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惪州元良1978
-
2 # 細品歷史007
七分功勞,三分過錯。
原因如下:秦始皇結束了各國的戰亂紛爭,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推動了社會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政治上,開創了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被後世沿襲,影響深遠;在地方推行郡縣制。經濟上,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化上,統一文字頒佈《秦律》;修直道,棧道等等秦始皇本人勵精圖治,勤於政事,知人善用。但其由於大興土木,建設奢華的阿房宮,修築長城等。使大量百姓琉璃失所,造成大量民憤。其次在文化上焚書坑儒,一定程度上對文化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再次稅法嚴重,苛政猛與虎,給人民帶來了大量災難。
-
3 # shadow背影
這個並不容易說,從治國平天下的角度來說,顯然是個好皇帝,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始皇帝確實殺戮過重,對於有些被冤殺的人來說,他就是個壞皇帝。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好皇帝吧。一般說他不好的,一是殘暴,焚書坑儒,二是奢靡,阿房宮賦可見一斑,三是徭役,修長城修皇陵。
但是實際上都很扯。焚書之前他把所有的書都存了一份,而且古代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愚民政策,比如漢朝的獨尊儒術,只是沒有那麼激進。至於坑儒,實際上坑的主要是方士,就是神棍。而且當時的儒生和六國餘孽在一起要搞事,自然要收拾一下。至於阿房宮賦,那全是猜測了,畢竟被項羽一把火燒了,沒人見過。而且秦始皇每天那麼忙,哪有功夫天天搞女人。至於徭役,這個也是冤枉。本來皇陵沒那麼急,結果他突然死了,那必須狂修。第二就是修長城,那個不修不行,而且秦朝抵禦匈奴是非常有成就的。至於後來的徭役,那都是秦二世和趙高搞得了,不怪他了。陳勝吳廣起義,理由是徭役誤期,失期當斬。實際上按秦律沒有這一條,這倆人就是想搞事,不然後面的事怎麼順理成章,又是魚腹帛書,又是篝火狐鳴。
始皇在位期間,統一六國,結束了分裂征戰,奠定了後世大一統局面。南征百越,開疆拓土,北逐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馬。書同文車同軌等,有利於文化傳播和加快行政效率。總的來說,是沒啥問題的。要不是死得早,被趙高掌握了朝政,大秦很難二世而亡的。
-
4 # 滄龍
從小認為他是一個暴君,後來發現他對歷史的貢獻挺大,“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
秦始皇的功績主要可列為以下幾點:
一、政治上: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為此後兩千餘年的封建統治奠定了理論基礎。儘管秦朝很短暫,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和統治模式卻得以延續,這樣的影響是任何一個王朝和皇帝都很難與之相比的。
二、疆域上:統一六國,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為中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疆域基礎。
三、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
四、文化上:廢六國文字,統一使用“小篆”,後又創立“隸書”,促使漢字筆劃的簡化。
秦始皇雖對歷史有巨大貢獻,但秦朝卻只有十五年國祚,歷三世而亡,秦始皇也多被後世稱為“暴君”。主要的原因是秦始皇未能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當時天下歷經春秋和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統一本是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而統一後最應該做的是減輕賦稅徭役、與民休息,秦始皇卻仍舊大興土木、修建長城、與匈奴作戰。其實修建長城和與匈奴作戰這些舉措本身都是正確的,它們對疆域的鞏固和國家的穩定也都是有利的,無奈秦始皇實行這些舉措的時間不對,在國家本該休養生息時選擇了對外的戰爭和對內的壓迫,其結果只能是自掘墳墓。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作為封建大一統王朝的開創者,他所做的事情是開天闢地,甚至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因此他沒有任何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也不免會在實行的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後人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但無論怎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偉大的,秦始皇的功績也是無法磨滅的。此後漢承秦制,但又借鑑秦亡的教訓,對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進,高祖開國,文景休息,漢武奮起,這些也從側面印證了秦始皇的正確。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也應該看到他對整個國家的影響以及他在歷史長河的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對於秦始皇,既不應該全盤否定,忽視他所做的貢獻,也不應該盲目崇拜,把他推向神壇。到目前為止,我對於秦始皇的認知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秦始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暴君。
二、秦始皇作為封建王朝的開創者,對歷史的發展有重大貢獻,所有批判他的言論都是片面的,他是一個應該被歌頌的人。
三、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者和國家疆域的奠基者,他所做的事情功在千秋萬代,應該被稱頌,“千古一帝”的稱號當之無愧;同時,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個統治者,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存在很多問題,產生了很多矛盾,加之對百姓的壓迫過重。種種原因的作用下,秦歷三世而亡,以漢代秦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附上《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中對秦始皇的評價,我認為十分地中肯:
衛莊:嬴政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蓋聶:他是一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人。
衛莊:這算什麼結論?
