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鏘鏘鏘得而鏘

    法家使秦統一不假,但也使秦很快滅亡,法家有致命弱點

    漢以道治天下?請問哪個大臣是道家?張良?張良也學儒的,漢朝開國皇帝一一劉邦親自祭孔證明了漢朝一開始就是尊儒的,

    然後儒家使中國穩坐東亞領袖兩千年,儒家是中國大功臣

  • 2 # 成雲社初心

    宋以儒被滅,不關“儒”的事。

    是運氣太背,遇到牛鼻哄哄的黃金家族了。

    宋磕死了遼,磕死了金,磕到蒙古馬跑進歐洲,最後才磕不過成吉思汗家的鐵蹄掛掉的。

    已經相當不容易了。舉目望去,除了日本隔道海,還沒那個對手能比宋堅持的更久。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 3 # 滄桑短笛

    法治的秦,實際上是秦國、秦朝。法治雖然隨著秦國的崩塌而終結,但秦和法治的成就,卻是中華文明歷經2000多年而不朽的。中央集權(主要是軍權、治權、稅權),郡縣制(省縣制),統一的文字以及文明的傳承。是今天的我們依然在繼承並享受的。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可以更加的放眼世界。世界有諸多民族,沒有統一文字的民族,即便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生活在愚昧和動亂、戰爭中。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

    漢朝道治的說法不準確,漢朝從劉邦到劉徹實際上都是無治。一方面不能繼承秦朝法治,會使漢朝的朝代更迭缺乏合理性、合法性。另一方面,漢朝又沒有更好的政治制度可以執行。甚至搬出分封制應付,最終導致了國內內戰。漢武帝VS董仲舒的三問三答,就是漢武帝徵求治國思想的舉措,董仲舒毛遂自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也證明了漢初找不到治國思想和制度的證據。

    至於道治,不客氣的說,至今也沒有那個國家能達到道治的水平,更不用說公元前後的時期了。不過道家的治國思想比百家任何一家都高了N個層次,屬於真理。比如說:獎勤罰懶,就是建立在道家思想(人之德------治國要尊重人性的規律)之上的。沒有道家思想,獎勤罰懶根本就不能成立。比如,以儒家思想,道德缺乏就培養道德,哪對懶惰者就要培養勤奮,各種給懶惰者給好處、扶持、優惠政策就毫不奇怪了。離開道家思想,社會將有多混亂,難以想象。道家是百家的始祖,成功的法家是學生,失敗的儒家同樣是學生。不過,儒家是個滿手佔滿兄弟姐妹鮮血的學渣。

    宋滅國的說法有點不成立,因為從漢唐到明清,實際上都是被滅國的。只不過宋、明是被異族所滅,顯得不同而已。從漢朝開始,一個朝代弱於一個朝代。同時期對比,從秦朝遠遠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到滿清被5萬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2000年“封建”歷史實際上是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歷史。跟5萬八國聯軍就能橫行中華相比,宋朝顯得強大多了。

    統治與被統治既相互依存、又互為矛盾,統治者不是貶義詞。李唐在晉朝是被統治者,而後成為統治者,誰更先進就能取代對手成為統治者,落後者淪落為階下囚是自然結果。法治是以自己更優秀而成為統治者,儒治是讓對方更愚昧落後來維護統治者的地位。正因為這個本質區別,儒家輔佐的朝代,都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寧與友邦,不予家奴”就是儒家外戰外行的極致),一旦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發生朝代更迭程度的戰爭,統治集團往往就鳥獸散了。而繼承的朝代,只是在一場比爛的競賽中堅持到最後、等待對手倒下而站起來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劉漢到滿清,沒有政治制度創新的朝代更迭,家家都是隨波飄蕩,翻船、落後是必然的結果。

    而儒家的最大罪惡,就是變比優的良性競爭,變成了比不爛的惡行競爭。

  • 4 # 東風一起千帆動

    漢以道治天下真是第一次聽說!漢代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各級官吏的選拔都要求治儒家經書出身,漢武帝時十三個丞相,基本都是儒家出身,尤其東漢,東漢光武帝劉秀儒生出身,好治經書,東漢一代“風化最美,儒風最盛”,所謂外儒內法,漢承秦制,是指中央集權和三公九卿,郡縣制的行政制是承的秦制,漢武帝后漢代的治國思想完全由儒家思想主導,甚至司法判決都要從《春秋》中尋找依據,東漢趙娥為父報仇手刃仇家,不但被無罪釋放,而且被贊為孝女!這根本不是秦律的作風!按照秦律老百姓是隻能當綿羊的,為國君賣命可以,為自家報仇那是死罪!

