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在起時

    在歷史長河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這個故事嗎?

    諸葛亮,生卒於181年—234年,三國時期蜀漢國丞相,出生于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代表作品有散文《出師表》、《誡子書》等,還有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公元234年,諸葛亮作好充分準備,發動十萬大軍進行最後一次北伐。他派使者到東吳,約孫權同時發起攻勢,南北策應,使魏國兩面受敵。

    長途奔波及戰中失利,諸葛亮時常會出現暈倒的情況,造成暈倒的可能按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可能是當時的諸葛亮患有高血壓、貧血、低血糖、等等暈倒情況,這種情況一般都是來自於工作壓力、營養補充不足等等有著很大的關係。

    然而這半神近妖的諸葛亮卻在劉備死後輔佐劉禪12年,最終病死於第五次北伐的路上,病逝五丈原,享年54歲。

    諸葛亮死後劉禪拿到諸葛亮羅列的財產清單,上面很簡單: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黃皓瞥見清單立刻湊上去對劉禪說:“諸葛先生身為蜀國丞相可有幾十年了,多次得到先帝和您的賞賜,清單上就這麼點財產,朝中大臣肯定不信啊!

    朝中的一些小人也開始湧現出來,如宦官黃皓。為了獲得上司的權力和威望,他開始做一些小動作來展示他的“權威”。他在劉禪耳邊說諸葛亮壞話,說諸葛亮作為老大臣,一定藏了很多金銀財寶。劉嬋起初自然不相信,但聽了太多之後,他開始懷疑了。

    於是派宦官黃皓前去清查諸葛亮的財產後,得到的答案讓劉嬋非常憤怒,把桌子都給掀反了,他責怪自己聽信手下讒言冤枉了“相父”,同時也非常感動,諸葛亮一生都奉獻給蜀國,並做到了清正廉潔!

  • 2 # 華嚴

    諸葛亮被劉禪尊稱“相父”,又為何會在其死後,“抄”了他家呢?

    據《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所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大意是諸葛亮曾經向劉禪上表報告自己的家產情況,不多而且還都是官家給的,等到諸葛亮真的死了,劉禪大概是派人到諸葛亮家裡看了看,“抄了他家”,發現果然如諸葛亮所言,丞相家裡果然一貧如洗,家徒四壁。

    眾所周知,劉禪對諸葛亮的稱呼是“相父”,也就是說,對於諸葛亮,劉禪那是當自己父親一樣看待的,為何會在諸葛亮死之後,“抄了他家”呢?這明顯能夠讓人看出,其實劉禪並不信任,至少並不完全信任諸葛亮,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諸葛亮一生廉潔奉公、忠心耿耿、賞罰分明,致力於興復漢室,為蜀漢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其一,自古以來,新君與顧命大臣的關係本就微妙。其實並不難理解,新君繼位,為鞏固自身位置,自然要權,政從己出、大權獨攬是最好的,然而,卻因為有所謂的顧命大臣、輔政大臣的存在,往往不可得,那這二者之間,勢必明裡暗裡的會較量,想想,就算諸葛丞相與劉禪因為對外矛盾更加尖銳而不至於如霍光與宣帝以及康熙與鰲拜那樣電光火石般激烈,也必定不能多溫和。

    其二,諸葛亮與劉禪二人政見有分歧。劉禪性格溫厚,雖沒有多聰穎,但也並不愚笨,也有自己的主見,諸葛亮曾親自評價他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其中可能有誇飾之詞,但大體方向應該不錯,就是劉禪並不是一個尚申韓之法且喜愛征戰之人,所以他內心裡自然不喜歡諸葛亮,不喜歡又怎麼深度信任?

    其三,劉備當年白帝城託孤之時,劉禪應當是在場的,人所共知,劉備當時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大意便是,你才能出眾,能安國,如果我兒子是塊料,能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他不是塊料,那你就自己來吧!哇,當時劉禪已經十七八了,怎麼可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繼位之後,他心裡豈不會提心吊膽?他又不是什麼天資聰穎會識人之人,又怎麼看得清丞相真的沒有私心?

    最後一個,也是自己揣度的,只是供君參考。都知道,劉禪此人是有寵信宦官的經歷的,難保當時諸葛亮輔政之時,他沒有什麼尤其信任之人,但是卻沒有聽說有什麼禍事,只能說當時被諸葛亮給制止了,又,劉禪曾經想要擴充後宮的,諸葛亮也以主公應該崇尚節儉為由制止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如此被人約束著,且還是九五之尊,除了諸葛亮,所有人都對他尊敬有加,他對諸葛亮能沒有逆反心理?

