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胃腸健康科普ZZPO
-
2 # 小博勵志
透過以下幾點可以判斷大便是否正常:
1. 大便是否出血。大便帶血肯定是不正常,又為以下兩種情況:
(1) 出血呈鮮紅色: 可能是痔瘡引起的。痔瘡雖不會癌變,但會給您的生活帶來不便,還是到醫院肛腸科看一下為好。
(2)出血呈暗紅色: 可能是消化道或腸道出血!應引起高度重視,馬上到醫院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2. 大便中是否有潛血。大便出鮮血,肉眼可見。但潛血,肉眼不可見要到醫院去化驗大便。筆者前段時間做了結腸腫瘤手術,就是透過化驗大便潛血發現的!
3. 大便形狀改變。可能是直腸長了腫瘤,大便透過時導致形狀變細,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
4. 大便帶有粘液。可能是腸道長了腫瘤,腫瘤有分泌物,大便時會帶出。
5. 大便次數改變。比如您原來一天一次大便,突然每天3-4次大便,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馬上到醫院做檢查。
如果您的年齡在50歲以上,建議您到醫院做一下腸鏡檢查,預防在先!象我本人,50歲以前從未做過腸鏡,等到非要做的時候,就只能手術嘍!
-
3 # 小克大夫
透過排便,看看你的腸道健康嗎?
1.大便很乾,經常便秘;
2.大便不成形,習慣性腹瀉;
3.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4.大便細細弱弱;
5.排便過後總有便不淨的感覺;
6.腸動力不足,蠕動慢,排便不規律;
7.明明沒吃飯,也會覺得腹脹,或有打嗝,飯後則更加不適;
8.便血。
出現以上症狀,你可能需要注意你的腸道了。
屁多也可能是腸道出了問題
人吃五穀雜糧,拉屎放屁再正常不過了。但如果放屁次數突然增多,也可能是預示著某些疾病。
1、胃腸菌群失調
如果放屁的次數增多,並且還出現了腹脹不消化等情況,說明胃腸的菌群已經出現了失調。一般正常情況下胃腸裡邊的正常菌群會幫助我們對食物進行消化分解,而一旦有益的菌群減少、有害菌群增多消化功能就會下降,就會產生腹脹、放屁增多等情況。
2、結腸炎
如果腹痛還出現了放屁很臭,甚至是幾天也不拉大便的情況,一定要小心結腸炎,因為結腸的炎症會導致我們的結直腸運輸功能下降,大便會蓄積在結直腸裡不容易排出,並且反覆的吸收會讓水分更加減少,大便會更加乾燥。
3、直腸癌
如果中老年的患者出現了腹痛,放屁次數增多,甚至是放屁更臭,就一定要小心直腸癌,因為直腸癌在中老年裡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
腸道問題會給身體帶來哪些損害
1、營養不良
腸道不好,會影響體內所有營養物質的攝入,導致各種營養素的缺乏,甚至營養不良。
2、使面板粗糙、暗黃甚至長痘
腸道除了吸收營養,毒素也是透過腸道排出。如果腸道排毒不暢,這時機體就會尋求其他的排毒的方式。
比如從面部排毒,這會導致面板粗暗黃、長痘等面板問題,臉色十分難看,還會加重肝臟負擔。
3、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腸道是我們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如果這道防線被破壞,我們的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特別是老人,更易引發各種疾病。
4、長期腸道問題,引發腸癌
早期的腸道問題,可以很快治癒,但如果不重視,很可能導致情況惡化,甚至引發腸癌。
如何擁有健康腸道
1、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
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進入到腸道後,可以吸水膨脹,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排出糞便。膳食纖維分為兩種:一種溶於水為可溶性膳食纖維;一種不溶於水,為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2、養成排便規律
定時上廁所,將體內毒素按時排出,養成排養成排便規律。
3、足量飲水
腸道內只有膳食纖維也不可以,如果沒有攝入足量水分,膳食纖維會吸收腸道內水分,導致大便乾結,更不易排出。所以,要想有好的排便效果,一定要足量飲水,每天至少1500-1700ml,不超過3000ml,溫度與體溫相近即可。
4、加強腹部鍛鍊,提高腸動力
腸道動力不足,會導致長期腹脹、無便意,特別是老人更應加強腹部練習,這會大大提高腸道蠕動的能力,方法如早起收腹跑步、快走,還可以專門做一些鍛鍊腹部的運動。
5、調節腸道菌群
保護腸道有益菌,儘量避免偏食、暴飲暴食、濫用抗生素藥物、熬夜等因素,每日保證1斤蔬菜,半斤水果。
另外適當補充一些益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可以促進益生菌繁殖,又叫低聚果糖,常見的食物比如大豆中的大豆低聚糖,對改善腸道菌群有很好的功效
-
4 # 小影大夫
正常的大便,應該是軟黃的,表面沒有血色。大便的顏色跟個人的飲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吃了豬血或者其他動物的凝固的血,紅龍果等,都會出現大便變黑的情況,一定要注意去鑑別。
何為大便異常?
