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欲隨波不逐流

    諸葛亮在被水鏡先生推薦之前是聲名不顯的。

    西漢孝武帝推行儒術之後,在事實上已形成了所謂的世家大族(士族)。政治、經濟、文化都由世家大族(士族)把持。當時除了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潁川荀氏、潁川陳氏四大家族,還有眾多地方家族。

    諸葛家族本是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本是山東琅琊人,後躲避戰亂才到荊州。諸葛家和司馬家也是世家大戶。

    當時一個人要出仕去當官,一種是招幕,就是把世家大族子弟招去當官,進行利益繫結。例如:曹操招幕司馬家的,當時司馬懿不去,後來迫於壓力才出仕。

    還有一種是推薦,就是由世家大族推薦人才。但推薦的一般也是家族子弟或者其他士族同自家有穩固關係的。

    三國時期有一個現象,就是一家兄弟分屬不同陣容,就是不把雞蛋放一籃子裡,把家族利益最大化。

    司馬徽(水鏡先生)如果不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恐怕諸葛亮只能一輩子躬耕南陽了。(他二兄弟,一個去了曹操陣容,一個去了孫權家)

  • 2 # 識海泛舟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傑出的政治家,無論是正史記載或是演義中的描繪,大家對孔明先生的事蹟應該是耳熟能詳了。而對於孔明先生因何被推薦給劉皇叔,我就此問題發表一些我的觀點。

    首先,內部因素,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三國那個戰亂的時代,很多人都想投奔明主一展政治抱負,要想在人才輩出的三國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確有其才,雖然隱居隆中但是也時刻關注天下局勢,與人討論天下大事,三顧茅廬時就向劉備陳述了著名的隆中對,包括後面的舌戰群儒,後期治理蜀國都是他確有其才的表現。

    第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又分為兩層,一是諸葛亮比較善於自我營銷,可以看到諸葛亮並不是突然出現在劉皇叔的視野中的,是一步步透過營銷讓劉皇叔知道自己的,第一次是徐庶回馬薦諸葛,徐庶臨走時向劉備推薦了孔明並且說此人勝己百倍;第二次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推薦,說此人非但比得上管仲樂毅,更能比得上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開漢四百年之張子房。正是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推薦才使得劉備三顧茅廬。第二層就是天下局勢,首先三國時期是一個天下大亂豪傑並起的時代,再厲害的領導人也是需要謀士的輔佐,所以市場的需求決定了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一定會被引薦的,另外稍微分析一下為什麼被引薦給劉備,因為諸葛亮的政治理想首先是匡扶漢室,這就決定了不可能去曹魏陣營,東吳謀士有較多想要出人頭地需要時間而且東吳的政治規劃比較完善,諸葛亮發揮空間有限,因此劉備以漢室正統自居而又幾乎白手起家最適合諸葛亮了。

    綜上所述,諸葛亮之所以被引薦給劉備是內外兩種因素促成的,自身的優秀加上外部的營銷使得諸葛亮登上了三國的歷史舞臺,從而留下了燦爛的一頁、

  • 3 # 胡侃解密三國

    準確來說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沒有一點才名。諸葛亮能被如此重視,完全是鋪墊的好。

    下面從《三國演義》來看:

    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

    這是第三次要去見諸葛亮時,張飛的話。張飛和關羽是一對比較有意思的人,關羽看不起文人,但愛護小兵,張飛恰恰相反,張飛是經常打小兵,但比較敬重文人。而張飛這次直呼諸葛亮為“村夫”,後面還說直接拿繩把諸葛亮給劉備綁過來,諸葛亮此時如果多少有點才名的話,敬重士人的張飛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從後面對待龐統的事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201年——207年髀肉復生

    201年劉備從官渡戰場撤下了,跑到了劉表這裡,然後被安排到新野,中間除了202年坑了夏侯惇、于禁一次(就是火燒博望坡),演義中把這個功勞安排到諸葛亮頭上,而實際上這時21歲的諸葛亮還在種地,還沒有見過劉備。然後就是閒下來跟劉表侃天說地的幾年,感嘆髀肉復生,直到207年,也就是劉備到新野6年後才去拜訪的諸葛亮,如果諸葛亮有才名,劉備也不會在新野那麼久都不知道吧?!

