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陽人評
-
2 # 瞭明飛
漢字太複雜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走錯,只奇怪,怎麼是反著唸的呢?哦,想起來了,古人著書故有從右往左排列的格式,沒看到墓碑,不太清楚,如果從考古嚴謹上來講的話應該不會錯吧?
-
3 # 沒得耍事
提問者憑什麼肯定是誤讀?是你的學識修養超過了國家一流的專家,才有這種自信?你要用這種肯定的語氣說話,得先曬一下你的學歷和學術成果,以便於我們評判你有沒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
4 # consoon
這個對和錯言之過早,各有各有依據,古文字本來就不好解讀,看成一家之言也無不可。畢竟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焚書坑儒都還說不清楚
-
5 # 靖儒散人6906
錯了可以糾正,對錯尚需論定。但一旦套了“如何看待"之類的句式,我很懷疑你具備正常的研究思維,只好勸你閉嘴為上。
-
6 # Chimec
如此先入為主的“提問”的人何德何能?可以把諸多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的成果一句話就否定?你是個什麼東西?有如此屌炸天的自信和自以為是?把這些疑問解答之後我們再來深究你的觀點啊。
-
7 # 永煜中原
別整天天怎麼看待怎麼看待,擺出一副別人都是錯的的樣子。追和避(去掉辛)在篆書裡差別很明顯。再說,如果是避字也沒有必要讓這個字單佔2/3地方,在一個字裡這個辛明顯太大了。
-
8 # 1閻浮檀金
從墓中隨葬的印章、封泥、器皿上的銘文證實,在2號墓發現“長沙丞相”、“軑侯之印”、“利蒼”三顆印章,表明該墓的墓主為第一代軑侯利蒼。據史料推算:長沙相利蒼於應於高後三年(公元前186年)卒。1號墓內陪葬物有一枚“妾辛追”的名章,墓主是利蒼之妻;3號墓墓主遺骸為30多歲的男子,是利蒼的兒子,出土的一件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已朔戊辰”等字樣,標誌著該墓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這三個墓其實是長沙丞相軑侯利蒼家族墓地。
劉邦既要籠絡長沙國,又要防止長沙國叛亂,便施謀略派利蒼到長沙國監督吳芮,利蒼被封相且封侯,因利蒼的封地在軑縣(今河南信陽地區),故稱軑侯。利蒼死後他的兒子利豨繼任爵位(3號墓墓主即利倉的兒子)
辛追之墓應是孝子利扶所修。史載:最後一代軑侯名為利扶,因其觸犯漢朝法律,被剝奪了世襲的爵位,軑侯從此在歷史上消失了。
這次對避字和辛追之爭,讓我們看一下,從字面上看二者的區別
避字的演化
追字的各種寫法,大家可以單單透過這追字和避字寫法上來自己有一個看法
現在對考古研究不是單一的對一點的研究,而是要系統的看,好比後母戊方鼎似的,也是被郭沫若定義為司母戊大方鼎的,後來根據多方面的研究才重新調整為後母戊大方鼎
同理今天就是辛追還是單字避的考究並不是單一的從一個字的考究的來了,而是系統的從當年的書寫習慣,印章的磨損,以及其他文件的佐證來全方位的確定究竟是辛追還是避!
