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蘊儀媽

    不這麼認為。

    我們一生中的角色都在慢慢變換,首先是父母的孩子,成年以後自我的角色會慢慢變得強烈,雖然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但是事實上我們的心態以及在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都是以自我為重點,然後再變成孩子的父母。在這些角色的轉變中,每一個位置都需要我們去探索學習,不斷地完善和豐富我們的人生,特別是育兒的道路上,陪伴一個生命慢慢成長的過程,自己也會收穫很多。

    我女兒九歲,在這些年的陪伴中,就和孩子一起學會了很多自己以前不會的事情,例如:游泳,滑雪,堅持閱讀等。育兒的過程雖然有時候也會焦慮,也會碰到很多問題,但是隻要我們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一定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收穫暖暖的親情和自我成長!

  • 2 # 小火山的媽媽

    是的,很深很海。

    不是有一個段子說:想一輩子有事幹,養個孩子吧。呵呵笑過之後還覺得真是那麼回事,至少在中國人的傳統習慣裡,父母對子女的珍愛和扶植幾乎可以貫穿每個人的一生,孩子出生到未成年,各種心心念念;孩子成年了,又擔心他的工作小家庭;有了孫輩,又想跑過去幫助照看……真真是一輩子有事幹。

    中國是一個重親情的國家,每一箇中國人都在家庭中辛苦並幸福著,也許這就是天倫之樂。

    我們可以就育兒過程多做理性的規劃:

    寶寶0-3歲 嬰兒期,父母多多用心,悉心照料。

    寶寶3-6歲 幼兒園接觸小集體,父母應該多和寶寶互動交流,教導基本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的情商管理。

    孩子6-12歲 小學生逐漸長大,父母應該多陪伴,多關注學習習慣,多尊重。

    孩子13-18歲 初高中,青春期,學習壓力大,父母應該適當放手,多給孩子自立自主的機會,多交流多尊重。

    孩子19-22歲 成年,大學,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流、尊重、少干涉,多引導。

    孩子23歲以後 成年人 父母應該把孩子作為成年人對待。

    ……

    都說,父母應該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0-12歲)多多陪伴。同時,也應該在孩子長大以後13-22歲)多多放手,得體的退出。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人生,做父母的盡心就好,退出不等於不愛,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永遠是他們最安心的港灣。

    其實所謂育兒深似海說的是父母的心,一旦養育了兒女,一輩子都會牽掛,這其實就是愛,人間最珍貴的親情。

  • 3 # 夏季的風62

    我不這麼認為。

    人的一生本就是個不斷探索和學習的一生。從呀呀學語,到上學學習,然後工作,人際關係,婚姻,育兒,無一不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付出和努力。育兒確實有很多知識和學問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但我們打雞血似的要求的科學育兒也不過是希望孩子以後能夠成為一個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人,只要我們自己經營好自己,孩子又怎麼會不好呢。感謝孩子充實了我自己,給了我又一次成長和了解自己的機會,育兒不是深似海,而是育兒路上一路繁花相送,願你也能有這樣的體會!

  • 4 # 北國清雪

    育兒是不是深似海?這就看當家長的心態了?家長用什麼心態來看待和對待孩子了?如果用愛的海洋來育兒,那麼就是一個甜蜜幸福的大海!如果用消極恐懼的心態來育兒?那麼一切就是困擾泥潭了!所以,在育兒方面心態決定一切!

  • 5 # 容濟點火器

    一、各種“難”

    我們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但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孩子覺得什麼才是好。

    我們總會認為孩子應該這樣,或那樣做更好,並試著引導往我們認為的好方向發展,卻並沒有問過孩子你想怎樣做?

    我們總跟著書上理論去引導孩子,比如自己吃飯,養成好習慣,但有一次他突然說,媽媽你餵我的時候,你是繼續堅持孩子自己吃?跟他說你長大了要學會自己吃,還是欣然接受他的提議?

