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崔玉濤

    被欺負的經歷,對寶寶來說也是社交學習的一種過程。爸爸媽媽默不作聲,難免心疼又氣憤,但是慫恿甚至是代替寶寶“打回去”顯然也不是最佳的選擇。這時候怎麼處理最好?建議要以“寶寶的安全不會受到傷害”為原則。

    【寶寶被欺負,給他自己處理的機會】

    寶寶被別的孩子欺負,家長可以先不要干預,給寶寶成長的權利,相信他有能力去解決和麵對。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處理這樣的事情,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自我保護的機會。

    【寶寶受挫時,無條件接納他的情緒】

    寶寶覺得委屈,肯定會跑向你哭泣或者尋求安慰。這是家長先不去討論衝突中的是與非,給寶寶一個溫暖的懷抱,全盤接納他的情緒,讓寶寶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的理解和溫暖,這樣才能夠幫助寶寶儘快地恢復平靜。千萬不要“恨鐵不成鋼”,責怪寶寶,如果寶寶不能從最親近的人身上得到足夠的安撫,心理會受到很大的傷害。

    【寶寶平靜後,教他如何保護自己】

    當寶寶情緒平靜下來後,你要教會寶寶如何保護自己。比如:

    1、遇到在爭端中表現得很強勢的小朋友,可以採取言語警告震懾,對他說:“不許打人!”

    2、如果言語的警告無效,可以“走為上策”,不跟對方玩,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3、遇到像“總搶玩具,動不動就推一下”這種小朋友,可以慢慢引導寶寶遠離這類孩子。

    最後還是要彙總為一句話,不用太糾結於應不應該干預孩子,首要原則是“寶寶的安全不會受到傷害”。如果對方的行為已經對寶寶的安全造成威脅,或者會給寶寶心理上造成無法抹去的陰影,家長應該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孩子身心不受傷害。

  • 2 # 永遠都充滿希望

    以前我就是被欺負的那個孩子。

    大概是學年班那會的事情了。我們那年小孩特別多,相對應的,上學年班的小孩就多。三個人一張桌子一條凳子,我永遠是站在旁邊的那個,沒有凳子坐。那會我又瘦又小,當然一直到小學六年級還是沒改變,還是又瘦又小。我不僅瘦小,還沒有哥哥姐姐護我,所以總是被人欺負。放學了就慢悠悠地走回家。有的時候不想去學校,就早上揹著書包走了,在學校旁邊玩一會下午又回去吃飯了,也不說話,也不敢說。鉛筆橡皮總是被他搶了,那會我天天要零錢買鉛筆,我媽媽以為小孩子嘴饞用錢買零食了,也沒留意。

    有一天,我爸爸來學校接我放學,等了好久還沒見我出來。他就問其他小孩,小彪在不,有人就講XX老欺負她。我爸就等我出來,問我說誰打的你,我不敢說,光搖頭,他是我們那個班的孩子頭,看起來很壯很兇。1,我爸就講說別怕,我在這呢,說,後來我才敢說是XX,我爸就說XX站出來,他就站出來了。我爸又問我他咋打的你,我現在看著你,還回來。我還是慫,不敢。我爸又說不怕,要是出了事有我呢,原話是(用磚往頭上砸,壞了算我的)我就甩了他一耳光,用盡我那會所有的力氣。實話說,挺爽的。後來的事情是他媽媽找上門了,2,我爸說小孩子打架大人就別摻和了,就是鬧著玩也沒出什麼問題,再說你家小孩欺負小彪在先,所有小孩都知道,你好好管教你們家小孩。他媽媽臉上掛不住就走了。

    再去上學,3,我爸爸害怕他又報復我,天天早上送我上學,黑燈瞎火的,我們邊跑步邊背詩,那首詩叫《鵝鵝鵝》。再後來桌子還是三個人一張,不過分給我坐了。慢慢情況就好了。

    要學會還手,

    要學會說NO,

    要是放任被欺負,小孩子可能會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格,有正當的合理的需求也不敢講,可能厭學逃學性格也可能比較懦弱。

