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人間戲

    怕被美國拖下水呀。

    其實中東的爛攤子和德國無關,當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德國也是反對的,所以也沒有派兵。

    德國一直在削減軍事支出,為此還被美國批評過多次,要不是為了盡北約盟國的義務,德國才不要派兵到伊拉克去呢。

    現在既然伊拉克議會已經投票透過驅逐所有外國駐軍,德國自然要抓住這個機會全身而退了,現在德國最起碼可以和美華人說不是我們不願意幫忙,是人家主人趕我們走了。

    德國最擔憂的就是美軍遭受伊朗或者伊拉克的攻擊,因為根據北約盟約,當盟國遭受攻擊時,所有盟國有義務協防,也就是所謂的集體防禦權。

    當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時,那是主動攻擊他國,德國可以不用參加,現在要是伊朗主動攻擊美國軍隊,那集體防禦機制便會自動觸發,德國必須要協助美國。

    德國才不要被美國的冒險政策拖下水呢,安安心心賺錢不香嗎?

  • 2 # 軍武最前哨

    今天早些時候,德國宣佈將在近期撤走駐紮在伊拉克境內(巴格達和塔吉地區)的三十多名德國士兵,而這些士兵隨後會被安排進入並駐紮在約旦和科威特。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德國此次撤軍並不是全面撤出伊拉克!

    截至目前,德國在包括伊拉克、約旦等在內的中東國家共駐紮有四百一十五名聯邦國防軍,其中有約一百二十人駐紮在伊拉克;所以說,德國此次撤走計程車兵只是其駐伊拉克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毫無疑問,蘇萊曼尼的死對於駐伊德軍還是產生了影響:他們自本月三號起就暫停了對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庫爾德武裝的相關培訓工作。但是德國國防部也已多次做出宣告:德軍不會全面撤出伊拉克和中東,因為他們還將繼續參與打擊極端組織的行動。

    實際上,德國並沒有輕易放棄伊拉克的理由。要知道,自2014年起,德國到目前為止對伊拉克的重建資金投入總額高達17億歐元;而且早在本世紀初的時候,德國政府就十分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對伊拉克發動戰爭。

    雖然說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反對伊戰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確保自己支援率的企圖,但我們也看到即便是後來的默克爾政府,在伊拉克等中東問題上仍舊保持著相比之下要溫和許多的態度和政策。

    在外界看來,儘管德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卻看上去吃力不討好,默克爾是不是吃飽了撐的?或許表面上看確實如此,但德國絕不是人傻錢多的主兒。包括在中東駐軍、向中東出售武器以及提供發展性投資等在內的舉措,其背後都隱藏著德國更具深意的政治目的。

    近些年來,由於中東逐漸惡化的政治生態,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地區也深受其害: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威脅等等。但是,作為歐盟和北約主要領導者之一的德國,其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卻遠弱於英美法。

    這種不平衡也是逐漸擺脫了二戰和冷戰影響後的德國所不能接受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德國近幾年也開始有意識、有計劃的加強了在中東的戰略佈局,默克爾的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儘可能的提升德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 3 # 縱橫觀智庫

    德國宣佈從伊拉克撤軍,怕受到美華人的牽連,遭到伊拉克什葉派或伊朗報復行動。更為重要的是,德國此舉是在尊重伊拉克國民議會的決議。根據伊拉克國民議會在1月5日透過的決議,伊拉克領土上的外國軍隊都應該撤走。德國軍隊在伊拉克本來也不多,這一次先行撤出30名駐伊拉克德國。接下來,德國會撤出全部駐伊拉克軍隊。德國軍隊

    1月5日,應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邁赫迪的要求,伊拉克國民議會召開了經濟會議。經過到場172名議員的投票,伊拉克國民議會通過了要求外國駐軍撤出伊拉克的決議。此外,伊拉克國民議會還要求伊拉克政府向聯合國控訴美國侵犯伊拉克主權與安全的行為。也就是,美國此前在伊拉克領土上公然暗殺了伊朗高階將領蘇萊曼尼。而美國暗殺蘇萊曼尼的行動,並沒有提前徵求伊拉克政府的同意。

