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樂庭院
-
2 # 寶寶故事
1、閱讀故事書籍
兒童接觸到越多的書籍和閱讀,閱讀就會在他們的生活中佔一部分。每個故事都可傳達新的概念和想法,並將擴大孩子的興趣。
2、有樂趣最重要
學習閱讀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你不需要隱藏起來。然而,告訴孩子閱讀可以獲得什麼樂趣。你可以分享你閱讀到的有趣文章,讓孩子看到你有多喜歡閱讀。
每天閱讀給孩子聽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3、增加孩子詞彙
4、玩說故事遊戲
你可以鼓勵孩子說或寫一個郊遊經驗,你也可以創造一個繪畫遊戲,讓孩子將這個經驗畫出來,讓其他的家族成員分享孩子的創作。
5、解釋你說的詞
當你閱讀的時候,描述或解釋一下你說的詞,並且指給孩子看,這能幫助孩子記住它們,並且懂得閱讀它們。
6、鼓勵孩子寫作
當孩子正在進行一項有趣的活動時,鼓勵他寫作,這樣可以幫助他喜歡閱讀和寫作。你也可以鼓勵孩子寫日記,或是寫信給朋友或其他家人,提升寫作技巧。
7、找到理想位置
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閱讀。放置彩色椅子或是小沙發,並讓這地方成為一個溫暖和吸引人閱讀的區域。你也可以讓孩子裝飾閱讀的區域,提升它的吸引力。
-
3 # 娘娘說
任何服務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都先問問你自己:我喜歡閱讀嗎?
如果答案是否的,那麼我覺得先去解決一下“如何讓我自己喜歡閱讀”這個問題。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如果上面問題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咱們繼續問:你為什麼會喜歡閱讀?
我想,我自己的答案是這麼三條:一,閱讀帶給我無窮的樂趣。二,我從閱讀中受益。三,閱讀是我的習慣。
如何讓孩子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呢?
我說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娃似乎都不太喜歡玩買來的玩具,而就是喜歡把家中大人用的物件拿來擺弄呢?這是為什麼。一方面,孩子更喜歡真實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希望透過大人都在用的東西,和大人之間發生連線。所以如果你願意陪孩子玩玩具,孩子往往也會喜歡上玩具。
同理,讓孩子自己看書,顯然是不現實的。伴讀或者共讀的最重要原因,不在於“大人可以輔導”,而在於透過讀書這件事情,完成情感的連線。大家一起為繪本上的世界喜怒哀樂。
因此,閱讀的樂趣對孩子來說,首先是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樂趣。
其次,閱讀中受益這件事,有人會覺得很功利,我卻理解為“讓閱讀和真實生活發生聯絡”。
比如,我家娃看過的書中的物件、場景,我都儘量讓他在真實生活中遇到。然後提醒他,這就是哪個故事中的什麼,你還記得嗎?或者,就直接對著真實場景,開始談論繪本中的故事。娃意識到了繪本可以幫助自己理解真實生活後,就很喜歡看繪本。
第三,習慣。習慣就是在你還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需要額外花費精力去做,需要去培養成習慣之前,它就已經自然地存在於生活中。
所以,親子共讀沒有年齡下限,從孩子出生就開始,也不會太早。在他慢慢成熟的過程中,他發現始終有閱讀這件事的存在,閱讀成為了必然的生活程式,那麼將來他自覺自願的閱讀,就會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發生了。
-
4 # 仨瓜倆棗的大世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自己要有閱讀的習慣。這樣才有意識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其次,堅持做到親子閱讀,不帶功利性的閱讀。這種閱讀開始得越早越好。
第三,選擇孩子喜歡的,引導孩子閱讀更具審美趣味的書。從遊戲書,翻翻書,繪本開始。
第四,做好閱讀記錄。適當予以獎勵。
做這四點以前,推薦閱讀《朗讀手冊》。
-
5 # 加鹽2017
我家的孩子很愛看書,因為孩子才兩歲八個月,所以很多書都是繪本。我也是因為繪本帶著孩子走進了閱讀的大門。當然我也是因著孩子才知道繪本的。
懷孕的時候,我就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目的很單純,並沒有其他急功近利的想法。但是不知道看什麼,我就上各種育兒網站,貼吧,微博裡搜尋。那時候才看到“繪本”一詞,才慢慢的瞭解繪本。
孩子沒出生時我就買了大家熱推的《我爸爸》《我媽媽》《大衛不可以》。可能是英語專業畢業學生的通病,給孩子買書,總是傾向於英文版。我很清楚的記得,我給孩子買的《GUSSE HOW MUCH I LOVE YOU》。在孩子四個月的時候,我老公給他邊講邊伸長手臂表演,AS HIGH AS I CAN REACH。我大約也就記得,我給孩子的閱讀啟蒙,在孩子四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然後也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對於小孩子的早期閱讀這件事,我自己的心得體會是,越早越好。閱讀這件事有時真的要看家長的引導。家長有心了,慢慢引導,孩子一定會愛上書。不要等到孩子能跑能跳了,家長突然拿出一本書要講給孩子聽。孩子看到書以為是玩具,不能響不能跑的,自然不感興趣。這時家長就會說孩子不愛看書,然後對孩子著急,這樣,孩子就更不愛看書。這時就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了。
讓孩子愛上看書,也要順其自然,不能強求。尤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有時會要求看書一本又一本的沒完沒了;有時要求講一本書,翻來覆去;有時後可能看一會就走開。家長不可以把陪孩子閱讀當成任務,讓孩子看書當成任務,強迫孩子。我們更多的是享受這樣的親子閱讀時光。這樣就會讓孩子讓自己輕鬆很多。
雖然說順其自然,但是固定的讀書時間也很重要。尤其睡前時間。家長的慢慢引導,每天睡前家長可以有意的問問孩子,要不要看看書講講故事,先給孩子一個睡前閱讀的概念。然後開始一分鐘,兩分鐘,慢慢的讓孩子愛上睡前閱讀。我家孩子開始我就告訴他,以後我們睡覺之前看兩本書吧,媽媽覺得這樣不錯。後來我們睡覺前就自己要求看兩本書。而且學著我的口氣,睡覺前看兩本書吧。
閱讀就像是播種,不要刻意希望立即看到效果,因為種子發芽本來就需要一個過程。想要孩子愛上閱讀,就從親子共讀開始吧。
-
6 # 圖M咪育兒育己
我家圖寶是從出生十天開始親子閱讀的,在懷孕期間,我就對自己說,以後在我的養育過程中,閱讀一定要做為重點任務之一去好好執行!
