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叔說
-
2 # 禿哥論史詩
李鴻章譭譽參半,功大於過。對清朝而言,他是功臣、能臣,也是對外戰爭失敗的替罪羊;對中國而言,他是新時代、新技術、新思想的引領者,也是舊時代、舊思想的保護者。
-
3 # 阿抖講歷史
關於李鴻章有很多說法,在我眼裡他是那個鎮壓太平天國的功臣,建立淮軍平叛亂,但在蘇州對太平軍進行了殘忍屠城;他是那個思想開明的洋務先驅,興礦業修鐵路,辦新學求富求強,卻也未能力挽狂瀾;他是那個北洋艦隊的統帥領導者,擁有顯赫高位,卻也如履薄冰,自稱是大清裱糊匠;他是那個萬夫所指的賣國賊,簽訂眾多的不平等條約,但是仔細品味,也是無奈至極;他,就是李鴻章,從一個微不足道的青年逆襲走上晚清權傾一時的重臣,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那個滿目瘡痍,腐朽的清朝。
-
4 # 會奔跑的金絲魚
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李鴻章,自幼聰慧,學問廣博,20歲入選優貢,24歲中進士。以新科翰林的榮光,棄文從武,登臺拜相,滅太平,除捻亂,倡導洋務,開二十載同光中興。他目光深遠,同治年間,他就意識到,“中國遇到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中國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後來被歷史學家蔣廷黻贊為 “十九世紀中國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遠的一句話。”
李鴻章是中國現代化的奠基人,所建立的“中國第一”的現代設施不勝列舉,然而最讓他引以為傲的,還是其親手創辦的北洋水軍,那可是東方第一支現代海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
因為這些彪炳千古的成績,李鴻章成為當時整個中國的代表人物,具有極大的世界影響力。難怪梁啟超在《李鴻章傳》裡寫道:“自李鴻章之名出現於世界以來,五洲萬國人士,幾於見有李鴻章,不見有中國。”
-
5 # 黃丞健
梁啟超說:“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中國近代史不可繞過的人物、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時代的人物、做一個時代的事情。
-
6 # 春秋筆談
李鴻章只不過是大清帝國的一枚螺絲釘,不是他要簽訂那些屈辱的條約,而是國家外交需要。也就是說,不管是李鴻章,還是王鴻章,都得去幫助帝國擦屁股!而且憑藉他的外交能力,已經給國家爭取到最大利益!
-
7 # 冬天的東海岸
李鴻章,北洋水師的締造者,也是主導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提高自身國力。鎮壓太平天國。指揮甲午海戰。代表大清與各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等等!是人就有對有錯,有功有過!有人說他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是賣國賊,但也有人指出決定籤的不是他,而能出面籤的只有他!有人說他鎮壓太平天國,殺死太多農民,是劊子手,是殺人狂魔!也有人說他是階級立場不同,鎮壓農民起義是職責所在!他的一生註定不平凡,後世的評價也註定褒貶不一…… 梁啟超對他的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而我們這些後輩又要從什麼角度去評價他呢?用客觀的存在,滿足主觀的意願,也就足夠了,就不要去要求其他人的想法了!
-
8 # 農村胖哥啊
李鴻章是一個破有爭議的人
李鴻章作為滿清的四大漢族重臣是最有爭議的一個,它不像他的老師曾國藩雖然同為滿清平定太平天國的起義,曾國藩急流勇退有屬下勸他反清他死活不願意做一個不忠不義的人!曾國藩也沒有做出賣國求榮有損國體的事情給後人留下一個滿清第一完人的美譽!
李鴻章與其老師相比則譭譽參半,李中堂在官職爵位超過了他的老師,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維護清廷的統治的功勞也不比曾國藩差!但是李中堂的人品卻比他的老師差太多!在攻打蘇州騙殺數萬降兵就是他一生的汙點!在同西方列強的談判割地賠款也是出自於這位總理大臣!所謂弱國無外交換做他人也是同樣的的結果!但是偏偏是他李鴻章!
