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
2 # 汪淳浩瀚
德國和日本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二戰後,日本的工業底子要好於德國,基本的工業設施都保留了下來,再加上領土完整沒有損失,還趕上了朝鮮戰爭的重大利好。作為朝鮮戰爭中美國的後勤補給基地,日本較好的治療了戰爭創傷,國家經濟步入正軌。並在冷戰中扮演美國在遠東遏制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受到美軍的保護沒有安全壓力,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在造船、汽車製造、精密機床、積體電路等方面,都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德國在二戰中,損失了大量領土、人口,國土被一分為二分別成立國家。但由於分別成立的兩個國家,處於兩大陣營的衝突地位,分別被兩大陣營扶持和資助,使德國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醫療戰爭創傷。冷戰結束後,兩德得以合併,重新統一後的德國,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都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在汽車製造、精密車床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在人口和經濟總量方面,日本對比德國有較大優勢。在造船業日本也比德國具有先天優勢。航空航天業方面德國放棄了獨立研發走向了國際合作,雖然不是獨自擁有,但可以掌握全部核心技術;日本雖然想獨自研發航空航天產品,但受到美國的制約完全不能獨立,核心技術被美國掌控。軍工方面,德國的潛艇、坦克、火炮等都是世界最頂尖行列。日本在這些行業雖然也能製造先進水平的裝備,但核心技術都受到歐洲及美國的控制。所以,在經濟上日本要強於德國。但在軍事上德國與英法美等國同宗同族,雖有防備但抱團取暖的傾向更加明顯;日本二戰之中劣跡斑斑,美國對其防備大於扶持,看似能製造各類海陸空先進裝備,但核心技術大多受制於美國。一旦歐美分道揚鑣,德國能擔任起整個歐洲聯盟的領導者與美國分庭抗禮。而美日一旦分崩離析,日本將全面被美壓制。
-
3 # 無所謂213478592
德國8000多萬人口,日本1.2500萬人口。德國人口是日本的三分二左右,經濟大約也是三分之二略多。人均總產值德國高於日本,國家總產值德國低於日本。所以,德國與日本發達成度應該差不多,德國強項是機械製造,日本強項電子工業。發展前景德國略好於日本,德國身處歐盟有市場規模優勢,而日本只是單一市場。
-
4 # 今古達觀
德國和日本一樣發達,發展各有特色。日本以人口和經濟總量大於德國,其工業體系特別是精密機械、電腦晶片、光學儀器等冠絕全球,軍事戰爭潛力很大,日本是發達國家中的經濟大國。德國是歐盟的中堅領導力量,其發力引領的德國工業4.0成就非凡,世界稱羨。德國目前既是世界經濟大國,也是世界政治大國,默克爾大選預計又將獲得連任,德國的全球責任更是不可或缺。
-
5 # 一輩子礦工
根據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發達程度的指標,一般認為是: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人均收入指數、基礎設施建設、機器裝置和高階機械裝置的製造水平、國民教育水平、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人均壽命等諸項指標,從這些指標看兩國都很發達。很相比較看德國比日本更發達。
-
6 # 鷹的家園
德國是個出口加工大國。機械加工領域較為發達。拜中國所賜,兩德統一後發展很快,中國進口的機床、大型機械以德國貨居多。
日本是科技立國,在材料、精密加工、半導體、電子工業、超導等幾乎全部的工業領域領先世界,而且很多是壟斷性的。
波音787三分之一在日本造。韓國面板所需的鍍膜機、檢測、光刻機等幾乎所有的液晶製造裝置都是日本造。德國汽車的電子控制模組、電氣系統均為日本提供,大部分德系汽車的變速箱也是日本製造,德國汽車鋼板離不開日本技術,德國汽車工業機器人大部分是日本發那科製造的。
這兩個製造業大國你說哪個更發達?
-
7 # 心有遠芳
德國人有信仰,日本人現實!
德國人口不如日本多,可歐州無弱國,可以得到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工人,日本排外,提前進入老年社會,後勁不足!
德國工業在轉型,提出工業4.0,進入物聯網的時代,個性化生產,日本錯過了移動互聯時代,全面落後於中美,沒有前途!
德國重工業領先日本,化工世界第一,機床超過日本,BBA佔領世界豪車市場,軍工一流,日本只剩電子零部件,動漫,AV超過德國。
德國已經成為歐州領袖,二戰想要的,都得到了。
日本島在慢慢沉沒,提前進入老年社會,負擔過大,年青人死氣沉沉,缺乏創新創業,得過且過,二戰想要的全部失去,還被美國殖民,失去尊嚴。
德國人有信仰,出了很多偉大哲學家,古典音樂家,一半多的諾貝爾獎得主,發明家,美國工業基本掌握在德國移民手上,所以德國工業強於日本。
日本人現實,島國心理,小氣蠻橫,做人沒有信仰,得勢時如瘋狗到處咬,失勢時如哈巴狗沒人格,重眼前,高中生援交賣淫不以為恥,沒戰略,提出資訊社會,卻不懂玩,重硬體不重軟體,失去了IT時代,提出數碼社會,同樣重硬體不重軟體,失去了移動互聯時代。
反觀德國引領歐州走向工業業4.0,日本還原地踏步,自我欣賞,中美已經引領移動互聯時代,前十大市值最大的公司全是中美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
8 # 哈哈100834691
日本在航天,核電,造船,精密製造,機器人,新材料,微電子,幾乎所有領域領先德國。德國只有機床,機器人,製藥,汽車製造幾方面與日本平起平座。如果德日全放開,能挑戰美國的只有日本。
-
9 # 醉劍書
德國遠勝於日本。
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實力絕對是頂級玩家。德國人一直歐洲是霸主,軍事強國。遠在羅馬帝國時,日爾曼人讓羅馬軍團損兵折將,最終羅馬帝國被日爾曼將領摧毀。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也是歐洲一霸。雖說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戰敗,但德意志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讓德國在廢墟中站起,英國脫歐後,德國扛起歐洲復興的大旗,重新成為歐洲一哥。特朗普的不靠譜,讓美帝大哥地位汲汲可危,關鍵時刻還是靠德國。
