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春美食大白梨
-
2 # xiayuan-wang
梁山有幾大勢力暫且不表, 派別肯定是有的。
1. 原梁山開山派: 以王倫為首, 加上山下開酒店的, 加上後來上山的林沖。王掄被林沖殺死後即投靠了新山主晁蓋, 此派勢力最弱代表人物林沖。
2. 劫生辰綱上梁山派: 以晁蓋為首, 包括吳用公孫勝石秀阮氏三兄弟。林沖殺了王倫即推晁蓋為新寨主。代表人物前晁蓋後阮氏三兄弟。此派人數不多但地位都較高, 輕易不發表意見。
3. 三山派: 以魯智深武松楊志為代表: 人數眾多武藝高強, 是梁山壯大的主要力量, 喜歡參政議政, 上陣奮勇向前, 是宋江的主要依靠之一。
4. 投降派: 人數最多, 職稱高, 根正苗紅, 都是響噹噹的地方和朝廷庭柱, 投降後還有大量的親戚留在原地, 如果不翻身就會連累整個家族。代表人物盧俊義關勝呼延灼秦明花榮。是宋江打江山的主力軍, 當然為他們謀幸福也就成為宋江的己任。
5. 核心派: 宋江吳用李逵花榮。為什麼單獨拿出來? 看過<<水滸>>的都知道宋江不死, 其他三人好好的, 宋江一死, 其他三人立馬也死了。而在整部書中, 宋江與這三人的關係和合作都是頂級的無可挑剔的, 被看作是一個核心體也不過分。
其它的可能有遺漏, 但無論多少派, 核心是宋江, 宋江的地位是長期磨合出來的, 是他平時一貫的做法積累下來崇高的口碑造成的, 別人很難甚至根本無法模仿甚至替代宋江的江湖地位。
-
3 # 倉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大了,就有紛爭。梁山是個大熔爐,人員複雜,山頭林立,在“忠義為先”的口號下,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同樣暗潮洶湧。
我們分析梁山上的山頭勢力,以晁蓋之死為分水嶺。
晁蓋死前,大體分為兩派,晁蓋一派,宋江一派。
兩人代表的不止是山頭,還以代表著路線,晁蓋是反對招安的,宋江是支援招安的。
支援晁蓋的,主要是七星聚義的人馬,還有火併王倫後以林沖為首的元老派,但因為火併王倫曾結下了恩怨,所以元老派中除了林沖本人並不積極,鐵桿勢力只有七星聚義的人馬。
支援宋江的就多了,江州幫、清風山,還有朝廷軍官幫。宋江的聰明在於,他善於在不同的形勢下用不同手段拉攏不同的人。與晁蓋相爭時,主要的目標就是拿到山寨大權,所以他一方面用情義籠絡各山頭的草莽英雄,一面私下用招安籠絡朝廷降將,讓這些人都死心塌地支援他。
宋江當時的鐵桿來自江州幫和清風山。鄆城幫也是一大幫。但宋江和晁蓋同屬此幫,所以鄆城幫比較尷尬,難以形成一股合力,就算保持中立,宋江一派的實力足以碾壓晁蓋。
最後晁蓋莫名中箭而亡。
晁蓋死後,宋江坐了頭把交椅,各方勢力又為之一變,細細分來,大約分為四山四幫,四山是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和清風山,四幫分為鄆城幫、江州幫、登州幫和朝廷軍官幫。元老幫除了林沖基本上沒有存在感。
晁蓋不在了,鄆城幫自然全力支援他,江州幫中的李逵是他的鐵桿,清風山的王矮虎是他的乾妹夫(扈三娘認宋老爹當乾爹),軍官幫中花榮是他親戚,秦明又是花榮的連襟,孔明孔亮等人又是他徒弟,可以說,這時宋江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
梁山上,除了鄆城幫,朝廷軍官幫,江州幫外,二龍山和登州幫的實力最不可小覷。二龍山的魯智深豪爽豁達,外粗內細,而且交際廣泛,跟少華山的老大史進有很深的交情,跟桃花山的周通等人也早就認識,對元老派的林沖更是有救命之恩,可謂是反對招安的核心人物。但二龍山本身卻難以成為一股反對宋江的力量。
晁蓋死後,宋江豎起了招安的旗號,這正是二龍山的楊志求之不得的,所以他不可能跟著魯智深反對宋江。
魯智深的搭檔武松和宋江是結義兄弟,武松重感情,哪怕心裡反對招安,但也是嘴上反對,埋怨幾句,讓他撕破臉反對,恐怕也不太現實。
宋江對魯智深也是刻意打壓的,排在了李應、朱仝之後,而且沒有進入馬軍五虎將。
宋江是一個很有政治手腕的人。登州幫是一個龐大的山頭,首領是孫立,武藝高強,提轄出身。宋江卻刻意打壓,將他排入地煞中,卻提拔他的手下解珍解寶進入天罡,一手分化瓦解,又打又拉,輕鬆瓦解裡的登州幫,可謂巧妙。
宋江從來不蠻幹,為了推行招安,不停地招收朝廷降將,到了後期,朝廷軍官派已經成了梁山第一大幫,互不統屬,是依附於宋江的,他們的利益與宋江是一致的。
便觀梁山,宋江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
4 # 劍膽琴心01
梁山的派別劃分如果說六大派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宋江嫡系派、晁蓋元老派、朝廷投降派、三山派、登州派和盧俊義派。其中只有三山派和登州派和宋江是對立的。
梁山頭領眾多,雖說大家平起平坐,卻不得不有大小尊卑之分,宋江透過排座次的安排,確保了自己在梁山上的地位。首先說林沖應該算是最大的元老了,他上山比較早,晁蓋、宋江兩任寨主上位,他都有擁立之功,但是排名卻只有第六,反而被上山比較晚的關勝超越。這是因為林沖家破人亡,他對朝廷已經灰心,招安的積極性不大,而且他和魯智深,武松交情好,所以宋江安排關勝在他前面,起到壓制作用。讓晁蓋舊部沒有發言權。
宋江比較倚重的是朝廷投降派,這個群體人數眾多,影響力大,因此他們的座次安排比較靠前,這可以說是宋江的拉攏利誘。五虎八彪是軍中的核心,除了林沖、楊志、史進三人以外,差不多都是宋江的人。連武藝平常的朱仝也被安插到了裡面。可見宋江透過掌握軍權,強化了自己絕對的話語權。
為了打擊瓦解登州派的孫立,宋江竟然安排他的小弟解珍,解寶在他之上,這實在讓孫立有苦說不出。最後剩下三山派形單影隻,自然沒法與之抗衡了。
所以說宋江透過排座次的方式,暗箱操作,提拔拉攏自己人,安排心腹掌管軍權,打壓孤立反對自己的人,穩坐寨主之位!
