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陵不算黑
-
2 # 職場人自助餐
人們常說創業容易而守業難,就算是再厲害的皇帝也不能保證自己死後王朝能夠持續的久,因為封建王朝的傳承大多是採取家天下的制度,也就是父傳子,子傳孫。在家天下的制度中只有皇帝自己的後代更加有能力,自己的王朝才能傳遞的更久。
-
3 # 天真農夫
天下一統功業高,
六國餘勇恨未消。
江山裂碎五百載,
繁榮重擔百姓挑。
興衰原本帝王教,
魚肉蒼生捨命勞。
陳吳一石千層浪,
疾苦受盡憤拔刀!
-
4 # 使用者6633513569255
大拙:秦朝郡縣制,同文,鼓勵軍功制,興農業等優越。亡於嚴苛,征服六國後,應仁德治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誰會反?
-
5 # 相逢一笑老朋友
沒有誅殺功臣!
沒有誅殺楚民!
沒有清理內奸!
沒有保護扶蘇!
權臣霸持朝政!
自信變成自負!
導致皇朝短命!
-
6 # 啊斌哥影視
一、秦皇心太急
秦始皇是一個有高瞻遠矚之人,但人的壽命卻是有限的,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會一直派人去搜尋所謂的“長生不老藥”,然而至死他也沒見過這藥漲啥樣,不過在他有生之年,該做的還是得做,矛盾就這麼產生了,時間只有那麼多,他想做的事卻太多,這秦朝剛剛一統六國不久,此時的他應該選擇休養生息才對,畢竟六國民心還未穩,然而他做了啥?不僅以苛政壓榨6國百姓,還把百姓當牛馬來為他修建宮殿、鑄造陵墓,再加上那些為後世所稱讚的大型工程,就如開篇所述,那些工程雖然功在千秋,但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卻是一場災難,秦始皇太心急乃是秦朝的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秦皇沒殺趙高
公子扶蘇比胡亥強,這一點是後世公認的,若是他繼承皇位,秦朝是不是不會這麼快滅亡呢?而這公子扶蘇的死就是趙高一手策劃的,為何秦始皇沒有一早除了趙高這個禍害呢?而且這趙高還因為犯罪被蒙毅判了死刑,一向執法嚴明的秦始皇居然在他身上開了先河,赦免了這個奸臣,原因其實很簡單,趙高的確是有才之人,他不僅精通法律,還善於篆書,只可惜秦始皇只看到了他這人的表面,而不知他的野心,他改立了昏庸的胡亥為帝后,接連害死了蒙恬、蒙毅等大臣,讓秦朝內無能人可用,外有民怨四起,秦朝怎能不亡?倘若秦始皇當年殺了他,也許歷史將被改寫。
三、出現賣官籌款
如果說他的前兩個錯誤導致了秦朝滅亡的話,第3點錯誤才真的是禍害千秋,那即是賣官籌款,據史料記載,這秦朝後期不僅百姓苦,皇宮裡也是怨聲載道,因為自然災害,國庫空虛,所以秦始皇便想到了賣官籌款,原文是“百姓內(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從當時來看,的確是能夠有效的解決國庫空虛的這一問題,但是這卻帶壞的後世歷朝歷代的風氣,在不少朝代,只要有錢就能夠當官,這樣王朝內部怎能不被腐壞呢?當然,也有過像李衛那樣買官也成為好官的,但那種例子少之又少,賣官鬻爵才是秦始皇最做得最錯的一件事。
以上即是秦始皇做的3大錯事,其中前兩點導致秦朝滅亡, 第3點為後世留下遺禍,當然,這並不影響他是位偉大的帝王!
