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輝650

    金兀朮不算常敗,岳飛也算常勝,只是兩種民族戰略目標不同所導致的表述不同,金國發動戰爭是為了搶東西搶奴隸,宋是為了保護國土,搶了東西被趕跑了,兩邊戰略上都可以認為是自己贏了。

  • 2 # 歷史哨聲

    金兀朮是一直都在打敗仗,還是一次次的反敗為勝呢?

    金兀朮很多戰爭都是反敗為勝——看似即將成擒卻反手一擊取得成功。這些顯示了金兀朮的長處:堅韌和善於應變。

    下面是金兀朮的成名戰

    1、江浙追殺趙構,逼迫趙構不得不入海逃跑。1129年,金兀朮從歸德——壽春——盧州——巢縣——和州——建康——湖州——臨安——明州。

    在得知趙構已經跑到溫州海域,還要從溫州跑到福州時,金兀朮才放棄了追殺趙構。

    下圖是金兀朮追殺趙構的行軍路線圖

    2、黃天蕩之戰。金兀朮放棄追殺趙構,率軍北迴時,在鎮江準備渡江時,被韓世忠率領水師攔截。韓世忠的南宋水師船隻比金兀朮船隻大,韓世忠佔據優勢,但金兀朮應變能力強,用速度快的輕舟+善射士卒,用火箭放火燒韓世忠的船隻,擊敗韓世忠的水師。

    《宋史》、《金史》都記錄韓世忠被擊敗。

    3、富平之戰。1130年的富平之戰中,右路金兀朮被南宋大軍以優勢兵力重重包圍,最後南宋軍被金國左路完顏婁室找到薄弱處,金兀朮和完顏婁室內外夾擊南宋軍而取勝。

    4、和尚原之戰。和尚原之戰吳玠利用地理和弓弩優勢擊退金軍。但次年金兀朮即用偷襲戰術奪取和尚原。

    5、1140年河南大戰。金兀朮的部署是:孔彥州攻打汴州、鄭州;王伯龍攻打陳州;李成攻打洛陽;金兀朮自己攻打帛州和順昌府。

    南宋各將的位置是:劉光世在和州、張俊在廬州、岳飛在京西(蔡州)、韓世忠在淮陽軍、劉錡在順昌。

    雙方位置見圖

    金軍重點在河南,正面方向是岳飛和劉錡,張俊、劉光世距離金軍很遠,韓世忠軍在後方。

    事實上,岳飛軍在順昌大戰之後金軍虛弱時,不應攻取汴京,而是攻取洛陽更為實際:

    洛陽相對沒有汴京重要,金國可以放棄,而且佔據了洛陽,可以切斷金國河南和陝西的來往。

    就算岳飛攻取了汴梁,也無法守住——何況汴梁在金兀朮進攻河南之前就在南宋手中已經一年,金兀朮一進攻,守將立馬投降,岳飛著急奪取汴梁的意義不大!

    而韓世忠軍,要麼攻打徐州,要麼從海路攻取青島等山東沿海地區。

    6、1141年淮西之戰軍事上各有輸贏,政治上大勝。柘皋之戰雖然被南宋軍擊敗,但濠州之戰擊敗南宋軍。在金宋互有勝敗的時機,金兀朮趁機和南宋達成紹興和議,終結金宋連年戰爭。

    完顏宗翰策劃了金宋以黃河為界的策略,因此才有扶立張邦昌、劉豫的事情;金兀朮利用雙方互有勝敗的厭戰心理,和南宋以淮水為界,結束金宋戰爭。

    當然完顏宗翰如果接受宋徽宗提出的承認趙構皇位合法性提議,金宋以黃河為界也會成為事實,金宋戰爭在1129年就結束了。

  • 3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岳飛傳》中的金兀朮是一個超級大反派,是岳家軍的對手中的終極大boss,最後被牛皋騎在身上氣得吐血而亡,而騎在他身上的牛皋則仰天哈哈大笑,結果一口氣沒喘過來就倒頭死了,於是這就給後世留下一個“笑死牛皋,氣死兀朮”的典故。由於受小說戲曲演義的影響就使金兀朮在人們的腦海中呈現的是一個常敗將軍的形象。其實這不過是小說家言,更多的是由於當時人們對金兵的痛恨而進行的藝術誇張。歷史上真實的金兀朮沒小說中那麼不堪,事實上金兀朮是當時難得的軍事家兼政治家。儘管他一生中也確實有過幾次走麥城的經歷,但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無愧於名將之稱。他和岳飛之間的對決的確是那個時代名將與名將之間的巔峰對決,明白了這點才更能體會到當時南宋軍民在抗金戰爭中所面臨的各種艱難以及他們為保家衛國所付出的血汗代價。

    歷史上真實的金兀朮本名斡啜,在宋人的史籍中有的將其翻譯為兀朮,也有翻譯為烏珠、斡出、晃斡出的,而在金人的史籍中他的名字則被記載為完顏宗弼。小說中稱金兀朮為金國四太子,然而《大金國志》中卻記載他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六子,母親是元妃烏古倫氏。據金國史籍記載:完顏宗弼為人豪蕩,精於騎射。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來流水誓師伐遼,此時尚未成年的完顏宗弼並未參與這場軍事行動。天輔六年(1121年)十二月完顏阿骨打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反遼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完顏宗弼首次參戰。天輔六年(1122年)正月金軍攻克遼國的中京城(今內蒙古赤峰寧城),然而卻沒能抓獲到遼國的天祚皇帝。完顏宗弼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勇猛:他在箭用完的情況下徒手勇奪遼將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完顏宗弼從這些俘虜口中得知遼天祚帝在鴛鴦濼(今河北張北安固裡淖)行獵,於是完顏宗弼與叔父完顏杲兵分兩路千里奔襲遼天祚帝。這次軍事行動中的表現使完顏宗弼在金國軍隊中一時聲名大噪。

    兀朮在完顏阿骨打的兒子中並不得寵。具體原因眾所紛紜莫衷一是。我也不能給大家提供準確答案,但我估計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可能性(只是可能):其一兀朮的母系家族在當時女真貴族的圈子中身份地位相對卑微,因此不受完顏阿骨打寵信;其二兀朮在少年時代“伶俐多智、欠強勇”,不符合女真族對“男子漢”的評判標準。也許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促使兀朮在戰爭竭力表現自己,最終他透過在戰爭中的勇猛表現洗刷了之前人們對他的猜疑。兀朮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不是娘炮而是女真人的大英雄。事實上女真族不缺勇武的戰將,缺的是具備戰略思維的統帥,而兀朮恰恰是當時金國將領中少有的具備戰略思維的人物,在當時整個金國高層只有他是最能理性冷靜分析局勢的。在小說評書中金國在大舉南下侵宋時採取了比武選帥的方法。比武的主要科目是“舉鐵龍”。儘管過去的說書人把這段說得是栩栩如生,可女真人儘管是一個原始的尚武民族也不能把指揮千軍萬馬南侵的大任交給一個舉重運動員吧?可以說這段應該是小說演義,歷史上真實的兀朮應該不會是一個空有一身蠻力的有勇無謀之人。

    天會三年(1125年)十月金軍兵分兩路南下伐宋:西路軍由左副元帥宗翰統領;東路軍由都統宗望統領。宗弼在東路軍擔任行軍萬戶(類似於現在的參謀長、總參謀長之類的角色)。天會四年(1126年)正月宗弼奉宗望之命攻取湯陰縣,俘城中宋兵三千人,隨後率部強渡黃河以三千騎近逼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迫使宋徽宗出城南逃。得知宋徽宗出逃的宗弼選驍騎百名追之,”未及,獲馬三千而還“。次年四月宗弼再次隨兄長宗望參與圍攻汴京城的戰爭併成功將汴京攻破,宋朝徽宗、欽宗二帝被金軍裹挾北上。到此時為止宗弼儘管在歷次戰役中表現突出,但他一直是在兄長宗望手下效力,還沒成為自己獨當一面的統帥。恰恰正是靖康之變成為了宗弼一生事業的轉折點:攻克汴京、俘虜徽欽二帝的“巨大勝利”使剛從白山黑水中走出來的女真將士們很快陶醉在中原的繁華富庶之中,一時間徹底吞併富庶的大宋成為金國高層的普遍共識。然而金國這場勝利幾乎談不到具有完備、成熟的戰略意圖和政治綱領,甚至金國一開始自己也沒意識到自己能如此順利攻克汴京。後來是事實證明金國此時尚不具備完全吞併宋朝的實力,然而當時整個金國高層已在山呼海嘯般的狂熱情緒中迷失了。這時兀朮未必是唯一清醒冷靜的人,但一定是對局勢有最清醒認識的人。