    在育兒路上,我始終還是有很多疑問。後來我一直在想,“育兒”是否有什麼準則,讓我們更加明晰地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然而“育兒”難在你也不那麼有把握這樣做之後孩子是否就吸收到並準確理解你的做法。

    育兒的路只有當孩子長大以後你才知道到底多少積極的影響,真正影響到他的一生。

    二、育兒先育己

    我們都知道,作為父母,我們的某些影響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多數父母親對嬰幼兒的養育非常重視,同時也很緊張很焦慮,希望自己能有豐富的育兒知識,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然而我們的教育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對我們的引導似乎沒有反應(這讓我們更加著急),我們想“教”會孩子的東西他沒有學到,反倒是那種“教”的樣子學得一模一樣。

    有時候也常因為我們的焦急,孩子還沒足夠時間感知和體驗未知事物,我們已經開始指手畫腳告訴他怎樣做才好了。這一點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當我看到孩子接觸新事物的時候,一般都耐心地等他自己發現,遊戲,練習,習得。但有些特殊情況也許並不這樣。

    直到最近,孩子提問我,媽媽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我才剛要開始認真想這個問題時,他就趕緊提示我或者看我表情好像想不出來就著急要告訴我答案。我能感受到他很怕我答不上來。而這種感覺也確實似曾相識。我細細回想,我不自覺地在某些時刻也是這樣的。孩子竟能捕捉到我的言語背後急切的心情。

    當我們碎碎念讓孩子趕緊吃飯,趕緊睡覺,趕緊穿衣服時,他還在想著剛剛那個玩具多好玩,(過了很久)咦,媽媽為什麼這麼說?當我們以為我們在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必須這麼做卻受到孩子頑皮的“挑釁”時(比如媽媽說吃飯自己吃,孩子想要媽媽餵食),孩子這樣的能力讓我們“育兒”難上加難,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會是你是如何應對這樣的“挑釁”,如何處理“突發事件”的?而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到底是“自己吃”還是“媽媽喂”的衝突上。

    這個衝突結果是否養成好習慣的影響遠沒有你當時情緒變化及處理方式的影響大。而且,孩子這樣的要求肯定有原因。如果糾結於衝突的結果,糾結的感受一定更快被孩子吸收。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總能“暗暗”發現自己某些糾結的東西也出現在孩子身上的原因。而當時的情緒反應和處理,才是“育兒”的本源,也就是說這才是會被孩子習得吸收的。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一樣拍下來你當時的表情。孩子就看著呢!他想知道媽媽怎麼了?媽媽為什麼生氣?我不想吃飯想媽媽喂,媽媽有沒有不高興。媽媽不餵我,是不是不愛我?至於為什麼要自己吃飯不能餵食等等的“道理”,寶寶不知道……

    這樣的原理同時適用於家有老人幫帶孩子時產生的分歧時的反應和處理。孩子習得的不是哪個做法更好,他習得是情緒體驗和處理方式。

    所以“育兒”先育己,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接著處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成長並不完全依賴於引導,他自己還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天生的超強的感知能力,吸收了什麼資訊並不由我們父母說了算,而是孩子自己。

    我們說的“育兒”真的很難,有哪個父母能夠做到讓孩子吸收的全是優秀的品質。如果不能,作為父母怎麼辦呢?

    三、育兒能育己

    畢竟,現為人父母在童年時期也受到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需要自己消化和調整。這些影響或多或少也會帶到孩子的家庭中來,這時的自己也是孩子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教育深深的影響著所有人。“育兒”的難還在於,原生家庭的影響自己也無法擺脫。所以在“育兒”過程中,孩子如果出現自己本身比較排斥的行為,可能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原生家庭給予的教養,是隱忍還是衝突?

