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壯仔媽寶
-
2 # 燕141268200
小孩子的鵝口瘡主要是由於體內菌群失調造成,尤其是幼兒期的小孩子比較高發。
小孩得了鵝口瘡,我當時選用蘇打水(市面銷售的就可以)蘸在棉籤上,塗在鵝口瘡處,同時可以稍微吃點酸奶等,調節一下體內菌群。
這期間最好別用抗生素,如果生病了,也要跟醫生說明孩子有鵝口瘡,讓醫生用藥考慮到這個因素。
-
3 # 麥田守護者16
鵝口瘡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餵母乳的媽媽注意乳房區域性的衛生,餵養寶寶後保持乳房及乳頭乾燥。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可以把奶瓶和奶嘴放入開水中煮沸1~2分鐘然後晾乾。
大一點的寶寶喜歡吃手或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及做好玩具的消毒。
-
4 # 向日葵之語
當出現鵝口瘡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1.餵母乳的媽媽注意乳房區域性的衛生,餵養寶寶後保持乳房及乳頭乾燥。
2.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可以把奶瓶和奶嘴放入開水中煮沸1~2分鐘然後晾乾。
3.大一點的寶寶喜歡吃手或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及做好玩具的消毒。
4.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藥,可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寶寶口腔,區域性塗抹制黴菌素甘油,1日塗抹2~3次,連續用至少1周。
5.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媽媽的乳頭上塗抹些藥物,以避免真菌在母親和寶寶之間反覆傳播。
6.也可給寶寶口服一些益生菌,以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抑制真菌生長。
-
5 # 叮叮噹噹52
小兒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或長期使用抗生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
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生,使黴菌侵入口腔黏膜。1、區域性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用1%龍膽紫塗搽療效也不錯,但因用藥後口唇周圍染色,影響觀察並汙染衣物,故臨床上用得很少。2、全身用藥 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3、飲食衛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鹼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餵養者每次餵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4、營養供給 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鵝口瘡的原因及照顧鵝口瘡是嬰幼兒很常見的一種口腔潰爛疾病,它分成幾種,一般分為微小型及嚴重型,以皰疹的大小來區分,發作時通常侷限於單一部位。如果在同一部位長很多,則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引起鵝口瘡的真正原因,目前在學術理論上仍然未明,最被認同的假說是由於免疫力的問題,營養不良、睡眠不足所導致的抵抗力不好,都有可能影響。鵝口瘡容易長在嘴巴里面、頰側的黏膜及舌頭上,或者是口腔後方軟顎的位置。其中輕型的形狀不會太大呈現不規則的圓形,為淺粉紅色,有時會有黃白的黏膜在上面,多半7~10天會自動癒合,通常是單獨存在,最多不會超過4~6個。藥物鵝口瘡雖然會自然痊癒,但用藥物可以減輕他的疼痛,抗黴菌藥物一般一天分4次於飯後使用。在喂藥之前,應先用少許溫開水潤溼口腔。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為懸浮液,則將懸浮液滴入口腔兩側;若是使用的抗黴菌藥物為粉劑,則用棉花棒或用紗布包手指沾藥物塗抹口腔。在服藥後30分鐘內,不要讓寶寶吃任何東西。服藥期間至少7天,或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3天。清潔記得要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以及奶嘴和玩具等可能與嬰兒口腔接觸的物體。清潔時,可浸泡於攝氏55度的清水至少10分鐘。 -
6 # 苗馥麥田
1.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造成的口腔內感染,白色念珠菌存在於正常的人體內,喜歡陰暗,溫暖和潮溼的環境,比如寶寶的口腔或尿布區域。
●鵝口瘡的主要表現是在寶寶的口腔粘膜及或舌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也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白斑周圍多無紅腫。
●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寶寶更容易患鵝口瘡。
2.當出現鵝口瘡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餵母乳的媽媽注意乳房區域性的衛生,餵養寶寶後保持乳房及乳頭乾燥。
●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可以把奶瓶和奶嘴放入開水中煮沸1~2分鐘然後晾乾。
●大一點的寶寶喜歡吃手或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及做好玩具的消毒。
3.什麼情況下需要帶寶寶看醫生?
如果家長髮現寶寶有鵝口瘡,應及時的帶寶寶看醫生,以儘早開始治療。
4.醫生會做那些檢查?
醫生根據寶寶的口腔表現即可確診,一般不需要做相關檢查,如果寶寶鵝口瘡反覆發作,醫生會從寶寶口腔白斑處刮一小片下來,然後送實驗室檢查下真菌感染的種類,並確定下用那種藥物治療更敏感。
5.有哪些治療方法?