1.大便次數改變
正常人是一天一次大便,如果一天超過三次,那就是腹瀉。一般的腹瀉用藥後不超過三天。如果一週大便少許三次,就是便秘。長期的腹瀉和便秘,一定要去查下原因。結腸癌的表現可以為腹瀉和便秘交替,特別是老人家,一定要關注下。另外,如果還合併體重下降,就嚴重懷疑有腫瘤的可能。
2.大便顏色
如果出現大便表面帶有血跡或者變黑,一定要去醫院看看。痔瘡可以出現大便表面帶血,結直腸癌也可以。如果大便變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比如胃潰瘍出血,十二指腸出血等等。
3.大便稀爛
正常大便應該是成形、軟的。如果每天都是稀爛樣的改變,排完了還想排,出現裡急後重的症狀,可能有慢性的炎症。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建議去看看消化科,做一個糞常規的檢查,看看有沒有潛血,有沒有寄生蟲等等。如果還是不放心,建議做個腸鏡和胃鏡檢查。目前這兩個檢查,是看胃腸道最直觀和最準確的檢查了。
-
5 # 胃康養生小課堂
說十胃九病,大部分的胃病,都是不良的習慣久拖所致。如果久病不愈,那麼胃自然也會撐不住,拉粑粑時有3種異常,那是胃在向你“求救”。
(1)臭氣熏天
大便就是體內的代謝產物和垃圾,那有不臭的道理。可如果發現自己的大便經常很臭,氣味十分刺鼻時,這時候要警惕可能是腸胃出現問題了。
因為腸胃系統執行受阻的話,大便得不到正常排解,在腸道滯留的時間比正常便便要長,沒有及時排出去,就成了各種細菌生長的理想培養基,變得異常的臭。
(2)老放屁
腸胃健康是分不開的。上廁所時老是放屁,不要認為是腸道的單方面問題。
因為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胃中氣體多了,也就是氣腫,只能透過打嗝,或透過腸道排放。
(3)腹瀉
腹瀉在你飲食健康的情況下,一吃就拉,就要關注腸道和胃的健康了。
腸道不說,一旦出現有時腹瀉有時便秘,腹瀉為水狀,便秘時則較多黏液,有時感覺到便意,上廁所卻無大便。
這可能也是胃炎造成的消化不良。要及時消炎養胃。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胃病沒什麼大不了的,吃點藥、忍一忍就過了,結果將小病拖成了大病。
胃病雖常見,但病症繁雜,出現胃部異常不適時,就需要特別注意。胃病最怕“忍”,怕拖成癌,及早就醫檢查,才是最佳選擇。
都說胃病重在養,無法治。所謂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胃病完全能透過調養來擺脫。
1、早餐不可少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做什麼事都要趕時間,有時候去吃早飯都需要跑著去,飯後還要小跑著趕回去繼續工作,偶爾這樣是沒事的,但是經常這樣不僅會導致胃下垂,嚴重的就會引發慢性胃炎的出現。
2、合理食用胃——藥
胃不好,吸收自然差,無論吃什麼補品,其實無法吸收,也就談不上治胃病。所以該吃胃——藥的時候,要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
3、注意飲食健康
胃是養出來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吃一些有營養的水果蔬菜,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進食過快、暴飲暴食。
-
6 # 普外科曾醫生
正常的,健康的大便,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大便頻率
一般來說,正常人每天大便一次或者兩次,如果每天大便超過3次,大便不成型,大便稀溏,那就是腹瀉;如果一週大便小於三次,伴有排便困難,大便乾燥,那就是便秘。
腹瀉和便秘都可以由多種原因導致,例如腸道炎症,腸易激綜合徵,乳糖不耐受,腸癌等等,需要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第二,大便顏色
正常的大便應該是黃褐色或者是黃色的,如果大便染色變深,呈現為黑色或者大便帶血,那提示胃腸道出血,可見於胃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腸息肉、腸癌、痔瘡等多種疾病,需要儘早去醫院檢查。
大便顏色如果變淺,像陶土的顏色一樣,叫做陶土樣大便,見於膽道堵塞,常見於膽結石、膽管癌、胰腺癌等疾病。
第三,大便性狀
正常的大便是成型的軟便,性狀像香蕉一樣。如果水分太少,就會變得特別乾燥堅硬,像一顆顆的羊糞球一樣,見於便秘的患者。
如果大便中水分太多,大便就會不成型,甚至腹瀉。
如果大便有凹槽或者大便變細了,那有可能是息肉、痔瘡、腸道狹窄、腸道腫瘤等疾病。
第四,大便中有其他東西
如果大便中含有粘液,可見於腸炎、腸息肉、腸癌等疾病。
還要注意,大便中會不會有一些小蟲子,例如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病。
大便中如果含有特別多的脂肪,或者泡沫。大便後飄著一層油,這是因為大便中脂肪含量增加, 小腸吸收脂肪出問題了,可見於慢性胰腺炎,或者乳糜瀉的患者。
-
7 # 普外科李家大夫
大便是人體消化道消化吸收後的殘留物與腸道細菌、胃腸道脫落組織共同組成的人體排洩物。帶來了大量消化道內秘密,作為大便的形成地點的結直腸自然有更多秘密伴隨大便排出體外。觀察與檢查大便,就能讓我們知道很多消化道的資訊。
大便次數是否正常?正常人每天1-2次大便最為適宜,最多不超過3次。由於每個人的生活、飲食習慣、體質不同,也會導致排便次數不同。
如果每週排便少於3次,並且排便費力,糞質硬結,考慮便秘。
如果大便次數增多,每天三次以上,或每天糞便總量大於200克,其中糞便含水量大於80%,則認為是腹瀉。要考慮以下情況:痢疾,腸炎、結腸炎,食物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胰腺炎、肝膽疾病及大腸腫瘤等都有可能。
大便顏色是否正常?健康成人的大便為成形的黃色或褐色的,多食碳水化合物時為黃色,多食蛋白質時呈褐色。
由於腸道病變或全身其他疾病,可導致大便顏色異常,常見的有以下情況:
灰白色或陶土樣大便:常見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患者。柏油樣黑便:多見於上消化道或小腸出血,出血量超過五十毫升時才出現黑便。血便:多為下消化道出血,根據出血量的多少與速度,血便可為紅色或暗紅色。大便隱血:出血量在5-10ml以內,肉眼無法發現,需用隱血試驗檢查才能發現。粘液便、粘液膿血便:可見於結腸癌患者。大便形狀是否正常,可參照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正常人一般都是第三、四型的大便。
如果大便變細、糞便不規則或呈糊狀糞便,要排除結直腸腫瘤可能。
如果大便不成形,排稀水樣大便,也就是腹瀉,則多數與腸炎等疾病有關。
排第一、二型大便的人,多為便秘患者,要進一步尋找便秘的原因。
大便習慣是否有正常?一般正常人大便時間比較固定,大便有規律,這就是比較好的排便習慣。
如果突然出現大便時間改變,大便無規律,則是大便習慣改變,比如,出現便秘、腹瀉、裡急後重、便前肛門墜脹感、排便不盡感。則要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腸道腫瘤可能。
總之,自己平時注意觀察大便,如有異常,請及時到醫院行結腸鏡、大便常規、大便隱血試驗等檢查,必要時還可以檢查糞便DNA以排除腸癌可能。
-
8 #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醫生常常會叮囑患者,一定要養成長期觀察大便顏色的習慣;為什麼心血管醫生,還讓患者觀察大便呢?
