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碧老師談育兒
-
2 # 修行中的二米
小孩普遍自制力差,需要成人的監督與引導。第一,家長可以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第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切忌急於求成,不論是行為暴力或者語言暴力都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心平氣和的溝通比指手畫腳地批評會更有效果。
第三,一定不能過分要求孩子一次改掉所有的不良習慣,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更要及時給孩子鼓勵與讚美。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孩子堅持下去。
-
3 # 智哥說娃
小孩子的習慣需要我們做家長的長期的培養。
很多家長都很頭疼,自家孩子習慣不好,例如長時間看電視,不好好吃飯等等。
這需要我們科學地鍛鍊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
下邊分享一些個人經驗。
一,讓孩子學著自己收拾玩具。
在收拾玩具的過程中培養孩子整齊擺放的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
二,學著做家務。
可以讓寶寶做擦地或者擦桌子等一些簡單的家務,輔助一些語言上或者別的獎勵,養成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三,文明用餐訓練。
督促孩子飯前洗手的行為,保持安靜,注意桌面的整潔。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四,合理飲食訓練。
保持膳食均衡,葷素搭配,規律飲食,零食一定要加以控制,保證孩子的營養。
-
4 # 五月依依育兒
孩子不自律,通常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家長給孩子制定計劃
孩子不自律,都需要父母提醒,其實更多的原因是他們沒有計劃,不知道何時該做何事。
這個時候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做個計劃,每天該做什麼,可以像課程表一樣的,而且要有一個結果性,比如學習,每天要學習到哪個程度,作業寫到哪,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規律了。
2:給予一定的獎勵
當孩子完成的計劃比較好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小小的獎勵,比如口頭的或者是給孩子買一些有趣的書籍,益智的玩具等等,父母這樣做,孩子會變得更有自信,會更堅持。
3:父母要有威嚴,要以身作則
家長愛孩子,但是也要有原則,一般孩子都等著家長提醒,其實背後也是不在乎家長的話的表現,那麼作為父母對於孩子也要有一定的威嚴,讓孩子不能兩個父母都不忌憚,想幹嘛幹嘛。
而且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也可以製作一個計劃,讓孩子看到大人也是一樣的有規律,有自律,這樣和孩子一起進步成長。
每個孩子其實都需要正確的引導,用對了方法,孩子就能變得懂事自律。
-
5 # 稀笑媽媽
小孩子不自律很正常,如果他能什麼事情都有計劃性,有時間觀念,不要別人提醒,那就不是小孩子了,是成年人。
首先,我覺得小孩的規律和習慣需要大人給她培養。在孩子還不夠自律的時候,我們有責任告訴他,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什麼事情可以做和不可以做。
無規矩不成方圓。比如在寒假,我們雖然不上學,但也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早飯,學習。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擬定一張時間表。如果孩子能夠按照時間表去做,那麼生活就有規律了。
其二,在履行計劃的過程,開始可能是新鮮積極,但沒過多久孩子可能就疲了,想“犯規”了,比如賴床,不想學習想玩。那麼家長就需要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去督促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我們可以採取獎勵激勵的辦法,鼓勵孩子去完成任務。或者我們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來遵守規律,作為一個遊戲或者比賽,和孩子比比看誰先違反規定。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最後,希望家長們能夠對孩子多一點耐心。沒有完美的孩子,拖拉是孩子,調皮是孩子,一天天長大的也是孩子。正因為他們的不完美,才讓父母有機會教導其長大成人啊。
-
6 # 變形金剛變身
孩子的習慣都是生活中慢慢養成的,如果說孩子不自律那大人肯定也有一部分責任!
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就像我兒子以前吃飯必須看平板電腦,那是因為我吃飯的時候要看手機,後來我覺得這個毛病不好,要改,於是跟他約定乖乖吃飯誰都不看,一天就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其次,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表!要孩子有參與感有榮辱感,自己定的計劃一定要完成!比如我兒子愛吃零食,我規定飯後讓小愛同學定個一個小時後的鬧鐘,鬧鐘響了之後才可以吃零食,這樣我兒子也不會飯後就鬧騰吃零食,每天吃的零食量少多了!
再則,多鼓勵多誇獎,少責備少發脾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成為美好的未來,當然這個世界是你們家庭的小世界!
最後,跟孩子計劃獎勵懲罰機制!做得好有獎勵做不好做的不好有懲罰!
