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轉發的一則“笑話”。 “煎餅攤的大媽火了,和顧客發生爭執。 於是大媽說: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看到這個訊息頓時……”
7
回覆列表
  • 1 # 左岸繁花

    這個問題不能這樣說,要辯證看待!

    首先,咱們來說煎餅攤大媽一個月3萬這件事!大家都只看到大媽一個月3萬,卻沒看到大媽全年無休,沒有節假日,起早貪黑,並且風吹雨淋日曬!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媽這一個月3萬來的並不輕鬆!

    另外,我相信大媽不是一開始做煎餅就能一個月3萬的!這個結果,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達到的!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五年!

    其次,我們來說說985 211的大學生。985 211的大學生也是人,不是神,怎麼可能畢業就能有三萬的收入呢!可能有這樣的人,但畢竟是極少數!隨著工作能力的提升,工資會慢慢漲起來的!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並且,我相信大部分的大學生從事的工作都是在室內吹空調,不用遭受風吹雨淋日曬的!肯定有雙休和法定節假日休息的!

    相比之下,煎餅攤大媽的工作環境就沒這麼幸福了!

    所以,不要因為煎餅大媽的3萬,就覺得自己一無所有!而是應該好好珍惜自己擁有的機會,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不要天天想著掉餡餅,也不要老覺得不公平!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真覺得讀書上大學沒用,就算真的去賣煎餅,就你眼高手低的心態,也肯定沒有大媽煎餅賣的好!

    總之,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困境都只是暫時的!加油!

  • 2 # 使用者6739434701

    正常,大媽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是你記住,人家是自己當老闆這種是真正的賺錢!而那些讀了所謂的985211的人,他們只想給別人打工,只想掙別人的死工資而已,當然沒有大媽收入高了!除非他們自己創業,這個你如果從掙的錢的多少來,評判,和文化無關!只看你的思想是否往那個方面去奔?

  • 3 # zcsm

    首先算一筆賬,大媽3分鐘賣一個煎餅,沒有任何新增,5元一個,大媽賺3元,一小時60元,一天8小時480元,一個月才1.5萬不到,雖說談不上風餐露宿,但是也是沒得休息的,這個價位和效率(一般煎餅飯店才有人買不是8小時不間斷的)在準一線城市還是可以的做到的,所以結論3萬一個月的大媽有但是不是太對,要麼一線城市好地段而且手藝特好,要麼還是多少不到一點的,但相反每年985,211畢業生就有不止50萬,我想幹到大媽的年紀月入3萬的人數肯定遠超大媽,而且工作環境和社會人脈遠超大媽,大媽那可是一筆一筆賺出來的,人家都已經是資本賺錢了。結論任何行業都是有高低之分的,有收入高的,有低的,跨行業比較就很難了,而且更加間接說明就賺錢而言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存在即合理,但是總體來說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大媽做煎餅你以為很簡單嗎?也有口味的掌握甚至菜譜的更迭,一成不變肯定會被社會所淘汰。

  • 4 # Wang王顧左右而言他

    =^_^=這個理論就如同:"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臭鴨蛋的",如果你是一門心思從這方面去發展,你的一生基本就差不多毀了。就如同很多的科學工作者們一樣,和所謂的戲子明星們相比起來,簡直就是弱爆了,是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演戲當明星呢?

    =^_^=賣煎餅和讀書是同一個道理,誰都不能一步登天,更是誰都不能一勞永逸。如果每個人都去賣煎餅,還真的不知道煎餅咋個賣?事實上我們人生經歷中更加還有諸如彩票中個幾千萬的也大有人在,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中個幾千萬的呢?

  • 5 # 泊圖泊途

    月入三萬是一筆比較讓人羨慕的收入了,估計不少人包括上了重點大學的人都會覺得自己賺的不如這位大媽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還真有可能有一部分不如她。

    問題說的有失偏頗。

    我不否認大媽確實乾的不錯,收入比較可觀,正可謂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做的出色的人,這個不能完全用學歷來衡量。顯然這位大媽是街攤大軍的佼佼者,因為做的好才會有大量的人去購買,才會有較高收入。月入三萬是她透過勞動得到的,這一過程也是擊敗不少同行,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做小買賣的人都會賺這麼多,有些攤主甚至因為賺的太少選擇轉行。這個行業非常辛苦,勞動量超過了很多上班族,付出很大,所以不能只是單單的以收入作為唯一評判。

