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段經歷是什麼?你從中學到什麼?對於今天我做父母的影響是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陸程1

    我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首先感謝邀請,我是農村孩子,我爸爸媽媽在我六歲那年就去闖關東了,我在家跟著我奶奶和二叔一起過日子,我奶奶有腦血栓,我二嬸是個傻子,我二叔不正幹,家裡的活都是我的,挑水放豬,做飯,包括現在我什麼飯都會做,那是我就像沒爹沒孃的孩子一樣,誰都瞧不起我,給我印象深刻的得就是,我們村有一個姓邱的,姓邱的家族在我們哪裡很大,很有勢力,有一次在我們供銷社門口,我看到他就叫他叔叔,我說叔叔在幹嘛?你們不知道他跟我說什麼,說我這一輩子帶不起一掛表。還有一次也是他們家族的,我那時候就出義務工了,我出義務工那是候,也就是十三歲,自己推土,自己挖樹空,自己栽樹,自己擔水,那是我還挑不起扁擔,就吧扁擔勾子挽起來挑,他們家族邱叔說我這一輩子,就這樣了,出生一頓就是一個傻子,我現在自己賺錢買的房子,買了三輛汽車,一輛麵包車,工地用,一輛sail老婆開,一輛本田CRV自己開,老婆兩個,兒子兩個,在準備要一個姑娘,哦,對了,我是搞工程的,今年準備幹四千萬的活,邱叔家的兒子現在業跟我幹,他姑娘說給我弟弟了,我想說的就是,人得有志氣,才能從困難走上成功。

  • 2 # 朱小毛

    小時候在家幹活的經歷對我影響最大。

    我家在農村,在邊遠山區,家裡比較窮。我感覺自有記憶開始,就沒離開過幹活。幹過的活很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撿牛糞狗屎、砍柴和割稻子。大概讀小學時,每天早上要到村前村後去撿牛糞和狗屎,撿回來後倒在糞坑裡,作肥料。上學後,每到週末和寒暑假,只要天晴,又沒別的活要幹,那就是上山砍柴。砍的柴一部分是拿去賣,換作我上學的學費,另一部分是用作於家裡燒。最可怕的農活是夏天割稻子,頭頂炎熱無比的太陽,腳下是熾熱燙人的田地,一整天都在煎熬。等家裡的稻子收割完,整個人黑黑的,還要曬脫一層皮。

    上學之後,我就一直有一個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一定要考出去,絕不能回家種田。也許正是這股決心幫助我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吃皇糧的教師。

    等我成長後,慢慢感覺到小時候那段“恐怖”的幹活經歷留給了我很多東西,在我的骨血裡,在我的一言一行一念之中。如今,我很驕傲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很驕傲我從來沒忘記我來自農村。

    照片:五一節期間陪丈母孃挖草藥

  • 3 # 陳姍姍龍巖正面管教

    記得小時候,父母工作特別忙,沒什麼在家,我就是一個野丫頭,上山下田到處瘋,雖然這樣,我依然是學校裡的三好學生優秀幹部,老師們的最愛。

    突然有一天,父母通知我要轉學了,好訊息是,至少我可以每天見到媽媽了,所以對於這次轉學,我還是很期待的,而且聽說,新學校是市裡面很有名的學校,說出去都讓我很得意。

    但我沒想到,正是這次轉學,改變了我對自己的看法。

    新學期開學第一天,語文老師佈置了抄寫生字詞的作業,因為新學校在我看來是高大上的,連帶著作業也高大上起來,加上父母告訴我,第一天的作業要好好做,這樣才能給老師好印象,所以我很認真地、一筆一劃地完成了那天的作業。

    第二天,我親手把作業拿上講臺交給老師,然後很期待地看著她,等待老師的評改,結果,在眾目睽睽之下,老師唰地就把我的作業撕掉了,她說:“我不接受這麼差的作業!”做了五年的好學生,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直接懵了!放學後,我獨自一人留下來邊哭邊罰抄作業。

    從這樣的經歷中,我學到了:

    01 對事件要有客觀的認識

    轉學之前在農村,而我父母的工作單位比較特殊,一位是生產電的,一位是助產士的,所以我在鄉下算是“名人”的孩子,但是轉學後,一切歸零——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轉學生!我需要擺正心態。

