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夢之淚傷P

    “綠皮書”講述的是在夜總會做保鏢的意裔美華人託尼,他被鋼琴家唐聘為司機兼保鏢,唐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裡面的時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時代。,劇中的人物名字和原型人物同名,託尼和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但是託尼的工作單位夜總會關門裝修,他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物件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託尼雖然不想麻煩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

    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著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兩人啟程出發到達南方,確實遇到了很多黑人不公平待遇,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由此兩人也結成了濃厚的友誼。

  • 2 # 開心八卦猜娛樂

    《綠皮書》講述的是在夜總會做保鏢的意裔美華人託尼,他被鋼琴家唐聘為司機兼保鏢,唐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中的人物名字和原型人物同名,託尼和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但是託尼的工作單位夜總會關門裝修,他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物件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託尼雖然不想麻煩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

    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著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兩人啟程出發到達南方,確實遇到了很多黑人不公平待遇,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由此兩人也結成了濃厚的友誼。

  • 3 # 趣事一鍋燉

    《綠皮書》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中的人物名字和原型人物同名,託尼和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但是託尼的工作單位夜總會關門裝修,他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物件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託尼雖然不想麻煩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

    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著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兩人啟程出發到達南方,確實遇到了很多黑人不公平待遇,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由此兩人也結成了濃厚的友誼。

  • 4 # KL娛樂

    《綠皮書》這部電影看似一部喜劇電影,但其中想要展現出來跨種族、階級的友誼卻值得深思。

    1.在美國60年代,還有各種種族偏見,但白人司機託尼和黑人爵士鋼琴家的組合卻又讓人發現了這黑暗中的一道光明,司機託尼雖然暴力,痞氣,但他卻沒有人種偏見,階級偏見,而電影中最辛酸的應該就是鋼琴家了,他現在舞臺上時,是受人尊敬的鋼琴家,白人資本家都請他來演出,但下了臺既被白人嫌棄,又無法融入黑人中,他的孤獨無人體會。

    2.讓人心裡一揪的是電影中,那句“世界多的是害怕踏出第一部分孤獨之人”明明存在,卻又在等待,明明有人,卻又感到孤獨。任何時代都有偏見,只要有勇氣踏出第一步,不斷挑戰這些偏見,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人心,一切都會改變。

  • 5 # 大隊副

    我很喜歡。這是一部令人動容的電影。我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深深的惡意,一路向南時,唐所經歷的歧視——不能上白人的衛生間,不能試穿衣服,不能在酒店同白人一起吃飯,被警察歧視,而且這和他的身份地位都沒有關係,只因為他的面板是黑色的。他喝悶酒,也流淚。看的時候真的會很不理解,這樣一個優秀的,儒雅的人,只因為他的膚色,而剝奪他的尊嚴嗎。還有一個印象很深的是,在公路上,停下了車以後,遠處田野上務農的黑人都看著唐和託尼,他們衣衫襤褸,他們的心裡又在想著什麼呢。當回到紐約的時候,大家都沉浸在聖誕節的喜悅當中,唐還是孤零零的,熱鬧都是他們的,世界好像和唐格格不入。我喜歡裡面小小的溫暖,在唐和託尼一路南下的時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鬥嘴打趣鬧矛盾,是很有意思的,我也能看到託尼的轉變,他由衷的讚美唐的音樂天賦,並在很多時候保護著唐,與之建立起了真摯的友誼。我喜歡唐教託尼寫給妻子的信,寫信真是一種表達情感的美好的方式呀。我也喜歡那些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小細節。下大雪往紐約趕路的時候,第二次遇見了警察,我以為又要出什麼么蛾子,結果警察是因為他們的車胎癟了,以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才攔下他們,並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最後說了一句聖誕快樂。這樣之後我又覺得世界上從來都是Sunny和黑暗並存的,有善良也會有惡意。最後,唐當然和託尼一家過了平安夜啦,結局很美好,我還是比較喜歡結局溫暖的故事。看完電影后,我想其實有問題的哪裡是膚色,病態的明明是人心!心裡已經被塵埃佔滿了,那他始終面對的是灰暗。思想被禁錮了真是一件可悲的事。從人品去看一個人,世界應該會明亮很多吧

  • 6 # 視覺訪

    經典之所以能被稱之為經典,就是不管什麼時代什麼時候去看,都會有深刻的體會,《綠皮書》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就驗證了這樣一個真理,經典是永恆的。