-
9 # 白這個顏色
專家們有自己的道,道可道非常道,他們要不別出心裁,怎麼能顯出與眾不同呢?只有讓人們摸不著頭腦,聞所未聞,人們就感到新鮮,感到高深莫測並五體投地。
關於馬王堆漢墓,專家為了顯擺自己的博學,把馬王堆的馬,說成驢無戶,於是馬王堆成了驢無戶堆。後來人們一片罵聲,本來被定為【驢無戶堆漢墓】的設想被正義力量否定,才傳統地說成馬王堆漢墓。
為什麼馬王堆墓主的名字【避】,專家要讀成辛追呢?這不是專家的異想天開,幾乎等同於黔驢技窮,只能把避解析為【追 辛】,這本身是一種嘲諷,生搬硬套而已。就如專家把趙分解為【走 X 】一樣,逛也被解釋為【過 王】,就是剛剛隔壁老王在此經過的意思…………。
據史書記載,馬王堆墓所出現的避,是說墓主人因過量服用避孕藥而死。有63位頂級專家預測,避,是說墓主人因避孕憋死的。眾說紛紜,不知誰才是正宗。
專家為什麼把馬王堆漢墓的主人說成辛追?這恐怕是專家的特權,有些專家就把朱元璋考證為 朱元王章,說朱元璋是印第安人。專家之所以是專家,當然要有專長。百家講壇的專家就曾經論證過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因為那些酸儒惡意造字,所以才活埋了他們。據專家估計,武則天就是秦朝坑儒武則地的後人,所以武則天隨心所欲的造字。至武則天之後,馬王堆的造字影響極其不好,根據科學鑑定,造字者有武則天基因,於秦之坑儒一脈相傳。
辛追也好,親過也好,對一副骨架,一座墓穴,侃侃而談上下五千年,喃喃自語於夢境,這是對文化的惡搞,尊重歷史,尊重九泉之人,是專家學者的必備素養,口出奇葩以為博學,是道德罪惡。
-
10 # 豫北趙小閆
專家說了算吧,畢竟有時候出現失誤是很正常的,,司母戊鼎不是也出現錯誤,然後更改了嗎!還有近兩天說的甲骨文一個字也經過斟酌研究改變了!!還獎勵了五萬塊錢呢
-
11 # 笑語千年
這個爭議還是今年發生的新鮮事。
2019年第41期《三聯生活週刊》發表了一篇題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與顛覆》一文。文中寫道:“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透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透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一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
(馬王堆的印章)
在我們的記憶裡,長沙馬王堆漢墓主人從出土時,就叫辛追啊,怎麼一下子要改名了呢?
我沒有見過馬王堆漢墓的印章,但從網上的圖片看,感覺老太太的印章應該是“妾辛追”這三個字,這樣這枚印章看起來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因為在印章中,字的大小要差不多,沒有主賓之分。如果印章上只有“辛避”兩個字的話,看上去就不太協調,非常突兀,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出土的三枚印章)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妾辛追”三個字的排列方式與臘山漢墓出土的一枚印章相同,這也說明這種雕刻手法是西漢印章的常態。
臘山漢墓印章上是“妾惡女”三個字,大小差不多。“妾”是女性的謙稱,“惡女”就是墓主的名字,這種排列方式與滿城漢墓“竇君須”、大雲山漢墓“妾勝適”、邗江甘泉漢墓“妾莫書”等印章的排列方式是一樣的。
古代“避”字,單從寫法上來看,與“辛追”兩個字有點相似。
上圖是隸書的避字。是不是與辛追兩個字很像?但也僅僅是像而已。
綜上所述,馬王堆老太太的名字絕對是“辛追”而不是什麼“避”。
《三聯生活週刊》的新聞,不過是譁眾取寵罷了。
-
12 # 鹹魚閒聊
馬王堆漢墓因曾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被列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
如今我們可知,馬王堆漢墓的主人是西漢開國功臣,長沙王丞相軑侯利蒼,利蒼的夫人及兒子。
1972年,考古人員對馬王堆漢墓進行挖掘後證實,馬王堆一號墓主人是利蒼之妻,二號墓主人是利蒼,三號墓主人則是利蒼之子。
其中在挖掘一號墓時,從該墓中出土了一枚印章,經過專家考證,該印章上刻有“妾辛追”字樣,於是利蒼之妻的名字也為世人所知曉,而“辛追”這個名字也一直被人們廣泛認可。
但是,近日,《三聯生活週刊》刊登了一篇名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與顛覆》的文章,這篇文章裡寫道:
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透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透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一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
如果按照這篇文章所說的話,我們曾讀了四十多年的“辛追”是錯的,利蒼的妻子不叫辛追而是叫“避”,“辛追夫人”成了“避夫人”。
其實鹹魚第一次看到這則訊息後並沒有被震驚到,因為像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發生,還記得出土於殷商廢墟的那尊青銅鼎嗎?當初專家對鼎內所鑄的三個字進行研究後得出“司母戊”三個字的結論,以致於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尊鼎都被叫做“司母戊鼎”,但後來專家再次考證後得出這三個字應該是“後母戊”,所以被叫了七十多年的“司母戊鼎”正式改名成了“後母戊鼎”。
在鹹魚看來,考古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當我們面對一件件承載了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文物時,必須要秉持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去研究曾發生在它們身上的事實真相,不容有絲毫的放鬆與懈怠,而這些文物由於年代久遠,很多資訊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所以,後人研究古人難免會出現各種差錯。但是真相一定會有重現之日,考古允許我們出錯,但也強制我們必須承認錯誤,這是對歷史最起碼的尊重。
所以,如果說“辛追”真的是“避”被誤讀後的結果,那麼儘快的改正過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來看,“辛追”究竟是不是“避”的誤讀還是缺乏可靠的依據,起碼目前鹹魚個人認為,將“辛追”強行解釋為“避”的誤讀是不可取的,為何這麼說呢?