蓋聶:他是一個自古從來不曾出現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出現的人。
衛莊:你對他有這麼高的評價。
蓋聶:這不是我的評價,當是後世史官們的評價。
衛莊:歷史是勝者書寫的。
蓋聶:嬴政和他的帝國會失敗。
衛莊:為什麼?
蓋聶:因為他只是一個人,卻做超越了人的事情。
衛莊:那他就不能繼續超越?
蓋聶:他只是一個人,這個龐大的帝國因為他一個人而存在,但也只有他能做到。
衛莊:所以他如果死去的話······
蓋聶:他會死去,因為他是人,沒有人能夠不死。
衛莊:這就是你離開他的原因?
蓋聶:我離開只是因為我自己的使命,對一個朋友的承諾。
衛莊:對你而言,這個東西一直更值錢。
蓋聶:的確如此。
衛莊:我們衡量價值的方式從來就不同,不過在嬴政這一點上,我跟你保持同樣的看法。
-
5 # 小常聊趣史
一萬個人心中就有一萬個秦始皇,作為一統華夏,開創大秦偉業的千古一帝,歷史上對他可以說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開疆擴土,是明君,有人說他修建長城,是昏君;有人說他任人唯賢,是明君,有人說他親近小人,是昏君;有人說他聰明一世,也有人說他常犯糊塗。在他身上透漏著很多神秘的色彩,清晰而又變換莫測。但我看來,秦始皇絕對是功大於過的千古一帝。
貢獻一:統一全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周朝已經名存實亡,只擁有一小部分軍隊管理自己的區域,相當於現在的梵蒂岡教皇,只能動動嘴皮子。而秦始皇經過數年努力,終於結束了戰火紛爭的年代,使老百姓都能迴歸正常的生活,在老百姓眼中,秦始皇就是救世主。
貢獻二:統一文字到了21世紀,僅僅透過戰爭是很難消滅一個國家,必須要在文化上進行融合,所以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某國極力宣揚自己的價值觀。而遙遠的221年,秦始皇就已經想到了,所以他馬上統一文字,使小篆成為華夏最初的官方文字。
貢獻三:統一度量衡進行貨物買賣最基礎的原則就是公平,而秦朝之前,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工具。因此造成各國之間貨物的流通非常少,不利於貿易和徵稅。
貢獻四:統一貨幣統一貨幣就相當於如今要求全中國人民在中國境內必須要用人名幣一樣,如果沒有統一貨幣,各個地方的經濟就不能互相促進,秦始皇講銅錢改為統一的“孔方兄”,也算造福了人民。
貢獻五:開疆擴土如今中國的國土,就是在秦始皇時期疆土面積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的。周朝雖然統治時間長,但只是安於現狀,從沒有對外擴張,轄地十分有限。
貢獻六:修築長城從保家衛國的角度講,修築長城絕對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事,自修築之日起,長城就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意義的建築之一了。
綜上所述,我認為秦始皇絕對是功大於過的千古一帝。
-
6 # 倚劍飲者
秦始皇無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統一華夏,北逐匈奴,南收百越直到現今的越南中部,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奠定中國的基本盤,怎麼讚揚他都不為過。
然而毫無疑問他也是位暴君,他的殘暴不在於焚書坑儒,也不在於殘殺六國貴族!他的殘暴在於不恤民力,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在他的統治下老百姓太苦了。
經過春秋戰國幾百年的亂世,特別是戰國後期,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動輒幾十萬人的傷亡,華夏大地可以說是人口凋零,百廢待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全國人口充其量也不可能超過千萬。就按一千萬算,男丁一半500萬,其中小孩老人最起碼200萬,也就是說能幹活服役的青壯年也就勉強300萬。
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大軍30萬,徭役人數只會更多,起碼60多萬。合起來將近100萬了,修靈渠南征百越,趙佗帶走了50萬大軍,不知道還有多少運送補給的民夫。修秦陵修阿房宮,有驪山徒至少30萬,還有那麼多貴族官僚窮奢極欲。可見真正從事生產的青壯年也就100萬強,那個時代的生產力,100萬人是無法養活1000萬人的,老弱病殘婦孺都不得不從事重體力勞動,可見老百姓生活多麼困苦艱難!當人們拼盡全力也無法生存的時候,造反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所以說,秦始皇真的很可惜,他要是不那麼急於求成,與民休養生息,大秦絕對不會二世而亡,也許我們就不叫漢族,而叫秦族了!