    上學沒有用嗎?一無所有嗎?我不認同。真正不荒度大學並且努力工作的人收入也會很高,專業技術人才永遠被各行各業需要,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努力總會有回報的,只是回報的或早或晚罷了。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大意是:知識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會成為骨肉伴隨人的一生。

    還有賺錢不一定是生活的全部內容。不得不說賺錢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社會上沒有錢是寸步難行。但是我認為賺錢不是生活的目的,而是手段。這種做小生意的人確實付出了很多辛苦和時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可能忙到娛樂、旅遊的時間都沒有,生活簡單卻又單一。

    精神生活是很重要的,不是說不讀書就沒有精神生活了,而是讀書會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在這一點上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重點大學幾年帶來的東西不一定會馬上直觀的表現出來(大學帶來更多的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式,這裡的上學也不是瞎上學,讀書也不是讀死書),良好的教育可能在以後會讓他們發大財,這種發財可不是三萬這麼簡單。

    金錢似乎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我不敢苟同。

    對於生活,見仁見智。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所有人都不會一無所有。

  • 6 # 琉璃雨85859

    動動腦子,大媽說的可信嗎?月入3萬,是純收入?按毛收入算,3萬,一個月賣6000個煎餅果子,一天賣200個,一個五分鐘,200個1000分鐘,相當於16點67小時,她一個大媽手腳不停的一天做16點67小時?並且每天這麼幹?她是機器?還有那裡的人們只知道吃煎餅果子?沒有腦子的人信這樣的話,沒有上過好大學的人才以訛傳訛,三人成虎。

  • 7 # 暴走的絮語

    月入三萬的大媽真的比讀了985 211的人強嗎?不見得吧。但從月收入來說,表面上看大媽完勝。但實際上呢,不妨從幾個層面做一個對比。

    第一個層面:月收入

    就月收入來講,大媽目前確實完勝。但注意了,我說的僅僅是目前。格局決定上限。大媽目前收入三萬,比大學生收入多。但是未來呢?中國有句話叫莫欺少年窮,未來窮少年是否可以更進一步誰也不敢肯定,但就機率來說,一定會比大媽的發展空間大。大媽這一輩子吃了沒有文化的虧,她的上限侷限於賣煎餅,大媽的收入總會有一個上限。大學生剛畢業收入少,但未來上限不可估量,表現出色者升職加薪,只要優秀收入總是在不斷提高,尤其是985,211的學生會比其他大學的本科生擁有更多的機會。所以,我認為在月收入上,大媽與未來不確定的小夥子打平。

    第二個層面:工作環境

    我們曾經見過不少個體戶小商販,看上去的年齡比實際年齡蒼老不少。那先說大媽所代表的這一類。大媽月入三萬,看上去收入頗豐。可實際上工作環境十分惡劣,風吹雨打,日曬雪凍。還要時刻提防著城管。做餐飲小吃的要早起備料,計算成本,操心客流量。那麼這月入三萬,我認為是實實在在的辛苦錢。那麼再來說一下大學生,大學生的工作環境就拿進入企業來說,工作環境還是比較良好的,寬敞明亮的辦公室,空調冬暖夏涼,按時上下班偶爾加班,完成屬於自己的那部分任務就好,企業各部門分工明確,不需要操心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我認為從工作環境上來說,這一層面,大學生完勝。

    第三個層面:就業保障及養老保障

    大學生畢業找工作,許多公司在勞務合同上會明確規定公司保障員工五險一金。每月除了月薪還有各種獎金,全勤獎,補貼等等。退休之後每月領取退休金。並伴有婚假、帶薪產假、年假、以及各種法定節假日。大媽則不會有這些保障,五險一金自己交,沒有退休金,也並沒有任何假期。大媽放自己一天假就少賺一天的錢。更別提什麼加班費獎金了。至於帶薪休假,更是不存在的。大媽表面上看開月收入多,可是如果把這的錢放入五險一金,平均到退休年齡之後的每個月的退休金裡,你就會發現,大媽賺到並不多。只是大媽的收入是一下子全部收入,而大學生的則是細水長流。從這一點上來說,大學生完勝。

