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庚申癸亥
-
2 # 朱清國1
你這個是偽命題。儒家的祖師爺孔子對人性善惡是閉口不談的,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你說儒家對人性善惡有統一的說法嗎?既然儒家學說對人性善惡沒有統一,何來"高估了人性善而低估了人性惡"?對人性善惡論述最精準的是道家老子。《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說:天下人都知道,為了美名而去做好事,那就是惡了;都知道為了善名而去做善事,那就是不善了。老子認為,出自內心的真誠去做好事、做善事,那才是美善。為了美名或善名而去做好事、做善事,那就是惡了。人性既有美善,也有醜惡,善惡只有一念之差。老子還認為,人性善惡與世間事物一樣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是永恆不變的自然規律也。所以,老子接著說:"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恆也!"
-
3 # 使用者5498121655
我認為儒家不是低估了人本性的惡,而是明知善惡共存,而且反映到社會上,惡比善體現的影響力要深刻的多。所以,歷代有代表性的儒家,都會提出抑惡揚善。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就是宣揚好的,善的,把它發揚光大,把這些事做到近乎完美。只有不斷的,無時無刻,宣揚善的,抑制惡的,人類社會才能和諧發展。一旦對惡不實行抑制,不對善進行弘揚,必然導致惡人欺負善人。國家每隔幾年就對黑惡勢力進行嚴打,也是用法來懲惡揚善。
人的本性是善惡並存,同樣成度的善惡表現出來,惡的破壞力超強,善的影響力微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簡單的講,有人得罪了你,你可能一輩子都耿耿入懷。相同的,有人曾經給你恩惠,過幾天你可能就忘了。我們常說,受人之恩不可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多少人啊?
惡的破壞力大,善的影響力小。善易忘,惡不忘。就必須時時刻刻的抑惡揚善,給社會帶來和諧,為人們造福祉。
-
4 # 江山如畫任君遊
墨子:性善論。
告子:無善無惡論。
孟子:向善論。
荀子:有惡論。
韓非子:性惡論。
既然問者說儒家,我們就在這裡主要說一下儒家。
到了孟子時期,百家日盛,而且批孔運動如火如荼,各家之間論戰很多,這個時候很多問題都要歸結到人性這個本原上來討論,所以孟子不得不討論。孟子的主要觀點是:“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說孟子主張性善論,這點我不敢苟同。我對我周邊的朋友常說,看古文,不能只看一兩句話,要看時代背景和語境。不然和現在那些挑事的媒體和噴子沒什麼區別。孟子的這段話來自和告子的辯論。在此我們不對這次辯論做詳解,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孟子說這段話的同時也指出,如果引水,水也可以向上流,如果沒有河道,水就會流的到處都是。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孟子主張善,但是也肯定外力的作用,這就是禮。水是向下流的,但是這不是因為水本來就是向下流的,是因為有很多外力。所以我更傾向是向善論。
到了荀子,荀子展現出更多的社會學家屬性。荀子把性分成了“性”和“偽”。性便是天生為性,為人的動物性。偽便是人為為偽,為人的社會性。荀子強調了人之性, 生而有好利焉。在這裡我並不認為荀子主張性惡,而是有惡,因為利並不一定就是損人而得利。而且荀子更強調偽,就是人要自我約束,學習,來改掉自己身上的動物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社會屬性的人。
以上就是最早的儒家人性討論。之所以後來變成了性善論,完全是因為統治的需要。在秦以後,大家認識到了,性惡論法家的危害,性善論順應時代潮流。而且性善論也完美解決了君權的正確性問題,因為如果按性惡論來說,君主同樣也是惡的,這當然是不能被接受的。而性善則可以解決君主的這一矛盾,而且基於性善,也更好推行道德教化,達到攻心的目的。
所以說從來不存在所謂的高估善惡問題,只有政治需要,墨子主張上同,必須要有性善來支撐,不然全是惡,怎麼同。韓非主張權術制衡,全是善幹嘛要制衡。這種歷史問題要辯證的看待,如果總是一棍子打死,那麼你什麼也學不到。
碼字不易,走一波關注唄,老鐵。
-
5 # 代用名
不懂儒學的人,才是糟粕之物。
所謂: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儒學知行合一《傳習錄》王陽明說過,善惡本一物。為什麼如此講…大家自己去尋覓內容這裡不多說了順便提一下“善惡”之要中庸之道:善者則無過/不及,有過之或不及處便是惡,所以本一物。智者自能懂一看便明。
什麼是“循天理去人慾”意思就是指處理事物要遵循天則規律,排除欲速求效私心慾望衝動之作而指。