那麼閱讀倒底是在培養孩子什麼呢?特別是孩子小時候,當他們看不懂,聽不懂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在做無用功,是不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呢?我認為,其實不是的。圖圖十天開始親子閱讀,與其說是“親子”,倒更像是我自己在演單口“相聲”,哈!但是,這沒有關係,在孩子的早期,我們所培養的就是孩子喜愛閱讀的習慣。讓孩子從親子共讀中感受到我們陪伴孩子的“愛”!
很多媽媽都問我,既然孩子那麼小聽不懂看不懂,幹嘛還要花費那麼多心力呢?太不值了吧?其實為什麼要親子共讀?在我看來,我的單口”相聲“只是為了跟孩子說話!因為真正的良好的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的學習,而是我們家長透過繪本和嬰兒說話,讓他們感受到愛,這是一種心靈的聯結,更是全家共享的快樂時光。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語調中的愛,以及依偎在懷中那種溫暖甜蜜的感覺!
現在圖寶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相對她身邊同齡的孩子,圖圖顯得更酷愛讀書,早晨、放學一到家隨手捧起一本書就會看得入迷。因為愛看書她的詞彙量比較大,文字理解能力也很好、寫話水平和語文成績也很優秀。
其實如果家長們引導得好,每個孩子都會愛上閱讀。德國專門研究全民閱讀的專家認為,“如果一個人到了13歲或最晚15歲,還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和對書的感情,那麼,他今後的一生中很難再從閱讀中找到樂趣,閱讀的窗戶會永遠對他關閉。”
所以,當我們的孩子正處於好奇心很重,求知慾旺盛、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行動起來,引導孩子看些對成長有利的書籍,下面我就談談我引導圖圖閱讀的主要方法:
首先,一定要在家裡營造出讀書氛圍。在我家的書房有一整面牆那麼大的書櫃,上面存放著除了我們大人的書,還志門安排可以讓圖圖自己伸手可取的放書位置。圖圖自己的小屋也有可移動的小書架,給她專門存放近期閱讀的書籍。
孩子要讀書,家長首先要讀書,我們從來不看電視,只要有時間圖圖在閱讀時,我也在旁邊看書。孩子閱讀時,家裡也做到儘量保持安靜。從小我們就能做到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讀一篇文章陪伴孩子入夢。專家說如果在兒童10歲以前,父母有朗讀習慣,那麼,兒童就很容易熱愛讀書。我想我們做到這一點了。
第二點,要合理選擇書籍,定期買書、訂書或借書,為孩子選擇他們“能”讀的、“愛”讀的書看。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自然是孩子閱讀的首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來選擇書籍。如果孩子特別喜歡閱讀,可選擇稍微高於孩子實際水平的書籍。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需要父母長期不懈的努力。當然,我深信,只要父母用心地、耐心地進行嘗試,有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穫。
希望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引導好孩子們,讓他們渡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童年!
-
7 # 轉行之路
引導孩子閱讀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做到這麼幾點就可以:
第一:選擇孩子喜歡的書籍
你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喜好選擇孩子喜歡的書籍,而不是你覺得好的書籍,你有孩子喜歡的書籍,孩子才會主動閱讀,才會喜歡看。
第二:你要選擇好時間
當孩子正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催促著孩子來看書,不然的話,會讓孩子厭煩看書。你可以選擇還是比較無聊的時候,用一本有趣的書來吸引孩子。
第三:想讓孩子喜歡讀書,先讓他喜歡聽故事。
你可以選擇一個固定時間,每天給孩子讀書裡面的故事,讓孩子對書產生興趣。最好每天晚上睡覺前再給孩子讀著故事哄他入睡。
第四:想要孩子讀書,你自己要學會讀書
千萬不要你讓孩子自己在那裡看書,而你自己卻看電視或者看手機。小孩子都是看大人做什麼,就跟著做的,你不讀書,他怎麼讀書呢?
