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置身黑白的精彩
-
2 # 義薄雲天147490427
這只是古代的學者美化帝王的手段,我相信這裡面一定有蹊蹺,從趙光義對待趙匡胤的兒子就能測出他的帝王之路來的不正,如果事情真是那麼好,趙光義就會把王位傳給趙匡胤的後代,而不是把趙匡胤的孩子貶的貶,殺的殺,南宋的趙構都認為趙光義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史學家大多數是說瞎話糊弄人寒,就連漢朝的司馬遷也不例外他之所以貶低劉邦,抬高項羽,那是因為劉邦出身平民,而項羽出身貴族,劉邦找妻妾就成了流氓,項羽找妻妾就是英雄,這是什麼邏輯,還有很多人貶低朱元璋也是如此,老百姓就被這一類的人糊弄了,我們又回到原題上,趙光義明明是殺兄奪位,卻美化成奉母命傳位,我覺得不可能,趙匡胤兄弟好幾個,他媽媽為什麼不讓他傳給其他弟弟,據說趙匡胤沒當皇帝前,他媽媽就死了,她怎麼就料到趙匡胤一定能當皇帝。
-
3 # 就是個假詩人
不是趙匡胤主動傳位的。
然後,趙匡胤和趙光義共同的母親,皇太后和趙光義拿出了所謂的"金匱之盟",主要旨意就是在趙匡胤死後皇位要傳給弟弟趙光義。
具體原因嘛,我覺得趙匡胤本身的皇位就是武將勢力太大而自立為王的。雖然大臣們都杯酒釋兵權了,但是,如果一個年幼的皇帝登基,風險還是有的。不如傳給弟弟,江山永遠是趙家的江山!
於是趙光義就順利登基了,雖然之前有調戲小周後等等的不光彩行為,但是總體上趙光義還是個好皇帝的,實行了一系列仁政和改革措施,為大宋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
4 # 利劍擱
趙匡胤為何把皇位傳位給弟弟,史上說法不一。一,‘’金匱之盟‘’說
趙匡胤母親杜太后病重,召趙匡胤與丞相趙普至病榻前,交代身後之事,大體內容是:趙家天下是因為柴榮讓幼子(即柴宗訓)當皇帝而帶來的。如果柴榮有個成年兒子接班的話,哪有你得到皇權的機會。你和光義光美都是我兒,你將來把帝位傳與光義,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綱啊!所以你百年以後應該把帝位傳給你兄弟光義,光義百年後再傳給光美,光美再傳給你的長子德昭。趙匡胤點頭同意。並把母親遺訓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裡,這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
史實是趙匡胤死的時候,長子已經二十多歲,不存在‘幼帝’問題。如果沒有“金匱之夢”一說,後來的趙光義又唯恐趙光美接替自己的皇位,並加以千方百計陷害。最後呢?皇位又輪迴到趙匡胤的後代身上。這樣看來,杜太后很有可能說過“弟兄輪流做皇帝”的話,並不是遺訓,所謂“金貴之夢”則是趙光義故意而為之……二,‘’燭影斧聲‘’說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10月,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趙光義入宮,二人在寢宮對飲,深夜裡,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第二天發現趙匡胤身亡。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而《燼餘錄》又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愛慕之久,趁趙匡胤醉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惹怒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玉斧劃地。於是趙光義利慾薰心,殺了趙匡胤。
以上兩種說法,一個是酒後無端暴斃,趙光義受詔接班。一種說法是趙光義借進酒時弒兄奪位。再:《涑水紀聞》裡說:趙匡胤死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德芳(趙匡胤兒子)叫來。王繼恩考慮到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就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後,宋皇后問:“是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自覺無能力扭轉局面。哭著對趙光義說:“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託付給你了。”
這一說法也是側面反應趙光義陰謀奪位。三,推理說
趙匡胤比趙光義大12歲,都是陳橋兵變的主角,趙光義是主謀。《宋史.本紀》記載,趙匡胤對兩個弟弟關懷備至,特別是對趙光義更是無微不至,肝膽相照。趙匡胤也很佩服趙光義的雄才大略,兩人閒暇時總是對飲達旦。手足之情,超於一般,令人感喟。趙匡胤平時也流露出百年之後讓光義接班的意思,常對身邊的近臣誇讚趙光義說:我這位兄弟,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很有天子之相(其實趙匡胤應該明白弟弟是有野心的)。按照趙匡胤的人品推理,如果是趙匡胤酒後突發心腦疾病,臨終前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也附和趙匡胤的人品特點,(趙匡胤心裡明白,若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趙光義奪位也是遲早遲晚的事)。但是,弟弟趙光義的一貫表現,卻有不得不讓人生疑:
一是“陳橋兵變”前,趙光義已蓄謀已久,否則,哪那麼及時當晚就有龍袍可穿,兵變表面看是為哥哥奪位,實際是自己早有做天子的野心,只是等待時機而已。二是趙光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就是沒交代哥哥的具體死因,而且,大有欲蓋彌彰的跡象。三是趙光美及趙匡胤兒子趙德昭等人的死因都與趙光美的加害有關……這些都赤裸裸的表明趙光義德行不端,人品極差……
綜合以上,可以推斷:趙匡胤親自傳位於趙光義的可能性不高(或脅迫),而趙光義使用手段“奪”,‘’篡‘’的可能性很大……
-
5 # 狄飛驚
各位回答簡直腦洞大開,人云亦云的搞陰謀論,逮住一個“斧聲燭影”不算完。證據何在?