    02 平常心,放下期待

    不管是什麼事,都只是人生歷程中一個普通的事件,別人怎麼看待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自己對這個事件的看法,比如老師只是單純不滿意這張作業,而不是看不起我,我沒必要為自己是鄉下來的而感到自卑。

    03 知己知彼

    在做作業之前,最好能夠向同學打聽清楚老師的作業要求,比如老師對字的要求,作業規範等等,這樣才不至於做無用功,白忙活一場。

    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成為正面管教講師兩年多,我很清楚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而這段經歷,可以更好地幫助我體會孩子在經歷一些事情時的感受,我可以告訴孩子,不管怎樣,我都愛他,我都會做他的後盾,幫助他,支援他,我很樂意跟他一起面對問題,幫助他認識問題,和他一起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案。

  • 4 # 想想的媽媽經

    童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那些周遭給予你的創造性解釋和每個人的私人邏輯造就了現在的你。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知道父母對於叛逆不聽話、成績不好的哥哥是有多麼的恨鐵不成鋼,也默默的在聰明漂亮被眾人疼愛的妹妹的光環下暗自自卑著,於是我決定讓自己成為乖巧聽話會讀書的孩子。我壓抑著自己青春期的躁動,為每一次成績的排名而緊張。初中那一次的考試,我的名次一落千丈,緊張、擔憂、害怕的情緒籠罩在我心頭。怎麼辦呢?必須得回家面對父母了。夜深人靜時我忐忑的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我的努力、失敗、愧疚、擔憂和保證,在早起上學前我把信悄悄的放在了父親的書桌上。那一天裡我的心始終懸著,對於放學後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毫無概念,也許是一頓痛斥也許是理解,誰知道呢?當我躡手躡腳的回到房間以後,我看到桌子上是父親給我的回信,字裡行間只有理解和鼓勵,那一刻,我哭得像個孩子,是啊,我本來也就是個孩子,我是多麼需要鼓勵和理解啊!對於父親,他又何嘗不是一樣需要鼓勵,需要從錯誤中去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爸爸,只要我們彼此坦誠、只要我們用愛聯結。

  • 5 # 咕嚕咕咚二寶媽

    有一件事,當時發生的每一個細節,我現在都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在我2,3歲的時候,因為我經常哭,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實在忍不住了,把我關到當時幼兒園的小廚房裡,那裡黑漆媽媽的伸手不見五指,我感到很恐懼,很怕很怕,當時我都發抖了,我一直哭一直哭,哭得沒力氣了就靠著冰箱蹲著。不知道過了多久,老師就開門了,問我還敢不敢哭,我搖搖頭。

    雖然這樣,過去30多年,我沒有學會“不哭”,而是更加容易哭,因為我不懂分辨自己的情緒,當我覺得“傷心”“難過”“羞愧”“無奈”等……無論什麼感覺,我都會用哭來表達來抒發。我哭了以後,其實並沒有讓我好過些,但是很多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排解這些情緒。

    我媽在厭煩我的時候,我會哭。

    我爸在驕縱我的時候,如果沒有達到我的目的,我會哭。

    我和我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有爭執、意見不合、他沒空理我的時候,我會哭。

    看到感人的電影,聽到感人的故事,我會哭。

    打針、做手術覺得疼痛……我沒有哭。

    打字到這裡,我驚訝地發現(這是我以前從來沒有發現的),原來我的情緒是需要排解的。打針做手術,身體上的病痛可以得到緩解。原來一直最讓我難受的是我情緒上的“堵”。

    我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並不能得到每個人的喜愛。回到我的原點,我是足夠好的。好像抱抱當時的自己。當我接受這個最真實的自己,我輕鬆了很多。不用再向別人示弱,不用再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情緒。

    因為我可以選擇——

    在我媽厭煩我的時候,告訴她,我覺得不受尊重。

    在我爸驕縱我的時候,告訴他,教會我應該有的界限是什麼。

    在我老公忽略我感受的時候,告訴他,我覺得不受重視,我想好好和你聊一下。

    看到開心的事,告訴自己,我也感到快樂,這種快樂給我帶來力量。

    我還可以在我孩子覺得恐懼的時候,告訴他,“別怕,媽媽在,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然後抱著他,就如我想抱抱當時的自己一樣。

