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李書沛

    中國是人才之家,書法界寫的好的多了去了,成名之家,書法家。民間平民中也有很很多的書法家!他們很多堅持一生,到老也沒有成名人書法家。這很難得。筆者見過很多,雖沒有成名人,但很長壽,與世無爭,其樂無窮,。我認為好的書法作品,一筆一劃都在說話,活的!精氣神都在裡邊,自成一體。可以用龍飛鳳舞之美樂,好流水一樣自然流芳!高人真的多,真的美若天使。

  • 2 # 狂喜淡墨a

    明白一點,合乎書法藝術本質屬性,就是追求韻之致。才是書法具有的藝術性。

    因此書法有規有矩,有度才有姿態美。欣賞一幅作品,首先觀瞻是否順眼,能夠表現出的筆畫水墨具有入眼讓人心曠神怡,令人共鳴。無論是懂行還是多少有點文字學人,都能夠有此欣賞體驗。

    所以,書法有傳統的基礎,又有超俗的個性筆墨。兩者不可缺少的因子。強調傳統基礎上的筆墨風格。是真的書法藝術。

    當今名家的書法創新有兩種,一種是不究書法合度合法,純屬自己的書墨探索。依然進不了大眾審美標準。或許有些名家效應,有部分欣賞者跟著叫好。純屬於一種個別對名氣光環的崇拜。隨著書法的利益鏈,而出現了指鹿為馬,不分優劣,不說真話。人云亦云。

    另一種創新,的確是受到大眾的讚譽。因為屬於追求美妙旋律的筆墨。皆因了有傳統文化作為基礎,沿著韻致書墨表現,追求書法藝術的真內涵,從筆法上章法上都有自己的獨立書寫風神。

    由此可見,欣賞書法作品好壞不可因有名還是無名的取向,來判斷。

  • 3 # 可可Sun

    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來欣賞書法,書法的欣賞是非常深奧的,那麼如何鑑賞書法作品呢?

    個人覺得首先整體,中國文化講究中庸,注重平衡美和對稱美。不管是楷隸篆的方正,還是行草的跌宕起伏,整體來看都離不開平衡二字。

    其次看神采: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就說明,看一幅作品不僅看他的外感的形勢,還要看他的神采,看作品的精神面貌。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於我們人類頭腦中的反映,書法作品也是如此。書寫源於自然,所以他的形勢中必然包含了動靜、剛柔、疏斂、虛實。因此,書法不僅是各種各樣的複雜形狀,同時它具有變動不拘的活潑精神。書法的精妙,在於神。

    然後看細節:即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是否合理,橫豎撇捺點是否書寫得當,功力十足。看書法寫的是不是平穩,總之字形要穩,千萬不要東倒西歪,而且每個字之間也是非常均衡的,這是書法的基本要點。

  • 4 # 當代書法名家李立相

    書法藝術,除了字型,結構,章法,內容的體現,用筆的輕、重、濃、淡、疏,密、枯、飛白,用筆的中鋒,側峰、旋風等技巧都非常重要。

  • 5 # 南玫瑰騎士

    藝術是為共嗚者所生。看不懂就別理她。因為不屬你。其實你看不懂並不代表你沒藝術細包。也不代表你很低劣,只說明這藝術沒有感染你而爾。就像美食藝術那樣,有的人不喜歡苦瓜,或香春,有的吃海鮮就拉肚子,並不代表他們不會吃,抽菸的說這好那好其實是有害的。。。。。去欣賞那些屬於你的美味吧,別抽菸就是了。

  • 6 # 萊弗明

    書法藝術體現了書法家精神世界的審美意識,在其筆端下產生了漢字字形的氣韻、神采、意境等。

    表現在筆法上就是點畫的方圓、剛柔、粗細要達到和諧統一;墨法上墨色的乾溼濃淡要達到巧妙合理的變化;結體上每個字透過均衡、虛實、錯讓、欹正等要達到千姿百態;章法上的合理佈置要達到彰顯氣勢和韻律。所以書法是門獨立的藝術,是一種創作藝術,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門類。