-
7 # 客座評論員
小孩的這些毛病都是大人慣出來的。大人管得不嚴,小孩就會任性、貪玩。叫他做作業時,別QQ聊天。他嘴裡“哦哦哦”地應付著,手卻不停地打字發信息。叫他早點睡,他關了燈在被窩裡玩遊戲。大人把他手機收了,他去同學家玩電腦。孩子大了,打又打不得,罵又罵不得,管也管不得,這樣下去,早晚廢了。
這時,孩子與大人之間已經有了代溝,話不投機半句多,懶得搭理。大人說他幾句,他反感得不得了。解決方法就是要和他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共同話題,一聊起來,倆人之間氣氛輕鬆,關係融洽。然後,在這種和諧氛圍中,適當提一些他存在的問題,這樣他就能聽進去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家長要在孩子心裡有威信。你要求孩子去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孩子在做作業,你不能玩手機,看電視。你發奮努力,取得的成就越高,他就會越尊重你。他會以你為榮,並把你作為榜樣,努力學習。
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一花一草一世界。一棵樹,會讓人錯過一片森林。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裡有乾坤,眼光看得遠。再帶他在戶外活動,培養他有益的興趣愛好。當他心裡有了世界,就不屑於干擾他成長的一些陋習、誘惑。
-
8 # 猴子怪阿姨
小孩生活沒規律、不自律,做什麼都要提醒,怎麼教育?
今天我能看到你提出的這個問題,真的是好巧,因為我家大寶就是有這些情況,所以我對這樣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過!
雖然,有一些方法給忘了,但是,我會盡力把還記得的,以及有效果的方法與你分享一下
1.小孩生活沒規律:可以叫上小孩一起列一個基本的生活規劃,並且列出獎懲分明。
例如:和孩子講清楚,每天早上必須幾點起床、晚上幾點睡覺;一日三餐必須要在哪幾個時間段吃完。
否則將會有怎樣的後果,也就是獎懲。(這一點,必須嚴格做到)
但必須要和孩子說明,為什麼要為他立這樣的規定。
例如說明規定早睡早起是希望孩子能夠長得高一些,且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正常活動!
(這一點,用在我家寶寶身上效果特別好)
2.不自律:因為還是小孩子,所以,想要做到自律,一般小孩真不容易做到。
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小孩儘量做到自律!
(別看孩子小,其實我們的行為,他們一般都是能夠感受得到的。這就是所謂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比如,吃飯時間,也做到不玩手機;家用東西用過之後,還回原處等等。
3.做什麼都要提醒:這一點,我們可以給小孩一個看得懂的時鐘,以及一個15分鐘或者30分鐘的沙漏!
a. 看得懂的時鐘:小孩哪個點可以看電影,哪個點該開始學習,哪個點該寫作業,哪個點玩耍,可以提前給小孩列一個時間表,並要求孩子自己看時鐘(數字時鐘,一般的小孩都是可以看懂的)
並且明確告訴孩子:如果忘記看時鐘,而錯過上一時間安排要做的事情的話,那就必須執行下一個時間安排的事。而錯過時間沒做的事,只允許小孩拿他自己玩耍的時間去補上(這是要讓小孩明白,對事情沒盡責的後果)
例如:安排下午4:00開始寫作業,結果忘看時間,一下到了下午6:00,那吃完晚飯後看電視的時間,讓孩子自覺寫作業去!
這點,用在我家寶寶身上,也是立杆見影
b. 沙漏:告訴孩子,在寫作業或是學習過程中,30分鐘的沙漏漏到底後,可以休息3-5分鐘,休息後,再繼續。
作用:以免過於疲勞,且學習效率會更好!
以上,便是我對自家孩子有做過的教育,效果還不錯。
另外,對孩子的教育,以及自我提升,我目前還在繼續學習。
並且,後期我還會將學習到的,效果好的,以影片和文字的方式,分享出來
-
9 # 好奇人生彭琪皓
孩子年齡小,身心發育都沒有完善,自控力還很弱,不自覺是正常的成長階段!作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老師!對於不自律,不自覺的孩子,就要耐著性子,督促孩子外,還要想辦法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孩子的的按力!
1.定下規矩,規範孩子的行為!與孩子一起制訂規矩,家長和孩子一起執行,誰也不能違反!由於孩子參與其中,感覺到很新鮮,再者,孩子自己提出的規矩,就會更自覺的遵守!