只要事事正其心念念誠其意,便致知而物能格。儒學只是教人不違於道,循天理則近呼於道。什麼人性善惡之言又是什麼道呢實則非道所以非天理?全是人慾之私之指之論…你若一鑽入自蔽障究之點而研惡極,如何看得懂物理規律本體之善端。
-
6 # n是名n
我們這樣大談“人性”時,不知有沒有警惕到自己的“上帝視角”,就是不自覺中就想去評價別人、進而管理別人、整治別人。
忽略掉這種初心問題,看看關於省視善惡:
在日常生活中,幾個人聊天,當有人提到某某人私生活如何如何,比如哪個女星又和誰上床了,我們注意去觀察每個人這時的眼神,一個個兩眼都是放光的。
民諺中也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可見,我們每個人都是,更容易發現他人的“惡”,而不擅長髮掘他人的“善”。
善於發觀美好,是一種寶貴的能力,它需要有一個明淨無染的內心;
“人性本善”,是這種淨心狀態下的真實表述,我們看不見,只是自身的眼障問題。
其實,洗不淨內心也不能照心鏡,照出來太醜陋了,會被自己嚇到的,所以我們的生命保護機制,自動遮蔽了這種功能。
-
7 # 情感溫度百態人生
1、“人性善論”和“人性惡論”都是把人性進行了簡單的靜止劃分,都是片面和有失理性的!
2、不論儒家的“人性善論”還是法家的“人性惡論”都是基於當時的歷史現實和進行改造當時的社會現實,而對當時的現實不滿而提出的改造當時社會藥方的需要而提出的理論,這種理論對於當時社會戰亂頻繁,社會生產和人民生命遭受極大戕害都是一種有力的控訴,對於改進社會秩序有不小的參考和利用價值。
3、儒家思想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它的好多理論,如大一統理論,思想專制集中理論等對於維繫國家統一,社會穩定都有巨大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不小的借鑑意義!
4、因此對於歷史上的任何理論和思想都應該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採取揚棄的態度,而不能採取潑洗澡水也把嬰兒聯帶潑掉的態度!
-
8 # 榮根文化
首先,亮明觀點,對這種說法,我不認同。
說儒家思想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根據可能是《三字經》的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有錯嗎?
一個人從母腹中呱呱墜地,三歲前,對整個世界是茫然無知的。六歲前,對是非觀念是極其淡薄的,十四歲前,還被認為是未成年人,世事不明,犯了罪而不追究司法責任的。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在人的少年時期,對善惡是非有一個從不知到初識,再到立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把孩子看成天真無邪的小天使,看成善的載體,而加以教育引導,提高升華他的善的本質,從而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如果按照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惡”觀點,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惡的載體,孩子在成長期,會處於一個多麼惡劣的環境啊!成人們像防小偷一樣盯著自己的孩子,時刻準備實施懲戒教育。這叫做“疑惡從有。”
想必誰也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生下來,身上就帶著邪惡!如果真有人這樣認為,那就不是孩子的善惡問題了。而是老子有病,而且病的不輕!
為啥人人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呢?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人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最聰明,最可愛,最善良。所以,最普遍的社會意識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經》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廣為傳播,經久不衰,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礎的。
這也和社會現實是一致的。儘管有殘忍弒母的熊孩子,也有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但都是極少數,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充分說明人的本性是從善的,善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主流!
