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大劉的VLOG8

    西域三十六國是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張賽奉命出使西域,當時在現新疆地區的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在以下地方:龜茲,焉耆,若羌,Murano,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恆,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國,除此之外還有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個西域國。

    西域三十六國是對今玉門關名字始出地區的總稱。

  • 2 # 暉光日新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建元癸卯三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在現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在如下地方:龜茲、焉耆、若羌、Murano、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國,除此之外還有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

    漢武帝劉徹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尋訪大月氏聯合抗擊匈奴。雖然出使未獲成功,但是卻溝通了中原與西域諸國的聯絡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國是對今玉門關名字始出以西地區的總稱。

  • 3 # 江南品古

    西域三十六國是一個籠統的說法的,事實上西域有廣義和俠義之分,而且各個朝代西域的國家數也不同。

    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是西漢時期特有的稱喂,主要指今天新疆地區:

    烏孫、龜茲、焉耆、若羌、Murano、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師車尉都國、車師後城國除此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

    “西域”一詞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其當時是指甘肅陽關、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

    後來,“西域”一詞為漢朝以後的朝代沿用下來,漸漸的泛指西方地區,衍生出“廣義”和“俠義”之分。

    “狹義”的西域是指陽關、玉門關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天山之南北的廣大地區;

    “廣義”的西域是指除狹義以外的、包括亞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併為三十六國)。

  • 4 # 哈密瓜的家鄉

    廣義的“西域”範圍很大,敦煌以西,到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地區都是西域。狹義的“西域”,主要是與漢、唐的疆域變化分不開的,漢代行政管轄最遠到巴爾喀什湖及蔥嶺一帶,而唐代設定的都督府最遠達波斯。

    東漢的史學家班固,在自己編撰的《漢書》中,把當時西域現存的政權概括為三十六國。

    而且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一個地級市,小的只有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落,把他們說成是國家,有點誇大其詞,倒不如說是部落更恰當一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把他們叫做國家。

    在史書中記載的三十六國,分別是: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後,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

    一、車師前王國

    二、車師後國

    三、車師都尉國

    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位於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縣。

    七、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

    八、若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若羌國原址位若羌縣。

    九、鄯善國,在古絲綢之路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十、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十一、小宛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十二、精絕國,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十三、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四、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五、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六、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七、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八、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九、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二十、莎車國,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二十一、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二十二、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在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二十三、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區域在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五、休循國,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烏秅國,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

    二十七、烏壘國,漢朝大將霍去病徵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八、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九、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縣。

    三十、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三十一、龜茲國,西域的數一數二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唐代設定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

    三十二、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三十三、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四、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五、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六、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記載,當時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長壽之鄉。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屬於西域的國家,現都不在中國新疆境內了。

  • 5 # 宋韻千年

    西域三十六國在什麼地方,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西域是個很籠統的名稱,就跟我們現在說"西方"有點相似,那就是漢代華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起,可以從大漢國境線開始;止,卻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國際"交往受到侷限,大漢跟北方遊牧民族距離近,難免鍋蓋碰鍋勺,不定時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遊牧民族部落、國家,在前期可以說是很少往來,相距遙遠,中間往往隔著匈奴,互相夠不著,兩者之間缺少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

      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邊境和平,皇帝親征匈奴,經過近半個世紀,五次大戰,才徹底消除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隱患,具備了打通西域的條件基礎。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張騫出使西域,對西域各國進行摸底調查,才揭開了西域的神秘面紗。

      東漢的史學家班固根據張騫的資料,在自己編撰的《漢書》中,對西域各國的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把當時西域現存的政權概括為三十六國。

      其實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化,所謂的三十六國只能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國家的數量和版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且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一個市,小的只有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落,把他們說成是國家,有點誇大其詞,倒不如說是部落更恰當一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把他們叫做國家合適。

      在史書中記載的三十六國,分別是: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一、車師前王國、二、車師後國、三、車師都尉國。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經設蒲類縣,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縣。

      七、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

      八、婼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嶺,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婼羌國原址位若羌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九、鄯善國,在古絲綢之路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邊和敦煌、接壤,西鄰且末,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十、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十一、小宛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十二、精絕國,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十三、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四、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國祚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五、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六、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七、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八、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九、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二十、莎車國,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二十一、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二十二、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二十三、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他們的活動區域在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五、休循國,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烏秅國,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因為它是崑崙山裡的小國,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二十七、烏壘國,傳說漢朝大將霍去病徵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八、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九、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也叫烏夷、阿尼。

      三十、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三十一、龜茲國,西域的數一數二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馬歡羊叫;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唐代設定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這個地方的音樂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三十三、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四、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五、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六、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使者記載,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西域三十六國只是個相對狹義的概念,從它們再往西越過蔥嶺的安息等漢代統治勢力所不能及的伊朗、阿拉伯、歐洲地區,仍然也是廣義上的西域地區。

  • 6 # 特雷的水牛

    西域三十六國是對今玉門關名字始出以西地區的總稱。

    一、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二、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經設蒲類縣,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縣。

      三、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

      四、婼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嶺,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婼羌國原址位若羌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五、鄯善國,在古絲綢之路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邊和敦煌、接壤,西鄰且末,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六、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七、小宛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八、精絕國,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九、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國祚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一、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二、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三、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四、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五、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十六、莎車國,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十七、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十八、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十九、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他們的活動區域在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一、休循國,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二、烏秅國,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因為它是崑崙山裡的小國,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二十三、烏壘國,傳說漢朝大將霍去病徵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四、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五、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也叫烏夷、阿尼。

      二十六、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二十七、龜茲國,西域的數一數二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馬歡羊叫;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唐代設定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這個地方的音樂也很出名。

      二十八、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二十九、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一、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二、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使者記載,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還有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車師前王國、車師後國、車師都尉國、車師後城長國。

  • 7 # 馬伯樂i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的,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

    一、車師前王國、

    二、車師後國、

    三、車師都尉國、

    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曾經設蒲類縣,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縣。

    七、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

      八、婼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嶺,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婼羌國原址位若羌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九、鄯善國,在古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邊和敦煌、接壤,西鄰且末,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十、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十一、小宛國,是個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十二、,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十三、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四、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國祚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五、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六、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七、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八、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九、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二十、,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二十一、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二十二、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二十三、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他們的活動區域在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五、休循國,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烏秅國,一個,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因為它是崑崙山裡的小國,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二十七、烏壘國,傳說漢朝大將征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八、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九、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自治縣,也叫烏夷、阿尼。

      三十、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三十一、國,西域的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馬歡羊叫;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設定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這個地方的音樂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三十三、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四、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五、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六、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使者記載,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 8 # 使用者言午澤群

    《史記》中的“西域”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也是後來所說的“張騫通西域”的“西北國”。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戰爭吞併為三十六國)。”《漢書-西域傳》記載:“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範圍。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建元癸卯三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三十六國,經考證是:龜茲、焉耆、若羌、Murano、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梨、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除此之外還有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戈山離等。

  • 9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在漢武帝即位前後,在廣闊的西域有多種民族建立了大小數十個國家。這些國家中在西漢時期與漢王朝有直接和間接關係的,大約在蔥嶺(對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西部諸山的總稱)以東的有三十六國,在蔥嶺以西的還有數十國。而我們所說的傳統西域就是指這三十六國。

