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GU視界
-
2 # 幸福照相館
沒別的,就是多學多練,攝影是藝術也是技術,多看牛人拍的照片,自己多拍,拍之前簡單策劃一下比什麼都不想要好很多噢
-
3 # 老大10263366
我的攝影體會: 初期:用過最早的傻瓜膠片,海鷗135膠片配變焦鏡頭(一鏡走天下),排出了一些表情不錯,但在曝光,光圈,速度使用時有些迷茫,就硬記了一些公式和套路。 中期:傻瓜數碼,第一批數碼使用者,200萬畫素,也相當驚豔。保留了一批表情豐富的照片。 遠近期:半幅單反,無反,配了多個鏡頭。變成技術派,花了許多時間瞭解光圈,速度,iso之間的關係。定焦、長焦,廣角,閃光燈、反光板等等、基本齊全。照片確越拍越爛,抬起相機,就在想光圈多少,速度多少,ISO儘量用100。唯一忘卻的是人的表情。 近期:迷上修圖。lr,ps。圖層、曲線....,每一次看上一次的修圖,就覺得醜,重修。機器換成全福,Wi-Fi,注重拍人時的表情是最重要的,也比較熟練的運用m檔,確實認為m檔確實在還原準確曝光時是有用的,a檔、s檔還是有欠缺。但拍不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還在準備添燈中。 茫茫攝影路,其實就是記錄生活,只要清晰,還原真實的你,就行了。 明天去攝影工作室拍全家福,不斷學習提高
-
4 # 攝影講習所
初學攝影一定要仔細反覆研讀你的相機的說明書和說明書所附帶的光碟,說明書有時為了嚴謹起見用語非常繁瑣,閱讀非常不暢,許多人都有看不下去感覺。你一定要耐得住性子,仔細精讀,認真對照你的相機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瞭解你的裝置功能情況。觀看光碟就舒服多了,能看到具體操作程式,既直觀又便捷。
把自己相機的基本功能和特點吃透後就要找幾本攝影基礎書籍來看,學習攝影拍攝的各種方式和技巧,比如:光圈快門在不同拍攝條件下的配合、鏡頭的焦距與景深的關係、什麼樣的焦距適合拍攝什麼樣的題材、前景和背景的運用及前後景與主題的關係、光線的方向和性質和取景構圖等等這些攝影語言在拍攝中的使用。
看書學習攝影理論只是提高攝影水平的一個方面,如果沒有理論做支撐也不能提高攝影技藝。另一方面就是實踐部分了,勤學苦練,理論聯絡實際,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要不多發現問題,看書解決問題。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參加一些攝影俱樂部,跟一些影友出去拍攝,多觀察他人是如何處理一個鏡頭一副畫面的,觀其行,看其片,再問為什麼,這就叫不恥下問了。大家一起出去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隨時發現問題,隨時就會有熱心人來幫你解答。很多攝影愛好者,尤其是那些所謂的老法師們,他們特別願意與人為師,也特別願意賣弄和顯擺。記住:短時間與他們接觸,對解決攝影技術是有幫助的,長時間接觸也許他們就會讓你學會很多壞毛病。
-
5 # 抹茶味石頭
一、學習器材。也就是要會用手中的單反。二、初學攝影。因為以前從來沒有相關經驗,要了解基礎的一些比如構圖、光影、色彩等等。三、學習後期。我個人認為後期對於攝影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大師的可能修改的少一些。四、出發前的準備。我覺得攝影初期最好的進步方法就是模仿優秀的作品,多看一些跟主題相關的圖片,看看大家的攝影角度,選材等等。因為我要去廈門和鼓浪嶼所以看的都是人像風景一類,我覺得開始模仿和快速成長對攝影熱情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的內容都是個人消化吸收,整理出來的,錯誤和理解不夠在所難免,歡迎指正。
一、學習器材。器材我個人感覺重點有五個:光圈、快門、感光度(ISO)、對焦、測光前三個是三要素最基礎的東西,後兩個對照片的結果影響很大光圈,主要影響景深,可以照出背景虛化,如下的圖片主要用來突出主體,以拍攝人物和小東西為主我建議題主不妨以光圈優先模式入手,大光圈F5以下拍淺景深背景虛化的風景什麼正常的可以在F8-12左右快門快門主要是處理速度類的非靜物快的可以處理飛濺的水滴,快速運動的物體等等慢的可以拍攝城市車水馬龍的夜景,或者夜晚的星軌快門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安全快門在安全快門下可以保證照片不會照虛,大概的數值是焦距的反比一般不要高於1/20秒或者1/30秒這個還是比較好理解的,比如快門時間是1/2也就是0.5秒在這段時間內你的手如果晃動,影象就會虛啦所以正常光線的話,保證安全年快門,來保證影象的穩定夜間最好是有三腳架的,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道具!