-
5 # 柳生飄雪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農民起義,最後的成果被混在起義隊伍中的知識分子所得到。
梁山也不例外,不管梁山有幾大勢力,但多數人都是隻知道舞槍弄棒的草莽,真正讀過書,有頭腦,有抱負的人如鳳毛麟角,而宋江正好就是這樣的人。
宋江其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幼曾攻經吏,長成亦有權謀”讀過書,又在官場上混過,宋江胸中的權術,對付這些只知道打打殺殺的草莽,簡直就是遊刃有餘。
另外一點,宋江能夠掌握整個梁山的大權,還靠的是他在江湖上的威望,其他人根本就沒有資本和宋江爭權奪利。
-
6 # 諸葛洞明
梁山六大派系主要有宋江的投降派,晁蓋的元老派,魯智深的二龍山勢力,朝庭降將系,登州系,江州系,盧俊義系等派系;另外還有,清風寨,少華山,桃花山,時遷、石秀、楊雄,王倫舊部等小團體。
晁蓋的元老派有晁蓋,三阮,公孫勝,劉唐,白勝,吳用(後來跟宋江);晁蓋死後,以晁蓋為首的元老派群龍無首,吳用跟了宋江,公孫勝成了自由人,白勝出賣過兄弟,大家都瞧不起他,劉唐和三阮本來也沒多少交情,所以元老派算瓦解了。林沖不算元老派,因為火拼王倫後,他只能坐第四把交椅,他也是被元老派排擠的人。
宋江嫡系有吳用,李逵,花榮,秦明,王英,宋清幾個死忠;還有朱仝,雷橫兩個老同事;以及江州派的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張橫張順,戴宗等;另外武松也曾是他結義兄弟(但後來反對招安)。而且朝庭降將覺大多數也是支援宋江投降的,所以也算是宋江的旁系。楊雄,石秀,時遷初來時,晁蓋不接受他們,還要殺他們,幸得宋江說情,並收下,所以他們也算是宋江的小支;還有鬱四保,偷到名馬“照夜玉獅子”來上山,不將馬送給晁蓋卻送給宋江,所以他也是宋江系。
以魯智深為首的二龍山系,有魯智深,武松,楊志,林沖(和魯智深是兄弟,曹正是他徒弟),曹正,施恩,史進,李忠,周通,張青孫二孃等人;另外楊志與索超有交情,史進和少華山的朱武,楊春等是一夥;李忠和魯智深有交情,周通是李忠的徒弟。所以二龍山系也叫“三山派”,當然內部是不團結的。比如招安後朱武就經常跟盧俊義一起作戰,很可能會倒向盧俊義。
登州系也孫立,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等人,算是中小派系。
盧俊義本來是宋江想請上山當寨主的,但眾人不服,只能當二當家,他的鐵桿兄弟有燕青,還有蔡家兩兄弟,如果不是盧俊義是二當家,而且武藝超群,名聲遠揚,這個根本算不上派系。
在這些派系中唯一一個比較大的團體就是三山系,但是魯智深不熱心政治,不會玩心計,又缺少智囊(朱武善排兵佈陣,不善心計,而且不是魯智深嫡系),所以三山系玩政治鬥不過宋江,打又打不過降將派。別的小團體根本不值一提
-
7 # 孟珍
還別說六大勢力,就是有十大勢力都比不過宋江。因為任何所謂的各種勢力都只是抱團取暖而已,沒有實際的凝聚條件。只有宋江掌握的利益分配權力,才是實打實的東西,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凝聚力。
只要宋江算做一派,每個熱衷於派別的人都會聚積在宋江的周圍,成為宋江集團的成員。在這一點上,吳用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本是元老派的核心人物,晁蓋一死,他就投靠在宋江麾下。
其他所謂的勢力派別,只是以前的利益集團。一旦進入梁山,歸屬於宋江的轄制之下,原來的那種利益關係就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江的利益分配權力。所以,任何的勢力派別都是名存實亡的。相對於宋江集團,任何派別都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
自從晁蓋去世之後,大自然而然地權落在宋江身上,從此就再沒有任何人能夠染指於利益分配的權力。也就沒有了組成其他勢力的先決條件和物質基礎。這也就使得宋江有了玩弄權術的先決條件和利益基礎。
每個人都需要利益,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機會。上陣立功的機會,出差撈好處的機會,揚名立萬的機會,佔一個好位置的機會,排一個好名次的機會,一切的機會、一切的利益都在於抱住宋江這條粗腿。在這些實際利益面前,什麼都是虛的。
現在我們再來看所謂的幾大集團。元老派,隨著老大晁蓋的離世,老二吳用投靠宋江,老三歸山而去。元老派土崩瓦解,不稱其為派別。
降將派原本就只是一類,不是一派。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誰也不尿誰。都只是抱宋江的大腿。都只能成為宋江的力量。
三山派老大魯智深本就是閒雲野鶴,不熱衷於官場和權謀,只是隨性而為,所以這個派別沒有什麼竟爭力。
登州派倒是個家族集團,有親情的維繫,是除了利益之外最有凝聚力的因素了。但總體實力本身就不夠,老大孫立又被宋江刻意打壓,也就沒有了多大的竟爭力。
其他零星上山的那些人就更不成其為派別了。
剩下的就只有宋江招上山來的人了,那當然是宋江一派的了。他們本來就人數眾多,再加上宋江從別的派別挖來的那麼多人,力量當然會最大了。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梁山勢力確實挺多,王倫舊部算一股,七星聚義算一股,官家敗將算一股,自動來投算一股,再加上宋江沿路拾掇來的也算一股,被哄騙上山卻不得不無奈落草的盧俊義為代表的算一股。
嗯,六股勢力算是湊齊了。
王倫舊部肯定沒戲,分量極輕,頂多是附和的牆頭草,哪怕其中有林沖,他揹負火拼原罪,很難有氣候;
七星聚義,晁蓋掛了,甚至在掛之前,吳用早明裡暗裡相中宋江,之後更是帶槍投靠宋江,幾乎是這一股完全拜服於宋江,阮氏三雄和劉唐等群龍無首,唯吳用哥哥意見為主,吳用破壞第一次招安也不過是一種欲擒故縱之計,給大夥敗敗火再重新談起;
官家敗將更是無奈,有家回不得,宋江的意圖正中下懷,巴不得趕緊如此,故也拜服於宋江;
自動來投應該是犯下案子,被逼上山,否則無處落腳,這群人雖有意志堅定之輩,但只要有好前程,也總好過繼續為山大王要好些,故此意見也算隨波逐流,嚮往安定被赦免重新來過的也不少,故此裡頭拜服宋江的不在少數;
宋江拾掇的各個山頭好漢,有的是宋江的鐵桿,有的是交情,仰慕。
譬如矮腳虎,絕對的狗腿。
武松是交情,不挺宋江,大夥臉面過不去。
李逵性格原因,他常常吃人家的,看不順眼就開罵喊打,容易被左右,宋江很容易駕馭他。
唯有魯智深不一樣,所以敢發聲反對招安,但屬於裡頭的少數派;
盧俊義儘管表面上和宋江有些競爭關係,但這是宋江故意扶植的反對勢力,說到底,就是為了雙保險,不買宋江的賬,就只能買盧俊義的賬咯,怎麼選,到頭來還是在宋江的算計當中。
呵呵,分析了一陣子,什麼六股勢力,還不是宋江巴掌上的手指頭罷了。
一家之見,僅供交流。
-
9 # 柯十一
因為人才決定一切
誰擁有的人才多,誰就是老大
具體可參考近代的中原大戰
一幫人打中正都沒打過,為啥啊?因為中正還有一個職位:校長!
