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南小王

    河裡有魚但是不吃鉤,只能說明這個釣點的釣魚人太多了,經常作釣,釣成滑口魚了,所以魚只吃窩料,就是不吃掛鉤餌料。

    因為不同的釣者,窩料不可能相同,每天都有釣魚人來作釣,有時候每個人至少有兩個窩點,每個窩點的料並不是每天都吃光,偶爾的輕口導致的跑魚,隨著跑魚數量的增加,窩裡的魚受到驚嚇,只能吃窩料,不能吃餌。有句成語叫″鳥語花香"即使是魚類,也有它們的語言。經過轉告,稍大點的魚都會相信,於是不吃釣餌成為一個習慣,只有小魚才會繼續吃釣餌。

    如果出現此種情況,需要注意了

    1、窩料儘量少,因為少,魚會認為不是人類在誘惑它們,所以放心吃掛鉤上面的餌料,

    2、儘量去新釣點,老釣點不能用了。

    3、換成沒用過的釣餌。

    4、窩點靠邊或直接不用窩點,以魚星為主,看到那裡有星,就伸過去釣,因為沒有窩料,魚也會認為安全,沒有危險,才會放心吃餌。

  • 2 # 胡人913

    釣友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影響魚開口的原因有很多,有季節、氣溫、天氣、氣壓、釣位、時間等等。就你說的情況,個人覺得你選對時機還是可以有不錯的收穫。我就拿現在春季來說,個人就得春季是釣鯽魚的黃金時段,但主要是在初春和春末。春初,是釣鯽魚的最理想時間。這個時候魚才從冬天熬過來,消耗了它們大量的體檢,所以他們會大量進食。另外,他們需要大量的體力來應對即將產卵,所以他們會大量進食。初春的釣點聯絡選擇淺水區,如果水草足夠豐富,直接可以到只有30公分左右的淺水位用七星漂做釣。這個時候水溫合適,大量的浮游生物集結和鯽魚,是最好的出釣時節。(但建議大家不要釣這個時段的魚,因為它們肚子裡有千千萬萬子孫,我們要為自己積點德。我以前會釣,但現在基本不釣了。)另外一個垂釣的黃金時段就是春末,這個時候魚把卵都產了,它們肚子也空了體力也沒了,這個時候會大量進食。釣位一樣還是選擇淺灘的草洞,只要釣早晚就行。就拿我來說,這個時候我們村水庫會放水一是為了把淹沒的農田還給村民插秧,二是給下游的村民提供農業用水。我會穿上水褲到只有膝蓋深的淺田裡做釣,及時水位變化的快也沒關係,每次我都追著水釣,都保持在這個水位,都會有非常不錯的收穫。綜上所述,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大家可以多摸索釣法,只要有魚,都還是可以有不錯點收穫。以上僅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如有不妥之處望諒解,謝謝!

  • 3 # 魚者魯波

    釣魚是個技術性很高的戶外活動,大家都有個共識野外釣魚想要有個好的收穫似乎越來越難了,幾十年前的時候隨便找個小河掛上蚯蚓就能釣很多魚。而現在釣魚裝備十分精良但是為什麼魚獲反而少了呢,其中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今天我特意總結出幾條原因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

    釣友們總是埋怨現在釣魚想豐收很困難明明知道水中有很多魚卻不咬鉤,即使釣魚人使出渾身解數,但是魚兒似乎就是不買漲 ,對魚餌視而不見。那是什麼原因造成魚兒不吃餌料呢?又有什麼解決之道呢?

    解開水裡有魚卻無魚咬鉤的難題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因素。

    首先說說人為因素,電魚.網魚.藥魚.這些人為因素裡對釣魚活動影響比較大的要數藥魚了,藥魚不用多說魚兒都死光了還釣的什麼魚呀,其次是網魚自然水域下網的大多都是在無障礙區咱們改用七星漂長杆短線釣草洞就行啦。電魚的話我們可以改用長杆或者釣障礙區試試,要是用那種小船掛電瓶深水電魚 ,要想釣到魚基本沒有希望了弄不好要停口很多天,想釣魚只有去它們去不了的地方釣魚了。