因為心血管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腦梗死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會導致慢性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後,尤其慢性出血,患者本人初期沒有任何感覺。有時候直到嚴重貧血的時候,才去醫院看病。可是如果能養成觀察大便的習慣,那麼就能根據大便顏色是否變黑,初步判斷有沒有消化道出血,及時發現出血,及時就診,以免釀成大禍,所以心臟病人也需要長期觀察大便。
大便看似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是我們人人都得大便,且大便本身就是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大便不正常,說明潛在存在著疾病。
我們可以透過大便顏色、形狀、次數來初步判斷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大便的顏色
健康成人的大便為成形的黃色或褐色的。
1、黑便
像柏油一樣,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上消化道出血,查一個便常規,潛血試驗為陽性,即可診斷消化道出血;尤其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或者出血心率快、低血壓、貧血的患者要懷疑消化道出血。
2、血便
3、綠便
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時,大便呈綠色。如綠便加膿液,說明是急性腸炎。當然食用部分綠色食物也可能出現綠便。
4、灰便
膽道有梗阻現象,可能患有膽道腫瘤、膽結石或胰腺癌等疾病。如果在鋇餐造影后出現灰白色大便,則屬正常。
5、深黃便
溶血性黃疸、惡性疾病和某些化學藥品或毒素中毒引起。
二、大便的形狀
正常的大便應為圓柱形、較軟、香蕉狀。
1、典型疾病
液狀便見於食物中毒性腹瀉及其他急性腸炎;
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
粘凍便見於慢性結腸炎或慢性菌痢。
2、大便乾硬
多為便秘,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都吸乾了。多一點膳食纖維、多活動有利於改善便秘。柱狀便見於習慣性便秘;羊糞粒狀見於痙攣性便秘。
3、塊狀大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可能是各種炎症,有時甚至是癌。
4、扁形帶狀
可能由於肛門狹窄或肛門直腸附近有腫瘤擠壓所致。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與濃液有粘連,而且大便習慣改變,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便細,肛門常有刺激症狀,常想大便,但去廁所又解不出來,短期內明顯消瘦、貧血等。
5、糊狀
過量飲食後及其他消化不良症。
6、柏油便
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柏油樣便型。
三、排便次數
排便次數一般每日1次,最多每天2-3次,但也有的3~5日或更長排1次,因為每個人習慣不同,所以只要在這個範圍,且不感排便困難,那就可以認為是正常。
便次增多,一般多見於腹瀉、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痢疾、食物中毒、潰瘍性腸炎、大腸腫瘤等等可能。
便秘:
多見於老年人,約1/3的老年人出現便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排便次數減少,同時排便困難、糞便乾結。
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食量和體力活動明顯減少,胃腸蠕動減弱,肛門括約肌減弱,等等引起便秘。長期便秘不但給老人解手帶來困難,更主要老年人大多數合併心腦血管疾病。便秘患者,大便用力常常會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衰、腦中風等等疾病。
所以老年人儘量適當多飲水,增加食物中的膳食纖維,也就是大部分的五穀雜糧、蔬菜水果,並且加強運動,均有利於於改善便秘。但對於生活習慣不能改善的便秘,尤其合併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改善便秘,以免因便秘引發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
總之,大便是我們的正常生理活動,大便不正常說明有問題!
(順便說一個有趣的事情,大便主要的臭味是吲哚引起的;玫瑰也含有吲哚,卻是香味;當玫瑰吲哚含量高出1萬倍,那麼就是大便的臭味。)
-
9 # 健康界
大便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對機體的疾病有一定的反映,是最簡單直觀的辨別方法。如有以下情況,請及時到醫院檢查。
1、大便次數是否正常?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數不超過三次,如果大便次數增多,要考慮以下情況: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阿米巴性痢疾,食物中毒,潰瘍性腸炎,大腸腫瘤等等可能。
2、大便有無出血?正常人大便是不會帶血的,那有些患者出血性質為鮮血,多見於痔瘡,肛裂等,有些為柏油樣黑便多見於上消化道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有些為粘液膿血便,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患者會出現。有些出血肉眼無法辨別,需要行糞便常規分析,可查出潛血陽性。
3、大便是否有形狀改變?比如正常人一般都是比較軟的大便,形狀沒有明顯異常,那麼如果大便變細或者有凹槽,那休息有沒有痔瘡或者是直腸癌的可能。
4、大便是否規律?一般正常人排便習慣和排便次數相對固定,但是如果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或者是經常大便次數增多等現象,與進一步查電子結腸鏡檢查。
所以,自己平時觀察大便,如有異常,請及時到醫院行相關檢查。
-
10 # 骨科木匠劉醫生
大便和小便、睡眠、體重、食慾等都是臨床上醫生最喜歡問患者的一些評估身體狀態的“指標”,那麼普通老百姓如何知道自己的大便正常不正常呢?
