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智宏
-
2 # 19290912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法律是約束大家的。宣揚用道德約束人本身就是反人類反人性的,因為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就是惡的。那些高喊道德的人都是偽君子,要麼是統治階級的喉舌,要麼就是在掩蓋自己一肚子男盜女娼
-
3 # China承影668
小編提問,摸摸自己良心了嗎?沒自己看看現在的西方,不更是偽君子嗎。都是高度文明現代了,以老美為主的西方人,還到處燒殺劫奪。尤其蘇聯解體開始,西方人醜惡嘴臉開始暴露,什麼民主,什麼正能量,根本不存在,在老美眼裡只有利益,世界弱國反對就無效,只有霸權主義,自私自利,根本沒有人道。相比跟我們中國人比,因為我們中國人受我們幾千年來自己的教條主義,老傳統和毛主席思想薰陶,有素質不野蠻,有文明。什麼事都是事在人為,壞學生難道都怪老師不合格嗎?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幾千年來唯一沒中斷文明的國家,五千年能延續也是證明,我們中國人只有自己辦法最實用,救自己,發展自己。洋奴心態,奴才心態的國人醒醒吧,自信起來。我們中國人最優秀。老傳統和毛主席思想永遠最管用。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富強。中國夢就在眼前。
跟世界各國和平發展,互利共贏,世界大同。未來我們中國才是世界弱者的救世主。只有中國強大了,才能阻止美國一家獨霸,不然老美肯定繼續到處燒殺劫奪,對世界惡霸行為永遠不會停止。
中國復興中國夢,中國一定強,文化自信,民族團結就是力量。帝國主義永遠是紙老虎。
-
4 # 被動專家
賦卻琴心養劍膽,曹洞宗源降龍禪,孤舟泛潮遊南粵,鐵馬飛騰入北燕,神龍能潛東海底,金鵬凌越高山巔,生死紅塵物難捨,靈智慧達惠岸!東海散人作於一照樓瀚海書齋二月十九日辰時!
-
5 # 崑崙139100429
概括為一句話“讀書為做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只要能個人升官發財,能為皇權服務。其它什麼教化.“聖人”之言統統都是表面裝璜,焉有不偽之理!
-
6 # Rocketliver
凡此兩問,皆因對儒家思想沒有全面掌握導致的片面解讀!接觸任何理論的時候,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上下文的語境,看看作者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不要刻舟求劍!
1、不能割裂儒家思想【其實是任何一種哲學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孔孟學說的產生不是空穴來風,必然是基於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社會生產力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人類社會結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工業資訊化社會和孔孟當年的小農經濟社會簡直是天淵之別;
2、從教育學角度,孔夫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還是很先進的,所以在《論語》中出現了一百多次的“仁”,老夫子對於修養、學識、性格大不同的學生,對“仁”的解釋是不同的,自然會被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做斷章取義的理解,進而去運用,這都是僵化、片面的。其中最惡劣的就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需要片面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三綱五常”的惡秩序,其實最需要做“克己復禮”修煉的是統治階級,他們卻選擇性失明。上樑不正下樑歪,因此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的卑劣表演,臺下的黎民百姓自然會爭相模仿;
3、基於血親宗族家國的小農經濟社會是有其特殊性的,套用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個人認為孔孟學說基於當時社會倫理結構,在親朋圈子很小的利益格局下,“君子”的很多行為,所可能產生的“收益”是存在很大的確定性的,因此在現代人的觀點看來是虛偽的。
4、可以借鑑《禮記·中庸》的態度和方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
7 # 66華99