    電影《綠皮書》中講述的是一個一個黑人鋼琴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種族歧視最嚴重情況之下,要去南下巡演的故事,為了避免一些列的麻煩,黑人鋼琴家找了一個白人混混做司機,“綠皮書”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部指引黑人在當時的社會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所謂的一部給黑人出行提供“便利”的一本書,沒有綠皮書黑人寸步難行,其實綠皮書代表了當時的黑人舉步維艱的社會地位。

    而這部劇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是因為故事足夠好,也因為演員的演繹足夠棒,其中最不能忽視的是的臺詞的力量,雖然當時的年代背景已經是好幾十年之前了,儘管如此,經典的臺詞已經引發了觀眾內心深處,最深的共鳴,所以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在中國上映以來的13天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績,3.2億在中國的票房就已經是近年來奧斯卡影片中少有的成績了。

    關於臺詞,給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就是“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什麼?”這是來自黑人鋼琴家發自內心,深入靈魂的拷問,之所以的黑人鋼琴家會有如此的感慨是因為,雖然白人花大量的金錢來請黑人鋼琴家演奏,為了就是烘托自己的社會地位,但是黑人鋼琴家一旦脫離舞臺,依舊是那個被白人所鄙夷的“黑鬼”,作為一個生活中時刻保持“上流階級”習慣的鋼琴家,在他作為一個黑人的時候,臉演奏酒店裡用餐和上廁所的權力都沒有。黑人鋼琴家的這種自我懷疑,其實也是我們現如今很多人的自我懷疑,沒有那麼自信。很多人都感覺自己不夠優秀,但也沒有差到極致,這樣的自己算什麼呢?

    關於孤獨,黑人鋼琴家的一句話也讓人回味無窮,“我住在城堡裡,孤身一人”,這是來自鋼琴家的孤獨,也是現代很多人的孤獨,鋼琴家的孤獨是寫實也是寫意,寫實在於確實黑人鋼琴家十分的副有,屬於黑人的上流社會,但是卻又十分的孤獨,因為大多數黑人自甘墮落,在他們的認知裡,白人就是比黑人更高貴,這是當時所有黑人腦海中最直白的反饋,所以黑人鋼琴家說自己是孤獨的。

    “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人生吧,現代的人幹嘛把自己活得那麼壓抑呢,其實幸福真的是一件很簡單得一件事,當你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的時候,你就會足夠幸福。

    “世界上有太多孤獨的人害怕踏出第一步”《綠皮書》中的這句臺詞其實不僅僅在說孤獨,還有其他,對於現如今的我們而言,勇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很多時候會在自己的腦海中說我不行,我可能不會成功,很多時候的自己成為了自己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踏出第一步是艱辛的,但是也是至關重要的。

    《綠皮書》中還有很多經典的臺詞,很多時候都能夠引起我們的共鳴,所以《綠皮書》成了永恆的經典,因為這些臺詞都是我們生活中最真實的寫意。

  • 7 # 可愛的好爸比

    《綠皮書》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它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美國的種族歧視特別嚴重,黑人在美國的地位很低下,很多地方都是禁止黑人出入的,於是在當時“綠皮書”盛行。那本小冊子算是當時黑人的出行指南,裡面會記載著黑人可以出入的旅店、飯店、商店等公眾場所。而電影《綠皮書》講述的就是那個時代背景下,一個“不算太白”的白人和一個“不算太黑”的黑人之間的故事。

    黑人鋼琴家唐,說他“不算太黑”,是因為他出身高貴,他的職業也很高貴,他是有名的鋼琴演奏家。而白人託尼,說他“不算太白”,是因為他是義大利移民,他一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混混”。 唐要去美國的南部巡迴演出,他需要一個白人充當司機兼保鏢,於是他和託尼之間,有了交集。

    有人說《綠皮書》是一部公路喜劇,如果拋開電影裡面的政治因素和種族差異,它的劇情的確比較輕鬆,一臺車,兩個男人,從一個地點轉換到另一個地點,會遇見不同的人,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兩個男人,他們身份、地位、性格、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巨大差異,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不少的笑料,“一部輕鬆的公路喜劇電影”,這樣的評價對《綠皮書》也算是比較中肯的。但是,除了定位輕鬆的喜劇,《綠皮書》最可貴的是這個故事本身的內涵。這部電影的劇情雖然簡單,故事的人物也比較單純,電影中也沒有愛情糾葛,唯一的感情片段就是託尼和妻子浪漫的書信傳情,但是,這也是為電影所表達的內涵而服務的。   