儒家並沒有高估人性的善,也沒有低估人性的惡,對善要昇華,對惡要教化。這些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嗎?
-
9 # 風華正茂135672356
儒家講仁義,並提出一系列說辭,只可惜人的罪性,使人很難做的到,孔丘剛當了官就殺掉了少正卯,他算仁義到家了。做不到,還得守,只能變成了假冒為善、道貌安然。老子曾開導過孔子,人若沒有道,是行不出德來,更談不上仁義了,孔子天生愚笨不開化,愛鑽牛角尖,不服老子,便四處丟售自己的學說,四處碰壁,最後走不動了,老實下來當先生,但歷來愛當王的統治者,覺得用老孔的一套來統治別人挺好,當然自己不在裡面受約束,便大用特用,推孔子為聖人,讓人民學孔老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自己便君君王王高高上上。一部中國史,改朝換代,殺人如麻,孔毒不除,禍及子孫。
-
10 # 雄哥14505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始祖。其核心是仁和義 其處事是中庸之道 孔子影響可大呢。中國人學 外國人也建孔子學院呢。
歷史 在前進。我們這時代遠永超超越孔夫妻子年代了。就不能生搬硬套 更不應斷章取義為私利服務 歷史證明了這一道理。
自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今己二千歲年了 為什麼會出現改朝換代 龍椅上出現現新面孔。嘴裡也說仁義道德。最終也難逃覆滅命運運呢?是人性善和人性惡之因嗎?不丨人從毋親肚子裡出來 猶如一張白紙。 畫上什麼樣圖畫 寫的是善或惡的字 那靠長輩和教師的教育引導。也受環境的影響。更主要是自己努力 而封建王朝當權者為少數人服務 嘴上唱仁義 乾的是男盜女娼 還要別人人處事中庸 不反對抵制 敗壞了社會風氣。百姓處水深大熱之中。怎能不起來推翻他呢?
只有共產黨 他言行一致 為人民謀幸福。 才能一呼百應 打垮蔣介石八百萬軍隊。建立人民當家的新聞中國。我們對朋友講仁義。 絕不施於敵人 我們取儒家的精華尊師興教。三人者必有我師 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吾一日三省。就是反省自己所作所為 是否利國利民等等 等等。共產黨不忘初心 一定能帶領全國人民 同心同德。實現中國夢
-
11 # 閒看秋風999
其實這個題主根本就不瞭解儒家,更不知道什麼是儒家的精華,哪些又是儒家的糟粕,將所有的髒水一股腦全部潑在了儒家頭上。這是罔顧事實,也是不尊重歷史的。
首先,儒家的兩個代表人物,一個孟子,另外一個荀子分別提出了“性善”和“性惡”的主張,並沒有刻意突出人性的“善”,也沒有刻意強調人性的“惡”。
無論是孟子的“性善”還是荀子的“性惡”,其實都是強調後天也就是社會環境對人性的影響,比如《三字經》裡面不就說了“性相近、習相遠”嗎?
既有“性善”又有“性惡”,非但不是儒家的糟粕,恰恰相反,這應該是儒家的精華——剖析了人性的裡面性以及後天的學習和社會實踐對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 儒家是非常正只注重修身的(吾日三省吾身)。
兩千多年後的中國人一定不要數典忘祖,片面理解儒家學說或者儒家代表人物的隻言片語; 而應該全面吃透儒家思想,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而全部捨棄。
那麼,什麼是儒家的糟粕呢?
