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靜育兒記
-
2 # 心月lris
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意味著,用一種彼此尊重的方式來進行一個問題雙贏性的協商。和,我認為是平知、和氣,溝通說話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通知、告知,而是一種溫和的就咱們雙面面臨的共同的挑戰進行和氣對話的過程。善,我的理解是善良、善意,從人的角度出發在溝通時需要關注聽者的內心感受與接受力,以人為本,讓事情向善、向好發展。善,也有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之善意。堅,堅定、堅守,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你想要培養的是孩子未來具體的哪些品質?目標明確。堅守自己的養育底線與規則,不要朝令夕改,給孩子以沒底線、無邊界感。
-
3 # 調皮光影
成為一個“善意主動”的人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堅定”恰好與此不謀而合。和善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是第一步,這正是為人父母“善待”孩子的第一步。堅定地相信孩子、相信自己,也是正面管教的一個必要前提。“和善而堅定”對於我而言就是“換位思考”,與孩子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相信孩子,相信自己,堅定地在育兒的道路上繼續秉承“善意主動”的宗旨,培養“善意主動”的孩子!
-
4 # 想想的媽媽經
和善與堅定代表了既尊重孩子又尊重自己,以及對當時情形的尊重。在很多時候,我是個過於堅定的媽媽,老鷹型的上方卡作祟,想要控制的慾望一旦竄出,就容易與孩子陷入權力之爭,而這種鬥爭往往意味著兩敗俱傷。和善與堅定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提醒我,深呼吸,不發火不吼叫,身教大於言傳,尊重孩子,用語言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但要設立界限,不驕縱不懲罰,花時間幫助孩子學會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我的大兒子時常會有一些不當行為,很多時候是為了贏得過度關注。有一次,他把衛生紙整卷拉壞,以往很多時候,在我有意識技能不足的時候,尤其是自己的大腦蓋子開啟的時候,通常會是一頓指責後幫他收拾起來。那一天,我冷靜下來,把他單獨帶到房間,始終用和善的態度問他,衛生紙被弄壞了應該怎麼辦?他哭著幾度想要跑出房間,我始終堅定的看著他,要求他把衛生紙重新卷好!過了二十幾分鍾,他終於不再哭泣,我們倆一起把卷紙卷好,他也因為受到我不停的鼓勵而破涕而笑。
-
5 # 劉秀蓮正面管教講師
正面管教的和善而堅定是貫穿整本書的一個態度,也是我們教育孩子是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一個態度!
從字面意義上講和善代表了被寬容的、被接納的、被允許的!堅定呢是代表了界限,是不被允許和接納的!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矛盾呢?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你就知道了:
兒子平時在吃飯的時候經常會不好好吃飯,比較愛挑食!經常在飯後一兩個小時就開始喊他肚子餓了要吃零食,要買麵包!如果是在以前呢,我會在他吃飯的時候儘量哄著騙著讓他多吃一些!因為我們家是從來不買零食的,所以他肚子餓的時候會千方百計的纏著我讓給他買麵包!我就會是一通的說教:我早就告訴你了,吃飯的時候要好好吃飯,不然的話肚子會餓的,說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聽,你看現在餓了吧。一邊給孩子說教,一邊又害怕孩子餓著了,去給他買零食!但是這樣的場景呢,卻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我學習過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之後,我是這樣做的,吃飯的時候我會告訴他你吃的那麼少,等一會肯定會餓肚子,我相信你能堅持到下一頓飯。等到他肚子餓了再來糾纏我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媽媽知道你現在肚子很餓,媽媽愛你,但是不可以,我相信你能堅持到吃晚飯的。
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免不了一通哭鬧,但是我知道孩子在變好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在他哭鬧的時候,我會靜靜的陪著他,有時候會抱抱他,在試探過一兩次之後,兒子吃飯的時侯不用我再說:多吃一點!因為他知道媽媽不會給他買零食的。
和善而堅定,對我意味著就是讓孩子知道媽媽的態度是愛他的,並且理解他的感受,但是媽媽的界限是不可以。當孩子知道了媽媽的界限以後,他能夠感受到媽媽的愛,也知道他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孩子也會學會有自己界限,知到對錯。
-
6 # sunny饒
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意味著平衡。傳統的養育方式通常有三種。第一種家長是權威型,不管何時何地都是權力的掌控者,孩子必須要服從於他們。第二種家長是妥協型,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家長沒有權力可言,孩子進一步,家長就退一步。第三種家長是搖擺型,有時候他們會用權力控制孩子,控制無效時又會轉向妥協。兩種方式搖擺不定。而這三種養育方式都無法達到好的長期效果。只有在孩子面前做到和善和堅定的平衡,既尊重孩子又尊重自己和情境需要才能養育出健康,自信,快樂的孩子。
舉個例子:早上給女兒做好了蝦仁麵條,正當你滿心歡喜的叫她用餐時,她卻說要吃稀飯。我們看一下不同養育方式的家長如何應對。
權威型:快點吃,吃完去上學。不想吃別吃,活該你餓肚子。
妥協型:寶貝,媽媽這就給你做稀飯。
搖擺型:快點吃,吃完上學。不吃早飯,等會兒肚子會餓的。算了,算了我給你做稀飯吧。
和善與堅定型:我們今天的早餐就是蝦仁麵條,如果你不想吃可以不吃,但我們不會有別的食物代替。或許我們可以把稀飯列為明天的早餐,你覺得怎麼樣?