    我們會發現,我們會生氣,除了跟自己的期待有關,另一個方面就是原生家庭遇到這種行為的時候也是生氣。作為自己,既要消化原生家庭教育的影響對自己帶來的衝擊,還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育兒狀態,是多麼難。多數人都是看到孩子的反應才明白。是否能夠冷靜對待自己的抗拒和受衝擊點,決定了是否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行為。所以育兒能育己。

    如果哪一天發現自己不用忍就不跟孩子置氣了,也許就是自己慢慢找回在這個點上內心不再衝突的自我,從孩子身上發現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並逐步淡化或者不再繼續延伸。“育兒”的過程自己也在成長。我們感恩孩子的到來,是孩子喚醒了我們長期以來被壓迫的神經,回憶起自己本身的樣子,是孩子讓我們學會迴歸,尊重自己的情緒,重新面對,重新按自己的想法處理。然後我們也學會如何不壓迫孩子,讓孩子就按他自己的樣子成長著。

    四、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需要不斷地日省,思考,實踐。

    1.尊重。

    所有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自己。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是誠實的,自信的。他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不會跟你抬扛,他有自己的喜好但也能接受你的喜好,還時不時問你,媽媽,你喜歡什麼?作引導之前先理解和尊重他的想法和意見,也讓孩子告訴我們他的建議,發展他自己。比如出現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這也是我們的溝通)

    2.反思。

    孩子小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培養他的專注力和閱讀習慣,所處的環境偏靜而且單一。我就想著創設環境給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於是才與金寶貝結緣。孩子大些了有了自主意識,我們難免會起“衝突”,衝突後我儘量回想情況和過程,花一點時間隨手記,客觀記錄我的作法,孩子的反應,然後思考為什麼?找出原因,調整。

    3.等待。

    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到一定程度,實踐後仍沒有出現預期效果,剩下的時間就是用來等待的。等待孩子的吸收,內化和輸出。為了讓孩子適當學會等待,我們也會對孩子的某些需求說“好的,請等一下……”那麼我們是否也學會了呢?充足的養分給予後就是等待孩子悄然花開的時間。

    4. 接納即虛懷。

    孩子性格和行為風格非常像我。一開始我總是向自己希望的孩子樣子引導他,但我發現除了自己急切和失落外沒有其他正面的情緒是孩子能感受到的。而且我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竟發現自己的選擇跟他一樣。被引導的感受很痛苦很壓迫,很緊張不知所措。於是我理解了他,接納了自己,身心才是愉悅的。我要接納孩子,不作多餘的引導。作為我自己,我接納了自己的不足,承認它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才會看到更廣闊的天空,才能輕鬆做好自己。

    “育兒”很難,我們共同成長。

    五、心態很重要

    對我們來說,什麼是幸福的人生,有車、有房、吃穿不愁,經濟富足等。而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的幸福生活是什麼樣的?該買房的年齡買了房?該買車的年齡能有車?每年能出去旅遊幾次?還是,其他可以像這樣一件一件量化出來的標準?在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背景下,我們不能簡單將我們下一代的幸福與我們這一代的吃飽穿暖、有車有房、每年能旅遊幾次的標準等同起來。在我看來,幸福生活,尤其是我們下一代的幸福生活應該是一種生活狀態,這種狀態是連續的、持久的,它需要健康的身體狀況、自我管理與調節身體的基本能力、廣泛有益的興趣愛好、良好的社會交往氛圍及技能、獨立思考的能力等來支撐。

    而這一切是孩子自己就會有的嗎,當然不是,是需要媽媽去幫他一樣一樣建立起來的。

    今天,我們科學餵養,堅持母乳,這是為孩子未來健康的身體打下的第一塊基石;今天,我們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幫助他養成睡眠習慣,不僅對他當下的神經系統以及身體發育至關重要,也是為未來合理的生活作息、健康生活方式打下基礎;孩子生病時,面對婆婆媽媽的指責,我們頂住壓力,儘量不給孩子吃藥,而是用科學的方法護理,幫助他提高自身免疫力,這不也是是為未來健康身體打基礎的又一例證嗎。當這種生病的處理方式成為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時,它必定會潛移默化給孩子,待其成人時,已將這樣的方式融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能夠科學管理、調節自己的身體,而不是一出現身體抱恙就盲目、無助地去求助醫生,從而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如今,我們不再會被“現在抱了,那就要一直抱”這句話嚇到了,寶寶還很小的時候,我們重視他們的哭鬧,第一時間給寶寶媽媽的呵護,這是在幫助寶寶建立對撫養者的基本信任與安全感,這有益於將來形成信任、具有安全感的人格。同時,親子依戀是一切其他社會交往的前提,良好親子依戀的建立是孩子將來良性的社會交往建立的重要基礎。