    我們不是叫他打人,但是如果別人打你,那你必須還手,打不過也要打。

    不惹事但是來事也不怕事。

  • 3 # 心月LIN

    跟我女兒現狀一樣!隔壁是姐弟倆,一個比我女兒大,一個比我女兒小,可都欺負我女兒,去年,那個男孩子還老咬我女兒手,那女孩子更過份,來我家玩玩具,要她先挑好的,玩具拿出來玩,要回家,就一走了之,留我女兒一個人在收!看電腦玩遊戲,不自己拿椅子,總是擠掉我女兒,讓她坐椅子的把手,自己坐椅子!!女兒總是不敢回手不敢爭不敢搶,因為要是不遂 她意,她就會威脅對女兒說不跟她玩!所以女兒總是依她!我告訴女兒,人家不陪你玩就回家,媽陪你!!現在女兒對這話不怎麼敏感,但對他們的打罵,還是不敢還手,一直叫她自己解決打回去,她不敢,前些天,我意識到我錯了,那個小男孩老在我家門口罵我女兒,可女兒不敢罵回去,我總是讓她自己勇敢罵回去!可女兒……有次,女兒還口了,那小男孩竟來找我告狀,說是姐姐欺負她,我忍無可忍,我對那小男孩說:你老是罵姐姐,姐姐肯定會生氣罵你!你總是欺負姐姐是不行的!說了他幾句,這幾天他不敢再罵了!我意識到:不能總逼女兒自己去面對自己去解決,有時候,家長也該拿出自己的態度給自己孩子勇氣!!

  • 4 # 老爸的修行

    能戰,方能和。

    打架是男孩子的必修課。

    孩子上學,難免遇到糾紛。兒子是個不惹事的內向孩子,不擔心他打人,卻難免有小朋友打他。

    剛開始遇到這個問題,考慮孩子小,下手不知輕重,我告訴孩子“有小朋友欺負你,你就告訴老師。”

    上幼兒園的時候,這個辦法還算有效。小朋友被老師說了,基本不會再敢去動手動腳了。

    上了小學,因為學校午飯質量稍差,兒子被託付去小飯桌吃飯。一天,晚飯過後,兒子跟我說:“爸爸,有個大孩子老打我。”

    “打你哪了?有受傷嗎?他因為什麼打你?”這時我沒有太在意,也許是孩子間鬧著玩呢。

    “他打了我的肚子,很疼。我沒理他,他老吐唾沫,突然就打我”兒子帶著委屈的情緒說道。

    “那你怎麼做的?”我掩飾著憂慮,平靜的瞭解情況,我擔心自己的情緒會干擾孩子的描述。

    “我告訴老師了。”

    “老師怎麼處理的?”

    “老師說他了。告訴他別打人。”

    “那他還打你嗎?”我繼續詢問老師干預的效果

    “他不聽老師話,還是偷偷打我,躲著老師。”

    “你繼續告訴老師?老師還是說他?”我稍微有點著急,搶著把猜測的擔心說出來。

    “恩,他根本不聽老師的。他是個高年級的大孩子,他總是惹事。”