-
7 # 瑞瑞爸爸
從來就沒有千秋萬代的朝代。當得勢的時候。一定要善待別人。人生只是一個過程。站在最高處也不見得好。秦始皇也只是一個人。他又不是神。
-
8 # 史徒生
秦始皇就是因為太厲害,才導致秦朝短命,二世而亡。
為什麼呢?因為秦始皇太過於雄才偉略,一輩子裡想完成的事情太多,可他的子民卻跟不上他的腳步,最後受不了就直接把秦朝推翻了。作為始皇帝,他帶領秦國橫掃六國,建立了一個比商、周疆域更為廣大的帝國,造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隨後又南征百越、北修長城以卻匈奴,為秦朝的國家安全構建了一個絕佳的地理環境。就像《過秦論》裡說的: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如果我們細品一下這段文字就會發現,裡面描述的秦國周邊戰略態勢——南服百越,北拒匈奴,東臨大海,西接高荒,在公元前220多年的那個時代,絕對算一個完美的地緣環境,堪比現在的美國。但是,秦始皇明白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安全,他的子民卻管不了這麼多。經歷了春秋戰國的亂世,老百姓最想要的就是安居樂業不折騰。可現實中南征百越先後三次派大軍征伐,共動用了全國八十萬軍隊,死傷人數更高達三十萬,北修長城更是消耗錢財無數,老百姓怨聲載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怪秦始皇太過操之過急,一代人幹了幾代人的事,統一天下、北修長城、南征百越,一系列的戰爭和浩大的工程導致勞民傷財,苦了百姓,最終也讓秦國丟了天下。當然,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自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第一次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始皇,犯這個錯誤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其對後世也起到了極大的警示作用,此後但凡亂世中完成統一的開國之君,都要把休養生息放在首要位置,最典型的就是滅秦的劉邦。
此外,秦始皇將百越納入版圖也為後世的中原王朝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此後每當面臨北方遊牧民族兵臨城下時,中原政權可利用南方廣闊的水網和山嶺作為戰略緩衝區,與之進行周旋,比如東晉、南宋、南明。
-
9 # 阿呆說書
秦嬴政的威力,無須多言。他建立起的大帝國,也是雄強一世,當世,無國能比,但為何很快奔潰呢?
促成嬴秦奔潰的,一方面是宮廷內部的政變;一方面是秦暴政,引發的全民革命。而在秦國,這二者是糾纏在一起的,危害更劇。
始皇帝死,宦官中車府令趙高,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從腳丫到髮梢都抹了陰謀膏的人。他聯合李斯殺了秦長公子扶蘇,幫扶二世成功登基後,聞風風雨雨之言,見人心不穩之象,恐有變亂,就勸二世殺戮立威,用恐怖手段來鎮壓發動。一連殺了十二個公子,十個公主。刑法森嚴,遠甚於他老爸時代,朝廷上下,人人戰慄,都是朝不保夕。為我們留下了荒唐的故事,指鹿為馬。現在看來好笑,那時是要命。這裡可見出,政變和暴政給清王朝帶來的危害是極可怕的。
政變起家的宦官趙高,一如歷史上弄權的同類,往往只顧自己生前榮耀享樂,沒有一種道德的羞恥感,家國的情懷,是一種變態的人格和所處的環境造成的偶然和必然。他慫恿二世只要自己樹威,只要自己享樂,不顧天下死活。於是二世的統治政策,一切秉承其老爸的遺規,手段的殘酷,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始皇陵墓的建設,耗費無盡的人力材力不說,還把工人直接活埋其中。陵墓建完,又營造渭水沿岸的宮殿。又徵集天下狗馬禽獸之物,送到咸陽。各地轉輸,不絕於途。賦斂愈重,徭役無已,老百姓終是忍無可忍。
秦的天下,宮內宮外,這時只是極燥乾柴,只待一個火星。
火星竟燃燒於一個雨季,陳涉受難,接著便是摧枯拉朽,二世身滅,帝國煙滅。
這裡還可以,往前推一點,說點或許有新意的東西。
秦初立,在一場辯論中,始皇帝信了李斯的話,實行郡,拋棄分封。
毋庸置疑,郡縣是大勢所趨。但秦國實行過激,在各地發難時,沒有地方的自家勢力的支援,也是導致速亡的一個原因。否則,極有可能鎮壓起義。
啟示有三:
一、內部的傾軋,會導致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體或國家走向衰敗。
二、一個的物質建設,必須要在百姓承受範圍之內,超出了,不顧百姓死活,哪怕把樓房建到宇宙,也是暴政。
三、順時而生的新事物要接納擁抱她,但不能過急和過激,要防止剎那間的過敏不適應,甚至會導致休克。
以上是秦亡的三點重要原因。
秦王朝倒敗的最後一個原因也不可忽略,是因為我阿呆沒法穿越到大秦,把這些道理告訴秦二世。
-
10 # 民間快評
因為是強行武統當然想統一武統是唯一的選擇,畢竟是初次統一所以合併後的各小國肯定不適應再加上武力強迫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造成全國面和心不合的局面在維持!呵呵!如果嬴政找到長生不老藥就有了治理國家充足的時間也就不會短時間分裂的!