    2011年底,美軍曾經全部撤出伊拉克。但等到了2014年,IS越鬧越大,伊拉克國民議會又同意伊拉克政府邀請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進入伊拉克,幫助伊拉克安全部隊打擊IS極端武裝。此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再次進入了伊拉克,包括英國、加拿大、德國、澳洲等國家的軍隊。除了美國以外,其他國家的軍隊人數並不多。以德國為例,進入伊拉克的軍隊人數不到500人。

    在IS大部分成建制部隊被消滅以後,大部分德國軍隊撤出了伊拉克。目前,在伊拉克的德國駐軍不到200人。1月7日,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對法新社表示,部分德國已經做好了撤離伊拉克的準備。第一批撤出的30多名德國原本駐紮在巴格達與塔基,將會撤離到約旦與科威特。由此,德國成為了第一個主動從伊拉克撤軍的國際聯軍成員。

    從德國的角度,不願意摻和到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恩怨情仇。如果德國軍隊繼續留在伊拉克,可能也會受到美國的牽連,成為被報復的物件。更為重要的是,德國一直有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包袱,非常重視國際形象,非常擔心再次被冠上好戰、侵略這樣的詞彙。既然伊拉克國民議會已經做出了決議,德國自然會撤出本國軍隊。德國總理默克爾

  • 4 # 談笑觀察室

    德國在伊拉克也有部分駐軍,不過是以北約軍事團體的名義存在的,德國《每日鏡報》6日報道稱,德國連夜將位於巴格達以北的32名德國軍人撤回德國,駐紮在“反ISIS聯盟”的3名德國士兵也和其他士兵一起撤離到了約旦。雖然德國軍隊規模不大,但是證明了德國的態度,德國隊美國這次很失望。德國作為歐盟的龍頭,在伊核協議問題上可以說是廢盡心血,結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互信基礎就在美國撕毀伊核協議、對伊石油全面禁運以後被徹底搗毀,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刺殺伊朗最高級別將領,德國深知這件事自己已經無法挽救,曾經的努力都被任性霸道的美國毀於一旦。一旦美伊之間有什麼大規模軍事衝突,駐伊拉克的德軍士兵將會無辜遭殃。其次,德國表達了自己對於美國的失望和不滿,雖然同處在北約框架下,可美國也不應該把德國的努力不當回事,這樣也是表達德國的立場,你美國自己惹下的禍事別總是讓德國來收拾爛攤子。

  • 5 # 李姓先生

    德國害怕的當然是美國惹上的麻煩事兒,美國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斬首伊朗大將蘇萊曼尼之後,不僅伊朗宣佈會報復美國,伊拉克議會也是通過了決議要求外國軍隊離開伊拉克。德國向來是不太喜歡惹事兒,既然伊拉克都已經下了逐客令,那德國政府幹脆就把德軍先撤出伊拉克。(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

    據法新社1月7號的訊息,德國國防部發言人在當天表示,約有30名駐紮在巴格達和塔吉的德軍士兵將會被轉移到約旦和科威特,並且該發言人還強調撤軍很快就會被執行。德國在這個時候做出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這跟近期緊張的美伊關係顯然是存在很大的關係,現在美國不僅是跟伊朗關係緊張,它跟伊拉克的關係也十分緊張,而德國作為美國的小兄弟,它估計並不想跟著美國老大哥躺中東地區的渾水。

    德國在伊拉克境內並沒有多數駐軍,德軍主要也就是跟隨美軍留在伊拉克,在5號伊拉克議會透過要求外國軍隊停止使用伊拉克領空、領海和領土的決議之後,美國方面立刻給予了明確的拒絕,英國和法國則表示支援美軍留在伊拉克,而德國並沒有對美國表達支援,這樣的情況也預示著德國可能會按照伊拉克議會的決議撤出伊拉克。德國撤軍的決定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它最多是表明德國政府對美國近期的一系列行為不太滿意。(默克爾)

    伊拉克之所以會對美國軍隊下逐客令,這跟伊朗還是存在很大的關係,經過十多年的經營,伊朗已經能夠對伊拉克議會施加很大的影響,它對伊拉克的掌控能力甚至比美國要強得多,而且美國在伊拉克做什麼事兒一般都是明擺著來,而伊朗則是暗中操作,所以伊拉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伊朗的深刻影響。美軍在伊拉克境內斬首伊朗大將,此舉必然激怒伊朗,結果就是伊朗會讓受自己影響的伊拉克議員在議會主導透過驅逐美軍的決議。(伊拉克議會)