    打回去,第一時間是反擊。過後是報復問題遲早是要來的,該告訴孩子新的策略了。老師其實是小飯桌的阿姨,對孩子的約束能力有限。如果放任下去,兒子被欺負,時間久了會影響他的身心發展。這個時期孩子們基本知道身體的要害,能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和準確度了。是時候告訴孩子,用更主動的方法去制止侵害了。“兒子,來爸爸身邊。爸爸教你個新方法。”我把兒子摟在身旁,蹲下身子注視他的眼睛。“如果他再欺負你,你不用告訴老師了。”兒子迷惑的看著我,沒有反應過來。“他打你,你第一時間打回去,或者一把把他推開。同時,大喊你幹什麼打人?動作要快,聲音要大。”我一邊說一遍用手快速的比劃著推的動作。“不告訴老師了嗎?”孩子疑惑的問我。“你大聲喊‘幹什麼打人’,老師就聽到了。”我笑著告訴孩子,“如果這樣他還打你,你就告訴他,別仗著個子大欺負我,我打不過你沒關係,我爸讓我告訴你你要是還打我,他來學校揍你。還會找你家長。”畢竟是高年級大孩子,如果真的不好使,也不能讓孩子硬拼,又教了他一招後援威懾。看著兒子呆呆的表情,我拉著兒子做了簡單的練習。我打過去,他馬上打回來,告訴他打的位置,又練習瞭如何推開對方,同時讓他練習大聲喊。他喊的時候表情很到位,瞪大了眼睛,面目猙獰。我想應該可以了,誰動手打他,都會被這反應嚇一跳的。下次動手會有心理陰影。軟柿子招來黑手,硬柿子招來尊重第二天,兒子放學就告訴我“今天那個大孩子又打我了。”“今天怎麼回事,跟爸爸說說。”“他打我,我就推他,大喊‘你幹嘛,我爸說了你要是打我,他就來打你,還找你家長’”。很明顯,他一次把大招都放了。“然後呢?”“沒敢再打我,只是兇我,還說不和我玩了。誰想跟他玩,我才不跟他玩。”“如果他改了,可以跟他玩。要是不改,你還用爸爸的辦法。”後來幾天,兒子都沒有提起這件事情。我覺得問題應該解決了吧。今天晚上,時間應該剛過了半個月吧。兒子笑眯眯的從書包裡拿出一個東西,緊緊的握在手裡。跑到我跟前,“爸爸,那個大孩子要跟我做朋友,還送我一個禮物。”從他的微笑的雙眼看出孩子特別的自豪。“他跟你道歉了?希望跟你做朋友?你要送他禮物嗎?”看著孩子手裡拿著一個士兵玩具,我微笑的問。“恩,他說要跟我和好,我也要送他一個禮物。”“好嘞,就這麼辦。老爸支援你。”接著我跟孩子說了些要分清友好的打招呼和打人,畢竟男孩子打招呼難免會手重一些。又跟媽媽演示了一下基本的區別。

    我的感悟:不好戰也不懼戰。能戰,方能和。對於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策略。第一要有效,第二要明確孩子發展的品質特點。對於男孩子,該培養其勇敢、堅強、自立的品質。對於打架,所以有條件允許的規則。要告訴孩子運用的方法和尺度。孩子大了,需要懂得如何贏得尊重。完全由別人庇護的安全,會降低自信,也會失去朋友。男孩子適度的對抗才能贏得尊嚴和朋友。我們要做的,是給他適度的行動建議。

  • 5 # 球哄哄

    不要惹事,但也不能怕事。他打你了一次可以,但第二次肯定不允許,不然他一定會變本加厲欺負你。第一次忍了,第二次該出手時必須出手。至於幼兒園階段,那就看寶寶自己了。家長不教育這個,應該幫助他分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 6 # 好媽咪修煉手記

    首先,我覺得學齡前的寶寶在一起玩,彼此間搶玩具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是孩子們還沒有完全建立好物權概念的原因,家長這時候最該做的是約束好自己的孩子,告訴他不要搶或拿別人的玩具或其它物品。

    其次,在玩耍的過程中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搶玩具,或推一下碰一下的,家長完全沒必要太緊張,家長之所以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在被欺負,是因為孩子在這場交往過程中處於劣勢,說白了就是吃虧了,而現在家家的孩子都是寶,大家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吃虧,其實這根本就是家長自己的心態問題。

    具體說到遇到這種問題後如何解決,我通常是先看孩子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自己覺得無所謂,強調一下是真的無所謂,並沒有難過、憤怒的表情,家長就沒必要斤斤計較,更沒必要擔心自己的孩子將來會懦弱,因為謙讓本來也是一種美德,很多孩子其實天生就具有這種與世無爭的心態,這種孩子其實更冷靜,長大後反而能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

    但是如果孩子覺得很委屈,很憤怒,我會是情況而定。一般如果是玩具被搶了,我會鼓勵他自己去要回來,教孩子大聲的告訴對方“那玩具是我的,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不能隨便動,但是如果你想玩,可以和我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如果對方不同意,告訴孩子可以透過找對方家長要回來。

    如果是碰到那種愛打人的孩子,我告訴孩子首先要先快速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有過錯,如果是自己有過錯,比如不小心碰了對方,或者打擾到對方,那要先及時道歉,同時說明“自己並不是故意的,我向你道歉了,你打我也應該向我道歉!”

