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熱歷史

    《宋史·竇儀傳》記載: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多用做結婚的祝福詞吉祥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

    五子登科的典故,主人翁叫做竇燕山,他原本是五代後周時期的一個土財主,為人尖酸刻薄,小肚雞腸,不愁女人不愁錢,雖然妻妾成群,但是沒有兒女,相傳某天夜裡,竇燕山突然夢見了死去多年的父親,老爺子對他說:你心術不正,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竇燕山去拜佛,在寺廟的拜殿旁邊,撿到了一個袋子,裡面裝著二百兩銀子,三十兩金子。這一筆橫財,要在以前竇燕山早就佔為己有了,但是現在他要從善,所以他便在寺廟旁苦等失主。好在不久,失主終於趕來,一邊嚎哭,一邊四處張望,竇燕山就問那人為何哭泣,那人說道:“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父親。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竇燕山這才確認是失主無疑,於是把錢還給了失主,還另外附贈了一筆路費,失主感激涕下,道謝而去。  

    竇燕山還在他家鄉做了不少善事,替窮人娶媳婦,替沒有嫁妝的窮苦人嫁女兒,對窮苦百姓更是慷慨解囊。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忙包辦。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賙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積了大陰德。

    又有一次,竇燕山又做夢了,自己的父親對他說:“你的善行感動了天帝,不久你將有五個兒子,而且都能金榜題名。” 醒來發現是夢,於是更加修身養性,從善積德,從不怠慢。 後來,竇燕山果然生了一個又一個孩子,不僅有五個兒子,還有六個女兒。

    竇燕山注重禮儀,重道義德行,並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不斷的發達,後來他的長子竇儀,在後晉時期考中進士,入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老二竇儼,也是進士,歷任漢、周、宋初期禮部侍郎;老三竇侃,為後漢進士,官至起居郎;老四竇偁,入宋左諫議大夫;老五竇僖,後周進士,官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以“竇氏五龍”稱呼他們,而竇燕山本人,則享壽八十二歲,無疾而終。

  • 2 # 尚宮女史

    提到教子成功的典範人物,世人都知道孟母,孟母三遷而成就了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而另一個教子成功的典範人物就是竇燕山。在幼兒園孩子都會背的《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就是竇燕山教育出五個進士及第的兒子的故事,而這也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

    竇燕山的實際名字是竇禹鈞,因為住在燕山一帶,所以就有了竇燕山這個稱號,竇禹鈞的故事在范仲淹的《後周右諫議大夫竇禹鈞陰德碑》和《宋史·竇儀傳》中有所涉及,這裡大體說一下,說起來,竇禹鈞也算是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祖父都曾在朝為官,而竇禹鈞也在唐末做了幽州掾,即幽州節度使助理,但是竇禹鈞的前半生卻很一般。

    他三十歲還沒結婚,這個年齡放在現在來看也是大齡剩男,更不用說是在十幾歲就能結婚的古代了。當然,竇禹鈞出生在唐朝末年,當時的大環境本身就是不好的,而且竇禹鈞在孩童時期,黃巢起義就來了,所以在當時的大部分人,生活都是得不到保障的,婚姻也就得不到什麼保障。

    不過在范仲淹寫的碑文中,有這樣一個記載,即三十來歲的竇禹鈞有一天晚上夢到了父親和祖父對自己說:“汝早修行,緣汝無子,又壽不永。”意思就是讓竇禹鈞趕緊做好事,因為竇禹鈞這一生的命運很不怎麼樣,沒有兒子還短壽。

    在父親和祖父的勸說下,竇禹鈞就開始行好事,碑文中舉了兩個例子,其一就是家裡的奴僕偷了二百千,害怕事情洩露,就把自己的女兒拿出來頂債然後自己跑了,而竇禹鈞知道後不僅沒有為難這個女孩子,反而將其撫養長大,還給了豐厚的嫁妝讓其出嫁。另一個例子就是竇禹鈞在延壽寺拾金不昧。

    而關於竇禹鈞幫助族裡的人故事就更多了,宗族之外,竇禹鈞還幫助鄉里,更是創辦書院,藏書千卷,為當地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可以說,竇禹鈞做的善事不計其數,成為燕山一帶的大善人,而在竇禹鈞四十來歲後,他再次夢到了父親和祖父,他們告訴竇禹鈞,他做的善事起了作用,其結果就是:“特延三紀之壽,賜五子,各榮顯。”

    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善有善報的故事,當然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後期竇禹鈞有了五個兒子後的事情。這五子分別是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竇禹鈞對這五個兒子的教育非常盡心,也非常的嚴格,而且後來這五個兒子都進士及第,然後入朝為官,也因此,“義風家範,為一時標表”。

    竇禹鈞本身在五代十國時期做的官並不是很大,大部分時候都是做的州支使判官,到了後周時期才升為戶部郎中、太長少卿,但是後周建立的時候,竇禹鈞實際上已經年近八十,所以即便是他心有餘力卻不足,顯德二年,八十二歲的竇禹鈞“沐浴別親戚,談笑而終。”

    竇禹鈞生前和五代時期的官場不倒翁馮道有些交情,馮道對於竇燕山和竇家五子評價比較高,他曾專門做過一首詩:“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這五個兒子基本都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舉進士,然後入朝為官,在北宋時期依舊活躍在官場上,其中竇燕山的長子竇儀在《宋史》中專門有傳記,還附帶這竇儀的弟弟竇儼和竇偁。竇儀在後周時期就已經官至兵部侍郎,到了北宋時期又任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並參與編撰《宋刑統》等,是北宋時期的名臣,還差一點成為宰相,不過因為趙普從中作梗,竇儀最終還是沒有為相,竇儀去世後,趙匡胤還發出長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

    竇氏五子中只有竇偁曾任參知政事,離宰相最近,但還是遺憾的,竇儼曾說過這樣的話:“儼家昆弟五人,皆登進士第,可謂盛矣。然無及相輔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無論如何,竇氏家族已經算是盛門,後來竇儀的三個兒子也都進士及第。

    竇燕山的這五個兒子又被稱為竇氏五龍,後來,五子登科就成為一個祝福語,是古人最樸素的願望,畢竟,在古代,科舉考試是改變命運的最重要的一個考試,尤其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幾乎是唯一能進入官場的通道,所以“金榜題名時”才成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而在一個家庭中,如果能培養出兩個以上的進士,必然會成為一種榮耀,像“一門三進士”、“五子登科”這種基本就是少數中的少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也難怪五子登科會成為新婚祝福語。