●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藥,可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寶寶口腔,區域性塗抹制黴菌素甘油,1日塗抹2~3次,連續用至少1周。
●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媽媽的乳頭上塗抹些藥物,以避免真菌在母親和寶寶之間反覆傳播。
●也可給寶寶口服一些益生菌,以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抑制真菌生長。
6.常見的併發症有哪些?
鵝口瘡多不嚴重,區域性治療及注意護理即可,但也會出現嚴重的感染,如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延伸至食管,氣管,寶寶可能出現胃口差及吞嚥困難,但全身的念珠菌感染時比較罕見的。如果出現,可能需要抗真菌治療。
-
7 # 明軒59943531
一個治,一個防,用紫藥水和棉籤給寶寶口腔做好消毒,同時把寶寶的日常用品,特別是入口的物件做好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
8 # 美羊羊嘛嘛
鵝口瘡一年四季都會有,它是由於寶寶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腹瀉或感染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激素造成的。孩子有鵝口瘡應該怎麼護理呢?⑴、如寶寶長期服用抗生素,應立即停止使用。
⑵、讓寶寶多喝水,儘量給孩子吃半流質或流質的食物,避免使用辛辣刺激、過酸、過鹹的食品,以免引起疼痛。
⑶、注意飲食衛生,保持餐具、食品的清潔,如奶瓶、水杯、餐具等要經常煮沸消毒。⑷、平時注意口腔的清潔衛生。
⑸、可以用2%~3%的碳酸氫鈉為寶寶清潔口腔,並在寶寶的換出塗些冰硼散和硼砂甘油,每天塗3~4次即可。
-
9 # jessica宣
鵝口瘡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效果都比較好。 哺乳媽媽的飲食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一次餵乳不宜過飽,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小兒奶瓶、奶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
-
10 # 一粒青豆
小兒鵝口瘡不能自愈,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也可以說鵝口瘡因為菌群失衡引起的,有可能太講究太乾淨反之也可能因為不乾淨引起的,可以用制黴菌素片磨粉,用每毫升含制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區域性,每天3次即可,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以免沖掉口腔中的藥物。
-
11 # 兒科醫生孔令凱
長了鵝口瘡,第一要除掉它,第二要不復發,做好這兩條,就完美了。第一,怎麼除掉它呢?用藥殺死白色念珠菌就行啦。下面就是殺死他們的方法:1.制黴菌素塗抹口腔患處。使用制黴菌素混懸液,國內只有制黴菌素片,可以把它碾成粉末後,放到甘油或者食用油中配成10萬單位/ml的使用。在孩子吃奶、吃飯後用該藥物塗抹孩子口腔。●對於小於28天的寶寶,每次使用1ml,分成兩份,分別塗抹兩側口腔。大家要注意,白斑處一定要塗抹全,如果感覺量不夠,可以加量,反正這個藥物也不吸收。該藥每天使用4次,孩子症狀多在幾天內能見到效果,比如範圍減小,孩子願意吃奶了等等。但是不要見好就停,藥物一定要使用到症狀消失後2天,大約2周左右,如果很快見效,也建議至少使用10天,避免治療不徹底。●對於大於28天,小於1歲的孩子,每次使用2ml,其他方式和新生兒一樣。●對於大於1歲的孩子,劑量是每次4-6ml,其他用法同上。如果使用制黴菌素治不好的,那需要口服氟康唑,這也是抗真菌的藥,效果更好。使用方法是,第1天每次6mg/kg,一天一次,第2天開始,每次3mg/kg,一日1次,每日最大劑量200mg,使用療程是7-14天。第二、怎麼才能不反覆呢?那就要徹底把孩子嘴巴能接觸地方的念珠菌都清除掉,避免再一次的感染,孩子嘴巴接觸的地方有:玩具,安撫奶嘴,奶瓶,媽媽的奶頭,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其他要注意的是媽媽的內衣,因為乳頭和內衣會互相傳。把這些都好好消毒,那才能不讓孩子病情反覆。對於能煮的玩具、奶瓶、安撫奶嘴,就煮吧,這樣能把念珠菌殺死,煮完之後晾乾。另外,每次喂完奶後,使用制黴菌素塗抹媽媽的奶頭,也要每日3-4次左右。媽媽的內衣,也要使用高溫燙洗的方式清洗。
-
12 # 心情美食阿樂
寶寶得了鵝口瘡,口腔炎嚴不嚴重,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於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變限於區域性,如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於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久病體弱和維生素B、維生素C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細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衛生或各種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導致口炎的發生。目前細菌感染性口炎已經很少見,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經常見到。