    諸葛亮出場鋪墊,層層疊加,一群人把劉備唬的一愣一愣的,但諸葛亮本身也真的是有實力,有水平的。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演義中是劉備馬躍檀溪之後,迷迷糊糊碰到了司馬徽,然後司馬徽就沒頭沒腦的說了這麼一句,下面劉備再問就啥也不說了。專門吊胃口的。然後半夜又跟徐庶合夥演了一齣戲,劉備就有點坐不住了,大半夜的沒好意思起來問。這事就算懸在劉備心裡了。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然後就是徐庶出馬了,正史上只說劉備非常器重徐庶,並沒有什麼具體事蹟,演義中就比較熱鬧了,不但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還輕鬆取下了樊城。在演義中,徐庶已經讓劉備完全傾倒了,因為劉備之前完全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人才啊!結果被曹操這個大騙子給忽悠了,就在徐庶去而復還時給劉備再次舉薦諸葛亮,其中最大的一句話就是上面這句“天下一人也”。之前司馬徽還把臥龍鳳雛並列,這次直接把諸葛亮提到了天下第一,雖然還加了個大概也許,但那種渴望之情已經是蓋不住的了。

    下面就是“很好,你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後就是劉備一而再再而三的到隆中拜見。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是諸葛亮的最後一擊,前面鋪墊的太好了,現在只要不是一回頭嚇死一頭牛的狀態,基本問題就不大了,包裝一下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把龐統放到這個時候恐怕就沒有諸葛亮受重視,畢竟龐統因為外貌問題被孫權劉備嫌棄了多次了。也得肯定諸葛亮的外在形象也很高大,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沒有被坑,才讓46歲的劉備拜倒在了26歲的諸葛亮的腳下。

    在跟隨劉備之前,諸葛亮的確沒有什麼才名,因為畢竟是在種地的“村夫”(非貶義),就是在跟隨劉備後,有了這個平臺諸葛才正式起飛的。

  • 4 # 使用者李森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矛廬之前,曾在荊州劉表處呆過一段時間,感覺劉表並不如意,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所以才隱居起來以待明君。

    其實諸葛亮也並非躬耕一布衣,其先祖諸葛豐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高官,父親諸葛佳做過泰山郡丞,長兄諸葛謹在東吳為官,老婆的姨父是劉景升(劉表),舅父是荊襄大將蔡瑁。可見諸葛亮家庭背景絕非一般,若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手到擒來的事。但是諸葛亮的志向絕非一般人可比,隱居南陽也非逃避社會現實,而在潛心努力學習,等待機會。他經常與好友徐庶,孟建,石韜等人聚會切磋。

    巜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諸葛亮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若得此人,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矣也。”又說:“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所以諸葛亮未出矛廬之前,己非無名之士,自號臥龍即可見一斑,與姜太公渭水釣魚並無二異。若劉備沒有三顧矛廬的誠意,諸葛亮是不會出山的。

  • 5 # 賽半仙

    像徐庶,司馬徽等透過言談,平時交流,品評諸葛亮為當事奇才,再透過名人效應的推廣,讓諸葛亮名氣爆棚。

    而圈子裡最有名望的要屬水鏡先生——司馬徽了。

    司馬徽又屬於是這一帶最“靚”的仔,附近文學圈子的人都認識他,所以他的推薦,是很有說服力的。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句話的由來也源於司馬徽。

    後來又經過徐庶的勸諫,才有後來的三顧茅廬。

    由於當時劉備在徐庶的幫助下,連打了幾場勝仗,所以對徐庶的能力是非常認可的,又聽徐庶誇諸葛亮,“管仲和樂毅都遠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

    劉備還有點不相信又問道:“諸葛亮跟先生比如何?”