-
7 # 風雨都有你
秦始皇帝(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於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於邯鄲,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國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因生於邯鄲,故名趙政)。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帝國的創立者。對於他的評價我們既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首先我們要看到正是在他的統治下滅掉六國,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並對以後的歷朝歷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同時他的戰爭也導致很多無辜的百姓遭到殺害。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但是到了晚年,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
在他的統治下人民並沒有過上好的生活,他在滅掉六國之後就開始修建長城導致很多的老百姓都慘死,而焚書坑儒更是將很多先秦的書籍都毀掉了,對我國的文化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壞作用,所以我們要客觀評價他的功與過,既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不好的一面。
-
8 # 史爭朝夕
毛澤東主席曾經評價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
秦始皇開天闢地般的創立一個遊戲,後世在這個遊戲裡爭來奪去的兩千多年。
如果沒有秦始皇,戰國一直分裂下去。形成獨立的文明,有了各自的文化。現在中華大地是否如同歐洲一樣。國家林立呢?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六國已經有了各自的文字。歐洲不正是因為分裂久了有了各自文字、文化。最後粘合不到一起的嗎?單憑這一點,秦始皇的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就無可撼動。
但秦始皇也有自己的歷史侷限性。比如追求長生不老和未能及時調整國策,與民修養生息,天下一統之後還在用法家嚴刑酷法那一套,導致秦朝短命。
焚書坑儒消滅的是六國的文化,其實和車同軌道理是一樣的,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錯的。但在當時消滅六國文化有助於統一。
-
9 # 看著天空的貓
不容置疑,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他自恃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為自己創立了“始皇帝”的稱謂。回顧歷史,秦始皇創造了一個真正史無前例的統一霸業。
多年來,人們一直在爭論如何評價秦始皇的功過。有人說他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人,也有人說他是歷史第一暴君,那麼,到底孰是孰非呢?
秦始皇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夢想,連年征戰,讓無數家庭失去男丁,讓天下血流成河,他為了滿足自己享樂歡愉的私生活,橫徵暴斂,修建奢華的阿房宮……他崇尚皇權至高無上,峻法嚴刑,不容非議。焚書坑儒是他最駭人聽聞的、震爍古今的暴行之一,數千年來受到千夫所指,眾口所矢,幾乎婦孺皆知,被稱作知識文化和知識分子在國遭受的首次規模的浩劫。秦始皇的性格其實有很大的缺陷,從小缺少父親的愛,母親又不管他,這讓他產生了很大的自卑感,而且時常自己一個人很壓抑,更別說親兄弟之間都會互相勾心鬥角,這一切都初步培養了秦始皇的暴躁,報復,嫉妒,抗爭的心理扭曲的性格,這也是後來為什麼說秦始皇是一位殘暴的統治者。
但是依然不影響秦始皇是歷史上最偉大、最傳奇的帝王,他登極時年僅十三歲,但已展現一個偉大帝王的胸襟與氣度,他發誓要消滅六國,一統天下霸業。他遵循“攘外必先安內”,剷除了欲奪王權的弟弟成,誅殺了母親的男寵,賜死了重權獨攬的呂不韋,他敏銳地洞察到諸侯六國之間的矛盾並巧加利用,或設計離間,或聯姻示好,或“遠交近攻”,一舉吞併了殲滅六國,他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推動了中國歷史的文明程序,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樂章。
