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小隻要哭鬧,兒歌一響馬上不鬧。現在17個月了,會吧書往我臉上丟,這就是要聽故事。把ipad或手機往我臉上丟,就是要看兒童動畫歌曲。讀故事書還好,可總看電子產品對眼睛不好,很擔心兒子近視。可是我老婆自己帶孩子,有時候幹活孩子不聽話,她就會給他看ipad。如題大家有類似的情況麼?給點意見。
7
回覆列表
  • 1 # 睡眠調理師

    我家女兒在兩歲半左右有段時間也是這樣,後來我發現是因為二寶剛出生,我在坐月子沒有像以前那樣陪她玩耍,她需要找到情感的釋放,而動畫片有趣又好玩,孩子自然喜歡。有這樣的情況不要著急,慢慢來,你會發現寶寶很快就忘記了。我家寶寶經過幾個月的管理,已經基本想不到要看動畫片了。我是這樣做的一、不要一下子就絕對禁止。

    孩子一個習慣養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去改變的。每次看動畫片之前我們就先約定好,看一集還是兩集還是三集,剛開始寶寶會耍賴哭鬧,但是兩次過後就會看完你規定的集數就不看了。關鍵是家長要在第一次的時候堅持選擇,不要寶寶一哭就放棄一切。

    二、多陪寶寶玩

    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多半是因為沒人陪他玩,我們可以多陪他玩。玩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專心,不能玩的時候總想著別的事情甚至拿出手機來,這時孩子就會想玩手機了。要知道你拿出手機孩子會覺得手機更好玩的。我家寶寶當時喜歡看小豬佩奇和竹兜,我就買了一些佩奇玩偶和竹兜故事繪本,一起玩動畫片裡面的遊戲。經過幾個月,就會看到效果的。孩子太小不能獨立玩,所以需要陪伴。我家大寶現在快三歲了,已經可以自己玩很久了!

  • 2 # 小小魚熙

    所謂“三電”,就是“電腦、電視和電子遊戲”。

    目前已經有研究指出,如果3歲之前的孩子看電視時間過長,那麼到了7歲時就容易出現無法專心的問題。因為上述“三電”產品都屬於豐富而生動的多媒體工具,變化節奏很快,當孩子習慣了既快速又強烈的聲光刺激之後,自然就難以對靜態的學習產生興趣。

    ·看電視多的孩子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

    電視畫面的色彩非常絢麗,畫面切換也很快,長期這樣丁去孩子會對生活中自然的色彩、聲音的敏感度降低,失去興趣,就像長期吃辣喜歡重味的人對一般的飯菜就吃不出什麼味道來了。

    紐西蘭科學家日前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兒童每天看兩個小時以上電視,那麼進入青春期時,他們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可能性將大增。

    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的卡爾·蘭德胡伊在報告中寫道,無論男孩女孩,每天看電視超過兩小時、甚至三小時,他們在青春期出現注意力障礙的機率增加約40%。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1000多名出生於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的紐西蘭達尼丁居民後,得出了上述結論。

    蘭德胡伊對此現象給出兩個可能解釋。其一,許多電視節目的快速畫面轉換容易“過度刺激”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使他們覺得現實“沒勁”,“老看電視的孩子還會覺得,學校功課等正常生活節奏慢得無法忍受”。其二,看電視佔用了大量原本有利於培養注意力的活動時間,如閱讀、運動、遊戲等。

    現在,許多家庭只要家裡有人,電視就會從早開到晚,很多上班族甚至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視。孩子一出生就被“浸泡”在電視畫面中了。然而,如今孩子們所接觸到的不僅僅是電視,還有手機、遊戲機、平板電腦等一系列電子產品,以及用於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電子學習機,都助長了孩子們長時間被包圍在電子媒體環境中的不良現象。

    在家的學齡前兒童、節假日中的中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每天觀看電視時間超過10個小時的比例不在少數,許多中小學生平均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都超過3小時。貝樂思教育綜合研究所所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小學五年級學生平均每日看電視的時間為162分鐘,2400名調查物件中有50%達3小時以上,這些人中又有60%連續看3個半小時以上。

    近年來中國許多心理和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都發現,長期浸泡在電子產品中的孩子會因此減少了戶外玩耍的時間,缺少了各種直接的體驗;此外,由於長期一個人獨自看電視,缺少和他人交流的機會,也導致了他們社交能力的缺失。看電視多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對環境刺激的敏感性低,意志力薄弱,情緒相對不穩定。電視真的會把孩子看“專”,看“傻”。

    然而,如果孩子習慣了聲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靜丁心來看書、思考和學習,尤其是對網路遊戲上癮的孩子,即使是家長逼迫孩子讀書學習,也只能是“身在書本心在遊戲”,完全沒有效果。