    下面我結合這三十六國對西域進行系統說明:

    一、西域的範圍及漢以前同中原的關係

    在中國古老的典籍中,記載著一則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傳說:周穆王(姬滿)曾命御者造父,駕八駿、率六師,放轡西馳,行數萬裡到西方的瑤池。在這裡,他會見西王母國君。

    1978年在甘肅酒泉丁家閘發掘出土的西涼時期五號墓前室的壁畫上,還可看到周穆王和西王母的形象。周穆王是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至前841年)的第五代君主。西王母國據傳就是在西域。從上述流傳得很廣的周穆王會見西王母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西域和中原的交遍住來,從很早就開始了。

    早在秦朝以前,居於黃河流域的中原人民就同西域地區的人民有著交往。在《楚辭·離騷》《淮南子·原道訓》、《山海經》中也可見到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只是由於秦以前統治中原地區的國家政權版圖範圍還沒有達到西域,官方的往來和聯絡尚無迫切需要,所以,當時的“西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秦代,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民族有了更多的交往,但由於有匈奴在中間阻隔,秦王朝統治者也不曾把西域視為秦帝國的版圖。

    不過,根據可靠史料,“西域”這一名稱,始見於漢人的記載,而西漢政府與西域地區的往來,也是從漢武帝時才開始的。所以史載“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漢書·西域傳》),正是指的這種正式的交往(包括戰爭和友好)關係。

    ““西域”所指的地區有狹、廣兩種含義。狹義指蔥嶺以西和以東的廣大地區;廣義泛指凡是透過狹義的西域所能達到的地區,包括亞洲的中、西部、印度半島、歐洲的東部和非洲的北部。

    在漢代人的觀念中“西域”的界限也並不是十分精確的。因為從當時的記載中看,“西域”的廣、狹兩義常常任意使用。如《漢書·西域傳》中記述的“西域……南北有大山東則接漢,院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根據這個記載,“西域”的範圍基本上就是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敦煌以西,帕米爾以東的今新疆地區,即狹義“西域”的界限。但在同書中記載的“西域”諸國及有關事實,又遠遠超出狹義“西域”的範圍。

    二、西域諸國簡介

    西域能考訂出地理位置的有:

    (1)塔里木盆地組。在塔里木盆地,共有十七國:

    Murano (後改名都善),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羅布泊一帶,王治扜泥城。

    且末 即今車爾成一帶(以下不標明者皆在新疆)。王治且末城。

    精絕 即今克里雅之東,尼雅北沙磧中。王治精絕城。

    抒彌 (《史記·大宛列傳》作杅罙,《漢書·西域傳》作扜彌)在今克里雅一帶,扜彌故城在今克里雅河旁。王治打彌城。

    于闐 即今和闐、洛浦、墨玉三縣地。王治西城,今洛浦北阿克斯比爾一帶。

    皮山 即今皮山境。治皮山城。

    莎車 即今葉爾羌、莎車、葉城一帶。王治莎車城。

    以上七國在塔里木盆地之南部,為漢通西域之“南道”(《漢書·西域傳》必經之地。

    疏勒 今喀什噶爾、迦師一帶,王治疏勒城。

    溫宿 今溫宿、烏什境。王冶溫宿城。

    姑墨 今阿克蘇至哈拉玉爾滾一帶,王治南城,在溫宿東南。

    龜茲 今庫車、拜城境。王治延城,今庫車城。

    倉頭 今輪臺南約25公里地有故城遺址。

    烏壘 今輪臺策特爾南砂磧中。

    渠犁 今尉犁西境砂磧中。

    尉犁 今阿滿溝至紫泥泉子一帶。王治尉犁城,今紫泥泉子一帶。

    危須 今哈拉沙爾之東曲惠附近有其遺址。王治危須城。

    焉耆 今哈拉沙爾一帶,旁博斯騰湖。王治員渠城,今哈拉沙爾北。

    以上十國,皆在塔里木盆地之北,是漢通西域之“北道”(《漢書·西域傳》)必經之國。

    (2)崑崙山谷組。散佈於崑崙山谷中者有十國:

    婼羌 今青海達不遜淖爾一帶,闢在西南不當孔道。

    小宛 今且末南山中。王治扜零城。闢南不當孔道。

    戎靁 在今克里雅南山谷中。王治卑品城。闢南不當孔道。

    渠勒 今策勒南山谷中。王治韃都城。闢南不當孔道。

    西夜 今葉城南山谷中,奇盤山一帶。王治呼犍谷。

    蒲犁 今葉城西南,王治蒲犁谷,今塔什庫爾幹。

    依耐 今英吉沙南山谷中。王治盧城。

    烏稈 《皇清通考》雲:在今巴達克山地。王治烏秅城。

    難兜 《西域圖考》雲:今巴達克山西境。

    以上十國多數不當孔道。

    (3)蔥嶺山谷組。以帕米爾為中心,有一子午山脈,史稱蔥嶺”。這裡有三國:

    捐毒 在疏勒之西,克子爾河上源依克斯塔木一帶。王治衍敦谷。

    休循 在今阿賴高原一帶,王治鳥飛谷。

    桃槐 地無可考,疑今阿姆河上源小帕米爾一帶。

    (4)天山山谷組。分佈於天山山谷之間有九國:

    尉頭 今烏什吐魯番西境,迦師之北。王治尉頭谷。

    單桓 《西域圖考》雲,在今烏魯木齊一帶。王治單桓城。

    劫 當在今乎遠山谷中。王治天山東丹渠谷。疑在今阿拉癸溝中。

    卑陸 《西域圖考》雲:今阜康縣南山谷中。王治天山東乾當國。疑今博克達山一帶。

    且彌 疑在今焉耆北山、察汗通格一帶,後分為東、西兩部王治分別在天山東的兌虛谷和於大谷。

    鬱立師 疑在今奇臺縣南山谷中,王治內咄谷。

    孤胡 (又作狐胡)當在今吐魯番北白楊河、達坂城一帶,王治車師柳谷。

    墨山 (簡稱山)在今吐魯番南庫魯克山中。

    姑師 在今吐魯番,後分為四:車師前國、車師都尉國、車師后王國、車師後城專國。

    (5)蔥嶺以西組,共六國

    罽賓 在今阿富汗境內,王治循鮮城。

    烏弋山離國 《西域圖考》雲:在波斯(即今伊朗)國南境給爾滿、法爾斯等部地。

    安息 今伊朗北境。王治番兜城,今盤杜瓦一帶。

    大月氏 在媯水(烏滸水)流域,今巴克特里亞地。王治監氏城,今巴爾克地。

    康居 在今烏茲別克花剌子模。王治卑闐城。

    大宛 在今烏茲別克所屬費爾幹盆地。王治貴山城。

    以上諸國除大宛外,一般不被視為西域三十六國”,即不在狹義的“西域”範圍之內。

    此外,在安息以東,印度庫什山西北還有大夏國,在康居屬下尚有奄蔡國(見馮承鈞編《西域地名》)。在大夏以南還有身毒國(即印度)等等,在漢代的史籍中,都將其列入“西域”的範圍。當然這就是廣義的“西域”。

