,黃的綠的,我和爸媽帶著尿素,扛著小犁子,走在開滿花的小路上,積攢了一冬天的力氣,去麥地裡施展一下,爹扶著犁,我在前面拉,媽在後面提著個小桶,把化肥溜到溝裡,我累了,坐在地頭一休息,爹就去把犁開的溝埋上,在用腳壓實。
-
9 # 信命不認命84014333
1、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2、春小麥:(1)種肥:由於肥料集中在種子附近,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如果地干時,可先播種、踏實,然後再撒、覆土、鎮壓。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近年來,春小麥產區用一次施肥法,全部肥料用作基肥和種肥。一般在施足農家肥的基礎上,每公頃施氨水600-750千克或碳酸氫銨600千克左右,施過磷酸鈣75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
-
10 # 種業威少德啵嘚
根據小麥各生長髮育階段對養分的需要,分期進行追肥。現分別敘述如下:
一,苗期追肥
苗期追肥簡稱“苗肥”,一般是在出苗的分櫱初期,每公頃追施碳酸氫銨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或少量的人糞尿。其作用是促進苗勻苗壯,增加冬前分櫱,特別是對於基本苗不足或晚播麥。丘陵旱薄地和養分分解慢的泥田、溼田等低產土壤,早施苗肥效果好。但是對於基肥和種肥比較充足的麥田,苗期也可以不必追肥。
二,越冬期追肥
也叫“臘肥”,南方和長江流域都有重施臘肥習慣。臘肥是以施用半速效性和遲效性農家肥為主,對於三類苗應以施用速效性肥料為主,以促進長根分櫱,長成壯苗,促使三類苗迅速轉化、升級。對於北方冬麥區,播種較晚、個體長勢差、分櫱少的三類苗,分櫱初期沒有追肥的,一般都要採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結合澆凍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後施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75~15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對於施過苗肥的可以不施“臘肥”。
三,返青期追肥
對於肥力較差,基肥不足,播種遲,冬前分櫱少,生長較弱的麥田,應早追或重追返青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225~300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應深施6釐米以上為宜。對於基肥充足、冬前櫱壯櫱足的麥田一般不宜追返青肥。
四,拔節期追肥
拔節肥是在冬小麥分櫱高峰後施用,促進大櫱成穗,提高成穗率,促進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通常將拔節期麥苗生長情況分為三種類型,並採用相應的追肥和管理措施。過旺苗:葉形如豬耳朵,葉色黑綠,葉片肥寬柔軟,向下披垂,分櫱很多,有鬱蔽現象。對這類苗不宜追施氮肥,且應控制澆水。壯苗:葉形如驢耳朵,葉較長而色青綠,葉尖微斜,分櫱適中。對這類麥苗可施少量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225千克或尿素45~75千克,配合施用磷鉀肥,每公頃施過磷酸鈣75~150千克,氯化鉀45~75千克,並配合澆水。弱苗:葉形如馬耳朵,葉色黃綠,葉片狹小直立,分櫱很少,表現缺肥。對這類麥苗應多施速效性氮肥,每公頃施碳酸氫銨300~600千克或尿素150~225千克。
五,孕穗期追肥
孕穗期主要是施氮肥,用量少。一般每公頃施75~150千克硫酸酸銨或45~75千克尿素。
六,後期施肥
小麥抽穗以後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鉀等元素。這時小麥根系老化,吸收能力減弱。因此,一般採用根外追肥的辦法。抽穗到乳熟期如葉色發黃、有脫肥早衰現象的麥田,可以噴施1%~2%濃度的尿素,每公頃噴溶液750升左右。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麥田,每公頃可噴施0.2%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750升。近幾年來,在生產實踐中,不少地方在小麥生長後期噴施黃腐酸、核甘酸、氨基酸等生長調節劑和微量元素,對於提高小麥產量起到一定作用。
-
11 # 邢哥在農村
小麥第一次追肥,最好在清明前5~10天最好,這個時候大地地溫都升上來了,小麥開始正常生長。早施肥地溫低,不利於小麥生長。第二次追肥,是在出穗受粉後,這個時候追肥能提高小麥的產量,第二次追肥儘量提前,因為追肥時都要澆水,要是澆水晚了,小麥容易倒伏,這樣小麥就減產了
-
12 # 高塬紅富士
冬小麥外2月20日左右吧,下雨後可以深施尿素或者碳酸氫銨,視麥苗肥瘦而定,一畝地施15斤左右。清明節前後,看看麥苗長勢情況,如果長好不用追肥,如果跟不上大面積普通的麥苗可以追肥一次,下雨後一畝地撒十斤左右尿素。
-
13 # 魯中小濤
給小麥追肥一定要根據小麥的生長階段和需求來進行。小麥苗期:需要追施尿素結合冬灌,並在葉面噴灑0.3%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酯進行追肥。小麥返青期:底肥不足的情況下追施尿素或者二胺,苗情好的情況下可在起身期追施尿素再噴灑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小麥開花前後:可以在葉面噴灑0.2%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酯。