    德國軍隊在伊拉克其實並不能發揮太大的作用,默克爾估計是擔心德軍士兵在伊拉克牽涉進美國和伊朗的衝突當中,為了避免德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所以德國決定將自己的幾十名士兵撤到中東地區的其它國家。只能說這次美國惹上的事兒還是比較大,它不僅讓以色列和沙特等國嚇得一身冷汗,美國和德國等北約國家也是在嚴陣以待伊朗的報復行動,或許在默克爾看來這個時候從伊拉克撤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 6 # 新文化街男孩

    首先要做一個糾正,德國不是從伊拉克撤走全部人員和軍事裝備,而是部分。這樣做既是對當前緊張態勢的一個應急反應,又是在向外界暗示自己留下來的決心,哪怕最後只剩下一個士兵,也不會從伊拉克全部離開,因為德國很自信,無論未來是戰爭還是和平,德國都有獨特的價值可以體現。

    我們認為,這表達出德華人為人做事都強調獨立性,以我為主:什麼時候撤,撤多少,我德國說了算,就如同當年派兵進入伊拉克打擊IS一樣,出多少兵,什麼時候出,也是我德國說了算。

    德國做出這種特立獨行的舉動,一方面告訴美國,德國不會追隨美國去冒險。另一方面是告訴伊拉克政府,德國不是入侵者,是你們請來打擊IS的客人,只要恐怖勢力還在,德國就不會完全離開。

    (德國國防部長與庫爾德女兵在一起)

    還有,就是基於歷史和文化等原因,德國與中東庫爾德人一直保持有良好關係。在內戰時期的敘利亞,德國不僅向庫爾德人提供援助,還提供教官幫助他們訓練。所以,只要伊拉克庫爾德人有需求,無論多麼艱難和危險,德華人也會留下來。

    我們以為,鑑於德國以往的中立表現,伊拉克政府不一定會把留守德華人當作壞人,或許會按國際觀察員看待。

  • 7 # 幸福地帶2

    美國闖的禍,當然應當由美國來承擔。德國從伊拉克撤軍,就是希望告訴伊拉克國家和人民,此事與德國沒有絲毫的關係。德國撤離伊拉克,就是希望自己不要在這方面“沾灰”遭到牽連,以防不測。

    德國知道,這次美國闖的禍不小,如果德國繼續留在伊拉克,一旦伊拉克出現戰爭,或者是在伊拉克的德軍遭到襲擊,那麼,德國是會吃啞巴虧的。如果德國要捲入到這場戰爭,那麼,德國遭受到的損失,更是無法估量的。與其助以待斃,不如36計,走為上策。因此,德國才會選擇拍一拍屁股走人,以防止自己受到牽連。

    實際上,德國一直反對美國的軍事挑釁行動,特別是美國攪動中東局勢,給世界帶來的不安。美國對中東國家的侵略,已經導致德國在接受難民問題上不堪重負。而現在的德國從伊拉克撤軍,就在明確的表明,德國不可能和美國站在一起,更不可能支援美國的侵略行動,因此,德國才會從伊拉克撤軍。

    德國是需要和平建設的國家,德國更需要能夠從中東地區獲得能源的支援。所以,戰爭對於德國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德國希望看到的是和平,而不是戰爭。德國希望美國和伊朗能夠和平解決問題,而不是助紂為虐的幫助美國發動伊朗戰爭。因此,德國才會選擇從伊拉克出來。德國不願在中東地區與任何一個國家為敵,而從伊拉克撤離,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姿態。

  • 8 # 衝擊時評

    德國在伊拉克只有30多名駐軍,其實撤不撤軍對於中東局勢並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只是美伊關係緊張,此時德國撤軍總是會給人一種釜底抽薪的感覺。不過美華人對自己的這些所謂盟友,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這些酒肉朋友就是美國得勢的時候,出點小力,一起上去分分戰利品;美國失勢的時候,他們為了保住自己,撤的比敵人來得都要快。