    原來,我可以選擇去表達,去說出來,去寫出來,而不僅僅是哭……

  • 6 # 大英PD講師

    小時候,常和爸爸在崎嶇的山路夜行,這段經歷對我的影響很大。也就十來歲的時候,每到家裡種的菜豐收時,父親就會起早貪黑準備一旦子菜,用扁擔挑到鎮上,座第一班車去市裡賣個好價錢,而我就打著火把跟在父親身後,為父親趕夜路照明。現在想起來,當時心裡其實挺害怕的,特別是穿過樹林、墓地時,而且回來的時候是我一個人,當時爸爸就說:“你只捷步向前,別往後看,一心回家就很快到了。”雖然在路上我們沒有怎麼說話,但父親的身影在哪就是無比的力量與安全感!

  • 7 # 吳錦霞1

    媽媽,就是”這樣“被你關注,我也願意!

    在我的深刻記憶裡,小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超級”調皮“的,儘管我是一個女孩!

    我依稀記得村裡那些長輩們指著我說:”這個孩子長大了不得了,只怕要翻天!“”這麼不聽話,會被她媽媽打死去!“”這不像個女孩子咧!你看她哥哥好聽話“.......如她們所說,我只是一個不像個女孩子的女孩子,一點也不可愛,也經常被媽媽打罵。長大後,看到一篇文章裡說的一個觀點:越是不可愛的孩子,越需要愛!瞬間眼淚就出來了,那個一點也不可愛的小時候的自己,對愛的需求是有多強烈,才會做到那麼多惹人討厭的行為。

    長大後,經常去回憶小時候的事情,清清楚楚記得的幾件事情便是做錯了事情,被媽媽打。然而,我內心卻似乎並沒有對媽媽有著所謂的深深的恨意,偶爾好像還能看見兒時的自己因為做錯事情讓媽媽放下所有的事情來“關注”自己時內心的一陣竊喜。似乎,這段被狠狠打罵的經歷並沒有對我造成什麼心理陰影,直到我在正面管教講師班課堂上做上方卡知道自己是取悅型的蜥蜴,直到我在鼓勵環節裡被拉回到童年,直到在兒童情商課裡問到你為什麼不能拒絕別人......我才知道,小時候的那段長時候尋求關注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我是一個寧願自己委屈也一定不會拒絕別人的人,因為我怕我拒絕了,別人就會不喜歡我,對於被別人愛,被別人關注,我的渴求一直就沒被滿足。做自己——對有的人來說太簡單,對我而言卻是一件需要長時間去努力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

  • 8 # 妮妮媽2017

    回憶小時候,我家住在教工宿舍,那時候都是平房,長長的走廊兩邊住著不同的家庭,廚房是兩排灶臺每家一個,大門口在廚房旁邊,一般晚上睡覺要鎖大門還有各自家裡的房門。我的父親非常嚴厲,母親是個溫和的人,我記得在我7歲那年,那會已經是深秋,父親教我做作業教了多少遍我不記得了,最後我還是做錯了,在23:00左右父親把我趕出大門,並且呵斥母親:“不許給她開門”,我穿著單衣單褲吹著帶著寒意的冷風,我拼命的敲打著大門,哭著喊著:“爸爸媽媽開門,我會認真讀書的,開開門…”,哭了大半個小時父親母親還是沒有出來,我很害怕,我怕父親母親再也不要我了。

    我邊流著淚邊敲著鍵盤,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快30年了,但是回憶這段經歷我依然會很難過;在青春期的時候我開始叛逆,看到父親越不開心我越覺得心情舒暢。成年後的我很好的傳承了我父親的控制慾,每個孩子都不會背叛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所賦予我們的如果不去改變,我們就會繼續錯誤下去。我慶幸我學習了正面管教,走上自我成長的道路,我看見了是什麼在深深的影響自己,每一段經歷都是一個禮物,現在的我幸福、快樂,做著自己喜歡的家庭教育工作,感恩!