2.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個自律的父母,在父母的言傳身教的作用下,孩子也會變得自律!
3.尊重孩子,顧及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雖小,但自尊心卻很重很脆弱!當孩子不自覺時,不要隨便批評他,因為批評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令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更加不自覺!
4.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很多孩子不聽話,可以是故意的,目的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所以,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內心最為渴望的!當孩子感到不用製造麻煩也能得到關注時,就不會故意“不長大”了!
-
10 # 蘑菇貓仔仔
小孩的生活習慣都要靠父母幫忙養成的,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該睡覺,只能憑藉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幹什麼,這個時候就要父母站出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
首先,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作息表,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玩。這個不能家長制定,一定要和孩子交流溝通後,共同制定下來,這樣孩子才不會排斥,願意遵守。
然後,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要給孩子做一個帶頭作用,只有父母生活規律了,孩子有樣學樣,才會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
最後,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當孩子不願意那麼做,哭鬧,撒嬌的時候,父母也不能心軟,一定要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改掉孩子身上的毛病。生活才能規律,才會自律!!!
-
11 # 賣服裝的小周
大家好,我是小強,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今天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很頭疼的問題,對小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我們該怎麼辦呢?隨著孩子成長,心理逐漸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父母表示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有些心有餘力而力不足,特別是孩子的情緒引起的系列問題,大人每刻都提醒自己要做一位合格的父母,不能對孩子大發脾氣,可是面對孩子調皮搗蛋,家長該如何化解呢?其實教育孩子是有規律可行的,比如我們可以用心理學教育孩子,再調皮的孩子也不怕沒方法,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幾種幼兒心理分析。孩子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禁果效應在孩子身上,尤其明顯,對於孩子來說,是越被禁止的東西,他們卻越想要嘗試慾望越強,好奇心的好壞用在好的方面,他可以發揮到積極的作用,用在不好的方面,它可以產生不好的影響,只要能巧妙恰當,利用禁果效應,那麼在處理某些事情,就可以充分調動孩子正面的積極性。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懂得如何正確有效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就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也能按照父母的方向去學習,事實上,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中,很多地方都能運用到禁果效應。以上幾點就是我總結的教育孩子的方案。
-
12 # 兒童哲學啟蒙
相比起成年人,孩子是最自律的,……。
只有基於
心甘情願的自我選擇,
才能被稱為
真正的自律。
首先想問題主一個問題——問題中所表述的“小孩生活沒有規律、不自律”的判斷,是否帶有自己的主觀偏見?
如果自己看不見這個問題,將孩子的一切“錯誤”歸結到孩子的身上,這並不公平。
從孩子發展的角度講,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一些“敏感期”,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簡單來說,在這一時期,孩子會從家庭環境、父母行為以及自己的行為、感受和思考中親歷“秩序”的重要性——比如家庭環境整潔乾淨、物品擺放有序、作息時間規律、生活節奏有條不紊、父母遇到事情不急不躁、……等等。
這些“秩序”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內心自我秩序的建立。
有的父母可能認為這都是習慣,但從更深的角度上來講,這正是孩子的大腦(自我意識)建構的基礎,高大上的說法就是物質世界正在塑造孩子的意識世界。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很容易想象凌亂的環境與行為和有序的環境與行為分別會建構出怎樣的大腦,不言而喻。
儘管科學還無法完全揭示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敏感期”的秘密,但類似於秩序這樣的敏感期對孩子的一生卻是至關重要的,它們不約而同地利用環境的影響,深刻地塑造這孩子的思維與行為模式。