    徐庶的回答讓劉備下定決心要去拜見這位隱世高人,徐庶說:“我怎麼可以跟他比呢?他是當今第一謀士,拿我跟他比就像劣馬比麒麟;烏鴉比鳳凰。”

    這樣,在徐庶離開後,就有了演義中的三國茅廬。

    諸葛亮能夠出仕也跟當時選賢的方式有關,那個時候人才基本都是靠舉薦的,或者是毛遂自薦的。

    像吳國的魯肅就是因為周瑜的推薦才得以在東吳政權任職。

    被曹操稱為“古之惡來”的典韋,則是由曹操的大將夏侯惇推薦的。

    所以,當時名氣大的人,都是等著君主找上門來請的,或者自己有權利挑選自己心儀的君主。像郭嘉一開始是袁紹陣營,後來跑到操場陣營才發光發熱的。

    更有反面的例子,鳳雛龐統,當初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在江東特地給劉備寫了一封推薦信。

    可龐統自視清高,去見劉備隻字不提推薦信的事,也不說自己就是鳳雛,又想引起劉備的注意,結果弄巧成拙。

    龐統的傲慢引起了劉備的不滿,只給了龐統一個縣令做。

    這就是沒有大儒引薦的結果,結果後來知道是他有諸葛亮的推薦信,又知道他是鳳雛後,馬上給他升了官。

    所以,諸葛亮被引薦之後出仕,是個必然的結果。主要靠的還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引薦,至於有什麼驚世之作倒是沒有細說。

    知道他名氣大,完全靠的是圈子裡大儒司馬徽和徐庶的引薦。

  • 6 # 奔跑的蝸牛楓葉

    首先要說明的是,諸葛亮的隱居只是不出仕為官,而不是像小說《三國演義》或者某些武俠小說一樣躲在草廬裡不見人。諸葛亮在隱居時一直保持著正常的社交,甚至在三顧茅廬前可能就與劉備有過接觸。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擔任過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則擔任過豫章太守,都是當時的名士。老師水鏡先生司馬徽是曹操核心班底潁川士族的成員,姐夫龐山民則是荊州士人代表龐德公(龐統叔叔)的兒子。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則在東吳為臣。而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庶都是荊州北方流亡士人的代表,與益州士人也有來往。 正因如此,諸葛亮的社交圈涵蓋了中原、荊州、東吳、益州計程車族士人集團。在與這些士人交往的過程中,諸葛亮掌握了非常重要的資訊。在掌握資訊的前提下,才華無雙諸葛亮當然能“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

  • 7 # 德馨先生

    一、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從這一點看,他向當時的荊州地區士人集團表達了他的觀點,那就是他一定會出山的。

    二、諸葛亮有真才實學,有戰略眼光,這一段,當時荊州地區計程車人集團都非常清楚。

    三、諸葛亮和當時的荊州太守、“荊州牧”劉表有親戚關係,而諸葛亮恰恰不去投奔劉表,這說明,諸葛亮根本看不上劉表這個老闆。

    四、諸葛亮也不會去投奔曹操與孫權,因為諸葛亮既然自比管仲、樂毅,那麼他把自己定位一定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地位,這一點,荊州地區計程車人集團也是清楚的。

    五、荊州地區士人集團的人之所以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就是看重了劉備的潛力,也看出來劉備一定會重用諸葛亮,於是才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

    六、事實說明,諸葛亮輔助劉備是正確的,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輔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三國鼎足之勢,諸葛亮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至今仍受後人敬仰。

  • 8 # 小民學歷史

    一個人的出名需要一些條件的

    一 他人評判

    諸葛亮顯然自身能力沒有問題的,能得到司馬微,水鏡先生的評判,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是很高的評價

    二 圈子文化

    當時諸葛亮雖然隱居,但是選擇隆中,是很有講究的,交通發達,資訊暢通,如果諸葛亮隱居神農架,那就麻煩了,有可能自己被野人吃了,隆中這個地方可以與荊州的文化圈經常交流,而且荊州文化圈的人,徐庶,崔州平,都是當地的翹楚,可以互相推薦,這就使得求賢之人很容易知道

    三 背景

    諸葛亮跟劉表都是親戚,而且諸葛亮的祖上也都是士族出身,漢代是很看重出生的,要不然劉備也不會被說“屠豬販狗之徒,織蓆販履之輩”

  • 9 # 柚子君神劇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劉備之所以要來請諸葛亮的原因。看過三國演義的我們都不難發現,劉備在遇見諸葛亮之前的狀態是什麼樣子,有了諸葛亮之後的劉備是什麼樣子,對比一下,一目瞭然。沒有遇見諸葛亮之前的劉備,事業簡直是一事無成。劉備在公元184年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事業,那個時候的劉備還只有24歲,那個時候劉備三兄弟才剛剛結義,靠著張飛砸鍋賣鐵得來的的錢財招募軍隊討伐黃巾軍。直到公元207年請諸葛亮的時候,這二十幾年劉備得到了些什麼,除了得到了一些仁義之名還有什麼?沒有,整天被打的到處跑。