第一,養成關注自己大便的習慣。
有的朋友會說難道還會有人不知道自己每天的大便情況嗎?劉醫生告訴大家,不清楚自己每日大便情況的人太多太多了!首先,現在城市裡節奏快,很多人起床後匆匆忙忙上個廁所,有的甚至邊上廁所邊刷牙,根本沒有時間看一眼自己的大便情況。其次,現在馬桶
-
11 # 中醫科屈醫生
大家幾乎每天都要排便一次,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糞便生理特徵,能從糞便的外觀來初步判斷體內的疾病,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下正常的糞便是什麼樣的。
正常情況下,人體排出的糞便是圓柱形的,長約10~20cm,直徑約2~4cm,重量約100~20Og。正常糞便由於內含糞膽色素和尿膽素,故一般呈棕色。正常糞便常呈鹼性,鹼度的高低與糞便在結腸記憶體留的時間長短有關,存留時間越長,其鹼度越高;相反,稀糞便存留時間較短,常呈酸性,酸性糞便可剌激肛門周圍面板。
糞便的外觀形狀與吃進食物的種類也有關係,吃進食物不同,其外又見形狀有不同的改變。如果吃了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則形成的糞便可有臭味,便質稍硬,成塊狀,色稍淡呈棕黃色或淺黃色,含有的細菌以革蘭氏陽性菌為多;吃了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則形成的糞便有惡臭味,便質軟或半液體狀,呈棕綠色,酸性,含有的細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多。服用某些藥物,也可改變糞便的顏色。
不正常的糞便反映出不一樣的病症柏油樣便:往往提示病人上消化道有中等量(60~100亳升)以上的出血,最常見的是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肝硬化時的食道下段靜脈曲張出血,流到腸腔內的血液經腸液作用分解破壞而使大便變成黑色的柏油樣。
鮮血便:大便中含有新鮮血液,常因下段消化道出血引起,如結腸癌、腸息肉、痔瘡、肛裂等,直腸附近黏膜血管豐富,大便乾燥、秘結時也易損傷小血管引起破裂出血,血液沒有經過腸道分解破壞便排出,所以往往保持鮮紅的顏色。
黏液膿血便:腸道下段有炎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等,病人大便中常含有黏液、少量膿和血。細菌性痢疾還有另一個特徵,病人每天排便可達十幾到幾十次,大便前常有陣發性腹痛,便後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這種症狀在醫學上叫做“裡急後重”。阿米巴痢疾糞便顏色很像巧克力糖,呈糊狀,形似果醬或做炸醬麵時的炸醬,糞便中常含有崩潰腐敗的組織碎片,有惡臭。
水樣便(或粥樣便):患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消化不良時,由於腸蠕動加快,大量水分伴隨不完全消化的食物一同排出,使大便呈水樣或稀粥樣。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腸炎(也稱“偽膜性腸炎”或“抗生素性腸炎”)糞便呈黃綠色、米湯樣或海藍色稀水樣,內含半透明蛋花樣或黏膜樣物質,便次多,量大。
白陶土樣便:如果不是出現在鋇餐造影后,那就要考慮膽管受壓、阻塞性黃疸等,由於總膽管完全阻塞、大便因缺乏糞膽素而呈灰白色,似白陶土樣。
淘米水樣便:淘米水樣便是霍亂或砷中毒時的特徵。短時間喪失大量腸液,在這些排出的腸液中缺少有色物質膽色素成分而呈淘米水樣。
細條狀便:扁平的帶狀長條狀大便往往提示腸管下端狹窄,如直腸癌或直腸息肉、肛門狹窄。
脂肪便:大便量多,糞便表面有油滴,味酸臭。這種糞便提示脂肪有水解、消化、吸收障礙。主要見於患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的病人。
硬球樣便:糞便堅硬呈球狀,酷似羊糞球樣或卵石樣,不易排出,見於便秘時,各種年齡的人都可發生,但以中老年人多見,在患“腸易激綜合徵”時,偶爾也可見到。
溏便:這種糞便稀薄,不成形。病人便次較多,量較大,排便時先有腹痛,排便後腹痛消失,多在清晨或黎明前發生,故又稱“黎明瀉”或“五更瀉”。常見於夜間腹部著涼引起的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亦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
12 # 肛腸科林醫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保證自身的健康都會進行體檢,其中血尿大便檢查可以作為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線索。血常規檢查是體檢中心的正常專案;尿常規檢查可以及早的發現腎臟疾病;而大便常規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鏡”。
怎麼知道大便是異常還是正常?在大便常規檢查中,最為常用的一項檢查內容就是觀察大便的顏色與形態,根據大便的形態與顏色,尋找人們患病的疾病資訊。人們所排出“五顏六色”的大便,可以用來判斷人們所患疾病:
一、看顏色知病情:
2.另外人們排出的大便呈現出黑色或者柏油樣大便,由此可以判斷人們患有肝硬化、胃癌以及潰瘍等疾病,人們或者服用了中藥、 鉍製劑、炭劑等藥物,也有可能是人們吃帶有動物血的食物。
3.人們排出醬色的大便,可以認為人們食用過多的桑葚,或者是患有阿米巴痢疾。
4.人們排出的大便顏色呈現出綠色,人們可能是食用過多的綠色食物,或者是人們膽汁透過異常通道進入到腸道中引起的。
5.人們排出的大便顏色為灰白色或者是陶土色,可能是由於膽道堵塞造成,即結石、腫瘤以及蛔蟲等因素引發膽道堵塞。
二、看形狀知病情
如果大便的形態發生了變化,也可以根據形態變化診斷疾病,瞭解自身的胃腸道情況。 1.大便為球形或羊糞蛋形狀,人們可能患有便秘或者是排便無力等;
2.水樣或者稀粥樣的大便 多見於腸道傳染病、細菌性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蛋花樣的大便,;
