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人嘯劍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夏候玄手握的肯定不是重兵。而且夏候玄應該是文官治國方面比較在行,統領打仗方面不行。因為正始五年,他與曹爽發動了對蜀漢的駱谷之役,誰知道失敗了,大失人心。

  • 2 # 會游泳的小老頭

    識時務者為俊傑。文官,主政。武將,掌軍。司馬懿作為魏國三朝元老,出將為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爪牙眾多,什麼風聲都會很快傳入他的耳朵,既有千里眼,也有順風耳,多少人會攝於他的淫威,不敢輕舉妄動。再說說夏侯家族,興起於曹操刺殺董卓,夏侯淵,夏侯惇等家族混的順風順水,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死後,朝局變動,曹氏宗親地位緩緩而降,司馬懿依據自己得天獨厚的天才軍事、政治手段,沉浮於曹魏的金鑾殿上。所以說,稚嫩的夏侯玄肯定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 3 # 觀復其心

    因為夏侯玄只是看起來手握重兵,他能想到的司馬懿早已算到,你我能想到的司馬懿也早已經算到。可以這麼說,在當時那個環境下,那個天下大勢裡,那個盤棋中,司馬懿已經掌握主動,掌握關鍵點,每個關鍵人的性格,家庭他會怎麼選擇,有什麼選擇,選每種都有不同的方案來對待,他已經把所有東西都掌控在手裡。

    按司馬懿的性格要做就要做成,所以這些所有的事都考慮好,所有的東西都掌握住,所以他只是在走個形式。

  • 4 # 韶華傾夢

    其一,不是夏侯玄不動,而是曹爽不動。透過演義,我們可以得知夏侯玄本來是曹爽姑姑的兒子,有著表親的關係。之前夏侯玄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因為他不小心在得罪了曹叡之後被貶了官,而且不的重用,後來是曹爽在當了輔政大臣之後,他親手再次把夏侯玄再次提拔起來了。從散騎常侍到中護軍,徵西將軍。

    因此,可以說夏侯玄的官路都是有曹爽的影子存在的,而這也是夏侯玄尊重曹爽的原因。但是,曹爽卻是一個眼光比較短淺的一個人,他和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又是皇族宗親,卻因輕視司馬懿而造成失敗的後果。所以,當時夏侯玄的確掌握重兵,但曹爽的命令一直沒有下達,因此他也不敢私自調動。

    其二,眼光註定一個人的結局。夏侯玄是個聰明人,但過於聰明人往往是有好結果的。夏侯玄看重的是整個國家的利益,而不是曹氏家族的利益。從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投降蜀國時,要求夏侯玄一起投降,卻被他拒絕的情況可以看出。因此,儘管身處險境,夏侯玄也坦然面對。

    其三,局勢所逼。夏侯玄不是死在司馬懿手中,而是死在“李豐政變”時的司馬師手中。因為夏侯玄和司馬懿再怎麼不對付,但也有一定的交情,而且夏侯玄的不帶兵反抗司馬懿這一點,就讓司馬懿有了放夏侯玄的心。但司馬師不同,兩個人無情無緣,在沒有交情的情況下,夏侯玄的站錯隊,就讓司馬師對其產生了殺害之心,況且那時的夏侯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

    因此,夏侯玄的死,只不過是政治鬥爭中一顆比較有影響力的棄子罷了。

  • 5 # 西府趙王爺

    按照慣例,咱們還是先來縷一縷當時的歷史背景!

    這個所謂的三國最大政變就是歷史上的高平陵政變,而政變的導火線是魏國大將軍曹爽與太傅司馬懿爭權。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以曹爽為代表的曹氏宗親,一個是以司馬懿為代表的滿朝文武。

    事件原委,需要追溯到魏明帝曹睿託孤,其親指的輔政大臣,一個是曹爽,一個是司馬懿。

    少帝曹芳即位後,曹爽由於掌控兵權,所以他開始大權獨攬,將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排擠到一邊,與司馬懿一同遭到排擠的還有滿朝的大部分非曹氏文武官員,取而代之的是曹爽的親信以及曹家子弟,題中的夏侯玄差不多也是這時候被提拔成了手握重兵的將軍。

