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林新語

    (1)目標是忙碌後要取得的進步。(2)理念是我們如何評估自己的進步(3)為了實現目標,我們的方法要合理高效一、合理的目標

    忙的有價值,首先要有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一天到晚瞎忙,沒有頭緒,忙得都是各種瑣碎的事情,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時間過去了,也幹了很多事情,但最後總是覺得沒有成效。

    這方面行政人員最有感觸,作為行政人員,我們經常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電話接個不停,郵件收個不停,各種安排,各種會議,各種協調,各種扯皮,一天下來,忙的筋疲力盡,回到家話都不想說,但一年下來,想想自己獲得哪些進步,積累了哪些成果,總覺得沒有,總覺得都是在為領導做嫁衣裳。

    想一想,一是我們是不是沒有自己的目標,我們的工作的目標總是為了完成他人的目標。比如,領導的目標,專案的目標,等等。我們自己的目標又是什麼呢。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並沒有屬於一個自己的目標,真真正正地為自己,成就自己的目標。長此以往,我們的工作就變得越來越瑣碎,越來越沒有價值。

    二是,我們的目標是否足夠有價值。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目標定位為一箇中長期可以努力實現的成就,那麼,我們的努力的價值就會變得明確,而且更有價值。我們投入的東西越多,我們的成果就越有價值。反之,我們的目標只是短期目標,可能價值會相對少一些。

    三是,我們的目標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是可行的。否則,我們的努力就會變成水中月,鏡中花,永遠不能完成,我們的忙碌也就變得沒有價值。

    透過這三點,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忙碌的目標,為自己制定良好的目標,或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整目標。

    二、理念、體系要對

    目標價值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評估體系。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怎樣才能產生有價值的東西。對價值的判斷,自身的價值以及平臺的價值,三者形成合力才能體現個人的價值。

    價值判斷,不同的理念,對事物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價值觀。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比如,我們作為行政管理人員,我們的價值最終將體現在什麼地方,是一直如此,還是有一個更長遠的價值目標?

    價值觀需要可以量化,比如提升自己的外語能力,獲得什麼樣級別的證書。提升到什麼樣級別的管理崗位。這樣,明確目標後,我們一會變得更加有動力,而是也會讓我的努力變得看得見,摸得著,更加有意義。實現這些價值目標變得更加明確,可評估。

    當然,奉獻也絕對是一種價值,兢兢業業奉獻的崗位,日常工作會比較繁瑣,有時候價值不好直接度量。但我認為,很多價值回報不是立刻的,而是一種長期的回報。我們不能以一時的獲取、得失來看待價值。正如愛因斯所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自己獲得了多少,而在於自己貢獻了多少。努力奮鬥是長期的,風物長宜放眼量。

    三、方法要對

    最後,就是方法。努力是一個方面,目標是一個方面,方法更重要。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很可能前功盡棄。

    我們推薦一種目標管理策略。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只有有了目標才能有了工作。我們想創造更多價值,這就是我們的目標。那麼,我們就有了行動的動力。目標管理的方法包括,目標制定,目標決策,時間管理,績效評價。

    目標制定:根據個人和平臺的態勢制定自己的目標,可量化,可考核。目標決策:目標決策需要參考自己、上級、下級的目標。定好自己的量化目標。時間管理:為分級目標制定時間點,制定時間期限,必須在時間節點之前完成任務。績效評價:為自己的努力工作進行評價,反饋,調整目標,調整放。

    這樣一個系統的目標管理方法,我們可以對自己的努力加以科學化的管理。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有效率,產出更多。

    心得

    我認為,努力就會一定有收穫。價值高低與否取決於每個人心中不同的價值觀。有奉獻精神,不求回報,是一種價值觀。實現自己的高收益也是一種價值觀。但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

    我相信,回報一定會有,只是是一個週期長短,只是一個階段問題。在人生低谷,你可能回發現,不論怎麼努力,都沒有人認可你。在人生巔峰,可能你每天躺著睡覺都能創造所謂價值。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平常心,對待自己更多的是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要相信自己。但同時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方法,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最終變為收穫。讓自己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

  • 2 # 耕然夫

    職場有三mang,第一是“忙”,如題主所述,連吃飯喝水都顧不上,第二是“盲”,瞎忙,第三是“茫”,不知道為何而忙。職場忙忙碌碌,如果忙得無頭無尾,十年、二十年過後,仍然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起色,那麼這個mang真的有問題。不得不說的是,職場上多數人都是如此,最後毫無存在感和價值感。要想忙得有價值,至少要遵從一些原則和規律。

    原則一:有長期的職業目標。

    如果在職場上像無頭蒼蠅一樣忙,的確到最後會有“糊里糊塗”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不認命,又無奈”。這一切都源於一開始就沒有確定好長期的職業目標。人力資源的工作者,在招聘時翻看簡歷的時候,不難發現這樣的簡歷:兩年做客服,後來又轉到人事和行政,做一年,後來又做經理助理兩年,再後來又去做保險,接著又在電商做什麼職位,反正十幾年下來,就沒有專注於一個崗位,一個職業。為何?因為下一個職位的工資稍高一點。於是,跳槽次數越來越多,工資似乎越來越高,但每次的一跳,都是高兩三百塊。這其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長期目標的結果。所有的跳槽,所有的忙碌,都應該為一個目標服務,那就是長期的職業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經得住“高工資”的誘惑。在一個點扎下去,職業生涯才有希望。在這前提條件下,忙的才有價值,才有最終的成果。沒有長期目標的驅動,所有的忙到最後都會成為泡影。

    原則二:瞭解上級的需求。

    價值的定義往往不是自己給出的,而是上級給出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所以,充分了解上級的需求,瞭解上級想要的結果,然後朝著上的需求和所要的結果去忙,才會有價值。注意:上級的需求往往是過高的,至少是很高的。多數人為了逃避上級過高的需求或者要求,都會忙一些簡單的工作,或者重複一個簡單的工作,讓自己看上去很忙,讓上級“覺得”自己在忙,其實所有的忙和上級的需求或要求甚遠。即便最後有“自己認為的成果”,上級也覺得索然無味。如果能其實瞭解上級的需求或要求,並讓自己在這樣的目標下忙起來,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因為這個時候的意義和價值,是上級定義的。

    原則三:學會利用自己的腦子。

    價值,往往存在於獨立思考中,想象一下我們周圍的多數人,發言積極,做事積極,但都是亦步亦趨,人云亦云,哪裡會產生什麼價值。所以,要讓自己忙得有價值,就要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要學會利用自己的腦子。這需要時間,需要知識的積累,需要長期養成的分析能力,需要長期鍛煉出的判斷能力。換句話說,利用自己的腦子需要假以時日。價值來源於獨立思考,而不是來源於盲從。在行動前,用腦子說話,在行動中,用腦子說話。自己的腦子才是最有價值的,而不是“盲幹”、“茫幹”。

    原則四:學會總結、反省與歸納。

    如果一個人習慣於按照以前的思維做事,一定不會有什麼價值。價值總是來源於思考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最重要的不僅僅是對新鮮事物的思考,而是對以往的經歷、行動、思想的總結、反省,最後得出更有效的行動和思想。總結、反省與歸納往往是人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因為人趨向於“完事就好”,管它過去如何呢?而價值的產生往往會來自於總結、反省和歸納,最後形成自己做事的風格,獨特的風格。一次性做完後再也不管不顧,對以後的行為會埋下“重複錯誤”的隱患,價值從而會被減弱。而看上去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總結、反省與歸納,則可以讓今後的工作更有價值,由此產生價值的雪球越過越大。

    原則五:結果導向。

    如果追溯價值的終結點,還是會落在結果上。價值和結果往往像孿生兄弟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價值上,其實就是集中在結果上。在做任何工作時,如果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結果上,抱著結果導向的原則去行事,最後的結果就會產生價值。如果在實現結果的過程中,行動有了偏差,路徑走向了其他地方,價值也就不復存在。所以,結果導向是價值創造的最佳方法,也是價值創造的必然法則。

    小結:事實上,以上所述的“如何忙得有價值”的各個方面,不在於是否遵從了這些原則,而在於是否心裡真的認同這些法則。一旦自己的思想和這些法則相悖,有牴觸,很可能從一開始在“忙得有價值”上出現了偏差。忙得有價值,其實判斷的標準就是是否公司有收穫、上級又收穫、自己有收穫。如果忙來忙去,都是“盲”和“茫”,最終出現的不是成果和價值,而是一種結局。結局人人都會有,事事都會有,但沒有人在價值觀上買單,就等於白忙乎了一場。

  • 3 # 羨秋

    【秋羨觀點】:看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我就想起剛入職場那會,瞧見領導來了就裝出一副很忙的樣子,爭取著給領導留下個好印象。如今再想起那些往事,才明白這些偽裝其實並沒有多大用處,因為職人是否真的忙,其實是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的。一個真正“忙”的職人,並不是一定要忙得焦頭爛額,滿頭大汗,而是會讓他所做的事情有結果、有意義、有回饋。我認為,這樣的“忙”才是有價值的。

    文章接下來的內容,將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如何讓職人的忙碌變得更有價值。一、手忙腳亂的瞎忙不是真的忙,只是因為你的工作方式不對,這種忙碌是能力不足的表現,並不是什麼優點

    在職場當中,我們時常能夠看到這樣的人,他們每天準時上班,一坐下就開始工作,直到臨近飯點了還在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與人交流或者休息,他們看起來是十分忙碌的,但實際上他們當天的工作都未必能夠完成。

    這些人之所以會一上班就兢兢業業的開始工作,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很忙,而是他們的工作方式存在著大問題,或者說他們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像其他人一樣輕鬆的完成工作,所以才要一刻不停的工作著。就像這樣的一個例子:

    AB兩人是同時加入公司的新員工,兩人畢業於同一所大學,技術與知識上沒有多大差距,但是A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跟不上老員工的節奏,而B卻有空餘時間和老員工一起喝茶閒聊。但其實AB兩人的工作是一樣的,只不過兩人的工作方式不同,取得的結果也就不同。

    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職人的忙碌不一定就代表業務多能力強,更多的時候是體現出職人能力不足、或者不成熟的一面。如果職人在這種忙碌中,做不出什麼像樣的成績,那麼在領導眼裡就只是個笑話。

    因此,對於一些整天忙得要死,業績或成績卻都比不上其他人的職人,應該對自己進行深刻的反省,並且對自己的工作方式進行改善,比如以下幾點:

    1、參照他人工作的方式,避免自己出現瞎忙活的現象。

    2、學習他人的工作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3、端正自己的心態,只有先讓自己閒下來,才有可能去忙更多的事情

    讓自己忙碌起來,學習更多的東西,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巧,這是許多職人都想做到的,但是千萬不要忘記,忙碌的目的並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忙碌,而是讓自己變得閒下來。職人只有在一份工作中找到空閒的時候,才能算是徹底適應了這份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二、職人的忙碌應該是有目的性的,有結果的忙碌才是有價值的

    在職場工作中,幾乎所有職人都有著一樣的目的,那就是賺錢過生活,為了過更好的生活,職人就要更努力的工作。而當職人們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的時候,就會有更多更多的工作出現,讓他們變得忙碌起來。但是這種忙碌,並非全都有結果的,比如以下這個例子:

    例一:小王是剛加入單位的新人,他想要快點融入工作,於是對工作任勞任怨,無論是什麼樣的工作他都會接受,於是他變得十分忙碌。但是他忙的卻都是一些端茶遞水、雜務跑腿等小活,實際上和工作沒有多大關係,所以無論他多忙碌,也無法加快他融入工作的程序。例二:小肖是名老員工,他每個月的業績都是第一,而單位一直都是以業績確定晉升人選的,所以他等了許多年,終於等來了一次晉升的機會。然後他更加頻繁的與客戶們聯絡,變得更加忙碌起來。但是到了月底,他的業績卻被員工A超越了,因為員工A在這段時間談成了更多的新客戶。

    在這兩個例子當中,小王與小肖都在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他們也因此而變得十分忙碌,但是最終的結果卻不盡人意。也就代表著他們的努力、他們的忙碌,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只是在瞎忙活。

    真正忙碌的職人,應當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麼,怎麼做,獲得怎樣的結果,有一個詳細的多樣的計劃,而不是草草的定了個目標之後,就開始瞎忙活。一個詳細多樣的計劃,可以參考以下幾點內容:

    1、一個準確的目標或方向,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2、多個細緻的、具體的小階段,確保自己朝著目標前進。

    3、各個小階段中有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規避風險的方法。

    4、在遇到突發狀況時,可以採用的備用方案。

    5、針對計劃進行反覆性的預先推演。

    職人在工作中,很多時候都能大概的瞭解自己想要什麼,或者瞭解自己應該怎麼完成工作,但是對於完成工作的具體過程,卻從來都沒有仔細的考慮過,以至於過程中出現了什麼變化,導致自身與目標之間發生多大的偏離,都不自知。

    而這樣的一份工作計劃,就能夠讓職人的忙碌更有準確性,更有可能獲得預想的結果。

    三、職人的忙碌,應當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否則就只是在給別人做嫁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自己忙了大半天,為工作做了大量的準備,卻忽然被領導指派去負責另外的工作,將原來的準備全都交給另外一個人。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遇到過這種事,實際上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職人自己太愚蠢,總是去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

    舉個簡單粗暴的例子:

    小劉是名撰稿人,每週他都會根據單位給出的要求,寫出類似的文章,連續幾周的主題都沒有變動,於是小劉開始打提前量,提前一週將下一週的文章寫好,盤算著下週可以好好休息幾天。結果領導將下一週的撰稿任務交給了其他人,要小劉去負責其他主題,於是所有的準備全部作廢。

    在這個例子當中,最主要的是指職人們經常會做的提前量,這種提前量,其實就是職人們瞎忙活的致命關鍵。比如說,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些員工,他們當天的事情早已經做完了,但是他們還會接著幹活,其實幹的是第二天的活。

    這麼做有意義嗎?難道第二天就不用工作了嗎?

    在這裡或許有人會說,打些提前量是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這麼想其實是對的,但真正的提前量應該包含有以下幾點內容:

    1、可長期利用的工具或方案,提前拿出來準備使用。

    2、與工作相關的人或某種資源,提前聯絡好或準備好。

    3、可以不費力氣立刻完成的事項,提前解決以便後續直接開始工作。

    4、提前構想、制定相關計劃與方案。

    以上這四點內容,才是屬於打提前量的範疇,超過了這些範疇的準備,那都是在直接進行工作,有可能就是職人在白費功夫,給別人做準備。

    一名真正成熟的職人,不會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忙碌,因為那麼做沒有意義,真正值得職人去忙碌操作的,只有那些有意義的、能夠看到結果的事情。

    四、職人的忙碌應當能夠獲得一定的回饋,否則也只是在瞎忙活

    透過前三個部分的內容,相信不少朋友都已經明白怎麼忙碌才更有價值,但這最後一點也同樣十分重要,那就是任何的忙碌,都要有回饋,它才能真正成立。

    比如說:“員工花費了一整天時間,完成了某項工作,這是有結果了。但是領導卻對這個結果不滿意,駁回讓員工重做,那麼員工之前就白忙了。”

    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對於職人來說,所有的忙碌都應該有所回饋,比如以下幾點:

    1、工作中獲得的成長。

    2、工作中獲得的經驗。

    3、工作換取的酬勞或認可。

    4、工作得到的新關係或新成績。

    等等各種方面的回饋,都能夠使得職人的忙碌變得有意義,有意義的忙碌就會變得有價值,而只要是有價值的忙碌,它最終也一定會有結果。

    五、文章總結

    職場上,整體忙得焦頭爛額的人,他的忙碌未必是有價值的,因為這有可能只是因為他自身的能力不足,才會變得手忙腳亂。

    而對於一名成熟的職人來說,不論工作有多忙碌,其實都會和平常的工作狀態大同小異,因為他要讓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結果,有意義、有回饋,那樣才能有最大的價值。

    以上回答供參考!

  • 4 # H一直走

    在職場上,有個現象:如果上司沒有下班,下屬就不敢下班,甚至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又或者,為了不讓領導看到我無所事事,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忙。

    此外,還有一種忙,是真的忙。從早上到晚上,忙個不停,深夜拖著疲憊的身體到家。然而,這份忙碌,並沒有帶來不錯的收穫。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忙的有價值呢?

    一、二八定律告訴我們,80%的成果是20%的行動帶來的。我們需要集中主要精力做那20%的工作。

    8小時工作制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但約定俗成的規則並不代表是絕對適用的。現如今,工作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上班族的工作變為了996,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每週工作六天。

    看似每個人都好忙好忙,但實際上80%的工作成果是20%的行動帶來的。因此,我們需要記錄每天的工作任務、所需時間等等,讓我們的大部分精力能夠集中攻破那20%的工作任務。

    面對雜而多的工作,如何讓忙碌變得更有價值呢?

    在開始工作之前,先不要急於馬上行動,而是問自己幾個問題:

    1.這份工作是必要的嗎?能不能不做?等會做?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大價值?比如,我有點強迫症,看不慣辦公桌太亂。時常工作一會,就整理一下辦公桌。頻繁整理辦公桌,就會打亂我的工作思緒,延長我的工作時長。那麼,當我下一次想要整理辦公桌的時候,問問自己,現在一定要整理辦公桌嗎?

    2.這份工作的工作流程,能夠更加精簡嗎?有沒有辦法降低這份工作的耗時?比如說,部門經理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寫工作日報。透過檢視工作作息表,你發現每天寫工作日報的時間是半小時。那麼,你能夠總結出一個模板,在10分鐘之內寫完工作日報嗎?為了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變化,你需要跟蹤每項工作的耗時。改進工作之後,將當前的耗時與之前的耗時進行對比。

    3.為什麼要做這一份工作?有沒有其他的更有用的工作方式?比如說,你的上司要求你設計一張海報。你要問自己,為什麼要設計海報?設計海報真的能夠達到上司的預期嗎?既然是宣傳產品的優勢,那麼做一個影片怎麼樣?每一份工作背後都有動機,想方設法滿足對方的需求,遠比聽指令做工作有價值。

    在這一階段中,我們需要壓縮非重要工作的工作耗時,將主要精力用於重要工作之中。

    二、複利思維告訴我們,我們要做能夠持續產生價值的工作。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工作的價值會越來越高,而不是越來越低。

    問你一個問題,你目前的工作是什麼?如果將時間往後推5年,這份工作能夠帶來多大的價值。在這5年內,你投入相差無幾的成本,獲得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多?還是一年比一年少?

    舉兩個例子,李先生和王先生從學校畢業後,有兩份工作擺在兩個人的面前。其中一份工作的月薪起點比較高,有七八千,但在之後的二三年內,月薪會一直是八千元左右。另一份工作的月薪起點比較低,只有二三千。但隨著工作經驗和能力的提高,之後能夠拿到幾萬的薪水。

    那麼,你認為哪一份工作更有前景呢?同樣的,在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思考:這份工作能夠帶來複利嗎?什麼樣的工作能夠帶來複利呢?

    1.能夠規模化複製的產品。比如說,你是資料分析師,分析能力首屈一指。那麼,你可以錄製有關的資料分析課程。賣一個人也是賣。賣一百個人也是賣,但你付出的勞動成本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你付出了定額的成本,卻能夠持續性地帶來增量。

    2.有普世價值的產品。產品有不同的類別,有順應時代的熱點產品,也有能夠流傳幾百年的產品。也許這樣說比較難以理解,來舉個例子。網上有很多賣網路課程的人,教運營抖音,教搭建網站的。那麼,過幾十年後,這些課程還有很高的價值嗎?沒有吧。那麼,一些經典的書籍呢,如《三國演義》《孫子兵法》《富蘭克林自傳》《社會心理學》等等。有一些經典的書籍,幾十年前就很有用,幾十年後甚至幾百年後也依舊有用。當然,並不是說順應時代的熱點產品沒有用,而是說我們應當做一些生命週期更長的工作。

    三、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實現。我們忙於工作,不僅僅是飽腹,而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

    馬斯洛理論有很多個層次,其中金字塔最低的一層是生理需求,金字塔最高的一層是自我實現。

    我們工作並不是僅僅為了飽腹,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盡力做到極致。

    有一個笑話,你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了有一天不用工作。

    這個笑話的背後是,這份工作能夠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但他並不喜歡當前的工作,更不用談追求自我實現了。

    工作是為了自我實現?這句話也太虛了吧。那我換一個說法:如果給你足夠多的錢,你不用工作也能夠活下去。那麼,你還想上班嗎?