一 鵝口瘡
鵝口瘡為白念珠菌感染在口腔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患兒常有此症。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汙染的乳頭和乳具獲得感染。
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圍無炎症反應,強行剝離後區域性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留涎,一般不影響吃奶,無全身症狀。重症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蓋,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氣管、肺等處,此時可危及生命。重症患兒可伴低熱、拒食、吞嚥困難。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藥物。可用百分之2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口腔,或區域性塗抹制黴菌素魚肝油混懸溶液,每日2-3次。亦可口服腸道微生態製劑,抑制真菌生長。預防應注意哺乳衛生,加強營養,適當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
二 皰疹性口腔炎
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多見於1-3歲嬰幼兒,發病無明顯季節差異。
常好發於頰粘膜。齒齦、舌、唇內、唇紅部及鄰近口周面板。發病時發熱可達38-40度,1-2天后上述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現單個或成簇的小皰疹,直徑約2MM,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後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有時累及軟顎、舌和咽部。由於疼痛劇烈,患兒可表現拒食、流涎、煩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發現。體溫在3-5天后恢復正常,病程約1-2周。所屬淋巴結常腫大和壓痛,可持續2-3周。
-
13 # 小蘋果兒科醫生
鵝口瘡這個疾病,如果不用藥自愈機率很小,很可能會越來越重。那麼,怎麼用藥呢?可以區域性使用抗真菌藥制黴菌素,效果很明顯。可以拿藥片化水,或者是和魚肝油混著,塗在口腔內。每天塗3,4次,等白斑消失以後在堅持用藥4天左右,防止復發。還有可以使用2%-5%的小蘇打溶液清洗寶寶的口腔,維持口內的鹼性環境,使得口腔環境不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通常用3天左右症狀就會減輕到消失,但也要堅持在用幾天藥。一定要強調,即便已經看不到斑點了也要堅持再塗藥3天以上,因為鵝口瘡的特點就是反反覆覆。
除了在家的處理,如果伴隨有一些特殊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例如,寶貝發熱,而且不好好吃東西,精神差;或者是能觀察到從嘴巴往咽部蔓延了;或者是藥物處理了5,6天還不見好轉。這些現象都提示病情加重,或者出現併發症,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呼吸困難,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
另外,一些積極的預防護理也是要做的。比如寶寶的口腔要經常清潔;如果孕媽媽已經明確有陰道黴菌感染,要主動積極治療,減少分娩過程中寶貝感染的風險;還有寶貝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用品的嚴格消毒;寶貝勤洗澡,小手小腳衛生搞好,注意剪指甲;媽媽的乳頭也要做好清潔;家裡的被褥床單定期拆洗曬太陽消毒;讓寶貝健康飲食,多多戶外運動,增強免疫力。只有平時做好預防,才能減少發病風險,寶寶少受罪,家人少擔心。mm
-
14 # 育兒專家陳醫生
【1】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造成的口腔內感染,白色念珠菌存在於正常的人體內,喜歡陰暗,溫暖和潮溼的環境,比如寶寶的口腔或尿布區域。
【2】鵝口瘡一般不影響吃奶,但如果寶寶整個口腔都佈滿白斑,寶寶也可表現為不願意吃奶,哭鬧或煩躁。
【3】餵母乳的媽媽注意乳房區域性的衛生,餵養寶寶後保持乳房及乳頭乾燥。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應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可以把奶瓶和奶嘴放入開水中煮沸1-2分鐘然後晾乾。大一點的寶寶喜歡吃手或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要注意給寶寶勤洗手及做好玩具的消毒。
【4】可用2%的碳酸氫鈉溶液於哺乳前後清潔寶寶口腔,區域性塗抹制黴菌素甘油,1日塗抹2-3次,連續用至少1周。也可給寶寶口服一些益生菌,以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抑制真菌生長。
【5】鵝口瘡很容易反覆,如果經常反覆數月仍然不好,可以使用朱氏青梅散塗抹舌頭,治癒率比較高 不易復發。
-
15 # 圈圈128618568
【圈圈叨叨叨】脫脂棉球用小蘇打水溼透,吃完奶後,擦一圈口腔。棉球一定要溼透,原理是喝完奶以後,口腔中殘留母乳中的蛋白質發酵行程酸性環境,黴菌容易繁殖,小蘇打是弱鹼性,擦一圈口腔,有漱口的作用,擦掉了殘餘的母乳,也改變了寶寶口腔中的酸性環境,是細菌無法存活~而且小蘇打就是蒸饅頭用的,相對而言,毒性要小很多!