-
10 # 邏輯文史游
(提前預警,本文文字不算多,大概2-3分鐘就能讀完,但是圖片有將近上百張,所以請在有WIFI的環境下閱讀此文,當然流量多也可以。)首先梁山108將的前世都是妖星,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並不存在什麼小團伙或小組織的概念,在眾將上山後也都尊宋江為大哥,表面上也是其樂融融的不得了。可如果我們從正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發現不同的好漢還是有獨特歸屬於自己的勢力或者是陣營的,如果梁山不接受招安,整日偏安一隅,那這些矛盾遲早會爆發出來,施公妙就妙他沒給梁山機會去解決私人恩怨,而是把招安與招安之後好漢何去何從的糾結擺到了檯面上,所以我們看到梁山最後也落了個人走茶涼的結局,可憐一身膽略,皆隨一抔黃土。
程善之先生在他的水滸衍生小說《殘水滸》中就著重把前七十回中好漢彼此之間的矛盾放大演繹,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秦明與花榮反目了,扈三娘把李逵殺了,程小姐把董平毒死了。其實程善之先生的編排並不是毫無道理,因為我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秦明、扈三娘等人被梁山搞得家破人亡還能心甘情願的和他們稱兄道弟。撇開這些,各好漢上山的緣由也是“千奇百怪”,既然上山動機不同,那所欲與所求自然也不同,下面邏輯文史姨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大家說說我所劃分的勢力。
一、晁蓋元老集團
晁蓋是梁山的除王倫外的第一任寨主,在林沖火併王倫推他上位後,梁山初始的團隊就換了老大開始跟著晁蓋混,裡面的成員有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朱貴、杜遷、宋萬、白勝、林沖。
但遺憾的是,縱使你晁蓋上山再早,口碑再好,隨著梁山頭領的不斷加入,有些人會漸漸的離你遠去。所以在宋江捧著天書入夥後,吳用選擇第一個“跳反”;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本就是個“劇透狗”,所以公孫勝看完預告片後自然也不願意被塵世的繁雜所紛擾,所以他選擇了中立;由於朱富和李逵的關係,在晁蓋死後朱貴也漸漸倒向了宋江這裡;白勝是閒漢出身,骨子裡還是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能夠有所改變,所以在宋江高舉招安旗幟時,白勝也多少倒向了宋江的陣營;而林沖的性格比較讓人心疼,本來在京城能安穩的過日子,卻因為高俅的迫害被逼上梁山,所以他比誰都想殺了高俅,但需要注意一點,林沖只是想為娘子報仇,對於招安之事,他是不拒絕的。所以這樣一來,在晁蓋死後,晁蓋勢力僅存的幾人地位就變得很尷尬,他們也只能聽從宋江的安排,讓你去東你不能去西,我們也發現,南征北戰後,晁蓋勢力除了天真爛漫的阮小七存活,其餘人皆戰死。
二、仙人勢力
這裡的仙人指的是以公孫勝為首的開掛團體,在芒碭山一戰後,樊瑞拜公孫勝為師,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樊瑞並沒有被安排到法術梯隊裡,而是官拜步軍將校,拿著流星錘帶著項充、李袞去唄李逵玩,後來李逵也不想帶他完了,他的位置就有鮑旭所替代,那麼樊瑞只能去找師傅公孫勝玩,可一清師傅又並不是一直都線上,所以樊瑞的日子並不好過。但無論怎樣,樊瑞一直保持著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徵南之前公孫勝正式離隊,樊瑞獨抗大梁,力戰包道乙與鄭彪,讓梁山悍將們有機會贏得勝利。徵南勝利後,樊瑞繼續去找公孫勝修道,師徒二人得以團聚。而朱武是覺得光靠陣法火不了,所以最終也去修道了,但他並不屬於公孫勝的死忠粉。所以,仙人勢力裡只有公孫勝和樊瑞二人。
三、盧俊義勢力
盧老二除了武功高強以外,他身上可黑的實在是多到不像話,梁山為了賺他上山也沒少費力。和盧俊義要好的除了燕青以外還有楊雄、石秀、時遷,楊、石二人本來可以成為晁蓋的擁躉者,但晁蓋因為他們的作風問題差點將他們砍了,幸虧宋江出言相救二人才倖免於難,但二人在救盧俊義時又和盧俊義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所以二人也可劃分在盧俊義勢力裡。另外就是本事不大膽子也不大的福慶兄弟了,二人能上梁山就純屬意外,不抱緊盧俊義的大腿,怎麼起飛?