日本是站在我們的痛苦上才發展起來的。近代滿清的衰落讓日本賺翻了,大量賠款讓日本有錢搞建設。二戰後,日本雖說戰敗,我們大度的放棄賠款讓日本死裡逃生,朝鮮戰爭讓日本絕地反彈,大量的美國訂單讓日本跳躍性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覺得翅膀硬了,叫囂起來了。但是日本有致命弱點:美帝控制太嚴,日本資源匱乏,國土面積小,不利於長時間作戰。更致命的日本跟我們,韓國,朝鮮,積怨太深,周圍鄰居都防患日本。命中註定,日本是二流國家,成不了大氣。德國統一後,有軍隊,有資源,左右逢源,認罪態度好,得到全世界諒解,國際上幾乎沒有敵人。
長遠考慮,德國必定成為世界重要一極,成為聯合國理事國。日本不過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
10 # Deep深哇
第一個觀點:我們都知道,在重工業上日本與德國都算是比較強大的國家。我們從汽車入手說說,日本最強的汽車工業有四大品牌:日產,豐田,本田,三菱。那麼德國擁有的四大品牌有:奧迪,寶馬,賓士,大眾。我們也知道這些品牌的車都是實力雄厚,相對來說可能德國佔優勢。
第二個觀點:日本為世界提供84%的電子科技技術,世界企業500強,有358個落戶日本。日本的人均收入也是世界前列,東京和大阪是連著的,相當於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和北京 這之間的距離都是城市,所以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對於德國經濟實力可能就敗給日本,因為德國在經濟發展要比日本遲很多而且發展慢很多。
第三個觀點: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想帶一些國家情緒來說說最後一個觀點,我們曾經的國家收到日本的侵略,但是我們日常做的那種拒絕日本貨是有點錯誤的。其實我們更應該吸收他們的精華來彌補自己的缺陷。所以我們在憎恨日本的同時我們要學他們技術加上自己,將來有機會與他們實力比拼,不至於未來輸給它。
-
11 # 歷史密探
從各個方面,德國都要勝於日本。
二戰以後,這兩個國家都在潛心發展經濟,在製造業方面,可以說都是世界級的標杆。德國的機械,日本的電子。兩國在汽車製造領域也是可以代表世界汽車發展的。在幾十年時間了,他們已經從戰敗的陰影裡走出來了。
但是,德國與日本相比,還是略勝一籌的。戰後的德國,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並總結失敗經歷,認錯態度良好且大體。而日本,對於自己的罪行,不但不承認,還毫無悔過之心,令人唾棄。所以,從認同程度上,日本在國際上就比不上德國。
日本曾爆發過房產泡沫,這一打擊,讓日本經濟退後很多,而德國,從來都是堅持工匠精神,不炒房,不以房產為中心,我有幾個德國朋友,他們對於中國人感到很吃驚,在他們國家,老百姓一不談政治,二不炒房。而這些,在中國是最基本的一些東西。所以,德國走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還有就是,日本是一個小國,總體資源匱乏,雖然發達,也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與大國是無法相比的,這也是日本充滿挑釁氣息的根本原因,從某種意義來講,就是紅了眼了。
-
12 # 迷彩先生
在經濟發展上,日本的條件要比德國好得多,一場半島戰爭讓日本元氣快速恢復,日本也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活動的重要根據地;而德國在戰後就被列強分割了,東西德國在長達數十年的分裂局面可以說是雪上加霜,但德國人的創造力驚人,現在眾多工業品牌都是德國擁有,並且德國在對待二戰的問題上很深刻的反思,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並且讓世界看到一個有擔當和偉大的日耳曼民族。
日本和德國同為二戰戰敗國,兩國的發展都有各自的特色。整體而言兩國的發達程度差距不大,但是德國可能更好一些。
首先,在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和德國都被盟國解散了軍隊,銷燬了作戰武器。但是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為了戰略利益考慮恢復了德國的軍隊。但是,日本不一樣,它完全處在美國的控制之下,通過了和平憲法,美國最初允許其組建自衛隊只是為了維護治安,但是後來也在美國的庇護下逐漸發展了自己名為“自衛隊”的軍事力量。
自此,兩國都從戰敗的陰影中走出來,著手於本國政治、經濟、以及科技方面等的發展,如今,兩國已經發展成世界經濟強國,但是都各有優勢。
從兩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上來看,日本工業基礎雄厚,但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因此主要出口高尖端科技產品,而且在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製造業都處於世界領導地位。
相比之下,德國的經濟狀況與日本有著很大差異,由於德國的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非常豐富,所以德國重工業極其發達。鋼鐵、機械、化工、汽車、電氣等很多重工業也都處於世界前沿。再加上德國的地理位置優越,農業也很發達,出口貿易成了主要經濟支柱。
從政治地位上看,日本各方面對美國的依賴性比較大。德國帶動歐盟經濟的發展,在歐盟中處於領導地位。所以從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上看,德國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比日本高。
-
13 # 垂垂智庫
在現在的發展狀況下,對比日本和德國的國家實力,究竟哪個國家更強一些呢?如果僅從經濟、軍事以及國家整體團結程度考慮,自然是日本更強一些,但是要說在具體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說國家之間真正的硬實力,德國遠遠要比日本強很多。