    比如說在公元194年的時候,曹操的父親被陶謙的手下給殺了,曹操以給父親報仇的名義來攻打徐州,陶謙是不想打的,可是曹操是一心想要攻下徐州,因為徐州對曹操很重要,有了徐州對曹操征戰天下很有利。這個時候陶謙就向各路諸侯求援,想要讓其他諸侯來徐州幫忙對付曹操,可是那些大諸侯們都不願意前來救援陶謙,反而是想要在他們兩個打仗的時候出來撿便宜。這個時候劉備來了,明明陶謙沒有請他,他還是來了,就這樣總算是擋住了曹操的攻勢。恰巧在這個時候呂布有在曹操後方搗亂,曹操怕自己的老巢沒了,不得已而退去了。

    這個時候陶謙上表天子讓劉備做了豫州刺史,並且把小沛讓給了劉備,想著如果下次曹操再來的時候可以繼續讓劉備幫忙。過了一年,陶謙在重病之時,把徐州讓給了劉備,劉備一開始還不答應,最後還是答應了。可是結果呢?劉備得到了諾大的徐州後,闖出什麼名堂了嗎?並沒有,反而沒過多久徐州就被呂給搶走了。後來劉備主動求和,呂布才放過他一馬,這個時候劉備又只剩下小沛了。再後來劉備又是到處漂泊了很久,還是一事無成。知道他遇見了徐庶後,才有了一些轉機。

    那個時候,劉備是在荊州劉表的地盤,曹操大軍南下,想要攻下荊州,於是分出三萬士兵請攻打劉備。當時,曹操軍隊的兵力遠勝於劉備,但是在劉備的謀士出謀劃策下,劉備竟然奇蹟般的贏了,劉備可是從來沒有打過這麼舒服的戰役,這個謀士就是徐庶。在這時,劉備深深的知道了一個好的軍師的重要性,他劉備之前之所以流連失所,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軍師。不過這種日子並沒有過得長久,曹操知道手下大軍戰敗後是非常的生氣,這麼多的人竟然沒有拿下一個小小的新野。

    當曹操知道是有高人在輔佐劉備時,派人查清楚徐庶的底細之後,求賢若渴的曹操就像把徐庶招到己方來,於是便把徐庶的老母親給請到了許昌,然後又給徐庶寫信,要把徐庶給騙過來。徐庶看到信之後也沒有辦法,老母親在曹操的手裡,他必須去,他也知道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劉備當然也是知道的,可是劉備也沒有理由阻攔徐庶。劉備不由得黯然神傷,剛剛起色的事業又是陷入了低谷。不顧徐庶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了一個了不得的任務,就是諸葛亮,他說諸葛亮之才能遠勝自己十倍。劉備也曾在司馬徽哪裡聽到過諸葛亮的名頭,於是才生出了去請諸葛亮的念頭。

    最後,總結一下,劉備之所以要不辭辛苦的三次去請諸葛亮,正是是因為他知道了自家的短處,就是沒有一個能出謀劃策的軍師。當他擁有徐庶的時候,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也讓劉備嘗到了甜頭,再加上司馬徽的推薦,他才會去請諸葛亮,哪怕前兩次都沒有見到正主,第三次他還是要去請。

  • 10 # 再現江湖0324

    在一千多年以來,我們都說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更把他當做神一樣的存在,在近些年來,在戲曲的舞臺上更是多次出現他羽扇綸巾的形象,充分表明了我們對他的敬仰,但他在歷史上真實形象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說起他的身世,真的非常悲慘,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雙雙離世,小小的諸葛亮就跟隨他的叔父一起生活,那幾年過得也算很滋潤,後來因為叔父犯了一點事被貶職,所以,就又開始了流亡生活。在他17歲的時候,叔父病死,家裡經濟一下斷掉,他又沒有什麼賺錢的好路子。於是他只好帶著他的姐姐和弟弟,來到了一個小山村。這個山村離縣城非常偏僻,所以經濟壓力也不是很大,他就一邊種田一邊讀書,就算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沒有選擇向這個社會妥協,還是用自己的方法在努力的堅持著。

