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說到底就是劉邦和盧綰的思想不同,盧綰和韓信的心思是一樣的,盧綰認為漢應該是一個和項羽分封諸侯相類似的國家,但是劉邦想建立的是一個和秦始皇像類似的國家。韓信被降成淮陰侯的時候,樊噲跪迎韓信。韓信出門的時候喟嘆:“我怎麼淪落到和樊噲為伍了”。

    事實上在漢初,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是王就是和天子管轄範圍不同而已,都沒有意思到自己和別人都一樣了,都只是皇帝的臣子而已。所以陳狶造反的時候,盧綰本來是和劉邦一起去攻打陳狶的,所以盧綰派張勝出使匈奴,希望匈奴不要和陳狶聯合。但是原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就告訴張勝:“燕國之所以現在還存在,就是因為天下諸侯都在反叛。如果劉邦平定了天下,那麼下一個就輪到燕國了。”

    張勝覺得有理,所以他不但沒有勸匈奴,反而慫恿匈奴攻燕。目的是造成匈奴用兵不絕,突出燕國的重要性。使劉邦不敢輕易滅燕,但是盧綰沒有領略到張勝的意圖。反而上書說張勝有可能要謀反,但是張勝回來後對盧綰解釋了一番,盧綰就如提醍醐灌頂。又上書給張勝開脫,但是此時劉邦已經對盧綰產生了懷疑。後來這件事情被被陳豨的降將告訴了劉邦。

    盧綰就非常恐懼,他開始閉門謝客,又不聽劉邦召見。此時盧綰已經沒有了退路。而且劉邦已經病重,朝政都有呂后代理。呂后正一門心思的找藉口誅殺異姓王,如果是劉邦,以盧綰和劉邦的關係,或可免死。但是不久劉邦就病死了,盧綰聽到這個訊息就逃到了匈奴那裡。

  • 2 # 明離子

    盧綰,劉邦的發小和同窗,兩家也十分交好。

    還有一個細節,劉邦與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

    自劉邦起事,盧綰就追隨左右,是劉邦最信任的人之一。

    劉邦起兵時,盧綰以賓客相隨。

    劉邦稱漢王時,盧綰被認命為將軍。

    劉邦稱帝,盧綰被封長安侯,官至太尉。

    盧綰和劉邦的關係,蕭何、陳平是永遠達不到的,即使劉邦做了皇帝,盧綰仍可自由出入皇帝的寢室。

    燕王藏荼叛亂,很快平息,盧綰被封為燕王。

    盧綰爵位達到頂點,卻也從此惹來禍端。

    公元前196年,陳豨叛漢。

    劉邦與盧綰,兵分兩路夾擊陳豨,陳豨忙使人向匈奴借兵。

    盧綰馬上派出張勝出使匈奴,向匈奴散佈陳豨已經戰敗的訊息,力圖攪黃陳豨與匈奴的勾結企圖。

    前叛亂燕王藏荼的兒子藏衍此時在匈奴勸張勝說:“你們這麼快平掉了我父親,現在又要幹掉陳豨,那接下來要被皇帝幹掉的就是你們了!”

    其實意思就是希望燕國養寇自重,小心兔死狗烹。

    最二的是,張勝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於是勸匈奴出兵幫著陳豨和燕王軍打僵持戰,讓劉邦覺得離了燕王盧綰不行。

    更二的是,盧綰聽了出使回來的張勝的話,也覺得很有道理,還替他在劉邦那裡求情。

    從此張勝成了匈奴和盧綰的長期聯絡人,常駐於匈奴。

    但紙裡包不住火,劉邦還是在陳豨的降將那裡得知了真相,於是要盧綰親自來他面前解釋。

    盧綰稱病,不敢前去,劉邦再次召見,仍不敢去。

    因為此時的異姓王爺就剩下他和長沙王吳芮了,而韓信、彭越這些曾經的異姓王都已被呂后殺掉。

    盧綰的手下也開始四處逃命了。

    當劉邦得知盧綰派張勝長期與匈奴勾結,劉邦覺得,自己的發小,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生死兄弟盧綰,要反了。

    於是劉邦派樊噲,後改派周勃為將軍,討伐燕王盧綰。

    其實盧綰並沒有真的想反叛,他得知劉邦生病,率親信躲在長城外,想等到劉邦病癒後去他面前賠罪。

    誰知劉邦病未能治癒,不久駕崩。

    劉邦一死,呂后專政,再回京城無異於自尋死路,於是盧綰帶領眾人逃至匈奴。

    匈奴封他為東胡廬王,不久便死於異鄉。

    共患難,卻未能同富貴,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到了,完全因為各自的猜忌,缺乏溝通,才走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 3 # 關山明月779

    盧綰和劉邦從小一塊長大,兩人又是同日生,兩人一塊兒讀書,一起造反,一起打天下,在所有的異姓王中,盧綰是劉邦嫡系中受信任程度最高的,從劉邦的保鏢幹起,做到劉邦的辦公室主任,再到燕王,盧綰經常接受劉邦饋贈的衣服,食品,銀兩,兩人關係鐵得很,是唯一一個可以自由出入劉邦寢宮的人,這樣的人造反,擱在平時,劉邦一萬個理由都不相信,但是這事從叛將陳希手下副將嘴中說出,劉邦信了。

    那盧綰為啥要造反?漢朝初建,剷除異姓王的相法已在劉邦腦海中產生,從誅殺韓信開始,劉邦是默許的,呂后實際操作,蕭何幫忙,直到彭越被消滅,所有的異姓王內心都受到了震動,說不定哪天就會輪到自己。即使劉邦不會,呂后也不可能放過自己,一想到這些,每個人的內心是那樣的悲涼和痛苦。可以說,誅殺韓信,就是打開了異姓王叛亂的魔盒。但是他和劉邦的感情依然存在,還得在燕王的位子上兢兢業業的幹,希望這一天不會到來。