3.細菌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腸癌等則會導致患者排出黏液膿血樣大便。
4.直腸息肉、 直腸癌、肛門狹窄等疾病則會導致人們排出細條狀或者扁平帶形狀的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什麼樣的呢?人們正常的大便顏色與形狀是淡黃色、淡褐色以及棕黃色,形狀為柱形的軟便。
結束語:大便常規是體檢三大常規中的一項,並且操作簡單,但是往往因為“髒”人們都選擇忽視,忽略了大便常規檢查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大便的顏色以及形狀等方面可以判斷患者 所患胃腸道疾病的型別,可以稱之為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鏡”,對人們也有著一定的警示 作用。
-
13 # 愛釣良良婆
看了好多回答,太長了,不便於理解,我總結一下:嘗一口,鹹了或甜了、辣了都不行,健康的應該是無味道的(狗頭保命)
-
14 # 醫學博士小邢
如何判定大便是否正常呢?
「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
透過大便的形態可以初步判斷是否正常。
此外,如果是便秘,還需要滿足以下情況:
指排便次數減少(< 3 次 / 周)糞便狀態幹且硬排便過程時間長、費力症狀持續至少 6 個月關於如何治療/改善便秘,在我之前的其他回答中已說明,大家可以到我的主頁檢視哦。
-
15 # 良言本草
大便能夠反映身體的健康情況,可以根據大便的形狀和顏色等來判斷健康與否,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要隨時留意自己的大便情況,對於可能發生的疾病要提前知曉,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鍵康。
我們都知道大便是隨著食物的變化而變化的,當身體出現疾病的時候,有些是可以在大便上體現出來的,比如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都會在大便上有所體現。我們首先要了解正常的大便,然後還要了解不正常的大便都有哪些疾病的可能。
正常大便是什麼樣的呢?正常的大便是黃色或者黃綠色的軟便,不幹不稀,也不會太臭。質地不那麼粘稠,容易沖掉。每天排便一次到兩次,或者是兩天一次,都算是正常。排便通暢,不費力氣。如果食物中色素顏色較重,糞便的顏色也會有所改變,比如吃較多的紅心火龍果,糞便就會發紅;吃綠色菜葉較多,糞便就會發綠;吃血製品,糞便就會發黑。如果不是食物引起的顏色變黑,那就要考慮胃腸道出血了。
大便異常跟身體健康有啥關係?1、大便糖稀
出現大便糖稀,跟腹瀉或者是著涼有關,有些人吃了不衛生的東西,或者消化不良,也會引起大便糖稀不成形。
2、大便過硬
大便應易於排洩,如果排便費力,大便質地堅硬的話,那就是便秘的範疇了。平時要注意多飲水,多吃膳食纖維,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及時排便,這些都是預防便秘的方法。如果是習慣性便秘,還有注意多加防範。
3、大便異臭
大便臭味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大便中的臭味伴有濃重的臭雞蛋味、腐臭味,那就要注意腸道有可能出現了一些炎症,要及時處理。
4、便中帶血
排便是發現糞便中帶有血跡,有可能是痔瘡引起的,痔瘡引起的出血是新鮮的紅色的血液。如果帶有膿血,那就說明腸道出了問題,如果黑色瀝青狀,說明胃部有出血,要及時就醫排查。
總之,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合理飲食,鍛鍊身體,同時還要注意觀察自己,可以從微小的細節中捕捉疾病的蛛絲馬跡,早發現早治療,保證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這才是實現其他人生價值的根本。
-
16 # 文靜的輕活營養廚房
要知道大便是否正常,我們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看:顏色、氣味、形狀、含水量、當然還有排便次數。
首先對以上幾種觀察方向做下具體的介紹。1、糞便顏色:呈現黃褐色
排便的顏色,是判斷腸道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對於成年人來說,健康的排便顏色應該呈現黃褐色。最為健康的腸道應該是嬰兒的腸道,只攝取牛奶的嬰兒,其腸道中的有益菌數量佔95%以上,所以嬰兒所排出的糞便為健康的黃色。
糞便越偏離黃褐色,越代表著腸道逐漸呈現老化狀態。當人們的飲食偏重肉食與高蛋白食物時,會使糞便呈現深咖啡或是黑咖啡色。
糞便的顏色若是經常出現深色或黑色狀態,表示你所排出的糞便幾乎都是堆積在腸道多時的宿便,代表腸道內的細菌腐化,因此產生深黑色的糞便。如果糞便出現全黑的顏色,代表腸道可能出現病變現象,建議應該就醫查詢原因。
2、糞便氣味:沒有太強烈的臭味
正常健康的排便氣味應該呈現單純的臭味,或沒有太強烈的臭味。健康的腸道中會充滿各種細菌,在各種細菌作用下產生的糞便,所發出的氣味不會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氣味。
如果你的糞便經常出現惡臭,應該要留意腸道的代謝問題。如果糞便出現強烈的惡臭、刺鼻的酸臭味或強烈的腐敗味,代表你的腸道出現有害菌的腐敗作用,並呈現老化現象。
若人體經常攝取大量的高蛋白食物,這些腸道有害菌所喜愛的食物,就會引發有害菌在腸道中分解與進行腐敗作用,併產生大量的惡臭氣味。
3、糞便形狀:完整的長條形
形狀完整,呈現如香蕉般形狀的糞便時,說明你的排便習慣良好。形狀完整且軟硬適中的糞便,代表食物的纖維攝取,能充分吸收水分與毒素物質,順利在腸道中膨脹,故能形成完整的糞便排出體外。
如果糞便中水分超過80%,會形成軟便,不容易形成完整的形狀,因此不能成為健康的排便。若糞便水分超過90%,就會伴隨腹瀉現象,又或是糞便呈現水狀或泥狀,都代表腸道的消化功能出現了障礙。
4、糞便狀態:軟硬適中