    西域的諸國林立,人種也很複雜,這裡是各民族交湊之地。據有人研究:這裡除漢人外尚有“羌藏人、突厥人、蒙古人、雅利安人、印度人迭居其地”。不過,這一問題尚有待於進一步深入探討。

  • 10 # 於旭澗

    首先,在文言文中,三、六、九這三個數字都不是指實數,而是一種形容詞,用以形容多。所以,“西域三十六國”並不特指哪三十六個國家,而是泛指玉門關以西的那些番邦小國。

    (同理,龍生九子的意思也不是說龍生了九個兒子,而是指龍的兒子極多)

    其次,西域也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西域指的是漢朝西域都護府所管轄地區,以及指蔥嶺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中亞地區。廣義的西域則要大得多,指敦煌以西、天山以北,以及中、西亞地區均為廣義上的西域。這麼大的區域,僅僅存在三十六國,肯定是不可能的。

    根據司馬遷《史記》及其他一些典籍的記載,西域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著名古國大致如

    下:

    鄯善(古稱Murano,傅介子殺Murano王后改稱鄯善,今中國新疆若羌縣一帶)、婼羌(今中國新疆若羌縣東南)、烏秅(今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西夜(今中國新疆葉城縣南)、子合(今中國新疆西南)、狐胡(今中國新疆吐魯番西北)、捐篤(今中國新疆烏恰縣西)、小宛(今中國新疆且末縣西南)、依耐(今中國新疆塔什庫爾乾地區)、精絕(今中國新疆民豐縣北尼雅河下游沙漠中)、且末(今中國新疆且末縣西南)、于闐(今中國新疆和闐縣附近)、單桓(今中國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郊)、戎盧(今中國新疆于田縣南)、扜彌(今中國新疆策勒縣北部和于田縣東北)、卑陸(今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南緣)、渠勒(今中國新疆和田地區)、皮山(今中國新疆皮山縣東南)、墨山(即山國,今中國新疆庫爾勒縣以東庫魯克山山區)、龜玆(今中國新疆庫車縣附近)、桃槐(今阿姆河上源小帕米爾地區)、姑墨(今中國新疆今阿克蘇市和溫宿縣地區)、溫宿(今中國新疆烏什縣境內)、尉頭(今中國新疆阿合奇縣、巴楚縣一帶)、休循(今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外阿賴山脈,克孜爾河上游河谷)、無雷(今阿富汗巴達克山東北)、滑國(即嚈噠,今阿富汗北部巴爾赫省)、疏勒(今中國新疆喀什市)、莎車(今中國新疆莎車縣)、竭石(即史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南面)、焉耆(今中國新疆焉耆自治縣)、危須(今中國新疆焉耆縣東北和碩縣境內)、罽賓(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難兜(今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東北部)、尉犁(今中國新疆庫爾勒、尉犁等地)、劫國(今中國新疆阜康縣)、車師(中國新疆吉木薩爾縣及吐魯番盆地一帶)、烏貪訾(今中國新疆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

  • 11 # 跟子衛趣旅行

    西域二字很容易讓人們與絲綢之路和張騫聯絡起來,但是您知道西域究竟是什麼地方,以及西域三十六國究竟是指哪裡嗎?西域三十六國概況,為大家開啟一扇神秘的歷史之門……

    千百年來,西域一直為人們所熱切向往。因為她擁有不同於中原內地的風物人情,是不一樣的中國,因為她自秦漢時起就是一個象徵,一個可以讓男人馳騁沙場、縱橫捭闔、建功立業的沙場,讓女人胡旋舞蹈、Murano美貌、女兒國度的夢鄉。

    秦末漢初期間,廣袤的西域大地上,活躍著大小五十多個國家,隨著不斷的相互征戰與吞併,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後人稱之為“古西域三十六國”。西域36國居位於玉門關以西,帕米爾以東。千百年來,西域一直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因而中國、印度、西亞、北非和希臘五大古代文明在這裡交織薈萃。這使西域諸國得以吸收東西方的優秀文化,兼收幷蓄,最終導致新文明的產生。

    一、關於“西域”一詞的由來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後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悅的《前漢記》即已說明。

    正式使用“西域”一詞,是漢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最早為五十國,後各國之間吞併為三十六國),其具體位置,《漢書.西域傳》說:“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側接漢隔以陽關、玉門,西側限於蔥嶺”,即現在的新疆南疆地區。這是漢代所說的“西域”(當時烏孫不屬於西域範圍內)。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遣董琬等通使“西域”回來後,按董琬的理解,他將“西域”分為“四域”:

    一域:“自蔥嶺以東,流沙以西”;

    二域:“自蔥嶺以西、河曲以東”;

    三域:“者舌以南、月氏以北”;

    四域:“西海之間,水澤以南”

    到這時,中亞許多地區才被看做是“西域”的範圍。

    唐代,“西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與董琬的理解一致,範圍很大,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均為“西域”;“狹義”並非指漢代西域都護所管轄的現新疆南疆地區,而是指蔥嶺以西到波斯(今阿拉伯半島)的這部分中亞地區,

    “狹義”的“西域”,主要是與唐代的疆域變化分不開的,漢代行政管轄最遠到巴爾喀什湖及蔥嶺一帶,而唐代設定的都督府州縣最遠達波斯。

    明代的“西域”是指敦煌以西直到阿拉伯半島等的統稱(見陳誠《西域蕃國志》)。

    清代的“西域”,在乾隆時期撰修的《西域圖志》中,對“西域”的範圍做了解釋:“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今蒙古國)、西接蔥嶺,北抵俄羅斯、南接蕃藏,輪廣二萬餘里”。乾隆時,“西域”已被稱做“新疆”;嘉慶時,“新疆”一詞就完全代替了“西域”,故《嘉慶大清一統志》就只稱“新疆”不稱“西域”。這便一目瞭然了,清代的“西域”的範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

    二、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時,“西域”曾先後存在有36個國家。至於古代“西域”三十六國現在地域分部。

    1、烏孫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烏孫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伊寧市附近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的部分地區。

    2、龜茲

    國名讀音:龜(qiū)茲(cí):龜茲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

    滅亡原因:接受唐朝統治。

    3、焉耆

    國名讀音:焉(yān)耆(qí):焉耆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

    滅亡原因:接受唐朝統治。

    4、于闐

    國名讀音:或窴,音tián:于闐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和田一帶。

    滅亡原因:接受唐朝統治。

    5、婼羌

    國名讀音:婼(ruò)羌,也作若羌:婼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

    6、鄯善(Murano)

    國名讀音:鄯(shàn)善:“鄯善國(又名Murano)

    地域分佈:現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現存有Murano遺蹟。

    滅亡原因:有爭議,一般認為是水源斷絕。

    7、且末

    國名讀音:且末:正常讀法:且末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且末縣西南,現有周圍二十里古城兀立,牆垣斷續。唐玄奘取經,在此停留過。

    滅亡原因:被鄯善兼併。

    8、小宛

    國名讀音:小宛(yuān):小宛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且末縣西南,車爾臣河南,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國家最小。