當然李大人也做了不少有利於現代工業發展的工業,洋務運動就是李鴻章支援發展起來的,相信沒有李鴻章的支援和遠見資本主義的萌芽肯能會更晚!雖然李鴻章創辦的洋務運動沒有成功沒能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但是也促進了近代歷史的發展進步!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清政府的腐敗不堪主要責任還是在當時清政府的統治者,李鴻章雖然權傾朝野但是很多事情的決定權並不在他!
日本第一位首相伊藤博文的評價或許更中性,他說李鴻章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不是李鴻章能力不行是李鴻章生錯了時代!中國有一個李鴻章而日本有無數個伊藤博文!
-
9 # 木子李AND
李鴻章只不過是大清帝國的一枚螺絲釘,不是他要簽訂那些屈辱的條約,而是國家外交需要。也就是說,不管是李鴻章,還是王鴻章,都得去幫助帝國擦屁股!而且憑藉他的外交能力,已經給國家爭取到最大利益!
-
10 # 文化追蹤
1、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
11 # 果汁天使戀
一個很務實的人。
李出身文人士大夫,他的所有人脈關係都在官僚機構當中。這就決定了李不可能走團結農民推翻政府的路線,他的基本盤決定了保大清是他的政治底線。
在大清這個體系內,到了最後,無非就是變法或者不變法這兩個選擇。不變是死,所以必須變,這點李沒選錯。
至於變,需要什麼條件,無非兩條:一是內部集權,這是歷代變法得出的必然結論;二是外部環境給出足夠的時間。
內部集權,對同級和下級,必然黨同伐異,換了誰也是這個套路。對上級還得安撫,在封建關係裡自汙幾乎是不二選擇。
外部給出時間,就得讓利給他國從而換和平,並透過外交讓各強勢方在中國的勢力相對均衡,避免外部掣肘。
站在李的位置,這套邏輯異常清晰,是一個標準政治家的準確操作。
唯一在我眼裡有爭議的,只在於他對外時是否應該再強硬一些,從而在談判中換取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而已。
清庭另一名臣左,認為應該更硬,但更硬意味著從洋人手裡借錢,後續麻煩更多。這實際上等同於戰略遊戲裡,一個選擇保住收入最高的本土,先種田搞科技,最後一次平推收復失地;另一個選擇外部借款,保證領土面積且羈糜沒多大商業價值的屬國,同時適度發展科技。
從我眼裡看,且從事後看,這兩個人選的方向,只要清庭體系不變,時間上都來不及。
作為民族角度說,李就那麼回事,跟王導一樣,沒起啥作用。作為當時清庭角度來說,他就是一代明相,天下無雙。作為後世管理者的角度看,他應該做到的,都做到了,他沒啥可愧疚的
-
12 # 會飛的野草
評價歷史人物,很難客觀。但是,不管是如何評價,理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歷史人物所處的環境中去看待,不能從現代人的標準去要求。
首先讓我們先看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轉型時期,而這樣一個過程,又是在中國被動落後捱打的局面下,由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用鴉片和洋槍、大炮、軍艦逼迫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的。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變局當中,社會上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中國人提出形形色色的說法和方案,試圖尋找出一條強國富民的理想道路。這時候,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和國內太平天國運動,一個新興的統治階級改革派——洋務派從清王朝統治集團的高層產生出來。
他們接過傳統儒家經世致用的旗幟,提倡和標榜“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挽封建末世的狂瀾於既倒。所以這樣的一個改革派也可以稱之為封建統治的“補天派”,因為他們雖然可以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只是停留在器物革新的表層上,無法觸動封建社會體制的根本痼疾。
由於洋務派的領袖人物們掌握了從中央到地方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利,所以洋務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眾多改革派別裡的主流派:而在洋務派內部,又分成眾多的集團,其中以李鴻章為首的淮系集團是這些集團裡實力最強、興辦洋務成效最大的一個。李鴻章,可以說是一個伴隨著近代洋務運動潮流而產生的標誌性人物,由於他所具有的權力和地位,使其和同時代的慈禧、赫德三個人交織構成了左右晚清政局滿漢中外各項決策的關鍵性人物。
因此說,李鴻章活躍於政治舞臺之日,正值晚清從傳統向近代、從獨立國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過渡時代,適逢其會的李鴻章也就成了“崛起於新舊兩界線之中心的過渡時代”的過渡性人物。他的人生旅途,涉及晚清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
他身為清朝“柱石重臣”,根植於封建主義而又傾向於資本主義,忠實於傳統營壘而又頗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舊紛呈、中西雜揉,內則“開拓”與“因循”畢具,外則抗爭與妥協並存,因而有時是順乎時代潮流,有時又是阻擋歷史車輪。
那李鴻章一生都做過哪些事情呢?