    王僧虔(南朝齊)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有者方可紹於古人”。

  • 7 # 左國曹

    個人覺得首先整體,中國文化講究中庸,注重平衡美和對稱美。不管是楷隸篆的方正,還是行草的跌宕起伏,整體來看都離不開平衡二字。

    其次看神采: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就說明,看一幅作品不僅看他的外感的形勢,還要看他的神采,看作品的精神面貌。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於我們人類頭腦中的反映,書法作品也是如此。書寫源於自然,所以他的形勢中必然包含了動靜、剛柔、疏斂、虛實。因此,書法不僅是各種各樣的複雜形狀,同時它具有變動不拘的活潑精神。書法的精妙,在於神。

    然後看細節:即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是否合理,橫豎撇捺點是否書寫得當,功力十足。看書法寫的是不是平穩,總之字形要穩,千萬不要東倒西歪,而且每個字之間也是非常均衡的,這是書法的基本要點。

  • 8 # 湖南小嘉

    一、字的筆畫長短、粗細、濃淡是否多變而適宜 二、字的“重心”能否給人以穩健的感覺 三、字勢是否自然 四、看整篇書法作品的章法、筆勢是否一氣呵成、融會貫通 五、看書法作品中的筆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 9 # 紙扇書生一小生

    第一,看整體。

    遠遠地看一幅書法作品,它其實就是白紙上,橫豎線條的分割,這些粗細線條,分割出大小的留白,他們之間和諧勻稱,疏密有致,整體佈局合理,就是美的。

    第二,看神采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就說明,看一幅作品不僅看他的外感的形勢,還要看他的神采,看作品的精神面貌。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於我們人類頭腦中的反映,書法作品也是如此。

    第三,看細節

    細節,即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是否合理,橫豎撇捺點是否書寫得當,功力十足。

    書法的“法”字,在我看來就是法則,就是筆法。我們寫字也必須要遵循筆法,遵循法則,才能把字寫得美觀。

    第四,瞭解作者以及作品

    其實能夠看到前三點,我們也只是看到了書法作品的皮毛,真正的欣賞一幅作品,勢必需要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經歷,當時的處境,當時的心情一定可以影響其書寫。

    最後,看一幅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海無涯,藝無止境。

  • 10 # 老杭家

    鑑賞是沒有唯一標準的,只要您喜歡就好,不必在乎書家的名氣大小。每個人審美會有所不同,有喜歡古拙、有喜歡流暢,有喜歡北碑有喜歡帖的。其實對於書法欣賞個人覺得一定要有些文學、文字學基礎、懂得點繪畫造型,懂得點美學。

    對於書法作品的欣賞個人認為有3種情景,一種是清中清,一眼喜歡越看越炒,喜歡得很。二是俗中濁,一瞧奇醜俗,再瞧俗不可耐,嗤之以鼻。三是清中俗,一看喜歡,再看經不起推敲,越看毛病越多。四是濁中清,初看奇醜,再看有妙處,仔細想想醜到極致也是美。

    其實我們在欣賞書家的作品時,我更主張書法形式(書體)和內容的完美結合,比如個人認為經書就應該用楷書來表現,體現其莊嚴,再如岳飛的"滿江紅"就應用草書表達其壯懷激烈。如果試想著用"曹全碑"隸書去書寫會是一種什麼味道。

    現在流言魏碑和簡帛書,追求的是金石味和古拙。但不是任何一種古代人書寫都能 成書法作品,特別是簡書,更是一種記事性的隨意之筆,自然有味,但不是適合表達一些豪邁派的作品。