霸氣是秦始皇的天賦,這是他一生功罪的根源。他堅信“天地間,惟我獨尊”,他的霸氣成就了他的偉業,他的霸氣也寫下了他的惡名。活著的時候,他的霸氣不容冒犯,死了以後,他的霸氣又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秦皇陵地宮的千古謎團。
神奇是秦始皇的一生寫照。幾代君王一統天下的願望,自他手中神奇地誕生;幾千年不朽的萬里長城,自他手中神奇地屹立;秦始皇陵兵馬俑,成為永垂不朽的文化瑰寶。
-
10 # 龍保民
秦始皇應該是中國第一位能稱為大帝的的君王,應該是千古第一帝,他的貢獻主要是兩點,第一,實現統一,統一的不僅僅是彊域,他滅六國,平定戰亂,統一政權,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政治局面。而且有統一文字,全國統一用小篆,統一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半兩。統一車輪距,廣修全國大路,促進交通發展,統一度量衡,便於商業的交易與繁榮。焚書坑儒目的也在於文化思想的統一。第二,首創封建中央集權制度,使其在中國屹立兩千多年,消滅分封等級制度,建立縣制,形成了地方直接向中央負責制,並且選撥有能力的地方官員,為朝廷效力,既使優秀人才為國家所用,又消除了分封制的弊端,為千年科舉奠定了基礎。
另外,秦始皇修長城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防禦外敵,保證邊境地區安寧,我們不能天天喊以長城為傲,又罵秦始皇暴君坑民,總不能讓他一個人去修長城吧。
-
11 # 尋味歷史
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十分巨大,他完成了對中華文明的統一,形成了中國的政治實體,他開創的制度是前無古人的,他統一的疆土也是在當時的認知中,也是非常巨大的,秦始皇對中華文明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正因為有了秦始皇,中國才有了統一的概念,我認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第一個方面,統一文字對於秦始皇統一文字這一貢獻是功不可沒。大家雖然都知道歐洲的拉丁文字是可以根據語音自己拼寫的。可以演化成很多種語言,從而形成各自的隔閡。殊不知中國的方塊字也會演變成其他種文字,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新成了自己的文字及語言,當秦始皇滅亡六國的時候,一個馬字竟然有七種寫法,所以當時秦始皇就採取李斯的建議,下令將其他國家的文字廢除,全國全部統一為小篆。用同一種文字系統,這一功績是偉大的。
有了統一的文字,便能上下連線,中央與地方的聯絡會更加緊密,中央的法令可以暢通的傳達到地方,各個官員都能認識這種字。如果不統一文字的話,產生的危害是很大的,第一個危害,國家政體是不能夠進行執行,你想一想,如果連文字都不統一的話,那地方怎麼向皇帝傳達資訊,皇帝怎麼向地方傳達法律呢?更別談將國家治理的好。第二個危害,如果文字不統一的話,會加深文化的隔閡,因為文字不統一,會加重區域與區域之間的資訊壁壘,時間久了,嚴重的可能會產生文化的隔閡。所以,不管各個朝代的語音怎麼變?但是總有一條就是文字的統一,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秦始皇,不然現在的中國就會出現很多種方塊字。
第二個方面,秦始皇為防禦匈奴而做出的貢獻我認為這一方面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北抵匈奴和在北邊修起長城,中華帝國的邊疆安全將可能會受到威脅,在古時候匈奴人的戰鬥力可是不弱,並且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上面,他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都非常的強,中原想要徹底的解決遊牧之患基本上是不可能,秦始皇就選擇了一種特別經濟的方法,在北邊修起了一座長城,長城為防禦匈奴而做出的貢獻非常的大。
比如烽火狼煙,比如有一處長城的地方被匈奴人給襲擊了,守護長城計程車兵將會點起烽火狼煙,就會向遠處傳遞危險的訊號,古代這種做法按現代人的看法可能很愚笨,但是在古代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種方法傳遞訊號是最有效的。長城的另一處優點,則是起到了一個高速公路的效果,長城雖然修在高山峻嶺上面,但是長城的城牆上基本上是一個平面,這就相當是一個高速公路,在長城上面就可以快速的行動,運兵。這種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秦始皇修長城這個做法是非常好的。