日本這個國家看起來比德國更加強大:2017年日本的GDP達為4.88萬億美元,而德國的GDP只有3.6萬億美元,日本的GDP總量確實比德國更多,人均GDP也和德國相差無幾(德國人口為0.82億,而日本人口則達到1.27億),兩國的領土範圍也大致相當,並且日本還有更多的領海。從數字上的硬實力來看,日本確實比德國要強很多,要有力很多。
@ 經常被特朗普戲弄的安倍,其實可以說是世界第三大強國的領導人
但其實,日本並沒有那麼強:日本更像一個大胖子,他確實有一定程度的重量,但是很難打出相應威力的拳頭。尤其是以德國相對比而言,德國能做到的事情遠遠比日本更多,德國給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帶來的威脅遠遠比日本更強。因此日本雖然胖一些,但其實他是一個比德國弱小的國家。
@ 德國領導人默克爾帶頭威逼特朗普,而安倍只能站在一旁,這就顯示了德國和日本之間不能用經濟衡量的實力差距
主要涉及地理位置、人種(文化)以及發展趨勢這三個最為關鍵的問題:首先從地理位置來講:德國和日本的領土範圍雖然相差無幾,但是德國位於歐洲中心,憑藉德國認真誠懇的態度與出眾的實力,成為不少歐洲國家的領導者;而日本位於亞太地區,在日本不肯直視二戰問題的前提下,日本一直沒有被部分亞太地區的國家所接受。並且,亞太地區存在多個可以與日本抗衡的世界大國,導致日本沒有辦法整合亞太地區,難以擁有像德國那樣的地區影響力。
日本雖然比德國實力更強,但是德國態度往往就代表了歐洲的態度,僅僅只能為自己發言的日本,在國際事務上沒有辦法和德國對抗。
@ 韓國人民抵制日貨活動,除了有日韓之間貿易衝突的因素之外,還體現了日本一直沒有真正融入亞太地區這一根源
從人種以及文化來說,日本是黃種人,又不被屬於黃種人文化的亞太地區所接受。而德國是傳統的白種人,在歐美地區的影響力遠遠不是黃膚色的日本人可以抗衡的。日本人既不能融入亞太地區,又不能像德國一樣成為白種人的領導者,自然在實力上遠遠比不上德國。
最後從發展趨勢來看,在德國領導人默克爾的努力之下,德國近十幾年來的發展狀況非常良好,而日本至今沒有突破發展上線:2005年日本GDP接近5萬億美元,而當時德國的GDP只有2.8萬億美元;十幾年過去之後,德國的GDP增長到3.6萬億美元,而日本的GDP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所倒退,德國自然比日本強。
德國比日本強大一事,其實是可以在各種國際新聞事件中很直觀的看出來的:一個始終不能承認歷史錯誤,遊離於亞太地區之外的日本,遠遠比不上融入並領導歐洲的德國。
老馬勸解日本:現在的國際形勢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候了,日本需要儘快承認錯誤,融入亞太地區,和其他兩個國家一起建立代表亞太地區的經濟貿易組織,促進三方發展,這樣才能真正壯大自己的硬實力。現在是合作共贏的時代,而不是單個國家影響世界的時代。日本既然沒有辦法真正融入歐洲,那就應該考慮“承認錯誤並融入東方”這一關鍵問題。 -
14 # 人間戲
筆者每次遇到讓人比較兩個國家強弱的問題,都感到十分心累,因為這種問題太寬泛了,很多指標都沒辦法用直觀的資料來比較。
比如說軟實力的比較,你說日本的文化輸出厲害還是德國的文化輸出厲害。很多人可能馬上想,當然是日本了,動漫、AV、二次元、遊戲,哪個不是世界頂尖啊。
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直觀感受而已,因為現實生活中常常接觸到日本的文化產品,而德國的卻很少,故而感覺日本厲害。
(▲日本的動漫產業高度發達)
實際上德國的文化影響力非常大:
德國擁有40餘項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有500年曆史的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圖書貿易展;德國的慕尼黑啤酒節每年有近千萬人參與,超過日本任何一屆動漫展;而德國的哲學成就更是首屈一指,康德、黑格爾、叔本華、馬克思、恩格斯、尼采、海德格爾等許多哲學名家都在這裡大放異彩。
(▲慕尼黑啤酒節夜景)
但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文化要素都離我們日常生活太遠了,影響力並不如親和度更高的日漫和AV。
好吧,筆者承認。
但即便如此,我們終究還是沒辦法說日本到底比德國厲害在哪裡,以及厲害多少。至於硬實力,確實都有相應的資料指標,經濟、軍事、人口地理等,都是明擺著的,但這也只是單項比較,綜合起來後呢?
打個比方,日本經濟比德國強,德國軍事比日本強,那麼綜合一下,兩個到底誰強呢?
所以說,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很難透過一一比較來決定誰強誰若。
筆者不妨列舉幾個資料,讓讀者自行評判吧。
先說經濟方面的的:
1,2018年日本GDP總量是49719億美元,人均GDP是39306美元;德國GDP總量是40004億美元,人均GDP是48264美元(資料來自IMF)。
2、日本是全球最大債權國,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債權國。
(▲日本和德國分別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債權國)
再說軍事方面的:
總兵力:日本303157人,可動員人口11782201人;德國208641人,可動員人口7905455人。
裝備情況:
(▲德日海陸空裝備對比,資料來自於全球火力網站)
在訓練水平和戰鬥經驗方面:作為北約成員國,德國追隨美國參與打擊阿富汗塔利班,也參與打擊過敘利亞ISIS恐怖分子。日本出兵過阿富汗,但參與的任務極其有限。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訓練水平非常高,絕對的亞洲NO.1。
國際好感度:
根據安霍爾特-捷孚凱國家品牌指數,2014年德國列50個全球最受尊重國家之首;根據BBC於2013年及2014年進行的全球民意調查,德國皆為正面影響力最高的國家。
-
15 # 寰球視野新觀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戰敗國,戰後經過70多年的發展,兩國再次站在世界之巔,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日本強於德國,而德國的政治地位則要高於日本。
經濟實力:2018年,日本經濟總量為5萬億美元,德國4萬億美元,日本高出德國25%,日本人均GDP3.8萬美元,德國4.4萬美元,德國領先於日本,那麼德國經濟總量為什麼遠遠低於日本?