四、二龍山堅決反招安派系
三山聚義大青州,戰鬥力最強的就是二龍山了。二龍山三頭領魯智深、楊志、武松由於身份不同,對招安的態度也不同,楊志一直只是把落草當成暫時的生活方式,為了光宗耀祖,他還是對宋江的招安大計雙手贊成的。魯智深和武松已經是偽僧人的身份,在得知宋江要招安時二人也是反應最強烈的。至於施恩、張青、孫二孃,他們來二龍山本就是看在武松的面子上,自然也站到了反招安的隊伍裡。而曹正雖和魯智深、楊志都有過交手,但職業不怎麼風光並且拖家帶口的他沒有理由去拒絕一飛沖天的機會,再加上師傅林沖要再次為官,他自然也會站在宋江這邊。所以二龍山內,楊志和曹正其實是宋江的人。
五、登州人畜無害派系
說他們人畜無害,並不是說他們是老好人,而是因為這一組織人數眾多,並且上山後沒有明確的去討好誰。顯然,在孫立的帶領下,登州人有了自由發揮的權力。要知道當時登州派上梁山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要救解氏兄弟,顧大嫂逼孫立劫獄,眾人在鄒淵的建議下才一起上了梁山。在面對招安這件事上,登州派的態度是沉默,在沉默之外,他們也沒有任何舉動要表明自己究竟要幹什麼。所以,登州派除了戰死的幾個外,相對來說結局都還不錯。
六、土豪鄉紳派系
這個派系的人構成很簡單,只有柴進和李應以及僕人杜興在列。柴進上山是因為怕高俅報復,李應入夥就有諸多的不情願在裡面了。小說後端柴進和李應交流密切,二人也在徵南勝利為官不久後紛紛辭官,繼續會鄉里過逍遙自在的日子去了。
七,宋江派系
呵呵,聊到這裡,大家也能感受到恐怖了,就是梁山有六七成人的心都是跟著宋江的。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宋江的親弟弟宋清,這自不必廢話了。
得知自己是“天機星”後果斷“跳反”的吳用。
本來就和自己關係不錯且為了宋江敢得罪上司的花榮。
稱宋江為師傅的孔家兄弟(需要注意,空間兄弟的武藝高於宋江,這裡稱他為師傅純屬是為了抱大腿)。
從柴府出來專程來尋宋江投奔的石勇。
對影山依靠花榮的箭術收服的超級帥氣保鏢呂方與郭盛。
江州收的忠實狗腿戴宗與李逵。
本就同鄉為官多次合力私放逃犯的朱仝與雷橫。從常理角度來看,朱仝無法原諒李逵,但既然大家都是妖星,就不談什麼恨與不恨了。
大鬧青州後收服的官兵師徒秦明與黃信。
製造青州慘案的清風山三人組燕順、王英、鄭天壽,以後後來與王英結婚的扈三娘。
在江州宋江憑藉個人魅力,拉了一干情投意合的人來入夥,比如先是有得到宋江讚賞的薛永,攻打無為軍時薛永又為宋江帶來了侯健。
揭陽鎮上的地頭蛇兄弟穆弘、穆春。
揭陽領上的四大天王:李俊、童威、童猛、李立,李俊和童氏兄弟在徵方臘時突然脫離了宋江的組織,這是後話了。
潯陽江上的橫順兄弟。
張順依靠個人魅力帶來了安道全和王定六。
戴宗半路拉過來的楊林,經楊林的關係又成功讓飲馬川三人組入夥。
李逵半路收的小弟焦挺與鮑旭。
本來是樊瑞的後宮,卻生生被宋江改造成李逵裝備的項充與李袞。
三山聚義後尋求組織的桃花山團伙李忠與周通,別指望他們倆能和魯智深一條心…
被吳用騙來的蕭讓與金大堅。
全體入夥的少華山組織。少華山組織在前期也是之稱招安的,等到四個人死的就剩朱武的時候,他也沒什麼心思在朝廷為官了。
宋江的迷弟黃門山團體。
大宋降將五虎集團之關勝軍團。
大宋降將五虎集團之呼延灼軍團。
大宋降將五虎集團之董平軍團…當然,鑑於董平與張清總是基情慢慢,所以我在這裡就把張清也一起歸進去了。
張清又帶來了皇甫端,他也是最後一個入夥的頭領。
和李逵關係不錯的朱富,以及朱富的哥哥朱貴,朱富的師傅李雲,李雲的落草也是很狗血,可他沒得選。
大宋降將之渴望再度為官的人以及他們的家人。
為了湊數被宋江強行拉過來的鬱保四。
同樣喜歡偷馬子,但只偷好馬只送宋江結果直接導致晁蓋戰死的段景住。
期待鹹魚翻身的白勝與曹正。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梁山能湊齊一百多名頭領,很大程度還是因為宋江的面子太好使了。最終梁山好漢們確實替天行了道,但這裡的天和他們心裡的天相差的太遠,就算你梁山眾人能擰成一股繩,也難逃天的“制裁”。所以,為什麼大家覺得《水滸傳》到後來越看越沒意思,就是因為後面不再講好漢熱血沸騰的背景故事了,大家都變得很現實,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所奮鬥了。可惜,最終絕大部分人只是象徵性的轉了一圈,最後什麼也沒得到。
讀水滸,悲從心起。
-
11 # 家常理短708
仔細分析,感覺梁山有七股勢力,除宋江為首的最大勢力集團外,其他六大勢力分別為:晁蓋為首,阮氏弟兄劉唐公孫勝吳用參與的劫生辰綱勢力;二龍山魯智深武松楊志為首的桃花山,白虎山,九華山山頭勢力;李俊為首揭陽鎮勢力;以關勝,呼延灼為首的朝廷降將勢力;盧俊義為首的北京大名府勢力;孫新,孫立為首的小派別混合勢力。
宋江上山前,梁山局勢相對單一,各位好漢都緊緊團結在以晁蓋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周圍,志向相同,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宋江上山後,帶來自己的親信,包括花榮,戴宗,秦明,李逵等,隨後其他幾派勢力也慕名加入,稀釋了晁蓋勢力,同時晁蓋集團的中堅力量吳用倒向宋江,晁蓋本身也受過宋江恩惠,面對宋江的搶班奪權,也不好直接翻臉,使得宋江勢力越來越大。李俊勢力,山頭勢力,混合勢力都和宋江有交集,開始都是奔著宋江大名而來,雖然各自有個自打算,但勢微言輕,面對宋江的招安思想,只能發發牢騷,或暗氣暗憋。朝廷降將本就有著大好前程和榮華富貴,被梁山葬送後,委曲求全,是真正被逼上梁山的人,他們面對梁山內部爭鬥,心裡充滿喜悅,巴不得迴歸朝廷。盧俊義來的較晚,因武功卓絕,儘管眾兄弟不服,宋江為了拉攏他,還是安排第二把交椅,盧俊義是識時務之人,自己的圈子小,那就依附宋江,以求自保。
這就說明,勢力集團不管多少,只要不能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就形不成戰鬥力,就無法和“核心”抗衡。宋江充分看到這一點,才搞起了“一言堂”,以兄弟的生命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忠君美名,最終帶著梁山好漢走向滅亡!