    “包容”,這是電影《綠皮書》非常明確的傳遞給觀眾的思想,電影中從大環境下黑、白種人的不相容,到主人公唐和託尼的性格碰撞,“衝突”從電影的開始就一直不斷。而到了電影的後半段,歷經一系列的波折,電影中也出現了這樣的場景,唐和託尼一起到黑人集聚的酒吧狂歡,兩個人開車在聖誕夜趕回紐約時遇到麻煩白人警察的幫助,他們的努力在一點點的改變環境,黑人和白人之間,也在慢慢的交融。而最可貴的是,唐和託尼兩個人,在一路的行走過程中,他們彼此影響,從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到真正深入內心的彼此瞭解,差異極大的兩個人,彼此和解,互相包容,兩個人也成了一輩子的朋友,兩個原本都有缺失的靈魂,在那趟旅程中,得到了治癒。

     

  • 8 # 不會飛的額魚

    《綠皮書》講的是一個受過七年級教育的保鏢,在1962年被聘成為黑人鋼琴家的司機,並跟隨鋼琴家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深入前民權運動時期的南方腹地,由於黑人是非裔美華人,所以他們由一本“黑人駕駛員綠皮書”指引前往一些黑人允許的酒店、餐館、加油站等地方。而電影講的就是就是在這段旅程中他們經歷的故事和兩人之間微妙的關係。

    借電影諷刺了民權運動時期的美國種族歧視。和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

  • 9 # SaSa愛清酒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天才音樂家雪莉博士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來自於白人社會對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視,也來自與與同膚色同胞的巨大的經濟、文化差異,更源於用實際行動去突破社會階級的不被理解與質疑。

  • 10 # 桐兮看視界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白人給黑人當司機並一起巡迴演出的故事,在當時的社會,黑人會被唾棄,認為黑人只配幹一些低端的活,而且不能出入高階場所,當時的黑人鋼琴家明白白人們請他表演完全是為了聽他演奏的樂曲,平時都不會與之交往,雖然黑人鋼琴家屬於上層社會,但是許多反應種族歧視的電影都有一些政治正確的含義在裡面,體現在這部電影裡,酒吧裡音樂家唐喝醉了被一群白人圍毆的情節。最後還是白人司機解救,在一堆拳頭和一支獵槍槍口下救回了唐。不過,這部電影更偉大之處,是迴避了種族之間的直接衝突,用一些生活中的事體現了歧視本身。看起來友好的白人,遇到實際問題態度就變化非常大。兩人到了一所豪華的莊園表演,莊園主人很有禮貌地接待了音樂家兩人。表演結束後,唐想用洗手間,莊園主人拒絕讓他使用給客人用的洗手間,只讓他用院子裡一個簡易棚子搭建的茅坑。即使唐的音樂家身份很高貴,在白宮表演了兩次,也不能例外。兩人因為託尼打了交警被關監獄的時候,唐打電話給了總統的弟弟,得到上層的“特赦”才出獄。即便是這樣的唐,也不能避免受到歧視。還有一次兩人在伯明翰的一家高檔餐廳。餐廳邀請唐去表演,餐廳經理在見到唐的時候,嘴上全是溢美之詞,而給唐安排的休息室卻是一間狹小的儲藏室,也不讓唐在餐廳用餐,因為餐廳的規定就是不接待黑人。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高貴的黑人鋼琴家和一個白人小混混結伴巡迴演出的故事,兩人在路上一起矛盾不斷,但又形影不離,最後白人司機還邀請黑人鋼琴家去家裡過聖誕節,整部劇所講述的劇情都很真實,是有真實事件改編,也可以表現出當時白人對黑人的歧視,這部劇所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觀點

  • 11 # 小林影視迷

    《綠皮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也比較直接,一個白人給一個黑人鋼琴家當司機,一路護送對方巡迴演出,兩人在一路經歷了諸多事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首先影片刻意把那個時代的種族問題,以及那個時代賦予的複雜話題放在了主鏡頭之外,而影片的主線,則是讓輕鬆愉悅的兩男主帶著喜感的矛盾,讓觀眾以最舒服的觀感接受了這部電影。