有人說,儒家道德的教化不是平等尊重為前提,儒家文化教化下易產生偽君子。我只說說儒家的中心思想:忠孝仁義禮智信,詩書理易樂騎射。忠於祖國遵紀守法,忠厚傳家。百善孝為先。宅心仁厚。重情重義。以禮待人,文明禮儀。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提升智慧,用智慧更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信守諾言,誠信為本。飽讀有用詩書。學習謀生本領(理易指一技之長的謀生本領,藝多不壓身)。適度娛樂,寓教於樂。勤練武藝強身自衛保家衛國(古時騎射指十八般武藝)。這裡只說一個禮字,以禮待人,文明禮儀。以禮待人文明禮儀不是尊重是什麼?難道對一些人渣垃圾,也要從心底裡崇敬?人渣垃圾來到家裡,只要不是來尋釁滋事,也是泡茶遞煙以禮相待,這不是平等尊重是什麼?難不成還要把他們當祖宗一樣供著?對於人渣垃圾,表面客氣以禮相侍,就已經是足夠平等足夠尊重了,難道還要對人渣垃圾曲意奉承才平等才尊重?至於會不會產生偽君子,哪一家都是機會面前,人人均等。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的人,就算他諸子百家.融會貫通.博古通今,說得和做的不一樣,這樣的人都是個偽君子。樹要根好,人要心好。德才並進,文武兼修。忠孝仁義禮智信,詩書理易樂騎射。為人處世是根本,智慧頭腦謀發展。勤勞雙手創財富,強健身體走四方。法治中國.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不平等,法律說了算。尊重不尊重,要看什麼人。尊重是相互的,敬人一尺,人敬一丈。
-
8 # 泉心2018
儒家偽君子很多,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時代背景看,主要集中在明末,當時理想與現實發生巨大的矛盾,即儒家忠君與經濟利益的矛盾,儒教徒於是嘴上忠君,暗地裡講利益,偽君子遍地。
從學說背景看,儒家的理想很高,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樣東西,很難,比如修身,如果按照佛教的標準,搞成功了可以成佛做祖。當然,儒家沒那麼要求高,只要能治天下即可,這個想法沒錯,錯的是他的手段,儒教徒以為透過讀四書五經就能修身治天下,因第一關修身就沒幾個讀書人弄懂,定靜慮得,很多人一輩子連定都做不到,後面更是一塌糊塗,當然只有在嘴上瞎逼逼了。當然,儒家這種將修行的方法作為入世第一關,好處在於能約束人的品德,壞處在於做不到就只好空談。
從學問本身看,儒家不注重實務,早期還搞個騎馬射箭,後來就專門讀四書五經,其他學問一竅不通,如同當今一輩子就學哲學的人,號稱物理化學政治軍事無所不能,哲學包治百病,顯然這人只能是騙子和偽人。
-
9 # 騎牛0童子
因善致偽而責善,不亦怪哉?!
因食致噎而怨食,不亦怪哉?!
人無禮,則無以立!
父不教, 母不訓,子何以處?!
今子殺父、殺母之事生!
老無所養,獨居而亡旬日,子竟不知!
夫妻無綱,勞燕分飛者眾,子又何辜?
上述者,皆失禮所由生也!
五綱五常,是為人之本也!
亦當隨時而化;不可以之為條,不可改,不可動!
嗚呼,此當矯枉過正之時也!
-
10 # 不糊塗時塗糊不
本人沒有研讀四書五經,沒有通讀儒家文化,不知是否有資格評判儒家文化。
本人感覺,儒家文化說到底就是個權力文化,其描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行為模式,對於具體的個體行為,卻是由相關權力人士依其自己的好惡予以點評或認定。這樣的社會狀態就會導致人們不擇手段、不遺餘力地嚮往權力,偽君子應該就是這樣培育出來的。
儒家文化的社會作用不是道德教化,而是是非說教。
道德教化的前提是自己遵循道德,然後相傳道德,才可能出現大家遵守道德。
所謂的是非說教是指為了防止發生爭議而預設一些空洞或模稜兩可的行為模式,當具體行為發生衝突時,再由權力人士依其自己的好惡予以認定。最終的結果就是:故事裡的事,說你是你就是,說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
11 # 掛羊頭賣狗肉628
遠古農牧時代的讀書人在社會上是什麼地位,文職人員的就業幾何,也許微乎其微,生存在那個年代也許真的就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尷尬囧境。
戰國時期耕田的農夫和打仗計程車兵才是主要的兩種職業,孔夫子讀的專業又不是策劃謀略之類的領域,所以,他找工作就很難。周遊列國也沒有找到一席之地,其實是沒有他老人家的用武之地,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浪大師”始終進不了殿堂。長期出門在外去謀職業找工作,首要的就是要禮貌先行,跟現代的人面試那樣要求求職者“品德、儀表、談吐上去獲得面試官的好感,嘴甜,也許這是孔夫子的心得。一個人即不能上戰場又耕不了田,又進不了殿堂,只好辦一所私立學校,在沒有數理化又沒有外語可教的年代,老師只能教學生思想品德的課程,如何做人,如何忠君,其實也無可奈何,天子腳下必須順著天子之意。
也許孔夫子也沒有想到,他創立的一些課程在他死後卻得到發楊光大,而且一用就幾千年。
-
12 # 莘縣村民
要說一下孔孟麼?