    靖康之變後的第二年宗望病卒,宗弼開始成為獨當一面的統帥。宗弼成為統帥後轉戰於今天的河北、山東等地:天會五年(1127年)十二月宗弼在青州打敗鄭宗孟數萬人馬,攻克青州。青州城破後宗弼繼而進攻臨朐,在臨朐附近他先是擊破趙成領導的抗金武裝,隨後又大敗宋軍黃瓊部,佔領臨朐。天會六年正月金太祖第三子完顏宗輔在渡青河時遭遇三萬多宋軍襲擊,宗弼引兵迎擊宋軍,殺萬餘人,相繼攻克濮州、開德府、大名府,至此宋朝在山東、河北的軍事體系完全崩潰。徽欽二帝被金軍裹挾北上後徽宗之子趙構在軍民擁戴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稱帝,宋朝由此得以延續,趙構在金軍的壓力下選擇了南逃。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軍兵分五路南下侵宋,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宗弼攻開德下大名,迫使趙構棄揚州而渡江南走。宗弼馬不停蹄晝夜追趕,沿途所過州縣無不一擊即破或不戰而降,一直打到長江北岸,佔領宋朝在江北的重鎮和州(今安徽和縣)。宗弼欲從採石磯渡江,但在渡口遭到宋知太平州郭偉的阻擊,一連三日均不得渡。天會七年(1129年)十一月宗弼改由建康府西南的馬家渡過江。宋朝水軍統制邵青率領僅有的一艘戰船及十八名水手進行攔擊,最終寡不敵眾的邵青力竭敗退。宗弼渡江後在江寧以西二十里處擊敗宋將杜充率領的六萬兵馬。隨後宗弼直搗江浙,勇闖天險獨松嶺,強渡長江,揮軍直達建康,嚇得趙構匆忙逃往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宗弼仍不依不饒地窮追猛打:他一路上取廣德、克安吉、下湖州,兵鋒直達臨安城下,趙構又匆忙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宗弼遂取臨安。宗弼在佔領臨安後派阿里、蒲盧渾為先鋒領精兵四千追擊趙構,又派訛魯補、術列速取越州。阿里軍連破宋軍,逼近明州,趙構只好乘船亡命海上才得以暫時喘息。宗弼親自率軍馳援阿里攻取明州,阿里、蒲盧渾等人又乘舟泛海至昌國縣(今浙江舟山),再次捉獲宋明州太守趙伯諤,得知宋高宗已取道溫州逃往福州後又入海追擊。然而不善水戰的金兵卻同時遭到了海上風暴和宋朝水軍的雙重打擊,不得不撤兵北返。天會八年(1130年)二月宗弼聲稱搜山檢海已畢,帶著從江南各地掠奪的大量金銀財物沿運河北還。這時的宗弼可謂志得意滿:到此時為止他在歷次對遼、對宋戰爭中未嘗一敗,俘獲了徽欽二帝,逼得趙構亡命海上。然而就是在他北返的路上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挫折:當宗弼的大軍抵達鎮江時遭遇南宋中興四將之一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的頑強阻擊。韓世忠的水師的高大戰船扼守著江口,金軍無法透過。金軍雖然兵多,但船小而少,又不善水戰,交戰數十回合後金軍損失慘重。韓世忠的夫人梁氏(後世野史小說多稱其為梁紅玉)親擂戰鼓為宋軍將士助威,一時間宋軍士氣高昂。宗弼無法突破韓世忠水師的包圍圈,無奈之下他甚至想到了向韓世忠行賄以求放他一條生路,卻被韓世忠明確告知:”放你生路不是不行,唯一的條件就是還我河山、還我二聖“。顯然韓世忠開出的條件是宗弼無法同意的,於是雙方繼續對峙,在經過長達四十八天的相持後宗弼仍不能渡江,只好溯江西上開往建康。當行至黃天蕩時宗弼從老鸛河故道一夜開鑿一條三十里長的大渠通到秦淮河,隨後趁無風之時”選善射者乘輕舟“以火箭大敗韓世忠的追兵,方才得以脫身。

    這時宗弼生平第一次遭遇挫折。不過嚴格意義上此戰宗弼敗了嗎?在當時宋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韓世忠這一仗大大提升了宋軍計程車氣,後世的小說、評書、戲曲中也都大力渲染韓世忠在此戰中的成就,於是就給後人留下一種印象:此戰是以韓世忠戰勝金兀朮告終。然而不要忘了儘管此戰中絕大多數時間內韓世忠一直保持著對金兀朮的壓制,但金兀朮愣是在這種環境中一夜開鑿三十里長的大渠。儘管被圍四十八天後倉皇逃走的經歷絕不光彩,不過能在這種環境中絕地求生也是一種本事不是嗎?能在韓世忠眼皮底下一夜完成三十里長的大渠這樣一項工程絕非易事,況且兀朮逃走時還設計打敗了韓世忠的追兵。儘管後世野史小說大力渲染韓世忠在此戰中的表現,但《宋史》、《金史》都認為此戰是韓世忠戰敗。這並不是否定韓世忠的功績:在當時宋軍連遭敗績的情況下能圍困兀朮這個老對手長達四十八天對提升士氣有何等巨大的作用,至於後來讓兀朮逃脫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是因為自以為勝券在握的韓世忠在心理上多少有些麻痺大意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兀朮在危機狀態中處變不驚的應變能力。可以說此戰的確是一次名將與名將的對決:韓世忠壓制了金兀朮長達四十八天,而金兀朮又設計打敗了韓世忠的追兵。只是由於我們通常先入為主站在韓世忠的立場上才會把此戰視為兀朮的一次敗績,事實上野史小說中有意識迴避了韓世忠率兵追擊後的慘狀:韓世忠和少數將士在瓜步棄舟,從陸路逃回鎮江。儘管《宋史》、《金史》中均認為黃天蕩之戰是以韓世忠戰敗告終的,但毫無疑問此戰對宗弼的影響是極大的。在此之前宗弼是一個主張對宋強硬的鷹派人物,此戰後宗弼開始強調透過政治手段尋求與宋朝的對話,由此可見黃天蕩之戰對宗弼而言可謂是教訓深刻。

    宗弼渡江北還後受命與宗輔平定陝西。當時南宋的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以劉錫為帥,集結了劉錡、趙哲、吳玠、吳璘等將校,同時招募了數倍於金兵的十八萬大軍,以層層包圍之勢集結於富平(今陝西富平縣北)。宋、金雙方隨即圍繞富平展開交鋒:戰役之初宋軍按既定的想法對金兵展開了猛烈的攻勢,宗弼所率的金軍左翼一時間身陷重圍,遭到了宋軍最強的攻擊,副將韓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躍馬奮呼搏戰,和宗弼一起突圍而出。在經過與宋軍的初步交鋒後宗弼敏銳地發現了宋軍的薄弱所在——趙哲所統率的宋軍勢力較弱,於是宗弼集中精銳騎兵一鼓作氣擊潰了趙哲部,一時間金軍士氣大振,戰場的天平頃刻傾斜,最終張浚的18萬大軍全部潰散。金天會九年(公元1131年)冬宗弼趁富平之戰得勝的餘威與宋將吳玠、吳璘兄弟大戰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如果說與韓世忠的黃天蕩大戰是宗弼一生中首次遭遇挫折,那麼在和尚原宗弼遭遇了有生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吳玠在和尚原依靠險勢痛擊仰攻的宗弼大軍。宗弼見和尚原難以攻下只好退軍,吳玠卻趁此良機伏兵四起,一時間金軍大敗。此戰宗弼敗得有多慘呢?他本人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而去”,將士死傷大半。第二年宗弼才好不容易攻克和尚原,然而卻又敗在了仙人關,宗弼在陝西的攻勢到此為止,而他由陝入川的企圖也至此落空。

    金兀朮是能攻能守、勇進勇退的一代元戎,與此同時他也是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富於執行力的治政者。他把漢人的陣法演化成更適合本國將士的陣戰;他把漢人的戰車改造成更犀利更強大的“鐵佛圖”,由此可見他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在他看來:既然用純粹的軍事手段不能完全征服宋朝,那麼不妨考慮轉而採用政治手段。他意識到金國與宋朝的長期對峙使雙方的國內政治經濟建設陷於停頓狀態,現在有必須爭取一段休養生息的中場休息時間了。天會十三年(1135年)正月金太宗駕崩後金熙宗即位,金熙宗立即著手對金國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宗弼成為了輔佐金熙宗進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天會十五年(1137年)完顏宗弼升任右副元帥、封梁王。天眷元年(1138年)左副元帥撻懶等人主張以黃河為界與南宋進行和談,對此甚為不滿的宗弼上書金熙宗誅殺了撻懶等人。1140年宗弼在金熙宗的默許下誅殺左丞相完顏希尹及其二子,隨後又誅殺了完顏希尹的黨羽,次年宗弼升任左丞相兼侍中,仍任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宗弼掌管的行臺尚書省主要是管理此前由金國扶植的傀儡政權”偽齊“統治下的河南等地,宗弼在治理這些地區時減舊稅三分之一,使百姓得以復甦。同時又令偽齊諸軍將士解甲歸田,厲行文治,選拔漢官。在這一過程中蔡松年、曹望之、許霖、張之周等一大批理財名臣得到重用,使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一定恢復。可以說正是在宗弼手中使空有武力的女真族從單純、落後的狀態中被拉上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全方位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說起金兀朮就不能不提岳飛:1126年完顏宗弼攻佔了岳飛的家鄉湯陰,這時的岳飛還是宋軍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將,而完顏宗弼已是名聞天下的金國名將。兩人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129年,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並不算是兩人的正面交鋒:這一年完顏宗弼在馬家渡偶遇岳飛所部計程車兵,但帶隊將官並非岳飛本人,這一仗完顏宗弼奪取了岳飛部的糧草軍資。真正意義上岳飛和完顏宗弼第一次正面較量是在1140年:這時正是完顏宗弼人生得意之時——在戰場上他與南宋各路名將輪番交鋒,與韓世忠的黃天蕩之戰雖有挫折卻並未戰敗,儘管在陝西被吳玠、吳璘兄弟打敗卻仍能基本維持對宋軍的壓制局面;在官場上他誅殺了完顏希尹,在掌握兵權的同時又控制著朝政大局,一時間出將入相好不風光。在這樣的形勢下完顏宗弼親率大軍再次佔領汴京,直撲順昌。在順昌完顏宗弼的前鋒遭遇了宋將劉錡的2萬八字軍,強攻七日後仍不得要領。惱羞成怒的完顏宗弼親率自己帳下最為精銳的3000鐵浮圖和3000柺子馬直奔劉錡而來,揚言要以靴子尖踢倒順昌稱城,結果卻被劉錡的5000重灌步兵擊敗在順昌城下。這時岳飛正在河南攻城略地,當岳飛得知順昌大捷的訊息後立刻敏銳意識到這正是自己趁勢反攻中原的大好時機,於是岳飛集中主力於潁昌(今河南許昌),親率輕騎進駐郾城(今屬河南)。