    然而,怕啥來啥。高祖十年,陳豨與韓王信,趙王利聯合,自立為代王,劉邦舉兵討伐,命令燕王配合,陳豨一看勢頭不對,急忙派人到匈奴求救,盧綰一看,也派使者張勝去匈奴破壞他們聯合,張勝在匈奴遇到了前代王藏荼的兒子,張勝被人家說服了,回來後張勝對盧綰說:“咱們燕國之所以有用,是因為諸侯還在,燕國外可拒匈奴,內可鎮諸侯,假如諸侯被滅,接下來就是咱們了。”盧綰一想,也是這麼回事,劉邦顧及多年感情,是不會這麼做的,但是現在劉邦在征討英布時受到箭傷,重病在身,一切都由呂后安排,這娘們心狠手辣啊,她可不會顧及這份感情。盧綰念舊情,只帶了家眷及少數隨從到了長城邊上,打算等劉邦病好之後,負荊請罪,不料,劉邦死了,盧綰無奈之下,領著家人投奔匈奴。

    盧綰之所以造反,是因為在劉邦登上權利高峰後,已經找不到安全感,恐懼感反而與日俱增。兩人的感情再深,也抵不過人家的江山。在這等著,就是韓信的下場,被滅三族,鋌而走險,說不定可以保全家人的性命。最終在小人張勝的蠱惑下,盧綰邁出了這一步。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當了皇帝后,殺了不少功臣。不過仔細分析,他所殺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項羽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背叛項羽投奔過來的。比如韓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韓信也是這樣一種情況。而像盧綰這種,從劉邦沛縣舉事開始,就跟著他乾的,幾乎沒有。

    盧綰不但是從沛縣舉事就跟著劉邦幹,在劉邦的發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參、樊噲、灌嬰等等)中,關係也是最好的。他們兩人的爹是鐵哥們,劉邦和盧綰又是同一天出生,可以說,兩人小時候就是同穿一條褲子的。

    (盧綰)

    後來,當劉邦舉事以後,直到劉邦當了皇帝以後,他對盧綰也是最信任的。劉邦在漢中當王的時候,盧綰被任命為侍中。那時候的侍中還不是後來的宰相,而是在皇帝身前傳話的人,相當於貼身秘書,可見劉邦對盧綰的信任。劉邦當了皇帝以後,封盧綰做太尉,這是朝廷掌管兵權的最高長官。不僅僅是讓他做太尉,而且還允許盧綰隨意出入皇宮。一個掌管兵權的人,居然可以隨意出入皇宮,劉邦對盧綰的不設防,可見一斑。

    後來,隨著韓王信、彭越、英布等人相繼造反,劉邦開始對那些後來投奔自己,手握重兵的諸侯深深不信任,他開始剪滅他們,同時封劉姓子孫為王。

    但是,劉邦做的這些,其實都與盧綰沒有任何關係,他依然對盧綰絕對信任。在相繼剪滅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的同時,他竟然在這時候封盧綰為燕王。可以說,他哪怕對盧綰有一絲的懷疑,都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封盧綰。畢竟盧綰之前只是一個侯,他不封盧綰,盧綰也沒有任何意見。但他竟然封盧綰。在他的心目中,絕對是把這個從小穿同一條褲子的發小鐵哥們,當成劉姓家人一樣來對待的。

    除了盧綰,沒有任何異姓功臣,包括他所有的發小,能夠在這時候享受封王的待遇。周勃、灌嬰、曹參、樊噲,這些發小朋友最多都只是侯,只有盧綰被封為王。

    由此可見,被封為燕王后的盧綰,居然還要造反,真是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劉邦)

    那麼,盧綰究竟為什麼在獲得劉邦極大信任後,居然還會造反呢?他究竟有沒有造反呢?我個人認為,嚴格地說,盧綰並沒有造反,但是他絕對不忠誠於劉邦。

    盧綰本來一心一意地幫助劉邦攻打造反的代國相國陳豨。為了消滅陳豨,他派部將張勝去離間匈奴和陳豨的關係。沒想到張勝反被洗腦,讓匈奴幫助陳豨。本來他對張勝這麼做很生氣,都已經上報劉邦,說這個張勝是叛徒了。誰知道張勝回來後,用那套被洗腦的理論,又用來洗他,對他說,留著陳豨,劉邦就不會殺你。要是除掉陳豨,劉邦接下來就要消滅你(史書上把這個稱為“連兵勿決”)。這套洗腦理論果然厲害,盧綰瞬間也被洗,慌忙又對劉邦說,張勝不是叛徒,自己報告錯了。

    他這種拙劣的做法,一下就引起了本來就多疑的劉邦的懷疑。然後投降了劉邦的陳豨那邊的人,又告訴劉邦,盧綰在和陳豨暗中來往。劉邦於是招盧綰回京,盧綰稱病不回去,這下劉邦更懷疑了,派人去調查。盧綰又不配合調查,盧綰手下的人也都紛紛逃跑。接著劉邦又聽到張勝又在和匈奴聯絡的訊息,這樣,劉邦就徹底相信盧綰準備造反,因此派大軍去抓他。

    劉邦這樣做,也是當時他的疑心病重到極點的表現。劉邦在晚年的時候,由於一系列雪崩似的諸侯王造反,他本人還差點在諸侯王造反中死掉(英布射了他胸口一箭),所以他的疑心病重到極點。比如,本來他是派樊噲去抓盧綰,後來又擔心樊噲和盧綰聯合造反,改為讓周勃去抓,還讓周勃處死樊噲。可想而知,他有多麼擔心。盧綰搞“連兵勿決”,其實只是一種自保。但是他沒有給盧綰信心,反而又是招他進京,又是派人調查,把盧綰搞得手足無措,最後走向了悲劇。

    (呂后)

    盧綰當然也不能說他完全不忠誠於劉邦,但是他相信了一個說法,就是劉邦生了重病,朝廷的一些大事都是呂后在做主。從呂后殺韓信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多麼心狠手辣的人。因此,就算劉邦和盧綰關係不錯,但當事情由呂后做主的時候,盧綰覺得,他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被誅殺。所以他才做了那些不忠誠的事情。

    後來,當週勃來抓他的時候,他知道事情很麻煩,他也是實在沒想過要造反,於是帶上一家老小,準備進京去向劉邦解釋。可這時候,傳來了劉邦去世的訊息。劉邦一死,誰都知道是呂后的天下,盧綰還敢去京城解釋麼。所以趕緊北逃,投奔了匈奴。

  • 5 # 朱言文史history

    提到盧綰這個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因為在漢初名將裡面,他的名氣遠不如韓信、蕭何、張良等人,在劉邦陣營裡頭似乎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但是他卻是漢初少數幾個異姓封王的角色,風頭似乎直追韓信、彭越等人。而他最後也沒有例外,和其他幾個異姓諸侯王一起背叛了劉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說起來,盧綰似乎是最不該背叛劉邦的那個人,因為這哥倆雖然不是親兄弟,史書也沒有記載他倆拜過把子,但是他們有比拜把子兄弟更親的一條——他倆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而且盧綰的老爹和劉邦的老爹劉太公關係特別鐵。

    兩家從上一輩就是老鐵,這兩個同一天生的娃娃更是鐵的不行,從小一塊搓泥巴,長大了一起上學,一起掏螞蜂窩,一起欺負小姑娘,關係好的不能再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了當地政府都敲鑼打鼓的給他們兩家送牌匾,表彰這兩家的親愛睦鄰的關係!