其實孔子是個很謙和的老頭。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若按“各盡本分”講,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有效方法。
孟子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宋後不講孟子了吧。
自宋始,把人一層層劃分等級。“君”在金字塔尖上。且把“等級”“效忠、盡節”視為“天理”。
把與生俱來的“自由、平等”這些真性情“人慾”看成該消滅的。
如果真按如此的“儒”來"做,人就是“槁木死灰”,木頭一般。稍微有點點活泛心眼的人,就會“陽奉陰違”了哈。
表裡不一的口子一開,有些人慢慢腐爛了。什麼事做不出哦。於是偽君子多起來。能夠嘴上說好話,背地裡我該咋逐利咋逐利。 只不害人 就算好人。
“宋儒”其毒不淺。
-
13 # 夢圓之禪意人生
很高興能夠與你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要說的一句話就是,“真偽在人心,與文化無關。” 至於說易產生偽君子,我想這是因為文化與社會的差異所導致的;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所造成的。儒家文化的主體思想是仁、義、禮、智、信,可現實社會中,大行其道的多有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這種矛盾與衝突,使人難以折中,大多隻能屈從於現實,但是還有儒者的表象存焉。我想這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但不是決定原因,因為一個人的真偽,主要還是在自心!
-
14 # 合競共贏
儒家文化是以“天尊地卑、男尊女卑”的等級秩序為前提的文化,不可能真正實現個體之間的平等與尊重。只能產生看似“平等”,實際上是無奈服從的 “偽君子”。而被儒家稱為“小人”的商人,實現了彼此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真正達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儒家文化基於血親宗族家國的小農經濟社會,形成了一種“天尊地卑”、“三綱五常”不平等的文化。雖然儒家也講“中庸”,試圖體現一種平等思想。但儒家這種“中庸”是一種不平等主體之間的博弈關係,不可能實現“平等”,實際上是一種服從關係,也就導致了 “偽君子”的產生。可是儒家將這種“偽君子”包裝成為一種“真君子”,而把比他們地位低的人,通稱為“小人”。孔子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表達了他對普通百姓的歧視和偏見。
總之、儒家文化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等惡秩序,是一種不平等的服從文化,不可能產生真君子。而被儒家稱為“小人”的普通人,彼此之間平等和尊重,是實現了“君子和而不同”的“真君子”。
-
15 # 荒原牧雲
吸菸久而久之會上癮,是因為菸草有毒;喝酒久而久之會上癮,是因為酒中有酒精也會中毒;同樣,賭博會上癮,這種文化活動其`心性`也是`陰性"負能量有毒。陰毒,陰則有毒!這個社會上偽君子多,騙子多,給這個文化環境有關係,就象水中生魚,空中有鳥,花引蝶屎招蠅一樣!事物是`環境`醞釀形成的!傳統文化猶如一株樹,其正(中)枝是`心`!`心`的性質是什麼?是`空"是`無",是`舍`是`公"!事物的中心皆空皆無,因為事物皆成就於一來一往、一呼一吸、一上一下、一得一舍、一私一公、一生一死……,總之一陰一陽的這個過程中!事物的生命存在於陰陽裡,而它們執行的規律是`以陰抱陽",這是順序是正常的!否則,以陽抱陰執行則是逆行是反常的!捫心自問,在我們內心裡靈魂裡,是把他人放到了中心還是把自我放在了中心首位?我們把自身的利益放到了首位,我們的心是自私的,是獲得的心!是陰性的心!我們今天的行為是`以陽抱陰‘是逆天的,反常的,就象人體骨頭露在外面,`骨頭包肉"一樣!我們今天的文化是陰性文化,是以自私為中心的文化,這是`百病纏身"的原因
-
16 # 影片君i
可以這樣理解是不是和孔子的“中庸”觀念有聯絡。
比如人喜怒哀樂沒有發洩的時候可以叫做“中”,如果他把情緒展現出來了,又沒有說其他細枝末節的事可以叫做和。要是這樣的話就可以理解為他說了想說的。你也知道了想要的。這就相安無事。
這種觀念在現實中沒有辦法做到,這只是古代為了統治出現的一種思想吧了。
其實讓人們從客觀現實脫離,而玩弄心裡上的把戲。
-
17 # 何處是家鄉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傳統文化的內涵究竟是什麼。我的回答可能會讓很多人感覺不舒服,希望不要使大家倒胃口,也希望大家不要罵我才好。