-
12 # 步武堂
水泊梁山的第一股勢力,或者說是最早的勢力,就是以托塔天王晁蓋為首的“生辰綱派”,這個勢力包括參與“智取生辰綱”的托塔天王晁蓋,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赤發鬼劉唐,阮氏三雄以及白日鼠白勝,其實還包括林沖以及那個被林沖火拼了的王倫的三個手下杜遷,宋萬和朱貴。只不過隨著梁山好漢的不斷增多,隊伍不斷擴大,像杜遷宋萬之流就被淹沒了。晁蓋的這個勢力曾經很厲害,也是當初水泊梁山的唯一勢力,但是,在晁蓋因攻打曾頭市被一箭射殺之後,這個勢力基本上就算是被瓦解了:晁蓋一死這股勢力沒了牽頭的,其中吳用,劉唐,林沖都成了宋江的勢力範圍。而阮氏三雄也只是遊離於宋江核心圈子之外的談不上勢力的“小團體”。公孫勝更是隻為“替天行道”而來,白日鼠白勝就是跟著大夥混吃喝的主。
水泊梁山的第二股勢力,可以稱作“加盟勢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三山派”和“登州派”,包括武松,魯智深,楊志的二龍山一夥,少華山史進,朱武等一夥,加上實力明顯不夠的周通,李忠的桃花山一夥。還有孫新孫立一夥,這些人本身並不是能夠成為一個“合夥的勢力”,僅僅是“集體加盟”。這個勢力的實力不俗,但是依然沒有一個牽頭的人物,魯智深和武松算是這個勢力的佼佼者,但不是這個勢力公認的領袖,因為這個勢力內部的訴求並不相同,反對招安的(其實只是不甘心招安的)武松和魯智深代表不了贊同招安的楊志,孫新孫立等人。
第三股勢力就是以李俊,張橫,張順以及穆弘為代表的所謂“江州和揭陽嶺”派勢力,這個勢力更像是一個小團體,李俊算得上是這個小團體的“領袖”,這個小團體其實一直存在,並在宋江征討方臘之後,藉故脫離了梁山隊伍。這是一個真正的算得上勢力的一個派別。
第四股勢力,就是宋江的勢力,這個勢力在水泊梁山是佔絕對優勢的勢力,這個勢力包括哪些因為受宋江牽連而落草為寇的花榮,戴宗,柴進等,戰敗投降的朝廷降將和被降伏的別的山頭的好漢(太多),被宋江用各種手段“坑蒙拐騙”落草為寇的如盧俊義,李應等。以及李逵這樣的歡天喜地的投奔梁山的所謂好漢,更多的是慕名而來的,慕的就是及時雨宋江的名。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死心踏地的追隨宋江,目的是透過宋江的招安尋求一個“榮華富貴”。
所以,總得來講,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有小圈子,但沒有實質意義的派別 ,這也是宋江可以做到“全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
-
13 # 任馳贏天下
如果把梁山好漢分為六大派系的話,其中五個勢力合在一起對付宋江一派,那“及時雨”宋江就算有在大的本事,也不可能鬥得過這五股勢力。
都說宋江的勢力和地位別人無法撼動,那是扯蛋,梁山五大派系要是真聯手的話,宋江必倒臺。餓虎架不住群狼,何況宋江還是一隻綿羊。縱然有兄弟相助,憑宋江一股勢力也很難與其它五股力量抗衡。
宋江之所以囂張跋扈,也無非就是身邊有一群幫襯他的好兄弟們,如果真的群起攻之,宋江一派就算在厲害,那也無濟於事。俗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儘管宋江仗義疏財得了人心,又有超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可是畢竟他宋江是一股勢力對付梁山五股勢力,五力合一,你宋江本事在大又能怎樣。
宋江一派也無非就是死心塌地跟隨宋江的那幾個死黨,其中包括軍師吳用,貼身跟班李逵,花榮,戴宗,秦明,雷橫,孔明,孔亮,宋清等人。這幾位算是宋江的嫡系。其他的幾十名人員都是順風倒,誰有勢力跟著誰罷了。宋江這派系人員最多,大概佔據了梁山一百單八將三分之一的人數。雖然人多,可是這夥人在梁山的能力確實不敢恭維。
那麼我們來看看除了宋江一派還有五大派系,其中最有實力的就是三山派系和降將派系。
三山派系主要以魯智深,武松,楊志為首的一派,成員有史進,李忠,施恩,張青,曹正,孫二孃,陳達,楊春,朱武等人。三山派系也是梁山上唯一敢於宋江抗衡的一派。據說魯智深,武松這二位,是宋江最不敢得罪的梁山好漢。一般都是對他倆敬而遠之。這夥人的實力大家有目共睹,不用多說,武松,魯智深,楊志的英雄故事,都是各位耳熟能詳的。
在說降將派,這裡面大部分都是朝廷降將,他們是關勝,呼延灼,張清,董平,索超,徐寧,郝思文,魏定國等人,共計十六人。這個派系實力非常強,可以與梁山任何一派抗衡。
所以說三山派系要是與這個降將派合起來的話,他們兩派就夠宋江一派喝一壺的啦!
那麼梁山除了這兩派還有一個元老派和登州派,盧俊義派系等等。這裡麵包括盧俊義,林沖,公孫勝,燕青,孫立,顧大嫂,楊雄,石秀這幾位,武功自然不用說。這些位在與魯智深,武松和降將派的關勝,呼延灼聯合到一塊去,那對付宋江的死黨還不是綽綽有餘啊!
綜上所述,我認為這幾派系勢力是完全可以戰勝宋江一派的,這個毋庸置疑。一個字勝,兩個字完勝,三個字必須勝。
-
14 # 星火辰
一、先說說梁山上的派系,在說說他們在一百單八將排定後的地位
1、首先是王倫遺留一派。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喜歡提三山派、降將派、晁蓋的元老派,就不提王倫遺留的一派。其實這一派才該是真正的元老,上梁山最早,資格最老。結果呢,這一派被打壓得最慘。杜遷、宋萬、朱貴都排到快尾巴上了。林沖是個異類,的確是王倫時代遺留下來的,卻是王倫的反對者,晁蓋的大功臣。論資歷、武功、功勞本該入得了三甲的他,在五虎將中都被擠到了第二位。其實吧,林沖應該沒有派,屬於獨立候選人。
2、然後是晁蓋的元老派。這一派以七星聚義加一道白光為組成,人數不多,出身也不高,還各有各的想法。這一派鐵桿支援晁蓋的,其實是三阮、劉唐,這四個人雖不一定滿意宋江、但好歹是講義氣的、屬於嘴上不饒人、卻不負兄弟義氣的人,因此宋江雖然打壓他們,好歹也都入了天罡星。白勝這個軟骨頭是見風使舵型,排在快最後了不冤。剩下兩個聰明人,一個吳用、一個公孫勝,排在第三、第四位,晁蓋的好友吳用成了宋江的鐵桿,而公孫勝人家修道去了,這兩個人都是軍師,很會看形勢。
3、然後有宋江的嫡系。人家吳用是跨派別的,吳用是第一大嫡系,宋江敢把大權交到他手上,包管宋江回來吳用又把令旗原封不動交回來。然後是花榮,順帶把花榮的妹夫秦明也牽扯進來,馬軍五虎、八彪裡都有宋江的大親信了。這些人周圍還有清風山、呂方、郭勝等人。然後是鄆城縣舊兄弟、以及揭陽鎮的三霸,為了在三山系統佔據優勢的步軍中佔住腳跟,宋江顯然把朱仝、雷橫、穆弘等人的地位都給抬升了,以壓制魯智深過強的勢力。梁山水泊,水軍更是關鍵,為壓三阮,李俊成為了水軍第一位、然後有張橫、張順、童威、童猛,在水軍中,宋江的勢力佔據優勢。然後,宋江讓吳用掌機密、戴宗掌通訊、李逵當打手。宋江嫡系的配置那是無懈可擊。
4、然後是降將派。這派大多地位較高,以關勝、呼延灼為首,這個為首,不過是排名很高而已,實際降將之間互不統屬,也難以抱團,讓宋江很安心,這些人其實成為了宋江外圍的保障,和宋江互相依存。
5、然後再說三山派。好多朋友很強調三山強大的勢力,其實三山之間就矛盾頗深,只有魯智深、楊志、武松的二龍山算個角色。魯智深、武松對宋江有不滿,更多不是表現為派系鬥爭,光憑二龍山那些人,怎麼弄得過宋江嫡系?他們無外乎和三阮一樣,話說得難聽,但卻不能不顧義氣。因此吧,後來魯智深等人似乎和元老派的三阮等人走得較近,這不過是義氣相投、看法相近罷了,還真說不上拉幫結派,反對宋江一派。
6、然後再說登州一派。宋江這招夠毒,抬登州一派的小角色解珍、解寶入天罡星,把人家孫立打到了地煞星。孫立的地位、武功,幾乎不遜於五虎將,卻排在的地煞星第二位。
7、這已經說到第七派了,盧俊義燕青的派系。其實就是個小派,雖然兩人武功智謀突出,但勢力有限,只能依附於宋江而生存。
8、還有呢,九紋龍史進等小勢力怎麼就給忘了?人家史進最先出場,怎麼能給忘了,只是這傢伙雖入了天罡星,但實在不夠鮮明。
二、這麼多派系,為什麼加起來都幹不過宋江一派?
