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聆聽花開語
-
2 # 一顆不平凡的丸子
我家是2個孩子,其他姐妹家都是1個,我們紅包封的不多,就是每個孩子給200元,為的是孩子們高興,得的壓歲錢也一樣多,每次都是我們賺便宜,誰讓我們孩子多呢!也都沒計較的,兄弟姐妹來往又不只在這過年紅包上,平時交往好了就行。我們家有個家庭群,平時發紅包的定數我多,什麼節日呀生日呀哪個孩子得獎狀了都發,也發不少。哪個買房子需要錢了,其他人不用說自覺就拿錢支援。我家買房子時,妹妹剛收的3萬彩禮錢全給我用了,另一個妹妹買房子,我們當時存款20萬,正在裝修和打算買車,也是果斷拿出10萬支援,房子慢慢裝也不急著住,車子暫緩緩再買,不過這些也需要好老公支援,畢竟結婚後都是夫妻共有財產了
-
3 # 靜靜助學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
就拿我們家來說,我是姐姐,按理說,每年春節,我應該給弟弟家孩子多點壓歲錢,這樣才顯得符合常理。畢竟是姐姐嘛!怎麼說都是應該的。
可是,每年都是我給弟弟家孩子的少。為什麼?因為我去看父母,見了侄女們先給壓歲錢。弟弟不同,他總是等我走的時候再給,結果每年都是我給的少。我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可弟弟覺得理所當然。因為他們是做生意的,生活條件比我好多了,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給我、我孩子甚至我老公買衣服。
去年春節,弟弟家有添了個兒子,這次我想弟弟家多個孩子,我再多給孩子們多發點,平衡一下這幾年的虧欠。沒想到,弟弟竟給我兒子了2000元的大紅包。真是既感動又無語了!
所以親兄弟,親姊妹,我覺得不必在壓歲錢上過於較真。誰的生活條件好,誰就多給點。這是份情誼,不是錢的問題。
像題主說的大哥給你家孩子600元紅包,你怎麼給大哥家孩子呢?我覺得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給大哥家孩子一人500,如果不允許,還是一個孩子300百吧!
為什麼不一個孩子400呢?因為在我們這裡過年給孩子發紅包沒有400一說,貌似不吉利。過年都是圖個喜慶,圖個開心!你說是嗎?
-
4 # 一閃一閃亮斤斤
我有不同的看法,我的意思是壓歲錢不能給的太多,不能在這個方面來體現自己經濟過得去。其實給壓歲錢就跟擺酒隨禮是一個道理,都是禮尚往來的事情,你都給了別人家孩子就要考慮到別人也會回禮,不要給得讓別人下不來臺,人家也有面子問題在那裡。要幫助別人的方法多的是,用別的渠道。我們村裡鄰居有過,一家人做生意比較忙,他伯媽沒什麼事就經常叫她幫忙帶小孩,時間長了就想著感謝一下伯媽,但是給她錢沒要,覺得親戚間幫幫忙不要錢,後來這個伯媽擺酒的時候他就去隨了一個大禮,當時有的人誇他很懂事,我就有不同看法,我說這不算懂事,你想想他家要是擺酒了人家是來回他一個小的呢還是要差不多的回回來,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他是真心實意感謝他伯媽他就應該說服伯媽收下那錢而不是送在桌面上。我工地上有個幹活的師傅回家造房子走的時候我把工資給他結了就添了3千多塊錢給他湊成了整數給他了,我跟他說就給他這麼多錢了,其實他自己也會算呀,你多少天工應該得多少錢。他們家擺酒我還是該送300送300,這樣你辦事的時候別人也好來回禮呀。200、300誰都送得出來。
-
5 # 聆聽者
這個事情不必太在意,兄弟姐妹都是最親的人,經濟好的就多點,沒必要較真!我姐家一個孩子大了,都有孫女了,我們家兩個還小,我一年都是回老家兩次,除了給她們全家五口買衣服。每次都是孩子夏天五百,過年一千!我姐都是給我們孩子每人兩百,我和媳婦都覺得不少,家裡掙錢不容易!我的情況好一些!孩子的舅舅和大姨家也都是一個孩子,大家經濟情況都差不多。以前是他們給我們兩百,我們毀五百。後來他們給五六百,我們回一千。這兩年他們沒人也給一千了,我和媳婦商量說不行啊!這樣漲下去不合適,對孩子也不好,就一千的標準。情誼在其他地方補吧,都是自己人,肉爛鍋裡了!
