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編外參謀K十三

    打架不管先打後打都是違法的,不能因對方先動一下手為由,去暴打對方就合理??合法。正面教育孩子,不要打架,更不能以大欺小,以強欺弱。不管什麼理由打傷人就違法,賠償不能少,法律追究跑不了。

  • 2 # 奔跑的茉莉

    讓你生氣的事是什麼,是孩子間的玩鬧還是你自己的感覺,覺得被別人侮辱了,所以你要討回來。

    如果你覺得是自己氣不過,那就不要帶孩子,叫上幾個人一起去他們家,和他理論爭吵,把自己心裡的氣憤表達出來;如果你覺得這還是孩子的事,那就告訴孩子,這世界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和氣,有的人髒話連篇,這很正常,自己不需要去在乎每個人的話,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就可以了。同時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樣的事可以怎麼做。

    孩子不需要在一個純潔的環境裡成長,因為社會本身就不是真空,這樣的經歷他也早晚要接觸。

  • 3 # 豆文繪本中心

    孩子打架,家長千萬不要打架,本來是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大人打起來,如何教育孩子跟別人相處呢!

    那麼出現孩子打架的情況,先弄清楚為什麼,怎麼回事,過錯方先主動道歉,如果有物質上的損失,主動提出來賠償,基本上雙方都會有個和諧的結果。

    各退一步,顯示寬容的胸懷,給孩子好的示範。

  • 4 # 蓉蓉育兒經

    首先,將兩個打架的孩子拉開,不要任其發展下去產生更嚴重的後果。

    其次,先聽對方講理由,包括對方的家長,以此判斷對方的人品;先聽對方講以示禮貌,以方便下一步處理比較主動;

    第三步,聽自家孩子說明情況,如果是自家孩子的錯,先問候對方孩子的情況,是否需要看醫生。再表示出真誠道歉,表達自己的誠意與關心;

    如果是對方的錯,首先要檢視孩子的傷情,包括雙方的傷情,不論誰的責任,止損第一重要。

    第四步,從前面的過程中,判斷對方家長是何樣人品,如果比較知情達理,能真誠道歉,則得繞人處且饒人,沒必要在這種時候訛對方,對孩子品質塑造不好;

    如果對方是那種不講理之人,那就要分清對自家孩子的傷害程度,如果傷害比較嚴重,有後果,應據理力爭,該維權要維權,該用什麼法規搬什麼法規,為孩子善用法律做好示範;

    如果傷害不嚴重,法律成本比較高,那就要告訴孩子,以後這樣的事如何避免。要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而不是每每弄到不可收拾的僵局都依賴家長來善後。

    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事件,教會孩子如何避免與同學發生衝突而又不要因軟弱被惡人欺負。

    第五步,回到家後與孩子單獨相處時,先讓孩子傾訴完心中的委屈,無論說的有理無理,都要先支援他:孩子,你說的對,你做的對,讓孩子將情緒慢慢化解,到後面你會發現,如果是他自己有錯,講到後面,他會主動不自覺的說出來,這樣就不用你來說他了,他自己也有正誤標準的。等大家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分析事件中的細節,告訴他哪裡做得不好才引發的衝突,下次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發生,這樣孩子就比較能接受家長的意見,也能與家長進行融洽的溝通與交流。

    第六、不要以為你的孩子沒有錯很優秀,就一定要其它同學對你的孩子很友好,也許,這就是衝突的原因所在,因此,學會與他人相處,與各種不同的人相處非常重要。

    第七、如果不是什麼大事件,兩個孩子要學會握手言和,將事情說清楚,君子動口不動手,或者不打不相識,不要以為別人都那麼好欺負,可以隨便動手打人。也許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第八、如果不可避免,嚴重者都需要考慮遠離這樣的環境,因為孩子對不確定事件的把握能力畢竟有限,如果不能改變,那就選擇遠離,因為目前校園欺凌現象已經成為孩子成長中的生命不安全因素之一。

    以上是本人之淺顯判斷,不一定全面,希望對經常發生校園衝突的孩子們有幫助。

  • 5 # 海風吹來涼颼颼

    今天路過,兩個大小夥子大打出手,原因是腳踏車撞在一起了。撞的不嚴重,打的鼻血都流出來了,旁邊的好心人拉都拉不住。

    現在一片校園欺凌的帖子中,家長很害怕自己孩子受欺負。主張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人很多。怎麼叫不怕事?

