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郎1
-
2 # 愛看愛思考
這個怎麼死?寃?也不寃。說他們寃不寃是因為他們!是自己找死!沒有什麼人能夠強迫他們找死,沒有任何人!他們都是自願解除兵權被關被殺的!至於罪名?重要嗎?殺岳飛時就說了莫須有嘛,關鍵就是皇帝要殺的就夠了。還有就是他們都是愚忠。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調回來的。袁崇煥也是自己自願的把自己吊進北京城的!脫離了軍隊他們被處死誰都救不了!
-
3 # Endlessly7
袁崇煥文官治兵,其實他的領軍能力也只是那樣,加上崇禎也不是一個心眼很大的。袁崇煥求名多過報國,當時的環境就不能只談守邊繳寇。經濟已經垮了,而且袁崇煥對待下屬也是隻有那樣,他沒有帥才,論統軍比不過孫承宗,而且不注重與君主保持溝通,他的死也是必然,不存在什麼冤不冤。他殺毛文龍自亂陣腳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
4 # 那一曲花瓣雨
如果按照真實歷史來看都不冤。岳飛打仗肯定是當時第一把好手,這個毋容置疑。能夠在全線都只能保持積極防禦的情況下,唯獨岳飛部可以打出高質量反擊。撇開岳飛的想法能不能實現,至少岳飛是宋軍中唯一可以有資格說話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岳飛缺乏情商。勸立太子,擁兵自重本來就是大忌。我們沒法要求趙構在那個年代具有現在的想法,但是岳飛應該很清楚該怎麼做好保護自己吧?
至於袁崇煥,只能說太過於想當然了,炮轟努爾哈赤是個偶然事件,換一個人也可以完成。那麼撇開這個事件,袁崇煥就乏善可陳了。現在去讀歷史,只能說袁崇煥和趙括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
5 # 夢裡青春少年
岳飛死於與皇上不同心,袁崇煥死於敵人的反間計,儘管本人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對於以忠為主的時代來說,悲劇就不可避免,好在歷史是公正的,下任皇帝都及時給予平反,從這一點來說,岳飛和袁崇煥都死得怨!
-
6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按照現在的眼l光,肯定是冤枉!按照歷史的眼l光,不冤!現談岳飛,岳飛為了爭兵權,不經皇上同意,就辭職不幹了!皇帝用人之際,三請四邀,不予理踩!則到皇上問他是否想造反時,方才悔悟!這時皇上已經對其不放心!其二,皇上因陽痿無後,本來就是皇帝的短處和傷心之處,而岳飛不知進退,勸皇帝立儲,趙構深恨之!其三,執意北伐不尊皇命十二道金牌召之方回,以然有了不臣之心,在封建社會,任何一個皇帝,對一個不聽指揮,掌控兵權的將軍,肯定是殺!再談袁崇煥,一開始,崇禎把袁當作救星,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權給權!而袁也誇下海口,五年平遼,這為其被凌遲留下伏筆!袁崇煥有了權,就有點狂妄自大,不經請旨就殺了毛延壽,‘而又無法約束其部下,導致耿精忠,孔尚德投清!最後,皇太極繞道打到北京城,袁崇煥救援緩慢,來了以後,不是忙著破敵,而是想帶兵入城,引起了崇禎的懷疑,最後被凌遲處死,而北京人都非常恨袁,人人爭食其肉!