    滅亡原因:被鄯善兼併。

    9、戎盧

    國名讀音:正常讀音:戎盧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于田縣南。

    滅亡原因:被于闐兼併。

    10、彌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南疆策勒縣東。

    11、渠勒

    國名讀音:渠勒(lè):渠勒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策勒縣南。(以上四個小國,全在現和田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湮沒)

    滅亡原因:被于闐兼併。

    12、皮山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皮山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尚有漢皮山國城墟,當地人叫破城子。

    滅亡原因:被于闐兼併。

    13、西夜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西夜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皮山西南。

    14、蒲犁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蒲犁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葉城東一帶地方。

    15、依耐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依耐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英吉沙東南東勒庫爾依耐和蒲犁兩國雖小,但是漢唐以來東西交通要道。唐玄奘從天竺(現印度)取經回國,取道於此。

    16、莎車

    國名讀音:正常讀音:莎車國

    地域分佈:現南疆莎車縣,後被于田吞併。

    滅亡原因:被疏勒兼併。

    17、疏勒

    國名讀音:正常讀音:疏勒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

    滅亡原因:接受唐朝統治。

    18、尉頭

    國名讀音:正常讀音:尉頭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

    滅亡原因:被龜玆兼併。

    19、溫宿

    國名讀音:宿sù:溫宿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阿克蘇和溫宿一帶。

    滅亡原因:被龜玆兼併。

    20、尉犁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尉犁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被焉耆吞併。

    滅亡原因:被焉耆兼併。

    21、姑墨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姑墨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南疆拜城一帶。

    滅亡原因:被龜玆兼併。

    22、卑陸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卑陸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阜康縣以北

    23、烏貪訾

    國名讀音:訾zī:烏貪訾離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

    24、卑陸後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卑陸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阜康縣東。

    25、單桓

    國名讀音:單(dān)桓:單桓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瑪納斯東北。

    26、蒲類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蒲類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27、蒲類後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蒲類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28、西且彌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西且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烏蘇縣東南。

    29、東且彌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東且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昌吉縣以西。

    30、劫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劫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呼圖壁東北。

    31、狐胡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狐胡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吐魯番以北。

    32、山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山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南疆尉犁縣東。

    滅亡原因:被焉耆兼併。

    33、車師前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車師前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吐魯番交河城。

    34、車師後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車師後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烏魯木齊及附近地方。

    35、車師尉都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車師尉都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吐魯番東南。

    36、車師後城國

    國名讀音:正常讀法:車師後城國

    地域分佈:現新疆奇台周圍。

    此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吉賓、烏弋山離等十幾個小國為西域國家,現在中亞及阿富汗、印度等國境內。

    “西域三十六國”名稱又一說據清代專門研究西北史的著名學者徐松考證(《漢書西域傳補註》)的“西域其三十六國”名稱是:

    婼羌國、Murano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盧國、扜彌國、渠勒國、于闐國、皮山國、烏稈國、西夜國、子合國、蒲犁國、依耐國、無雷國、難兜國、大宛國、桃槐國、休循國、捐毒國、莎車國、疏勒國、尉頭國、姑墨國、溫宿國、龜茲國、尉犁國、危須國、焉耆國、姑師國、墨山國、劫國、狐胡國、渠犁國、烏壘國。

    三、西域三十六國的消亡

    曾經輝煌的西域36國在存在了數百或者上千年過後,無一例外地神秘消失在了歷史的煙雲之中。這是一個難解的歷史謎團,但又是一個必解的歷史之謎,有的彷彿命中註定,三十六國中的烏孫、大宛、高昌等眾多國家佔據著絲綢古道上的最有利地形,同時他們也處在蒙古高原遊牧的少數民族政權和中央政府的交織地帶。軍事形勢的變化和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些西域小國的命運。

    交河故城

    有些毀於戰火。高昌王國就是處在唐中央政府和西突厥的夾縫之間,在傾向於大唐,還是傾向於西突厥,搖擺不定。最後惹怒了中央政府,出大軍將其攻滅。

    高昌故城

    有些因居民搬遷而被廢棄。今天人們發現的尼雅遺址就是當年西域三十六國中的精絕國都城所在地,史書上記載,精絕國有人口3336人,部隊500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其城周圍澤地熱溼,惟取城中路僅得透過。上個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就是透過對《大唐西域記》的詳細研究而找到尼雅遺址的。

    尼雅遺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略要地的地方,後來卻被精絕國的居民神秘廢棄了。有人說,精絕國滅亡於流沙進入;有人說,滅亡於外族入侵;當人們面對儲存完好的尼雅遺址,卻又不得不將上述觀點推翻。最後的解釋只能是一昌突然而至的天災人禍,讓精絕居民顧不上收拾家中的金銀財寶,就逃出城外,結果他們再也沒有回來。

    西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Murano,是東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是美人之邦。魏晉之時,西域長史駐Murano城,使之成為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公元3世紀的時候,Murano人迅速地悄然退出歷史舞臺。事實上,在Murano王國崛起之前的4000年前,這一帶就生活著一支以遊牧為生的金髮碧眼的原始歐洲人種,他們給後人留下幾具千年乾屍後,也就神秘地走了,要知道,Murano美女,那才是真的美。

    Murano古城

    Murano究竟是怎樣消亡的呢?那些神秘的歐洲人呢?我們不得而知。一些人認為,Murano消失於戰爭。還有些人認為,Murano滅亡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漢朝士兵在孔雀河上游攔截河道後,下游缺水人們不得不離開Murano。也有說,Murano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也有人說,Murano被瘟疫疾病毀滅。

    蘇巴什佛寺遺址

    值得一提的還有龜茲、車師、大宛等等每一個西域城邦,這些個創造了燦爛文明,疆域或小或大,最終卻都不幸消失的國度。我們在驚嘖之餘,不免又扼腕嘆息:它們是如何誕生的,經歷了怎麼的文明變遷,最後又是如何從歷史上抹去的;假如,假如它們至今還存在,又是怎樣一副模樣,咱們中國的疆域,又會是什麼樣子?

    吐峪溝石窟

    還有那《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傳說她真的存在過;且彌國,其實是隻好色的公猴;月氏國大舉西遷,他們又去了哪裡,等等。人們開始覺得,原來西部地區流傳至今的傳說並非都是子須烏有,他們的確真真切切地存在過,女兒洞、公主堡、石頭城、七女墳……它們既像是一個個遙遠的傳說,又像是古老文明在苦苦訴說。種種猜測與說法,給西域三十六國蒙上的是一層神秘的面紗。

    克孜爾石窟

    三、西域三十六國簡介
  • 12 # 諸葛亮的臭皮匠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建元癸卯三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在現新疆境的西域三十六國,經考證在如下地方:龜茲、焉耆、若羌、Murano、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國,除此之外還有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幾西域國。

    漢武帝劉徹建元癸卯三年(即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尋訪大月氏聯合抗擊匈奴。雖然出使未獲成功,但是卻溝通了中原與西域諸國的聯絡和交往。

    西域三十六國是對今玉門關名字始出以西地區的總稱。

  • 13 # 震撼人心的聲音

    西域三十六國分別是Murano、且末、婼羌、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難兜、烏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無雷、大宛、桃槐、體循、捐毒、莎車、疏勒、尉頭、姑墨、溫宿、龜茲、尉犁、渠犁、危須、焉耆、車師、墨山、劫、狐胡、烏壘。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時期),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當時的“西域”即漢代的西北國,這些國家位於如今的新疆地區。當時的西域存在逾50個國家。