    第四個層面:就業福利

    不少公司會舉辦年會,員工旅遊,節日發福利等活動。年會抽獎,免費旅遊,這些在大媽身上是不會有的,大媽是自己給自己工作,這些福利,即便大媽有資本,也不會捨得享受,因為大媽的未來是沒有保障的,關於保障請看上一層面,大媽總有一天會老,會賣不動煎餅,到時候沒有了收入,如果現在不攢錢,老了靠什麼生活?所以這方面大學生完勝。

    總結:不知道讀書無用論是哪裡來的,你只看見大媽月入三萬,看不見大媽的辛苦。你為什麼不看看那些名牌大學的高學歷學生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拿著年薪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還有企業給交五險一金,國家給發退休金的。我不否認這些人裡有些是靠關係,但是這些人裡肯定會有靠讀書成功的。至於那些不讀書就成功的,別光看見他們風光,他們吃的苦你未必吃的了。他們能成功你也未必能成功。最能保障自己成功的路有兩條,一是有個有權有勢有錢的爹媽,二是好好讀書,讓自己優秀。如果你這兩條都沒有,你憑什麼相信自己可以不讀書沒背景也能成功。

  • 8 # 犍為真人

    大媽大媽,既然叫做“大媽”,年齡少說也有40歲了吧。而985畢業生,剛畢業時也就不到23歲。少活十幾年,少吃十幾年的鹽,趕不上大媽,那是正常的,從來都不需要自卑。

    一個985畢業的,在40歲時,能拿到3萬的,就絕不是少數了。好多都成了行業精英,業務骨幹,高階管理,還有一些是大老闆。比如40多歲的馬化騰,劉強東。

    也有很多985畢業的,到了三四十歲還一事無成的,這也屬於正常。拿個例去比個例顯然不合適。應當以統計的手法去看待這個問題。我相信答案是很確定的,絕對是高學歷者更勝一籌,在30歲後更加顯著。

    從題主的問題來看,既然問這個問題,說明多半是剛出道的大學畢業生。原因很簡單,因為工作多年的名校生,是不會去關注自己和別人的學歷的。這就好比一個大學生,不會整天把“我小學時候,幼兒園時候多麼多麼厲害或多麼多麼調皮”掛在嘴邊。

    所以你要反駁別人這個問題,就用我最開始提到的,比年齡。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看,大媽賣煎餅的生活條件怎麼樣?有沒有足夠的休閒娛樂時間,有沒有周末,有沒有空調屋?有沒有養老保險?能不能結識社會名流?有沒有足夠多的社會關係?是否可以解決親人,子女的教育、醫療、就業等問題?

    再看看名校,工作多年後,是不是社會關係豐富了,是不是認識各類社會精英(醫生,律師,校長,官員,企業家),是不是有什麼事給哥們打個電話就可以搞定?這些隱性財富不是大媽月收入高就可以相比的!

    最後再說明一點,學歷高,學校好不是靈丹妙藥,它只不過增加成功的可能性而已。個人努力,顏值,爹,嫁個好老公,找個好岳父等等也都可以增加成功性。只不過,同樣的條件下,能多讀點書,總是比少讀點好。

  • 9 # 武天老師

    首先我覺得吧

    一個人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某些演藝圈人士 演出一部劇收入就上千萬甚至過億

    而某致力於科研工作數十載,成果頗豐的老教授可能僅僅拿著數千元的補貼金

    難道你就可以說 科研無用大家都去當戲子?

    那大家都這麼想 社會會怎麼樣?

    不要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這是很幼稚的,錢是好東西,但也僅僅是一張紙,而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他到底為這個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

    這位煎餅大媽其實說話是無心的,當然有些網友斷章取義,但是反過來想 我如果樂意賣煎餅 我去你這是賣煎餅 不一樣和你收入差不多嘛,賣煎餅真的一絲技術含量沒有,攤個幾百張初中生都會了。

    那人家211 985的雖然收入沒你高 那你有能代替人家去敲個程式碼 出個方案嗎?不能吧

    不要再鼓吹讀書無用論,大學生不如賣煎餅了。你的價值不是你拿的幾千塊錢工資好嗎?

    你的知識會陪伴你一生 會充實你自己 開拓你的思維引導你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我賣蔥油餅月入3W.....