    因為家裡非常窮,買不起書,所以他就到處借書看,把人家的書借過來之後,因為要考慮及時還給人家,所以,他只能先把內容謄寫一遍,在抄寫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對書的內容大致瞭解一遍,後來才根據自己的筆記細細的推敲。他在讀書的時候非常刻苦,可能是考慮到家裡的環境,也有可能真的是自己對書的渴望,每天天不亮的時候,他就爬起來看書,等到天很晚了也不去休息,這樣的日子,他一堅持就是十年。

    在這十年期間他也積累了大量的知識,而且值得表揚的是,就算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也沒有產生自卑或者消極心理,他一直把自己比喻為名人,就像春秋時期的管仲,他也相信,自己的才華,總有一天會被人賞識。在與人交談中,別人也沒有不佩服他才華的,所以就送給他一個稱號,臥龍。在古代的時候,只有皇帝才能被稱為龍,被視為是真龍的化身,而諸葛亮此時就能擔上一個龍字,可見他的學識,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信服。如果是金子,就算把它放在沙子裡,總有一天也會發出耀眼的光。諸葛亮就是那粒金子。

    後來劉備聽說了他,在聽完身邊人的介紹後,他就仰天長嘆,這真的是上天送給我的貴人。於是就放下身段,親自跑到隆中這個小山村來邀請諸葛亮。但沒想到一趟兩趟都跑了空,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了他本人,在經過一番交談之後,劉備認為他果然沒有來錯地方。而當時的諸葛亮才僅僅27歲,正是實施自己抱負的大好年華,又看劉備雖然比自己年長那麼多,但卻誠意滿滿,還一連這個破舊的小山村跑了三次,就衝這個誠意,他也應該輔佐他成就大業。於是諸葛亮正式出山。

  • 11 # 雲湧

    這要從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司馬徽先生說起:水鏡先生的徒弟有多少歷史上不得而知,但是真正出名的就三個人,第一是諸葛亮,第二是龐統,第三便是徐庶。

    劉備馬躍檀溪,途中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告訴劉備,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雖然劉備是聽到司馬徽的介紹才知道諸葛亮的,但以劉備的地位,接觸天下名士不困難,其他人對劉備提到諸葛亮也未可知。而其他人之所以知道他的名氣在於諸葛亮的朋友,都是很有名氣的人。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

    再加上劉備原軍師徐庶臨走前力薦諸葛亮,說孔明之才勝於他。

  • 12 # 洛崖子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前雖然沒有建立功業,但其才能是得到了解他的人認可的。

    諸葛亮在未出山前,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不瞭解諸葛亮的人都覺得他在吹牛,只有諸葛亮的朋友相信他的才能。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還說諸葛亮不但能與管仲,樂毅相比,還可以與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相比。

    那麼管仲,樂毅何許人也?讓我們瞭解一下。管仲: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後,管仲的才華得以全部施展,管仲對齊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國力逐漸強盛起來,最終助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樂毅:戰國時代燕國著名的軍事家,拜燕國上將,助燕昭王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還攻下齊國首都臨淄。

    可見管仲,樂毅有著經天緯地之才,匡扶宇宙之能。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徐庶,水鏡先生因相信他的才能而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也沒有辜負他們的信任,幫助劉備開創了蜀國基業。

  • 13 # 水泥地裡的耕種者

    諸葛亮在遇見劉備前就靠“自吹”為自己積累名氣。人家種田唱的是山歌,為的是解乏,他唱“梁父吟”,“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會唱這個詩的足夠說明,此人是個讀書人,有點學識。

    可這還遠遠不夠,僅僅只會唱首歌不能證明自己。於是,他又來了“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這可不得了,管仲`樂毅何許人也,一個是輔佐桓公九合諸侯的人;一個是輔佐燕昭王統五國聯軍的人。那當地百姓一聽,一個有文化的讀書人說自己是管仲、樂毅,那這個人要麼是有大才華,要麼是個瘋子。