正常健康的糞便,會含有約70~80%的水分,因此糞便會呈現軟硬適中的現象,且能在出現便意後輕鬆排出。
呈現顆粒狀的糞便,或糞便比較堅硬,代表平常水分攝取太少,果蔬攝取不足,導致腸道的水分被完全吸收,無法提供腸道足夠的水分來製造糞便。
5、排便次數:一天至少排便一次
每天排便一次是最基本的腸道健康指標,如果無法每天排便,至少也要2天排便一次,超過2天以上的排便頻率,都不能稱為健康的排便習慣。
如果自己的排便狀況出現顏色太深、惡臭、或是兩天以上排便、又或者是大便不成型、便秘、排不淨等問題,都算不上健康身體的排便,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調整飲食以及生活習慣,至少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入手。1、多喝水,充足的飲水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及毒素排出。
大家應該都經常聽說一天建議要喝8杯水,具體的水量我們至少保持在1500毫升左右。當然也還要根據自己的體重、年齡、升高等方面適當調整,我們一般來說最常用的就是透過體重來計算全天飲水量。
我們建議20公斤體重差不多全天需要1升水,那麼用我50多點公斤舉例,一天大約越要2.5升水分攝入。這個量是包括了三餐中的湯、飲品、牛奶、豆漿這些;除去三餐配餐外,至少額外還需要喝水至少要1200~1500毫升。
2、少吃肉食,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現代人其實肉都吃得有點多了,營養協會推薦成年人全天肉食在150~200克左右即可,也即是3兩~4兩,差不多一塊雞胸肉,或是一塊大排的體積吧。
過多的攝取肉食,會在身體中富集過多的抗生素。抗生素會嚴重殺死腸道益生菌,一旦腸道菌群失衡,腐敗菌數量增多,就會開始出現腸道蠕動緩慢、便秘、糞便或是排氣惡臭以及排便顏色偏深。
3、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能夠很好的促進腸道製造糞便,同時又能吸附腸道壁的毒素、食物殘渣等不需要的物質。而膳食纖維在葷菜中幾乎完全沒有,基本上都是在植物性食物中較多。
豆類代表食材:黃豆、毛豆、綠豆、紅豆、扁豆、四季豆、黑豆。蔬菜類代表食材:洋蔥、白蘿蔔、胡蘿蔔、西藍花、小油菜、空心菜、青椒、菠菜、紅薯葉、秋葵、蘆筍、小黃瓜、冬瓜、絲瓜。薯類代表食材:芋頭、山藥、紅薯、土豆海藻類代表食材:紫菜、裙帶菜、海帶、海菜芽。水果類代表食材:香蕉、蘋果、菠蘿、鴨梨、獼猴桃、木瓜、番茄、橙子。4、多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果菌群嚴重失衡,建議直接補充益生菌&益生元。
乳酸飲品:酸奶、發酵乳、發酵豆奶或養樂多等乳酸菌飲料中含有豐富的乳酸菌,被認為是對抗大腸癌的重要營養成分。由於導致大腸癌發生的物質,主要是腸內病毒產生的有害腐敗物質,乳酸菌飲料中的乳酸菌,有助於對抗癌症與各種有害物質的能力提升。乳製品:有益菌約有70%應用在乳製品中,尤其是酸奶等乳製品中富含豐富的有益菌。醃製食品:醃製的各種蔬菜,或豆醬、米糠醬醃製的黃豆等醃製食物中,一般存在有大量的有益菌,這是因為豆醬或味噌能在醃製過程中產生髮酵作用,促使乳酸菌增加。寡糖:要能有效促進腸道中的有益菌生長,平日不妨透過補充寡糖來保養腸道健康。寡糖是一種低熱量的糖類,是6~8個單糖結合的糖類物質的總稱。寡糖最大的功能就是能促進腸道內的有益菌生長,並使腸道中的有害菌逐漸減少;寡糖經由人體攝取後,大部分能直接抵達大腸,成為支援有益菌增長的原料,創造出有益菌佔優勢的腸道生態環境,有助於改善便秘狀態。我是文靜,一個追求身心靈全面健康的營養師,希望以上的介紹會幫助到你瞭解自己的排便是否正常。
-
17 # 左撇子說醫
我們基本上每天都排大便,但是又有多少人認認真真的看過自己的大便呢?雖然說大便是我們人體的分泌物,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大便的正常不正常來看看我們人體是否健康,可以說,大便就是我們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你說你不會透過大便的異常看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那就一起跟我來學習一下如何透過異常的大便來了解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正常的大便一般正常人的大便都是一天一次、一天兩次或者兩天一次,而且大便的顏色一般都是黃色的,也是成型的,條帶狀,就像是熟了的香蕉一樣,不太溼不太乾。
當然了,這個排大便的次數以及顏色等是跟飲食存在很大關係的,比如我們食入的膳食纖維比較多,就是經常吃水果蔬菜,那麼我們的大便可能會偏綠一些,而且排大便也比較快點,可能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如果我們食入的肉多些,那麼就比較難消化,可能兩天排一次大便,而大便的顏色可能深一些,偏褐色,這些都是正常的。還有如果我們食入了豬血、鴨血等食物,那麼我們的大便會變成黑色,食入過多的火龍果,那麼我們的大便就變成略帶紅色。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什麼樣的大便才屬於不正常?如果大便出現下面這些情況,那麼這些大便就不是正常的了,說明身體存在問題了,大家不妨來對照一下:
1、大便又乾又硬,三、四天才大便一次。這是因為腸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者脾虛,從而造成大便在腸道里停留的時間過長,使大便失去了水分,從而出現便秘。
2、大便稀拉,腹瀉或者溏便。這是由於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或者腸道炎、腸癌等原因造成的。