    按這個邏輯來說

    布鞋院士李小文就是個弱智 窮逼 那麼多貢獻 那麼多科研有個屁用 連雙

  • 10 # 華哥雜談

    煎餅攤大媽月入確實有可能3萬,可她省吃儉用也可能是為了供她孩子在國外讀書。這不是我杜撰,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早年工作時,單位門口有一個炸油餅(福州人稱海蠣餅)的攤子,天天都在擺攤,她自豪地跟我們說,她炸油餅為家裡蓋起了四層房子,還供養了四個孩子上完了大學,其中最小的一個在唸研究生。

    讀書為了什麼?從短期功利性角度看,“知識改變命運”,能掌握更多知識賺更多錢,能擺脫沉重的體力勞動。從長遠來看,讀書是提升個人素質和文化水平,改變家族文化傳承的必須之路。從更遠的方面來說,教育對提升人類文明程度,改變人類命運發揮重大作用。否則,人類若滿足於原始社會狀態,無螻蟻何異?

    古今中外任何父母,只要有條件都要送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任何國家,都把發展教育作為首要國策。雖然大學教育如今已成為普通教育,但不能因此就荒廢了學習,更不能認為“讀書無用”,只是行業選擇不同而已。

    我們絕不能因為大媽擺攤月入3萬就認為大學生無用了,因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學習能力可能是無限量的。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某985學校畢業的一屆學生,全部都去擺煎餅攤了,我絕對相信,這裡面有人月入3千,有人月入3萬,還有人弄起了全國加盟店,月入3千萬,3億都有可能。

    大媽還是那個大媽,可你或許是某個煎餅公司的CEO了。

  • 11 # 雲說養老

    這個很正常吧,我也經常被我嫂子瞧不起,說我畢業了最後每個月掙一萬的死工資,而他們買涼麵夏季一天能賣出去兩三千份,小份5塊,大份7塊均攤一天有一兩萬的毛收入,扣出成本一天至少1萬,一個月至少30萬,一個季度就快100萬了,但是因為家裡的開銷也大,一年我哥兩口子至少100萬的收入。但是我仔細想了想,差別在於首先他們沒有保障,他們得自己買五險一金,現在新農合人人都有,但是自主謀業的個體戶,沒有養老保險和公積金等額外的收入,做一天才有收入,不做一天都是吃老本。其次風險大,勞動強度大。他們自己製作調料和香油,要是一不小心被燙了,就廢了,忙季除了請幫工每天只能睡六七個小時的覺。最後社會地位不一樣。他們是體力勞動者,我是腦力勞動者,我們在階層劃分上是出於不同等級的,因此沒法對比啊。第四就是我們可以去幹他們的活,但是反過來他們肯定做不了科研,寫不出論文的,他們的工作替代性強,如果有機器人之類,這種手工作坊和製作面和涼皮的機器很容易被替代,我們的工作可替代性要低很多。

  • 12 # 席越

    如果你可以更高階的賣煎餅,就不止月入3萬了

    還能怎麼看,勞動力的價值一定是與其社會勞動價值相匹配的,所謂的211、985一定就要掙得多嗎?

    我們之前看見過,北大畢業生賣豬肉,重點大學的學生出來賣燒餅,這都是曾經火熱一時的新聞。

    但同時,這也反映出了一個問題,就是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環境是越來越惡劣了。

    我有一個朋友,美國紐約大學海歸博士,現在是北京某國內排名前幾的網際網路公司的某技術部門高管,她說:“我回國工作七年,朝九晚六,還經常出差和加班到晚上兩三點,甚至通宵,現在年薪70萬,還沒一個北京賣房的中介和樓下開早餐鋪子的掙得多。”

    我跟她說,這在國內很正常。雖說他們沒什麼學歷,也沒掌握什麼高新技術,你每年留學花費就十幾萬,留學回來就成大齡青年了,但這就是社會現實。

    大學生的數量實在太多了。

    2016屆大學畢業生月收入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4376元,高職高專院校2016屆畢業生月收入為3599元,這是現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狀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教育部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全國目前共有在校大學生人數為2695.8萬,應屆大學畢業生795萬,普通本專科招生748.6萬人,全國共有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為1.9593億人。

    因為人數太多,就註定了平均人力價值的貶值。

    現在藍領的工資為什麼比一般白領的工資還要高,就是社會需要大量的技術工種,但偏偏面臨人才缺口,而白領雖然前期的投入高,但社會需求要遠比藍領要低。

    當然,你要讓一個高考600多分的學生去學技術,他也不願意。

    我曾經問過一個三線城市的大學門口騎著三輪賣蓋飯的大叔一天能賣多少,大叔告訴我,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800份,當然平均一盒能掙多少,他沒告訴我。