德國人口數量約8300萬,而日本有1.3億,日本比德國多出4000多萬人,幾乎佔德國總人數的一半,因此在計算經濟總量時,日本佔據更大的優勢。近年來德國已經縮小了與日本之間的差距,1995年前後,日本經濟達到巔峰,經濟總量是美國的70%,而德國只佔美國的33%,德國還不到日本的一半。
9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因為美國的制裁而迅速下降,此後又經歷了20多年的停滯,而德國經濟則在穩定增長,2018年達到日本的80%,已經很不容易了。
軍事實力:德國現在只能說有軍隊,但是戰鬥力已經不能再低了,根據德國《明鏡》週刊披露,在北約舉行的一次軍事演習當中,由於忘記攜帶機槍,所以德軍士兵把掃帚塗成黑色冒充機槍,遭到盟軍的嘲笑。
德國在二戰之後經過深徹反思,已經不再訴求以武力解決國際問題,德國與周邊國家沒有領土爭端,又同處於北約,有美國軍隊的保護,而且德國軍隊的精神支柱普魯士也被波蘭佔領,因此德軍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全面衰退。
德軍上下班打卡,演習超過下班時間需要付加班費,因為保養不足,德軍140多架戰機能夠起飛作戰的只有4架,坦克也只有不到一半能用。
與德國不同,日本從來沒有深刻反思戰爭,與俄羅斯、韓國和中國都有領土爭端,日本實質上已經被東亞國家孤立,日本名義上沒有軍隊,但是卻保持強大的自衛隊,目前兵力為25萬人,直升機航母四艘,大量水面艦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鬥力甚至被認為僅次於美國海軍。
政治地位:德國與日本的地位並不平等,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因此在歐盟當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甚至可以領導歐盟與美國對著幹。
日本雖然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強於德國,但是在美國的盟友體系中地位很低,基本上只能服從美國的命令。日本與東亞國家之間關係緊張,所以就更需要抱緊美國大腿。
日本的實力強於德國,但是德國比日本更加安全,日本一旦再次走錯路,將不會有改正的機會,
-
16 # 遊看視界
日本與德國實力對比,誰更強?前面已經有人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角度做出了詮釋,那麼我就從科技的角度來談談,德日之間的實力差距。
擷取幾個可以量化的概念:諾貝爾獲(物化生)獎數量,科研投入,論文引用量,世界top500大學數量,專利數。
2. 科研投入(粗略)德國近五年平均900億歐元 佔國內生產總值近3%,平均每年每人1087歐元;日本近五年平均約1400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3.6%,平均每年每人約1100歐元。二者相差不大,算是打個平手。
3.論文發表和引用資料根據Web of Science資料庫在2007年至2017年期間跟蹤全球出版物和引文的情況彙總來看,10年間,日本發表和引用的論文數分別為:81萬和972萬;而德國發表和引用的論文數分別為:101萬和1624萬。德國以較少的人口超過日本,德國在基礎研究方面超過日本。
4.國際專利數(2012-2017)德國9.13萬件 vs 日本22.4萬件,在國際專利數上,日本是德國的兩倍以上,這說明日本在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實力上要遠超德國。
5.全球top 200大學對比德國最高排名60,共有10所大學進入全球前200;日本最高排名 34,共8所進入前200。日本在質量上稍強,但在數量上稍遜,二者算是打個平手。
6.知名科技公司日本在科技領域的知名公司有豐田、本田、松下、索尼等;德國則有賓士、寶馬、西門子、博世等;二者在頂級科技公司方面也是難分伯仲。
總結:日本和德國在科技上有形成了自己的優勢領域,都掌握上游核心的科技,雖然德國的發展歷史相對較早,底蘊較深,但日本自二戰後,崛起的速度較快,逐漸趕上。從目前的整體科技實力而言,德國似乎是稍強一籌。由於德國自二戰後,對戰爭的反省程度較深,已經成為歐盟世紀上的主導者,有更加獨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這對其科技的發展有更為積極的幫助;而日本則與之相反,自二戰,作為美國的被保護國,對戰爭的反思不夠,極右勢力沉渣泛起,與此同時,日本與周邊的中、俄、韓等國家關係緊張,這也對其科技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
17 # 唐人街法拉盛美股
從歐洲汽車,到NASA火箭,你能想到的工業產品,無不打著MADE IN JAPAN的鋼印。全球第一品牌:山崎馬紮克,是NASA及波音供應商,美軍巖島兵工廠機床特供方,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的最佳公司,還是俄羅斯軍工供應商,響噹噹的黑白同吃。SNK(新日本工機),其5軸龍鏜銑機床專門負責美軍F22發動機的超精密加工!此外,義大利超跑教皇布加迪威龍和奇龍的W16缸發動機,還有法拉利V8發動機都是由松浦機械5軸聯動機床生產的!離開了最頂級的日本精工的主軸,超精密加工將變得奢侈,德美每年都要派大量人士到日本學習精密加工技術。世界機床的最高加工精度達到0.004UM(4奈米),來自於大隈株式會社,不過很可惜,禁止出口。F22引擎葉片和福特號航母的推進器葉片就是大隈的12軸聯動機床一次性加工出來的。世界最先進的民航客機波音787百分之35的關鍵零部件及碳纖維材料是日本提供的,目前最先進的oled螢幕的關鍵生產裝置蒸鍍機,全世界只有日本佳能旗下tokki一家公司能夠提供,蠍子粑粑−−獨一份!
世界最牛逼的機床廠家,日本最多,有幾十家!世界最牛逼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100強,日本最多:25家!福島核電站爆炸,德國不少汽車工廠直接停產或者減產!因為發動機ECU有些晶片只有日本有!
世界最牛的工業機器人是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號稱德國最先進的機器人品牌庫卡,核心技術來自日本,已經被美的收購了,號稱世界最先進,整天牛逼轟轟的德國的德瑪吉數控機床早就被日本森精機收購了!特斯拉的生產線是買豐田淘汰的二手貨
全世界人用的手機、電腦裡都有日本的關鍵零部件,日本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碳纖維,以東麗化工為代表的公司,碳纖維強度達到了驚人的1100T!美軍F22戰鬥機上面的碳纖維採購自日本東麗公司,中國強度T800的還碳纖維還不能穩定的量產
全世界治療癌症效果最好的質子和重離子治療儀最好的在日本
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製衣廠,皮具廠等等,大量採用日本的縫紉機,最好的同步縫紉機(車縫厚厚料的縫紉機)是日本三菱的,平車(縫薄料)最好的是日本兄弟、祖奇,最好的高車(一種做皮具必不可少的特種縫紉機)是日本精工8B,就是因為無與倫比的可靠性,耐久性!德國最好的縫紉機品牌,杜克普和百福早就被上海上工申貝收購了,縫紉機用的針,目前最好的是日本風琴品牌,論根賣,其次是德國格羅茨,論盒賣
日本的汽車技術同樣是世界頂尖的!十五年前,三菱evo的2.0T發動機馬力就到了400匹了!隨便一改裝就是一千多匹,歐洲有人改到3000匹!不知道虐殺了多少世界頂級超跑!即使現在目前,2.0T發動機馬力最大的是賓士A45AMG,不過381匹而已
全世界範圍內,綜合考慮耐久性、可靠性、保值率、舒適性、燃油適應性、空間、維修便利性最好的越野車絕對是豐田陸地巡洋艦系列!沒有之一!開不壞的豐田,修不好的大眾,可不是亂講的,帕傑羅和途樂也是相當牛逼!