3、大便的顏色改變。如果大便的顏色不是黃色或者黃褐色,那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異常的,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紅色的大便,這可能是直腸癌、肛裂或者痔瘡出血引起的;②果醬色便,這可能是阿米巴痢疾或者腸套疊引起的;③黑色便,像柏油樣,這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④白色或者灰白色便,這可能是膽道阻塞、阻塞性黃疸或者胰腺病引起的。
4、大便的性質改變。如果大便的顏色不是條帶狀,成形的,那麼就說明大便不正常,常見以下幾種情況:①粗棒狀或者球狀便,這往往是由於便秘引起的,小孩子也有可能是由巨結腸症引起的;②白色黏液便,這往往是有直腸炎或者腸痙攣引起的;③膿血便,這可能是由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結腸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等引起的;④鮮血便,這可能是有結腸癌、直腸息肉、肛裂或者痔瘡引起的;⑤溏便,這往往是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引起的;⑥腖狀便,這往往是由過敏性腸炎或者慢性痢疾引起的;⑦米泔樣便,這往往是由霍亂、副霍亂引起的。
只要出現以上的這些症狀中的其中一個,那麼就說明大便不正常了。
當發現大便不正常時,那麼該怎麼辦呢?首先,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比如做大便常規檢查、大便隱血試驗、直腸指檢、結腸鏡檢查等,明確病因,及時進行治療。
其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以及進食一些過於生冷的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特別是上廁所時不要玩手機,以這樣容易造成排便不暢,容易出現便秘。
最後,可以適當補充一下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或者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這樣有健康的腸道才能有正常的大便。
-
18 # 醫療工作者張
吃喝拉撒睡是人體生存必備的技能,也是每個人幾乎每天都要做的事。然而就在大便這一方面,許多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大便是否正常。我們醫生在詢問病史的時候,也會問到大便的情況,大便的不好可以反應身體中一些不正常的情況。
什麼樣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大便呢?一個正常的大便要從顏色、氣味、性狀以及一天的排便次數來判斷。大便的顏色一般是黃色或者黃褐色,這和飲食的顏色有一定的關係;氣味屬於臭味,但並非惡臭;糞便性狀應為圓柱形軟便;排便的次數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一天1-2次或者2-3天一次不等,只要大便成形而不幹燥,排便順暢,排便感正常,都屬於正常大便。正常的大便從以上的方面看,不正常的也是從以上的幾個方面分析。
不正常的大便顏色灰白色: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上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堵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黑色: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腸出血,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因此,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話,大便應該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潰瘍病出血的約佔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但要注意如果黑色飲食較多也有可能引起黑便,比如豬血、奧利奧餅乾等等。
紅色: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迴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來不及在腸道里過多停留,拉出來的大便也是紅色。但無論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 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如果火龍果等紅色食物吃的過多,大便的顏色也有可能是紅色便。
不正常的大便氣味如果連自己都覺得大便臭得難以忍受,我們的健康可能出現了問題。刺鼻的酸味,可能是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帶有腥味的大便,,表示消化系統有出血的情況,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如果是惡臭,可能是長時間的便秘,導致大便積滯於腸腔時間過久,再次排出時就會有一股惡臭。
不正常的大便性狀有時大便不一定呈圓柱形,這是因為大腸內的一段結腸帶有皺褶,大便經過這些地方便會稍微變形,這是正常的。有的大便十分乾硬,這與便秘有關,長時間的便秘,導致大便在腸腔中被吸乾了水分,以至於大便乾硬。如果大便稀水樣,可能是腸炎導致的腹瀉型疾病。
不正常的排便次數從醫學上講,一週排便四次以上,就不算便秘;一 天排便不超過三次,就不算腹瀉;一次大便的時間不超過10分鐘,就不算異常。老人的腸蠕動不好,大便時間、間隔會長一點。大便的性狀和次數異常,有時候是器質性的疾病,即某個器官的某個部位出了問題,有時候是功能性問題,即使到醫院檢查了,什麼病都查不出來查不出毛病,也不必要太擔心。有的人腹瀉和便秘交替,有可能是腸癌。