  • 3 # 中國歷史研究所

    五子登科,現在用的最多的時候就是在結婚的時候給別人的祝福語。

    五子登科的意思一看就很明確,就是五個兒子都登科及第,在古代科考中進士就意味著登科,也就有機會做官了。

    這個成語的典故就出自五代十國時期,據記載在後周時期有一個叫竇禹鈞的人,後周時期擔任戶部郎中、太常少卿,最後以右諫議大夫致仕,致仕也就是告老還鄉,退休的意思。而他就有五個兒子,都登科及第做官了。

    長子竇儀,五代時期後晉時期考中進士,後漢時期擔任禮部員外郎,後周時期擔任過翰林學士,兵部侍郎。

    次子竇儼,後晉時期考中進士,在後晉,後漢,後周時期都一直擔任過官職,一直到北宋時期擔任禮部侍郎。

    三子竇偁,後漢時期考中進士,在北宋時期擔任兵部郎中,後來擔任樞密直學士,左諫議大夫,任參知政事。

    四子竇侃,後漢乾祐初年(948)舉進士。在後周官至起居郎。

    五子竇僖,後周中進士,在北宋時期擔任左補闋,而且為官清廉,當時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

    後來五子登科也被記錄在《三字經》裡面: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不過現在的五子登科就不是這個意思了,現在的意思就是票子,車子,房子,妻子,孩子五子俱全。才算是五子登科。

  • 4 # 江水趣談

    登科的意思就是指考上了進士,所以古代人說的“五子登科”,是指一家裡面有五個兒子中了進士。而這裡的一家人指的是竇禹鈞,所以五子是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他的五個兒子在考取了進士以後,竇儀當了禮部尚書、竇儼做了禮部侍郎、竇侃做了左補闕、竇偁更是左諫議大夫參和政事、竇僖是起居郎。五個兒子在官場還是挺一帆風順的,而且都比較出色。

    其實五子登科的來源民間故事說的是竇禹鈞十分會教育孩子,將他的五個孩子都培養得很優秀,並且前後都考上了進士。這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五子登科”是很好的一種寓意,同時這也被大家當作了吉祥圖案,保佑家裡的考生也像他們一樣爭氣。

    一開始古代故事還是另外一個意思,因為竇禹鈞一開始雖然很有錢,但是為人不怎麼樣,也一直沒有孩子。當他爹給他託夢以後,他開始日日行善,最終培養出這樣五個優秀的孩子。所以大家也用他的故事告訴大家要多做善事才會有好報。

    後來慢慢的五子登科就不再僅僅侷限於只形容考場上的事了,五子的內涵也隨著時代而發生著改變。

    1、官僚中的的“五子登科”指的是:說話賣官子,開會擺架子,玩樂有點子,做事沒法子,每天混日子。

    2、留學生中的“五子登科”指的是:戴博士帽子,開名牌車子,掙大把銀子,買豪華房子,生白胖兒子。

    3、基督徒中的“五子登科”指的是:溫和善良的君子,奮勇向前的卒子,擇善固執的傻子,認真勤奮的尖子,悔改回頭的浪子。

    補充說明:

    1、五子登科又象徵及第封侯,時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則指代“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的理想生活。

    2.、抗日戰爭勝利後,囯民黨接收大員到收復地區先搶金子、銀子、房子、車子、女子,被人諷刺為“五子登科”。

    3、《飄帥》電視劇裡的“五子登科”是指金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

  • 5 # 考古者說

    《三字經》裡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這裡提到的竇燕山,就是五子登科的那“五子”的老爹。

    竇燕山,本名竇禹鈞,因為是燕地人,所以在《三字經》裡就被稱作“竇燕山”。竇禹鈞去世之後,歐陽修還親自為他撰寫過紀念之文,可見面子多大!

    話說竇燕山家裡也挺富裕,但是一直到30多歲,他還沒有孩子。直到有一天,他夢見了已經故去的祖父和父親。

    這天夜裡在他夢中,祖父和父親對他說,因為你的前世做過太多惡事,所以這也是你註定沒有孩子,而且壽命也不會很長。

    竇燕山聽說之後決定這輩子不再做惡事,行善積德。

    有一次他的僕人偷了他一大筆錢,但是又擔心被發現受到懲罰,於是就把自己的小女兒送到了竇燕山家裡,然後獨自跑路。多元山的家人發現小女孩之後,又發現小女孩的手上還記著一張欠條寫著用孩子來抵債了。

    竇燕山看到這個小女孩很是可憐,於是就把欠條直接燒掉,都囑咐自己的妻子善待他,當小女孩成年之後還為她挑選了良婿,拿出大筆嫁妝把她風風光光的嫁了出去。

    還有一次竇燕山在一座寺廟裡拾了30兩金子和200兩白銀。想了想,這應該是失主不小心丟掉的,所以就在那裡等著失主到來,然後還給了他。

    竇燕山還特別注重文化事業,自己建了一家書院,收集了上千捲圖書,禮賢下士,吸引了一批人前來讀書,幾乎相當於是建了一個公益圖書館。

    竇燕山做過其他的好事就不再提,就這樣過了10年。有一天,他又在夢裡見到了自己已經亡故的祖父和父親。

    這一次父親和祖父對他說:我們之前確實跟你說過,按之前的情況你確實沒有孩子而且壽命很短,但是這些年來你一直做好事,所以天神特別給你增加了36歲壽命,還賜給你5個孩子,而且這5個孩子個個有出息。

    果然沒過多久,竇燕山的5個孩子就相繼出世。

    果然這5個孩子都聰明伶俐,當事人稱他們5個虎頭小子為"竇氏五龍"。

    5個孩子後來都中了進士,而且都在當時的歷屆政府(後晉,後漢,後周,北宋)裡做過不小的官。

    其實竇燕山的故事不僅是一個父親給予孩子良好教育的故事,更多地宣揚的是因果報應。

    按照傳說的故事,竇燕山因為前世行為不端,所以今世本應西下無子,而且壽命很短,但是由於他在之後多做善事,積累起了善果,所以果報就映在了這一世上,天賜給他5個優秀的孩子。