-
14 # 動作有軌跡
冬小麥返青期、起身期不進行追肥澆水,及早進行劃鋤。
冬小麥拔節期追肥澆水
挑旗期是小麥需水的臨界期,此時灌溉有利於增加穗粒數,並保證土壤深層蓄水,供後期吸收利用。
-
15 # 行走的光頭大浪
大家好,我也是石家莊的農民出身今天我來說說小麥追肥這個問題。春季小麥追肥要瞻前顧後看苗施肥 開春後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櫱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於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時期。在看苗施肥上,農民朋友中都有一些能人,他們的經驗值得介紹。其一河北望都的一位農民去年獲得小麥畝產980斤的好收成。
他的追肥管理是針對小麥返青期的正常苗,就在小麥起身期追了一次氮肥,用的是一袋碳銨合每畝50公斤,在施用方法上,他聽了專家的諮詢意見,採用開溝施肥,復土掩埋結合耬麥並澆水的方法。其二,山東濱州的一位農民種的8畝早播麥,年前基肥中施氮肥偏多,年後旺苗有少部分死苗現象。他在春季施了兩次追肥,頭一次是返青期施尿素8公斤/畝,結合耬麥,並扒開凍死的葉片加強土壤通氣,同時少量澆水,促進年後生根分櫱。第二次追肥是在小麥長到倒二葉時期,施尿素12公斤/畝,並澆水。其三,北京順義區的一位農民,種的2畝晚播強筋品種的小麥,開春時為正常苗,在3月底起身期追尿素15公斤/畝,用的是畜力播肥,施入土中2寸深,復土後澆中水,到5月初小麥抽穗揚花初期又追施尿素5公斤/畝,當年獲得了產量較高品質較優的結果。
以上3個案例說明冬小麥的春季施肥很重要,但又不能一刀切。春季冬小麥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後冬小麥所需的磷鉀肥是靠基肥、種肥和土壤庫供應的。
冬小麥返青後,立即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在氮營養吸收規律上,雖然數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豐富或缺乏的反應卻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氮營養不足,出現根少,苗小尤其分櫱少,群體不夠,難獲高產;此時如追氮肥過多,造成葉大、櫱多,群體過大,消耗太多,將來必定穗粒少、粒重輕,還貪青晚熟也難獲高產。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況下,追施氮肥的總量應控制在純氮為6—8公斤/畝的範圍內為宜。
至於何時追肥,追1次還是追2次,這既要看當前苗情,又要瞻前顧後。苗情的主要指標是看群體狀態,按群體狀態確定追氮肥的次數和數量。所謂瞻前顧後先要考慮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長勢,如果基肥中已經氮肥過多,造成冬前麥苗過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則小麥後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會出問題。反之,晚播小麥、弱苗狀態,就要早追肥,促進分櫱,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畝就可以,而對於強筋小麥,則要在揚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畝,增加小麥中蛋白質含量。
-
16 # 惠民建軍瓜菜專業合作
我合作社2017年流轉了380地。百分之八十的地種小麥,澆小麥水,在3月25號至4月10左右,我們這邊澆一次水,用尿素35公斤至40公斤,如,高氮複合肥40公斤。小麥產量在500公斤至600公斤。附!要看地裡的肥力用肥。
-
17 # 鄉村小欒
小麥在種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在施肥的時候一般用農家肥和複合肥為主。
給小麥追肥一定要根據小麥的生長階段和需求來進行。小麥苗期:需要追施尿素結合冬灌,並在葉面噴灑0.3%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酯進行追肥。小麥返青期:底肥不足的情況下追施尿素或者二胺,苗情好的情況下可在起身期追施尿素再噴灑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小麥開花前後:可以在葉面噴灑0.2%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酯。
-
18 # xiulingZhang