一個成熟政治家做出重大決策,絕不會只顧個人情感,而是充分考慮當時的歷史形勢,做出最理性的決定,正如明太祖朱元璋不立最像自己、戰功卓著的四子朱棣,而立形象並不高大的長子朱標為太子,因為他認為當時國家需要的是仁厚之君。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而不傳位給兩個親生兒子,不是他一時頭腦發熱的決定,更不是任何人逼迫(杜老太太也不例外)。他從建宋伊始,就開始考慮皇儲問題(這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表現),他吸取五代十國皇位傳承的經驗教訓,認為宋承五代之亂,國家需要的是具備豐富軍政經驗,能夠壓住場面,坐穩江山的“長君”,而不是“唯親唯近”。
一、五代“傳弟、傳侄而不傳立親子”者屢見不鮮
五代十國是著名亂世,許多宗法禮制被破壞,“傳弟、侄而不傳立親子”者屢見不鮮,甚至同樣是兒子,“傳立養子而不傳立親子”者亦比比皆是:
1. 後梁太祖朱溫有6個親生兒子在世,且大多是成年人,為皇位爭得頭破血流,連自己老婆都獻出去給老爹陪睡侍寢,但他卻選擇傳位給“年最長而有幹才”的養子朱友文;
2. 後晉高祖石敬瑭,皇帝當了不到一年就一命嗚呼,他臨死前想要讓年幼的親生兒子當繼位,但大臣們卻覺得皇子年幼幹不了皇帝,選擇擁立了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
3. 吳國烈祖楊渥駕崩,其弟弟楊隆演按照遺命即位,楊隆演死後,又把皇位傳給給弟弟楊溥,兩代都是兄終弟及,且沒有任何人強迫;
4. 吳國權臣徐溫有親子數人,並且都是成年,他卻認為親生兒子的才幹都不如養子徐知誥,選擇扶持富有才幹的知誥(即李昪)繼承自己的位置,徐知誥後來建立南唐;
5. 南唐元宗李璟稱奉父李昪遺命,約定兄終弟及,因此立弟弟李景遂為皇儲,李景遂被李璟之子李弘冀毒殺後,弟弟李景達又成為皇儲,後來李景達自己放棄繼承自個,皇位才得以傳給李璟之子李煜;
6. 楚國開創者馬殷死前,考慮到兄弟眾多,容易引起皇位爭奪,乾脆“遺命諸子兄弟相繼”,此後20年間,出國傳立和爭國者悉為第二代同輩兄弟,第三代眾多成年宗室中無一人按“父死子繼”的原則被立為或挺身爭奪繼位人;
7. 南漢烈祖劉隱,位未給弟弟劉龑而不傳子,中宗劉玢又傳位給弟弟劉晟而不傳子,又是兩世兄終弟及;
8. 閩國奠基人王潮病重,沒有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能力更強、聲望更高的弟弟王審知,王審知不負重望,後來建立閩國;
9. 吳越國世宗錢元瓘病重,認為兒子錢弘佐年幼,想要選擇宗室中的長者為儲君,後來錢弘佐雖襲位,卻英年早逝(20歲),又因親子太過年幼,選擇讓弟弟錢弘倧襲位;
10.南平主高保融有三個兒子切都是成年,卻選擇傳位給其弟高保勖,高保勖襲位後又傳位給自己的侄(高保融之子)高繼衝,典型的兄終弟及,然後傳位個哥哥的兒子。
其他十國政權、割據勢力的帝王,有很多非正常死亡,來不及留下遺命確立繼位者,往往是由朝廷重臣或實力將擁戴皇帝襲位,被擁戴的也大多是他們的弟弟,而非兒子。
(二)傳位給年輕或年幼的兒子危險極大,容易被奪權篡位
反而觀之,倒是傳位於年輕的親子、幼子者,或為其弟、養子所妒,或為權臣之傀儡,以致被武裝篡奪或主動禪位者大有人在:
1. 後唐明宗李嗣源傳位於親子李從厚(20歲),卻為養子李從珂不服,以武力篡位所篡;
2. 後漢高祖劉知遠傳位於親子劉承祐(18歲)卻大權旁落,誅殺功臣不成引火自焚;
3. 後周世宗柴榮駕崩時親子皆幼,堅持傳位於最長的柴宗訓(7歲),導致陳橋兵變,被迫禪位於禁軍統帥趙匡胤;
4. 其他十國政權中,也有不少上演過“主少國疑”、“功高震主”、“篡奪禪位”的橋段。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不承認,五代十國時期兄終弟及、傳立長君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甚至取代傳嫡傳長,成為當時的一種普遍現象,這種歷史背景勢必會對一個皇帝皇位傳承的選擇造成極大影響。
