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靜觀事
-
2 # 晴之婉約
其實關於國學一直就存在很多爭議,也不是最近才有的,我認為這種文化存在的價值,並不是要我們完全複製,這不現實。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一種沉澱,我們所處的時代需要吐故納新,需要傳承民族文化,同時也需要擯棄不適合我們自身的一些迂腐思想。
就《弟子規》而言,其中確實有部分言論和思維模式,不適合我們如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是在給孩子做國學啟蒙時,很多東西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很多家長自身對國學的偏頗認知,也不足以撐起對孩子的教育。
我們家裡唯獨沒有《弟子規》這本關於國學的書,原因很簡單,我認為這本書沒有存在我和孩子的世界裡的理由。不要扯什麼上下五千年文化,文化也分精華與糟粕,太多的內容不符合當今社會,那麼為什麼不敢對它說“不”呢?沒有《弟子規》我的孩子一樣可以做個有模有樣的小紳士,同樣可以把國學知識爛熟於心,並且能結合實際,做到用行動力來向傳統文化的致敬。
一本好書帶給孩子的是一生的影響,家長良好的榜樣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向標杆。國學的精髓,我們需要一點一滴去滲透給孩子,而不是隻停留在朗讀與背誦的階段。
-
3 # 開心勞動者
我不支援。
首先,國學固然重要,但這本書也只能是作為課外讀物看看而已,封建社會的產物或多或少都有其侷限性。其次,不鼓勵孩子完全遵從上面的內容行事,相比較法律而言,相信法律能更好地約束社會中各種人的行為。最後,希望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學者可以創作出符合現實的促進社會健康的著作。國學也應該追求創新,不然是倒退。
-
4 # 愛心永恆123
最近確實看到不少關於《弟子規》是否值得學的問題。但是發現還是不少大眾是明智的,誠如不少家長所說,書中符合時代的,屬於優秀傳承的部分咱就學,不適宜的就不學,有的道理講給孩子就好。而不是像某些人自以為是的站在個人立場上大批特批,好像就自己是明白人,別人都是無知的傻子!尤其看了一個北京的什麼幼兒園園長的話,據說還是知名人士,她說什麼《弟子規》不符合兒童心理學之類的,即使她是教育界人士,她也就是學學教育心理學,幼兒心理學之類的,但是她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多少?她又對弟子規瞭解多少?對一本流傳下來的書,難道作為教師不懂得辯證地去看?你要是不傻,有人要求你全盤接受了嗎?作為教育人士,說這話都丟人!所以,對於《弟子規》學還是不學,你要是有辨別能力那就有選擇地學或者教給孩子,如果沒這能力,你可以選擇不學,但絕不要非黑即白,不要那麼絕對。也不要說什麼《弟子規》的作者學歷不高之類的話,首先要搞清楚,當時不願接受八股取士的讀書人多了,即使現在也一樣,知識多不見得文化就高!各大詞典知識多,也只能說是本書而已。這個話題歸結起來就一句話,明白人辦明白事,別誤導大眾,現在人不傻!
-
5 # 彩雲東昇戴寶山
我反對孩子學弟子規。我只看過弟子規幾段就很反感,讓孩子去學習弟子規,無異於將新時代的孩子拉到皇帝時期的統治生活中,封建制度建立在君臣,父子等級觀念上的服從,愚忠上,與人人平等的現代觀念有天壤之別。誠然,應該遵重上級,尊重父母長輩,這是起碼的道德和禮貌。但絕不能向封建等級社會那樣的服從。在單位裡或工作中,才有下級服從上級的必要性。但也不能無任何原則的服從。弟子規中一些符合現代道德觀念的好的地方,可以找出來重新編寫稽核後,再讓孩子去讀才行。絕對不可以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孩子,否則就是毒害孩子的心靈,就會毀滅國家的未來。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
6 # 杜撰
弟子規》是寫了一些實際時候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規定。是現在社會所缺少的精神文明準則,是古人總結的經驗。學起來做起來都有影有跡,不是大道理。支援孩子們學習,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7 # 風一樣的人生48406323
應該說是支援吧,理由一:可以認識很多字,二:講很多道理,三:這是中華文化,至於說這東西好壞,我覺得沒有絕對的事,社會在變,哪那麼絕對的好壞,給孩子講清楚就好了
-
8 # 小草lch
一篇教育孩子怎麼做人做事的道德規範為什麼有人反對呢?我國現今社會道德底線,社會價值觀嚴重西化。外國人的東西什麼都是好的,中國文化總有人說三道四。弟子規教人孝道不好嗎?將來你的孩子一天揍你三遍你就舒服了?說是教人奴性,難道你做人沒有道德底線?教育德字為先,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將來除了錢什麼都不認了!!!