-
7 # 方士的知識樂園
別拿莫須有罪名的嶽武穆和袁崇煥比。
袁崇煥是三司會審,完全按照合法程式誅殺的。
袁崇煥的十二項罪名,都是實際證據明確的。可以對其罪名說無奈,或者情勢所逼,或者說非常時期非常之舉,比如擅殺毛文龍,袁已經事後給崇禎上書辯解過。當時簡在帝心,明明是大罪也就輕輕放過了。
可既然依賴崇禎的信任自己去做犯大罪的事,那麼失去崇禎的信任就要為自己行為服罪。哪有光吃不捱打的事。
對,十二項罪名每一項都能給出觸犯的原因和袁出發點是好的,或者說這罪實際不大。但是就罪名本身而言,全部都是沒問題的。
可以喊袁崇煥一心為國,殺他是錯誤導致國勢更糟。但是殺袁絕對沒有冤殺。
-
8 # 文史宴
岳飛死得冤,袁崇煥死得不冤。
岳飛身為兩宋之際的戰神,一生忠心為國,謹守臣節,而且情商極高,讓功於兄弟部隊,讓功於上司,在文人士大夫之中也獲得好評。是趙構發現自己能擋住金軍後,不樂意再打,想要安心享受,所以甘受金國回來的內奸秦檜擺佈,並聽金國的指令殺掉岳飛。這完全是百分之二百的冤獄,趙構和秦檜連罪名都說不出來(有些事可以入輕罪但萬萬達不到死罪的標準),直接用岳飛的罪名“莫須有”(或許有)來打法韓世忠。
袁崇煥就不同了,袁崇煥基本上可以說是自尋死路,而且他身為薊遼總督,以他的作為,在明朝的體制下,最好的結局也是傳首九邊,凌遲確實是慘了點,但聯絡到被他坑慘了的京郊百姓的遭遇來看,也不是不能接受。
袁崇煥在天啟末期各路明軍潰退的情況下,堅決不肯撤退,堅守寧遠城,讓努爾哈赤鎩羽而歸,一說把努爾哈赤打傷致死。這一下子立了好大的功勞,袁崇煥儼然成了遼事專家,在崇禎召見時吹牛說五年能平定滿洲,向崇禎要了大量特權,這樣崇禎當然要責成他的結果了。
那麼袁崇煥守遼的具體成果呢?首先殺了牽制皇太極最有力的毛文龍,使東江軍渙散,然後袁崇煥還跟滿清議和,弔唁努爾哈赤,導致盟友蒙古人以為明朝跟滿清有密約,不再堅決幫助明朝。
更惡劣的是,皇太極就是從袁崇煥的防區突破,殺到北京城下,奪了京郊四城,殺掠百姓無數。而袁崇煥的大軍在後面尾追,就是不敢野戰,坐視滿洲兵姦淫擄掠,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又不懂忌諱,還要進城休息,崇禎委任他五年平遼,一年被平到了北京城下,哪敢讓他進城。
以這個時候袁崇煥的紕漏,放到有明二百年任何總督身上,都是殺完頭以後傳首九邊的份,所以死得一點不冤。但皇帝這個時候可以法外加恩予以赦免,崇禎為什麼沒赦免呢?袁崇煥把事情砸得沒邊了。另外也可以不選擇凌遲,斬首即可,但崇禎為什麼要選擇凌遲呢?因為這時溫體仁為了對付東林黨,造謠說出身東林黨的閣員錢龍錫跟袁崇煥內外勾結,犯了崇禎的大忌,於是就決定對袁崇煥凌遲了。
-
9 # 江東去
也冤也不冤。先說冤:他們身為武將,疆場殺敵,有功也吃苦,他們所保衛的國,是皇上的家,皇不念其功,為了自己的權力,大肆屠殺。中國歷史上,皇上殺武夫的事件發生過N次,冤死還要謝主隆恩。今天看來,不死於敵手,死在自家主子手上,實在是冤。因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制度思想觀念文化意識給了皇上製造冤案的特權。再說不冤。古時已有先例,岳飛也好,表崇煥也罷,不會不知道。但是,對名利的慾望,帶著忠君的投機心理,使他忘記了這個制度這種文化的吃人本性,所以又不冤。
-
10 # 意思-夢
