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多過
-
2 # 徹底的唯物主義
主要是短短一句話,就能勾勒出一副充滿著作者當時意境的畫面,雖然寥寥數語,看似平淡無奇,索然寡味,其實簡單中包含著無窮無盡的遐想,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很接地氣,作品很寫實,我們瞬間感覺到進入了作者所描寫的畫面中,有著強烈的身臨其境的錯覺。這就是文學之美,意境之妙不可言喻。
-
3 # 禪語禪修
這首天淨沙秋思,非常的有意境,“小橋流水人家”短短六字,就描繪出了一副畫面。給人充分的遐想空間。
秋日下的恬靜,潺潺流動的河水上架著一座石頭小橋,連線著河水兩岸的人家。可能有人在晾曬秋收的農作物,黃髮垂髫的人們在秋日的悶燥裡嘮著家常。
這句詞,乃至這首詞的前三句話,用國畫的意境手法,一步一景,一句一畫面,展現出了詞人眼中的環境。用幾個詞就把環境很真實很舒適的展現在了眼前。意境就透過三組詞表達了出來。
-
4 # 史不說
“小橋流水人家”,此句出自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詩句跟心情一樣,放在不同的意境下,表達不同的情感,渲染不同的氛圍。
放回詩句,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荒涼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馬載著同樣疲憊憔悴的異鄉遊子,在異鄉的寒冷、蕭瑟的秋風裡躊躇而行。
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遊子,何處是歸宿?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遊子怎能不愁腸寸斷!
故,家是每個人都割捨不掉的情愫,家使人安穩,中國人,最看重的即是家,那一方庭院。如小橋流水,設在自家庭院,又是別樣風情,無漂泊,無掛念,悠閒自在!
一個家,有了庭院才完美,任歲月流轉,時光變換,人們依然對庭院懷有深深的眷戀。
擁有一個家庭,迴歸自然與本我,沏茶讀書,臥聽風雨,仍然是中國人對於理想生活不變的追求。
-
5 # 關中博雅齋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
-
6 # 阿威早知道
“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元曲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
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詩文翻譯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背景故事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詩文賞析要理解“小橋流水人家”需要結合全詩來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裡的枯藤,老樹給人以淒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閒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悽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透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
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與此曲感情比較相似的還有杜甫一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它勾畫了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昏時刻孤寂無依的悲涼處境和思念故鄉的愁苦心情。你看: 夕陽下, 烏鴉歸巢, 小橋邊,農人回家; 而荒涼古道上, 瑟瑟秋風中, 我們的主人公卻是疲人瘦馬,踽踽獨行,夜宿何處, 明日何往?都還不得而知。這又怎不叫他愁腸寸斷、倍思故鄉! 全曲不著一"秋", 卻寫盡深秋荒涼蕭瑟的肅殺景象; 不用一"思", 卻將遊子濃重的鄉愁與憂思寫得淋漓盡致。正所謂:“不著一字, 盡得風流。”
“小橋流水人家,”詩人筆鋒一轉,讀者的視線也跟著帶向遠方,一組充滿和平安詳生活氣息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高度緊張的情緒也因此一緩,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這既是對遠處風景的詩意描繪,也表現了漂泊的詩人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渴望。在平仄的運用上,採用了“仄平—平仄—平平—”的組合方式,語調也因平仄的轉換而顯得歡快與和緩起來。“小橋流水人家”也因此而成為描寫詩意的田園生活的千古絕句。