    2003年,那時的美國還處於最鼎盛的時期,小布什心心念念想要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最後美華人在沒有找到任何確鑿的證據的情況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德國當初在美國的反覆邀請下出兵伊拉克,其實也就是給美華人一個面子,這樣美華人對國際社會還可以說自己領導的是多國部隊,執行的是捍衛世界和平的大業。30名德軍在戰略、戰術層面不可能給美華人提供任何有價值的幫助,最多隻能算是美國錯誤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一張遮羞布而已。而且在這一塊遮羞布的面積還不大,明眼人透過這塊遮羞布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近期美國發動空襲擊殺伊朗聖城旅最高指揮官蘇萊曼尼,甚至沒有提前通知自己最親密的盟友英國,當然也就不可能提前告知德華人了。本來還有絲毫把自己當成盟國的德國,對於美華人的這一做法確實很受傷。以伊朗人的脾氣秉性,自己的高階指揮官遇難,肯定會發生報復。但是特朗普又已經明確表態,如果伊朗人再造成美國公民的傷亡就會對伊朗本土發動襲擊。既要報復美國又不能夠襲擊美國公民,擺在伊朗人面前的選擇已經不多了。德華人非常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既然特朗普就沒把自己看成什麼盟友,那麼儘早離開伊拉克這個是非之地,對於德國而言是最佳的選擇。

    德華人要逃離伊拉克這個是非之地,留在中東的英華人和離不開中東的以色列人何嘗不是瑟瑟發抖,也許這就是做美國盟友的代價吧。

  • 9 # 老鱷魚觀天下

    1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接班人、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和德國外交部部長海科.馬斯對聯邦議會宣佈,將撤走德國在伊拉克的所有士兵,主動結束德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

    駐伊拉克德軍走得很急,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1月6日剛剛宣佈撤兵命令,1月7日凌晨,駐伊拉克的德國士兵連夜從巴格達撤走,32名駐紮在巴格達的德國士兵已經從伊拉克飛往約旦!

    德國還洩露了一個秘密,一個關於美國的秘密!在德國從伊拉克撤兵的同時,伊拉克的美國大兵也在轉移,而且是夜間轉移。德國之所以知道巴格達的美軍在進行夜間轉移,是因為德國有3名士兵和美軍一起轉移!德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計程車兵不多,只有30多個,這次撤兵之後,巴格達已經沒有德國士兵!

    德國這次突然下令從伊拉克撤兵,和伊拉克1月5日議會高票透過的議案有關,根據伊拉克國民議會1月5日透過的議案,伊拉克國民議會要求所有的外國軍隊撤離。既然是針對所有的外國軍隊,就包括駐紮在伊拉克的德國士兵!

    德國如此聽話,怕些什麼呢?德國不是害怕,德國是不想趟這趟渾水!伊拉克國民議會透過“讓所有外國軍隊撤離”的議案,如果德國和美國一樣賴著不走,伊拉克什葉派就會認為德國和美國狼狽為奸,在對付美國的時候,就會同時襲擊德國駐軍。德國不擔心幾十名士兵被襲擊,德國擔心的是美國以此為藉口,要求德國和美國一起對付伊朗。

    美伊對峙期間,德國等歐盟28個國家早就宣佈中立,不參與美國任何針對伊朗的行動。德國等28個歐盟國家宣佈中立,就是要獨善其身,不想給美國當炮灰,不想充當美國的打手,美國怎麼和伊拉克鬥,怎麼和伊朗打,是美國的事情,和歐盟無關,歐盟不想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德國學聰明瞭,美國搞亂中東,中東產生了大量的難民,最後難民都往歐盟國家跑,難民成了歐盟國家的累贅,成了歐盟國家的經濟負擔!有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教訓,德國不準備幫美國打伊朗,不準備幫美國打伊拉克的什葉派,德國需要和平崛起!

  • 10 # 超然視野

    在伊拉克議會透過“要求外國駐軍撤離伊拉克的決議”後,外國在伊拉克駐軍當然包括美國的盟友德國駐軍,德國是怕伊朗及伊拉克內部親伊朗的武裝組織對美軍報復,會殃及池魚嗎?

    如果國際社會真的這麼想,那就太正中德國下懷了,曾經,德國在阿富汗的駐軍就鬧出了大笑話,駐阿富汗的德國軍隊,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出現普遍超過標準體重的情況,而且在縮水版計程車兵體能測試中,還是大部分沒有透過,讓國際社會對德國軍隊的認識大跌眼鏡,難道德國軍隊真的就這麼差嗎?

