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no600
-
2 # 財富管理之道
一般要看他的實質是什麼關係,有的產品是投資二級市場固定收益標的的,這種透過獲取持有期間利息和做差價的得到收益,達到6.5%的目標對目前來說難度較大,但投資範圍如果可控,一般也虧損不多,最多就是低於6.5%結果不太符合預期。另外有些信託,是借貸性質的,就是發行主體的一個債務,到期還本付息,這個就要看發行主體資質如何,資產負債率高不高,有無提供額外的抵押或者擔保,只要擔保足額,手續齊全一般都能達到6.5%預期。當然,最好從正規大機構購買以上產品。
-
3 # 67225883996
理財定要到大國有銀行再加一定要由銀行保本的專案,千萬不要貪那零點幾的利息!如果為了那零點幾或1的利息而冒連本都可能失去的如此大的風險,建議你乾脆去放高利貸!
-
4 # 財經者思
“收益自享、風險自擔”,是現如今投資理財的基本原則!因此,千萬不要盲目聽信銷售人員(或推薦人)的口頭承諾,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在自己有所瞭解的情況下,做出判斷。看不懂的、交易結構複雜的理財產品,哪怕收益再高,也不值得去嘗試購買!
6.5%收益的理財產品,風險有多高通常情況下,風險越高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也越高,反之亦然!但凡是都有例外,低收益的理財產品,也可能會有較高的投資風險!
最典型的就應該是P2P了,預期年化收益也就在8%~20%之間,而一旦平臺爆雷、破產、倒閉,資金可能會面臨100%的虧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理財平臺自身“潛在”的風險很大,有可能是因為某一個產品兌付出現困難,就會導致整個平臺資金週轉出現問題,最終導致平臺破產、倒閉!
購買理財產品之前,暫且不管銷售人員(或推薦人)如何介紹,先去了解幾個基本的資訊產品發行方是誰,銀行、保險、券商、基金,還是其他公司。
資金有無第三方託管。一般來說,銀行作為最常見的託管機構,會監督整個專案運作過程中的資金流向。有銀行託管,資金就不可以隨意挪用,相對而言,風險會小很多!
投資標的,知道資金投向哪裡,可大致判斷出產品本身的風險高低。比如,投向國債、銀行存款、央行票據的風險,是要明顯低於投資股票、外匯、黃金的風險。
是否有抵押物(或擔保方)。這一點,也很關鍵,萬一投資標的出現風險,就得靠抵押物折價變現(亦或者擔保方兜底),來確保本金及收益的安全咯!
-
5 # 商務新觀察
推薦給你的這一款年化收益率達6.5%的理財產品,如果像對方所說的風險等級低且沒有本金虧損的可能,那很可能是個人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的。但也不排除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建議你謹慎選擇!
從6月14日在售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來看,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的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共4款。其中,華夏銀行的“慧盈759號C款個人結構性存款”起始金額為1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7.25%,屬於保本浮動收益型。
另外,今天在售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中,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5%的幾乎全部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產品。比如說,江南農村商業銀行推出的“富江南之鴻富添盈A計劃H1808期5-16或者4-06等”幾款理財產品,起始金額均為5萬元。
總之,一旦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產品,則本金安全性無法保證,意味著對方承諾的不可能虧損就是一句空話。浮動收益是相對固定收益來說的,這型別理財產品儘管給出6.5%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但這份收益同樣不能保證,最低甚至可以是0,即無收益。因此購買此類產品的風險完全由投資者承擔。
-
