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麥的釣魚日記
-
2 # 阿土愛釣魚
野釣是我們大部分釣友都會選擇的釣魚場所,我也釣魚多年。下面就談談我的經驗。
1.安全。野釣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是安全問題,有的釣友說這不是廢話嘛!這裡我想跟大家強調一下,雖然大家認為安全很重要,但是新聞時常能報道某某釣友觸電身亡,某某釣友被河水沖走或者溺水而亡。大家要知道釣魚是一種戶外活動,安全問題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有哪些安全的問題呢?比如:遠離高壓線、不要在雷雨等惡劣天氣出釣、最好有同伴而行、交通安全等等。
2.餌料的選擇。野釣一般小雜魚特別多,餌料如果原因腥香味的一定會吸引很多小雜魚,所以我們在餌料味型的選擇上最好用本味。並且不要霧化太快的那種,可以用搓餌。當然如果沒有小雜魚就不所謂了。
3.漂的選擇。漂的選擇一般用吃鉛量2克左右或者再大一些也沒事,不能吃鉛量太小了。主要是有幾個考慮:過濾訊號、抗流水、抗風浪等。還有就是不要選擇翻身下沉太慢的,不像我們在黑坑要打行程,我們要的是快速到底。4.線組的選擇。主線、子線的大小不易過大或者或者,這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主線選擇1.5-4.0之間。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子線的長度,不易過長,一般在20公分以內。
-
3 # 鄉村農人小雷
很高興回答,自然界野河的魚是比較難釣些的,釣點要按季節、水溫,水壓,Sunny,水面平靜方向等等來找釣點、是比較有效的,釣魚要結合水深,來判斷魚線長度。深水魚有底棲魚,半水魚,浮魚等等、我們垂釣過程中的釣法,餌料配方也很重要,魚竿長度結合,以上是個人經驗。
-
4 # 釣魚人打窩
野河釣魚的時候魚鉤能小不要打,野河中的魚相對來說小魚比大魚多,而且大魚在深水處不好誘,小魚鉤隱蔽性好有餌料的時候就會咬,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上魚的機率,另外釣鯽魚如果選拉餌記得把鉤尖包裹住。
野河中的鯽魚大部分都會選擇在淺灘處,所以出釣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短的魚竿,魚在岸邊只要下杆魚就可以直接吃到餌料,當然還得考慮到天氣的因素,整體上來說短杆優勝於長杆子,除此之外短杆在回魚的時候比較有優勢,有一定的優勢!
另外釣鯽魚的時候子線一定要選擇柔軟性好的,野河中的鯽魚勁道比較大,相比於養殖的魚沒的比,選擇軟線的好處就是上魚以後,子線會彎曲如果線過硬不能更好的恢復,這個時候魚有可能會脫鉤跑掉,另外在選擇浮漂的時候選擇漂型比較大一點的,漂尾細長的這樣的漂穩定,給出的訊號比較真實
-
5 # 軫念信箱
生活野外釣魚釣點是關鍵
在野河釣魚比在魚塘複雜得多,怎樣才能找到一個較滿意的釣點呢?不妨可以試試以下幾個面。
一;要找河彎處野河河道不像人工河那麼有規律,它彎彎曲曲,寬寬窄窄。雨水多了,河水急流而下,河彎處水流緩,易存留食物,魚喜歡在此歇息,覓食。所以經常有人講,釣魚釣河彎,一釣一整天。意思是河彎處魚多,不需要東一個窩子,西一個釣位亂跑。
二;要找河汊處野河很多地方與一條條溝溝汊汊連線。魚沿河邊遊動時,喜歡拐彎進汊。河汊處水窄水靜,食物集中,便於魚棲息的最佳選地。一個好的河汊不僅魚多而且魚大。
三;要找村莊邊村莊是人生活的地方,媾的河邊,經常有人洗菜淘米。村民餵養家畜剩餘食物,丟棄糧米等被水一衝,流入河邊。魚遊至這裡,戀食不走,積年累月,在村邊吃,住,生,越來越多。所以,經常聽人這樣講,釣魚釣村莊,一釣一籮筐。
四;要找漁船久停處近幾年來,不僅釣魚人數越來越多,下河搞運輸的船民和打魚的漁民也逐年增長。他們的船停在河邊,經常固定在一處,在船上住,在船上住,在船上生活,他們刷鍋洗碗丟的飯粒,扔的菜葉把魚誘來。魚吃飽了在船下藏身,天熱了魚在船下乘涼,天冷了魚在船下避寒。在這久停不動的船邊垂釣,經常收穫不錯。
五;要找網箱養魚處這些網箱,多數是懸浮式,養殖戶投向網箱的餌料,魚吃不完沉入箱底,網箱下面就成了魚停留覓食的好地方。
六;要找水草處草是魚棲息,生育,覓食的最佳場所,但不是什麼草都好釣魚。要找有草不太密,草多有空隙,水面草蓋嚴,草下空一片的有草水面。這樣的水面,是魚喜歡棲息的地方,當然是垂釣佳點。
七;要找凸凹岸野河的凸凹岸邊水面經常存積一些魚類愛吃的東西,這樣的地方如果水深合適,又有草,是鯽,鯉最愛光顧的地方。
八;要找樹多處河邊淺水處往往有些野生的小樹棵或人工栽植的樹木。魚比較喜歡在這些地方活動。另外,樹上的蟲子掉下來,是魚的美味佳餚。所以,樹多,特別是大樹多的河邊,是彙集魚的地方。夏秋兩季這樣的地方是首選釣點。
釣魚五個要點
一、釣灘。灘係指淺水區域。若在河塘、水庫垂釣,就要儘可能把釣位選在河塘、水庫的尾部。因為春天,雖然水的溫度還較低,但淺水區的水溫,要略高於深水區域。此時,魚兒喜“暖”怕“冷”,會從深水區成群結隊洄游至淺水區。
二、釣灣。灣即指溝汊(江河湖海以及水庫等支流和斷汊),那兒僻靜,Sunny照射強,水溫同暖快,是魚兒棲息和產卵繁殖的天然場所。
三、釣風。水隨風而動,氧氣充足,風還會把水中的微生物、藻類以及飄浮在水面上的昆蟲、穀糠、花粉、雜草吹到下風口,魚兒會遊至下風口攝食。
四、釣雨。春天雨水多,通常是濛濛細雨。雨後的水溫,不會急劇下降。下雨後,水質更加清新,溶於水中的氧氣,會大大增加,此時此刻,魚兒便會感到舒適、興奇。下雨後,也把地面上的草子、樹葉以及昆蟲、藻類沖洗流入水中,成為魚兒求之不得的美食。
五、釣霧。春天多霧氣,一般都發生任早晨,此時的魚兒,一般不吃不動。等到八九點鐘時,霧氣開始散去,水溫隨氣溫逐漸升高,這時的魚兒,由“靜”變“動”,顯得特別的活躍。
水庫釣魚雜談
水庫釣魚雜談,與垂釣其他水域相比,在水庫裡釣魚是最複雜的,不但要求釣魚人掌握最佳的抬竿時機,還要求釣魚人必須有靈活的頭腦,必須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隨時改變自己的戰術。在水庫釣魚,失敗的原因往往是墨守成規。
什麼樣的水庫適合垂釣
什麼樣的水庫適合垂釣?對於住在水庫周邊地區的釣友來說,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他們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尋找適合的釣點根本就不成問題。對於住在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當我們開啟地圖之後,就會看到各種形狀的水庫,哪座水庫適合垂釣?什麼位置適合垂釣?如果您使用的地圖比較精確,我們就可以根據水庫的形狀進行紙上談兵了。
從地形上分析,水庫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即山谷型水庫,丘陵型水庫和平原水庫,根據山谷型水庫的水底狀態,又可以把山谷型水庫分為兩種,既山谷型水庫和峽谷型水庫,山谷型水庫的庫底形狀好像V字形,找到水底比較容易,峽谷型水庫的庫底如同U字形,想要找到水底就很困難了。下面我們對這些不同形狀的水庫加以分析,以求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從地圖上看,山谷型水庫的形狀大多像一條蟲子,又細又長,還有很多溝溝岔岔,水庫的坡度一般都隨著周邊大山的坡度而變化,距離岸邊近一些,水深就淺一些,在那些溝溝岔岔裡邊坡度還要小一些,有些位置還可能長一些水草,這些地方是下魚竿的好地方。比如青龍峽水庫就屬於這個型別。
峽谷型水庫的形狀和山谷型水庫差不多,就是少了很多溝溝岔岔,峽谷型水庫的庫底大多是相對平整的,由於水流多年的衝擊,流水帶走了大量的河床物質,河道逐步下降到現在的位置,整個河道就像一條衚衕,從岸邊到水底基本上是垂直的。在某些峽谷水庫的位置原來就是“一線天”,如果想在這裡垂釣水底的魚,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珠窩水庫應該書這個型別。
想在這條衚衕裡釣魚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是很難找到可以讓人停留的位置,其次是很難找到水底,即使找到了水底,也不一定是魚群喜歡呆的位置,很可能只是一小塊懸空突出的石頭,那些少量的溝溝岔岔以及上游的淺水處才是適合垂釣的位置。如果您是不瞭解具體情況的外地人,所遇到的困難肯定比本地人大得多。
丘陵型水庫最容易辨認,它們大多是近似於不規則的幾何圖案,長度和寬度之間的比例差別要遠遠小於山谷型水庫,且又多處於山區的邊緣地帶。從地形上說,這種水庫擁有大量的溝壑、淺灘、水灣等最有利於垂釣的地形,在這種水域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釣具,如果選位得當又遇到了出魚的機會,有時就會碰上累得叫苦連天的釣友。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和於橋水庫都屬於這個型別。
平原水庫都處於平原上,大多是對原有的中小形溼地加以改造建成的,只要在溼地周邊建立堤壩,就可以儲存大量的水,從而達到灌溉的目的。這種水庫大多長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從而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對於釣魚人來說,想要在這裡找到釣點是非常容易的。漢石橋水庫、崇青水庫都屬於這種水庫。
怎樣根據水庫大壩選擇釣點
垂釣的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水體表層或中層垂釣,一種是在水體下層垂釣,下面談談在水庫中垂釣底層魚的體會。
所有的水庫大壩都是不一樣的,最明顯的差別就在長度和寬度之間的比例,我們可以根據目測加以分析。不過這些內容只是個人的看法,只是一些參考意見。請見諒。
在不同的大中型水庫,大壩長度與寬度之間的比例如果小於3 :1,這座水庫就很有可能是山谷形或峽谷型水庫,尋找釣點或長距離轉移釣位就可能比較困難,我們應該到水庫的上游或山坳裡邊尋找釣魚的地方。如果大壩長度與寬度之間的比例大於4 :1,大壩的上游就可能是丘陵型水庫,我們可以在大壩附近尋找釣點。當然,這種觀點只是在不瞭解具體情況下的紙上談兵,不一定準確。不過,當我選擇適合冰釣的水庫的時候,這可是一條比較成功的經驗。
我們可以根據大壩的高度來判斷這個水庫的水深,一般來講,大壩跟前就是這座水庫的最深處,越往上游水越淺。根據大壩附近的水深,我們可以粗略的估計適合垂釣的位置,尋找到深度合適的地方。
在水庫釣魚必須注意的問題
水體的特性是水越深含氧量越小,水越深壓力越大,這就決定了魚群在水裡邊活動的深度,一般來講,體形大一些的魚種比較耐受缺氧,比如大鯉魚、大草魚可以在深水處停留比較長的時間,根據筆者的體會,這個深度應該在10米左右,最大極限不應該超過15米。體形和重量比較小的魚活動範圍就要淺一些,它們的活動空間深度在5米左右,大多數活動在5米以內。
我們在水庫裡邊釣魚,首先要考慮釣點以及釣點的安全性,安全性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忽視,尤其是在夜釣和連續作戰的時候,釣位安全必須提到首位。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垂釣物件和釣具,只要釣具能夠適合水的深度就可以了。
在這裡必須闡明一個觀點,在水庫裡釣魚不一定要把魚竿打得很遠,只要能夠達到預定的水深就行了。如果您用盡力氣把海竿上打得很遠,釣點水深超過了垂釣物件經常的活動水深,就很難有魚來咬鉤,那結果往往就是一個“悲慘世界”了。