    其實德國軍隊跟隨美軍行動,大多是充當一些警戒或者後勤的任務,且人數極少,還大多數時候的不得已而為之,你以為德國軍隊就那麼願意駐軍阿富汗或者伊拉克嗎?德國壓根就不願意在這些地方,以美國軍隊的附庸的身份存在。

    顯然德國在伊拉克議會通過了《限制外國駐軍撤離決議》,找到了撤出伊拉克的機會,但又不得不跟隨美國駐軍前往科威特,德國並不擔心伊朗為難德國,畢竟德國與伊朗的關係還算不錯,正是以德國為首的英法德三國還在努力的與伊朗開通新的結算體系。

    伊朗就算要報復,也不應該過多樹敵!若將矛頭指向德國,只會讓伊朗失去歐洲國家的支援,以後將會與整個西方世界為敵,顯然此時對伊朗極為不明智。

  • 11 # 小桂子1120716515

    撤軍是對的。不然的話,面對伊朗的瘋狂報復,都讓你們撤退都撤不掉。全部葬身伊拉克。

    德華人。就是有遠見。

  • 12 # 仲夏視點

    此時伊拉克正值多事之秋,伊朗高階將領蘇萊曼尼在巴格達機場遇襲身亡,伊朗最高領袖誓言報復,那麼最有可能遭殃的就是近在眼前的駐伊拉克美軍,而德國也有少量駐軍在伊拉克,就在這時德國宣佈撤軍究竟是出於什麼考量呢?

    首先,可以肯定德國宣佈撤軍與伊拉克國民議會5日做出的決議有直接關係,伊朗將軍被炸身亡後伊拉克議會做出了要求外國軍隊全部撤離的決議,雖然美國以賠錢為由拒絕撤軍,但德國作為外國軍隊之一順水推舟宣佈撤軍,既顯得尊重伊拉克主權又符合自己的利益需求,一舉兩得,豈不美哉。伊拉克議會

    其次,伊朗正有天大的怒氣沒地方撒呢,德國在伊拉克的聯邦國防軍士兵保不齊會被美軍連累,伊朗如果襲擊美軍有可能會誤傷德國駐軍,而且德國外長就蘇萊曼尼的死發表了支援美國的言論讓伊朗極為不滿,此時怒火中燒的伊朗把駐伊拉克德軍當做襲擊的目標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乾脆趁著伊拉克下“逐客令”撤軍為妙。蘇萊曼尼葬禮

    最後德國駐軍在伊拉克只有幾百人的規模,任務也只是維穩,所以作用不大的德軍撤離伊拉克對局勢也沒有什麼影響,而且德國戰後一直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無意多摻和中東事務。

    所以說德國宣佈撤軍不是因為怕什麼,而是不想蹚這趟渾水,不想額外操這份心,一走了之省的麻煩,反正一切有美國頂著呢。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 13 # 小柳聊聊兵

    1月6日,德國正式宣佈,將撤走駐紮在伊拉克境內的32名德國士兵,實際上,德國此次並沒有將所有的駐軍撤離,而是先行撤離的第一批士兵,這些士兵駐紮在巴格達地區和塔吉地區,德國準備先將這30餘名士兵,撤離至約旦或科威特;

    不過,德國接下來會撤出所有 駐伊拉克德國部隊,而德國之所以會主動撤離德國士兵,主要還是因為,害怕捲入美國與伊朗的爭端當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正好藉助伊拉克議會透過的 撤出所有外國軍隊的決議 這個臺階,也是向美國表達立場,德國不想與美國 組成軍事聯盟 參與對伊朗的打擊;

    德國之所以在伊拉克擁有駐軍,也是因為2014年,伊拉克的伊斯蘭國勢力越鬧越大,當時的伊拉克國民議會,主動邀請美軍返回伊拉克,協助打擊伊斯蘭國,而當時的美國,拉了一幫小夥伴,組織了一個所謂的國際聯軍,德國就在那一次,被美國邀請,參加了這個國際聯軍,這個國際聯軍參與的國家還有,澳洲,加拿大,英國等等,不過,德國在伊拉克的駐軍很少,只有大約100多名 德國士兵,駐紮在伊拉克;