6 # 鑫財經
1 首先最安全,風控最高的銀行,出的理財產品都木有6.5%這麼高收益,還標榜低風險的,銀行中低風險的定期理財也不敢說保證收益,只是給個預期收益,而且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從兜底走向淨值型,理財市場迴歸理性,投資者也應該改變保本保收益的思維,有多高收益對應多高風險
2現在的保本型理財裡,除了銀行攬儲的存款類理財保本外,其他都是非保本型需要承擔風險。存款類理財比如大額存單,5年期的利率地方銀行有5%以上的利息給到儲戶,本金保障,這就是極限了,超過6%的,在當下低利率投資環境下,就跟P2P一樣多高風險,就有多大的雷,配置理財產品要看背後的底層資產是什麼,不要配置了一個債務包資產或者虛假標的,現在除了高階信託,有保底6%的收益,其他理財產品都木有稀缺的,而且資管新規以來,信託打破剛兌,也不再是穩賺產品。
-
7 # 龍門山財經
從6.5%的收益率以及風險等級來看,這款產品很可能是銀行繫個人結構性存款或結構性理財產品。前者本金安全,收益是浮動的;後者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有虧損本金風險,請注意區分。
如果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雖然投資原理和標的與結構性存款比較類似,但按照資管新規規定,理財產品必須去剛兌,沒有保本保息一說,銀行只是“代客理財”,收取管理費,投資風險則完全投資者自行承擔。作為管理運作方的銀行,只能最大限度的控制風險,儘量博取較高收益,因為這關係到銀行的聲譽,但卻並不能完全杜絕風險,包括損失本金的風險。鑑於此,6.5%的結構性理財風險等級至少是中低階,而不是低風險。
據觀察,目前有的銀行將結構性理財產品包裝成結構性存款宣傳發售,因為這些銀行往往沒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資質,而又不願放棄蛋糕。搞虛假結構性存款,變相高息攬儲,近期已經受到監管點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清理整治的重點,這也是投資者可能遇到的政策性風險。因此,類似6.5%的理財產品並不適合大眾投資理財,而更適合資金實力強,綜合抗風險能力高,投資偏好平衡或激進型投資者。
-
8 # 睿思天下
6.5%的理財產品,千萬不要相信!這樣的理財產品,說是風險低,虧損機率很低,已經說到虧損機率了,說明這樣的產品根本就不能購買。下面來分析一下。
6.5%的理財產品不可信現實生活中,超過6%的理財產品好多都是坑。一般情況下,平時能夠見到的理財產品最高年利率的也就是民營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存滿5年年利率為5.8%。這樣的存款產品屬於普通存款,也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可以說是比較安全的理財產品。
超過6%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風險巨大,而且有很大可能血本無歸。達到6.5%年利率的理財產品更是不可信。
6.5%的利率超過了貸款利率現在一般在大型銀行辦理房屋抵押貸款,貸款利率一般都在5.5%左右,一般也不會超過6%。銀行貸款基準利率,5年期以上的也就是4.9%,即使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貸款利率也就是5.88%,上浮30%才達到6.37%。因此,6.5%的年利率超過了大型銀行的貸款利率。
如果理財產品年利率超過了大型銀行的貸款利率,可以說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巨大。因為如果理財專案風險小的話,就可以在銀行獲得較低利率的貸款。
6.5%理財產品可能是非法集資理財6.5%的理財產品可能是非法集資理財。很多不正規的理財公司,都會採用提成的方式來吸引客戶勸熟人來購買理財產品。這些熟人實際上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也是一無所知,反正是理財公司銷售員怎麼跟他說,他就怎麼給你說,目的就是一個,勸你購買理財產品,然後他就可以獲得提成了。6.5%年利率的理財產品可以說大機率就是非法集資性質的理財。因此,對於熟人介紹的理財產品一定要非常謹慎。
綜上所述,6.5%的年利率的理財產品不能買。主要原因是6.5%年利率已經超過了貸款利率,也高於平時可以看到的新型存款的5.8%的年利率,這樣的熟人介紹產品可能是非法集資理財。
感謝閱讀!