  • 9 # PD導師叮叮媽陪你成長

    我的原生家庭爸爸媽媽,我和弟弟。

    在我弟弟剛出生那一年的那一段經歷對我來說影響是最大的, 弟弟剛出生,我在讀第一年,媽媽和爸爸全身心的照顧弟弟, 媽媽坐月子的時候,每天是爸爸給弟弟洗澡。

    我看到爸爸媽媽對弟弟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是我不知道這是每個新生兒都會得到的照顧, 我也不知道我出生時候有沒有得到這樣的優待,但是我知道我讀一年級的時候,作業不會做,沒有人教我,學校開家長會,沒有家長去, 下雨了, 也每個人給我送雨傘。

    所以弟弟出生的第一年,也是我小學一年級的這一年,對我來說 影響最大,我自己的信念此時形成了,我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是一個不會給別人帶來麻煩的人, 這樣大家才喜歡我, 所以從此,我走上了獨立自立自律的道路,同時也走上虐人虐己的模式。 太嚴格要求自己,擔心焦慮自己做的不好,別人不喜歡自己, 一直到我學習正面管教,我才意識到,還有不完美的勇氣這個理念。

  • 10 # 那那家的魚

    因為自己是學兒童教育的,在學習期間,曾經對自己做過自我分析,現在我性格形成和一些處事方式都帶著原生家庭和童年的烙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歲多時的一段經歷(可能有人會說1歲多的事,都能記得,別人我不知道,不過我是真的記得。),就是父母突然消失了一個多月,家裡人可能認為我太小,並沒有任何人告訴我他倆去哪了。那段時間,我特別沒有安全感,而且還不能進行很完整的語言表達,看見媽媽的好朋友來看我,只會衝她叫媽媽……當然後來長大一點才知道,那段時間媽媽生病動手術去了,爸爸在照顧她。也是從那以後,我開始變得很依賴媽媽,一刻也不能離開我的視線,直接導致之後第一次上幼兒園失敗……這是安全依戀出了問題,如果在當時能有大人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告訴我事情的真相,我相信即使年幼,也會有一些些的理解。孩子雖然小,但是請對他/她抱有信心,用心去溝通,他們一定會懂得的。

  • 11 # hello橙子媽媽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身的。

    我小時候,在家一直是一個乖乖女。當年,媽媽一直以此為自豪。其實,現在回想起來,當年我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存在不少問題的。

    我家裡,媽媽比較能幹,很多選擇都會幫我做,對我的要求也比較高。只要是媽媽要求的,如果我做不到,媽媽都會高聲罵人的。

    一開始的時候,我會跟媽媽對著幹,甚至反抗,但媽媽絕對不會讓我得逞,有時會因為我反抗而對我採取“冷處理“,也就是有可能晾我好長時間不理我。所以,時間長了後,我就再也不敢不聽媽媽的話了。

    其實,表面上看,我算是一個乖乖女,但卻在長大後埋下了懦弱、膽小、沒有主見的種子。

  • 12 # 秋秋娘娘

    小時候在農村,父母大多日子忙於生計,去關注孩子的情感、情緒、心理狀態,應該是一種奢侈的要求。

    父母當然都一樣孩子獨立、堅強,但是另外受傳統文化影響,父母都認為孩子不要哭、不要撒嬌就是堅強獨立,哭和撒嬌甚至是羞恥的事情。

    記得有一次被隔壁哥姐倆欺負了,當時很委屈,身體上也很疼痛,只能靠大哭來表達自己,也希望引起父母關注,來安慰一下自己,或者替自己出頭,但是,自己得到的反饋反倒是被大吼一頓,被批評不懂事,覺得這沒什麼。

    這樣的事情還挺多,隨著慢慢積累,自己也成了一個不太會表達情緒的人,以至於被朋友評價冷靜到冷漠。

  • 13 # 大李的媽媽團

    近日,40歲單身漢陳某在家中吃飯時,與父親發生爭吵。一氣之下,陳某竟然將盛有米飯的碗,扣到其父親頭上,其父報警。安徽績溪縣金沙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後,其父卻私下告訴民警:你們教育下就行了,他還只是個孩子……