秦始皇北抵匈奴,保障了中原文明安穩發展。為那個時代中解決北邊的邊患問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第三個方面,中央管理體制,三公九卿和郡縣制秦始皇的這一套管理制度非常的高明,這是中央集權的開始,也是中華文明凝聚成一個實體的開始。這一套制度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比如三公九卿制裡面的丞相,這個官職大大的降低了皇帝的職務,使得朝廷的管理體制更為的有效率,使得大臣們在各個崗位上面各司其職,在這套政治體制中,有專門負責打仗的,有專門負責處理朝政的,也有負責監視文武百官的,這其實就是之後三省六部制的原版,三省六部制只是升級版,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被漢朝繼承,之後發揚光大。
另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郡縣制,這一制度讓中央對地方加強了控制,大家想一想,秦始皇打下了那麼大的領土,如果沒有有效的統治制度,那應該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應該很弱才行,但是郡縣制的創造,卻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雖然領土很廣袤,皇帝進行任命,各郡各縣的長官,這些長官對皇帝負責,他們只聽從皇帝的,這樣皇帝就大大的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秦始皇的這項制度,被一直傳承到清朝,只是包裝不一樣,裡面的味兒還是一樣的。
總結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不可磨滅,他是中國一個時代的終結者,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創者,他開創了一個時代,他創造了一套遊戲玩法,這套遊戲玩法一直被中國人傳承到現在,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一個偉大的君王。
-
12 # 御前帶刀侍衛
秦始皇:第一,他完成了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第二:他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後世影響深遠。
對秦始皇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要肯定他的功勞,又要看到他的過失。秦始皇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築長城,修靈渠,這都是他的豐功偉績。但他實施暴行,刑法殘酷,“焚書”“坑儒”等,這都是他的過失。
-
13 # 人生不過一輪明月
秦始皇,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稱祖龍。關於他的功績,不用我科普,相信只要不是無知小兒,誰都能說出幾件來。拋開主角光環,我們來看一看他的悲催人生。
第一,父不詳。最官方的證據,太史公的《史記》,雲山霧罩一大堆,無外乎給我們如下資訊:這孩子他爸不知道是誰。呂不韋的有娠的姬妾送給了秦公子異人,後來改名子楚,是秦莊襄王,懷了十二個月(大期)生下開的男孩子,正月十五生的,取名政。可疑不?在B超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呂不韋就做做實實的送了一個大兒子給異人,那呂不韋不用當商人了,直接改行做婦產科大夫豈不是更神奇嗎?再,異人是傻子嗎?不何乎常理出生的兒子他一點都不懷疑嗎?另外,他又不只這一個兒子,有必要非吊死在這一棵樹上嗎?就算他傻,他怕呂不韋,秦國上上下下領導階層都是吃素的,願意把幾十世君主奮鬥的全部家當拱手讓人?別傻了,普通人家都做不到,更遑論祖宗社稷。假設他真是呂不韋的兒子鵲巢鳩佔,成峧叛亂就是推翻他的最好機會,結果秦國一眾貴族紛紛站隊贏政。這還不能證明秦始皇是贏氏子孫,我也真的是無語了。現在又有人大膽假設嫪毐是秦始皇生父,更是無稽之談。看嫪毐的歷史表現,主要是生理方面有過人之處,攀上了太后趙姬並生下二子,得意妄行自稱假父還妄圖發動兵變也做秦王。這樣小人嘴臉,如果他真的是贏政的生身之父,他絕對不會口下留德,一定大肆宣揚。齊人茅焦進諫時也說是車裂假父,由此可見,嫪毐絕對不是贏政的生身之父。所以結論是,秦始皇被人抹黑,從漢朝建立,一直到現在,都有人在孜孜不倦的詆譭這千古第一人。
第二,母不愛。趙姬做為聯絡子楚和呂不韋的紐帶,她的人生固然是悲催的。悲催的母親養育能讓她一步登天也能讓她萬劫不復的孩子,我相信站在任何人的角度看她都不會好好愛這個孩子的。我們看到,趙姬得勢後,非常積極的補償她逝去的青春,更能信證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果不其然,嫪毐發動叛亂,她堅定絕決的站在了兒子對立面上。為了新老公和倆小兒子就希望大兒子死。所以我們更肯定趙姬絕對不愛贏政。多可憐!親媽不愛的孩子,縱然擁有無限江山,無上權勢,終究是個可憐蟲!