-
6 # 劉飛老師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很複雜的事情。雖說是給小孩包紅包,但卻關係到大人之間的交際!
我們小時候比他們更幸福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比起我們那個年代要更好的多,但是我卻覺得在我們小時候過年更有“年味兒”。
我們沒有太多的壓歲錢,長輩給壓歲錢也是全憑心意。每一次長輩給的都是1元、兩元,5元都算特別多了。
去小賣部買點辣條,或者買一些零食,躲在屋裡邊看電視邊邊吃東西;或者三五個小夥伴約在一起買幾盒“蜘蛛網”,點燃一科扔進水裡或者稀泥裡,看著水花四濺的那種感覺!
不禁感慨了一番,回到主題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不禁感慨了一番,回到主題。
現在的壓歲紅包,不再只是給小孩“壓歲”,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種人情交際。包壓歲紅包的原則是“既不讓自己太吃虧,也要有面子”。
如果回300,那就相當於把別人送的紅包還回去,這樣既沒意思也顯得自己小氣;如果回600那實在是虧得太多了自己也承受不住(土豪請隨意)。所以,取箇中間數字400或者500更合適。
對此,你認為如何呢?
-
7 # 認識你真好229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給兩個孩子每人包500一共1000塊錢,因為這些年也都是這麼給的每個孩子給500長輩給1000,結果結果沒有結果我們家孩子收不到壓歲錢,沒人給,我到是無所謂也不爭他們那點錢,但是你們咋的也得意思意思啊,就算你們每個人能給回100塊錢也是那個意思啊,可是沒人給回,所以每年我給發紅包的時候媳婦就特不高興,埋怨我不應該給他們孩子壓歲錢,因為根本就換不回來,但是我感覺雖然媳婦說的也有道理,可是過年了,給孩子壓歲錢也是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再一個也給了好多年了,你突然不給了,我也不適應,他們更不適應。所以習慣了就成自然了而且他們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了。所以我感覺親情不在於給錢多少,需要的是有個禮尚往來知道他們沒錢,但是面子上也得過得去呀,我在媳婦面前也好說話,也有個面子,這屬香火的只有我這一頭熱乎,那也不應該啊,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嘛,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其實要的就是那份親情,要的就是那份感情。
-
8 # bc2018ggcl
過年給紅包真的是件傷腦筋的事!我家一個孩子,大伯哥2個小孩(今年是3個了),小姑子家2個,過年都呆一起。大伯哥和小姑子都是做生意的,家庭條件比我們好,我們關係也都很好,每年都是我們每個小孩給300,然後每年都沒收到大伯哥包給我家小傢伙(他們夫妻都喜歡玩經常不著家,也許是忘了吧 畢竟過年給小孩紅包是習俗,我們關係也不錯,他們也很疼小傢伙 也不差錢)這還比較好辦,畢竟只要我們不失禮於人,自己心安理得就好。可是小姑子那邊每年總是多給,我包300,2個600 她不是回包800就是1000 每年總讓人家吃虧感覺過意不去 今年只能等她先包給小傢伙 再看著多回一些回去了
-
9 # 軒逸箐風鈴
紅包的本質是給孩子帶來新的一年祝福,不必攀比多少。
分享兩個真實的故事:
在小華小時候,有一年過年,他舅舅給二姑家堂妹10元紅包,而沒有給他,然後堂妹拿出來炫耀說舅舅給了她10元紅包壓歲錢,而他沒有,他不高興,告訴了他的媽媽,他的媽媽也是非常氣憤,當天中午的午飯桌上就說了:“舅舅只看得起有錢的姑姑,看不起沒錢的姑姑,我這個沒錢的姑姑也只是暫時的”。
很多年過去了,小華的媽媽依舊記得這件事情,現在他們經濟條件已經很好,每年過年都給舅舅家的孫子大紅包,而且給的比舅舅給的多。
第二個故事:
我們家過年來說,我是哥哥,我下面還有一個親妹妹,我家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妹妹家是一個兒子,每年過年因為都先到我們家拜年,所以,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我先給她們家的孩子,去年過年我給了外甥女800元,然後我妹妹屬於經濟條件比我好一點的,她給了我兩個孩子一個人800元,然後我想把這多餘的800給我妹妹的,我妹妹死活也不要,她說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沒必要算的那麼清楚。
孩子們高興就好,所以,有時候這個沒必要算的那麼清楚,親兄妹,這是一份情誼。
所以,就題主這個問題,我個人建議如果經濟條件可以那多給一點,如果一般化那可以分成每個人300元,其實大家在意的是真摯的感情。
-
10 # 三味聊教育
或許有些人(也包括曾經的我),總認為新年發紅包應該保持"收支平衡"才合理,才不至於太吃虧。直到3年前的春節,我在給孩子發了紅包後,招致孩子的一場哭鬧後,這孩子告訴我,紅包是不能這樣發的!