    當然,這個假設純屬扯淡,因為假設幾乎不可能成立。

    不過,我想舉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發明了電燈泡,那麼在發明電燈泡之前,他不停地經歷著失敗,卻依舊堅持了下來。因為這一份工作,是他追求自我實現的手段,而不是謀生的手段。

    黃渤在出名之前,打過零工,開過工廠等等。開工廠賺錢,但是他並不喜歡,將工廠關閉了。寧願吃苦,只要不被餓死,也要將自己的夢想堅持到底。

    那麼,讓我們來審視一下當前的這份工作。這份工作能夠讓你成為想成為的人嗎?還是說只是為了打工而打工?

    在我看來,讓自己忙的更有價值,需要做到:這棟工作能夠實現人生的一個小目標,幫我成為娘想成為的人。這份工作能夠讓我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能帶來80%的成果的事情上。這份工作能夠給我的人生帶來複利。

    說一句題外話:

    我很喜歡《皮囊》一書中的一句話,皮囊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

    我們的胃容量有限,也就能吃下那麼點東西。我們的身體體積有限,也就能睡下那麼點地方。為何不將時間、精力、金錢用於自我實現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做到極致。

    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自我實現的方式也不一樣。對我來說是,我喜歡漂亮的衣服,將自己打扮地美美地,是一種享受。但在預算不夠的情況下,我寧願用這筆錢去買書,去旅遊等等。

  • 5 # 努力的方優秀

    題主所說的“價值”,應該是指老闆覺得你有價值,對吧?

    順著這個思路,我舉個小例子,這就是發生我身上,我和老闆的日常。

    老闆:“小方,我們到了個新產品,你去了解下,什麼時候給我個營銷方案。”

    我:“好的,我一會就去看下。爭取在週六前,給到你方案。”

    關鍵點1--回答領導問題要給準確時間,老闆可不想瞎亂猜。

    然後就去幹活,記住,關鍵的操作來了。

    在週三的晚上,我就會把方案I發給老闆。我會這麼說:“老闆,我看這個事挺急的,就把其它的事先挪了挪,加了倆個班,先把初步方案整出來了,您看看。”

    關鍵點2--提前給他

    關鍵點3--說話的時候,要透露關鍵資訊(急、加班)等。

    此時老闆會是什麼心情,大家自已理解,我不多說!

    我們接著講,如果一稿就過,那當然萬事大吉。

    一般老闆看了後,總是要提點意見的。虛心接受,然後按他說的一一去改!

    在週四的晚上,將改過的方案II再發給老闆,繼續說:“老闆,照您的意思改過了,果然好多了。您再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要修改的。”

    關鍵點4--這是照您的意思改的。

    這一稿大機率會過,因為這是照老闆意思改的。他總不能反駁自己吧。

    所以老闆一般會回:“挺不錯的,就是某些細節地方,再最佳化下。”

    領命後,再做些細小的變動。

    然後,在週五的中午前,將方案III發給老闆。

    關鍵點5--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以防萬一沒透過,還有時間再改一次。

    若透過,剛無事,

    若沒透過,在週五的晚上,將方案IV發給老闆。

    關鍵點6--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因為最開始說過,週六前給老闆方案。

    到此,此事才算完美落幕。

    001要完成工作

    職場是以“目標”為導向的,我們每個人的價值都體現在完成工作上。

    像例子中說的營銷方案一樣。

    只有做出了這個方案,你才有價值。

    要沒完成,你一天工作24小時,累死在辦公桌上,老闆也不會覺得你有價值。

    所以,有價值的前提---就是完成份內的工作。

    002不停的給老闆驚喜

    一開始,我跟老闆說,禮拜六給你方案。

    事實上,我禮拜三就完成,給她了。

    你覺得她會怎麼想?

    此時的她肯定在想:這小姑娘還不錯,挺把我的事放在心上的。

    至於有沒有“價值”,那就得看你方案做的好不好了。

    只要不是太差勁。分都低不了!

    003要勇於表達

    逮著機會就跟老闆說:我很辛苦,我加了班,你看看,我都累成狗了。

    做了什麼,一定要說出來。

    訴苦要有,但不宜太多,不然容易招人煩。

    當然,適當的馬屁更是需要的。

    一定要多說,多表達!

    別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雞湯。

    老闆日理萬機的,你不跟主動跟他說,還想等他主動來調查你做了什麼?

    那你要等到什麼時候!

    004思前慮後,完美完成工作

    前前後後,我共改了四次方案。

    請注意我最終的提前時間。

    週六前。

    為什麼?

    因為那是我一開始就答應了老闆的。

    老闆若放在心上,很有可能後續的工作就會隨之展開了。如果我不能在週六前完成這份工作,可能就會影響其它人的進度。

    雖然這一切只是猜測,但是,無論如何,我都要在週六前完成這份工作。

    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還是那句話,職場很現實,職場人的價值體現就是工作。

    能完美的完成工作,就是一個人,最好的“價值”

    結語:

    體現“價值”的方式有很多,核心在工作。

    只有將工作完成,輔以製造驚喜,溜鬚拍馬,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若連基本的工作都沒完成,那些花招還是慎用,引用不當,可能還會達到相反的效果。

  • 6 # 文山

    一個老同事,40歲,工作20多年,依舊掙扎在底層。

    但他每天都很忙,忙著給領導拍馬屁,忙著在新人面前當老師傅,忙著熱心幫助同事,但奇怪的是下面的人不喜歡他,領導也不喜歡他。

    有次部門聚會,他硬要出風頭,每一桌都要過來打招呼,“吃好喝好啊,要什麼自己點,要開心、快樂”,彷彿他是組局者,要說這其實問題也不大,但一會兒卻在那邊和領導喝酒時吵起來了,就因為他敬領導酒,領導酒量太差拒絕了,他就特別生氣,然後把這二十多年不得升職的委屈藉著酒全部說出來了,結果完全得罪了領導。

    從一個職場人的角度來說,他很努力,但是是間歇性的努力,持續性的自虐,沒法給領導和同事一個穩定的預期,所以大家都不喜歡他。

    身在職場,要讓自己的忙變得有價值,必須關注這幾方面:

    1、預期管理:持續性努力,而不是間歇性努力

    道理很簡單,大家都懂它的好處,但我想強調的是,這樣做的主要你目的是為了做好“預期管理”。

    什麼叫預期管理呢?

    就是你的每一個行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你要讓大家在心裡對此有一個大概的數,這個就叫預期管理。

    比如說,為什麼有的人會被評價為穩定、靠譜,就是因為別人長期以往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沒失過手。

    那預期管理,該怎麼辦呢?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持續性努力,而不是一會兒努力,一會兒自暴自棄,三分鐘的熱情幹不了事。

    你想想一個人要是一會兒認真謙虛,一會兒滿嘴跑火車,他能給同事提供一個穩定的預期麼?他能逐漸在職場中堆積自己的價值麼?也不能。

    所以,做好預期管理,讓別人看到你是一個值得信賴,值得合作的人,你的忙碌自然會有價值。

    2、業務、關係?找找長短板,瞄準重點突擊

    強調好持續努力的重要性後,我們再來聊聊忙的重點是什麼。

    一般來說,你卻什麼就要忙什麼。比如說業務差,那就鑽研業務,人際關係差,就要忙社交,上級關係差,就要忙關係維護。

    為什麼還要考慮同事和領導的人際關係呢?因為你的價值不僅是由你的業務技能決定的,還包括別人對你的評價和認可。

    我一個朋友業務技能過硬,但是在領導面前就不太會來事,鋼鐵直男的作風加上不會拐彎的性格,真是沒少吃苦頭。

    有次,在公司年會上,另一個部門當著他的領導誇他能力如何如何強,問他有沒有興趣到他們部門來玩玩,朋友居然當場表達了對方部門的羨慕,而兩位領導之間是些許矛盾的。

    此事過後,朋友明顯感覺到領導的距離離他遠了些。

    所以,在工作中要找到重點進行突擊,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只放在一個地方,這樣你的價值會大大折扣,因為這通水它短板太多。

    3、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想想最終的路徑是怎樣?

    如果再往深處挖一點,其實忙什麼?價值是什麼?都應該重新定義。

    比如你是個職場新人,目前就職於一家小公司,未來的規劃是進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工作,那麼你的忙碌重點應該在業務和技能的提升,該補充學歷就補充學歷,該跳槽就跳槽。

    一個高中同學學的金融,畢業後在上海一家銀行上班,一年多後跳槽回到華西證券,又過了一年多,開始自己從事廣告投放業務,直到今天已經累計賺了幾千多萬,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

    所以說,價值是相對的,找到自己的目標,竭盡全力的去做,就會忙的有價值。

  • 7 # 職否

    職場上有很多瞎忙,朋友小林,天天晚上加班到10點,是典型的996,很多人以為這樣的生活很充實,但除了每月領到的固定薪資外,其實什麼也沒得到。最後會發現,忙忙碌碌一場空。我認為,要忙的有價值,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找到工作的價值點

    首先,要找到工作的每一個價值點。每一份工作,我們要明確,除了完成後的結果,對自身的價值點在哪裡。比如打雜,那麼,做完打雜之後你能得到的鍛鍊是什麼?是速度,還是敏感度,你只有找到這個點,才能忙的不委屈。

    2.找到工作的成長點

    其次,要找到每份工作給你的成長點。通俗地講,也叫進步點,你做這份任務,你忙這件事,有沒有得到能力的成長,或者經驗的積累,或者金錢的報酬?工作的意義,是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3.找到工作的興趣點

    最後,要找到每份工作的興趣點。興趣點不是說喜歡,而是社會的興趣點,熱點。忙碌的工作結合社會,找出激發自身行為的興趣點,靠著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 8 # 嘟嘟職場論道

    【大牙嘟嘟】給你解疑答惑:隨著當今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職場人想透過不斷的忙碌來提升自己,認為不斷的工作不斷的付出不斷的努力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但是人們似乎忘了,雖然你看起來很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工作、工作 、工作......,但是這種不間斷的忙碌可能只是“瞎忙”,做不出來任何的價值和業績,這樣的忙碌毫無價值。

    找到讓你陷入無價值的“忙”是什麼原因?

    在每個人都在忙碌的時候,你的忙是不是有價值,其實透過對比就能感覺到,當別人都功成名就而你還是原地踏步,你辛苦換來的是“0”。

    1、沒有目標的忙沒有價值

    工作是需要有目標的,目標可以更好的規劃利用時間,沒有目標的忙碌其實就是瞎忙,所謂的瞎忙就是漫無目的的、機械性的忙碌,而這種瞎忙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目標。

    當你為自己的工作設立了明確的目標,並按照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目標相比對,這樣就能夠了解自己的工作進度和目標之間的距離,這樣你的工作方向就不會出現偏離,因此要了解目標就是工作的羅盤,沒有目標就沒了工作的方向,那隻就能透過無價值的忙在職場中胡亂行走。

    2、做好計劃,並按照計劃執行

    當你進入職場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腦,接下來就是新聞、微博之類的,一邊忙著工作一邊忙著看新聞、發微博之類的,這樣是很忙,但是這種忙又有何意義呢?