    所以劉禪不可能真正信任諸葛亮,這根本不在諸葛亮所作所為,而僅僅是兩人那個位置,就註定不可能成為信任之人。

  • 3 # 東宮彧卿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第五次率師北伐的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境內)軍營中,歿年54歲。

    蜀漢大軍退回成都後,後主劉禪為表彰諸葛亮生前立下的功勳與崇高的品德,追贈他“丞相武鄉侯印綬”,追諡其為忠武侯,並尊其遺囑將他安葬於漢中郡沔陽縣之定軍山(今陝西勉縣南)。據說諸葛亮的墳塋至今猶存。

    諸葛亮死訊傳遍西蜀,各地百姓紛紛集資為他立廟,但朝議以“瀆而無典、不合禮秩”為由,不允許民間建廟祭祀。許多大臣建議在成都為諸葛亮立廟,但蜀後主劉禪以逼近劉氏宗廟為由,也不允許。

    好多年後,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人聯名上表建議:在漢中沔陽縣諸葛墓附近建廟,方便故丞相親屬以時祭拜;其舊部、門生欲祭祀者,也只限於廟;禁止民間私祭,以崇國家正禮。

    劉禪這才准奏,並於景耀六年(263年)春下詔,立諸葛廟於漢中沔陽,此時距諸葛亮病逝已經整整29年了。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以史家深邃的眼光對諸葛亮作了全面的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義時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詞巧飾者雖親必戮......” 。

    “可謂失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諸葛亮超拔流俗,名垂宇宙,在他身後近兩千年來,在後世人們的心目中,他已涅槃為智慧的化身,忠義的象徵,賢相的典範,清廉的楷模,治家的標杆,堪稱完美。

    諸葛亮對蜀漢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數次北伐出師未捷 ,但也是竭盡全力了。他不僅為蜀漢政權殫精竭慮,一心一意輔佐資質平庸的後主劉禪,而且為政廉潔,勤儉持家,死後內無餘帛,外無餘財,做丞相十三年,為政清明,兩袖清風。

    除了軍事能力稍遜外,他幾乎樣樣都做到極致。所有這一切,都使他在史家以及後世心目中地位及其尊崇,甚至超過了劉備。

    諸葛亮窮其一生為蜀漢社稷奔波忙碌,關於他的日常生活與治家事蹟,歷史文獻中記載甚少,但從僅有的史料中還是能窺見諸葛亮治家的一些特點。

    諸葛亮當丞相十三年,位高權重,是蜀漢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但他的家庭生活卻異常簡樸,甚至可以說得上有些“寒酸”。《三國志》載,他在寫給李嚴的信中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餘,妾無副服”。堂堂蜀國“總理”,家無餘財,妾室連套換洗衣服都沒有,難怪後來有人感慨道:“侯之妾乃無副服,其儉德可師矣” 。諸葛亮在家庭生活上的自律、簡樸,足可稱萬世師表!

    諸葛亮在給劉禪的一份表章中曾這樣說:“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養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從這份表章的內容看,諸葛亮堪稱有記載以來最早主動申報財產的高官。從他開出的家產清單上看,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他指的是劉備佔益州後,賞賜給他的那筆錢財被他購置的一份產業,一家人就靠此生活。 除此之外,別無餘財,從不利用職權隨意增加私產,這點是最難能可貴的。

    他在這份帶有財產申報性質的表章結尾處誠懇的表示:“(自己死時)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贏)財,以負陛下”。

    史載,諸葛亮死後,有人建議劉禪去派人查查諸葛亮的私人財產究竟是不是真的像他說的那樣清寒, 查後才知果然“如其所言”。

    也有一些史料記載說蜀漢後期諸葛亮專權,獨斷專行,勢焰熏天。 他取代後主劉禪打理蜀國所有軍政大事,劉禪表面對他異常尊敬,稱其為“相父”,但內心卻很猜忌權傾朝野的他。

    為了讓劉禪放心,諸葛亮長期統兵在外,極力避免與其發生正面衝突,他事必躬親,任勞任怨,同時不治產業 ,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讓劉禪猜疑自己心懷異志同時引起眾臣的嫉恨。諸葛亮死後,劉禪為報自己這麼多年在政治上被諸葛亮架空的仇,帶人去抄諸葛亮的家,想當眾揭穿他兩面派的嘴臉,狠狠地出一口被其壓抑多年的鳥氣。

    他想,諸葛亮為相十三年,雖然表面說他不治產業,家無餘財,但暗地裡一定偷偷積攢下潑天也似的家財,自己可以輕鬆給他扣一個心口不一、貪贓枉法的帽子,以此樹立威望,獨攬大權。讓他尷尬的是,搜查結果和諸葛亮自己申報的一模一樣,丞相果然光明正大、表裡如一、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他真的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牟取私利 。劉禪又羞又愧,為掩飾失望與愧疚情緒,他當場把一隻杯子摔得粉碎,最後他還把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帶進宮去撫養其長大,以告慰丞相在天之靈。

  • 4 # 騎驢爬樹

    劉禪抄諸葛亮的家,我們的站在劉禪的立場上去看待這件事情。

    諸葛亮在世時,在將李嚴貶為庶人之後,整個蜀漢朝堂一人說了算。蜀漢朝廷分為荊州派,益州派,還有沒多少勢力的宦官。諸葛亮執政期間,對政事勤勉嚴謹,賞罰分明,忠良有才之人得到重用,奸邪無能之輩被處理,遠離。奸邪之輩對諸葛亮是懷恨在心的,其次還有益州派,他們不想北伐,只想安穩的待在蜀地,只要魏國東吳不來攻打,咱們就安逸在蜀地好好經營享樂。但是這些人在諸葛亮活著時是不敢反對的。他們這些奸邪無能之人可能也在盼著諸葛亮趕緊死掉,天不憐諸葛,諸葛亮終於給累死了。