  • 6 # 長安一少年

    古人說的“五子登科”指的是“三字經”中講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故事。竇燕山其實原名叫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故稱竇燕山。竇燕山是個商人,由於為人心術不正,老是坑蒙拐騙,賺了不少昧良心的錢,也正是由於他缺德事幹的多了,所以一直到了三十多歲還是沒有兒子。

    有一天他做夢夢到父親,勸他要行善積德,因為他為富不仁,坑蒙拐騙的事情連上天都已經知道了,所以要是不行善積德,讓上天收回對他的看法就會短壽,也會斷子絕孫。竇燕山醒來之後仔細想想也有道理,於是決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後就開始做善事來彌補自己之前做的惡事。

    有一次他外出撿到一袋銀子,他就一直在原地等著直到失主返回來尋找丟失的銀子;有窮人因為沒錢賣了女兒,竇燕山就把賣身契燒了,養育女孩至長大出嫁;鄰里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竇燕山總是給他們雪中送炭,幫他們度過難關。

    同時,竇燕山還設立了學堂,把上不起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他把家裡主要的支出都花在幫助別人身上,自己卻生活節儉,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漸漸的當地人都知道竇燕山成了一個大善人。

    後來他又做夢夢到父親,這次父親高興的告訴他,你現在做的事情功德積累很大,美名遠揚,上天也知道你做的事情。由於你行善事,上天將會賜予你五個兒子,你五個兒子將來都能將榜提名,你自己也會長壽,能活到八九十歲。他從此以後更加樂於做善事。

    後來,他果然生了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教子有方、家庭和睦,他五個兒子陸續都中了進士。他的長子名儀,北宋初年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後晉至北宋初期的一代名臣;次子名儼,也歷仕後晉,漢,周,到北宋初期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偁(cheng),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五子名僖,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這也被當時人們稱為竇氏五龍。當時的侍郎馮道為此寫了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零春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所以《三字經》中用“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來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說法。

  • 7 # 月淡風青

    登科是進士及第,就是考中進士。五子登科,五個兒子都考上進士。古人講究多子多福。多子就是福氣,五子登科是多子的升級版本。竇禹鈞生了五個兒子,五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

    古人常說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金榜題名,就是登科,中進士。洞房花燭夜,又稱小登科。人生四喜,登科佔了最重要的兩個。可見登科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隋朝楊廣開了科舉制的先河,然後歷朝歷代就這麼實行下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如果能透過讀書博取個功名,聲聞天下,那無疑是件讓人感到十分高興的事兒。還記得那個范進嗎?因為中了個舉人,就能高興地發瘋。中了進士,那得高興成什麼樣子?!老竇家五個兄弟全中了進士,老竇得有多高興!

    竇禹鈞,從後唐開始做幽州掾(屬吏),一直做到後周的右諫議大夫(正四品)。

    歷經四朝,官職一直在上升,靠的是自己的學識和為人。生了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偁,竇侃,竇僖。五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這五個兒子並不只是會考試,為人做官都很負責。這當然和竇禹鈞的家教是分不開的。這說明老竇在教育兒子上很有一套,不但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品。

    老大竇儀,最後做到侍郎,贈右僕射。老二竇儼也做到了禮部侍郎。老三竇偁做到了參知政事,贈工部尚書。老四竇侃任起居郎,老五竇僖最後任左補闋。五個兒子身居高位而且為政清廉。這顯然是和老竇的言傳身教分不開的。更厲害的是登科還 “遺傳”,竇僖的三個兒子竇絺、竇、竇誥,也都中了進士。這是八登科呀。

    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諳熟科舉套路是一方面,孩子勤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可是以前人們抹殺了這種勤奮,他們認為主要是竇禹鈞因為行善,得到神明的庇護。這樣一來,五子登科就走了味兒。勤奮勵志的故事,就變成了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因為不需要努力,只需做善事,就可能改變家庭的走向。所以,很多人相信了這個故事,並且把“五子登科”發展成一種祝福。

    擦亮雙眼,要明白,要想成功,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單單心善就行。燕山竇禹鈞的成功可以複製,那就是老竇的努力,加上孩子們的勤奮。不努力是摘不到好果子的。
  • 8 # 歷史寶藏

    五子登科,是歷史上的一段美好佳話。

    講的就是一家子,五個孩子,都學習成績不錯,讀書取功名,有個很好的前途。

    熟悉《三字經》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這裡說的教五子,其實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

    後周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說的也是竇燕山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也是有名有姓的,就是這個竇燕山。

    話說這個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為是燕地人,所以叫竇燕山。這個人家境豐厚,可是到了三十歲還沒有孩子,古代十幾歲就結婚了,三十歲沒孩子,父母不知道要多絕望了。於是竇燕山就多行好事,積陰德,總是就是做一些拾金不昧,救苦救難之類的事情,然後就感動了上天,隨後生了五個兒子,並且五個兒子還都讀書很用功,最後考取了功名。

    在古代多子多福的觀念下,五個兒子本來就是很不容易,很值得驕傲的,並且這五個孩子還都考取了功名,更是厲害了。物以稀為貴,這件事也因此而留名青史,成為後世的美談。

  • 9 # 帝國的臉譜

    古人讀書、求學、入仕,有很多勵志故事,如關於孟子的“孟母擇鄰”,關於范仲淹的“劃粥斷齏”,關於歐陽修的“以荻畫地”,關於陳省華的“父子四進士,一門兩狀元”等等。

    古代說的“五子登科”,也屬於此類。

    所謂“五子登科”,講的是在竇禹鈞的精心培養下,五個兒子全部中了進士的故事,這“五子”分別是:長子竇儀,次子竇儼,三子竇侃,四子竇偁,五子竇僖。

    竇禹鈞,天津薊縣人,排行老十,因有竇十郎之稱,因家居燕山之下,故又有竇燕山之稱。

    竇禹鈞這個人不簡單,他生活在五代宋初亂世,卻能躲避戰亂,安心於鄉野,對膝下五個兒子悉心教育,讓五個兒子全部成材,而且後來個個身居要職,成了遠近聞名的好父親、好導師。

    那麼,竇禹鈞為什麼能把孩子培養得這麼優秀呢?