    按照上面說的,有目標,但是目標之後就是計劃,就像是你要去某地旅遊,這個地方就是你的目標,然而去這個地方有很多條路,有的路很通順,有的路很顛簸,選擇哪條路、怎麼走、坐什麼交通工具等等,這樣每個細節就組成了你的計劃。因此實現目標最主要的就是中間的過程,也就是完美的計劃。

    {那麼在工作中如何才能制定工作計劃?}

    ①對目標排序

    工作中是有很多目標的,但是要在眾多的目標中找到主要目標、次要目標,對所有的目標按照優先順序排列好,這樣就能有針對性的做出計劃。

    ②實施的具體步驟

    現根據主要目標制定工作的具體步驟,主要就是實現目標所需要的物質條件、人力條件、需要的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狀況及解決方案等,這樣就可以按照具體步驟工作,這期間不會浪費時間在其他的一般性的工作上。

    制定了目標和步驟就要嚴格執行,很多職場人有目標和計劃,但是不能按時完成,這是大忌。制定了就要制定,不要拖延,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是可以拖延的藉口,要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④隨時改變計劃

    在工作中不排除會出現各種狀況,就要根據狀況和現實情況作出計劃的調整。要知道再完美的計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要做的就是根據變化修改計劃,但是記住一點:目標是不能改變的。

    3、講究方式方法,避免無用功

    雖然你很忙,但是要會判斷你是不是瞎忙,你的忙是不是有價值,可以好好的反省一下:你做的工作是不是朝著目標進行?你的工作方向是不是有偏差?

    不管你多麼想成功,都要明白工作不是機械性的重複和蠻幹,你兢兢業業的在“努力”工作,但是最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出現這種原因,就是因為工作中不懂得講究方式方法,也就是在做“無用功”,想讓自己的“忙”有價值,不做“無用功”,那就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

    ⑴將明天的工作安排好,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好

    ⑵工作計劃安排好,那就要說到做到

    ⑶堅持下去,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當然這個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再讓你的忙毫無價值。

    忙的價值不是在“多”而在於“精”。

    要知道“多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很多人覺得忙才能顯示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其實這是無知的表現,想讓你的“忙”有價值,就要了解工作中的“精要”所在。

    1、分清最應該做的工作

    職場中有很多人,放棄最應該做的工作,而去選擇無關緊要的工作去做,因為無關緊要的工作一般都很簡單熟練,能夠產生極大的成就感。相比之下,大多數人更願意去做簡單的、熟練的、能帶來成就感的工作,而對於最應該做的工作可能會直接遮蔽掉。因此就會產生一種假忙碌的現象,一會忙這個,一會忙這個,但是卻忽略了最應該做的工作而影響職場發展。

    著名的羅伯特·哈夫國際公司做過一項調查:員工約有50%的時間浪費在了和工作無關的事情上,約有37%的時間用在了與同事聊私人話題上,剩下的13%時間用在了上網和處理私人問題上。當員工的處理完50%的時間之後,接下來做的也是毫無意義的工作。

    因此看似忙忙碌碌的一天,其實真正的工作時間少之甚少,長時間的積累下來,應該做的工作越來越多,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總有一天會承受不了這份巨大的壓力。在工作中要多思考哪些工作才是最應該做的,哪些工作是可以緩一緩的,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只要找到答案,就不會讓你的時間像流沙一樣被沖走。

    2、分清“重要的、緊迫的事情”

    現在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那些最沒有效率的人,往往將自己的最高效率浪費在沒用的事情上”。

    很多職場人看似勤勉努力,兢兢業業,但是最後沒有得到想要的回報,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楚工作的輕重緩急,沒有辦法給工作分類。工作要按照“重要的”“緊迫的”來劃分,而職場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恰恰是因為分不清楚“重要的、緊迫的事情”。

    我們根據工作的重要和緊迫程度將工作劃分為四類,也就是“四象限法則”,分別是重要且緊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情、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

    ①重要且緊迫的事情:影響工作大局,並且會影響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事情;

    ②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正在做的,同時影響你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事情;③不重要但緊迫的事情:經常發生的,但是需要急切處理的緊迫事情;④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每天例行的工作,並且時間不受限制的事情;

    學會劃分這四類工作,必須按照①②③④的順序安排工作,不會因為無關緊要的工作而耽誤重要的緊迫的工作。

    小結:不想讓你的忙變得沒有價值,就需要找到應該做的、重要的、緊迫的工作,這些工作就是 體現你價值的時刻。

    “忙而無價值”的狀態想改變就要提高效率

    忙是一種工作狀態,之所以忙是因為效率低,想要讓自己不再瞎忙,那就要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做的比別人快、跑的比別人快,這樣才能讓“忙”產生效率和價值。

    拖延症是職場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職場人一般都是抱著“今日復明日”的心態而產生拖延的情緒,想要擺脫這個症狀就要學會主動出擊。

    1、做個準時的人

    在這個爭分奪秒的社會,時間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大眾的時間觀念也越來越重,準時已經成為衡量成熟職場人的標準。當你確定好完成工作的時間,就要準時的完成,不管想任何辦法都要及時完成,做一個準時完成工作的人。

    2、明日復明日,明日並不多

    工作的時候想的是“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說”“反正不急,明天再說吧”“明天才上交,明天來的及”等等,這樣的聲音在職場中很常見。“明天”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明天永遠永遠找不到的狡猾,明天是永遠可以拖延的藉口。永遠在等待明天的人,失去的是今天的機會,而那些成功的把握時間的人,懂得“明日復明日,明日並不多”的道理。

    英國作家狄更斯說過:“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他吧!”

    就按照狄更斯說的做,永遠不要考慮明天,你需要的是今天就把工作按時完成。

    3、給自己危機感

    就像是“鯰魚效應”,你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在身邊安排“鯰魚”,鯰魚的存在會給你危機感,讓你加快工作的步伐,完成必須的、重要的、緊迫的工作,否則就會被淘汰。

    給自己找一個競爭的對手,這樣就能刺激你不斷的進取,不斷的去超越競爭對手,這樣才是進步的表現,才能讓你在忙中體現出該有的價值。

    小結:每項工作都是有時效的,要學會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工作,這樣才不會讓自己陷入“瞎忙”“窮忙”的窘迫之中,給自己限制時間,給自己增加壓力,提升工作效率。

    簡化工作,合理的管理好時間。

    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或者干擾,要學會簡化工作中的問題,否則你將會被繁瑣的實務纏身,讓自己忙著從繁瑣的工作中解脫,而忽略了重要的工作。

    1、簡化工作中的問題

    簡化問題是簡化工作的重要原則,正確的安排自己的工作,要準確的核算和支配工作的時間,雖然面對實際情況可能會有一些變動,但只要盡力堅持利用好自己的時間,就可以根據出現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簡化工作中的問題要問自己幾個問題:能不能不做這項工作?能不能把它和其他的工作一起做?能不能用更簡單的方式完成它?在這幾個問題之下,就能夠將問題簡單化,這樣就能夠合理的安排還時間。

    2、透過借力完成工作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的忙不一定能夠完成工作,可以藉助其他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完成工作,有效的藉助他人,不僅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還可以打通人脈。如果你能夠藉助他人的力量並且收為己用,那你未來的工作必然是輕鬆的。

    ⑴確認哪些工作是你必須要做的

    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區分哪些是你親自要做的工作,把時間放在重要的工作上,而不是浪費在不必要的工作上。

    ⑵找到更適合的人去做工作

    對於某項工作,找到更擅長的人去做,可能你忙碌了一個小時都沒有完成的工作,而擅長的人做可能僅僅需要10分鐘,那就交給他去做,個人的專長不同,就要善於讓專長的人去做專長的事。

    總結:

    忙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不知道為什麼忙,要想讓自己的忙變的有價值,就要讓你忙的是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工作能創造出效益和業績,而那些無所謂的工作才是無價值工作的表現,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這樣才算是忙的有價值。

  • 9 # 白小白女性生涯規劃

    現代人有個通病,就是瞎忙。有的人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加班,下了班後報各種線上訓練營一大堆,每天行色匆匆,坐地鐵都在聽ted,可是這樣的忙碌有幾個人是有意義的呢?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忙。只是如果不忙,就覺得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害怕會被淘汰。

    如果工作能在上班時間內完成,為什麼非加班不可?加班是因為不可抗力,還是因為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工作方法的問題?報的線上訓練營真的適合自己嗎?又有幾個是真的符合自己的需要,真的知道了報名的意義而去的呢?

    人不怕忙,怕的是瞎忙。

    想讓忙碌有意義。就需要認清現階段的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才是現階段自己的核心需求,自己的發展方向在哪裡,該如何去努力?自己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如何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到底該做怎樣的鋪墊和發展?自己的工作技巧還有哪些需要改進,有什麼經驗可以向同事和前輩請教?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 10 # 老夏分析師

    前兩天朋友跟我吐槽,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跟客戶溝通好的事情還要全部推翻重新再談,領導是一句話的事,可憐他們那些人累的跟狗似的。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把方案敲定好再做跟客戶溝通,而不是差不多了就去談,大領導沒批下來否定後又要重新開始。

    整天都忙的連吃飯的空都沒有,感覺沒有任何意義,朋友一連串的吐槽。朋友說在辦公室,他們那些人像提線木偶一樣,整天被拎來拎去,工作沒有半點長進,工資沒有半點增加,實在是不想再幹下去。

    每個人每天的狀態就是忙忙忙,下班了也不走,彷彿就是讓領導看到自己在忙,似乎人們普遍認為,忙起來才有價值,忙就是勤奮的表現。

    朋友問我,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啥好事都沒自己的,如何能讓自己忙的更有價值呢?

    其實職場中,我們經常感嘆天天很忙,但是到頭來在忙什麼,又說不清楚,彷彿就每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如何讓忙碌的工作變成自身增長的價值呢?