-
11 # 幸運樹林
秦始皇決策英明,建造很多時代豐功偉業,但是他持政霸氣,許多時候以百姓的生活和性命為代價,所以最後得不到擁護,就不能長久
-
12 # 東北小曼巴
你好,秦始皇厲害所以有在軍事上一統六合,橫掃八荒,北卻匈奴,南收百越之震古爍今的豐功偉績!在政治上,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同時加強中央集權,對於行政系統進行了影響其之後的兩千多年的一套政治制度,廢除分封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同時給了我們華夏民族刻在骨子裡的,大一統的思想和民族認同感!然秦二世而亡,成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短命王朝,2000年來有太多人給出各種理由,賈宜的《過秦論》最為出名,但是我覺得什麼研究那麼多原因都是虛的,因為歷史事物的發展會受很多客觀因素影響,其實我認為其實很簡單,秦始皇再厲害,也管不了兒子作死的霍霍啊!
-
13 # 漢闕故人
秦始皇的確厲害,能以偏西一隅,而統華夏,足見其雄才大略。可惜的是後人不爭氣,宦官當權,至使朝綱不振,二世而亡。秦亡的原因,我認為趙高還不是主要原因,導致秦亡的是李斯,雖然李斯後被趙高所殺。秦始皇在外死後,作為丞相的李斯,以一己私利,聽信趙高蠱惑,廢扶蘇而立胡亥,李斯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在趙高未得勢之前,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錯誤的決定,最後害國害己。是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的直接責任人。
-
14 # 饕餮中國
秦始皇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締造者,開啟歷史的新面目,對外南征北戰,對內製定酷法,收繳兵刃,據險要之地,以為帝國可保萬世,沒想到死後二世而亡,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戰亂久,未施行修養生息政策。秦滅六國,百姓處於戰火之中,無心生產,許多青壯年死於戰火,十室九空,良田變荒地,而始皇帝剛滅六國就派百萬大軍北伐匈奴,南征南越,大軍的戰略物資都需要百姓負擔,那必是苦不堪言,六國之民,思念舊國。
二、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徵民上百萬,勞民傷財,死傷無數。修建阿房宮,修建萬里長城,皆需要百萬以上的民眾,消耗眾多的國家財富,嚴重透支國家實力。
三、不施行仁政,暴力統治。秦國是以法興國,也是以法敗國,秦強大的同時酷法制度越來越健全,民眾稍有不慎,便被施行酷法,民眾的心是罰不怕的,越罰敵對情緒要高漲,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終於陳勝吳廣起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義蔓延整個帝國。
四、秦二世能力有限,胡亥未有始皇帝的雄才偉略,有的是陰險殘忍,荒淫無度,怕兄弟與他爭奪帝位,竟然屠殺了兄弟姐妹。重用趙高,趙高是正宗的小人,始皇帝在位時,他不敢胡作非為,但玩弄胡亥還是遊刃有餘,指鹿為馬,架空了胡亥,但趙高玩陰的行,治理國家實在是不專業,好好的大秦帝國,毀於趙高之手。
五、南越和北方邊疆的百萬雄師未回援。秦朝手中只有都城的五萬精銳和章邯的刑徒軍。秦軍真正主力是邊軍,真正的虎狼之師,但為啥不回援解決危機,其中的原因有多個版本,有人說是始皇帝的旨意,也有人說,是邊軍不願回援打仗。若是邊軍回援,秦帝國不會二世而亡。
總的來說,秦二世而亡原因是施行酷法而不施行仁政,民心思變,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
15 # 我眼中的哈姆雷特
秦始皇死的太快,而且統一之後秦國一直實行的政策無法得到六國人民的認可,接連不斷的大型工程使百姓享受不到統一的好處,六國貴族餘孽存活。
-
16 # 素螟蛉
有許多人的觀點都在暴政和農民起義這個圈子來回徘徊,這是非常錯誤的。
首先一個朝代的推翻一定是最高統治階級的改變。皇帝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同時也是最高統治階級。一般而言皇帝當不久的根本原因是沒有讓地主階級滿意,或者說地主階級想要換一個皇帝。
所以,大多數人都會忽略秦代的一個最厲害也是最重要的一群人,六國中的貴族,像張良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更有一呼百應的能力,這群人表面上看是因為愛國而反秦,實際上是因為秦國的軍功貴族侵犯了他們的利益並且並沒有給他們滿意的補償。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六國貴族的組成非常複雜以及思想都與後朝的地主貴族階級有著很大區別,所以這也是秦朝的政策失效的原因。
以及最後一個點,那就是歷史的慣性,春秋八百年,有許多雄才偉略的人都曾稱霸,卻沒有統一,這其中的難處是很難說的,當然這也說明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真實。
-
17 # 使用者來自文獻名邦
秦始皇是人們公認的千古一帝,也有人認為他是個暴君,他在位時並沒有亡國,秦王朝是因農民起義斷送在趙高、胡亥手中的。
-
18 # 高露1
秦始皇那麼厲害為什麼王朝不久?