結果,有的孩子“習慣了”規律的節奏,但有的孩子在無律可循的環境種生活,漸漸被薰陶成了這樣(建議題主先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從孩子過往的生活環境找詢分析這個問題)。
畢竟,冰(被)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畢竟,只有你自己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
只有當我們清楚了“孩子不是自己變成這樣的”之後,才能儘可能客觀地面對這個問題。,繼而才可能找到解決之道。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再來探討題主的這個問題才可能有疑義。
當環境滿足了孩子諸如“感官敏感”、“動作敏感”、“語言敏感”、“秩序敏感”、“細節敏感”、“……”等等內在需求之後,孩子才會見證自己行為的意義,繼而對“掌控自我”有足夠的信念,才可能更快地走向有條不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身邊能夠自律的人少之又少,先別說讓孩子堅持學習,好好看書,很多成年人沒有自律的意識,沒有興趣,即便是在被逼的環境之下,都做不到堅持學習,打發時間和虛度光陰的人比比皆是。
這樣的情況如果是發生在孩子身上,父母就會企圖透過“他律”來促成孩子的自律。
還有很多成年人認為,孩子從小就離不開大人的管束,否則就完蛋了。
事實上,可以肯定的說,持有這樣說法的成年人從未真正讀懂孩子。
恰恰相反,相比起成年人,孩子是最自律的,或者說成為一個自律者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因為,假如孩子成長在一個具備自我進化與淨化能力的環境中,父母能發現、引導和支援、鼓勵孩子的興趣,孩子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一環境就需要——
滿足孩子成長的內在需要;
讓孩子在一個自律的環境中成長。
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由小見大的過程,並非立竿見影、一蹴而就。
就像有一句話所說的那樣,你想讓孩子活成什麼樣,那你就現活成那個樣兒。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孩子肯定會犯錯,走彎路,又不自律的行為,但父母必須擺脫“急於求成”和“掌控一切”的慾念,必須清楚——
對孩子一生的成長來說,有時犯錯的意義要遠大於成功的意義。
所以,想得到自律,有時候孩子必須經歷和積累負面的經驗。
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所能做的就是——
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
不插手屬於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提供必要的協助;
發現、支援和鼓勵孩子的興趣
適時的關注、啟發、引導和激發孩子思考;
平等地與孩子探討問題;
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
促成孩子自己得出結論,自我驅動。
因為,自律就是心甘情願的自我選擇。
以上回答,僅僅是簡單的梳理了孩子“自律”的成長軌跡和一些“關鍵要素”,但還需要父母先多觀察瞭解自己的孩子,繼而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也只有如此才不辜負為人父母的光陰。
真正的自律,
從來都不是自我逼迫,
而是自我享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重塑自我與環境。
-
13 # 小麥生活錄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簡單的分享一下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首先從溝通出發,先陪孩子好好溝通,讓它覺得他有能力一個人做事,是很有意義的,很重要的,很了不起的,比如吃飯,睡覺,穿衣,寫作業。
第二:培養他的習慣,讓他做任何事情都由於一種自覺和習慣,全方位的去培養他的獨立性,吃飯,穿衣服,做作業,上下學,雖然不放心,但是還是要告訴他自己去,可以在後面跟著,試著放手,包括購買物品,讓他有自己的主動選擇權利;
第三:以身作則,告訴他爸媽為什麼這麼獨立,不需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他們都老了,中有一天爸爸寶媽也會老的,不能陪你做所以的事情,包括陪你睡覺,吃飯,上學,你都得自己去經歷,告訴這些道理和重要性,千萬不要去責罰孩子和打罵;
希望以上分享可以幫到你。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簡單的分享一下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
14 # 則元育兒百科
以身作則
首先,大人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要求不單單只是對他的,同時也是要求父母自己的!孩子慢慢學著大人就會自律!
計劃制定
如果孩子年齡大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計劃,讓孩子明白自己要對制定的計劃負責,同時父母也要一同執行,這樣孩子不單單有動力,還有學習的榜樣和監督的作用!
規則制定
和孩子一起制定獎罰制度,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是有規則的,對孩子做的對事,予以物質和精神鼓勵,讓孩子更有動力;對孩子做的錯事,要讓他自己冷靜下來後反思問題,並暫時停止他的遊樂活動!
我個人覺得,做為家長的我們要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是孩子的啟蒙!孩子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的態度!