    但是如果是對方比較霸道欺負人先打人,那就先給對方2次機會,但是第一次要告訴對方:“你不能打我,打人是不對的,你應該向我道歉!”第二次警告對方:“你如果再打我,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我會對你不客氣的!”第三次又被對方打,那就堅決打回去,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而且一旦決定打回去就最好一次打服對方。不過前提一定是對方先動手,並且自己沒有任何過錯!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尤其是男孩子,長大一點後一定要告訴他們打架不能用器械,而且要告訴他們哪些部位是絕對不能打的,以免發生意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告訴孩子打架本身是不對的,如果能避其鋒芒是最好不過的,遇到那種愛欺負人的孩子最好還是繞道走,躲的遠一點。

    另外,其實恃強凌弱是人類天生的劣根性!所以,最好還是讓孩子去學個武術或者跆拳道之類的,有門功夫在身還是有用的,至少要讓孩子有一項體育鍛煉,我發現一般身體素質好,看著就身高力強的孩子很少會有人去主動招惹、欺負的。

    總之,對孩子打架這事情,我家一貫的態度就是,咱沒事別惹事,遇事也不能怕事!

  • 7 # 青公主寶貝

    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是孩子們學會感知世界、學會與人交往的階段,難免會遇到小矛盾、小衝突、打打鬧鬧並沒有錯,家長不應該用自己的規則去“摻和”孩子們的世界。但是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嬌貴,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該不該還手分為兩派:

    一、忍讓

    還手就意味著“以暴制暴”,是一種野蠻的行為,況且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孩子不知輕重的出手還擊,造成嚴重後果要怎麼辦?所以讓孩子學會忍讓、學會寬容,也是一種善良的表現。

    二、還手

    很多家長不願孩子當‘狼’,更不忍心當‘羊’,如果一味地忍讓則是性格上的懦弱,所以很多家長都鼓勵孩子針鋒相對,決不能吃虧。

    我個人認為: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吵甚至打架的時候,只要沒有發生危險,父母最好不要急於干涉,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教孩子過分忍讓只會讓他的性格越來越懦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鼓動孩子一點兒虧不吃,事事都佔便宜,只會讓孩子孳生暴力的性格傾向。

    家長應該樹立孩子的自我保護的意識並且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也許在這次的衝突和摩擦中,孩子們學會了理解和包容,責任和擔當,獲得了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

  • 8 # 開心爸爸的日記

    1只是孩子們一起玩的時候不小心被欺負

    這種情況發生的比較普遍,也是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孩子們在一起玩,難免會因為一點點小摩擦什麼的被別的小朋友們欺負了。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會選擇讓寶寶自己去選擇該怎麼做,不管是還手還是不還手都由他自己決定。以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最後我家寶寶選擇原諒了小朋友。

    2孩子被別的孩子有針對性的欺負

    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也不小,現在流行的校園霸凌事件說的就是這。如果是真的孩子是被有針對性的欺負的話,我作為家長是全力支援他去還手的,因為這種事件如果不能夠狠狠的還擊回去的話會在他的求學生涯中不斷出現,而且會隨著他的一步步忍讓讓那些孩子更加無法無天,最佳的處理方式就是在剛有苗頭的時候就處理了。如果可能的話作為家長我也會出手的。

    校園受欺負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主要是看性質如何,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有針對性的,而不是一股腦的要求他去還擊回來。