在水庫釣魚必須解決的問題
我們在水庫裡邊釣魚的時候,必須要試探水深和水底情況。怎樣使用手竿試驗水深和水底情況就不必細說了,釣魚人都知道,只要用魚漂在釣點周邊多找幾次底,就能瞭解水底變化的情況。
在水庫中使用手竿釣魚,第一項任務就是探明水底的情況,爭取找到一個相對平坦的位置,必須用魚漂在釣點周圍不停的試探,根據魚漂露出的目數得知水深的變化。如果沒有進行試探,就很可能把釣點設在一塊石頭的頂端,雖然這塊石頭高度只有兩三百毫米,卻是魚群很難問津的地方。如果把釣點設在了這塊石頭的邊上,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在山區水庫垂釣以前首先試探水底狀態,這是至關重要的。
水庫的庫底大多不是平緩的,有一定的坡度,這就為使用手竿增加了困難,表象形式就是經常看不到魚漂,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您使用的是傳統釣法,只要把魚漂稍微向回領一點就行了。如果您使用的是懸墜釣法,建議您參考我的以下三點建議。
1.首先,我們必須要增加打竿的準確率,力求使每一竿的落點都在100毫米之內,然後根據魚漂立起來的狀態在相同的時間壓水線,並在魚漂立穩後的同一時間停止壓水線,這樣就可以把落點控制在50毫米左右的範圍裡邊。
如果您的落點不大準確,建議您適當調整魚漂的調目和釣目,把調目設定為六到七目,適當增加露出水面的目數。您可能會想,這樣做不會降低靈敏度嗎?答案非常肯定,靈敏度會受到影響,但解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可以看到魚漂了,只有能看到魚漂才能釣魚。不過,靈敏度的損失會有補償的,水庫裡大多是生口魚,咬鉤很兇猛,咬鉤的動作非常明顯,經常會出現“前赴後繼”的局面。
2.由於水底有坡度,再加上落點不準確,魚漂在魚餌的重力作用下經常會露出不同的目數,如果露出的目數很少就說明水深了,我認為,在水底不平坦的地方釣魚最好帶餌調漂,當魚餌距離岸邊遠的時候,兩餌懸空,就是釣離底。當一個魚餌落底,另一個魚餌懸空或擦底的時候,漂訊應該和平時釣魚差不多,如果兩個魚餌都落底了,就類似於釣跑鉛了。只有這樣才能永遠看到魚漂,只有看到魚漂才能根據魚漂訊號掌握提竿時機。
3.魚漂的沉浮取決於調漂和餌料的比重,如果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餌料就會減少魚漂下沉的程度。水庫裡邊的魚有很好的食性性,大多沒有偏餌的習慣,這就為我們選擇比重小的魚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餌料,頂多會出現垂釣效果比較好、好、很好、好極了等程度之間的差別。
使用誘餌要注意的問題
在水庫中使用手竿釣魚的時候,打窩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於水庫裡的魚密度比較低,只有打窩子才能把魚群吸引過來並停留在窩子裡。由於水庫庫底情況的變化比較大,我們應該採用不同物理狀態的誘餌。
如果庫底比較平坦,我們就可以採用在魚坑裡垂釣時採用的打窩子方式,如果在亂石堆裡釣魚,就要採用一些別的方法了。
在亂石堆裡打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讓窩子停留在亂石堆的表層,如果誘餌都掉進了石頭縫裡邊,誘遇的效果就差多了。怎樣才能使誘餌在亂石上面長時間停留呢?
第一種方法是把誘餌做成耐水泡的團塊,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誘餌整團落進石縫,又能避免化散的誘餌落進石頭縫裡邊。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比重比較小的誘餌,降低誘餌落進水裡後的下沉速度,然後把誘餌攥成鬆散的團塊拋進水裡,讓誘餌在水的中下層化散為霧狀。使用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要經常朝水裡拋撒誘餌。
使用海竿需要解決的問題
至於用海竿測驗水深和了解水底情況就比較麻煩了,首先要在釣線上安一個鉛墜,把它用力打出去,距離必須超過預定的釣點,然後慢慢的向回收線並仔細體會鉛墜與地面接觸的力量,根據力量的變化就能知道水底的情況。
如果我們使用多支海竿,實驗水底的時候,我們試驗的面積是一個扇面形,必須連續打二十竿左右,把面前的扇面形水域都試探一遍,只有這樣才能瞭解水底的情況,從而減少掛鉤的機率。
水庫的庫底情況很複雜,即使在同一個水庫也會有差別。大家都知道如何在比較平坦的庫底釣魚,如何在不平坦的庫底使用海竿?就要仔細捉摸一下了。這可是一個是很多人感到頭疼的問題。
山區最多的就是石頭,我們也經常遇到佈滿石塊的庫底,由於複雜的地形為魚類提供了很好的隱蔽場所,這裡的魚往往會多於庫底平坦的水域。如果能夠解決掛底的問題,這裡就是釣魚的好位置。
在石頭堆裡釣魚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使魚容易發現魚餌,另一個就是掛底的問題了。
在石頭堆上邊用海竿釣魚最好使用麵食,讓餌料可以長時間的保持團塊狀,避免餌料化散後落進石頭縫裡。為了使魚類容易把餌料吃進嘴裡,我們可以打飛鉤、打麵餅或者打蘑菇食,打飛鉤的目的是讓魚鉤露在餌料外面,當魚吸食的時候就很容易把魚鉤吃進嘴裡去了。打麵餅或打蘑菇食都是把麵食做成薄片狀,把魚鉤放在薄片的邊緣,魚類吃食的時候就容易找到下嘴的地方了。
在石頭堆上邊釣魚,最容易掛底的物品就是空心鉛墜,它經常卡在石頭縫裡。當我們抬竿之後,魚鉤的腦線和魚處在一條直線狀態,而鉛墜往往處於下沉狀態,成為釣線上的一個拐角。
魚鉤腦線可以隨著水流變形,除非鉤尖正好鉤住物品,否則是很難掛底的。而鉛墜是不會改變形狀的,且又處於下沉狀態,如果沒有鉤住魚,鉛墜往往處於釣組的最低端,所以經常被卡在石頭縫裡邊。是否能夠不使用空心鉛墜呢?
我們打海竿的時候,魚餌是依靠重量加速度產生的離心力飛出去的,如果我們去掉了鉛墜是可以的,但飛行距離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們適當加大面食的體積也能獲得重量,這樣就可以使損失的重力得到適當補償,從而減小了距離的損失。
假如您想到外地水庫去釣魚,自然先要蒐集有關水庫的資料,假如您在要去的水庫周邊沒有朋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網上搜索有關資料。這些資料自然包括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和地圖。儘可能的多蒐集一些資料,然後加以綜合分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榮任“空軍司令”的職銜。
簡單實用的調漂方法
浮漂的調整非常關鍵,他直接影響著你的釣獲,現介紹一種簡單實用精確的調漂方法給大家
1. 組裝好釣組後先在鉛皮座上裝上重力大於浮漂浮力的鉛皮(帶鉤),然後逐漸往上推浮漂,使浮漂
露出水面一目左右,然後再把浮漂往下推20公分就可以開始調漂了,這樣調出來的浮漂不用考慮線的重量,很精確。而且找底很快。
2.調漂注意事項:
a。必須將水線壓入水中(特殊調法除外)
b。釣大鯽魚浮漂調6目左右,釣小鯽魚調3目左右,釣鯉魚調8目左右
c。浮漂調好後往回抽杆使浮漂沉沒,然後看能不能回到你所調的目數,如果能回去說明調漂正確,不能回去就要再調。
d。釣的時候要注意隨時檢驗浮漂目數的變化,防止浮漂吃水目數發生變化。
夏天釣魚應變法則
一、夜釣效果好。
二、白天守凸位,釣深、釣遠;晚上守凹位,釣淺、釣近。
三、漲水釣尾部,落水釣進水部。
四、釣下風口。
五、白天暴雨(陣雨)過後或白天初雨(中小雨)則晚上出釣。
六、5晴釣一陰。5陰釣一晴。
七、雨過天晴沒有風就不要出釣。尤其夜雨。
八、氣壓低時不釣。
九、多看天氣預報,氣溫驟降要提前出釣,收穫非凡。氣溫已變則不宜出釣。
腦線多長才算好
腦線多長才算好。臺釣和其他的釣魚方法一樣,都講究釣組的合理配置,而臺釣對釣組每個環節的配置要求更嚴格、更精細。其中對主線和腦線的配置比例就十分講究,要求腦線的線徑是主線線徑的1/2左右。腦線的長度問題會直接的影響到釣獲量。所以對於腦線的長度,我們要合理的調配好。
在這裡我們要求腦線比主線細,首先是要提高釣組的靈敏度,增加了中魚率;再次是在中大魚後,在釣組不能承受大魚的拉力時,被拉斷的是腦線,不致因小失大,從而確保整個釣組的安全。因此說腦線的作用在垂釣中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一個不可輕視的環節,所以說選擇腦線時不能馬虎和湊合,而要選用柔軟性好,耐磨性好、伸縮性好的優質線,從而真正發揮腦線的雙重作用。
選擇腦線時不能馬虎和湊合,而要選用柔軟性好、耐磨性好、伸縮性好的優質線,從而真正發揮腦線的雙重作用。腦線的長度與墜的大小、施釣水域和所釣魚種有直接關係。一般地講,腦線越短,浮漂的反應就越靈敏。但腦線過短,魚在吃餌時嘴很容易碰到墜子,魚兒往往會因為異物的出現使吞食費勁兒而離去;但是如果腦線過長,浮漂的靈敏性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提竿時機的貽誤。那麼到底多長多短才合適?回答這個問題只能是四個字--區別對待。要看在什麼的情況下 ,因情況來定。
在靜水域施釣時,沒有水流衝擊,魚吃餌的動作又較輕、較平穩;所以我們在靜水垂釣時一般採用細漂和輕墜。為了提高浮漂反應的靈敏度,腦線則宜短,因為墜子很小,腦線雖短一般也不會引起魚的警覺,更容易引起魚的上鉤。
如果我們在小水面垂釣鯽魚等小型魚時,墜子要選擇比較小的,腦線也要比較短的。如果是釣取50克左右的小魚,腦線選用0.2號就可以了;如果是釣取250克左右的魚,腦線選用0.4號也行;如果是釣取500克左右的魚,腦線選用0.6號足矣;如果是釣取1000克左右的魚,腦線選用0.8號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在清澈見底的淺水域垂釣時,腦線要選擇長點的。如果我們在渾濁的水域垂釣,腦線要選擇短點的。如果我們在江河中垂釣,流速越高,腦線要選擇長些的。
如果我們在初春和深秋垂釣時,腦線要選擇短的;夏秋之季垂釣,腦線要選擇長的。如果我們在平坦無障礙的水域垂釣時,腦線要選擇長的;有雜草或障礙物的水域垂釣時,腦線要選擇短。
如果我們是用素餌釣時,腦線要選擇短的,因為只有這樣浮漂反應才能夠靈敏些,用葷餌釣時,腦線要選擇長的,才更有利於釣魚。如果魚的密度高或個體大時,魚吃餌時往往搶食,故腦線要選擇長的,反之則要選擇短點的。
至於腦線長度具體到多長、多短才為適宜,各地水域環境千差萬別,釣法各有千秋,加之各有各的習慣,因此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必要強求一律。不過,通常採用的長度範圍,還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是3~15釐米。筆者曾見過有人在金沙江甩底鉤,用40釐米長的硬腦線,這當然是很少見的個別情況。依本人淺見,腦線最短不要短於3釐米,最長不要超過20釐米。
腦線的粗細應隨主線而定,一般比主線細0.2號左右為適宜。但也有人喜歡用粗硬腦線,腦線比主線略粗一點(指釣鯽),這樣魚吞食過程中動感較明顯,魚鉤稍離地面,浮漂就會上升,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釣大型魚為主,還是細於主線為好,一旦大魚上鉤,魚的拉力超過主線所能承受的極限時,斷掉腦線,以保住主線。
腦線的軟硬各有優缺點。硬腦線挺拔,有一定支撐力,餌鉤落入水底後,不容易埋入淤泥和落入石縫、水草之中;缺點是碰上利齒大魚,有被咬斷的危險。軟腦線不容易被魚咬斷,且有使魚上當的功能,但不適於水底不平和有暗草、雜物的水域。還有一個缺點是傳導效能不如硬腦線,浮漂反應略微顯得遲鈍。
