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宇之塵
-
2 # 歷史笑春風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把張遼排除之外,只考慮徐晃。因為張遼必須坐鎮淮南,在合肥前線監控東吳動向,曹操不會把他調到襄樊地區。
襄樊之戰,在關羽水淹七軍後,曹操的形勢一度極為惡化。但是,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曹仁企圖放棄樊城,被滿寵勸阻,於是和大家齊心協力,固守樊城,關羽不能攻克。曹操想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但也被司馬懿等人勸阻,決心利用東吳夾擊關羽,並增調援兵給徐晃,繼續解圍。
當時,關羽為什麼能夠在軍事上取得優勢,這是和曹操有著直接關係的。曹操撤出漢中,在關羽進攻襄樊的時候,還身在長安。行動如此遲緩,只有一個原因,曹操的身體出了毛病。這樣,他就難以親自去指揮襄樊的作戰。
而曹操生性多疑,他的主力大軍絕不會交給外姓單獨指揮。這樣,能夠和關羽對抗的大將就只剩下曹仁、夏侯淵和夏侯惇了。曹仁被困樊城,夏侯淵已死,而夏侯惇也身患疾病。這樣他只好將偏師分派給幾個將領,每一個還都不敢派太多。這就犯了兵家的“添油”大忌,使得關羽可以集中力量,各個擊破。這是曹操在襄樊大敗的根本原因。
在水淹七軍的有利情況下,關羽也頭腦發熱,犯下了軍事上的錯誤。他想最大的利用軍事勝利,得到最大的戰果。便拼命擴張戰線,使得自己並不佔優勢的兵力鋪的太開,處處都捉襟見肘。他向上庸劉封孟達求援,也沒有得到迴應。使得戰局進入膠著狀態。
而到了十月份,曹操終於回到了洛陽。隨即十一月,他親自率領大軍來到摩陂,並派出殷署、朱蓋率領十二營人馬增援偃城的徐晃,解救曹仁。這個時候,曹操的兵力已經大大超過關羽的兵力,關羽已經沒有勝利的可能了。
如果在水淹七軍後,關羽不是那麼貪心,依然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標,集中兵力,不惜一切代價攻下樊城,還有勝利的可能。可是戰機稍縱即逝,關羽忙著擴張戰果,等待樊城不戰而得的時候,時機已經過去了。
徐晃得到增援後,便開始進攻關羽的大營。在四塚擊敗關羽,並順勢攻下關羽的大營。這個時候,關羽的陸軍已經無力抵抗曹操的大軍了。即便關羽打敗了徐晃,徐晃後面的曹操大軍也不是他的力量所能夠打敗的。
不過,如果沒有東吳的介入,關羽即便打不過曹操大軍,他也可以收縮兵力,以水軍封鎖漢水,集中兵力攻擊襄陽,這樣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戰果。估計關羽也是這樣計劃的,所以他才會有恃無恐,繼續在襄樊一帶與曹操周旋。
可惜,東吳的敗盟使得這一切都化成了泡影。如果東吳不介入的話,關羽依靠水軍支援,最少還是可以拿下漢水南岸的襄陽的。這樣,關羽的戰略目標基本也還算達到了,至於徐晃的勝敗對於戰局無關緊要,他就是勝利了也只能在江北望洋興嘆。
-
3 # 小姐姐講史
襄樊之戰,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應該是會贏的,但是是打敗徐晃,而沒有張遼,因為張遼根本就沒有參與襄樊之戰。
當時張遼坐鎮淮南,他必須在合肥前線監控東吳動向,曹操是不會把他調到襄樊地區的。當然如果張遼參加的話,我覺得關羽也贏不了了。
關羽本來坐鎮荊州就極為不耐煩,不能上戰場建功立業,這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極為憋屈的。所以在接到劉備命他攻取樊城之後,關羽可以說是喜出望外,直接馬不停蹄的開拔了,立刻就差傅士仁、糜芳二人為先鋒,先引一軍於荊州城外屯紥,還設宴款待了前來頒佈命令的費詩。
襄樊之戰的前期,關羽一度是佔據了極大優勢的。一開始就使計用廖化詐敗,大敗了曹仁,奪取了襄陽。關羽一刀砍死了曹魏大將夏侯存,曹魏襄陽的另外一個大將翟元也被關平一刀斬了。一戰之下,使曹兵大半死於襄江之中,逼得曹仁不得不退守樊城。
後來曹操又派于禁和龐德前往救援曹仁,更有龐德抬棺材與關羽決死戰的佳話。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關羽利用襄水之利,水淹七軍一舉威震華夏。龐德被周倉生擒不降而死,于禁更是成了曹魏一方第一個投降的大將,原本的五子良將之首直接成了一個笑話,和龐德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人有詩曰:“夜半徵鼙響震天,襄樊平地作深淵。關公神算誰能及,華夏威名萬古傳。”後曹操才派了徐晃前往支援曹仁。不得不說徐晃這個人確實厲害,有勇有謀。來到樊城之後,與曹仁合戰關羽,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算是平手的結果。但是這個時候關羽還留了一大部分兵力在荊州防備東吳,所以可以看出關羽還沒用全力。如果關羽把全部兵力調來和徐晃曹仁大戰,勝算肯定更大。但是有著東吳這個後顧之憂的關羽卻不能這樣做。後來呂蒙詐病騙關羽這樣做了,果然前往還沒有結果後方荊州這個大本營直接被呂蒙奪了。然後面臨東吳和曹魏的兩面夾擊,關羽的優勢蕩然無存,被逼敗走麥城,被困身死。
所以如果東吳真的不偷襲荊州,關羽能夠全心全力的和徐晃打,肯定是勝算很大的,但是荊州是東吳必取之地,不可能讓關羽不去防備。不防備的結果就是敗兵身死。
可惜荊州的根本性矛盾讓襄樊之戰成了一個死結,東吳必取荊州,呂蒙必然介入,孫權肯定幫曹操,所謂孫劉聯盟也只是利益使然,當孫權能夠和曹操一起謀取自己希望的更大利益時,自然就不可能在維持什麼孫劉聯盟,關羽必敗。
-
4 # 史海泛舟擺渡人
孫權偷襲荊州,只是斷了關羽的退路,加快了關羽撤兵。在孫權偷襲荊州之前,關羽已經被徐晃擊敗,即使沒有孫權出現,關羽也要撤兵回到荊州。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在公元219年,這一年劉備剛剛在漢中擊敗了曹操,曹魏的主力軍隊在合肥地區防禦孫權,襄陽和樊城一帶的曹魏軍隊防禦空虛。關羽抓住了機會,親自帶領數萬軍隊出征襄陽和樊城,曹仁身邊只有數千軍隊,派遣使者向曹操求救。
曹操為了解救曹仁,派遣于禁帶領七支軍隊迎戰關羽。于禁的部隊到達樊城的時候正值雨季,樊城地區連續下了十幾天大暴雨,漢水的水位暴漲,于禁的軍隊都被洪水淹沒。
由於關羽的部隊是南方軍隊,比較熟悉水性,受洪水的影響比較小,而於禁的軍隊都是北方人,大部分人都不會游泳,淹死和投降關羽的人不計其數。于禁向關羽投降,龐德被關羽斬殺,襄陽地區的曹魏將領紛紛帶領軍隊投降關羽,一些地方武裝也都響應關羽,關羽一時間“威震華夏”。
眼看著關羽“威震華夏”,曹操非常的害怕,想要把漢獻帝遷移到鄴城,以免被關羽奪走。這時候曹操的謀士勸告曹操:“關羽現在得勢,孫權必然不滿,不如許諾給孫權好處,讓他夾擊關羽。”曹操接受了這個建議,派遣使者和孫權聯合,準備共同夾擊關羽。
在孫權同意出兵後,曹操命令張遼帶領合肥地區的主力部隊回援,並且派遣徐晃為先頭部隊攻擊關羽。徐晃帶領軍隊到達樊城後,看到關羽的軍隊十分強盛,沒有敢於同關羽決戰。
曹操又給徐晃增加了12個營的軍隊,徐晃在兵力上超過關羽。徐晃帶領軍隊同關羽進行決戰,擊敗了關羽的主力,並且攻破了關羽的營寨。
關羽戰敗後開始策劃退兵,就在這個時候,關羽得到了孫權偷襲荊州的訊息,立刻加速帶兵退回了荊州。
通過歷史上對襄樊之戰的記載不難看出,孫權偷襲關羽只是斷了關羽的歸路,而真正打敗關羽的人是徐晃。《三國演義》在描寫關羽戰敗的時候避實就虛,淡化了徐晃的功勞,讓人感覺關羽是因為孫權偷襲荊州才退兵的。徐晃擊敗關羽的時候,張遼還沒有趕到戰場,假如張遼也趕到戰場,關羽同樣也會被擊敗。
-