儒家文化是宣揚不平等的文化,這是毫無疑問的,任何沒有理解到這一層次的理解與言說,都是對“儒”的錯誤理解。
“仁”是孔子的最高境界,要想知道什麼是仁,首先就是要認識“仁”這個字。
“仁”這個字在現代,是“人”與“二”,這是錯誤的,甲骨文中,“仁”是“人”和“上”,準確說是“人”和“一”的上面加一點(原諒,我打不出來,大家只能自己手寫了)。現代把上面的一點拉長,變成一橫,就是一個“二”字了。上面一點,下面一橫,這個字在甲骨文裡念“上”,也就是說,“仁”是“人和上”組合在一起的字。
認識了字,我們來說意思。“仁”就是上等人要愛護下等人。上等人當然就是那些“君和君子”們了,下等人當然就是平民百姓,也叫“小人”。《論語》主要是給君和君子看的內容,小人和平民不需要懂得複雜的“禮”,只需要遵照貴族君子的教導與命令去行為就可以了。這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仁”。有人把“仁”說成“仁者,愛人”也對,只是這種“愛”是單方面的關心與愛護,不是彼此之間的“愛”。
再來說“孝”吧。“孝者,順也”,孝就是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長輩要聽話與服從,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孝與仁”是完全契合的,父母愛子女,子女遵從父母。
再說“禮”,“禮”與今天的禮貌差距甚大,這麼說可能更準確些,孔子說的“禮”是,上到國家制度,下到每個家庭,以及所有人的行為方式的總和。禮貌和禮儀,只是具體行為與表現內容的直觀體現而已。
過去有句話現代人不理解,經常引用來批評儒家,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他們說,大家看,儒家多壞,完全不考慮平民百姓,只是照顧統治階級,而且還歧視勞動人民,認為他們不懂禮貌。這都是根本沒理解這句話內涵造成的誤解。
這句話原意是,國家的刑罰不需要針對大夫以上的君子,因為他們是天子、諸侯、大夫,他們都是君之子,他們不需要法律來管控,自有一套東西來規則他們的行為,那就是“禮”這種制度;平民百姓是庶人,他們不需要遵從繁複的禮制,他們只要按照國家明確公佈的法律行為就可以了,法律沒有規定的,都是他們可以行為的。
這就明確了,原來君與君子不是可以胡亂行為,而是有一套更為繁複更為嚴格的制度限制他們。如果舉例說明的話,大家可能會更不舒服。比如我們中國人都知道日本鬼子的軍官特別喜歡切腹自殺,傳統武士有兩把刀,一長一短,長刀打仗用,短刀自殺用。“士”分為文士和武士,大夫的孩子叫家臣,家臣的孩子才是“士”,也就是說,“士”是貴族最低一等的位置。日本古代對儒家文化也是深為認可的,他們要求武士們嚴格遵照了“禮”的制度,一旦他們的行為超越了“禮”,必須自盡謝罪,不能按照國家法律對他們處罰。這就是“禮”。還有一個例子。《論語》記載了子路死的過程。有人叛亂,帶領叛軍殺進國君的宮殿。子路領著士兵抵抗,掩護國君逃跑。戰鬥中,敵人割斷了子路帽子的繫帶,帽子歪了或者掉了。子路於是放下兵器,重新系好帽子,於是他被亂刃殺死了。要知道“冠”對於君子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標誌,是“禮”重要的表現,子路寧可死於敵手,也不會違背了“禮”。現在大家知道了,禮制原本比法律要嚴格了許多倍,細緻了許多倍,必須長時間學習,才可以知道繁複的內容細節。平民百姓要勞作生活,根本不能使用這麼複雜的東西,所以不需要他們學習使用,國家公佈極為簡單明確的法律,讓平民遵守就可以了。
再來說說,孔子他老人家為什麼會這麼說?或者儒家為什麼規定出“禮”制管控國家,為什麼要讓上等人遵守“仁”,為什麼要所有家庭都“孝”?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中末期的人物,那個時代已經戰亂頻繁,各個諸侯國內部弒君篡位事件不斷出現,諸侯國之間吞併戰爭也時有發生,超越禮制的情況更多,可以說,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基本已經難以維持了。不過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和楚國打仗,出現很多現代人不理解的行為,最後一敗塗地。其實,他沒有錯,或者說,他是嚴格按照禮制規矩行為的,只是楚國人不講規矩,這才把他打了一個滿地找牙。也就是說,既然當時還有宋襄公這樣的人物,說明孔子時代,還有相當多的人遵從禮制,孔子他老人家說“恢復禮制”才能使社會安定,還是有可能的,雖然可能性已經不大了。所以,孔子周遊列國,不斷遊說各國國君,希望他們恢復禮制,可是大家都拒絕了孔子。
現在我們說說中國歷史上,不斷強化儒家思想的原因和結果。