-
8 # 小猴子媽媽會魔法
大手拉小手,書海共暢遊。
無論何時,閱讀都是最美好的人生體驗。
為人父母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愛自己的孩子,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他,讓他成為最優秀最強大最快樂的人。可快樂的人生需要什麼來奠基呢?孩子最需要什麼?金錢、名氣還是地位?據說,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最重視下一代教育,華人,和猶太人。全球猶太人加起來的總人口只有兩千多萬。可近現代以來,在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經濟商業等廣泛的領域,猶太人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巨大的,光是諾貝爾獎,猶太人的名單就佔據了那麼長的一大串。
同樣重視下一代教育,我中華民族也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那麼,猶太人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呢?因為,猶太人是把閱讀作為人生快樂的源泉來開發的。據說,猶太人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將蜂蜜塗抹到《聖經》上讓孩子去舔,意在告訴孩子:讀書是甜蜜的事情。這個飽經苦難的民族,拯救自己的秘密就是讀書。
美國,人均每年閱讀17本書,猶太人65本,華人5本。數字差距的背後是什麼?一個讀書求知的民族縱有苦難,也有未來,所以,他們成為世界上最聰明最優秀的民族。透過閱讀,他們擁有了誰也搶不走的智慧。
光羨慕不行呀,我們要奮起直追啊!現在都講中國夢,引領孩子和書交朋友,愛上閱讀,終身受益。就是我的中國夢。
所以,拉起孩子的小手,在小書架前盤腿坐下來,從一本童趣盎然的繪本開始,從一本薄薄的《小王子》開始,每天與他們親子共讀,為孩子書海暢遊保駕護航,鼓勵孩子們海量閱讀,為成功的人生奠基!
我自己在親子共讀中,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言傳身教式(好處:營造書香氛圍,給讀書的種子提供合適的土壤。)
一位酷愛打麻將、上網的媽媽和一位酷愛喝酒玩兒手機的爸爸,想培養出一個愛上閱讀的孩子,可能性不太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假如我們做父母的有手不釋卷的習慣,並且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持之以恆以這種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我們就成功了一半。孩子自然而然根深蒂固的認為:書一定是個好東西。我家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有模有樣地拿起繪本,唸唸有詞,說明我還是給她做了個好榜樣的。
二、身臨其境式(好處:撒播讀書種子,培養閱讀興趣。)
在親子閱讀的初期,父母繪聲繪色大聲讀給孩子聽,是最佳的親子共讀方法。我在和孩子讀《木偶奇遇記》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時,故意用誇張的語調和不同的聲音,把每一個人物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孩子聽得入了神,被逗得哈哈大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書都讀完好久了,還時不時的模仿我的語氣背上幾句。我覺得,父母應當拿出給動畫片配音的勁頭去賣力的給孩子朗讀,我們可能一下子達不到那樣的水準,但一定要有這樣的自信。情到深處自然濃,相信,只要我們付出真情實感,爸爸媽媽講的故事一定是世界上第一好聽的。
三、對號入座式(好處:加強閱讀訓練,全民總動員。)
在閱讀初期,孩子對陌生的書中陌生的名字會產生距離感,我們可以在親子閱讀中把書中的人物名字改成自家人的名字,或鄰居親戚朋友等等。地點也可以改成孩子熟悉的地方,這樣可以讓孩子有親切感,勾起他的好奇心。
四、資源共享式(好處:培養閱讀夥伴,經濟實惠省錢。)
當孩子已讀了幾本書有一定理解、表述能力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幾個有共同志趣可以信賴的家庭,互換書籍閱讀。這樣,一來為孩子培養了有共同讀書語言的朋友,二來可以聯合起來經常開個讀書沙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經濟實惠省錢,因為好書也好貴。
五、評書聯播式(好處:培養堅持閱讀的恆心。)
當孩子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就可以啃一些比較長的故事,大部頭的書籍。我們家的做法是規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比如晚飯後,睡覺前,這都是讀書的黃金時間。父母輪流為孩子朗讀,孩子也可以積極參與。讓這個讀書時間成為家裡雷打不動的節目。
六、欲擒故縱式(好處:變被動為主動,養成閱讀的習慣。)
這種方式適合已經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買來書懶得讀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一些精彩的片段,找機會講給他聽,故意吊他的胃口,關鍵時刻且聽下回分解,惹得他心癢難耐,自己搶過書就津津有味去讀了。
七、營養配餐式(好處:換換口味,常有意外之喜。)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讀書要像蜜蜂採蜜一樣,不要總叮在一處,要到百花眾中去轉轉。想讓孩子博學多聞,就不能僅限於家中的那幾本書。如果說每天固定讀的書是營養大餐的話,那,我們還應該經常給他們帶點兒清新可口的小零食回家。比如,我們在讀報刊雜誌時,有好的文章,精彩有趣的故事,可以把它影印下來,帶回家和孩子一起共享。
八、水到渠成式(好處:做做燈塔,指引閱讀的方向,)
孩子已經喜歡上閱讀了,並且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了,這個時候,我們要給他做做燈塔指指方向,為他選擇童書中的精品,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們可以從名家推薦書評,圖書展等途徑獲取最新最好的圖書資訊,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再靜靜的等待一個購書的週期,等他終於拿到手裡,他一定愛不釋手如獲至寶。
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得意時不浮躁,失意時不沮喪,危難時不懦弱,順境中不驕橫,逆境中不彷徨,困境中不消沉,那就牽起他的小手,翻開書頁吧!因為,只有書籍,能給我們的心靈注入永不枯竭的正能量。
-
9 # 小公主變形計
我女兒今年6歲。
我從沒問過她喜不喜歡閱讀。在我看來,這個問題不需要問。因為,閱讀本來就應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就像喝水,就像人每天都要睡覺。
我是這樣看待閱讀的,也是這麼做的。我自己每天都會讀書。女兒也知道我每天都會看書。從很小時,她就看見我坐在書桌邊翻書。
有一次,她還跟我學我媽說話:“別看太久啦,起來走走啊。”把我給逗壞了。所以,她打小就很羨慕我看書。她不識字,但她能感覺到,書裡一定有好玩、有意思的事,要不,媽媽怎麼能一坐那麼久?