    其次這部電影與通常的種族歧視電影不同,沒有侷限在對歷史事件縱向的回溯或對個人事蹟橫向的展示,而是指向一個人生而孤獨的至暗時刻,並透過黑人與白人、富人與窮人的身份置換讓本已僵化的主題呈現出張弛有度的戲劇感。不論何種膚色、何種性取向、何種階級,孤獨才是每個人需要畢生攻克的難題。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 12 # 飛起來的天使

    所謂“綠皮書”其實是一本記錄了接受有色人種的餐廳、旅館的手冊,由於當時(1962年)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很多地方拒絕為有色人種服務,而綠皮書可以讓有色人種出行更加方便。

    影片講述了一個受教育程度低、滿足粗話且對黑人有偏見的白人Tony,由於生活所迫,為一位高壓、體面、有修養的黑人音樂家Dr. Shirley當司機當保鏢,載其前往全國各地巡演,一路上遇到各種種族歧視的遭遇的故事,兩個性格迥異、背景出身完全不同的人,從最開始的相互排斥、彼此嫌棄,到最終相互影響、相互感染,成為知心朋友。

  • 13 # 小車說電影

    電影《綠皮書》裡,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片中兩位主角Tony和Doc兩人的車,在美國肯塔基州一條公路上爆缸了,駕駛員Tony提著水壺下車給汽缸灌水,而乘客Doc穿著西裝,優雅地從車裡走了下來,他掏出手帕試圖揮去那難聞的汽油味。

    公路的另一邊就是一個農場,正在忙著農活的人們把手上的鋤頭、鎬子放下,他們用多少帶著點訝異的眼神望著這兩個異鄉人。

    Tony和Doc都感到了一種不自在。修完車,他倆匆匆離開,就像在落荒而逃。

    在這一橋段裡,畫面有如油畫,尤其是在田野裡佇立的那一個個農人,他們讓我想到了列賓在1870年代創作的那幅經典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列賓筆下的那些縴夫,從時代背景上說已經解除了農奴身份,然而他們依舊過著苦難的生活,而在電影《綠皮書》發生的1960年代初,林肯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已歷百年,然而在美國南方,那些黑人依舊被束縛在無形的枷鎖裡。

    Tony和Doc恰是那一刻最格格不入的兩個人,Tony是個義大利裔白人,但他卻給黑人Doc開著車。這句話怎麼說都有點感覺政治不正確,白人就不能給黑人開車嗎?是的,在電影裡,這個本身不能成立的問題,卻在美國南方各州成了一個大問題。

    電影隨後呈現了更荒誕的一幕,在一個風雨夜,Tony駕車迷失了方向,他把車開進了一個“日落鎮”(Sundown town),請不要被這個帶有意境的名稱迷惑,從納粹德國到南非再到美國南方各州,所謂“日落鎮”的含義都一樣,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搞出來的玩意兒,意思是說該地居民一水兒的全是白人,有色人種可以在鎮上打工,但必須在日落之前離開鎮子。

    正因此,當鎮警發現車後坐著個黑人,麻煩接踵而至。兩人之所以最後能夠脫身,靠的是Doc給美國時任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也就是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弟弟)的一通電話。

    作為對比,電影的最後,Tony和Doc在聖誕前夕的風雪夜趕回紐約,車再次被警察攔下,在南方待了幾個星期的兩人以為又被“條子”盯上了,結果卻是警官很友善地提醒,他們的車胎爆了。這種時代的迴響,令人不禁想到美國內戰前圍繞廢除奴隸制南北各州的分裂局面。可電影明明講的是1960年代,時光倒像是仍然停留在1860年代。

    與“日落鎮”這個專有名詞相似,《綠皮書》同樣也是一個專有名詞。它全稱為《黑人駕駛者綠皮書》(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作為年刊,從1936年一直髮行到1966年,最初的作者叫做維克多·格林(Victor Hugo Green,亦是綠皮書含義的由來)。因為當時美國南部多州在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對於黑人多有歧視性政策(從聯邦到州層面來說,這樣歧視居然還是合法的),為此身為黑人的格林推出了該書,幫助同胞們規避風險。