西漢立國之初,在書寫方面繼承了秦朝的小篆與秦隸,但西漢後期,隸書得到極大發展,到了東漢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的書寫字型。
所以,如果“辛追”是“避”的話,那麼當時從馬王堆裡出土的那枚印章應該是“避”的小篆體,即
那麼這枚印章上的“辛追”二字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來看
透過兩張照片的對比,乍一看確實很像,但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面說過,考古是一件嚴謹的事情,不容有半點勉強或將就之意,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西漢時期的“避”字還有這種寫法的話,那麼“辛追”是“避”的誤讀就無從談起。
-
13 # 楓葉甲乙
把印章圖片拿出來看看就知道不是避,這篇文章比較誤導就在於文章作者自己寫了一個避字,還標註了一下,讓大家誤以為原印章就是這個寫法,其實印章上根本不是這樣。
-
14 # 畫素說
近日復旦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我們可能對馬王堆漢墓,墓主的名字搞錯了。因為他們透過對當時出土印章上的字形做了認真的分析考證,得出了當時出土的那枚印章上所攜刻的字應該是“妾避”而不是“妾辛追”。所以之前的“辛追夫人”這一叫法屬於誤讀,也就是說“辛追夫人”她真正的名字應該叫“避夫人”。
雖然這只是一份還沒有得到考古界學者們公認的研究報告。但還是勾起了畫素研究的慾望,於是畫素認真翻閱典籍,在透過對比“辛追”、“避”古體字後,得出一個結論“我們真的有可能誤讀”!並且我們之前也有將“司母茂鼎”改名為“後母茂鼎”的事情,所以對於“辛追夫人”與“避夫人”的誤讀我們先保持繼續學習的態度,且看未來專家們如何解讀吧!
說起馬王堆漢墓,這是長沙地區一張獨特的名片,因為這裡出土了許多珍貴無比的漢代文物,這其中最厲害的當然是我們有舉世聞名的“辛追夫人”。因為她是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儲存最完好的溼屍,也是我們研究漢朝時期上層社會生活、文化的最好物證。
然後我們之所以稱呼她為辛追夫人,是因為當時在她的墓葬裡面出土了一枚印章,經過專家解讀和分析,認定上面所攜刻的文字應該是“妾辛追”,所以自此以後我們便開始稱呼她為辛追夫人。
本來這是一件既定之事,沒有任何的爭議,但隨著復旦大學的這一研究報告,這件事情也引起了熱議,具體的我們且待專家們後續的解讀吧!