-
9 # 路人蟻
1題主說的不是很具體,我就從6.5%收益率說起把,收益率分三種,預期收益率,結算收益率,保底收益率。這是一個理財產品利率常有的三種類型,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的買了,預期收益是根據市場投資環境給的預定利率,它是浮動不確定的。結算收益率也就是實際真實的收益。比如各種理財產品給出的歷史結算收益資料。保底利率就是寫進合同裡確定你可以拿到的收益,不管市場怎麼變化,這個利率都會執行。
2 如果推薦人說的是浮動的預期利率,那你就要謹慎了,預設的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是銀行的理財產品,你要看是存款類保本理財,還是非保本理財,非保本理財都有標註R1-R5的不同風險級別提示。我們一般接觸的銀行理財就是存款類保本理財和中低風險的定期理財。
3 如果推薦人該的是歷史結算資料,那也只能表明過去的成績,你現在買入,是根據當下投資環境下的交易決定未來收益兌現的,歷史的收益利率只能參考。對於非保本型理財,多高的收益對應多高的風險,就算是最後一種情況保底利率6.5%的,也是高階信託,高風險高收益的型別,隨著信託兜底的打破,以及當下低利率的投資環境,也不安全,風險也不會低。如果是P2P理財,那就是大坑了。
-
10 # 隨步說
如果是銀行推薦的,能達到這個收益的應該是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現在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在8~9%,給到銀行代銷的話,銀行會從中間收取2~3個點的中間收入。所以給到客戶的話大概在6.5%左右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從銀行購買,也可以從信託公司購買這個,看你自己的選擇。主要得看你投資的這個信託產品的專案,具體投資領域是是政信基礎建設的,房地產類的,還是工商企業類的,然後看它的風控措施,有沒有抵押,質押和擔保的風控措施。
-
11 # 財經樂少
首先,一個收益率為6.5%的理財產品,推薦人說是低風險理財,虧損機率低,從當中可以得到的資訊是這是一個非保本的理財產品,同時推薦人說低風險理財而且虧損機率低,這個表明是一個非保本浮動型的理財產品。
至於這個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要看它是如何運作的,會把資金投放於哪裡,還有投入的比例是多少,收益率達到6.5%和低風險理財是很吸引的,畢竟目前市面上的定期產品收益率最高只有6%,而且還是主打網際網路市場新開的民營銀行,同樣存在一定的倒閉風險,不過也屬於低機率事件。
自從《資管新規》公佈後,打破了剛性兌付,銀行把重心轉移到結構性存款上,結構性存款可以說是新規之下的主打產品,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不過結構性存款也有不同型別,風險越高,預期收益率越高,如果這個收益率為6.5%的理財產品是銀行推出的話,大機率是結構性存款,不過要注意的是6.5%只是預期收益率,實際收益率不一定是這個,依然存在虧損的可能。
總而然之,對於非保本的理財產品要留一個心眼,即使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也存在虧損本金的可能,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忘記高收益背後的風險,購買理財產品前要清楚明白該產品是如何運作的,最好有往年收益的參考例子,不能單單聽從推薦人的片面之詞,要學會客觀分析,才能保障自己的財富。
-
12 # 胡桐財經
就個人的經驗來說,年化收益率6.5%的理財產品,是不是有風險,是否會虧本金,要看具體是什麼公司發行的產品,還得看產品的型別以及合同。目前,年化收益率達到6.5%,保本,保固定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非常非常少,但並不是說沒有,收益憑證可能是現在少有的一類保本又保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
常見的理財產品一般有三種類型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理財產品,一般有3中常見的型別,第一種是保本保收益率的產品,這種在資管新規公佈後越來越少,按照資管新規的規定,最遲在2020年底全部打破剛性兌付;第二種是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目前很多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或者創新型存款都是這種型別,它們保證本金安全,但收益率是浮動的,一般只保證不低於2%或者2.5%的收益率,所謂預期收益率13%,很有可能是噱頭,而且這種產品在資管新規釋出後,後面也會逐步打破剛性兌付;第三類產品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率的,這種產品最常見,一般告訴你預期收益率是多少,但存在本金都可能虧損的可能。
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收益率高,而且風險不大的產品,在資管新規公佈後,後面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新規明確規定資產管理業務不得再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要打破剛性兌付的“慣例”。按照資管新規要求,最遲2020年底後,保本型理財產品將徹底退出市場,意味理財市場格局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改變,保本型產品可能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所以現在很多人一看到年化收益率6.5%的理財產品,第一感覺可能都是不靠譜,存在一定本金風險,或者收益率可能是浮動的。