    再後來,劉邦成了劉亭長,又成了劉沛公,然後是漢王、漢高祖。作為他從小一起撒尿和泥的老兄弟,盧綰也一直追隨著他,雖然史書沒寫他立過什麼功勞,但是他就是一直往上升,甚至一路做到了長安侯。而我們都知道,長安,就是大漢帝國的都城。以都城作為盧綰的采邑,盧綰的恩寵也就可想而知了。

    劉邦稱帝后,提議要封一個燕王。群臣都知道那個劉邦中意的燕王是誰,都只拿眼睛瞅著盧綰。劉邦見大家都不反對,那就好,就盧綰吧!截至此時,盧綰在西漢開國功臣裡所受到的待遇之高,是連蕭何、張良都無法比擬的。

    就這樣,盧綰成了燕王。但是問題是,燕王原來是有人的,只不過被劉邦殺了而已。結果這位老燕王的兒子逃到了匈奴,這也就為盧綰日後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使者回到盧綰身邊對他說:“唇亡齒寒的道理您懂嗎?陳豨在,咱們才有活路;他要是一完蛋,您信不信咱們也得完?”

    盧綰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問題來了,這個使者的命他保不住了。因為之前由於該使者被傳聞投靠了匈奴,他已經請求漢朝把他全家都殺了。怎麼辦呢?盧綰出了個昏招,他又上了個摺子,力保這個使者無罪!

    這下子劉邦就火了,說他是叛徒的是你,要殺他一家的是你,結果現在保他還是你,你逗我玩呢?劉邦一拍大腿:盧綰這小子也反了!收拾完陳豨以後就要幹盧綰。

    這下盧綰慌了,趕緊帶著妻兒老小內附,想要說明情況。結果剛走到長城腳下,劉邦死了。

    盧綰徹底完了,他說:

    非劉氏而王,獨我與長沙耳。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

    是的,劉邦的死意味著呂雉當國。而韓信、彭越、英布的死,實際上都是呂雉的點子。現在劉邦死了,這個老女人還能放過自己嗎?

    盧綰帶著自己的家人,向匈奴逃亡。匈奴人對他很好,也給了他一個王爵。但是他並不喜歡匈奴,他心心念念還是故園。他想證明自己,不是漢奸,不是叛徒!可他也怕,怕那個心狠手辣、對情敵甚至自己兒子都狠的呂雉對自己下毒手,男人如韓信,女人如戚姬,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在這樣的矛盾心理下,盧綰痛苦的走完了他的一生。有關他的“叛變”,我想我也講得很清楚了。這個故事說到底,其實只是一個因為不信任所造成的悲劇而已。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 6 # 黃昏時的背影565

    首先我們先分析盧綰的成長背景,性格,以及成長背景,第一,盧與劉是發小同時兩家是之交,可以說兩個人可以同穿一條褲子,兩個人一起走向了革命道路,彼此太瞭解對方了,,盧的性格還是比較有個性的,有自己的主見,同時與劉的性格有一點共同點就是比較無賴,劉的性格也和盧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劉性格比較圓潤點,可以說是牆頭草吧,劉也是為了生存,為什麼反劉,是為了權力嗎,還是為了金錢美色,都不是,那是為了什麼,說白了也可以理解成權力,具體點說還是不服輸啊,舉個列子,你和你鄰居從小一塊光屁股長大的,長大後他生活比你好,在鄰居中也比較有威信,這是你會怎麼想,你什麼心理,肯定心裡有點想法吧,歸根結底,中國人都有這個的心理,仇富,見不得別人好,這是國人的劣根,盧也是出於這個心理,咱們兩個一塊長大的,你老劉什麼樣的人我不理解啊,你咋比我高一頭啊,我還是跟你混的,哎,不行我的和你比比,所以就發生歷史上所記載的事,一點點小的見解,不足之處請大家指出

  • 7 # 古河洋橋

    感覺盧綰不是背叛,是自保;因為盧綰參悟透了政治玄機,我們只要看一看劉邦誅殺的功臣,就會發現,都是麾下有人馬的諸侯王,可是,沒有掌握兵馬的文官卻安然無恙,照樣加官晉爵,比如:蕭何、曹參、陳平等等.......在古代,皇帝對掌握兵權的將帥提防到了病態的程度,像劉邦妹夫樊噲,忠心耿耿追隨劉邦,劉邦怕孤兒寡母壓不住手握兵馬的樊噲,竟然派陳平興師問罪捉拿樊噲押解進京!盧綰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王,劉邦能壓得住,孤兒寡母能壓得住嗎!?劉邦為了劉家天下延續,犧牲一下親情鄉親也未嘗不可!

  • 8 # 史學達人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很鐵,他們的關係鐵到什麼程度呢?

    話說劉邦當漢王的時候,只允許兩個人可以自由的出入他的大帳,一個就是他的親兄弟劉交,另一個就是這個叫盧綰的了。

    就連大家都深知的張良和蕭何,他們就沒有這種待遇,也就是說他們若是想見劉邦,那都是要提前打一聲招呼的,可見,劉邦和盧綰的關係確實不一般呀。

    要說盧綰也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功勞,劉邦為何偏偏對盧綰另眼相看呢?

    這就要從劉邦和盧綰的出生開始說起,兩個人不但是同鄉同村同學,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更為重要的是兩家還是鄰居。

    後來到了秦末大亂,盧綰更是跟著劉邦造反了,屬於追隨劉邦的第一批粉絲。

    可以說兩人是打過仗,同過窗,上過戰場,抗過槍的生死之交。

    到了劉邦建立大漢帝國,當了皇帝之後,他很想把盧綰給封為王。當時被劉邦封王的,僅僅是韓信,彭越和英布這種立過大功勞的人。

    就連張良、蕭何、曹參、周勃、灌嬰......。這種立下蓋世奇功的人,都僅僅是封的侯而已。

    他盧綰的功勞,根本不能和以上的人相提並論,就不用拿他和韓信、英布來比了。

    盧綰沒有什麼功勞,劉邦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又很想把盧綰封為王,那要怎麼做呢?