    《史記》中的“西域”實際是指漢朝統轄領域以外的“西北國”;而以後所說的“張騫通西域”,實指“張騫通西北國”;荀悅的《前漢記》即已說明。

    “西域”一詞作為一個地理概念 ,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內容。漢代,西城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西城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乃至中亞西亞的一部分,以及東歐和北非的個別地方,是當時漢朝人就地理知識所及對“西方”地區的泛稱。狹義的西城則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天山以南、崑崙山以北,蔥嶺(今帕米爾)以東,即今新疆南部地區。

    對西域這一地理概念 ,漢朝人有一個逐漸認識、瞭解的過程。漢初,人們把河西走廊地區也包括在西域的範圍之內。(史記,驃騎列傳》說:“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師攻匈奴西域王渾邪,王及厥眾萌鹹相犇”。匈奴渾邪王當時駐牧於今張掖、武威一帶。可見這一地區也曾被稱為西域。 《漢書:王莽傳》援引王莽奏議說:“今西域良願等復舉地為臣妾....請受良願等所獻地為西海郡”。良願是西羌人的首領,遊牧於青海湖周圍,王莽所設西海郡就在今青海省海晏縣。可見,在西漢末期,青海西部也包括在西域的範圍之內。所以我們說,“西域”在西漢時廣指漢朝郡縣轄區以西,而其勢力又能達到的地區,它並沒有嚴格的界限。直到東漢班固撰《漢書》,西域作為個地理概念才開始固定下來。《漢書.西域傳》說:西域“東則接漢,阿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狹義的西域。

    到了唐代西域作為地理概念也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解釋。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都可以稱為廣義的西域;狹義的西域則包括新疆南部及蔥嶺以西到波斯(今伊朗)的這一 部分中亞地區。

    清乾隆時期(1735- 1795年),隨著人們地理知識的增加,對西域範圍的認識比以前更加明晰。(西域圖志》對西域的範圍作了說明:“其地在肅州嘉峪關外,東南接肅州,東北至喀爾喀(蒙古),西接忽嶺,北抵俄羅斯,南接番藏(青海、西藏),輪廣二萬餘里”。即指今新疆包括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西域”一詞時,所包括的地理範圍。

    在漢代塔里木盆地周圖以及天山山谷地帶,分佈著許多小國,人口多者有8萬餘人,少者僅有一兩千人。他們多數從事農業,少數以遊牧業為生。由於這些小國有30餘個,所以(漢書》稱其為“西城三十六國”。又由於它們多以城郭為中心,故又稱“城郭諸國"

    漢初,西域三十六國的大概分佈是:沿塔里木盆地南緣有Murano(又稱鄯善,在今若羌縣)、且末、精絕(今民豐縣)、扦彌(今策勒縣)、于闐(今和田縣)、皮山、莎車等,習稱“南道諸國”。塔里木盆地北緣有車師(分前後兩部,在今吐魯番)、尉犁、焉耆、龜茲(今庫車)、烏壘(今輪臺)、姑墨(今阿克蘇)、疏勒(今喀什)等,習稱“北道諸國”。此外,在天山北麓還有東、西蒲類,東、西且彌等;在喀喇崑崙山、崑崙山北麓有西夜、子合(均在今葉城縣境內)等;帕米爾高原北部則有休循、捐毒等。

    公元前177年,匈奴佔領西域,征服三十六國,對這些小國進行奴役和剝削。公元前60年,漢設定西域都護府後,三十六國遂又受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也就成了漢朝版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 14 # 蘭博文

    西域三十六國經過考證,包括烏孫、龜茲、于闐、若羌、Murano、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 、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東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師車尉都國、車師後城國。西域邦國數量眾多,除了三十六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數個國家。其中人們熟悉的有于闐、且末、鄯善、焉耆、龜茲、烏孫等國。喜愛鬼吹燈系列的朋友應該更熟悉Murano和精絕,喜歡唐詩的則應該對大宛更熟悉,畢竟杜甫的“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古詩至今仍然是朗朗上口的千古傳奇。

  • 15 # 小楊的隨筆鋪

    張騫通西域

    西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古絲綢之路上,散落著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失落的文明、消失的古城、巍峨的雪山、荒涼的戈壁,留下了無數的謎團和疑雲。

    很多人初識“西域”這個詞,是透過張騫通西域。張騫通西域之前,中原人們對西域其實知之甚少。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對於開通絲綢之路有很大貢獻。

    在不同歷史時期,西域的地理範圍不盡相同。張騫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匈奴設定了僮僕都尉,統治西域。西域真正成為漢朝統治疆域,是漢宣帝於公元前60年任命鄭吉為“西域都護”開始,當時“西域都護”管轄地區即所謂的“西域三十六國”,都護府設在烏壘城(今新疆輪臺)。西域都護是西漢王朝派遣管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厄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漢書·西域傳》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通西域始於漢武帝,西域最初有三十六國,後來分割成五十多個國家,西域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西域三十六國大致在今天的新疆南疆地區。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清朝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

    西域三十六國

    西域三十六國有不同的說法,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過西域三十六國的詳細名單。在此引用的是蕭綽《西域簡史:講述西域三十六國的故事》中的版本。

    1.車(ju,一聲)師前國:交河故城

    吳冠中先生創作了《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兩幅彩墨畫,其中《交河故城》曾拍賣出了4070萬元的天價。

    交河城曾是西域古國車師前國的王庭所在地,因為有兩條河流在此相交故稱“交河”。據《漢書》記載,車師前國有700戶人家,6050口人,1865名勝兵。勝兵也就是年輕力壯能參軍打仗的人。車師前國在今新疆吐魯番地區。車師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原名“姑師”,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派趙破奴將軍和中郎將王恢率兵擊破姑師,改其國名為車師,分為車師前後王國及山北六國。西漢與匈奴曾“五爭車師”。西漢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建立了高昌城,高昌城後來在戰亂中被毀。

    2.車師後國

    車師後國由姑師分裂而來,王庭在務凃谷,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唐朝曾在西域設定兩個都護府,安西都護府在龜茲,北庭都護府即在今天的吉木薩爾縣。所以,吉木薩爾縣留下了北庭故城。據《漢書》記載,車師後國有595戶人家,4774口人,1890勝兵。

    3.車師都尉國

    據《漢書》記載,車師都尉國有40戶人家,333口人,勝兵84人,規模很小。車師都尉國大概位於今天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附近。

    4.車師後城國

    據《漢書》記載,車師後城國有154戶人家,960口人,勝兵260人。它位於天門山腳下,據守車師古道。車師後城國屬漢朝和匈奴爭取的物件,兩國在它的領土上多次交戰,最終舉國遷徙。

    5.蒲類國

    據《漢書》記載,浦類國有325戶人家,2332口人,勝兵799人。它屬於車師六國。

    6.浦類後國

    據《漢書》記載,浦類後國有100戶人家,1070口人,勝兵330人。蒲類國比一個村子還小,卻得到了國的地位。漢朝給他們任命了官吏,頒發了任命符。在西域諸國中,朝廷是否任命了官吏是區別是否屬於西域三十六國的條件之一。浦類後國在浦類國的西邊。