    鑑賞書法作品完全是一種個體的行為,遵重內心固有的審美標準就好,不要隨大流。

  • 11 # 傑傑123123

    書法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技法只是表現手段,一幅書法的鑑賞要看品鑑人的審美,他的層次和理解很重要,他的喜好也是對於一幅作品鑑賞的重要方面,所以說,在具備了成熟的基礎知識和表現技法之後,書法鑑賞其實更多的是個人喜好問題。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哪裡?其實更多的是他的經歷和書法的高度風格統一,散淡,超脫,不拘泥於形勢,如果把他的字和王羲之放在一起去討論技法和美感,是沒有可比性的。評判標準的不同決定了所有藝術品類鑑賞的不同體系。

  • 12 # 鐵橋叄

      在欣賞幅書法的時候,首先要對全域性進行詳細的觀察,對作者的,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注意用筆,字,章法,墨的韻味等細節部是否章法和意境,讓人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看完細節部分後,再看全域性,作出比較。

  • 13 # 鬱香墨

    友問“如何鑑賞一幅書法作品”的問題。

    一個會鑑賞書法的人,首先鑑賞者應該懂書法,或者基本懂得一些關於書法的概念,基礎知識,美學等等,這是對鑑賞書法者最起碼的要求。

    其次,作為一個書法鑑賞者來說,以事實以書法作品質量的好孬,水平高低作為鑑賞準繩。要打破情面,與人為的,權力的,名氣的做法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對事不對人,與普通人一樣對待,字寫的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不能有偏激的想法。

    對於一個不懂書法的人來說,又怎麼能鑑賞別人的書法呢,又怎麼能區分好與不好來呢,這不是隔鍋下麵麼。

    當然,鑑賞書法作品的方法還有許多,這裡不再一一重複。

  • 14 # 煙臺閒人

    說實在的,在我鑑賞能力不高的時候也看過類似這樣的文章,教給大家怎樣鑑別書法作品,但是始終找不著感覺。只有不斷臨古帖,讀古帖才能提高鑑賞水平。僅僅告訴你鑑賞方法基本沒有意義。

  • 15 # 求真堂書法

    本人認為書法作品的鑑賞大致分為俗賞和雅賞。

    所謂俗賞,即為對書法一知半解,甚至一竅不通的群體,又稱為大眾群體。他們對書法作品的鑑賞和評判,大多是從正常人自身的審美基因而直接得出結論。書法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幾千年來,俗賞給予了很好的推動和發展。俗賞就是憑感覺,憑直觀去判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看著很舒服,感覺很好。這種鑑賞既是最原始最直白的鑑賞方式,但從審美基因中生髮出來的亦不乏真知。這對書法作品的推廣和流傳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所謂雅賞,即為對書法作品有一定探討,研究乃至一定認知度的欣賞。又稱內行鑑賞。從臨帖到創作,從線條質量(即線質和線性)到用筆,用墨,用情,用趣,用速,用氣等書法元素的運用,逐一去細細的推敲和品味。最終對一幅書法作品水平作出評判,即為雅賞。

    本人認為,能夠達到雅俗共賞,即為好作品,即為能夠流傳的,有生命的藝術作品。

    為此,藝術家們均以雅俗共賞,作為其作品的藝術生命。

  • 16 # 淡墨青衫 。 劍輕吟

    《論書》

    鋒分八面,字有諸體,其字如人,或工正,或嚴謹,或秀逸,或灑脫。墨分乾溼濃淡,勢論側立中偏,取之於習性,固之於格局,徐行漸進,自會登堂入室,終有大成矣。

    君子投身書道,本為風雅之事,然,但凡有所獲?均非易得,非惜書如命,嗜書若狂之士,莫為也。萱草雖微?卻獨得其馨,蒼松乃大,亦不失傲骨。正所謂三人行,必有吾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矣。君若能遍摹諸子百家?取彼之長於己用,借法於人,以巧補拙,筆耕致勤,潛移默化,復加之以時日,何愁大道不成乎?