    後來我統計了一下,在這所學校門口推著餐車賣小吃的人們,大多月收入都近萬和破萬了。

    你可以說他們的技術含量並不高,同時也不需要大量學習的事件成本和物質成本,但就是因為需求。

    大學周邊,辦公場所周邊對此類有著大量的需求。

    社會高學歷人才是很難放下身段來做這種工作,起早貪黑,風餐露宿。賣早餐的大娘都是早上三點起來磨豆腐的。

    也許你可以抱怨,很多大學生的工作也是加班加點,起早貪黑的,但大學生的工作環境是比較優越的,辦公室裡最起碼冬暖夏涼。

    而且不同於這些行業,大學生的上升通道是看得見的,有比較明顯的上升空間。

    因為需求,相對於社會來說,從業人員數量又比較低,那創造的平均價值當然就比較高了。勞動力也就值錢。

    之前董明珠小姐指責過一個賣米粉的北大研究生,說他愧對國家,愧對父母。我認為言過其實了。

    大家知道培養一個大學生出來,可比單純的賣豬肉,做燒餅投入的成本可要高得多,大到國家對學校投入的教育支出,小到個人付出的成本。

    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投入總額為38866億元,其中義務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佔比最大,其次是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依次為17603億元、10110億元和引55億元;學前教育經費投入增幅最大,為15%,金額達到2802億元。2016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首超3萬億元為31373億,GDP佔比連續5年超過4%。

    而家庭為培養一個大學生也是付出了巨大的財力成本。學生個人也經歷中考和高考的層層選拔,到大學畢業,16年及以上的學習經歷,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智力成本,最終選擇卻是賣燒餅,賣豬肉,那相對於國家和個人來說,其實是虧本的。

    因為不管你掙多少錢,國家培養一個高校專業人才,目的上不是為了幹這個來的。大學生賣燒餅,賣米粉就有違高等教育的初衷

    無論是做米粉,還是做燒餅,賣豬肉,我們所要付出的學習成本不需要16年,甚至20多年的巨大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

    所以,社會需求也決定了高校專業大學生的價值。在當前社會形勢下,不要嘲笑重點大學的學生畢業賣燒餅之類的,這是大學生在上升通道過於狹窄的情況下的一種近乎無奈的選擇。再高的知識,人都是要實打實的過日子的。

    但在未來越來越明顯的知識型社會里,學歷依然會是大多數行業的敲門磚,大學更多地拓寬的是思想和眼界,知識永遠都不嫌多。

    在傳統行業已經被巨頭霸佔,不拘泥於傳統行業的創新型企業的創業者,一定要需要足夠的知識理論和技能儲備。

    而近幾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創業者和科技,網際網路方面的創業者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擁有高學歷。

    我記得有一個叫黃太吉的小夥子賣煎餅,如果賣煎餅可以賣的比門口的賣煎餅攤大媽賣的好,他不止月入3萬吧。

    其實,說到底,不是學歷的問題,而是你在你現有的平臺是不是一個傑出者的問題。

  • 13 # 百老匯的小可愛

    這個問題是一個創業和就業的問題

    現在一直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學歷低的都當老闆了,學歷高的都幫別人打工”,這種困擾就是創業和就業之間的差距,而這個攤煎餅的大媽就是一個典型的創業者,

    他的收入確實很令大家羨慕,但是難道大家都放棄高學歷,放棄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大學生也許有為了好就業而上學,但是大多數還是為了知識而上學的。

    所以,儘管現在一無所有,但是大學生有知識,有未來

  • 14 # 科壇春秋精選

    今天的中國和過去有很大不同,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人口的減少,技能性體力勞動者的價值在不斷顯現,有些行業收入開始逐漸攀升,比如目前大城市泥水匠的收入也遠遠高於普通白領,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趨勢基本一致。未來的趨勢還是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活得更好,攤煎餅能做得好,能贏得顧客也是一種能力體現,陶華碧的老乾媽辣醬也是把做辣醬做到極致發展出來的企業。

  • 15 # 馮起升

    要我說啊:活該大媽掙這麼多錢!