5 # 一貳一橙
既然孫權都不幫曹操了,那也就是說曹操必須留下張遼在合肥繼續防禦孫權,所以曹魏東南防線的張遼、樂進、李典等都不能動,自然關羽和張遼也就很遺憾的沒能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了。
接下來就是徐晃了,如果孫權不幫著曹操插刀關羽後背的話,我認為關羽是能擊敗徐晃的,但繼續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關羽北伐之所以失敗,因為他的手伸得太長了,逼得曹操和孫權聯合來對付他在北伐的相持階段,關羽已經包圍了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滿寵,水淹七軍,斬殺龐德、活捉于禁,俘獲了數萬曹魏精銳。聲勢浩蕩,連許都周圍的州縣也震動了。可也就是因為這樣,許都附近的陸渾、梁郟等縣都有暴動響應關羽,陸渾縣甚至被暴民孫狼所控制住了。而關羽此時做的第一件錯事就是授予孫狼等人官印,讓他們去侵擾許都周圍。
我們暫且不說關羽有沒有這樣的權力,但他已經是明確地告訴曹操:荊州兵鋒將會直指許都。而許都是當時東漢王朝的政治中心,一旦失守則中原大亂,別的不說,光是江東的孫權、漢中的劉備、北方的鮮卑、遼東的公孫家都會來趁火打劫。關羽這樣做,無疑是把曹操逼入絕地,非要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決戰不可了。
如果關羽一開始不把手伸太遠,一門心思全放在襄樊兩地,只要襄樊一破,則許都以南會爆發更大的動亂,這時候關羽後路穩定,再和孫狼他們合作,其結果就正如滿寵所說的:“黃河以南將不再為魏王所有”。而就算不能拿下許都,至少漢水以南就全在蜀漢手裡了,到時候以荊州水軍和漢水天險,即使徐晃、曹操前來,關羽再來一場蜀漢的赤壁大戰也不是沒可能的事。不過正如前文所說,關羽能拿下襄樊,但繼續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畢竟渡過漢水,再往前就是許都、兗州這些平原腹地了,關羽的軍隊能在荊州稱雄,可在平原上就是曹彰、張郃、曹真這些騎兵高手的天下了。就像江東一樣,海戰無敵手,陸戰多吃癟。
最後,以關羽的本事,加上跟著于禁降了的幾萬兵馬,是絕對能抵擋住徐晃那北方十二營新兵蛋子的(“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連被曹操稱為“當代周亞夫”,“戰功超越孫武、司馬穰苴”的徐晃,尚且要等到十二營兵力全部到齊才能去救援襄樊,可見當時關羽軍勢之盛。
雖然關羽敗了,但也是因為襄樊沒下,拖住了關羽一部分兵力,加上孫權插刀,使得關羽頭尾不能兼顧,三方夾擊之下才會敗走麥城的。所以如果在當時的情況下,排除了孫權插刀的後顧的話,關羽和徐晃一對一決戰,那徐晃很大可能會成為于禁第二。
-
6 # 愛尚文史
樊城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關羽同樣無法打敗徐晃和張遼。
實際上!張遼還沒趕到樊城的時候,徐晃就已經將關羽擊敗了。而且此時,東吳呂蒙只是暗自行動,關羽並沒有感到後方的壓力,也沒有撤兵支援後方。
樊城之戰,是蜀漢名將關羽主動挑起的一場入侵戰役,戰略目的非常明確,以襄樊地區為突破口,進而圖取南陽全郡,威逼曹魏的京都勢力範圍。
關羽的“樊城之戰”,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關羽威震華夏,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果實,曹操甚至想過以遷都的方式來避開關羽的鋒銳。
關羽引大軍包圍了襄陽以及樊城,曹操遣于禁等支援樊城境內,天降大雨十餘日,漢水暴溢,于禁等三萬大軍皆被關羽俘虜,大將龐德被斬。
情勢對曹魏極度不利……
曹仁統率了幾千殘兵堅守樊城,平地水高五六仗,城池不沒者僅僅數尺,加上極度的糧草缺乏,將士們士氣低迷,惶恐萬分。關羽領大軍包圍樊城數重,以大船發起猛烈的進攻,襄樊地區朝不保夕。
考慮的到事態的嚴重性,曹操一度想以遷都的方式來避開關羽的鋒銳,但被司馬懿、蔣濟等人勸阻。在二人的建議下,曹操遣徐晃、張遼等部領軍支援,並且南結孫權,秘密圖謀關羽的荊州後方。
第二階段:徐晃援救樊城,孤軍深入連下十重鹿角,關羽全線潰敗,死傷者不計其數。被迫退守沔水,樊城之圍得解,襄陽之圍仍然存在。
由於徐晃所部兵力不足,而且多為新兵蛋子,所以不敢與關羽正面對峙。只好先推進到陽陵坡一帶,以觀時變。聞知徐晃軍至,關羽派兵入駐於偃城,以防止徐晃突然襲擊。徐晃從隱秘的小路圍住偃城,挖掘一道長壕,表示要截斷敵人的歸路。敵軍見狀,慌忙燒掉了營盤退走。
徐晃不費一兵一卒,略施小計就拿下了偃城,致使兩面營地可以連成一片。稍微又向前推進了一點,距離敵圍三丈之外的地方紮下營盤,沒有馬上進攻,而用挖地道射信箭等方式通知曹仁,穩定守城將士的軍心。
等到朱蓋等十二營全部匯合之後,徐晃大舉進攻。關羽在圍頭以及四冢皆有屯軍,徐晃用“聲東擊西”之計,揚言攻打圍頭,秘密向四冢進發。當關羽全力防守圍頭的時候,傳來的卻是四冢的告急。
關羽親領五千馬步軍兵支援四冢,可惜為時已晚……徐晃擊破四冢,大敗關羽,一路乘勝追擊,連破十重鹿角,順利打破了樊城的包圍圈。關羽帳下傅方、胡修相繼被殺,死傷者不計其數。被迫退守於沔水。
樊城之圍得解……但關羽仍然據守沔水,襄陽之圍尚在。
第三階段: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獻城投降。關羽聞知南郡已失,被迫撤軍南還。在被東吳的圍追堵截之後,喪命於麥城。
由於關羽多次傲慢孫權,之後又搶奪了孫權運往湘關的大米,進一步增進了東吳的恐懼感。在呂蒙的建議下,孫權主動投靠了曹操,利用曹操之手,來除掉荊州大地上最大的威脅“關羽”。
呂蒙假裝重病,派一個資歷尚淺的陸遜總督荊州諸郡。加之陸遜的多次恭維,對關羽百般吹捧,示之以弱。關羽便全無防備,打內心的認為,呂蒙病重之後,江東就都是鼠輩,沒人才了。於是,撤走了荊州所有的邊防重兵,全部投入到了襄樊戰場上。
呂蒙白衣渡江,策反了被關羽輕慢的糜芳、傅士仁二將,不費吹飛之計,奪下了南郡全境。
不得已之下,關羽只好撤走了沔水的駐防大軍,以及襄陽的包圍圈。順江而下,一邊與呂蒙交涉,一邊想再度圖謀荊州。
只可惜,呂蒙的最終目的,是殺掉關羽……
這邊順便說一下,曹仁、徐晃沒有深追關羽的原因,是想讓他與東吳自相殘殺。“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
總的來說,樊城之戰分為這三個階段。如果孫權沒有偷襲荊州,也就是說,回到第二個階段。徐晃已經擊敗關羽,關羽仍然包圍了襄陽,以及據守在沔水,曹軍想抵達襄陽,必須擊敗沔水的守軍。
或許可以看一下曹魏方面的兵力情況,以及關羽方面的兵力情況。
曹魏方面:
徐晃的十二營;曹仁的樊城守將數千;張遼的支援隊伍正在趕來的途中;襄陽呂常雖然被圍,但暫時沒有破城的危險,而且襄陽城中的兵力不少;曹老闆的親領的一支大軍,隨時都可以支援過來。之前解樊城之圍的時候,曹操害怕徐晃難以解圍,想親領洛陽的大軍支援樊城,結果被桓階勸住了“大王按六軍以示餘力。”關羽方面:荊州襄陽的一股圍城隊伍,以及樊城敗軍。于禁等三萬降卒,其心尚存狐疑,無法投入到戰場上來。荊州駐防隊伍,之前都被關羽派到了樊城,也就是說,荊州沒有後援隊伍了。
從兵力上方面來看,曹魏佔有絕對的優勢。
從局勢來看,徐晃等人剛打了大勝仗,關羽的隊伍剛受到重挫,氣勢方面,曹魏也佔有絕對的優勢。
而且!曹魏要打贏這一場仗,只需要擊敗沔水的駐軍。一旦成功的渡過了沔水,無需再動刀戈,襄陽之圍自然得解。
一個小小的沔水據點,哪能當得住曹魏的數萬大軍呢?況且曹操、張遼、徐晃、曹仁等人,論軍事能力,沒人會輸給關羽。關羽領一支殘兵,怎麼可能守得住區區沔水據點?