    不怕事,不是叫你立刻還手。硬碰硬,只是莽夫的行為。在衝突中,要教會孩子去躲,去尋求幫助,去冷處理,不要讓衝突變成了流血事件。

    說的好像跑題了,孩子打架,家長也要冷處理。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下次這種事情怎麼辦。

  • 6 # 媽咪寶貝傳媒

    如果家中兩個孩子發生矛盾並打架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冷靜下來,然後努力想辦法阻止孩子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而找到起衝突的原因是最好的能阻止孩子間打架的辦法。在兩個孩子打架後,父母可以利用一些辦法解決這一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年輕媽咪薇琪有兩個寶貝,大寶珍妮7歲,小寶蘇珊5歲。你看這小姐倆,先是嚷嚷著誰拿鑰匙開前門,接著是爭論輪到誰坐靠窗的椅子,終於,鬥嘴變成了動手,兩個寶貝抓撓了起來。薇琪過來給他們倆拉架,珍妮嚷:“蘇珊先動手!”蘇珊嚷:“珍妮先動手!”薇琪朝他們倆嚷:“都別嚷了!”

    薇琪對老公薩德說:“我看咱們管不了這兩個小東西了。”

    家有兩個寶貝(或者更多),每天都免不了打打鬧鬧,在車裡、在浴室裡、在超市裡,到處都可以是戰場。這兩個小姑娘一年前還親暱得形影不離,現在簡直成了敵人。薇琪太多寶貴的業餘時間用在了給寶貝勸架上,勸架的結果是一點兒沒有改變,第二天早上,兩個寶貝照打不誤。

    當然,不是隻有薇琪家的寶貝“喜歡”打架。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的一次研究發現,3到9歲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平均每個小時都會吵幾次。

    有人說寶貝之間的爭吵能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學會談判和妥協,這個說法沒錯,但是爭吵也有其負面作用。長期的嚴重矛盾有可能導致寶貝產生抑鬱和焦慮情緒,損害他們的自信。研究者發現,在爭吵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現吸毒等不良行為。

    伊利諾伊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勞裡·克萊默說,孩子小時候的交往模式會延續到青少年時期。克萊默發起了“手足互動學習課程”,專門幫助4~8歲的孩子學習彼此包容、忍讓剋制。

    克萊默教授說:“孩子爭吵在所難免,但是父母可以幫孩子改變爭吵方式。”

    幫孩子成為“死黨”

    在矛盾激化之前加以正確引導,是促進寶貝和睦的良策。無論獎懲,儘可能多地把兩個孩子當成一個團隊來談論,比如“你們倆把地掃得真乾淨”或者“你們倆跳舞都是菜鳥”。這樣,你在無形中就是表揚了他們的良好合作。薇琪閱讀了一些兒童教育的書籍作為學習,現在,薇琪有時會以打趣的方式評論兩個寶貝:“你們倆一起唱歌,聽起來就像是救護車過來,嚇得兩隻小雞在亂叫。”兩個寶貝不但被逗得哈哈大笑,而且作為隊友一起研究起了怎樣唱歌才好聽。

    馬克·範伯格教授在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一個“手足特殊學習課程”,幫助小學生階段孩子相處。他說:“孩子如果感覺是隊友,而不是對手,自然會化干戈為玉帛。”他建議家長,儘可能讓寶貝們合作完成一些任務,比如一起搭城堡,或者一起做蛋糕。年輕媽咪瑪麗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這招兒,她說:“我們是兄妹三人,我小時候,吃完飯父母給我仨分派任務,我擦桌子、妹妹收拾盤子,哥哥洗盤子。我們仨一起動手,一會兒就收拾好了。”

    擴充寶貝們的情感詞彙

    很多寶貝爭吵,只是因為他們不懂如何準確表達不滿。所以小孩子愛動手、大孩子愛動口。他們說“討厭”,其實不是真的討厭對方,卻很可能因為這一句話把小爭吵發展成大矛盾。寶貝表達感受的詞彙越多,他們越是能夠保持平靜。如果妹妹碰倒了哥哥搭好的塔,哥哥會說“真煩人,她給我搗亂”,而不必和妹妹動手或喊叫。除了高興、傷心、生氣,讓寶貝知道其他一些形容情緒的詞彙,這很重要。大聲說出你的感受,比如“我生氣了”、“我很失望”、或者“我很洩氣”,這樣就教寶貝學到了表達想法的新詞彙,這是學習控制情緒的重要的第一步。