ISO感光度是根據調整光線明暗的,如果ISO過高,比如6400以上,會在影象中產生噪點,不清晰正常白天的話,100,200就可以了
對焦新手剛開始是很容易照虛的,所以對焦尤為重要這點我實在沒什麼經驗,實在愛莫能助了只能說保持正確的持機姿勢和保證安全快門了
測光測光主要影響是個圖片的曝光如果是陽光充足,你對著天空對焦測光就會造成過曝這個經驗就是寧欠勿曝,欠後期太可以調一調,過度曝光細節沒了就沒辦法了新手的話,照完就看,如果對曝光不滿意調整繼續就好了
以上是幾項瞭解了,基本就可以達到“可以照照片”狀態了
二、初學攝影攝影是一門太複雜的學科,而且這們學科和我們學的數理化完全不一樣不能用公式去計算,不能用數量去衡量,更沒法透過資料去決定一張圖片的好看與否我是一個缺少藝術細胞的理科男,你讓我研究單反,OK!我一天可以把單反所有按鈕的功能都搞明白但是你現在讓我拍一張好看的圖片,臣妾做不到啊!怎麼辦?怎麼辦!我選擇了瀏覽基礎知識,然後——模仿!瞭解構圖、光影、色彩、視角等等等等看遍貼吧,知乎,論壇,百度等等內容,這個東西真是沒法教了必須一點點去看,去學習,去感悟了
這裡推薦一個關於構圖的文章是單反吧的一個精華帖【閒談·一】詳細說說構圖這破事深入淺出,推薦!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例子我們拍攝的花是這樣大師拍攝的花這不科學!!!!
對於最基本的,三分法、井字構圖法等等學習之後還是有一定用處的推薦這些基礎的東西瀏覽一下,對於攝影整體的理解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更多的還是瀏覽大師的作品,500xp,lofter,微博上有名的等等從中選取一些跟這次行程有關,或者特別喜歡的儲存下來實在不行,我按照大師的圖片模仿著照唄,雖然肯定不一樣~~~~學習的過程其實挺快樂,因為也是欣賞的過程,天文,風景,美女......
對於攝影我的理解也很少,本身沒有藝術細菌,學的時間也短就不誤人子弟了
三、學習後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有部分人可能對後期很不屑,但是你要知道國家地理雜誌上的照片一樣是經過一定的後期處理的!所以,對於一個正常的照片來說,後期是十分必要的!對於風景照,後期更是讓你的圖片瞬間變大片!!!