以上是個人意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5 # 家庭啟蒙育兒
小孩子不自覺是比較正常的。每個孩子自制能力都是需要培養的,大人的幫助也很關鍵。建議大人有意識地去管理,可以訂短時間小目標的計劃,讓孩子逐漸慢慢學會自制,並及時給予鼓勵。
第一:接納孩子的感受,慢慢拒絕行動。
父母接納孩子的感受是一種神奇的能量,它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慾望是被允許的,而不是被強行阻隔的。這其實更有利於孩子正確認識事物,而不是依靠和事物切斷聯絡或壓抑情緒慾望來達到自律的效果。當孩子慢慢理解他的感受被允許,只是我們為了一些其他的問題而必須控制時,孩子的自律就從心底建立起來了。
第二:每一次不要要求太多,及時鼓勵孩子。
孩子自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在父母帶領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每一次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不能太多,要遵循“跳一跳”的原則,將目標設定在孩子能做到但又要努力一下的範圍,在孩子完成目標後及時給予鼓勵,強化孩子對於自律的積極感受。要接納孩子出現可能反覆的情況,如果一直保持高水準的要求,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消耗的,他就更有可能變得不自律。
第三:養成有規律有節奏有原則的生活方式。
從身邊的小事做到有自律的生活,將會影響孩子對於大事上有自律的處理。因為父母在生活中的小事在培養孩子自律的觀念,會讓孩子對於自律的理解和認識深入骨髓。
-
16 # 湘妹小玉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是什麼樣!想改變孩子,父母就要改變自己!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樹立好榜樣!
其次孩子的的不良習慣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引導,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
父母可以實行獎勵制度,讓孩子更加有信心和動力去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
-
17 # 老王陪娃
老王認為:家長的的引導和以身作則最重要。女兒今年二年級,我想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發言權。
小孩子生活沒規律,不自律的表現有哪些?一、不能按時起床
每天早上鬧鐘都叫不起來,非要去催好幾次,才拖拖拉拉地爬起來,穿衣服也要老半天,放假期間還好,上學期間常常因為快要遲到了而不能吃早飯。最近宅在家裡上網課,總是一邊上網課一邊吃早餐,學習效果一點也不好。
二、成天零食,吃飯時間就各種耍賴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普遍提升了,家裡的零食水果基本上都不會斷,孩子想吃,也不能總是責罵孩子,時間一久,也就聽之任之了。零食吃多了,不僅影響食慾,還會讓孩子嚴重營養失衡,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
三、吃飯挑食
現在的餐桌上,菜品都比過去豐富,一般每餐都會有好幾個菜,葷素搭配。孩子們自然更喜歡肉類,很少會主動夾素菜,還總是嫌棄某某菜難吃。肉類能補充蛋白,能吃當然是好事,但是很多微量元素,維生素,必須透過蔬菜來補充,不吃蔬菜,就會影響生長髮育。
四、玩具、作業隨意擺放
玩具玩了,沒有收拾的意識,常常弄得滿地都是。
作業、書本也都是走到哪就放到哪,感覺家裡全是孩子的東西。
五、作業拖拉,不能主動完成
作業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假期中這個問題更嚴重,不到最後幾天絕不做作業,即使家長每天催著,也是應付應付,找各種藉口不去完成。到了快開學的時候,每天熬更守夜地趕作業,到處打電話找方法問答案。
六、電視、手機、平板成天不離
只要沒有必須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在使用電子產品,要麼看電視,要麼玩遊戲,要麼刷小影片。
電視節目一般都是看來看去的幾個動畫片,或者嘻嘻哈哈的綜藝,遊戲也就是農藥或者吃雞,然後抖音快手666。孩子們透過短影片平臺學會了很多東西,動作、舞蹈、神曲、網路語言,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除了舞蹈外,其它的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幫助。
七、不能按時睡覺
快到睡覺時間了,手裡可能還拿著遙控板,玩著手機遊戲,或者找各種理由拖延,比如假裝寫寫作業,摸著肚子喊餓,蹦蹦跳跳假裝運動......反正就是不願意去睡覺,是真的睡不著嗎?不是,早上起來晚了,瞌睡自然來得晚,形成了惡性迴圈。
為什麼很多孩子的生活都不規律,不自律呢?我想,很大部分原因要怪罪家長。
從孩子懷上那一刻起,家長就有了雙重身份,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的言行、性格,並不全是遺傳因素,還有父母的言傳身教。
孩子從懷上那一刻開始,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媽媽的動作,語言,情緒,當然,爸爸常常陪在媽媽身邊的,孩子也會感受到來身爸爸的語言。
然後孩子出生,成長,都一直受到來自父母言行的影響,所以,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大多數原因是父母養成的。
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就要成為那樣的人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對的,孩子成為了什麼樣的人,是因為父母也是那樣的人。
家子是一面鏡子,透過家長的言行性格大概可以看出孩子的言行性格。
孩子也是一面鏡子,透過孩子也可以看出家長的性格特點。
孩子愛睡懶覺,是因為家長也要依靠鬧鐘。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因為家長買得太多,而且吃得也不少。
孩子吃飯挑食,家長肯定也說過某某菜真難吃。
孩子不愛收拾,家長多半也是很久才做一次家務。
作業拖拉,因為家長也沒有耐心陪伴,工作中估計也是能拖則拖。
孩子喜歡電子產品,家長也不例外,甚至更嚴重。
孩子不按時睡覺,家長通常等孩子睡後,玩得更加瘋狂。
請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都是這樣幹過?