    楷書規範,銀鉤鐵畫,字正筆圓,一行一止,皆有法度,一橫一豎,具見精神,凡善其書者,多為律己之人也。筆意嚴謹,不事張揚,行端而品正,天方而地闊,善於格守,不喜獵奇,直士也。

    而善行書者,則多性情中和,深藏不露,筆勢渾圓,行止得法,不急功近利,不劍走偏鋒,若能駕御得當,方可進退有度也。

    草書則字如游龍,翩若驚鴻,案頭風起,筆底雲生。或懸針垂露,或危崖掛枝,或推波千縱,或弄墨成溪。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或有亂石崩雲之勢,或有虎躍龍游之姿矣。

    君若篆書有成?則自有先賢遺風,溫文如玉,古意焉然,上追李斯秦韻,下逐唐宋遺風,取長補短,融會貫通,自得上品矣。

    即入其道,當盡其力,方不致書誤於君,君誤於書,兩傷也。大凡能成書者?所付必巨,上追鍾繇懷素,下索庭堅公權,莫不磨穿硯底,染墨成池。

    聞琴知雅意,辯字識知音,不操玄弄險,勿虎突狼奔,見賢而思齊,寧靜而致遠,如鶴舞梅林,風華冠蓋,似花漫帝都,馨香傾城。欲求雅書?先求雅己,為書者雲,上品多骨,下品多肉,待脫盡俗肉媚骨形跡,方得禪書大雅之道也。

    效行雲而逐流水,駕蘭舟而浸蓮韻,寧掬水而得月,勿固水而求魚,雖屬同獵於水,然一雅一俗,高下立判,若豎杆而見影矣。曲高而和寡,世人多棄之,欲雅俗共賞,又失之於清奇,兩難也。得皮毛者可媚世,得精髓者可傳世,君欲去本逐未,迎合世人?或與清風明月,不染阡塵?一切道法自然,勿須強求,隨心可也。臨書半生,心得細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能先入道爾後出道?先效人,後做己,爾後人我兩忘,自會筆走龍蛇,不事春蠶蚯蚓,以如一劍東來,天外飛仙,定當獨秀於翰林矣。再回首復看案頭所遺之書,亦應是字字珠璣,皆盡其妙乎哉。

  • 17 # 郭詠強

    中國傳統文化是書畫同源,個人觀點一副書畫作品:

    首先看氣韻,氣韻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個人書寫習慣的所流露出的個人氣息,每個人書寫的快慢節奏,字型連線,疏密關係,乾溼濃淡都有所不同,我認為好的氣韻應該像人的呼吸一樣自然純樸,既能做到意在筆先,又能巧奪天工不露痕跡。要做到氣韻通達,需要書寫者大量的書法實踐和良好的身心狀態。

    好的氣息有清新、輕盈、甜美、憨厚、沉著、逸之氣等等,不太好的有油滑、偏執、狂躁、輕浮、汙濁之氣等等。還有一種叫匠氣,最是難除,是書寫者故步自封所致。

    其次看線條,線條質量是對書寫者素質的基本考量。沒有統一的標準,我的大標準只有一個,書寫者要對毛筆有使轉有基本的感知能力,才能寫出真誠的作品來。總體來說我們認為更內斂的線條更加高階,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和作者本人的風格統一來看。

    最後就要看看形式美,比如大的章法,佈局,印章等等,當然了,所謂良玉不瑑,大象無形,在真美大美面前所有的標準都不是標準。欣賞者只有不斷提高自我修行,才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附兩幅自作小畫,兄等淺參。

  • 18 # 道堂寺藝術顧問

    看書法作品跟看女人一樣,講究一見鍾情。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自己喜歡就好,今天喜歡明天又不喜歡了也很正常,好或不好,全憑自己的心境。

  • 19 # 格物書房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歷代鑑賞家均對《寒食帖》推崇備至,稱道這是一篇曠世神品。南宋初年,張浩的侄孫張演在詩稿後另紙題跋中說:“老仙(指蘇軾)文筆高妙,燦若霄漢、雲霞之麗,山各(指黃庭堅)又發揚蹈歷之,可謂絕代之珍矣”。自此,《黃州寒食二首》詩稿被稱之為“帖”。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則在帖後題曰:“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清代將《寒食帖》收回內府,並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親自題跋於帖後“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至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為彰往事,又特書“雪堂餘韻”四字於卷首。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讚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里程碑。