    7.婼(ruo,四聲)羌

    婼羌有450戶人家,1750口人,勝兵500人,在今新疆若羌縣。國王名叫去胡來王。他們靠放牧為生。羌人由姜部落發展而來,而姜部落的首領是炎帝。

    8.鄯善和Murano

    鄯善國原名Murano國,王庭叫扞(han,四聲)泥城,在今新疆若羌附近。據《漢書》記載,有1570戶人家,14100口人,勝兵2912人。鄯善國是西域大國,它最後一次出現在歷史記載中,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北魏朝廷派索勱(mai,四聲)率領敦煌士兵1000人到Murano屯田。這裡的Murano指的就是Murano古城。由於孔雀河改道,羅布泊水萎縮,生存環境日益惡劣,Murano古城神秘消失在歷史中。

    9.且末國

    且末國,王城在且末城,有230戶人家,1610口人,勝兵320人。且末華人民過著綠洲農耕的生活。東漢時被鄯善國吞併,後來又復國,此後不為人知。

    10.小宛國

    小宛國,王城在扞零城,有150戶人家,1050口人,勝兵200人。小宛國和婼羌接壤,位於且末的正南面,過著遊牧生活。後來被于闐(tian,二聲)吞併。

    11.精絕國

    精絕國,王城在精絕城,在今新疆民豐縣,有480戶人家,3360口人,勝兵500人。精絕國遺址又稱尼雅文化遺址,最初是著名文物大盜斯坦因發現的,現在已經基本發掘。精絕國也被鄯善吞併過,後來又被于闐吞併。精絕城後來被風沙掩埋,精絕人去了哪裡就不得而知了。由於影視劇的渲染,精絕國蒙上了極其神秘的色彩。

    12.戎盧國

    戎盧國,王城在卑品城,有240戶人家,1610口人,勝兵300人,在絲綢之路以南的偏遠地帶。戎盧人以農耕為主,地處偏僻,與外界往來很少。

    13.扞彌國

    扞彌國,王城在扞彌城,有3340戶人家,20040口人,勝兵3540人,相當於一個鄉鎮。它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最大的國家。在塔克拉瑪干以南的城邦國中,扞彌國和于闐國是最大的兩國,兩國不斷髮生戰爭。後來扞彌國滅亡,地盤歸屬於闐國。

    14.于闐國

    于闐國,有3300戶人家,19300口人,勝兵2400人,在今新疆和田。于闐國王尉遲僧烏波,取漢名李聖天。李勝聖天面對的是剛剛完成伊斯蘭化的喀喇汗國,于闐國後被喀喇汗國所滅。于闐是西域強國,它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後一個消失的國家。它的滅亡,讓西域三十六國徹底劃上句號。

    15.渠勒國

    渠勒國,王城在鞬都城,又310戶人家,2170口人,勝兵300人。它的背面是扞彌國。

    16.皮山國

    皮山國,王城在皮山城,在今新疆皮山縣,有500戶人家,3500口人,勝兵500人。皮山國後來併入于闐。

    17.西夜子合

    西夜和子合是兩個國家,居民都是羌人,領土相接,被記載成一個國家。有350戶人家,4000口人,勝兵1000人。

    18.蒲犁國

    蒲犁國,王城在蒲犁谷,有650戶,5000口人,勝兵2000人。蒲犁國居民也是羌人,原本生活在山西,後來西遷,最終到達帕米爾高原,有了蒲犁國。

    19.莎車國

    莎車國,王城在莎車城,有2339戶人家,16373口人,勝兵3049人。

    20.捐毒國

    捐毒國,王城在衍敦谷,有380戶人家,1100口人,勝兵500人。

    21.無雷國

    無雷國,王城在無雷城,有1000戶人家,7000口人,勝兵3000人。

    22.依耐國

    依耐國,有125戶人家,670口人,勝兵350人,在今天塔什庫爾幹縣,主體民族是羌族。在西域的羌人國度都是遊牧王國,因此人口不斷遷移。

    23.桃槐國

    桃槐國,有700戶人家,5000口人,勝兵1000人。居民以羌人為主,逐水草而居。

    24.休循國

    休循國,王庭在鳥飛谷,有358戶人家,1030口人,勝兵480人,是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

    25.烏秅(cha,二聲)國

    烏秅國,王庭在烏秅城,有490戶,2733口人,勝兵740人。這是一個農耕國家,人們用石頭壘成房屋。

    26.山國

    山國,有450戶人家,5000口人,1000名勝兵。

    27.焉耆(qi,二聲)國

    焉耆國,王城在員渠城,有4000戶人家,32100口人,勝兵6000人。居民主要是大月氏人。境內有一座胭脂山,山石土壤是紅色的,這就是胭脂。

    28.危須國

    危須國,有700戶人家,4900口人,勝兵200人,在今新疆和碩縣曲惠鎮。

    29.尉犁國

    尉犁國,有1200戶人家,9600口人,勝兵2000人,在今新疆尉犁縣境內。

    30.渠犁國

    渠犁國,有130戶人家,1480口人,勝兵150人。

    31.烏壘國

    烏壘國,有110戶人家,1200口人,勝兵300人。因為西域都護府設在這裡,這個彈丸小國也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32.龜茲國

    龜茲國,王城名叫延城,有6970戶人家,81317口人,勝兵21076人。今天新疆的庫車、輪臺,都是古龜茲國的領地。龜茲在樂舞、石窟藝術方面是西域的代表。公元840年,回鶻人西遷,路過龜茲國,消滅了這個古國,龜茲國退出歷史舞臺。在今新疆庫車縣還保留著龜茲古城,考古出土過大量石器和銅錢。

    33.姑墨國

    姑墨國,王城在南城,有2200戶人家,24500口人,勝兵4500人,在今天阿克蘇境內。他們以農業為主,居住的地方到今天還是阿克蘇蘋果的主產區。

    34.溫宿國

    溫宿國,有2200戶人家,8400口人,勝兵1500人,以農耕為主,在今烏什縣。

    35.尉頭國

    尉頭國,王城在尉頭谷,有300戶人家,2300口人,勝兵800人,以遊牧為主。

    36.疏勒國

    疏勒國,有1510戶人家,8647口人,勝兵2000人。疏勒國是唐朝時期安西四鎮之一。

    烏孫、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這些域外諸國,其實並不屬於西域三十六國之列。

    這些小國,國雖小,卻有國王,有軍隊,有城郭。經濟是從事農牧業,舉世聞名的新疆坎兒井就建設於西漢,屬西域地區。西域居民有的是漢族,有的是羌族,有的是塞種人,有的是當地土著人。在兼併融合中,西域三十六國已不復存在。如今,我們只能透過殘垣斷壁想象昔日的駝鈴悠悠。

  • 16 # 名門生活館

    精絕國有的,但是鬼侗族就不知道了尼雅河締造了尼雅綠洲,尼雅綠洲締造了尼雅文明。而尼雅古城代表了尼雅文明的最高境界。在漢書·西域傳中,稱古城為精絕國,“精絕國,王治精絕城,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在唐僧的大唐西域記裡記載: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基,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透過,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