    從這個角度來看,德國之所以成為國際聯軍當中的 第一個主動撤軍的成員,主要還是擔心被捲入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爭端,畢竟,美國此次對伊朗蘇萊曼尼將軍的暗殺行動,是公然違及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的行為,如果德國捲入其中,不但有損德國的和平形象,還有可能會造成德國士兵的傷亡,德國為了表明立場,所以選擇主動撤軍。

  • 14 # 匆匆那些年175975433

    德國,跟伊朗都屬於雅利安人後遺,有天然的認同感,地域相近,德國實際無論從經濟和政治都支援伊朗的,只是屈服美國的淫威,德國從伊拉克撤軍,一方面,,對伊拉克環境的擔憂,另一面不想在這場火藥庫擔風險,也聞到了戰爭的味道!

  • 15 # 福垊

    德國總理默克爾,她雖然身體不好,但腦子精明著呢!默克爾宣佈部分撤軍,其實也就是踢球,她可不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她只是不想受到美國的連累,在撤軍的位置和時間也很耐人尋味。讓人感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沒有了歐洲女王的霸氣,你看人家英國、法國淡定著呢!她在怕什麼呢?

    《明鏡週刊》報道,當地時間1月7日凌晨,位於巴格達以北營地的32名德軍士兵,已乘飛機前往約旦。此外,駐紮在巴格達“反IS聯盟”總部的3名德軍士兵也與其他美國士兵一起在夜間進行了轉移。

    伊拉克看守總理馬赫迪在1月5日透過決議,要求在伊拉克境內的所有外國勢力都要撤出伊拉克。伊拉克的決議,美國、英國、法國、伊朗,它們都充耳不聞。伊朗還表示馬赫迪要驅逐的是美國。唯一給馬赫迪面子的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1月7日凌晨默克爾連夜將35名德軍從伊拉克轉移到了約旦雜湊姆王國和科威特(埃米爾)國。而在1月6日時,有著小默克爾之稱的德國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還否認要從伊拉克撤兵呢!

    這1月7日凌晨,這個被視為默克爾的接班人的女國防部長,竟然連夜轉移了伊拉克兩地的35名德國士兵。連覺都不讓睡了,轉移的這麼匆忙。那麼這伊拉克兩地又是哪兩個地方呢?是不是有些敏感呢?

    為什麼德國士兵要撤出塔吉基地呢?

    1月3日晚,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武裝“人民動員組織”(PMF)表示,在塔吉體育場附近,有武裝組織空襲了PMF醫護人員車隊。伊拉克國內外多家媒體表示是美華人和他的小夥伴們乾的。1月4日,伊拉克聯合行動指揮部和以美國為首的塔吉基地的國際聯軍(德、英、法等駐軍),表示沒有空襲。人民動員組織又否認1月3日晚遭到空襲。連軍有沒有空襲不重要,人民動員組織有沒有說謊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場“烏龍”讓德國有著很強的“打草驚蛇”的感覺。萬一哪天,人民動員組織和伊拉克真主黨甚至是伊朗要報復國際聯軍呢?那該地的德軍豈不是會牽連在內?

    人民動員組織和伊拉克真主黨以及伊朗為什麼要報復國際聯軍呢?

    德國總理默克爾連美國都不會怕,怎麼會怕伊拉克?怎麼怕伊朗?怎麼會怕人民動員組織?怎麼會怕伊拉克真主黨?默克爾撤出德國士兵,有點討好伊拉克看守總理馬赫迪的味道。但我們應該要注意的是,默克爾撤出的35名德國士兵,只是德國駐伊拉克軍隊的一少部分,下課還有85名德國士兵,他們只是撤出了自認為伊拉克最危險地帶計程車兵。

    默克爾這麼做,看上去想擠著眼辦事,拖泥帶水,其實做得卻是兩面討好。她能討好伊拉克看守總理馬克迪,馬赫迪也就會對德軍多有“照顧”。同時,她也討好了美國總統,因為它留下了大部分德軍在伊拉克,美國也不好說她什麼。這樣做,默克爾把球踢了出去,真正避免了城門失火殃及她這條魚的可能。如果美國和伊朗關係進一步惡化的話,德國很有可能撤回全部德軍。由此可知,默克爾所謂的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有事。而並非是畏懼美國或者伊朗或者伊拉克,只是不想惹麻煩而已。棗是紅的甜,默克爾,厲害!