岳飛罪名是 莫須有。但是有的事是不能拿到明面說的 難道趙構能說 我不想讓二帝回來?難道趙構說 你岳飛干預我立儲是向天下說我 性無能?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宋朝皇帝本來就懼怕武將。這和趙匡胤有關大家都知道。就算沒有趙匡胤的事 百姓稱頌的 岳家軍這麼厲害 皇帝能不怕?金國都怕的軍隊 那想篡位不是輕輕鬆鬆麼。 你一個將領但是和皇帝的心思不一樣 皇帝能容你麼。 所以 罪名是莫須有。但是岳飛確是必死。大家想一想 如果岳飛真的迎二帝回來 好麼? 基本倆個結果 趙構還政。徽欽二帝都是有名的昏君 還政的結果可想而知。二 趙構繼續做。但是老爹和哥哥都回來了 他本身壓力就大 現在多了倆個太上皇 他真能幹好?。。所以岳飛迎二帝真的是 大錯特錯。各人觀點 勿噴
-
11 # 李不歡2017
第一個問題,岳飛和袁崇煥不是民族英雄,因為,不是抵抗外辱。這些已經併入華夏民族了。教材的錯誤,滿人是華夏民族的一隻。如果要說就是漢民族英雄而已。金兀朮元帥是佩服。雖然金兀朮贏了岳飛,內心是佩服的。
第二個問題,他們都是戰神,神一樣的人物值得肯定。完美的將軍不是政治家,打仗絕對和兵聖一樣神。別以為孫子是兵聖很神,也是敗給了政治。所以說沒有冤死的大臣,只有笨死的將軍。
第三個問題:冤枉不冤枉,一點不冤枉,他們不是政治家,人家皇帝做好的很,居然把他爹接回來,不會來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辦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很多技術人才不會拍馬屁,最後被殺的很多。這就是人的社會。
如果岳飛其實內心知道的,十二道金牌他不是傻子,對於這樣的問題他不會處理。政治問題難。
第四個問題:忠君愛國,這是漢文化的教育,但是在歷史長河中,其實愛國是必須的,忠君反而不大,不管岳母刺字是否真實史料,但是忠君是教育的問題。在我看來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就不是好政府,是否要忠於領袖就不必了。所以朝代更換。這是現代的歷史觀。黃藥師說過這樣的人內心的欽佩,但是不值得學習。岳飛為啥不自己當皇帝恢復漢民族河山。建立岳家王朝?皇帝輪流做。歷史不允許假設。但是歷史的大潮水,告訴我們什麼?
歷朝歷代如此。以史為鑑。
-
12 # 淺陌離殤28
岳飛歷來就是自以為是,將在外君命不授,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置趙構於何地?犯了趙構之大忌,離死也就不遠了!袁崇煥就不同了,他是大明最後一道長城,崇禎殺之就是自毀長城,這是崇禎自尋死路
-
13 # gaosheqin
岳飛抗戰金將
在岳飛被抓後,韓世忠質問秦檜為什麼要抓岳飛,秦檜回答的很簡單“莫須有”。韓世忠很生氣,既然莫須有,那怎麼能夠服眾?秦檜沒有多加解釋。
那麼‘’莫須有‘’到底是什麼意思?秦檜為什麼要回答這麼個毫無邏輯思維的問題,既是沒有證據,為什麼又要抓岳飛呢?其實,岳飛功高蓋主,對皇室有威脅,皇上又不能明說,於是用莫須有來敷衍了事。秦檜太精明,也不敢說抓岳飛是皇帝趙構的意思。當韓世忠質問秦檜為什麼要抓岳飛的時候,秦檜用‘’莫須有‘’來反問韓世忠,意思是你問我,我怎麼知道?