    七月初八完顏宗弼親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及步兵十萬直插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心。岳飛令其子岳雲率輕騎攻入敵陣中往來衝殺。完顏宗弼見尋常的騎兵會戰難以取勝,於是以全身披掛的重甲騎兵”鐵浮屠“(女真重鎧精銳鐵騎)列於正面,柺子馬(輕騎兵)佈置於兩翼。岳飛早就佈置好對策:命軍卒持利斧與麻扎刀專砍敵軍馬足,同時岳家軍中最為精銳的背嵬騎兵衝陣,隨後大將楊再興率騎突擊,大敗完顏宗弼......初十這天完顏宗弼等來援軍,於是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之五里店再敗金兵,殺死金將阿李朵孛堇。十三日楊再興以三百騎巡哨,在小商河遭遇金兵,陷入重圍之中。楊再興振奮精神,拍馬挺槍,浴血奮戰,槍挑金軍將校百餘人,殺死兩千多人,最終戰死疆場。據說戰後岳家軍的戰士們在打掃戰場時發現楊再興的屍體上中了三百餘箭......十四日張憲率岳家軍再戰,逐金兵出臨潁縣界。同日岳家軍又大破進犯潁昌的金軍主力。岳家軍打敗金兵的柺子馬後完顏宗弼只得拿出看家本領鐵浮圖。鐵浮圖是完顏宗弼的重甲騎兵:這種重甲騎兵所騎的戰馬都是用一層厚厚的鎧甲所護住的,而每個士兵也都是身穿重鎧,而且三個連成一隊針對宋軍步兵居多的情況以一隊鐵浮圖包抄宋軍步兵可以連成一組牆壁一般的破壞力。他們每個騎兵身上的重鎧都不怕箭射以及斷刀一類的兵器砍殺,所以稱為鐵浮圖。

    在此前宋金之間歷次交鋒中鐵浮圖從來都是橫掃宋境無人可敵,不過岳飛早有對策:他早就發現金兵的鐵浮圖雖兇悍無比,但在戰馬的關節處並沒鐵甲所護。可以說這是全身披掛的鐵浮屠的唯一弱點所在。岳飛見金兵的鐵浮圖傾巢而出就命背嵬軍返回己方陣前,早已觀敵料陣的岳家軍精銳步兵隨即蓄勢待發衝了上去。衝上去的岳家軍步兵們專砍馬足,一匹馬斷足就無法前行,而後導致的是一隊馬無法進行有力還擊,岳家軍將士們則趁此時機斬殺金兵,最終完顏宗弼引以為榮的鐵浮圖在此戰中十有八九死於岳家軍的砍刀之下。柺子馬、鐵浮圖相繼失效後岳家軍戰力暴漲,繼續奮不顧身斬殺金兵,頓時完顏宗弼整合的十萬大軍兵敗如山倒。金軍在失去鐵浮圖這一強有力的後盾之後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岳家軍則在近身白刃戰中優勢明顯,完顏宗弼見大勢已去只好宣佈退兵,郾城之戰就此以宋軍完勝告終。郾城之戰後岳家軍前鋒部隊一度逼近原北宋都城附近的朱仙鎮,一時間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完顏宗弼意識到自己無法在戰場上戰勝岳飛,然而他卻敏銳洞悉了宋朝在政治上的軟肋,於是他暗中與秦檜等宋朝主和派取得聯絡,挑動宋高宗趙構對岳飛等武將的猜忌之心。這樣就造成了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這樣一種結果,再後來就是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當宋廷自毀長城時完顏宗弼卻被金廷奉為英雄:官至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太傅、太保、都元帥、領行臺尚書省事,賜以金券,加太師,封沈王,一時間權傾上下。1142年宋金正式議和,與以往的議和不同的是:這次議和是由主戰派完顏宗弼主動提出的,條件是南宋稱臣、交納歲幣。在一次次的交鋒中韓世忠、吳玠、岳飛等宋軍名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朝軍民自發的抵抗行為也使他確信金國還無力完全征服南宋。這次議和後完顏宗弼始終堅持”南北和好“政策,主張待時機成熟後再一舉滅宋。黃統八年(1148年)八月宗弼被寫進《太祖實錄》,十月宗弼病卒,賜諡忠烈,封宋國王。大定十八年(1178年)宗弼得以配享太廟。

  • 4 # 我是趙帥鍋

    金兀朮,又名完顏宗弼。

    如果按照演義小說中的情節,這位金兀朮真可算是一個十足的飯桶,因為他曾率領大軍遠征四川,結果被吳玠兄弟打得割須逃命;後來他率領10萬大軍,又被劉琦以2萬大軍打得一敗塗地;再後來他率領10萬大軍,又被岳飛以500精銳打得一敗塗地。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只能感慨,金兀朮這種人都能被稱之為名將,真是時無英雄,遂成豎子名爾!再總而言之,如果不是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卑躬屈膝、一心求和,嶽少保早就直搗黃龍並收復中原了!那麼,歷史上的金兀朮真的這樣不堪嗎?

    其實,歷史上的金兀朮,絕對配得上名將兩個字。在金兀朮戰功最著之時,曾以10萬之兵過黃河、下長江,縱橫轉戰近萬里,如入無人之地。打得南宋將領沒命的奔跑,沒有一個人膽敢阻攔住他?最後他直追得南宋皇帝慌忙逃入海上,在陸地上一刻也不敢停留。

    後來金兀朮因為不習水戰,在北撤渡江時被韓世忠用水軍堵在黃天蕩48天,一時間無法渡過長江,但金兀朮最終還是在水軍處於劣勢的背景下,大敗了韓世忠水軍,致使被燒死、淹死的宋軍將士不可勝數,更是打得韓世忠只能棄船從陸路逃回鎮江。

    從某種意義上說,黃天蕩之戰,不但證明了金兀朮在陸地、水上都是一代良將,更用事實打擊了南宗主戰的囂張氣焰!因為當時山東、河北、中原號稱抗金忠義之士有百萬,但誰又敢到長江邊幫韓世忠一擋了金兀朮的鋒芒呢?

    這整整48天裡,只有韓世忠一人靠水軍之利憑、長江天險敢一擋金兀朮的鋒芒,其餘的軍隊,以及那些所謂的抗金忠義之士,都是一個比一個躲得遠!關鍵是,韓世忠憑水軍之優勢抵擋,最後也被打得大敗而逃。

    再後來的富平之戰,南宋政府集結了張浚、劉錡、趙哲、吳玠等將領統率馬步兵十八萬,以層層包圍之勢,與金軍在富平(今陝西富平縣北)展開決戰,在這場戰役中,宋軍把金兀朮統率的金軍作為進攻的重點。

    當時宋軍的人數是金軍的數倍多,金兀朮也被重重包圍,但他從中午戰至黃昏,始終力戰而不卻,有效的牽制了宋軍主力,最後,正是由於金兀朮的剽悍勇猛,牽制了宋軍的主力,最終金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富平之戰的勝利,這一戰南宋軍隊幾乎全軍覆滅,盡失陝西五路大部分地區。

    等到公元1131年,金兀朮自陝西取四川,雖然在進攻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時,遭到扼守和尚原的宋吳玠、吳璘軍頑強抵抗,被打得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而逃命,金兀朮所帶的將士也死傷大半,這也是金兀朮從軍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問題是,後來金兀朮再次發兵,一舉擊敗吳璘軍,奪回了和尚原,也算報了當年的慘敗之仇!

    至於後來的穎昌和朱仙鎮大捷,按照大宋方面的記錄,金兀朮率領的十萬大軍,先是在順昌讓劉錡打得損失慘重;後來金兀朮又跑到穎昌和岳飛打仗,而且還是率領十萬大軍,結果這一次讓岳飛打得更慘,要不是在關鍵時候,趙構、秦檜攔住岳飛,金兀朮恐怕就要被活捉。

    問題是,按照金史方面的資料記載,卻並不支援這種說法,他們說是金軍取得勝利。當然,誰是誰非我們目前已經不好評判;但是,這兩場戰役的結果,卻是金國佔據了中原,而宋軍退出了中原。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金兀朮遭遇如此慘敗,為何最後還是他們佔據中原呢?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金國的金牌臥底秦檜發揮的作用。問題是,幾個月後,金兀朮大舉深入淮南,劉錡依然是宋方的重要將領,當金軍進攻廬州時,劉錡卻是棄守廬州,於是廬州淪陷了。當時劉錡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唯一能吹噓的事,就是在他率軍南撤時,金軍不敢追擊他。

    我們必須得知道,廬州在大宋境內,而且靠近長江。如果劉錡能在中原都能打出傳說中的順昌大捷;那他在淮南,在自己的地盤上,怎麼就不敢在廬州與金軍硬橋硬馬打一仗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所謂的順昌之戰,朱仙鎮大捷,比較合理的情形應該是這樣的,那就是當時這兩個地方駐守的金軍都比較有限,所以劉錡也好,岳飛也好,都有信心重創這股金軍,所以他們才敢發動進攻,並取得一些列的勝利。但隨後,當金兀朮率領金軍主力開始向這兩個地方集結時,劉錡和岳飛自然就只能選擇撤退。

  • 5 # 這個歷史很正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搞清楚“金兀朮”這個人的真實身份?