“古道西風瘦馬。”詩人筆鋒一收,又將我們從美好的憧憬與嚮往中拉回到無奈的現實裡來:古道蕭索、西風凋零、瘦馬宛然,無論情願不情願,喜歡不喜歡,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跡天涯的孤行苦旅還得繼續。“仄仄—平平—仄仄—”,音聲一變,氣息也由舒緩再次轉為短促,顯示出詩人的激憤的情緒,我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著緊張起來。 “夕陽西下—,”“平平平仄——”我們的心再次被詩人揪起來:落日西逝,暮靄籠罩,顛沛勞頓的詩人今夜會宿在何處?明日還將去往何方? “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此時愁苦之情溢於言表,是一種濃濃的離愁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所以“仄平平—仄平平——”詩人發出一聲仰天浩嘆,就此作結。 “傷心的旅人,在遙遠的異鄉漂泊流浪。”是傷心?是孤寂?是悲哀?是無助?還是無奈?又似乎是兼而有之。這既是詩人對人生際遇的感懷與嗟嘆,也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有力質問和無情揭露。整首小令初看起來,純用白描手法,仔細揣摩,卻又滿是比喻象徵。用詞之精煉準確,結構之精緻巧妙,寓意之深刻廣泛,實為罕見。可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
-
7 # 杖芒徐行
詩人馬致遠這首《天淨沙·秋思》中用到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這十二個元素每個細品之下都耐人尋味,詞語凝練,感情豐富,雖不提“秋”更覺“秋”,表現極濃郁的哀愁,惹人共鳴。
“小橋流水人家”描繪出的如畫意境,我們往往樂於品遊其中,不僅因為輕靈自然的文字,更滿足了我們品讀時無盡的想象力。
我們嚮往詩和遠方,嚮往遠離現實紛擾,過閒情逸致的田園生活,但往往不能如意,在詩詞裡暢遊,會給浮躁生活以慰藉。只願徜徉在古人構述的美好畫面中遠離現實紛擾,體會些許的恬靜安謐。
-
8 # 鍾靈毓秀業有成
語出自元代散曲家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品本身,簡簡單單,
普普通通。敘述羈旅漂泊人,
適逢黃昏,感應突襲。
感而發,發而思,
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枯藤老樹 昏鴉”,
荒涼凋謝的蒿草,
孤枯敗落的藤枝,
蔓纏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
時不交運的“昏鴉”,
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
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
捲入落魄流浪人的心裡。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橋,
似給旅人鋪路,
又似讓旅人沉落。
路漫漫其修遠兮,
官宦仕途又幾何。
零汀的人,綸巾青衫。
滿身風塵,踽踽獨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
萬里原野,“流水”是意境。
“人家”是夙願,卻難賦深情。
一雙哀淡的秋目,
拂袖欲斷水,愁緒任橫流。
“小橋流水人家”,
一組充滿和平安詳生活
氣息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
高度緊張的情緒也因此一緩,
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
這既是對遠處風景的詩意描繪,
也表現了漂泊的詩人對悠閒
恬靜的田園生活的嚮往與渴望。
曲中的景物既是
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
乃眼中物。
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
乃心中物。
全曲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情景妙合,
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
9 # 直又直
這句與上句是自然意境對仗: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裡面包含著虛實兩景,充分渲染了人世間的炎涼而又自然,可聽得到心中的慨嘆!詩的寫法除整首詩的尾句外,全是名詞的堆砌而且對仗工整,使人讀起來韻味很濃,唱起來簡直振撼人心而又暗暗傷感!這就是詩的一種魔力!
-
10 # 塵埃洛依
“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元代作曲家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
這曲詞被稱為秋思之祖。
全曲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是無聲的畫”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荒涼凋謝的蒿 草,孤枯敗落的藤枝,蔓纏在飽經滄桑 的老樹上,秋日黃昏下“昏鴉”,呱呱呱,聲聲催人心魄,冷冷清清的小 橋,下面流水潺潺繞屋而去,殘留的“古 道”依然通向天際,融進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著書 卷,催著旅人,畫面美的淒涼。
全曲九個名詞連綴成不塗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造硬加 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地、和諧地 造化在一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整曲音節和諧、情景交融、妙含無垠,聞之有聲,享有“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譽,委實不過。
面對此情此景,文人的孤傲清高,離群索居,憤世嫉俗之情,都能得以宣洩。
然而,藝術的美和現實是有距離的,有時甚至天差地別。欣賞是一回事,能否擇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交通不便,沒有配套生活設施,現在誰還願意做苦行僧!
意境,想想而已!