    一、忙的有目的、有計劃

    很多人真的是瞎忙,看到有事情就一頭扎進去做。我認為在做這件事之前,先要明白做這件事情的目的,領導需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反饋。

    任何事情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你是很忙,忙到最後也沒有個所以然,沒有達到領導心中的預期,那就是白忙一場。

    只有明確了要忙的方向,才能更合理的安排工作計劃,合理分配時間。

    比如一件事情,我應該分幾個步驟去完成,需要跟哪些人去溝通,每一個步驟的時間節點在哪裡等等。做到這些心中有數,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既能達到目的也能減少不必要的忙碌,少走彎路,這樣的忙才是有意義的。

    而不是拿到一件事情,就鬍子眉毛一把抓,到頭來什麼都處理不好。每天花費五分鐘,把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按照優先等級排序,才能讓你擺脫低效能。

    你要知道,事情永遠做不完,但你必須學會有計劃有條理的去處理所遇見的一切問題.

    二、不斷精進

    每天都是那麼忙碌的工作,但仍感覺這個不會,那個也不會的,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長進,依然是原來的狀態,並沒有比身邊的人強過多少,那忙碌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

    其實工作的過程,也是持續長大的過程。在工作中積累的這些經驗,要把它們變成你的收穫和寶藏,才能實現你工作的價值。

    為什麼很多人重複的工作始終原地踏步,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在每天的工作中提取出更有效的資訊,然後不停的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呢?源自於對工作的總結和思考,沒有總結和思考,就不會知道哪裡好哪裡不好。

    一定要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停下來進行反思,低頭拉車是個力氣活,只要不怕辛苦,誰都做的來,但抬頭看路卻不是人人都會的。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如果是在南轅北轍,跑的再快有什麼用呢?古人有云,一日三省吾身,懂得反思,才能不讓忙碌麻痺了自己的神經。

    同樣的,在職場中不管忙什麼,需要鍛鍊的是高效和專注的能力,每完成一份工作,就會有內心的充實感,這就是價值的體現。而不是忙的天昏地暗,心神疲憊,沒有一點點收穫。

    三、忙的同時也要感受生活

    很多公司都有這種現象,下班了,只要領導不走,很多員工都不敢走,也故意不走,就是死磕,看起來也很努力,這種努力的意義何在?

    每天如此的忙碌,讓我們失去對生活的嚮往,對家庭的照顧,一味的忙,卻又一味的迷失,很多人都會感嘆,我到底每天在忙什麼?工作沒提升,忽略了家庭的照顧,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們需要從自己內在的需求去出發去思考,生活,工作,家庭,興趣愛好,這些都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讓每一部分都變得有意義,人生才不會失去應有的光彩。工作是為了生計,而生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去實現想要的生活。

    不能一味的為了工作的忙,而擠掉了生活的時間。當你為了有更好的生活作為目標時,工作起來也會變得更有條理和動力,這種意義上的忙才是有價值的,你會感到很充實很快樂。

    忙忙碌碌的人生便有了生機,生活才充滿希望,這就是我們忙碌的意義和價值。

    希望在做一件事之前,我們都會問問問自己,這樣做有沒有意義,能夠帶來什麼結果,這些事能不能給我帶來價值。

    每天的忙碌是正常的,有事情可以做,證明你還在努力的活著。只是不能毫無目的的瞎忙,否則只會事倍功半,徒勞的消耗生命和時間。

    同樣的,不要因忙著趕路而忽略了沿途的風景,不管多麼忙,也要做好生活的規劃,讓自己的精力和時間有的放矢,讓自己有時間去陪伴家人,有時間去學習充電,有時間去靜心思考,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目的忙,忙才顯得更有價值,否則只是為了忙而忙,變沒有了任何意義。

  • 11 # 鵬北海學長

    當今社會,“窮忙”“瞎忙”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職場人士,從早忙到晚,一天下來感覺特別累,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什麼;有些人一年到頭感覺他都很忙,但是升職加薪的時候卻永遠沒有他,無效的工作越來越多的佔據著我們的時間,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有價值,就顯的尤為重要。

    要想讓自己的“忙”變得有價值,就必須先明白自己為什麼“忙”的沒有價值?

    1、事務性工作佔據太多時間

    據調查顯示,“忙”的沒有價值的人,多數時間是用來處理事務性的工作,這類工作大多技術含量低,但是又非常消耗時間,縱使投入較多的精力也未必會產出相應的價值。

    2、沒有目標規劃,每天活得像救火隊

    沒有目標就會導致工作沒有方向,不知道側重點,有時候自己忙的不亦樂乎的工作卻並不是領導所需要的,就會導致忙的沒有意義;

    沒有目標規劃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由於不知道自己的工作重點,所以更多的時間是用來處理緊急但卻不重要的事,使得自己天天忙於救火,身心俱疲。

    抓住主要問題的主要矛盾,抓重點抓關鍵

    1、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

    將目前的工作分為緊急且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大類,優先處理緊急且重要的工作,因為此類工作都是領導所看重和急需解決的。

    2、與領導保持目標的一致性

    在工作執行過程中與領導保持良性溝通,及時明確自己工作的重點任務,及時反饋。在目標上與領導保持一致,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杜絕“瞎忙”,完成的任務也都是領導看重的,那麼升職加薪的還有什麼理由不是你呢?

    工作重“質”不重“量”,做的多不如做的好

    人的一天精力有限,時間也是有限的,在單位時間內承擔的任務數量越多,那麼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工作本身的質量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所以與其做10件質量不高、沒什麼成效的事,不如集中精力,高質量的完成一件有效果的事。

    身在職場,要想自己每天“忙”的有價值,就一定要做離結果最近的事,把握重點,注重質量,高效完成,那麼結果自然也就不會差了。

  • 12 # 職場一得

    員工在職場上有價值表現為升職,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職場價值,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

    想忙得有價值,要注意以下方面:一,要有目標,以結果為導向。

    當你有了職業規劃,就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這樣工作中每一步都有方向,就能圍繞中心提升自己的能力。

    具體到日常工作就是做這件事的目的,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領導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當你不確定領導的想法時,一定要多問弄清楚。這樣按照要求更合理的安排工作計劃,合理分配時間。

    每天早上到公司,或頭一天的臨下班前,把這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按照重要緊急排序,計劃好每天什麼時間需要做什麼工作。

    比如一件事情,應該分幾個步去完成,每個步驟的時間節點在哪裡等等。要清清楚楚,才能更高效的完成工作。

    工作是永遠也做不完的,需要有計劃處理一切問題。

    二,提升能力。

    專業能力的高的人,才有機會接近企業的核心技術,才會忙得更有價值。所以需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可以對照自己的專業能力提升計劃,多學習他人的做法,多學習專業知識,勤于思考,並進行系統化總結。

    工作的過程,也是持續成長的過程。古人有云,一日三省吾身,總結經驗和教訓,讓它變成你的能力,用於不停的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提升你工作的價值。

    低頭拉車誰都做的來,但抬頭看路卻不是人人都會的。

    還要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為人處事能力、管理能力等。

    三,做有價值的工作。

    做有價值的工作,自己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才能讓自己忙得有價值。

    有價值的工作,應當是本職內的工作,或說是分內的事,還有就是有能力完成,能很好的完成,完成後有助於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

    不是本職工作,能做好也不要去做。

    把工作重點放在長期規劃的工作目標中,就是是本職工作,卻不是現階段能解決的問題,短時間內投入太多精力也是不能完成的。

    上級派給你的短期任務和各種突發事件大多不是重點工作。

    四,聰明的工作。

    01,心態決定一切,學會積極調整心態。職場中,心態有時可能會比你的能力還重要。

    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也會感染身邊的人,團隊齊心協力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02 ,業績可量化。

    想要證明自己的工作價值,就要總結自己的工作。那些工作完成了,哪些還沒做完,及時對自己的工作有個總結,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下次做時應當改進。

    清晰的知道每一項工作完成到哪一 步,才能確定以後的工作安排。

    工作業績要能用客觀的數字或者案例來描述。如果工作做了,卻不能用具體數字和案例來說明,那就是說,對你的評價,幾乎取決於老闆對你的主觀感受,他覺得你行,你就行,他覺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每隔一段時間,就向領導彙報一下自己的工作進度。可以讓領導知道你的工作態度,瞭解你的工作情況,領導就會在升職加薪時想到你。

    五,自我營銷 。

    如果你的 PPT 做的好、口才特別好、工作總結寫得好,照相技術很棒、有機會的時候,就適當展示自己。參加跨部門合作的公司級專案,和同事分享經驗,讓更多同事知道你有能力。

    總結:

    工作之前,先問自己,這件事能夠帶來什麼結果,能不能給我帶來價值。有目的忙,才更有價值有意義。

  • 13 # 職心眼兒

    凡謀之道,周密為寶。——《六韜》

    一朋友,在一家銀行的網路部門任職。

    一天,領導給了他一疊列印件,是幾家供應商的裝置資料。

    “研究一下這些資料,最好今天出一份選型報告,明天我要到總公司彙報。”

    一聽當天就要,朋友就有點著急了。一邊埋怨老闆為什麼不早點說,一邊趕緊翻看資料。

    由於是紙質版,沒法檢索和快速定位。朋友翻了兩個小時,才大概弄明白這些資料的大概框架。

    “可這裡的引數有這麼多呢,到底要分析哪部分?”眼看時間到了下午,朋友再次敲開老闆辦公室,詢問分析報告的具體要求。

    “這個嘛,我也沒想好呢。你覺得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呢?”

    ……

    所以,我的這位朋友最後加班了嗎?答案毫無疑問。當天22:00整,他才把分析報告發到了老闆的郵箱。

    那麼,他的付出,會讓領導對他讚賞有加嗎?

    很遺憾,並沒有。反而領導覺得我給了你現成的材料,和一天的時間,還讓我等到半夜才收到報告。一點準備時間都不給我留,實在是能力欠佳。

    可朋友這邊,照樣有一肚子委屈:你連標準都說不清,我怎麼給你做報告?

    一件事情,讓雙方都心有不滿,肯定是有問題的。

    所以,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我剛好讀了一本關於工作方法的乾貨書。書的作者是騰訊高階戰略分析經理,全球知名諮詢公司埃森哲與帕特儂的戰略顧問,高階工作管理專家,學習教練——紹文瀚先生。

    書中,作者回顧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接受任務的情景:“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整理出幾十頁文件報告。結果被批評為太泛泛、不深入,沒有充分利用公司現有資源……”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在沒有弄清楚問題的情況下,就匆匆忙忙投入到工作中,結果做了很多無用功。

    【弄清楚問題】是大部分職場人工作低效,而又非常容易忽視的環節。以至於忙了半天,等於瞎忙。

    所以今天,我就根據閱讀《掌控工作:從有序中獲得效率》這本書的心得,和你詳細聊聊:

    如何快速準確地把事情弄清楚?