如何培養孩子自律、良好的生活習慣?一、家長要改變自己,以身作則
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可能從頭再來,所以必須立刻馬上改變自己,以身作則,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當你受不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時,不要急於責罵。首先要告訴自己:親生的,遺傳的,怪自己當初為什麼有那麼多壞脾氣、爛毛病。
二、多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那些不良習慣的壞處
當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來不規律的情況時,要好好和孩子溝通,先告訴孩子這些習慣的壞處,然後再引導孩子想要改變的慾望,接著和孩子一起作一些計劃和約定,並且承諾陪著孩子一起改正。
三、及時制定作息時間表,家庭相關規章制度等
在孩子剛表現出不自律時,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以及一些家庭規章制度,獎懲措施等,並把獎懲權交給孩子,告訴孩子:自己相信他會是一個公平的法官。孩子都比較喜歡角色扮演,這樣一來,他就會有一種任重道遠的感覺,不僅能對其自身進行約束,還能提升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最後,老王覺得,只要家長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孩子的生活自然會規律、自律起來。
-
18 # 育兒分享日常
1、 孩子的時間觀念薄弱,要培養他守時的生活習慣
孩子年齡小,自控意識和能力較低,時間觀念薄弱。我們要讓他從現在就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我孩子就是晚上不睡覺,早上不起床。上小學也是喊他半天不起床,氣急了打他一頓才起來,還沒好兩天又是不起床。雖然勉強不遲到,可天天叫他我就心發慌,畢竟打他還得動勁兒呀。之後我就對他說以後不再叫了,讓他自己定個鈴,自己愛睡到幾點都行,但不管幾點都必須去學校。
第二天鈴響了,他不起床,我對他說只提醒他一次,再過多長時間起床就要來不及遲到了,他還不動,後來就遲到了。第三天挺好,鈴一響他就起床了,從那之後不管上不上課只要鈴響他就會起床。
2、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管理,家長儘量不插手。我孩子從上小學開始,我就讓他自己收拾書包,自己的玩具要收拾好,我不會給他收拾,如果找不到,也不要問我。後來他一般都會自覺做到。
3、 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並實施
學習任何東西,制定計劃很重要。這樣能有效培養孩子的自律性。我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每天的作業多長時間完成,八點半之前必須完成,否則不能玩兒。幾天後他就主動去寫作業了。
4、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做事情一定要嚴格執行,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家長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還要多鼓勵鼓勵,相信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
19 # 蘑菇育兒
家長應該提醒孩子,畢竟小孩子的自律性差,不過不要經常提醒,如果家長經常提醒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把這種提醒變成了依賴,如果父母不提醒他們做事,他們就會毫無目的,不知道接下來自己該幹什麼。
只有家長對孩子約束,才能讓孩子完成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這是必須要有的一個階段。
一、列計劃表。
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問題非常嚴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張計劃表,開始的時候,時間或行程不要太緊,讓孩子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選擇,究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列計劃,還是讓孩子獨立給自己列計劃。)
另外,也可以請孩子幫父母列一張表,讓孩子看看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是如何做的,父母先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二、明確目標。
有些孩子沒規律、不自律,往往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這個問題上,他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幹什麼,考試的時候要拿到什麼樣的分數,在班級排什麼樣的名次。
那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這個目標最好是孩子給自己設立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他們的),配合著計劃表,由家長督促孩子完成。
三、適當的獎勵和懲罰。
如果孩子非常出色的完成了目標,或者是按照計劃表上完成了自己該做的事情,甚至比計劃表上的要求還要完美,那麼家長可以對孩子適當獎勵。
當然,如果孩子沒有完成目標的話,也要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懲罰,這些懲罰最好是孩子和家長提前約定好的,例如剝奪他們娛樂的時間、不可以出去和朋友們一起玩等等。有獎有罰,讓孩子認識到,無論是做得更好還是做得更糟糕,都要自己承擔後果。
-
20 # 康妮817
小孩生活沒有規律,不自律。家長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建立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
怎麼樣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我認為