    范仲淹寫的《竇諫議錄》一文,是記載竇禹鈞事蹟非常詳細的一篇史料。不過,雖然詳細,不過也是經歷介紹,對於教育事蹟,卻也似乎並無過人之處,范仲淹在文中,也只說竇禹鈞曾經舉資建了一座書院,購買數千卷書添置其中,請了老師為兒子們授課,這些,似乎也並無特別之處。

    另外,六朝宰相馮道曾寫了一首詩,《贈竇十》,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馮道的這首詩,倒為我們提供了竇禹鈞教子的訣竅:“教子以義方”

    確實,竇禹鈞教子,重在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為兒子們樹立榜樣。

    竇禹鈞雖然是個富翁,但他有仕有義。

    竇禹鈞家有個僕人,有一次起了賊心,偷了他一大筆錢,隨後準備逃跑,但又因為竇禹鈞平日待自己好,不能昧著良心,因此寫了個憑證,系在自己女兒手臂上,憑證上寫道:“永賣此女,與本宅償所負錢。”然後逃了。

    竇禹鈞收到憑證後,當即燒掉,不僅對僕人的偷盜沒有追究,同時還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女孩,後又將她撫養成人,且自貼嫁妝,送她出嫁。

    多年後,偷錢的僕人聽說了此事,滿心愧疚,趕緊回來謝罪。

    竇禹鈞原諒了他,重新給了他工作,對之前的事隻字不提。

    竇禹鈞為人很寬厚,而且仗義疏財,親朋戚友中有人去世,因貧不能安葬的,他主動出錢幫助。

    窮人家女兒到出嫁年齡而辦不起嫁妝,竇禹鈞慷慨解囊,由他置辦嫁妝出嫁的女孩有28人。

    親鄰好友中有家庭貧困的,他常常雪中送炭。

    竇禹鈞幫助過的人很多,但自己卻非常節儉,家裡沒什麼金銀飾物,妻兒穿的也是粗布衣服。

    竇禹鈞建的學院,四方寒士皆可來學,只要有志於學、勤奮努力的,他免費提供食宿。據說,透過竇禹鈞的學院成材的寒士頗不少,他去世後,有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還為他守孝三年。

    竇禹鈞用他的言行,履行著一個父親的責任,踐行著一個讀書人的操守,在孩子們的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種子。

    他的五個兒子不僅學業優異,全部考上了進士,而且後來個個在朝廷擔任要職,顯赫一時。

    他的長子竇儀曾任工部尚書,次子竇儼任侍郎,三子竇侃任起居舍人,四子竇偁任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左補闕。但有趣的是,不管兒子們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那都是恭恭敬敬,規規矩矩。

    竇家聞名一方,常有客人來訪,每每來客,竇禹鈞堂屋一坐,那一尚書、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都侍立在側,畢恭畢敬,一派世家風範。

    我想,竇禹鈞之所以能培養出五個進士,恐怕就是這種良好家風浸染的結果。

  • 10 # 狄飛驚

    登科,是古代科舉考試術語,指的是舉子透過會試,考中進士。

    五子登科,顧名思義是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

    五子登科的故事源自五代時期,一個叫竇禹鈞的人。

    竇禹鈞生活在五代時期,官至右諫議大夫,此人一生沒有多少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五個成功的兒子,他的五個兒子全都考中進士,一時傳為美談,當朝太師馮道為此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長子竇儀、次子竇儼、三子竇侃,哥仨在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同一年考中進士。

    四子竇偁,後漢乾祜二年(949年)考中進士。

    五子竇僖,後周廣順初年(951年)考中進士。

    五子之中,成就最大的是長子竇儀、五子竇僖。

    竇儀才華橫溢,學問淵博,廉潔清簡,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十分讚賞竇儀的才華,讓他再任翰林學士,一生兩入翰林,為時人推崇。

    竇僖曾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任參知政事。

    五個兒子全部考中進士,三個兒子同一年登科,如此成就算放眼整個古代歷史,也極為罕見,竇禹鈞老先生到底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兒子,才能取得這等成績呢?

    按照史料記載,這是竇禹鈞行善積德,得到福報的結果。

    說起奇怪,竇禹鈞身體健康,到了三十歲卻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竇禹鈞很著急,但沒有一點辦法。有一天,他做夢夢見有自己的爺爺說他前世罪孽深重,三十歲無子是對他的懲罰,而且他陽壽很短,必須行善積德,才有機會改命。

    竇禹鈞夢醒以後深以為然,此後不斷行善積德,後來又夢見爺爺對他說你行善積德做得很好,老天爺給你延了三十六年的壽命,並且賜給你五個兒子,五個兒子將來都能顯貴。

    竇禹鈞受到鼓舞,更加行善積德,果然相繼添了五個兒子,為了兒子將來事業有成,他對兒子約束管教很嚴,並建書房四十間,藏書數千卷,聘請文行兼優之士為師授業。在竇禹鈞的悉心培養下,五個兒子個個聰穎智慧,文行並優,時人贊為“竇氏五龍”。由此可見,“竇氏五龍”之所以能實現“五子登科”的傳奇故事,跟竇禹鈞的教育培養是分不開的。

  • 11 # 青城雪未暖

    “五子登科”是年畫中常見的畫面,它指的是後代有出息,五個子女都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所以,這個詞常被用為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

    “五子登科”講的是後周時期竇禹鈞教子有方,其五子儀、儼、侃、偁、僖都在科考中金榜題名。

    《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教子圖】

    1、竇燕山,有義方

    竇燕山又叫竇禹鈞,他是後周的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

    【周初,為戶部郎中,賜金紫。顯德中,遷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致仕。】

    竇燕山三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孩子,他感到很奇怪,後來他夢見自己的祖父託夢給他:你前世作惡太多,汝命中已該絕嗣,壽亦只在明歲。及早行善,或可少延。

    得到祖父指示的竇燕山開始行善積德,想要改變無子的情況。

    有一次,他在延慶寺旁,發現了黃金三十兩、白金二百兩。

    竇燕山心想,這一定是誰不小心遺失在此,因而,第二天清早,他便早早在此等候。

    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少年哭著進了此殿,竇燕山便詢問他:少年你這是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少年回答說:我的父親犯了重罪,被關在獄中,我到處求親戚,告朋友,湊齊了白金二百兩、黃金三十兩。本打算去贖父親出來,結果負責收贖金的官員沒有在辦公室,我就在親戚家吃了一頓飯,席間喝了一些酒,回家路上把錢意思了。