    在演義中,金兀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飯桶,連續被吳玠兄弟、劉琦和岳飛打敗,而且每次都是以絕對的兵力優勢被人揍得落花流水,如果不是演義中的皇帝太窩囊了,要不再演義中南宋都可以恢復我漢家的大好河山了。

    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金兀朮這個人的真實身份乃是“完顏宗弼”。

    “完顏宗弼”這位可是當世一等一的名將,在其兵鋒極盛之時,親率十萬金國大軍,跨過了黃河、長江,縱橫中原無人可當完顏宗弼的兵鋒,最後捻的南宋的皇帝逃到了海上。

    金人因為都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並不擅長水戰,因此不得依而撤軍,然而就在撤軍的路上被南宋將領韓世忠給堵在了長江上。然而完顏宗弼再一次的顯示了他作為當世名將的資格,打的韓世忠大敗而逃。

    完顏宗弼雖然在後面被吳玠兄弟埋伏了一次戰敗,但是也很快重新帶兵找回了場子,也算是報了仇。

    完顏宗弼真正被打慘的時候是在對戰岳飛時候,完顏宗弼領兵十萬對戰岳飛的岳家軍,大敗而歸,最後幾乎都要被活捉了,要不是南宋皇帝攔著也許完顏宗弼這個人就成了俘虜。

    當然儘管完顏宗弼在岳飛手裡吃了大虧,但是以完顏宗弼那輝煌的戰績也是完全當得起當世名將的稱號的。

  • 6 # 世界人文通史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他是歷史上金朝的開國大將,出自於女真族完顏部。金兀朮不僅是一代名將,而且還是出將入相式的能臣,並非百戰百敗。

    金兀朮是金朝建立者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他的資歷在金朝開國大將中並不算太高,與完顏宗翰、完顏昌、完顏宗望、完顏宗輔等資歷比較老的將軍相比,金兀朮只屬於金國將領中的後起之秀。

    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在會寧府稱帝,建立大金國。隨後金國南下,先後攻滅遼朝與北宋,遼的殘餘勢力逃到新疆建立了西遼,北宋的殘餘勢力逃到江南建立了南宋。

    在金國攻滅遼國、北宋的時候,金兀朮因為還年幼,所以一直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等人的副手,雖有戰功但是沒有獨擋一面的機會。

    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是他與南宋的戰爭,先後與南宋名將吳階、韓世忠、岳飛等名將交過手,互有勝負,並不是百戰百敗。

    受民間演義的影響,常把他視為一個魯莽的武夫形象,實際上金兀朮是女真貴族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物,既能帶兵打仗,也能治理國家。

    在金朝問鼎中原後,原先那一批跟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太宗完顏吳乞買起兵的金國大將已經基本凋零,所以輩分比較淺的金兀朮(完顏宗弼)才開始獨擋一面。金國雖然攻下了中原,但南方依然處在南宋王朝的控制中。

    公元1128年,金兀朮率兵追殺宋高宗趙構,揚言“搜山檢海捉趙構”,他的軍隊從河南一直打到浙江,沿路宋軍望風而潰。宋高宗趙構嚇得魂飛膽喪,不得不出海躲避金國的騎兵。此後的數年間,他多次攻宋,奪下了宋朝大片領土。

    在軍事上,金兀朮長期領導金朝對南宋戰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將河南、山東等地悉數收入了囊中。不過,他想要攻滅南宋的想法沒有實現,先是在黃天蕩之戰受阻於韓世忠,但仍然重創了韓世忠的軍隊;在川陝的富平之戰中,金兀朮以騎兵列陣,擊潰了文臣張浚18萬的宋軍,但隨後就被名將吳階兄弟擊敗,未能攻入蜀地;接著在順昌之戰中被南宋名將劉錡的八字軍擊敗,南侵失敗,但宋軍也不敢追擊金軍。

    儘管如此,金國仍然牢牢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而且金兀朮善於使用騎兵,他擁有一支強大的“甲騎具裝(重騎兵)”,也就是有名的鐵浮屠。

    此外,由於金國前期軍事制度、政治制度不分家,所以開國武將出身的金兀朮(完顏宗弼)一直控制著金國朝政,也參與了擁立金熙宗繼位。在地位上來說,金兀朮既是金朝皇室成員,也是金朝開國武將,同時還是金朝實際掌權人。

    金熙宗完顏亶只是金兀朮等人控制的傀儡,在金兀朮死後才得以親政,所以真正的軍國大事還是出自於金兀朮本人之手。金兀朮在選官、設立制度、管理財政等方面均十分出色,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名將,並不是無能之輩。

  • 7 # 大白白野

    由於受《說岳全傳》等文學戲曲作品影響,金兀朮在百姓印象中不好,殘暴、單純、有勇無謀,屢戰屢敗。歷史上的金兀朮還是很有水平的,是女真族軍事家、政治家。

    金兀朮,完顏宗弼,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兀朮從東北到南到西北打到浙江,陝西等地。金兀朮在滅遼和北宋過程中可以說所戰皆捷,還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有一次隨他哥哥完顏宗望等率百騎追擊遼主於鴛鴦濼,矢盡,奪遼兵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

    金兀朮和南宋交戰中走下坡路了,雖然渡過長江迫使南宋高宗趙構逃亡入海,但是在撒回途中先後被韓世忠和岳飛擊敗。1130年富平之戰,金兀朮又和完顏婁室等以少勝多大敗宋軍,但是在進攻四川途中被吳玠、吳璘率軍擊敗。在順昌之戰被劉錡打敗。在潁昌、郾城之戰中被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打敗。金兀朮和金軍都發岀感概: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兀朮和南宋將領交戰失敗較多,主要是金軍戰線過長,真正善戰的軍隊人數有限而南宋軍隊卻在不斷強大,尤其岳飛、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等都是用兵好手,善戰之將。

    金兀朮雖然多次被南宋將領擊敗,但是金兀朮參戰地區之廣,參戰次數之多,大多數是處於進攻態勢,掌握戰爭主動權。金兀朮在政治方面也很有成就,是金國政壇舉足輕重人物,曾獲得這樣評價: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綜合考慮,金兀朮仍不失為一代名將。

    歷史上百戰百敗名將也有,是依靠敗戰和逃跑出名的。南宋中興劉光世似乎算一個。戰國趙括也是靠失敗岀名的,但是趙括戰死疆場,是有骨氣的。西漢李廣利率軍隊雖多也是戰敗投降匈奴。東漢鄧禹政治才能出眾,但是指揮打仗的水平一般。東漢末年劉表手下黃祖被孫堅追著打,卻最終射殺了孫堅最後又死在東吳手裡而出名。南北朝時期南宋王玄謨志大才疏,北伐失敗先逃出名。南宋劉義隆也是三次北伐,三次失敗而岀名。隋煬帝楊廣三徵高句麗不成功而岀名。北宋宋太宗趙光義收復燕雲十六州失敗乘驢車逃跑而出名。南宋韓侂冑開禧北伐失敗身死。南宋范文虎打敗戰卻慌報軍情而出名。明朝李景隆相貌堂堂卻是草包將軍而出名。清朝葉志超是逃跑將軍而出名。近代革命家黃興屢戰屢敗,矢志不改,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國民黨劉峙將軍打仗能力一般,被稱為豬將軍,名聲也不好。

  • 8 # 西府趙王爺

    如果完顏宗弼都不算名將的話,那麼金國估計就沒有名將了。

    誠然,這位金國四太子在征伐南宋的時候確實是吃了不少虧。

    公元1130年,金兀朮南下,於黃天蕩被南宋名將韓世忠以少勝多,損失慘重,連自己都差點兒被活捉。而後又被岳飛在牛頭山伏擊,丟了建康府。

    公元1131年,金兀朮再次南下,結果被南宋名宋將吳玠、吳璘兄弟率軍擊敗,金軍將士死傷大半,就連金兀朮自己也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而去”

    公元1132年,金兀朮再次南下,被岳飛於南霸橋重創。

    公元1133年,金兀朮再次南下,這次有偽齊大軍相助,本以為勝券在握,結果半路上遇到岳家軍,無功而返。

    公元1134年,金兀朮再次南下,目標直指南宋川陝地區,企圖以此打開徵伐的通道。但途中被南宋吳階兄弟攔截,全軍覆沒。

    公元1137年,金兀朮再次南下,目標還是川陝地區,結果又是碰上吳階,結果全軍覆沒。

    公元1139年,金兀朮再次南下,被岳家軍所擊敗。

    公元1140年,金兀朮再次南下,被岳家軍擊敗。

    從這十年的經歷來看,金兀朮這個常敗將軍可謂是名副其實。

    但是,這裡其實更多的是就結果得出結論,而忽視了戰局的整體分析。

    雖然金兀朮南下作戰過程中敗多勝少,但是場面上卻基本不輸,而且也沒有影響金國對宋的優勢。金兀朮基本都是處在一個攻勢,而且期間收穫頗豐,只是最後被趕了回來。這就好比強盜進村,搶掠一空之後,村民們雖然將其趕走了,但是人家卻並不算吃虧。

    比如公元1130年的黃天蕩之役,金兀朮輸了是沒錯。但是在這之前,金兀朮領著金軍搜山檢海,把宋高宗追了一大圈。而在路途中,金軍一路燒殺搶掠,從江南各地掠奪了大量金銀財物,正沿運河北還,結果遇到了韓世忠。

    而在這個過程中,金兀朮雖然人數佔優,但是不通水性,而宋軍戰船高大,又有地利之便,這才輸了一陣。所謂的損失慘重不過是,契丹、漢軍沒者二百餘人。

    但是後來在建康城外,金兀朮還是找回了場子,用火箭燒船,韓世忠近乎全軍覆沒。

    至於所謂的丟建康,那其實是金兀朮主動放棄的,因為當時他覺得差不多了,就率軍北歸,然後一把火燒了建康城。這也是為何曾今的古都建康沒有北趙構選為都城,而是選了臨安府。