  • 9 # 觀新人

    小孩子打架該不該還手這個問題,每一種說法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是我想說的是,無論還手還是不還手,這是個表面問題,根本問題在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無論還手還是不還手,對他都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我們支援孩子還手,其實我們家長真正擔憂的,就是孩子會變得懦弱。但仔細想一下,是經常讓人打不還手而導致孩子的懦弱嗎?我認為不全是。如果孩子能夠寬容,或者即使被人打後不還手也可以不了了之覺得沒什麼的話,那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很好的。再一個家長又要想,為什麼總是自己的孩子被人打?我認為,父母給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減少孩子心裡的計較和焦慮,孩子就更容易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即使被打了那麼一兩次,也不會造成大的心理陰影。

    我們支援小孩不還手,是怕孩子不懂得處理事情,怕孩子認為要以暴制暴是好方法。同上,問題還是落於孩子安全感,自我意識和自信心。

    在這我還要說一個,很多家長讓孩子遠離那個打他的小朋友。我覺得孩子有他自己的判斷能力家長不應該替孩子判斷。因為孩子如果自己真的不喜歡,會自動遠離的。再者,家長在灌輸孩子一個觀念:他打了我,他比我強,我不能跟他在一起,只能遠離他。難道這不是在教逃避嗎?

    綜上所述,孩子之間有孩子之間的處理事情的方法,這和我們大人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做的,不是教孩子還手或者不還手,而是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的處理問題。同時,對別的小朋友造成的傷害,希望我們的孩子有更好的心理修復能力。

  • 10 # 媽媽老師王小嘴

    是的,這個問題很普遍,因為它反映出了中國絕大多數父母們,潛意識裡的焦慮和不安。

    申訴理由,如下:

    1、不能讓壞孩子得逞,好孩子受欺負。

    2、我們在家寵愛的“至尊寶”,絕對不可以在外面被別人欺負。

    3、別人打了我,我就要打回去,這樣才公平啊。

    4、不想讓孩子這麼小就有心理陰影,將來長大了會很膽小、很懦弱。

    ……

    你有沒有躺槍?

    那怎麼辦呢?

    第一,既然事情是在幼兒園發生的,而你又不在場,那麼第一時間就需要先冷靜下來,找到現場第一當事人:幼兒園老師,瞭解事情發生的具體經過。(其實,孩子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等你拎著兩把大刀風風火火趕到幼兒園時,那兩個孩子早就雲淡風輕的又開心的玩在一起了。)

    第二,理解孩子的行為。

    3-6歲的孩子是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所謂“直覺行動思維”:就是我心裡一想到那個東西,我就馬上必須得到。他們不能評估自己行為的可行性以及後果的嚴重性。“手、腳比嘴快”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也不能“有話好好說”(這也是用孩子哭鬧撒潑處理問題的原因)。

    所以,問清老師事情的緣由,我們再因勢利導才有效。

    第三,接納孩子的感受,引發對事件的思考,這才是提升孩子EQ的機會。

    從幼兒園回到家,一些孩子會有情緒上的釋放,這時我們給到孩子最好的支援是:陪伴和接納,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問問他下次在遇到類似問題,他會怎麼處理?哪一些處理方式是可以採納的。不要小看孩子的智慧,你越是相信他能做好,他就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待!

    最後,推薦您看看這本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的系列書,相信裡面諸多的新式教育理念,能讓您育兒更輕鬆。

  • 11 # 媽媽密斯

    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帶著去遊樂場玩,遇到孩子被打的時候,我都是站在自己孩子這邊,跟打人的孩子說,小朋友,你不能打人的啊!然後告訴自己孩子,要是還有小朋友打你,你就大聲叫,大聲說你不要打我!同時讓他離打人孩子遠點,從來沒有鼓勵自己孩子還手的情況。不過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鼓勵孩子還手的,讓他們懂得反抗,也要讓自己鍛鍊的強大一些,不被其他人欺負。孩子生活的環境不可能是純淨無暇的,多少都會接觸到這樣的“垃圾人”,讓孩子明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遇到侵犯不要逆來順受,該出手時就出手。

  • 12 # 亦君說書

    幼兒園裡孩子被欺負了,孩子到底該不該還手?