-
11 # 使用者振華
“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是出自《秋思》的,作者馬致遠。
這首詩很特別,所以,讓人感覺意境悠遠。一口氣道出了九種風物,在猝不及防之間,帶給讀者的衝擊力極強。不禁讓人覺得,自己不是在吟誦詩文,而是正在瀏覽一幅秋郊夕照圖。在這首《秋思》裡面,整篇沒有一個“秋”字,也沒有一個“思”字,更沒有一個“愁”字,卻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悲涼和哀愁。深秋時節,黃昏時分,想必已是涼風瑟瑟,日影低垂了。此時,疲憊的遊子,在不經意間,由近及遠,瞥見了周遭的一切。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就像電影中的定格鏡頭一樣,一一順序呈現在眼前。全部是由形容詞加上名片語成,其中,沒有一個動詞。並且,枯、老、昏與古、西、瘦等的運用,恰到好處,在無形中,起到了對景物的強化作用。不但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還精煉到極致。如此的巧妙安排,使得其韻味雋永悠長。這一手法,也算是前無古人了。
-
12 # 文趣新
《天淨沙·秋思》為元曲四大家大家之一的馬致遠的傳世名作,意境深遠。
古人寫詩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曲也亦然,文字與畫面感完美交融才稱得上有意境。這首小令,短短28字,卻包含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下的遊子等十種事物,並且把這些事物組成了四組畫面,這四組畫面又組成一幅大的圖畫,可謂妙手偶得,渾然天成。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隨手一拍,就捕捉到了意境深遠的風景,然後再把它們自然地剪輯在一起,遂成千古絕唱。
具體到“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小橋為靜,流水為動,而人家則代表著人間煙火。這組圖畫的意境美在於動靜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搭配。注意,作者是一位遊子,此時此刻看到小橋流水人家,會勾起作者怎樣的心思,或許這位浪跡已久的遊子,此時已身心俱疲,他想到了故鄉的村莊,想到溫暖的家,想起了美麗的妻子,那是他心中飢腸轆轆的鄉愁啊,如何讓人不斷腸?所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美在於,給這幅略顯悲涼的秋日遊子圖,點染了一抹生動的亮色。
“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暖和“斷腸人”的悲苦,形成了一種絕妙的平衡。它在遊子心中點燃了一縷故鄉的炊煙,嫋嫋不絕,慰藉了那滄桑的風塵。
-
13 # 攀枝花雨花石
這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他透過枯樹丶老藤丶昏鴉丶古道丶西風丶瘦馬多種景物並置,組成一幅深秋的夕照圖,抒發了一個漂落天涯的遊子在異地秋天思念故鄉,飄泊孤獨淒涼的愁苦心情。又對小橋悠悠丶流水潺潺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家鄉美好的眷念與遐想,勾勒出一幅浪跡天涯的遊子,在深秋黃昏殘照時刻孤獨的處境和無限思念故鄉之情。謝謝邀請!
-
14 # 史永wang
《天淨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捨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淒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
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
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麼能不斷腸呢。
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麼安詳,那麼靜諡。又是那麼溫馨。而我的家鄉、親人卻又離我那麼遠。
如此蕭瑟、悲涼的景色,引人盡顯愁腸 ,但馬致遠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悽瀝。也更顯思鄉之厚重,想念之深沉。寫景之妙盡妙於此也!
-
15 # 且聽風呤雲嘯
三個詞並列。勾勒了一幅憇靜的田園風光,夕陽下和風吹拂在小橋旁的一人家。嫋嫋的炊煙升起,雞在硺食。狗搖頭擺尾的跟著主人。浪跡天涯孤獨的旅人,看著這一切。他不是我的故鄉!我遠方故鄉家人是否無恙?我要找尋什麼?胡不歸兮,田園將無……
-
16 # 後山朱六爺
天淨沙,秋思,就節氣烘托人生思考,這是一個人到中年的意境,在老樹,枯藤,昏鴉的灰色調中,人到中年心入低潮,沉寂,無奈!立轉,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一種生機的顯現,活力,動畫感十足的反襯,退到這裡,退無可退的中年人,隱去澄清天下之大志,這裡的生氣雖然小,但依然不那麼悲觀了,接下來,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描訴,就是平鋪直描的畫景,反到沒有那麼悲涼,是一種孤獨美,意境全在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機裡,心情位置暢快的自我調整[贊]
-
17 # 月影清淺
引言:“小橋流水人家”來自一首著名的元曲《天淨沙·秋思》,要分析這句曲子的意境,不能把它單獨剝離出來,必須放到整支元曲中去品味和感受。原曲如下: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 我們來看看這支曲子為何如此著名吧。
此曲一開始即白描了一副蕭瑟的秋景,這幅秋景圖中,有枝葉凋零枯萎的老樹和樹藤,樹藤上棲息著嘎嘎鳴叫但並不討喜的烏鴉,一個遠在異鄉的遊子,牽著一匹瘦馬走在空無一人的古道上,他極目遠眺,看到了和充滿居家氣息的小橋流水人家,在這個異鄉的秋日黃昏,這一幕觸動了他的思鄉之情。何為愁?離人心上秋。
這首曲子採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先是描寫一副蕭瑟的秋景,最後一句點明思鄉之情,蕭瑟的秋景在思鄉之情的映襯下更顯蕭瑟,而思鄉之情由於蕭瑟的秋景的烘托也更讓人斷腸。這種婉約含蓄不直白的寫法最善於營造意境,而意境也是東方傳統美學的終極追求。