1、宋江一派在梁山上地位極高。除開宋江嫡系,降將派、盧俊義派其實都屬於宋江的聯盟和外圍。那朋友們可以數數,天罡星裡面有多少宋江的人。其他各派,當然都沒法和宋江比。
2、宋江一派掌握著關鍵權力。這還不明白麼,梁山的機密是吳用來掌控、交通是戴宗來掌控、馬軍是關勝、呼延灼、秦明、花榮、水軍是李俊、張橫、張順、步軍稍弱,但也有朱仝雷橫李逵穆弘,連梁山上的宴會等肥缺都是宋江他弟弟宋清掌控。其他人還能怎麼著?
3、何況,其餘不但勢力小,也不可能團結起來。三山派內部魯智深和李忠、周通已經早有矛盾,還登州、史進等小派不過自求生存而已,怎麼可能和魯智深、三阮等人聯合?魯智深、武松、三阮等人不過嘴巴上叫嚷一下罷了,還能怎麼著?
三、然而宋江算盡一切,終究不能阻止人心的分裂
魯智深、武松、三阮等人,因為宋江一心要招安,早已與宋江越來越遠。而盧俊義、降將們,也不過見風行事而已,以至於宋江死了,那些降將們照樣當他們的官兒,盧俊義給宋江陪葬,真是敗在他這梁山老二的名頭上。連宋江鐵板的嫡系也發生了分裂,人家李俊是個聰明人,自己駕船出海,成就了稱王大業。別以為李俊的故事只是小說家臆想,那華人還真有在東南亞建立王朝的,譬如泰國的吞武裡王朝。
梁山最終稀里嘩啦了,好在還有幾個明白人。
-
15 # 面板病諮詢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大了,就有紛爭。梁山是個大熔爐,人員複雜,山頭林立,在“忠義為先”的口號下,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同樣暗潮洶湧。
我們分析梁山上的山頭勢力,以晁蓋之死為分水嶺。
晁蓋死前,大體分為兩派,晁蓋一派,宋江一派。
兩人代表的不止是山頭,還以代表著路線,晁蓋是反對招安的,宋江是支援招安的。
支援晁蓋的,主要是七星聚義的人馬,還有火併王倫後以林沖為首的元老派,但因為火併王倫曾結下了恩怨,所以元老派中除了林沖本人並不積極,鐵桿勢力只有七星聚義的人馬。
支援宋江的就多了,江州幫、清風山,還有朝廷軍官幫。宋江的聰明在於,他善於在不同的形勢下用不同手段拉攏不同的人。與晁蓋相爭時,主要的目標就是拿到山寨大權,所以他一方面用情義籠絡各山頭的草莽英雄,一面私下用招安籠絡朝廷降將,讓這些人都死心塌地支援他。
宋江當時的鐵桿來自江州幫和清風山。鄆城幫也是一大幫。但宋江和晁蓋同屬此幫,所以鄆城幫比較尷尬,難以形成一股合力,就算保持中立,宋江一派的實力足以碾壓晁蓋。
最後晁蓋莫名中箭而亡。
晁蓋死後,宋江坐了頭把交椅,各方勢力又為之一變,細細分來,大約分為四山四幫,四山是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和清風山,四幫分為鄆城幫、江州幫、登州幫和朝廷軍官幫。元老幫除了林沖基本上沒有存在感。
晁蓋不在了,鄆城幫自然全力支援他,江州幫中的李逵是他的鐵桿,清風山的王矮虎是他的乾妹夫(扈三娘認宋老爹當乾爹),軍官幫中花榮是他親戚,秦明又是花榮的連襟,孔明孔亮等人又是他徒弟,可以說,這時宋江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
梁山上,除了鄆城幫,朝廷軍官幫,江州幫外,二龍山和登州幫的實力最不可小覷。二龍山的魯智深豪爽豁達,外粗內細,而且交際廣泛,跟少華山的老大史進有很深的交情,跟桃花山的周通等人也早就認識,對元老派的林沖更是有救命之恩,可謂是反對招安的核心人物。但二龍山本身卻難以成為一股反對宋江的力量。
晁蓋死後,宋江豎起了招安的旗號,這正是二龍山的楊志求之不得的,所以他不可能跟著魯智深反對宋江。
魯智深的搭檔武松和宋江是結義兄弟,武松重感情,哪怕心裡反對招安,但也是嘴上反對,埋怨幾句,讓他撕破臉反對,恐怕也不太現實。
宋江對魯智深也是刻意打壓的,排在了李應、朱仝之後,而且沒有進入馬軍五虎將。
宋江是一個很有政治手腕的人。登州幫是一個龐大的山頭,首領是孫立,武藝高強,提轄出身。宋江卻刻意打壓,將他排入地煞中,卻提拔他的手下解珍解寶進入天罡,一手分化瓦解,又打又拉,輕鬆瓦解裡的登州幫,可謂巧妙。
宋江從來不蠻幹,為了推行招安,不停地招收朝廷降將,到了後期,朝廷軍官派已經成了梁山第一大幫,互不統屬,是依附於宋江的,他們的利益與宋江是一致的。
便觀梁山,宋江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
16 # 大道至簡n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梁山六股勢力分別為:
初始系:王倫、杜遷、宋萬和朱貴
晁蓋系: 劉唐、阮氏三兄弟、白勝 林沖
三山系: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魯智深、武松、楊志、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李忠、周通、還有孫二孃、張青、施恩、曹正)
登州系:孫立 孫新、樂和、解珍、解寶、鄒淵、鄒潤、顧大嫂
宋江系:宋江 朱仝、雷橫、花榮、李俊、李逵、張順、呼延灼、秦明、徐寧、張清,盧俊義
閒散系:公孫勝 神醫一類,事不關己型
初始系自王倫被林沖火併,這個派系成員不斷被邊緣化,崗位和重要性不斷下降,當然直接原因還是自身實力不濟。晁蓋系在晁蓋被射殺後,除林沖外其他人成員影響力也都明顯下降。林沖無直接站隊,服從宋江安排!三山系也是對宋江最有威脅的一個派系,但無奈這個派系的頭領貌似三觀都比較正,幹不出謀權篡位的事。宋江對該派系頭領之一的武松有知遇之恩,他對宋江也很是敬重。梁山上真正配稱得上英雄好漢的我覺得應為這群人。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7 # Mer86
因為宋江有能力降服其它勢力,而且宋江的詔安政策也符合絕大多數梁山好漢的利益追求。大夥支援他。
首先,不管你是否看得起宋江的為人,也必須要承認他這個人在權謀詭計方面,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就拿宋江收服秦明來說,宋江先讓花榮勸秦明投降,但秦明視死如歸。打算豁出老命也不上梁山。結果,宋江讓秦明認識到了什麼叫生不如死!