-
9 # 阿彌陀佛99762936
我是雙手擁護,在不學《弟子規》人都不認識家長了,更不知道輩份大小了。看看現在作家長有幾個真正懂孝順長輩,尊重師長。再不受古典聖賢教育以後下一代不知道變成啥樣了,都是崇洋作的怪。
-
10 # 騎士悠然行
一切發明,創造,設計,都有規矩。學習《弟子規》使小兒懂得為人處世的規矩,這很好。我的意見不能照搬,因為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老則朽也,但也有可取之處,取精華,去糟粕,結合社情,引導默化,可行。否則,學則白學,在社會當今行不通,瞎子點燈白費油。
-
11 # 濤鳴心聲
我讓孫子背下了。起初為識字,以後告訴他做人做事的規矩。例如首孝梯:百善孝為首,這個孝涵蓋敬父輩祖輩長輩師長領導;悌,兄弟姊妹和睦,同學玩伴友好相處,相扶相幫相攜。不應該嗎?“出必告返必面”,家有尊長有夫妻有兄弟姐妹出門打個招呼,返回照個面。不應該嗎?當然,有些與時代不符的訓誠可有選擇,但完全摒棄?有點裝蛋!
-
12 # 常生歡喜心n
胡小林董事長:《弟子規》之所以管用,它背後有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蔡老師在《弟子規》講的光碟當中,四十個小時的光碟當中說得很清楚,每個人都有人生幸福的目標,這幸福的目標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智慧,可以是壽命,可以是做生意發達,可以當官,都可以說這是我人生的目標,達到這個目標是一定要由每天的行為所構建出來的,是要靠日常的行為才來達到的。而行為再往前是判斷,依據這種判斷來指導自己的行為,透過行為來達到目標,判斷再往前就是智慧。《弟子規》是真智慧,是確實是真智慧。很多朋友跟我說,《弟子規》害怕,不敢學、不敢用,抄抄寫寫、背背誦誦的可以,真要用還是挺緊張。這個我們在企業的落實當中也有很多經驗,特別是我在公司員工的顧慮。
我們是搞鍋爐的,鍋爐最忙的季節是冬天,因為我們有十五萬個使用者在北京市,冬天上門服務修爐子,是非常忙的一件事情,到冬天的時候基本上我們都沒有時間,我們的售後服務部要走上千家萬戶給人家修爐子。所以我底下有五十多個員工是專門負責修爐子的。有一個員工這一天修完爐子之後,掙了三千八百八十塊錢,他就沒回公司,沒回宿舍,把工作服、工卡、鑰匙放在一個超市的櫃檯上,給公司打了一個電話,說我回家了!春節前,我東北人,我不幹了,我辭職,我今天晚上就走。我的工作服和工卡、鑰匙我給你放在哪,你們來取!