    當然,隨著兩大集團的矛盾不斷尖銳,司馬懿一直在密謀推翻曹爽。最後司馬懿趁著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隨同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的時候,在滿朝文武官員的支援下,發動了政變。

    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了各個城門,率兵佔據了武庫以及曹爽大軍的營地,並宣告免除曹爽極其親信的兵權。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平日裡不可一世的曹爽此時卻不知所措,即使手中依然握有重兵以及天子,但最終他還是投降了。

    自此曹爽倒臺,大權落到了司馬懿手中,魏國不再姓曹。

    接下了我們再來說說夏侯玄,他是曹氏宗親,徵南大將軍夏侯尚之子、右將軍夏侯霸之侄、大將軍曹爽表弟。其人博學多識,才華出眾,長得也挺帥,在當時是個偶像級別的人物。

    他表哥曹爽在上位後對其也頗為看重,將他一路提拔,直到高平陵之變,已經是徵西大將軍、都雍、涼二州軍事,可以說是手握重兵。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出事以後,夏侯玄不出兵幫他表哥呢?

    這不能怪夏侯玄,只能說是曹爽自己太傻了。

    當時面對司馬懿,曹爽並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當時桓範建議曹爽學學他爺爺曹操,把少帝帶到許昌,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調集四方兵力輔助自己對抗司馬懿。那屆時像夏侯玄自然是沒話說,鐵定帶兵前來投奔。

    結果曹爽這個人因為家眷在司馬懿手中,而且他又害怕失敗,覺得“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為富貴人家!” 然後就啥都沒幹,老老實實的交出了大權!

    那對於夏侯玄他們來說,既然曹爽都認輸了,他們還能說什麼?

    不過,最終曹爽並沒有過上自己所認為的富貴安穩日子,先是被司馬懿監視軟禁,後來被誅殺。

    而夏侯玄也因為司馬懿得勢,被剝奪了兵權。當然,夏侯玄這個人很識時務,他自從被徵回朝廷後,從不結黨營私,也未蓄養美姬。所以司馬懿也沒動他。 不過後來司馬懿死了,司馬師藉著外戚張緝密謀政變一事兒,將夏侯玄誅滅三族! 時年四十六歲!

    所以,並不是夏侯玄要等死,是曹爽在作死,還連累了自己這位表弟!

    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多關照!

  • 6 # 曉評三國

    夏侯玄曾經和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齊名,但是實際上他和司馬師差距太遠。魏明帝曾經因為他講究浮華,而棄用他,足以說明夏侯玄徒有其表。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當然可以起兵,但是他絕對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何況司馬懿這個時候完全掌控了魏國的大局。當然夏侯玄他沒有起兵的果斷,這裡存在一個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因為夏侯玄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險已經來了,他還想透過自己的妥協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司馬懿正好抓著他這個弱點,把他招入朝廷加以控制。後來夏侯玄想借助少帝曹芳來搞宮廷政變,想推翻司馬師,結果還沒有起事就被司馬師發現,少帝被廢,參與者被滅族。

  • 7 # 大飛熊騎士

    夏侯玄更像是文臣,而非武將,沒有將領氣質,這點比叔叔夏侯霸要差。但是,他卻開創了魏晉玄學的先河,在宗室中,威望很高。魏晉玄談,其實就是清談,生性平淡寡慾,又怎麼能和司馬懿爭權奪利呢?又怎麼鬥得過司馬懿?司馬懿也知道夏侯玄是個有才華無野心的人,所以態度是矛盾的,一方面欣賞他,一方面他的宗室身份得提防。因此,司馬懿沒有殺他,只是召他回來而已。