如果放在承平時代,趙匡胤選擇傳給自己的兒子可能性更大,因為傳嫡傳長更有利於政權穩定。但當時的趙匡胤並不能預測到趙宋王朝能夠延續三百年的國祚,反倒是五代十國的慘痛教訓讓他感同身受,讓他不得不考慮宋朝會不會成為第六個短命王朝呢?
趙匡胤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吸取五代十國傳皇位於幼子(此處的幼子不一定是年齡幼小,而是指缺乏政治、軍事經驗或聲望),容易導致內亂外患的教訓,並受五代十國皇位傳立觀念改變的影響,為趙宋江山永固考慮,選擇“兄終弟及”這種皇位傳承方式,而並非一定堅持承平時代“傳嫡傳長”的傳統,這是很容易為人理解接受的事情。
-
6 # 南朝居士
不要瞎扯什麼趙匡胤因為兒子年幼、因為母親的話、因為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而傳位給趙光義的,
趙匡胤死的時候是976年,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951年出生,就是說,趙匡胤死的時候兒子已經26歲的,絕對有能力坐穩皇位的,
至於說什麼976年還沒統一什麼的,別逗好嗎?順治入關的時候,才七八歲的孩子,那是剛入關,全國都沒打下來,不是照樣統一全國?
實際就是趙光義弒君篡位的,這個毋庸置疑的
-
7 # 有得觀史
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孝”。
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病重,趙匡胤侍疾不離左右,其間有段對話。
杜太后,“你為什麼能得到天下?”
趙匡胤,“託祖上陰德和您老人家的福。”
杜太后,“不對!是周世宗的接班人年齡小,不立事,才給你機會。假如周世宗的接班人是個能立事的大人,天下還有你的份!”
杜太后接著說,“國家立年齡大的國君,這是社稷的福啊!”
趙匡胤,“一定聽從您的教誨。”
杜太后於是叫來當時的宰相趙普起草,立盟約,藏於金匱之中,史稱金匱之盟。盟約意思是,趙匡胤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
趙匡胤是個孝子,他有意讓自己的兒子接班,可又不願意違背杜太后的懿旨,背上不孝之名。金匱之盟便成了戴在他頭上的緊箍咒。
第二是“仁”
趙匡胤陳橋兵變當上皇帝后,定下三條規矩,一是不準搶老百姓,二是厚待周世宗的家人,三是全盤接收後周官員。這三條足見其仁。
開國皇帝殺功臣是很普遍的現象,劉邦和朱元璋最甚。趙匡胤的皇位是透過兵變搶來的,他當然更擔心別人照他的樣子做,也搶他趙家的皇位,但他又不忍心殺功臣,於是來了個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武將的權力。這更彰顯了他仁的本性。
趙匡胤當皇帝,幾乎看不到他殺人。他雖然是個武將,雖然脾氣也很暴,但他的“仁”是發自內心的。
趙匡胤連大臣都不殺,自己的弟弟就更捨不得殺了。這就給了趙光義機會。趙光義是皇帝的弟弟,名義上還是未來的接班人,必然有趨炎附勢的人跟隨,再加上趙光義會籠絡人心,尾大不掉是早晚的事。
第三是“疑”
宰相趙普支援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兒子,堅決反對傳位給弟弟趙光義。應該說趙普是趙匡胤的同盟軍,而且趙普和趙匡胤關係非常好。
趙光義經過多年的運作,為自己當皇帝清掃障礙,最後就剩趙普一個攔路虎。趙光義私下安排自己人不斷彈劾趙普。因為趙普和趙匡胤關係好,效果不明顯。但告的多了,不斷積累,慢慢發酵,就會起作用。
有一天,終於發酵了,酵母是這樣一件事,趙普的兒子結婚。趙普的兒結婚,本來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女孩的父親是樞密使李崇炬。一個是宰相,行政一把手,一個是樞密使,軍事一把手,軍政一把手結為親家。這是幾個意思?是想奪權嗎?趙匡胤很不高興。
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不久趙普罷相,李崇炬的樞密使也被拿掉。