臺釣中腦線精細的選擇使用,是釣組靈敏度與保險度的一對矛盾,但只要在垂釣實踐中關於觀察,勤於總結,就業一定會解決好這對矛盾。所以說腦線選擇得恰到好處,動手得法,會使你在垂釣過程中事半功倍。我們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就能更好的使用它。
調標精髓—釣目
鉤:釣鯽魚的鉤子大小應該是相當於魚嘴直徑的1/3或者同鯽魚眼的大小相當以此標準為基礎,釣輕口魚或猾魚適當減小鉤號,釣吃食猛的生口魚適當加大鉤號。冬天比溫暖季節可以小1-2號,原因是冬天鯽魚張口小,鉤不能太大。只見標晃動,動作出不來,是鉤大了;動作好、空竿多,調整浮標無明顯效果,是鉤小了。 綁鉤時應將子線在鉤柄上繞5圈,綁好的鉤子一定要讓子線位於鉤柄的內側(靠近鉤尖一側)。
線:一般情況下應以魚的體重相當於子線的拉力值的2/3為標準選擇子線號數比較合理,而主線一般要大於子線兩個號較安全。在此基礎上,釣快魚可以適當加大線號,釣糗魚則減小線號。冬釣線要注意三條:一是細,線徑一般以0.14-0.20毫米為宜;二是直,不要讓其彎曲變形,否則,小小的咬鉤動作就無法從浮漂上體現出來;三要軟,儘可能用不吸水柔軟線,不用容易老化和僵硬的尼龍線。 浮力小的浮標不要配太粗太硬的釣線。
標:調標時,標尖浮出水面的目數多。稱調靈敏:調目越少則越遲鈍。而在釣的時候,浮出水面的目數少,稱釣靈敏:釣目越多則越遲鈍。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訊號傳遞靈,軟尾漂的訊號傳遞穩。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
從形式上和理論上講,如下幾種調法是存在的,但從實際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討,有的調法沒有實際應用的意義,強求照搬照套就會使操作複雜化,成了無效勞動。現在以調四目釣二目作基準,分析如下:
(1)調靈釣靈----增加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一目,這樣,浮漂反應就靈一些。
(2)調鈍釣鈍----減少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三目,這樣,浮漂反應就會遲鈍一些。
(3)調靈釣鈍----增加調的目數,增加釣的目數。例如,調五目釣三目,一個靈,一個鈍,數量相同,相互抵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如果盲目地把調四目改為調五目釣三目,那就會成了多此一舉的無效勞動。其實為了取得這個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變鉛墜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變調的目數,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為調四目釣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煩。
(4)調鈍釣靈----與調靈釣鈍剛好相反,減少調的目數,減少釣的目數。例如,調三目釣一目。一個鈍,一個靈,效果相消,與調四目釣二目比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點外,效果是一樣的。這樣調在垂釣還沒有開始時是可以的,但從調四目釣二目改為調三目釣一目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調的目數增加或減少與釣的目數增加或減少是相消相成的。調、釣都是靈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靈;調、釣都是鈍的話,浮漂反應就更鈍。如果一個靈,一個鈍,效果就會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沒有效果,在垂釣中一般不應採用。說得具體一點,垂釣中發現浮漂反應遲鈍,影響上魚時,把浮漂下捋一點,把原來釣二目改為釣一目或半目。如果還不夠靈,再去掉一點鉛皮,增加調的目數,使其成為調靈釣靈。
反之,如果感到浮漂過於靈敏,需要遲鈍一點,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點,把原來的釣二目改為釣二目半或三目,如果還不夠遲鈍,再在鉛墜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為調鈍釣鈍。調四目釣二目與調三目釣一目或調五目釣三目靈敏度是一樣的,屬中的範疇,在一般情況下靈敏度是適中的,但是比較起來,調四目釣二目優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這個調法的人也多。怎樣調才靈?怎樣調才鈍?要記住兩點:一是調的目數越多,越靈敏;越少越遲鈍。二是釣的目數越多,越遲鈍;越少越靈敏。
一個比較明確的方法,就是以浮標尾的總數目的一半多一目,如果魚的就餌魚訊明確而連續三次為中魚,這表示浮標調整太輕,必須加重一至二目,另一種狀況魚訊明確揚竿時,連續幾次中下巴或釣到魚體,表示鉛太重,無原則需修減鉛片,讓浮標多出一目或二目,前二種狀況反覆調整到色子正中魚嘴,此時浮標的正確目數就出來了,所以釣友的每支浮用此方法測目數,就可以記住,每支浮標的目數,整理清楚,浮標的使用大小號術語調較方法,釣友就能得心應手發揮自如。
調漂應根據天氣、溫度、魚情、水情等不同情況,施用不同的調整方法,有經驗的釣友總結出幾點:
(1) 調靈敏,釣遲鈍。水面浮漂保持四目以上;垂釣時水面上浮漂保持二目以上。
(2) 調遲鈍,釣靈敏。水面上浮漂保持四目以下;垂釣時浮漂保持二目以下。
(3) 調靈敏,釣靈敏。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上;垂釣時水面上要保持二目以下。
(4) 調遲鈍,釣遲鈍。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下,垂釣時水面上浮漂二目以上。
如何才能說明你的調漂是準確的呢?
(1) 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揚竿有魚,顯示調整正確。
(2) 浮漂一上一下,緩慢無力,揚竿無魚,或魚鉤刺在下顎,說明鉛片太重,應減輕鉛片,增加靈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揚竿無魚,應加重鉛片,減少靈敏度。
(4)漂浮抖動激烈,揚竿無魚,應加重鉛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揚竿無魚。應減輕鉛片。
高手對釣位的選擇
釣魚的選位對收穫好壞影響頗大。本人的經驗到一個地方釣魚,首先應觀察釣點選在何處為佳。一般來說應選在魚群喜歡棲息、喜嬉和經常遊經的路徑,即所謂的“魚道”。不同的水域魚兒集聚的地方不盡相同。同時還要根據季節、時間、氣候和魚種選釣點。
在形狀比較規則的水塘釣魚,人們總結了實踐經驗為“方釣角、長釣腰”,主要是根據魚遊動和棲聚的習慣。實際上這也不是絕對的。還要看水下的情況。一般來說,有葦茬、水草、木樁、亂石的地方,也常有魚積聚。垂釣的釣位還與季節有關,有人概括為春釣葦茬,夏釣蔭;秋釣草邊,冬釣深。
在同一季節,一天當中因Sunny照射與溫度不同,魚棲息與遊動的地方也不盡相同。如熱天清晨魚在池邊較多,宜釣邊釣草,隨著太陽昇起,周邊溫度較高魚群漸漸遊向池水較深處,釣窩也應相應遠移。傍晚又應移回岸邊。
在養魚塘釣魚,喂料臺附近常是最佳選擇,特別是接近喂料時間的前後。魚群自動集聚到料臺附近。有增氧機的池塘,增氧機開動時魚群為了吸水中的氧,常聚集在機器附近的水中。
在人多嘈雜處,宜釣遠,安靜處則可釣近。故有經驗的釣手比賽時常釣遠,人少時則釣近。
風向常對釣魚有影響,一般二、三級風釣頂風,風大無法看漂時則應找較避風處,但除非萬不得已,不選完全順風的位置。
淺說春季野外釣魚
淺說春季野外釣魚,有句釣魚諺語說得好:“春釣灘,夏釣蔭,秋釣潭,冬釣陽。”有兩句釣魚諺語得更為詳細:“過了穀雨,百魚近岸。”“三月三,鯉魚上河灘。”這三句諺語說明一個道理,就是春天釣魚在淺灘好。釣魚人所謂的淺水,指小水面,那一般的塘、堰、澱、池、溝、小河浜、渠等魚類活動的場所,水深1米以內的水域。與之相應的,2米以上的謂之深水。在江、河湖、水庫等大水面、2米以內謂之淺水,3米以上謂之深水。
為什麼春是淺灘上好釣魚?
這是因為,春天一到,太陽從南迴歸線向北移,日漸長,夜漸短,首先交1米左右的淺水先曬熱。許多水生植物,率先在淺水中曬陽萌生;浮游動物、浮游植物也先在淺水中開始生長繁殖。淺水中氧氣較深水豐富,許多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到淺水中覓食,肉食性魚類也追蹤而至。既然魚類的生活習性由冬眠改為到淺水中覓食生長,人們在深水中就難以釣到魚類,而必須適應它們生活的變化。到淺水中垂釣,這樣,垂釣的效果就好得多。
當然,所謂淺水,是與深水相對而言,是看水情魚情的變化而定,不是越淺越好。如果水域水草多,水因浮游生物多,魚兒多而較混濁,那麼,20-50釐米深的淺水,照樣可以一條一條地釣上鯽魚、鯿魚,甚至可釣上1-2公斤重的鯉魚,有人曾在春日裡,在30多釐米的淺水中,眼見蘆葦叢和水草邊鯉魚背鰭和紅紅和尾鰭在翻動,打窩子垂釣,照樣把1-2公斤重的鯉魚一條一條地釣上來,有的河邊春日浮萍下的水深僅20-30釐米,一般釣者便不肯不鉤,其實,新生嫩浮萍正是鯽魚、鯉魚等最好食料。它又吸收Sunny熱量,不斷向下方水中擴散,不斷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放入水中,使淺水暖融融,氧氣足,食物多,魚兒經過一冬的飢寒,怎麼不爭先恐後地到這裡覓食?站在浮萍叢邊,可聽見魚的咂嘴聲,可見到魚嘴魚背不斷將浮萍拱起,這不僅說明這澆水中魚兒多,而且食慾旺盛。在這種淺水中拔個窩子打些食料,可連釣連上,收穫頗豐。
有些水域水很清,1米左右的水一眼可見到底,這說明這片水域很冷,浮游生物還沒滋生繁殖,或魚兒太少,或受到汙染。雖也是淺水,有時可看到魚兒遊動,也難上的。
如果一定要排隊的話,鯽魚、麥穗、“船丁”、鯉魚等往往是初春、仲春野外可釣(咬鉤率高)的魚。
春釣條件的選擇
釣具:軟竿、細線、魚鉤小。春釣宜用手竿,竿宜軟5.4-6.3米長為好。
淺水:春天,垂釣必須選擇在淺水區、岸邊、灘頭、水草處才能釣到魚。
活水: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魚愛在活水區,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進水口的兩旁、水草處施釣。
草洞:魚兒常在水草底下棲息、尋食、釣點選擇草洞、草邊,定能有較好的收穫。
南風:春日剛剛開暖,東風、東南風、西南風都好釣魚,西風、西北風不宜釣,春釣應選擇南風有Sunny的天氣,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級南風時,正是春天釣魚的大好時光。
葷餌:魚兒經過漫長冬休靜臥之後,Sunny的照射下,氣溫回升,腹中空虛,急需填補飢腸,魚類所需的素食,大大還沒有生長出來,所以,一般雜食性魚類,都靠尋覓葷食為主,些時,用紅蟲、蚯蚓、小蝦等葷餌釣,豈能上魚。
鯽魚非常規釣法
鯽魚為底層魚,在正常情況下它在水底遊弋棲息,釣它也必須釣底。但當氣壓、氣溫和水情等發生變化時,它也會上浮到水的中上層活動,這時釣底沒戲,必須釣半水才能獲魚,有人把半水釣鯽魚稱為非常規釣法。那麼,何時半水釣鯽魚呢?