    下面再說說自然因素對釣魚活動的影響,天氣不好魚兒也是不怎麼開口的,風大選擇避風處,橋墩下,草洞等地方施釣。無風選擇大水面釣魚。

    陰天可以釣一天這是由於光照不強水溫穩定魚兒吃食積極。大晴天會導致水溫上升過快魚兒是趨溫動物容易造成上浮或上淺水域,這個季節釣友們可以釣早晚。

    水溫是影響魚兒活躍性的重要因素,突然的氣溫驟降或上升魚類可能要適應好幾天所以這時候釣魚應該選擇拋竿釣遠。

    釣魚活動中選擇釣位非常重要,那如何合理的選擇釣位呢首先是應根據當天的水情魚情溫度靈活選擇。有些釣友喜歡選擇老釣位這是有利有弊的因為老釣位出魚那電魚網魚的一樣能看見。

    釣魚選位置也就那麼幾點,根據季節和所釣魚種分為釣點的遠近深淺以及水草附近障礙物附近等,尤其是水草和障礙物附近魚兒喜歡聚集故而在這些地方容易有大收穫。所以釣魚人在所釣水域中如果有這些地方一定不要錯過。

    窩子裡有魚就是不好釣是窩子裡小魚太多了,餌料投到水中後小魚一哄而上大魚沒有吃食的機會。冬天的時候由於氣溫低魚兒活動緩慢吃口非常的輕,這個時候就需要釣者有足夠的耐心,浮漂輕微點動抬竿即可中魚。

    下面再說說打窩料的問題,魚獲的多少跟打窩息息相關各個魚種打窩也有所不同,鯽魚打窩一定要輕少打窩分多次打,而釣大體型魚類打窩要用大顆粒窩料打重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打窩各有不同特別是冬天打窩由於氣溫低的原因發窩慢了許多可以採取提前打窩的辦法。

  • 4 # 梅西阿建

    河裡魚多怎麼就不好釣了呢?一定是方法不對吧!首先是天氣,天氣好氣壓在1000兆帕以上。其次是釣位的選擇,要找滑尖、魚道、大樹下、水草洞等都是理想的釣魚點。然後是線組搭配要合理,餌料味型要對路,目標魚要選準。只要你這些都做到位,上魚應該不難!

  • 5 # 伴與久06

    您的問題說到用網可以捕到魚。我就在想那條河裡是不是經常有人用網捕或者電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魚長期在這種可怕的環境中是不敢靠岸活動的。這個我有深切的體會,記得前兩年我們到十堰的堵河去釣魚,之前那條河裡是沒有人捕魚的,結果我們就經常爆箱爆護。後來當地人發現了這個商機,就出現了一批網民和電工。結果沒用上,半個月那條河裡就再也釣不到魚了。

  • 6 # 死不悔妀

    我看了以上大部分回答,有些還回答的沒有離題。你所提出的問題,肯定有很多高手去釣過,但可能還是不耐心,有很多魚一定是可以釣得到了,要把談戀愛的精神拿出來。每天想著法兒釣,近水不行釣遠水,淺水不行釣深水,上風不行釣下風,月彎不行釣尖咀……有魚,一定能釣得到。我很愛慕你家近邊有很多魚。

  • 7 # 使用者名稱閒逸先生

    河裡有魚釣不上可從幾方面想辦法,①改換魚餌,有的河裡如經常有人釣,用拉食貫了可改蚯蚓,顆粒食餌,蛆餌釣流水比較好。②如果釣小魚則要換小釣鉤,釣線也要細。③有個時候由於天氣問題,冷時選擇深水區域,熱時可選淺水區,最好是選擇支流交匯處,有時風向也影響上釣。冷時背風區,熱時當風區,總之可透過改換方式,就有可能釣上魚。

  • 8 # 戶外野釣阿明

    這必須在餌料上下功夫了,跟釣組釣法沒關係,那麼多小魚,隨你怎麼釣都會煩死你。窩是必須要的,要不怎麼把魚誘過來啊!