所以!最終失敗的,依然是蜀漢一方。不過沒有東吳的介入,關羽應該不會有生命危險,荊州也不會失掉。
-
7 # 春光寧美
按演義!張遼不會和徐晃連手對付關羽的!關羽重小情,失大義!徐晃重大義,廢小情!張遼情義倆崑崙!曹操也是非常喜歡關羽!基本不會加害關羽!張遼洞察內情,只會告訴關羽情況對他不利,讓他敗走西川方向逃生!三國志曹操也讓曹仁知會關羽退兵回荊州!可惜關羽遲疑不決!所以交朋友交關羽和張遼這樣的!張遼不會像徐晃這樣,為了立功,為了出名露臉主動請令打關羽!
-
8 # 化州大叔
關羽已是強弩之末,並被曹操大軍咬住,即便荊州不失,他也不敢下令撤軍,只能死拼。曹操大軍剛到,是生力軍打疲憊之師,且人數是關羽數倍,關羽必敗,全軍覆沒。
-
9 # 不沉的經遠
首先要說一下,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那麼曹操不大可能抽調張遼來援助。不過襄樊之戰孫權即使不幫曹操,關羽也很難打敗徐晃了。畢竟此時徐晃的部隊已經超過了關羽,而且關羽的部隊長期在外征戰,有所疲憊。
襄樊之戰究竟什麼時候開始,史書上並無記載。根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建安二十三年七月,曹操率軍西征,九月抵達長安,在此期間曹操命曹仁進攻關羽。但是在十月時,宛城守將侯音等人造反,聚眾數千佔據宛城。曹仁率軍回師平叛,在建安二十四年正月,曹仁攻克宛城,屠城,殺侯音。
曹仁受命攻打關羽,手下部隊應該不比關羽少。而侯音聚眾不過數千,曹仁討滅侯音損失應該不大。但是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卻命于禁和徐晃率軍前去救援樊城。顯然在正月到七月之間,曹仁已經和關羽發生過戰鬥,但是戰事不利,才緊急求援。
所以襄樊之戰開始的時間,應該早於七月。八月,關羽利用漢水暴漲之機水淹七軍,于禁全軍覆沒,于禁投降,龐德被俘後不肯投降被殺,三萬魏軍被關羽俘虜。襄樊一帶只剩下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兩支部隊,都被關羽包圍在城內。
曹操一向看重關羽,他命于禁來救援,派給於禁的部隊至少和關羽相當。所以關羽的兵力最多不過三萬。他擊敗了和自己兵力相當的曹仁、于禁兩個軍團,應該說到此時為止,關羽打的很出色,但是他的不利因素也不少。
關羽長期征戰在外,又是連續作戰,部隊肯定有所疲憊,而且又需要分兵包圍襄陽和樊城,雖然關羽又從荊州留守部隊抽調了一些兵力前來,但是此時他的機動部隊肯定也很有限了。從後來關羽和徐晃的四冢之戰看,他此時能抽調的機動兵力大約在五千左右。
而徐晃初期所帶的是新兵,所以在陽陵陂駐守,直到徐商、呂建等率軍趕來,他才進軍逼近關羽大營立寨,和關羽對峙。此時雙方都不敢攻擊對方,應該實力相當,都沒有勝算。但是隨後徐晃又得到了殷署、朱蓋等十二營援軍,按照一營千人算,即使他原來的部隊都留守大營,那麼此時他可機動兵力也至少有一萬多人。而且這十二營魏軍是曹操自己統帥的中軍,戰鬥力在魏軍中也是翹楚。
徐晃也是一個名將,他以十二營精銳打關羽的五千疲憊之師應該沒有問題。所以即使孫權不偷襲荊州,張遼不來,關羽也很難和徐晃的大軍對抗,只能撤軍。
-
10 # 94310417小云
驕兵必敗,關羽自打了襄樊之戰後威震華夏勢不可擋,不可一世,他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北拒曹操東合江東,自失與天下怨不得人,他關羽單刀赴會時,孫權有意嫁女於關羽以結秦晉之好,該殺的關羽言,虎子豈可取犬女,令孫權大怒
-
1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襄樊之戰,只要孫權不插手,關羽就能擊敗徐晃,至於張遼,那就是曹操下一個階段派出的援軍了。
事實上,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曹魏的日子很不好過,曹魏三大軍區,西部關中軍區主帥夏侯淵剛剛在年初被劉備軍黃忠部所殺,中部荊襄軍區主帥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圍了幾個月,毫無突圍希望,只剩下一個東部軍區名義主帥夏侯惇坐鎮壽春,這還是在孫權沒有進攻合肥及淮南的情況下。
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插手,關羽就沒有後顧之憂,就不會在前線作戰而擔心後方被孫權偷襲 ,也就不會敗給徐晃。
關羽在襄樊之戰之所以會失敗,根本原因就是曹操將孫權準備偷襲荊州的訊息同時告知了身在樊城的曹仁,和圍城打援的關羽,導致關羽軍心大亂,冷兵器時代,軍心就戰爭勝利的保證,一旦失去,離失敗也就不遠了。
事實上,徐晃帶領的都是新兵,曹魏精銳的七軍已經在於禁的帶領下全部向關羽投降,不願意的投降的全部被殺,比如龐德,在襄樊前線,曹軍沒有佔到絲毫便宜,關羽仍然佔據著戰場主動權,實行圍點打援。
事實上,曹操對徐晃並不放心,徐晃本身就已率領了七軍救援樊城,曹操又派出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士兵支援徐晃,十二營差不多有五千人,但是曹操還不放心,還調動了張遼趕赴襄樊戰場支援徐晃。
曹操為什麼不放心?
因為關羽太歷害了。于禁的七軍三萬餘人的精銳被關羽一掃而光,要知道除了夏侯淵、曹仁、夏侯惇之外,在外姓將領中,就算以于禁為首的五子良將為骨幹了,于禁被俘虜,樂進前一年去世了,張郃在關中鎮守,就只有徐晃和張遼可用了。而這兩人都被曹操派來抵禦關羽。
曹操顯然沒有信心戰勝關羽才做如此安排,我們從後世開了上帝視角知道關羽會失敗,可是作為當事人的曹操絕對比我們瞭解當時的戰場情況,如果不是事態嚴重,曹操也不會做如此安排。
並且曹操還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萬一徐晃和張遼都戰敗了,就自已帶兵上,當時的曹操率領從關中撤退回來的軍隊駐紮在摩陂,摩陂就是今天河南平頂山市郟縣,這個地方是一個戰略要地,看看地圖,就知道曹操在幹什麼?