    而後金兀朮再牛頭山北嶽飛擊敗,但很快他再富平之戰中就找回來場子。相比於牛頭山之戰,富平之戰無疑規模更大,其堪稱宋金之間的一場決戰。此戰南宋方面集結十八萬大軍,是金軍人數三倍多,結果卻是慘敗收場,其中關鍵原因就是金兀朮率領的部隊扛住了宋軍的重重包圍,牽制了宋軍主力,為金軍扭轉戰局贏得,了時間。

    同樣公元1131年面對吳氏兄弟的失敗,金兀朮也在1133年找回了場子。而同年和偽齊大軍聯合伐宋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金太宗病危了,不得已選擇撤退。

    所以,其實縱觀金兀朮的一生戰史,雖然戰爭結果大都以失敗收場,但是實際戰果上他並不差,就算是輸了,他也能再度找回場子。

    而他主導金國軍事的這些年,成了南宋最為難過的一段日子。屢屢伐宋,將南宋壓得喘不過氣來,即使當時南宋有著岳飛等名將,但還是被金兀朮所壓制,這其實也就說明了他的實力。

    所以,金兀朮無愧於名將稱號。

  • 9 # 史論縱橫

    對於金兀朮我們可算是如雷貫耳了,只要是聽過評書《岳飛傳》的,都知道這個金國的大將,他之所以被人熟記,那就是因為打仗打得太水了,根據評書中的記載,金兀朮指揮的戰役大概是多次率領十萬大軍被人打得是落花流水,最慘的一次是,金兀朮是率領十萬大軍被岳飛率領五百岳家軍打得是魂不附體。

    評書《岳飛傳》取材於清人小說《說岳全傳》,觀眾長期受這些文學作品的耳濡目染,徹底將金兀朮的歷史形象來了一個藝術化認知,甚至將金兀朮的藝術形象歷史化,認為金兀朮就是一個打了一輩子敗仗的人。

    金兀朮應該是歷史上,被文人墨客黑得最慘的一個,歷史上真實的金兀朮是個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的大將,而不是常敗將軍。

    金兀朮是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阿骨打去世後將皇位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完顏吳乞買,吳乞買死後將皇位直接傳給了阿骨打的長孫,結果就是完顏阿骨打兒子這一輩的人沒有做過皇帝。

    其實,要說金國草創時期,功勞最大的三位還就是阿骨打的三個兒子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

    金兀朮年齡最小,也是最能打的一位,金兀朮在少年時就隨阿骨打起兵反遼,公元1121年12月,金太祖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反遼戰爭,金兀朮初次披甲,在一次偷襲遼天祚帝的行動中,金兀朮弓箭用盡,順勢奪過遼兵刀槍,獨殺8人,生擒5人,顯示出了過人的本領,為自己贏得了“少年勇銳,冠絕古今”的美譽。

    此後,在對北宋作戰中,金兀朮都表現出自己英勇善戰的一面,當然,真正到獨當一面的時候,是在“搜山檢海”中抓趙構,當時金太宗派遣金兀朮率部攻打趙構,金兀朮制定了一條對趙構的斬首計劃,從河北直接以騎兵進攻揚州。

    嚇得趙構棄揚州而逃到長江以南的臨安,金兀朮直接追擊臨安,趙構在逃無可逃的情況下,不得已乘船而亡命海上,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少有的事情,要不是金兵不善水戰,趙構這小命早一命嗚呼了。

    由於金兀朮這次作戰計劃是一次針對趙構的軍事斬首行動,簡直就像是搜查大山,檢查大海來抓趙構,因此而威名遠揚,為金國朝野所器重,為南宋官民所忌憚。

    當然,提金兀朮必須提激戰黃天蕩,按照宋朝的野史記載,韓世忠以一己之力困守金兀朮10萬人馬達48天之久,差點要了金兀朮的命,其實,在正史中並不是這樣的。

    在《宋史》中記載是:金軍欲返回北方,韓世忠率兵堵截,困守48天后,金軍火攻突破後成功返北。雖然沒有達到戰略意圖,但是卻被認為是能夠以八千人困守金兵十萬達48天之久,因此被稱為“黃天蕩大捷”。

    然而在,《金史》中記載,金兵只有四千,兩軍相持30天,最後金軍火攻後,宋軍是“舟軍殲焉,世忠僅能自免”,幾乎全殲宋軍,大獲全勝。

    如果從《楊國夫人傳》這個記載梁紅玉的事蹟,並且不是官方史料中,為了彰顯梁紅玉的愛國思想,在黃天蕩之戰後,梁紅玉“上書彈劾忠武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個就比較詭異了,假如韓世忠真的以八千兵馬困守金兵十萬達48天,梁紅玉還要實名舉報自己的丈夫“失機縱敵”,那一看這個娘們也不是個好人呀!

    真實的歷史,十分有可能真如《金史》中所書,金兵人數不如宋兵,結果還是被擊敗宋軍,從容而去。

    為什麼南宋還要對韓世忠進行褒獎呢?不是因為他打了勝仗,而是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韓世忠即使是率領八千宋兵困守金兵四千已經是難得的局面,所以才稱之為大捷,也從側面反映出,從北宋到南宋初年對金國作戰是有多被動了。

    關於金人有多猛,估計是契丹人最有發言權,同樣是遊牧民族的契丹人在和金人交手後,最後總結出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經驗教訓。

    金兀朮作為金人中最傑出的將領,曾經指揮多次對宋朝的掠奪,在去世後,被放到金太宗的廟中供奉,享受皇帝一樣的待遇。

    除此之外,金兀朮在大局觀上也有一定的想法,後期南宋立穩腳跟,在岳飛等名將的率領下,南宋不僅能夠抵擋住金軍的進攻,甚至可以進行北伐的時候,金兀朮在自知軍事上並無完勝把握的情況下,策劃了與南宋議和,而將以岳飛為主戰派的將領全部拉下馬。

    這是很有預見性的,能夠以這樣的條件與南宋議和,相當於讓南宋朝廷自斷臂膀,如果金國後續做好準備,還可以繼續南下。

    可以說,在對宋戰爭中,金兀朮是勝多敗少,沒能一統中國,實在是女真人數太少,即便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政治統治,因此在金兀朮掌權後期,致力於融合金國各族勢力。

    大概由於金兀朮屬於中原王朝天生的敵人,打不過咱可以罵得過,幾百年前的“鍵盤俠”開始編造各種狂虐金兀朮的段子,致使現在人對金兀朮,乃至對《金史》都缺乏一定的瞭解,而《宋史》的史學地位,一直都是二十四史中權威性最差的,究其原因就是“謊話連篇”。

  • 10 # 萬事問唐郎

    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這個問題唐郎看了有些哭笑不得,首先問得出這個問題的人,我們首先還是要肯定他是比較喜歡歷史的,對金兀朮這樣的歷史人物很感興趣,但事實真地如此嗎?在真實的歷史上,金兀朮真地打仗如此不堪嗎?

    一,金兀朮常常打敗仗這一思維定勢多半源於並不真實的演義。

    金兀朮,又名完顏宗弼。如果按照演義小說中的情節,這位金兀朮真可算是一個十足的飯桶,因為他曾率領大軍遠征四川,結果被吳玠兄弟打得割須逃命;後來他率領10萬大軍,又被劉琦以2萬大軍打得一敗塗地;再後來他率領10萬大軍,又被岳飛以500精銳打得一敗塗地。

    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只能感慨,金兀朮這種人都能被稱之為名將,真是時無英雄,遂成豎子名爾!再總而言之,如果不是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卑躬屈膝、一心求和,嶽少保早就直搗黃龍並收復中原了!那麼,歷史上的金兀朮真的這樣不堪嗎?

    二,歷史上的真實的金兀朮,絕對配得上名將兩個字。

    在金兀朮戰功最著之時,曾以10萬之兵過黃河、下長江,縱橫轉戰近萬里,如入無人之地。打得南宋將領沒命地奔跑,沒有一個人膽敢阻攔住他?最後他直追得南宋皇帝慌忙逃入海上,在陸地上一刻也不敢停留。

    後來金兀朮因為不習水戰,在北撤渡江時被韓世忠用水軍堵在黃天蕩48天,一時間無法渡過長江,但金兀朮最終還是在水軍處於劣勢的背景下,大敗了韓世忠水軍,致使被燒死、淹死的宋軍將士不可勝數,更是打得韓世忠只能棄船從陸路逃回鎮江。

    從某種意義上說,黃天蕩之戰,不但證明了金兀朮在陸地、水上都是一代良將,更用事實打擊了南宗主戰的囂張氣焰!因為當時山東、河北、中原號稱抗金忠義之士有百萬,但誰又敢到長江邊幫韓世忠一擋了金兀朮的鋒芒呢?

    這整整48天裡,只有韓世忠一人靠水軍之利憑、長江天險敢一擋金兀朮的鋒芒,其餘的軍隊,以及那些所謂的抗金忠義之士,都是一個比一個躲得遠!關鍵是,韓世忠憑水軍之優勢抵擋,最後也被打得大敗而逃。

    三,事實上,金兀朮不僅很少打敗仗,而且經常打出以少勝多的漂亮仗。

    再後來的富平之戰,南宋政府集結了張浚、劉錡、趙哲、吳玠等將領統率馬步兵十八萬,以層層包圍之勢,與金軍在富平(今陝西富平縣北)展開決戰,在這場戰役中,宋軍把金兀朮統率的金軍作為進攻的重點。

    當時宋軍的人數是金軍的數倍多,金兀朮也被重重包圍,但他從中午戰至黃昏,始終力戰而不卻,有效地牽制了宋軍主力,最後,正是由於金兀朮的剽悍勇猛,牽制了宋軍的主力,最終金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富平之戰的勝利,這一戰南宋軍隊幾乎全軍覆滅,盡失陝西五路大部分地區。

    等到公元1131年,兀朮自陝西取四川,雖然在進攻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時,遭到扼守和尚原的宋吳玠、吳璘軍頑強抵抗,被打得身中流矢,甚至剃其鬚髯而逃命,金兀朮所帶的將士也死傷大半,這也是金兀朮從軍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問題是,後來金兀朮再次發兵,一舉擊敗吳璘軍,奪回了和尚原,也算報了當年的慘敗之仇!