秦檜雖是丞相,但岳飛也是兵馬大元帥,按道理秦檜是沒有權力隨便抓岳飛的,而且在“莫須有”的情況下抓岳飛更不可能。秦檜用“莫須有”這個簡單資訊來告訴韓世忠,抓岳飛不是秦檜的本意。很顯然,秦檜已經把抓岳飛的事情含沙射影的指向皇帝趙構。這就是大學問了,秦檜也不想背這個黑鍋。
皇帝趙構想殺岳飛,又不敢直接說岳飛功高蓋主,對朝廷是有威脅的。所以,既是要殺岳飛,還得不給秦檜下聖旨,還得讓岳家軍繼續抵抗金國的入侵。這個“莫須有‘’對皇帝和秦檜都有益處的,對百姓也是用瞞天過海之計來敷衍了事。韓世忠大元帥
-
14 # 苟或
怎麼說,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上兩個都不冤,你是宋高宗你肯定忍不了岳飛說的“迎二聖”不管迎回來是不是對高宗又威脅但你說這句話就代表你並不是忠於他,還有岳飛還牽扯到立太子這一事件當中,統治者不殺他那也是很奇怪了。中興四將就岳飛沒有善終也說明了點什麼。袁崇煥必死,擅殺毛文龍於法於理都必須死
-
15 # 無雙戰神
岳飛死肯定很冤,好多人說岳飛要迎回二聖,勸皇帝早立太子是觸犯了皇帝的忌諱,都是瞎說,宋太祖有祖訓不可殺士大夫,不可殺犯言上書之人,宋朝指著皇帝罵的人為數不少,大都沒處罰最多也就外放,高宗要殺岳飛原因是高宗要議和,金人視岳飛為大敵必殺飛,所以高宗議和必須先殺飛。袁崇煥是否冤就要看站的立場了,站在皇帝立場一點不冤,他的罪條條都是死罪,站在理智立場看是有罪,但情有可原,可戴罪立功,當時明朝良將不多,殺了後繼無人,還會寒了大明精銳關寧軍的心,這一點崇禎用人之道甚至不如咸豐慈禧,袁崇煥非名帥,非漢奸,是一個有能力權才慾望較重的將領。
-
16 # 海洋377791
我看了大家的評論,有人認為冤,有人認為不冤,有人認為岳飛冤,袁不冤。一萬個人有一萬個看法,就如同我們的世界一樣,70多億人有70億種“和平”。現在我要和大家一起統一一下思想。二人全是擊敗強敵後,兔死狗烹。二者,二人全是處在朝代末期,可以說是延續朝代的唯一希望!宋與明的滅亡,不光是軍事力量的滅亡,更主要是人民對於朝庭不在信任,朝庭官員更是貪腐橫行,使民不聊生,百姓時時處在恐懼之中。正如天行九歌中說的一樣:“這麼多年來我們就是法,現在有人想挑戰我們創造新的法!動用夜幕全部的力量殺了他!那樣只會讓他成為烈士,引來更多廠時蠢蠢欲動。是該讓那些賤民知道誰才是這裡的主人了,這個國家安逸的太久了。我們賜予恐懼,他們會跪著乞求!”真正的掌權者是把恐懼,不安賜予百姓心中!百姓想要的是安定,繁華,吃穿不愁,平安無事!百姓真的恐懼了,在恐懼下會殺人,造反,發生暴亂!所以嶽和袁死不死已經不重要了(更不用說冤枉)。就算不死,也會被農民起義推翻!(明朝就是個例子)。大家要想,百姓需要什麼?而不是嶽和袁個人的榮辱。個人在大的事都是小事,國家在小的事都是大事!順便說一下個人看法,二人全是抵抗外族,功成被殺。(誰手裡沒有幾條人命)!為民族做出貢獻!當屬民族英雄!
-
17 # 嚮往自由飛翔
我覺得袁比嶽更冤一些,原因如下:
袁崇煥本受崇禎皇帝重用,崇禎皇帝吧袁崇煥當做是拯救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遺憾的是 ,明朝中了後金的反間計,一時上至皇帝,下至全國百姓,文官大臣,皆認為袁崇煥叛變明朝,成為敵人的奸細。在時任兵部尚書的溫體仁為代表的朝廷掌權者強諫下,猶豫不決的崇禎皇帝終於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據說,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時,京城百姓無不拍手陳快,甚至劊子手在行刑時高價販賣“漢奸”袁崇煥之肉,購買者趨之若鶩。於是,一代忠臣,一個為國為朝廷苦戰多年的偉大將軍,一個親手構建了固若金湯寧錦防線的將領,竟然被全國人民認定為國之叛徒,大業未成,含冤而歿!!而直到一百多年後,清朝有關史學家想要編纂明史時, 查詢到袁崇煥的資料,才驚然發現袁崇煥之死是一個天大的冤枉,是死於當時後金使用的反間計!!
岳飛之死,國人皆知死於秦檜之手;于謙之死,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不諳帝王政治,而袁崇煥之死,則是天大的冤情,中國的歷史上,還有哪一位將領像袁崇煥一樣, 明明是忠於朝廷,大敵當前為保國家社稷金戈鐵馬廝戰邊境,然而卻被整個民族認定為漢奸?一個小小的反間計,就能讓一個偉大的將領慘遭凌遲,含冤而死,不能不說是明朝的悲劇,更是一個民族的悲劇!