一、水底缺氧時:夏季的悶熱天、陰天和雨前,由於氣壓低致使水中溶氧不足,生活在溶氧最低的底層的魚感到難受,憋得慌,為了生存它必須尋找溶氧相對較高的富氧層,於是,它就會向上遊動,並在感到氧氣基本能夠滿是自己的中上層水域停留。此時釣鯽只要找準泳層,一般都能釣上來。此外,釣肥水塘也必須釣半水才能釣到鯽魚。
二、釣草戳茬時:暮春時節水草返青,長出了嫩芽和嫩葉,拔出了新節,鯽魚喜草便會聚集到水草處覓食和繁衍後代,而且聚而不散,無外界干擾它不會輕易離開。此時釣水草要把鉤下到草洞、草縫裡,俗稱戳茬。
三、水面掀起波浪時:颳風會使水面掀起層層波浪,擴大了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僅水溫有所下降,水中的溶氧量也明顯增加。此外,下風口處的水面上還漂浮一層浮游生物、昆蟲和草籽。此時魚異常活躍,它們多在下風口水域河中上層撤歡或搶食吃。面對風天,垂釣時要站在下風口岸邊用短竿釣半水。
四、雨過天晴時:雨過天晴大氣中的負離子大量溶入水中,使水體溶氧劇增,魚類從雨前水中缺氧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顯得格外興奮,於是,鯽魚便離開底層上浮找食吃。此時它們遊動下鉤後它們見食就吃,非常好釣。
五、水質變渾時:天降大雨或暴雨,不僅使水體容量增加,還會使水由清變渾,尤其底層泥沙多更渾。魚怕嗆不會呆在底層受罪,便會尋找稍清的水域。除近岸和彎道外,水的中上層便成了魚的活動水域,這時釣鯽魚只能釣半水。
六、鑿開冰眼時:冬季冰釣鑿開冰眼後,由於水面透氣透光,鯽魚會迅速上浮吸氧,呆一陣子它又會重返水底,因為上涼下暖。但到了中午這個時段,中上層水域水溫升高,鯽魚趨溫會上浮暖身曬太陽,此時正是半水釣鯽魚的大好時機,下鉤肯定連連上魚。
鯽魚非常規釣法
鯽魚為底層魚,在正常情況下它在水底遊弋棲息,釣它也必須釣底。但當氣壓、氣溫和水情等發生變化時,它也會上浮到水的中上層活動,這時釣底沒戲,必須釣半水才能獲魚,有人把半水釣鯽魚稱為非常規釣法。那麼,何時半水釣鯽魚呢?
一、水底缺氧時:夏季的悶熱天、陰天和雨前,由於氣壓低致使水中溶氧不足,生活在溶氧最低的底層的魚感到難受,憋得慌,為了生存它必須尋找溶氧相對較高的富氧層,於是,它就會向上遊動,並在感到氧氣基本能夠滿是自己的中上層水域停留。此時釣鯽只要找準泳層,一般都能釣上來。此外,釣肥水塘也必須釣半水才能釣到鯽魚。
二、釣草戳茬時:暮春時節水草返青,長出了嫩芽和嫩葉,拔出了新節,鯽魚喜草便會聚集到水草處覓食和繁衍後代,而且聚而不散,無外界干擾它不會輕易離開。此時釣水草要把鉤下到草洞、草縫裡,俗稱戳茬。
三、水面掀起波浪時:颳風會使水面掀起層層波浪,擴大了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不僅水溫有所下降,水中的溶氧量也明顯增加。此外,下風口處的水面上還漂浮一層浮游生物、昆蟲和草籽。此時魚異常活躍,它們多在下風口水域河中上層撤歡或搶食吃。面對風天,垂釣時要站在下風口岸邊用短竿釣半水。
四、雨過天晴時:雨過天晴大氣中的負離子大量溶入水中,使水體溶氧劇增,魚類從雨前水中缺氧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顯得格外興奮,於是,鯽魚便離開底層上浮找食吃。此時它們遊動下鉤後它們見食就吃,非常好釣。
五、水質變渾時:天降大雨或暴雨,不僅使水體容量增加,還會使水由清變渾,尤其底層泥沙多更渾。魚怕嗆不會呆在底層受罪,便會尋找稍清的水域。除近岸和彎道外,水的中上層便成了魚的活動水域,這時釣鯽魚只能釣半水。
六、鑿開冰眼時:冬季冰釣鑿開冰眼後,由於水面透氣透光,鯽魚會迅速上浮吸氧,呆一陣子它又會重返水底,因為上涼下暖。但到了中午這個時段,中上層水域水溫升高,鯽魚趨溫會上浮暖身曬太陽,此時正是半水釣鯽魚的大好時機,下鉤肯定連連上魚。
釣魚人也必需瞭解魚生活在哪個水層
喜歡垂釣的人,要對魚生活的環境有所瞭解,這樣才能有所收穫。魚生活在水裡,我們通常把水分為三層,上層、中層和下層。不同魚因為生物特性的原因,需要生活在不同的水層。
生活在水上層的魚主要有餐條魚、鮊魚等,它們食性雜,水藻、輪蟲、水生昆蟲、浮游生物都可充當食物。
生活在水中層的魚主要有鰱魚、鱅魚、草魚等,翹嘴紅鮊有時候也會生活在中層水域,它們是植物食性魚類。
生活在水下層(底層)的魚主要有鯉魚、鯽魚、青魚、鯿魚、烏魚、鯰魚等,它們是雜食性或肉食性魚類。
但是,各種魚也不是絕對的生活在水的某個層,如,由於水溫的關係,在春天,中上層的水溫比底層要高,生活在底層的鯽魚也會游到水的中上層活動,有的魚會因為產卵,要到有水草、樹枝的地方產卵。夏天,生活在中上層的鰱魚、鱅魚、草魚也會到水底避暑。鯉魚、鯽魚在天氣悶熱或連續陰天等異常情況下,由於底層缺氧,也會到中上層或水面上來。鯰魚平時總是生活在深水底層或洞穴之中,但在漲水之時,便會到淺水水域尋找食物。
四季垂釣水域選擇的秘籍
四季垂釣水域選擇的秘籍: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
[春季]春季到來萬物復甦.冬季潛伏在水底各種蟲類.首先來到淺灘,水溫高的水域,為魚類提供了鉺料,也正是魚類快繁殖季節.水溫開始升高,魚類由深水逐漸迴游到淺水.來到淺灘淮備產卵,夜間又游回深水.因此白天在草叢間用手杆垂釣有效果
[夏季]水溫不斷提高.上層水和淺灘,溫度過高己超出魚的適宜生存條件.又游回水溫適宜的深水.除鰱魚類草魚,魴魚,上中層魚外.鯉魚,鯽魚又回到深水.此季節,手杆,海杆都適用.
[秋季]氣溫開始逐漸下降,但是水溫下降緩慢,南坡溫度較低的陰面,水溫適於魚類,此季節.手杆,海杆皆宜。
[冬季]來臨水溫己降低,選擇背風,向陽處垂釣.此季也正是冰釣最佳季節.按北京而言大約在每年12月中旬以後,到來年2月底比較合適.
根據天氣選擇釣點
根椐天氣冷暖和魚的攝食選擇水域.魚的活動規律和天氣變化,有著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說是密不可分的.天氣變啦,魚也會有所改變.
在正常情況下,魚的一天活動是有規律可循,以我們經常垂釣的鯽魚和鯉魚為例:到了夜晚大都靠近岸邊有水草的水域尋食,畢竟近岸處比遠岸和深水處可尋食物更多.從後半夜約凌晨3點後到太陽出來後幾小時.大部分時間在近岸尋食.到中午時分又游回深水區.
在不正常天氣下,魚的活動規律,將受到極大影響.如太陽的高溫暴曬,,久睛無雨,久雨無睛,大風,大雨,水質過於渾濁,水位的大起或大落,我們此時垂釣成績的優劣將受到極大影響.
每到春季下雨,由於氣溫低,氣壓不會過快下降,魚更加活躍是垂釣良機.到夏季降雨,氣壓會快速下降,即我們常說的:天氣悶.魚上浮.此時垂釣就很難有好成績。尤其在野釣中,清晨如果你看到,對面山周附近大霧一片,你最好的辦法是:休息!養足精神,只有等待霧的散去後,再垂釣.
根據水色做判斷
根據水的顏色和水質選取垂釣水域:水有清濁肥瘦之分.
常言水至清則無魚.魚是依靠攝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或水生植物生存.水太清缺少水草,缺少浮游生物的基本條仵,只能遠離去尋找生存的水域。
再從另一角度談,水質過肥如垃圾,汙水,糞便...尤其是池塘.這些汙物排入還如何垂的?
最適合魚生活繁殖水域應是:清中有濁.這種水的顏色,大多是淡黃色,淡青色,或淡褐色.有經驗的垂釣者,來到某水域只要觀察一下水面狀況和水的顏色.就能很快斷定,此水域魚狀況如何的道理和奧妙就在於此.
因此在天然水域中,應儘量選擇那些離植物生長區較近的空白水域進行垂釣.你會得到事半功倍效果.你也可選擇:如雞場,鴨場.豬場有流水衝入水中位置,或網箱附近水域,你也可以獲得成效.
同時在流水匯合處的進出水囗處及橋墩附近.魚有頂水而上習性,你也定可會有不凡的成績。
根據魚類遷移活動規律
根椐魚的三大遷移活動規律選取垂釣水域:在大中型水域以水庫為例,魚有產卵,尋餌和適溫三大特點。你能瞭解到規律,也就找到魚窩.
首先是[產卵遷移]:各種魚對產卵環境有不同需求.一但找到適合水域,它們就會高度集中。鯽魚和鯉魚在水溫22度左右按咱們地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是產卵季節.集結在水草茂盛和有石塊的水域,而平灘則無魚.產卵期鯉魚不進食,而鯽魚卻照吃不誤.在產卵後鯉魚吃食更猛,幾乎見食就吃,是一年中的最佳時機.
第二是[尋餌遷移]產卵後由於鯽魚主要以草籽,碎屑和水底泥中小蟲生活.故還生活在原地.從5月下旬-6月下旬.用手杆垂釣2米內的淺水區,是最佳時機,7月鯽魚遊向深水.而鯉魚則產卵後即分散逐漸遊向深水區尋食,只有晚間才到近岸淺水處尋食.
第三是[尋溫遷移]到了7-8月下旬,水溫不斷地增高.魚群難以忍受,來到深水區找到適宜水溫,進行第三次大轉移.也同時顯現出海杆的優越性.也是海杆垂釣者的黃金季節.同時也是垂釣鰱魚,花鰱,草魚魴魚的最佳時期。
只要掌握了魚的三大遷移規律,你就找到了魚窩.成績自然會令你滿意,盡興!