    高平陵之變前,夏侯玄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而他的叔叔夏侯霸,則是右將軍,討蜀護軍,駐軍隴西。可以說,他們是手握重兵了,但是為什麼司馬懿政變,一個乖乖入朝,一個逃入蜀漢呢?夏侯玄就算了,為何夏侯霸竟然也不起兵護主而出逃呢?《三國志》注引魏略記載,夏侯霸是因為曹爽被殺,夏侯玄又被徵入朝,新上任的上司郭淮和他不和導致。其實,郭淮是司馬懿下的一步關鍵棋子,也是他在雍涼之地對抗蜀漢,經營多年的成果,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從後來郭淮和他後代的際遇來看,再結合他有多年的和司馬懿一起戰鬥情誼,因此,估計他根本就是司馬懿的人。而且,郭淮在多年和蜀漢的對抗中,也成長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在雍涼之地表現出色,累至前將軍。夏侯玄雖然是郭淮的上司,夏侯霸縱然驍勇,但是二人屬於“空降”,在軍中的人脈和聲望,哪能和郭淮相比。更別提,曹爽和夏侯玄的“駱谷之敗”,大失人心,被人嘲笑,反觀只有郭淮軍未敗,軍事素養和能力更是高下立判了。所以,在軍中的地位,表面上夏侯玄為尊,其實可能號召力都不如郭淮。和司馬懿,郭淮同時代的戰友兼部下,親曹魏的費曜,戴陵等人又不知去向,可能戰死或免職。是以在整個關中關右,無人能和郭淮抗衡,所以,夏侯霸只好投歸了“殺父仇人”蜀漢。夏侯玄即使想起兵討伐司馬懿,也有心無力,更非郭淮對手了。

    但是,夏侯玄如上文所說,是和清談的玄學家,接到詔書,就返回朝廷了。司馬懿如果不死,夏侯玄可能還會活長一點。可惜,司馬懿死後不久,李豐等人就暗中謀劃殺司馬師,擁護夏侯玄,結果事發一起被誅。講真,夏侯玄即使不涉及這事,司馬師也一樣不會放過這個有才華,有威望的宗室。

  • 8 # 棍哥觀史

    高平陵政變的發生,就當時的歷史背景看,完全是有可能發生變數的。

    其一,從司馬懿和曹爽的職位來看,司馬懿時任太傅,掛的虛職,發動政變控制洛陽裝備庫的是其圈養的死士;而曹爽時任大將軍一職,掌全國兵馬大權,且不說曹爽可以退而保命,再組織城南以及洛陽的部隊反撲,再不濟了組織地方軍隊勤王有何不可呢?他手中有天子,可以號令天下,他可退往許昌,利用許昌充足的軍械輜重以及軍隊殺回洛陽,桓範時任大司農,糧草調動也很方便。

    其二,夏侯玄時任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軍政,政變發生之時他尚在前線,手握數萬重兵,率軍勤王是能夠做到且成功的;司馬懿與夏侯玄同朝為官時,多有刁難之處,且二者關係向來不和,且司馬師殺妻正是夏侯玄之妹,可謂是有著殺妹之仇的,更重要的是曹爽對夏侯玄多有提拔之恩,且夏侯玄是曹氏宗親,沒有理由不馳援曹爽,但為何按兵不動呢?總結之以下兩點:

    (一)曹爽認慫

    高平陵政變發生時,桓範是勸曹爽起兵對抗的,但曹爽沒有聽從,選擇了束手就擒,從而影響了夏侯玄的判斷,倘若曹爽和曹芳已被控制,那麼夏侯玄起兵屬於謀反,掛上這個罪名滅族是跑不了了,因此對風險預判受到了曹爽態度的影響。

    (二)夏侯玄的“大局觀”

    司馬懿徵調夏侯玄進京時,其叔父夏侯霸恐凶多吉少,勸夏侯玄投降蜀國以保命。而夏侯玄說:“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在夏侯玄看來,魏國天子曹芳尚在,司馬懿只是針對大將軍曹爽,自己如果率軍投蜀,只能導致魏國的分裂和削弱,對國家不利。如動兵馬進京,勢必生靈塗炭,一樣是對國家的損失,甚至威脅到天子安危。

    (三)名仕要命的“自尊”

    夏侯玄是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名士,要有名仕之風,要臨危不懼,泰然自若,且要言行正直,起兵造反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而這種風度,在司馬昭處死他的時候最為明顯,《三國志》記載:“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這就是夏侯玄的自尊。

  • 9 # 先生書單

    很可能是因為司馬懿一開始沒有立即要殺害他。在掌握曹魏大權後,夏侯玄被剝奪兵權,入朝任大鴻臚,不久改任太常。

  • 10 # 荒涼灬夢

    夏侯玄聽命於曹爽,政變時,曹爽已投靠司馬懿,曹爽指使夏侯玄不動兵,更不能攻打司馬懿。夏侯玄以曹爽唯命是從,是以曹爽的指示為國家大局,如果違命動兵,在夏侯玄的意識裡會讓自己背上叛國的罵名。

  • 11 # 廣陵太守

    第一,從權利來說,他只是掛名的戰區司令!很多將領都是司馬懿一首提拔起來的!壓根沒有權威性可言!打起來不用司馬懿出手,手下人就會五花大綁送給司馬懿邀功!第二,從情感來講,他是司馬家的親戚,妹妹是司馬家的兒媳婦!內心有點僥倖心理!第三,這個人本質上是忠君愛國的,明知山有虎,也絲毫不懼!不會做所謂的叛臣!