摩陂在洛陽的東南邊,許都的西邊,襄樊的北邊,離襄樊前線只有300公里,也就快馬加鞭幾天時間能趕到襄樊前線,並且曹操駐紮的地方是從襄樊進入洛陽及許都的重要通道,曹操在幹嘛啊?
曹操在作最壞的打算,守衛洛陽和許都。
是什麼讓曹操如此擔心?是關羽,還有關羽威震華夏的能力。
我實在看不到徐晃有擊敗關羽的能力,包括徐晃自已,在援軍到來之前,徐晃始終沒有關羽發動進攻,而是在等待,等著殷署、朱蓋的十二營近五千士兵到來後,徐晃才開始進攻,此時徐晃手下至少3.5萬人。
關羽在整個襄樊前線的軍隊共約5萬,但是分散在各地,圍襄陽城一部分,圍樊城一部分,在圍頭、四冢、偃城等地都有駐地,如果說關羽有弱點的話,就是兵力過於分散,不足對曹魏大批援軍進行圍點打援。
關羽對徐晃作戰的失敗,絕對不是因為徐晃的英勇善戰和使用計謀,而是關羽的軍心已亂,在得知荊州後方將要出變故,無論是誰,哪怕是項羽轉世,軍心也會大亂,這才是關羽失敗的根本原因。
如果孫權不幫曹操,就沒有這個原因導致關羽軍心大亂,關羽不可能被徐晃的聲東擊西之計迷惑,也不可能會打敗關羽,大機率就是徐晃戰敗,繼續等待張遼到來。
張遼是曹魏集團唯一有可能戰勝關羽的武將,不論是勇猛還是智謀,張遼與關羽都有一拼,再加上曹魏實力雄厚,曹操的鼎力支援,如果張遼到來,估計關羽就真的撐不住了,因為戰爭不僅僅是靠武力取勝,還要靠強大的後勤能力。
也就是說,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結果就是徐晃會被關羽擊敗,而張遼則擊敗了關羽,最終關羽放棄樊城,退到漢水南岸的襄陽,以水軍阻斷曹魏的追兵,拿下襄陽城,與曹魏劃江而治。
-
12 # Mer86
這個問題有個BUG。
張遼是在孫權向曹操遞交投降書,曹操確認孫權不會偷襲合肥後,才被調往襄樊的。並且張遼還沒到襄樊,關羽就退走了。所以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張遼根本不會參戰。而關羽的對手也只有徐晃一人,碰不到張遼。
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籓,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三國志·張遼傳》那麼,孫權如果不偷襲,關羽能不能打敗徐晃呢?我個人覺得,打敗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徐晃退走的可能性很大。先覆盤一下當時的基本情況。
曹魏方面當時有三個優勢,六個困難。
優勢一、樊城仍然在手,關羽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並非易事。
優勢二、徐晃小挫了關羽,暫時摁住了關羽擴大戰果的勢頭。
優勢三、第二批增援已在路上,曹操當時已經派出徐商、呂建、殷署、朱蓋等將領援助徐晃,與關羽交戰
困難一、中原流民四起,梁、郟、陸渾百姓起義,攪得曹魏腹地戰亂不斷。
困難二、曹操身體不好,無法親征。並且曹操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他死後,軍紀極差的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搞得軍中騷動不止。
困難三、當時北方爆發了瘟疫。
困難四、南陽、潁川百姓“藏竄觀望”,導致襄樊一帶沒糧食,曹仁和徐晃都是縮衣節食在跟關羽在死磕。
困難五、涼州張進、黃華等人叛亂,西北不穩定,曹魏無法調西北邊軍增援襄樊。
困難六、孫權的牽制。孫權不出兵,曹操就不敢調徐州的兵力增援。
籠統的說,當時徐晃沒有足夠的糧食,無法在襄樊做長期堅持。而曹操受限於內部各種煩心事,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給予襄樊足夠的支援。因此曹操才動了放棄襄樊的想法。
關羽當時有兩個優勢和兩個困難。
優勢一、雖然在樊城外圍被徐晃擊退,但關羽仍以水軍在漢水,與曹軍均勢力敵,他可戰可退,握有戰略主動權。(曹軍當時沒有水師)
優勢二、漢中與襄樊有漢水相連,劉備從漢中出發,經漢水,可以與關羽夾擊襄樊。並且漢水航道基本在劉備控制區域內,不用擔心被曹操截斷退路。
困難一、關羽兵力不夠。關羽軍隊被漢水分為南北兩部分,除了圍困襄樊的兵力外,還有大量軍隊在運送被俘的于禁七軍。這也是為什麼關羽只能拼湊五千人與徐晃交戰,慘被徐晃擊退的原因。
困難二、關羽後勁不足。圍困襄樊時,關羽也出現了糧草不濟的問題。
籠統的說,關羽當時面臨的情況比徐晃稍微好一點。他雖然也無糧,兵力也不夠,但由於有水軍,他可以輕鬆退回南郡,稍作休整後,還可以再次殺到襄樊。這種進退自如的優勢是徐晃不具備的。
當時大致的情況就是這樣了。關羽吃不掉徐晃,而徐晃也吃不掉關羽。這是第一個結論。
再來說第二個結論——徐晃退走的可能性很大。
為什麼呢?
因為,後來曹丕真的就放棄了襄樊。
會孫權帥兵西過,朝議以樊、襄陽無谷,不可以禦寇。時曹仁鎮襄陽,請召仁還宛。帝曰:"孫權新破關羽......不可棄也。"言竟不從。仁遂焚棄二城,權果不為寇,魏文悔之。——《晉書·宣帝紀》孫權偷襲關羽不久後,曹操病死,新登基的曹丕召開朝議,討論襄樊問題。會上,曹丕認為襄樊沒有糧草,無以為繼,想召曹仁退軍回南陽。司馬懿反對,但曹丕不聽。曹仁便放火燒了襄樊二城,退至了南陽。
曹仁退了之後,孫權派人去佔襄樊。但由於當時襄樊無糧,又被曹仁燒了,東吳軍佔了襄樊沒多久,就被曹仁又打回去了。
最後做個總結。
雖然從形勢上看,關羽和徐晃相互拉鋸,誰也吃不掉誰。但是如果長時間拉鋸,形勢其實對關羽是有利的。
因為,關羽控制住了漢水,他可以輕鬆退回南郡,重整旗鼓,引兵再戰。而漢中的地形和漢水的漕運優勢,也可以讓劉備的西線防守無大憂,輕鬆派軍增援關羽。當時劉備在益州休整了七個月,糧草充足。如果讓劉備加入,襄樊必然會丟。
曹魏一方,曹操沒多久就掛了,且曹魏的內亂和疫病仍舊持續下去。雪上加霜的是樊襄地區缺糧,曹魏在荊州是打不下去了。這也是曹丕要棄守的原因。因此如果戰爭繼續拖下去,情況是對關羽有利的,對徐晃則非常不利。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孫權不背後偷襲,否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13 # 鐵馬冰河wu
關羽打響襄樊之戰後,勢如破竹,很快就親率大軍圍攻樊城,覬覦襄陽。之後,他利用天降大雨、漢水猛漲的有利時機,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俘虜數萬曹軍。關羽首戰告捷,形勢一片大好。
