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蝸牛的幸福你不懂

    歸根結底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人越來越多,公辦的學校越來越少,民辦的學校太多,公辦的師資都比較穩定教學質量也是厲害。民辦的師資不穩定,教學質量也不好。如果中國取消民辦學校,全部是公辦學校,課外興趣班及輔導班全部取消不要他們開,而這些興趣班納入公辦學校裡,可以變成選修課,這樣我想家長一定不會著急了!也用不著為了孩子能進公辦學校而心力交瘁的想辦法,孩子們也會壓力小一點。只要在中國希望不要以戶口所在地及房產證來實行九年義務,而希望是以家長在哪裡工作在哪裡暫住的地方就近入學,不要再要交高昂的贊助費了。考學時也不要讓外地生比本地生多考出40分,才錄取,希望一視同仁。是現在的規定讓家長焦急呀!所以教育如果底不改變。一切都是枉然。

  • 2 # jingjing2013

    中國爸媽養娃累,主要是因為:對孩子期望太高

    在絕大多數有孩子的中國家庭裡面,孩子都是中心中的中心。父母們整天圍著孩子轉,事事為孩子籌謀,從未生、出生、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高中,直到上大學、孩子工作、結婚、買房、孩子自己生孩子,幾乎無一日間斷。

    這期間是各種操心、各種比較、各種選擇、各種糾結、各種傾盡全力、各種力不從心、各種滿心希望、各種灰心失望、各種早知今日、各種悔不當初,常常是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然後又是對孩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的各種期待。

    如此心力交瘁地幾十年,怎麼能不累?

    這麼累的根源,就在於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既包括對孩子自己發展的期望,也包括對孩子回報父母的期望。

    期望如此之高,壓力山大的不但是父母,還有孩子。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期望這麼高呢?他能成為獨立的、自主的、幸福的成人,不是已經很好了嗎?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看開這一點,拋開對孩子所有外在功名利祿的期待,關心孩子和父母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育兒生活,會輕鬆很多。

  • 3 # TT潤媽育兒記

    主要還是一個攀比思想在作祟。朋友的孩子,鄰居的孩子,同學的孩子一個個都在補這補那,學這個興趣班學那個特長班,見了面就是圍繞著孩子學什麼了學怎樣了不停地聊,你能受得了?想想自家的娃天賦也不比別人家的孩子差哪去,可卻是這也不會那也沒學,你不焦慮嗎?慢慢的你就忍不住了,也開始加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大軍了。生怕自家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不停地奔波,焦慮。最終落實到自家的娃身上啦!

    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在感嘆:孩子,不是爸爸媽媽在逼你,實在是現實太殘酷,我們也無能為力啊,難道我們不想你有個輕鬆快樂的童年啊,可是如果你的童年輕鬆快樂了,那你的後半輩子就會很辛苦的。沒辦法啊!這就是大環境。

  • 4 # 恩恩媽媽向前衝

    今天五歲的恩恩晉級黃白帶考試,我這個媽媽比他還緊張焦躁。看著與他一起報名的小孩表現比他好,我的內心充滿了無奈挫敗。反思自己焦躁的原因,實際就是攀比愛面子。孩子表現好壞直接反映了我的虛榮心。時刻擔心自己孩子被比下去,根本原因是我心裡的不成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己焦躁,孩子也覺得累。

    家長經常範的錯誤是把眼光放在孩子的缺點上,用放大鏡看缺點。難怪自己焦慮不堪。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更加自信,是與正面管教的方式離不開的。不批評,不刻意表揚,經常鼓勵孩子。注重孩子的優點,採取鼓勵的方式。孩子的缺點會越來越少,優點會越來越多,變得越來越自信。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是發展中的人,要允許他犯錯誤,尊重他的意志,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因為他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

  • 5 # 三金夫人

    我覺得這個問題具有時代感。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想盡辦法給予孩子最好的。但是在60或70年代,那一代人每天都要為溫飽而忙碌奔波,每家都是幾個孩子,孩子們也都是不知不覺長大了……

    可是對於現在家庭,大多數父母也包括我在內,都在育兒問題上感到焦慮,有的時候甚至迷茫。追根溯源都是家長間的攀比。父母們在一起總是聊孩子,無意間就使得孩子之間互相攀比。誰家的孩子買了什麼學習機?學家的孩子打算去哪個學前班?孩子現在都學什麼特長班了?有一段時間我也在跟風。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在學小主持人,也在給寶貝到處約課試聽,有一次在風風火火的上課途中,寶貝問我:“媽媽,我們現在去上什麼課呀?”我說:“小主持人”,寶貝說:“為什麼要去呀?”。為什麼呢?孩子只有4歲,只知道跟著媽媽東奔西跑地上著各種課。這難道不是我們家長的一種心理滿足嗎?

