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啦寶貝育兒
-
2 # 健康科普學堂
7歲男童一年發燒十幾次,不喜吃零食,去愛吃這3樣,醫生:胡來
樓上老黃家的兒子江江已經7歲了,可是經常撞見這家人半夜往醫院裡面趕,據說是因為家裡面的小孩老是生病,經常感冒發燒,小朋友受累,大人也被折騰的夠嗆,而且孩子體質不好,都留了一級了。
不久之前,江江因為發燒有被送去了醫院了,經過醫生檢查之後,才找出江江生病的根本原因,原來是因為江江腸胃裡面囤積了大量未消化的食物,脾胃已經很虛弱了,再不調理,就很油可能到時脾胃衰弱了,不僅會造成孩子反覆生病,還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影響。
醫生和家長了解情況之後,才知道江江脾胃和日常的飲食習慣脫不了干係,江江雖然不愛吃零食,可是卻長期吃這3種食物,對脾胃十分不利,父母還經常餵給孩子吃,簡直是胡來!
一、7歲男童一年發燒十幾次,不喜吃零食,去愛吃這3樣,醫生:胡來
1、泡菜
泡菜可能家家戶戶都會必備一點,尤其是老人家覺得無聊就會做大量的泡菜囤著,留著過年吃,酸酸脆脆的,孩子也喜歡吃。可是泡菜裡面有大量的鹽,加上長期的儲存會發酵出很多細菌,孩子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從而導致脾虛、積食。
2、油炸外賣
小朋友對油炸食品可謂是喜愛至極,很多家長工作繁忙,下班後都會直接買油炸好的食品帶回去給孩子吃,比如炸雞、薯條,孩子都很喜歡吃,可是這些食物裡面的營養物質可以說約等於0,而且油炸之後脂肪變高了,吃多了容易增加孩子的消化負擔,導致積食。
3、剩飯剩菜
很多家長都有節儉的理念,認為食物不應該浪費,剩飯剩菜也還可以吃,要知道孩子的脾胃都是很嬌嫩的,剩飯剩菜經過長時間的儲存,很容易滋生出細菌的,而且營養價值也會降低,孩子經常吃容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虛、腹痛的情況。
二、孩子脾虛積食,身體會有5個訊號,家長要注意!
1、身體:免疫力下降,反覆生病,稍微不注意就會感冒發燒;
2、臉部:眼袋發紅,鼻樑發青,舌苔白膩,嘴唇起皮;
3、睡眠:入睡難,喜歡趴著睡,容易盜汗、驚醒;
4、排便:便便比較乾硬,容易腹瀉,頻繁放屁;
5、食慾:沒有胃口,喜歡含飯不屯,厭食、挑食。
三、想要孩子脾胃好,每天吃點它,強健脾胃,清理積食,長高個
如果孩子積食嚴重、脾胃虛弱,家長們要學會正確的調理方式,日常可以給孩子吃點猴菇蛋白鋅,是一個小兒健脾消食的食療方,都是一些健脾的材料組合而成的,有猴頭菇、山藥、檸檬、生物蛋白鋅,對於孩子挑食厭食、口臭便秘、脾虛積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猴頭菇是可以養胃滅菌,健脾理氣的;山藥則是補脾養胃,促進消化;檸檬酸甜開胃,增強食慾;生物蛋白鋅可以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強營養的吸收,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胃口棒,吃飯好,長個子。
四、孩子脾胃調理,兩個步驟少不得
1、運動
雖說天氣變冷了,可是孩子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議讓孩子每天都能保持半個小時以上的運動量,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能力,還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一箭雙鵰。
2、按摩
透過按摩的手法來改善孩子的積食情況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先把雙手搓熱後,放在孩子的肚臍上,輕輕揉搓孩子的腹部,促進孩子的消化,呵護孩子的脾胃。
-
3 # 消化內科李芳芳醫生
如果發燒超過38度5以上,要給寶寶口服退燒藥,如果沒有超過38度5以上,物理降溫就可以了,用溫水擦浴,擦脖子,大腿根等部位,或者洗一個溫水澡,都有降溫的作用,或者給寶寶用退熱貼,冰貼貼在腦門處,要多給寶寶喝溫開水,加快新陳代謝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粥類,麵條。
回覆列表
寶寶發燒的家庭護理措施
☒1、勤測體溫,建議寶爸寶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
☒2、 維持室內空氣流通,涼爽舒適,透過調節空調的溫度,使室內溫度維持在22℃~25℃左右,脫掉寶寶過多的衣服,不要蓋過厚的被子。
☒3、注意液體攝入,適量給寶寶喝奶/水(少量多次),酌情補含電解質的液體(尤其是含鈉的液體,例如:生理鹽水等)。液體有調節溫度的功能,而且能補充寶寶體內丟失的失水,但不建議飲用罐裝的果汁和糖分過高的飲料等。
☒4、 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禁食冷飲。儘量選擇平時寶寶習慣進食的食物,不要在生病期間新增新的輔食種類。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5、 使用退燒藥前務必仔細閱讀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核對好劑量,服用的方式,切勿超量服用,也要密切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6、監測體溫變化和相關的其它表現,如咳嗽、腹瀉、頭痛、抽搐、咽痛、耳朵痛及流液流膿、皮疹、反覆嘔吐、尿量、結膜充血、面色蒼白或發紺、發灰、精神萎靡、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其他未全部列出的伴隨症狀等,有這些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寶寶生病了,寶爸寶媽都迫切希望可以用藥物將寶寶的病情穩定下來,但希望寶爸寶媽在給寶寶使用藥物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多關注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禁忌症。
對生長髮育期的寶寶而言,藥物的安全性必須放在第一位,對藥物多瞭解一分,寶寶的安全就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