  • 16 # 雲中史記

    德國不會撤軍的,這次德國只是把駐紮在巴格達和塔季的計程車兵轉移至約旦和科威特,只是暫時轉移,主要是出於安全因素考慮,等這陣風頭過了,這些德軍士兵還是要回去的。

    在德國外長馬斯和防長卡倫鮑爾1月6日晚寫給議會的信中,他們說道:只要伊拉克願意並在局勢允許的情況下,德國原則上樂於繼續為伊拉克提供支援。

    而且,德國目前有400多名士兵在伊拉克、約旦、敘利亞等地參與打擊IS的軍事行動,德軍在伊拉克部署有120人,除了反恐,平時主要幫助培訓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庫爾德人的武裝。

    在2018年9月中旬時,時任德國防長的馮德萊恩在訪問伊拉克時,就表示,德國為了確保IS的殘餘勢力不會捲土重來,德國軍隊將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幫助伊拉克重建軍隊,而且,馮德萊恩表示從2014年到2018年,德國為伊拉克的重建付出了14億歐元,之後,伊拉克的重建更需要穩定的環境,所以,德國需要長期呆在伊拉克。

    當然了,這些說的都是漂亮的場面話,找機會不斷施加海外軍事、政治、經濟影響力,提升德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話語權,這才是德國的真實目的。

    不過,正常情況下,德國是沒機會涉足向外派軍隊的領域的,也只有逮著這個反恐戰爭的機會,以北約的平臺,跟著美軍,可以去世界上的一些需要“維護和平”的地方。

    當然,德國士兵在海外執行任務一向是比較低調的,一般也是給美軍陪襯的,打打下手,或者後勤保障、訓練軍隊之類的。

    但就這樣,好歹有個楔子插了進去,這就是提高影響力的契機。

    雖然這2天,德華人撤了30名士兵,但這個性質上只能說轉移部署,把士兵們從熱點區域撤走,以免過陣子美伊矛盾激化,讓駐巴格達等地的德軍士兵也成了活靶子。

  • 17 # 大將軍威武K

    隨著美國和伊朗關係再度緊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加,中東乃至世界格局又充滿了變數。具有歐盟國家和北約國家雙重身份的德國,對於自己在中東的利益開始有了新的考慮!

    1月7日,德國宣佈將駐紮在伊拉克巴格達和塔吉地區的30多名官兵撤往鄰近的約旦和科威特。

    德國在中東駐軍,一方面是作為北約成員國受到反恐的號召而行動。時至今日,德國在中東的駐軍約415人,其中在伊拉克有120人。另一方面德國作為歐盟領頭羊之一,也是全球排的上號的工業強國。但是德國缺乏能源,一直謀求建立一條由本土連線中東的能源貿易通道,只不過一直受到美國阻撓。伊拉克最初是德國看好的中東夥伴國,但是隨著薩達姆政權的敗亡,這一夢想隨之破滅。既然無法繞開美國,那就只能先跟著走。伊拉克戰爭後美國曆次對中東用兵,德國都是參與國之一,幻想用這種參股的方式謀求利益。

    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德國同時也包括多數西歐國家跟著美國對中東用兵,利益拿沒拿到先不說,因為地緣環境因素,他們遭受到的恐怖襲擊則是有目共睹的。同時,在敘利亞戰爭期間,默克爾政府盲目的吸收中東難民,在增加安全隱患的同時又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使得德國在歐盟成員國內的地位開始動搖。而美國似乎對德國的貢獻和創傷似乎視而不見,2019年在駐德美軍軍費和俄德北溪二號線工程上頻頻向德國施壓。

    血的教訓讓德華人開始明白不能再在中東問題上盲目追隨美國。於是,當2019年5月份美國和伊朗再度激烈對抗時,德國與法國這兩個歐盟領頭羊一道力挺伊朗,大聲對美國說“不”,塵封已久的歐元——石油貿易體系和結算機制迅速啟動。

    這次伊朗名將蘇萊曼尼被美軍“斬首”於巴格達,伊朗揚言報復,美伊雙方再度劍拔弩張!在此情形下,德國撤出巴格達的駐軍,算是一個非常明智的舉動。當然德國也是留有餘地的,既不願得罪伊朗,也不願得罪美國。所以,駐伊拉克的德軍只撤走1/4,而不是全面撤退。