  • 5 # 利劍擱

    秦國受益於法,終統一六國;漢以道安定天下,這種說法不準確;宋滅於儒是自然規律,是週期律的一個週期符號而已,不足為奇。

    孔子周遊列國時,並不受歡迎,更談不上有誰接納他的思想,孔子沒有到秦國,秦國更不會接受孔子的那一套思想。戰國時期,秦國接受了商鞅的法家思想,於是秦國“鶴立雞群”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統一六國後嬴政在法家思想的統領下,施展了一系列政治抱負,諸如“中央集權制”等改革影響至今,甚至輸出至國際。建朝十五年嬴政一族家破人亡,朝代消亡,這不能說是法家的失敗,嬴政的變革是成功的,只不過變革中存在“短板”,這個‘’短板‘’是什麼呢?就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思想秦始皇沒有,法家理論也沒有提供給他,民主政治思想在古希臘公元前6世紀已經誕生了。而我們從秦皇漢武到大清中晚期,沒有一個君主或是思想家觸控過“民主”這把解決矛盾的鑰匙”。這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最大缺憾……

    說到漢朝,也看不出“以道治國”佔了多大成分。朝代初期劉邦的指導思想是迷茫的。劉邦“不待見”儒家,但儒家的“分封制”他還是感興趣的,因為‘’分封‘’有利於構建劉氏天下。對於法家他也不看好,但對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權制他卻是“情有獨鍾”。於是,劉邦從“儒家”那裡取來感興趣的“分封制”,又從秦始皇那裡取來“郡縣制”。搞了個“二合一”體制,這一過程中劉邦把自己的“私貨”揉進了“分封制”和“郡縣制”,這個‘’私貨‘’就是隨意殺戮有功之臣打造劉氏天下,結果呢鬧出亂子了,導致呂后專權,錯殺晁錯,還要平定七國之亂。

    董仲舒所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是夾雜“私貨”搞出來的。他把儒家的“分封制”屏棄了,把儒家的“三綱五常”,“行不上大夫”繼承過來。另一方面呢?把法家的“依法治國”“廢私立公”……屏氣了,把“中央集權制”繼承過來。甩掉的正是漢武帝相不中的東西,拿過來的都是漢武帝想得到的東西。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調子就定了下來,這一定不要緊,以後的歷朝歷代,基本都是‘’照著葫蘆畫瓢‘’了。

    儒家,法家,佛教,道家,墨家……諸子百家的思想體系中都有長處,都有價值。事實上,那一朝都有法家思想的體現,從來就沒有丟棄過,難道說“中央集權制”不是法家思想?問題是,在構建整個社會體系時夾雜了封建帝王的“私貨”。‘’中央集權制‘’這樣一個政治體制,本應對應法家“依法治國”“廢私立公”等一系列文化機制,可是呢,封建帝王們為了自己的‘’家天下‘’,不肯接受法律制約,不肯廢掉“私慾”。於是就採取移花接木之術,把儒家的,道家的亦或是墨家的對自己鞏固皇家政權有用的東西拼接過來,作為治國思想。

    這樣一個政治文化體制,說穿了都是為一件事服務,就是血統世襲。襁褓中的孩子也能繼承最高領導者的權利。金鑾殿上出現“幼小”,“不理朝政”“能力低下”……時,“中央集權”出現了“真空”或是“空白”。這樣,外戚,宦官勢力就有了可乘之機。唐末,宋末,明末基本都是這樣……

    總之,無論是秦朝,漢朝還是宋朝,也包括後來的朝代。法家思想統領的成分多一些,朝代整體狀態就好一些。如果儒家思想貫徹的好一些,社會相對穩定得長久一些。但最終都要被後來的朝代所取締。究其原因,那就是諸子百家的思想體系中缺少一種東西,那就是“民主政治思想”。

  • 6 # 先秦簡史

    什麼叫宋以儒治國而滅?難道不是秦以惡法治國而滅?

    而且漢也不是以道治國!而是陽儒陰法!

    我覺得題主故意在抹黑儒家!

    其實中國的大一統都是儒家的功勞!因為只有儒家能統一人心!而不給各種邪教以成長的機會!

    大家可以看看西域,唐之後,中原王朝失去了對西域的統治,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任何時代都需要有一套精神食糧。能承擔這種責任,並於國於民有益的只有儒家思想!道家、道教、佛教,都不行!