    酒米是最好的,因為小魚不喜歡恰恰鯽魚很喜歡,其他什麼都不要。釣餌拒絕一切葷餌,你掛蚯蚓下去試試,保證一天到晚都是小魚,哈哈。

    要素餌,帶微甜的素餌,比如紅薯切成小塊蒸至九分熟(全熟的紅薯塊易脫落,紅薯塊中間有一點點硬芯最好,紅薯塊大小以一鉤一次掛一塊為宜)。

    蒸熟的嫩玉米粒,米飯,就是掛鉤難了點。先說好,這樣的素餌上魚率低,別來罵我,好處就是能過濾小魚,專釣鯉鯽草。另:願你天天爆護。

  • 9 # 天津釣友老張

    非常有緣來回答您的這個提問。

    河裡魚很多,非常不好釣。

    透過您的描述,資源也不錯,而且其他釣友也是魚獲很少,魚口少,而且還不是偶爾的情況,是一貫性的。如果沒有電魚的經常光顧,那就是河底有醬層了,這個醬層和養魚溏的醬層是有區別的,這個醬層是來源於水質的問題,一是雨季排放生活汙水,再有就是企業排放的廢水,造成水質發生變化,河底沉澱了粘稠的硝基物,使魚的生活環境改變,底棲魚類改變活動的水層,所以,釣法要隨之調整,帶餌調漂,目數不少於四目,從淺到深搜尋水層,如果是使用商品餌料,就要在開餌上下點功夫了,釣餌要以輕軟濃腥為好,還要比普通的霧化要明顯,這裡的明顯不是說霧化快,而是在餌團周圍有一個霧化區,吸引魚吃霧化微粒,挑逗魚的攝食慾望。如果用紅蟲,要有捆綁的一簇,便於魚嘴輕鬆接觸蟲子。我們天津的海河就是和您那裡的情況差不多,以前有潛水員探測過,河底的透明膠質醬層厚度已經達到45釐米,我們就是用這樣方法應對的。

  • 10 # 野釣晨陽

    我覺得你說的這種情況不大可能。

    第一方面外界因素,如果沒有人電魚網魚。或者是經常有船隻跑動。不是受了驚嚇,一般會開口的!特別是電魚的,有時候都是晚上你是不知道的。這個時候你要看看這河裡面有死魚嗎?是不是水質不好或者是有人投藥了!

    再一個方面就是溫度氣壓的變化,魚明顯感到不舒服,他不容易開口,但是不會出現一年四季不開口的。因為有魚它是要生存的,它是要吃東西的。

    我說的是野河的方面,是不可能所有人到那去釣魚都釣不到的,你要去問問偶爾能釣到的,你覺得這些人,問問他們的情況,多打探打探,我敢肯定你收集到的資訊不全面。

  • 11 # 臺釣鯽魚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拿今天來說吧!我早上七點鐘出去打窩,當時還有太陽,現在是春季嘛,我打好窩之後啊!就去當鯽魚,遊釣了將近一個小時,天氣慢慢的陰下來了,很悶,魚都到上面來了,遊釣一條魚也沒釣到,我就坐到我打窩的地方去釣,還是不吃,我是三米六的杆子,一號主線0.6的子線,雙鉤,掛的是紅蟲,在這種情況下魚不吃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就找原因了,我就看了一下天氣預報,今天陰,小雨,氣溫17至6度,西風三級,氣壓1070hpa,這個溫度魚應該有口的,怎麼不吃鉤呢?我在看了一下昨天的天氣預報,昨天,晴天,23度一10度,哦氣溫相差太大,這個魚啊,就跟人一樣,氣溫相差太大,缺氧,不適應,所以也就沒什麼口,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可能還有很多其它原因造成的,我就不一一解說了。不知對不對?祝你們垂釣快樂。

  • 12 # 冷雨夜666

    根據你提出的問題我感覺有以下原因:1.是外部環境原因,不同的季節魚的覓食活躍度不同,不同的釣點魚聚的多少不同。2.餌料問題,你選用的餌料是否合適。3.釣線,釣鉤搭配是否合適,釣層是否正確。4.還可能是魚被釣滑了。

  • 13 # 愛釣魚的小韋

    在垂釣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釣點魚星比較多,而魚要是不咬鉤的時候,這種情況基本上就是因為在氣候、溫度上、魚餌上或垂釣方法上,有很多釣友,是不可能有辦法進行咬鉤的。

    根據多年的垂釣實踐認為,在這個時候,釣者如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將死餌變活餌,魚還是會咬鉤的。

    一、試釣泳層

    春夏之交早晚溫差較大,天剛放亮時,魚大多數都潛在較深的水下,這時施釣咬鉤率較高,但一到上午9~11時,這時的外界溫度較高,水體中,上下出現明顯的溫差,魚會趨溫上浮,或懸浮在釣點的上方,這就需要釣手懸鉤試釣不同的泳層。

    以找出魚上浮的高度,使鉤餌能展現在魚的視角之中,一旦找準魚所上浮的泳層,魚仍是會咬鉤的。然而能導致魚改變泳層的原因不僅僅是溫度,輕度缺氧和水體上層有魚類可食的餌料時,魚也會上浮,因此,垂釣時魚不咬鉤就應嘗試釣不同的泳層,採取逗鉤、拖鉤、引鉤等不同地手段。