-
16 # 甜甜圈伐木累
脫脂棉球用小蘇打水溼透,吃完奶後,擦一圈口腔。棉球一定要溼透,原理是喝完奶以後,口腔中殘留母乳中的蛋白質發酵行程酸性環境,黴菌容易繁殖,小蘇打是弱鹼性,擦一圈口腔,有漱口的作用,擦掉了殘餘的母乳,也改變了寶寶口腔中的酸性環境,是細菌無法存活~而且小蘇打就是蒸饅頭用的,相對而言,毒性要小很多!
-
17 # 營養師柚柚媽媽
寶寶長鵝口瘡是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是寶寶抵抗力比較低或是近期服用了抗生素導致體內菌群紊亂引起的。
一、常見的治療方法:
1、一粒制黴菌素碾成面,跟10-20毫升生理鹽水混合在一起,根據寶寶鵝口瘡的嚴重程度,每天給寶寶清洗口腔3-5次;
2、用2%~3%的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溶液,根據嚴重程度每天給寶寶清洗口腔3-5次。
二、用藥須知:
1、擦藥前所配藥水要搖勻;
2、每次清洗口腔,儘量把口腔內的白膜擦掉,但不可太過用力,以免損傷寶寶口腔黏膜;
3、念珠菌感染很容易復發,寶寶口腔內徹底看不到白膜後,需繼續用藥3天;
4、清洗時,儘量把口腔內邊邊角角的地方也擦到,不給念珠菌存活的機會;
5、制黴菌素可能引起寶寶乾嘔;
三、寶寶護理:
1、注意寶寶口腔衛生,如果還在餵母乳,每次哺乳後用溫水清洗乳頭;
2、寶寶的餐具及時進行高溫消毒,如沒有消毒器,可以每次用沸水煮3-5分鐘;
3、大人接觸寶寶要洗手。
四、輔助治療方法:
1、給寶寶補充維生素C和複合B族維生素,提高寶寶免疫力,幫助黏膜修復;
2、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如果用藥一段時間鵝口瘡不能治癒,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
18 # 兒科醫生崔玉濤
如果寶寶患有鵝口瘡,父母應及時給寶寶治療,以便讓寶寶早日恢復正常飲食。
1.平時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給孩子餵食以後幫助孩子清潔口腔,如果孩子年齡小,可以用溫溼的紗布清潔口腔,如果孩子年齡大一些,則可以讓孩子用水漱口。
2. 如果孩子是母乳餵養,母親在每次給寶寶餵奶前,應該先用溫水將乳頭清洗乾淨,雙手也要洗乾淨之後,再抱寶寶餵奶。寶寶所用的奶瓶等食具都要保持清潔,要煮沸消毒後才可使用。
3.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健康,多給寶寶提供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增強體質,這些都可避免鵝口瘡的發生。
4. 不亂用抗生素。因為在給孩子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時候,抗生素可能會殺滅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細菌,從而導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發鵝口瘡,醫學上稱之為菌叢失調。給孩子治療鵝口瘡的時候,應該停用抗生素,如果有重大的疾病必須使用抗生素,則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
19 # 小鮮育兒手記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鵝口瘡”
年幼的寶寶,常常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他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寶寶的舌頭或者頰部有成片的白色乳凝狀斑片,這在醫學上稱之為“鵝口瘡”,又叫“雪口”。
這種疾病是有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或者營養不良的寶寶身上。
具體是哪些情況會引起寶寶的“鵝口瘡”呢?1、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者是在母乳餵養的時候,媽媽的乳頭沒有清潔乾淨,這都有可能讓寶寶感染引起“鵝口瘡”的。
2、接觸感染念珠球菌的食物、衣物或者玩具。嬰幼兒在6-7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此時牙床會產生不適,寶寶就喜歡到處咬東西,咬手指,這樣就比較容易引起感染。
3、在幼兒園透過集體生活有時候交叉感染也可能患鵝口瘡。