-
7 # 0拈花微笑0
很多人都遇到過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失控的情況——非要買一個玩具,不買就耍潑哭鬧。孩子最知道我們的軟肋在哪,在外面,家長面臨的挑戰更大,因為我們尷尬,怕別人會認為我們不稱職……
其實處理起來很簡單,先忽略旁觀者,從態度上退出和孩子的戰爭,把關注點放在當時環境需求上,而不是個人臉面或者權威的需求上。
問問自己,孩子要買的東西是之前提過的嗎?當天計劃安排告知過孩子嗎?孩子耍賴是因為你有過的承諾沒實現,還是由於計劃臨時有變讓他覺得突然?他這樣是不是讓你覺得難堪甚至丟臉?
孩子的哭鬧是他們調節情緒、釋放壓力和重新獲得力量的重要方式,我們不能輕易給孩子的哭鬧加上“無理取鬧”或“要挾”的標籤。
有時候真不是孩子故意要挑戰我們,大人需要反省,如果我們自己情緒不好,姿態不對,再好的方法和有效的理論,都會顯得那麼無力。
尊重孩子耍賴發脾氣的權利,接納他的行為,哪怕那個行為讓我們丟臉。同時,拒絕他的過分要求,和善而堅定的做你要做的就OK(注意,是堅定而不是強硬哦,區別在態度上,而且是做,不是光嘴上說說)。
-
8 # MandyBi
"和善而堅定”對我而言就是向孩子們表明“媽媽尊重你,願意以你朋友的身份和你對等的交流,與此同時,請你們遵守並執行我們的約定!”
“和善”,是開啟與孩子溝通大門的一把鑰匙,它只是一種語氣,但是隻有父母平心靜氣,良好情緒,有耐心時才能表現出來的,這就需要我們首先要掌控好自己,工作家庭生活的瑣碎很容易就變成翻臉的導火索,所以也需要給自己一點空間去消化吸收負面情緒,再去跟孩子交流。
-
9 # 妮妮媽2017
“和善而堅定”,和善是對孩子的尊重,堅定是對自己對原則的尊重,這個理念貫穿了整個正面管教的系統。
前段時間我帶4歲的女兒下樓去玩,我們下樓前約定好20:40回家,女兒當時碰到幾個同學玩得很開心,到了20:30我提醒她還有10分鐘,到了20:40我跟女兒說:“妮妮,時間到了,我們要回家了”,她說:“媽媽,我還沒有玩夠我要繼續玩”,我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時間到了,我們約定好的20:40回家,所以我們要回家了,其他小朋友也要回家洗澡休息了”,她不願意並哭起來了,我看著她牽著她的手說:"媽媽知道你很難過,因為你還想繼續玩”,她慢慢的哭聲小了,我繼續說:“媽媽就在你旁邊,等你感覺好些了我們再走”,她接著就不哭了,我牽著她的手說:“我們像兔子一樣回家還是像大象一樣回家?”,她選擇了兔子,於是我們蹦蹦跳跳的回家了。
整個過程中我用了和善的態度,沒有因為她想繼續玩而責怪她不遵守約定,同時接納她的情緒,情緒沒有對錯,我告訴孩子我在旁邊,給孩子安全感,媽媽不會因為你哭就不愛你了;我堅定了原則,我們按照約定好的時間回家。最後我還用了遊戲的方式,增加親子互動。每個孩子都應該被看見,看見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理解看見就是看著孩子這個人,但是真正的看見是看見孩子的內心,瞭解她、明白她、理解她。
-
10 # PD導師叮叮媽陪你成長
當我們沒有找到自己的核心育兒價值觀時,我們很容易在育兒挑戰面前妥協。
很多剛剛接觸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長, 會內疚自己對孩子太嚴厲,進而走進過於和善的象限。
如果說正面管教的和善與堅定這個理念對我而言意味著什麼?