稍大一點,她就開始央求我給她講我讀過的書:“媽媽,書裡說什麼了?您就給我說說吧,就說一點兒也行。”
再大一點,她有了自己的圖書角,她開始翻那些書,有圖的,有字的,她能翻好久。有時候,她會主動給我講,有時候,她只是自己一邊看一邊笑。
現在,每晚她洗完澡是一定要看一會兒書才會睡覺的。有時候磨蹭得晚了,我跟她說:“太晚啦,今天不能看書囉”;她會露出很遺憾的表情。第二晚洗澡的動作明顯加快。
這就是我和女兒的閱讀故事。希望對您有用。
-
10 # 健康美食媽媽liz
這個從我自己的親身經驗來說一說吧。
我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兒,一個6歲一個8歲。
老大特別喜歡閱讀,幾乎每天有一點點空餘時間她就會坐下來看書。連早上給她扎個頭發,她都會拿一本書看著。老二,雖然目前還沒有像姐姐一樣痴迷。但是已經有很好的閱讀習慣了。也喜歡和姐姐一起探討書裡的內容。
關於他倆是如何被引導然後發在內心的喜歡閱讀,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吧。
第一,我和我老公自己本身也喜歡看書。每次飯後,閒下來我們都會坐下來翻會書。不是都說父母需要以身作則麼?我們本身的行為也在告訴孩子,書,是很有趣的東西。
第二, 把家裡收拾舒服,東西不要多,更不要買太多的玩具。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也是很關鍵的。簡潔舒適的家,也會讓人心裡靜很多。不光我們大人感受如此,其實孩子也是一樣,所以媽媽可以做到這點,引導工作也是成功了一半。
對於玩具,我覺得孩子5歲以後就可以減少所有的玩具了。用不上的,不怎麼玩的,該扔就扔吧。我只給她們倆買書和樂高。孩子的選擇少了,她無聊的時候自然就會拿起書來。
第三,必要的鼓勵和表揚很重要。當我大女兒有一個跟我說路邊有一個植物的葉子可以拿來用在廚房做東西時候,我問她,她怎麼會知道的呢?她跟我說,從書裡看的。我當即使勁的表揚了她!跟她說沒有想到寶貝懂這麼多,媽媽都還不知道,但是她懂。看書實在是太好了!並且我相信有更多的知識在裡面她們可以自己學到。老大當時慢慢的自豪感啊。
孩子一開始,主要以培養興趣為主,所以對於看的書不用太介意哪種型別。任何書只要她願意拿起來看,就是好的開始。畢竟任何書裡,都能學到不同的東西。
個人的一點淺顯分享,希望不要介意。也祝願大家的孩子都早早的愛上閱讀。
-
11 # 彤媽育兒分享
現在的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想盡了各種方法來提升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奈何效果還是不佳。那該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呢,彤媽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時間
閱讀興趣的培養是越早越好,那有些家長說現在孩子都上小學了,還能培養嗎?彤媽想說:任何事情,只要你開始行動都不晚。
二、方法
親子共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陪同孩子閱讀,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另一種就是家長讀給孩子聽,因為很多孩子是聽覺型的,在聽的過程中慢慢陪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三、種類
孩子小的時候推薦繪本,繪本生動形象,讓孩子想象的空間比較大。我記得我家兒子兩三歲時,我和他一起讀《一園青菜成了精》,他對書上畫的每一種菜都會編出屬於它的語言和故事來。對於不喜歡閱讀的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選有插圖的書,避免孩子在閱讀純文字時的枯燥感。
四、題材
以孩子感興趣的題材做為起點,內容儘可能的廣泛不單一最好。
五、技巧
把親子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持之以恆。在孩子沒興趣閱讀時要做到你不想看,我就讀,你玩你的,我讀我的。不強迫孩子閱讀,避免引起孩子對閱讀的牴觸情緒。
-
12 # 宸寶的雜貨鋪
如果父母本身是喜歡閱讀的人,幾乎不需要刻意去引導。孩子喜歡模仿,尤其是模仿自己父母的行為。當父母在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也會去拿著書看。
如果父母之前沒有閱讀習慣,當孩子1歲開始,就要有意識的陪孩子開始閱讀。儘量買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繪本,小小孩的時候,並不一定需要很多,孩子喜歡重複,有時候一套繪本他們喜歡反覆翻幾個月。
堅持每天有一定時間的親子閱讀時間,抱著孩子,講故事般的講繪本,也可以做一些繪本遊戲。將共讀繪本的時間,看成是一種享受,孩子也會愛上這個時光。
佈置一個舒適的讀書區,將書擺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當孩子玩累了,自然而然的就會拿本書坐在專屬的讀書區,甚至會把看書當成是一種休息。
-
13 # 香草紫蘇
孩子對閱讀的喜歡,大概真的是需要父母去引導和指導的。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得可以分享:
習慣培養
第一,從娃娃抓起,孕期做好胎教,媽媽讀書時寶寶會有感應也會變得安靜。而且經常給寶寶聽一聽唐詩宋詞,和繪本故事,會培養孩子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出生之後更容易對文字、圖書產生興趣。
第二,孩子半歲的時候就可以買一下可以抓的書給寶寶玩,多和寶寶說說話,給他講解書上的繪本故事和文字,他雖然聽不懂,也看不懂,但是會形成印象。
第三,再大一點,2-3歲的時候就要開始親子共讀的時光。每天晚上睡覺前,陪著孩子讀故事書,講繪本故事,這一點一定要堅持,孩子回慢慢對書本產生興趣。
環境塑造