    關於大媽的收入,有網友算了一筆賬:

    算下來月營業額為32400元,利潤有60%,2個人一個攤,人均純收入32400 * 0.6 / 2 = 約9720元(單人)。

    我覺得還算靠譜,曾經問我小區樓下一個包子鋪的老闆。

    老闆說:“最近幾天生意不太好,今天估計只能賣一千多塊錢,好的時候能賣個兩千多,最高的時候接近3000”。

    店裡有三個人,一個人平均算下來每月純收入也有8-10k左右了。

    很多人對於學歷和收入的事情耿耿於懷,一下把學歷無用或者知識無用扯上了。

    怎麼說呢,這句話一半對,一般錯。

    學歷有用,有用在於他是一個門檻和標籤,會影響到初次就業或門檻,再到後來死守著學歷說事,只能說很low。

    知識並不是沒用,但需要與現實結合,能夠增進我們對於現實的理解和掌握,它才能發揮效用。

    的確,決定一個人收入的不是知識或學歷,而是我們在整個社會分工與交換中的位置,具體如下圖所示:

    根據這個公式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為何煎餅攤大媽月收入比很多打工的強。

    因為你的組織可能比他們賺錢,但人家崗位價值一項就秒殺你。對於他的組織(其實就是個小攤攤)而言,人家的重要性是100分,可是對於你的組織而言,你的重要性呢,可能5分都不到。

    大多數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是公司裡的螺絲釘嘛,收入一般高不到哪裡去。

    但是你看那種核心技術或者研發崗位的就不一樣了,剛畢業出來收入就不低,因為人家價值貢獻度高啊。

    決定一個人收入的不是(也不應該是)學歷和學校,而是貢獻、價值創造和風險擔當,把握這個根本邏輯就不會有啥疑問了。

    我畫了一張圖,分析了我們做成事情的決定因素:

    看到這張圖,結合煎餅攤大媽分析,其實大媽多不容易的。

    那麼勤勞、上進,風裡來雨裡去,還願意承擔風險,主動性、抗挫折性,韌性……哪樣不必很多大學生強。

    再看看現在的大學生,和人家大媽一比相差可遠了:

    上學的時候玩遊戲、看韓劇、逛街、旅遊,逃課、掛科……

    PPT做不好,Excel玩不溜,連Word都編輯不好;

    英語講不好,四級過不了,論文寫不好;

    職業規劃做不好,簡歷不會寫,面試啥都不懂;

    找工作挑三揀四,吃一點苦卻受不了……

    工作了朝九晚五,上班混日子,下班繼續混……

    活該人家大媽收入高!

  • 16 # 賓哥數學

    我回答這個問題過了嗎?

    反正我認為讀大學的可以選擇做煎餅或去公司上班,而不讀書的,選擇面窄一些。相信每一個做煎餅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讀大學。

  • 17 # 漁歌牧唱

    從宏觀上來說,學歷越高能力越強,能力越強,賺的錢也就越多。但現實生活中並非完全如此,像這個大媽一樣,“月收入三萬”的小販到處都是,而收入很低,甚至養不活自己的大學畢業生也比比皆是。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一句話,學歷只帶表你的過去,學習力才是你走上社會,打天下、贏天下的王牌。不管你是985的,還是211的,這些只說明你曾經的學習非常好,順利考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說明你也具備了某個領域,某一方面的知識能力,而賺錢是要你把自己的能力轉化成經濟價值的。而攤煎餅的大媽,或許她沒有你那麼高的學歷,或許一個大字不識,但是,她卻把“攤煎餅”這一技術活做到了精、尖。她一定也有過最初創業時候的艱辛,有過好幾天賣不出一張煎餅的尷尬,她如今“三萬”的收入也是曾經的艱難日積月累後的結果。“985”、“211”的你不要以自己曾經的輝煌來比較“大媽”們現在的“巔峰”,也不要拿剛剛踏入社會的“一無所成”來比“攤販”們多年打拼後的“輝煌業績”。畢竟,你已經有良好的知識儲備較好的學習能力,經過幾年腳踏實地的艱苦磨礪,你一定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耕耘出一分收穫,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讓我們一起努力,可好?