趙普罷相,趙光義接班的障礙全部清除。 這時趙光義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向趙匡胤要皇位繼承權了,因為有杜太后的金匱之盟在先。而此時的趙匡胤,沒有了趙普這個擋箭牌,失去了騰挪空間。所以,趙普罷相不久,趙匡胤在趙光義步步緊逼之下,不得不封趙光義為晉王。趙光義是開封府尹,一旦封王就成了標配的皇位繼承人。
趙匡胤因為疑心,罷了趙普的相,結果是被迫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
8 # 集賢院居士
恐怕不是趙匡胤主動傳位趙二,而是趙二篡奪皇位還差不多。趙匡胤正當壯年,突然猝死,死因成為千古謎團,至今無法解開。趙匡胤並沒有留下任何遺詔傳位趙二,生前也沒有立趙二為太子。更關鍵的是,趙匡胤死的時候,他的幾個兒子已經成年,長子趙德芳都快三十歲了。當時的皇位繼承都是父死子繼,不是兄終弟及。
前前後後莫明其妙的事就更多了,斧光燭影了,金匱之盟了,趙二即位後趙匡胤的所有兒子先後不明死去了,趙匡胤皇后死後趙二竟然不按照皇后之禮安葬了等等。所有這些其實都在說明,趙二是搶奪了哥哥的皇位,趙匡胤的死,趙匡胤兒子的死,趙二都脫不了關係。
-
9 # 愛抱怨的蛋蛋
當時趙匡胤是突然死掉,俗稱暴斃。皇位到底是趙匡胤提前留下遺囑傳給弟弟的,還是趙光義玩得政治陰謀,目的就是奪取哥哥的皇位,我們不得而知。
-
10 # 嶽之嵐
一說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有遺囑,讓傳給弟弟趙光義。二是趙光義在統一大宋中,立下漢馬功勞,宋氏江山應有自己一份,覬覦已久,“燭影斧聲”,趙光義謀害了哥哥,歷史真相誰也無法知道,但是天道迴圈,到了南宋高宗後,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
-
11 # 正午陽光666搞笑
趙匡胤五十歲的時候病倒了,他弟弟趙匡義登門去看他哥哥趙匡胤,結果就發生了燭影斧聲的故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謎團中,燭光斧影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歷史謎團,那麼這個謎團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就是當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那一天,據傳在燭光之下,有人看到後來的宋太宗趙匡義在燭光下躲避,又看到某人拿著斧子砍到地面上,還有趙匡胤說“好做,好做”。
說白了就是趙匡義是把他哥哥砍死後做得皇帝。並不是趙匡胤要傳位於弟弟趙匡義。
-
12 # 小糊塗神多彩
首先趙匡胤之所以能被“黃袍加身”,得到屬下推崇被尊為皇帝,這個過程中,他的弟弟起到了很大作用。正是由於趙光義的幫助,趙匡胤才突破了將領身份,進而得到後周的天下。
其次,趙匡胤南征北戰期間,他的弟弟也不斷成長。趙匡胤50歲那年,在他去世的前一晚也是和弟弟一同飲酒,趙光義當晚也宿醉在宮中。第二天一早,趙匡胤就去世了,而趙光義則宣稱,他早就與杜太后及哥哥一起約定好“金匱之盟”。等到哥哥退位後,為了江山穩固,避免君主年幼軟弱,重現後周被奪權的事情,要把皇位交給他。
然而趙匡胤和杜太后都已經去世,此時趙光義的說法已無法印證。但是他大權在握,即便宋太祖有成年子嗣在世,也無法撼動他要稱帝的行為。因此皇位並不是趙匡胤傳給弟弟的,而是弟弟在他死後,自己爭取的。直到南宋第二位皇帝時,皇位才重新回到趙匡胤後輩兒孫手中,錯過了100多年。
-
13 # 趙永志67
母親杜太后有遺囑:宋太祖暴病而亡:弟弟趙光義有嫌疑:不過南宋後:高宗趙構又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歷史疑雲吧
-
14 # 少公子趣說歷史
1,太祖身體健康,卻在和其弟秘談後暴斃,並留下了“斧聲燭影”的傳說。
2,太祖之皇后在得知太祖暴斃趕往接班途中北太宗捷足先登。
3,太宗繼位不久就改年號,不合規定