    薇琪帶寶貝逛公園時,看到有別的孩子正在扔一把折了的塑膠鏟子,薇琪會問她的兩個寶貝:“你們說他現在是什麼感覺?”她們說他那是“發瘋”或“傷心”,薇琪告訴她們:“我覺得他的鏟子折了,他會很‘洩氣’,你們說呢?”

    儘量只做旁觀者

    寶貝爭吵時,你可以注意觀察態勢,不要讓寶貝出現肢體衝突或情緒激化。要讓他們知道,你希望他們自己解決矛盾,當然,如果需要,你也樂意“管管閒事”。家住洛杉磯市的年輕爸爸克里斯就是樣。他有兩個孩子,大寶佈雷登8歲,小寶亨利5歲。克里斯說:“如果聽到兩個孩子在吵架,我們不會跑過去拉架,除非看到爭吵愈演愈烈。”

    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說出的話帶有人身攻擊(“你是個廢物,誰都討厭你”),或者動起了手,你就應該出面干預。發表在美國《兒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說,對兄弟姐妹進行嘲諷、辱罵和毆打的孩子,也會在校園裡對別的孩子進行同樣的精神和肉體上的傷害。

    你要保持冷靜

    《教孩子學會合作、關愛和寬容》一書作者、彼得·戈登塞爾教授說,你衝到打架現場,大吼一聲:“都給我閉嘴!”或許能夠嚇住寶貝,馬上不再吭聲,但是你剛出去,他們就會點火重燃。薇琪曾經就是這樣。確實,誰都不願聽著孩子打架,也難以壓抑心頭的怒火,一是生孩子打架的氣,也是生自己管不了孩子的氣。但是在衝過去之前,你最好先從1數到10。薇琪控制情緒的辦法是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句話:“三次深呼吸”,並且把這張紙貼在了牆上。每當孩子打架,薇琪就看看紙上的這句話,做三次深呼吸,她發現這很管用。

    給寶貝當顧問,而不是裁判

    如果你需要干預,你的任務不是評判誰對誰錯,更不能厚此薄彼。你只是個調停人,說話時以你看到或聽到的事情開始:“你們好像在爭論誰玩電腦。”讓每個寶貝說出玩電腦的理由,不互相指責。確保每個寶貝都在傾聽對方,然後讓他們重述一下對方的話。接下來問一個價值千金的問題:“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讓每個寶貝說說想法,試著按他們出的主意做,不管他們的主意多傻氣(比如錘子剪子布,誰贏誰玩)。如果他們需要更多一些引導,可以提出你的建議(比如每個人玩半小時)。

    記住,寶貝透過爭吵學習瞭解決矛盾的藝術:平靜地表達想法、傾聽、明確對方的看法、最後達成協議。完成這一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是值得。克萊默教授說:“你可能覺得難以做到寶貝每次吵架都這樣做,但是如果你堅持幾次採用了這一策略,寶貝就會銘記在心。久而久之,他們就不需要你幫助,能夠自己解決矛盾了,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怎樣幫助寶貝友好地和同伴玩耍

    2.平時讓寶貝學會分享。只剩下最後一塊餅了,切開來大家吃,不要全都給寶貝。看電視時不要總讓寶貝拿著遙控器,多創造一些讓寶貝和其他同齡夥伴相處的機會。

    3.你和老公首先要以身作則,學會化解矛盾。你和老公爭論時,不必揹著寶貝,但是說話要保持和氣,這樣可以讓寶貝知道,矛盾是生活的一部分,沒什麼大不了的。寶貝看著你們的一言一行,也能學到協商解決問題的藝術。

  • 7 # 大肚叔叔

    我簡單的說下處理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鑑下!