  • 7 # 人生若只如初見釗

    我告訴你為什麼 秦 時6國太散亂要用重典,漢初戰亂剛終須修養生息 ,要順其自然別干擾人民,而到了宋 什麼連儒家都分為兩家了,就連孔老夫子都不敢寫書傳世,更別說後人那些理學家了,他們曲解孔老爺子的意思了。當然這只是思想上的 ,滅國也有其他原因。

  • 8 # 山人143173463

    樓主觀點有些問題!

    亂世之時,要求內部沒有任何的反對聲音,團結一致,共赴外部敵人!因此,需要重典!以法家治天下!

    漢代之時,戰亂太長時間,百廢待興,加上百姓苦嚴刑峻法久矣,因此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讓百姓各行其是,溫和對待!休養生息!但是漢武帝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是以儒家治國的!

    宋代,不是以儒家治國而亡的!宋代,程朱理學存天道,滅人慾!對儒學進行了修正!滅國是當時的官僚體系,或者是皇帝的思想出了問題,和儒家關係不大!

    治國沒有刻意的理念,都是法家,儒家,道家等混合使用!

  • 9 # 股海觀復

    秦統天下才八十多年,漢也滅!

    《論語》泰伯第八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解]

    要讓民眾有生存的自由,不可等到民眾需要生存的自由。

    (歷史上的朝代更迭,皆是民眾尋求由之的結果。)

    [曲解]

    “對於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此解是歷史上統治者的利己愚民解釋)

  • 10 # 土牛大哥

    大秦國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就認準了商鞅的法制治國理念,所以歷經幾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終於統一了中國。其實後面兒的帝王將相也都知道“法家”的思想在關鍵時期是管用的,但就怕這東西管著管著就管到自己頭上了,所以就要弄些個么蛾子瞎摻和。漢朝的漢武帝以前是崇尚道家的,那也是因為劉邦殺光了功臣之後的事情了,當初他殺人的時候怎麼沒想起來無為而治呢?還是內心遭了天譴,想讓那幫裝神弄鬼的道士幫著化解而已。到了漢武帝這兒又他媽瞎折騰的抬出來了儒家治國思想,其實這也是他自己心虛,在漢武帝的腦子裡還是被法家的東西左右著。否則他為什麼要殺光李陵全家,還不是那個“軍法無情”嗎?軍法也是法,犯了法當然要軍法從事了。這時候你是遵法的,事情做絕了又想起了儒家的“忠、孝”了,變戲法似的都你有理。

  • 11 # 月下沒有花

    儒家文化當然有很多值得商榷,甚至值得反思的部分。批評儒家文化,也當然有很多種聰明的方法,但這些聰明的方法肯定不包括提出這樣一個明顯具有傾向性且邏輯完全立不住的問題!

    秦以法治國一統天下,但秦歷兩代而亡,算不算是以法治國而滅?

    漢以道治國安定天下,但漢終究是亡了,又算不算是以道治國而滅?

    盆友,你這個提問的前提完全立不住,儂曉得伐?

    朝代更迭是一個歷史必然規律,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統治階級提倡什麼治國理念僅僅是諸多因素之一,甚至連主要因素都算不上。

    治大國如烹小鮮,只靠一種理念橫刀立馬就把偌大個中國的事情搞明白了,那這個老大未免也太好當了。縱觀歷史,合格的統治者往往是多種理念並行治國,“外聖內王”是常態,儒法道並用也屢見不鮮。

    至於宋代困境的主要原因,錢穆先生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有系統的分析論述,如有興趣可以查閱。簡而言之,燕雲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贈遼人,有宋一朝,進不可攻,退不可守,兵無用而不能不要兵,最終陷入一個死迴圈。

  • 12 # 威海石島鳳凰湖房中介

    迷信兩字指的是迷迷糊糊的信!其實中醫理論本身就是從道教來的!萬教歸一,所有教派講的都是一樣的!“好好做人,好好過日子,多為他人著想!”殺盜淫妄酒,恨怨惱怒煩對應五行(心肝脾肺腎),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對應八卦(人體有八大系統!)做不好外影響財運福報壽命,內影響身體健康!南無觀世音菩薩!