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帝制不是封建,帝制是消滅封建),為什麼要推行儒家思想哪?道理很簡單,一是最可行,最簡便。儒家思想到了後期,逐漸被轉變為“忠孝”思想。什麼是“忠”,就是對君主的忠心,不違背君主意願,嚴格按照君主的要求去做。為什麼?因為只有這樣,社會才可能相對安定。每一個君主如果能儘量剋制自己的慾望,不過度奢靡的生活;如果各級官員不貪汙受賄,不過度搜刮民脂民膏,那麼百姓就能有安定的生活,社會動亂就會相對減少很多。
什麼是“孝”,就是孩子對自己的父母要基本服從,甚至絕對聽命於父母長輩,不超越父母意願,過度表達自己的意願。小到每一個家庭,大到整個國家都是家庭體制,每一個小家庭安定了,國這個家也就安定了,人的生活也就安定了。
二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我們中國太大了,就是現代技術,管理起來都非常困難,更不要說古代了。交通與通訊都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如果用立法,那麼各地的差異性太大了,完全無法實現。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秦國小的多,管理起來很容易。但併吞六國後,面積是以前的好多倍,依然按照秦國的制度管理,根本做不到,所以秦朝二世而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不了這麼大的面積。
儒家思想只是一種原則,各地官員依照這個原則,去管理各地的具體情況,這會靈活了很多,基本達到了社會管控的效果。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說儒家思想為什麼成為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使用的最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樣子。當然,不同時代,儒家思想的細微是有不同變化的。
最後說說,題目中設定的“結果”,也就是“偽君子”問題。個人認為,偽君子和儒家思想沒有直接關係,或者這麼說,不遵守禮制和不斷強化的法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明清的儒家思想已經很讓人非常痛苦了,甚至已經嚴重壓制著人的思想。因為社會發展到了道德教化完全無法管控社會的地步,人的慾望膨脹之大,早已經超出了某一種教育方式可以起到的自覺效果。特別是清末,西方列強帶著更加暴烈的新文化進來後,中國人再也不能視而不見了,只得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否則就會亡族滅種了。
好了,更多的就不說了,囉囉嗦嗦寫了這麼多,希望大家能看完,更希望大家看後能多想想吧。
-
18 # 小雨57760
“偽君子”與“儒家文化”沒有必然的聯絡。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有“真偽之分”……比如“貴州茅臺”,“五糧液”,“同仁堂”……
-
19 # 宋老頭62443390
見此題不免使人產生有誤導人繼續批儒之嫌,不知處於何種用心。
請問那些奮勇當先的批儒勇士們何為儒?你們懂嗎?知道嗎?儒可以批,但在批之前要知道究竟批的是什麼?該不該批?該咋批?
儒家文化起始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對維護社會的發展進步產生重大的影響和作用,部分思想在今看來雖不能與時俱進,有其歷史侷限性,但就整個思想體系來說無論對個人/對社會/乃至國家仍有其積極的一面。
孔子是儒家思想主要代表,其《中庸》是孔學核心思想,闡述(做人做事)不偏不倚/不過不廢(中正)而恰到好處,具有樸素的唯物史觀,它告訴我們做人做事以怎樣的標準和尺度正確把握,是為人行事的一個準則。現實中有很多例項證明它是正確的,如水不可裝得過滿,過滿則溢,飯不可過飽,過飽胃消受不了,話不可過猶,過猶將覆水難收,事不可做絕,做絕將自受其害等等都可證明其中的智慧。儒家文化中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它的治學治世思想理念。正人要先正心,一個心數不正滿懷私心貪慾的人怎能做到‘公而無私’與‘克已奉公’。修身即是修德/修品,一個德品缺失的人怎能做到行為端正,做到立得直/走得穩/行得正。齊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若家庭成員之間不和睦,子不孝/妻不賢/各為盤算缺少互愛那是個什麼家;若鄰里之間缺少和氣/和諧/友好只為利爭將是怎樣的社會;若所有社會成員都只要求人人為我而我不為任何人,是不是又感到人人自危而令人恐怖的社會;若整個社會都成這個樣子國將怎治?若國將不國則天下大亂!看到今天的世界了嗎?