宋江派人化妝成秦明的模樣,把青州城外的百姓殺得片甲不留,氣的青州知府殺了秦明的全家洩憤。秦明知道後,心都涼了。意識到宋江簡直是魔鬼!因為如果宋江直接殺了他,那他秦明還算是個烈士,家人還能受到朝廷優待和尊重。可現在宋江玩詭計,害得秦明全家都被殺絕,把幾千百姓的人頭記在秦明的賬上,導致他本人被朝廷定為罪惡滔天的反賊。這種情形讓秦明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裡外不是人,生不如死。
除了秦明外,梁山上諸多好漢都是如此。比如扈三娘、比如徐寧。宋江請人上山,要麼先殺人全家,要麼直接把人全家請上山,再給人安一個反賊的名號。試問這種情況,假如你是當事人,你能怎麼辦?
並且,宋江也不是一味的狠辣。等到好漢真正上梁山後,他一般都會立刻給補償。比如秦明上山後,位列第七席,待遇非常高。宋江還把花榮的妹子嫁給他,這就是典型的打你一棒子後,再給你一顆糖。
作為梁山領導,宋江的心,足夠的狠!宋江的心思,足夠的腹黑。這樣的人,一般的武夫還真的玩不過他。
其次,宋江“摻沙子”,平衡派系,拉攏派系的水平非常高。
就拿梁山水軍八頭領來說。宋江上山前,梁山有三個水軍頭領,即阮氏三兄弟。宋江上山之後,帶了五個水軍頭領上山:李俊、張橫、張順兄弟、童威、童猛。這八個人可以明顯的分為“晁蓋系”和“宋江系”。阮氏三兄弟並不是宋江的心腹。
晁蓋死了之後,宋江忠義堂排坐次,他帶上山的人偏偏就那麼巧,每一個人都恰好壓阮氏三兄弟一頭。
比如第26位好漢是李俊,27是阮小二,28是張橫,29是阮小五,30是張順,31是阮小七。李俊比阮小二高一位,張橫比阮小五高一位,張順比阮小七高一位,一個壓一個。宋江用很“湊巧”的辦法,就非用自己的心腹把非自己心腹的舊頭領給蓋死了。
除此之外,吳用倒戈,倒向宋江,也是宋江能控制梁山派系的原因之一。
第三,宋江主張詔安,梁山好漢當中大多數人都偏向於被詔安。宋江的決策,符合大多數好漢的利益。
關於梁山好漢的出身,我做了一個統計,三教九流出身的屌絲和地主加官府出身的精英的比例,基本上是1:1。其中純農民出身的好漢,只有第75位好漢九尾龜陶宗旺一個人。
那麼,梁山好漢當中的地主出身和官府出身的人有多少呢?根據統計,有48個人。其中天罡星中有24人!
詳細統計見下表▼
從表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地主和官府背景出身的人雖然不佔絕對優勢,但梁山的領導群體確是這群人。
用一句來總結就是——梁山就是一群由地主和官府背景出身的人,領導的盜賊團伙。
實事求是的說,梁山上這麼多有官府背景和地主背景出身的人,梁山最終詔安,也是必然的結果。而宋江主張詔安,很明顯就是迎合了這些人的主張。
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前程,選擇支援宋江,想必也不是什麼難理解的事情了吧?
舉幾個例子說,柴進和盧俊義,一個是柴氏後人,一個是河北首富,這兩位怎麼可能真心實意的在梁山當山大王呢?其實都是宋江使奸計把他們騙上山的。他們也是實在沒辦法了,才委身於梁山。他們心裡的真實想法肯定是希望早日受到詔安,回到過去那種富甲一方,有權有勢的生活。
跟柴進、盧俊義持一樣想法的還有李應和扈三娘。他倆是被梁山揍了一頓,被逼無奈才投靠了梁山。像他們這些小地主,肯定也是不會真心實意地想投靠水泊梁山的。一旦有招安的機會,他們的積極性最高。
還有像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小李廣花榮這些武官,他們上山前,本身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地位也還可以,基本上在統治階層裡都掌握著一定的權力。雖然說這些人投奔梁山有各種各樣原因,但說白了,也是宋江把他們給坑了。也屬於被逼宋江逼得無奈才上了梁山。只要有機會,分分鐘就接受朝廷的詔安。(在梁山上轉一圈兒再回去,估計可能地位會提升)
所以說,梁山由一幫整天就想著被詔安的人領導,其最後歸宿也必然是被詔安。而宋江以詔安為政治策略,他能領導梁山,把梁山各大勢力都整得服服帖帖的,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梁山上也有不想詔安的人,比如魯智深和武松,但他們在梁山上只是小眾群體,反對也是無效的。
另外,還有阮氏三兄弟這類人。其實他們是不願意詔安的。但他們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有什麼政治抱負。當梁山的主流趨勢偏向詔安之後,他們隨大流,也就是跟著“公明哥哥”一起詔安了。
總的來說,別看梁山上派系多,但真正能掀起風浪的人並不多。不僅沒幾個人是堅定反朝廷的,就連有政治野心的人也不多。宋江那種老狐狸想控制梁山,真心不難。
-
18 # 自然醒3278
梁山好漢,這四個字本就是一個笑話,準確的說應該叫梁山賊寇,一個一個分析的話太多,簡單分析幾個大家公認的“好漢”以及他們的壯舉。
一、武松,第一次見宋江,就要動手打宋江,得知身份以後立馬下跪,還和宋江結拜了,還有就是報仇就報仇為何把人家的丫鬟僕人雞鴨鵝狗全殺掉?