    所以,要限制孩子對電視和電腦的使用時間,平時儘量讓孩子多讀書、多接觸大自然、多和小朋友們一起活動。

    即使必須要使用電腦學習,每天也不宜超過一小時。學齡前孩子使用電腦上網時,父母應該陪在一旁,幫助孩子選擇以明確目的為導向的網上活動,井注意啟發他們的創造性。

    ·控制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

    1 讓孩子清楚家長的要求。

    對於孩子玩電腦、看電視的問題,家長應該直接跟孩子說“關上電視,去寫作業。”、“不要玩遊戲了,如果資料查完了就離開電腦那兒。”等,而不要說“整天就知道看電視、玩電腦,快點去學習”。要給孩子明確的指令,讓孩子知道怎麼做。

    2 給孩子規定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間。

    對於自制力比較差的孩子,家長要明確規定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間,例如關於李某某玩電腦的守則:平時不上網,週末每天一小時的上網時間,如果超過規定時間,丁次就減少同等的超過的時間,如果累積兩次超時,就取消一次上網的機會。然後配備一個鬧鐘,一張登記表,每次使用電腦的時候,簽上上網時間、下線時間和使用人姓名。

    3 和孩子一起上網。

    如果孩子上網玩遊戲,一時很難糾正,支援家長陪孩子一起玩。只有走進孩子,才能慢慢地去影響孩子,等孩子完全接受了家長的影響之後,一切就好處理了。

    4 每週至少一天全家互動。

    每週至少有一天的時間全家人一起活動,可以去動物園、植物園,也可以去爬山、郊遊等,把孩子從電視機、電腦前拉出來,讓孩子體會到和父母一起互動的樂趣以及大自然的魅力,慢慢糾正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的行為。

    5 每天一點閱讀時間。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每天都計劃出點閱讀時間,父母能參與最好,透過閱讀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逐漸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只有孩子愛上閱讀,井能夠專心閱讀,才是真正走上了一條自我成長的道路。

  • 3 # 貼心媽媽

    有一天,我們這孩子每天喝的原味兒奶裡,加了少許的糖,會發現孩子喝得格外起勁兒。可是你再喂他原味奶的時候,孩子不再喜歡原味奶了。同樣的道理,讓這麼小的孩子,總盯著手機和iPad看動畫兒歌,其一可以使孩子養成迷戀電子產品的壞習慣;其二如果父母由於孩子短時的哭鬧就一直縱容孩子看下去,難道這孩子由於缺乏自我約束力而養成壞的習慣。提倡父母多帶孩子走出家門,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在家裡多給孩子讀讀繪本,玩玩遊戲。

  • 4 # 田心愛動漫

    這個可以控制的呀!就看家長自己怎麼做了!把所有電子產品收起來,要看動畫兒歌可以電視中看,離電視遠點,你告訴他如果做不到,就不給看了!除非太寵,捨不得小孩哭,你自己妥協的話,那就沒辦法了!

  • 5 # 無名修仙組織

    我覺得17個月的孩子就開始接觸ipad等電子產品還是太早了。如今社會的電子產品太過於普及,反倒少有人靜下來閒情逸致看一本書,多少人一天到晚就窩在房間裡盯著電子螢幕看上一天。窗外的綠色卻一眼也不去看。這種狀態是不行的,尤其是少兒。一般16歲以前的少兒瞳孔和視網膜都是成長期,過了這個年紀他們的狀態就會固定下來。因此15.16歲以前孩子最好不要近視或者遠視。17歲倒無所謂。

    但您的孩子還僅僅是17個月,這就太早了。

    想想我們的童年,至少小學三年級以前我們還是很少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那時候一天到晚照樣玩的很歡脫,不會因此而憂愁。孩子才一歲多,我想他的興趣還沒有完全發展固定下來,我們應該及早拓展他的興趣範圍,而不是侷限於電子產品這一項事物。

    我倒是很推薦家長們購買繪本給自己的孩子看,繪本多數是給孩子們看的,但是也需要做父母的配合,大多數繪本包含文字,這些內容孩子看不懂,因此需要父母陪在孩子身邊,由父母說出繪本上的文字,引領孩子去看其上面的圖畫。

    繪本是一種親自讀物,繪本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培養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間接教會孩子很多知識,至少語言已經可以開始培養髮展了。

    當然也不止繪本這一種方式,其實方法很多,關鍵還是家長得多陪陪孩子,這才是關鍵。有些家長一天到晚忙壞了倒沒有精力去耐心的陪小孩子玩,這點是主要問題。

    03

  • 6 # 貓小帥樂園

    1.多陪陪孩子,帶孩子出去玩玩

    2.找其他孩子喜歡的東西來代替電子產品

    3.對孩子加強管理教育,減少孩子對於電子產品的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自駕遊的車友們認為一天自駕多少公里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