歷史隱約山河圖,山河圖中有故事。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王諸侯。執敲樸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當秦始皇用鐵血腕力平服東方六國後,把六國的貴族大部分送到了咸陽。當然因為戰亂,有些貴族重臣跑了出來(這就是秦末起義的中堅力量)。但是懾於秦國的超強實力只能蟄伏。
本來,秦始皇統一六國剛近不惑。如果像朱元璋一樣當政三十年,那麼六國餘孽也就是趁勢造亂而已,沒有人起頭那就一直等著。矛盾也可能慢慢就稀釋了。
當然,因為秦國不僅僅有秦始皇,還有強有力的軍國主義制度,“農戰”合一讓秦國在對外擴張上越走越強。
但是到了秦統一六國,兵指陰山和百越時,因為路途遙遠,雖然有馳道和靈渠便於軍糧運輸,但是半路上三分之二的糧食要被消耗掉。所以秦國徵南北兩邊,需要全國的糧食支撐。所以全國境內的老百姓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不是服徭役就是在服徭役的路上。
這裡涉及到一個變法區與非變法區的制度差別。
當戰國七雄還在時,魏國、韓國、楚國都進行了變法,這裡的變法因為執行程度不同,帶來的效果也不同。魏國變法因為魏文侯,魏武侯的努力,魏國實行變法,變法相對深入,國人普遍接受。韓國由申不害變法,國人接受度也高。但是楚國因為國君突然暴斃,楚國的變法基本沒有實質性內容,反而給了這個分封制國家的貴族提了醒。
以上幾個國家,因為魏韓相對徹底,所以民眾接受度高(即使有禍亂也很快平息。)而除此之外的楚國卻阻力最大,其他國家變法與秦國變法不屬同一體系,所以接受度不高。這就釀成七國對秦國的國策和制度天然性牴觸。
再看陳勝吳廣起義,並不是因為不服從秦國統治,而是要去千里之外的地方服徭役,時間緊地方遠,又趕上大雨,怎麼都跑不到(值得注意的是陳勝徵召的閭左是有功之人的家庭,是享受秦國軍功待遇的)。
所以,秦統一之後,郡縣制通行天下,貴族痛恨失國,平民對政策有怨言。這時候秦的標誌性人物秦始皇突然駕崩,二世威望不足,政策沒有換擋到和平時期,來改變秦律的伸縮性以先適應各國民眾。這裡的權力接替人也因正統問題搞內亂。強力統治沒有強力人物的出現,必然容易使人心離散權力瓦解。
所以秦始皇厲害是因為他身後的制度,給了他睥睨一切都實力,只是當所有外部矛盾轉化為內部時,就需要實行剛柔並濟的政策來教化民眾。只是秦始皇死的突然,所有的後續動作都因為山崩而地裂。
-
19 # 歷史吃瓜客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並沒有恢復多年征戰後已經崩潰的國民經濟。秦始皇形成了軍事思維的慣性,目光停留在原來六國貴族的動向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上,賦稅和徭役不但沒有減少而是變本加厲,人民不堪重負。
其次,在接班人上選擇昏庸無道的胡亥是最直接的原因。當然這一點也有爭議,說是秦始皇其實選的是長子扶蘇,胡亥聯合趙高、李斯篡改了遺詔。即便是這樣,那麼責任還是在於秦始皇,沒有為繼承問題鋪路。
最後,秦始皇雖然統一了文字,政令可以直達最基層,但是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一點做政治宣傳。以至於原先六國貴族掌握著民意動向,一呼百應。
總而言之,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主要在於統一後沒能及時調整國家戰略,並且在繼承問題上猶豫不決,甚至是錯誤選擇胡亥。
-