1. 一個愛閱讀的家庭,一定是隨處都可以找到書的。孩子會走路之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看到書本的影子,就會對書多一些興趣。2. 繪本故事是孩子最好的閱讀啟蒙。讓寶寶愛上閱讀,一定要先讓他對閱讀有興趣。在孩子不認識字之前,繪本一定是最好的啟蒙讀物。生動的動畫,簡單的故事情節,深刻的人生道理,都是給孩子塑造閱讀環境的最好方式
3. 父母愛閱讀,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愛閱讀的家庭環境,一定是讓寶寶愛上閱讀的最佳場所,每天和孩子一起,開啟一家人的閱讀時光,固定養成這樣的生活狀態,對孩子來講閱讀就變成了一件享受。
4. 假期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城、書店這些地方。同齡孩子之間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同伴,最好去書城幫他找到愛閱讀的同伴,然後大家約好下週再在書城相會,共同分享自己喜歡的圖書,交流心得,互相鼓勵,把閱讀堅持下去。
選對書籍,開啟寶寶的閱讀人生
最後講一下,選擇什麼樣的書對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3歲左右的寶寶要注意觀察她喜歡什麼樣的書,男寶和女寶也有不同的喜愛。
大一點的寶寶,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就要徵求寶寶的意見,共同來選擇,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共同培養閱讀興趣。
-
14 # 橙子幸福育兒樂園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說說我的看法。
現在的父母和家庭,越來越多的注意到閱讀對於孩子的意義。所以兒童閱讀成為了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
關於如何引導孩子閱讀,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著名的自媒體人高曉松,現在自己做脫口秀,講什麼都能信手拈來。他的這種功夫,全然歸功於自己書讀的多。
而他讀書是什麼樣的情況呢?來給大家講講:在他們家可謂書香門第,從外祖父外祖母是和林徽因這樣的名媛貴族做鄰居,自然也不會差。而他的父母,全部是清華的教授,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高曉松自然能夠喜歡上閱讀,喜歡上讀書。
這裡面就體現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家庭氛圍。如果你們家是一個窮的只有書的家庭,孩子不用引導自然會愛上閱讀。
當然,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只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不可能都像高曉松他們家族那樣。但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俗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所以每天你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以什麼模式相處就特別重要了。如果你每天回家就是開啟電視玩手機,那麼孩子也是拿著平板玩遊戲,如果你每天在家是翻開書本讀書,那麼孩子也會愛上閱讀。不用刻意去引導,作為父母,你最重要的是做給孩子看。
這一點很重要,比你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說一千句管用的多。
所以的父母都應該記住的是:身教大於言傳。
-
15 # 孟穎Liz
前幾天,我的一個四年級的學生Wendy跟我說,她喜歡看楊紅櫻的書,但是她爸爸說那些書不好,逼著她看《傲慢與偏見》,而她一點都不喜歡看,覺得特別無聊。我看著她撅著嘴一臉怨氣的樣子,覺得真是可愛極了。我既同情她,也理解她的爸爸。
楊紅櫻的書語言通俗易懂,孩子們會覺得讀起來不費腦筋,而且講的都是和當下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孩子在讀的時候會有很多共鳴。但是Wendy的爸爸覺得楊紅櫻的書不是經典文學,小時候看看可以,但是對於4年級的孩子來說太幼稚了。可是經典文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的一個條件是它經歷的時間的考驗,遙遠的歷史背景會讓孩子很難理解書中的情節和意義,所以他們看起來會有種看天書的感覺。出自之外,像《傲慢與偏見》這樣的翻譯過來的書,語言上讀起來會覺得拗口,因為譯者需要講意思翻譯過來,而且保留一定的英文的語言形式。所以內容和語言上的雙重壓力,使得孩子們不願意碰這些會讓他們睡著的東西。
不僅是中國的孩子這樣,其他國家的孩子也這樣。美國的學生們也需要在小學的時候閱讀很多17,18世紀作家的作品,中學時期會閱讀莎士比亞,那種感覺就像是讓我們的孩子看《牡丹亭》的劇本一樣。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孩子們就只能讀流行文學,兒童文學。今天我們就來介紹3個好用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們讀經典書籍!
人物角色:
實踐場景:
問題矛盾:
解決方法:
最終結果:
在簡單的故事中,通常只有一個主要人物,例如《灰姑娘》當中的Cinderella,這種情況下通常做一個這樣的圖就可以。但是如果是《傲慢與偏見》這樣複雜的故事,我們有不止一個主要人物,那麼就可以做好幾個圖,展示不同的角色的故事發展。
方法二:我與故事目的:讓孩子的生活感受和閱讀內容發生聯絡,增加閱讀的興趣。
做法:和孩子一起閱讀,然後在一些關鍵點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問孩子的感受。
例如:
… 讓媽媽想起以前有一次…,你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我特別想像…一樣…,但是我當時…你呢,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呢?