-
15 # 文物考古聊歷史
就目前我瞭解的情況來說,我也覺得有可能是真的誤讀了,正確的應該是【避】,辛追夫人應該為“避夫人”。
出土的印出土地:馬王堆一號墓
墓主人身份:利蒼的夫人
質地:骨質
【避】字拆開來看,與【辛追】二字很像,就是差了那麼一點。但是在漢代【避】字與【辛追】二字有多像呢?可以看看出土的印的印文。
我不是很懂漢代的字型,但是目前已經有學者對【妾辛追】三字提出了質疑。認為其實應該是【妾避】。
另外,我發現了漢代3字印章的一個規律,如下:
可以看出,在漢代印章上,如果印上是3個字,那麼,在印上的排布應該是右1個字),左2個字)的排布,所以,如果1號墓的印上真的是【妾辛追】3個字的話,按理說應該也是右1,左2的排布。
從這一點來說,印上的字是不應該當作【妾辛追】來解讀的。因為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這枚印章,也就是被當作辛追夫人解讀的這枚印章,上面的字是並列的。所以,上面應該是兩個字!妾是沒有爭議的,那麼另外一個字就是【避】。
此外,漢代也有【妾某某】三字的女性印章出土。印章上的字也是右1,左2的佈局。
再看,漢代2個字的印章,其中也有【妾某】的印章。佈局都是並列的。
所以,既然文獻中也沒有關於利蒼夫人名字的具體記載。馬王堆一號墓發現的這枚印章上面的字沒準真是【妾避】二字。“辛追夫人”應該叫“避夫人”。
當然,具體的還要看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吧。但不管怎麼說,既然已經有人提出了質疑,還是希望學者們能給再好好的確認一下,究竟是“辛追夫人”,還是“避夫人”吧。
-
16 # 妙僧無花3
糾正是對的,考古就是還原真相的,而不能完全相信史官的,今天的專家也是有失誤的,曾經北京故宮的皇帝畫像掛錯了,溥儀給糾正了專家的失誤嗎,
-
17 # 佳寧姐姐說歷史
馬王堆漢墓挖掘了整整四十七年,它一直是長沙人的驕傲,但是今年發生了一件新鮮事,那就是墓主人不叫“辛追夫人”而是“避夫人”,這源於和辛追夫人一同出土的那枚印章說起。(如下圖)。
馬王堆漢墓的挖掘工作開始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文物清理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著“妾辛追”幾個字,所以人們就斷定墓的主人也就是那具女屍叫辛追,這麼多年來,人們這都習慣了,馬王堆漢墓和辛追夫人,但是,關於墓主人的名字在今年又有了新的答案,就是人家不叫“辛追”而是叫“避”所以應該稱之為 “避夫人”。
首先提出墓主人名字叫錯的起因源於《三聯生活週刊》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原文標題《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和顛覆》文章一出一片譁然,人們開始回過頭來研究那枚印章,翻過來掉過去的研究,生怕有任何紕漏,小心翼翼的觀察這幾個篆體到底是念辛追,還是念避,按說妾辛追是三個字,大家從另外幾枚印章裡知道這墓女主人的丈夫叫利倉,是漢朝的大官,如果這枚印章這幾個字是“妾辛追”的話,那麼也就是說這名女時是利倉的小妾,名字叫“辛追”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
總結:從那篇文章中大家又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就是說,人家其實叫“避”可能不是利倉的小妾,也許是正室呢?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這個貌似“辛”字的字過大,更像一個獨立的字,所有有人就認為時辛追沒錯,反正是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自從文章一出 便在網上引起熱議,對於女屍的名字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我覺得,在沒有確切的答案之前,我們暫且還是叫她“辛追夫人”吧因為畢竟習慣了。
-
18 # 俺是村兒里人兒
所謂的磚家就是自說自話的一群人。反正大眾又不懂,他們一起開個會,達成共識,那就是權威答案了。至於是司母戊還是後母戊,是辛追還是避,只有他們說了算,真相是什麼,反而不重要了
-
19 # 歷史知事
2019年考古圈大事——辛追夫人其實應該叫避夫人!