  • 12 # Mr. Fu

    司馬懿前期的演技太好,行動的速度也快給夏侯玄反應的時間太短,再來夏侯玄自己對政治不敏感,沒有防備司馬懿的準備,最後就是,當司馬懿立足未穩的時候,夏侯玄沒有聯合各路諸侯一起對抗司馬懿,一次一次失掉機會

  • 13 # 蝦蝦愛打小怪獸

    夏侯玄當時手握兵權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司馬懿在魏國苦心經營了那麼多年,軍中多數將領都是司馬懿的門生,他如果要起兵反對司馬懿,軍心肯定渙散,說不定還有人會第一時間割下他的頭顱獻給司馬懿。雖然後期夏侯玄反抗了,但是兵權旁落了,也於事無補,落的一個慘死的下場。

  • 14 # 傳閱歷史

    歷史就是歷史,談談我的一些看法。首先夏侯玄是魏晉時期的名士,不但才華橫溢,而且道德高雅,不會做對國家不利的事,他雖然手握重兵,但打得過司馬懿嗎?應該有這個自知自明,與中央對抗,不但不能取勝,魏國也完了。夏侯霸逃亡蜀國,他沒有跟隨,足見其大意。其次夏侯玄與司馬懿有很多政治主張相似,比如限制重臣,改革服飾等方面與司馬懿不謀而合。當年曹爽等不但防著司馬氏也防著他,令其守邊。

  • 15 # 精進學渣

    夏侯玄作為曹氏集團後期的棟樑之一,他的地位有著舉足輕重。

    作為曹氏親貴和棟樑,在曹爽掌權時期,被委派雍涼出任總都督,目的也是簡單,掣肘司馬懿在軍中的威望和實力。按史書記載,夏侯玄為人忠厚耿直,是文學家,甚至對於玄學上也有涉獵,但軍事上,並沒有太多打仗經驗,更不用說大戰,故而在軍中只有其名,軍威是不足以讓人信服的。

    曹爽委派夏侯玄在中軍中這一步總體是正確的,但因為了提高曹氏在軍中威猛不減當年,曹爽親自策劃駱谷之役,但戰法貽笑大方,成為後人所嘲笑。同時為司馬懿奪權買下了更大的伏筆。

    一、當時司馬懿奪權時,夏侯玄在處在軍中,因為軍中威望尚淺,加上雍涼本就是司馬懿的“大本營”,有孫禮、郭淮等威望很高的將領,都是司馬懿的心腹,調兵估計是很難調動的。

    二、同時曹爽在朝野囂張跋扈,掌權期間弄得朝野烏煙瘴氣,官員敢怒不敢言,夏侯玄對這些都看在眼中。不少官員都傾向推翻曹爽,如四朝老臣的刑部滿寵,太尉蔣濟。

    三、在司馬懿推翻曹爽後,和當年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更有皇太后郭皇后的旨意,夏侯玄就算有能力帶領軍隊前來勤王,但不正言不順。後來,曹爽被誅滅,夏侯玄被調回京師才逐漸看清司馬家,但以時已經為時已過,有次他叔父夏侯霸也都勸說夏侯玄投奔蜀國以求保命,可見當時時局不是他能左右的。

    四、另一方面,夏侯玄考慮蜀、吳仍有不少威脅,姜維的北伐不斷,朝廷需要穩定和修養,為了朝野的穩定,認為司馬懿仍會為曹氏做貢獻,夏侯玄也就默認了司馬懿的奪權。

  • 16 # 君山話史

    魏晉清談之風,就是起源於魏,而夏侯玄就是個清談家。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也就是關中軍區的司令員。其實他本質上是個清談家,而不是軍事家,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