三綱五常、男尊女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天人合一、君權神授、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聽天由命、安分守己、父母在不遠游、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克己復禮等等。這些才是儒家思想中最大的糟粕。不拋棄,社會不會進步; 不批判,個性得不到解放。
-
12 # 聽我說文史
不是儒家不行,而是很多人以儒家之名做非儒家之事。就像舊時代西藏的宗教一樣,以佛教的名義來壓榨盤剝百姓,其實那根本不是佛教,如果這個社會真正的實行儒家思想,那一定是完美的社會,可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孔子說做人就要做君子,孔子說君子能成人之美,君子與美玉齊名,美玉是完美無瑕的,我想問問你們說儒家不行的人,首先你根本就不是儒家,你憑什麼說儒家不行,因為你首先做人就不是儒家的風格。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能做到君子,那這個社會就沒有了偷盜搶劫,坑蒙拐騙,沒有了階級勢力,沒有了道德淪喪,你不需要去巴結誰,你也不會猜疑誰,每個人都保持著做人的最根本信仰:仁義禮智信,那這個社會就是天下大同的社會,可是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些,儒家是中華民族的信仰,但是並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有這種信仰,更多的人是根本對儒家不瞭解,沒讀過儒家的經典,還有少部分人以儒家之名做傷天害理之事,其實這些人根本都不是真正的儒家。
-
13 # 豐富多彩談國學
開悟的儒家,沒有善惡,為了入世才分出善惡。
孔子提出性本善,這個是積極的心態,圓滿心態,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孔子希望世人都行善,都能做一個好人,這和當下的以德治國,弘揚真善美一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不影響依法治國。孔子的聖人成就,是透過周易而成就,周易的基本是太極陰陽辯證。
所以,以德治國,積極的勸人們做一個善人,思善,行善,一切善;在這個另外一面就是依法治國,就是對人性本惡開出的藥。
聖人心性圓滿,希望世界本善,止於至善,但是,聖人絕不迂腐,也不愚蠢,更不愚民,絕不迫害婦女。當今很多對儒家理解,是後來的誤解,尤其不開悟的儒家。
-
14 # 吧啦吧啦CC
我覺得你如果不足夠了解傳統文化,就不要妄自臆測下定結論評判,儒家從來就沒有高估人的“善”,也從來沒有高估過人的“惡”,只是客觀事實的闡述了人性的本質,人性本善說明沒有任何人來到這個世上就是善人、惡人,但作為一個人一個高階動物有思想的動物,本就有順應自然環境生存的自序性,而且這一人類生存的自序性,是自適應自然和諧規律的,是人性的本能,也是最初的本善!之所以有惡,而是有了壞的風氣、風尚,改變了原有質樸的環境,有了壞的環境,自然影響後天的人性發展和曲變。人性的扭曲自然就違背了自然和諧的規律,如此一來惡性反覆!儒家思想只是在詮釋人之本性的事實的同時,並倡導作為一個人,區別於其他動物,應該有的,最基本的群體活動的自序性!因為人是群居生活的動物!並且最重要的是,這種自序性是符合“自然和諧”規律的!而非違背“自然和諧”規律的!試想試問,一個充滿善和美德的社會與一個充滿惡和醜陋的社會,那一種更自然和諧?
這種作為人應該有的,符合“自然和諧”規律的自序性準則,最基本的就是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有了這種正面、正念的思想,人性才能順應“善”的道發展,否則,沒有正面的思想人就會順著“惡”的方向發展,而人如果沒有這些正念的,最本質的自序性思想準則,沒有“仁”人與人便沒有愛,沒有“義”人與人便沒有情感,沒有“禮”人與人便沒有相互的尊重,沒有“智”人豈不是昏庸無能,沒有“信”人與人便沒有相互知心認同,當這一切作為人的最本質的心性都沒有了,那人和其他動物又有什麼區別??