    首先,如果是兩家的孩子打架,家長千萬不要指責對方的孩子,互相要謙讓!不要講誰對誰錯,等完事後再和孩子講道理。孩子平靜下來。做家長的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注意千萬不要站著,特別是訓斥孩子時。原因很簡單,孩子也有自尊心,你蹲下後,親切感來了孩子不牴觸了,事情就容易解決一半了,主要是孩子感覺到我和大人是平等的。

    講道理,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要打架。原因分析了,在分析誰對誰錯。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並告訴孩子以後不要再發生此類事情了。我相信,孩子會樂意接受你的教導的,下次基本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自尊心、平等、關愛等等,孩子也需要這些!

  • 8 # 好依戀琴兒

    謝謝邀請,關於如果處理小孩打架這個問題,相信帶過小孩的應該都遇到種事情,現在好多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一個人也沒伴不好玩,大人就會帶小孩出去玩,一般都是公園或者廣場比較多見,小孩子多會跟自己年齡相仿的玩,可能比較容易溝通,大人見小孩玩的開心,有的就自己玩手機,有點可能會聊下天,也沒太在意小孩了,小孩本來玩的很開心不知道怎麼就打起來了,一般都是爭搶玩具引起的,有些嚴重的就抓傷了,這時大人就急了,因為不知道誰先出手,看到孩子受傷,心疼啊,這個可以理解哈,畢竟孩子都是心頭肉嘛,有些家長就不理性了,脾氣不好的直接就打別人小孩了,可是她也不想想自己有沒有責任,如果看好自己小孩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另一方的家長知道理虧不管怎樣是自己小孩弄傷了別人,首先會道歉,帶受傷的小孩去看看傷,但也有那種,不道歉,也不帶小孩去看傷,直接帶著自己小孩走了,這種人真的很氣人,不知道怎樣教小孩的,本身可能也有些問題,個人觀點既然發生這種事了要冷靜,如果傷了別人的小孩,首先大人必須道歉,再當面告訴自己小孩不能打架 ,做好朋友有東西要分享,還要帶受傷的小孩去看傷,費用必須出,要安慰情緒,如果是自己小孩受傷,也會要求對方道歉驗傷,要安慰小孩不要留下陰影,奉勸帶小孩的家長們一定要看護好自己的寶寶,有些事大人也是有責任的

  • 9 # 美美美媽媽

    孩子們喜歡一起玩,但一起玩時難免會出現爭奪玩具或其他原因引起矛盾,有的家長教育孩子吃虧是福,而有的家長覺得吃虧了就要打回來,怎樣做才能處理好孩子之間矛盾呢?

    一、家長不要輕易介入,讓矛盾升級

    孩子小打小鬧,說不定一會又和好了。有助於鍛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但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吃虧,非要贏回來。這樣做不僅會顯得大人沒有度量,還容易讓孩子受到不好的言傳身教影響。

    二、不要放大孩子受的傷

    很多時候,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點小傷,有時孩子本身都沒意識到,但家長卻會刻意放大孩子身上受的傷,本來只是磨破了一點皮,家長卻大呼小叫、到處罵街。

    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極度保護的心理很容易感染孩子,讓他變得嬌氣,不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三、告訴孩子吃點小虧沒事,遠離製造事端的人

    四、引導孩子透過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

    平時多引導孩子,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遠離危險。

    五、表明自己的立場,鼓勵孩子 在孩子受傷或感覺委屈時,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說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

    平復了孩子的心情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告訴他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對的。童年是樹立孩子正確三觀的時候,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以身示範,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加獨立的人格。

  • 10 # 熟悉的陌生人挺好

    大人有大人的模式,小孩有小孩的模式,孩子之間的交往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實在是過分了,家長可以在旁邊給一點建議,但是,家長千萬不要參與進去,本來是很小的事情,家長一參與,性質就變了

  • 11 # 清風心理工作坊

    小孩子在一起玩,為了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發生矛盾、爭執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動起手來。如何處理孩子間的糾紛,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想讓孩子寬容忍讓些吧,又怕孩子受委屈;想讓孩子勇敢些,又不知道孩子會如何把握勇敢的分寸……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正確對待孩子打架呢?