這種手法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比如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第一支曲子【正宮·端正好】也是採用了這種寫法,即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離別之情,原曲如下:碧雲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這隻曲子同樣做到了情景交融,先是寥寥幾句勾畫出一副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最後一句運用設問手法,自問自答,引出纏綿悽惻的離別之情。景襯情深,情託景廖,此曲將蕭瑟的秋景與離別之情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與《天淨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處。
結語:什麼是意境,我理解的意境就是不直白,婉約含蓄,表現在創作上要借景抒情,借物言志。這和我國傳統的美學理念,以及為人處事的哲學思想都是相一致的。縱觀那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曲,基本都是這種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
-
18 # 菁莪老人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無論是為詩,為文,小橋流水,竹籬茅舍,無不見諸毫端,:這是因為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廣大農村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不僅僅因為它很美,它更是中國人民吃苦耐勞的象徵,幾千年來,純樸善良的農民,日出面作,日入而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財富,過膏和平安寧的生活,如果沒有戰爭,沒有突害,他們也就會滿足了。
有一首《西江月》描寫了這樣和平寧靜的農村生活境界…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心鋤頭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善小兒示奈,溪頭臥剝蓮,蓬。
幾千年來,廣大約農民,就生活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先生不息。
這也是:富貴人家仰慕的生活環境,他們給踢來到農村,傍山臨水,修建亭臺樓閣,臨淵而魚,賞煙霞,聽鳥音。
在現代,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在工作之餘,遠離塵嘯,訝風景於崇阿,陶冶自已的情操,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其樂無窮。
啊l小橋流水人家,它給我們的,示僅是這些,它是中華文比的汁華,完是中華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
19 # 東方禮讚
這首詩是元曲作家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痩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被歷代文人所稱道。這首詩短短几句話作者把自己個人前途的昏暗,枯藤朽木上的烏鴉也給人一種悲催的感覺。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以及秋天黃昏前夕的破敗晚景刻畫得入木三分。小橋流水處貧窮人家,蕭瑟的秋風中詩人的落泊。騎著瘦弱的馬,在古道上匐匍前進。是多麼的淒涼 。這首詩可以說是悲寒的最美詩句。沒有經歷那種感受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
20 # 棗樹,棗樹
第一,馬致遠是元代的曲作家,他和關漢卿、白樸、鄭光祖被稱為元曲四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更是家喻戶曉。馬致遠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可見他創作的元曲成就之高。
《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文28個字,無一字寫秋思,卻字字相連飽含秋思之意。馬致遠也因此被稱為"秋思鼻祖"。
第二,此曲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字,表達了濃濃的遊子思鄉之情,意境深遠。
枯死的藤蔓纏繞著落盡了葉的老樹,黃昏時候,歸巢的烏鴉在老樹上一聲接一聲地悽慘地叫著。潺潺的流水旁坐落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流水之上有一座小橋,多麼溫馨的夕陽晚景圖啊!
可是這溫馨之景與作者無關。古老的道路上,凜冽的寒風中,行走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太陽落山了,在外流浪的遊子啊,分外思念家鄉。
第三,從全曲來看,運用了反襯手法。全曲主旨是表達遊子對家鄉的思念,而第二句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卻是以溫馨的生活場景反襯作者漂泊他鄉的孤寂與淒涼。
第四,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經典詩詞曲著作更是不計其數。想要深刻理解詩詞意境,需要多讀多背經典拙作,這樣才能透過表面字詞看懂文章的深遠意境。
回覆列表
一是有反襯產生美,前面的蕭瑟淒涼之物之景,和這裡溫馨溫暖之物之景兩相映襯,各自更加鮮明,對讀者內心造成強烈衝擊,所以意境全出。
二是“距離產生美”,“小橋流水人家”代表的是作者期望的生活,這種生活有多美好,不能詳細寫,保持距離,這種距離可以讓人無限想象,無限到什麼程度,到完美!
三是朦朧產生美,《幽夢影》漲潮寫:有人屋內於窗紙作字,吾於窗外觀之,甚佳。
這就是朦朧產生的美,反而看清楚了,字的缺憾不足就暴露了,就未必“甚佳”了。
小橋是可以踏上去的,但是橋上經過了哪些人,肯定有,但看不到,肯定有“誰家的姑娘”。流水也許是在講述美好的故事,人家屋內一家人正其樂融融共享天倫。
不能走近,不能看清,否則美就會消失,因為誰家的姑娘是那樣陌生,流水也許在吐槽自己又渾濁了,人家屋內也不過是日常瑣碎,了無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