    還不還手要視情況而定,孩子小,有時候分辨不出究竟是不是別人惡意的,有時候小朋友只是不小心或非惡意的碰撞,家長對於這種情況可以不做反應或者等孩子自己解決。

    如果確實是別的孩子帶著惡意,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可以先鼓勵孩子自己還擊。家長記住一條,孩子在處理和夥伴的糾紛時,先讓他自己思考,這樣可以鍛鍊他的情商。

    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次衝突,如果處理得當,對孩子的成長都意義非凡;當衝空發生,與其教訓和指責別人家的孩子,不如把重點放在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收穫正面成長上。

    當孩子需要幫助時,家長可以站在孩子背後,給他力量和支援。無論如何,家長不能對別人孩子出手,這是底線,也是保護自己孩子的方法。

  • 13 # 方妮老師說育兒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不能預設忍受,要有好的引導和應對方式,不然會讓孩子留下陰影!

    1. 遇遭遇到侵犯自己的事情就不反抗。這是退縮,是懦弱,與性格無關。

    2. 其實孩子的很多特質都是後天從父母身上習得的。父母如果是老好人,以和為貴,遇到這樣的事情都不反擊,只能動動嘴皮子。孩子會習得父母的這種性格的。

    3.孩子不敢哭不敢還手不敢告訴老師不敢上學,這是孩子的錯?他只是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啊!在學校裡被欺負了,自己的家長都不給自己出面,不跟施暴者以及他的父母嚴厲交涉,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他會覺得他很弱小,沒有人能夠保護他,他的父母也不能保護他!連哭這種人類最正常的本能反應都不敢,是因為他太沒有安全感了以致壓抑了自己要哭的本能。這事情處理不好的話絕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的,我絕對不是在嚇唬題主。還有一點,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欺負,是因為自己不好,都是自己的錯,與別人無關。孩子會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歸因為自己不好,這是抑鬱症的苗頭啊。

    4. 不要把打架,看成是負面的事情。

    都被欺負成這個樣子了,打架只是正當防衛!這是我們生存必備的技能。正當防衛跟主動打架,性質完全不同的!

    長此下去,最極端的兩個情況:一種情況是孩子一輩子都抬不起頭做人,沒安全感沒自信心,永遠被人欺負,將來在社會沒有競爭力;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一直被欺負,心裡的怨恨一直埋藏著,被欺負的不滿情緒讓他扭曲,在他爆發的那一刻,就是傷害他人乃至殺害他人。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不要以為只要說服了孩子,重新上幼兒園就解決問題了。

    問題如果不重視,將來是有可能出大問題的,防微杜漸!

  • 14 # 陳忻兒童心理

    孩子被欺負了,這個是成人眼裡的現象,而且很多成人會出於心疼自己孩子的心態,一般都會急於下結論,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但是很多情況下,讓自己的孩子打回去並不是一件明智的做法。

    孩子之間有時候確實會有一些攻擊性行為,但是,它背後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有的攻擊性行為是因為孩子還小,他自己本身沒有想要傷害別人的惡意。很多幼齡兒童,因為認知發展的侷限,心理理論的侷限,他們不會第一時間去理解別人,往往是從“我”的角度出發,“我想玩這個玩具,我現在就要玩!”這麼想了,往往也這麼去做了,他們的眼裡往往是隻有這個玩具,沒有別人。為了拿到這個玩具,他們有時候會上手搶,有時候會推別人。他們的目的是得到這個玩具,並不是惡意要傷害別人。這種情況在學齡前兒童裡很普遍。所以父母不要急於說你就是欺負我家孩子,而是,用語言制止他的行為,教他,如果你要別人的玩具,你要用嘴巴,用語言來表達出來,不能用手。經常這麼教,搶東西的孩子會慢慢改正行為,而被搶的孩子,也學會了,當別人來搶我東西的時候,我也可以這麼跟他說。如果孩子大都如此,那麼孩子的整個社交環境會好轉。