    1.不要盲目干預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不可避免會發生爭搶、推搡、打鬧等現象。他們之間的這種爭執和衝突,一般只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和學齡前孩子的一種主要溝通方式,不是因為什麼大不了的矛盾。由於孩子小,他們還沒有學會如何正確與人相處與交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過於簡單,有時候就透過肢體的接觸來進行,更多帶有遊戲的成分。這時候,只要不會帶來嚴重的傷害,家長就不要盲目地介入和干預,而是在一旁觀察,給孩子們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也會慢慢孕育並得到成長。反之,如果家長盲目干預,則可能至少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一是使矛盾複雜化、擴大化。孩子之間的爭執打鬧,絕大多數不需要調解,他們一會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而大人一旦介入,問題就變得複雜了。一方面,孩子之間的糾紛多數沒有是與非,如果家長一上來就用成人的標準來判斷是與非,妄下結論誰對誰錯,往往導致一方不服氣或者覺得受委屈,從而使矛盾複雜化、擴大化;另一方面,本來只是孩子間的小摩擦,成人一介入,則可能傷了家長之間的和氣,演變成大人之間的矛盾,本來好好的一對小夥伴可能在父母的壓力之下倒成了仇人,何苦呢?!

    二是會誤導孩子。看見孩子與別人爭執打架,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受欺負,會勒令孩子以後不要和對方玩;有的家長則鼓勵孩子要勇敢,要求孩子反擊,甚至傳授孩子打架的技巧。家長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樣處理會誤導孩子,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例如勒令孩子不要和對方玩,這樣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合群,越來越孤立;鼓勵孩子打架,無疑會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還有如果這回打贏了,孩子膨脹了,總有一天會吃虧。

    三是讓孩子得不到鍛鍊。如果家長充當“警察”,立即出面調停,雖然衝突解決了,卻也在剝奪了孩子寶貴的心理成長與鍛鍊機會。家長總會老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遲早要獨立接觸小朋友,獨立與人交往,所以要多讓孩子處理問題,並且越早獨立處理問題,對孩子成長越有幫助。家長要放開胸懷,不要害怕孩子受欺負,讓他在與別人的爭執衝突中,最終學會如何妥協、如何溝通、如何與人相處。

    四是影響孩子人格的發展。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就趕緊衝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或者到對方家長那裡“控訴”,替孩子“擺平”;如果家長時常把孩子間的摩擦解釋得很嚴重,孩子也會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在意別人是否對自己有惡意,會把很多不是欺負的資訊理解為欺負,這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長遠的人格發展都沒有好處。有些孩子甚至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父母對自己“受害者”的評價資訊,強化了“受欺負”的感覺,結果真變成一個哭哭涕涕的受氣包,“驗證”父母的評價。

    2.給予適當關注

    不盲目干預不等於放手不管,相反,家長對孩子打架還應該給予適當的關注和應有的重視。 一是要密切觀察。家長如果在現場,雖然可以置身度外,但需要保持關注,以瞭解“戰場”態勢,避免“戰爭”升級,或者由肢體接觸發展為械鬥,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另外也要觀察孩子們自己是如何處理衝突、平息紛爭的,以便後面引導孩子時更有針對性。 二是要了解情況。如果孩子打架事件發生在學校等場所,由於家長不在現場,則有必要透過老師、孩子等多方瞭解情況,分析判斷是打群架還是兩個孩子之間的衝突,是孩子正常交往中的打鬧情況還是帶有校園欺凌性質的惡性事件。情況不同,家長的應對也應不同。

    3.分析打架原因

    孩子打架的原因各不相同。年齡小的孩子有可能是自我意識的萌芽,有時候他本能地覺得受到了侵犯,語言能力又沒有發展到可以有效地跟別人溝通,那就只好用拳頭說話了;有的是還沒有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與交往,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過於簡單,只會透過肢體的接觸來進行,是一種本能的交往表達;有的孩子是不善於剋制自己,打架是為了宣洩負面的情緒;有的孩子打架是因為缺乏安全感與自我防衛;還有的孩子僅僅是模仿,模仿電視和大人。 上述原因中,有的家長完全可以淡然處之,有的則需要高度重視,並且原因不同,處理的方式方法也應該不同。因此,孩子打架後,家長既不要如臨大敵,也不能不管不問,而是透過和孩子的交談溝通,分析判斷孩子打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4.引導孩子成長