說起我國的古墓,最有名的一個便是長沙馬王堆漢墓遺址。在馬王堆,出土了很多重要的陪葬品,對我們瞭解漢朝歷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馬王堆的一號墓,則出土了儲存最為完成整的一具女屍,這就是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剛剛出土時,身體十分新鮮,外形上完整無缺,全身柔軟有彈性。除了眼睛突出、舌頭外吐等變形,辛追夫人兼職就像剛死的新鮮屍體。這是世界考古歷史上第一次發現儲存良好的女屍,而之後發現儲存較好的女屍,都被稱為“馬王堆屍型”。
辛追夫人出土於1972年,是漢朝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經過對辛追夫人的屍體解剖,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血型、生前疾病,以及死因。毫不過分地說,辛追夫人是我們現代人對漢朝女人最為直接的認識。
到2002年,辛追屍體出土20週年,我們用現代科技對辛追夫人生前狀態進行了恢復,製作出了四個不同年齡時期(7歲、18歲、30歲、50歲)的復原面相標準圖,現代人第一次能夠透過科技手段近距離接觸這位漢代美女。
因為辛追名頭太大,儼然就是考古界的女神,人們開始把他搬上熒幕。電視劇《大漢悲歌》中,左小青飾演辛追。電視劇《大漢巾幗》中,蔣勤勤又飾演辛追。辛追夫人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深入人心。
湖南博物館新館建立後,辛追夫人遺體又再一次前移到了新的地下寢宮中,這位老太太,享受的待遇,不可謂不高了。據湖南博物館介紹,在現代科技的保護下,辛追遺體能夠完好儲存上千年。
可是,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辛追夫人有可能被誤讀,他的真名應該是“避”。2019年第41期《三聯生活週刊》有標題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與顛覆》一文中有關於馬王堆漢墓新聞的重大披露,在這篇文章中寫道:“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透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透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一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
《三聯生活週刊》這一說法,是對辛追夫人研究的重要一環,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主流考古界的一致認同。辛追夫人遺體的保管和研究方面,主持的肯定是湖南博物館和長沙的各種考古機構,如果得到他們的認同,辛追夫人有可能真的直接改名為“避”。
《三聯生活週刊》還講了,根據馬王堆出土的《相馬經》,講到好的馬速度可以超過烏鴉,所以著名的甘肅銅奔馬,腳下踩的有可能是一隻烏鴉。銅奔馬是我們的國家旅遊城市標誌,還曾進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和歷史課本,銅奔馬腳下的那隻小鳥到底是啥,一開始是燕子,叫馬踏飛燕,後來認為是隼,所以改名銅奔馬,現在又說它是烏鴉。考古工作人員還真是辛苦啊!
考古工作就是不斷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種否定之否定的迴圈,其實就是考古工作進步的基本路徑。我們小時候歷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司母戊鼎”後來不是也改名為“後母戊鼎”了嗎?
期待考古事業繼續進步,給我們帶來更加新鮮有趣的歷史文化知識。
-
20 # HuiNanHistory
這可以說是近期的一件大事了。
如果辛追夫人的名字錯了,應該讀成“避”,其實就是一項顛覆性的發現,顛覆了過去40多年的認識。
所謂的辛追夫人,是於1972年在馬王堆漢墓的1號墓中發現的女屍。
這個女屍得名的原因,是因為1號墓中還出土了一枚刻有“妾辛追”字樣的印章。所以,近期的新發現其實就是針對這枚印章的新解讀。
在2019年第41期《三聯生活週刊》中,刊登了一篇名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與顛覆》的文章,文章宣稱:
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透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透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一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如圖所示,這就是那枚“妾辛追”的印章:
按照古文字學家的研究,“辛追”這兩個字,其實應該理解成“避”。
請看下面這幾張書法文字截圖。
在古代的篆刻中,“避”這個字處理成辛追的樣式,實在是太過常見了。
因此,所謂的“辛追”夫人或許是錯誤的解讀,正確的文字應該讀成“避”。
當然了,這件事最後肯定還是要等待學界爭論完畢後,才有最終結果。畢竟,那個字到底是不是避,還需要更多時間確定。
回覆列表
先來看篆書中的避與追:
再來看隸書中的避與追:
二者存在較大差異,不可能混淆。故馬王堆大墓墓主應為辛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