    從記載來看,唐代的時候,精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就相當糟糕了,不過地處交通要道,所以還苟延殘喘著。 現在的遺址ms是這副模樣:導致尼雅文明消失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河流改道,也有種觀點是西域各國之間的混戰。漢朝把西域統一到版圖裡來,原來的各個城邦小國成了軍事重鎮。但漢末國力衰退,那旮旯天高皇帝遠木有人管了,所以弱勢部落被強勢部落所征服。 吹燈裡面說,曾經有英華人去那裡探險,只有一個倖存者得以回來。確實,在1901年,有個英國佬斯坦因去了那裡。他集市上買到幾塊刻有異樣文字的木板,順藤摸瓜找到了古城遺址。估計那個英國老是外來摸金校尉,打著考古的旗號到那裡一頓亂採亂伐。 斯坦因發現的那種古怪文字,學術界稱為“盧文”。

    今天的學者非常重視研究這種文字,寄望透過文字的記載去破解古代王國一些不可思議的內容。目前我們能夠知道的是:精絕國沒有經歷過重大戰爭,相對穩定,是某種程度上的世外桃源。但精絕國何時建國,何種民族居住卻還沒有搞清楚。鬼洞族什麼的,是杜撰。也沒有資料表明,精絕國的國王中有過女王。 從一些資料中得知,精絕國遺址中的民居、佛塔被沙丘分散地隔離開,但整體上能夠看得出,遺址呈一個橢圓形分佈。就是吹燈裡面說的眼球的形狀

  • 17 # 凌日6922542

    西域三十六國,泛指西域地區30餘國,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國的勢力。至漢代,行政機構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範圍則已不36國。,歷史上比較著名有莎車,于闐,Murano,烏孫,精絕等國家,其餘國家人口較少,歷史記載匱乏,具體情況,請往下看。西域36國分佈圖1、鄯善(Murano),《漢書》載:“鄯善國,本名Murano,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今新疆若羌附近。國內漫畫家丁冰一本同人漫畫《Murano旖夢》,有興趣可以看看。2. 婼羌,《漢書》載,只有50戶(1750人),軍隊500人,不種田,隨畜逐水草,依賴鄯善、且末兩國的穀物生活。出產鐵,會鑄造刀、劍、甲、矛、弓等兵器,位於新疆若羌縣東南。3、烏秅,《漢書》載:王治烏秅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四百九十,口三千七百三十三,勝兵七百四十人,今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方一百五十公里。 4、西夜,《漢書》載:“西夜國、王號子合王、治呼犍谷。去長安萬二百五十里,戶三百五十,口四千,勝兵千人今新疆葉城縣南。5、子合,史載王治呼犍谷,子合國使用婆羅門的文字。東漢時併入莎車、屬羌。 6、捐篤又名捐毒國,《漢書》載:國王治所在衍敦谷。西至疏勒千里。離長安9860裡。380戶,1100口,勝兵500人,今新疆烏恰縣境內 。7、小宛,被鄯善兼併。《漢書》載:王治圩零城。去長安七千二百一十里。戶百五十,口千五十,勝兵二百人。8、精絕,最早見於《史記》:“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現遺址在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1995 年 10 月發現一瑞獸紋錦,上書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收藏於新疆博物館。9、烏貪訾(zī),天山北邊諸國中北邊的一個小國,烏貪訾離盛產寶馬,兩者都和牧場有關。烏貪訾國最大的特點是民風彪悍,習武是當地的風尚。10、卑陸後國,《漢書》載:“卑陸後國,王治番渠類谷。去長安八千七百一十里,戶四百六十二,口一千一百三十七,勝兵四百二十二人。11、尉頭國,《漢書》載:王治尉頭谷。去長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戶三百,口二千三百,勝兵八百人。尉頭是西域北道十二國中的遊牧民族。與烏孫,匈奴有近親關係。12、狐胡國,《漢書》載:王治車師柳谷,去長安八千二百里。”13、且末國,《漢書》載:王治且末城,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以農業生產為主,在今且末縣城西南。14、于闐國,信仰佛教,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因仰慕唐朝,君主改姓李,比較著明的是(李聖天)。玄奘去印度取經路過於闐,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併,逐漸伊斯蘭化。15、戎盧,《漢書》載:“戎盧國,王治卑品城。去長安八千三百里,戶二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人。在今新疆民豐縣正南,尼雅河上游地區,為定居農業民族。16、抒彌國,《漢書》載:王治抒彌城,去長安九千二百八十里。戶三千三百四十,口二萬四十,勝兵三千五百四十人。後被于闐兼併。17、渠勒國,《漢書》載:王治鞬都城,去長安九千四百五十里。戶三百一十,口二千一百七十,勝兵三百人。渠勒在今于田南地在克里雅河上游,昆倉山麓,後被于闐兼併。18、皮山國,《漢書》載:王治皮山城,有3500人,500餘戶,養兵500人。今新疆皮山縣境內,後被于闐兼併。19、龜玆,又作丘慈,俱支曩,屈支,漢西域古國名。《漢書》載:王治延城。人口8萬餘,傭兵2萬餘,今沙雅縣北四十里。王族白姓,在西域城郭諸國中最為強大。20、姑墨,南北朝時作姑默。唐稱跋祿迦,亦名亟墨,於其地設姑墨州,屬龜茲都督府。《漢書》載:王治南城。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戶三千五百,口二萬四千五百,勝兵四千五百人。姑墨國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出銅、鐵、雌黃,後被龜玆兼併。21、溫宿,《漢書》載:王治溫宿城。去長安八千三百五十里,戶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勝兵千五百。”溫宿的分佈地區在今託什幹河東南,治所即今之烏什。王莽時西域動盪,姑墨王殺溫宿王,兼併了溫宿。22、竭石,又名史國(梵文 kess)。王治沙赫裡薩布茲,舊稱渴石、竭石、乞史,今烏茲別克境內。23、焉耆,《漢書》載:“焉耆國,王治員渠城。去長安七千三百里,戶四千,口三萬二千一百,勝兵六千人。今新疆焉耆自治縣境內。24、危須,《漢書》載:王治危須城,去長安七千二百九十里,戶七百,口四千九百,勝兵二千人今焉耆回族自治縣東北。25、大月氏(darouzhi),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後遷徙到中亞地區的遊牧部族。26、依耐,《漢書》載:王治盧城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一百二十五,口六百七十,勝兵三百五十人。。在都城是。戶數125,人口670,350名戰士。民俗與相鄰的子合國一樣,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境內。27、無雷國,《漢書》載:王治無雷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千,口七千,勝兵三千人。衣服類烏孫,俗與子合同。28、難兜國,史載:王治去長安萬一百五十里。戶五千,口三萬一千,勝兵八千人。東種五穀、蒲陶諸果。今巴基斯坦境內。29、罽賓國,史載王治循鮮城,去長安萬二千二百里,晉高僧佛圖澄曾學佛於此今巴基斯坦境內。30、劫國,《漢書》載:王治天山東丹渠谷,去長安八千五百七十里。戶九十九,口五百,勝兵百一十五人。今烏魯木齊市東北的阜康縣境內。31、蒲類,西域古國,在今新疆東部巴里坤湖附近。32、烏孫,西域最重要民族之一,烏孫的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公元5世紀初,烏孫因蠕蠕(柔然汗國)入侵滅國。33、山國,《漢書》載:“王城墨山城,去長安七千一百七十里。戶四百五十,口五千,被焉耆兼併。34、車師,西域古國,王治交河城,華人屬印歐人種,操焉耆、龜茲語。35、高昌,西域古國,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曾先後出現四個獨立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36、疏勒國,史載王治疏勒城,去長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戶千五百一十,口萬八千六百四十七,勝兵二千人,今新疆喀什市。37、尉頭國,史載王治尉頭谷,去長安八千六百五十里。戶三百,口二千三百,勝兵八百人。三國到北魏,附屬於龜茲,被龜茲所吞併。38、桃槐國,史載王去長安萬一千八十里。戶七百,口五千,勝兵千人。39、休循國,王治鳥飛谷,在蔥嶺西,去長安萬二百一十里。戶三百五十八,口千三十,勝兵四百八十人。東至都護治所三千一百二十一里,至捐毒衍敦谷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大宛國九百二十里,西至大月氏千六百一十里。民俗衣服類烏孫,因畜隨水草,本故塞種也。40、莎車國,史載王治莎車城,去長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戶二千三百三十九,口萬六千三百七十三,勝兵三千四十九人,有鐵山,出青玉,今莎車縣境內,被疏勒兼併41蒲犁國,史載王治蒲犁谷,去長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戶六百五十,口五千,勝兵二千人,被焉耆兼併