6.5%的理財產品是客觀存在的,但已經非常少見前面提到,資管新規公佈,理財產品會逐步打破剛性兌付的慣例,而且已經給出了最後的截止期,但是有一種理財產品是例外,那就是券商收益憑證。由於收益憑證作為債務融資工具並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因而並不受資管新規的影響,收益憑證將成為僅剩的唯一合法保本保收益品種(即便2020年底後也存在)。
券商的收益憑證一般有兩種型別:本金保障型收益憑證和非本金保障型收益型收益憑證,其中,本金保障型收益憑證又分成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收益憑證。目前,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很大部分都是保本固定收益憑證。我們所說的收益率6.5%的理財產品,也特指保本固定收益憑證。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忽悠,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收益率呢?不信沒關係,我截圖給大家看。這個產品是大型央企證券公司發行的,合同明確約定保本,而且是固定收益率6.8%,產品風險登記是R1級別,R1級是所有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中的最低階,而且券商是以信用擔保的,前10大的央企券商違約的機率有多大?你可以自己去判斷。
-
13 # 杜耶投資筆記
任何產品都存在風險,沒有所謂的完全安全,即使你買的是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同樣會存在虧損的風險。我們在投資之前至少要學會判斷該產品的背後的本質或者說該產品所依附的平臺的背景和資質,而不是簡單地看產品收益率,這樣只會讓你的分析太片面。
01 瞭解理財產品的本質建議在投資之前先了解一個理財產品會產生收益其背後的原理。比如說P2P理財產品,其背後能夠為廣大投資者帶來收益的前提是有人願意出錢,也有人願意借錢,最終有一個平臺能夠為借錢雙方做一個擔保,那麼這件事就這麼成了,很簡單易懂吧。
就像古代的當鋪,有人願意抵押首飾等有價值的物品,當鋪也願意拿出相應金額的錢給典當人,最終如果典當人想要贖回當初賣出的首飾等物品,就需要更多的錢才有可能贖回。
道理都是一樣的,透過現象看本質,想讓投資者把錢放到這個平臺去投資,我們可以從以上分析的幾點去看什麼才是最核心的評估該平臺好壞的標準。
第一,平臺成交量多少直接影響了該平臺的借貸人數活躍情況
第二、平臺的貸款餘額多少是衡量平臺盈利水平的關鍵指標
我們可以看一組資料,2019年5月份網貸之家的資料顯示,P2P網貸行業成交量為930億,成交量環比下降0.82%,排在頭部的陸金服依然是以超過千億的貸款餘額排在第一位,而成交量方面,陸金服可能受一些負面因素影響,成交量大幅下降,玖富普惠超過陸金服排在第一名。
因此,我們評估一個平臺優劣與否時,可以按照從平臺成交量和貸款餘額這兩個方面去評估。
02 如何評估收益率的風險高低從題主所講的6.5%的理財產品,首先要搞清楚這款產品的投資週期是多少,半年、1年還是更長時間,產品的投資標的是什麼,車貸、企業貸還是其他貸款,搞清楚這些背景後才可以科學的評估產品收益的高低,如果只是單單聽人推薦說是低風險,那可真的要小心謹慎。
打個比方,我個人在投資P2P理財的時候,一定會遵循非常重要的原則,看懂的投,看不懂的不碰。怎麼來解釋看懂和看不懂的概念呢?
比如,我投資的P2P行業大部分主要是做車貸的,因為我覺得這個行業特別好理解,而且也是現在人們生活的剛需,車貸P2P行業和4S店和合作,人們在購買車子的時候,分期付款自然需要有貸款平臺來承接,而買得起車子的人群基本上信用基礎肯定是OK,這也是為什麼車貸P2P行業也出了幾個行業的龍頭,具體是哪一家在這裡就不說了,以免有打廣告的嫌疑。
任何產品的風險高和低都是相對的,如果6.5%的收益率在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中,那肯定是絕對的高風險收益率;如果在P2P理財產品中,6.5%的收益率並不算高。而且本身P2P平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沒有銀行那麼高,即便6.5%的收益率在P2P行業內不算高收益,也不完全代表其足夠安全,因此我們需要綜合評估其風險的高低。
03 綜上總結我們在遇到熟人推薦或者尋找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兩點:
第一,搞清楚理財產品的本質,理財平臺靠什麼賺錢,商業模式是否行得通都要進行獨立評估;
第二,學會獨立判斷,不要聽信他人建議,每個人對投資風險的認知不同,相對風險的高低也就不同。
在投資行業裡,如果掌握了以上兩個大原則,再加上自己不要偷懶,學著獨立分析產品的好壞,我們自然就會慢慢對投資的產品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我是杜耶說理財,價值投資的的佈道者。
-
14 # 郭施亮
在現階段的市場利率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很難做到6.5%的收益率,即使處於高息攬存的時間點,除非特定資金或擁有議息能力的大資金,否則普通儲戶基本上很難獲得太高的年化投資收益率。縱觀目前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多數處於4%左右,而部分民營銀行的智慧存款,也最高大概在4%至5%之間。至於部分知名P2P理財渠道,其年化收益率也下降至7%至8%左右。由此可見,對於6.5%的理財產品,仍需要關注到其是否屬於保本性質。再者,則需要關注到理財產品是否屬於存款性質產品。此外,則需要關注到具體資金投向,是否屬於代銷品種,而非銀行理財產品型別。高收益與高風險是同時存在的,當收益率越高時,實際上往往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承受的投資風險越大。
-
15 # 春意萌生
“目前有一個6.5%的理財產品,推薦人說是低風險理財”,從這個標題上就可以看出忽悠沒有技術含量。
因為早在前不久,相關權威人士就曾經公開表述過,但凡是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理財產品都是要好好甄別的,存在風險的機率比較高,而這個6.5%很明顯是超過了警戒線,不僅不能說是低風險理財,反而是風險很大的,虧損的機率往往比較高,更觀點的是如果你相信了這樣的收益,未來你的本金還能拿回來嗎?