    這些跳樑小醜在諸葛亮死後,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諸葛亮搞臭,在他們看來,諸葛亮當了這麼多年的丞相,不說富可敵國,那也一定中飽私囊了不少財產。他們紛紛上述要求劉禪查抄諸葛亮的家產,劉禪手裡有諸葛亮臨死時的表奏,諸葛亮已經說明自己的家產。“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劉禪內心其實是相信諸葛亮,但也是左右搖擺不定,而且查抄諸葛亮的家產若果真諸葛亮兩袖清風,也有好處,那就是平息反對諸葛亮,重點是益州派的議論,和益州軍民的不當言論,再一點對於劉禪以後在成都統治權威更加穩定。所以劉禪下令查抄諸葛亮家產,官員反映上來的情況果然如諸葛亮所奏,家中無餘財,劉禪都大驚,更不要說那些邪小之輩。

    嗚呼哀哉,可憐諸葛亮千古一代名相,生鞠躬盡瘁,死後還要受奸邪之輩的非議。

  • 5 # 大語文走四方

    劉禪很懼怕諸葛亮。

    諸葛亮在蜀漢政權當中的地位是無人撼動的。劉禪又是一位安於現狀的人,他對於父親和諸葛亮的北伐中原是持反對態度的,但他又不敢公開的反對,因為這是劉備定的國策,所以說他從內心深處不喜歡諸葛亮,害怕諸葛亮。

    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權臣。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其實有兩個人,一個是諸葛亮,另外一個人叫李嚴,在此過程當中啊,李嚴很快被諸葛收拾掉,那麼在接下來的20年時間裡面,他都是一個人獨斷專行。這樣就在流散的心目當中有了陰影,所以在他去世以後抄家是必然。

    諸葛亮在蜀漢政權當中的親信很多,不抄家劉禪無法得到實權。

    20多年的執政生涯讓諸葛亮培植了太多太多的心腹力量,因此在他死後如果劉禪不進行抄家活動的話,他很有可能又被另外的人所左右,無法親政。

  • 6 # 陳先生侃歷史

    從心理和性格上來為您解析

    劉嬋

    客觀上評價,劉嬋算不上聰慧絕頂,頂多是較為聰明的普通人。《三國演義》多偏頗蜀國,蜀國之亡多歸“扶不起的阿斗”劉嬋。但事實是蜀國換了諸葛亮當老大也是白搭,綜合實力不行啊。

    劉嬋性格上有主見,能忍耐,懂審勢,心底有著普通人的善良和懦弱,也有妒忌之心。

    劉備白帝城託孤囑咐劉嬋“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嬋也很聽話,“政事無具細,鹹絕於亮”,軍權放手於諸葛亮。但是同志們,誰是主君,誰是臣?劉嬋身為一國之君,手裡沒半點兒權利,心裡會服氣?要不是都是父親的舊臣,威望高,權利大,還要依靠他,早就讓諸葛亮領盒飯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搞的蜀國內經濟形勢直線下降,小康水平不保啊,劉嬋怨言也是頗多啊。我的國家好不好?你個“老頭子”要幹什麼?我父親留給我的,你你你……。劉嬋與諸葛亮政見不和,有間隙,兩代人,有代溝很正常。但諸葛亮就是蜀國的太陽,劉嬋頂多算個星星唄,臣強君弱,要出問題的。劉嬋只有忍耐,沒辦法,蜀國還不是完全是他的。他可能常常想自己手握大權,金戈鐵馬,指點江山那天,此時心裡頗多怨氣。劉嬋不會相信諸葛亮自己沒有私心,完完全全為了蜀國,這樣的人是不是太傻了?

    於是,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之後,劉嬋心中的小魔鬼開始爆發了。但是礙於情面,諸葛亮在朝中的威望,劉嬋沒辦法自己提出要查查諸葛亮,這時候“猴子”蹦出來說諸葛亮有問題。劉嬋一聽小子懂我,正合我意,查出問題來,朝內解決,不外傳,這樣自己才能完全掌控蜀國;查不出問題來,汙衊丞相是小人奸臣領盒飯去吧,但結果打臉啪啪啊……。出於,劉嬋自己的私心,怨氣,外加不信任,才導致了抄諸葛亮家這樣的荒唐事兒。

    劉嬋昏庸嗎?陳壽評價“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劉嬋扶不起嗎?在位四十年,蜀魏實力懸殊,但對外支援姜維北伐,對內採納相父舉賢之臣委以重任。您還怎麼要求劉嬋賢明?劉嬋樂不思蜀嗎?劉嬋降魏後,司馬昭請蜀君臣,席間奏蜀樂,蜀舊臣哭,劉嬋曰“此間樂,不思蜀”解除了對蜀的猜疑,這樣既保全了自己,又保全了蜀國群臣百姓免遭荼毒。忍辱負重,此乃大丈夫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希望大家以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劉嬋。

  • 7 # 房產經紀人的美好生活

    諸葛亮死於北伐後,有人汙衊諸葛亮家有萬金,其財富可敵國,真是蜀漢第一大貪。劉阿斗對此嗤之以鼻,認為相父一生忠心為國,就算有一點遺產那也是國家對人臣功勳的賞賜,說諸葛亮是大貪一定是汙衊。不過謊言說一千遍就是真理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給劉阿斗說前丞相貪汙腐敗,說得言之鑿鑿,描述得繪真繪色,聽多了劉阿斗就信以為真了。