我想,如果我是XX的話,我會…,你呢,你會怎麼做?
我覺得當時主人公XX可能覺得…,你認為他是怎麼想的?
我記得另一本書中說XX,你有讀過類似的嗎?
我覺得故事的結局是…你覺得呢?
注意:剛開始,孩子可能不知道要怎樣去思考,大家千萬不要著急,可以按照下面這個步驟來引導孩子:
第一步:解釋(我做+你看)
首先給孩子解釋你需要他做的事情,就像上面,我建議大家先說自己的想法,像給孩子做了一個示範動作一樣。
第二步:展示(我做+你幫忙)
你在說自己的想法的時候,需要說故事中哪個部分讓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可以說,“我記得當時麗茲說,咦,我有點記不得了,你可以幫我找一下嗎?”讓孩子來幫助你。
第三步:引導(你做+我幫忙)
讓孩子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剛開始孩子可能會磕磕巴巴的,你可以說“你的意思是…嗎?”幫助孩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第四步:實踐(你做+我看)
經過上面這一系列過程,最後就可以嘗試完全讓孩子自己分析故事表達自己的感想了。
方法三:提出問題目的: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做法: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去了解作者的寫作視角,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例如:我們知道《傲慢與偏見》是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的,這樣我們可以問孩子,
“你覺得達西先生說這句話時,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感受呢?”
“你覺得按照達西和麗茲的性格,他們婚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矛盾呢?”
即使在讀簡單的童話故事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例如在讀《小美人魚》的故事的時候,你可以問孩子,
“你覺得小美人魚變成泡沫後,她的媽媽會有什麼感受?”
“你覺得換作是你,你會為了王子犧牲自己嗎?”
讀書本應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孩子喜歡讀書,無論是兒童文學,網路文學還是經典文學,都是好事。當孩子到了該讀嚴肅文學的年齡的時候,家長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慢慢來,給予孩子足夠的引導,當孩子在語言理解能力,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的時候,讀嚴肅的書籍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家長們要有足夠的寬容度。千萬不要圖省事,直接把孩子希望的書都收起來,扔一堆經典名著給孩子。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我們在本文中提到的三種方法呢?每天睡前30分鐘陪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思考,這是隻屬於你們倆的時光,好好享受吧!
-
16 # 朶朶媽媽成長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喜歡上讀書。
1、環境薰陶,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愛讀書的氛圍。從6個月開始,家長就可以耐心給孩子讀故事,或者給孩子播放好聽的故事。當孩子大些,父母還是要多看書,哪怕是做樣子,騙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向父母一樣拿起書本,喜歡上看書。
2、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選擇孩子喜歡的讀物,不要道聽途說,別人再給孩子看啥書,自己就趕著買,沒準這樣選擇的書孩子不喜歡,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故事或者卡通人物下手,購買此類繪本,陪同孩子一同看。
3、讀書方式多樣化。除了給孩子讀書以外,還可以透過用故事機給寶寶磨耳朵、在家中多擺放一些圖片、買些洞洞書,讓孩子自己觸控繪本,周遭被書環繞,孩子就會沉浸在書的氛圍中。
4、將讀書儀式化。每天都帶寶寶一起做與閱讀相關的事,比如給寶寶讀書、讓寶寶看繪本等等,如果孩子不是特別喜歡閱讀,可以先少閱讀,慢慢增加共讀次數和時間,慢慢地孩子就成了習慣,一到時間他就知道閱讀要開始了。
-
17 # 小莉育兒
關於如何去引導孩子喜歡閱讀,我的經驗是做到兩個“近一點”:
第一、讓孩子離書近一點。孩子很小,對書的渴望還沒有那麼強烈,看書主動性就會差一些。我們家原來佈置的有書房,後來我發現孩子很少去書房,除非父母要求他。於是我在客廳裡擺了一個小小的書架,書架上放一些小孩喜歡讀的書。小孩每天的活動場所主要在客廳,書籍隨手可及,拿書就像拿玩具一樣自然平常,閱讀的頻率增加了,興趣也慢慢培養起來。
第二、讓父母離書近一點。孩子的書架搬到客廳後,我也把我自己平時喜歡看的書放幾本在茶几上。這樣,每天下班後翻一翻自己喜歡看的書,孩子有樣學樣,自然也會在旁邊看他喜歡看的書,一個家庭讀書的氛圍就營造起來了。
-
18 # 橘黃色的時光
你好。1、家長對孩子讀書應該有正確的觀念。
(1)不要在孩子面前給她下定論:她就不愛看書。
常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說:“老師啊,我也買了很多書,她就是不願意看,怎麼辦呢?”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期望值很高,常常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會說你看人家某某學習成績多好,人家看了多少書,你呢,一點都不愛讀書。你總是這樣說,她慢慢就會預設自己可能不愛讀書,媽媽都說了我不愛讀書,時間長了就真的不愛讀書了。無論孩子喜不喜歡讀書,我們都應該鼓勵她,幫她把讀過的書記錄下來,做得好就表揚,小孩越是得到肯定,就會越加喜歡看書。我們要從觀念上改變以往對孩子的看法。有句話說:沒有不愛讀書的孩子,只有不善於引導的家長。我們不能總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而且每次比較的結果都是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這樣做會使孩子產生對立情緒,甚至討厭讀書。
(2)書籍是孩子的娛樂工具。
一些父母對孩子讀書寄予過高的期望,希望孩子透過多讀書,能迅速提高學習成績、提高修養。所以,父母在讀書的問題上特別容易和孩子發生衝突。比如,孩子總喜歡看輕鬆的卡通書,而父母則希望她們看有教育意義的書。談到讀書,父母大多談的是“教育功能”,談的是“一本好書能改變人的一生”。但如果我們冷靜地想想,是哪一本書改變了我們,使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又有哪本書能改變你的孩子的一生呢?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資訊開放時代,她們面臨著比我們當年多得多的選擇。除了書,她們可以看電視,玩電子遊戲機,聽錄音帶,甚至可以進入計算機網路。現在,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對讀書的期望值。讀書是孩子的一種娛樂,或者說,讀書首先具有娛樂功能。在大多數情況下,書籍是孩子們的娛樂工具之一,孩子不會為了學習而去看書。父母如果硬要把讀書發展為一種單純的教育工具,那麼,孩子對它的態度就會像對待課本一樣,喪失興趣了。我們一定要明確,想要讓孩子喜歡閱讀,一定要讓她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只有在她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時,她才會主動去做。父母千萬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考慮到讀書對孩子學習的價值,而忽略了它的娛樂價值。