法則 臺釣鰱魚相關知識
臺釣鰱魚喜群居,常浮游,屬濾食性魚。鰱魚叢集習性突出.一般是成群遊動,有時站在塘庫的高處可見水下約半米處黑壓壓一片,緩慢地移動就是鰱魚群。它們不同與草魚群,草魚群多浮於水皮,也不像鯉魚散兵遊勇多、大幫活動少。透過辨別,就能追著魚群就近選點打窩施釣。鰱魚的濾食食性決定著鰱鱅魚“喝湯”的習慣,根據其吃相動作專門採取臺釣鰱鱅的技術。
季節,中原地區6-9月,水溫15度以上為好。除氣壓低的天氣外,晴天、小雨均適合(此季節、天氣、水溫的釣獲量比除外的情況可大大增加)。氣溫水溫越高越好。
釣點,大、小型水庫、水塘(一般是混合散養的半自然水域)。進水口(稍淺)魚相對小 ,但多;壩前深水魚大。有風浪時魚群在風浪處,但大風水流不宜觀漂。
釣具,應選用4.5米或3.6米的三七調杆子,因為鰱魚頭一兩下竄勁大、猛,硬竿容易斷線,所以用軟杆細線能牽制住魚的發力。釣線應該選用主線1.2號,子線0.8號,新關東1號鉤,可釣2公斤的。新關東鉤是直徑子,適合刺鰱魚,鉤條細便於魚吸入口;垂釣鰱魚採取浮釣的辦法,浮漂應選用竹腳硬尾浮釣漂.
誘餌,可用發酵後的豆腐渣(加入蜂蜜、臭腐乳、醋),準確拋灑,總量要大,每次可少些,持續3-5分鐘。讓餌徐徐入水,形成霧化立體窩子,餌為白、灰色。也可用發酵後的麩皮打窩,原則是成本低廉。在水庫垂釣時應使用誘餌,以達到快速聚魚的目的.小魚塘可直接用釣餌搓餌打窩誘魚垂釣。誘釣鰱魚與誘釣鯽魚相似,不同於誘釣鯉、草魚,它是馬上誘來馬上就釣,講究的是不斷霧化,在霧化中釣,形成一種讓魚感到安全適宜的進食環境。而釣鯉、草魚打窩後要等一段時間後魚才能來,而且不能頻繁地揮竿。因為鯉、草魚性精猾,鰱魚傻,只要不驚散魚群,一般會連釣連上的。
釣餌,因為鰱魚喜食散、酸、甜、香、腥的食物,配方要加入雪花粉、蝦粉、白粉、蒜粉、拉絲粉等餌,為白、灰色,比重小。掌握餌的霧化。天元公司出品的鰱鱅就很不錯。釣餌的關鍵在其物理性狀“散”,餌到點後霧化掉1/2左右, 20 秒左右即化完,浮漂上升;釣點深或魚密度小餌可粘些,保持在1分鐘內化完。 要注意拋竿頻率和節奏略快些,才能有效誘魚和留魚。
調標,釣鰱魚我的調標方法是根據餌的比重、大小,比重輕、鉤和餌小,調8目左右即可,相反調漂至整個漂尾都露出水面,採取浮釣的方法。可採用上鉤掛餌,下鉤不掛或全掛餌,標調好了就開始誘魚了。鰱魚密度大的,10分鐘左右魚群即到。鰱魚的魚泡是密密麻麻的十幾個黃豆大的白水泡連成一堆,因為鰱魚屬於水中上層魚類,水線初定為1米(釣點水深在3米以內)。
釣棚,氣壓和水溫是影響鰱魚水層的兩個主要因素。氣壓高時釣深些,氣壓低時釣淺些。從溫度上講,一般情況是:春秋季節釣深(水底附近),夏天中午背陰面、小雨陰天釣0.5-1米左右,傍晚釣0.5米以內,甚至更淺。但由於釣餌不斷的霧化,鰱魚就會追餌吞食,而改變其適溫遊動的深度。一個明顯的標誌是當餌到達釣點後漂有較大幅度的左右搖晃,但不出現下搓的動作,多次提竿無魚,有時能掛到魚身,可以肯定,魚在上層,應及時調淺釣棚,漂有下挫跡象但起竿無魚的,說明魚還在更深的水層,釣棚的調整要多試幾次才可。
開釣,鰱魚吃餌標的反應很小,有時只是三分之一目,這就需要釣手反應靈敏,當魚遊進釣餌時浮標出現輕微的搖晃或標尖的上下浮動,當漂出現有力的往下一搓三分之一目或半目、一目或更大時(魚訊類似浮釣鯽魚,黑漂多為鱅魚所為),揚杆必中魚,揚杆的時機要掌握在魚正好把釣餌吸入口中的一剎那,這需要釣手的多年的經驗。此時刺中魚的上唇或下鉤刺中魚的下顎。當漂出現小動作上下浮動,實際是魚正對著鉤餌附近的霧化粉末在吸食,提竿有時也可掛住魚唇或鰓、鰭。
溜魚,當魚上鉤時不要急於把魚弄上岸,要慢慢的溜魚。先將魚領出窩子,避免攪散窩中的魚群。溜大魚時,當魚將要發力的時候,你先把力給它。就這樣一給力,魚反而使不出勁。要領就是魚要力,你給力,魚不要力,你就往後收杆,這就是運用了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的道理。最後大鰱魚就乖乖的進入你的抄網中了。
實戰技巧:一是拋竿要輕,由於釣餌比較散(比浮釣鯽魚時的餌還要散、稀),所以拋竿時動作要輕柔,以免半路掉下,建議主線比竿略短15公分左右,也可不要炮臺、不要壓水動作。二是拋竿要準,打在一個點上,由於沒有炮臺參照,可參照對面地形物的倒影,實踐證明,倒影裡的浮漂更清晰。三是抓住第一口,一般情況餌在到點後鰱魚就會吞鉤,因此釣手反應要迅速,應具備紮實的基本功。四是及時轉移陣地,垂釣鰱魚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發現在連續上鉤10條左右的魚後,就無魚上鉤了(密度中等的池塘),儘管連續打窩,都是小魚鬧鉤,說明此時鰱魚群受到驚動逃散轉移了,此時應當機立斷,先站在高處觀察魚群動向,找安靜適宜釣位重新開始,就又會出現連鉤的景象。五是怎樣克服小魚鬧鉤。先了解本地混養塘庫鰱魚的密度、大小及小魚密度情況,然後決定去向。如果在白條、大麥穗多的塘庫,可適當加大餌的酸臭度和霧化度(稍加一點蒜粉,酸食可以排斥雜魚),另外,當鰱魚群到時,小魚就會嚇跑的。六是區別雜魚鬧鉤。小一般雜魚鬧鉤,標多上送動作,且幅度小有抖動的感覺。而鰱鱅動作沉穩,浮標鈍感強。七是釣鰱鱅時起竿要迅速,要用寸勁,要有不中魚則鉤不出水的本領。鰱鱅魚唇較薄嫩,不用寸勁容易拉豁了。因此也一定要用抄網抄。八是手竿臺釣鰱鱅,採用浮釣方法(從一漂深到水底附近),一般夏釣一漂深,夏釣時要用輕比重魚餌配合輕比重的誘餌;春秋底浮釣,釣餌黏度可大一些。夏釣時誘餌沉底後可引來鯉魚等,因此,釣一陣鰱魚後,在釣餌中適當加些豆渣、918等,改為釣底,立即有大鯉上鉤。
總之,臺釣鰱魚用的是浮釣大鯽魚的裝備和技術,手竿浮釣鰱魚較海竿浮釣鰱魚的上鉤頻率大的多,又由於鰱魚個體大,如果一天有幾次象釣鯽魚那樣連鉤的景象,那麼釣獲量是非常可觀的。
浮漂的用途及選用方法
常用的淡水釣浮標應分四大類:長身軟尾、長身硬尾;短身軟尾、短身硬尾。它們分工各有不同:
長身標穩定性好,適合釣底;長身軟尾適合釣滑魚,長身硬尾適合釣快魚。
短身標靈敏度好,適合釣浮;短身軟尾適釣魚訊極弱之魚,短身硬尾適釣浮打快魚。
孔雀羽受溫差變化後的膨脹度比巴爾沙木要大,應首選巴爾沙木浮標。
深圳釣魚郎公司做的“釣魚郎”系列巴爾沙木浮標很好,有各種型別供你選擇,釣底釣浮標都有。就我用過的“釣魚朗”系列中的舞姬”這個浮標釣浮極好。市價每枝標在60元左右。
還有就是臺灣產的“達摩”標了,要是買到正品,那質量也是很好的,市價也在60元左右
1.釣浮
釣浮通常得用6-7號的大漂。3-4號的白鯽漂因浮力較小,很難控制餌大餌小。
2.釣底
通常4-5號即可。
3.大漂/小漂的選擇
主要取決於物件魚和水深。如白鯽,因其要求特別靈敏,且餌和鉤都很小,用“小魚兒”3-4號即可,但用來釣羅非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說就有種“小白臉”的感覺。因為羅非餌粒和鉤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為標準。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號漂為多;1.5米以上,特別有時在3米水深時,大號漂是唯一選擇。因為這不但可以緩解釣深時,餌粒半水被小魚搶走的麻煩,而且有利於縮短沉底時間。 但是,用大號漂仍然應特別注意靈敏度問題。可大可小時,應小。
4.孔雀翎/巴沙木
如果僅從經久耐用方面考慮,後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沙木漂的漂腳有兩種,一是細碳棒,另一則是連體木腳,後者不小心容易在裝插時弄斷。靈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後者要好些。
5.空心/實心尾
兩者的主要區別有二:浮力和視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於實心尾,因而理論上其靈敏度要小於後者。但實際如何,看你的感覺和愛好,因為理論未必一定實用,且對結果的影響見仁見智。如果不是專業比賽的話,可能未必有明顯的差別。因為休閒釣場魚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難以比速度(尾數)的。值得一提的是,實心漂尾很細,看起來當然不如空心漂容易。這點,對於經常使用4.5米長竿,或物件魚為白鯽以外的其他魚類,或大風/陰天的釣友來說,是不可忽視的。釣底可選用“達摩”軟尾或“王冠”軟尾,如遇魚吃食很輕,或魚比較刁滑,可選用“達摩”、“王冠”的長身小號硬尾漂。釣浮可選用“達摩”、“王冠”或“舞姬”的短身硬尾浮漂
各種浮標用途:
1、粗短身軟尾浮標——適合釣翻身(翻身快、一二下襬間隔慢、適釣控層),
2、粗短身硬尾浮標——適合釣中下層(翻身快、下沉也較快),
3、短身短尾浮標——翻身最快、適合釣水皮,
4、長身細硬長尾浮標——適合釣中下層快魚(可逮截殺、抓停口)
5、小號細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底層滑魚(可釣得很鈍)
6、細長身短軟尾浮標——適合釣底層輕口滑魚(以去皮孔雀羽浮標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7、急收肩(端肩膀)長身細硬尾浮標——適合釣涮口滑魚(下沉快,回升慢)
8、竹腳短身細硬尾浮標——立起快(較碳腳)到位也快,
(實心與空心尾的區別):
實心尾:苗子比重大於水、訊號幅度大;苗子長、下降快、適合釣中上層及底層輕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緩、穩定性好,適合釣底層輕口滑魚及動水等。
浮漂的選擇方法
浮漂是垂釣時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選擇使用直接關係到垂釣時獲魚量的多少。所以如何選擇浮漂成了關鍵的問題,下面我就自己在垂釣時選擇浮漂的一些零碎的觀點介紹給釣友,望各位釣友能給於指正。臺釣使用的浮漂屬於立漂,現在我簡單的介紹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類:
按形狀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漂身,一種是短漂身;
按標示竿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硬尾漂,一種是軟尾漂;
按材質可分為:孔雀羽、巴爾沙木、化學合成等;浮漂的選擇:
在選擇浮漂時如要靈敏度高一點的就選擇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入要穩定性高一點就選擇軟尾長漂身的浮漂。當然這也不是絕對不變的。
選擇浮漂應根據當時所垂釣的水域、魚情、季節、魚種和天氣來選擇浮漂。
如:所垂釣的水域為平釣池塘(按天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夏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長漂身的軟尾漂。因為這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好,攝餌時訊號比較穩,同時小雜魚也比較多,長漂身的軟尾浮漂可以過濾掉小雜魚的拱食訊號,反映到浮漂的訊號多為鯽魚攝食訊號,浮漂下鈍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魚率較高。如果選擇短漂身的浮漂,因其靈敏度較高,所以就不能過濾小雜魚拱食的訊號,這時浮漂多反映為左右晃動或者上下跳動,訊號雜亂無章,提竿中魚率很低。
再如:所垂釣的水域為養殖塘(按斤收費),魚種以鯽魚為主,季節為冬季晴天微風。這時應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因為此種情況下魚開口較小,攝食動作幅度不大,小雜魚因季節原因也不會強食魚餌,短漂身的浮漂靈敏度較高,可以反映出魚攝食時的微弱訊號,而軟尾漂的穩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時選擇短漂身的軟尾漂是明智的選擇。浮漂的選擇就介紹到此,總之選擇浮漂時應記住短漂身的靈敏度高,長漂身的穩定性好,硬尾漂的訊號傳遞靈,軟尾漂的訊號傳遞穩。根據實際垂釣情況選擇出適合自己垂釣的浮漂。
竹腳翻身快,打浮或釣介面;碳纖腳阻力小,利於下沉釣底;長腳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訊號.