    當然,我們也不會一味地滿足孩子,遷就溺愛,會透過科學方法的學習,去嘗試在呵護滿足與獨立性培養之間把握一個尺度,我們在注重陪伴、互動的同時,關注寶寶的私人空間、獨自相處,我們這是在幫助孩子啟蒙其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人格啊。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我們科學養育的範圍逐漸開始走向教育、啟智以及品質養成等方面。我們倡導並實踐親子共讀,希望未來他們能夠用閱讀的方式度過休閒的時光;我們會在合適的年齡帶著他們參加同伴活動、社會活動,將規則這個寶貴的禮物贈送給他們,願其能夠在與這個社會友好相處的同時有保持著一份獨特的自我。

  • 6 # 不挑食的獼猴桃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育兒就是深似海。

    育兒就是養育,包括扶養和教育。只扶養不教育不是育兒,只有扶養和教育都做到才算是育兒。而育兒的目標是——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又要儘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才!這就涉及到三個方面:1.身體健康;2.心理健康;3.培養成才;

    1.要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父母就有很多事情要做,從懷孕開始到整個青少年時期,瞭解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飲食結構需求,成長髮育標準,細心觀察孩子的某些微小異常,比如張嘴呼吸,打呼嚕能是疾病,會影響孩子面部發育和智力水平等等。還要隨時保持警惕,讓孩子儘可能身處安全的環境,遠離傷害和危險。

    2.心理健康,需要父母們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父母價值觀的輸入等等都是在一個漫長的歲月裡件件小事點滴積累起來的。

    3.培養成才。成才的定義有很多,對於不同的家庭也各不相同。成為名人?成為有錢人?成為有價值的人?成為獨特的自己?……父母是否有能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自己認為的成功呢?更需要父母學習思考和觀察,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適合自己家庭的養育形式,需要父母全身心的投入,一起愛孩子,一起成長!

  • 7 # 沃若之桑

    這個問題怎麼讓我想起"一入侯門深似海"這句話呢?哈哈,開個玩笑。剛有寶寶的時候,相信每個新手爸爸媽媽為了把自己的寶寶養好,都會有些手足無措,總覺得處處都是問題。

    就比如我自己吧,生大寶以後,寶寶的黃疸問題、排便問題、睡眠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累得我焦頭爛額。當時可以說是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種育兒書籍都翻來看了個遍,跑醫院也是跑了無數次。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人都彷彿是漂浮在海上似的。早上醒來,想到寶寶有這麼多問題,就忍不住潸然淚下。我不禁暗暗問自己,怎麼有了寶寶以後,生活會變得這樣黯淡無光呢?

    我開始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慢慢地,我發現,很多我認為是"問題"的情況,其實都是寶寶出生以後正常的生理現象。畢竟我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那麼多次,醫生也沒說寶寶有什麼大毛病啊。

    同時,我開始向老公和父母求助,不再像以前一樣,生怕別人會把寶寶弄出毛病。我也意識到,有問題的並不是寶寶,而是我自己。我可能是得了傳說中的"產後抑鬱"了。好在情況應該還不太嚴重。

    我開始給自己放假:吃美食、逛街、購物、找朋友傾訴、看電影……也學會了給自己"找藉口"——之前我可以說是絕對的"老大照書養",只要寶寶出現跟書上不一致的表現,我就開始焦慮,擔心,非要弄清楚為什麼我的寶寶不是書上那個樣子呢?什麼大小運動的發展,身高體重的指標,我也是盯得緊緊的,只要寶寶稍微有一些落後,就開始暗暗較勁兒,一定要讓他趕上來。就連淘寶買個東西,也要跟人家買家評論裡寫的寶寶身高體重做個比較。