    其實劉邦還是很有辦法的,他先私下裡給這些功勞比較大的人做工作,說盧綰如何如何不得了,立了什麼大功。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劉邦是怎麼想的,不是明白著讓大家給劉邦一個面子,好讓盧綰當王嗎?

    等劉邦私下裡把功勞大,威望大的人的工作都做好之後。他就在一個上朝的日子,開了一個議題,主要是議論推舉誰來當燕王,當時的燕王臧荼被劉邦幹了下去,空缺了。

    這時候因為劉邦之前私下工作做的好,群臣一致推薦盧綰當燕王很合適。

    要說劉邦對盧綰夠好了吧,那麼盧綰最後為何要反叛劉邦了呢?

    這就不得不從韓信,英布和彭越被殺開始說起。

    韓信、英布、彭越和盧綰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不姓劉,是異姓王。

    而劉邦在晚年屠殺異姓王是世人皆知的事情,為此劉邦還特意給大臣們立了一個“非劉姓不王的”白馬盟約。

    劉邦弄白馬盟約的時候,可能是把盧綰給忘記了,也許在他心裡,盧綰就是他的兄弟,盧綰也姓劉。

    可是,盧綰不是這麼想的呀,盧綰在看到韓信、彭越、英布一個個異姓王倒下去了,他也是異常的緊張,他在想,下一個被滅的是不是自己。

    現在自己之所以沒有被滅,那都是劉邦在罩著自己,萬一劉邦那一天死了,呂后還會不會留自己。

    也恰好在劉邦生病的時候,盧綰開始反了。

    劉邦那時候本來就是生了重病,他聽說盧綰反了之後,他根本就不相信,反覆了派人去確定,最後的結果是盧綰真的反了。

    所以,劉邦只好痛下殺手,派了樊噲去剿滅盧綰。

    可惜的是,平叛並沒有結束,劉邦就撒手人寰了。

    盧綰之所以背叛劉邦,就是他太過於擔心害怕了,畢竟之前的異姓王,一個一個的被劉邦和呂后除去了,他很怕步入那些已經死了的異姓王的後塵。

    所以只好選擇反叛了。

  • 9 # 劉一千五

    燕國傳說

    昔有優氏有兩女,很頑皮,她們做了個筐,放在野外,正巧天上飛來一隻燕子,不慎撞翻了筐,把自己罩著了。半日後,兩個姑娘揭開筐子,那燕子一出就飛了,留下兩牧蛋。姑娘們傷心不己,作歌一闕,就叫《燕燕往飛》。這就是北音的起始,也是燕地的起源。

    夏商以往不論。周封八百諸侯,封召公於燕,就是燕召公。燕國就作為諸侯國建立起來了。

    戰國末燕太子丹刺秦,加速了燕國滅亡。

    秦末陳勝起義,派武臣經營趙國,武臣自立為趙王。趙王派韓廣平定燕國,韓廣一去不歸,自立當了燕王。

    楚漢之間,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把老燕王韓廣趕到遼東,作遼東王。把跟著入關的韓广部下臧荼封為燕王。韓廣自然不挪位,臧荼就把韓廣殺了,佔了遼東,自已一塊兒做了燕王。

    劉邦建大漢,殺異姓功臣,波及燕王等,燕王臧荼就反了。平定後,燕王位置出缺,待議。

    發小盧綰

    這盧綰才是與劉邦同村同日出生的。村裡人一旦送酒慶賀,必辦兩份。所以,自小兩家關係非常好,小哥倆非常親。某日,劉邦誤傷盧綰,這是要坐牢的。盧綰不承認,自己坐了幾天牢,保住了劉邦。劉邦對此一直有愧。劉邦起事後,盧綰管理沛公,漢王的生活,一直不曾離開。

    楚漢結束後,劉邦大封功臣,盧綰封長安侯!這可是帝國京城所在地,可知劉邦是如何厚待盧綰。

    漢封燕王

    平定燕王臧荼後,燕王位遲遲沒有落實。劉邦讓群臣推薦才德之士,群臣一聽,明白了,在群臣中除了盧綰這關係外,還能有誰?於是,群臣聯明推薦長安侯,功多且親,堪為燕王。劉邦就準了。盧綰就成了大漢正式功封的第一任燕王。

    戰國時秦趙燕與匈奴相接,築長城也沒能擋住匈奴的掠奪侵邊。

    燕國在盧綰的帶領下開始建設。匈奴每每騷擾,盧綰痛苦不己。當時,鉅鹿守陳希,韓王信相繼叛漢投敵,為匈奴作先鋒侵略,盧綰的部下張勝等暗中與這些邊將往來。陳希,韓王信被漢軍平定後,就有人向漢朝官吏控告盧綰的使者與叛將有往來。劉邦一聽,派使者責問燕王是否知道。燕王害怕了,聽到皇帝病重,呂后在朝,就不敢回朝彙報明辨。一家人到了長城腳下等皇帝病癒的訊息。不料,卻等到劉邦去世,這朝廷是回不去了。燕王只得投降了匈奴,被封東胡盧王。

    燕國的同姓王是劉家的少子劉建。

  • 10 # 歷史有妖氣

    先說答案:有人說他是被逼造反,其實不然。

    盧綰是豐邑人,和劉邦是同鄉。盧綰的父親和劉邦的父親非常要好,等到生兒子時,劉邦和盧綰又是同一天出生,鄉親們抬著羊酒去兩家祝賀。等到劉邦、盧綰長大了,在一塊讀書,又非常要好。鄉親們見這兩家父輩非常要好,兒子同日出生,長大後又很要好,再次抬著羊酒前去祝賀。劉邦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被官吏追拿需要躲藏,盧綰總是隨同左右,東奔西走。到劉邦從沛縣起兵時,盧綰以賓客的身份相隨,到漢中後,擔任將軍,總是陪伴在劉邦身邊。跟從劉邦東擊項羽時,以太尉的身份不離左右,可以在劉邦的臥室內進進出出,衣被飲食方面的賞賜豐厚無比,其他大臣沒人能企及,就是蕭何、曹參等人,也只是因事功而受到禮遇,至於說到親近寵幸,沒人能趕得上盧綰。盧綰被封為長安侯。等劉邦得天下後,更是力排眾議,立盧綰為燕王。