組建淮軍,鎮壓太平天國
這點來說,作為政府人員,鎮壓叛軍也是理所應當。更別說,太平天國這個政權,雖然反對清朝腐敗統治,但是,初有戰果之後便快速墮落,腐敗不堪。統治者並沒有真正做到為農民做主,幫農民翻身這樣的事情。被快速鎮壓下去,也是必然。而且,天平天國政權內訌不斷,殺戮不止,不被滅也沒什麼希望統一全國,兩個政權陷入長期對峙,對於普通百姓也不是好事。太平天國早期對清朝的打擊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政權建立以後快速腐化。因此,失去了內部支援,也給了李鴻章等人鎮壓他們的機會。這件事情,從李鴻章所處的歷史和陣營來說,他做的沒錯。從事後回顧,他的做法也沒太大問題。畢竟太平天國到後期,早就質變了。如果太平天國能一直堅持農民起義的綱要,堅持人人平等,被鎮壓的話,是挺可惜的。但是,李鴻章等人鎮壓的不過是打著『人人平等』的旗號建立的又一個封建獨裁政權而已。就我個人認為,不管從李鴻章個人的立場還是歷史的影響來說,都算是可以給李鴻章加分的。清朝不好,但是,不代表反清的就是好東西。趕走一隻狼,請來一隻虎就得不償失了。
2. 洋務運動核心人物之一,建立北洋水師
洋務運動,自然沒什麼好說,肯定是給李鴻章加分的。
3. 簽訂了一系列被認為喪權辱國的條約
李鴻章作為當時的實權派,作為政府代表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為此,揹負了不少罵名。對此,有人認為李鴻章已經盡力了,不該被過分指責。另外一些人就認為李鴻章簡直是賣國賊。
被譽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是當時中國少數具有正常外交觀念的官員之一,也是當時少數對世界有所瞭解並推動了國家改革的官員。但是,位高權重的他,並沒有像俾斯麥一樣把中國帶上強國之路。只能說是在風雨飄搖中,勉力維持。嘗試過一些努力,但是,效果沒有特別顯著。
除此之外,在新疆事務上,不管是態度還是預判和實際做法,比起另外一個晚清名臣——左宗棠遜色不少。這一點,讓李鴻章的個人能力受到質疑。
讓我們來看看李鴻章是如何評判自己的一生的
李鴻章對自己作為嘗作出以下的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因為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罵為賣國賊,但事實上如果沒有李,中國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就會被瓜分。
先說中日之戰,洋務艦隊根本沒有實力一戰,所以李主和,而皇帝和慈禧主戰,一戰而敗頓時國勢頹廢(別聽什麼世界第八亞洲第一的扯蛋)。在日簽訂條約時遇刺,日減一億兩白銀,李說如果一顆子彈一億兩,那不如多給我幾槍好了。伊藤博文笑而不答。他說他與寡婦幼兒共事,其中無奈可見一般。
八國攻陷北京,他展示極高外交手段,縱橫捭闔,把慈禧的宣戰說成協助鎮壓義和團,應該給軍晌但割地免談,迎合英美的門戶開放政策,保住國家統一,其功不可抹殺。
死的時候俄國大使還在床前逼其籤密約,他死也沒簽。
伊藤博文對他的評價,與其在歐洲旅遊時受到的擁戴都證明,李其實是清末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他的決策受到國內外各種壓力才最終導致現在的結果,但就在其位而言,他已經做到極致,不是一個賣國賊的標籤所能掩蓋的。
綜上來看,我們對他做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
李鴻章是中國從封建社會走向民主時代的過渡時期中湧現出來的一個代表性人物。他在歷史上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但是受限於時代背景和個人能力,沒有能夠像俾斯麥之於德意志,成為改變國運之人。
他雖然位極人臣,但是,那畢竟還是王朝時代。而且慈禧太后這個人工於心計,精於權術。李鴻章並不能為所欲為,雖然在有些事情上,他是自己沒做好,反野有些事情,慈禧太后等人也是需要背鍋的,不能讓李鴻章一個人背鍋。尤其是喪權辱國的條約,李鴻章只是一個代表而已,能談成什麼樣,並不完全由他決定。不過涉嫌對外受賄一事,是應該被強烈鄙視的,這是出賣國家中飽私囊。