    具體來說包括3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熟悉與理解專業術語。

    第二個層次:剖析問題的本質。

    第三個層次:明確的問題陳述。

    01 熟悉與理解專業術語

    職場中,你我都有自己熟悉的領域。

    比如,對於一個HR來說,寫崗位說明書,發招聘啟事,組織面試,進行薪酬溝通,是手到擒來的事,就很少會出現“領導想東,我做西”的無用功。

    出現問題的,往往是我們已有經驗之外的,新鮮領域的任務;或者是舊領域裡的新問題。總之,都是你不熟悉,沒經驗的事。

    因此,你需要先搞明白,檔案中的這些字,都是什麼意思。

    具體包括它們的內涵與外延。

    探求方法有透過多資訊渠道收集資訊,然後進行交叉驗證。或者用“what-else”迴圈法,不斷自問自答,直到找到問題的本質。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太繁瑣,需要非常專業的諮詢經驗才可以,那麼下面的3個可以直接套用的框架,請你一定要記好。

    1、產品型術語

    這些詞彙往往代表了一種產品和服務。比如說,奢飾品、戰略諮詢、快消、社交軟體、純淨水、蘋果手機等等。

    如果你遇到了這種名詞,首先需要知道它的基本定義,分類情況以及典型品牌。

    然後,再對其做外延研究。比如說,產業鏈的上下游,以及同等級的替代產品等等。

    做到這些,對於這個產品,你基本就比較清楚了。

    2、技術型術語

    顧名思義,這類詞語代表的是一種技術,比如供應鏈管理、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等。

    針對這類術語,你需要先了解它的技術引數、應用方向、技術分支以及當前發展的情況。

    然後,再看它與相關領域技術的聯絡,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情況。

    3、一般性名詞

    這類名詞範圍就比較廣了,只要不是上面的兩種,都可以歸為第三種。

    關於內涵,你需要知道它的基本定義以及應用場景。

    外延則是與它相關的一些名詞含義。

    完成了以上對專有名詞的理解與熟悉,你再面對眼前的檔案,就不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了。

    但是,看懂文件就能幹好活嗎?

    當然不是。

    你還得明白這活是誰安排的,他有怎樣的用意與期待。

    這就是書中提到的【弄清楚問題】的第二層次。

    02 剖析問題本質

    說到“這個問題是誰提出的,有什麼用意”,你很可能會說,領導讓做就做唄,還有什麼特殊含義?

    但是,你可知道,即使是同一位領導安排的工作,也可能隨著時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側重點。

    比如說,在年初時,你被要求梳理本部門員工情況,當時領導很可能是想知道大家手頭上的工作,以便更好地安排之後的工作。而到了年末再做梳理工作,就大概是要論功行賞了。

    因此,剖析問題本質的環節,同樣非常重要。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套諮詢界非常經典的“321”表格,能幫助你快速準確地找到要解決的問題本質。

    看到這張圖,你是不是已經要馬上開始動手填了?

    且慢!

    表上的所有專案,你都需要和問題提出人、利益相關方溝通後確定。

    千萬不能自己閉門造車,否則就跟之前沒什麼區別了。

    好,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剖析問題本質的“321表”包括:

    3W——who(誰提出),why(為什麼提出),when(什麼時候被解決);2S——standard(標準),scope(範圍);1R——risk(風險)。

    這樣,明確了問題本質,再根據優先順序排好順序。

    你就不會總覺得有事沒做,慌亂、心裡不踏實了。

    但這畢竟是你自己對問題的定位,到底和老闆想的一致不一致呢?

    還需要你再去確認一次。

    問題是,老闆一般時間都很緊張,如果你從“我查了什麼資料”開始講起,估計對方會直接耐心聽了。

    那麼,究竟該如何表達呢?

    這就來到了【弄清問題】的第三個層次。

    03 明確的問題陳述

    這個層次用到的工具,你大概就非常熟悉了,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SMART原則。

    S——特定的,必須聚焦在問題的關鍵點上,不能空泛。M——可測量的,也就是儘量用量化的指標描述問題的結果。A——行動導向,也就是你明確的行動措施。R——相關性,即你表達的問題與對方當初下達的命令之間必須是相關的。T——時間限制,解決方案的截止時間。

    以上5個部分,都是建立在第二步,321表格的分析基礎上的。

    我們不妨再回到開頭,朋友被安排分析供應商裝置的例子上。

    3W——誰提出的?老闆。他為什麼提出?因為明天要到總公司彙報。什麼時候被解決?今天下班前。

    2S——做這件事的標準是什麼?為下一步選擇供應商的提供資料參考。解決問題的範圍是?與銀行網路相關的業績與引數,其他業績指標可忽略。

    1R——會遇到哪些挑戰?同時銀行業績,也會因為所處地勢的網路規模不同,而帶來網路組網的巨大差異。在分析具體指標時,需要注意避免差異過大。

    有了這張321表,朋友再找老闆確認時,需要表達的內容,就非常明顯了。

    今天下班前,我透過分析供應商提供的裝置資料,制定出不同廠商相關業績,以及裝置效能、價格對比情況。目標是在明天總公司的彙報會上,提供給領導層參考決策。

    如此梳理一番,相信我這位朋友,既不用加班熬夜,還會給領導留下“是個有能力的小夥子”的好印象。

    04、總結

    我們在接到任務後,總會以“時間緊、任務重”的藉口,直接拿來就幹。結果做到一半發現有問題,再去確認返工,反而欲速則不達。

    今天,我和你聊了在行動前,梳理問題的三個層次,分別是:熟悉與理解專業術語;剖析問題的本質;明確的問題陳述。

    從而避免出現職場中“瞎忙不討好”的負面情況。

    怎麼樣?今後再面對陌生工作,你還會沒有思路上來就蠻幹嗎?

    漫無目標的行動,就像出海飛行沒帶指南針。願這篇文章,成為你未來工作中的指南針!

    加油!

    2020年,讓我們一起「漲點錢兒」!

  • 14 # 職場逗伴匠

    當今的職場節奏越來越快,經常各種忙碌從上班忙到下班,但常常看不到忙碌背後的價值。

    究其原因,作為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核心一點,為什麼忙比忙什麼顯得更為重要。每天重複做著一樣的動作,工作中當然只是穩定地退化。一個職場人能長進,就在於自己的“沒事找事”。把時間花在更能帶來實際意義的事情上,才是有價值的行為。

    我的觀點:

    一個真正的職場高手,不只是知道自己擅長什麼,更懂得在什麼節點應該暫停。不斷重複的工作模式,會鈍化一個職場人的銳氣與感知力,最終迷失自己。在職場中,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各種忙碌實現更多的行動價值?明確三個方面:第一,行動意義,你為什麼而忙?第二,行動內容,你到底在忙什麼?第三,行動方法,你透過哪些方式忙出價值?職場中聰明做事的人,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努不努力,只有值不值得!懂得成長的人,會讓自己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穩定地進步。

    一、清晰行動意義:工作中的每個動作究竟指向哪裡,你每天為什麼這麼忙?

    無論職場多麼複雜變化,你想要脫穎而出就得從容淡定,努力保證自己的優雅。

    想清楚你有什麼要什麼,應該放棄什麼,這樣的行動才是最符合個人實際,才能帶來創造結果。

    每天不想總是重複做著低價值的工作內容,行動之前經常問自己:

    我透過這項行動,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核心意義究竟在哪裡?

    職場中,很多人並沒有開展有價值的工作,每天所謂的各種忙碌,不過是侷限眼前的瑣事罷了。

    1.工作越是忙碌,越要放慢節奏,重視個人行動的價值

    公司裡,每天不斷重複做著相同的工作,那些混日子的人,都喜歡看上去讓自己忙得停不下來。

    你會發現,身邊很多人一直在忙碌,忙到似乎都沒有時間停下來好好自我反思。一路上的努力,到底是前進或倒退?自己都無所知。

    對自己的工作內容有規劃,才能忙出價值被人誇。

    縱觀職場同事,可大體分為兩類人:

    A.有自己的清晰目標與計劃

    B.隨意為之,想到哪裡做到哪裡

    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方向感,是否順其自然。看上去差異不大,實則存在本質區別。

    下屬A,每天9:00上班,通常都是提前二三十分鐘到崗位。

    安安靜靜寫個工作計劃,準備好接下來這一天工作所需的各種資料物品,不慌不忙地推進工作。做事的時候,有同事過來打斷自己的工作節奏時,會婉轉告知對方自己在忙。接著,繼續手上的工作內容,對於眼前的事情極其投入與專注。

    當忙碌一整天之後,都能產出高價值的工作結果,讓自己的忙碌有價值體現。

    下屬B,每天都是踩點打卡到崗,慌慌張張開始一天的工作。

    到公司後,就似乎開始了瘋狂工作模式。基本上看不到他在辦公位上坐著,不是在跟人對接工作任務,就是在跟同事溝通事情,總之,一副看上去始終很忙的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表現出來的職業狀態是積極正向的,很容易傳遞並影響身邊的人。

    明明很努力,卻看不到成績,這樣的忙碌對職場人而言,價值在哪裡?

    公司裡,不少人經常東奔西走一整天,總結的時候卻拿不出像樣的工作結果。

    2.職場上,終究不是追求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用

    努力的時間都不夠,哪裡有時間去胡思亂想。

    只要你明確了自己的方向,願意去行動,一般沒有什麼事是來不及的。

    ①能否在行動中自我增值

    有職場品牌的人,才是真正具備專業的技能。

    現在的職場,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決定了你的影響力,也代表個人的職場身價。

    ②能否解決實際的問題點

    公司裡厲害的人,都善於解決實際場景下的具體問題,解決力是職場人的硬實力。

    很多問題別隻顧著自己怎麼想,比如換個思路:

    a.對領導而言,這個問題意味著什麼?

    b.領導會怎樣分析問題?

    c.其他同事碰到,會如何處理解決?