第三,妻不知。做為少年君主,他的婚姻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砝碼,肯定很早就被提上日程,絕對做不了大齡剩男。可是翻遍歷史,我們也不知道他當秦王時的王后是誰,做皇帝后的皇后是誰?首先肯定一點,他絕不是性取向有問題,不然你沒辦法解釋那二十幾個兒子十幾個女兒。難道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流行隱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有人說因為她母親的不貞,他恨女人,所以只睡不娶。如此典型的流氓理論,也只有在腦殘的小白文裡才有市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生活軌跡被人抹去了一部分,至於抹去他人生軌跡的人是誰,我們不能妄下定論。試想,如果他的婚姻幸福,一定會在某個角落留下一丟丟蛛絲馬跡,一片空白,不讓人多想都不行!分明是大寫的:不幸,不幸!
第四,子不如意。公子扶蘇,終於還是說到了他。雄才大略的君主,似乎都只能生文弱的兒子,秦始皇是,漢武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而且這些悲情太子沒有一個能修成正果順利接班。扶蘇是失敗太子隊隊長!錯,他老子並沒有冊封他為太子,只不過秦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制度潛意識的預設他為太子而已。扶蘇仁弱。子不類父,是所有爸爸們的最無以言喻的痛。縱然你為王為霸,叱吒風雲,也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屬性,那是與生俱來的。
第五,友失歡。燕太子丹和他一起度過了也許快樂也許不快樂的童年,兩個人的交情非淺,權力鬥爭面前,你死我活。荊軻刺秦,秦始皇雖然沒死,我相信,那年邯鄲城裡總角嘻戲的趙政確確實實的死了。
第六,世人的誤解。因為秦朝的短暫統治,後人冠之以暴政亡國。無獨有偶,後來的大一統王朝隋也經歷了這種情況。所以秦始皇,隋煬帝,全部歸入暴君行列,永世不得翻身。歷史證明,漢是繼承了秦,唐是繼承了隋。如果他真的不好,全盤推翻另開新張算了,一邊受用人家家產,一邊罵人家混蛋。真不知道誰混蛋!
綜上所述,秦始皇是個可憐人,徹徹底底的可憐人。
-
14 # 關注岐哥不迷路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別名祖龍,出生於趙國邯鄲,秦莊襄王之子,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譽為“千古一帝” 。 13歲繼位,39歲時統一中國建立秦朝,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政治上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廢分封行郡縣。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
-
15 # 舟舟說歷史
秦始皇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
公元前221年,秦滅掉最後一個國家齊國。正式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制的中央集權王朝。
秦始皇在中央,皇帝為最高的權力。設定三公九卿。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三公之下還有九卿。在地方上,秦始皇設定郡縣制,郡縣制的制度在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是按照郡縣制進行繼承和發展的。可以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秦始皇還率蒙恬攻打北方的匈奴,蒙恬大勝,收復河套地區。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的再次入侵,修建了長城。綿延五千多公里。長城對後世的影響巨大,有效的防範少數民族的入侵。
秦始皇還修建直道和馳道,建立了強大的交通網路。對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有效的管理了疆域遼闊的國家。
秦始皇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度量衡和貨幣都不同,秦始皇為了統一管理,把小篆規定為官方的統一文字。還規定全國實行秦朝的圓形方孔錢。貨幣為國家統一製造,嚴禁私鑄。度量衡的統一和貨幣的統一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開鑿靈渠,溝通了湘江和灕水。把長江和珠江的水系連線了起來。
當然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和讓數百萬人民建造長城和阿房宮確實也是不對的,秦始皇實行法家的嚴刑峻法,確實是有點殘暴。不過秦始皇依然是一個功大於過的千古一帝。
-