    二、換餌改釣組

    窩裡有魚星卻沒有魚來咬鉤,其中有個原因就是餌料不適合魚的胃口,或魚從來沒有過這種餌料,就要考慮來改變魚餌,或在魚餌裡面加腥味或香味來刺激魚的感官,激起魚的食慾,直到魚開口咬鉤。

    魚餌太硬不適合魚的口感,適口性差,魚就不愛咬鉤。所以開餌的時候,就要將餌調得稍軟一些,這樣上魚的效果就會更高一些的。

    三、試釣不同的釣點

    在魚不咬鉤時釣友們就會經常換釣點,但是魚還是不咬鉤,溫度要一樣,深淺要一樣。

    釣位是分很多種型別的,像是深水、淺水。深水有草、淺水有草、進水口、樹蔭下。

    不管在哪裡總會有一種型別的釣點是適合來垂釣的,所以換釣點的時候就要換成不同型別的釣點,深中找淺,淺中找深。

  • 14 # 愛釣先生

    咋們可以用排出法來一一解決問題所在

    1首先要確定沒有被網工電工禍禍過。

    2考慮天氣釣位餌料,餌料可以是蟲餌或商品餌

    3小勾細線,如果小勾細線都打不中的話那就是小魚鬧,大魚沒進窩

    反正因素蠻多的,一般來說排出這三點,你窩子有魚它就沒有不上的道理

  • 15 # 鄉野戶外李啊銳

    大家好,我是啊銳,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的為什麼出現魚多不好釣,肯定有原因的。

    1.可能因為天氣和溫度的影響,還有日照,都是關鍵,有的魚溫度低了是不開口,所以明知道有魚就不吃。

    2.釣魚位置的選擇很關鍵,有一次,我到了一個野外水庫,一上午都釣不了幾條,換了前面差不多5米左右,打了個窩,就一直上魚,到後面釣到自己都忘記時間回家了,所以位置也是很關鍵。

    3.餌料問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魚也是,有時候不同水域,餌料不同,這個可以問一下當地釣友,可以解決。

    4.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現在各地電工多,有時候魚被電的驚嚇,不容易咬鉤,這個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5.如果以上因素都不是,而且明知道水裡還有很多魚的話,那就是自己釣魚技術不行了。

  • 16 # 魚師兄

    透過釣友的問題大概分析了下,你所說的不分季節不分餌料,而且還是大部分人收穫都不是很好,那也說明了有一小部分人收貨還是可以的,前提是沒遭到網電的破壞,每天水邊轉轉看看人家釣的還行的,髮根煙聊一聊共同探討下究竟問題出在了哪裡,那些說天氣啊氣候啊各種因素的也只是分析個大概,畢竟沒有在現場,給的答案不一定準確,最主要的還是因地制宜一方水土養一方魚,莫要感覺不好意思,天下釣友一家親,我相信你虛心請教人家也會毫無保留的教給你方法,希望此辦法能幫到你[耶]

  • 17 # 野釣人劉g

    朋友這個問題我想說幾句,你說的這種情況我曾經也碰到過,原因有很多,我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說點主要的原因;

    1/人為因素:

    電魚,網魚,摸魚,

    2/自然原因:

    河底漿層厚,而河水太肥,周圍可能有養殖場,還有可能周圍住戶,排放生活汙水。

  • 18 # 李漁說魚

    只要河裡有魚,就一定能夠釣上來。

    釣魚這回事,說難很難,但是說簡單,它又真的是很簡單。

    第一,尋找釣位

    我們釣魚的時候經常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同樣一條河,用同樣的餌料,有的人魚獲多多,有的卻只有寥寥幾條。

    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屁股決定魚獲。

    沿河走上一段,注意觀察周圍釣的好的釣友,幾個能夠出魚的地方基本上就瞭解了。

    第二,物件魚的選擇

    觀察周圍出魚的幾個釣友,看看他們一般釣上來的都是什麼魚?這樣能夠讓自己有針對性的去選擇餌料和線組。

    第三,線組的選擇

    找好了釣位,物件魚也確定了下來, 如果我們釣鯽魚,可以選擇小鉤細線,如果主攻大鯉大草大青,線上組的選擇上,我們就必須粗線大鉤。

    第四,餌料的選擇

    世面上各種商品餌料層出不窮,我們可以詢問一下週圍的釣友,根據他們選擇做出自己的判斷,當情況不明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選擇蚯蚓和紅蟲這兩種野釣萬能餌。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我們這裡有一條河,以前因為漲水的原因將周圍的幾塊稻田給淹沒了。 然後河裡面的魚對於稻穀有一種異乎尋常的喜愛,各種商品餌料都很難看到口,有時候甚至連蚯蚓也不行,但是隻要有人用谷麥,很容易就能得到很好的收穫。