    盧綰本來一心一意地幫助劉邦攻打造反的代國相國陳豨。為了消滅陳豨,他派部將張勝去離間匈奴和陳豨的關係。沒想到張勝反被洗腦,讓匈奴幫助陳豨。本來他對張勝這麼做很生氣,都已經上報劉邦,說這個張勝是叛徒了。誰知道張勝回來後,用那套被洗腦的理論,又用來洗他,對他說,留著陳豨,劉邦就不會殺你。要是除掉陳豨,劉邦接下來就要消滅你結果盧綰瞬間也被洗,他這種拙劣的做法,讓劉邦認為盧綰真的反了,就派樊噲攻打燕國。燕王盧綰把自己所有的宮人家屬以及幾千名騎兵安頓在長城下,等待機會,希望劉邦病好之後,親自進京謝罪。

    四月,劉邦逝世,盧綰也就帶領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為東胡盧王。盧綰受到匈奴的侵凌掠奪,總是想著重返漢朝。過了一年多,盧綰在匈奴逝世。

    司馬遷評價過盧綰,說他並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倖於一時隨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土,南面為王。在內由於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著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 11 # 0044679

    盧綰是害怕跑了,主要是看到韓信彭越英布都被殺了,並且劉邦為了防止呂后做大(樊噲娶了呂后妹妹呂旭)派人去殺樊噲,在路上得知劉邦去世,就沒有殺樊噲,壓回來後被呂后放了,被封王的都被殺了,盧綰是燕王,害怕被殺,起兵造反了失敗跑到匈奴,死在了匈奴

  • 12 # 中孚鑑

    盧綰不僅和劉邦是同鄉,而且是同一天生日,他們兩家的關係也非常好,因此劉邦對盧綰很信任和親厚,劉邦建立大漢後,封盧綰為候,同時又封了韓信、彭越、臧荼等七位異姓王。

    後來劉邦消滅燕王臧荼後,因為他和盧綰的關係,同時對盧綰的信任,所以改封盧綰為燕王,盧綰因此一躍成為第八位異姓藩王,可見盧綰在劉邦心中的地位。

    劉邦在建立大漢後,因為異姓藩王手握重兵,對朝廷構成嚴重的威脅,所以就貶楚王韓信為淮陰侯,後來劉邦和呂雉又殺了韓信、彭越、臧荼,英布起兵被劉邦打敗被殺,趙王張耳的兒子、劉邦的女婿張敖被貶為候。

    而盧綰在燕王臧荼被殺後,劉邦封盧綰為新的燕王,後來異姓王只有盧綰和吳芮在世,盧綰雖然地位高了,但風險也大了。他看到異姓藩王一個個被殺,他不會沒有考慮過自己的。

    而沒多久陳豨叛亂,劉邦去攻打陳豨,這時盧綰的手下就告訴盧綰,異姓王如今您和吳芮,這都是呂后的注意,你如今位列藩王,呂后是不會放過您的,所以這時盧綰就暗中和陳豨來往,同時又和匈奴來往。

    劉邦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樊噲和周勃去攻打盧綰。並且殺白馬立誓“非劉氏不得封王”。因為當時劉邦正在重病,盧綰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所以就帶著家人和隨從來到長安,想等到劉邦身體病好康復後,親自向劉邦請罪。

    但是劉邦這次病情嚴重,最終劉邦駕崩,劉邦去世後,劉盈登基為帝,呂雉尊為皇太后,掌握大權。

    盧綰深知呂后的為人,自己又是一個藩王,知道呂雉不會放過自己的,所以盧綰害怕呂雉加害自己,就投降了匈奴,盧綰到了匈奴,也受到匈奴的封賞。盧綰最終也在那裡去世。

    所以,盧綰背叛劉邦投降匈奴,當時盧綰是很無奈的,其實他心裡並不想背叛劉邦,甚至他想在劉邦身體好後親自去請罪,然而劉邦卻駕崩了。盧綰的結局,其實在盧綰被燕王時就註定盧綰的結局。

  • 13 # 漢周讀書

    對一個人而言,自己最好的朋友當上了皇帝,是好事,還是壞事?

    作為政治動物的帝王和臣子,是否也有尋常人所惜取的一生之誼?

    都言“苟富貴,勿相忘”,可最終為何你無情,我無義,淚目相怨?

    01

    天作之誼:我的發小是皇帝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王。

    此時,後來成為秦始皇的嬴政剛剛三歲,作為質子之後,和母親避居於趙國邯鄲。

    一日,楚國豐縣中陽裡的兩戶人家,先後傳來嬰兒降生的響亮哭聲。

    同迎弄璋之喜,對於小山村而言是一件大事,村民抬羊提酒,紛紛來賀。

    而本就是好友的劉太公與盧太公自然也喜不自禁。

    這兩個孩子,一個起名劉季,一個起名盧綰。

    光陰荏苒,很快,劉季與盧綰已到總角之年,這對自幼親密無間的小夥伴又一同被送到當地學者馬惟先生的馬公書院讀書。

    劉季聰穎頑劣,讀幾頁書就心下長草,先生一不留神,他就溜出去上山瘋跑或者下河捉魚。

    而盧綰則為人憨厚,如同小跟班般跟在劉季的屁股後面。

    近弱冠之年,劉季(後稱劉邦)遊手好閒、不務農事、任俠豪爽,儼然已成鄉里的“問題青年”,甚至常常惹下禍事,被官府通緝捉拿。

    而盧綰,依然如兄弟般追隨劉季東奔西走,不離不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在距離他們故鄉不遠的蘄縣大澤鄉,冷雨夜裡的一聲怒吼,點燃了秦末天下大亂的烈火。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小混混”劉邦在紛亂之世展露出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華,並漸成大勢。