(3)讀書不是孩子自己的事。
孩子上學了,認的字也多了,我們就認為她可以自己看書了。其實,兒童閱讀,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很小的時候,她們的所謂閱讀,其實主要是在聽大人們講。大人把書買來,看著書,把故事講給她們聽,她們感動、快樂,在哭哭笑笑中受到教育。現在孩子雖然認字了,但她的專注程度有限,家長不要認為給她一本書她就可以自己安靜地看半個小時。
2.如何幫助孩子使讀書成為習慣
(1)營造一個好的讀書環境。
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就是先讓自己成為愛讀書的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言傳身教時刻影響著孩子,所以必須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示範——我們自己要愛讀書。
(2)定期買書或借書。
多逛書店、圖書館,這是引導孩子讀書最有效的方法。
(3)找出孩子的興趣點。
由於家長往往是孩子讀物的實際選購者,因此,家長的喜好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閱讀狀況。應注意避免將自己的看法和趣味強加給孩子。書對孩子來說,不只是書,更是玩具、朋友及跟大人溝通的橋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來選擇書籍。如果孩子特別喜歡閱讀,可選擇稍微高於孩子實際水平的書籍;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可以選擇略低於孩子實際水平的書籍。
(4)把書籍作為一種獎勵。
不要罰孩子讀書,相反,閱讀可以當作獎賞。現在,我們的物質生活很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儘量淡化、轉移她對吃、穿等方面的注意力,引導她把注意力放在精神追求上。
3.應該怎麼讀書
(1)固定讀書時間。
每週挑選出一段固定的時間,是家庭成員共同的閱讀時間,例如吃完晚飯後的30分鐘,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各自安靜地閱讀,事後也可以安排一個小小的分享,輪流說說自己的讀書心得。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把每個人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存進電腦,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看。這樣做能夠加強孩子的記憶,也能增強她的讀書興趣。
(2)和孩子一起讀。
即使孩子已經可以獨立閱讀,仍要繼續鼓勵她,因為如果有更多有趣的事吸引她的時候,她可能會喪失對讀書的興趣。父母可以伴讀的過程,能使孩子從中感受到快樂和溫暖,有時這種感覺能讓她更加投入。如果孩子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儘量回答孩子的問題。同時,家裡最好常備一些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類的書籍。當孩子提出問題時,引導她從書中尋找答案。
(3)和孩子討論書中的人物和內容。 和孩子一起讀完書後,儘量讓孩子發表自己的見解,但是不要刻意地向她追問書的內容或感想。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感受,應是很自然地討論,而不是強迫式的,否則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和壓力,甚至討厭閱讀,因為每次讀完書,媽媽都要提問、考試。因此,我們要注意討論的方法,例如: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可以先問孩子:“你覺得這本書在講什麼呢?”,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問她:“你猜接下來會怎麼樣呢?”、“如果是你碰到這種事怎麼做呢?”。和孩子的討論應該是很自由的,不需要事先設定好問題,也沒有一定的答案。這麼做是要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也給孩子機會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
19 # fefe喆媽
閱讀,何時開始引導都來得及,只要用心。
嬰幼兒時期開始不早,小學開始也不晚。
嬰幼兒時期,可以帶領孩子看各種與年齡相符的繪本,因為孩子總會在每一個畫面中,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果孩子會指向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我們就可以順著孩子的喜好去講解和引導,同時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展開延伸閱讀。如果孩子只是感覺好玩隨意翻動,那我們就可以隨意的給帶領孩子閱讀,閱讀的同時觀察孩子的表情,如果是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就可以更為詳細的講解,並且能夠因此發掘孩子感興趣的事物,這對今後書籍的選擇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無論孩子年齡大小,我認為都應該幫助孩子選擇她喜歡的書籍型別。而不是一定要我們強加給孩子。
給大一些的孩子選擇書籍時,可以帶著孩子,讓她自己選,因為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書籍,才會更用心的去閱讀當然,書籍的型別,可以先不做限定,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哪怕只是一本漫畫,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畢竟這也算是培養閱讀習慣的方式之一。雖然閱讀的是漫畫,卻能培養孩子靜下心來閱讀的習慣。一旦習慣養成,孩子就會深深體會到閱讀的樂趣。那時,閱讀完全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已然成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
我家孩子目前就是這種狀態,每天會自己利用碎片式的時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去閱讀,並且各種型別的書籍都非常感興趣。
而我現在要做的不是提醒孩子多讀書,卻總是提醒孩子:已經看了很久了,該休息一會了,不然眼睛會抗議的!