-
18 # 小白與王的對決
一、罪行認定方面,岳飛死的是真冤枉,袁崇煥在某些程度上也不冤
罪行方面,秦檜把岳飛老底子翻了個底朝天,雖然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又捏造張憲口供將岳飛下獄,但是始終處於空口無憑的狀態,沒啥證據,最後岳飛罪名是“莫須有”也就是可能有的意思,按照現代法律常識,疑罪從無,這個莫須有是無法證明岳飛的罪名,也就是說岳飛案是個明顯的冤案,況且趙構的養子可是承認這是冤案,而且還平了反,宋寧宗時還追封他為鄂王。這就等於官方定調了這是個冤案。
而袁崇煥則不同,他的罪名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從這裡的罪名來看,袁崇煥被殺在律法上其實並不冤,擅殺毛文龍,不聽調遣(孫承宗讓其把後金擋在北京外,袁未聽從),欺君(計五年可復全遼),而且袁作為原兵部尚書(孫承宗之前),督師薊遼,被後金殺到京城劫掠,還想入城避難。按照他的罪行和崇禎的作風,被殺也不冤。但是說他袁崇煥後金勾結推翻明朝,這個不可能,況且那個反間計屬於孤證不大可信。總而言之,袁崇煥雖有重罪但是處於可死可不死的模糊地帶,但是畢竟自身有明顯罪行,在某些程度上死的也並不是很冤枉。
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的冤案是明明白白,而袁崇煥的案子多多少少有一定實證,顯得不那麼冤枉,這麼來看,岳飛流芳千古是有道理的。
二、功績相比,岳飛遠遠高於袁崇煥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像現在功過分明,古代某些程度上執法也講究以功抵過、功過相抵,岳飛和袁崇煥被認為是冤枉,一方面是罪名不實,他們無罪受過或者輕罪重罰,另一方面則是本人功績甚大卻被冤殺,不僅沒能以功抵過,甚至因功被罰。從功勞方面看,岳飛的功績是明顯大於袁崇煥的,自然能流芳千古。
在金滅北宋,南宋立足未穩之時,岳飛幾次挫敗金軍,不僅穩固了南宋的局勢,還收復了大量失地,四次北伐多次大敗金軍主力精兵,打的號稱文武兼備的金軍第一名將完顏兀朮無法招架,使得金軍不得不大量使用漢族將領。戰略上,主張聯合黃河反金義軍,號召百姓響應北伐;戰役上,大敗數次使用鐵浮屠和柺子馬完顏兀朮佔有優勢的後金騎兵。作戰成果,岳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維護了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甚至岳飛如果有一個全力支援的後方,恢復北宋甚至收復幽雲十六州,統一全國都有可能,而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再說袁崇煥,其初被賞識來自孫承宗,寧遠之戰一戰成名,後來的寧錦大捷使其聲望達到高峰。然而寧遠大戰和寧錦大捷只是防禦性作戰,守城部隊是精銳的關東鐵騎,擁有先進的守城器械--大炮,卻遠未達到使後金傷筋動骨,後金軍主力數量和戰鬥力大致上和先前相比未減退太多,也並未收復失地,作戰成果是守住了遼東地區。袁在戰略上不如孫承宗,僅僅因為毛文龍不願受其統制而殺掉文龍(文龍對於後金後方的襲擾很大的牽制了後金),擅自與後金議和(不能說議和不對),而袁對於後金繞過遼東由蒙古進軍關內認識不足,反應較慢,導致回援不及時,回援之後堅持在遼東的那一套‘主守後戰’,導致後金軍蒙古聯軍大肆擄掠關內人口,其後北京之戰雖然擊退後金,但是自身傷亡也很大。
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為南宋奪回了半壁大宋江山,為其成功續命,其是議和的有力保障,功勞是明明白白的事情,所謂“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而袁崇煥僅僅是守住遼東,未能給後金致命打擊,而且其引金兵擄掠,功勞部分有所爭議。
三、個人才華方面
岳飛是一個儒將,性格沒啥毛病,也沒啥可以指摘的地方,讓人說不是,可謂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岳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絃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岳飛和袁崇煥都是錯殺,為什麼一個流芳千古,一個卻飽受爭議?