尤其是對於初學者,後期可以幫助調整過曝和欠曝後期可以幫助你調整二次構圖後期可以幫助你調整畫面色彩等等下面我就拿我這次一部分圖來舉例說明一下
最簡單的,讓你的畫面變得通透,色彩更加的豔麗
可以讓處於欠曝的想表現的東西曝光趨於正常
同樣可以調整曝光,做成剪影的效果,這張圖同樣調整了構圖和水平垂直
你還可以把圖片做成不同風格,比如日系小清新
後期是風景大片的利器!!!這是我最帶感的一張照片,後期處理後吊炸天有木有(已陷入深深的自我陶醉中)
下面放兩組大神的作品,大家感受一下可能有誇張的部分,但是不得不說真是漂亮!我們正常的後期可能不用這麼誇張,但是基礎的讓照片更通透色溫趨於正常,色彩豔麗等等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
而且後期的照片更舒服,能提高攝影的熱情,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
6 # 使用者53517122122
1.多看,每天看10張好圖,分析其補光,光圈,快門,焦距,構圖。
2.多拍,每天至少拍10張照片,用心拍,你會發現身邊處處是景。
3.拒絕手機拍照,堅持使用單反,最好使用定焦鏡頭。手機的最佳化功能讓我們不去思考更多。定焦鏡頭讓我們嘗試走的更近。
4.交流,這點不多說,大家都懂。
-
7 # 和諧3554057
學攝影簡單,首先了解自己攝影器材。單反相機每個功能瞭解。快門,光圈,白平衡。記住拍風景小光圈,拍人像大光圈。拍花用微距鏡頭。關鍵就多拍多練習。
-
8 # 豐之客
初學攝影先根據自已的經濟買個好的單反,最好是全幅機掛個50標頭(熟煉後再買什麼大三元之類的),先弄明白這臺相機的功能,什麼是lso,什麼是白平衡,什麼是矩陣測光,什麼是點測光…然後就去拍,除了P擋別用,什麼A檔,S檔,M檔都練下,拍什麼都好,別管什麼構圖,什麼虛化,把畫先拍清楚,多拍多看,拍清楚了第二階段上網看些攝影教學的影片(網上多的很),在學什麼構圖,並要學後期,別聽什麼好片不後期的鬼話,學攝影是一定要後期的,再拍時相機就一定用raw格式拍攝,逼著自己學著修片,多拍多修在多看別人的片多思考,功夫下到後一定能學好攝影。
-
9 # 海盜王基德
簡單的來說,初學提升攝影技術無外乎六個方面。
1.熟悉裝置。2.大量拍攝。3.學會後期。4.提高審美(學習各方面)。5.與人交流。
6.堅持。
在說明書貫通後,推薦通讀《美國紐約攝影學院》上冊,直到並完全理解關於攝影最重要的幾個重點,比如光圈、快門和感光度等幾者互相之間的關係。這幾個非常重要,直接影響你的出片。
再者,保持大量的拍攝。初期可以大量的拍攝任意題材。這樣的應用,能讓我們對於不同環境,光影,引數熟練,有自己的見解視野風格。透過多拍,感受,熟練,沉澱。
繼而在不斷拍攝的過程中,由多拍發展為精拍。多思考,融入故事和感情。讓照片有故事,能讓人迅速領會的,不動聲色卻震懾人心,或聲勢浩大但真誠不造作。
其次學習一些後期處理。對於照片可以進行適當的後期,調整,創作。如:Photoshop,lightroom等。【一般建議照片格式採用RAW,這個格式保留了相片中最真實的細節,對於後期調整十分有用】
對於提升審美,這個是從學習中來。自己平時也可以多涉獵一些,比如:攝影史,繪畫,哲學,藝術,音樂,電影等。攝影是創作,將這些美感吸收並且內化,再將之外放融合在自己的攝影作品裡。
並且可以多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分享學習。實際的拍攝,互相的溝通,能讓很多晦澀難懂,自己想法不通透的理解,運用。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的就是需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很多好的想法會死在搖籃裡,因為我們都有惰性,自我說服放棄。那麼想要提升,就堅持拍攝不放棄把。雖然說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堅持,一定不會比堅持變得更好(如果更好,當我這句話沒說╮(╯▽╰)╭)。
個人覺得,攝影是為了讓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互相的瞭解。畢竟很多東西,事物,情緒,並非都是語言可以表達。當感到一些東西無法用我們貧乏的語言去詮釋時,攝影也許就是透過另外一種方式,讓人與人之間交流,遞近。讓我用我的照片給你講故事。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笑談,望採納。
.
-
10 # 一點智趣
看了一些人給你的建議,真的是...