-
15 # 呵呵說吧
一己之言僅供參考。
儒學的《中庸》,是不偏不倚,用現代的話說,是“客觀”。孔子依照“性本善”,所做的也只是可以“教化”、“懲惡揚善”。由此,不能說儒學思想“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惡”,只能說,指出了要向“善”發展。
“向善”,是指從非“善”到“善”。應該說,人對“善”,是自然的被吸引,是對自己好的意思,而且是對自己能好到長久的意思。
之所以重利輕義,只因為人有對“利”更高的追求。短暫的一時之利,無法制止人對“長久”的更加渴望。之所以存大義失小義,也僅僅是因為人對“小義”有更好的追求。“取捨”的選擇,有比較,供學“儒學”的參考。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日本侵華時期,有德高望重的“名人”,痛恨國民政府的官僚腐敗,對政府不能禮賢下士,不能體恤民情,痛恨至極。日本“友人”的文質彬彬,總是能同其“說得到一起”,投降了日本,喪失了“大義”,待到看清楚了日本的本來面目,才後悔莫及,但也只能在日本戰敗後,以“漢奸”處置,辱沒了其名聲,愧對了其先人。
學儒學的人,不能只是把儒學擺在那裡,然後讀死書。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千年後的人,不能只問“先人”,不問自己。人笨怨刀鈍,不是現代有思想的人會去做的事情。
-
16 # 歷史三日談
儒家文化強調“以德服人”,甚至極端點來說,就是十惡不赦之人,也是可以透過道德感化,助其浪子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儒”的,儒家文化是君子文化,君子注重君子動口不動手,反過來講就是你要動手你就不是君子,就是小人,一下子就將那些注重德行人的手腳束縛了起來。
你要實在忍不住打了怎麼辦?那就證明你這個人還有欠缺,做人方面還有瑕疵,雖然說人無完人,但儘量的給大家留個好印象的思維傾向,還是會將“動手”這種野蠻的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儒家的開山祖師孔子一大歷史功績就是把教育引向了普通人,這使得孔子非常自信的以為天下蒼生莫不都是孺子可教之徒,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只要透過合適的教化方式,莫不人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正應了那句話,天下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而沒有笨的學生,把學生髮展的所有因素都歸結到老師身上,不消說這種教育觀點太勉為其難,難為老師,就是對於教育物件來說也是有點無厘頭的。
人都有惡的一面,只是在正常的社會秩序裡惡並沒有生存的空間,或者說存在的空間很小,但即使這樣,也不能就說天下無惡,就可以以德服人,教化感人,孔子的教化其實在當下的中國社會是有很大的存在空間的,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和平治世,少有的人們的惡不那麼明目張膽的時代!
-
17 # 羅爾斯正義
可能不是。
儒家的所長是“應然”,而非“實然”,通俗的說是使命感而非命運感——儒家的這種特點,決定了他們善於講善,追求人性之神聖、光輝的一面,但並不能說他們低估了人性之惡——恰恰相反,個人認為他們正是看到了人性之惡,才竭力提倡人性之善。
個人覺得,要說儒家最需要商榷的地方,可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他們企圖用等級禮制來束縛人性,反而被某些慾望所利用。這種等級觀念成了特權、權術的溫床,又由於特權、權術觀念好用、有用,隨著幾千年來的不斷合理化,讓中華民族鎖定了內在超越、情感本體、實用理性、以人為本、玩弄蠱惑人心、攻擊褫奪他人滿足自己等等——這是一種以封官治理天下,以人的情緒、情感、體驗為“對待生活的終極態度”的“思維的牢籠”。這種價值觀的形成,與西方因果邏輯下的本體現象二元觀點、自然哲學、天賦人權神賦契約的外在超越價值系統迥異。