所以,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為關鍵的就是前期為孩子選擇書籍的過程,並且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合理化的建議,就事半功倍了。
-
20 # 幸福trytry
塑造閱讀友好環境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具體做法可以有很多條,歸結起來核心是父母幫助孩子塑造閱讀友好環境,包括人文環境和物質空間環境。
第一,基礎是逐漸提升孩子識字量。閱讀是個自然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識字量才能進行,但並不需要一字一句刻板地對孩子進行拼音,字詞的教學,實際上已經有研究表明讓孩子過早接觸符號,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發育有所影響。孩子小時候天然愛聽故事,父母一邊講故事一邊指著那些字給他看,看多遍了他逐漸記得。講故事這個活兒並不輕,需要父母持續投入。
第二,身教言傳塑造人文環境。言傳是指在日常言語中建立孩子的興趣點與讀書之間的聯絡。比如寶寶很好奇天為什麼是藍色的,你就說嗯,讓我們一起來查查書吧;孩子問海豚為什麼能夠輕盈地跳躍而海象卻很笨拙,你說嗯,讓我們來翻翻書吧,哇好神奇,書什麼都知道,書真是個厲害的傢伙。身教是指父母自身也需要展示良好的閱讀習慣,你每天都有安靜的閱讀時光,有時間就閱讀,孩子就會將那個形象印入腦海,覺得那就是“正常”的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那種父母整天邀請朋友在家搓麻將,偏偏出了個學霸孩子的機率太小了。另外你天天看電視,翻電腦新聞或者看網路電視也就不能責怪孩子看IPAD了。而現代娛樂主要依靠電腦和電視,所以這特別需要父母們自己用心。
第三,塑造閱讀友好家庭空間。這為孩子提供閱讀的高度可及性或說建設閱讀誘發環境。也就是說家裡到處都是書,他隨手就可以拿到,拿來就翻。我曾經拜訪一個美國教授家,他三個孩子都是學霸,我觀察他們家,廁所馬桶旁邊牆上釘個小書架,這個用途大家都懂;另外,門口玄關釘個小書架,——一家人出門有的孩子先準備好,也不用催促別人了,自己就站在門口取本書看吧;客廳沙發之間也是小書架子,上面擺著書;孩子房間床頭是書架,書桌上是書架;房間裡的燈光非常明亮,為了閱讀,——光線不好視疲勞讀書時間長不了!當孩子小時候犯了錯誤,被懲罰做安靜角落,那裡也有書!家裡沒有那種太軟活的一躺就陷進去的或者歐式沙發,都是簡單椅子,坐下看書方便,躺著的姿勢不利於閱讀。
總之,閱讀是促進孩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大腦發育的重要方式。這個習慣養成比不養成好,早養成比晚養成好,它需要父母做到:第一,認真持續的投入,二有技巧地講科學的投入,核心是建設閱讀友好的家庭氛圍與空間。
回覆列表
引導孩子喜歡上閱讀,最好的方法莫過於養育者自身喜歡閱讀,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書香的家庭。
1, 對於幼兒的閱讀引導,相對來說較為容易,比如,養育者經常為孩子講故事,看繪本,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用繪本、故事引導孩子走上閱讀之路,可以說是最有益收效也最好的方法。我在多次的閱讀活動中印證了這種方法的效果的確是不錯;我在自己孩子兒時也是如此做的。
如果孩子在兒時從書中找到了自己樂趣,那麼,隨著他的成長,他自然會主動去找書,主動在書中尋找更多的樂趣,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走上閱讀之路。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2, 如果家裡沒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養育者只要能意識到讓孩子喜歡上閱讀是一件非常有益於孩子成長的事情,也可以為孩子創造環境。
我們可以為孩子買他自己喜歡的故事書,為他準備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書架;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比如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在學校的圖書館借書;鼓勵孩子和喜歡閱讀的孩子做朋友。
在我接觸的孩子中,有不少家長寧可帶孩子去吃一頓麥當勞或者肯德基,也想不起來帶孩子去一趟書店或者圖書館;還有的家長捨得為孩子買一件又一件穿不完的衣服,卻捨不得用幾十元為孩子賣一套書。
家長的意識決定了孩子的成長之路。
3, 現在的很多家長一方面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愛閱讀,總是發愁怎麼辦?可他們是怎麼做的:
陪伴孩子的時間,自己沒完沒了地玩遊戲,和熟人聊大天,如果在家也是電視電腦不停地開著,卻要求孩子去讀書吧!
很多父母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就帶他去遊樂場或者吃飯等,其實,和孩子在家裡一起讀本書或者一起去圖書館各看各的書何嘗不是一個更有意義的陪伴?陪伴不只是一起說說笑笑,一起安靜地看書作畫也是一種高效的陪伴。
怎樣引導孩子喜歡閱讀,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更是一個家長的意識和行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