    而這一查的結果卻是大大出乎了劉禪的意料,本來之前劉禪還認為諸葛亮上表自述的遺產只是謙遜之詞,畢竟是位高權重的丞相,家產不止那麼一點吧!沒想到一查,結果還沒有之前諸葛亮所說的那麼多,諸葛亮家人甚至連換洗的衣物都沒有,這讓劉禪十分震驚,震驚的同時也是自責,他不禁懷念起昔日諸葛亮的悉心輔佐,又想到了諸葛亮一生為國操勞,鞠躬盡瘁,最後都是病死在了復興漢室,北伐中原的途中,更是悲由心生。

    他怒的是自己,因為自己直到諸葛亮死後才發現諸葛亮這般狀況,怒自己無能才讓諸葛亮為他操勞過度,最終身亡。怒自己再也無法補償相父,盡孝道,他生氣的同時更多是懊悔。特別是諸葛亮還曾對他說過“子弟衣食,自有餘饒”,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他妻子衣服都沒有換洗的,這就讓劉禪更加難受了。

    劉禪與諸葛亮就好像是一對父子一樣,父親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兒子,儘自己的全力來幫助兒子,但是兒子卻沒有怎麼認真關心過父親的生活,到了最後才知道父親過得很節儉。那麼兒子最後剩下的估計也就只是對自己的懊惱和憤怒了。其中關於諸葛亮一生很節儉,清正廉潔來說,可以說是世間獨有並且對於他敢於公開自己個人的財產,這一點來說,就值得大家欽佩!

  • 8 # A奔跑的孩紙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是他成就了蜀國,劉備也十分信任他,在自己死後將蜀國託付給諸葛亮,還說如果諸葛亮不滿意劉嬋,可以廢了劉嬋。而諸葛亮也是全心全意地輔佐新皇帝。奈何劉嬋是爛泥扶不上牆的阿斗,蜀國只能靠諸葛亮等能臣管理著,而劉嬋對諸葛亮卻有深深的忌憚,認為他作為權臣肯定貪汙了不少,才在他死後搞了這麼一出。

    諸葛亮位高權重,劉嬋早就不服他,但是諸葛亮這個人得到很多人的信服,所以在他活著的時候劉嬋不敢做什麼,等到他去世了再動手。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曾經對劉嬋說過,他只有800棵桑樹,十幾畝天地,沒有多餘的財產。劉嬋對此表示不屑,作為蜀國的權臣,把持著蜀國,怎麼可能不從裡面撈點油水呢。劉嬋想借此大做文章,因而暗地裡調查諸葛亮的財產。劉嬋想的是如果諸葛亮的財產不止這些,那他就是在騙皇帝,欺君之罪可是大罪,能讓諸葛亮的形象大打折扣。如果真的跟諸葛亮說的一樣,他還能順道嘉獎一下諸葛亮。

    派出去調查的人回來告訴劉嬋,諸葛亮家中並沒有多餘財產,是真的清廉。劉嬋聽了之後十分羞愧,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丞相一生為了蜀國奔波勞累,自己還去懷疑猜忌他,真是不應該。劉嬋內心十分羞愧難當,當場摔杯子,並且悔恨道:“丞相,阿斗錯怪你了啊!”

  • 9 # 小蟲兒臥草

    劉禪,也就是阿斗,平日裡對諸葛亮畢恭畢敬,喊著一聲“相父”,可實際上,對諸葛亮並不是很滿意。

    因為首先自己手中沒有了實權,朝廷內外大大小小都聽諸葛亮的,自己雖然成年了,但畢竟沒有什麼才能,相父也不敢把整個蜀國交付給他。而自己則還得忍著諸葛亮掌握軍權。

    不過,我們應當理解諸葛亮這種做法與以往的“權臣”不同,諸葛亮是真心向漢,根本沒有想要當皇帝的興思,他把持政權軍權的原因很簡單,劉禪並不能很好的治理國家。在那個三國紛亂年代,這可不是什麼兒戲,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滅國的危險,所以諸葛亮才大包大攬下來。

    其次,阿斗對於諸葛亮干預自己的婚姻也十分不高興。最為喜歡美色的年輕人,肯定想娶幾個年輕貌美的女子為妻,但是諸葛亮不許。諸葛亮認為帝王之妻肯定要賢良淑德,重要的要有品德,而不是長得好看,所以一一拒絕了阿斗想要迎娶的人。反而將張飛的女兒給皇帝當皇后。要知道,張飛生長的五大三粗,他的女兒想必也不是美麗坯子。作為一個皇帝,連自己的老婆都沒得選,劉禪這樣一看也挺可憐的。

    最後,在治國戰略上,劉禪和他的相父也有不同。諸葛亮一直堅持北伐,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要重振漢朝。然而劉禪根本不想打仗,他覺得魏國勢力強大,不應該北伐。但是每次諸葛亮都會提醒劉禪不要忘了劉備的遺願,沒有辦法,劉禪只能將治國的大針給諸葛亮實施。

    終於,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後主就按捺不住了。在諸葛亮死後第一時間,劉禪派人抄他的家,調查相父的遺產,因為他覺得諸葛亮貴為相父,手上權力這麼大,肯定會有很多不義之財。他想把這個罪名給相父扣上,一來可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二來也可以一舒自己這麼多年來心中的怨悶。結果,調查回來的大臣說他家只有八百多株桑樹,十五頃的田地,在外地也沒有家產,所有值錢的東西都在這裡了。知道他的家產數額後,劉禪氣得拍桌子。心中的算盤全沒了,氣的劉禪往地上摔杯子。他怎麼也不知道,自己的“相父”真的就是這麼幹淨,為了蜀漢一點好處也沒有貪。