我大哥在農村,有三個孩子;我還有2個外甥子女。我當老師,是單位上人,就一獨生女。現在他們都在外打工賺錢了,自然不用再發他們紅包。但現在他們都已結婚,並且都有1、2個孩子。每年的大年初幾,我們都相約去大哥家拜年,他們共8個小孩,我就一個女兒。
有一年,我給外甥的2個小孩發紅包時,我每人只發了100元,因為外甥發給我女兒一個紅包是200元的,這樣剛好"收支平衡,兩不相虧"。
可沒料想到的是:這些小孩拿了紅包在一起攀比,誰大誰小。我外甥的一個小兒,見別人的是2張百元,而他的才1張百元,便大哭大鬧。這下弄得實在我不好意思。
後來,我冷靜地想想,這事兒確實是自己做得不妥,太小氣了。
其實,孩子們一樣是過新年,本來就應人人平等。可我們做大的,卻無形中把他們不平等化,這將帶給孩子幼小的心靈一個多大的陰影和傷害!
俗話講"大人盼插田,小孩望過年。"既然是這麼個習俗,一年就這麼一次,又是至親至戚的,不必計較這點小錢小米,便宜也沒出外吧。
更何況,我的女兒現在已上大學,再過兩年畢業了,有了工作,拿了工資,按習慣,她不僅得不到他們的紅包,而且還要發他們小孩的紅包。按這樣計算,到那時,他們近10個小孩,每人100,我和女兒總共得發2000塊,而自己1分紅包也得不到。
如果你一個小孩,我一個小孩,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兩免紅包呢?當然免不得!否則,孩子會講不如不過年!
如此,還有必要去計較得失盈虧嗎?
-
11 # 沛澤媽讀心理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也成了現在家長們的負擔,禮尚往來,你給我家娃,我給你家娃,基本就是壓歲錢轉來轉去,錢雖然在孩子手裡,但背後流通的都是家長們的錢。如果每家的孩子都是一樣多,還好辦,萬一不對等,就存在著給多給少的糾結,給少了不好看,給多了又覺得吃虧。所以說到底還是吃虧佔便宜的問題。
過年給壓歲錢,圖的就是一個吉利、喜慶,別把得失看得太重,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態給紅包或者接受紅包,或許就會少很多煩惱。我和弟弟、妹妹們每家都有孩子,孩子數量也不對等,既然都是兄妹,就不要那麼客氣了,我們一般都不會給孩子紅包,但會給孩子買些吃的、玩的、用的,這樣挺好。
-
12 # 甜甜圈伐木累
如果是我家的話,我會給大哥家的孩子600塊,分成兩個紅包給小孩子或者裝一個紅包給媽媽,相當於把大哥家的紅包還回去了,雖說是大哥,可涉及到錢方面的事情,不想因為這種事情大家心裡有疙瘩。
其實,我家的情況跟題主正好相反,我家有兩個小朋友,身邊親戚普遍只有一個孩子,每到過年給紅包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之前我是這麼做的,比如大姑媽一人包了100塊的紅包,我就給她孩子200塊的紅包。要麼是我搶先給出手,不看不管別人給多少。
後來,大家都覺得給來給去沒啥意思,索性商量好都不給了,只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我們自己給孩子包一個壓歲錢紅包,添個好運。或者碰見那種兩三年都見不到一次的親戚家小孩,會給紅包。
大家生活變好了,紅包是越來越厚實,有些人一定要相互攀比,爭個高下,給了還算算虧沒虧,收不收得回去。我還真遇到過因為給孩子壓歲錢問題(還翻以前的舊賬),大過年吵架的一家人。要我說,這種壓歲錢紅包不要也罷!