    在電影裡,Doc作為鋼琴家要到美國南方進行為期8周的巡迴演出,因此他必須給Tony這本旅遊指南。但從結果看,兩人並未因此減少麻煩。

    近年來,關於種族平權尤其是黑人平權的電影,逐漸成為好萊塢的顯學,比如《為奴十二年》《芝加哥》《月光男孩》等,它們往往會成為第二年奧斯卡等頒獎禮上的大贏家。

    2018年同樣不例外,除了《綠皮書》之外,甚至就連商業電影《黑豹》都試圖憑藉著黑人題材競爭奧斯卡最佳電影。另一部叫好叫座的同題材電影則是《黑色黨徒》,該片已經斬獲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不過在我看來,《綠皮書》比喊口號式的《黑色黨徒》拍得高階。誠然,斯派克·李把《黑色黨徒》拍得極其黑色幽默,尤其是最後半小時對於3K黨人的嘲諷可謂是“炸裂”。然而,該片有個問題在於,它呈現種族歧視基本靠說,透過黑人臥底警察說出一連串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話語,呈現一種荒誕感。

    而《綠皮書》並沒有用“脫口秀”的方式處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它迴歸到了電影本身,用畫面靜靜地展現出來,可以毫無臺詞,但又那麼直入人心。

    Doc面對歧視,他是否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是,或者說,又不是。的確,他寧可讓Tony開著車載著他回賓館上個廁所,再回來演奏鋼琴。可實際上,他對於歧視是接受的,比如他曾質問Tony,為什麼要打警察,你忍一忍就過去了。對於白人Tony來說,第一次間接面對種族歧視是氣憤的,但在Doc看來,他早就習慣了。

    甚至可以這麼說,Doc很大程度上把自己歸類為“精神白人”,他自認為自己因學歷、經歷,早已得到了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同,他不聽黑人流行音樂,還不吃被Tony認為黑人都愛吃的炸雞。方方面面的掩飾,恰恰是一種自我歧視。

    有如《月光男孩》,《綠皮書》裡的Doc同樣面臨著種族和性取向兩種歧視狀態,然而與《月光男孩》不同的是,《綠皮書》裡,Doc的同性性行為不過是一個插曲。用Tony的話來說,“我在紐約的酒吧幹了好多年,這種事兒見多了,人都是很複雜的。”

    的確,大老粗的Tony在很多方面符合人們對於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刻板印象,但他卻又不是,因為他懂得包容。這樣的人設,才讓這部電影顯得如此特別,散發著人性的閃光點。

  • 14 # 愛吃不胖鄭小海

    《綠皮書》講述的是在夜總會做保鏢的意裔美華人託尼,他被鋼琴家唐聘為司機兼保鏢,唐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兩人在巡演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這些經歷促成了兩人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中的人物名字和原型人物同名,託尼和唐原本是一個白人一個黑人,兩人從事的工作也不一樣,基本沒有什麼交集,但是託尼的工作單位夜總會關門裝修,他需要一份工作賺錢養家,正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去應聘一位音樂博士的司機面試。

     

    來到面試才知道自己的服務物件是黑人古典樂鋼琴家唐,他需要一個司機兼保鏢,司機負責唐在南方巡演過程中的接送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因為南方種族歧視嚴重,託尼雖然不想麻煩還是接受了工作,畢竟他很需要錢。

     

    唱片公司給了託尼一份綠皮書指南,上面寫著在南方當地黑人可以吃飯睡覺的地方,不在內的餐廳餐館是隻限白人,兩人啟程出發到達南方,確實遇到了很多黑人不公平待遇,一次次的化險為夷,由此兩人也結成了濃厚的友誼。

  • 15 # 一星期一本叔

    《綠皮書》是以黑人鋼琴音樂博士唐謝利的傳奇故事為原型改編而成的電影,在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男配角三項大獎!這樣輝煌的戰績,很多人說真是少見,而為什麼能獲得這樣多的榮譽,一些人把它歸功於美國的種族歧視話題的長久不衰,《綠皮書》真的是在講種族主義嗎?

    在探討這個故事之前,我們應該先來了解一下這部影片的導演:彼得·法雷裡,這位美國著名的低俗喜劇專家,一直以來都非常擅長和樂於拍攝喜劇題材電影。其中很多國內觀眾熟悉的《阿呆與阿瓜》、《我為瑪麗狂》、《一個頭兩個大》等電影都是出自他手。從這位導演以往的作品來看,他很難入得了奧斯卡評委們的法眼,但普通觀眾從他的電影中獲得的不僅僅是歡笑,還有人類最寶貴的真、善、美。從這個角度來看,彼得·法雷裡是一位非常主流的電影導演。

    2019年對於彼得·法雷裡來說,應該是不一樣的一年。電影對於他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手藝,這位63歲的老手藝人,在常年累月的練習和總結中,早已把人物的那點悲歡離合的細微感情,拿捏的分毫不差,輕而易舉就能悄悄把觀眾帶入他所營造的世界。這,也許就是華人常說的“爐火純青”吧!?