本田即使1.5T發動機出現機油乳化問題,也不能全盤否定它的實力!本田的2.0T發動機還是相當好的,還有本田飛度上面搭載的1.5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比大眾1.6還強,本田3.5V6,也是非常平順耐用
是三菱發動機成就了國產品牌汽車,因為全世界除了三菱,沒有別的汽車廠商願意賣發動機,發動機是汽車廠商的核心,
-
18 # 月林6491
謝邀!日本與德囯雙方實力到底誰強呢?那當然是日本啦,強在哪裡呢?主要是在經濟丶軍事兩個方面。從經濟發展看,德囯經濟始終趕不上超不過日本的,從軍事實力看,德國陸軍佔有優勢,各種武器裝備全,自動化效能發揮威力強,各類式的火炮數量比曰本多。德國海軍所有的裝備與日本相比,那可是無法對比了,無論是從各種的戰艦數量上、發揮攻擊效能上德囯是遠遠地不如日本。德國空軍各型別戰機從數量上和發揮空戰效能上那是相差得更大啦,不用細說大家對比都是瞭如指撐。所以說,日德兩國實力到底誰強,從經濟發展丶軍亊裝備就能顯示出來,那就是日本的實力比德國強。
-
19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本和德國其實具有很多相似性:兩國都是二戰戰敗國,也因此在政治軍事領域受到國際社會的諸多限制。如今在經歷戰後七十餘年的發展之後兩國都成為了國際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綜合實力強國。不過兩國的戰後復興崛起更多是在經濟科技領域,至於在政治軍事領域至少目前兩國也還仍是世界上具有較大政治軍事影響力的國家,不過如果要同聯合國安理會五常比起來就差得遠了,目前這兩國都只能算是國際政治軍事大國中的二流梯隊成員。那麼如果將日本和德國進行對比究竟誰的實力更強呢?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要比較的是日本和德國的綜合實力,也就是說我們要對兩國在資源儲量、經濟總量、社會福利、科技水平、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等各領域進行全面的對比分析,而不是單純著眼於其中的某一方面。
一個國家能不能崛起成為一個綜合實力大國主要看兩點:一是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資源儲備等先天的自然條件,二是看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政治動員力、社會組織力等後天的社會條件。前者是成為大國的基礎條件,所以無論科威特、瑞士這樣的國家人均收入有多富裕也不會被視為是國際事務中具備影響力的大國;然而僅僅有基礎只代表取得了角逐大國地位的資格,而不代表必然會成為一個大國。近代史上的舊中國以及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就資源稟賦而言難道不具備成為一個大國的資格嗎?如果一個國家空有資源稟賦,然而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均乏善可陳,那麼這樣的國家只是一個空有規模體量的大國而不是國家綜合實力上的大國。說得直白一些就是:一個國家的規模體量、自然資源、地理位置等先天條件是構成其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但並不是說體量大、資源豐富的國家就一定國力強大。
我們不妨先對比一下日本和德國的國家體量。構成國家體量的主要有兩大指標:其一是領土面積;其二是人口規模。日本國土面積377972.28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62位;德國國土面積357376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63位。日本在領土面積上略大於德國,但差距並不明顯——事實上日本在世界各國的領土面積排名當中只領先德國一名。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俄羅斯、墨西哥、日本、衣索比亞、菲律賓十三個人口上億的國家,而日本憑藉其1.26億的人口數量得以躋身全球第十一位。然而長期以來日本就飽受少子化、老齡化問題的困擾——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釋出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17年全日本新生嬰兒為946060人,比上一年減少30918人,創下歷史新低。在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我國的地理教科書上人口上億的國家只有十個,而日本就名列其中,如今又過去了近二十年時間,日本反而跌出了全球人口前十的行列。相比之下德國的人口增長同樣極為緩慢,以致於德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措施,不過目前德國的人口增長率並沒顯著提升的跡象。目前德國現有人口在8270萬左右,大約相當於日本現有人口的65.6%。綜合對比日本和德國的國家體量可以發現:日本的領土面積略大於德國,與此同時日本在人口規模上也大於德國。
我們再來看兩國的資源稟賦:日本和德國都是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歷史上兩國都曾試圖透過發動世界大戰的方式攫取世界資源。不過這兩國也並不是所有資源都匱乏的。說起日本我們往往只注意到了其37.8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上缺乏各種資源,卻往往忽略了日本還有31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361萬平方公里的漁業水域。事實上日本在海洋漁業資源和森林資源方面在世界範圍內都算是相當豐富的,而在其他資源方面的確是相對比較匱乏的,也正因如此才使極強憂患意識的日本格外重視戰略資源的儲備工作——目前在戰略原油資源的儲備上日本以158天居全球首位。德國在資源總量上同樣是比較匱乏的,不過在某些具體資源的儲量上還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魯爾區和薩爾區的煤鐵資源就是德國近代工業化和戰後經濟復興的堅強保障,當然這並不足以改變德國在整體資源儲量上的缺陷。如果說日本針對本國資源匱乏而著重在資源儲備工作上努力,那麼德國則是致力於開發可代替現有資源的新型清潔能源以達到節約能耗、保護環境的效果。日本和德國在資源總量上都是相對比較匱乏的,兩國也都針對這種現狀採取了自己的應對之策。
我們再看兩國的地理特徵:日本作為一個呈狹長狀分佈的多山地島國、人口多、資源匱乏曾被視為是對經濟發展不利的,這甚至成為日本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誘因之一。然而在戰後日本的地理特徵卻顯示出一定的優勢:呈狹長狀分佈的眾多島嶼之間整合得異常緊湊(本州與四國之間的瀨戶內海,最狹窄處寬度僅約10公里,本州與九州之間的關門海峽,最窄處甚至僅有1公里),這就為建設連線各島嶼的交通運輸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日本海岸線綿長,擁有眾多的優良港灣,而多山地形使日本的城市和重工業幾乎都集中分佈在海岸線上,這就大大方便了用船舶進行大量運輸,在國際貿易日益繁榮的時代日本這種島國優勢就得到了進一步釋放。德國人曾將自己的國土視為四戰之地——用俾斯麥的話說:“法國只會在東部邊境遭到攻擊,俄國只會在西部邊境遭到攻擊,而我們至少會在三條戰線上可能遭到攻擊”。德國這種地緣格局使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陷於兩線作戰腹背受敵的不利處境,然而德國在戰後復興的過程中和日本一樣發現了自身地緣環境的優勢:德國地處中歐,四通八達,可以同西歐的法國、東歐的俄國、孤懸海外的英國以及南歐、北歐等地展開廣泛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德國是歐洲的航空、鐵路、公路樞紐,幾乎全歐洲的物流都在此中轉。而在未來中國主導的一路一帶建設中德國也是陸上新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德國境內的法蘭克福是歐洲乃至世界級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歐洲重要的航空樞紐、鐵路樞紐。地理環境並沒絕對的好與壞,同時各國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地理環境,關鍵在於如何發揮本國地緣環境的優勢而克服其缺陷。日本人和德國人都曾抱怨過本國地緣環境的缺陷,然而自二戰結束以來隨著兩國國家戰略的轉型已逐漸探索出發揮本國地緣優勢行之有效的途徑。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日本以4.971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全球一百強的企業中日本就佔據了40家,這甚至超越了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日本海外淨資產增加13%,達到366.9萬億日元(約合3萬億美元),至此日本已經連續24年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相比之下德國以3.997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美、中、日之後,位居世界第四。與此同時德國還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和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諸如賓士、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等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都位於德國,著名汽車品牌歐寶也誕生在德國。德國的汽車生產量僅次於中國、美國和日本。德國的出口額曾在2003~2008年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位。以企業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32家企業的總部設於德國。在宏觀經濟層面日本略佔優勢——德國的經濟總量相當於日本的80%左右。當然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水平有時並不一定和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完全成正比——宏觀經濟的規模體量足夠龐大,但人民實際生活水平因種種因素的限制而並不高在國際上也不是孤例。那麼日本和德國在社會民生方面的水平如何呢?