    【注:古代有相關法律規定,只要不是造反、殺人之類不可赦的重罪,一般的重罪可以透過交納一定的金錢贖清罪行,類似於清代“議罪銀”制度。】

    竇燕山笑著對少年說:“不消著急,偶爾拾得在此,相候久矣。”

    少年開啟竇燕山的包裹,發現裡面錢銀不僅沒少,反而多出不少,原來是竇燕山自掏包袱。

    少年滿懷感激,對竇燕山磕頭拜謝。

    當然,這只是一件例子,他做的善事還有很多。

    興許竇燕山的行為確實感動了上天,竇燕山之後連生了五個兒子:長儀,次儼,三侃,四偁,五僖。

    2、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的五個兒子,後來都高中科舉,做了大官。

    其中,長子竇儀官至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事,後改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儼官拜禮部侍郎;竇偁任參知政事、左諫議大夫;竇僖任左補闋……

    參考資料:《北東園筆錄》

  • 12 # D東哥

    古時,人們把考上進士的人叫做登科。後來一個家庭裡有五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稱為“五子登科”。後來,五子登科成為中國傳統的吉祥語,表達人們期望子女能出人頭地,取得好的成就。“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竇儀傳》。記述了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三字經》就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主要是用來歌頌竇禹鈞教子有方,也是鼓勵孩子從小要好好唸書。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分別是:竇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竇儼: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竇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竇偁: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注:圖片來自網路

  • 13 # 舊時樓臺月

    歷史發展的程序中,關於人才的選拔產生了很多制度,而選拔人才的標準也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變化著。科舉制度的產生標誌著人才選拔制度相對成熟,同時也為統治階級的人才儲備做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五子登科”的故事就與科舉考試製度有關。

    “五子登科”故事的出處。

    從古至今,人才選拔制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人才儲備足夠,國家才能持續穩定的發展。在科舉制度還沒有產生之前,很多都是透過“舉孝廉”的方式,從地方向中央舉薦人才。

    不過,科舉考試中更加註重人才的文學知識或者是邏輯能力等。想要在科舉考試中一鳴驚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古往今來,追求功名的學子不在少數,他們寒窗苦讀十幾載,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榜上有名。

    可是,科舉考試就如鯉魚躍龍門一般,不是努力就可以成功,很多人苦讀多年卻沒有結果,這也是科舉考試的一個常態。不過,總有那麼一些人是例外的,據說五代後周時,有一個人叫做竇禹鈞,他有五個兒子。

    竇禹鈞的那五個孩子個個都是天賦異稟,小小的年紀就有著異於常人的學識,在他們長大之後,都選擇了去參加科舉考試,而且無一例外的都中了舉,所以稱其是“五子登科”。在別的人家看來,不僅是羨慕,他們都認為竇禹鈞一家是受上天眷顧的一家,非常有福氣。如此一來,五子登科還用來做祝福語,寓意著追求得到了滿足。

    “五子”為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據說竇禹鈞原本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作為商人,他並沒有做文人的想法,更沒有想去參加科舉考試的慾望。竇禹鈞從商久了,他的內心就慢慢地被利益腐蝕了。

    某一天,竇禹鈞正在睡覺,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了自己過世的父親,父親在夢裡和他說:現在你都快三十歲了,還沒有一兒半女,你若一直這樣沉迷於利益之中,不思進取。將來咱們家就會後繼無人,你也會早早地去世。假若你現在悔過,多多行善,才有可能改變你之後的命運。

    竇禹鈞醒來以後,滿頭大汗,夢中父親的話十分觸動他。於是,他變得樂於助人,廣積善德。後來,他生了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十分優秀,不僅品德優良,而且非常有學識。

    他那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相繼考中進士,入朝為官,為朝廷、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他的大兒子竇儀是宋初時期的翰林學士,竇儀去世之後,宋太祖趙匡胤還為此感到非常的難過。

    不僅是竇禹鈞的五個兒子非常有出息,他後來的幾位孫子也非常有本事,而竇禹鈞也因此長命百歲,一生幸福。因此,五子登科也是人們希望自己的家庭和竇禹鈞一家一樣,可以總有錦繡前程。

  • 14 # 鐵筆禪心

    《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這不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嗎。

    五子登科的故事發生在五代後周時期的北京。竇燕山出生豪門。恃才傲物。30歲時仍然無子。有一天他夢到父親教育他說,為人要樂善好施,多做好事。你現在這樣很會遭到惡報。竇燕山從此修橋鋪路。他也積善德,抱有了五個兒子。而且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登科及第。三個是進士,兩個是舉人。所以叫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的故事之所以進入到了《三字經》,說明這個故事並不簡單。它的意義很大。他告訴家長要積善。只有家長積善孩子才會成功。如果一代一代的人都這樣想,一代一代的人都會幸福。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記憶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代一代人這樣傳。這上一代上一代的人不就是我們的祖宗嗎?所以要熱愛我們的祖宗。這成了現在很多人不能接受得!我們是現代人。潛臺詞是再說不要祖宗了。所以就要有餘殃。

    五子登科的故事並不是教育孩子的。他是教育家長的。現在很多家庭存在著父母角色的喪失。或者父母將自身的壓力都轉移給了孩子。我常常在講座中。提到父母都讓孩子讀中華文化的經典。而父母並沒有依教奉行。每一位中國的父母都不該忘記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

    華人看到一個小孩子胡作非為。就罵他的爸爸,罵他的媽媽。說他沒有管好,說他沒有家教。在華人的教育中,活一輩子都不要給父母丟人。然而也有反面教材。我給大家找幾個古代的例子聽聽。

    漢宣帝時有個人叫陳萬年。是個御史大夫。現在就是搞監察的。他是個偽君子。謹小慎微,誰都不敢得罪。他的兒子叫陳鹹,他是個執法如山仗義執言的官員。一個剛正不阿的兒子和一個溜鬚拍馬的父親。陳萬年總是教育兒子要圓滑一點兒,要明哲保身。陳鹹站在邊上聽。居然睡著了。噗通一下摔倒在地上。陳萬年舉著柺杖要打,他轉身就跑。《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在講課時總問孩子。要是父母說錯了怎麼辦?就如這裡邊講的陳萬年和他的兒子一樣。聽著聽著睡著了。不能被打轉身就跑。誰說華人是愚忠,愚孝。