  • 20 # 江佳奇演講

    第一,看整體。

    遠遠地看一幅書法作品,它其實就是白紙上,橫豎線條的分割,這些粗細線條,分割出大小的留白,他們之間和諧勻稱,疏密有致,整體佈局合理,就是美的。一幅書法作品,字形大小,行間佈局,都在書寫者的預想之中,也是經過悉心安排的,因此我們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提筆之前,一定要有一個預設,一個合理的佈局。特別注意一點,中國文化講究中庸,注重平衡美和對稱美。不管是楷隸篆的方正,還是行草的跌宕起伏,整體來看都離不開平衡二字。

    我們每天練習寫古詩,大多五言詩或者七言詩,從通篇佈局上來說,如果我們採用橫式書寫,一句一行,那麼,五言中的第三個字,七言中的第四個字一定就是中軸線。懂得不偏不倚,和諧對稱是習字佈局的關鍵。

    第二,看神采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這就說明,看一幅作品不僅看他的外感的形勢,還要看他的神采,看作品的精神面貌。一切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於我們人類頭腦中的反映,書法作品也是如此。書寫源於自然,所以他的形勢中必然包含了動靜、剛柔、疏斂、虛實。因此,書法不僅是各種各樣的複雜形狀,同時它具有變動不拘的活潑精神。書法的精妙,在於神。如果是簡單的黑白線條,那麼就是呆板的,沒有生氣的。而中國書法,不論靜態書法還是動態書法,都講求筆斷意連、字字連貫,行雲流水,甚至遊絲牽引。

    我們書寫一首古詩,如果用正楷,雖然字與字之間是沒有連筆的,但是提筆落筆之間一定是一脈相承的,一定不要寫一個字休息半天再寫,要能夠一氣呵成,保持氣韻通暢。如果是行書,通常豎式書寫比較容易連筆,但是也要講究技巧,不可刻意造作。

    第三,看細節

    細節,即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是否合理,橫豎撇捺點是否書寫得當,功力十足。

    書法的“法”字,在我看來就是法則,就是筆法。我們寫字也必須要遵循筆法,遵循法則,才能把字寫得美觀。一個作品可以有自己的發揮,但萬變不離其中,一定離不開書法的法度。臨摹就是學習這種法則最好的途徑。我們建議先確定一個書體,反覆臨摹,積累了足夠時間和本領,再考慮廣泛臨帖,集眾家之所長。這個過程很慢,也不能急,其實就是修生養性的過程。

    這裡要提一提寫字群裡大家的練習作品。雖然目前還不能要求大家有明顯的風格和技巧。但是作為楷書單字,儘量保持平整,大小一致,如果用白紙不能很好的拿捏,那麼可以選用米字格、田字格或者九宮格,加以規範。寫的規範以後再去練習筆法筆鋒

    第四,瞭解作者以及作品

    其實能夠看到前三點,我們也只是看到了書法作品的皮毛,真正的欣賞一幅作品,勢必需要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作者的生平,經歷,當時的處境,當時的心情一定可以影響其書寫。我們要多去研讀相關的史書,相關的資料,才能對一幅作品有更好地詮釋。同時,作品的內容更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我們熟知的顏真卿《祭侄文稿》,這是一份手稿,上面有明顯的塗改痕跡,這與我們正式的書法作品不同,但足以看出作者極度悲憤,傷心不已的情緒波動,讓我們讀帖者也感同身受,不禁黯然淚下。

    最後,看一幅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海無涯,藝無止境。但是作為初學者來說,學會了看,才能促進寫,多看多寫,才能練就本領,最終到達心手遺情,筆書相忘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用又冷門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