日本的人均GDP在39287美元左右,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二十三位。日本普通工人平均年收入是44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人民幣26萬。日本有遍及全國城鄉的國民健康保險——這和我國的醫保的操作模式是一樣的,只是日本作為起步早的發達國家在國家和個人對醫療費用的攤銷比例是公民個人承擔10%~20%左右的醫療費用,剩餘部分由國民健康保險報銷,如果確遇大病可以進行特殊申請補助。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最新報告中從醫療水平、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醫藥費負擔公平性等方面對世界各國的醫療體系進行了綜合比較,結果日本再次蟬聯第一位,在平均壽命方面日本以84.2歲位居全球第一。在少子化的日本生孩子就是領福利——只要懷上小孩兒國家就會開始發放營養費,小孩出生時會得到30萬日元(接近於2萬人民幣)的補貼,此後直到孩子長到15歲可以一直收到政府補貼:0~3歲的孩子補貼15000日元;3歲~小學畢業的第1胎孩子10000日元、第2胎10000日元、第3胎及以上15000日元;小學畢業~15歲10000日元。日本以法律形式規定有明確的最低工資標準——高中學歷的正式職工,最低年薪是15萬人民幣,也就是月薪1.2萬;大學畢業的則不能低於19萬元人民幣,也就是月薪為1.5萬。
德國的人均GDP則達到48196美元,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十七位。德國是現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發源地——早在1883年鐵血宰相俾斯麥就頒佈了社會保障法,也就是說當美、英、法等國的工人在經歷每天十多個小時的超長勞動仍無法維持溫飽的時候德國已在開始構建惠及全民的社會福利體系。德國擁有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全民醫療保險體系。2005年德國醫療衛生體系支出中政府及個人分別負擔77%及23%,德國男性及女性預期壽命分別為77歲及82歲,居世界第20位。上文所提及德國政府鼓勵生育的國策就體現在德國的福利制度中:每個誕生新生嬰兒的家庭都會得到政府給與的1000歐元補助;未滿18個月的嬰兒每個月有大約300歐元的奶粉補助錢,1歲以內的孩子可以領取每月100歐元的補助,2、3歲的孩子可以領取每月150歐元的補助;每個家庭第一、第二個孩子每月有188歐元的補助,第三個孩子每月有190歐元的補助,第四個孩子每月有215歐元的補助,這些補助可以一直領到18歲,如果孩子在18歲後仍在繼續讀書深造的可以領到25歲;幼兒園到中學期間孩子的學費、教材、餐費全部免費,大學階段公立教育免學費;與此同時誕下新生兒的夫妻雙方可以享受長達3年的帶薪育兒假期,也就是說德國婦女不僅不用擔心因懷孕生產而被解僱,還可以在育兒期間享受工薪補助——可以領取相當於原薪酬67%的補助。德國員工全年工作187天、休假178天,也就是說接近一半左右的時間是在休假,一旦出現企業欠薪的情況政府會預先墊付工人的工資,65歲以後可以每月領取1750歐元的養老金。
如果單純從制度政策上看:日本和德國的社會民生水平都是比較高的。不過相比之下日本的社會生活氛圍顯得更為壓抑——這從日本社會存在的過勞死、高自殺率等現象可以看出。長期以來我國有一種推崇日本人的團隊精神和企業管理的傾向——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世界上組織力最強的可能就是日本式的團隊。日本的團隊講究的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絕對服從精神,其實中國人大可不必羨慕日本的這種管理模式,儘管這種管理模式具有簡易高效的優勢,但卻是以犧牲團隊成員個性為代價的。絕大多數日本人處於一種刻板的固定模式生活狀態下——每天都是繁重的工作和各種各樣的交際應酬,很多日本人工作在一起、休息在一起,吃飯、娛樂甚至連洗澡都在一起,幾乎沒多少個人空間可言。這和日本獨特的企業文化密不可分:日本秋山木工的創始人秋山利輝就曾說過“我更願意招收‘傻’一點兒的學生,這樣我讓他們往左,他們就不會往右”。秋山木工的員工無論男女一律留板寸頭,禁止使用手機,只許書信聯絡,研修期間絕對禁止談戀愛……領導對員工私人生活的主動關心從另一方面理解也意味著領導有權對員工的私人生活進行干涉,在日本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下獨立的思考精神是被排斥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其他企業也講究員工的忠誠度,然而日本企業實際上是以對員工個人意識的絕對壓制來塑造員工對企業的盲目愚忠。實際上這種管理模式在日本也已引起越來越多的反思,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正在逐漸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目前德國的國民幸福感指數高於日本,這其實主要不是由於收入水平造成的,而更多是社會生活氛圍造成的無形壓力所致——畢竟日本人和德國人的收入水平水平基本上也沒太大的差異。
早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幾乎普及了小學義務教育,所有小學免收學費,國民入學率達到90%以上,這不僅超越了中國,甚至超越了同時期的歐美列強。時至今日他們已完成小學到初中全面義務教育——從小學到中學全面免收學費,中小學入學率100%,大學毛入學率為40.3%,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高達48%,成人識字率近100%。自20世紀80年代起日本就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在新材料,能源、生物、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日本可謂獨領風騷,索尼、松下等電子產品品牌完全不輸於美國,甚至在某些技術上已經領先於美國。進入21世紀的日本在18年間拿了18個諾貝爾獎。近五年來日本每年的科研投入平均約為1400億歐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3.6%左右,平均每年每人約1100歐元。2007年至2017年期間日本發表和引用的論文數分別為81萬和972萬。日本一共有8所大學躋身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學行列,其中最高排名位全球第34位。日本最近五年的專利發明專案多達22.4萬件,在專利數量上僅次於美國。