首先你的器材已經足夠好了,既然沒有突破,換什麼器材也白搭,但是實用的鏡頭你已經有了,這三款鏡頭搭配起來已經可以拍攝很好的照片了。
對於風光攝影的進階,確實是需要有一部分的小財力,但是不是絕對的,我的建議是你把注意力轉移到構圖和觀察上來,任何題材拍好都是不容易的,我給你看幾張我的照片,雖然不是大師級別,但是周圍的人反映都不錯。
構圖是畫面好看與否的關鍵,要利用不同的焦段來表現,注意視覺焦點如何呈現出來,這個就很適合表現孤獨的感覺,拍攝器材就是三星的小微單,你的器材絕對可以在畫質上戰勝這個。
再一個就是要勤奮,我在新加坡住著金沙酒店,但是早晨5點我就出門了,放棄了舒適的床和睡眠,天沒亮就提前找拍攝位置,這個旅遊景點也沒人,等太陽昇起,拍攝完成,開始有遊客了,我也拍完了,別人不在這個時間拍不到這樣的畫面,這張照片在相簿被賣了很多次。
簡單的畫面拍攝的不簡單,就是進村的路,站在高點利用長焦壓縮空間,合理構圖,絕對可以呈現不一樣的畫面效果。
-
11 # 攝影的秘密
蘇州有座山,叫“太平山”, 是旅遊景點。我經常去爬,而且我不喜歡走正常的路徑,便找那種沒有人走的路,感覺這樣才更有挑戰性。每次登上山頂,都會有一種征服的快感。但是,我馬上就感到很沮喪。因為我忽然發現,這座山並不是最高的山,遠處還有更高的山。我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才能登上那座更高的山峰。
這就是瓶頸當你透過努力,到了某個階段以後,會發覺再也無法繼續前進了。明明可以看到更高的成就,就是自己不知道怎麼去做到。瓶頸就是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理想,所以會深陷當下。就像我登上天平山後,遠眺更高山峰,手足無措一樣。
如何克服瓶頸首先你要認識到瓶頸期。這是每個人在每個行業中,都會遇到的問題。要破解瓶頸期也有辦法,不過會很疼痛,需要你拿出脫胎換骨的勇氣。用爬山舉例,如果想登上更高的山峰,需要我一步步下山,走到原點,再重新找路,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攀登。
攝影瓶頸期是怎麼形成的學習攝影,很容易進入定向思維模式。也就是你最初看到的、想到的、拍到的,可能會影響你以後的拍攝方法和理念。比如你開始一直吃什麼,後面可能會養成習慣。
如何克服攝影瓶頸期1、先下山再上山
嘗試放空,忘記你之前學到的、看到的攝影技巧和理論。根據當下的想法,去隨心所欲的拍攝。可以嘗試拍攝身邊的不起眼的場景,尋求一點趣味性。
2、轉移注意力
攝影中的許多主題類別,拍攝手法不一樣,但核心理念都是相通的。可以先“放棄”拍攝風光,去拍攝其它的主題,比如人像、靜物等。讓大腦放鬆一下。過一段時間,再回來研究風光。
3、跟大師同行
風光不同於其它主題。比如人像攝影,還可以按照大師的作品去模仿,動作、光線、色調等,都有章可循。風光不行,就算你看到了大師的作品,買了他的教程書籍,還是無法模仿。因為風光是靠天吃飯的,有很多不確定性。就算你到了拍攝地點,也會因為時間、光線、器材等原因拍不到理想的效果。破解很簡單,現在很多知名風光攝影師,都會組織帶隊拍攝,你可以報個團去學習。雖然看起來有點庸俗,但確實能學到東西,可以讓你有更好更快的突破。
4、從別處尋找靈感
只有看到過好的作品,才能知道什麼是好的,才有可能自己也拍出來。這就是眼界要高,當然技巧也需要。相信你也經常看大神的風光作品,不過也感到焦慮了吧。審美和眼界的提高,不是單一的途徑,建議你換個思路。你可以去看優秀的電影、風光紀錄片(推薦國家地理)、攝影畫冊、遊記等,來多方面拓展你的眼界,這樣可以吸取更多靈感和想法,也能讓你更有熱情去拍攝。
-
12 # 柳侍墨
多看,多拍,多問,多學。簡而言之就一個詞:勤能補拙。
沒有人天生就是老法師,“天分”你可以有,但“天生就會”是完全不可能。攝影也好,其他藝術類目也罷,所有的成績都是後天的修為。具體到攝影,我的經驗就是以上那八個字。
多看——大量閱讀老師們的作品。多入目,多走心,體會色彩、構圖、用光的搭配。
多拍——看過老師們的作品,可以自己試著“臨摹”一下。找類似的場景,在相同的時間,實際操作一下。體會不同的光圈和快門下的透視關係。拍的時候要帶著問題,比如:這個場景,我用什麼光圈合適?快門為什麼要用高速而不是低速?