  • 13 # 燕離子17328707

    偽命題,黑儒。只是勸稍懂點儒學再開牙。漢至清皆是秉儒,何以到宋前出了?宋弱不也延續了三四百年。問題不是儒法問題,特點是輕武而已。蠻族毀文明於史中不鮮見。這個世界的價值觀輕如一張紙幣。

  • 14 # 二手的文化觀察員

    秦以法治國一統天下,最終因法而亡。

    漢以道治國安天下,只能對匈奴虛與委蛇,終獨尊儒術,走向強盛。

    任何治國之道,不論是王道還是霸道,都要根據當下的時局而定,國大則慣性大,很難輕易更則治國之道,一個國家的興亡,是定數,也是必然,不是哪個道所導致的。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代代人所處的時局環境,所歷經的人生與明白的道理都不盡相同。一個一直都走上升路線的國家是不現實的,終會因某代人的怠慢或自我感覺良好而導致衰亡,一旦大勢所趨,就是神仙都難挽留,只能讓新的朝代更替。

    看問題,不要片面地將某個結果歸結為某個原因,萬事萬物,都有生,也有滅。

  • 15 # 小道D

    道家相容幷蓄,宇宙觀與人生觀並重,原理,辯證,方法合一。清靜自然,使人精神專一,與民休息,無為而治,事少而功多。豈不聞廣成子告黃帝:得吾道者,上為王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

  • 16 # 躍馬揚刀滅東瀛

    信佛的皇上死的。慘梁武帝(菩薩皇帝):餓死;隋文帝(菩薩皇帝)暴斃;隋煬帝:(受智顗傳戒):被殺滅國;唐憲宗、唐懿宗(迎佛骨):暴斃;南唐後主(崇佛):國滅被殺

    當年滅佛運動就是佛教一年所有囤積的金銀糧食總和,等於當時朝廷二年的稅收,而且這些財寶糧食不用上交。造成政府和地方機構,貧瘠。據統計,當時稍大的寺院就有八萬多的青年皈依成了和尚。一度影響社會發展朝廷權利。所以佛教不得不滅。

  • 17 # 道德菩提非正果

    這問題問得科學嗎?是秦沒有滅亡,還是漢沒有滅亡?難道送沒有一統江山,沒有安定天下?題主的題意立的真是有水平啊,是秦的時間長還是宋的時間長?題主的一統天下的版圖是哪個時代的標準?

  • 18 # 萬里江山萬里嬌

    作為國家,想治理好哪是全方位。以宋朝為例,繁榮、在制度方面他的優勢表現在了什麼地方,懦弱、制度上他缺少了什麼?這些問題和法道儒沒有直接關係,唯一的問題是制度的不全面。朝代的更替所產生的因素會更多。我們為什麼學習歷史,是讓我們更直觀的找到朝代更替的原因,讓後人更好的治國安民。重要的一點,制度和思想不能混為一談,制度是依俱時事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案,思想是理論。

  • 19 # 雨後新晴原創

    這一問題有失偏頗。秦以法統一天下,無疑問。漢以道治國安天下,就不全面了。漢初社會經濟恢復時期,確是以“黃老學說”安天下,而到了武帝時代,漢武帝推行社會思想,卻是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於宋朝,所謂的“以儒治國”,此儒學是片面的儒學,後來的“程朱理學”,更是偏頗之儒學。由於之後中國社會的多災多難,特別是晚清以來外敵的屢屢入侵,國家的不斷沉淪,人們開始懷疑社會上層奉為寶典的儒學,偏頗之言迭出。宋代至清代的儒學,重於考究和修辭,而輕於儒家本身文武兼備的的理念。孔子曾是武者,力大無窮,史書上有記載。孟子的“捨生取義”,“取義成仁”,“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民為貴,君為輕”,可見於《莊暴見孟子》等屬文,從中可見,孔孟的學說,並非只是儒雅之說。

    國家的盛衰消存亡,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社會語境下的原因。盛衰榮辱,物極必反。先天性發育不足,沒有大一統的境界,本來氣局就有限,社會矛盾演化到一定程度,內外交困,於是有兩宋的亡國。當然也不排除社會上層文化理念的偏失,及由此產生計程車風民氣懦弱。

  • 20 # 使用者6831603567

    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誤的。秦、漢不多說了,前邊很多人已經講了,只說宋。宋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朝代,文化繁榮,百姓富足,人民安居樂業。歷朝歷代的滅亡,都是農民起義造成的,唯獨宋朝是外族侵略滅亡的,崖山一戰,10萬人為大宋王朝跳海殉葬!這種氣節正是儒家文化長期浸染的結果,怎麼能說是儒家文化導致大宋滅亡的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確診13680人,死亡200人,為什麼死亡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