德國在科學技術、教育水平方面的成就也是世界一流的:迄今為止有103位德國人曾獲得過諾貝爾獎。德國是世界範圍內義務教育的誕生地:早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德國就頒佈了義務教育法——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在1763年到1819年德國的義務教育法規已基本進入到完善成熟時期。這不僅遠遠早於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即使是近代史上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大英帝國的兒童也不得不早早擠在條件簡陋的工廠上演“霧都孤兒”的悲劇,而同一時期的德國兒童卻早已在接受系統的義務教育,所以後來的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是這麼總結普法戰爭的成功經驗的:“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相比之下日本在尖端技術水平方面和德國是存在差距的——迄今為止諾貝爾科學獎項幾乎是被美國、英國、德國瓜分,在這方面日本是無法與德國相提並論的。2007年至2017年期間德國發表和引用的論文數分別為101萬和1624萬。德國以相對較少的人口在論文發表和引用數量上超過日本,由此可見德國在基礎研究方面是超過日本的。在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學中一共有10所德國大學,其中最高排名為全球第60位,在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學中德國比日本多入圍兩所大學,但在最高排名上落後於日本,基本算是打了個平手。德國最近五年的專利發明數量為9.13萬件,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日本、中國。儘管德國在專利數量的世界排名中今落後日本兩個名字,然而在絕對數量上只有日本的40%左右,可以說在專利技術領域日本是完勝德國的。綜合諾貝爾獎得主、論文發表引用情況、大學排名、專利技術等各方面來看:日本在民用基礎技術領域具有優勢,而德國在尖端科研領域佔據優勢,可以說兩國在科研領域各有優劣。
日本儘管是一個本土文化相對貧乏的國家,但卻是一個擅長模仿學習的國家,事實上茶道、花道、書道、劍道等東瀛風俗其實無一不起源於華夏,不過不得不承認日本以其獨特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使之發揚光大。日本是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劉若英的《很愛很愛你》、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等作品均翻唱自日本歌曲。日本的動漫和影視作品曾一度風靡亞洲,可以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鄰國有整整一代人是看著日本動漫成長起來的。目前日本一個國家的動畫製作節目的播放量佔到了全球的56%以上。亞洲一共只誕生過五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其中日本就佔了兩個名額。1987年村上春樹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他也因此獲得了耶路撒冷文學獎、安徒生文學獎。從1951年4月起“光文社”的《少年》漫畫雜誌開始連載手冢治虫的漫畫作品《鐵臂阿童木》,如今阿童木已成為日本動漫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影響力早已跨出了日本的國門。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創造了此後數十年間經久不衰的日本流行文化符號,1956年《怪獸王哥斯拉》登上了美國銀幕,從此這一日本流行文化符號開始走向世界。在1954年的電影《哥斯拉》中扮演真人主人公的志村喬在同一年出演了黑澤明導演的《七武士》,由此令歐美第一次認識到亞洲電影的崛起。1970年1月《小學1-4年級生》雜誌開始連載藤子·F·不二雄創造的漫畫作品《哆啦a夢》,這部作品很快就和《鐵臂阿童木》一樣成為整整一代亞洲青少年的童年回憶。1974年三麗鷗公司為其設計的凱蒂貓形象創造了一段頗具世界性的簡歷:“凱蒂貓出生於英國倫敦並於父母和雙胞胎姐妹咪咪生活於此。凱蒂和咪咪都念三年級,她的興趣是音樂、讀書、吃妹妹自己做的餅乾以及最重要的交新朋友”。凱蒂貓這一卡通人物形象為三麗鷗公司創造了100億日元的利潤。由井出博正作詞、遠藤實譜曲、千昌夫演唱的《北國之春》於1977年4月5日發行,到1979年《北國之春》唱片累計賣出500萬張,這首歌的影響力同樣跨出了日本國門——1988年中國大陸將其評為“過去10年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外國歌曲”。這首歌曲還在泰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夏威夷、巴西唱開,成了一首為15億人所喜愛的歌曲。如今日本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日本的動漫和影視作品曾一度風靡亞洲,可以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鄰國有整整一代人是看著日本動漫成長起來的: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電視機正逐漸走入我國家庭的時代孩子們看的是《哆啦a夢》、《龍珠》、《足球小將》、《灌籃高手》等動漫作品,而《血疑》、《排球女將》等影視作品也曾在中國製造出萬人空巷的效應。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文化作品並非只在日本國內以及中國等亞洲國家火爆,事實上在全世界都有相當的影響力。
在我們中國人的直觀印象中日本的對外文化輸出能力應該是強於德國,然而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我們中國人接觸日本的影視、動漫、遊戲作品比較多,而德國的文化作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一般很少接觸到,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日本對外文化輸出能力強於德國的結論。應該說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日本的文化影響力絕對是強於德國的,然而在亞洲市場之外德國的文化影響力其實是不可低估的。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四大國際書展之一。德國在歷史上被稱作“詩人與思想家的國家”——德國的文學和哲學作品自成一派享譽全球,甚至可以說從黑格爾、尼采一直到馬克思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不少德國畫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國際知名度,創作形式也相當多元。源自德國地區的卡羅琳式建築及奧托式建築促進了羅曼式建築發展,之後則以哥特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及巴洛克建築為主。德國同樣造就了巴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柏林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至今仍是國際知名的樂團,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音樂市場。德國是世界上賽車運動領先的國家,其中F1歷史上最成功的車手、7次世界冠軍車王邁克爾·舒馬赫就來自德國,他創造並保持了無數F1的記錄。田徑、游泳、賽艇、足球、馬術、曲棍球、手球都是德國隊的傳統強項。