多問——看到一幅作品,如果和作者比較熟悉,可以問一下作品的完整EXIF資訊。包括機身、鏡頭型號、拍攝時間、相機快門次數,所用的光圈、快門、ISO、曝光補償等等。這些資訊並不是冰冷的數字,是新手學習攝影需要參考借鑑的重要內容。如果作者願意把SXIF資訊給你,那麼他肯定也願意和你分享他在拍攝時的小訣竅。比如——為什麼要用大光圈,為什麼要加曝光補償等等。新手聽到老師的經驗,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那可比自己悶頭拍攝苦心鑽研要便捷多了。
多學——攝影上升到藝術高度就不只是隨便摁下快門那麼簡單。除了熟悉光圈、快門,色彩、框圖、用光等等這些基礎,還要學習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識。打個比方來說,創意攝影,主打就是視覺錯位。而視覺錯位的靈感,多半來自於思維跳躍的人。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很難拍出有靈氣的作品的。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修為需要慢慢積累。
攝影也好,其他藝術類目也罷,無論修行什麼,都像是在揹著空竹簍在走路。沿途看到東西,一定要放進身後的竹簍裡——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用。即使在放下相機的日子,也許你在看漫畫的時候,在切菜的時候,都會豁然開朗。因為,當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會在不經意間,觸類旁通。
-
13 # 北城攝影
要想提升攝影技術,首先你必須要學會攝影的基本操作,瞭解對快門、光圈、感光度的理解!這些最基本的操作一定要做到,才能有提升的空間!
就我個人來說,學習了也快一年了,自己對裝置的操作也學習的才不多了,學習攝影我們要知道技術上的問題不是問題,技術上的問題都可以去解決,對相機瞭解了以後,我就開始鑽研構圖,學會構圖很重要!
例如三分法還有S形狀構圖法!水平線構圖法等等有很多種構圖方法,瞭解了構圖法則之後我開始學習,室內外人像、用光等技術學習了很多還是和老法師們有很大差距的,他們的每張照片都是在千萬張照片中精挑細選中出來的!所以攝影無止境,想提高攝影技術,也必須得對攝影有足夠的興趣!提升多少也得看自己對攝影的興趣有多大!
-
14 # 嚴志剛YANSELF
根據我“敗家”的經驗,和走過的彎路,曬幾條攝影提升技能。
照這這幾條做,豈止是提升,必然是高手!
我們都還在這條路上。
1,首先要用相機開始拍照的學習階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悉自己的相機,像熟悉的手機一樣。當然也不用每個功能都熟悉,只要知道快門、光圈、焦距、感光度、增減曝光在哪兒調節就好了,常用的按鈕不會超過10個。什麼叫熟悉?就是不用眼睛看,手也能知道這些按鈕在哪兒?如何調節?左還是右,上還是下,前還是後?
如果有受虐傾向的,可以花幾百塊到一千多買個二手的機械相機,比如尼康FM2,帶個標頭,從膠片開始。每週拍一個膠捲,把資料記錄下來,沖洗出來後對比學習,一個月可以學會,再拿起數碼一點問題都沒有了。機械相機從此收藏起來,作為傳家寶。如果不想受虐,從數碼相機直接開始,看起來簡單很多,但是童子功會差些。那麼這個基本功練成需要延長到3個月左右。當然還有個方法,可以用一塊黑色膠片把顯示屏給貼住,不要看回放。圖片拍完導到電腦看,仔細想想,照片出來的效果和現場拍攝的場景有什麼區別?