    還一個很好玩的例子,我們這邊有個野塘,我曾經連著一個月,每天下午過去用野戰藍唧打窩,窩料也不多,每次就是雞蛋那麼大一小坨,一個月之後過去釣魚,野戰南鯽單開,四個小時魚獲七十六斤。

  • 19 # 大王的釣魚日記

    河裡魚很多,但非常不好釣,什麼原因呢?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我們在野釣中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明明河中有魚並且數量不少,但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卻發現魚口很差,甚至魚不開口,這是什麼原因呢?釣點不對、餌料不好,還是釣法不行!其實這些原因也有可能,但是造成魚口不好的原因卻遠遠不止這些,它包括了很多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河作釣,影響魚開口吃餌的原因有哪些!

    一、河流本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河中有魚不吃餌,首先我們要考慮河流本身的一些原因!到達一個釣場,特別是在不熟悉的新釣場,先不要急於尋找釣點開釣。轉一轉,看一看,瞭解下水域的環境也不遲!

    首先:觀察水面是否有魚上浮,判斷水溶氧量

    到達釣場後,我們可以先沿著河邊走一走、看一看,觀察下水面的情況。透過觀察水面魚群,大體判斷下水中的溶氧量。特別是在氣溫偏高、悶熱無風的天氣,如果魚群出現大範圍上浮現象,說明水溶氧量很低。這種情況下作釣,很難有好的魚口!在選擇釣點時,除了下風口,還要考慮釣的淺一些或釣浮!原因是:同一水域,水深越淺,水溶氧量越高!

    其次:觀察水體顏色,判斷水的肥瘦

    現在的野釣水域,水質越來越差,甚至一些水域出現了輕微的汙染現象,導致很多釣場中水的顏色非常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肥水塘”!這些“肥水塘”的顏色多為深綠色,有時會有一層油膜狀漂浮層。水中浮游生物較多,魚類的天然食物相對豐富,另外油膜狀漂浮層的“封氧”作用,使水域的含氧量偏低。這種水域中作釣,在使用餌料時,一般會選擇兩極分化!要麼大腥大香的重味型餌料,要麼本味的清淡型白餌,小魚鬧窩輕時,蟲餌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透過重墜找底,判斷水的深淺及是否有“漿層”

    上小節說到:由於水質變差,水體顏色深,我們很難用肉眼觀察出水域的深。這時就要透過線組找底,去尋找一個準確的釣場水深!整體水位較深的釣場,我們可以釣淺一些、近一點,相對水溶氧量會高一些!整體水位較淺的釣場,就要釣的遠一些、深一深,魚的安全感會大一點,開口好一些!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野河肥水,水底多淤泥、垃圾,很容易形成厚“漿”層!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重墜”找底的原因。重墜找底,更容易判斷水底是否有“漿”層,薄“漿”層的厚度是多少,其承受的大體餌重是多大

    小結:以上便是對作釣水域本身原因的分析!分析好了作釣水域,才能為下面的選釣點、配釣餌、調釣法打下基礎!二、外界人為因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解決了釣場本身對魚口造成的影響,下一步就要尋找一些外界的不良因素,並且分析這些因素對魚開口吃餌是否造成影響!

    首先:是否有人為破壞,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現在的野生魚資源越來越差,野釣場所越來越少!大部分的自然水域都被承包養殖,留給釣魚人的地方已經很少。而這很小的一部分水域中的魚兒,不只有我們釣魚人掛念,更有“電工”、“網民”、“藥師”光顧!他們所經過的水域,給魚兒留下的不只是驚嚇,更多的後期的各種傷害!如此,也就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其次:作釣環境喧鬧,提高了魚覓食時的警惕心

    人口越來越密集,野釣環境很再有荒無人煙的地方。大部分的河流、池塘,都被城市或村莊包圍,更不要說一些人工河、人工湖了!這些水域,岸邊有遊客、行人的喧鬧,水中有采沙船、遊船的經過。長期如此,魚類養成了較高的警惕性!特別一些面積較小,水深較淺的水域,魚類很少近岸覓食

    最後:垂釣次數過多,魚類出現“滑口”現象

    上面說到野釣資源越來越少,但是我們釣友的隊伍卻越來越大!很多野釣水域已經人滿為患,更有甚者,二十四小時人員不斷!長期如此,在各種長竿短炮;各種不同餌料;各種不斷釣放的情況下,魚兒變的越來越滑,很少再會近岸覓食!