二、林沖,風月夜歸人,在深山老林裡,為了幾口酒喝,就和人大打出手,甚至還傷人性命?是好漢所為嗎?簡直濫殺無辜。
三、魯智深,去寺廟出家,你看你把人家寺廟快給拆掉了。
水滸傳開篇說過,是洪太尉放出的108個煞星出世,危害天下而已。
-
19 # 224172191
以現代的視角看這件事,確實被剿滅是早晚的,第一一百單八將加上嘍囉也就幾萬人,佔山為王沒有經濟收入,全靠搶,三打祝家莊,攻打曾頭市都是搶糧食錢財,幾萬人吃飯多了都養不活,第二其所處的位置四周始終處以一種被包圍的狀態,北邊是強大的遼國,西邊南邊東邊全是宋軍,幾百萬人,隨然高俅無能時間長了靠也把梁山靠死了,梁山的面積也就是現在濟寧菏澤臨沂這麼大塊地方,沒有戰略縱深,以打促談爭取利益是正確的選擇,雖然是選擇投降~
-
20 # 小睿文史
梁山有六大勢力,為什麼說其它五個勢力加起來都比不過宋江?
大家好,我是南極輕楓
梁山好漢由108人組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況這是一幫轉世的妖魔,表面上看一團和氣,實際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六大派系,那麼這六大派系的實力究竟怎樣呢,咱們詳細分析一下。
一、元老派這一派指的是宋江上梁山以前就已經存在的頭領,有晁蓋、吳用、公孫勝、林沖、劉唐、三阮、白勝、宋萬、杜遷、朱貴,以及後上山的朱貴的弟弟朱富。元老派原本應是十二人,可是吳用自晁蓋死後便徹底歸入宋江派系,劉唐與宋江關係曖昧不清,公孫勝、林沖保持中立,這樣元老派實際只有八人。三阮水戰能力固然不錯,卻分別被李俊、張衡、張順壓過一頭。剩下的五人武藝平平,排名最靠前的宋萬才排八十二名,不是宋江有意打壓,他們也就是這個水平,所以說元老派是梁山最弱的一股勢力。
二、登州派登州派由孫立、孫新、顧大嫂、解珍、解寶、鄒淵、鄒潤、樂和八人組成,這八人之間有著複雜的親屬關係,原本為鐵板一塊,可是宋江忌憚登州派的強進實力,對頭號人物孫立刻意打壓,孫立的武藝可以與五虎抗衡,卻被排到地煞第三名,而解珍解寶兩個小獵戶則排進天罡三十三、三十四,讓孫立顏面盡失,登州派從此失去了凝聚力。
三、降將派降將派顧名思義就是宋江、吳用用盡各種手段收降的朝廷將領,有關勝、呼延灼、董平、徐寧、張清、索超、宣贊、郝思文、韓滔、彭玘、單廷珪、魏定國共十四人,這些人武雖然功高強,但思想極不統一,沒有核心人物,所以說這個派系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四、盧俊義派盧俊義上山較晚,身邊只有燕青一人,按理說不可能形成多大規模的派系,但是身為水滸第一高手,梁山的二把手,即便盧俊義自己不想拉幫結派,宋江也會嚴加防範,就這樣,一些人稀裡糊塗的被劃為盧俊義派。比如石秀,只因跟盧俊義一起坐過牢,宋江即認定二人私交甚厚,後來的南征北戰,石秀都是被分在盧俊義一組,離宋江越來越遠。石秀的好兄弟楊雄,以及關係較近的時遷,還有幫過盧俊義的蔡福、蔡慶都被劃到此列,共七人。其實這一派實力比較強大,因為盧員外本身無人能敵,再加上燕青、石秀、楊雄、時遷都身懷絕技,可以對抗其他派系,可是主要人物燕青,由於個人能力突出,受到宋江重用,成為宋江眼前紅人,使得盧派實力大打折扣。
五、三山派三山派主要成員有二龍山的魯智深、武松、楊志、施恩、曹正、孫二孃、張青,桃花山的李忠、周通,以及白虎山的孔明、孔亮,但是這麼分又不太準確,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當然要劃為宋江一派,準確的說三山派用該算上少華山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共十三人。應該說這個派系實力高出前面那幾個派系許多,況且魯智深和武松兩大殺神,在梁山橫著走,連宋江都懼他們三分。但是這也僅僅是相對而言,如果看了宋江派系的人員構成,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六、宋江派宋江做為梁山的老大,以及水滸的男一號,他的派系非常龐大,前面提到的五大派系涉及人物共五十四人,那麼去掉這五十四人,剩下的五十四人幾乎都是宋江的人,咱們從內到外說起。宋江身邊最近的人依次是,吳用,宋江的智囊;花榮,梁山的辦公室主任兼寨主助理,實際上的二把手;李逵,宋江的忠實小弟,宋江讓他去死他就去死;戴宗,梁山特種兵,宋江的千里眼順風耳。延伸開來,還有花榮的妹夫秦明,五虎將之一,沒心沒肺的捨命跟隨宋江。扈三娘、王英夫婦,宋江的義妹、妹夫,王英的兄弟燕順、鄭天壽自不必說。宋江殺死閻婆惜發配江州,一路收穫無數小弟,他們有江州派的李俊、李立、張衡、張順、穆弘、穆春、童威、童猛,還有薛勇和徒弟侯健,路上遇見呂方、郭盛、馬麟、歐鵬、蔣敬、陶宗旺,六人全部拜在宋江門下,呂方、郭盛後來成為宋江的貼身保鏢。接著戴宗招來楊林,李逵招來湯隆、焦挺、鮑旭,還有自己來投的石勇,就給宋江送了一封家書,再就基本沒他什麼事,居然也排進了一百單八將九十九位,看出來跟宋江有多鐵了吧。後面跟張順上山的安道全、王定六,還有給宋江送寶馬的段景住,再加上以前鄆城的同事朱仝、雷橫,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宋江派。看出宋江派系的實力有多恐怖了吧,一百零八人三分之一以上是宋江的人,所以說其他五個勢力加一起都比不過宋江,這麼說並不為過。
回覆列表
第一個勢力,晁蓋為首,劫持生辰綱團伙為主體的派系,後來被宋江瓦解,有幾個人甚至分歸於宋江系,比如吳用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個勢力,宋江系,宋江上梁山後就建立起自己的班底,是梁山最大的一股勢力。比如李逵、戴宗、花榮等眾多心腹,更擁有盧俊義、秦明、呼延灼等招安派的勢力。
第三個勢力,二龍山派系,以魯智深為首,武松、楊志、林沖等人為骨幹組成的群體,這個派系都是主動上梁山的,他們意氣相投,比較接近。
第四個勢力,登州系,這個派系地位不高,但是非常團結,他們以孫立為首,成員有解、解寶、孫新、顧大嫂等人,他們雖然在梁山並不出眾,但也屬於梁山上的中流砥柱。
第五個勢力,王倫之前到舊部,雖然林沖火併了王倫,但這股勢力仍然在梁山存在著,他們成員有杜遷、宋萬、朱貴等人,這股勢力一直被宋江邊緣化,崗位和重要性一直下降,可能主要還是自身能力比較差吧。
第六個勢力,就是一些閒散人員,包括公孫勝在內,就是什麼事情也不用管,每天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日子過得還算瀟灑,他們這些人地位不但低,而且沒什麼影響力,比如時遷這樣的偷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