這和日本的等級觀念又不一樣。日本的等級觀念是固化的,各層各有責任,都要謹守責任、待遇,上級下級都不能僭越——這種觀點無形中“自帶枷鎖”,上位者想胡作非為還有些終極價值觀的約束,類似於西方的宗教倫理。我們的等級觀念是流動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上位者毫無顧忌的奴役下級——上者牧下,下為畜群。下位者也無所不用其極的往上爬,“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擋道者,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這是一種沒有底線、沒有倫理、沒有原則、沒任何顧忌的“資源爭奪戰”,從這一點來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外殼,“你死我活爭奪利益”才是心魂——這是不是暗合了我們長期膜拜的“外儒內法”精神?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等級禮制的思想蘊含,儒家可能也會和墨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諸子百家一樣,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是偶爾冒個小泡,成不了現在的主流氣候——因為歷代掌權者怎麼會推崇一些與自己利益不相符合的思想?怎麼會有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被人利用,形成了制度性儒家。
-
18 # 夕惕若厲23
問問題的人先讀幾遍論語好嗎?儒家的一切出自中立的社會觀。儒家從來不認為人性就是簡單的好壞。人性可以向善卻不可能本善。否則還需要學習做什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一個人學習就是要知道好的德行直到最終的至善。魯國要獎勵從外國贖回魯國在外做奴隸的人。孔子的一個弟子贖了人卻拒絕了魯國的獎勵。孔子知道後憤怒了。說你把道德標準搞得那麼高,別人贖奴隸還敢要錢嗎?沒錢誰又願意去贖?這是什麼?這是社會心理學的範本。我們來看看西方的錯誤。聖經說借貸取利是有罪的。那麼不取利息誰又願意借呢?於是精明的猶太人發現了商機。老子不信聖經我借收你高額利息。這才叫愚昧。對社會對人性的無知。今天我們一些人總以為別人的好。卻不知道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財富才讓我們能夠在世界一枝獨秀長盛不衰。不能因為我們有艱難的百年就否定我們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根。現在我們已經再次成為世界的中心,奉勸一些人跪久了可以站起來了。
-
19 # 蘸蒜吃瓜
物皆有陰陽,事必生善惡,極其一端,無存。
孔儒強調人性之善,以善引之,強禮弱法,盛世則興亂世則棄。
法家謹防人性之惡,以法戒之,強法弱禮,亂世用法盛世遭惡。
鄙以為,治世須遵循大道,效行自然,如陰陽兩端,平衡節制,不可偏廢,以善為心,以法為體,世所以治也!
-
20 # 會火A
恰恰相反,孔子主張復周禮,就是打壓被統治者,所以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尊祟關照,代代世襲,被稱為聖人。
只有受法家思想影響的古代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和〞五、四〞運動以來新思潮的影響,以及受法家思想影響的毛主席提出反對儒家思想。
孔子主張〞人字初、性本善〞。並未否定之後的人性會改變。反而透過人之初的對比的關係。恢復周禮來制衡官於民的關係。更加打壓被統治者,奴隸社會脫離了奴隸主的欺壓,又被封建統治的禮儀給束縛了。
而古代道家以老子為代表主張用自然規律辯證關係來治國,《道德經》〞治大國如烹小鮮〞。明確指出達官貴人的腐敗,如果官府不腐敗,百姓就會尊重當官的,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就不會有人偷盜。
綜上所述,題意沒有任何根據。
(1)為什麼說人性的“惡”平時很難發現的?一旦失去制約,遭遇社會的不公平、或發生戰亂和災害時,人性的“惡”就會放大?
(2)儒家說“人性本善”,是不是就說明它放鬆了對人性的戒備……,成為法制發展的阻礙……?
(3)提倡“人性善論”,是不是也更有利於統治者放鬆對自己的戒備……?
回覆列表
你應該謙虛恭敬的去學習瞭解我們的儒家思想,要去領悟裡面的智慧,才會讓你受益終身。要了解一點易經思維,才能比較容易理解孔子的思想,否則你永遠只能夠執著於文字表面入不了門,得不到一點受益。人性本善這個善不是指好壞的意思,是純淨純善之意,如同一杯清水,所以叫性相近習相遠,人人的本性都一樣的,只是煩惱習氣不同,惡肯定不是人的本性,只是煩惱習氣而已,好人是教出來的,惡人也是教出來的。善是最接近人的本性的,比方說人們會因為善的高尚的道德事蹟而感動,開啟心扉淚流滿面。沒有人會因為誰自私造惡而感動,發自內心大叫好的。做了惡內心反而會慚愧自責。人是教的好的,所以古聖先賢是非常重視教育的,這個做人道德教育是直指人心,教化人民,民風淳樸,長治久安。而不是今天一些人說的那樣洗腦愚民,那是壓抑人的本性,民智已開,談愚民豈不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