    至於後來的穎昌和朱仙鎮大捷,按照大宋方面的記錄,金兀朮率領的十萬大軍,先是在順昌讓劉錡打得損失慘重;後來金兀朮又跑到穎昌和岳飛打仗,而且還是率領十萬大軍,結果這一次讓岳飛打得更慘,要不是在關鍵時候,趙構、秦檜攔住岳飛,金兀朮恐怕就要被活捉。

    問題是,按照金史方面的資料記載,卻並不支援這種說法,他們說是金軍取得勝利。當然,誰是誰非我們目前已經不好評判;但是這兩場戰役的結果,卻是金國佔據了中原,而宋軍退出了中原。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金兀朮遭遇如此慘敗,為何最後還是他們佔據中原呢?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因為金國的金牌臥底秦檜發揮的作用。問題是,幾個月後,金兀朮大舉深入淮南,劉錡依然是宋方的重要將領,當金軍進攻廬州時,劉錡卻是棄守廬州,於是廬州淪陷了。當時劉錡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唯一能吹噓的事,就是在他率軍南撤時,金軍不敢追擊他。

    我們必須得知道,廬州在大宋境內,而且靠近長江。如果劉錡能在中原都能打出傳說中的順昌大捷;那他在淮南,在自己的地盤上,怎麼就不敢在廬州與金軍硬橋硬馬打一仗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所謂的順昌之戰,朱仙鎮大捷,比較合理的情形應該是這樣的,那就是當時這兩個地方駐守的金軍都比較有限,所以劉錡也好,岳飛也好,都有信心重創這股金軍,所以他們才敢發動進攻,並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隨後,當金兀朮率領金軍主力開始向這兩個地方集結時,劉錡和岳飛自然就只能選擇撤退。

  • 11 # 手把手教你混職場

    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看到的是他戰敗了,而我從其他角度看,我覺得他是成功的。

    我看了很多當時的史料記載,這些我相信大家也看了很多。但是,有一個關鍵點,我覺得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天氣!

    我問了一些氣象方面的學者,在當時,地球正處於一個很小的小冰河時期。金國還是其他草原地區都是提前下了大雪,牛羊和草原都被凍死了,所以,他們為了生存,必須南遷,失去了牛羊,他們的生活資料都沒有了,所以,必須到中原地帶搶!

    最開始的金國,就是以搶生活資料為主,當然也包括女人。

    搶,貫穿著整個草原民族的戰爭始終。說白了,當時的大金國,根本就沒有佔領和管理的意識,哪怕就是強大如大元朝,還是一個概念,就是搶,搶金銀財寶,搶女人。

    在他們眼中,輸贏不重要,戰領多啊地盤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搶了多少東西。

    你說的金兀朮,這傢伙就是搶劫的好手,一路就是搶,在搶的過程中發展壯大了自己。

    對戰大宋,在金兀朮眼中,何必打仗呢,我搶到東西就跑就完事了,跟你戀戰,我有什麼好處?所以,金兀朮也沒有多少心思戰鬥。

    就在這個大前提之下,大宋贏了這哥們幾場,就吹噓到什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而中國人也喜歡用自己的思維來衡量對方,覺得人家就是來開疆拓土的,就是要建功立業的,這是中國人的習慣。

    你看看大元朝就可以看出來了,人家都打到哪裡了?歐洲一大半啊。你看他們幹嘛了?還是搶,金銀財寶和女人。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地盤,就扔了,你看人家佔領了嗎?根本就沒有。只是帶著金銀財寶和女人回老家了。

    結果,成吉思汗這哥們,半道還死了,留下了一個傳說中的寶藏。都是搶來的財富啊!

    對於古代草原民族來說,佔領一個城池,還要管理,這太麻煩了,他們也沒有那個心思管理。哪怕統治了中國,其實他們還是強盜思維,就是搶啊,管理這事,都是漢人在管理。他們從來沒把中國這塊土地和城池當成自己的家,一點沒有主人的意識。

    做強盜搶劫,或是綁票勒索才是他們的主線任務。而打仗,只是副本而已,贏就贏了,輸了也無所謂,搶到財寶和女人才是最終級目標。

  • 12 # luckybzzz

    有人一輩子打勝仗,只打了一次敗仗就掛了,比如項羽;有人一輩子打敗仗,偶爾打贏一次,就功成名就,比如華盛頓。這些事,你根本沒地方去講理

  • 13 # 絕焰蒼老

    把金兀朮說的厲害點,那打贏他的人不就更厲害了嗎?就好像趙括一樣,如果不是首戰就遇上白起,誰知道趙括歷練一段時間後好不好是下一代四大名將。

  • 14 # 疑意相與析

    金兀朮也成了名將了,這讓宋朝的漢人情何以堪,幸好完顏一族已被滅絕,後來人的思想怎如此複雜,難不成是基因作怪?

  • 15 # 地底的歌呤

    宋史中金兀朮沒那麼神,被岳飛打得滿地找牙,一點脾氣也沒有。他的南征之所以成功,多半與南宋高宗一味地想求和有關。南宋這個朝代有點另類,對文官極大的寬容,在朝庭嘴仗打得不亦樂乎。但若誰稍一點軍權,就杯弓蛇影,往死裡整。宋高宗有時求和根本沒底線,就差沒對金跪著喊爹了。偏金國又不吃這個,金兀朮總想滅了南宋,南宋的一味退讓總讓他得手,偏有一幫子就不服他的二桿子們跟他死瞌,岳飛就是一個,終保得南宋沒嚥下死的一口氣。

  • 16 # 歷史畫中人

    金兀朮一輩子都在打敗仗,但是卻被稱為名將。其實按照事實來看,金兀朮整體上還是很有能力的,而且他也沒有一直都打敗仗,整體上還是勝多敗少的,而且在真正的歷史上,以金兀朮的能力也確實稱得上“名將”二字。

    金兀朮

    金兀朮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人稱四太子,女真名“兀朮”。金國皇位由完顏阿骨打傳給弟弟完顏吳乞買,再由完顏吳乞買,傳給完顏阿骨打的長孫孫子完顏亶,直接跳過了“宗”字輩。其實,完顏家族中,“宗”字輩才是人才輩出的一代。

    金國滅國遼、滅北宋,功勞最大的就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完顏宗弼(金兀朮)哥仨。相對於完顏家族中的溫和派,金兀朮是典型的“鷹派”人物,一直主張對大宋採取強硬的軍事力量,是堅定的“滅宋派”。

    這就是中國人不喜歡金兀朮,甚至各種文學作品中,要大肆貶低金兀朮的原因。其實金兀朮不光是出色政治家,也是出色的軍事家。

    除了滅遼和滅北宋戰爭,金兀朮的戰功主要體現天會六年、七年的“搜山檢海捉趙構”、天會八年的“富平之戰”、天眷三年的宋金戰爭。

    金兀朮一輩子幾乎都在打敗仗,為何還被稱為名將?歷史上還有哪些百戰百敗的名將?

    金兀朮其實並非後人說的那樣不堪,他當時被稱為“四太子”並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份,而是金兀朮本身也是個有勇有謀之人。只是可惜他後來遇上了岳飛、韓世忠、吳階、張俊等人才導致屢戰屢敗,成立“常敗將軍”。  

    之所以打了一輩子敗戰金兀朮還被稱為名將,是因為他曾經所作的一件事,其功勞無人可及。首先說明下,“金兀朮”這個名字只是小說上使用的,他本人並不是姓金,因為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國號為金,所以很多人就用國號給他起了個名字。金兀朮的本名叫完顏兀朮,乃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漢名叫完顏宗弼。他其實是一個擁有卓越軍事能力的將領,也被後來的金世宗稱為“宗翰之後,唯宗弼一人”的美譽。金兀朮被稱為名將的原因,就是撕毀第一次紹興和議,將偽齊的領土納入了金國版圖。第一次紹興和議是金國主合派完顏昌等人與南宋簽訂的,當時合議的條款是,金國要把佔領的偽齊的領土還給南宋,但這樣一來,金國佔領的宋朝土地就會大面積的縮水。 

    而金兀朮本就是個戰爭康仁,他不同意完顏昌等人的想法,於是聯合其他將領處死了完顏昌,撕毀了紹興和議,並親自率軍攻入南宋,不但再次將偽齊的土地佔領,還攻入了南宋的境內。雖然這次南侵獲得了短暫的勝利,但後來在戰場上遇到了岳飛、張俊、王德等名將,被打的哭爹喊娘,可他的舉動卻讓膽小的宋高宗和秦檜簽訂了第二次紹興和議。這次的合議條款內容為:宋金雙方已大散關和淮水為界,之前金國歸還給南宋的偽齊土地重新納入金國版圖。紹興第二次合議的記過就是,金國的領土面積大幅度的增長,因此說金兀朮的戰敗只是因為他遇到了岳飛和韓世忠等人,但他本身的能力和大局觀是毋庸置疑的。而立下大功的金兀朮也成為了金國的重臣,在國內成為了人人歌頌的物件。有勇有謀的“常敗將軍”。在攻滅遼和北宋的戰鬥中,他在得知遼國天祚帝在鴛鴦濼棲身時,便率領百餘騎連夜突襲,此時的金兀朮猶如神兵天降出現在天祚帝護衛面前。  