    如果你想要在職場持續進步,需要明確目標,並以此來保證個人結果的持續輸出。

    比如人們看書,如果只是單純追求閱讀的數量,不管書中的知識資訊有沒有吸收消化,那就失去了閱讀的意義。浮於表面的行動,並不會帶來實際價值。

    工作中很多人會羨慕別人的結果,光羨慕並不能為自己帶來什麼。

    別隻看到身邊那些牛人的風光,不看別人背後的滄桑。臺前的優秀,都是幕後的極致追求。

    你應該耐心琢磨,人家結果背後的付出與積累。

    3.懂得價值的人,他們在不同階段會讓自己豐富起來。

    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秩序的職場人,尤其是日常工作事項的有序管理。

    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時間區別不大,時間一直在往前走,能把握的是去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多一點精彩與回味。

    關注個人的行動效益產出,聚焦價值要點。

    很多大咖,比如喬布斯通常穿一樣的衣服,他不會將過多的時間花在服裝搭配方面,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專注在自己的事業中。

    暢銷書作家會長期宅在家裡,埋頭寫作,家務事情和園子裡的花花草草,不會自己去打掃。

    而是請了專業人士進行打理,他們不捨得花時間浪費在這類事情上,更願意投資時間去記錄自己的靈感創意,不太關注缺乏效益產出的事情。

    A.清晰知道你的工作日常事項

    B.明白這些事情哪幾點做好,會有高回報?

    C.這幾點高回報事項,哪一點會讓你最有成就感?

    想要在公司裡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就需要你在看似重複無趣的日常中,去並把工作做得有趣。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周圍的環境會不知不覺隨之改變。你所期望的結果,也會跟你不期而遇。

    【小結】

    人的價值,來自差異化競爭力。見識和經歷的不同,造就了每個人的差異。職場人千萬別隻顧著忙碌,更需要在行動中思考並體現出自己的工作優勢與價值。職場中不具備個人優勢的人,會越來越被動,最終淪為平庸。學會聚焦,關注最核心的工作產出,讓你的每一步行動越來越有意義。二、明確行動內容:做事有序和隨意為之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你到底在忙什麼?

    縱觀職場,公司裡那些總是“忙碌”的人,要麼喜歡到處湊熱鬧、要麼喜歡隨波逐流、要麼喜歡胡亂操心。更有甚者,自己身邊的事都沒有處理好,就喜歡做些樣子,都是表面文章。

    職場人務必知道一點,老闆之所以請你過來,就是希望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如果在你的專業範疇內,無法提供中肯建議及專業技術的解決方法,恐怕你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1.職場人應該建立自己的工作進度條,在一項又一項的具體內容中自我豐富,持續得分。

    每個人要自己工作邊界意識,什麼都會一點但是什麼都不精通,到最後會很麻煩。

    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拿手絕活,逐漸會迷失自己,失去自己的工作節奏。這就需要你在工作中,不斷進行自我提升,明確成長要點,有規劃有進度有方向,多方面去發展自我。

    任何有價值的事情,都可以被拆解為一個又一個細化的節點。

    舉例,我們要去超市進行採購物品。

    A.一類人,只是想著去超市買些東西,至於要哪些物品完全看心情。

    看到這個想要,看到那個有放進購物車,直到最後收銀處才猛然發現,自己怎麼買了這麼多的東西。其實,很多物品都沒必要這次採購的,想想算了,無奈結賬離開。

    B.另一類人,在出發去超市前,會羅列大致的採購清單,井然有序。

    他們進入超市後,會按照採購清單規劃行進路線,無關區域基本不會花時間去閒逛。

    因為知道自己要買的物品,就只會關注跟目標匹配的區域,採購的效率非常高。對照清單,逐個進行入手,想要買的東西,也不會因為沒記住而忘記採購。

    全部完成後,就直接去收銀處結賬,迅速離開去往下一站。

    高效工作,同樣需要具備視覺化分解能力,這是區別普通與卓越的關鍵要素。

    小行動裡透露著大學問,買東西是一個系列行為,能夠透過清單進行拆大化小,需要刻意練習。

    2.職場人所謂的苦惱不是事情本身,關鍵在於看待事情的思維方式。

    通常來講,你關注什麼,就會得到什麼結果。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自己根本就沒有努力,還總認為別人的成功不過是個例。

    施瓦辛格說:“每天鍛鍊5小時,從晚上8點開始學表演,到晚上12點,我做各種事情,我想確保一天24小時,每一個小時也不想浪費,因為時間太珍貴了。”

    職場中並不缺乏機會,而是機會來了,能穩穩抓住的人太少了。

    真正願意投資時間自我沉澱,時刻準備著的人,在實際工作中並不多見。願意持續升級工作思維的人,才能走在前面。

    面對同樣的工作任務,人於人之間的認知差異,決定了做事的結果呈現。

    ①第一個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做了三件事情。

    這意味了有所行動,至於行動的結果好壞,無從知曉,他並不會太在意。

    ②第二個人,每天工作八小時,做成了三件事情。

    同樣的單位時間,他不僅開始行動,還會保證每一步行動的出品。

    他能夠提供一定的結果,並且讓領導看到實際的工作績效。

    這個人,不僅在單位時間提供了領導想要的工作結果,還有有所創意。

    在某個細節工作點上,要麼是改善建議,要麼是好的工作思路,讓領導眼前一亮。

    在同樣的時間單位裡,不同的人,價值產生是有差異的,每個人的工作績效自然顯而易見。

    如何升級你的職場認知?以下角度可以參考:

    A.別人沒聽說,只有你知道的

    B.他知道的,但是沒你懂得多

    C.他很懂,但做的沒你好

    當你工作中的已知,對別人來說卻是未知,那你就厲害了。

    職場人,別光想著如何賺錢,一個人能持續盈利,是基於自己的認知層次。

    任何事情都會有難易高低,就看你如何自我總結,發現新的機會和成長點。

    3.保持職場創造力,就是在沒有關聯的地方,能夠看到聯絡的可能性。

    在自己的工作認知中,相信更多的可能性,才能看到不同的風景。

    很多人的一成不變,就是因為太規律了。

    不妨大膽一點,跳出自己眼熟的日常區域,去開展一些非規律內的自我挑戰。當你的個人努力無法展現為工作價值時,在領導看來,都不算好成績。

    例如,公司樓下看到的煎餅果子店。

    在我看了,煎餅店的老闆算是一位手藝人。他憑藉自己的豐富經驗,在看似不相關的配料之間進行搭配組合,形成獨到風味產品。

    和粉→攤成圓形→敲雞蛋→塗均勻→撒各種搭配物料→加配菜→摺疊形狀→出品

    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其實也是個手藝活。每一個煎餅果子,就是老闆的作品。這個手藝隨著時間的沉澱與重複的次數,會越來越精湛。

    職場人也應如此,別隻顧著忙,卻忘記了自我成長。

    ①每天抽出一個時間段,去打磨個人的專長技藝,持續精進的人最有出息。

    ②專注於對你工作有價值的資訊,過濾無關的“噪音”,這是你必備的資訊管理能力。

    如果你去留心,水平一般的人,總喜歡說人是非。那些高手,卻經常說自己的無知。

    越是厲害的人,反而越懂得學習,越謙虛低調。

    【小結】

    公司裡沒有絕對的公平,你有多麼專業,影響力有多強,別人看你的眼光就不一樣。別讓自己的經驗白白浪費,學會用過去的經歷,來指導未來實踐。想賺錢的人很多,賺到錢的人卻只有一部分而已。工作中別盲目行動,賺錢的前提,你要讓自己值錢。三、掌握行動方法:時間用在哪裡,結果就出現在哪裡,你用哪些方法忙出價值?

    工作中缺乏做事方法,想到哪做到哪,效果終究不會好。

    即便是做事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少一些抱怨。

    工作中哪有那麼多事情可抱怨,好好認清自己,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想法與決定買單。

    人們都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人會重視時間,因為缺少與之相關的體驗。在對的時間裡,用對的方法,才會產出對的事情。

    高效行動指南1:明確個人目標,清楚知道自己在行動中想要的結果是什麼。

    職場中每個人都在各自忙碌著,有人在臺前,也有人在幕後。

    聰明的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有時候上臺演繹,有時候臺下欣賞。有時候看別人表演,有時候自己親自出演。有時當主角,偶爾客串當配角。有時聽有時說,有時候感慨有時鼓掌。

    工作中的行動步驟,都知道其對應的目標。

    該老實時就老實,該精明自然會當心,該思考的時候,也會三思而行。

    A.想問題

    做事之前,儘量多問自己一些相關的問題。前期中期後期,分別可能會遇見的都做到未雨綢繆。

    如果碰到什麼自己不確定的,也不妨向更專業的人士去請教,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

    B.想原因

    做事過程中,你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凡事先從自身找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此類事情?有怎樣的結果辦法?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這類事情?

    C.想結果

    讓自己養成建立目標的職業習慣,職場以結果為導向。

    經常思考,並不斷調整個人的工作思考模式:

    a.我這樣行動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b.這個結果是個人所想要的嗎?

    c.領導是否對此結果滿意?

    有的人總喜歡在領導面前各種表現,尤其是加班或嗮圖,給領導一種忙碌的感覺。

    避免“職場假努力”

    領導需要的是,你能否提交實際的工作結果,那些所謂的過場,並沒有太放在心裡。短期內,你或許能透過這種假象,來塑造個人努力工作的印象。長遠來看,這不過是徒勞罷了。

    一旦領導的任務佈置了,但凡你做不好,假如事情沒有問題,就算你的能力不行。

    時刻關注你的工作結果,在能力上多做提升才是正道。

    高效行動指南2:以終為始,從結果開始倒推,步步為營,對目標進行細化分解。

    公司裡那些喜歡“連軸轉”的人,並不見得工作很高效。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勞逸結合,長時間工作後會刻意留出空檔期,讓自己走動放鬆一下。

    換個視角與環境,順便調整下內在的心情。緩和一段時間以後,工作起來會更加順手。

    想要行動更高效,就得做好規劃,細化分解目標。

    那種開始工作,就投身忙碌狀態的人,心情是值得肯定的,方法有待改善。

    一方面自己的身體情緒吃不消,另一方面容易出現行動疲倦感。時間一長,不但容易陷入誤區,還會影響工作效率,往往結果會適得其反。

    例如,公司上午十點公司需要在多媒體室開工作會議。

    結果,與會人員陸續到齊,即將正式開始時,出現了突發情況。會議室的麥克風無法使用,從現場來看,是音控裝置的線路故障所致。

    負責的同事,在此時才引起重視,來回折騰還是無法當場解決問題。為了不影響後面的會議程序,只能不用麥克風來進行發言了。很明顯,後排的人員聽到的聲音非常小。

    那一場會議的效果,可想而知,問題是BOSS也在會議中。

    會議通知,其實在公司群提前一天已經發布,相關的人員如果放在心上,自然就會做好規劃。

    以上的突發狀況,也就不會發生了,這一切BOSS其實都看在眼裡,不說罷了。

    很多人的職場大前景,都毀在了小細節上。

    你平時即便非常努力,在關鍵點上給BOSS留下了不靠譜的印象,後面想要挽回並非易事。

    職場中,留心以下工作價值點的自我評估:

    ①你在這項任務中,所擔當的重要內容是什麼?關鍵點

    ②同事經常諮詢請教你的話題是什麼?優勢點

    ④這件事情能不能有更好的替代方法?改善點

    ⑤你在職場中的一分鐘,創收是多少?價值點

    別瞎忙,行動時請好好思考,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看看身邊那些結果好的人,他們關注什麼,你要去解析學習和行動對標。

    高效行動指南3:時間聚焦,單元訓練,進行逐個能力的刻意訓練,讓自己成為專業高手。

    工作中喜歡維持現狀的人,是最危險的人,並沒有什麼崗位安全感可言。

    與之相反,時刻保持“亢奮”狀態的人,會成為職場裡的香餑餑。這是什麼原因?