(尼康FM2是我最喜歡的機械相機,運氣好的話,一兩千可以買到成本非常不錯的二手機)
不要聽那些大師所謂的什麼工具都能拍到好照片的觀點,那是到了一定層次上的攝影師了,所以他們已經熟練使用各種器材,包括手機,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就像武林大師,還在乎什麼寶劍麼?用一把菜刀也可以把花拳繡腿的表演大師砍死。
這個階段,最重要是不能被相機控制,而是要控制相機。
2,嘗試把眼睛想象成相機,不要等拿著相機的時候才想拍照的事。
一束突如其來的光,一個有趣的瞬間,鮮明的色彩對比,一個線條感的構成……等你發現你走在路上,已經不知不覺被這些東西吸引的時候,恭喜你,你已經進入另一個層面了。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訓練是,鍛鍊眼睛看到和相機鏡頭裡看到的區別。比如眼睛看不到玻璃裡的反光(畫面裡有玻璃,反射出爛糟糟的街景),看不到光線的顏色(陰影處偏藍,白熾燈偏黃),也看不到主體拍攝物件和背景的區分(拍完一個人,發現這個頭上長了一根電線杆),眼睛只會對焦在想要拍的主體,而相機則會事無鉅細把裡面的一切都收納進來。拍完的照片仔細會看,會發現照片裡多了很多眼睛裡沒看到的東西,不斷訓練,讓眼睛和相機基本一致,這樣,還沒有舉起相機,眼睛已經知道接下來會拍什麼東西。
(清晨,走過三里屯路邊的一灘汙水,也許裡面有一張令人意外的畫面。手機拍攝)
攝影就是一輩子相機鏡頭和人眼作鬥爭的過程。欺騙和反欺騙,其樂無窮。
3,多拍和多看。
必須多拍,即使你再有天賦,攝影就是必須多拍,還好現在拍照沒有什麼成本,就是一個儲存硬碟。要看大量的畫冊和展覽,最好先從攝影史上的大師開始學習,而不是從網聯網的“大師”學習,因為這些人基本是是大師們的模仿者,有些甚至是“徒子徒孫”,師法其上才得乎其中,師法他們,猶如穿了衣服洗澡(這比喻似乎不恰當,但是腦海裡確實首先蹦出來是這個比喻)。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位攝影師的作品,巧妙利用光影的構成,乾淨簡潔,有條不紊,讓色彩成為畫面中的亮點。馬格南布魯諾·巴貝拍攝的上海豫園,1980年)
要了解感興趣照片背後的故事、背景、創作理念和攝影師的成長經驗、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看過100本畫冊之後,再拿起相機,哇咔咔,你會覺得走在路上,到處都是可以拍攝的物件。
“十步之內, 必有好照片”,這是我的名言。如果你做不到,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沒有“發現”能力。
4,因為被感動而按下快門。
以上說的更多技術和觀察上的訓練。等你這些都差不多到了火候的時候(標準就是,到了這個時候,你會覺得拍照沒啥了不起,慢慢失去了對拍照的興趣,或者覺得拍照很難提升了),你可以適當減少按下快門的次數。可以內心問問自己,我拍下的每一張照片,它那一刻感動我的是什麼?如果一張照片連自己都感動不了,更無法感動他人。
好的照片是有氣質和情感的,沉浸在技術層面的照片距離藝術和好照片的標準很遠。如果你拍下照片的那一刻用的是技術,而不是情感,這樣的照片,在今天太多了,它的宿命就是放在硬盤裡,成為碎片和垃圾。
(在北京乾燥的天氣裡,想念江南的溼潤)
熱愛攝影的人,一定是個真誠而又感情豐沛的人。他們用照片和這個世界交流!