    知道為啥40歲還單身了嗎,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當看到這個事件的時候,內心既心酸又無奈。可憐天下父母心,不正確的愛會害了孩子一輩子。最可怕的不是找不到正確的方式和孩子相處,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固有方法是錯誤的。

    回憶自己小時候,感謝我的父母,雖然在教育方面所知不多,卻一直保持著無限的信任、自由和尊重。那時候,家裡窮,父母外出打工,從外地打錢也不方便。

    從上初中就開始,媽媽就在外出打工之前給我留下一個學期的生活費,供我半年的花銷。那時候媽媽說:“這個學期的生活費,都在這裡了,自己看著花。”給過之後,一個學期媽媽不會問錢夠花不夠,用不用給你再打點,也不問錢花哪裡去了。

    上大學了更是把學費和生活費一下給我,上萬元讓我自己支配。從那時起,我就學會了對金錢的管理,怎麼合理分配自己手裡的錢,如何預算。

    媽媽的這個方式,可能媽媽當時也沒想這麼多,這裡面卻有著很多的學問。是對女兒自我管理能力的認可,是對女兒無限的信任,更是深深的尊重。

    今天當我和孩子相處時,我也學會了媽媽的“金錢觀”,欣慰的是,孩子對待金錢的態度就像當年的我一般。

  • 14 # 陽光婷媽

    還記得孩提時代的我,那一年,剛剛踏入校門,上學前班。我哥上5年級,哥比較喜歡寫毛筆字,也經常一筆一劃,一絲不苟地教我寫。那時候,雖然入學不久,但寫的字在班上也算數一數二,我的啟蒙老師對我欣賞有加,經常在班上表揚和鼓勵我,而我也獨自暗暗下定決心,勤奮學習,爭取各門功課,學得更好,不辜負老師的誇獎和期待。

    久而久之,這種在欣賞與愛的鼓勵下,引發的勤奮與好學深深的融進我身體的各個細胞裡,還有哥哥教我寫字的那種認真勁頭,伴隨著我至今,在闖蕩社會的歲月裡,我依然保留著這份純真的執著…

  • 15 # 晉城正面管教豔豔

    看到這個話題,真的心裡酸酸的,小時候的事情很多,但開啟這個問題冒在我腦海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要特別的感謝我的父親。

    我是來自一個小小的礦區的女孩子,父親是煤礦職工,母親是煤礦子弟校的老師。

    記得小學時候的我是一個笨笨的、傻傻的、反應慢慢的、膽子小小的、引不起人們注意的小丫頭。那個時候我的學習成績很差,基本上在倒數。對於具體的事情,我忘記了具體的時間、地點,只模糊記得很多人和父親說:你的女兒這樣子以後可怎麼辦呢?我當時感到害怕、擔心,但當我聽到父親這樣說:沒關係,我們是大氣晚成。我一下子釋然了,很感動。

    這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可以說改變了我的一生。不知道哪裡來的動力,我一路從倒數到正數、從人們認為的只能上技校到考上大學。

    我要在這裡真誠地對父親說:感謝有你。

  • 16 # 美麗的誓言16

    小時候,父親外出工作賺錢養家,家裡的農活全是母親一個人包了!姐姐學習回家時會幫母親乾點農活,而我只知道跟著小夥伴們上山下田到處瘋玩,母親平時也沒怎麼約束過我。

    小學五年級那年,就快期末考試了,我就想臨時抱佛腳,好好學習下!那時農村還沒有用上電,都是用的煤油燈。

    臨近考試的一天晚上,母親睡覺了,要我早點睡,我說得把課本都複習一遍再睡。想法很美好,可現實是我看書看著就睡覺了,沒有把煤油燈吹滅。睡到半夜我感覺好熱,睜眼一看,床上的蚊帳都燒起來了,忙從床上跳起來跑去喊母親。在滅火的過程中,有一塊燒起來的蚊帳布掉在母親手上,儘管後來有及時處理了傷口,可是母親手上還是留下一個醜陋的疤痕。好在大火沒有造成太大損失。自那以後,我乖巧懂事多了,在家自己能做的事都搶著幫忙做,學習上也認真踏實很多。不過,每次看到母親手上那個傷疤,心裡還會感到很心痛,很內疚!