    孩子打架並非都是壞事,它其實蘊含著多方面的意義和重大的教育價值。透過打架,孩子們在扭打中鍛鍊自己的體質,在叫喊和哭鬧中宣洩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在爭執中獲得處理人際矛盾、建立感情紐帶等有價值的體驗和經歷,不僅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學會自我保護、學會合作和分享,還鍛鍊他們的情緒表達與識別能力、社會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技巧,促進社會性發展。兒童教育專家馮德全教授就認為,“孩子透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例如學會“如何在捱打時降低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避免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怎樣把打架由壞事變成好事,變成孩子學習、鍛鍊、成長的機會,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家長處理不好,可能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影響孩子的心理安全與人格成長;反之,如果引導得好,則孩子的每一次打架,都會變得有價值而有意義非凡!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做好孩子打架的引導呢?

    一是孩子受委屈哭泣或者憤怒叫喊時,不要阻止,這也是一種負性情緒的釋放。

    二是待孩子情緒穩定後,詢問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或情緒,並引導孩子想出更合理的處理方式或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因為小夥伴沒有聽自己的意見就把玩具向小夥伴扔去。對此,我們可以在事情衝突平息後詢問孩子,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並認同孩子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需求沒有被滿足時也會有情緒。然後可以引導孩子,除了向小夥伴扔玩具,還有哪些方式可以表達自己的這種情緒?從而引導孩子以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負面的情緒。

    三是告訴孩子不可主動攻擊、傷害其他小朋友,在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時候要做到寬容。當對方發動攻擊時,要根據當時的情境,對比雙方戰鬥力,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還是去請大人幫忙。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並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四是教導孩子如果形勢決定必須還擊時,首先要保護自己的要害部位,不要讓對方打到自己的頭部、眼睛等要害部位。其次反擊要注意分寸,不可傷害他人的要害。最後是要適可而止,一旦打贏了,馬上退出戰場,別得理不饒人;萬一發現自己處身劣勢,打贏的機會不大,為了避免更大的傷害,要儘快“認輸”。 五是教給孩子與人交往的方法與技能,鼓勵他們運用這些技巧解決自己的爭端。例如小朋友團團獨自一人玩跳棋的時候,涵涵突然上前動手拿起團團的跳棋。此時,團團大喊:“你幹嗎!你幹嗎!你幹嗎!!!”而涵涵不顧團團的喊叫,繼續幹擾團團的遊戲。在這個溝通中,我們看到團團的溝通是無效的,此刻我們應該告訴團團:你需要告訴涵涵“請你不要打攪我”,同時,我們還需要告訴涵涵:這是團團的遊戲,如果你想和他一起玩,你需要徵得他的同意。這樣讓他們養成語言溝通的習慣。

  • 12 # 英語不求人

    孩子之間打架,我覺得要分情況來看。

    第一步肯定是要保證孩子的安全,看看是不是受傷,有傷的話先及時治療。

    接下來,就要弄清楚打架的原因,要分清是孩子被別人無緣無故欺負,還是因為發生衝突、誤會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

    孩子無緣無故被欺負了,應該做孩子堅強的保護盾。

    如果是孩子被別的孩子無緣無故欺負了,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站出來,幫助孩子找回公道,要求校方或對方家長公平處置並道歉。這不是叫大家鬧事,而是家長應該教孩子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這樣孩子才會形成勇敢、堅強的品格。試想,如果孩子被人欺負,家長教育孩子忍氣吞聲,那麼這樣的事情肯定還有不斷有下次,甚至其他的孩子也會來欺負自己的孩子,最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你害怕麻煩,或者對方真的不好對付,那就還是轉學吧。

    其他情況下,都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其他情況下孩子打架,都是發生衝突後處理不當的結果。應該教會孩子,無論任何時候,動手打人都是不對的,被別人打也往往是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除了上面提到得第一種情況)。訴諸武力是最原始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缺乏能力的人採取的辦法。引用依據最近很火的宣傳語“莫打架,打贏了坐牢,打輸了住院”,話糙理不糙,打架註定是一個雙敗的結果。我們必須教育孩子與別人起矛盾時,首先是不要先動手打人,還要避免激怒別人被被人打,提高與人相處的能力與技巧。自己有錯時打人肯定不對,別人有錯時也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總而言之,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教育孩子形成“儘量不惹事,