-
15 # 日讀課
我們經常說,技術比裝置更重要,只要你學好了拍攝的技術,即使是使用手機,也能拍攝出一些好作品。
首先就是了解你使用的相機,瞭解每一個按鈕、操作、開關和目錄按鈕的作用。學習基本操作,例如如何使用閃關燈(開、關和自動閃光),遠近拉動鏡頭,以及學會使用快門按鈕。因為拿到相機後,你首先要知道如何使用它們,這樣是你能拍出好照片的保證,一般的相機都配備有使用說明書,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訪問它們的官方網站,一般都會有電子版。
儘量使用高解析度,因為低解析度的照片不清晰,很影響照片質量,而且後期修圖的話,高解析度修圖會更方便些,解析度高了可以調低,解析度低了就不能調高了。
第三,如果有自動模式選項,請預先將相機調到該選項。單反相機上最常用的是 "Program" 或者 "P" 模式。為什麼要使用自動模式,現在科技那麼發達,你確定你新手上手拍的照片能敵得過自動模式給你計算出來的最佳引數調整麼?不要低估相機發展幾十年來的進步,不信,下個自動p圖軟體,然後用下一鍵修圖,你就知道啦。當然後期熟練了可以自己逐漸學會自己設定。
第四,隨時攜帶相機,因為要想拍攝好的照片,你就得大量的練習,隨時準備拍照,尋找能夠拍攝出好照片的機會,並且抓住轉瞬即逝的美好瞬間。而且如果你經常帶著相機,你的拍攝物件就會對此習以為常,他們在鏡頭上也會表現得更加自然。
第五,學會構圖。
使用三分法原則,你最想突出的部分放在整體構圖的第三等分部分線上。請不要被地平線或其它線條將“照片一分為二”。注意保持背景的乾淨整潔 ,不要混亂,調整拍照角度,防止鏡頭內的玻璃窗反射強光。如果擺拍,一定要把一些亂糟糟的東西收拾起來或者放在鏡頭外面。這樣照片才會整潔、主題鮮明。就如同描繪一幅人像一樣,要模糊背景突出主題。第六,嘗試有趣的拍攝視角。不要千篇一律,只會從前面拍攝。也可以從下面拍或者上面拍,就像前一陣子大火的記錄片《航拍中國》採取了很多俯視的視角。可以選取一個視角,最大限度展現出色彩和光影。仰視的拍攝視角會讓拍攝物件看起來被拉長或拉高。在上方拍攝會讓拍攝物件看起來小一些,或讓人感覺你是在高空拍攝。也許你也可以靠近了拍或者拍一些倒影或者路人的反應,而不要直接拍主角,這樣都會引起別人的好奇。
-
16 # 周進
首先連讀三遍相機使用說明書,熟悉相機的原理和效能。其次掌握用光構圖的知識,多看別人成功的作品,讀懂是關健。然後就是大量的拍攝練習,你的技能自然可以迅速提升。
-
17 # 百姓圖文
對於剛剛接觸相機的您來說,首先要看相機的說明書,然後要多拍,多看看社會學和新聞攝影方面的書籍。慢慢您就明白了,攝影最終還是要和社會學靠攏,因為你記錄的一個群體也是社會的變遷。當然,你學習風光攝影和商業攝影就不需要做專題了。
最後我很失落地說,一百個拿相機的人,九十九個人都是拍攝風景的,這一點極其難過!我更失落地是,專業拿相機的人最終還是要面臨主流生活,買車買房,然後相機就不見了!
-
18 # 網際飛俠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就是要把別人曾經路過,看過,卻不曾發現的美,給表現出來。
我們常說,作品要有特點。什麼是特點呢?拍的和別人不一樣,就是特點。
旅途漫漫,車窗外、天空下、轉角邊、石板路邊的風景和人群,哪些是值得我們捕捉和拍攝的?