  • 17 # Angie家

    我1歲開始就跟著奶奶,跟奶奶的感情很深很深。奶奶病重,我在病房外哭了半小時才進去,因為我不敢,進去一抓住奶奶的手,數日無知覺幾乎不認人的奶奶眼角竟有了淚水,我忍住不哭,但眼淚還是止不住,媽媽說:孩子別哭,你看,奶奶等著你呢。

    奶奶走的時候,我身懷六甲,爸媽擔心我的身體,猶豫再三沒有告訴千里之外的我,這,也成為我終生的遺憾。斯琴高娃朗讀的那篇文章,剛開頭我便已是淚流滿面?,深深地遺憾,此生無法彌補。

    奶奶走後的兩年間,我無數次夢到奶奶,割草,餵羊,煎知了,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是誰告訴我奶奶不在了?奶奶明明在就在我身邊,可是當我伸手要拉奶奶的時候,卻怎麼也拉不住……,醒來後淚溼枕頭?。

  • 18 # 安琪兒PD課堂

    一看到這個題目心裡還是有點糾結,好像這是我的硬傷,當上完第二節家長課時我在火車上真的哭了,因為那節課講的是歸屬感和價值感,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姐妹七個我居中,在我的家庭中正好就把我給忽略了,因為上有讀書的姐姐下有更需要照顧的妹妹,在我五歲之前都是大姐在照顧,後又寄託給外婆照顧,這段經歷我在我的家庭中確實沒有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導致自己慢慢長大後各種不良行為,各種被人貼標籤,用許多錯誤目的來引起父母的重視。

    歸屬感:孩子作為社會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所歸屬,感受到自己能夠融入一個家庭(或其他集體),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找尋答案:在這個家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以及我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成為其中的一員,並佔有一席之地?在一個集體中有歸屬感的孩子相應也會很有安全感 。

    價值感:感受到自己在這個集體中的價值和重要性,為之做出貢獻。

    所以,正面管教一直強調注意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強調“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強調採取主動的、鼓勵性的迴應,強調“糾正之前先聯結”,強調“孩子感覺好才會做得更好”……

  • 19 # 小白運營筆記

    我的父母對於我的教育屬於散養型的。就是其他小朋友在忙得不亦樂乎的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的時候,我頂多只在學校選修了一門作文課。我的鄰居從小學3年紀就天天寫作業到晚上11點還結束不了,而我作業基本就在學校寫完,回家可以隨便玩耍,晚上必須8點半睡覺。我媽只給我買過一次課外輔導作業讓我寫,然後這課外作業空白了一學期,她也就不再給我買了。

    相對於那些現在有特長有才藝的人總是回憶童年時說自己學琴有多麼辛苦的時候,其實我內心還是有點羨慕的,但我知道這些都是要用錢才能砸出來的,我高中每學期的學費都是我父母跟親戚借來的,我知道貧窮的滋味。這一切並不表示我童年不幸福,因為玩具少,才可以發揮更多的想象力來玩耍,我給我2塊錢的芭比娃娃編了好多年很多美好的故事,其實挺好的。

  • 20 # 劉曉燕166795283

    之前一直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我12歲之後,才和爸爸他們一起生活。我們家是組合家庭,媽媽在我3歲時因病去世,在我8歲時,爸爸找了後媽,後媽帶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比我們小,我自己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與爸爸他們生活在一起的那段經歷對我影響特別大。在那個年齡段,正值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剛步入這個家庭非常不習慣,還要與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起。後媽那時候心態不好,自己的弟弟比較調皮,經常與後媽對著幹,我比較內向,有很多看不慣,受委屈的時候,默默的藏在心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久而久之,導致了我現在不善言談,害怕與人接觸,內心敏感,對人察言觀色,總是小心翼翼地像個刺蝟。現實中不敢與後媽對抗,前幾年有時候夢裡竟然與她吵架(多次),自己竟然不知道造成的陰影有如此深。所以現在我特別注重女兒的心理健康,讓她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一個完整健康的家庭對孩子太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代詩歌浩如煙海,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你最喜歡哪些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