  • 18 # 謝金澎

    德國宣佈從伊拉克撤軍,不是害怕,而是懂得尊重和敬畏別國的主權和國家尊嚴。換一句話說,就是人家懂得要臉,不像有些國家用武力扣開伊拉克的大門,進去後在巴格達修了一個比梵蒂岡這個國家都大好幾倍的大使館,死皮賴臉的不想走了。

    德國確實是二戰後反省最徹底的軸心國,不但去給猶太人下跪了,而且一直遵守國際規則,慎重使用武力。

    德國原本是應邀到伊拉克協助維持秩序,這次美國在伊拉克領土上貿然謀殺伊拉克政府的朋友,伊拉克議會全票透過要求外國駐軍全部撤出伊拉克,德國第一個響應尊重伊拉克的決定,本國駐軍率先撤離。

    德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表示對美國做法的不認同;二是心口如一,尊重伊拉克的主權權力和獨立自由;三是遵守國際規則。

    不過德國這樣一做美國就非常尷尬了,原本還打算乘機大規模的往伊拉克駐軍,現在反而被逼著撤軍了。如果不撤,整個世界都在看著美國的無賴嘴臉,如果撤出,花了那麼多錢和精力打下來的伊拉克就這樣放手實在不甘心。

    但是美國如果不撤,就更暴露了其想長期佔領伊拉克,榨取伊拉克利益的真實嘴臉,只會讓伊拉克人民和政府更加反感。以後在伊拉克也不會受到尊重,甚至不會得到伊拉克政府的有效配合,那美軍在伊拉克的日子也就更難熬了。

    而且德國也先後為伊拉克重建投入了十幾億美元,但是德國並沒有患得患失,而是尊重主人的意見立即撤軍。

    所以,必須肯定德國響應伊拉克號召立即撤軍的行為,原本到別人家裡做客,主人下了逐客令還賴著不走的,那就不是客人,而是強盜。終將受到主人的暴力驅趕,那個時候名利雙失,灰頭土臉。

  • 19 # 月舞雲後

    美國這次玩兒大了,德國可不願替他背鍋,撤軍再正常不過了。

    有人說美國這次暗殺行動是早有預謀的,要我看,早有監視是可能的,下決心發動攻擊純屬特朗普頭腦一時發熱。馬上就要總統換屆了,特朗普早已是一頭的包,眼看連任無望,而製造事端和恐慌,甚至戰爭,則正好符合民眾亂世求穩的心理,只有這樣特朗普才有連任的可能。

    戰爭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結果,對德國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置身事外,明哲保身,才是德國最好的選擇。

  • 20 # 馬克觀察

    德國目前有120名軍人在伊拉克,而在伊的理由是應伊拉克政府邀請,參加美國主導的打擊IS“國際聯盟”,以聯盟成員的身份在伊駐紮。由於伊拉克議會在1月6日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撤離該國的決議,而且終止與“國際聯盟”的協議,所以德國在伊拉克的駐軍沒有法理基礎,只能暫時到同“國際聯盟”有協議的科威特進行駐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德國撤軍的舉動也有兩層原因。

    第一層是顧慮伊拉克什葉派和伊朗對駐伊美軍的報復波及德軍。由於德國在二戰後主張“和平發展”所以在海外駐軍方面十分謹慎,而且規模並不大,大多在北約框架下進行活動,所以和美、英等軍隊經常駐紮在一起。現在駐伊美軍已經成為被報復的物件,由於德軍和駐伊美軍在一個營地,所以顯然是也容易遭到襲擊的。

    而第二層顧慮就是對美國方面的單方打擊行動表示不滿,美軍的舉動不但令駐伊外軍陷入了被動的境地,而且加劇了中東的地區緊張局勢,間接威脅駐伊德軍和加重中東難民危機,不符合歐洲與德國利益,所以藉機德軍撤出伊拉克也是間接的對美國表示不滿。

    雖然德國暫時從伊拉克撤軍,但是英法德三國卻發表了聯合宣告,呼籲伊拉克繼續維持反恐聯盟,可見歐洲仍然希望保留在中東的利益,不過在目前什葉派因時間普遍憤怒的情況下,顯然歐洲人暫時還是離開為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了十二萬的基金到目前為止已經虧了3萬9了,放任下去能回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