開春後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櫱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於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這段時間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春季追施拔節孕穗肥,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健壯生長的關鍵,也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1.冬小麥第一次追肥,開春後冬小麥返青起身這個階段,植株繼續在分櫱、出葉和髮根,並且開始幼穗分化,是鞏固壯苗、爭取弱苗轉壯、抑制旺苗生長最有利的時期。所以,根據不同型別的麥田,採用不同的施肥措施。植株健壯的麥田返青後不要馬上施肥,以“保”為主,等到拔節前後再施肥澆水;種植過晚、肥料較差的麥田要及時施返青肥澆返青水。
2.冬小麥第二次追肥,是在小麥長到倒二葉時期,施用尿素一畝24斤,並澆水。
3.冬小麥第三次追肥,在5月初冬小麥進行抽穗揚花初期再追施尿素一畝10斤,這時候施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冬小麥當年獲得了較高產量以及較優品質的結果。
注意:春季冬小麥的追肥主要是氮肥。
-
19 # 我的劍掉了
冬小麥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水平對此時期氮營養供應的反應非常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
春小麥發芽長根後即可利用,其具體方法是在播種前進行土地平整做成畦以後,按預定行距開溝,再於溝內撒肥、播種、覆土、鎮壓。
-
20 # 束鹿小夥兒
開春以後天氣轉暖麥苗生長髮育加快麥苗對外界環境反應敏感是爭取多穗、大穗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小麥巧施追肥能取得顯著的增產效果。
春季追肥必須堅四看三定”即看墒情、看地力、看苗情、看冬肥,定基肥用量、定施肥數量,定施肥種類和時間。
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小麥在三月中旬追施肥料最好因分櫱結束拔節定型,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不同麥田還要注意區別對待。
1、對生長正常、肥力水平較高的麥田,應在拔節期結合澆水重施拔節肥。
2、對於中等肥力麥田,可在起身期結合澆水追施速效化肥,並噴施新高脂膜,提高化肥有效成分利用率。
3、對於生長較差的三類麥苗,應在早春劃鋤的基礎上,於返青期和拔節期兩次進行追肥,並噴施壯穗靈,以促進春生櫱成穗,提高成穗率和促進小花發育結實,增加穗粒數
。
4、對於播種時未施底肥或施肥量少的晚茬苗,應在土壤剛剛化凍時借墒追肥,但不宜澆返青水,以免造成地溫下降、土壤透氣性差,影響小麥植株生長。可在精細劃鋤的基礎上,在小麥起身初期進行肥水促進,以每畝追施10千克左右尿素為宜。澆水應於平均地溫穩定在5℃左右時進行,以免澆水過早發生凍害。同時噴施新高脂膜,可保墒防止水分蒸發,防曬抗早、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
回覆列表
1、小麥苗期
由於小麥在每一個生長階段對於養分的需求不同,在施底肥的時候一定要充足。並在小麥苗期,為了促進小麥苗的茁壯成長,能夠多分櫱,可以進行追肥,大概每畝地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在追肥的時候要結合冬灌,同時在葉片上噴灑0.3%的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內酯。如果小麥苗比較旺盛的話,可以適當新增多效唑。
小麥追肥時間
2、小麥返青期
(1)在底肥不足的情況下,小麥返青期還要進行追肥,每畝追施肥尿素15公斤左右,或者二胺30公斤左右。
(2)如果在苗情好的情況下,追施肥的時間可以適當推遲到小麥起身期,因為起身期的小麥是需要非常多的氮肥的,但是隻施氮肥的話,會容易導致麥苗生長過高而容易倒伏。所以在追施了尿素後,可以噴灑一遍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它是屬於一種殺菌劑,能有效的降低小麥的高度並能提高它的抗倒伏能力。
小麥追肥時間
3、花期前後
在小麥花期前後都是需要進行追肥,一般以追施尿素和氮肥為主,在後期儘量少追施氮肥。一般在葉片噴灑0.2%的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來追肥。
這個時期還可以結合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70克、噻蟲嗪3克左右,然後與30公斤的水進行勾兌,能起到預防乾熱風的傷害,同時還能預防病蟲害。
給小麥施肥時的注意事項
1、小麥在種植之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在施底肥的時候一般用農家肥和複合肥為主,大概每畝需要農家肥3000公斤以上,複合肥50公斤左右。
2、給小麥施肥的時候要結合小麥苗的生長情況來施肥,如果苗期旺的話,還要適當控制它的長勢。可以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5克左右加水製成噴霧作用於它的葉面,大概每畝需要加入30公斤的水。
3、在小麥開花後,切忌不能追加過量的氮肥,否則會延緩它成熟的時間,造成收割推遲的情況。
4、過早追肥和過晚追肥都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過早追肥會導致小麥長的過高,過晚追肥會直接影響產量,所以追肥時間一定要掌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