    最後一步,結交朋友。別忘了,諸葛亮能認識劉備還是徐庶的引薦,“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乎”。徐庶本來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所謂是個交際家。有他的引薦,那成功了一半。

    當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有真才實學,有能力,不然就是機遇再多,也抓不住。諸葛亮沒有能力,無法滿意的答覆劉備,那他最多也就一個有名的農民。

  • 14 # 華冠影視

      首先是司馬徽,他在劉備躍馬檀溪到他家避難時告訴他“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徐庶他是在母親被騙至曹營才被迫離開劉備的,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於是他推薦了南陽的孔明先生。

     

    諸葛亮的家族是在當地數一數二的,不過他的父親去世的比較早。那麼到後來之後,她只能跟著自己的叔叔去荊州投奔劉表,結果沒想到後來的時候,諸葛亮的叔叔也是因為病情嚴重而去世了,他後來也就日子變得非常的舒坦,他從小的話也是胸懷遠大理想的人,他雖然現在過的生活是在田園裡種種地,沒事喝喝酒,生活過得非常的得意,但是他也不喜歡自己就這樣在田園間生活。

     

    劉備之所以能夠得到諸葛亮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殺的特別的嚴,劉備也是處於落魄的時期,他非常需要一個有人才的人幫助他成就自己的事業,那麼他的手下向他推薦了當時的諸葛亮。結果沒想到他去拜見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還並不予理會,他還是三次拜訪諸葛亮,才同意了與劉備的一個見面。

     

    諸葛亮被劉備的三次誠意所打動,才會跟他見面,商談國家大事,而且他給劉備講的是自己心中的抱負,對天下當時的局面的理解。他是這樣對劉備說的,他說劉璋,他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手中資源很多,卻不知道怎麼去用。曹操現在很厲害,但是現在也非常的驕傲自大了,荊州的劉表現在雖然看起來特別的大,但是他又本性是個懦弱的人。

     

    劉備之所以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先生出山是因為當時劉備正為軍中缺乏人才而煩惱,所以才三次請諸葛亮。在後續的征戰中諸葛亮也體現出了他驚人的智慧與才能。

  • 15 # 靈魂閱影

    《三國演義》諸葛亮沒有出茅廬前

    一,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

    1,諸葛亮是一個善於包裝自己的營銷大師

    2,諸葛亮管理國家是一流的。

    3,諸葛亮軍事才能一般。

    雖然水鏡先生的評價是: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這是很高的評價,但名不副實。也是因為和水鏡先生關係好,更是營銷做的到位,客氣客氣。

    二 圈子文化

    1,諸葛亮隱居,讓人感覺高人之舉,選擇隆中是很講究。

    2,雖然在隆中,交通四通八達,外邊資訊暢通。

    3,隆中交友頗多也很有分量,這個地方可以與徐庶,崔州平,交往甚密,他們都是當地的翹楚,可以互相推薦。

    三 家庭背景

    1,劉表和諸葛亮是親戚

    2,諸葛亮的祖上也都是士族出身,漢代是很看重出生的。

    3,諸葛亮的哥哥乃東吳重臣

    這就是我對諸葛亮的分析。

  • 16 # 許家那個人

    我們讀《三國演義》可知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其中的臥龍就是題目中的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是因何聞名而被引薦,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諸葛亮自己本身的能力值得肯定,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

    諸葛亮雖然在襄樊隆中務農,但他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管仲和樂毅是誰?管仲是齊國的丞相,有名的政治家,他輔佐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成為諸侯的領袖,建立了天子之下的霸主地位;而樂毅樂毅是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燕華人,他統帥燕國和五個國家的聯軍攻打齊國,連著打下了70多座城池,創造的中國古代戰爭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所以你看這兩個人,一個是政治家,另外一個是軍事家,諸葛亮敢把自己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說明他肯定也是有很高的學問和才能,儘管別人不相信,但是他的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第二,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劉備聊天說話時,為諸葛亮的吹捧揚名。

    在《三國演義》中,東漢末年出現了一個著名的隱士那就是司馬徽,他以有知人之明著稱於世,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當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他時,他對劉備說了這樣一句話,原文如下: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前面我們說了水鏡先生司馬徽以知人之明於世,所以他說諸葛亮是俊傑也是在為諸葛亮吹捧揚名。不過,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他與諸葛亮是好友,知道他的諸葛亮的才華。