    當然,劉邦的成功之路絕非坦途,期間也曾屢陷困厄乃至險境,而盧綰,一如既往,始終伴其左右,既無異心,更無怨言。

    若論才華功勞,張良、蕭何、韓信等人的光芒自然更為璀璨,但若論親近信任,則無人能與盧綰相比。

    盧綰同時擔任著劉邦的“貼身內衛”、“大內總管”、“知心兄弟”三重角色,不但要將劉邦的飲食起居安排妥帖,還要負責近身保護劉邦的安全,更要在劉邦遭受挫折,意志消沉之際為其打氣鼓勁。

    而劉邦對於盧綰,亦自然不薄。

    先封將軍,又封太尉,再封長安侯。

    看到盧綰無甚軍事才能,更無甚軍功,劉邦做起了“導演”——在擊敗項羽後,讓盧綰率軍收拾殘局獲取軍功,還讓另一名將輔之,唯恐有失。

    此間用心良苦,令人感懷。

    天下平定,大封群臣時,劉邦更是強烈暗示文武群臣舉薦盧綰,結果盧綰被封燕王,成為漢初七大異姓王之一。

    在七王之中,盧綰可能才華最弱,功勞最小,然恩寵一時無雙。

    須知,劉邦其人心胸偏狹。

    只因當年去大哥家蹭飯,曾遭大嫂白眼,劉邦竟一直記恨在心,成為皇帝后竟封大哥之子劉信為“羹頡侯”,作“敲飯盆(沒飯了)”之諷,成為笑談。

    兩相比較,劉邦對盧綰之情,更顯難能可貴。

  • 1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盧綰是漢高祖劉邦鐵桿小弟中的鐵桿,到底有多鐵呢?舉個例子吧,劉邦在成為漢中王乃至皇帝之後,所有下屬要見他都必須提前通報,經劉邦同意之後才能獲得接見,即便韓信、蕭何、張良、曹參、樊噲等等這些開國元勳也不例外。但是,有兩個人卻是例外,一個人是劉邦同父異母的親弟弟楚元王劉交,另一個就是盧綰。這二人可以不經任何通報直接去見劉邦,甚至可以未經通報直接進入劉邦的寢室。由此可見,在劉邦心中是把盧綰和自己的親弟弟同等對待的,這一點從後來劉邦跨越蕭何、曹參、樊噲等功勳更大的開國元勳,封盧綰為燕王也能夠看得出。

    盧綰,沛豐邑中陽里人。這個地名兒是不是很熟悉?對!盧綰和劉邦是同村的。不僅是同村,而且還是鄰居。不單如此,劉、盧二人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一起長大、一起讀書,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發小”。劉、盧二人的關係好得就像是親兄弟一般,甚至超過很多關係疏遠的親兄弟。在未發跡之前,但凡劉邦惹是生非吃官司,身邊總少不了盧綰的身影。

    劉邦在沛縣起兵之時,盧綰就是其最初的班底之一。之後,盧綰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即便在劉邦兵敗最為落魄之時,也不離不棄,心甘情願跟著劉邦吃糠咽菜。正因為如此,戰功並非最大的盧綰,在楚漢大戰之時便已經官居太尉,封長安侯。長安,後來西漢王朝的都城所在——京畿重地,同時也關中最為肥沃的土地之一。這麼一塊地方被劉邦封給了盧綰作為封地,也足可見二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鐵了。

    劉邦正式稱帝之後的漢五年,燕王臧荼反叛,劉邦親自率軍彈壓。叛亂平息之後,劉邦隨即封盧綰為燕王。事實上,彼時的劉邦已經開始著手解決異姓諸侯王的問題了。但是,轉頭又封了盧綰這麼一個異姓諸侯王,頗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或許在劉邦心中早已經把盧綰這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當成了自家親兄弟,封王之時把他也是異姓給忽略了。又或許……真實原因恐怕只有劉邦自己知道了。

    至於後來盧綰走上“反叛”之路,多多少少有那麼點兒陰差陽錯,也有那麼點兒形勢所迫。實際上盧綰的“反叛”並不是要叛劉自立,更不是想改朝換代,其中自保的成分佔絕大多數。正如前面所說,劉邦封盧綰為燕王時,實際上已經在著手解決異姓諸侯王問題了,而這時候盧綰恰恰又成為了新的這異姓諸侯王。劉邦可以拿盧綰當自家親兄弟,但是,盧綰不能這麼想,不能倚老賣老,畢竟他姓盧而不姓劉。

    漢高祖十一年,陳豨在代地反叛。劉邦率軍親征,並讓盧綰從東北方向夾擊陳豨。陳豨不敵,於是向匈奴求援。彼時與匈奴接壤、擁有地利之便的燕王盧綰也派出了使者張勝,向匈奴散播陳豨已經兵敗的訊息,企圖阻止匈奴出兵救援陳豨。 就在這個當口,前燕王臧荼的兒子也流亡到了匈奴。於是這位前王子便開始做起了盧綰使者張勝的工作:“燕國之所以能夠撐到現在,都是因為各大勢力紛爭不斷,燕國才有可存在的必要。如今諸侯王紛紛被剪除,一旦陳豨再被滅,下一個就要輪到你們新任燕王盧綰了。張勝你是因為熟悉匈奴才被燕王重用,一旦燕王被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們燕國不如與匈奴合作,留著陳豨,保留燕、代之地一個長期的戰爭狀態。這樣一來,你燕國也就有了繼續存在的必要,燕王盧綰也就能夠安穩做他的諸侯王了”。張勝覺得有理,未經請示彙報,便轉而勸說匈奴出兵援救陳豨。

    在燕國的盧綰得到訊息後,當即判斷張勝反了,便上書劉邦要將其族滅。之後,張勝返回燕國,將如此這般跟盧綰說了一遍,盧綰糾結再三,也覺得張勝所言有理。於是,又上書劉邦說自己搞錯了,張勝並沒有反,以求保全張勝,作為自己與匈奴之間的掮客。之後,盧綰又派人聯絡陳豨,希望他與燕國“連兵勿決”,即保持長期戰爭狀態,企圖以此自保。