16 # 歷史的影像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徵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建立、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秦始皇簡介秦始皇(前259年2月-前210年7月11日,嬴姓,趙氏,名政,時稱趙政,史書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國(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誄》最早稱始皇帝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剷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國史上第一位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殲滅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消滅六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從前235年攻打趙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5年的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嬴政統一六國後,下令說:“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服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於是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議說,五帝的土地雖然廣闊,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是否覲見不由天子控制,不少諸侯更加是聽宣不聽調,嬴政的功業已經超越三皇五帝,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等稱謂,以泰皇最尊貴,因此向嬴政獻上“泰皇”的尊號。頒佈律令的稱為“制書”,詔告天下事件的稱為“詔書”,印章稱“璽”,所說的話稱“諭”,群臣稱其為“陛下”。天子不再自稱為“寡人”,改稱為“朕”。
嬴政接受王綰等人的大多數建議,但對於群臣向自己獻上的尊號“泰皇”,則將其泰字去掉,採用上古“帝”一字,稱為“皇帝”,並追尊其父莊襄王為太上皇,廢除諡法。自稱“始皇帝”,後代則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百姓則稱為“黔首”
政治措施三公九卿
由於秦代短暫,加上記載殘缺,對於秦代的官僚制度只能作出間接推斷,但無論是司馬遷的《史記》,還是東漢班固所著《漢書》,都指漢承秦制,因此對於秦始皇時期的官僚體制,主要是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的記載。不過無論如何,秦始皇確立百官體制,稱“三公九卿”,並沿用後世的說法,仍為人廣泛接受。
採用郡縣制
如果重新分封諸王,只會重演春秋戰國時,各國互相攻伐的苦況,因此決定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為止,共置五十四郡,每郡都設定郡守(掌民政)、郡尉(掌軍政)、郡監(掌監察),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襲,並須向朝廷彙報租稅、戶口及治安情況。以下是秦代初期三十六郡的資枓:
據劉宋裴駰《史記集解》記載,秦初三十六郡分別是:
關中巴蜀地區:內史、上郡、隴西郡、北地郡、雲中郡、九原郡、漢中郡、巴郡、蜀郡河南地區:三川郡、南陽郡、潁川郡、碭郡、薛郡、東郡、琅邪郡、齊郡河北地區: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代郡、鉅鹿郡、邯鄲郡、上黨郡、太原郡、雁門郡、河東郡淮南地區:南郡、九江郡、鄣郡、會稽郡、泗水郡、黔中郡、長沙郡秦小篆刻石
統一文字
秦始皇為統一人們的思想,大造天神,統一文字,強行教化。使小篆和隸書為全國通行的字型,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得悉六國文字各不相同,決定推行“書同文”政策,按照當時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廢除關東六國原有文字,將史籀大篆簡化為小篆(亦稱秦篆),作為全國通用字型。
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下令統一全國的度量衡,以商鞅變法時制定的秦度量衡作為標準,規定標準度量衡器具須由官府負責監製,民間不得私鑄,亦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測算標準為:一尺為23.1釐米,一升為201毫升,一斗為2010毫升,一斤為256.25克,一石(120斤)為30.75公斤,每件標準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寫成的銘文。
貨幣
統一貨幣可說是秦始皇在經濟領域方面的重大舉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發行錢幣,把原來的圓形方孔錢推廣全國,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
重農抑商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大力推行重農抑商的措施,他在琅琊臺刻石明白寫著:“皇帝之功,勸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其具體措施是把商人和罪犯、奴隸作為首先“謫戍”(充軍)的物件,讓他們長期地出外遠征,併到新徵服的荒涼地方開墾,如河套地及桂林、南海等地,使邊地得到開發。當時秦徭役法規定,首先徵召有罪吏、贅婿及賈人(即商人);其次徵召曾為商賈的人;再其次徵召祖父母或父母曾為商賈的人。此外,富人也得先服徭役,稱“發閭右”,最後才徵召貧弱人家,稱“發閭左”。
軍事建設修築長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佔據河套。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將秦趙燕三國修築的舊城牆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成為“萬里長城”的前身。在修築北方長城的同時,原諸侯國用以“互防”的城牆被拆毀。