  • 13 # 大海水長流

    謝謝邀請,孩子打架,大人幫忙,越幫越忙。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小孩子玩著玩著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打到一起了,有的大人幫著把孩子拉開了,只是把自己的孩子拉走了。另外一個孩子給哄到一邊去,家長就不用再操心了。不久兩個孩子就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耍了。

    而有的家長卻在孩子打加時,把兩個孩子拉開,然後領著自己的孩子去另一個的家裡去與對方的家長講道理去了,碰到有的家長不是那麼強勢的,就說幾句好話過去了,而碰到有的家長就雙方都強勢,那就好,兩家的家長吵得不亦樂乎,可兩個孩子又和好如初了。在一起又玩的好開心,雙方家長一看,好尷尬。白吵架了,這叫"皇上不急,太監急"

    所以從以上這兩種情況可以看出,兩個孩子吵架,大人不要當成主要角色。去為兩個孩子出頭,評理,最後弄不好兩方家長還打起來了。孩子本身就是一個還沒有成年,心智不成熟,不因為什麼就吵起來了或者打起來了,可是孩子打架沒什麼,過去了一會就好了。又快快樂樂的在一起玩起來了.而作為一個孩子的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心,不要對小孩打架那麼去過於較真,到底誰錯誰不錯。而去對方家長講理去。因為孩子麼,一會就好了。、、

    所以,大人發現孩子打架,應該主動把雙方來開,然後,問問孩子因為什麼原因打架現在小孩子發育早,什麼都懂的。說完了讓兩個孩子拉拉手,一會就又玩的熱火朝天了,因此孩子打架,家長只要勸開打架孩子就好了、孩子冷靜一會,就和好如初。

  • 14 # 簫嘯lzg

    對於小孩子之間的打架,家長最不能做的就是袒護自己的小孩,不要因自己的小孩打架吃虧了或者自己的孩子打架打贏了而產生心理波動!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的打架一定要保持冷靜。

    首先要做的是及時制止,孩子們的打架沒有分寸,容易發生意外。其次應該詢問具體情況,瞭解孩子間打架的原因。需要根據孩子們提供的情況,分析出誰對誰錯並告訴孩子為什麼他是錯的,這是一個讓孩子逐步樹立正確是非觀的過程,這期間還需要告訴孩子打架的行為也是不對的。整個過程中不要著急,孩子要認清這些需要一定的時間,家長要做的就是慢慢開導。

    最後,等到孩子慢慢認識到錯誤之後讓孩子向同伴道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和承擔!總之教育孩子家長不要著急,小樹苗是需要慢慢澆水灌溉的,家長需要做的是跟孩子多交流多溝通!

  • 15 # 上古清風220462625

    孩子打架是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現象,如果不過分,大人也不必太管,靜下心來去觀察,看看他們是為了什麼事,為什麼要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然後加以引導,當然了大人的價值取向也要穩妥公平,反正這也是個教育小孩的機會,導向其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衝突的方法。玩耍中的打鬧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一種歷煉的方式,只要不是惡意的

  • 16 # 微雨潤苗

    孩子在什麼時候打架?家長為什麼生氣?

    如果孩子在你的課堂上演繹“全武行”,你完全有能力第一時間制止的情況下,而你卻在旁邊看戲,如果換做我是家長,我肯定也會生氣的!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向家長真誠道歉,畢竟這是你的過失。作為教師,在自己做錯事的情況下認錯,並不丟臉。如果道理在你那一邊,比如孩子是在雙休日的時候打起來,家長如果和你生氣的話,你就不能當軟柿子,必須據理力爭——

    “我們老師只能負責孩子在校期間各方面走上正軌,雙休日或者節假日,孩子就移交到你們家長手中,不能什麼事情都怨到我們老師頭上,我只是老師,並不是傳說中的神!你必須給我搞清楚這一點!”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一個寬鬆的環境裡、在一名“慈祥”的幼兒老師班級中,往往很容易出現打打鬧鬧的現象。

    當然,在我這麼嚇人的老師手裡,他們是絕對不敢出什麼么蛾子的。

  • 17 # 默陌瞭然

    孩子之間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能把情緒控制好,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的,就不是孩子了。