而談到個人能力,李鴻章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從他在新疆問題的處理,以及洋務運動的成果來看,並不足以支撐他成為俾斯麥式的人物。畢竟在一個封建文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跟同時期的先進國家中最優秀的人物相比,李鴻章有難以克服的侷限性。
至於最難評價的愛國者還是賣國賊這個問題。在下認為李鴻章不是一個賣國賊,但也談不上大公無私。比起賣國賊,他是有底線的,而且做了一些利國利民的事。絕非秦檜之流。但要說他大公無私,愛國至深,也看不太出來,畢竟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沒有做過損害國家利益的事。算不上是諸葛亮一類高風亮節的名相。可以說,是有點自私的愛國者吧。是末代宰相,總理雛形。
作為清朝的臣子,他肯定是優秀的。
作為百姓的官員,他應該是合格的。
但是作為歷史風雲人物,他大概算不上偉大吧。
有人說,如果給他一個更好的時代,他可以成為偉大的愛國者,改革家。可是,歷史不容假設。
-
13 # 餃子就酒168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曾有詩評說:
一生榮華出曾門,三朝輔政至中堂。
少時有志匡華夏,老來失策親虎狼。
馬關喋血賣國契,糊裱難堵漏風牆。
辛丑疊恨終嘔命,至死屈身背罵名。
他的很多行為在現在看來是賣國行為,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和國際社會環境中,他已經做到非常不錯了!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官至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
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為“再造玄黃之人”。
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死後追贈太傅,晉封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
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
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
14 # 美度絲苑
在那時候清朝,應該說李鴻章做了他該做的!雖說北洋水師從他手上建,又從他手上亡,儘管從他手上割讓了臺灣。只能說晚清到了那個時候是農業的大清基本上對上工業的外部世界,幸好李鴻章他們看到了這個問題而且還成立了江南製造局 福州船政等,要不然更槽
-
15 # 陝西延豐恆消防工程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在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期間,幾乎處於左右朝局的地位.我國資產階級歷史學的創始人梁啟超早在七十年前就指出:“四十年來,中國大事,幾無一不與李鴻章有關係.……讀中國近世史者勢不得不口李鴻章”(《四十年來中國大事記》).《清史稿》也說他“獨立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人當其衝,……近世所未有也”.但是,與李鴻章的地位和影響相比,史學界對他的研究是不夠的.長期以來,人們只論及他對內如何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對外如何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對他的其他活動或者避而不談,或語焉不詳.因此,一提到李鴻章,人們自然要說他是劊子手和賣國賊.顯然,這樣評價歷史人物是有失全面的.