  • 18 # 年年有餘談古今

    中國的疆域從秦朝開始,不過還是侷限於現今的中東部罷了,真正開始擴張那還得從西漢開始。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本想是聯絡大月氏聯合攻打頻頻擾我安寧的匈奴,沒想到最大的收穫確是獲得了不少西域的資訊,而後成功把西域部分變成自己治下之土。

    西漢時期的西域,在狹義上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西域這片神秘的土地,孕育的不僅僅是美女、美食、魔術、音樂,西域三十六國和那些傳說更是讓人們幻想。那麼,西域三十六國都是哪些呢?

    其實西域一開始何止是三十六國,不完全統計應該是五十多個國家,後來互相吞併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三十六國。不過西域的國家規模都是很小的,基本上都是城邦國家,人口多的有幾十萬人,人口少的不過百餘人。

    西域三十六國經過考證,包括烏孫、龜茲、于闐、若羌、Murano、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 、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東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師車尉都國、車師後城國。

    西域邦國數量眾多,除了三十六國外還有大宛、安息、大月氏、康居、浩罕、坎巨提、烏弋山離等十數個國家。其中人們熟悉的有于闐、且末、鄯善、焉耆、龜茲、烏孫等國。喜愛鬼吹燈系列的朋友應該更熟悉Murano和精絕,喜歡唐詩的則應該對大宛更熟悉,畢竟杜甫的“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的古詩至今仍然是朗朗上口的千古傳奇。

    由於西域三十六國數量太多,一一說明太廢時間,因此這裡就挑兩個簡單說一下。

    1、烏孫國

    烏孫國應該是西域最強國,《漢書.西域傳》載:“烏孫國,大昆彌治赤谷城,去長安八千九百里。戶十二萬,口六十三萬,勝兵十八萬八千八百人……最為疆國。”。

    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之後就主張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而後西漢和烏孫結盟。在把匈奴的勢力趕走後,漢朝就取得了匈奴原先對西域的統治地位,並設定西域都護進行管理。

    後來烏孫國內因為西漢的干涉發生內亂,烏孫逐漸分裂成大小昆彌,由於內鬥不斷,最後衰弱下去。其後在典籍中的記載變少,而後消失。一說遷入蔥嶺地區,並被塞人同化,因此不再獨立稱國。

    2、龜茲國

    班固的《漢書》記載:龜茲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里。戶六千九百七十,口八萬一千三百一十七,勝兵二萬一千七十六人……南與精絕、東南與且末、西南與杅彌、北與烏孫、西與姑墨接。能鑄冶,有鉛。東至都護治所烏壘城三百五十里。

    龜茲國在當時是西域一號大國,由於兩漢時期對silk road的保護更是讓龜茲國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在經濟利益的誘惑和漢朝的天威之下,龜茲國對中原王朝算得上忠誠。

    其後,三國、西晉、前秦、北魏時期龜茲都或主動或被動稱臣,在唐朝的時候還成了安西四鎮之一,並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都城,因此龜茲王城又被稱作安西城。

    到了宋朝時期雖也經常朝貢,但是由於宋朝實力不濟,疆域狹小,因此龜茲獨立性大大增強。

    11世紀末,回鶻的喀喇汗王朝改宗伊斯蘭教,對西域諸佛國發起了“聖戰”。後來,在經歷了殘酷的戰爭之後,龜茲歸附喀什噶爾汗,皈依伊斯蘭教而後不再是獨立或半獨立政權存在。

    清朝的時候重新歸入中國版圖,定名庫車

  • 19 # 葡萄愛上米粒兒

    西域三十六國在什麼地方,這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西域是個很籠統的名稱,就跟我們現在說"西方"有點相似,那就是漢代華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起,可以從大漢國境線開始;止,卻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國際"交往受到侷限,大漢跟北方遊牧民族距離近,難免鍋蓋碰鍋勺,不定時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遊牧民族部落、國家,在前期可以說是很少往來,相距遙遠,中間往往隔著匈奴,互相夠不著,兩者之間缺少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

      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邊境和平,皇帝親征匈奴,經過近半個世紀,五次大戰,才徹底消除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隱患,具備了打通西域的條件基礎。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張騫出使西域,對西域各國進行摸底調查,才揭開了西域的神秘面紗。

      東漢的史學家班固根據張騫的資料,在自己編撰的《漢書》中,對西域各國的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把當時西域現存的政權概括為三十六國。

      其實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化,所謂的三十六國只能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國家的數量和版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且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一個市,小的只有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落,把他們說成是國家,有點誇大其詞,倒不如說是部落更恰當一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把他們叫做國家合適。

      在史書中記載的三十六國,分別是: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一、車師前王國、二、車師後國、三、車師都尉國。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經設蒲類縣,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裡坤縣。

      七、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部分。

      八、婼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嶺,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婼羌國原址位若羌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九、鄯善國,在古絲綢之路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邊和敦煌、接壤,西鄰且末,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十、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十一、小宛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十二、精絕國,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十三、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四、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國祚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五、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六、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七、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八、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九、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二十、莎車國,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二十一、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二十二、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二十三、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他們的活動區域在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五、休循國,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烏秅國,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因為它是崑崙山裡的小國,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二十七、烏壘國,傳說漢朝大將霍去病徵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八、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九、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也叫烏夷、阿尼。

      三十、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三十一、龜茲國,西域的數一數二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馬歡羊叫;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唐代設定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這個地方的音樂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三十三、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四、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五、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六、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使者記載,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西域三十六國只是個相對狹義的概念,從它們再往西越過蔥嶺的安息等漢代統治勢力所不能及的伊朗、阿拉伯、歐洲地區,仍然也是廣義上的西域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動漫是給不浮躁的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