  • 10 # 南方鵬

    劉禪並沒有抄諸葛亮的家,可能是看史書誤解了。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劉備崩殂之後,艱苦撐持入主蜀地不久的朝廷十四年,對曹魏進攻多策並舉,東西聯合,南北夾擊等策都用過,五次北伐收效甚微,積勞成疾逝世於五丈原,臨終交代薄葬在定軍山。他的逝世,在蜀漢境內引起大震動,官民為之流涕,朝廷怕影響行政運轉,明令官員不許到前線奔喪,只有譙周見機早而成行,後來還在官民的堅請下,違禮設廟給民間四時祭拜,這樣的人望,在天下分崩,需要人心齊同協力的情況下,劉禪怎麼可能抄他的家呢?

    但《三國志》有一記載,可能容易引起誤解,在諸葛亮傳中說他臨終前曾上表給後主:“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自表衷曲,以示無私情懷。這點沒有問題,緊接著後文又有一句“及卒,如其所言”。說明他上表的這些事,有人去查對校對,除了劉禪,誰有這權力?既然皇帝讓查,就容易聯想到抄家。但這個理解方向可能不夠準確。此事應該與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發生的一件事聯絡起來,就容易明白劉禪為什麼要查校諸葛亮的家產了。

    劉備集團在荊州受劉璋之邀入川,以劉璋的用意,可能是因其父劉焉扶立漢中張魯,本來要當守門犬的,沒想到劉璋被趙韙等人廢長立幼扶上位,張魯借題發揮,與劉璋翻了臉,守門犬變成大威脅,益州失去門戶。劉璋意圖用劉備之力以平張魯,最多把漢中和一些錢糧酬謝。二劉合力共守基業,不承想劉備的胃口大到出乎他的意料,謀攻整個益州地。幾年仗打下來,劉備雖取得蜀地,期間所造成的損傷,以及戰勝後的巧取豪奪,都給當地士民帶來極大傷害。從劉備入蜀地開始,就有至少一股本土力量在排斥這個外來政權,從殺彭羕,反孟達,甚至後來諸葛亮不聽勸阻,殺了自己的心腹親信馬謖等事,可看出派系爭鬥的激烈。

    諸葛亮逝世不久,蜀漢朝廷中的重臣、益州本土派代表、安漢將軍李邈就上書,以霍光及其子弟之事,影射諸葛亮攬權,認為就算沒有反心,但有造反的實力,應該對他進行清算,以絕後患。這一打著為國為蜀漢著想的上書,用心良苦,如果清算諸葛亮,劉備集團將受到重挫,人人自危,益州本土派就能掌控大權。劉禪雖闇弱,這時也知道開了這道口子,後患無窮,立即反應過來,把李邈下獄誅殺。從這件事推測,應該是在殺李邈前後,清查諸葛亮的家產,以示他的清白為國,同時也表示劉備父子沒有信錯人,也給益州派一個交代,才有“及卒,如其所言”的記載。

  • 11 # 歷史博物館

    公元223年,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死之前託孤於諸葛亮,甚至說出:若嗣子可輔,輔之。

    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又要下令查清其家產呢?

    那就要先說說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在剛繼位的時候年輕好玩,所有朝中大事都是由諸葛亮掌管和操辦,而這時的劉禪只知道玩,但是諸葛亮卻對他嚴加管教

    再其次,隨著劉禪的長大,想要掌權的劉禪卻發現,諸葛亮這座大山是他翻不過去的,他沒有能力和親信可以與之對抗,所以才會有黃皓的誕生,甚至是有一些史料上記載諸葛亮在蜀國後期時候是獨斷專行,勢焰熏天。

    至於為什麼查諸葛亮的家產,其實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住諸葛亮的名聲,因為當時諸葛亮去世前曾經寫過一封奏摺,這封奏摺就是有名的《自表後主》。

    諸葛亮這樣的家產引來了很多人的猜疑,其中就有劉禪的寵臣黃皓,因為這樣的財產更像是一個小小的縣長應該有的,而諸葛亮是堂堂的蜀國丞相,。

    劉禪看到賬目之後,更是心中氣憤,於是拿起杯子摔倒地上,來警示質疑諸葛亮的人,而劉禪自己也深感諸葛亮對劉氏的忠心,於是將諸葛亮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兒子來對待

    其實,諸葛亮死後,劉禪不在設定丞相一職,其實並不是害怕自己的權利被剝奪,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劉禪認為蜀國並沒有像諸葛亮這樣既忠心又能力極強之人

  • 12 # 我武惟楊

    因為在很多人看到不管劉禪做什麼都要“請示”諸葛亮得到同意才可。哪怕是娶妻也不能娶自己喜歡的姑娘,而是要找一位賢良淑德的皇后。

    但說到底諸葛亮對蜀漢還是耿耿忠心的,畢竟以諸葛亮的勢力想要廢立劉禪只是一句話的事情。只不過諸葛亮從沒動過廢劉禪的心思。

    但,六次北伐都沒能成功,最後只能帶著遺憾的病逝五丈原。並且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時候,諸葛亮還特意給劉禪寫了封信,在信中說到家中有良田15頃、桑樹800棵

    本來說到這裡故事的程序也算是非常的好,但有一些無聊的造謠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