    想起了這樣一句話“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讓孩子幫你實現”,我們作為家長首先要放鬆,才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純真的童年。

  • 6 # 暖心小腳印

    我認為大多父母焦慮育兒問題,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激烈的競爭力。競爭力不僅表現在每個家庭之間,還體現在每個孩子的競爭中。做父母的都想給孩子拼個好的幸福生活條件,一方面整天不停的奔波唯恐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另一方面努力培養孩子,利用孩子的休息時間參加各種興趣班,爭取樣樣不能比其他孩子遜色。然而,內心卻是惶恐不安,不知這樣緊湊的安排,是否無情奪走了孩子美好的童年。然而,還沒有考慮好這個問題,二胎又“嗷嗷”降臨,更大的生活壓力使父母更為焦慮,也擔心從此身心疲憊,對兩個孩子顧此失彼,不能盡到責任。

    很多父母就是太過擔心,忽略了培養孩子自主自立的好習慣,反倒在孩子的吃喝拉撒上處處有操不完的心,唯恐孩子受到點滴的委屈。孩子小時候父母不放心,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不再與父母交流溝通,父母更加的焦慮,經常猜測孩子的想法,甚至擔心孩子學壞或沒出息。這些父母的焦慮或許會延續到,孩子成家立業為止。

    其實我認為,雖然傳統的中國教育方式,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是,時代在發展,每個時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也越來越脫離古板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不如放下一些焦慮,多坐下來平心靜氣的與孩子溝通交心,聽聽孩子希望自己怎樣成長,想得到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願不願意走父母用心良苦所設計好的路,叫自己和孩子都不再那麼焦慮的生活!

  • 7 # 鴿子老師

    現在父母在育兒問題上為什麼會這麼焦慮,我想焦慮的原因:

    首先:一部分可能是因為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你惟恐寶寶“輸在起跑線上”,身高比,學習比。因此自寶寶誕生之日就對他今後的成長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態。另一部分原因可能與你較為敏感的個性心理特點有一定關聯,即你自身的心理特性是產生育兒焦慮的成因之一。

    其次:有了寶寶之後,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媽媽面臨著工作與照料寶寶的雙重壓力,爸爸則體驗到巨大的責任感。面對寶寶的出現所導致的對全新生活的接納問題,你很可能暫時難以調適,沒有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準備,感到了對寶寶教養、成長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不安,這時焦慮的產生就在所難免了。

    最後,我覺得中國的爸爸媽媽比其他國家的爸爸媽媽更普遍地存在著育兒焦慮,二胎政策才放開,之前特殊的獨生子女政策,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寶寶,由此使得爸爸媽媽們普遍缺乏養育經驗。社會上的各種資訊充斥冗雜,令他們無所適從。既不敢相信傳統經驗,但照搬書本又不可能完全適用,於是經常處於兩難之間,這恐怕是造成中國爸爸媽媽育兒焦慮比例高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 8 # 貼心媽媽

    激烈的社會競爭,以及父母對孩子滿懷的憧憬和期望使得現在的,父母在育兒問題上很焦慮。超市裡買一包零食,父母看上面的新增劑裡是否有辣椒?給孩子買上學的文具,父母會仔細研究塑膠書皮的成分是否含有有害物質?帶著孩子過馬路,熙熙攘攘的車流著實叫人焦慮。等到孩子上小學了,父母更是擔心孩子的學習是否跟得上。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操碎了心。

  • 9 # 茵你而淳在

    現在的父母之所以在育兒問題上充滿焦慮,除了整個社會氛圍的影響,現行教育體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家長自身的自信不足,缺乏學習,一味跟風,沒有自己比較系統的育兒理念。大部分的父母在育兒問題上會受到外部影響,會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人,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只注重於培養孩子的知識學習,不注重人格培養,只關注孩子的學習,不關注孩子的心理,而由於缺乏學習,家長往往容易越來越迷失方向,進而產生焦慮心態。

  • 10 # 守護寶貝天使

    因為感到壓力太大。不知從何著手教育孩子,這是一項大工程,沒培訓就上崗,茫然,當然焦慮了。建議去

    學習。

  • 11 # 科壇春秋精選

    望子成龍,互相攀比,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讓孩子命運發生改變,其實一個人的成功很有多種因素,孩子的天資佔到60%,環境佔到30%,還有就是人生機遇。

  • 12 # 歡丸媽媽陳霜

    在一對一指導了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閱讀之後,我發現很多家長都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焦!慮!