    不論原型唐謝利的黑人身份還是他的同性戀傾向,影片並沒有在這兩個在外人可以大書特書的噱頭上下功夫,而更多的是透過這些特殊的設定,展現兩個完全不同的人是如何從陌生走向熟悉,從對抗走向包容。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震撼的特效,只有分毫不差的細膩表演與直戳心窩的柔軟和堅強。

    《綠皮書》,一部黑人旅行指南綠皮書的簡稱,用簡稱做電影名別有深意。在這段未知的旅行中,雙男主互換式的情感如同一把鋸子,鋸開了過去的世界。就像一顆倒掉的大樹,冰冷的外殼裡總有讓人驚喜的形狀和感動。兩個男人的友誼,從此因為共同的經歷和記憶堅不可摧,所謂的種族隔離,在瞭解和懂得面前一文不值。

  • 16 # 新疆棟仔

    綠皮書全名叫做《黑人司機綠皮書》,由於某國長期以來都有著對有色人種的歧視,這也就是這部影片的大背景。

    這本書裡,很全面的涵蓋了當時某國可以接納“黑人”的地方,當然還有各種針對“黑人”的不公政策,比如某小鎮日落之後不許黑人出沒。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個“白人”司機載著“黑人”鋼琴家,從紐約出發,一路南下巡演,途中經歷的種種使他們逐漸打破自己的固有思想,最終兩人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

    唐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修養、有原則的黑人鋼琴家,託尼是一個出身市井的白人小市民。

    特別的是,白人和黑人的角色在這個故事裡都沒有定式化的出現,影片中的兩個角色,不是簡單的黑人與白人,而是膚色下兩個鮮活的靈魂。

    唐對此次巡演司機有著“過分”的要求,在唐說完自己的要求後,對黑人有很大歧視的託尼轉身要走,因為在此之前,影片中展現過託尼是有多麼嫌棄黑人及黑人所觸碰過的一切。

    託尼扔掉黑人用過的水杯

    影片中最讓我震撼的一幕是車子出了問題,在田野邊修正的時候。田野裡工作的全是和唐同種膚色的黑人,他們對唐投來了差異的目光,反觀唐,冷靜從容。

    唐似乎像是在看一群陌生人,接著他流利的繫上西服,揚長而去。

    唐住在黑人酒店時,面對黑人同胞伸來的一起遊戲的橄欖枝,他感到侷促不安,最終他選擇逃避,去白人酒吧,卻又遭到白人的暴打。

    他不能融入黑人同胞,也無法和白人和平相處。

    在他演出途中想要上廁所卻遭到白人的“驅趕”,他們想讓唐去外面花園裡的一個“茅廁”裡上廁所。當唐提出回旅館時,白人們也表示他們非常樂意等待半小時,也不願唐在他們的洗手間裡上廁所。

    託尼載著唐會旅館解決,在車上唐的這一番話讓我打了一個冷顫。在託尼生氣的問到:這的規則又不是我定的你衝我兇什麼?唐極速的反問道“那是誰定的?”

    是啊,託尼和歧視唐的都是白人,這一句“那是誰定的?”充滿了黑人對那些種族歧視群體的控訴,他們內心充滿了負面情緒卻又無處宣洩。

    警察回覆關押唐的原因

    說實話,這部影片我看著都急,唐一次次的被羞辱,他卻從未選擇過反抗,只是默默地壓制自己的情緒。直到影片末尾,出現了一次反轉。

    一次次的羞辱過後,終於在一次晚會上唐爆發了。就因為他們不允許唐在大廳裡吃飯,因為那裡坐滿了白人。

    可事實是,唐是今晚的盛邀嘉賓,他才是主角,卻被要求拿著餐食去雜物間吃飯。

    慶幸的是:他終於反抗了。

    影片截圖

    當拒絕了飽含侮辱的最後一場演出之後,他們來到一個黑人酒吧。唐的即興的鋼琴表演,讓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釋放感,這是一種融入集體的幸福。

    最後在聖誕夜來到白人男主角的家裡。

    影片伴隨著詫異的眼神在黑白兩種人的擁抱中圓滿結束。

  • 17 # 優創影視

    託尼(維果·莫騰森 Viggo Mortensen 飾)是一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託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的當務之急是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名叫唐雪莉(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 飾)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