幾種搓餌的方法
為適應不同的魚情,配製餌料時必須設計好餌料狀態,如軟硬、輕重、粘散等。可是魚情隨時會發生變化,天氣也會變化。剛才非常合適的一團餌,過了一會兒就不一定適用了:
一、揉搓變粘法:
粉餌一般會越揉搓越粘。本來入水即化的餌料,如果揉搓十來下,恐怕到底也不溶化不開,因此,揉搓可以控制霧化層。如果水皮有小魚攔截,可以多揉搓幾下,讓餌料入水到中下層或者到底才開始霧化。如果風變大了,拋竿餌料容易脫落時也多揉搓。注意,不要把整團餌一起揉搓,要隨用隨搓。在剛剛投竿入水觀察浮標的同時,左手順手捏起能夠裝兩個鉤的餌料,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個手指間揉搓,不影響看浮,保持整團餌料原有的狀態。揉搓過的餌料軟硬度基本沒改變,但更粘,可以延長了霧化時間。
二、輕搓變滑法:
即把餌料包住鉤子後,用手指來來回回輕輕揉搓餌球表層,搓的次數越多,餌球就會越光滑。光滑的流線型餌球入水後,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變小,中途霧化就很少。這是克服中層小魚,專門攻底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軟硬度、輕重、粘散性都沒有改變,能夠保持原有餌料的適口性。
三、擠捏變散法:
每個釣者對於“搓餌”的理解可能不盡相同。依個人理解,正常情況下的搓餌應該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鉤餌後,一個半來回即可完成,餌球為花生米狀,霧化性一般。若覺得引魚不夠,或餌料過於粘稠,需要加強霧化或散化時,可以使用“捏”的辦法,拇、食、中三個手指用力擠捏在鉤上,這時的餌就成了三稜形,有邊稜餌的粘性雖然基本沒改變,但它更容易在中途散化、霧化。
改變一下搓餌的方法,也許會化腐朽為神奇!
深水臺釣的應變思路和方法
深水用臺釣,宜重墜大漂,這是明理,但僅*此方法還很難對諸多不利情況提供較全面的補償,以下著重介紹一些在深水(2.5米以上)用臺釣的應變措施,與釣友們共同探討臺釣適應水情變化的思路與方法。
1.用竿,深水宜用調性硬一點的魚竿,這樣既不易跑魚,也便於領魚出水。再有,水深對用竿的長短也有影響,水深3米以上,最少須用4.5米的魚竿,若此時再用3.6米的竿顯然是不夠的。
2.釣餌,深水用餌應比正常釣四梢粘硬一些,不然在下落過程中受水較長時間的衝擊,待釣餌落底時已快化散,常常形成空鉤。一般說來,用商品餌應較臺釣正常用餌少放一成水或適量加些麵粉,以釣餌在靜水中2分鐘至2分半鐘內化散為宜。
3.用線,除重墜大漂有別於正常臺釣外,仍須用線徑細,切水性好的高強度線做大線。這是整個釣組合理匹配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水一深了,大線的切水阻力對立漂的快慢影響很大。當然中大魚後,就要考驗釣手領魚的技術了。腦線要短,有7一10釐米即可,腦線短能提高一些靈敏度。
4.用漂,釣深水用漂宜大不宜小,漂身細長流線型則阻力小。深水造成整個釣組的傳導距離加長、阻力加大,如還用調四釣二校漂就可能失敏了,最好以調五釣二為基準。深水校漂比較費力費時,不妨問問兩側釣人或觀察一下他們揚竿時水線的長短,以便較快完成定深工作。
5.拋竿與揚竿,拋竿不要打滿線,這樣可縮短墜、餌下落距離,同時也可縮短一些立漂時間;深水揚竿宜早不宜遲,力度也應適當加大,只要判斷是魚訊就揚竿,透過不斷的揚竿尋找最佳中魚時機。一定要克服正常臺釣時形成的觀漂揚竿心理定式,不然就可能錯過許多中魚機會。
以上圍繞釣具釣法的介紹,可不同程度改善深水用臺釣的垂釣效率和靈敏度。但這僅僅是為適應水情變化而做的一些考慮,要想用臺釣在深水取得好的垂釣效果,還需釣手結合魚情、氣候、釣點等。
浮釣選漂大法
浮釣選漂大法,雖然說什麼漂都能釣魚,但是在同等情況下要想釣的更好,就必須選一隻相對最適用的漂。
釣上魚速度特別快的小魚,選漂有點爭議。總的來說,是要訊號出的快。用短身粗肚的漂翻身快,這是沒有爭議的,爭議在漂的大小。特別快的魚,可以用大漂,爭取一步到位,釣定層,略等一下再提竿;而用比較小的漂,則多在漂翻身的過程中就有魚了,這種釣法俗稱釣翻身。其實我以為大漂小漂都有道理,關鍵是看漂能否和你的漂相適應,還要和你的餌料相適應。
控制好你的餌料,到一定的層次霧化到最佳狀態,這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掌握。像速勝者,它的霧化本身是比較好的,溫度高時餌料中的絲出的快且多,拉絲粉比例顯得較高,可以釣比較深的定層。如果這時釣淺浮,我們根據試驗情況加入不同比例的雪花粉,可以增強霧化效果,使餌料最適應當時的魚情。浮釣還要根據魚情選擇漂尾的軟硬。純屬快魚,多為釣翻身,多用軟尾;快魚到了比賽後期,魚上的略慢,最好改用硬尾,把漂調成半目或沒有目並慢慢下沉,讓釣組在慢下沉中捕捉訊號。其實,你在調漂時調的漂慢慢下沉,釣魚時提著竿、不壓水,由於你的牽引力和水面的託力,也就大約給了釣組一目到兩目的浮力,所以釣組不一定下沉。這種釣法,稱為釣漂線。
浮釣選漂大法
浮釣選漂大法,雖然說什麼漂都能釣魚,但是在同等情況下要想釣的更好,就必須選一隻相對最適用的漂。
釣上魚速度特別快的小魚,選漂有點爭議。總的來說,是要訊號出的快。用短身粗肚的漂翻身快,這是沒有爭議的,爭議在漂的大小。特別快的魚,可以用大漂,爭取一步到位,釣定層,略等一下再提竿;而用比較小的漂,則多在漂翻身的過程中就有魚了,這種釣法俗稱釣翻身。其實我以為大漂小漂都有道理,關鍵是看漂能否和你的漂相適應,還要和你的餌料相適應。
控制好你的餌料,到一定的層次霧化到最佳狀態,這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掌握。像速勝者,它的霧化本身是比較好的,溫度高時餌料中的絲出的快且多,拉絲粉比例顯得較高,可以釣比較深的定層。如果這時釣淺浮,我們根據試驗情況加入不同比例的雪花粉,可以增強霧化效果,使餌料最適應當時的魚情。浮釣還要根據魚情選擇漂尾的軟硬。純屬快魚,多為釣翻身,多用軟尾;快魚到了比賽後期,魚上的略慢,最好改用硬尾,把漂調成半目或沒有目並慢慢下沉,讓釣組在慢下沉中捕捉訊號。其實,你在調漂時調的漂慢慢下沉,釣魚時提著竿、不壓水,由於你的牽引力和水面的託力,也就大約給了釣組一目到兩目的浮力,所以釣組不一定下沉。這種釣法,稱為釣漂線。
。
一
經過垂釣者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就產生了軟子線與硬子線之說,這就是說子線的軟硬是代表我們所用線的線性,是根據要垂釣不同大小的魚和不同情況下的魚而需使用不同的號數的子線(如0.6號,0.8、1.0號等等),不同的線號所承受魚的拉力是不一樣的,其強度也不一樣。好的子線不管軟硬都應該是摸著光滑、有一定的伸縮性和抗拉力。同時,不變型、不跳號,耐冷熱等特點。子線的軟硬,對魚的吃食入口有著直接的影響,選用正確了,一是能有效的減低魚吞食的障礙;二是魚漂的訊號反映清晰,便於把握提竿時機;三是利水性好,不因涮水而驚嚇跑了魚群。同時質量好的軟子線無論在低溫下還是在高溫情況下都能保持很好的柔軟性,但是硬子線就不具備這些優點。值得注意的是,軟子線不可以用於釣鈍,因為釣鈍(特別是小跑鉛釣法,對魚吃食訊號的傳遞會很慢,所以軟子線最好不用於釣鈍,調底必須準確。硬子線因為強度相對大點,抗魚的拉力增大,子線硬一般線不會發生纏繞現象,用與對付大魚,釣鈍的效果要好於軟子線,但它的缺點是對魚吞食的障礙加大。特別是在水溫很低的條件下如用的是硬的子線,在魚開口不好的情況下,魚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有時警惕性較高魚一般不易垂釣,所以應視魚情而定。
二.怎樣正確用好子線
釣魚有生口、輕口、猾口和“打連發”之分。先不說是釣大魚還是小魚。在垂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因所釣的水域不同、肥淡不同和魚的吃口不同而給了我們不同的感覺:長時間幾乎沒有人垂釣過的,我們稱之為“生口”;釣的多了,魚有過被掛、被釣(吃口不深而逃脫或者因為小被放生的),我們稱之為“輕口”;逃脫或被多次放生的,我們稱之為“猾口”,“猾口”比“生口”更加謹慎;而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魚群密度很大,而且魚吃起食來毫不遲疑,見餌就搶,中鉤率高,上魚快而多(在自然水域,不餵食,魚又有一定密度的水體中釣時這點表現的特別明顯)這就是“打連發”了,釣這樣的魚用硬而粗點的子線就是首選,針對鯽魚而言,一般用0.8(主線)配0.6號子線就最好不過的了。
但是要遇到輕口魚,首先為降低魚的警惕性,應該選用軟點的子線,但號數不能小,目的一是要便於魚吸食,提高中鉤率。二是一旦中鉤,就得牢牢掛住,不讓其再逃脫,防止逃脫時驚嚇了魚群,不利於後續垂釣。三是碰到大魚也能抗得住的衝擊,獲最佳效果。
而釣滑口魚,子線要起到主要的作用,較軟而細的子線是首選,找底準確了,雙鉤落底,上鉤成直立、下鉤側躺,靈敏度正好,滑口魚雖然吸食謹慎,但它永遠也不知道軟子線會在它吸食快見鉤的時候會輕而易舉地入口中,無論它吸食哪個鉤餌,訊號都會很快地傳遞到星漂上,被垂釣者捕捉到,準確地提竿上魚。當然,釣滑口魚還要有對性地使用餌料,凡是用餌料垂釣次數多產生的滑口魚,應更換用蚯蚓垂釣為好,反之,是用蚯蚓垂釣產生的滑口魚則用餌料垂釣會有好的效果。但是不否認,一直用餌料垂釣的魚(是指精養塘),對餌料有一定的依賴性,可能對蚯蚓不太感興趣,那麼在垂釣時可以摻加些用於平時餵養的餌料(十分之二),也是垂釣滑口魚的好辦法。
三.子線的長度的確定
在釣魚中釣什麼魚用多長的子線,長度是多少最好,這是很多釣友最關心的。我們也聽說過釣小鯽魚應用12.5—15mm長的子線,釣大鯽魚應用25—30mm長的子線或釣混養魚應用40—60mm長的子線(以上子線的長度說的是單線的長度)等等,這樣劃分子線長度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也可能是個習慣)但決不是應該統一的標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關於在釣魚中,什麼塘、什麼魚應用多長的子線,成為“國標”。當然,在根據水域的深淺、魚的大小、魚吃食的輕重、上魚的快慢等等,並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決定用多長的子線,各人自己都有自己的尺度。如有的人打浮釣快魚,為了加快兩餌到位的時間,用的子線是在不影響上魚的情況下,用長度短點的子線比較多見。而有的見要釣的水深很淺,都會把子線的長度適當降短。一旦見水比較深(4、5米深以上)又是釣大魚時(如青魚)子線應該用多長好呢?(有篇釣魚文章說的是兩個南韓人在中國一大型天然湖裡釣青魚,在用1米長的子線連續跑魚後,把子線用到兩米,才成功的釣上了幾條個體在20—30多斤的青魚)。由此可見,釣魚中用多長的子線是沒有一個硬性標準的,各人可以根據釣不同的魚和你的習慣去選擇子線的長度,但更重要的是別忘了:重在釣魚中要善於靈活變通,因塘而宜、因魚而宜,以多上魚少跑魚為目的。
總之,垂釣一是休閒、二是娛樂、三是鍛鍊身體,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終目的,不過在休閒、娛樂、鍛鍊時,我們玩轉了自己的所好之物,達到了空前的完美和協調,應該是我們最為之而驕傲是事了吧.