我來答
TKItP
LV.4 2018-01-29
一、罪行認定方面,岳飛死的是真冤枉,袁崇煥在某些程度上也不冤
罪行方面,秦檜把岳飛老底子翻了個底朝天,雖然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又捏造張憲口供將岳飛下獄,但是始終處於空口無憑的狀態,沒啥證據,最後岳飛罪名是“莫須有”也就是可能有的意思,按照現代法律常識,疑罪從無,這個莫須有是無法證明岳飛的罪名,也就是說岳飛案是個明顯的冤案,況且趙構的養子可是承認這是冤案,而且還平了反,宋寧宗時還追封他為鄂王。這就等於官方定調了這是個冤案。
岳飛
而袁崇煥則不同,他的罪名是“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從這裡的罪名來看,袁崇煥被殺在律法上其實並不冤,擅殺毛文龍,不聽調遣(孫承宗讓其把後金擋在北京外,袁未聽從),欺君(計五年可復全遼),而且袁作為原兵部尚書(孫承宗之前),督師薊遼,被後金殺到京城劫掠,還想入城避難。按照他的罪行和崇禎的作風,被殺也不冤。但是說他袁崇煥後金勾結推翻明朝,這個不可能,況且那個反間計屬於孤證不大可信。總而言之,袁崇煥雖有重罪但是處於可死可不死的模糊地帶,但是畢竟自身有明顯罪行,在某些程度上死的也並不是很冤枉。
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的冤案是明明白白,而袁崇煥的案子多多少少有一定實證,顯得不那麼冤枉,這麼來看,岳飛流芳千古是有道理的。
二、功績相比,岳飛遠遠高於袁崇煥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像現在功過分明,古代某些程度上執法也講究以功抵過、功過相抵,岳飛和袁崇煥被認為是冤枉,一方面是罪名不實,他們無罪受過或者輕罪重罰,另一方面則是本人功績甚大卻被冤殺,不僅沒能以功抵過,甚至因功被罰。從功勞方面看,岳飛的功績是明顯大於袁崇煥的,自然能流芳千古。
袁崇煥
在金滅北宋,南宋立足未穩之時,岳飛幾次挫敗金軍,不僅穩固了南宋的局勢,還收復了大量失地,四次北伐多次大敗金軍主力精兵,打的號稱文武兼備的金軍第一名將完顏兀朮無法招架,使得金軍不得不大量使用漢族將領。戰略上,主張聯合黃河反金義軍,號召百姓響應北伐;戰役上,大敗數次使用鐵浮屠和柺子馬完顏兀朮佔有優勢的後金騎兵。作戰成果,岳飛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維護了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甚至岳飛如果有一個全力支援的後方,恢復北宋甚至收復幽雲十六州,統一全國都有可能,而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
再說袁崇煥,其初被賞識來自孫承宗,寧遠之戰一戰成名,後來的寧錦大捷使其聲望達到高峰。然而寧遠大戰和寧錦大捷只是防禦性作戰,守城部隊是精銳的關東鐵騎,擁有先進的守城器械--大炮,卻遠未達到使後金傷筋動骨,後金軍主力數量和戰鬥力大致上和先前相比未減退太多,也並未收復失地,作戰成果是守住了遼東地區。袁在戰略上不如孫承宗,僅僅因為毛文龍不願受其統制而殺掉文龍(文龍對於後金後方的襲擾很大的牽制了後金),擅自與後金議和(不能說議和不對),而袁對於後金繞過遼東由蒙古進軍關內認識不足,反應較慢,導致回援不及時,回援之後堅持在遼東的那一套‘主守後戰’,導致後金軍蒙古聯軍大肆擄掠關內人口,其後北京之戰雖然擊退後金,但是自身傷亡也很大。
綜合以上來看,岳飛為南宋奪回了半壁大宋江山,為其成功續命,其是議和的有力保障,功勞是明明白白的事情,所謂“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而袁崇煥僅僅是守住遼東,未能給後金致命打擊,而且其引金兵擄掠,功勞部分有所爭議。
三、個人才華方面