    有的孩子,年齡稍微大一些的,可能就是惡意的,目的就是要傷害別人。讓自己的孩子辨別這樣的孩子,如果有這樣的孩子,不要和他硬碰硬,打回去,而是迅速離開。或者自己結交幾個好朋友,一般幾個好朋友在一起玩,這種有惡意的孩子不敢惹。

  • 15 # 熊豔老師

    孩子被欺負了,可能並不是事實,而只是家長自己給的判斷,讓自己的孩子打回去並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楚孩子被欺負的原因。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時候,難免磕磕碰碰,有的攻擊性行為並沒有想要傷害別人的惡意,可能只是因為搶玩具,或者,只是為了表達交朋友,一起玩的意思,還有可能是為了表達憤怒。

    我家小妞5歲多,有時候也會被“欺負”,我瞭解清楚原因之後,就跟小妞說,小朋友打你是不對,你沒有打回去做得很好。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大聲說:“你不可以打我!”,小妞點點頭。其實,如果不是惡意攻擊,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孩子今天被“欺負”了,第二天又和好了。孩子要學會原諒,而不是以牙還牙,用暴力解決問題,這樣是很危險的。

    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是大孩子惡意攻擊小孩子,家長就應該教孩子保護自己,不要硬碰硬,打回去,而是迅速離開。向家長和老師反映情況,讓老師和家長出面解決問題。

  • 16 # 親子溝通如何說

    我的兒子在幼兒園就被所謂的“欺負”過,全班最喜歡咬人的孩子,接連咬過他三次。而他的自然反應就是報告老師,迴避了衝突。後來沒多久,那個孩子特別喜歡他,每次集體活動,總喜歡和他坐在一起,靠著他,而他也樂呵呵承受了。

    我估計看到這裡,會有父母覺得這不是讓孩子成為被人欺負的人嗎?我不這麼看,耐心聽我說。

    首先,在幼兒園被欺負,該打還是不該打,這不是大人教的,這幾乎是事情發生的當下,孩子的自發反應。由外界灌輸的意志,不一定是符合孩子性格的,也不一定能被順利實施。

    所以,我覺得更好的辦法是:

    1)觀察孩子。

    每個孩子對於所謂被欺負,都有不同的反應。有的孩子可能會非常害怕,或者委屈,有的孩子可能心大,無所謂。所以,與其從行為去判斷,不如放下那些想當然,去認真觀察孩子是不是需要家長幫助。

    在孩子自己感到委屈害怕,需要大人幫助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安撫他,讓他情緒穩定下來。這個過程不需要講大道理,也不用引導他理解對方孩子,更重要的是讓他感覺到安全,不再被那樣的事件嚴重影響。

    3)抓住人生中每一個小挫折,鍛鍊他的抗挫力。

    其實,這就像是人生中的小挫折,有點是好事。透過一次次磨練,他才能越來越好地應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並且知道發生以後該怎麼辦。我們不要養成從小就幫他遮風擋雨的習慣,取代他們給他們出主意。

    說到底,情境是千變萬化的, 我們不能每個情境都教他怎麼做,但我們可以培養他尋找解決方法的能力。

  • 17 # 神奇育兒園

    孩子如果被欺負了,首先我們要教會他保護自己、避免危險,同 時尋求老師幫助。在保護自己的過程中,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自衛而打到對方,但是不應該是“狠狠還擊”,那樣可能帶來更大的危險,傷了自己或傷了對方都不好。當然或許不同性格的孩子,對事情接受的程度不一樣——對有的孩子來說,說“狠狠還擊”,他所理解的和做到的,剛好就只是自衛。

    幼兒園的男孩打鬧是正常的,是他們在學習交流互動。但是對於小學的孩子,家長還要做的,就是要用好的態度,慢慢去了解具體情況,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分析,事情起因是什麼,自己有沒有責任,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有時純粹是對方的原因,但有時,其中也有自己孩子的原因,比如不能很好地合作、炫耀、造謠、說傷害的語言,或者只是因為他平時表現消沉、膽怯懦弱。家長要引導孩子分析原因,避免再次發生。這也是幫助孩子成長。切記,家長自己態度和情緒一定要好,要對孩子全力支援,給他力量和幫助,而不是批評指責。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孩子的安全!