    當我學會"找藉口"以後,我開始告訴自己,其實每個專家的說法都會有些出入,不可能完全一致;更把我老公說的一句話當成了"育兒綱領":他說,我們是在養娃,又不是在製造機器人,怎麼可能每個孩子都一樣呢?這句話真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真正放鬆了自己的心態,坦然地看待寶寶一切的"問題",一切順其自然。

    這時候,我才開始享受育兒這個過程。隨著寶寶的成長,我以前急躁的心態和比較的心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走了這許多彎路才明白,育兒即是育己。如果非要說育兒深似海的話,那也是因為我們改變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但只要你肯改變,破繭成蝶之後,必然是海闊天空!

  • 8 # 莫雨竹說育兒故事

    這個提問,我有點看不懂。為什麼會說育兒深似海?您的感受是覺得糾結?難過?您的想法是覺得難?累?

    其實育兒是件輕鬆事,並不要把它看的那麼沉重。確實,我們會覺得現在科學育兒被提到一個高度,好像父母都是零基礎,沒辦法帶好孩子。這個理念是有一定到底,因為我們沒有學過科學育兒,會用不科學方法,會讓孩子成長不夠健康。學習是有必要的。

    但絕對不要把學習當負擔。我們看到過很多農村家長不識幾個大字,但孩子一個一個都有出息。這說明什麼?育兒是潛移默化的。其實就是成長好自己。自己行的端,孩子必然沒問題,自己學了再多方法,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敢想孩子可以做到。

    所以放下自身學習焦慮,就簡單做好自己,孩子都不會有太大偏差。這也是育兒理念中的核心理念“行大於言”

  • 9 # 婉韻

    育兒啊在我眼裡有時候確實是深似海,自己一頭扎進去認真地捲起袖子幹,卻感到沉溺,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好。有時候又像一起踩水坑,可以一踩到底濺起水花體驗快感,可以一躍而起,跨越且輕鬆自如。這還得看我們作為父母的狀態,育兒路上誰都有過深似海的過程,好好體驗這個過程,雖然艱難看似彎路但必有所獲。也說不定真是這沉溺的過程讓許許多多的父母覺醒,人在舒服的狀態下容易醒來,還是不舒服的狀態下容易醒來呢?我們學習成長不就是從深似海往躍水坑的方向慢慢前進嗎?

    我的育兒路並不是天然地早期的“躍水坑”狀態。從孩子出生的一刻起我就是認真嚴謹按部就班科學萬歲的一套軍訓式育兒,不知道什麼是放下焦慮,不知道同理孩子,不懂得什麼才是合適的愛。就這樣深深地沉溺在自己的育兒戰鬥中,內心不斷地提醒自己一定要贏,把孩子帶好就是我的價值體現。甚至與家人間也常常出現分歧矛盾,覺醒往往是要透過沉痛慘烈的磕碰,真正痛了,難受得快要窒息了,這個時候才開始有醒的覺知。

    記得發現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模式出現問題是這麼一個時期,兒子一歲半的時候發現他在戶外玩總放不開,在家還好。朋友都說你兒子那麼酷,不怎麼愛笑呢。這些都給了我很多反思。我的嚴謹,我的認真在日常生活中給兒子設下了無數的框框條條,制約了他的本真。就像出門與小朋友玩,我會提前說一堆注意事項“不要打到小朋友啊,不要到危險的地方,不要搶玩具……”,每一個“不要”都是試圖把兒子塑造成一個正確的人,而且要做正確的事,剝奪了他自己去體驗的權利。這就是我育兒路上深似海的時期,慶幸的是後來慢慢有覺知,醒來了,帶著這份覺知向“躍水坑”方向邁進。偶爾還是會踏進水坑裡,陷在那動不了,但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體驗覺察自己的狀態接納和解,再從新起步。陪伴孩子成長不就是走走停停,看看風景,享受過程。