20 # 朗朗的鵝雪
秦始皇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他在統一中國之後想著秦可傳至世世代代,卻不想秦二世而亡!強大到奠定中國版圖的大一統帝國秦國,而秦始皇作為秦國的奠基人,如此之厲害,為什麼秦國卻是個短命王朝?原因如下:
一,秦始皇死的很不是時候,在南巡途中突然暴斃,根本來不及安排接班人等詳盡事宜。而且胡亥夥同趙高,李斯篡改秦始皇遺詔,賜死公子扶蘇和將軍蒙恬,成為了秦二世。令人遺憾的是公子扶蘇對遺詔沒有絲毫懷疑且堅決的執行了。
二,政治體制上,秦國依法治國。沒有適時的讓人民休養生息,反而不斷增加人民的沉重負擔。
三,政治上,先是秦始皇動用百萬民夫修建阿房宮,長城等超大型工程,後是秦二世的錯政,其中信錯一人(趙高),殺錯一人(蒙恬),用錯一人(王離),責錯一人(章邯),更有趙高的胡作非為。秦國的百姓大多本是六國的子民,民眾基礎本就薄弱,秦國施以仁政還好,一旦施以暴政,像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就會揭竿而起。
四,軍事上,當時秦國的軍隊被派去南方平亂了,根本來不及回來挽救秦國將傾之大廈。
綜上四點原因,縱然大一統帝國也只是二世而亡!在歷史長河中,曾經有多少人試想秦皇沒有突然暴斃,或者多活二十年,秦國會不會那麼短命呢?又會不會改寫華夏曆史呢?[思考][思考]
回覆列表
秦始皇確實是千古一帝,這個毋庸置疑,尤其是在那個有威信典範的古代社會,已經把秦始皇已經把自己推到了近乎神話的地步,無論是其餘六國的殘餘勢力還是民間百姓,畏懼的是秦始皇之威,試問,敢將三皇五帝中的“皇”與“帝”結合起來做稱謂,除了秦始皇,哪個敢有如此野心。所以這所有的太平,都是建立在秦始皇沒有over的情況下。即使秦頒法嚴厲,修陵造阿房宮,引得民怨沸騰,也是無人敢反。
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於沙丘宮,趙高、胡亥偽造詔書,胡亥繼位,逼得太子扶蘇、大將蒙恬服毒自殺,胡亥繼位後,腰斬丞相李斯,並且對農民進一步剝削和壓榨,“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眾者為忠臣”,繼續修建阿房宮,無論是遠征軍隊所需兵丁還是建事所需勞力,均是進一步徵發。農民的承受壓力已經到了極限,再加上其餘六國的殘餘勢力,也是在暗自活動,伺機而動。
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七月,一隊由閭左戍卒九百餘人的隊伍開赴漁陽,途遇大雨,困在大澤鄉,無法如期而至,按照秦法令,“失期當斬”,於是,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這一呼百應,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在起義軍的影響力,其餘原六國舊部也趁勢而起,原楚名將項燕之子項梁,項梁之侄項羽,於會稽殺郡守起兵而應,這一路過江北上,如同開掛了一般,隊伍越來越大,這時原沛縣亭長劉邦也加入麾下,項梁立正在放羊的熊心為楚懷王,立熊心的孫子羋心為楚王。
這反抗暴君之路多事坎坷,無論項羽、劉邦,劉邦殺入這咸陽城時,彼時秦二世已被趙高殺死,繼立子嬰也被貶掉帝號,真是應景:滅六國者,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亡,只存一十四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