樊城與襄陽隔漢水相望,是襄陽的屏障,又是荊州通中原之咽喉要道,樊城一失,襄陽勢難守住。對於曹魏來說,死保樊城,就能夠保住中原,而且還可以進取荊州。因此,關羽在擊潰襄樊外圍的曹軍後,迅速調集水軍進攻樊城,並派遣部將往攻汝南。
曹魏樊城守將曹仁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他鼓勵將士同心同德、奮力抵抗、拼死堅守,關羽久攻不克,戰事遂呈膠著狀態。
樊城被關羽圍攻長達兩月之久,荊州以北的曹魏將領不斷率部投降關羽,曹魏的核心地帶許都附近又有孫狼等人聚眾起事,曹操部屬也有與關羽暗中勾連、遙相呼應者,曹魏陣營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關羽則氣勢如虹 ,“威震華夏”,已成銳不可當之勢。
此時,假如孫權不和曹操暗通曲款,從關羽身後猛插一槓子,則樊城必破,破樊城,襄陽則無險可守,關羽攻取襄陽猶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他再乘勢擊退增援曹仁的徐晃、張遼應該不在話下,然後揮軍從汝南直撲許都,劉備、諸葛亮率大軍出漢中與之遙相呼應,互為聲援,則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大業一舉可定矣。
遺憾的是,歷史就是歷史,自有其發展軌跡,且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有的假設,即便再有道理,也都毫無現實意義。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率軍溯江西上,準備襲奪益州(今四川),留諸葛亮、關羽守荊州,任關羽為襄陽太守,駐軍長江北岸。後來,諸葛亮引趙雲等入蜀增援劉備。劉備佔據益州後,又任關羽為荊州太守,都督荊州事宜。
為了抵禦曹軍南下,劉備與孫權再次結盟,抱團取暖,約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今湖北大部)歸孫權,湘水以西(今湖南大部)歸劉備。
由於孫、劉兩家再次結盟,駐守荊州的關羽便放鬆了對孫吳的警惕,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轉向慘敗赤壁後退守北方的曹軍。曹操素有併吞宇內之志,赤壁大戰被孫、劉聯軍挫敗後,派悍將曹仁駐守江陵以北之樊城,自己將主要精力用在西取漢中,東攻徐州,北平關中上去。
建安二十四年(218年),關羽乘曹軍主力奉調淮南抵禦孫權之機,命大將糜芳守江陵,自己親統大軍猛攻樊城。
曹仁以大將於禁、龐德等戍守樊城以北,與樊城守軍互為犄角,以分關羽兵勢。當年八月,襄樊一帶大雨如注,幾日不休,漢水氾濫,平地水深數丈,于禁所率七軍數萬人皆不習水戰,被洪水淹沒,關羽率水軍乘船攻擊,于禁被迫率部投降,龐德所率兵卒也被氺浸,沒有船隻,難以接戰,紛紛繳械投降,龐德力戰不屈,奪船逃奔樊城,中途因船覆而被關羽擒殺。
一舉解決掉樊城外圍的敵軍後,關羽揮師猛攻樊城,曹仁等則精血守城,因關羽勢大 ,城池眼看就要被攻破了。
曹操為關羽的氣勢所震懾,惶恐不安,竟然“欲遷都以避其鋒芒”。緩過神後,他採納司馬懿、蔣濟之策:設法離間孫、劉聯盟。他一面派徐晃統大軍增援曹仁,一面修書孫權,說關羽若得志,必會乘勢襲奪整個荊州,之後與孫權約謀,促使孫權偷襲關羽,使關羽處於腹背受敵之窘境,頓時轉勝為敗。
彼時,孫權集團中力主孫劉結盟的魯肅已經病死,呂蒙代替魯肅率軍鎮守陸口。呂蒙與魯肅有截然相反的戰略主張。
呂蒙認為,關羽“素驍雄,有兼併之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因此,呂蒙曾秘密建議孫權道“劉備、關羽靠欺詐手腕,反覆無常,千萬不可以以心腹對待之。如今關羽不敢向東攻打我們,是因為主公聖明,呂蒙等尚在。假如我們不趁機奪回荊州,一旦我們死去,就不能為主公效力了”。孫權很感動,就批准了呂蒙的計策。
雖說關羽曾拒絕孫權提親,還辱罵吳使,說明傲世輕物的他在處理與盟友的關係上是有過錯的,也為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提供了藉口。但孫權偷襲荊州的根本原因則是他視荊州為立國之本,沒有荊州,地處長江下游的東吳就沒有戰略緩衝,無險可守,因此他志在必得。
到關羽猛攻樊城時,呂蒙認為時機已到,便開始依計而行。
呂蒙率軍開至尋陽會齊諸將後繼續西進,將精兵隱藏在船艙裡,將大船偽裝成商船模樣,晝夜兼程,溯江西上。船過巴丘(岳陽)後進入蜀境,他派精幹士卒出其不意地將沿途崗哨全部拔除,使正在全力圍攻樊城的關羽不知吳軍已經西進。接著利用糜芳、傅士仁和關羽的矛盾,收降二將,兵不血刃的連取公安、江陵二郡,隨關羽出征將士的眷屬盡歸東吳。關羽得知荊州被吳軍襲奪,大驚失色,立刻撤圍並率軍南進,企圖佔據江陵西北的麥城,再復奪江陵、公安。不料將士聽說吳軍善待眷屬,軍心頓時瓦解,沿途紛紛逃散,到麥城後已潰不成軍。十二月,孫權進取麥城,關羽率十餘騎棄城遁逃,倉惶逃至彰鄉(湖北荊門以西)時,被吳將潘璋部屬馬忠設伏擒獲,後拒降遇害。
關羽這人確實是很有軍事能力的,不能因為他失敗而輕視他。關羽有獨當一面的才能,比如坐鎮荊州,突襲襄樊,戰略、戰術拿捏得異常精準,打的曹操措手不及,如不是孫權暗助曹操,偷襲荊州,假以時日,他攻取襄樊後,率得勝之師直搗中原,提前實現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策之終極目標也不是不可能的。只可惜因性格上的種種不足,使他久攻樊城而不克,在其波瀾壯闊的一生中留下了巨大的遺憾;《三國志》記載,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糜芳、傅士仁反叛他,落敗後將士們紛紛棄他而去,或許就源於此,這也是他最致命的弱點。否則,歷史必被“戰神”關羽改寫!
關羽失敗後丟了荊州,對劉備集團是一個致命的傷害。因為失荊州,蜀漢只剩下從益州出漢中攻關中一條路可走,而沒有從荊州取南陽攻中原的另一路策應了。從漢中攻關中,中間隔著巍峨險峻的秦巴山脈,道路艱難曲折;而曹魏也可以集中全力防守,專注於一面;後來諸葛亮、姜維屢出祁山伐魏而無功,或許也是因為沒有荊州呼應,出師未捷,未必不都緣於此。
如果當初孫權恪守孫劉盟約,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後,大舉出兵淮南,以牽制曹軍主力,而不是背盟棄約,偷襲荊州,冷不防從關羽身後打一悶棍,則三國的歷史走向,怕是另一番情景呢......