  • 18 # 秋天的童話樹

    我兒子上幼兒園時班裡有個小朋友總是對其他小朋友動手動腳,幾乎每天都有小朋友不是被他撓了就是被他咬了,我兒子也被他打過幾回。開頭我並不知道這種情況,後來有一次兒子臉上帶著明顯的傷痕回來,我才發現他也被撓了,當時我問他“你告訴老師了嗎?”他說“告訴老師了,老師也批評他了,但是不管用”,我就說“再發生這種情況還是報告老師,如果老師忙管不過來你就打回去”兒子說“媽媽,打小朋友是不對的,不能他打我我就打他啊”,當時我真很沮喪,攤上一個和平主義愛好者的孩子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擔心?

    後來我帶他出去玩時觀察他幾次都是對別人挑起的爭端採取忍讓的態度,即便是我三令五申“不許先打小朋友,但是被打了也不許不還手”,一旦事情發生,他還是呆呆的不會還手,最多就是疼得厲害了跑回媽媽身邊哭求安慰。

    所以說如果孩子是溫和的性格,鼓勵他還手也沒有用,因為他反應不過來。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只能更密切關注孩子、加強和老師溝通並勸他離有打人習慣的小朋友遠一些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

  • 19 # 沉吟心理健康札記

    上幼兒園的小孩子被欺負了該鼓勵他還手嗎?

    我想,這樣的事我們可能需要釐清一個概念:被欺負是孩子覺得自己被小朋友欺負了,還是我們認為孩子被欺負了。再若孩子覺得被欺負了,可以找老師瞭解一下事情經過,做到心中有數,再和孩子來處理此事。若是我們認為孩子被欺負了,那麼,我們需要問問自己:這件事是我們的事還是孩子的事。

    話說回來,不管是哪一種,當孩子被欺負時,要鼓勵孩子還手嗎?

    我想答案我們都知道:不應該鼓勵孩子還手。可我們又有些擔心:若不讓孩子還手會不會是的孩子變得懦弱,總受人欺負。

    這種擔心我們都能夠理解,或者我們也都曾或多或少有過類似的擔憂。

    幼兒園的小孩子,大多在六歲以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只是很感性地感知世界,我們對待孩子的一言一行,會影響到孩子性格和處事方式。因此,當孩子述說委屈時,我們作為爸爸媽媽首先要做的是讓孩子慢慢說,我們給予孩子一些同理心,以孩子的心情來感受這件事;同時,在孩子述說時,可以任意釋放孩子的情緒。很多孩子在和爸爸媽媽說完後,會很快忘記這件事,第二天照樣和那個欺負了自己的孩子玩兒。

    第二,如果孩子透過述說都無法緩解內心的害怕時,我們可以輕輕抱抱孩子,告訴孩子,我們此刻感受到了孩子內心的委屈、害怕和無助,我們願意在第二天陪伴孩子去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談談,瞭解一下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多給予孩子一些感情上的支援,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注意分寸,既不能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也不能讓孩子有凡事都有父母代辦解決的心理。

    第三,第二天上午或中午,我們還需要和老師進一步溝通,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若有好轉,下午接孩子回家時,可以詢問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受這件事影響很大,無法很好地融入小朋友,或出現異常狀況,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採取措施,如找對方家長做進一步溝通,或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儘量減少這件事對孩子身心影響。

    總之,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總是我們不願意發生的事情,一旦發生了,我們需要儘快處理,將此事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 20 # 夕媽育女

    不應該鼓勵還手。還手會出現兩種:一種是孩子打不過對方,還是出現原來的問題。還有一種你的孩子打得過對方,但孩子下手不知道輕重,可能會傷著對方,這個後果最後是不是還是你來承擔,所以讓孩子不還手是對孩子的最好保護。可以教孩子用言語厲聲呵斥對方,對方不在理,自然不敢太囂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