    《三字經》中還講了中國歷史上三個有名的孩子,他們是孝道和悌道的榜樣。一個是四歲時讓梨的孔融。一個是九歲為父親溫席的黃香。一個是11歲擊鼓就父親的吉分。再加上五子登科中的五個好孩子。我們知道這八個孩子必有八個優秀的父母。

  • 15 # 藏品分享

    五子登科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wǔ zǐ dēng kē。解釋: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也比喻世俗追求物質滿足。出自《宋史·竇儀傳》。 [1]

    一、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唸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二、史稱“黃平科名輩出”、“在黔為文物聲名之地”,至清末黃平有進士29名,舉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黃平人王耘中進士,其子侄五人,中舉三人,中進士兩人,後人讚譽為“五子登科”。(貴州黃平縣舊州古鎮)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五代後周時人,家住燕山一帶,故人稱竇燕山。經等多方認定,西龍虎峪鎮龍前村(現屬天津市薊州區),被竇燕山文化研究會最終確認為竇燕山的故鄉。

    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

    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

    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

    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賙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

    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

    《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黃氏“五子登科”

    宋洪邁《夷堅志·補卷三》有“五子科第”條:黃汝楫,方臘犯境,汝楫出財物二萬緡,贖被掠士女千人。夜夢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賜五子科第。”其後子開、閌、閣、誾、聞,皆登科。

    黃汝楫生有八個兒子,其中五為進士,三登制科,都步入仕途。中進士的五人分別是:

    黃開(1119-1190),字必先,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閌(1127-1169),字必謙,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閣(1130-1182),字必升,紹興二十四年甲戌科(1154年)張孝祥榜。

    黃誾(1134-1201),字必誠,乾道五年己丑科(1169)鄭僑榜。

    黃聞(1137-1213),字必明,紹興三十年庚辰科(1160)梁克家榜

    李氏“五子登科”

    從南宋至今八百餘年來,汾源李氏族人在靜樂縣、婁煩縣、嵐縣、寧武縣等四縣七十餘個村繁衍生息,已發展到一萬餘戶,五萬餘人,是李姓一個龐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於南宋嘉定年間,賜封中憲大夫(正四品),其後半生是在靜樂縣水洞莊度過的。 汾源李氏從宋至今八百多年,其歷史之久,居住範圍之廣,人口之龐大,且世系井然,這些特點在族譜上也是少見的,不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譜上湧現出不少傑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潤。李裕官至棗強縣令,李彬任承德郎信州路總管府推官;李珪先歷州吏目賜授登士郎;李佐學府生員;李潤生員。五子皆有功名,族人稱之為“五子登科”。

    可見“五子登科”是從這些同家族人聯翩登第而來的一句祝福成語。

    王氏“五子登科

    ”在貴州黃平縣城北邊高高的架樑坡下,有一懸崖名叫馬家巖。馬家巖古稱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處距地約20米,有高4米、寬3米的硃色“中”字。據嘉慶《黃平州志》記載,此乃黃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書。王枟一家六代有中近士、舉人等12人,被譽為“五子登科 [2] ,是黃平真正的名門名人,其寫“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懸於崖上讓人一攬無遺,目的是激勵後人勤學、治學,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報效國家。

    扛治《貴州圖經新志》及嘉靖《貴州通志》謂其“平齊陡削,宛若揭榜。”王耘書此硃色“中”字於其壁,取“中榜”之意,以此激勵後學,搏取科舉功名。乾隆庚辰科進士李臺有詩句雲?“摩崖‘中’字丹常渥,珍重嘉名是‘榜山’。”現該摩崖“中”字色歷經數百年風雨洗滌,雖已不見影子,但“中”字的故事一直在民間裡傳頌著。

    劉氏“五子登科

    劉式娶妻陳氏,生有5個兒子:劉立本、劉立言、劉立之、劉立禮、劉立德。

      劉式的妻子陳氏也是一位非常優秀賢惠的母親。據記載,劉式去世後,陳氏召集5個兒子,對他們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身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金銀財產,所遺留下來的只有書籍數千卷。這就叫墨莊,希望你們都在墨莊中安心耕讀,以後能夠學有所承,繼承光大你們祖先的事業。"她的兒子們都遵從母親的教誨,刻苦攻讀,後來果然都考取了功名,中了進士,做了郎官。此事在劉氏家族和當地傳為美談,人們因此稱陳氏為"墨莊夫人"

    龍氏“五子登科

    龍氏況公,字景荀,唐光啟二年鄉舉,昭宗龍紀元年任大理寺評事,配陳氏。生有五子:龍欽、龍琮、龍瑊、龍瑀、龍琳,皆登科。

    龍欽,字亮工,光化二年中三史科任四門博士,天佑三年授光祿寺少卿

    龍琮,字黃石,顧村祖,宋時贈司徒

    龍瑊,字鹹玉,任四川兵馬都監

    龍瑀,領南唐鄉舉,隱德不仕。下諱琰,字大初,為郭公父詠沙詩曰:“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後登哲宗元符乙卯舉。時蜚,中高宗紹興庚午舉。曰表臣,中寧宗慶元乙卯舉,任安遠尉。曰明初,授登仕郎。曰恭德,字叔南,任淮東制置司

    龍琳,字璧齋,任南唐吉州仕曹

    以上是全部回答。

  • 16 # 我是風箏雲

    因為小學時候背過舊版的《三字經》,所以對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因為在舊版《三字經》中有一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對應的就是題主所問的古代人們常說的“五子登科”的故事。今天我們就簡單來說下這個典故以及相關的故事。

    一、《三字經》中的“竇氏”家族的“五子登科”:

    《三字經》中的“竇燕山”其實原名叫做“竇禹鈞”,只是他家住在燕山一帶,所以後人就逐漸稱之為“竇燕山”。他相傳生活在五代末期,因為很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所以最後五個兒子都很有才學,都中了進士,進場為官。

    竇禹鈞原本原本出身在富裕家庭,祖上不是高官就是富商,所以他從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長大成人後,他也入朝為官,不過對於功名利祿不過於追求,一心將精力放在了教育自己的子女身上。