恰巧,上週跟一位廣東的同事聊起這個問題,想起網上說廣東人給壓歲錢只有5元、1元之類的,我就問她是不是真的,她說,“他們那裡是這樣,一般是包6元或8元,基本是見到熟識的小孩就給,但是家人之間不止給這些,會多包一些。”
只講意頭,不比金錢,多少隨意,心到即可,這種方法其實還挺可行的,你覺得呢?
-
13 # 清風秋月
這樣比真的沒有意思。
如果我是丁克家庭,晚輩來拜年,我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孩子而不給他們紅包的。人與人相處,怎能如此計較?再說,過年就是圖個開心,如果因為這影響了情緒,孩子們也會受感染,那樣他們怎能快樂起來呢?
我也曾為這事和婆家哥嫂鬧過不愉快。大姑姐女兒結婚時,他們說她有四個孩子,而我們兩家各有兩個,非講禮錢不用那樣多,拿她來我們這兒的一半就行了,否則虧大了。聽了這話,我立馬就惱了!這是什麼話?當時就回應他們,怕吃虧你們再生幾個吧!我給你們拿雙份!真是什麼人都有。
相反,在這方面,我另外一個嫂嫂就做的很好,她家的孩子都大了,每年給他們紅包都不要,而我家的孩子去拜年,她都包個大大的紅包,而且,人前人後從未聽她為此計較過。我也在心裡感激她的大度,閒暇時,也買點東西去她家裡坐坐。我想,人真的不能光為錢而活,那樣太累了!
過年了,無論他人給的紅包是多是少,都是一份深深的祝福!接受紅包的人都要感恩和致謝,這才是最好的心態。
-
14 # 文藝人李東東
如果大哥給我家孩子600元,我會給他家孩子1000元,其實也沒怎麼想,估計著給唄,誰會計較給多給少呀?
要是趕上我發工資,就能多給點,要是手頭緊,就只能少給點,來年再補上,誰都不會介意的!
不過,我想關於發紅包這個事情,還是要慎重一點,有些該有的儀式還是必不可少,這是我們的傳統。
過去我們長輩給小輩發紅包,長輩手裡握著一疊紅包,端坐在屋子裡,都要小輩排隊挨次磕頭才能領一個。
孩子小不懂事,應當知道一分一毫來之不易,大人辛苦賺來的錢不容易,領的時候嘻嘻哈哈,花的時候大手大腳,就失了傳統!
其實給紅包,我認為不在於給多給少,就是圖個吉利,在過春節的時候,大人發一個紅包,孩子領一個紅包,是很好的年俗。
有的家裡孩子多,就可以少給點,不然對大家也是個負擔,也不是說孩子少就得多給,多給也行,但是還是要量力而為!
還有就是你家孩子多,我家孩子也多,給了紅包發現,你給我家800,我給你家800,這就是個儀式!
-
15 # 高山流水28996171
本來過年圖個喜慶樂呵給孩子個紅包,也是長輩對孩子的愛戴。但是這些年紅包氾濫把孩子養成攀比心理也難為了大人。親戚朋友家常常為紅包犯愁,你來我往生怕多了少了影響大人的感情。這真是花著錢還累心。
很多年前過年紅包就是十元二十元的,後來五十,一百,不斷升級,現在三百二百都覺得拿不出手,五百,一千,兩千,五千,一萬,大人為難的同時也捎帶把孩子的童心加了拜金主義。這種不勞而獲越來越讓孩子的心裡性格變得錢來的很容易,也更覺得所有長輩都以自己為中心,會讓孩子更自私和唯我獨尊。當然不是普遍性但對孩子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接受紅包時該讓孩子感恩。
現在的生活每年都在提高,家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的,到過年給紅包時就會擔心別人的心裡是高興還是怎樣。這個要看自己的能力。都是侄男外女量力而行。給你家孩子六百,條件一般的話可以給兩個孩子每人三百,既回了禮也不欠人情。條件可以的話,可以每個孩子一人五百,心裡稍稍舒服還有點小得意
-
16 # 植語植藝
我覺得我最符合回答這個問題了
我大哥家三個孩子,我家一個孩子,做為親妹妹講實話在過年給孩子紅包的問題上我從來就沒有想過收支是否平衡的這個問題。
父母和哥哥住在一起,前些年我還沒出嫁時也算作家裡的成員之一,在外面打工,過年如若回來我便會買一些小孩子所喜歡和實用的東西而且儘量多買一些,每人都有份,好像沒給過幾次紅包,因為我覺得孩子盼過年盼的就是一個高興和驚喜!那時他們還小對金錢是沒有概念的。
如今我的娃已經7歲了,這7個年頭由於某種原因,兩個家庭之間的氣氛產生過微妙的波動,導致每年過年的味道都有所不同,(相信這個問題的存在我家並不孤立)不過無論怎樣我們還是孩子們的親姑姑,親舅舅,親叔叔,親姨媽,不是嗎?我還會根據自己的條件用不同的方式帶給孩子驚喜,比如買衣服,買書,如果年前忙沒來得及準備那隻好拿紅包,基本是每個孩子100-200吧,但每次哥哥都會給我家孩子500,其實歸根結底兄妹之間,姐弟之間並不會在乎這個數字的存在,我們大家現在所討論的其實是上升到兩個家庭之間的問題,這個應該是每個家庭各有合適的方式吧,如果大人真的在意,那就儘量投其所好吧,把和善厚道多給我們親人一些,別讓對方為難。
家和萬事興!