    回頭還得感謝那段育兒深似海的經歷,讓我走上了無條件養育的路。

  • 10 # 周子

    育兒我覺得不能說深似海吧,應該是一個摸索的過程。

    我女兒今年7歲,從出生就是我自己帶。看了一些育兒書,但孩子的成長我覺得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不能照本宣科。我曾經看到有些西方的育兒方式提倡定時餵養,不管孩子餓不餓,只要沒到三個小時,絕對不喂。實際上這種做法會嚴重的傷害到我們的孩子,等你喂他的時候他會拼命的喝,使勁的咬母親的乳頭,直到喝吐為止。還有些媽媽孩子哭了,故意不抱,每次都延長几分鐘去抱他,時間長了,孩子是不哭了,變乖了,讓這些媽媽感覺這個方法真得很管用,再也不用每天聽他的哭聲了,世界好清淨。然而你們可知道 ,孩子真正的感受是什麼嗎?我哭了也沒人抱我,我餓了也沒人理我,我一定是生活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裡。從此變得敏感,缺乏安全感,冷漠。小得時候也許我們感覺不到,慢慢隨著他們長大,這種潛意識裡的東西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講了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我們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伴隨一生的。

    這麼多年一直認為育兒就應該多看育兒書,最近我才真正體會到,其實我們更多的是應該提升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樂觀向上,多看書多學習,學會好好說話,學會跟人相處。孩子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你優雅樂觀,他一定也是樂觀開朗的;你愛看書,他也一定會愛上閱讀,愛上學習;你能對他好好說話,他也同樣心平氣和……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做什麼樣的人!

  • 11 # 美美媽媽說

    我的看法是育兒的確深似海,不過有一種學習後的感悟叫做融會貫通。這是很多門類知識學習的綜合提升,需要花一番大力氣。

    其實很多育兒理論原理還是一致的,都立足於自然養育,發展挖掘孩子不同的潛能,只是方法,角度,技術的不同。只要不是專業從事教育行業,都不必太過糾結理論的深度和寬度。

    建議樓主不必太過糾結正確答案,我還是認為,只要媽媽愛孩子,願意和孩子交流,一起想辦法解決的問題,其他的方法和技巧都不那麼重要了。畢竟,作為父母,不斷學習,完善自己,面對問題,接納孩子,就是最好的榜樣和教育,也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 12 # 雲朵朵174889506

    自從自己當了媽媽後,深切地感到育兒深似海啊!父母那一輩沒有什麼文化,自己就無憂無慮地長大了。可是現在到處都是“贏在起跑線上”的標語,誰還能淡定的繼續下去呢?從懷孕開始,各種營養的大補。等到要一朝分娩了,又開始找條件好的醫院。生出來了吧,又開始奶粉,紙尿褲的各種牌子的挑選。好不容易等到上幼兒園了,又開始各個幼兒園的考核。上了幼兒園了吧,以為可以鬆口氣了,可是更深的育兒經還等著你仔細研讀。不敢想象,小學,中學,大學。。。。。。這猶如大海一樣深的育兒經啊!

  • 13 # 星左

    我個人覺得育兒確實是深似海!

    首先,學無止境。育兒的範圍很廣,除了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有他的能力及思想等各方面教育。從這個小生命還在肚子裡時,我們就要學著怎樣合理的安排飲食,怎樣適當的運動等等。到他呱呱墜地了,又要學著抱他的姿勢、生活各方面要注意的東西。隨著他的成長,要學著按照性格脾氣選擇適合他的學習能力,一些音樂,兒歌,唐詩……慢慢又要教他說話走路,培養良好的習慣。一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有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應該從小就培養!越長大父母的責任越重大,就像放風箏一樣,合理掌控這根線的長度。既要讓孩子自由翱翔,又要時刻約束避免誤入歧途。 其次,我認為比孩子教育更重要的是家長自己的提升。從自己平時微小的生活習慣到處事方式,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父母如果積極樂觀,孩子肯定也會跟著開朗活潑。反之,如果連父母都怨聲載道的,孩子怎麼能有好的指引方向呢?