當時這個員工走了,我底下那個售後服務的經理就找我來,找我說,胡董,您看,這麼忙的時候,這個員工拿了公司三千八百八十塊錢走了,公司有五十多個員工在修爐子,每個人每天手上都是這麼多錢,甚至比他還多,我們必須把這個風氣剎住,殺雞給猴看,要嚴懲這個工人,要殺一儆百。對我來講是個挑戰,他到我辦公室來給我彙報這件事情,我當時按照我原來傳統這種習慣,聽到這事我肯定得找法院、找公安局,把人抓起來。我不衝著他,我衝我現在留下這幫人,我也得好好整他,我整了他,我這些工人他老實,他聽話,才不會效法。
我當時還沒反應過來,我說你等等,我考慮考慮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後來他說他們要堅持,這個風氣不能開,這個開我們的售後服務沒法管了,這一個月光修爐子光現金一百二十多萬,都這麼幹的話那怎麼管?必須得殺一儆百。我說那你們就幹!你們會怎麼準備殺一儆百?他說我們準備告法院,我說那你們就去告法院去。第二天來找我,胡董,我們到法院去立案,法院說五千塊錢以下不給立,這太小;五千塊錢以下的這種侵佔公家財產屬於公安局,你得找公安局去。我說你們準備怎麼辦?他說我們準備找公安局,並且讓我找關係,讓公安局長重視這個事,我們花多少錢也要派警察到東北把這人抓來。現在可以,司法界的不正之風,你花點錢他可以幫你辦這事,私鹽當作官鹽賣,私仇公報,你花點錢他可以幫你抓人,你好吃好喝好待,你再給塞點好處,這警察能幫你幹。
我說你們要這麼幹我不同意,你們要找公安局報案,說我們公司失竊了,我這沒意見,聽公安局的。結果他們就找到了公安局,找到了公安局以後,公安局說你們這三千八百八十塊錢,這麼點小事,我們這公安局多忙,殺人的案子都破不過來,還管你們這點小事,行了,做個登記,留個筆錄,回去,下次碰到順手解決了,再通知你們,就打發你走了。回來跟我說怎麼辦?是不是要採取嚴厲的措施?怎麼管理這個,因為現在法院不受理,公安局不重視,你胡總又不動用關係來強化、來整這個工人,以儆後效,那怎麼辦?
我說你要聽我的,我告訴你,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這個孩子從東北來到北京,到我們公司拿了三千八百八十塊錢走,謝謝他,那是肯定我們過去有這個惡因,我們今天才會有這個惡果,我說你們信不信?你們不信,我信。他說怎麼還要感恩?我說可不是嗎?他這麼大老遠,小夥子二十多歲,跑到北京來幫咱們消業障,你原來身上背了一百斤的包袱,他幫你卸了八十斤,你不謝謝他,你謝誰?人家冒著下地獄的危險來幫你消業障,關鍵你不能夠再跟他結怨,要感謝這個孩子。
因為這公司內部,大家在一起溝通,遇到這個事情,我就覺得機會來了,你胡董老學佛、吃齋,你倒是學什麼?你學這東西管用嗎?還是個人愛好你還是閒著沒事,你弄點熱的,附庸風雅。我說這個機會來了,我今天好好得跟你們談談佛是怎麼說?這是惡果嗎?我說是,有果是不是得有因?是。我這些售後服務經理跟我聊,這因誰種的?我種的,我肯定是上輩子,也可能清朝時候佔了三塊八的便宜,今天人家三千八讓我報。我說咱們是凡夫,看到不過去,有人能看到,留下書來了,這就是佛經。你看不到,你要再不學,你不照人家看到那些人去做,那你這人沒福報,遭罪去。
然後我們三月十五日的工展季就結束了,我就沒讓他們整,一點手段都沒采取。而且我就跟員工說,我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有這個惡果一定有惡因,這個業因,這個惡果,報了就報了,我們輕裝上陣。我們過去累生累世欠的這些錢,今天一筆了結,懷有感恩之心,謝謝這個孩子。胡董,您要這麼說,那不都偷錢了?這孩子那根本都得,那哪行,絕對不能這麼幹,胡董。我說你聽我的,偷了還好,我不就還得更多嗎?十個人偷,十個人幫我還,二十個人偷,二十個人幫我還,今年偷我,今年還完,我明年就沒事了。
他說真的?我說真的,你們試一次,師父說關鍵要信佛,你信不信?您這佛法是這麼說。我說咱們就實踐,我是董事長,出了責任我絕對不埋怨你們,我擔。三月十五日工展季結束,到四月份我們開表彰大會,我售後服務開表彰大會,我把那三個經理叫在一起,我說有偷的嗎,第二個?沒有。形成風氣了嗎?沒有。你們這殺雞給猴看,咱們這雞也沒殺,這猴怎麼樣?都不錯,都挺好似的。我說我去給你們算一筆帳,售後服務部放了一個備件,有個倉庫價值多少錢?七百多萬人民幣,誰拿的鑰匙?田峰小夥子,二十二、三歲。我說一個月我給他開多少錢?一千五百人民幣一個月。我說他怎麼不偷?一千五一個月,他管七百萬的東西,他甭說偷七百萬,他偷七萬,我說四年我拿下來了,怎麼不偷?我不欠他的。