結語:大便的不正常主要反應了人體消化系統的問題,如果自覺大便不正常可以去醫院查個大便常規看看。當然首先你得清楚正常的大便是怎樣的,還有大便顏色和性狀的改變和我們日常生活中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不要有一次大便的不正常就懷疑自己身體出現了問題。 -
19 # 達生聊健康
排便是人體的正常生理需求,糞便由胃腸道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胃腸道分泌的物質、脫落細胞等構成,從糞便的性狀可以知曉人體的健康狀況,正常大便一般是黃褐色或金黃色,呈圓柱形或香蕉狀,如果排出的大便是這樣的,一般說明腸道是健康的。如果大便黏膩、稀軟或者乾燥,不成形,都說明胃腸功能出現了問題。
湖北的張先生,38歲,就是經常大便不正常,常年大便不成形,大便粘馬桶,舌苔厚膩,平時不愛喝水,不愛運動,去看過中醫,說是脾虛溼氣重,吃了一些中藥調理,也沒有治好,還是大便不成形,經常飯後腹脹,食慾也不好,後來經朋友介紹在網上買了一款常康樂益生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吃了幾天,沒想到效果很好,吃了不到五天,就感覺腸胃舒服了很多,又接著吃了半個月大便也成型了。
大便關係著腸道健康,很多因素會引起腸道不健康,比如平時不愛吃水果,不愛喝水,不愛運動,經常熬夜,這些習慣是會影響腸道健康的,會引起一些腸胃疾病,比如便秘,腹痛、腹瀉等,所以平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多運動,食用常康樂益生菌調節腸胃功能,益生菌到在腸道內的大量繁衍可保持腸內PH值穩定,促進新陳代謝和維生素B族的合成,並幫助腸道蠕動,提高食物的分解吸收率,幫助消化吸收、使排便暢通,是保持腸道健康的必備品。
-
20 # 王思乾大夫
想知道大便正不正常,其實去醫院來一個大便常規化驗一下是最為直觀的做法了。
下面小宇大夫就把大便常規的相關知識介紹給大家!
大便常規糞便常規檢查包括糞便理學檢查和糞便有形成分檢查,可初步瞭解消化系統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以及間接判斷胃腸、胰腺、肝膽功能狀況。
1.顏色:
最常見:棕黃色糞便顏色變化可能的原因:2.大便量和性狀:
成人排便次數為3次/周~2次/天,有形軟便,其量約為100~200g(乾重約為25~50g)。大便性狀變化的臨床意義:3.判斷是否有無粘液:
正常糞便內的黏液與糞質是均勻混合的,故肉眼看不見。如果有粘液可能原因:①透明膠狀黏液附於糞便表面,提示痙攣性便秘或黏液性腸炎。
②血性黏液附於糞便表面,提示腫瘤或腸壁的炎症。
4.大便中是否有寄生蟲?
正常人糞便中無寄生蟲蟲體。如果有說明腸道感染了寄生蟲,需要區分是那種寄生蟲感染,針對性的用藥物處理。(上圖:大便中的寄生蟲蟲卵)
5.顯微鏡下大便塗片觀察:
正常人糞便中不見或偶見,主要是中性粒細胞,無白細胞、紅細胞、吞噬細胞,偶見少數上皮細胞。用途:(1)白細胞:
①小腸炎症時,白細胞數量較少(<15/HP)。
②細菌性痢疾時,白細胞大量出現(>15/HP)。
(2)紅細胞:
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炎症(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外傷、腫瘤、腸息肉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等。
(3)吞噬細胞:
細菌性病疾、急性出血性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等。
(4)上皮細胞:
大量上皮細胞常見於偽膜性腸炎、慢性結腸炎、霍亂和壞死性腸炎等。
(5)腫瘤細胞:
乙狀結腸癌、直腸癌等。
(上圖:大便鏡檢中的白細胞、紅細胞等)
6.有無食物殘渣:
正常糞便中可見少量植物細胞、肌肉纖維、結締組織、澱粉顆粒和脂肪小滴等。臨床意義:(1)澱粉顆粒增多見於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
(2)脂肪小滴增多見於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腹瀉及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徵;
(3)肌肉纖維增多見於腸蠕動亢進、腹瀉、蛋白質消化不良、胰腺功能嚴重障礙等;
(4)結締組織增多見於胃疾患而缺乏蛋白酶時;植物細胞和植物纖維增多見於腸蠕動亢進、腹瀉等。
醫學科普具有普適性,如有個性化需求,請您就診諮詢。
如果你還想了解有關“大便是否正常”的更多相關問題,關注小宇大夫以便獲取。
回覆列表
你好,我是胃腸外科醫生。其實大便在很多情況下可以對機體的疾病有一定的反映,是最簡單直觀的辨別方法。如有一下情況,請及時到醫院檢查。
1、大便次數是否正常?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數不超過三次,如果大便次數增多,要考慮以下情況:細菌性痢疾,慢性結腸炎,阿米巴性痢疾,食物中毒,潰瘍性腸炎,大腸腫瘤等等可能。
2、大便有無出血?正常人大便是不會帶血的,那有些患者出血性質為鮮血,多見於痔瘡,肛裂等,有些為柏油樣黑便多見於上消化道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有些為粘液膿血便,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患者會出現。有些出血肉眼無法辨別,需要行糞便常規分析,可查出潛血陽性。
3、大便是否有形狀改變?比如正常人一般都是比較軟的大便,形狀沒有明顯異常,那麼如果大便變細或者有凹槽,那休息有沒有痔瘡或者是直腸癌的可能。
4、大便是否規律?一般正常人排便習慣和排便次數相對固定,但是如果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或者是經常大便次數增多等現象,與進一步查電子結腸鏡檢查。
所以,自己平時觀察大便,如有異常,請及時到醫院行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