    為了方便更好地教育子女,家境富裕的他便開設了私塾,辦理了學堂,用重金廣招周圍的文人學士前來教書授業。當時周圍很多達官貴人都將子女送過來讀書,隨著求學的學童越來越多,他不得不多次擴建學堂。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招收學童並不看重家境,很多窮苦人家的孩童,只要願意認真學習,他都是極力資助學費或者減免食宿費。

    所以,竇禹鈞在當地有著很好的名聲,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後來,他的五個兒子都中了進士,最高的做到了宰相。人們紛紛誇讚他教育有方,稱他們家是“五子登科”,意思就是五個兒子都中了進士。再往後,人們也慢慢將“五子登科”作為一個成語,用來比喻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後輩能夠像“竇氏”一樣能夠在科舉中取得功名。

    二、宋朝“黃氏”的“五子登科”:

    還有一種對於“五子登科”的說法,說的是在宋朝時期,有一家人,家主叫做“黃汝楫”,是一個方圓百里人盡皆知的大富商。他為人慈善,經常開設免費粥鋪,施捨給因天災戰亂到處流浪的災民。

    對於這一點,在宋洪邁《夷堅志·補卷三》有“五子科第”記錄:

    黃汝楫,方臘犯境,汝楫出財物二萬緡,贖被掠士女千人。夜夢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賜五子科第。”其後子開、閌、閣、誾、聞,皆登科。

    說的是“黃汝楫”在方臘起義大軍侵犯了自己家鄉的時候,他用巨資贖回了被擄走的鄉中的婦女。有一天,他在夢中夢到有神仙告訴他,因為拯救了眾多的婦女性命,賜給他五子都中進士的好運。後來,果然他的五個兒子,都中了進士,上了皇榜。

    人們就將這各故事以“五子登科”的說法傳頌了下去,除了說他教子有方,更多的是對他救助家鄉百姓的一種肯定和讚美。

    三、其餘姓氏的“五子登科”:

    在古代,除了上述主流的兩種“五子登科”說法外,還有唐朝時期的“龍氏”、南宋時期的“李氏”、清朝時期的“王氏”,都是有五個及以上的兒子最紅上了皇榜,入朝為官,被傳為一段佳話。

    這些民間流傳的“五子登科”的故事,都有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父母有著自己的教育方法,或言傳身教、或聘請名人學士、或遠赴求學,再加上他們的孩子也比較爭氣,經過多年的辛苦學習,最終登上皇榜,為整個家族帶來榮耀,也為自己的人生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小結:

    所以古代人所說的“五子登科”中的“五子”就是指的五個兒子,廣為認同的就是指

    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即“竇氏五子”。人們透過“五子登科”這一流傳下來的故事,將自己對於兒女們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的希望寄託其中。如假設某個好友有五個兒子,那麼你恭祝別人將來“五子登科”,那麼對於對方就是莫大的祝福了。

  • 17 # 粉筆頭兒

    《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就是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故事。但是並不是只有他一家五子登科,不過他是最出名的一家。

    其他的五子登科還有:黃氏(黃汝楫)、李氏(李元章)、劉氏(劉式)、王氏(王枟)、龍氏(龍況),不過其中大多是家族中五子登科。

    登科,也就是考中進士,這五子都是竇禹鈞的兒子

    長子竇儀、次子竇儼、三子竇侃,後晉天福六年(941年)進士。四子竇偁,後漢乾祜二年(949年)進士。五子竇僖,後周廣順初年(951年)進士。

    竇儀,後周時官至翰林學士、兵部侍郎。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十分讚賞竇儀的才華,讓他再任翰林學士,一生兩入翰林,為時人推崇。竇僖曾在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任參知政事。

    竇禹鈞生活在五代時期,本人官至右諫議大夫,據史書記載,他三十歲都沒有兒子,忽然有一天夜間,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已故的祖父對他說:“你前生的惡業很重,所以你這輩子得了報應,不僅沒有兒子,並且壽命也很短。希望你及早迴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濟世的善事,或許可以改變你的命運。”他一覺醒來,把夢中祖父的話一一銘記於心,從此立志不做惡事,多多行善。

    六朝宰相馮道曾為竇燕山寫了一首詩即《贈竇十》,詩曰:“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竇燕山確實是教子有方,由於現在的史料上並沒有詳細記載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認為他更多的是言傳身教,為兒子們樹立了榜樣。

    竇家原來有個僕人,偷了兩萬銀錢,本想一走了之,但不知是良心發現還是因為竇燕山對他不錯,就寫了一張紙條系在自己女兒手臂上:永賣此女,償所負錢。後來竇禹鈞發現了這張紙條,直接就給燒了,還收養了僕人的女兒,最後為她備好嫁妝嫁了一位賢婿。

    竇禹鈞一生做的好事很多,曾經在寺院等待丟失金銀的失主很長時間。親友中有辦白事沒錢辦的,他出錢給人買棺材;有家裡貧困子女沒辦法婚娶嫁人的,他出資助其婚嫁。對於十分貧困沒辦法生活的人,他借錢給他們,使他們能用這筆錢做個小買賣來養活自己。他為了能救濟更多的窮苦人家,自己的私生活很儉樸,絲毫不肯浪費,每年的收入,除了供給家庭的必要生活費用外,都用來救濟窮苦人家了。他還建立了四十間書院,聚書數千卷,聘用品學兼優的老師,教育少年青年,對於無錢的貧苦子弟,代為繳納學費,他的書院先後造就了很多優秀人才。因為這個,他死後還有從書院出來的人為他守孝三年。

    竇禹鈞是教子有方的典範,至今廣東地區還把父親叫做“老竇”。

  • 18 # 讀書是福

    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稱竇燕山。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斗進,小稱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痛恨他的為富不仁,卻沒有力量主持公道。竇燕山昧良心、滅天理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歲了還膝下無子。在一個夜晚,他做夢。夢到他去世的父親對他說:"你心術不好。品行不端,惡名已經被天帝知道。以後你命中無子,並且短壽。你要趕快悔過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於勞苦大眾,才能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竇燕山醒來,歷歷在目,於是決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竇禹鈞到延慶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寶殿的拜墊旁,拾到了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遺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個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語的人,竇禹鈞問他何故哭泣,那人說:"我父親給綁匪擄去,將被處死,我好不容易向親友們東借西湊,得到白銀二百兩,黃金三十兩,預備把這筆金銀贖回我父親的死。哪知我一摸錢袋,黃金白銀都沒有了,這樣我的父親就難免一死,剛才我到這裡來進香拜佛,不知是否遺失在寺中。"禹鈞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誤,就將黃金白銀如數歸還,並且還贈給他一筆路費,失主歡天喜地的道謝而去。有個僕人偷了他很多錢,就自己寫了賣女契約,系在幼女背上,說:"永賣此女,以償還所偷的錢。"然後就逃跑了。竇公可憐他,燒了契約,養育這個女孩,養大後還為她擇婿出嫁。