那怎麼才能防治寶寶的“鵝口瘡”:
1、給寶寶母乳餵養的時候要做好乳頭的清潔,必要的時候餵奶前後用2%的蘇打水塗抹乳頭;
2、寶寶的奶瓶必須要清潔乾淨,定期煮沸消毒或者熱開水浸泡;
3、發病後,可用消毒棉籤蘸2%蘇打水清洗患處後再塗2%甲紫(俗名即紫藥水),每日3-5次,鵝口瘡比較輕的患者可以2-3次痊癒。同時給患兒口服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
4、病情如果嚴重的話,可遵循醫囑外塗真菌素液。
寶寶患鵝口瘡之後,媽媽要控制自己的餵奶時間,每次餵奶的時間都不要超過20分鐘,同時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
20 # 十月呵護
鵝口瘡一般是由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通常在母親或嬰兒服用抗生素後形成,因為酵母在體內細菌被破壞後趨於生長。如果哺乳母親在嬰兒同時有鵝口瘡或酵母菌感染乳頭,對母親和孩子都是重要的,因為母親可能在餵養期間將酵母感染轉移回給孩子。大多數鵝口瘡的病例都被認為沒有威脅,因為這種疾病本身很容易在家中接受治療,並且經常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清除。但嚴重的鵝口瘡會導致脫水和(很少)發燒,應立即由醫生治療。這次我們重點講講如何家庭護理:
1.對於小寶寶而言,建議先和兒科醫生溝通一下。醫生將能夠確認診斷,並會給出嬰兒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儘管許多家庭治療鵝口瘡似乎是安全的,但請記住,寶寶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還相當不成熟,所以還是要謹慎一點。
2.給你的孩子嗜酸乳桿菌。嗜酸乳桿菌是通常在健康胃腸道中發現的細菌的粉末形式。酵母和腸道細菌在人體內相互平衡,並且經常服用抗生素或發育鵝口瘡會使酵母生長出現尖峰。服用嗜酸乳桿菌可能有助於減少酵母的生長並治療嬰兒鵝口瘡的原因。
將嗜酸乳桿菌粉與乾淨的水或母乳混合製成糊狀物。
每天一次在寶寶的嘴裡擦這個膏,直到鵝口瘡清理完畢。
如果孩子正在餵奶,你還可以在配方或母乳中加入一茶匙嗜酸粉。每天施用一次嗜酸乳桿菌,直至鵝口瘡清除。
3.嘗試酸奶。如果您的孩子能夠吞下酸奶,兒科醫生可能會建議您將未加糖的乳酸桿菌酸奶加入您的孩子的飲食中。透過平衡孩子胃腸道中的酵母菌群,這與嗜酸乳桿菌的作用相似。
如果您的小孩年齡不足以吞下酸奶,請嘗試用乾淨的棉籤將其塗抹在患處。只使用少量酸奶並密切監督你的孩子,以確保他不會嗆到酸奶。
4.使用葡萄柚籽提取物(GSE)。葡萄柚籽提取物與蒸餾水混合並每天服用時,可能有助於治療某些兒童鵝口瘡的症狀。
在所有清醒時間內,每隔一小時使用乾淨的棉籤將GSE混合物塗抹在孩子的嘴上。
護理之前擦拭孩子的嘴巴。當孩子患有鵝口瘡時,這可以幫助減少與護理相關的苦味,並且可以幫助他恢復正常的餵食時間表。
如果在第二天治療後鵝口瘡沒有明顯改善,您可以嘗試透過將15到20滴GSE溶解到1盎司蒸餾水中而不是原來的10滴來增加GSE混合物的強度。
5.使用純淨的椰子油。椰子油含有辛酸,可能有助於對抗導致鵝口瘡的酵母菌感染。
使用乾淨的棉籤將椰子油塗抹在患處。
在嘗試椰子油之前先查一下寶寶是否過敏,因為有些兒童可能對椰子油過敏。
6.做一個小蘇打糊。小蘇打糊可以幫助治療鵝口瘡,並可用於母親的乳頭(如果護理)和兒童的嘴上。
混合一茶匙小蘇打和八盎司的水。
用乾淨的棉籤將糊劑塗在嘴上。
7.淡鹽水。在一杯溫水中混合1/2茶匙鹽。然後用乾淨的棉籤塗抹患處。
回覆列表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
1.注意病兒口腔的清潔,加強個人衛生。餵奶前後用溫水將乳頭沖洗乾淨,餵奶後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
2.觀察孩子口腔粘膜及口腔白點增減及吮乳情況。若病情加重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發熱者,定時測量體溫,給予物理降溫,喂服淡鹽水或溫開水。在醫生指導下,瘡面用藥擦拭。
3.寶媽飲食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一次餵乳不宜過飽,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小兒奶瓶、奶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