4,最重要一點,皇位在南宋高宗時面臨失傳,趙構做了個夢太祖託夢給他,他在民間找太祖一脈繼承人,最終傳位給太祖後人。
-
15 # 古鏡5
應該肯定趙匡胤是一位開明君主。
傳位於二弟趙光義,有三個考慮,一是遵母命;二是光義與自己南征北戰,是宋營第二號當家。三是光義有能力鞏固政權。
《宋史.杜太后傳》有“金匱之盟”的記載,可做參考。
野史“斧聲燭影”,沒可信度。
-
16 # 三江縱飲
朱元璋有子,卻傳位於孫,你看看後來的建文帝是如何上位的。無情莫過於帝王家,手足相殘,父子相殺,皆是常事。趙太祖的傳位是心甘情願的?那又如何解釋燭光斧影這個成語?
-
17 # 墨梅逸清寒
公元967年趙匡胤駕崩,關於趙匡胤的死《宋史.太祖本紀》裡面只寥寥數語“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此時趙匡胤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8歲了,次子趙德芳也已經成年了,為什麼趙匡胤要傳位於弟弟趙光義?(這個問題首先要預設皇位是趙匡胤傳給弟弟趙光義的,而不是“燭影斧聲”懸案裡所對映的趙光義弒兄篡位。)
都說這得益於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961年34歲的趙匡胤和病危的杜太后定下了“金匱之盟”,說是按照二弟趙光義-三弟趙廷美-大兒子趙德昭的順序傳承帝位,以免重蹈前朝幼子誤國的覆轍。先不論趙匡胤是出名的孝子謹遵母親大人的遺囑,且看趙匡胤一生沒有立過太子,而且對弟弟一直很容忍照顧,早早封晉王,開封府尹,做足了皇儲才能有的待遇。對自己的兒子也只是節度使、防禦使。
歷史上商代的王位經常是兄終弟及,後來的元朝也是,趙匡胤的帝位本身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來,雖然經過“杯酒釋兵權”達成了軍權集中,但是相對於共同打下江山的趙光義,趙德昭趙德芳明顯實力不足,而仁德的趙匡胤功臣都沒有殺何況手足趙光義?而他深知如果兒子繼位趙光義肯定會對兒子構成威脅。所以“燭影斧聲”裡面“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或許是趙匡胤自覺病危,給弟弟委以重任,弟弟心裡高興也要做謙遜之狀,而“太祖引柱斧(《隱居通議》中說此斧非刀斧而是金杖子,類似柺杖之類)戳地,大聲說‘好為之’”也是對弟弟守好大宋江山的嘔心之囑。
-
18 # 知三道四
雖然在歷史上我們要根據正史來回答,史論和史實要相匹配。但是宋太祖趙匡胤為何要傳位給趙光義,歷史上早已議論紛紛。
這個就不得不提歷史上的著名懸案。斧聲燭影疑案。
公元976年十一月的一個晚上,皇宮中傳來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離世的訊息,趙匡胤死後,有人從他宮中找出了傳位詔書,趙匡胤按照杜太后的叮囑,在他死後選擇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
宋太祖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在《宋史·太祖本紀》中並未詳細說明,只說他是病死於寢宮之中。然而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晚,他還召見了弟弟趙光義,有人透過屋內的燭光,隱隱發現,這兩人的交談過程似乎並不和諧。
因此,有很大一部分人猜測是趙光義殺死了他的哥哥趙匡胤。但是這畢竟沒有史料來證明。真正的歷史真相早已隨塵土而去。趙匡胤這麼一個常年經歷軍旅歲月,當時正值壯年的君主為何會暴斃而亡也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懸案。
而趙光義當時在朝中勢力龐大,又有軍隊支援,他的登基哪怕再有疑點,都不會受到太大阻力了。
-
19 # 流水不爭先75
當年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訊息傳到京城的時候,他母親杜氏驚訝的說道:“我兒素有大志,如今果然成功了”。