    他家鄉有不少窮人,娶不起媳婦,女兒因為沒有錢買嫁妝而嫁不出去,竇燕山就把自己的銀兩送給他們幫助他們。親戚當中有不能辦喪事的,他就出錢幫助辦喪事;有無錢嫁女兒的,他就出錢幫助嫁女兒。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開支,全部用來救濟別人。同時,竇燕山還在家鄉設立學堂,收集上千卷書,請有學問的老師來教課。把附近因貧窮而不能上學的孩子招來免費上學。自己家裡則節儉樸素,沒有金玉飾品,也沒有華麗衣服。竇燕山如此賙濟貧寒,克己禮人,因此隨之積了大陰德。此後一個晚上,竇燕山又夢見自己的父親。老人告訴他:"你現在陰功浩大,美名遠揚,天帝已經知道了。以後你會有五個兒子,個個能金榜題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歲。"當他醒來,發現也是一個夢。但從此更加修身養性,廣做善事,毫不怠慢。

    後來,他果然有五個兒子。由於自己重禮儀、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竇家終於發達了。他的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後太祖趙匡胤曾悲傷地感嘆:"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竇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竇僖是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當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時,侍郎馮道贈他一首詩:"竇燕山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貴顯。最後,竇禹鈞做到諫議大夫的官職,享壽八十二歲,臨終前談笑風生,向親友告別,沐浴更衣,無病而卒。《三字經》中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歌頌此事,並形成了"五子登科"的成語,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家五子那樣,聯袂獲取功名、擁有大富大貴錦繡前程的理想。

  • 19 # 北岸木子話文史

    首先非常感謝能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許多吉祥和祝福語在中國民間很流行,比如:五子登科,六畜興旺、步步高昇、松鶴延年等。現在離2020年高考不到80天了,所有高考考生的家長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順利透過高考,金榜題名、五子登科。

    那麼,“五子登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在《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12個詞表明瞭成語"五子登科"的起源。

    古往今來,追求名望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寒窗苦讀,只希望自己能夠最後金榜題名。然而,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像鯉魚躍龍門,並不是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的。由於科舉考試通常每三年舉行一次,一次只有幾百人被錄取,許多人就算努力學習了許多年卻沒有任何結果。這也是科舉考試中的常態。

    五代以後,有一個叫竇禹鈞的人,他住在燕山,在今天的天津市薊州區。因此,他也被稱為“竇燕山”。

    竇禹鈞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作為一個商人,有一句俗話叫做“十商九奸”。起初,他不誠實,為了賺錢而欺騙。他的行為激怒了上天,他在30歲時還沒有生過兒子。

    一天,竇禹鈞正在睡覺。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他去世的父親。父親在夢裡對他說:現在你30歲了,還沒有一兒半女。如果你如此沉迷於利益而不考慮進步,我們的家庭在未來將沒有繼承人,你會早死。如果你現在懺悔,做更多的好事,就有可能改變你未來的命運。

    當竇禹鈞醒來時,他大汗淋漓。他父親的話在夢中觸動了他。從那時起,他開始樂於助人,積累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後來,他一口氣生了五個兒子,他們都非常優秀,不僅在品德方面,而且在知識、能力方面過人。

    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和竇僖,先後通過了進士考試,成為朝廷的官員,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長子竇儀,是宋初的名臣,從禮部尚書做到翰林學士。他臨死前,趙匡胤很傷心,說:“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其他幾個兒子也成了宋朝的高階省部級官員。不僅如此,竇禹鈞的八個孫子也有了很大的出息。竇禹鈞自己活到了82歲。

    透過對《三字經》的傳頌,成語“五子登科”在中國形成併成為一種傳統的吉祥圖案,表達了對子女在科科考上取得成功的希冀和像竇禹鈞五子一樣擁有光明未來的期望。

    現在,五子登科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新時代的人們賦予了它現代人的意義和觀念,“五子”被解釋為“妻子、兒子、房子、票子、車子”,這是一種現代人的理想生活。但是,歷史上的“五子登科”作為文化史的一部分仍然是有懷揣著古往今來美好的寄託的。

  • 20 # 光影時停

    大家好,我是光影時聽,有問有答,你問必答!

    起源:

    “五子登科”最初起源於民間,講述了一個父親教育孩子卓有成效的故事。據傳在五代後周時期,有個叫竇禹鈞的能人非常會教育孩子,他教育出來的的五個兒子都學富五車、才華橫溢,先後登科及第,留下了“五子登科”這種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佳話。

    “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當朝太師馮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三字經》

    後來這個詞就成了一種吉祥語,表示對後代功成名就的期盼。

    何為五子:

    長子名儀,在後晉時中進士,入宋官至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是宋初一代名臣。

    次子名儼,也是後晉進士,歷仕漢、周,宋初任禮部侍郎。

    三子名侃,為後漢進士,曾任宋起居郎。

    四子名偁,為後漢進士,入宋任左諫議大夫。

    五子名僖,為後周進士,曾任宋左補闕。

    當時人們美稱他們為“竇氏五龍”。竇禹鈞還有八個孫子,也都很顯貴。

    當然,五子登科雖然很難,但也不是隻此一家。至科舉制度創立以來,先後有黃氏、李氏、王氏、劉氏、龍氏等五個家族出現過五子登科的壯舉。

    趣說五子:

    舊官僚的“五子登科”:說話賣關子,開會擺架子,玩樂有點子,做事沒法子,每天混日子。留學生的“五子登科”:戴博士的帽子,開名牌的車子,掙花花的銀子,買豪華的房子,生大胖的兒子。基督徒的“五子登科”:溫和善良的君子,奮勇向前的卒子,擇善固執的傻子,認真勤奮的尖子,悔改回頭的浪子。時下新版:妻子、孩子、房子、票子、車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胎位不正可不可以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