【插圖源自網路】
【發文不易 嚴禁搬運】
-
14 # 三國逐鹿
襄樊之戰,魏將龐德被殺,于禁被擒,魏軍受挫,訊息傳回魏國,曹操大驚。關羽的鋒芒,讓曹操有了遷都的想法。曹操派大將徐晃率精兵五萬,去解樊城之危。
曹操大驚,聚文武商議曰:“某素知雲長智勇蓋世,今據荊襄,如虎生翼。于禁被擒,龐德被斬,魏兵挫銳;倘彼率兵直至許都,如之奈何?孤欲遷都以避之。”後因東吳偷襲荊州成功,封鎖蜀軍內部訊息,截斷關羽的軍糧,關羽帶軍在外,訊息阻塞,遭東吳和魏國兩軍夾擊,致使襄樊之戰功敗垂成。
魏軍當時只派了徐晃率軍,並沒派張遼。若這時東吳孫權不出兵偷襲荊州,關羽能不能打敗徐晃?我認為關羽是有極大可能打敗徐晃的。我們根據史料,作出如下分析:
一、呂蒙偷襲荊州,才導致關羽的襄樊之敗,與徐晃一點關係都沒有。在呂蒙未偷襲荊州城時,關羽已取得荊州、襄陽兩城,正在進攻樊城。蜀軍幾場大勝,軍心大漲,對比魏軍的萎靡,蜀軍優勢很明顯,大有攻城略地之勢。
就是因為呂蒙偷襲荊州,招降公安郡守將傅士仁和南郡守將麋芳,截斷蜀軍糧草,才斷了蜀軍的後路。
魏軍知道東吳已得荊州,蜀國已無後路。魏將曹仁和徐晃兩軍出動,夾擊關羽,這才導致關羽不敵。
關羽退走襄陽時,在路上得知荊州已失,才發現自己身處絕境,已無城可退,無糧供軍,這才舊傷迸裂,昏到在地。
就是因為東吳斷了關羽的後路,才令關羽攻取樊城之戰功敗垂成。這所有的事情與徐晃沒有關係,是多方位的打擊才讓關羽戰敗,若單純只是關羽對徐晃,只怕徐晃根本就不敢打這一戰。
二、荊州不失,蜀軍就有退路,關羽就可以長久的和魏軍對抗,徐晃的情況就不妙了。若沒有東吳的偷襲,關羽也不會失荊州,蜀軍就有退路,關羽要城有城,要糧有糧,可以長時間和魏軍作戰。這點,對於徐晃來說是很不利的。
而且蜀軍士氣高漲,拿下樊城,也只是時間問題。關羽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以三軍之勇,有極大的可能打敗徐晃。
反觀魏軍這邊,面對蜀軍的大勝,魏國國內並沒有多大的信心能抵擋。所以他們開始籠絡東吳孫權,讓東吳同時進兵,阻擋關羽的進攻。徐晃領兵時,曹操對他的期望是抵擋住關羽,幫助曹仁守住樊城。
令一面遣使致書東吳,一面必得一大將以當雲長之銳。”言未畢,階下一將應聲而出曰:“某願往。”操視之,乃徐晃也。操大喜,遂撥精兵五萬,令徐晃為將,呂建副之,剋日起兵,前到陽陵坡駐紮;看東南有應,然後徵進。這個命令足以顯示,曹軍對戰關羽,並沒有必勝的把握,這才需要東吳的幫助。東吳和魏國兩軍同時出擊,才能打敗關羽的攻勢,解樊城之圍。
魏蜀兩軍還未交戰,徐晃這邊氣勢就弱了。這時的徐晃,是硬著頭皮和關羽對戰,這樣的氣勢想贏關羽,基本不可能。
三、關羽威震華夏,就武力而言,徐晃打不過關羽。關羽在曹營時,就是排名第一的武將。徐晃和張遼打不過顏良和文丑,關羽一刀就要二人的性命,由此可看出,徐晃在武力應該是不敵關羽。
在赤壁之戰時,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攔截曹操眾人,曹操身邊有許褚、張遼、徐晃等大將,關羽出列挑戰,徐晃他們都不敢應戰,後來關羽憶起曹操的恩義,才放眾人一馬。
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當徐晃率軍來解樊城之圍時,他也只想守住樊城,並不想跟關羽正面衝突。而關羽是因受了箭傷才停下出徵的腳步,若沒有東吳的偷襲荊州,斬斷關羽的後路,徐晃也只會堅守,根本就不敢派兵攻打關羽。
而關羽箭傷一好,肯定就會帶兵攻打徐晃,以魏軍當時的情況,對戰關羽並沒有優勢,只能緊守樊城。
他們兩軍交戰,關羽的贏面更大。蜀軍幾場大勝,士氣高漲,有一將蕩平天下之勢。再看魏軍這邊,只能守城,就被動多了,徐晃並沒有更多的機會改變士氣,再加上武力值還不如關羽,真的有可能被關羽打敗。
我的總結:襄樊之戰,如果沒有東吳的參與,關羽有可能會繼續攻城略地,徐晃只能抵擋。魏軍不論是從士氣,還是從大將,都不佔優勢,關羽若把握好機會,有極大的可能打敗徐晃,佔領襄樊。
你是如何看待關羽戰徐晃的?
-
15 # 奕天讀歷史
襄樊之戰,如果孫權不幫曹操,結果是關羽不會死,但是,關羽還是會敗給徐晃,張遼應該還是在趕赴襄樊的路上。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關羽在與徐晃大戰時,根本就不知道荊州已經丟了。
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嚇壞了曹操。曹操聽取司馬懿和蔣濟的勸說,派使者聯絡孫權。此時的孫權,原本是和劉備聯盟的,看到關羽北伐順利,也想分一杯羹,就派人請求和關羽結成兒女親家。同時,孫權還希望派兵協助關羽,便於一起瓜分戰果麼。可是,都被關羽拒絕了,還被關羽痛罵了一頓。
關羽大軍缺糧,竟然不知會孫權一聲,就擅自取了東吳儲存在湘關的糧米。孫權得知此事之後,是更加的憤怒。
於是,孫權轉而接受了曹操的條件,擊敗關羽之後,江南之地全歸江東,並開始謀劃襲擊關羽,奪取荊州。時任東吳大都督呂蒙詐病,騙關羽將部署在荊州後方防範東吳的蜀軍全部調到了荊州防線。這麼看來,孫權在關羽對徐晃之戰中,其實是幫了關羽一把,關羽的部隊增加了。
待關羽調走了用於防禦東吳的蜀軍之後,呂蒙則“白衣渡江”,將數萬精兵藏在船中,表面假扮商人,襲取了江邊負責監視並點燃烽火的屯候。之後,呂蒙派人勸降了守衛公安計程車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呂蒙輕鬆奪了南郡,下令優待荊州百姓,嚴令軍隊不得劫掠,還將荊州城內的儲備軍糧發放給百姓。關羽及其隨軍將士的家屬也全部被呂蒙所得,得到了妥善照顧。
此時的關羽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大本營已經被呂蒙所得,還沉浸在“威震華夏”的美夢之中,準備滅了曹仁、徐晃呢。即使是曹操故意將孫權將要襲擊荊州的訊息,用箭射入了關羽大營,關羽也並不相信,認為是曹操在騙他。關羽與徐晃之間的大戰,跟東吳軍隊沒多大關係,孫權此時根本沒有直接進攻關羽在襄樊的大軍。
正所謂“驕兵必敗”,關羽這時候完全飄在了空中,四處分兵駐守,將樊城圍了一個水洩不通。關羽兵力分散的弱點,被徐晃成功探知利用。徐晃用聲東擊西之計,揚言進攻圍頭,將關羽騙去了圍頭駐防,卻轉而攻打四冢。四冢危機,關羽只能分兵五千親自率領前往四冢救援。徐晃成功圍點打援,半路攔截關羽的五千騎兵,成功擊潰了關羽。關羽被徐晃擊敗,竟然直接撤圍,率軍回江陵了。曹操準備坐山觀虎頭,立刻下令禁止曹仁、徐晃追擊關羽。
關羽連徐晃都沒有打贏,如果張遼趕到,那關羽只會敗的更慘。
關羽是在撤軍的途中,才得知呂蒙佔領了江陵的訊息。於是,關羽不斷派使者聯絡呂蒙,還試圖讓呂蒙將江陵歸還。結果,呂蒙讓使者去探望了留在江陵的隨同關羽出征的將士家屬,並且還讓使者傳遞家書給關羽的部下。而關羽對此竟然毫無防範。在呂蒙的攻心戰術下,關羽的數萬大軍頃刻間逃散到僅剩數百人。不得已的武聖,只能退往麥城,並在突圍時,為潘璋、馬忠俘獲,被斬於當陽臨沮。
看完關羽襄樊之戰後期的作戰過程,感覺關羽武聖的能力完全掉線,跟印象中的關羽,相差太懸殊了。也許,這就是關羽的命吧,成於天,也敗於天。
-
16 # 初心如舊
孫權如果不幫曹操,關羽能否打敗徐晃和張遼?