如此,在看待高收益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這是關鍵的第一位,有些理財產品出了問題的時候,不僅僅收益拿不到,就連本金的兌付都是問題,這種情形下,還是要多關注自己的本金為主,其次才是收益。
當然,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不是一回事,理財產品的風險的確是大於結構性存款的,如果是結構性存款短期的變化收益率達到6.5%則是可能的,這類存款是保本浮動收益型,這個型別中也有些是非保本型的,所以在參與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類別,別給自己的資金造成不必要的風險,不能只聽銀行的工作人員說,自己一定要看相關的條款再行投資。
-
16 # 陽光生活345
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當前市場流動性比較好的形勢下,理財的收益也相對較低,一般銀行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為3.5%左右,銀行理財的收益率為4.5%左右,年收益率6.5%基本上高於無風險收益50%以上,還是需要承擔很大風險的。
當然有風險未必是就會產生損失,所謂風險是指到到期不能收回本金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對這產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且不可片面相信推薦人的說詞。
首先,產品發行渠道。必須是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公司等合法持證的金融機構,如果是銀行推薦的非銀行產品,必須在其公示銷售目錄中,在網點簽約,實現雙錄。如果是網上推薦的或者是XX理財公司等等,均不考慮了。
其次,看產品投向。如果產品投問是證券,則風險較大,主要看資產管理人,要了解資產管理人的歷史業績比較以及產品結構化情況;如果投向房地產,則要看開發商實力和資質以及樓盤的市場情況;如果投向一般製造企業,則不應考慮;投向政府平臺,考慮財政實力,退出方式。
第三,起投金額限制。首先正規金融機構發行,正規渠道購買,然後如果起投金額只有5萬,就會比300萬風險小一些。
一個普通投資者,對產品沒有足夠的把握去研究去穿透,還是考慮購買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或類保本保息的產品。牢記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理論,當你看重收益率高低時,騙子們正看著你的本金,投資最大的風險就是本金的損失。
-
17 # 郭一鳴
現在理財市場,已經處於相對的低收入時期。一般的銀行理財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而民營銀行存款高的能到百分之五左右,以前比較好的P2P產品,現在收益也降低至百分之八左右。
但是,我們發現,現在很多高於百分之四的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的,是需要承擔更多風險的。而所謂的P2P高收益,則是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大家是否還記得某高層說過,收益超過百分之六就要注意本金損失的可能。
而題主所說的百分之6.5的理財產品,還是低風險,這種產品就需要格外的注意。首先,銀行存款的可能性很小,因我沒有這麼高的利率,也就意味著,不可能沒有風險。如果是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現在輕易也不好達到。而如果是P2P產品,那麼風險就不是低風險那麼簡單。
-
18 # 王小雷
今天是2019年6月17日,按照目前市場理財產品的利率來看,很顯然,年化6.5%的理財產品,一定不是低風險理財,至少也是中低風險理財,虧損機率很低,說明這款產品存在虧損的可能,也就是非保本產品。
我現在非常震驚某些推薦人,為了自己的業績,不惜誇大產品收益或者掩飾產品風險等級。作為投資人,一定不要忘了一個重要指標:投資方向!