    我因為做兒童教育,很多家長找我諮詢孩子的問題,我確實遇到過極少數幾個真的可能需要專業機構輔導或者治療的孩子,但絕大部分的問題甚至都說不上是問題,只不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絕大部分的問題,實際上都是家長的問題,一方面是家長教養不當,另一方面就完全源於家長的焦慮。

    現在的家長焦慮不僅僅是對於孩子成績的焦慮,簡直是覆蓋了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家長都覺得,我們家父母兩人,再加上兩邊四個老人,伺候一個孩子,怎麼還那麼累呢?主要就是因為太焦慮的緣故。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父母的焦慮”這個話題,以及如何用繪本來對抗焦慮

    孩子的“問題”,繪本里都有

    我的孩子不睡覺怎麼辦?

    我的孩子不吃菜怎麼辦?

    我的孩子總是揪著那個從出生就再沒洗過的小毯子怎麼辦?

    這些在家長看起來很讓人焦慮的“不正常”行為,其實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很普遍的狀況,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表現出來。家長在繪本上看到自家孩子的那些“問題”,大概也會覺得比較安心吧。既然都被畫到繪本里了,說明是太正常的行為了,孩子看到這些“同類”,也會減少焦慮和內疚。

    繪本除了講故事,也會提供解決辦法

    我雖然一直都建議父母不要總是照方抓藥,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和孩子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對策”。但是繪本和育兒書都會給我們提供一些解決辦法和思路。

    尤其是繪本,一方面家長讀起來比較快,不會像大部頭育兒書一樣那麼難啃,另一方面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讀,孩子也容易認可其中的解決辦法,省去了很多麻煩。

    雖然繪本有這麼多好處,但我也要強調一點,那就是——

    繪本不是萬靈丹

    我在給家庭做閱讀指導的時候,無數次遇到父母跟我說,我的孩子最近怎麼樣怎麼樣了,這個月想要一本解決這個問題的繪本。

    繪本涉及的領域雖廣,但並不是包羅永珍的,很多具體出現的問題,並不一定能夠找到相關的書籍。即便是相似的問題,繪本所介紹的方法也有它的立場和背景,父母是否認同那種理念,尤其是在中國,隔代教養非常普遍,很多方法不但解決不了原先的問題,還容易造成新的家庭矛盾,倒不如我們用更接地氣的方式來解決。

    閱讀本身,也帶給家長很多的焦慮

    我的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看得太多怎麼辦,五歲了還不認識字怎麼辦,讀圖能力不好怎麼辦,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行,已經讀了很多書了為什麼沒有改善。這些問題估計每個關注親子閱讀的家長都遭遇過。

    以前的家長要到孩子上學了才會關注教育或者是閱讀的問題,現在則提前了好幾年,大部分家長從孩子三歲上幼兒園開始,都開始教孩子讀書了。也就是說,這個焦慮的時期至少延長了三年,這實際上是一個很不好的趨勢。

    家長對閱讀的焦慮,源於對閱讀的一種工具化和實用主義傾向。從來沒有人問我,我的孩子不愛玩怎麼辦,玩的水平比不上隔壁家的同齡孩子怎麼辦。因為玩對孩子未來的學業和事業都沒有影響,家長不會心生焦慮。我也沒見過哪個孩子不會玩的,因為玩是讓孩子快樂的事情,而不是被父母要求去做的事情。

    這又涉及到一個普遍的安全感不足的問題,現在的70後、80後父母,自己小的時候也往往經歷過一段物質比較匱乏的時代,即便沒有,上一輩安全感不足也會遺傳給我們。然後現在又都是獨生子女,大家押寶一樣的把所有關注都給了孩子,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這個情況能夠在未來十年放開二胎有所改善。