這提問有意思,按提問,就是沒有呂蒙白衣渡江,也沒有陸遜襲取宜都、佔秭歸、枝江、夷道諸城後,回軍屯紮夷陵這個軍事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是會有張遼支援襄樊?值得懷疑。因為,曹操勾引孫權,孫權順勢攀爬,合肥方向壓力頓減,而徐晃在前線,舉步維艱,才有了曹操增調張遼,加強徐晃攻勢的命令。如果孫權沒有順杆子爬,估計曹操也不敢把張遼調走?對於善變的孫權,曹操早已多次領教,要是張遼一走,合肥有失,那還不如原班人馬、原來部署更適合形勢。
徐晃來襄樊前,于禁率領的七軍,已經被水淹大部,損失慘重。先鋒龐德被抓,寧死不屈,于禁搖尾乞憐,跪求一活,關羽輕蔑于禁,雖殺龐德,心中實壯其志。從兩軍對壘看,此前已攻克襄陽,只剩樊城,但見樊城周圍,白浪滔天,城垣逐漸寖塌,眾軍士搬磚運土,堵填不住,曹軍眾將無不喪膽。守將曹仁心灰意冷,都打算放棄算了。據三國志.魏書記載 :【 關羽圍襄陽……眾皆失色。或謂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圍未合,乘輕船夜走,雖失城,尚可全身……”。寵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仁曰:“善。”寵乃沈白馬,與軍人盟誓。】
曹仁聽了這些話,才堅定守城決心,下嚴令不許再說棄城撤退之言,違令者殺無赦。這段記載,至少透露了三資訊 : 一是龜縮樊城的曹仁,無力出城騷擾,配合徐晃;二是關羽已派其他將領,帶兵前往郟下;三是許都以南,群情洶湧,輿論紛擾。這與三國志.關羽傳中:“梁、郟陸渾群盜,遙受羽印號”的記載,相互印證,這郟下已在襄樊以北,曹魏腹地,說明關羽這盤棋,陣勢擺的很大,聲勢不小。
這基本清楚了,如果沒有孫權抄後路,僅徐晃一軍正面進攻,且沒有箭射孫權書信,傳言荊州被襲,關羽軍心穩定,士氣高漲,徐晃肯定打不贏。退一步說,關羽感覺兵力不足,可以催調留守之軍增援,還可以把派往郟下的部隊,再調回來,加緊攻擊。因為有襄陽已攻克的激勵,相信樊城被水浸泡、被輪番攻擊,一定堅持不了多久。到那時,徐晃跑都來不及,還拿啥打贏關羽?
至於張遼一軍,一是沒有孫權配合,曹操不敢派,張遼也不敢擅離職守;二是如果陣勢過大,關羽也會請求劉備諸葛亮增援,只是這個時機需要抓緊,只要及時趕到,就沒問題。退一萬步說,即使援荊隊稍晚一點到達,孫權沒抄老家,關羽退守荊州、南郡城,這是城防完備、民心、軍心所向的根據地,想攻克沒那麼容易。而援軍一到,城內、城外配合夾攻,張遼的命運也難好。(902)
-
17 # 我是趙帥鍋
首先說下關羽襄樊之戰的歷史背景:當時曹操從漢中撤退後,他和他的軍事主力並沒有離開西北地區,而是繼續坐鎮在長安,這對劉備來說,自然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威脅。因為,這意味著曹軍依然擁有攻打漢中的主動權。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就無法安心鞏固內部的統治,所以他必須想辦法讓曹操離開西北。
於是,劉備就讓關羽率軍在襄樊戰場上,給曹操施加一點壓力,總而言之,你如果不趕緊從西北撤出,中原地區就有可能面臨危機。但問題是,關羽在襄樊戰場打得風生水起,曹操卻依然沒有撤出西北,為什麼呢?
對此,我們用田忌賽馬類比一下。當時南方的上中下三馬,分別是上馬劉備,中馬孫權,下馬關羽。北方也有上中下三馬,分別是上馬曹操、中馬于禁、徐晃等、下馬曹仁。
在樊城戰爭爆發之初,南方只派了一匹下馬關羽出戰,曹操自然也只能派下馬出戰。如果曹操一上來就直接親自率軍出戰,就相當於動用自己的上馬去和別人的下馬出戰,那曹操的整體戰略,就很容易陷入被動之中,所以他自然不能親自過來。
但問題是,當時關羽這匹下馬實在有點小宇宙爆發,曹操的下馬很快就支撐不住,所以曹操只好先派于禁、龐德率領七軍趕來救援,接著又派徐晃率領十二營軍隊過來。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曹操已派動用了中馬,而南方卻只出動了下馬。
接著,如果時局有利,西部的劉備、東部的孫權肯定都會跟著出動。這兩個敵人,都比關羽的實力和影響力要大。
也正因為此,後來曹操雖然離開西北,但也沒有到襄樊戰場。因為,曹操深知,關羽只是一匹下馬。如果他這匹上馬,與關羽這匹下馬相爭,那就得不償失。
當然,也正因為曹操這匹上馬沒有出動,劉備這匹上馬也只能按兵不動。從這層意義上說,就下來樊城之戰勝敗的關鍵,主要就在於孫權的選擇。
因為,如果孫權北伐,曹操就只能動用他這匹上馬,這樣南北雙方的局勢就變成:北方的上馬(曹操)對南方的中馬(孫權)、北方的中馬(徐晃)對南方的下馬(關羽)。在這種背景下,等到劉備這匹上馬再出戰時,曹操當時就有可能無計可施。
只不過,如果是這種結果,孫權肯定最划不來。所以基於孫權的利益,自然是希望劉備這匹上馬來拖住曹操這匹上馬,也正因為此,曹操這匹上馬沒有出動之前,孫權也不敢隨便北伐。
在這種背景下,南北雙方的戰役,其實就變成關羽這匹下馬對戰曹操的中馬(于禁、徐晃)和下馬(曹仁)。從這層意義上說,就算孫權不幫助曹操,關羽其實也沒有勝利的機會。
因為,從整體實力而言,關羽也就和曹仁持平,他能夠把曹仁打得狼狽不堪,已經屬於是超常發揮,至於他後來打敗於禁,主要是因為恰好遇到百年不遇的洪災,於是關羽抓住這個機會,才一舉幹掉于禁和龐德。
但問題是,等到徐晃率領大軍趕來時,關羽不可能再遇到一次這樣的好機會,而從整體實力上來說,關羽遠遠比不上徐晃,更何況,關羽因為先前俘虜了于禁很多士兵,他還需要分出部分兵力來看押這些俘虜,這樣導致關羽的兵力,就更顯得不足。
只不過,由於關羽威震華夏的名聲已經打了出去,軍隊士氣也正出於最高昂時期,加上他已經搶到了足夠多的先手,所以間接彌補了他整體實力上的弱勢。在這種背景下,關羽和徐晃的戰爭,就變成為僵持戰,雙方暫時處於平分秋色的狀態。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劉備和孫權都繼續不採取行動,那除非是發生意外,否則關羽只能是主動撤軍或者是被擊敗後被迫撤軍這一條路。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關羽如果繼續和徐晃相持下去,就意味著他要從荊州調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問題是,荊州的地頭蛇們,怎麼可能會全力支援關羽這樣做呢?
要知道,荊州的地頭蛇,從天下大亂開始,就一直坐看風雲。換而言之,管你狼吃狽,還是狽吃狼。關我屁事。所以,劉表佔據這種地方是無所作為。曹操大舉南征,荊州馬上不戰而降;赤壁之戰後,荊州馬上又掛起劉備和孫權的大旗,這期間幾乎看不到他們任何抵抗。
就憑荊州地頭蛇的這種表現,指望他們高高興興的,把自己家的餘糧拿出來,把自己的兄弟兒子丈夫送上戰場,幫著關羽席捲中原,也實在太樂觀。事實上,也正因為這個緣故,當關羽讓坐鎮荊州的糜芳,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送到前線時,糜芳總是沒完沒了訴苦。
表明上看,這是糜芳的組織能力太差。但實際上呢,這是因為荊州這種四戰之地,你想要進行戰爭動員,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種地方的地頭蛇,那就是標準的有奶就是娘,如果你非要斷他的奶,還要逼他流血流汗,這不是逼著他們造反麼?