‘五四’運動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口號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晚清的吏治腐敗沒落受外敵的侵略與儒家文化有必然聯絡嗎?如果說有,那恰恰相反,是吏治腐敗拋棄了儒家文化思想而導至的必然結果。
‘聖人’不是自稱,‘萬世師表’更不是徒有虛名,那是千古傳頌,批儒那是辱沒祖宗!不要忘了你/我是誰?無論怎樣的瘋狂‘儒’你批不倒,反倒不用批‘你’已經倒下了!
當今社會的人,心有些病態,心理極為扭曲,立不正/行不穩/做不端,不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打擊一切就是盲目崇拜和肯定一切,這種極端做法會給國家/社會/個人帶來怎樣的後果?想想吧!人心不足和各種貪腐的社會亂象說明了什麼?其根源在哪裡?
如今優秀傳統文化精華幾乎喪失貽盡,人性中的惡劣表現越來越醜惡,一個人沒有優秀的文化表現就等於沒有靈魂,如同行屍走肉;一個國家或民族沒有其優秀的文化做根基,如同大海行舟風雨飄搖,就象沒有根基生長著的浮萍一樣,只能隨波逐流。
不要忘了,文化代表的是一國家的軟實力,也是一種競爭,沒有自有強大的文化做為支撐,缺失文化自信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為強大的國家。
-
20 # 空空空42973354
一看抬頭是:為什麼說……我就知道又是藝術老師。
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忠於婚姻,我不知道反對道德的人是不是例外?那麼在一個“異彩紛呈”的社會里,指望一個人能夠管理好自己,不背叛自己的配偶,不靠道德自律靠什麼呢?
在一個社會里,父親強姦女兒,老師猥褻學生,校園暴力,食品安全,偷情,貪汙……這些本質上都是道德問題。道德覆蓋並貫穿整個社會方方面面,法律也只是道德的延伸,你們是如何得出道德是虛偽,道德是為統治者服務的奇葩結論?而且你之所以能夠判斷是非對錯,是基於儒家的價值體系。
一個孩子能不能正常的成長,靠的是道德給他健全的人格,並阻止他變壞。一個家庭的能不能正常“運轉”並維繫,靠的是道德(現在離婚率高的原因之一,男女出軌率都是20%)。一個社會能不能正常運轉,也是靠道德提供的社會底線(各行各業都需要職業道德)。
那麼,一個人覺得道德自律是虛偽的,那麼他(她)的腦子裡,還有忠貞不渝,相濡以沫的婚姻觀嗎(他們自然會要求配偶忠於婚姻,但他們自己呢?我可以說這種人叫“門戶大開”)?更不用指望其他“正常”的家庭觀,人生觀,世界觀。不講道德,甚至反對道德的人,他們的“人性”從哪兒薰陶出來?
這一類一聽到道德兩字,就極其厭惡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人?肯定是沒有道德操守的人。
至於說,平等和尊重。不要用西方淺薄的價值觀來倒裝中國深厚的文化。西方基於生人文化,他們為了維繫一個國家或家庭,靠的是“劃清界限”,彼此“互不侵犯”。而中國基於熟人文化,我們維繫一個國家或家庭,靠的是“彼此不分”。那麼兩種文化,兩種價值體系“孰優孰劣”?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生命力和穩定性擺在這兒的,根本就是一目瞭然的事情。不要用“賞心悅目”的西方口號,來反對經得起幾千年實踐的“樸實”價值觀。而西方文明基於自身“持續分裂”的特性,註定了他們必將“衰亡”。
【如果沒有儒家為華夏注入“生命力”,你們今天根本沒有機會在這兒反對“儒家”。】更扯淡的是,這些人居然用讓西方逐漸走向“衰亡”和“分裂”的文化,來反對讓中國文明生生不息成為唯一活化石(古文明)的古文化。【你們反智的腦袋,恐怕真得該用“潔廁靈”涮一涮。不要裝滿了西方毒素來反對祖宗文化。】
順便說一下“偽君子”,偽君子至少還和君子沾邊,不過是“不合格”的君子。那麼一個充斥著不合格君子的社會,無論如何,也總比充斥著還沒有“進化”成“人”的真禽獸,真小人的社會強百倍。反對道德的生物,請問,你們從哪兒來的優越感,瞧不起“偽君子”?
回覆列表
儒家宣揚有為,有為就多事,多事就容易造成假象。例如美醜,善惡,賢彾等人為說教,強調的是做而不是修,所以就避免不了假仁假義的偽君子。都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