  • 18 # 生活洞見

    此話只不過是煎餅攤阿姨的一句氣話,說這話目的是想力證她有能力賺錢,且暫時比別人有錢,不會短斤少兩,誠信經營。而至於她是否真有月入三萬,有待考究。從某個層面上看,搞煎餅是粗工活,沒啥技術含量,只要能吃苦耐勞,找個人旺的路段,累積客源,薄利多銷,生意自然會好,收入和付出成一定比例。大家都知道,王婆賣瓜的故事,無非是自賣自誇罷了。而她又怎知別人讀了211一無所有呢?如今書讀多肯定有好處,書讀少不吃苦肯定活的累,其實賺錢多少與技能知識有密切關聯的,你叫賣煎餅大媽去搞翻譯,去計算地月執行軌跡看看?亙古至今,沒文化又混的好有幾個,人一輩子都在求知中,學到老,用到老,高學歷人群並非一無所有,人不能以已之長擢別人之短。而金錢並不是衡量一個人對社會貢獻價值,正所謂職業不分貴賤和檔次。總的來說,對於煎餅大媽買賣中的一句狡辯,不應過於解讀,權當一句笑話罷了。

  • 19 # 董不棄

    用唯物辯證法分析這個命題。和煎餅攤大媽月入三萬相比,讀了985、211的你,雖然現在還一無所有,並不是就證明了讀書無用論這個偽命題!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大媽月入三萬,已經把她的事業做到了極致,如果不改變思維,由於攤位內的客源飽和、一個人的生產能力有限等客觀因素影響,想再有寸進已經很難!而讀了985、211的你有可能正處於厚積薄發的狀態,就像在當山賊時的至尊寶還沒遇到給他腳板底三顆痣的人,你也還沒有適合你的機遇,正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讀了985、211的你有知識、有文化、有視野、有高度,只要不是像范進那樣讀的死書,遲早有一天會脫穎而出,散發出自己的光芒!回答完畢,謝邀

  • 20 # 那年餘夏未眠的蟬

    公平的年代,人人都有機會,屌絲亦可逆襲

    (圖片源於網路)

    對於這件事,我絕對相信,因為一模一樣的事情就曾發生在我身邊,也特地拜訪過當事人,交流過後,很是欽佩煎餅老闆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事情源於某一天做房地產的朋友傳送了一條當地最受歡迎煎餅店老闆在他們樓盤購買商品房並且是一次性付清的訊息給我,那一瞬間,觸動很大,要知道溫州的房價是不低的,他購買的樓盤均價是1萬8左右,除去其他的費用不算,165平方的面積光裸房就要將近300萬。清楚的記得這家店只是一家開了不到4年的簡陋露天攤位,居然會做的如此成功,的確令人咂舌。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找到了那位老闆,並做了進一步的交流。這一次的溝通,令我受益匪淺,他的成功絕對是一個必然事件。暫且先不談論985和211,讓我們先來審視一個問題,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煎餅攤老闆到底是如何成功的?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現場真實圖片)

    心態端正、平和,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品質。老闆說,在他創業初期沒有哪一天睡覺超過5個小時,更別談什麼假期。一天到晚都要琢磨著如何能把這個雜糧煎餅做好,作出特色,並且被當地人所接受,他也明白當地的同行非常多,有些都是開了很久的老攤位,激烈的競爭在所難免,如何脫穎而出,前期準備他整整籌劃了1年時間。

    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科學合理的前期調研和策劃,敢於實踐。創業之初,老闆試吃過每一個當地攤位的煎餅,考察過煎餅攤位的地理位置和消費者習慣作出詳盡的分析比較,最後根據具體的消費群體,研製出獨有的薄面餅配方和醬料配方;溫州是中國電子元器件中心,民營企業眾多,務工人數龐大,在攤位的最終選址方面也做了進一步確認。

    勇於創新,對於市場的變化能及時調整。雜糧煎餅店正式開張後,老闆總是會第一時間詢問消費者對於煎餅的評價,針對於主要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改善和提升,在煎餅的調料和配方上及時作出調整和改變,推出了不同口感、品種多樣的煎餅,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不久之後,這家攤位就名聲大噪,前來購買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就是為了吃一口他做的熱乎乎的雜糧煎餅,就這樣,大家天天光顧的這家雜糧煎餅店的老闆,鑄就了自己的傳奇!

    煎餅店老闆、985、211重點院校的高階人才,隔行如隔山,每個群體、個人,在社會中都有不同角色定位,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不能簡單的用金錢收入來衡量。但同時他們又是有共同點的,或許,工作出色、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都要具備以上三點品質。煎餅店老闆話糙理不糙,生活賦予了他們經驗和智慧,專業性的高階人才具有更好的知識體系,理論為先,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下付諸於實踐,渠道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質疑《流浪地球》的北大教授又出新言論:好的科幻作品應尊重已知科學原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