    雖說這個“謠言”意在凸顯諸葛亮之高分亮節,但始終不是事實,甚至連野史都算不上。

    在正史中,諸葛亮死後,劉禪便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諸葛亮武鄉侯的爵位,等到諸葛瞻17歲之時,便將諸葛瞻納為駙馬,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諸葛瞻。

  • 13 # 王勇的人

    蜀國被滅後,劉禪靠著一句“樂不思蜀”成功保命,已經成為歷史上亡國之君明哲保身的成功案例,但劉禪還在蜀國做皇帝時就已經展現出相當的政治智慧,集中體現在對待諸葛亮的態度上。

    諸葛亮是蜀國奠基的頭號功臣,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達不到“三分天下”的成就

    劉禪知道自己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他也瞭解諸葛亮的忠誠和才幹,所以乾脆直接放手讓諸葛亮去主持朝政,自己樂得清閒,這種方式其實很符合現代法人治理模式——董事長只是出資人和控制人,委託總經理全權管理。

    但諸葛亮的大權在握,事必躬親卻無形中架空了劉禪,加上諸葛亮威望極高,群眾基礎好

    劉禪好歹是個皇帝,尤其當他年長懂事後,很想把丞相的權力收回到自己手中,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對諸葛亮逐漸產生了厭惡心理,認為是諸葛亮把持朝政

    所以劉禪決定在諸葛亮死後動手。

    諸葛亮死前給劉禪上表說自己只有800棵桑樹,十幾畝薄田,別無其他財產。劉禪不相信,他認為堂堂一國丞相,怎麼也有個萬貫家財,這是一個打倒諸葛亮的好機會,

    劉禪打了一招如意算盤。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財產很多,那就是對皇帝不老實,諸葛亮清廉忠誠的人設會完全崩塌,劉禪就可以藉機摧毀諸葛亮這個全民偶像,出一口惡氣。如果核查發現諸葛亮真是特別清廉,那麼就可以順水推舟,把丞相表揚一番。

    使者回來後向劉禪彙報:丞相當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無餘財。

    事實證明,諸葛亮對蜀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諸葛亮死後,蜀國再無經天緯地之人才可用,平庸的劉禪只能任用平庸的人才

  • 14 # 千山飛絕

    我們都知道劉備之所以能夠三分天下,主要是靠諸葛亮,劉備夷陵之戰戰敗之後,白帝城託孤,讓諸葛亮竭盡全力輔助劉禪,倘若劉禪不才,諸葛亮可取而代之。

    劉備託孤可以說無形中刺痛了劉禪,劉禪也明白自己的能力,蜀國大業需要諸葛亮,自己只能忍耐。再則劉備託付不單單是劉禪一人,而是蜀漢基業,同時也是劉備的理想。而劉禪之前只是一個普通人,突然皇位落到自己身上,自己顯得無可適從,只能按照劉備遺命行事。

    劉禪此時作為蜀國之主,一邊要受諸葛亮嚴厲的教導,一邊還要忍受蜀國內部反對諸葛亮的言語,面對諸葛亮把持朝政的狀態,難免會有反感諸葛亮的想法,奈何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讓諸葛亮把持朝政。

    隨著時間的推移,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此時的劉禪如同放飛的大鳥一般心情舒暢,因為壓在身上多年的石頭落地了。在石頭落地的同時又難免生出報復之心,畢竟自己多年對諸葛亮又敬又怕,生前不敢得罪諸葛亮,所以劉禪決定找些諸葛亮的過錯來慰藉多年來壓抑的心情。

    劉禪回想諸葛亮總理朝政點點滴滴,真的很難找出諸葛亮的過錯,正在劉禪苦惱之時,有人說諸葛亮依仗權勢大肆斂財,

    可是最後的結果確實諸葛亮真是一生清廉如水,家無餘財,此時劉禪的心情很複雜,本想著自己出口惡氣

  • 15 # 四海為家日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生前曾上表說自己沒有多餘的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也都是朝廷賜封,即使這些也夠自己的兒子自給自足了,沒有多餘的財產。這算是諸葛亮主動上報個人財產。

    然而,一些好事者編出了劉禪因不滿諸葛亮生前對他的嚴加管教,在諸葛亮死後,派人清查了諸葛亮的家產,企圖對諸葛亮進行清算。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承襲了武鄉侯的爵位,並且在諸葛瞻17歲的時候,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瞻。

    總之,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像其他的皇帝們對於像諸葛亮這樣的顧命大臣進行政治清算,但是劉禪也並非對自己的“相父”諸葛亮毫無怨言。實際上,在諸葛亮死後,蜀國的百姓們紛紛要求給諸葛亮立廟

    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這位相父還是有所不滿的。只是阿斗不傻,他知道朝中大臣都是諸葛亮一手提拔的,外面更有手握重兵的姜維,他作為一個光桿司令,不敢造次,只能繼續裝傻充愣,維持現狀,伺機而動。

  • 16 # 阿柴歷史筆記

    諸葛亮是劉備生前身後的追隨者,在蜀漢王朝的地位僅次於劉備,劉備生前也是對他言聽計從。三顧茅廬才請出這個隱居南陽臥龍崗的隱士高人,蜀漢的存在幾乎靠諸葛亮一人之稱。劉備死後,在西蜀施行各種惠民政策,以及剿滅一些少數民族才換來西蜀政權的穩定。那為什麼諸葛亮生前劉禪“相父相父”的叫著,死後卻有抄家之舉,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劉禪對其父劉備舊部的畏懼