岳飛是一個儒將,性格沒啥毛病,也沒啥可以指摘的地方,讓人說不是,可謂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代表,岳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範。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絃抒發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但是袁在個人行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孫承宗在時未經請示擅殺貪汙總兵,之後與滿桂不和,殺文龍(此舉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在寧錦大捷後因為賞賜不足而辭官(部分原因),為魏忠賢修建生祠等等。不過死前的遺言‘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說明其整體是愛國的。
最後,岳飛死的時候“都人皆涕泣”,許多大臣百姓都覺得他死的冤枉,不久後孝宗就查清案情為其平反,而且在宋朝後人就為其蓋廟紀念,香火不絕,算是徹徹底底平反了,而袁崇煥因為身處明清交際,多事之秋,案情難以查清。死的時候,人們都爭著吃他的肉,可見對其痛恨,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裡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計六奇在《明季北略》裡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後世評價不一,所以造成其爭議頗多。
最後希望說的對你有用。
-
19 # 唐明國亮
袁崇煥是死於敵人的反間計,岳飛是死於佞臣之口,死於皇帝的膽小懦弱,從岳飛的志向和行動來看,他要力挽狂瀾而做一個救世之將。基於嶽大將軍的遠大報復,歷史對他提出苛刻的要求才算正常。可是,岳飛並不完全具備這些綜合水平,所以死在了趙構和秦檜的屠刀之下並不冤枉。
岳飛做為名符其實的民族英雄,在中國民間有深遠的影響力,公元1140年,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後世對岳飛評價很高,譽為民族英雄,贏得了僅次於關羽的戰神般的地位,並塑造了牢不可破的忠奸對立鬥爭的神話。這給很多人一種感覺:假如當初朝廷公正,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不過上述情況並非都是史實,事實也許恰恰相反,岳飛之死之所以成為悲劇,乃是因為它不可避免。少年時看岳飛故事,激憤之餘,往往也惋惜於他的愚忠,但是現在想想,岳飛當時也只能以死報國。
原因之一,宋朝重文輕武的官僚體系問題。宋太祖趙匡胤以武將身份奪取江山,其政治制度多以重文輕武為主,他們深信,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夫造反,為禍不淺。故而,終其北南宋一朝,都沒有出現出色的武將,最有代表性的不是岳飛,而是北宋的狄青,以武將的身份擔任樞密使,結果被歐陽修等彈劾。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武將的地獄。宋金兩國戰事稍稍停息,始終不信任武將的宋高宗就開始密謀處置武將。宋高宗先後奪了張俊、韓世忠和岳飛的兵權,張俊、韓世忠深知上意得以巧妙脫身,而岳飛卻沒能倖免。高宗內心並不求取對金朝的軍事勝利,他認為那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尤其在南北對峙格局基本形成後,他已經相信金朝無力滅宋。此刻最大的恐懼轉到防範有野心的將領出現。雖然我們都知曉岳飛是忠良,但宋高宗和我們不同,他按照自己的邏輯,難以判斷岳飛是忠臣還是野心家。高宗作為當時唯一倖存的皇子,心裡必定時刻戒備。
原因之二,岳飛抗金勝利威脅到趙構皇位。對於岳飛之死,最為通俗的說法是趙構、秦檜是走賣國投降的路線。由於徽欽二帝被擄,根據封建世襲制度,趙構做為接班人被推上皇帝的寶座,建立南宋王朝,做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無論是康王趙構,還是徽欽二帝,都很平庸。宋徽宗的31個兒子當中,趙構是唯一的倖存者。也就是說按照宋朝的白頭山血統神話,趙構的登上皇位,是非他莫屬了。趙構登上皇位無懸念,也沒有競爭對手,國家就是他的,他沒有理由去賣國,所以說趙構賣國根本不成立,也不存在秦檜答應大金國的條件,要殺了岳飛,都無歷史根據。但是岳飛一心想收復失地,迎回前任領導人,好不容易獲得皇權的趙構怎麼能允許像岳飛那樣手握重兵的將領“胡作非為”,救回蒙難的“二帝”置他於何地。