    可惜,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關於張勝反叛之事,盧綰上書內容的前後不一本來就已經使劉邦起疑。盧綰私下派人聯絡陳豨之事不久又被陳豨所部的降將傳到了劉邦耳朵裡。劉邦從內心而言其實是不願相信盧綰會背叛自己的,但是,事實又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畢竟事涉盧綰,劉邦對此還是十分慎重的,便派人赴燕國召見盧綰,想盧綰當面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盧綰心中畏懼,稱病推辭。此舉一出,讓劉邦更加起疑,但彼時劉邦的內心還是心存僥倖的,他依然不願相信盧綰會背叛自己。於是又派出闢陽侯審食其和御史大夫趙堯去召見盧綰,順帶調查一下具體情況。得到訊息之後的盧綰心中更加畏懼,於是閉門謝客,並在私下對身邊的人說:“現在的異姓諸侯王,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吳芮了,韓信、彭越相繼亡於呂后之手。現在皇帝在病中,政事皆決於呂后,呂后一直在找藉口誅殺異姓諸侯王和開國功臣。”於是,盧綰繼續稱病推辭,不願前往長安。盧綰這些話,明著是說呂后的,但呂后背後是誰呢?肯定是劉邦啊。沒有劉邦的默許,呂后怎敢如此放肆?畢竟劉邦不是他兒子漢惠帝劉盈。盧綰這些話實際上頗有些指桑罵槐的味道。說到底,盧綰還是對劉邦不放心,怕自己的這位發小像對待其他異姓諸侯王那樣處置自己。可偏偏這些話又被審食其知道了,最後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 之後,劉邦又從匈奴降人那裡得知了張勝在匈奴充當燕使之事。未經請示彙報,私自向敵國派遣使者,自此,劉邦最終認定,盧綰反了。

    如果是別人反叛,對於劉邦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是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韓信。但是,盧綰反叛對於劉邦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劉邦心中,早已把盧綰當成了自家親兄弟。可這位親兄弟居然私下聯絡匈奴、勾結陳豨,劉邦憤怒了,也徹底絕望了。除了老劉家的自家人,劉邦不再相信任何人,於是便有了“白馬之盟”——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

    在確認盧綰反叛之後,劉邦隨即派樊噲率軍前往征討盧綰。為什麼派樊噲,個人覺得,劉邦這一安排還是留了後手的。因為樊噲和劉邦、盧綰都是發小,並且感情也都還不錯,而且樊噲也深知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劉邦派樊噲去,至少樊噲不會當場就要了盧綰的命。換作其他人,就很難說了。因此,個人覺得,實際上劉邦直到最後一刻,也依舊沒有想致盧綰於死地之意,他也一直在糾結如何處置自己這個“光屁股玩到大的發小”,而盧綰同樣也不想與劉邦為敵。

    因此,燕軍對於樊噲所部幾乎未作任何實質性的抵抗,盧綰便帶領家人和隨從逃往漢匈邊境。而且,在很的長一段時間裡,盧綰並沒有叛逃匈奴,而是在長城附近滯留、徘徊。實際上,他也在等劉邦回心轉意,給自己解釋的機會。只可惜,這一切都隨著劉邦的去世而徹底畫上了句號,盧綰最後向發小表明心跡的機會也沒有了。無可奈何的盧綰最終只得帶領家人和隨從叛逃匈奴。 抵達匈奴之後,盧綰被匈奴單于封為東胡盧王。雖然仍然是王,但畢竟是寄人籬下,盧綰家族在匈奴的日子並不好過。

    多年之後,盧綰的孫子盧他之於漢景帝中元六年,以匈奴東胡盧王的身份率部降漢,盧綰家族自此重回漢王朝的懷抱。之後,漢景帝封盧他之為亞谷侯,也算是漢朝官方為盧綰變相平反了。

  • 15 # 未來佛祖

    異姓王一個一個被除去,與期天天擔驚受怕不如放手一搏。最重要一點,後期已經不是劉邦主政,呂后可不管你和劉邦關係多麼鐵,她覺得對她有威脅的一律不放過。

  • 16 # 漢史趣聞

    劉邦大漢開國皇帝,他是和老家的一群兄弟,從社會最底層起義開始幹起,用了三年滅秦,四年滅項,總共七年的時間,建立了大漢帝國。

    在劉邦的一群老鄉之中,要問劉邦和誰的關係最好?

    這從後來劉邦建立大漢帝國分封爵位之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沛縣的這一群和劉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只有盧綰被劉邦封為了燕王。像其他的在建立大漢的過程中,比盧綰功勞大的,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灌英、夏侯嬰等人,他們也僅僅是封為了侯。

    那麼劉邦為何會和盧綰的關係如此好呢?

    他們兩個是同村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還是同學。兩個人一起撒尿玩泥長大的交情。你說這種關係別人能比嗎?

    在劉邦起義的過程中,隨著他的地位越來越高,也只有兩個人是可以自由進入劉邦的臥室的。

    這兩個人一個是劉邦的弟弟劉交,另一個就是盧綰,這說明劉邦對盧綰是極其的相信。也就是說劉邦已經把盧綰當做是自己的兄弟了。

    所以,在劉邦建立大漢之後,他就建議把盧綰封為燕王了。

    當然了把功勞不大的盧綰封為燕王,功勞大的人肯定是有意見的,但是,劉邦對他們做做工作,他們也就不敢發牢騷了。

    那麼既然盧綰對劉邦如此的好,盧綰最後為何要反劉邦呢?

    這還要從劉邦晚年大肆屠殺異姓王開始說起。

    要知道盧綰也是異姓王,當他得知異姓王韓信死了,彭越死了,英布死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可定是五味雜陳的。

    他總是在想,下一個會不會輪到自己呢?

    更加重要的是,那時候劉邦已經快不久人世了。

    呂后那可是狠角色,可以說韓信和彭越的死,都是拜呂后所賜。

    萬一劉邦不在了,歸西了。呂后會放過他盧綰嗎?

    這是盧綰不能逃避的一個問題,所以,他就開始隨時準備造反了,萬一中央派人來。他就決定反了和中央的軍隊開打。

    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通風的牆,盧綰要造反的訊息,還是被人告發了。當劉邦派人來和盧綰對峙的時候,盧綰索性就反了。

    劉邦只好派來樊噲鎮壓,但是劉邦並沒有看到最終的結果,他就撒手人寰了。

    盧綰最終被打敗逃到了匈奴,然後死在了匈奴。

    這就是盧綰為何要造反的大致原因。

  • 17 # 中國歷史研究所

    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可不只是同甘共苦,這兩個人的關係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是最好的基友。劉邦和盧綰出生在一個地方,關鍵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所以從小他們的關係自然是好的不得了。

    後來劉邦造反,盧綰也是一直跟隨劉邦,盧綰也是為大漢的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邦在建立大漢之後,也是對盧綰加官進爵,兩個人的關係說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好,當時別說是蕭何,張良都比不上盧綰的待遇了,《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莫及盧綰。可以隨意出入皇帝的臥室,這個在古代來說沒有幾個人可以做到的。盧綰官拜太尉。後來燕王臧荼造反,被劉邦平定,之後劉邦就封盧綰為燕王,統領燕地。

    可以看到劉邦對盧綰已經是非常的好了,也是仁至義盡了。能給的都給了,但是為什麼盧綰最後還是選擇了造反,甚至是和當時大漢最大的對頭匈奴勾結呢?