冬季運動也是德國人的強項——在有舵雪橇、無舵雪橇、冬季兩項、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等專案中常在歐洲和國際賽事中奪得獎牌,德國著名的體育明星有網壇名宿貝克爾和網球女皇格拉芙、腳踏車名將揚·烏爾裡希、九球皇帝蘇奎特、體操老將丘索維金娜,兵乓球名將蒂姆·波爾等。德國足球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德國的足球甲級聯賽是歐洲五大足球聯賽之一,迄今為止德國的國家足球隊曾經四次奪取過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當然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上德國隊創造了隊史最差成績,那是因為德國人無法在俄國的土地上取勝的緣故。德國在整個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總獎牌榜上位列第三(含前東德和西德):其中夏奧會一共獲得163金,163銀,203銅,總計529枚獎牌;冬奧會一共獲得70金,72銀,48銅,總計190枚獎牌,德國統一後已經參加過五屆夏奧會,共獲得67枚金牌,56枚銀牌,81枚銅牌。德國的各類音樂會、藝術展覽、戲劇表演、國際性大型體育比賽、街頭慶祝活動和聖誕市場也吸引了不計其數的遊客,同時也為德國貢獻了37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
日本和德國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和加害國在戰後受到軍事方面的限制——表面上看:日本受到的軍事限制更嚴,因為根據日本的《和平憲法》是不允許日本擁有軍隊的。嚴格意義上日本自衛隊屬民兵編制,不是正規軍,因此日本是一個名義上沒有軍隊的國家。然而就是這支號稱是專守防衛的民兵組織卻實際擁有44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和26萬左右的現役軍人:陸上自衛隊編制定員16.7383萬人,實有兵員14.5928萬人,共裝備坦克1090輛(90型、74型),裝甲車710輛,自行火炮640輛,各型火炮6240門,各型飛機502架;海上自衛隊編制定員4.5812萬人,實有兵員4.3838萬人,裝備作戰艦艇140艘,總噸位約35.8萬噸,其中驅逐艦、護衛艦53艘18.3萬噸,潛艇16艘3.9萬噸,掃佈雷艦艇32艘2.7萬噸,各型飛機215架;航空自衛隊編制定員4.7266萬人,實有兵員4.5223萬人,作戰飛機498架,其中殲擊機358架、偵察機26架、預警機7架、運輸機59架。截至2017日本自稱擁有3艘“大隅”級“輸送艦”,其規模和作戰能力接近航母。另有日向級直升機護衛艦,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各兩艘,實質上這四艘都可以稱為直升機母艦。1991年4月日本自衛隊突破了專守防衛的原則,赴海灣參加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掃雷活動。2001年11月30日日本國會透過《聯合國維和行動合作法修正案》解除了迄今對自衛隊參加聯合國維和主體行動的限制。2001年12月初日本自衛隊艦船抵達印度洋,對美國主導的反恐戰爭實施後勤支援。2003年5月15日日本眾院透過有事法制三法案:《武力攻擊事態法案》、《自衛隊法修正案》和《安全保障會議設定法修正案》,6月6日三法案在參議院獲得透過。這是日本戰後制定的第一個“戰時立法”,確立了日本的戰時國防動員體制。2010年7月7日日本自衛隊首個海外正式活動據點的開設儀式在東非吉布提舉行。
相比之下德國在名義上儘管擁有聯邦國防軍這一國家正規軍,但其實聯邦國防軍的實力還真未必趕得上日本自衛隊:聯邦國防軍現役總兵力為17.8641萬,另有3萬準軍事人員。德國陸軍目前擁有大約800輛左右的各型豹2坦克,還有一部分老舊的豹1坦克。此外包括PZH2000自行火炮等先進陸軍作戰車輛的數量也很多。此前裝備的黃鼠狼步兵戰車也更新換代為美洲獅步兵戰車。德國陸軍的裝甲力量在歐洲還是值得一提的,而且其陸軍航空兵部隊裝備也非常先進。空軍方面擁有戰鬥機94架、攻擊機181架、運輸機381架、教練機52架、直升機384架、攻擊直升機58架,這其中除了歐洲聯合研製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外,還有NH90直升機,美製UH1直升機等等,整體力量還是比較強的。德國海軍則擁有潛艇6艘、護衛艦10艘、巡防艦5艘、水雷艦12艘。從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數量上看:德國聯邦國防軍其實低於日本自衛隊。2018年美國全球火力網站對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實力水平進行了排名:日本位居全球第八位,德國位居全球第十位。不過德國聯邦國防軍相比日本自衛隊也有一大優勢——德國聯邦國防軍可以名正言順參與盟國的軍事行動,事實上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都有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身影;日本自衛隊儘管也在逐步突破《和平憲法》的束縛,但迄今為止日本參與海外軍事行動仍是偷偷摸摸的,不敢以公開的身份參與其中。因此在實戰經驗、戰術素養上德國聯邦國防軍是強於日本自衛隊的。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受到的不只是軍事方面的限制,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也大打折扣——兩國曾聯合印度、巴西申請入常,卻到底被擋在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門之外。目前德、日兩國儘管在經濟、科技水平上高度發達,但在政治軍事實力上不僅比不上美、中、俄三大巨無霸,比之英、法同樣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如果要比較一下德國和日本各自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的話,那麼德國相對更強:德國為彌補自身政治影響力方面的缺陷往往在歐盟的集體框架之下參與國際政治事務。德國的經濟、科技實力不弱於英、法,儘管軍事實力略有不足,但在歐洲各國中仍算是一個軍事強國,加之德國對二戰罪行的深刻反省,不僅使歐洲各國重新接納了德國,甚至使德國發展成為了歐盟的領導者,這使德國可以藉助歐盟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增強自身的政治話語權。相比之下日本由於始終在侵略戰爭罪行上的反覆無常,加之與中、韓、俄等國的領土糾紛始終無法真正獲得亞洲鄰國的諒解,迄今為止日本在國際舞臺上相比德國要孤立得多,因此日本的外交政策幾乎是完全依附於美國的支援,在國際政治事務中日本很少發出自己的聲音。
-
20 # chen194347568
德國是個偏科生,某些方面強的離譜,但是短板也很明顯,日本比他全面得多,德國只在少部分領域比日本強,綜合不如日本
回覆列表
差不太多吧,日本應該更好一些,看經濟資料就有差距!日本人是亞洲的歐洲人,既有亞洲人的素質又有歐洲人的素質!德國以嚴謹著稱,日本也是!德國不再是二戰一戰的德國了,日本也不是!日本德國重新武裝都要大概十年時間,誰也不比誰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