我覺得意味著 橋樑兩邊的欄杆。
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既需要表現出自己的界限和立場,知道自己育兒價值觀, 也讓孩子看到親子相處的邊界,這就是堅定。 我也需要有和善的一面,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 讓孩子看到媽媽和她之間的連線。
所以和善與堅定, 缺一不可, 哪一邊的欄杆 沒有了, 都有可能走著就掉到水裡了。
兩邊都有, 兩邊欄杆的距離可能跟著孩子的長大, 距離變大, 但是兩邊的欄杆一直都有。
-
11 # 草以無品
和善而堅定雖然僅五個字,卻很難做到,它其實是一個度的把握,在日常生活的問題處理中,有時和善有餘堅定不足,有時又為了堅定不夠和善。昨天女兒在練琴的過程中,一會兒看看牆上的畫,一會兒又起身要喝酸奶,我知道她只是不想彈。這個時候我想如果我態度強硬地要求她不許動,馬上彈,一定會激起她的逆反情緒,但如果隨著她又會養成練琴隨意,想不彈就不用彈的習慣。我深吸一口氣,溫和地告訴她,練完5遍就可以去玩耍了,但是如果很久都還沒練完,錯過了睡覺時間就沒得玩了。她看著我的眼神知道我是認真的,忽然就主動起來,一下子練好了,我也就按照承諾的讓她玩耍去了。孩子有時候會試探大人的態度,當她發現你是足夠堅定的,也就願意照你引導的去做了。
-
12 # 小白運營筆記
母親一直很喜歡孩子,自家孩子、親戚家孩子、路邊玩耍的孩子,她都喜歡。她的行為是和善而不堅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嬌縱”的方式。我知道這方式不對,只能屢屢跟她說不要“慣著孩子”。
直到看到正面管教提倡的“和善而堅定”的概念,突然頓悟出,母親帶孩子,缺少“尊重”。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同時也讓孩子尊重你。
我無法忘懷的一件事是,我表妹在很小的時候(大概3、5歲),是我母親幫著帶的,有一次表妹可能是想要什麼卻得不到,突然就伸手打了我母親一個巴掌,然而母親卻是笑著安撫她。我當時看著就震驚了,問母親為什麼孩子打你嘴巴了你還笑著對她?母親卻以孩子小不懂事為理由就這樣過去了。這事一直在我心裡過不去,想起來就很不舒服,當時的我以為只是看不慣母親過分寵溺孩子,實際上現在很明白,我是在為表妹不尊重母親,母親不尊重自己而感到難過。
“尊重”是何等重要。
-
13 # PD盼盼張
我非常認同“和善而堅定”的理念,這意味著既要尊重情形,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孩子。“堅定”是對情形和自己的尊重,和善是對孩子的尊重。和善而堅定並不容易做到,有時我會過於堅定過於嚴厲,更多的時候是溫和有餘而堅定不足。我總怕孩子委屈,甚至怕孩子生氣,一旦孩子軟磨硬泡,我就繳械投降了。而對待老公,我又換了一副模樣,變得堅定有餘、和善不足,顯得太強勢。最近我又把“和善而堅定”刻入大腦,反覆實踐,並用這一理念在培養孩子獨自入睡這事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尊重了自己的需求,也尊重孩子。
-
14 # 娟子166788053
正面管教的“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意味著既不懲罰不嬌縱的合理管教方法。
個人認為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都在表達著一份合理的內心需求,雖然他們的表達方式很像是在無理取鬧。拿我寶寶舉例,講過四個故事了已經,孩子依舊吵著還要聽不睡覺,這時我說“媽媽聽你的話又講了一個,你也要說到做到聽完就睡覺,寶貝不依不饒甚至開始耍賴。這時的我,抱抱他親了一口並道“媽媽知道你沒聽夠,我們明晚繼續。真乖,晚安了寶貝媽媽愛你”,說完關了燈。陪在他身邊的我哼了首小曲,孩子一會就睡著了!當問題產生,這就需要我們第一能及時準確的“翻譯”出隱藏在孩子表面行為背後的需求;第二步將我們對孩子的關愛、讚許、褒獎、甚至界限以孩子能理解並接受的語言表達出來。用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不斷完善育兒即育己的自我修行之路。
-
15 # 嫙嫙媽咪
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我覺得首先從和善來講就是要與孩子正常交流,而不是命令或吼叫,要讓孩子由輕鬆且愉悅的成長空間;其次是堅定,堅定這個詞不是要讓父母高高在上,約束孩子和管控孩子,是要在既定的規則裡做到不會輕易被改變,當然規定必須的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和發展,是要在對孩子尊重的前提下,不能無條件強壓!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和善而堅定就是尊重,接納,共情,避免專斷和驕縱!因為和善能抵消過於堅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對自尊的挫傷等。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嬌縱、操縱父母、被寵壞的小孩,對自尊的挫傷等。