    對孩子過於關注,父母焦慮越來越嚴重,而實際上父母的焦慮比孩子的問題更可怕。家長遇到一個什麼問題,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著急、不要煩躁,不要急於給孩子定性。

    現在家長的育兒理念有了一點進步,就是把覺得“孩子有問題”改成了覺得“父母有問題”,但是也有點矯枉過正了,從無不是的父母,變成了無不是的孩子。但是實際上,在一段關係中(不論是親子關係還是親密關係),單純從某一方找問題都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巴掌拍不響,解決家庭問題的關注點,應該是親子關係,這是一個互動的關係,並不是某一方出了錯。

    但是我們主要把目光放在父母身上,這是因為如果父母能夠主動改變自己,就會對這個互動的關係產生好的推動力。想要讓一個出了錯的系統變好,那每一方的改變出發點都應該是自己,既然孩子沒有能力主動改變自己,那麼家長就應該從自己身上尋找突破口,然後去推動這個系統向著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

    同時,家長的思維定式、刻板印象都比較深,改變起來相對困難,一旦父母改變了,孩子往往也會跟著改變的。

    孩子也會焦慮,焦慮本身是一種必要的情緒

    孩子也會焦慮,但是一個成長的很好的、得到了很多愛的孩子,過度焦慮往往會比成人要少。焦慮本身是一種必要的情緒,即便最理想的早期訓練也沒辦法消除孩子內心的全部焦慮,也不需要這麼做,孩子需要合理水平的焦慮來應對危險和發展自己的社會性。

    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適度焦慮,在他有小不滿、小抗議的時候晾著他點,逐漸提升他對焦慮的耐受度,當然,嚴重的焦慮和恐懼,父母必須去安慰孩子讓他有安全感。這個並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父母遵從自己的內心和觀察孩子,這還是我們剛才說到的,不要焦慮,沒有那麼多非做不可的事情,也沒有那麼多做了就會對孩子產生不可逆影響的事情,沒有完美的父母,把自己的焦慮放下是最重要的。

    有一本閱讀推廣人很愛的書,叫《大黑狗》,你去網上查它的解讀,非常深刻,非常有內涵。其實從最表面的內容看,這本書就是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家門口來了一隻大黑狗,超級大,全家人都害怕的不得了,越來越害怕,但是家裡面最小的那個孩子,沒怎麼驚慌,帶著大黑狗走過森林走過河流,最後繞回家裡,變成了一隻小黑狗,這家人都不怕了,把它養起來了。為什麼每個人看到大黑狗都那麼害怕,看著他越來越大,就是在說成年人的恐懼,恐懼越深,黑狗就越大,而小孩子天生就有能力化解這些恐懼。你們去找這本書來看,對成年人來說也很有意思的一本書,可以想想,自己的恐懼黑狗有多大,然後能不能讓它變小,讓它在自己家裡跟自己和平共處。

  • 13 # 可愛的小黃老師

    存在焦慮的一般是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家庭,或者直接說是中產家庭。

    家庭發展的需要

    中產家庭,父母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一定的財富。他們就極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最優質的教育,併為之付出巨大的金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超越自身,有著更好的發展。

    社會競爭激烈

    現在的社會競爭極其激烈,特別是大城市裡,小孩兒從上幼兒園就開始競爭,上學,初中,高中,可謂每一步都揪著家長的心,牽動著家長的神經。他們害怕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輿論製造的焦慮

    網上關於教育的各種文章,在有意製造著焦慮,家長看多了能不焦慮嗎?

  • 14 # 賢良誠敬之暖暖的太陽

    焦慮感覺是一個用的頻次超多的詞,學生考試沒有把握時會感到焦慮,面對工作時焦慮,年齡大點的遇到婚姻問題時會焦慮。家長又為孩子的教育學些焦慮。華人你這是怎麼了?真希望大家能停下來急匆匆的腳步好好靜下心來思考一下。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原因是因為當時社會發展太快,快到我們大家都有些跟不的感覺,對於孩子當然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都希望比自己更優秀些。其實大家可以平靜對待與其焦慮的無從下手不如平靜迎接所有挑戰。對於孩子教育如果無從下手就順其自然,慢慢發現孩子的特長然後再加以引導。

  • 15 # 平林小院

    存在焦慮的家長確實非常多,多數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超過自己,都希望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或者說希望孩子實現父母沒有實現的理想。說孩子是一個一個生動的個體,倒不如說孩子是父母的理想寄託。