此時呢植語溫馨提示希望在過年之前我們做父母的要和孩子把紅包的意義講清楚,收到紅包,就是收到祝福,不要讓孩子計較多少,避免由於不解內心受到無辜的傷害,就得不償失了。
-
17 # 寒石冷月
這是一個道關於考察親情至上,還是金錢第一的情商題。
選項一:親情至上為原則。
如果你選擇了親情至上,那就分別給大哥家兩個孩子各包一個600元的紅包,這樣對這小哥仨就能一視同仁待之了。對於大人來說,如果把三個孩子平等對待,那就三份紅包是一樣的,讓孩子們都內心感覺到平衡。
如果你這樣做了,你的大哥和大嫂會從內心深處感激你,認為你這是對兩個侄子的感情和對待自己兒子一樣,不分彼此。以後你們在關係相處中會更加親近。親情在很多時候,從長輩對待晚輩的態度中就能體現出來。
選項二:金錢第一為原則。
如果你選擇了金錢第一,採取對等的原則,那就給大哥家兩個孩子分別包300元的紅包。儘管你從總金額上採取了對待原則,而你的大哥大嫂也挑不出什麼理來。但是對於兩個侄子來說,可能會在小哥仨在一起時比較誰的紅包大,錢多或錢少。
一比較就容易讓你兩個小侄子內心有失落感了,你想啊,大過年的何必讓兩個孩子因為紅包錢和叔叔家的弟弟(哥哥)不一樣,而內心不快呢。過年本來就是大人和小孩子都開心的時刻,完全沒有必要因為這點小事而產生小矛盾或不快。
最後,我要提醒一點,就是隻要大人保持一份公心,無私地面對晚輩,儘可能對他們保持態度一致,做法一致原則,才有利於長輩在孩子們心中建立起威信。而這威信不是靠錢換來的,而是靠一碗水端平的做事風格建立起來的。
-
18 # 坐古談今
其實這個要分人。
如果你大哥大嫂和你們夫妻無所謂的話那就好辦。但以為痴活四十年的閱歷,且農村出身的普通人家庭看,這確實是個問題。
本質上,大哥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兒有啥區別?也沒必要心理糾纏,但因為每個家庭是獨立的的,既然獨立就會有利益區分。但總體上只要別低於600就行了。
假設有嫂子和妻子因素在,不好意思不是故意說女同胞不好,因為女同胞更重視自家利益,所以,我說得會有些引人不快。但這是現實,大過年的,我先送女同胞一萬個祝福。您消氣兒。
男的也一樣,現在小心眼兒的男人不少。
而且我說的都是兩人家境相差不多的情況。
大哥家每個孩子各給多少可能會引起以下事情,畢竟大哥家兩個孩子你一個,確實會在現實中出現問題。
各給300的話,妻子會高興,嫂子可能會生氣,會牽連大哥受氣;
各給500的話,老婆會可能會生氣,嫂子可能會高興。
各給600的話,老婆會對你憤怒,大哥可能會對你有意見,覺得沒面子兒,嫂子會心花怒放。
各給700的話,老婆會給你擀麵杖吃,大哥肯定會說“媽呀,明年我必須後隨禮”;嫂子會說:這兄弟真不錯。
綜上所述,我個人建議大哥家的孩子每個500元比較合適。
-
19 # 道道快談
這種情況和我們家很相似,我的原則是不讓對方吃虧。
我本人兄弟姐妹比較多,他們的孩子也都多,而我在家就是最小的,我最大的外甥比我小不了兩歲。我只有一個孩子,在和哥哥姐姐家人情來往時,什麼時候都是要吃虧的。而我愛人這一方,他姊妹家也都是兩個孩子,這樣的話,只要互相發紅包,我們是一個孩子,對方是兩個孩子,我們也是要給他們多一些的。
平時,我們兄弟姐妹間關係就非常和諧,愛人其中一個妹妹家庭條件稍差一些,我們就都比較照顧她。我們之間從來也沒有因為錢而鬧過矛盾,親兄妹之間不用那麼計較的,沒有什麼比親情更重要。後來,我婆婆說,大家互相給來給去的麻煩,就不要來回送紅包了,我們也就不再互相送了。
題主說得情況,換作是我,對方給了我孩子600元的紅包,我會回去每個孩子500元,這樣的話,自己會吃點虧,等於給了對方400元。如果自己給大哥家兩個孩子各300元的,看起來不賠不賺,但是顯得太計較;如果自己給對方各600元的,好像又有點陷對方於不義。我們這裡不興給400元,可能因為4這個數字不吉利吧,所以各給500元比較合適。