    雙方打鬥後弓箭用光,金兀朮搶過遼軍的長槍,獨殺八人,生擒五人,由此可見他確實是個武藝高強且有勇有謀之人。金兀朮的智慧還表現在第一次領兵東京城下,他追趕倉皇而逃的宋徽宗,雖然後來沒追上,但回頭搶了三千匹戰馬。對於宋朝這樣一個缺少戰馬的國家來說,三千匹戰馬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此消彼長,這些戰馬對金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所謂的常敗將軍,並非金兀朮太弱,而是對手實在太強,他不該碰上韓世忠、岳飛、張俊這些名將。

    綜合歷史的“常敗將軍”對比,金兀朮還真的“沒資格”入選,下面這幾位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倉皇北顧王玄謨;繡花長腿劉光世;大明戰神李景隆;轉進如風常凱申;死守金陵唐生智;南宋將才范文虎;以及三國戰神劉備和魏國將領夏侯惇等等,這些人才是真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總結:金兀朮雖說在與宋軍的對戰中敗了,但是宋軍也損失不少,而金兀朮對於宋朝來說,是個很大的威脅,每次對付金兀朮都很吃力,這樣的金兀朮還是能夠稱得上是“名將”的,只不過考慮到民族情懷,很多人更願意貶低金兀朮。

  • 17 # 大山裡的幼稚鬼

    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金伐宋的時候,四太子還只是西路軍中的一員偏將,當時西路軍主帥粘罕(完顏宗翰)想要先圍困汴京,兀朮卻認為,一路兵馬吃不掉北宋,必須諸路合圍才能取勝,於是他遣人見粘罕說獨力難攻,粘罕接受了兀朮的建議,後與東路軍合圍汴京,這才滅亡了北宋。

    從這裡看,兀朮並非啥也不懂就會指手畫腳的二代目,《大金國志》中也說他“膽勇過人,猿臂善射,遇戰酣,出入陣中,部眾憚之。”他是一個懂兵法,也能身先士卒的驍將。

    1129年,兀朮已經成為一路大軍的統帥,“乃提兵自登州入海道,破南宋三十餘州,直至兩浙,江東、湖南州郡皆破”,一股勁把宋高宗君臣趕到了浙東南的海島上,可以說是打出了金國的國威和軍危,並使得宋高宗君臣自此患上了“恐金症”。

    當然,或許是宋軍太廢,在靖康時打出了恐懼症,這才讓兀朮南征得以勢如破竹。兀朮輕易取得了如此大的勝利,在第二年開始進軍江南,雖然也取得了勝利,但長途奔襲,將士疲敝,加上不習水戰,後方不穩,使得金軍不得不從兩浙退歸,結果在鎮江渡江時,被韓世忠阻擊而不得渡,在黃天蕩與宋軍相持了整整48天,陷入窘境。

    雖然很囧,但兀朮臨危不亂,最終還是突破封鎖,渡江北歸。而也是這一戰開始,宋金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話說回來,其實還是江南水網密佈,不利於金軍發揮騎兵優勢,同時金軍又沒有水軍可戰,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兀朮雖然吃了敗仗,但他卻別其他金國大將更能吸取教訓,他開始認識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金國在北地能夠勢如破竹,那是佔了地利上的大便宜,而今擊江南優勢不在,短時間內是組織不起來能夠在江南環境中作戰的軍隊,而南宋卻可以據此站穩腳跟發展起來。

    回到北方的兀朮“每遇親識,必相持泣下,訴以過江艱危,凡不免。”他已經深刻意識到打過長江容易,但一旦深入江南,後方跟不上,想要回去就會吃大虧的。由此,兀朮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暫時想要以武力畢其功於一役已經不現實了。

    粘罕卻不這麼認為,堅持出兵繼續南攻,兀朮以“士馬困疲,糧儲未足”,表示意義,最終也阻止了金軍來年繼續南征。也是在兀朮的建議下,金國轉變策略,開始扶植劉豫建立偽齊政權,在金宋之間起到緩衝作用,同時把秦檜派會南宋,破壞抗金斗爭。而金國內部則開始鞏固在華北的統治,集中力量解決陝西的問題。

    此後的五六年之間,宋金之戰轉入艱難的相持階段,無論是陝西四川一帶,還是兩淮戰場,雙方間勝負不定,金軍負多勝少,這並不是兀朮一個人的鍋,整個大金國早已經不是草創時的那般可以橫衝直撞,而且金國上層內部之間的鬥爭也不斷激化,對華北粗放型的治理搞得怨聲載道,敗多勝少其實也很正常。

    金國此時最大的問題,就是繼承權。金太宗死後,完顏吳乞買的兒子完顏宗磐和完顏宗翰(粘罕)都覬覦王位,但由於掌握兵權的完顏宗輔等人的支援,取了個這種方案,才讓完顏吳乞買的嫡長孫金熙宗完顏亶繼位。

    完顏亶雖然上位了,但金國內部掌握兵權的人幾乎都不把他放在眼中,大臣將相之間爭奪越演越烈勢同水火。這嚴重削弱了金國的國力。

    在這些爭鬥中,兀朮卻靜觀其變,不輕易表態,之後於1139年支援金熙宗產出了完顏宗磐等人,從而使得金國度過了立國以來最大的一場政治危機,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兀朮成為都元帥,開始掌握金國軍事大權。

    緊接著,兀朮四路伐宋,南宋方面毫無準備,好不容易收復的河南、陝西等地望風而降,金國取得了相持階段以來的空前大捷,自此也確立了南北對峙中的均勢。兀朮回朝後又幹掉了尚書左丞相完顏希尹為首的集團,等到完顏宗幹病死後,徹底掌握了金國軍政大權。

    兀朮此時的聲望在金國空前高漲,遂乘勢進軍淮北,可惜被宋軍劉錡部以少勝多大敗之。這一仗,實際上是兀朮此前河南陝西之捷頭腦發熱所致。從宋金進入相持階段後,凡進攻淮上,金軍根本無任何優勢。

    自古以來,南北對峙,從未有在兩淮能夠取得戰略目的的戰爭,兩淮之地是那麼容易打的麼?

    與此同時或許是稍後,其他諸路金軍也相繼敗北,後兀朮又再起兵卻敗在岳家軍之手,岳家軍一路打到了距離汴京45裡的朱仙鎮,只是由於宋廷一再催促才退兵南歸。

    兀朮乘南宋將帥還鎮,淮上空虛之機,再次起兵南下,然而宋軍再援淮西,最終金兵大敗而回。

    經過這次較量之後,兀朮終於意識到敵強我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沒錯,確實是金弱宋強,金國早就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那個縱橫兩河的金國,政權全面轉型漢化,但漢化又不徹底,在華北的統治並不是那麼牢固,金軍的戰鬥力隨著在中原安逸富足的日子斷崖式跌落,金國貴族們早已經在花花世界裡墮落腐化了。兀朮看到軍事上難以取得成果,便轉而積極策劃與南宋議和。

    縱觀兀朮的一身,他比金國其他宗字輩的傢伙們要更出色的多,這種優秀,在軍事上體現得不明顯,更多的是體現在政治上。金國從部落到國家,從蠻夷政權到佔據華北立國,整個制度化的過程,兀朮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一身戰績看起來似乎敗少勝多,但這其實更多的是南北對峙下雙方勢力此長彼消下的結果,金國的經濟體量遠遠小於南宋,而金國作為外來政權,從艱苦創業到享受墮落也就是那麼一代人的時間。兀朮能夠消弭國內因為兵權所導致的派系鬥爭,使得國家傳承得以穩固,已經是十分厲害了。

    還是那句話,凡是能夠在史書上留名的人物,並沒有一個是簡單貨色,不能單純從能取得多少場軍事勝利去判定一個人的能力。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並不簡單依靠個別將領的優秀,南宋中興四將算是打仗厲害的吧,可問題是南宋的政治生態就那樣,再厲害又有什麼用?

    金國看起來強大,但不到15年戰力就不行了,但凡南宋朝廷有點進取心,士大夫們不提防武將打壓武將,宋高宗有點銳意進取,早就打到黃河去,收拾舊山河了。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金國也有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兀朮不可能跟所以金國貴族作對,真正把北地漢人當一家好好治理,打造出一個強盛的金國,在南下滅宋吧。扯後腿的歸根結底,還是女真貴族階層的問題。

  • 18 # 德厚致遠

    金兀朮雖是個屢戰屢敗的主,與韓世忠交戰被困黃天蕩;與吳玠交鋒和尚原,中箭而逃;與劉錡征戰於順昌,慘敗而歸;與岳飛交戰於郾城,不是秦檜從中作梗,金兀朮險些兵敗身亡。南宋抗金名將幾乎都有擊敗金兀朮的記錄,這金兀朮儼然成為南宋名將的試金石。戰爭有勝有敗,金兀朮的失敗,反而是宋將的成名之戰,也是宋將的歷史貢獻。

    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乃金朝名將、開國功臣,是金朝主戰派的代表,並領導了多次南侵宋室,第一次金軍圍攻汴京開封,宋徽宗嚇得不戰先逃,金兀朮也己參戰,當他聽聞宋徽宗離開開封已向南逃,宗弼選驍騎百名追之,可惜沒有趕上,卻獲得戰馬三千而還。後來完顏宗弼攻克青州。既而攻佔臨朐,在臨朐附近,宗弼先擊敗趙成領導的抗金武裝,隨後又大敗黃瓊的宋軍,繼取濮州、開德府、大明府,平定河北,金兀朮屯守河間府。