-
16 # 小搗蛋CICO
“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意味著管理好自己的原始情緒,收起自己的怒火或者不忍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有三歲男娃,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孩子,又在一個自由活潑的年紀,很多時候,我都是滿腔怒火,恨不得拎起來暴打一頓,或者尖叫怒吼……但是為了做一個情緒穩定、和善而堅定的媽媽,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緒。
前幾天晚飯不好好吃,等我們吃完了,又開始各種吃喝,餅乾零食停不下來。有一天我就說,如果你現在不想吃飯,等我們吃完飯,到睡覺前你也不可以吃東西了,你會餓的。
他不以為然,說了句:“我不吃。”就開始玩了。過了一會兒就開始要找東西吃,於是我也開始阻止:你已經知道的,吃完飯不可以吃別的了……
後來孩子真的餓了,很可憐的樣子,求我給他拿點吃的,眼淚都要下來了。說實話,那時候我真的心軟了,有一種衝動要給他個吃的,然後說下不為例。這時候想起“和善而堅定”,只能收起自己的同情心,告訴他也告訴自己,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後果,以後要好好吃飯。
那天,跟孩子相擁而眠,心裡許多感概。當我真的堅持的時候,孩子並沒有胡鬧,更沒有恨我,他只是學到了一個教訓。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到和善而堅定,因為我們過不了自己這一關。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首先戰勝自己,然後,做一個更好的媽媽。
-
17 # 陶小桃24
關於“和善而堅定”,我先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某天晚上已經快七點,桃媽媽給2週歲的小侄子餵飯後,我們讓她趕緊吃飯,這時小侄子鬧著不讓吃要奶奶繼續陪。我們說先吃飯,不要管小孩怎麼想,老媽說:沒事,我先不吃。然後就真的聽小孫子的話餓著肚子。老媽的育兒觀念:一切以孩子為重。——這是不是和善?
第二個例子:某次幼兒足球課上,有個小朋友膝蓋有點磕傷,小朋友嗷嗷大哭,鬧著要回家。陪同的爸爸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認為這樣的小傷沒關係,既然開始踢就得堅持到最後,很“堅定”地對大哭的兒子說:你不想踢也得踢,今天既然來了,就得結束了再回家。——這是不是堅定?
在沒接觸正面管教前,如果問我“和善、堅定”,我很大程度上會以為媽媽這種就是和善(平易近人零脾氣、對孩子非常寵愛),例子中的爸爸這種就是堅定(說一不二堅持到底),接觸正面管教後,才撥開雲霧,真正理解了和善而堅定的概念。
和善是尊重孩子,而不是嬌縱、嬌慣、取悅孩子,一切以孩子為重,不讓孩子有任何失望,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照單全收。嬌縱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傷害。
堅定的一層含義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意味著不能允許孩子對自己不尊重,不能無原則地以傷害自己的方式來滿足孩子;堅定還有一層含義是尊重情形的需要,堅定不等於專斷,不等於在孩子面前顯示說一不二的長輩權威。
和善而堅定,是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孩子平等相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一起成長。
-
18 # Casey正面管教
和善傳達給我們的意思是要給予對方尊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沒有以前的焦慮,因為我學著尊重孩子,尊重自己。
我們在社會中,在家庭中有很多的職業,你可能是領導,可能是老師,可能是家長,但不能因為他們只是個孩子,就可以不去尊重他們。
堅定呢,就是我要傳達給孩子,要尊重事實。時間到了,我們該離開公園了,事實上我們就是應該離開公園了,這是事實。
沒有過多的指責,也沒有抱怨,就是和孩子處於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角度,讓孩子沒有壓仰感,沒有被控制的感覺。
過於和善會被孩子一次次的挑戰底線,過於堅定呢,會引來孩子的反抗。
和善與堅定並行,剛剛好〜
-
19 # 新鮮檸檬lemon