    唐雪莉即將開始為期八個星期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對黑人的歧視非常的嚴重,於是託尼便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 18 # 貓先生劇場

    本身《綠皮書》是一本黑人旅遊旅館指南,因為種族歧視,所以黑人只能住在這些旅館,全篇講述了,黑人音樂家哪怕不賺錢也要巡迴演出,改變人們對黑人的歧視觀念,而男主做為歧視黑種人的白種人為了生計,不得不接受為黑人工作,一路上兩人發生了種種事件,並最後消除了兩人的隔閡,最後成為了朋友。

  • 19 # 鐵劍齋

    我來分享我的淺見。

    旅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早年前看葉京導演的《貽笑大方》時,裡面曾有個情節:號稱作家的某人被問及遲遲未寫出來的作品時,就說自己在寫部大作,再往下問寫什麼,就說是寫人性。大概這曾是上個世紀文學還被放在殿堂之中時的一股潮流反映,拿這個情節來對照如今一些好的作品,也無非正是如此。

    《綠皮書》是部怎樣的電影有點難以定義。以半個多世紀前的紐約作為時代背景,迄今出現的好電影兩隻手都數不過來,再加上義大利人(這意味著黑幫或帶有黑幫色彩)和黑人,那就更為齊全。但是《綠皮書》把故事放在了路上,兩個身份地位家庭教育完全不同的人,卻要一路驅車同行,在漫長的公路上一輛狹窄的私家車內不得不做交流,再輔以喝酒、吃飯、警察,把複雜的事情簡化,這是導演和編劇的功力。

    看過林達的書就會知道,在那個時代要深入南方腹地,是一件極危險的事。鋼琴家唐雖然已經聲名大震,但不要忽略了司機加助理託尼也絕不是小人物,否則怎會在龐大的紐約保鏢中被選中?其實唐是一個不太合理的存在,或者說僅僅是因為一種膚色就被加上了標籤,導致無論走在何處,都會多一層麻煩。而託尼的社會經驗和處世方式,雖然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卻極為有效,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更為顯得關鍵和重要。

    林達用四本書寫了美國的歷史和制度,有一句穿插在其中的議論大意是這樣:促進了社會進步的並不是制度,恰恰相反,是人們自身的良知。今時今日,誰都知道良知、人性、道德這樣的東西,不靠譜的程度遠勝天氣預報。可是沒辦法,如果缺乏對自身不斷的省視、對周邊同類的感同身受,的確很難有進步。一種歧視習慣的養成,基礎在於長時間的良知泯滅,進而演變為不公平,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如同讀但丁荷馬的鄙視讀昆德拉的,而讀村上春樹的簡直就是咖啡旁邊放著的蒜,社會形態中一層層的鄙視或歧視鏈,說白了,無非是自以為是和人云亦云。不信?一走上旅途,就把什麼都解決了。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只是安土重遷,哪怕在自己呆的地方活膩了也不肯去下別處,哪怕是有機會去別人活膩的地方轉一圈,也還是如同未莊的人們那樣,認為城裡的笤帚會咬人,皇帝和皇后娘娘一定是穿金戴銀的在御花園裡鋤地培草……在《綠皮書》裡,唐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人生信條和理念,但是當他自己的人性守不住之時呢?那就只能依靠託尼的手段來解決了。沒辦法,教科書上所能教給我們的,大多數時候都只是這個世界的海市蜃樓和浮光掠影,而託尼那樣的,既知道制度的邊界,又能找著生存之道,才是另一層真實的潛規則。

    解決了重重問題,又在大是大非面前選擇了人性和內心,同時順手體驗大從酒吧裡的別樣人生,這已經完美。於是連夜開回紐約,大雪之夜的聖誕節,不出意外的要聚在一起,沒有比這更主旋律的了。可是不覺得俗,因為真實,因為合理,也因為經歷了旅行,我們彼此都會不同。

    所以,旅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別問了,告訴自己,一直在路上,而且,放下一些行囊,才能感受到靈魂。

  • 20 # zzc臭弟弟

    託尼(維果·莫騰森 Viggo Mortensen 飾)是一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託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的當務之急是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名叫唐雪莉(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 飾)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 唐雪莉即將開始為期八個星期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對黑人的歧視非常的嚴重,於是託尼便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鐵上大媽咒孕婦“孩子早晚要掉”,頭被砸破,有人說大媽咎由自取,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