今天就來簡單聊聊我的想法。
什麼可以拍?這是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問到自己的問題。拍什麼?是照片的主體,也是一幅照片的成敗關鍵。一個優秀的攝影作品,它可以讓觀看者發現自己曾經經過,卻不曾發現的美。
照片的內容和構圖是緊密相連的,所以構圖,對照片的主題非常重要,也是攝影師自己可以控制的。
橫構圖,是最常用的畫幅,和我們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一樣,可以更好的去體現地平線,海平面和天際線。
豎構圖,讓我們的視線收到了限制,這就讓我們提高注意力,特別是凸顯高度的感覺,有一種正直、向上的感覺。
全景拍攝,讓我們的目光更加自由,適合表現宏大的風景,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城市風光,可以記錄更多的細節。但一定要有一個主體,否則讀者無法融入其中。
在風光攝影中,需要注意景別,焦段的多樣性和題材的多樣性。從遠景、全景、近景、特寫幾個方面去表現。
風光中的遠景,展現所有的景物,整個城市,整個草原,整個大海。是一種宏大的效果。
全景可以進一步展現,看到到了主要建築和房屋,主要的景物。近景是建築和風景的區域性細節。特寫,就只是描繪景觀中的一個部分,一個區域性。
同時,拍攝時不同的視角,也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高視角,俯拍,航拍,自上而下的看景物,會完全轉換拍攝的維度。(我們在直升機上航拍)
俯拍,需要我們低下身體,充分放大原本不太起眼的事物。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看待,同樣可以獲得完全不同的表達表情。
希望大家下一次看到打算拍攝的場景時,可以從上述幾個方面來考慮。這樣,你的畫面一定會煥然一新,拍出的作品既有恢弘大氣的場面,也不乏細膩婉約的情懷。
-
19 # 光學法則
個人感覺應該多看書,多看影片。我也沒有攝影老師,也是靠看書和影片一點點積累知識的推薦題主買一些國外以及港澳臺的攝影書看,因為透過我看了幾十本的攝影書發現,國外的書確實在嚴謹程度和內容開放度方面,確實比國內的書強很多。當然國外的書也確實貴了一些,可以在京東圖書打折的時候購買,就會便宜很多。
影片方面,淘寶上有很多的百度雲的影片資源出售。我依然推薦購買國外的大師的影片。最好是有中文字幕的,這樣看起來比較輕鬆,容易看懂。國外大師的影片大部分都是出版性質的,製作的非常精美和通俗易懂,相比起來,國內的影片製作主要是一鏡到底,廢片時間比較多,浪費時間,乾貨也比較少。不太建議看。
如果題主不想花錢去上大師的培訓班(2萬起步)或者是時間關係沒辦法去,自學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
20 # 梓見拾影記
一、用熟自己的器材。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能否把一種器材用好,例如鏡頭是否用得得心應手,需要磨合期。
剛開始拍,會懷疑是否買了個假鏡頭,因為出片太差了,用久了才知道,之前是自己不懂把鏡頭的威力發揮出來。
二、多閱讀相關書籍為什麼同一場景,十個人拍出來是十種景象?因為審美不同,關注點自然不同,審美水平高的人,更容易發現不易被察覺的細節,作品自然別具一格。
多閱讀關於美學原則、色彩搭配、攝影佳作類方面的知識,可提升攝影審美水平和鑑賞能力。風光片為什麼拍不出新意,或者能自我診斷。
三、善於觀察大家都知道早晚日出日落,雲彩多變的天空是拍風光片的最佳時光。自然現象在日常拍攝中需要碰運氣。
無須碰運氣,能做的是要透過一對火眼金睛,觀察鏡頭裡的景象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是山的線條還是水的平面?是花木的色彩還是天空的雲彩?等等。
如上圖,假如我站著只拍遠處的雪山,畫面比較平淡,當我發現腳下的小石頭後,蹲了下來,把小石頭作為前景拍進去,畫面雖普通但不再平淡,豐富了起來。前景起到引導線的作用。
同一場景,多角度的拍拍,會有更多的驚喜。攝影技巧,源於更多的嘗試。
攝影中我個人很注重構圖,在還是攝影新手時,就養成了先觀察再構圖後按快門的習慣。
構圖可以是中規中矩的,也可以是打破常規的。構圖關鍵要突出主體,避免被凌亂的線條物體或繁雜的色彩所幹擾。如避免不了的,嘗試換個角度換個拍攝方法,能否讓干擾的東西變得更有美感烘托主體呢?
要有好的構圖,離不開觀察。懂得觀察,離不開一對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攝影技巧,離不開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拍攝。
回覆列表
第一學習,多看入門書和影片。第二實踐,多拍攝,如果不能每天用相機拍,就用手機專業模式拍。入門者首先學會取景和角度,拍風景要擅於等待好的光線,拍人像要尋找光線,利用光線和創造光線。學習後期的基本技巧,如曲線,蒙版等,提升畫質,但不要過度依賴後期糾正前期錯誤曝光,努力做到前期拍攝正確。最後還是多多拍攝實踐,和資深的攝友一起拍攝借鑑,可以快速學到技巧,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