事實上,這也是後來呂蒙能夠兵不血刃奪取荊州的原因,因為,關羽這場戰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已經讓荊州的地頭蛇和豪門大族,甚至廣大底層老百姓都怨聲載道,大家已經不希望關羽再繼續統治荊州。
在這種背景下,呂蒙偷襲江陵,才能一舉席捲整個荊州。失去這種背景,呂蒙就算一時偷襲成功,也無法席捲整個荊州,到時雙方只會變成持久戰。
從這層意義上說,當時的關羽,其內部已經處於奔潰的邊緣,所以就算沒有孫權幫助,荊州的地頭蛇門也會推舉出其他人來領銜造反,在關羽背後捅刀子;相反,對於徐晃來說,他並沒有這方面的擔憂,所以兩人僵持下去,關羽要麼識時務主動撤軍,要麼只能等待失敗。
-
18 # 四川達州人
已經打不過了。
仔細分析襄樊進攻戰役,可以發現關羽219年7月領兵3萬圍攻襄樊兩城,曹操派于禁領兵救援,雖然8月關羽利用漢江洪水獲得斬龐德俘獲于禁等3萬人的大勝,氣勢高漲但未擊破襄樊任何一城。而襄樊守軍大約總數1~1.5萬左右。
曹操又派遣徐晃等12營大約2萬軍增援,戰役已經推進到了10月。關羽面對徐晃的凌厲進攻,自身兵力嚴重不足,被迫抽調南郡守軍1萬增援,試圖徹底攻破襄樊。
可此時冬季來臨,荊州士兵原本戰鬥力就差距曹軍一些,地處野外又導致士兵身體素質下降,關羽軍已經處於疲態,完全不可能獲得擊敗徐晃攻破襄樊的結果。
坦率說,關羽219年10月退軍是最正確的選擇,曹仁徐晃不敢追,江東不敢偷襲,而豐厚戰果也足夠改善劉備集團的態勢。
10月下旬,江東乘機偷襲,關羽此時已退回漢江南岸喘息,得到訊息但沒確認,到11月中旬終於決定回軍爭奪南郡,而失敗。
-
19 # 歷史哨聲
事實是:在呂蒙白衣渡江奪取江陵前,徐晃已經擊破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
《三國志》對徐晃擊破關羽和呂蒙白衣渡江二事的先後順序沒有明確記錄,但可以從不同記錄:
《武帝紀》:
“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八月,漢水溢,灌禁軍,軍沒,羽獲禁,遂圍仁。使徐晃救之。冬十月……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二十五年春正月……權擊斬羽,傳其首。”《吳主傳》:
“ 二十四年……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鬥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猶豫不能去。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徐晃擊破關羽是在10月。當月孫權上書給曹操表達奪取荊州,曹操讓曹仁透露孫權奪取荊州的資訊給關羽,關羽因此“猶豫不能去”。這些都應該是在徐晃擊破關羽前的事情。
孫權出兵攻打荊州,是在閏月——應該是閏十月,而十月底左右徐晃就擊破了徐晃軍。只是關羽雖然被徐晃打破包圍圈,但依然不願意放棄樊城:
“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徐晃擊破的是關羽對樊城的包圍,但關羽依然包圍襄陽,直到:
“關羽聞南郡破,即走南還。”《徐晃傳》記錄關羽同時包圍曹仁的樊城和呂常的襄陽:
“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徐晃只是擊破了關羽對樊城的包圍,關羽依然包圍襄陽。這也是關羽為什麼在被徐晃擊破依然不撤軍的原因。
如果孫權不攻打荊州,關羽也無力奪取樊城1、當年10月,曹操已經從洛陽親征,曹魏軍更具有優勢;曹操更是派人盯住先去的徐晃,要等曹操到才進攻:
“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令曰:"須兵馬集至,乃俱前。"”只是徐晃沒有聽從曹操的命令。
2、關羽的兵力和糧餉已經達到極限,難以為繼。
《關羽傳》: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呂蒙傳》: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關羽從7月到10月一直都在包圍樊城和襄陽,幾萬人馬的消耗,糧餉自然跟不上。這也是關羽抱怨糜芳和傅士仁的原因。
-
20 # 帝國烽火
當關羽和徐晃作戰的時候,徐晃已經打敗了關羽。張遼當時還在來荊州的路上,沒有直接與關羽較量的機會。
關羽威震華夏,打敗於禁,乘勝追擊;公元219年,關羽圍攻襄陽,當時襄陽城有曹仁據守,關羽雖然不能一下子打下來,但是襄陽城處在南陽盆地的入口,一旦襄陽城破,關羽就有機會穿過南陽盆地,直接工具曹操的腹地,所以曹操立即調遣于禁率領大軍救援。
面對于禁大軍救援,關羽利用水勢,在漲水之際,江水衝向了于禁的大營,一戰而打敗於禁,擒拿于禁,並全殲了于禁的大軍,當時整個天下為之震驚。
關羽打敗於禁之後,又乘勝追擊,將曹仁包圍,眼看襄陽炙手可得。
徐晃臨危受命,急戰慢打,巧妙佈局;曹操得知于禁被打敗之後,內心非常恐慌,有遷都的打算,同時他又調遣徐晃到前線防守關羽。徐晃上任之後,有點“受任於敗軍之際”的樣子,而關羽對襄陽加緊圍攻,襄陽城已經是萬分危急。
根據《三國志》記載“晃所將多新兵,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也就是說徐晃上任之後,面對“急戰”他沒有心急,因為手中都是新兵,想急也沒有實力。但是這並不是說徐晃就麼有動作,相反他開始後進行佈局。
當時關羽前部屯偃城,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兩面連營,漸向圍城蜀軍逼近,徐晃軍營距關羽所圍僅三丈。徐晃就是採取這種步步緊逼的辦法,一步步將關羽的活動空間壓縮,逼迫關羽主動決戰。
襄陽戰場決戰,徐晃有料,關羽心虛;面對徐晃的步步緊逼,關羽自然不能忍,而此時東吳偷襲荊州的軍隊已經出發,曹操便將這個訊息告訴給關羽和曹仁,雖然關羽不能卻認這個事情的真實性,但是也足以讓他有後顧之憂。
雙方的決戰開始,曹操率領大軍在後面準備支援徐晃,徐晃也採用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五千出戰。徐晃與關羽的決戰開始,兩人在開始之前還相互喊話,結果徐晃下馬宣軍令說:“得關雲長首級的人,賞金千斤。”讓關羽很是吃驚。
隨後兩軍混戰,關羽被徐晃擊敗,當關羽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尾隨關羽敗兵衝入關羽營寨。關羽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
徐晃解圍襄陽,關羽敗退,呂蒙偷襲。關羽的敗退,也就意味著徐晃完成了對襄陽的解圍,徐晃還趁機掩殺了一番,最後他也深知窮寇莫追的道理,選擇了退兵。
關羽退兵襄陽之後,東吳的呂蒙已經從背後偷襲了荊州,此時關羽腹背受敵,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到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最後關羽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總體而言,徐晃在對待關羽的時候,沒有直接決戰,而是採取一步步佈局的形式,逐步完成對關羽的圍剿,而關羽在被徐晃的一步步縮中,被迫與徐晃決戰,最後被徐晃打敗。雖然呂蒙偷襲荊州對雙方心理上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關羽沒有確定此事,大有可能將次認為是曹操的計謀,所以對前線軍事的影響不會很大。徐晃打敗關羽,主要是急戰慢打,從策略上取勝。
相關內容
- 曹操派張遼、徐晃和許褚合圍孫權,為何孫權還能安全脫身?
- 《三國演義》中襄樊之戰關羽帶傷與徐晃打成平手,如果是張遼,結局最終會怎樣?
- 除了文丑,三國演義中還有哪些人能擊敗張遼和徐晃兩人聯手?
- 文丑擊敗張遼和徐晃聯手,在三國二十四猛將中,排名為何很低?
- 《三國演義》裡的哪些人物生卒年與歷史不同(如太史慈,黃忠,馬超,張遼,徐晃等)?
- 孫權不怕曹操40萬大軍,為何卻怕張遼7000人馬?
- 歷史上張遼以八百步卒大勝孫權十萬大軍,有些史書上卻說其勇不敵曹仁,對此你怎麼看?
- 如果張遼在逍遙津真的活捉孫權,三國的格局是否就能一下改變了?
- 張遼是如何以八百人打敗孫權十萬大軍的?
- 徐晃的能力比關羽如何?正史襄樊之戰,徐晃真的是正面擊敗關羽的嗎?
沒有孫權幫助曹操關羽也不可能完勝曹操。因為從軍事實力,綜合國力,軍隊的戰鬥力等幾個方面關羽都處於弱勢,僅靠關羽個人的勇猛是完全沒有勝算的,且曹營隊伍裡的張遼,徐晃都是一代名將。所以僅憑關羽的一支軍隊是無法戰勝曹軍的!即使蜀國軍隊傾巢出動也未必戰勝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