    小結:以上便是外界人為因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不是釣場沒有魚,只是人為的傷害了它們,提高了它們生存的警惕心,從而不再開口吃餌!三、釣友自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上面兩點,我們考慮了太多的外界因素!假如整個釣場無口,那說明和它們有關。假如只有我們自己無口,那就要尋找自身原因了!

    首先:選擇的釣位、釣點是否合理

    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釣點上比較隨意,找個地方坐下就行,但是卻往往忽略了季節、天氣、作釣時間對於釣位、釣點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釣友喜歡扎堆,喜歡老窩子,愛往人多的地方去。其實這在釣魚上並不是好現象,特別是在釣滑魚的時候,老窩點絕大部分情況下要差於新窩點!

    這裡說一下:釣位和釣點是兩個不同意思!釣位指相對整個水域,作釣時人在岸上的地理位置!釣點指作釣時餌在水中的位置及水底的地勢!

    其次: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釣位、釣點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再考慮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比如使用的竿長是否過短或過長,餌料不在魚的覓食範圍內!

    比如:線組的搭配是否過粗過硬,引起魚的警惕、阻擋魚的吃口!

    比如:浮漂調釣是否過靈或過鈍,作釣泳層是否合理!特別在水底有“漿”層或水溶氧量偏低時,這點一定要注意!

    最後:餌料味型及狀態是否對魚適口

    這點主要針對因溫度、水溶氧量、滑口,引起的魚覓食不積極、開口小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野釣對於餌料味型和狀態的要求,要遠遠小於黑坑和競技釣!但是出現以上幾種原因,引起魚囗差或不開口時,我們就要適當的調整餌料的味型及狀態了!

    小結:以上便是釣友自身原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釣無定律,活學靈用!個人無口時,要適當的從自身尋找原因所在。總結一下:

    隨著野釣資源的減少,野釣時的魚口也越來越差!很多時候我們作釣結束,魚獲少的可憐,甚至“光頭”、“空軍”!一部分原因和資源有關,另一部分和自身有關。作釣中魚口差或無口時,只能多方面尋找問題所在,才可能會有所改變!畢竟雖不為魚,可也不想浮漂如定海神針!

    最後在這特殊的日子,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 20 # 魚不開口咋整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水質的原因,如肥水塘。水養分充足,魚兒無飢餓感,自然無有多大索餌慾望。

    還有就是因天氣方面的原因,如水溫或者氣壓的等原因造成魚兒不下底,或是不靠近岸。或是人為因因素,比如網工,電工,錨魚等非法捕撈行為給魚兒造成的驚擾,魚兒活動範圍和食餌特點發生了改變,而你又不知變通,沒有制定合合理的調釣方案,自然收穫欠缺。

    年前,我來到郊區的一條河道。原本這裡是一個湖泊處於半乾涸狀態,河道(航道)露了出來。按理說,這魚兒應該好釣。這種情形是不是和你那裡的情況大體相似呢?

    可是,當我問來的比較早的釣友們,大多說魚兒不好釣,不愛開口。什麼餌也不吃,甚至,有的人一條都沒釣著。既來之,則安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垂釣。他們釣底沒有口,我便採取不一樣的釣法,釣離底行程。結果大為湊效。一條接一條,而不是像那些釣友所說的那種沒有口。

    還有一次,遭遇到的魚情也是大多數釣友口中的沒口。可我在一番觀察之後,發現用長竿釣魚的一位老者,可以隔三差五地釣上一條,是不是因為網工,電工的干擾使魚兒不敢靠岸呢?於是,我及時更換釣杆,以抽窩的方式進行誘釣結合,不到半個小時,便開始上魚了,接著就開啟了連桿模式,收穫自然也不少。

    我們在垂釣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魚情。我們要善於分析,認真排查,才能夠制定出合理的調釣方案,才能夠釣有所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玩的我的世界低配整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