    育兒深似海啊,為人父母肯定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那我們就得從自身開始調整,為孩子做好榜樣!

  • 14 # 顏妗

    來來回回看了這個問題好幾次,最終還是點開了來作答。

    育兒是不是深似海?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就我理解,深似海這個詞有點太過沉重!我寶寶週一,她如今三歲了。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出現過驚慌失措,但是所幸沒過多久,這一段時間順利度過。而對我而言,每天看著她一天天的長大,想看到她更多的笑容便成了我最值得期待和努力的事情!

    因此,在育兒的道路上,我不斷的一個人摸索著前進,期間也有走錯路,但是幸好能及時發現。就這樣慢慢的就總結出了一套屬於自己並適用自己的育兒理念!

    孩子的成長是每個家長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很少有家長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亦或者有些家長之前做了,可是卻沒能堅持下去……對於這兩種情況,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當寶寶出現你意料之外的問題時,你不知道如何去做處理!你會像剛開始當媽媽時那樣驚慌失措。

    因此,成長是我們每個當媽媽需要經歷的事情,不僅是為了孩子,家庭,也是為了自己!至少對於我來說,我很享受這種過程!

    如果說育兒道路深似海,還不如說是廣如天。天之寬廣,如育兒方法之多樣;天之高聳,如育兒道路之艱辛!所不同的是,一個看了內心沉悶,一個聽了便心中敞亮。

    生活不易,需要我們卸重前行!

  • 15 # 小小天空展翅高飛

    在育兒這條路上,父母確實是責任重大,要做好長期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頭三年,父母真的是極其辛苦,甚至要犧牲自己的事業。

    可是,換句話講,頭三年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如果這段時間,父母能做好高質量的陪伴(如何高質量陪伴,這又是一個很深很大的話題),那麼之後養育孩子就輕鬆多了。孩子的成長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歡樂。在平時,我們都一直宣揚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殊不知孩子對父母的愛同樣是偉大的。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講的是母女兩人同時手術,兩人都疼痛難忍。但是當女兒看見媽媽疼痛哭泣時,她為了給媽媽安慰,她忍著疼痛沒有哭出一聲。母親每次談及此事,都覺得非常對不起女兒。

    育兒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是當走過坎坷曲折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片美麗的花海。

  • 16 # 靜175326506

    育兒是快樂的也是艱辛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重生的過程。我們在養育孩子中才能體會到當初父母的不容易。孩子生病了我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痛苦轉移到自己身上,孩子身上的優點又恨不得與所有人分享。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職場媽媽。公公婆婆去世的早。生下女兒後忍受著產後大出血,還沒有完全恢復的虛弱,起早貪黑的哄孩子、餵奶,孩子有個發燒什麼的毛病更是徹夜難眠。那時候感覺自己的日子是昏天暗地的,還好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日子裡我的母親一直在默默的幫助我。後來隨著孩子的成長,懂事,乖巧,真是把你的心都酥化了,覺得所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毫不猶豫的又生了老二。

    父母與孩子就是一場緣份,是彼此的成全。在這裡肯定的說育兒不是深似海。

  • 17 # 花臉喵wendy

    我想對任何學科來說要深入研究,都是深似海的,畢竟學無止境嘛。

    但是育兒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創作而不只是按圖索驥。

    作為一名二寶媽媽,我想我就算窮盡畢生之力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育兒知識,但是我可以憑藉我對孩子們的愛更好的養育她們。

    因為愛,

    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問題;

    才能即使身心勞累,還振作精神認真學習相關知識,積極引導;

    才能迎難而上,努力成為一個更優秀的自己,讓孩子樹立更努力、更優秀的信念;

    ……

    如此種種。

    所以,我不是很贊同育兒“深似海”的觀點,我只想說,做一名好媽媽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更需要用心去關愛,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去尊重,讓孩子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