毋庸置疑,對李鴻章鎮壓農民起義和經手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劣跡,加以抨擊和批判是理所應當的.但在抨擊和批判的同時,也需進一步作出階級的、歷史的說明.必須指出,就鎮壓農民起義而言,這是他的階級地位所決定的.許多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在敵視人民這一點上,一切封建統治者是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的.被後人譽為民族英雄的岳飛和史可法,在階級矛盾激化時,都曾主張並執行了鎮壓農民的政策.近代史上的林則徐,在鴉片戰爭中雖是個抗擊外國侵略的英雄,但為了絞殺太平天國革命,他竟不顧病體之難,還以當年出戍時“苟利國家生死外,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詞句勉勵自己,做了第一任“剿匪總司令”.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家魏源,當太平軍危及到他的階級利益時,也在江蘇高郵舉辦團練,直接參預鎮壓活動.地主階級士大夫是這樣,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何嘗不是如此.馬建忠百般仇視太平軍,目之為,“殘忍嗜殺”的“流寇”.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康有為,也時刻提醒統治者要防止農民揭竿而起,把自己置於農民起義的對立面.由此可見,不獨李鴻章一人採取了與人民為敵的態度,包括那些曾在歷史上有過功績,而且被後人加以肯定的進步人物,在階級矛盾激化時,統統都是站在勞動群眾的對立面的.既然如此,對身為清朝大官僚的李鴻章的評價,何能因為他有過鎮壓革命的“政歷問題”而一錘定音呢.
-
16 # 風流氓俠花滿樓
李鴻章,字少荃、儀叟、省心等;人稱“李中堂”。晚清重臣,歷經鎮壓太平軍、洋務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重要歷史事件,並簽訂了晚清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建立了當時亞洲第一水師-北洋水師。
李鴻章自述,自己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時能實在放手辦事,不過勉強修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隨知為紙糊,然究競決不定裡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幾個窟窿,隨時修茸材料,合眾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史料記載近代人物之孫文、梁啟超、美國前總統格蘭特都對李鴻章有正面評價,在當時之歷史條件下,李鴻章能將其即將傾覆之廈修來補去,實力足可雄踞天下。但封建社會又不能讓他放開手腳大作為一番,猶如德國鐵血宰相-俾斯曼評價說“我們歐洲人以戰勝外族為光榮,國內自相殘殺不足為談。
-
17 # 城北西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脫離當時內外部環境以及所處社會大環境的境地。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詳細的評價了李鴻章的功與過。
在這本書中,梁啟超不留情面地提示出了李鴻章“無學無術”的大吏本相,但他也相當客觀地提示後人說,“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同時,他也不無感慨地指出,自己“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所處之境。其時其世,東西方國際社會對李鴻章也有較高的評價。日本人對李鴻章的評價是: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美國人的評價是:以文人來說,他是卓越的;以軍人來說,他在重要的戰役中為國家作了有價值的貢獻;以從政來說,他為這個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認的優良設施;以一個外交家來說,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作為晚清一代重臣和權臣,李鴻章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國歷史舞臺上,一直處於古今中外、朝野滿漢各種矛盾的漩渦中心。作為實力最強的洋務派淮系集團的首領、清政府重要的決策者和執行者之一,為了因應不可抗拒的時代變局,他在中國早期的洋務——近代化活動中,所做的事情最多,因而引起的爭議和非議也最大。有人曾用八個字很形象地概括他:“權傾一時,謗滿天下。”
然而,真正使李鴻章聲名掃地的是甲午戰敗,當時彈章盈廷,國人一片唾罵。“使當日盡用其謀,知成效必不止此;設晚節無以自現,則士論又當何如?”這是近代著名思想家、也是曾經當過李鴻章僚屬的嚴復,在李氏去世所作的輓聯。它所表達的評論性意思,當主要也是就此而生髮出來的感慨。
縱觀一生,他是一個悲劇性的改革人物,擺脫不了當時所處大環境的影響,但是他留給後人甚至是對中國資本主義以及對中國資產階級的發展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
18 # 老藤
關於李鴻章,個人大致有以下看法:1.李鴻章是一個具有卓越才能和戰略眼光的執行者而非決策者。2. 李鴻章是一個對於皇室非常忠誠,對於朋友非常坦蕩的人。3.李鴻章對於時代大趨勢的認知存在明顯欠缺,無法突破舊的意識形態的人。4.李鴻章是一個典型的務實派,既要支援民族改良責任,又要滿足自我實現。5.李鴻章是應該非常善於與人交往,且可以取得對手尊重的人。最後,他給我的感覺是一個有實力卻少運氣的卓越的愛國者
-
19 # 緬北線上
1、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人們在評述李鴻章功過是非的同時,逐步注意到了他的書法藝術,透過其存世的大量墨跡,我們看到了他書法的非凡功底。但很少有人提及他是位素養頗高的文化人,更是位造詣甚深的晚清書法家。
李鴻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佈局有序,字字和諧於一體,美若一粒粒生動活潑的珍珠在跳躍,行行有度,疏而不亂。覽之讓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篇書法高品佳作,顯示出李鴻章的書法造詣之深。
草堂”藏書處。咸豐十年(1860)在上海鎮壓小刀會起義時,經常光顧著名藏書家鬱松年的藏書樓“宜稼堂”,鬱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給他。去世後,其藏書歸於李經邁繼承,其珍貴版本於抗日戰爭中經“漢文淵”書肆主人出售不少。其餘藏書在1940年由其孫李國超捐獻給震旦大學圖書館,計18000冊。
-
20 # 好心情一路有你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他在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期間,幾乎處於左右朝局的地位,我國資產階級歷史學的創始人。
回覆列表
不同的人看待歷史的角度不同,就如千人千面,我們暫且看看那個時代的人是怎麼評價的!