當杜氏成為杜太后的時候,她把趙匡胤哥幾個叫到跟前,現場還有趙匡胤的得力助手趙普,也就是後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個宰相,杜太后問趙匡胤你知道你是如何奪取天下的?趙回答是因為祖墳上冒青煙,杜太后說你別胡說八道了,都是因為老柴家的掌門人是個孩子,主少國疑,所以你才能得到天下,從今天開始,我們老趙家要傳長不傳幼,保證國有長君才可以長治久安,就讓趙普作為見證人,讓趙大和他的弟弟們立了一個金匱之盟,趙大死後傳給趙二,趙二死後傳給趙三,趙三死後再傳給趙大的兒子,這樣就可以確保老趙家一直有長君統治天下,不至於像五代十國那樣篡弒橫行,沒想到宋太宗趙二最後反悔,搗鼓死了他三弟趙廷美,又搗鼓死了他侄子,直接把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傳位之前還問趙普,趙普琢磨了半天回了一句,當年太祖已誤,陛下就不要再誤了,所以趙二心安理得的傳位於宋真宗。野史記載趙普年老體衰快要死的時候,在祭奠趙廷美跟趙德昭的時候寫了一小段文字來燒,沒想到來陣風颳走了,讓路人撿到了,這段文字就流傳下來了,特錄出以饗讀者 “情關母子,弟及自出於人謀,計協臣民,子賢難違乎天意。乃憑幽祟,遽逞強陽,瞰臣血氣之衰,肆彼魘呵之厲。信周祝霾魂於鳩訴,何普巫雪魄於雉經,倘合帝心,誅既不誣管蔡,幸原臣死,事堪永謝朱均。仰告穹蒼,無任祈向!”
-
20 # 北極月箛眀
燭光斧影乃是野史,趙匡胤奪得皇位就是因為後周皇帝年幼才黃袍加身,當時宋朝剛剛建立,四面都是敵人,如果傳位給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別說統一天下,連趙氏一族的身家性命都保不住,所以皇位是趙匡胤傳給他弟弟的,至於民間傳說就搞笑了,老百姓吹牛皮是不想要打草稿的
回覆列表
這是一場陰謀(你想想,誰有寶貝不想留給自己兒子,要給自己的兄弟的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趙匡胤的死亡
當時趙匡胤突然想喝酒,沒找美女(宮女妃子)也沒找小弟(大臣),反而拉著自己的弟弟一起喝酒,而在這過程中,趙匡義數次離席,趙匡胤則最後時分拿著斧子跑到宮殿門口戳地並不停的嘆息
那麼我們分析,喝酒途中數次離席,那一定是要跪拜。而跪拜的原因無非是感恩或者是——表示自己有罪並悔過
想必,趙匡胤應該知道了他弟弟的不臣之心,並且在這頓酒中有所透漏。而受到驚嚇的趙匡義必然數次請罪並表示自己悔過
而且,趙匡胤一度起了殺心,所以手中拿上了斧子,但是最後卻跑到門外戳地並表示無奈(他還是下不了手殺這個貌似悔恨的弟弟)
然後,趙匡義走了。。。是的,他離開了,而此時趙匡胤並沒有死亡,不過,不多久之後,趙匡義駕崩了
就因為喝了幾杯酒?正值壯年的趙匡胤就這麼死翹翹了?
誰都不會相信的,然而歷史就是這樣無情且戲謔。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一命嗚呼,而繼承皇位的竟然是他的弟弟趙匡義
此時趙匡胤有後,且已經長大成人,無論如何都輪不到趙匡義的
所以,一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關於趙匡胤的死,只有隻字片語(斧聲燭影最為知名)
而且,在《宋史》中,多次記載趙匡胤對於趙匡義的“變態”喜愛,比如說趙匡胤經常跟人說,他弟弟長得帥走路還霸道,比自己這個土包子帥的多
還有什麼一看就是帝王之相類的胡話
甚至,在五年之後,趙普竟然搞了一個什麼“金匱之盟”
意思是太祖在位時期,太后就說了,五代十國很亂的原因是首任皇帝雄才大略,孩子上臺因為太小,被權勢太高的武將給替代了,所以啊,匡胤啊,等你不行了得傳位給你弟弟才能保住咱趙氏江山哦。
而趙匡胤同志聽完以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就答應了。
而金匱之盟就是太后立下的遺詔,也就是趙匡義即位名正言順的證據
好嘛,都當了好幾年皇帝了,才拿出來?鬼才信呢
所以,此事之結果,各位看官認為在下言之有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