我說你們這幾位經理,一個月工資五、六千塊錢,每個月你們給我上繳現金一百二十多萬,你們手上還拿著公司的車子,倉庫都在你們手上,你們怎麼都不偷?非要殺了雞你們才不偷嗎?我看我這雞沒殺,你們也沒偷。他說您講這因果跟《弟子規》沒什麼關係,《弟子規》沒講因果。我說《弟子規》在果上給你說的,它沒把這因告訴你,因為它是教孩子的,它從事上跟你講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這都是因果的總結。因為教小孩,你說太深他不明白。
這件事情,我這幾個經理一給我說《弟子規》,他說《弟子規》都是小事,它沒有講道理,都是讓你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沒有說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這就是我們在推廣《弟子規》的第二個瓶頸。就是講《弟子規》一定要結合因果,一定要把《弟子規》這每條後面的規律、原因,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不讓你這麼幹,為什麼讓你這麼幹,要不然他們不解渴。原來你說「凡取與,貴分曉,予宜多,取宜少」,你要把因果報應跟他講清楚,「凡出言,信為先」,你說瞎話騙人,過兩天別人就騙你,那是不行,他就明白了。所以最究竟的,其實《弟子規》只是把因果當中的這些果,這些結果,這些惡果和善果告訴你,應該做為成人教育來講,培訓《弟子規》過程當中應該再深挖一步,把它背後的因也給它講出來,這樣成年人就知道《弟子規》是好。它之所以管用,之所以放之四海而皆準,是因為它背後有個顛撲不破的規律,就是因果。
恭摘自 中國傳統文化帶動經濟良性發展的經驗分享 企業家胡小林先生主講 (第一集)
-
13 # 花小貓釣魚
很多人反對弟子規其實只是因為一條“編者只是個秀才”,所以他們認為一個窮酸秀才自己都沒混出個人樣來,怎麼有資格耽誤我家寶貝疙瘩成龍成鳳?要是這東西是孔子編的,王陽明編的,朱熹編的或者是其他什麼老人家編的,他們可能更能接受些。至於內容有用沒用,不管!總之就是“你是個loser,就不要害我家天才兒童了”,沒錯,就這個樣!
-
14 # luoxuan37
最近颳起了一陣損毀弟子規等一系列經典鉅著,不知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估計是想否認中國傳統的國學和儒家文化,但是有不敢全盤否定和抹黑,怎麼辦呢,就拿其中一本書來開刀,列如,弟子規。但是弟子規包含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美德,也不敢全盤的否定和抹黑,怎麼辦呢,於是就有人打著弟子規不適合啟蒙教育的旗子,實性變相的抹黑弟子規,其本質是想否認中國傳統文化,讓中國和傳統文化隔離,全民丟掉信仰,這招非常陰險歹毒啊,其心可誅,心術不正,大家人肉搜尋一下,這個作者到底是什麼來頭,是不是仇視中國,仇視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是和國外反華分子相互勾結的,
-
15 # 羅引之
中國傳統文化生存的社會背景與當今社會相去甚遠,因此它倡導的一些觀念不可能完全適合現代社會環境。對於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反對,也有很多贊同。單說傳統文化可能太空虛,贊同的一方需要找到一個落腳點,反對的一方需要找到一個攻擊的靶子。結果《弟子規》就這樣躺槍了,正反雙方都對他上綱上線。其實《弟子規》這本蒙學書籍就是在供小孩讀書認字的同時,教他們一些行為規範而已。現在小學生上學不是也要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嗎?有人說《弟子規》束縛了小孩子的個性,那為什麼不說話《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束縛了小孩的個性發展呢?