    這樣的父母往往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少有不如意就擔心焦慮,總是希望孩子的成績最優秀。最字只有一個,也就是說第一隻有一個,這麼多父母,這麼多孩子,哪能都會是第一,第一也不是永遠的,當孩子成績有了波動,家長的心理就會有波動。所以就會焦慮,焦慮就是因為父母太注重孩子的成績了。

    隨著孩子的長大,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出現,有些孩子開始叛逆,開始不聽父母的,大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話,有了叛逆,他們就開始焦慮了。會不斷感嘆,孩子怎麼會這樣呢?孩子怎麼會不聽話了呢?小學那麼好,現在怎麼這樣了呢?許多疑問在父母心裡出現,這時父母也會焦慮。

    當孩子沒實現父母的期望,比如沒考上大學,沒考上理想大學,沒有按著父母的意願找工作,只要孩子每一步沒按照父母的思路走,父母都會焦慮。

    這就是中國的大多數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期望寄託理想未來。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考慮孩子的成長規律,不注重孩子內心需求,不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出了問題,父母都把責任放到孩子身上,這能不焦慮嗎?

  • 16 # 時光靜好642

    對於孩子教育家長普遍存在焦慮這是真的,因為家長深深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家長都知道知識改變命運,自己從小到大也經歷了一些磨難,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用功讀書,長大後考到好的大學得到好的發展。

    現在影響孩子教育因素太多了。從自身說起,網路遊戲各種各樣,吸引著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孩子沉迷遊戲,放鬆學習。這也造成家長的恐慌,家長對於這一點合理的引導很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成了家長與孩子爆發的導火索.

    城鄉教育的差距很大。現在的教育為了解放孩子得的天性。課本在精簡,一切都以孩子出發,作業也很少,這樣一來。農村的孩子只能簡單學一點,然後大把時間去玩。城裡的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學到的不但比學校多,還會更深。這是教育的差異。也是農村與城市的教育差別。當然,很多農村人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兒童在家,他們自覺學習的東西質量也會降低。

    同一個城市,更是存在很大的競爭壓力。孩子必須從小培養,因為周圍的孩子也是上著各種各樣的特長班。你不去學習就讓人家落下啦。這樣的教育攀比思想也使更多的家長著急、焦慮。

    對於孩子教育家長考慮會更全面一些。同時我們要合理的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愛上學習……

  • 17 # 心理學習者教育小感悟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他們希望透過教育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未來。當孩子的現狀和家長的期望存在反差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就產生了焦慮,反差越大焦慮也就越大。

    是什麼讓家長產生了這麼大的反差呢?我們從社會、家長和孩子三方面來說。

    先說說社會層面的。現在社會發展非常迅速,資訊更替飛快,而這些資訊的飛速流轉離不開學校和教育,在此也說明了知識是第一生產力。另一方面是社會整體對學歷的要求,學校越好,學歷越高,在就業方面的路相對就越寬。這一點是很多家長深有體會的,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受到了學歷的衝擊,自己可能也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在生活裡不斷的努力和奮鬥,可能自己走了10年才能達到的目標,高學歷的人可能走一兩年就到了,所以學習改變命運的思想深扎家長們的心中。父母們可能感覺很後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好好學習或者在自己小時候沒有這麼好的條件可以學習,所以他們想把這些沒得到的都給孩子,他們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累,希望他們能抄些近路,有個更好的生活,活的更輕鬆。

    再說說家長層面的。在上面提到了,對於家長來說就是讓孩子更輕鬆一些。從這點出發,只要他們能想到的都用上,此刻的事實是不是家長們想的那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就是對的。沒看錯,家長們要的就是“我不要你(孩子)覺得,我要我(家長)覺得!”。琴棋書畫,都得精通,吹拉彈唱件件能行,發展成全才。完全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適不適合,話那麼多幹什麼,幹就完了。

    還有的家長採取的是散彈法,就像拿著一把散彈槍,每個方向都放兩槍,總用一槍能中。抱著這樣的心態讓孩子每樣都學,總有一樣能開花,所以每天讓孩子參加各種班,什麼都學,證書一大堆。最後搞的孩子筋疲力盡,看見網上常提起的“別人家的孩子了嗎?”自己家孩子也要像別人家孩子一樣,別人家孩子能幹什麼,我們家孩子就一定也要幹,也一定要幹好,甚至比別人家孩子乾的還要好。