秦長城可大致分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於今甘肅省岷縣,循洮河北至臨洮縣,經定西縣向東北至寧夏固原縣、甘肅環縣、陝西靖邊、橫山、榆林、神木,然後向北折至今內蒙古托克托南,抵黃河南岸。北段即黃河以北的長城沿陰山西段的狼山,向東至大青山北麓,再向東經今內蒙集寧、興和至河北尚義,再向東北經今河北張北、圍場,再向東經撫順、本溪後向東南,終點在漢樂浪郡遂城縣(今朝鮮清川江入海處)。與現代留存的明長城相比,秦長城的工程規模遠遠不及。現時靠近九原的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內,便殘存著秦朝建造的長城遺蹟。
開疆拓土秦始皇在位期間還擴大了國家的疆土,疆域異常遼闊,北至河套和陰山,南至南越(即古時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至隴西臨洮,東則延伸到了遼東及朝鮮。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結語:總之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
-
17 # 王小小說史
秦始皇嬴政,中國民族幾千年來第一位皇帝,他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各個國家相互無休無止的征戰與攻伐,建立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中華大地的百姓從此過上了安定和平的生活。
官方歷史課本中提到秦始皇除了“千古一帝”的稱號以外,秦始皇與“焚書坑儒”“窮奢極欲“,總是聯絡在一起,提到秦始皇修建阿房宮,將原來六國全部的嬪妃宮女全部運到宮中供自己享樂,但是據很多史學文獻資料,正史中很多記錄與評判都有嚴重的失實。
秦始皇有以下幾大功:
1 攻滅其他六大戰國,建立統一的大秦帝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讓炎黃子孫遠離了紛紛戰火。
2 派遣蒙恬率軍北擊匈奴,保衛帝國北疆百姓安寧不受匈奴侵擾殘害。
3 派遣王翦、趙佗率軍50萬大軍南征百越(今廣西 廣東 貴州地區),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之內,並下旨趙佗:國內若有變故,不得北上勤王,大秦可以滅亡,但百越不能有失,必須保證其為華夏疆域。
4 秦始皇是幾千年來唯一從未因功高震主而殺戮功臣的帝王
亦有以下過錯:
1 在帝國統一之後,依然以嚴刑峻法治國,不顧民力衰弱,強徵民力修長城 建阿房宮導致民不聊生。
2 未能明確繼承人,導致趙高在始皇帝去世後勾結李斯逼死扶蘇、蒙恬,倒行逆施導致大秦帝國十年便告滅亡,中華大地重歸戰火,百姓苦不堪言。
總的來說,秦始皇嬴政無愧於千古一帝之稱號!
-
18 # 歷史吃瓜客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秦始皇作為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君主,對於當朝人民來說那些殘酷,確切的說是殘暴的統治,至今讓人感到不寒而慄。再高壓統治下人民噤若寒蟬,徭役、賦稅讓人喘不過氣來。
但是,“秦做衣裳漢來穿”又是實情,何止是漢這一朝得益於秦朝打下的基礎,秦朝做的衣裳現在我們還在穿,穿的時間太長了,和我們的血肉連在一起,成了裡子。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民族而不是血統,而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就是文字。秦始皇統一文字,奠定了我們的文化基礎,打造了我們作為一個整體的紐帶。
秦始皇以後我國進入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時代,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所以說,秦朝奠定了我國兩千年的政治制度。
秦朝還統一了度量衡,實現了車同軌,為各地區經濟交往鋪平了道路。
總而言之,秦始皇作為一代暴君,同時對我國文化、政治、經濟發展做出了締造意義的貢獻。民族和個體一樣,我們總是在痛苦中成長。
-
19 # 一隻驢的嘶吼
千古一帝,大一統,統一度量衡文字車軌,書同文法同律。七國戰爭打了二百多年,他十幾年就統一了以後少死很多人。修築長城,免受遊牧民族侵擾,這個遊牧民族很可惡的,五胡亂華瞭解一下。誰不聽話就打誰,我覺得這就是血性爺們,才能超絕,有遠見。至於說修長城死多少人,那胡人南下死的漢人可就十倍於此,他們是晚要滅了漢族而不是統治漢族,所以修長城沒毛病。而且秦律簡單易懂很棒,真正的以法治國,比如以牙還牙殺人償命,現在都覺得很讓人贊同,通俗易懂,直來直去,讓百姓都懂法了。
-
20 # 時時樂天天樂
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
秦始皇雄才大略,有勇有謀,敏銳果斷,任用李斯、王翦等能人異士。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巡遊六國,並且苛政嚴重,動搖了秦朝根基。
回覆列表
秦始皇:第一,他完成了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第二:他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後世影響深遠。
對秦始皇的評價要一分為二,既要肯定他的功勞,又要看到他的過失。秦始皇滅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築長城,修靈渠,這都是他的豐功偉績。但他實施暴行,刑法殘酷,“焚書”“坑儒”等,這都是他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