    第三,如果說水鏡先生只是替諸葛亮揚名,那麼真正讓諸葛亮出名的還是他的好友徐庶。

    劉備投靠荊州劉表後,在新上任的軍師徐庶的指揮下,劉備軍馬輕鬆的戰敗曹仁的三萬大軍,並且輕易的鞏取了樊城。但是好景不長,曹操的手下施毒計囚禁了徐庶的母親,重孝的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去救其母,在臨別時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如果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就能平定天下。於是,劉備就開始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旅。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出名的原因無外乎一方面內因諸葛亮自己的才華能力確實強,另一方面外因以知人之名於世的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吹捧,再加上劉備的第一任軍師徐庶的臨別舉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 17 # 青山舊時雨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是投奔劉備的第一個軍師級人物,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後來被程昱用計,迫使其歸附於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在臨行前將諸葛亮舉薦給了劉備,從此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佔荊州,得西川,終成霸業,但大家時候想過,為什麼徐庶推薦的是諸葛亮,而不是龐統,我們先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一下。 臥龍、鳳雛、徐庶皆可說是司馬徽的徒弟,司馬徽一生懷才不遇,加上年邁,自然不會出山輔佐一方諸侯,便把希望寄予了自己的弟子。劉備初到荊州,可謂人生地不熟,雖說劉表和自己沾親帶故,但畢竟劉表始終防著自己,不然也就不會將新野這種“雞肋”之地交予劉備防守,恰巧此時遇到徐庶,而徐庶也不負盛名的將曹仁擊潰,可惜好景不長,很快曹操便採用了程昱之計,迫使徐庶離開劉備,而在離去之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從當地勢力角度出發,首先,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是故交,諸葛亮一家來到襄陽之後,受到劉表的特殊照顧,很快和當地名門建立起密切的關係。諸葛亮的一個姐姐嫁給了襄陽德高望重的大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號稱“鳳雛”的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的另一個姐姐嫁給了蒯祺,蒯祺是襄陽大豪族蒯氏一員;諸葛亮妻阿醜是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阿醜的母親與劉表的妻子是親姐妹,當時統領荊州兵馬的蔡瑁是阿醜的親舅父。如此龐大的關係網路,顯然得到諸葛亮的背後的意義遠遠大於得到龐統。 其次,劉備落難的時候,路經水鏡莊,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閒人,不堪世用,謝絕邀請。後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臥龍諸葛,於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劉繼興考證,史書《三國志》也對此有記載。龍鳳素來是華夏的圖騰,龍在前鳳在後,二者選一,自然會優先考慮臥龍諸葛亮。 最後一個原因,徐庶離開時由於擔心自己母親的安危,無法顧慮太多,而最終讓他選擇諸葛亮的原因便是“因為近啊~!”。當時龐統正在江東遊玩,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荊州,而諸葛亮卻並未遠行,於情於理都應該選擇諸葛亮。

  • 18 # 農村孫哥

    在三國演義的劇情當中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的諸葛亮,但是i真正的事實並非如此,早三國演義中主要還是為了烘托劉備愛才的一點,以及謙虛的一點才有這種劇情的,真正的事實是諸葛亮去找的劉備的,而且是打算前去一試的。

    劉表奏表劉備領豫州牧,進駐新野,協助劉表劉備就同意了劉表,然後劉備回新野之後就開始四處的招賢納士,這個時候諸葛亮正好在水鏡山莊做客,然後聽說了劉備招賢納士的事情,然後諸葛亮被水鏡先生鼓動一番後才打算前去一試的,劉備這個時候是在等人,後來諸葛亮前去拜見的時候說明了來意,劉備自然而然的就同意了這件事情。

    真正的事實並非是史書上所寫的,三國演義是在諸葛亮去世幾十年之後編寫的,在三國志中是沒有這樣的劇情的,因為打算新增這種劇情的時候被諸葛亮拒絕了,三國演義的編寫跟多的是為了寫完一本小說,可供後人閱讀,在內容上和三國志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三顧茅廬無非是突出劉備的人物形象,增加對劉備的好感,同時也說明諸葛亮的實力。