談談應對魚吃口輕的經驗
談談應對魚吃口輕的經驗。在有魚的水面,由於天氣、魚被釣放多次、肥水塘等原因使魚的開口吃餌的動作很小,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吃口輕。這種情況使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打,有的時候全靠感覺去提竿,使我們的中魚率大大的減少,那麼這種情況應該怎麼來對付呢?我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1.首先要更換一下線組,使用細線,因為細線的與水的摩擦力較小。並且能夠較好的反映動作,再者用細線來對付滑魚也是比較好,因為細線隱蔽性較好。釣半斤或者一斤的魚,我選用的是1.2的主線,0.8的子線。
2.再者我們還要選用小號的浮漂,因為小號的浮漂,自身重量輕,所用的鉛皮也少,浮力小,魚吃餌時浮漂顯現出的動作很大。我在釣魚的時候選用的是MAXIMA諾1浮漂,調4釣1,什麼頓口、介面浮漂反映的動作相當好。
3. 還有我們要選用小鉤,掛小餌,我在釣半斤至一斤的鯽魚時,我用的是歐娜03,相當於伊勢尼1,搓餌釣底。如果魚鉤大,那麼魚在吸食餌料的時候就會有困難,並不能完全吸入,這也就產生了浮漂的動作很好,卻打不著魚。
4.餌的大小剛剛包好鉤子,在掛餌的時候不能用力的將餌捏在鉤子上,那樣影響餌料的霧化。正確的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大拇指捏一塊餌料,後將餌料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中間,然後拿過鉤子,稍稍用力一拉,大拇指輕輕的搓一下。搓的時候應該搓接近鉤柄的位置,稍稍固定即可,讓餌料在鉤子上的狀態為三角形,底部比較鬆散,便於魚的吸食。
5.子線的長度也是一個關鍵,子線長度長,魚在吃餌的時候動作就會很明顯,有的朋友選用的提鉛的方法,來改變魚鉤到鉛皮座的距離,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在每次釣魚的時候,都是選用提鉛的方法來解決魚吃口輕的問題,如果你感覺動作不大,你還可以繼續向上提鉛,一直到你認為滿意的狀態為止。但是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假訊號比較多,釣友們必須掌握好看漂的技術。我在對付吃口輕的時候,我選用的是25cm的子線,根據水的深淺來提鉛,一般水深在2米左右,我提鉛50cm.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說的也不一定對,還希望釣友們多多指教。讓酷客在大家的帶領下成長。至於我這種方法的效果嘛!大家就去試驗一下吧!
-
6 # 那島霧很美
有幸能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寒冬已去,伴隨著春暖花開,全國漸漸有序解封,想必在家待了這麼久的日子裡,每一位釣友心裡都藏著一片江湖,也許是叢林深處的小溪大江、亦或是遠離喧囂的一畝方塘、也許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湖庫……終於可以外出野釣了,一顆顆的心都在蠢蠢欲動。在整理裝備出門作釣時,除了水深還需注意這些問題,今天就把我野河作釣的經驗與淺見以及需要格外注意的幾點因素寫出來,給你和同樣被此問題困擾的廣大釣友作為參考。
⒈ 野河相對於坑塘中的魚兒來說,野外的魚膽子會更小一些,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的話,就會引起魚兒的警覺甚至瞬間會逃之夭夭,因此在進行野外作釣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發出一些噪音,在岸邊儘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走動,甚至說話聲也會對我們的做釣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有我經常遇到一些釣友拿著手機聽歌的,因此我們在進行釣位的選擇時應該儘量選擇一些比較安靜的釣位進作釣,避免到時對魚囗魚獲等因素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影響。
⒉ 為了避免錯過一些吃囗的漂象,我個人建議不要選擇一些比較靈敏的浮漂進行作釣,是這其實也是很容易出現問題的一種因素。因為漂象太過靈敏的話,很容易產生一些虛假的訊號導致空槍很多,對我們的做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擾,在不斷地提竿,使窩點中魚受到驚嚇,因此我見解是野外調釣不必太過於追求靈敏度。(浮漂靈與頓調釣如下圖)
⒊ 餌料選擇很容易出現的錯誤的因素,很多釣友為了更好的誘魚,都會在餌料中加入一些霧化的餌料,以便來增加餌料的霧化效果,雖然這樣對於做釣一些小魚來說很好用,但是作釣大魚的話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野河不比坑塘裡的魚大小都差不多,因此我們在作釣一些大魚的時候,應該儘量避免選擇一些霧化比較強的餌料進行針對性作釣。
⒋ 野河垂釣應對流水環境因素,都知道既然是河流垂釣,那麼避免不了出現走水的情況,首先窩料選擇上應該首先考慮粗顆粒的窩料,比如小麥、大米、玉米等這些糧食類的窩料最直觀就是比重大不易被流水沖走。同時糧食類窩料在野釣環境下更適合誘魚留魚的特點相信老釣友也是深有體會。
-
7 # 江釣人狂龍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還是很實際的,誠然,水深是選擇釣點的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標準。一些釣魚老手到一個陌生水域垂釣,選位工作要花上好長時間,正所謂,砍柴不誤磨刀功,稀裡糊塗地下竿,位置不好,後面就會很麻煩。
野河釣魚,水深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不是說去測一下水的深度,看一下當天的天氣,哦,這麼深差不多就行了。
事實上單就水深這一塊,也是有些許講究的。比如:區域性的深度差,也就是底平不平,有沒有存在坎位的現象,如果釣點前方正好有一道深淺交界的坎,而窩點在坎上,雖然與坎下只相差不遠的距離,但是魚情可能相差很大,即便窩做得再好,可能也達不到這個天然結構的留魚作用。另一種可能,近就在近點,而你卻用長竿拋得很遠很遠,那很多時候,垂釣效果也不好。比如:底部嚴重不平,這也是要注意的,作釣前的找底工作不要侷限於一次,多拋幾次,力求找到一處稍微平坦之地。如果都是高低不平,沒有平坦之地,那心中對接下來的調釣就要有個數了,這種地形作釣,需要相對地調高釣高,以照顧這不平的河底。比如:底下有沒有青苔,能影響鉤餌到底的那種,如果找底過程中鉤子掛上這東西,那後面作釣的時候,就不會對釣目不穩定產生莫名奇妙了。比如:釣點水深要結合作釣水域的整體情況考慮,有些釣友比較古板,書上說,這個氣溫需要去找1米以下的地方。結果這條河壓根就沒有低於1米的深度,咋辦?不釣了?當然不是,魚會有多深除了受天氣、季節等的影響,還受其生存環境的影響,如果都是深水,那這裡的魚它就會適應這樣的深度。水深之外利於魚的因素除了水的深度,野河裡選點,還需要參考一些其它條件。像河道的拐彎處,大小水面交接處,一些有利地形的老釣位等等。
另外一點就是障礙物,凡是人覺得是障礙的地方,可能就是魚的最愛。比如橋墩,橋面外側為陰陽交界處,一般這種地方是魚所喜,橋墩周圍也是魚喜歡逗留的地方,一方面魚認為這裡很安全,另外橋墩上會有水生植物生長,是魚的食物,有些橋墩底部遺留有亂石,更是大魚的藏身之所。河邊伸向水中的樹木,也有成蔭效果,也會聚集魚。
最後就是水草,這個就不用細說了,水草對於垂釣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不能釣草洞的臺釣,貼著水草釣效果也不會差。
選點之利於人的因素釣魚是人的活動,再怎麼出魚的地方,不適合人去,那還是白搭。不過,好像也沒有人到不了的地,主要是基於安全考慮吧。
1.地形安全 河邊非常陡峭之處,要量力而行,不可冒險。上下過程中跌落水中是小事,下去了可以再上來,但要是摔個骨折什麼的,那就得不償失了。有些釣友喜歡坐得特別靠前,恨不得坐到水上去,將釣箱或釣箱貼水擺放時,最後用腳踩一踩岸邊的地質是否鬆散,真到它塌下去,你是來不及反應的。2.操作方便 身後是不是有樹?邊上是否方便拖魚近身?前幾年我一個釣友,釣魚鉤上樹,然後啥不得那漂,爬樹取漂,結果掉下來摔了個腰椎骨折。像這些岸邊障礙物特別多的地方,要估量一下自己的操作技術,是否耍得開,如果不行,那還是放棄吧。3..電的安全 尤其是高壓線,這是釣魚人的大忌,來不得半點馬虎。我個人的原則,哪怕下面魚成堆,哪怕再好的寶位,只要頭頂有高壓線,絕對不釣。寫到最後野河釣魚,一般生活在當地的,找釣位這事並不難,因為不可能只有你一個人釣魚。只要不是被人承包的野河,那肯定常有人釣,而符合以上條件的釣點,只要出魚好,多數都已成了老釣位。當然,也有一些偏僻的小河,平常釣的人少,那下竿前就需要好好考察一番了。
-
8 # 釣魚人老高
釣點的重要性對於野釣而言,是不言自喻的。不同的釣點所面臨的魚群密度是不同的,好的釣點魚群密度大,魚活躍、攝食積極,垂釣難度自然就低;反之,不理想的釣點,魚群稀少,可能長時間魚口也就零星幾個,差距一目瞭然。回到釣友的問題“野河釣魚,選擇釣點,除去水深因素之外,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描述,具體如下。
1、釣點選擇,除去水深,還需考慮的這個幾個因素
2、釣點的選擇是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作用的結果,需綜合、辯證地看待
釣點選擇,除去水深,還需考慮的這個幾個因素影響魚選擇聚集、棲息位置的因素眾多,除去釣友問題中所提到的“水深”這一因素外,還包括溶氧量、水溫、食物、光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