1 制定時間表。生活作息時間表。就像學校裡的一樣。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學習,學習多長時間,中間休息幾分鐘等等。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任務表。
2 在習慣還沒有建成的時候,家長要親自監督督促。保證按計劃進行。一開始肯定是有難度的。
3 督促一段時間之後,放手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我們培養習慣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自己管理自己。
4 惰性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何況孩子。放手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時候,一旦發現有鬆懈的苗頭及時提醒。
5 當孩子能夠按計劃進行的時候,給以階段性獎勵。
6 最重要的一點思想教育。只有讓孩子內心深處意識到生活要規律,學習要用心,而且要自己發自內心的用心的時候。家長就輕鬆了。但這個思想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停的灌輸思想。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認為,自律就是一種自我約束的行為,但他們卻忽略了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孩子的自律是如何形成的,孩子為什麼會自律,一個孩子自律的背後,又究竟需要什麼內容進行支援?關於以上的問題,大部分家長都不能回答,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單向的懲罰與規定,便足以讓一個孩子發展成熟完整的自律。
一個孩子在自律的發展過程中永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反在他們的心理發育過程中最初往往是需要他律的,只有在日後道德感與認知漸漸成熟的時候,才能做到自律,而父母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做到自律,可以說在孩子自律的過程裡,父母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次回老家在超市碰到一個同學,好長時間不見就在一起聊了聊,原來她是去超市給兒子買零食去了,家裡就這一個兒子,爺爺奶奶對孩子十分溺愛,不吃飯怕孩子餓著,就不斷的給孩子買零食,而零食越多孩子越不吃飯,成了一個惡性迴圈,而她和孩子的爸爸呢也是對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的,十分寵愛。我看到她買了很多冰淇淋,我就說這夠吃一個多月了吧。她笑著說:“哪兒啊,還一個多月,十天我們家孩子就吃完了”。我有些吃驚,那麼一大兜冰淇淋,大概十天吃完,那孩子每天大概得吃三四個吧,一個五歲的孩子腸胃怎麼受得了呢。我說你們沒有規定孩子每天不能吃超過一個嗎?同學說說過了,但是沒有用,他自己會開冰箱拿,不給就躺地上哭,孩子一哭他們就沒辦法了,就由著孩子了。
很顯然,他們已經完全被孩子這種哭鬧給制住了。孩子心理已經知道只要他一哭什麼東西都會給他。這樣的教養方式,往往會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因為沒有規矩,孩子無法真正的自律。而孩子能自律往往對孩子有好處,對養育孩子的大人來說,也不會那麼艱難。

其實只要父母從小用心引導,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孩子3歲就可以讓他去學會自我管理。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小不懂事,一切等他長大了就會變化。很多問題沒有從小進行心理上的引導,長大後只會離正常的道路越走越遠
曾經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人問一位大師:“小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 大師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而是反過來問對方:“您影印過檔案嗎?”
回答說:“影印過。” 大師說:“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錯字,
您是改影印件還是改原稿?”
聽者恍然大悟:“改原稿!” 大師說:“父母是原稿,
家庭是影印機,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
你想要一個自律的優秀的孩子,
先得看看作為原件的父母自身
是不是足夠自律的人。
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是資深夜貓子,
看手機打遊戲追劇不到凌晨不睡覺,
日上三竿才起床。
要求孩子喜歡讀書熱愛畫畫,
自己卻只會抱著手機追網文,
一本書也不曾在孩子面前看過。 要求孩子不拖拉不磨蹭,
自己卻事事拖延,不到最後絕對完不成。
這樣不自律的父母,
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自律而優秀? 那些你無比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的背後也有讓你的孩子羨慕的“別人家父母”。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後就放棄了自我成長,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其實為人父母不是要你放棄自己,而是要放棄很多不好的自己。
父母,不是一個稱呼,而是一種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先崇拜和模仿的物件。想要孩子自律而優秀,父母必須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二次成長,用自律砍掉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枝枝杈杈,先把自己培養成為一顆筆直偉岸的參天大樹。孩子這株小樹苗才能照著父母的樣子去生長,也長成自律而優秀的模樣。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