    最後,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其實是沒有史實依據的,諸葛亮用一個詞彙形容就是毛遂自薦,他能夠再後來發揮那麼大的作用和他自己毛遂自薦有很大關係的,在古代的時候訊息傳播是很慢的,所以很難有一個人很出名,然後被很多人知道的事情。

  • 19 # 阿匆大叔影視窩

    電視劇《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了,三顧茅廬也是《三國演義》中大家最津津樂道的一段。劉關張三兄弟三次來到臥龍崗拜訪諸葛亮,最後一次,才得以達成心願,成就了一段流芳百世的君臣佳話。

    劇中也是從這裡才開始詳細介紹諸葛亮的事,那麼三顧茅廬以前諸葛亮是什麼樣子呢?名氣如何?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

    看過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劉備最初的謀士是徐庶,深得劉備信任。怎奈曹操耍陰謀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沒辦法才離開劉備,臨走前向他推薦諸葛亮。

    諸葛亮在此之前一直隱居襄陽城西20裡的隆中山裡。從公元197年一直到207年

    他一直隱居在這裡。在這期間他結識了當地以及外地流落到這裡的志士名流,和這些人縱談天下大事,日夜苦讀兵法,天文,地理,治世文集等等增長才幹。

    他結交的這些名士有襄陽大名鼎鼎的龐德公,龐德公的侄子(可能是遠房的)號稱“鳳雛”的龐統,“水鏡先生“司馬徽,漢南名士黃承彥,還有北方的石韜,徐庶,孟建,崔鈞等等。俗話說‘居必擇鄰,遊必就士’,有了這些名流志士,諸葛亮的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和龐統合稱:“臥龍鳳雛”。

    此外,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大姐嫁給了荊州名門望族廬縣的蒯祺,二姐則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而他自己又娶了黃承彥之女為妻(還挺機智的嘛)。這樣諸葛亮完全擠入了荊州上流士族社會,併成為中堅力量,遠近聞名。

    總之,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偶然,既需要自身足夠努力,有時也需要一點點的運氣和貴人相助。哈哈。。

  • 20 # 門徒撒拉弗

    司馬徽,東漢末年名士,精通道學、奇門遁法、兵學等,他為人淡雅,學識淵博,是個淡泊名利的名士,他曾經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的人,很多人都很不理解,為什麼不推薦自己的侄子司馬懿給劉備,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謀略家,自出生就聰明超於常人,是魏國重要的臣子,西晉奠基人。

    就是這樣一個謀略超於常人的人,還是司馬徽的侄子,為何不被推薦是個未知數,但是司馬懿確實是個更加合適的人選。劉備也是及其尊重水鏡先生,水鏡先生給他推薦的人選他都十分重視,他聽了水鏡先生的一句話,就去請了臥龍,臥龍鳳雛是被司馬徽認為得其一人得天下的兩個人,這兩個人異於常人,極其少有,諸葛亮作為臥龍,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請出。

    為劉備出謀劃策,為他奪取江山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而一場極其具有影響力的赤壁之戰令諸葛亮名聲大震,讓所有人都知道了諸葛亮的存在,有很多人動過挖走他的念頭,尤其是手下敗將曹操。而鳳雛是龐統,這兩個人都是水鏡先生親手推薦給劉備的,龐統是個人才,辦事效率極高,更是為劉備的事業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但是他有自己非常大的性格缺陷,很嫉妒諸葛亮,總覺得自己的才華根本沒有諸葛亮的用武之地。

    他一直都因為驕傲自負,一時大意導致被斬殺,從此劉備的統一大業,也就宣告失敗了。而雖然諸葛亮還在,但是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雖說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有時候就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司馬懿是王侯將相,而司馬徽善於外交,一生有很多好友,而他更是與諸葛亮和龐交好,深知他們的優秀之處。

    所以推薦給劉備,而司馬懿從來就和司馬徽有過近距離接觸,也不是一個交際圈的人,也並不知道司馬懿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司馬懿的背後是非常強大的身世,所以就算推薦給了劉備,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司馬懿在世人眼裡都是非常有能力,過於常人,剛開始劉備的處境非常窘迫,並不能給人才大展拳腳的機會,其實司馬懿更適合他,只不過各種原因錯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黑破壞神3如何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