水溫影響釣點的選擇
每個魚中都有各自適宜的水體溫度,在這個水體溫度下,魚的活性最高,攝食最積極。一旦偏離最佳水溫,魚在趨溫性的驅使下,都會接近適宜水溫的水層或其他水域遊動,所以水溫對魚棲息位置影響是顯著的,自然釣點也要隨著改變。
比如鯽魚,仲春、夏季、初秋這個時間段,水溫較高,絕大部分時間的水溫是理由鯽魚的活躍,此時鯽魚多淺水區,靠近岸邊四處遊弋、覓食,像水草處、洄水灣等都有它活躍的痕跡。深秋、冬季、早春則不同,水溫較低,已大幅度偏離鯽魚最適宜的水體溫度,鯽魚通常在深水區或水草豐富、背風向陽的水域,而這些水域恰恰水溫相對較高、穩定。
溶氧量影響釣點的選擇
淡水魚對水體溶氧量的感知度異常敏銳,即使不同魚直接對低氧環境的承受度有差異。魚都有趨氧的特性,則溶氧量豐富的水域,魚活性高,遊動、嬉戲、攝食。魚有逆水遊動的特點,其中一個原因,便是風浪與空氣接觸、碰撞中,匯入大量的空氣,溶氧量提高吸引魚的聚集。還有以下幾個例子。
比如入水口處常被釣友偏愛。河流、湖泊、魚塘的入水口處,常是釣魚人爭搶的釣點。入水口水流流動時,會匯入大量空氣,溶氧量豐富,常有魚群聚集。所以將釣點設定在這裡常用不錯的魚情。
再比如夏季陰天垂釣。夏季氣壓低,水體溶氧量少,魚若感知不適,會上浮到水體上層溶氧量高的位置,像農村魚塘或者專業養殖場,魚群密度大,嚴重時甚至有浮頭現象。所以遇到陰天魚上浮時,需要釣離底或釣浮,魚情會好一些。
食物影響釣點的選擇
食物對選擇釣點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自然水域的河流、湖泊食物匱乏,魚能夠攝食的少之又少,像有些河流偶爾出現一片水草,常有魚群的聚集,很大原因是水草間相對較多的植物碎屑、藻類微生物的吸引所致。打窩誘魚,就是人為創作處一片食物豐富的水域,利用魚的逐食性,將周圍的魚群聚集過來。不難看出食物豐富的水域,影響魚的棲息位置,從而影響釣點的選擇。
水底環境影響釣點的選擇
與其他動物類似,魚天性喜歡嬉戲,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魚喜歡水體環境複雜的水域,比如水中有歪到的大樹、破磚碎石、竹筏;或者水底凹凸不平,有緩坡、溝壑、土坎等,魚討厭光滑、平整的水底環境。有經驗的釣魚人選擇地點時,像河流的三角叉、農田灌溉挖掘的集水坑等都是不錯的釣點,而這恰是影響釣點選擇的證明。
影響釣點選擇的其他因素
除去上文影響釣點選擇的幾個因素,實際環境中遠比這複雜得多。比如魚的洄游性、河流湖泊的漲落水、風力風向、水域的地勢結構及垂釣目標魚的不同等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魚群的分佈,即釣點的選擇。比如夏季刮南風,將釣點選擇逆風位置,還是順風分子,乃至側風位置,魚情肯定是有所區別的,而這正是對魚情影響不同程度的反饋。
釣點的選擇是各因素之間相互影響、作用的結果,需綜合、辯證地看待前文介紹了影響釣點選擇的幾個常見因素,不過如果單憑一個因素就選擇釣點顯示是不準確的。各因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的結果,需綜合、辯證看待,具體如下。
各因素間相互聯絡作用(水溫、水深、溶氧量):水溫隨水體深度的增加而變化,但溶氧量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比如冬季氣壓高,水體溶氧量大,魚棲息在深水區水溫高,也至於感到趨氧的壓抑;夏季則不然,特別是陰天情況下,氣壓低,水體溶氧量少,此時深水區溫度低但溶氧低,並不適合在水底棲息。可見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同一因素不同環境下,扮演角色不同:比如說水溫,仲春、夏季、春秋,水溫適宜,魚獲悉高,這種情況下,水溫對魚的影響則則在減少,更多的是食物、溶氧量在引導魚位置分佈;但冬季則不同,水溫下降,大幅度偏離最適水溫,此時對魚的活性、攝食積極性抑制較大,直接關係到是否開口攝食,冬季垂釣更多關注的是水溫這一因素。
寫在後面本文首介紹了影響釣點選擇的幾個常見因素,簡單描述了是如何影響魚的分佈及釣點選擇的。接著從辯證的角度分析了各因素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連續共同影響魚群分佈,即釣點選擇的。釣魚是個系統工程,除去釣點選擇外,窩料使用、餌料選擇、浮漂調釣、線組搭配等這些環節同樣重要,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筆者相信這樣操作,會有不錯的漁獲。
-
9 # 野釣幫
在野河釣魚時,除了找釣點水深之外你還要考慮到一下這些因素
季節因素在野外釣魚時,魚獲好壞,天氣和溫度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溫度、陰晴、風向、雨雪、氣壓等......
春天如何選擇做釣時間
在春天釣魚時,要考慮到水溫是否舒適,在早春時節,天氣還比較冷,早晚溫差較大,可以選擇上午和下午,天氣晴朗,氣溫稍高的時間釣魚。
夏天如何選擇做釣時間
夏天天氣炎熱,由於做釣水域上層水體被太陽曬的很燙,魚都遊往深水區棲息了,因為深水區的水體比較陰涼,魚很怕高溫,可以選擇在上午9點前,或者下午4點以後垂釣,白天可以在樹蔭下,深水區垂釣。
秋天如何選擇釣魚時間
由於秋天溫度舒適,早晚溫差不大,再加上魚兒要補充足夠的營養過冬,所以一整天都適合釣魚哦。
冬天如何選擇釣魚時間
從深秋開始天氣逐漸寒冷,在這個季節可以選擇在上午10以後到下午3點之前做釣,也可以選擇向陽處,水溫比較暖和,或者釣深水。
天氣因素在晴、魚、陰、和寒流、降溫等天氣對釣魚都有影響,因為氣壓跟隨天氣而變化的,比如在雷雨之前,雲層很低、大物瀰漫、雨雲、這樣的天氣魚兒煩躁不安,魚浮頭,水裡缺氧等都很難釣到魚!
氣壓因素氣壓對釣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水的含氧量上,氣壓越高水裡的含氧量越高,魚在水中就越活躍,所以要選擇氣壓高的天氣釣魚,相反氣壓越低,越不適合釣魚,氣壓在980帕以上,越高越好釣魚相反則不好釣魚。
溫度因素魚是變溫動物,對水溫打窩變法十分敏感,因此天地溫差變化對釣魚影響也非常大,所以要找個溫度舒適的時間做釣。
-
10 # 愛釣魚的老驥
您好!我是伏櫪老驥,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關於:在野河釣魚,除了找釣點水深之外還需要哪些因素?我從2000年開始釣魚,一直在釣野河,近二十年釣齡了,雖然不是什麼智深釣魚大咖,但是在我長期的釣魚生涯中,還是摸索出自己一套野釣的經驗,野河垂釣,沒有一成不變的定律,在實際的垂釣中,要掌握的因素很多,下面就針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來回答。
第一:觀察環境
野外釣魚,水廣魚稀,情況比較複雜,如果你是第一次到一個陌生水域釣魚,更要先觀察再垂釣,我們需要觀察什麼呢?
1) 河岸形狀,直還是彎,哪裡是鏵尖,哪裡是回灣,總之觀察清楚:尖、灣、草、坑、潭、角、水源的進水口出水口等。
2) 水面 狀況,俗話說‘清釣遠,渾釣近,淺釣遠,深釣近’,其次在看看河面是否有水草,漁網、地龍、主要是針對溜魚上魚是不是方便。
3)魚情魚種, 對於老釣手來說,看魚情是有經驗的,而對於新手來說,就不那麼容易了,不過,不要緊,只要你有心,向周邊的釣友詢問一下,很快就會了解(如果沒有人在這裡垂釣,基本上斷定沒有魚)。
第二:釣位選擇
三分釣餌,七分釣位。從大的方面講,主要選擇鏵尖,洄水灣,相信網上已經說的很多了,我不再重複贅述,咱就說說小的方面,釣位的選擇技巧和注意事項
1) 雜草旁邊,水流緩,聚集著大量腐殖質,魚兒喜歡在這樣的地方覓食,我們的釣位就選擇在水草的邊緣處,或者兩塊水草的中間形成的亮水道,水草形成的半月灣。
2) 進出水口,一個水域的進出水口,也是釣魚的好地方,這裡不僅氧氣含量高,還會帶來豐富的食物,是魚棲息覓食的重要區域。
3) 水底坑窪處,雜亂石叢中,倒伏枯樹旁,丁字石橋邊,這裡水流緩慢,食物豐富,水草茂盛,餌料充足,是魚兒最喜歡的場所。
4)哪些釣位不能選呢?水清見底又沒有水草的地方,水流太急站不住浮漂的,大片淺灘沒有水坑的,河岸陡峭不能站人的地方,都不宜作為釣點。
第三:魚竿調性
首先:漲水釣近,水落釣遠來選擇魚竿長度,有的釣友特別喜歡硬杆,每每沉浸在飛魚的快樂之中,但是,野河垂釣,魚種複雜,魚兒吃食的勁猛。
中魚後,特別是大魚,魚線不光要受到魚兒的拉扯力,還要承受魚竿硬度的腰力,太硬的魚竿會加大魚線的負荷,有時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斷杆,所以根據我的經驗,野釣我傾向於選擇三七調性的魚竿,或者二八調性前兩節柔軟一些的,這樣回魚才會遊刃有餘,不至於斷杆斷線。
這就是老釣友所說的‘軟杆細線釣大魚’,但是,軟杆的腰力稍微差一點,溜魚時速度慢,一定不要心急,水面寬闊時,可以採取"8"字型溜魚法,如果是草叢邊,注意魚掙脫想跑的方向,一定不要讓它穿入草叢。
第四:浮漂大小
春釣灘,夏釣潭,淺水深水,我們選擇的浮漂也是不一樣的。
淺水用小漂,細尾流線型為首選,它會有效的反應魚兒吃餌的動作,吃鉛量一般在一克左右就行,而深水要用大漂,棗核型魚漂綜合性強,抗風浪,抗流水比較好。
第五:線組釣技
野外垂釣,一切應該從實際出發,面對不可預料的突發狀況,線組就要少考慮其靈敏性,多考慮其結實安全性,否則,即使釣上來大魚,也會斷線跑魚,空留下你莫大的遺憾。
至於野外垂釣技法,限於篇幅,我就對您說四個字:忌走重守。
野河水廣,打好窩子後,要耐心等待魚兒進窩,以守為主。初始,小魚鬧窩,‘小魚不鬧,大魚不到’,慢慢等候,大魚很快就會進窩,你就一定會搏到大魚,警告一句:不為漁獲,且為漁樂!
回覆列表
野釣除了水深還需要主要考慮3個因素,例如:
1.水底是否平坦,水底平坦一些少一些障礙物,減少掛底的機率。
2.釣位是否安全,出去釣魚,安全才是第一位,一些陡坡之類有危險性的釣點儘量不要去選擇。
3.釣點是否藏魚,俗話說:“七分釣位,三分釣技”釣點是否有魚很重要,一般老釣手可以根據經驗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