雖然接觸正面管教的課程還不是特別多,但我是“和善而堅定”的忠實擁躉。在我家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除了少數時間確實會忍不住發脾氣,但大部分時候我都是這麼做的。
比如,大約兩歲半的時候,他玩完積木不肯收起來,我蹲下來跟他講:“自己的玩具要自己負責收好。”他不幹,就哭:“那麼多,我收不完,我做不了。”我反覆跟他講了好幾遍,他依然以發脾氣來回應。後來我就沒理他,讓他自己靜一靜,但前提是,不收完積木,其他玩具也不可以玩。
第二天晚上,他要求玩其他玩具,我要求他收積木,他不肯收,最後也是哭哭就睡覺了。到第三天晚上,他自己主動跟我說:“媽媽我把積木收完就可以玩其他的嗎?”我說“對的”。那天他自己收完了積木,也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動畫片。
現在我家小朋友四歲半,他非常清楚媽媽的底線,也很明白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我覺得這就可以算是“和善而堅定”的成果。我沒有罵他和打他,也沒有心一軟就自己去把他的玩具收了。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住了,孩子也就真的自己去完成了。
-
20 # 東卓談互聯
和善而堅定,與之對應的,應該是“暴躁而遊離”。
對於一名1歲兩個月的新手爸爸來講,我一直提醒自己,對待孩子要溫和,期待著和他以後能有“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情誼。
可是當孩子凌晨一點還不睡覺時,當孩子不好好吃飯用手將碗裡的麵條蹭得滿身滿桌子都是時,當孩子看見刀子想要不給就哭個不停時……心中暴虐的小獸便悄悄露出了它的爪牙,好幾次差一點忍不住要吼孩子。
平時看了不少育兒的書或者帖子,可是當孩子深更半夜忽然驚醒哭鬧不止時,是肚子餓了?是僅僅想抱抱?還是哪裡有不舒服?這個時候,以往看的書和帖子都救不了此刻慌亂的心。
孩子的媽媽研究生也讀的是心理學,課程裡有《發展心理學》的幾個篇章,就是專門講兒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的。可是當孩子莫名哭鬧不止的時候,她會和我發脾氣;孩子有需求,他又不會說話時,媽媽也會手足無措,也會黯然淚下。
丈母孃這個時候幫了我們大忙,她的到來,往往能很快切中孩子的需求:”娃娃沒來由地發脾氣,不是拉下了就是瞌睡了。”“這個時候,他是想出去玩了……”“他想看<小豬佩奇>,他不想看<天線寶寶>……”“娃娃吃這些可以了,不會餓到的,娃娃生病基本都是積食導致的……”
沉著平和的力量也慢慢影響了我和孩子的媽媽,慢慢我們也開始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開始沉靜下來。
可見,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學歷、知識什麼的,有時候真的不抵經驗來得紮實。
經驗意味著什麼呢?
我想,大約意味著掌控感。因為經歷過,所以不慌亂;因為不慌亂,所以堅定。
很久以前,看到一句話:“痛苦的本質,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其實暴躁也是,不論是孩子也好,面對家庭、工作也罷;我們暴躁的時候,其實也是我們面對這個問題最虛弱最無能為力的一種外顯。
相信自己能夠處理好這件事,並且努力學著平靜地面對。即使孩子很小,小到還不會說話,我們也會發現,惹得我們不能“和善而堅定”的背後,都一定有著很簡單的原因。
關鍵是,相信自己可以處理好。
對了,曬張娃娃的圖鎮樓(1歲生日照)
回覆列表
第一次接觸正面管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除了有嚴厲和驕縱外原來還有一種育兒態度叫做:和善而堅定。
在我成天被孩子的行為牽著在嚴厲和驕縱間焦頭爛額,辛苦的跳來跳去時,和善而堅定對我來說似乎又新奇,又欣喜。意味著我可以有一種新的親子相處模式,意味著我不用再用我父母教育我的方式教育我的下一代,意味著我不用再控制過,批評過孩子之後用驕縱的方式彌補自己內心的愧疚,意味著我似乎不用那麼辛苦了……
我從小在一個嚴厲型家長的家庭里長大,所以我鬼使神差的成為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嚴厲型媽媽,可是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收拾不住的時候,我除了嚴厲並無它法。而和善而堅定,讓我恍然大悟,除了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孩子,要尊重情形。把那個高高在上的喜歡控制的我,變成了一個和孩子平等尊重相處的媽媽,一個懂得尊重愛人的妻子,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的親子關係和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