原因之三,岳飛耿直性格冒犯到高宗權威。岳飛的悲劇在於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剛正清廉,不關於政治手段。他在戰場上有勇有謀,在政治鬥爭中卻顯得缺少心計,太不善於保護自己,曾在多件大事冒犯過高宗。他受封建禮教“忠君”思想的毒害太深,只知精忠報國。當初就因為高宗朝令夕改而負氣登上廬山,已經惹得高宗下不來臺,還曾經建議無有子嗣且失去生育能力的高宗皇帝立下儲君,這更加引起了高宗皇帝的不滿,甚至是猜忌。身為武將,岳飛絕不應該參與國君的廢立這樣的大事,這是宋初就定下來的規矩,一心要挽救大宋江山的岳飛不知不覺就犯了大忌,所以岳飛這樣過剛易折的性格給敵人留下了可乘之機。
原因之四,戰與和雙方的博弈結果。即使是在嚴肅的歷史著作中,岳飛的悲劇長期以來也被描繪成南宋政局主戰和投降兩條路線鬥爭的結果,此時南宋國勢未穩,冒然將戰線向北推進更有可能招致滅亡。所有惋惜岳飛者,都是建立於這樣的一個假設上:即抵抗到底必定獲勝。但至少在南宋初年的軍事形勢卻遠非如此明瞭——假如抵抗必勝,那麼誰願意擔一個投降的惡名?北宋與遼纏鬥百年而不能勝,遼兵10萬(僅騎兵就5萬),而金軍滅遼、北宋均勢如破竹,可見其戰鬥力之頑強。1130年秋,宋將張浚以戰士20萬,馬7萬匹投入富平之戰,自謂可攻到幽燕,結果大敗於金軍。可以想象:十年來幾乎每戰皆敗,南宋朝廷必不敢輕信岳飛就能一定勝利。南宋初年與金朝的國勢對比未必強於當年東晉之與北方,岳飛北伐同樣只能暫時收復,難以固守。就這一點而言,宋高宗比岳飛看得更遠,而且作為皇帝,恐怕他心裡不能不提防有將領以北伐的名義撈取政治資本。他最終能處死岳飛,也表明仍是“皇帝指揮軍隊,而不是軍隊左右皇帝”。對外似乎秦檜是殺害岳飛的主謀,君臣矛盾才是最大的衝突,秦檜只不過是個執行者,也許千百年來我們都冤枉了秦檜。
岳飛自20歲從軍,到39歲被害,19年戎馬倥傯,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時時不忘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他領導的岳家軍驍勇善戰,沉重打擊了金朝武裝。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讚譽。岳飛反對朝廷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並著有《嶽忠武王文集》。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
20 # 納蘭姓鄧
其實個人感覺,這兩個人沒啥冤枉的,我們現在現在上帝角度去看,當然比較清楚,但是應該現在那個時代的角度,去看他們做的事。
岳飛一直的口號是收復河山,迎回二聖,我的天,他要是成功了,國家三個皇帝,怎麼整?群龍無首很可怕,但這一龍多首更可怕,朝廷必然會出現各種幫派去戰隊,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國家更不穩定,其實如果當時金把那兩個皇帝放回來,南宋肯定亂了,都不用人家打,自己就奔潰了,所以岳飛的所作所為只是想表現自己,所有的武將都想在戰場上揚名立萬,再說排除異己,壯大自己的事岳飛也沒少幹,至少他排擠過韓世忠,這是洗不白的。
袁崇煥就更別說了,你忽悠皇上,這在那個時代是欺君呀,你這不是自己作死嘛,他的所作所為也是一樣,殺毛文龍,排除異己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後他居然把清兵弄到了北京城下,我要是皇帝不殺你我怎麼當皇上呀!
能說到冤屈的,我暫時只能想到于謙,別人要嘛是功高震主,要嘛居心叵測,死的其實一點也不怨!
回覆列表
岳飛死的冤,袁崇煥該死,袁崇煥殺害抗清第一人毛文龍時註定要死,毛文龍的功勞比袁崇煥大得多,因為毛文龍是武將且又脾氣火爆得罪東林黨漢奸得罪的厲害,毛文龍實實在在殺死的滿洲韃子殺的多,敢於進攻滿洲韃子,所以清廷狗賊需要貶低毛文龍抬高有叛國嫌疑的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