當然,對於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必須的。
相比《守則》和《規範》,《弟子規》的語言更簡潔、有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小孩子更容易記住。
為什麼可以接受《守則》裡面的“珍愛生命,注意安全”,就不能接受《弟子規》的“寬轉彎,勿觸稜”?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有什麼錯呢?現在不是也經常聽到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小孩叫不動,跟他說話就像耳邊風。父母想要的不就是《弟子規》要求的這樣嗎?
”出必告,返必面”。出門之前要告訴家人,回來了也要前來跟父母打個招呼。現在的小孩同樣應該這樣做。《規範》中也有同樣的內容“聽從父母的教導,外出和回到家要主動打招呼。”
“物雖小,勿私藏”。說得一點都沒錯,現代社會同樣適用。
“親有疾,藥先嚐”。父母臥病在床,兒女端著一碗剛剛煎好的中藥坐在床前,把盛藥的勺子放到自己的嘴邊輕輕的吹一吹,甚至在嘴唇上碰一碰看看藥還燙不燙,然後再給父母喂藥。並不是像有的人說的那樣,好像要拿孩子做實驗一樣。
“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提倡兄弟和睦,有什麼錯呢?反倒是現代社會,兄弟姐妹、父母兒女因為錢財原因反目成仇的事件不是經常見諸報端。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則淨手”。早上起來要洗臉刷牙,便後要洗手。培養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怎麼會過時呢?
“步從容,立端正”。你看多好的儀態培養。
“凡出言,信為先”。誠信培養也不會過時呀。
“見未真,勿輕信。知未的,勿輕傳”。現在不也是要求大家不要輕信謠言,更不能傳播謠言嗎?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現代社會難道不需要這樣?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讀書過程中遇到有疑問之處就先寫下來,遇到人的時候再拿出來請教,求得理解。
“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位。讀看畢,還原處”。這也是培養桌面整潔的好習慣。
當然,《弟子規》中也有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把這些部分去除,其餘大部分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而且很多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很多大人都未必能夠做到。《弟子規》並不是只給小孩子學習的,現代的大人們更應該學習它。
-
16 # 使用者何生華
《弟子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是有一定意義的中華文明,弟子規,聖人訓,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告戒我們後代如何長大成人,一步步說得比較具體實在,是一個教材,又好像揉進了許多民間及聖人的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教育後輩的傳統思想的集大成篇章,當然,其中也因為受到歷史的限制,難免有一些封建思想在其間,去其糟柏,保留其合理成分,在目前仍然是一個難得的娃娃讀物,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篇章,對於娃娃的啟蒙教育仍然是好教材。
-
17 # 明德至善堂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支援孩子們從小學習《弟子規》。
素質從何而來?從每個人良好的家規家風家教中來。《弟子規》就是家規家訓家教的集大成者,簡單易學,便於落實,值得我們每個家庭學習借鑑。
很多人置疑,《弟子規》教的都是過去的老規矩,會不會不適合現在時代了呢?如果這樣讀書就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成書呆子了。
很多“專家"推薦四書五經,輕視《弟子規》。我敢肯定,他們未畢讀懂了《論語》。因為《論語》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恰恰是《弟子規》講的孝悌。
不知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僅供參考。
-
18 # 藝術領域
弟子規都是古人經過總結出來的中華美德,是行為中的美德和榜樣,這有什麼爭議?國人早已不對古訓和傳統美德重視,好好的東西不再吸取而是視而不見或者開始拋棄誹謗,反倒是韓國日本和其他國家人更重視中國的國學,可悲啊!
-
19 # 素食翁
釋迦牟尼那麼偉大的一個人物,不也有人詆譭和誹謗嗎?一個老秀才根據聖人言編寫的《弟子規》,為何一定要入所有人之法眼?有人願意自己的孩子成賢入聖,有的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江洋大盜,故不必在意是否有人對《弟子規》所持之異議,只管教自己孩子就是。我相信,有禮貌、能自理、尊重人、肯用功的孩子將來溶入社會,絕不會遭人唾棄,更不會成為人渣!