我覺得吃虧是福,如果對方給自己多,自己回過去的少,感覺自己非常不明理。如果題主的大哥也明理的人的話,他一定也會在適當的時候補償給你的孩子的。就算不補償,這錢也是給了自己親侄子,也不用那麼計較的。大家覺得呢?
-
20 # 玉玲瓏格格
春節
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
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據傳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裹。現在泛指包著錢的紅紙包;用於喜慶時饋贈禮金。也指獎金、賄賂他人的錢。在中國粵語區紅包被稱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勵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 所以個人認為紅包的意義是圖個大吉大利,圖個好寓意,圖個開心快樂,親人之間不必在意紅包的數額和紅包的大小,雖然你大哥給了你見小孩600元的紅包,而你大哥家有2個小孩,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如果你家經濟條件很好,就很大方的給你大哥的戀兩個小孩一人包一個600元的紅包,一年也就一次,這樣你面子和親情之間都很好,給你大哥一家很溫暖,很溫馨的感覺,你大哥也會知曉你的一份真情和真心,大家一起高高心心的國個喜慶的大年,何樂而不為呢?親情,特指親屬之間的那種特殊的感情,不管對方怎樣也會愛對方,無論
貧窮或富有
,無論健康或疾病,甚至無論善惡。它有兩個特點:一是互相的,不是專一的;二是立體的,不能是單方面的。“親情”重在“情”字,無血緣關係也可以有親情;有血緣關係也不一定有親情。真正的愛才是親情,它是人間最美的一種情感。親情無任何限制:若感情好可以情同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情侶透過結婚也會成為親情,只是它比普通的親情更進一步,擁有使雙方心動的愛情一體化聯絡。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無論單方或雙方也可能會產生愛戀,若成功則會結婚;若由於某種內外因素而又變回親情,則會對應成為“不一樣”的親情。所以不必太在意給多少紅包了?
回覆列表
謝謝老朋友邀請!在以前,這都不是問題,過年的壓歲錢有一個“管行情”,5元或者10元,給每個孩子多少都多少,也不管誰家有幾個孩子,識趣的呢,自家兩個孩子,親戚家一個,就等人家先給,然後雙份的還給人家一個孩子,愛沾點便宜的,就假裝不知,兩個孩子多得一半。不過那時都不太在乎,因為也沒多少錢。
可現在不一樣了,壓歲錢蹭蹭蹭往上漲,五十一百甚至幾百上千,對普通家庭來說都不是可以忽略的數字,不得不叫人“算計”,我不願沾光,也不願太吃虧,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
如題目所說的現象,給大哥家孩子每人600我覺得“吃虧”,給300又顯得小氣,好像是等價交換,所以,我會給大哥家孩子每人400元,比他們給的多,哥嫂自然不會說什麼,我也不會太“虧”。當然,我說的是家境相當的情況下,經濟如果相差太多,經濟好的就多給些,都是自家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