    長坂坡一戰,趙雲千軍萬馬之中救出了劉禪,其父劉備抱摔阿斗,聲稱差點損失我一員大將。

    要知道劉備和趙雲原本就是舊相識,其間關係不亞於關張二人,後世傳唱的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情況。劉禪後來肯定知道趙雲長坂坡救他之事,對趙雲又俱又怕。

    白帝城託孤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劉備託付諸葛亮以大事。劉備死後,諸葛亮等一干舊部包括趙雲,關羽張飛的兒子是劉禪的保命軍團。劉禪不一定這樣想,這些人是自己的叔叔輩,況且手握軍權,自己沒有可靠的親信,一個人孤掌難鳴,可能就在這個時候劉禪就埋下了對諸葛亮一干忠臣的仇恨,畢竟劉備死後諸葛亮是蜀漢的實際掌控者。

    有蜀王之名,無蜀王之權

    劉備死後,諸葛亮立馬修書跟東吳和好。果然在利益面前,仇恨不算什麼,畢竟西蜀沒有應對曹操,孫權的實力,曹操勢大,可以說是緩兵之計。劉禪心想,諸葛亮不報父仇,卻去求和,怎麼對得起自己的父親。後來退居西蜀之後,諸葛亮施行一干惠民政策,大興屯田,操辦軍械,得到西蜀百姓的民心,劉禪表面支援,內心不定在想會不會將自己取而代之。諸葛亮抓軍事,經濟大權於一身,手下將領更是對他敬佩不已,都願意聽從他的號令,劉禪實際上處於被架空的狀態。表面的尊敬已經變成內心的痛恨了,他痛恨諸葛亮的才能,痛恨他說什麼自己都無法反駁。

    胸無大志,寵信宦官

    退居西蜀之後,劉禪表面當著自己的皇帝,但從不幹皇帝的事,所有政務都要諸葛亮一手抓。自己的不腳踏實地變成了對他人才能的痛恨。一天天的歌舞昇平,感覺不到蜀漢的危機。身邊還有幾個拍馬屁的宦官,給他輸送一些諸葛亮的壞話,真是天妒英才啊。

    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多次強調的“親賢臣,遠小人”完全當成耳旁風啊,自古以來多少帝王都是因為寵信宦官落上昏君之名啊。

    確立統治地位,殺雞儆猴

    諸葛亮死後,劉禪難免心裡會有高興心裡,這個整日對我約束的人走了,想自己統治一下蜀漢,彰顯一下魅力,鞏固一下劉家的政權。諸葛亮生前他不敢動,死後是各種操作,自己是真的能作。諸葛亮的抄家一方面是他彰顯一下自己還是不是蜀漢的統治者,另一方面諸葛亮舊部很多,試探一下這些人是否忠心,結果如他所願。

    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

    蜀漢沒了支撐住,自然會走向滅亡。諸葛亮的才能他也知道,原想諸葛亮能幫自己統一天下網,雖然沒有實權,但是也會過的很幸福。若以後無論是魏國還是東吳稱霸天下,自己好歹把自己的擁護者抄家了,投降的話也不失為一種得到榮華富貴的辦法。

    顯然劉禪並不是沒有一點算計之心,我個人認為他在抄諸葛亮家的時候可能就想到自己以後的處境,亂世之中,他只想偏安一隅。

    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劉禪抄諸葛亮的家就是為了自己的統治和自己想要得到的榮華富貴。

  • 17 # 古今中外多少事

    諸葛亮死於北伐後,有人汙衊諸葛亮家有萬金,其財富可敵國,真是蜀漢第一大貪。

    劉阿斗對此嗤之以鼻,認為相父一生忠心為國,就算有一點遺產那也是國家對人臣功勳的賞賜,說諸葛亮是大貪一定是汙衊。

    不過謊言說一千遍就是真理了,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給劉阿斗說前丞相貪汙腐敗,說得言之鑿鑿,描述得繪真繪色,聽多了劉阿斗就信以為真了。

    而這一查的結果卻是大大出乎了劉禪的意料,本來之前劉禪還認為諸葛亮上表自述的遺產只是謙遜之詞,畢竟是位高權重的丞相,家產不止那麼一點吧!

    沒想到一查,結果還沒有之前諸葛亮所說的那麼多,諸葛亮家人甚至連換洗的衣物都沒有,這讓劉禪十分震驚,震驚的同時也是自責。

    他不禁懷念起昔日諸葛亮的悉心輔佐,又想到了諸葛亮一生為國操勞,鞠躬盡瘁,最後都是病死在了復興漢室,北伐中原的途中,更是悲由心生。

    他怒的是自己,因為自己直到諸葛亮死後才發現諸葛亮這般狀況,怒自己無能才讓諸葛亮為他操勞過度,最終身亡。

    怒自己再也無法補償相父,盡孝道,他生氣的同時更多是懊悔。特別是諸葛亮還曾對他說過“子弟衣食,自有餘饒”,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因為他妻子衣服都沒有換洗的,這就讓劉禪更加難受了。