-
20 # 潘菲0614
一、學習弟子規的好處
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人生最好的交際,“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如果孩子有叛逆、好動、沉溺網路,不願與人交往的表現,那麼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從學習《弟子規》的禮儀開始。學習《弟子規》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不良風氣,從日常生活中的禮儀系統教起,從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他人做起。讓孩子從內心真正認識到禮儀的好處,利人利己。
二、學習《弟子規》的用處
孟子說:“得道者多助“,一個從小懂得禮儀知行之人,必定是一個有道德之人,那麼在以後的成長中,必定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必定是成就人生大器之人。
三、學習《弟子規》的妙處
弟子規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處事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規範,特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好讀物。學習《弟子規》和其他傳統經典,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及方法,還能從小讓孩子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等好處。這樣的孩子人見人愛、人親、人敬,將大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學習弟子規有什麼好處?
最近百家講壇正在播放錢文忠教授講解的弟子規,很好看。
我總結了幾點孩子學習弟子規的好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弟子規》融讀經與識字、為學與為人為一體,教導兒童讀誦並落實在生活當中。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敦厚善良的心性。注重家庭教育與生活實踐香結合,是待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
學習《弟子規》的好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的語感。《弟子規》言語流暢,三字一句、二句一韻,接近白話,讀誦時朗朗上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感,感受正確而自如地運用母語表達自己的快樂;
2、增長孩子的見識。《弟子規》是依據《論語》編寫的,學習過程中還會接觸到《論語》、《三字經》、《千字文》、《二十四孝故事》、《德育故事》等相關內容,其中蘊含了大量的風俗禮儀、人文智慧、成語典故、倫理道德等中國文化精髓,孩子在讀誦時,不僅體驗到母語的優美,同時又增長了見識;
3、提高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讀誦《弟子規》等經典內容,孩子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中國語言文字之根在文化經典當中,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範文。這些好語錄、文章、詩詞記得多了,靈巧的修辭、暢達的造句、鏗鏘的聲韻、周密的謀篇。久而久之,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自然就會提高;
4、培養孩子良好的文明禮儀。小孩子天真無邪,記憶力最強,最容易教導。《易經》上說:“蒙以養正聖功也。”就是講要給孩子很好的善良的教育,讓他奠定德行的根基。《弟子規》就是一本很好的啟蒙素材;
5、提升孩子高貴的氣質。古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朱熹也說過“讀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人變化氣質”,劉夢溪教授也說過“閱讀經典文字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受傳統文化資源薰陶得比較多的人和受薰陶比較少的人,其氣質風度是截然不同的;
6、心態方面。誦讀《弟子規》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使孩子變得安寧,減少浮躁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心態。
總之,學習《弟子規》還有很多好處,以上只是列舉了幾條比較顯著的,所以這麼好的書,是值得反覆學習的,而且大人也值得來學習。
總之,學習《弟子規》還有很多好處,以上只是列舉了幾條比較顯著的,所以這麼好的書,是值得反覆學習的,而且大人也值得來學習。
回覆列表
筆者談不上對《弟子規》有多深研究,但讀懂之後還真不太欣賞傳統古文化中的某些“蒙學”即所謂啟蒙之學。《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此文在當時封建社會教育孩子識字兼懂得一些做人的規矩多少有些意義,但如以此來做為人處事的準則,則有不少問題,放到當今的社會就更不足為論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文化和科學日新月異,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有不少人之所以青睞《弟子規》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只教導人們畏首畏尾,愚忠愚孝,循規蹈矩,愚昧媚上,而把大儒家文化中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割裂掉了。用300多年前陳舊的行為準則來培養21世紀的青年學生堪比封建愚民教育,可笑至極,也行不通。比如《弟子規》“孝則”中說:“親有疾,藥先嚐。”父母生了病,讓沒病的子女嘗藥管不管用,這不是很愚昧無知嗎?事實上如今那些大肆吹捧《弟子規》的人,是否真的相信《弟子規》那一套?我認為無論研讀還是從未讀過的人,都不會從內心認可封建說教。如果不是出於其他目的,那一定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