    最後再說說孩子的層面。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沒有家長的經驗,家長想讓孩子一下有和自己一樣的閱歷和經驗是不可能的,無論是身體的成長還是心理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從時間和他生活的環境得來的。他現在的生活主要就是在學校,而家長們非要和他談社會,他聽的懂嗎,能體會深刻嗎?就像別人說什麼東西特別好吃,自己不試吃一回怎麼能體會到美食的味道呢?也許大多數人覺得好吃,等你自己吃的時候,就感覺不好吃也說不準。家長們想想有沒有這種情況,套到孩子這裡也一樣。就算有人說這東西吃可好了,但就是難以下嚥,有多少家長能吃下並堅持長期的吃?他還個孩子那,怎麼就不行了呢?怎麼就產生如此大的反差了呢?

    不用說天天各種學的孩子們,就是天天接送的家長們都受不了。這樣一來二去,“只見花錢出力,不見孩子成績”,時間長了家長自己都迷茫了,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家長們最後只能說一句,“我這一天天的培養你,還不好好的學,這錢都給你白花了!”埋怨孩子,然後孩子開始焦慮了,覺得心裡負擔大了學不進去了,成績直線下滑。然後家長更焦慮了,加大強度繼續補,成績沒起色,開始新一輪的指責了,你看看你笨的,你看誰誰家孩子學的怎麼怎麼好,你看看你,一點不爭氣!隨後孩子厭學了,家長更焦慮了。如此反覆,心理防禦差的孩子最後抑鬱了,家長髮愁了,開始說學不學都行了,健康最重要了。

    看看這些過程,我這只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單提出來,再加上各種細節,多方資訊的混雜,家長不焦慮才怪,這一攪,全家都焦慮。所以這就是家長們為什麼總焦慮的主要原因。

  • 18 # Shirley-Ivy諾

    謝謝你的邀請,存在的焦慮多數是因為比較,現在的家長在外會時不時聽到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再想想自己孩子……焦慮的外在因素,另一個比較那就是來源於學校,學校的各項考核,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比較、自身和自身不同階段考核的比較,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力爭上游的,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第一的,因材施教!

  • 19 # 靜心禪悟

    焦慮產生的核心是其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差異,而使其表情,行為,心理產生的很多外在的反應。其外在反應主要表現為易怒,暴躁,恐懼,破罐子破摔。個人認為,家長對孩子教育過程當中所產生的焦慮,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方法,規避和減輕。

    第一,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家長必須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差異,各有特長,他們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中是有差異的,有些小朋友學習比較快,有些小朋友動手能力強,有些小朋友思維邏輯比較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同時也有劣勢。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必須認清自己孩子的優勢和劣勢,對孩子的期待不能一刀切。建議家長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第二,對孩子的期望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必須要正確認識。當我們給孩子報興趣班時,必須對興趣班的定位做正確的認識,我們是期望孩子從事專業的教育,還只是作為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應該是廣泛的同時,在一兩個領域內有特別的專注。既可以培養孩子愛好的廣泛性,同時又可以塑造孩子的專長。在一兩個領域內,一定要讓孩子從量變培養的質變,既要關注,孩子的天賦又要告訴孩子,後天必須努力。

    第三,合理調節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異。

    父母在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合理的調節自己的期望與孩子實際成績之間的差異,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孩子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當然,我們既要接受差異,同時也要找到差異的原因,看是否有機會去強化,讓孩子成績更好。

  • 20 # 鼓手磊子

    1.當前的中國社會,社會階層固化趨勢愈發明顯,向上流動的空間越來越逼仄,而名校教育似乎是唯一突破階層固化的途徑。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繼續接力,向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躍遷,為此他們不惜重金,讓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才藝,讓孩子有更大的機會進名校

    2.孩子,也是學業壓力最大的一個群體。學業繁重,天性被壓抑,需求不被理解和看見,和家長的衝突時有發生,由此抑鬱甚至自殺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些也從另一方面加重了家長們的擔憂和焦慮

    3.大多數焦慮嚴重的家長,內心根源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的平凡。如果你認真剖析自己,真心接受自己的能力平庸天賦普通,並覺得普通平凡的你也能享受人生快樂,那你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會大大緩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