    金太宗完顏晟下詔追擊逃在揚州的宋高宗,宗弼率其部為先鋒搜山撿海追趙構,先後攻佔濮州、開德、大名、建康等地,宗弼一路所過州縣,一擊即破,或不戰而降,一直把宋高宗趙構追到海上,只是北方兵不悉水戰,受到宋海上水軍的阻擊才退兵。不過這一仗,嚇得宋高宗功能失常,使得趙構畏金如虎連連乞和,就是這貨幹得。

    金兀朮率軍帶著從江南各地掠奪的大量金銀財物沿運河北還,行至鎮江,遭到韓世忠的阻截,雙方相持四十八日,金兀朮仍不能渡江,被困黃天蕩,後有漢奸帶路,連夜挖開舊時水道,才得以逃回建康,韓世忠追至建康,以戰船封鎖江面。金兀朮張榜立賞,又有漢奸見利忘義向金軍獻策火攻,致使韓世忠戰敗,也使宋軍水師被燒死、淹死的將士不可勝數。金兀朮北返時放火焚燒了建康城,卻在牛首山遭到了岳飛的伏擊,岳飛乘勝追擊收復建康。

    富平一戰,由於張浚自恃強大,判斷失誤,貽誤戰機,致使金軍以少勝多,打敗宋軍四十萬人馬,扭轉了金軍在川陝地區的不利局面,這其中也有金兀朮的功勞,是他從中午戰至黃昏,力戰而不卻,牽制了宋軍主力,為扭轉戰局贏得了時間。

    激戰和尚原時,金兀朮遭到扼守和尚原的宋吳玠、吳璘軍的頑強抵抗,金軍潰敗,宗弼身中流矢,甚至有“剃其鬚髯而去”,金軍將士死傷大半,這是宗弼從軍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及後,金兀朮利用風雪之夜,採取突襲之策,出其不意攻戰了和尚原,但在進攻仙人關時,又遭遇吳玠兄弟的頑強抵抗,金兀朮兵敗撤還。

    金太宗吳乞買死後金熙宗完顏勖即位,金朝內部也出現矛盾紛爭,主戰派金兀朮誅殺了主和派撻懶,然後又率軍南下進攻南宋,但此次南征,金兀朮又吃了兩次敗仗,一是與宋將劉錡戰於順昌,金軍以十萬之眾敗於劉錡的兩萬“八字軍”下。一是在郾城,金兀朮以十多萬各路人馬想吞掉岳飛的指揮中樞,不料也慘敗而歸,金軍精銳鐵浮屠柺子馬盡失。金兀朮哀嘆:“我自北方起兵以來,未有如今日屨見挫衄!”

    金兀朮經歷兩次慘敗,認識到要滅南宋並非易事,弄不好會兵敗身亡,就利用南宋宰相秦檜除掉大將岳飛等人,解除了韓世忠等人的兵權,迫宋稱臣,簽定《紹興和議》即(皇統和議),金兀朮以功進太傅。次年,宗弼還朝,獨掌軍政大權。

    金兀朮雖然打了一些敗仗,但並不說明他弱,他在宋金戰爭中,縱橫沙場十六年,始終掌握著戰爭主動權,多次率軍南犯,南宋幸虧有愛國英雄俠肝義膽,保家衛國以戰止戰,終使金朝與南宋分疆而治,南宋社稷江山得以保全。

  • 19 # 山野論史

    開啟電視,看看抗日神劇,日本人好打不?他們勝過幾回?是不是經常吃敗仗?不用說正規軍,就是土八路或者一般的愛國人士,收拾日本人都跟踩死一隻螞蟻差不多。

    事實上,日軍在中國死傷幾十萬,但中國軍人卻付出了上百萬的生命代價,知道日本人拼刺刀為什麼要退出子彈?因為一個訓練有素的日本兵可以對付三個中國軍人,開槍的話誤傷的都比被中國人殺傷的多。這就是現實。宣傳信不得。

    歷史上從沒有常勝將軍,一兩場的戰爭失利算不得什麼,關鍵是整個領兵作戰過程中的戰果。

    金兀朮是金國名將,兀朮在女真語裡是頭的意思,金兀朮,翻譯過來就是金國頭領,不是名字,金兀朮的原名叫完顏宗弼。在中原戰場上遇到過幾次不順,但相對於他參加過的戰役,可以說不值一提,大部分戰役,金兀朮都是碾壓性的勝利。即便是敗績,也不是慘敗,順昌遇到劉錡,確實有點丟面子,敗的比較慘。

    從對遼作戰,完顏宗弼就顯現出其超高的軍事才能,打了很多漂亮戰役。兩次針對北宋京城的包圍戰,完顏宗弼都參加了,而且立了不少軍功,完顏宗翰死後,完顏宗弼有了更多的展現機會,在河北橫掃抗金義軍,大敗宋軍,平定河北。

    搜山檢海捉趙構,完顏宗弼更是展現出其極強的軍事才能,帶兵從河北一路殺到明州,逼得趙構只能坐船出海避難,回軍時在黃天蕩遇到韓世忠的阻截,這場戰役在宋史上很出名,給了金兵以沉重打擊。其時這場戰役,韓世忠最終是以失敗告終,損失比金兵還大,之所以造成那麼大的影響,是因為此前的對金作戰,幾乎都沒有真正的勝過。黃天蕩一役,打破了金兵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才是它最大的意義。

    黃天蕩戰役中,金兵被韓世忠船隊攔截,雙方交戰,金兵大敗,死了二百多人。隨後被困,但是很快,完顏宗弼找到對付韓世忠的辦法,趁著水面無風,用小船靠近韓世忠的大船,用火箭射到船上燒船。韓世忠損失嚴重,宋水師被燒死、淹死的將士不可勝數,韓世忠和少數將士在瓜步棄舟,從陸路逃回鎮江。

    1130年的富平之戰,南宋幾乎集結了所有名將,帶領十八萬大軍,號稱四十萬,包圍了僅有幾萬人的完顏宗弼,最後在完顏婁室的配合下,南宋十八萬大軍土崩瓦解。金軍乘勝追擊,以少勝多,取得了富平之戰的勝利。

    1140年,第一次紹興和談失敗,完顏宗弼再次領兵南侵,僅月餘時間就收服了合議期間歸宋的陝西、河南大部分土地,再繼續南侵中,在順昌被劉錡打敗,因為此時岳飛趁虛而入,佔領河南大部地區,金兀朮順勢回軍防守,雖然與岳飛的幾場遭遇戰中有不小損失,但也成功將岳飛部隊分割在郾城和順昌兩地,雖經過楊再興和王嵐等人拼死力戰,但局勢並沒有改觀,此時,稍早投降岳飛的一些義軍和城池守將也被金兵收復,岳飛已成孤軍深入之勢。不用說長驅直入,此時恐怕回軍都很難全身而退。幸虧劉錡不計前嫌(劉錡被困順昌時,岳飛抗旨不援助順昌)出兵相助,聲東擊西,用圍魏救趙的方法牽制金兵,岳飛才得以全身而退。

    順昌大捷

    金兀朮身經百戰,極少敗績,而且戰果輝煌,他是我國曆史上可圈可點的一名軍事家、政治家,把他的作戰經歷和岳飛做個比較,岳飛的那點勝利,簡直微不足道。岳飛三次出名的大戰分別是;早期平定鐘相楊么起義,面對的是農民起義軍;中期與偽齊作戰,收復襄陽六郡,面對的是偽齊部隊;後期趁虛而入收復河南逐郡,面對的是第一次紹興合議已經表示願意歸宋的中原守將和起義軍。其他的戰役都是小的戰役,有勝有負,總的來說勝多負少。南宋期間,宋軍與金國主力硬碰硬並獲得勝利的戰役共計十三次,都與岳飛無緣,也就是說,岳飛一生與金兵主力接觸機會不多,有過幾次接觸戰果平平或者敗逃,沒有可以標榜的輝煌戰果,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歷史和小說的差別不是一點,而是很大,而岳飛的歷史更為特殊,《宋史》岳飛傳編纂時,幾乎照搬了嶽柯的《金佗粹編》。孫子給爺爺寫傳記,而且還是為爺爺平反組織的材料,我只能呵呵了。歷史是嚴肅的,但是《宋史》這樣取材,也沒誰了,關鍵是其他資料都有相關記錄呀,看著相互矛盾呀!

    歷史上絕不會出現百戰百敗的名將,如果勉強湊數的話,西漢的貳師將軍李廣利可以算一個,他是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妥妥的外戚呀,漢武帝算是對得起這個大舅子,給他最容易打的仗去打,就這樣李廣利也都能吃敗仗,別人吃敗仗會被罰,很少能再有機會打關鍵戰役,李廣利不會,漢武帝會給他增兵填將,繼續打,打勝了為止,就這樣,李廣利還是敗多勝少,但是總歸有勝利,有勝利就可以嘉獎,就這樣,這位常敗將軍照樣封侯。不過太太不爭氣了,最後竟然兵敗投降了匈奴。

    李廣利可以拿的上臺面的就是徵大碗之戰,劉向評論這場戰役說:“貳師將軍李廣利,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母寡之首,猶不足以復費,其私罪惡甚多;孝武以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拜兩侯、三卿、二千石百有餘人。”

    李廣利能夠打了那麼多敗仗還封侯,是因為他是漢武帝的大舅哥,這樣的事歷史上不多,很多名將還是靠一刀一槍的拼出來的,俗話說,一將成名萬骨枯,李廣利這樣的特例並不常見。

  • 20 # 弄潮兒2231

    他是名將,只不過遇到了千年都不見不得出一個的頂尖名將岳飛,岳飛在中國歷史上所有名將中排進前五是沒有問題的!不是金兀朮弱而是對手岳飛太強!元朝在編宋史時說:衛霍歷代皆有而飛之才難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人太老實,總是被人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