一款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大致決定了產品的風險等級。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你可以要求大堂經理給你提供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銷售協議書、客戶權益需知等等,對這款理財產品全面瞭解,尤其是當你是高淨值客戶的時候,更是要謹慎。
以上,就是我擷取的某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上面很明顯的寫著產品的投資方向。這款產品投向了固定收益類資產。具體來看,有銀行存款、同業存單、銀行債券等等。固定收益類資產,是未來收益很固定的資產,區別於股票型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的。這類理財產品收益率,目前市場上一般不超過5%,而且從歷史資料上來看,收益率呈現下行狀態。
但是,萬一您開啟這款理財的產品說明書,發現70-80%的資金,都投向了股市,那麼你一定要小心了,這樣的理財產品,存在大起大落的可能,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一些專業的理財技能,沒有接觸過股市的,接受不了本金損失的,就不要觸碰。這樣的產品,表現在收益率上,會顯示6%以上。
注意,我的客戶朋友們,由於銀保監會規定,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你們目前看到的收益率,是名義收益,實際收益率是否可以達到名義收益率,需要您問問您的理財經理,您選中的理財產品,歷史上的表現怎樣。
-
19 # 三人聚眾
除非是私募產品和信託產品,投資者具有合格投資者資格(具有兩年以上投資經驗,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或者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抑或家庭金融資產達到500萬),且投資專案起投門檻上百萬,要麼目前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是不可能達到6.5%的,投資者需要謹慎。
目前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和保本保收理財產品,持有一年左右收益率只有2.5%-4%左右,要達到4%-4.5%就得是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了。
還有的是萬能險或者純理財的保險產品,期限在5年以上,總體收益相較於所交保費高的收益率可以達到5%左右,但是流動性受限,不利於投資者投資。即使要投資此類產品還不如投資小型商業銀行5年定期存款,某些銀行也是可以達到5%以上的(此類銀行最好將存款資金保持在50萬以下,以及認清是否為銀行存款產品)。
為什麼說低風險理財產品不可能達到6.5%呢?我們要究其投資標的的根本,收益率達到6.5%它就不可能投資銀行存款、國債和金融債,必須冒更大的風險去投資企業債(單純的投資優質債券也不可能達到這麼高的收益率)、股票和期權期貨等,而這些理財產品收益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是不可能保證6.5%的收益率的,與低風險的性質相悖。
因此,該產品可能是低風險產品,比如提供保本,但絕不是保收產品,並不能保證收益率達到6.5%。即該產品最大的可能是保本浮收理財產品,收益率具有較大的浮動空間,產品投資方式類同於保本基金。比如收益率可能是1%-6.5%,而推薦人只拿最高的收益率來營銷,該推薦人這般營銷是不合規的,投資者可以向監管局投訴。
最後引用兩大人物對理財收益率的看法以做總結:
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原話——“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別買,那是騙子”。 2018年6月14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要努力透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
20 # 小兵一枚
無論多高的年化收益率,在推薦人眼裡都是風險很低的,不然他怎麼好意思賣給你!或者,不同的人對風險的認知也不一樣,比如說西施姑娘是出了名的好看但還是有人覺得她醜!
事實上,現在年化收益率為5%的穩健產品很罕見,也不存在剛性兌付。可以說,但凡產品年化收益率為5%且大家認為風險比較低的,直接就哄搶了!你如果接受超過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那麼你就要做好風險準備。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總是聽到誰誰誰投資了什麼掙錢了,這讓我們真是羨慕嫉妒恨!可是,投資並不是他們所說的低風險,我們看到的只是成功的案例,如果他們虧損了根本不對外說,結果大家看到聽到的人都掙錢了沒虧本。
6.5%的理財產品是不是一定發生不能兌付本息風險?有可能,但不一定,主要還要看投資的標的是什麼!投資應該明明白白,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承擔高風險是應該的,可是你在投資的時候你要知道這不是低風險的產品。
對於風險我有另外的想法,一般專家覺得年化收益率6.5%是高風險了不建議投資,但如果是金額不大的話年輕人可以去嘗試下,年輕就是本錢,但要做好風險準備!
回覆列表
超過5%收益都具有高風險,最好別買。現在銀行的大額存款有的也達到了4%左右,且一點風險都沒有,不差這一點,保險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