    還是因為猜忌,我們都知道當時一開始劉邦分封了八個異姓王,但是可以說幾乎都是沒有一個好結局的,在盧綰之前已經有臧荼,韓信這些人了,當時陳豨也反了,這個時候盧綰也開始有了反叛的意思,當時劉邦大殺這些異姓王,盧綰自然也是不能坐以待斃的,於是選擇了反叛。最後叛逃匈奴。

    其實對於盧綰來說,如果能夠一心一意的駐守在燕地,可能結局不是這樣的,但是都是因為猜忌,君臣之間的猜忌也是導致了盧綰的反叛,伴君如伴虎,誰也不知道當時劉邦到底怎麼想的,有沒有想殺盧綰呢?

  • 18 # 三四方舉步百折不回

    盧綰不僅和劉邦是同鄉,而且是同一天生日,他們兩家的關係也非常好,因此劉邦對盧綰很信任和親厚,劉邦建立大漢後,封盧綰為候,同時又封了韓信、彭越、臧荼等七位異姓王。這也為之後盧綰背叛買下了伏筆。大家都知道後來呂雉擔心異性藩王手握重兵擔心對大漢不利,就將韓信 英布等人殺害。盧綰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正好當時劉邦由於病重病逝,盧綰沒有了可依靠的後山,當時呂后心狠毒辣。為了活命只能背叛,投降匈奴。

  • 19 # 帝國的臉譜

    劉邦兒時的夥伴,一直跟隨他打天下的,盧綰是跟得最緊的一個。劉邦與盧綰同鄉同裡,又是同學,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人,這樣的多同,如果是一對男女,則是青梅竹馬,如果是一對男人,則絕對勝過兄弟。

    劉邦與盧綰,幼時在一起玩,少時在一起同學,成大以後,盧綰就成了劉邦的跟班,常常在劉邦左右,無論是劉邦任泗水亭長時,還是在反秦的過程中。劉邦在沛縣起兵造反,盧綰以沛公門客身份相隨,攻下咸陽,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入主漢中,盧綰被劉邦任命為將軍,負責侍衛工作。劉邦還定三秦,東征項羽,楚漢對峙過程中,劉邦重用盧綰為太尉,並封長安侯,地位十分顯赫。

    相對於其他將佐謀臣,劉邦對盧綰的寵幸遠超其他人,劉邦不但經常給盧綰以實物賞賜 ,而且,盧綰還可以隨時出入劉邦的宮殿,待之如兄弟,親暱還甚於兄弟,雖重要如張良、陳平,親近如蕭何、攀噲者,皆望塵莫及。漢五年(前202),劉邦滅掉項羽後,隨即稱帝於洛陽,是為漢高祖。同年七月,燕王臧荼反叛,劉邦率軍親征,打敗了臧荼的軍隊,俘虜了臧荼,並將他斬首。滅臧荼後,劉邦即封盧綰為燕王,給了盧綰以無上的封贈和榮光,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劉邦對盧綰的寵幸可謂無以復加,但後來,盧綰還是反叛了,盧綰反叛的原因,最初的起因是劉邦清除異姓王,特別是韓信、彭越的死亡,讓盧綰有了不自安的心理,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同時,還有匈奴在北方所起的作用。

    盧綰反叛,是他被封燕王六年以後的事。漢十一年(前196),陳豨在代地起兵反叛,劉邦親征代都邯鄲,他自西進攻陳豨,命盧綰自東北夾擊。當時,陳豨派部將王黃聯合匈奴,盧綰也派手下張勝出使匈奴,勸阻匈奴不要出兵,但張勝到匈奴後,逃到匈奴的原燕王臧荼卻離間張勝,說燕國之所以目前保住了,是因為有那些諸侯在不斷反叛,牽制了劉邦,倘若你立即滅亡陳豨,劉邦馬上就會騰出手來消滅燕國。

    張勝覺得有理,又回來勸說盧綰,盧綰有韓信、彭越的前車之鑑,自然一說就通,於是,他與陳豨有了皮裡陽秋的聯絡。而劉邦在征討中,俘虜了陳豨的手下,從他們口裡得知了盧綰有了反叛之心,因此派人前去調查,一調查,更堅定了盧綰魚死網破的決心,於是就起兵反叛了。

  • 20 # 如史如畫

    一般來說,握有大權的人越老性情越多疑。劉邦不會例外,盧綰也不會例外,他們倆一個是皇,一個是王。

    雖說劉邦和盧綰是同日生的患難兄弟,可是當晚年的盧綰看到異姓諸侯王相繼被殺後,內心也感到了強烈的恐懼。劉邦的目的是想建立一個全是由劉氏統治的江山,這一點盧綰也看得出來。

    畢竟是好兄弟,當陳豨被劉邦打得向匈奴求救時,盧綰也曾派遣使者前往匈奴,讓匈奴拒絕陳豨的請求。陳豨使者便對盧綰使者說:“如果這麼多異姓諸侯國都被劉邦滅了,下一個就是你燕國了。”盧綰使者把這話帶回燕國。

    盧綰想想也對,現在漢朝的異姓諸侯王只剩下自己和吳芮了,唇亡齒寒,於是盧綰拒絕相助劉邦。呂雉便派使臣前去責備,讓他回京解釋,盧綰聽說呂雉最喜歡找藉口誅殺異姓王,所以他無論怎樣都不肯去。後來劉邦聽說燕王的使者經常去匈奴訪問,於是他覺得盧綰真的反了。

    劉邦派樊噲攻打燕國,盧綰便帶著幾千名家眷和侍從前去京城和劉邦解釋,奈何劉邦這時已經去世。所以後來盧綰乾脆投靠了匈奴,最後還被匈奴封了東胡盧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