    當孩子走出家門,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時候,就開始了最初的社會化。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讓家長應接不暇的事情,經常會出現愛告狀、打人、被欺負、搶奪東西、等等讓父母擔心的問題,而孩子打人與孩子,被打是這類問題最突出的。也是最讓父母揪心的。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於打人和被打的認識程度又不同:2歲前的孩子打人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他們對於打與被打的概念跟大人理解的不同,他們只是透過這種方式引起對方或在場人的注意,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像這類情況,大人不可過多強制性管制,只需溫和的勸說即可。

    而3歲至6、7歲孩子打人是是因為家庭因素造成的,極有可能缺乏安全感,內心由由於“恐懼”導致“發洩”。

    但絕大部分時候,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並無危險性,基本都屬於遊戲,尤其是男孩子,打打鬧鬧是經常的事情,家長無需太關注孩子之間的打鬧,無需太在意孩子是否“吃虧”與“不吃虧”,而家長更需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遇到問題懂得如何及時規避,找老師、找家長…… ,尋求保護,這才是最重要的。

  • 18 # 城市建造師

    對於家長怎麼樣去處理孩子打架的問題,這時候是考驗家長的時候了。處理的好孩子以後或許還是好朋友,處理的不好雙方家長搞不好都會成為敵人,這時就要看家長們的聰明才智了。

    有很多家長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打架時處於被打的情況,家長就沉不住氣了,有的家長就會罵孩子:怎麼那麼沒用啊,快去給我打回來,真夠丟人的。孩子還小,對是非對錯還不能分辨清楚,做家長的一定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先把他們解開,讓對方不收到傷害的情況下再來進行矛盾的解決和教育。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不要覺得自己孩子打到別人家孩子了,就覺得自己孩子不吃虧而去表揚他的行為。也不要覺得孩子被打了就吃虧了去教育他下一次怎麼樣去給打回來。

    孩子之間打架也肯定是有原因的。做家長的可以和雙方孩子一起來找出原因,從根本上去解決矛盾。一定要注意的是態度一定要隨和,不能帶著恐嚇的心理去處理。找到矛盾的原因以後,雙方家長可以對各自的孩子進行教育。錯的一方當然有必要去跟另一方去道歉,家長們也要闡明打架對孩子的傷害,要告訴孩子打架是不對的事情,告訴孩子除了打架以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來解決事情,打架不是唯一的辦法!家長在處理孩子打架的事情上一定要冷靜,不要看到孩子受傷了或是吃虧了就表現得情緒激動,要死要活的,這樣處理起來就更加矛盾化,甚至有時候連雙方家長都會參加到打鬥中來,到那是真是得不償失了,更起不了教育作用。

    孩子都是爸媽的心頭肉,誰都看不了自己的孩子收到傷害,孩子打架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已,誰小時候沒打過架。對於這個問題也不用太過敏感,找到自己合適的處理方法,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切還是要以教育為本!

  • 19 # 全職寶媽育兒歷險

    兩個孩子打架,這種現象太正常啦!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判斷一下,孩子是否會受到身體上的傷害!

    如果是非常小的孩子,孩子沒有抓臉的動作,那我們家長可以靜觀其變。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兩個孩子在打架時,無論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身體上受到傷害的話,那大人就要立刻制止。

    其實無論哪一種情況,我們都不能當著許多人的面去批評自己的孩子。首先應該蹲下來,向孩子詢問他們打架的原因。千萬不要出現誤會孩子,還沒搞清楚狀況,就劈頭蓋臉的把孩子罵一頓。這會讓孩子特別傷心、氣憤。

    總之,遇到兩個孩子打架,我們家長一定要冷靜。

    1⃣️觀察。觀察打架的兩個孩子任何一方是否會受到身體傷害。

    2⃣️調整心態,冷靜對待。

    3⃣️一定要詢問孩子打架的原因。

    4⃣️如果孩子處理不好,大人再出面處理。

    5⃣️事後回家進行教育。這樣既能讓孩子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係處理,又不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 20 # 先有蛋數學

    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避其鋒芒,不能再象小時候一樣事事都管的那麼嚴格。遇事要多商量,讓孩子體會到公平的環境,這樣孩子才能更好走向成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經和劉邦同甘共苦的盧綰,為何最終選擇了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