  • 18 # 貝比媽咪愛成長

    育兒是不是深似海?看到這個題我想“是”和“不是”都是我的答案。

    首先,我想先說說是,育兒路艱難確實深似海。帶寶寶到現在快要兩週多,我一直在學習,同時從來沒有覺得夠了可以停止了。育兒路漫漫,如同學習之旅,永無止境。隨著寶寶的一天天成長,我們從最初學習如何悉心照料,如何與之自由交流。到後來慢慢學如何給他自由的同時又怎麼建立有效的規矩。而往後的階段隨著寶貝進入不同的生命時期,作為父母我們的愛也要隨之不斷升級,我們還的學會在每個階段切換不同的角色,更好的助力寶貝的成長。另一個回答便為“不是”。如果父母們認為育兒似海之深而難以邁開腳步去努力。那就不行了,其實有個很重要的規則是:做好自己,便有晴天。所謂育兒先育己便是如此。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什麼樣的原件製造什麼樣的影印件。與孩子溝通交流中“行大於言”,孩子們往往不是聽我們說了什麼,而是看我們做了什麼。如此,只要我們堅持常常反觀自己,約律言行,給孩子好的榜樣,加上不斷學習,那麼就算育兒路深似海,我們也依然能常保好奇之心,探索之慾!

  • 19 # 父子三圍個圈

    要是感到育兒深似海了,那就說明你焦慮了。

    我養了兩孩,在一歲半前無論什麼都比周圍的小朋友晚。抬頭、翻身、坐、爬、走路、長牙……不是晚一點點,而是兩三個月。可是無論我怎麼焦慮,怎麼訓練,他們都要按照自己的成長軌跡進行,絲毫不受我的“推動”。

    到了需要考慮幼小銜接的時候,家裡就是煙火瀰漫,我每天都氣鼓鼓,孩子哭惜惜,寶爸躲遠遠。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三個月,我突然覺得我是不是脫離本質了。當年生寶時就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道德的人就好。

    所有的刻意的學習全停了,本著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做事的時候給他們解釋一下我這麼做的目地和方法,他們願意聽就聽,不願意也不強求。現在在路上,寶看見不認識的字還讓我念給他聽;超市裡買東西知道要訂購物計劃;知道自己洗自己的襪子;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吃東西也會先分長輩……

    也許在知識的積累上不如其他小朋友,但一個本質不壞的寶寶,只要開始學習了,我相信不會比其他小朋友差。遵從孩子的成長軌跡吧。

  • 20 # 遊戲爸和學霸媽

    育兒確實是很複雜,很綜合性的學科。用深似海來形容也不為過。

    從知識體系來說,涵蓋了生理,心理,飲食,教育,甚至審美等各方面。

    1.生理

    從寶寶出生開始,寶寶的屎尿屁就是每個媽媽心中最重要的事,寶寶今天喝了幾頓?每頓吃了多少?吃飽沒有?拉了幾次?什麼性狀?長了幾斤?寶寶發燒了怎麼辦?寶寶咳嗽怎麼處理?~每天要面對的問題不要太多~

    2.心理

    寶寶為什麼喜歡吃手?什麼是寶寶的敏感期??怎麼處理寶寶的需求?怎樣做可以既滿足了寶寶的需求又不會溺愛慣壞她?這樣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寶寶?

    3.飲食

    小寶寶喝奶夠不夠?新增輔食以後,今天該給寶寶吃什麼既有營養,味道又好?寶寶挑食怎麼辦?寶寶太愛吃,有點胖怎麼辦?寶寶的零食怎麼選?

    4.教育

    早教該不該上?選哪家早教中心?去哪家幼兒園?上什麼小學?要不要給寶寶報興趣班?報哪幾項?寶寶成績不好怎麼辦?寶寶成績很好,那需不需要上競賽班?寶寶遇上叛逆期,做家長的怎麼處理和應對?,寶寶早戀了,怎麼辦?

    這些問題每個做父母的都會碰到或者即將面對,而這些問題還只是育兒這門學問中的滄海一粟。果然是一入育兒深似海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裡程到了六萬公里該做哪些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