    在公元244年,在曹爽親信李勝、鄧颺等人鼓動下,夏侯玄上書請求發動伐蜀之戰。對於這一戰,司馬懿是明確反對的,後來曹爽、夏侯玄等人果然吃了大虧。由此可見,夏侯玄的打仗水平,與司馬懿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把曹魏政權捏在手心。夏侯家與曹家關係親密,夏侯玄本人與曹爽的交情也不錯,為什麼他沒有起兵反叛呢?大家想想,面對司馬懿的政變,連大將軍曹爽都沒有抵抗便認輸,夏侯玄更不可能去與朝廷對抗,何況他雖名為徵西將軍,其實那三腳貓的功夫,別人不知,司馬懿能不知嗎?

    很快,朝廷一紙令下,徵召夏侯玄與夏侯霸入京。夏侯霸是夏侯玄的叔叔,一看大勢不妙,勸夏侯玄一起逃到蜀漢。夏侯玄畢竟是清談大師,把風度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怎麼能投降敵人呢?於是他拒絕了,前往京師。

    司馬懿在世時,夏侯玄還算平安無事。當時司馬懿考慮到夏侯玄畢竟不是曹爽集團的核心成員,老爹夏侯尚曾是魏國徵南大將軍,便手下留情,沒有殺夏侯玄。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夏侯玄的好友許允興沖沖地跑來說:“現在您不必再擔心了。”豈料夏侯玄雙眉緊鎖嘆道:“你也太不明事理了。司馬懿尚能看老朋友的情面上對待我這個晚輩,司馬師與司馬昭必不會容我。”

    公元256年,中書令李豐與皇帝曹芳關起門私聊,司馬師懷疑他有圖謀,拿刀柄把李豐砸死了。然後司馬師疏理李豐的人脈圖,與李豐往來最密切的兩個人,一個是皇帝的岳父張緝,一個是與曹爽集團頗有瓜葛的夏侯玄。

    於是,夏侯玄等人被捕入獄,以謀反罪遭到夷三族的悲慘下場。作為清談大師,夏侯玄在生死麵前,也表現得從容灑脫。直到被綁赴刑場處決,仍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視死如歸,用這種方式捍衛人生的尊嚴。

  • 17 # 般若悟道

    《封神演義》的主線以(武王討伐紂王)的故事為發展主線。前期紂王去“女媧宮”進香,並公然褻瀆女媧聖像。在紂王好無敬畏之心的情況給“商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後來紂王迎“狐狸精蘇妲己”進宮,得寵後的“蘇妲己”與紂王整天沉迷於酒色。紂王在蘇妲己的蠱惑下,紂王利用酷刑任意誅殺大臣。

    正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在紂王妲己殘害下,西伯侯姬昌逃回“西周”後才有了“大周”滅“商”的故事歷程與發現。

  • 18 # 董江波

    為什麼在整本《封神演義》小說中,紂王和妲己所佔的篇幅較多,原因很簡單,因為《封神演義》的主題有兩個,一個是完成封神榜,第二個是周代商掌管天下,而封神榜的完成,也需要在周代商這個過程中,完成。

    但周朝取代商朝,掌握天下,這是巨大的事件啊,總得有個原由吧。僅僅說,是紂王不尊重人類始祖女媧、留詩戲女媧,這理由,也太簡單了。

    於是,就得有大量描寫紂王和妲己作惡為禍的篇幅,好讓周代商,名正言順。於是,這兩位的戲份,就特別的長了。

  • 19 # 梨樹遊子

    用他們的荒淫無恥,殘暴統治,腐朽糜爛的生活來證明了一個“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因此推翻紂王統治就是順理成章的,也和天地之間缺神位就互為一統了,也實現了三教簽押封神榜的事情。

  • 20 # 醉臥沙場君莫笑啊啊啊

    因為《封神演義》就是要將紅顏禍水、女人誤國的思想寫到極致,其他的部分被作者略寫,紂王與妲己詳寫,其目的就是要將亡國的罪責推到女人身上。這實在令人不敢苟同……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就像私產一樣。明清之際更是如此,《封神演義》將統治階級亡國的原因歸咎於女色誤國,有些荒唐,其思想性顯然不如《西遊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幼兒園時期,你覺得孩子最應該學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