李鴻章走後兩個月,梁啟超即寫出皇皇大作《李鴻章傳》,對其做出還算中肯的評價。
不過我一直很好奇,十年後梁啟超進入責任內閣執掌民國的司法和財政大權,躊躇滿志而來,心灰意冷而去。當他看到十六年竟冒出五十七任內閣總理,到處雞飛狗跳的民國,是否會對同樣身居高位,同樣焦頭爛額的李鴻章抱有一絲理解之同情。
畢竟他接手的攤子遠遠勝過李鴻章,但二人對政治處境和個人命運的絕望不相上下啊。
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故 “李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 “讀中國近世史者,勢不得不口李鴻章;而讀李鴻章傳者,勢不得不手中國近世史!”
梁啟超也承認,李鴻章之於中國的重要性。在晚清歷史舞臺上,李鴻章活躍了四十年,從創辦淮軍、創辦洋務、建立北洋水師,到鎮壓太平軍、剿滅捻軍,再到主持外交三十年,參與各種涉外事務。這樣的人物,梁啟超認為要大書特書。
但梁啟超也認為,李鴻章是爭議頗多的歷史人物,“合肥之負謗於中國甚矣”。為此,梁啟超特別提到了兩人的關係,“著者與彼,於政治上為公敵,其私交亦泛泛不深,必非有心為之作冤詞也。”他認為李鴻章畢竟只是晚清“庸眾中的傑士”,他“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他向西方學習,畢生追求的富國強兵的夢想,始終只停留在器物層面上。他沒有也不可能去改變腐朽的封建體制,於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是“沙上建塔”。
正如他自己所說,終其一生,他“只是一個裱糊匠,面對一個破屋只知修葺卻不能改造。”所以,梁啟超認為李“有才氣而無學識,有閱歷而無血性”,他說“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李鴻章在臨終之際,感念一生中的萬事種種,曾口述七律一首(個人很喜歡),詩云: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閒看。
跟隨了四十年的老臣周馥這時也在床邊,眼看老李已經嚥氣但雙目炯炯不閉,遂哭出聲來:“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去吧!”“目乃瞑,猶溜涕口動欲語,可傷也。”(周馥《李文忠公七律詩》注)
而步入政壇的梁啟超政治主張卻又因時而異,革命而又改良,專制而又立憲,從擁袁到反袁,從護國到擁段。一變再變,終於技窮,不斷變化,前後矛盾,以致難以令人信服。
1918年梁啟超離開政壇後遠赴歐洲,親身瞭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文明的殘破。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1927年王國維自沉頤和園昆明湖,梁啟超由天津趕至北京料理喪事,兩年後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終年56歲。
一箇舊世界的批判者,成為一箇舊傳統的提倡者,滿滿的諷刺啊!
當他也到了理想幻滅的年齡和地步,不知道會對當年的李鴻章有什麼感想!知難行易啊!這是我的第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