    劉禪與諸葛亮就好像是一對父子一樣,父親把自己的一切都給了兒子,儘自己的全力來幫助兒子,但是兒子卻沒有怎麼認真關心過父親的生活。

    到了最後才知道父親過得很節儉。那麼兒子最後剩下的估計也就只是對自己的懊惱和憤怒了。

  • 18 # 史來食往

    諸葛亮都是聰明和智慧的化身,為了能夠克服中原光復大漢,諸葛亮可以說操碎了心。而另一方面,除了對付敵人之外,諸葛亮還得防範劉禪的妒忌之心

    但是這封信到了劉禪手中的時候,劉禪的心中卻更加生疑:“諸葛亮身為丞相,怎麼可能家裡就這麼一點財產?這其中必有蹊蹺。”因此諸葛亮去世之後

    首先,諸葛亮在宰相的時候目中無人,完全不把劉禪當皇帝,在諸葛亮的眼中,蜀漢大業還不能交給劉禪。在《出師表》之中,諸葛亮曾經暗中諷刺劉禪是一個不思進取的皇帝

    其次,諸葛亮準備北伐的時候,其實劉禪是並不同意的,但是無奈整個朝廷的官員大部分都聽諸葛亮的,因此劉禪只能被迫屈服。當初,劉禪問過諸葛亮:“既然魏國沒有對蜀國動兵,那我們為什麼要去主動進攻魏國呢?”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劉禪才會抱著貪念和嫉妒查抄諸葛亮的家。可是讓劉禪沒有想到的是,正如諸葛亮臨終所言,除了800棵桑樹和15畝良田之外,劉禪真的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這就讓劉禪十分失望,而且他還要揹負懷疑諸葛亮的罵名。

  • 19 # 文化藝術

    諸葛亮一死,昏庸無能的劉禪就派宦官抄了他的家,抄完家後主看到結果,卻是當場氣得摔杯子,懊悔不已。那麼,後主劉禪到底看到了什麼,會讓他懊悔不已?要分析這個,還是得從諸葛亮出山開始。

    為光復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劉備征討東吳為兄弟報仇,卻氣數已盡,最終有了白帝城託孤一事,劉禪繼位,諸葛亮繼續輔佐他。

    可是後主無能,實在是扶不起,諸葛亮只好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長此以往劉禪就心生不滿。劉禪身邊還有一個奸臣宦官黃皓,長期煽風點火讓劉禪不信任諸葛亮。所以諸葛亮一死,後主馬上派人抄他的家,想看看諸葛亮有沒有貪汙腐敗,他這時已經不相信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了。

    抄家結果是諸葛亮一生從來沒有過貪汙腐敗,一生清正廉潔忠心耿耿。劉禪看到結果後,立馬就後悔了,才明白諸葛亮一直在默默付出,自己卻聽信讒言,所以氣得當場把杯子摔了,懊悔不已。其實諸葛亮是毫無私心的,從來沒有想過取代後主的位置,劉禪還是太昏庸無能了。

  • 20 # 八百里加急

    張居正死後,萬曆為何要抄他的家!

    蜀漢與明朝,相差一千多年,歷史卻很相似。

    一個生前被君主口口聲聲喊相父,一個生前被君主每每以先生敬稱,等同於相父。

    同樣的被上一任君主託孤,同樣的身負重任,同樣的力挽狂瀾,有大功於社稷,卻也是同樣的命運。

    縱觀他們的一生,於江山社稷,蒼生百姓,尤其對在任君主本人實在是忠心耿耿,無不殫精竭慮,死而後已,死後卻不得安生。時耶,命耶。只因為他們犯了同一個不是錯誤的錯誤,觸了同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這個錯誤叫功高蓋主,這個問題叫帝王心術。

    劉備死後,劉禪繼位為帝,諸葛亮輔之,名為輔政而實為專政,滿朝文武無不仰丞相之威望,舉國上下無不以丞相為君望。政令人事,天子之鼎器而丞相舉之;兵備軍事,天子之利劍而丞相使之。

    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天下皆知丞相之能,而不知君主之人,為臣者奪君王之威望而不自知,為君者不是傀儡而等同傀儡。換做是你為君,有這樣的臣子,你雖尊敬他,又害怕他,雖相信他又不能不懷疑他,作為他的上司卻總得聽他,關鍵你還得處處倚仗他,因為大家都覺得你不如他。若你是劉禪,你從內心深處說一句,你能受得了他嗎?

    關鍵是他老爹生前還留下,"若他不行,你可取代他"這樣殺人不用刀的話,換你你會怎麼對他?

    劉禪如此,張居正也是如此,隆慶皇帝死時,繼位的小萬曆不過十歲,而明朝同樣處於外強中乾,危機四伏之中,張居正以首輔之名而行攝政之實(史書上他自己的話,吾非相也,實攝也)內攬大權於一身,外興改革於一時,天下皆知居正之能而不知有皇帝。

    更何況,小皇帝的母后李貴妃也時常嚇唬他,同樣是那句殺人不償命的話"不聽話就換了你。"作為一個帝王,萬曆皇帝的小心肝裡又會怎麼想。

    心理學上有句話叫做“壓抑越久,爆發越大”,只此一點,帝王之心已是忍耐到了極限。再加上諸葛亮和張居正這些能臣,既能攝政必然令從一出,難免獨斷專行,不經意間已經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他們死後,即便帝王本人出於某種原因仍然是不敢清算,他身邊這些人又怎能不煽風點火,一旦激起帝王內心深處這種壓抑已久的憤恨,抄家滅族也就在所難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排骨湯要怎麼燉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