    職場中那些厲害的人,樂意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如復一日地死磕成長。

    不要總是給別人看上去很忙的假象,最終如果無法提供結果,你的付出還是無法產生能量。

    比如,公司裡專業的人,會做好每一件小事,平庸者恰恰相反。

    領導安排下屬A去列印一份文件,沒多久,下屬A提交資料給領導。

    領導一看,眉頭緊鎖,logo的位置沒對齊、還有兩個錯別字、符號也掉了一個。

    同樣的事情,安排下屬B去執行,整個過程有條不紊。

    有不確定的細節,下屬B會先跟領導做好確認再行動,最後一次性就提交了領導滿意的作品。

    職場上沒有高效產出的忙碌,自然不會得到領導真正的認可。

    似乎都是無關緊要的小細節,其實透露出每個人內在的職場專業水準,以小見大。

    如何讓自己忙出價值,在工作崗位中越來越專業?

    A.這五類高價值行為,多多訓練

    a.善於把每天的工作分解,思考對應場景下的行動事項能否最佳化。

    b.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每天給自己提出3個核心問題,並且進行解答。

    c.一旦開始做事,就極其專注且投入,要刻意遠離干擾源。

    d.知道自己每步行動的指向、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做什麼事。

    e.可以具備多項工作技能,前提是務必至少有一個絕活,一專多能的人哪裡都吃香。

    B.這五類低價值表現,儘量避免

    a.注意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緒波動,不輕易被同事或環境所影響。

    b.做事情沒有規劃,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缺乏基本的工作節奏。

    c.總是做些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沒有形成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d.不懂職場的時間管理,太多時間在各種無聊瑣碎中虛度了。

    e.職場技能單一,多年沒有自我更新,總是以當年同樣的方式做事情。

    別再每天都是各種忙忙忙,到最後發現並沒有得到實際彙報,無法實現個人想要的結果。

    清晰的自己的職業認知,儘可能讓自己的工作有條不紊,這才是高效行動之道。

    你得知道自己當下需要什麼,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做好工作中的統籌。

    【小結】

    走路總是喜歡把雙手插在褲兜裡的人,遲早是會摔跤的。好好想想,如何提升自己在公司裡的崗位價值?結合目前自身情況,可以做哪些努力,來提升工作效率?多做些什麼 VS 不能做什麼。透過全面學習與實踐,讓自己的視角更立體、維度更多。總結

    身在職場,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

    一、清晰行動意義:工作中的每個動作究竟指向哪裡,你每天為什麼這麼忙?

    二、明確行動內容:做事有序和隨意為之是兩個不同的方向,你到底在忙什麼?

    三、掌握行動方法:時間用在哪裡,結果就出現在哪裡,你用哪些方法忙出價值?

    職場中,充實工作是好事,也是幸福的。

    希望大家的工作不僅充實,而且也能在行動中體現專業,實現個人的價值。

    END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 15 # 東北80後

    兄弟,你這個“忙”是另有深意吧,平常的那些答案我感覺沒啥好寫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常規性操作確實現在在職場已經吃不開了,現在想要自己在職場獨佔鰲頭,那還是需要了解領導所需,根據領導的需求去找到工作重心,不然一味的瞎忙一點效果都沒有。

    1、工作“忙”

    這個就是在真正的工作中,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其實這個忙大家都懂的,就是要讓你的領導看到你時刻都在忙,其實真正工作中哪有那麼多需要忙的地方?誰工作八小時一點閒不著,我可真不信了。所以所謂的工作忙就是要讓你的領導看到你是真的在“忙”,其實你懂的。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那就可以了,給領導樹立了一個好印象,就是工作中這個同志工作很負責任,一直在忙於工作。

    2、忙裡偷閒

    什麼叫忙裡偷閒呢?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藉助工作忙的同時,打探領導的一切訊息,包括領導現在工作重心,家裡有沒有什麼事急待解決,領導在哪方面有需要幫助的地方,這才是最能“忙”到點子上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有這點領悟的話,那隻能說你太年輕,不要以為自己工作出色完成就可以偷點懶了,其實你那點工作在領導眼裡根本不值一提,領導只會記得他的難處是誰幫他解決的,至於工作中的事,中規中矩就可以了,沒必要較真。說什麼努力認真工作,那其實就是給剛剛入職的年輕人聽的,四十歲左右的人都知道該如何去工作,這個肯定不用細說。

    3、利用好業餘時間“忙”

    平時下班或者週末、節假日更是“忙”的好時機了,因為這些時間領導肯定會採取各種手段去享受休閒時光,很多就是你表現的機會了。這個時機要把握好,利用好領導的興趣愛好,投其所好爭取到機會在領導身邊多下下功夫,這種“忙”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哦。我記得有一次領導放假期間要出國, 著急換點外幣,於是找到了我,正好我媳婦是銀行職員,於是聯絡好了地點,直接帶著領導去把這個事辦了。結果卻是在工作中給了我極大提升,這些看似很小的日常瑣事正是你值得“忙"的真正工作。

    做好以上幾點其實也不足以讓你的“忙”變的有價值,歸根結底還是要迎合領導的口味與需求,力爭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給予領導最大的支撐與幫助,替領導排憂解難這才是職場中“忙”的要點,如果就是一味埋頭苦幹結果可想而知,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起碼成功的機率會大很多。以上就是個人的一點淺見,歡迎大家留言交流,如果喜歡可以點選關注,每天分享自媒體乾貨。

  • 16 # 職場老七

    身在職場,每個人都很忙,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

    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確定“忙”的目的

    很多時候,我們忙的四腳朝天,最終好像什麼都沒得到,最終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你在為什麼忙,確定“忙”的目的,就是確定你職場的主線!

    比如你職場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經驗,那麼學習就是你的主線,學習是主線,但是必須要有核心學習專案,分為一二三,優先一,選擇二,放棄三!這是精力決定和精通需求!學習的是產品銷售經驗,那麼產品製作經驗就要暫時排在後面!

    比如你職場的目的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那麼鍛鍊是行為,膽量才是目的,膽量就是你的主線,但是必須要知道,那些行為是鍛鍊膽量,那些行為只是單純的重複鍛鍊,對膽量沒有任何用途!

    簡單的說,目的是主線,主線下面必須有分支,並對分支進行重要性排序!

    這個目的是為了獲得收益

    “忙”的有價值,簡單的說就是“忙”之後有收益,這個收益可以是心理上的,可以是物質上的!同樣,確定你的收益主線到底是心理感受,比如別人的認同,領導的表揚;還是外在物質,比如現金的獎勵,職位的晉升;

    確定收益主線之後,就要回過頭審視下“忙”的過程和“忙”的目的是否出現偏差,是否出現錯位,甚至出現越忙越差!

    比如你的目的主線是賺錢,收益主線是物質,而且確定了賺錢的第一步,就是學會如何銷售產品,可是在實際學習中,不但要學習銷售技巧,還要學習公司制度,還要學習與人溝通,甚至還要學習表格製作,檔案排版!好像每一項都和銷售技巧息息相關,每一項都不可或缺,以至於樣樣知道,皮毛而已!那就要審視,是電話銷售還是面對面銷售,是店面銷售還是渠道銷售,銷售買的是產品和人,銷售技巧和與人溝通排在前面,公司制度可以瞭解,至於表格製作,檔案排版必須延後!

    簡單的說,所有行為必須要和主線相符,是要推動主線的!

    這個收益是可以增值或者保值

    收益同樣是有區分,所謂增值或者保值,就是長遠和近期!

    雖然保值和增值並非不能並存,但是還是會有無法同步的情況發生,同樣需要做好主線選擇!

    比如你的目的是晉升,為了晉升的目的,不但需要能力的突出,更需要得到領導的賞識!這個時候就要思考,晉升的核心點在什麼地方?到底是能力還是領導的賞識?確定答案之後,就要選擇哪個要增值,哪個要保值!

    因為能力的提升和領導的賞識都是一線長期工作,而且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情況下,想達到晉升這個目的,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合適的方法!明明知道,技術崗位必須技術過關才能晉升,非要去搞領導關係;明明知道,晉升誰最終決定權在領導,非要矇頭幹活,而不去展現溝通!

    簡單的說,增值還是保值,有的時候不是自己控制,但是最起碼可以選擇一種!

    這個要深耕或者細耕

    目的的達成之後,其實是另一個開始!

    所謂深耕或者細耕,指的是縱向發展還是橫向發展!

    比如你給自己職場定位是技術專家,那麼這就是屬於縱向發展,重點在深度!

    比如你給自己職場定位是職業經理人,那就是屬於橫向發展,重點在廣度!

    具體選擇哪種,最初的目的是根本,收益也是考量標準,長期還是近期需要自己衡量!

    要拒絕主線之外的忙

    每一個階段梳理好主線,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為了主線而努力,一方面是為了拒絕主線之外的“忙”!

    偏離主線的“忙”,就是價值很小或者沒有價值,甚至負面價值都會有!

    拒絕方式可以是溫和的,但拒絕的態度必須是堅決的!

    因為不拒絕,就意味你的“忙”,只是無意義的忙!

    比如新人階段的忙,基本都是瑣碎的事情,取個快遞,帶個便當,拿份檔案,這些“忙”,可以再一再二,千萬不要再三再四!

    比如熱心的幫忙,為了人際關係的融洽,熱心的幫助別人,導致自己工作完不成,這就是偏離主線,因小失大!

    簡單的說,緊盯主線,忙自己該忙的,時刻調整,堅決拒絕!

    小結:“忙”的有價值,就要做好自始至終的主線統一,抵抗外界的騷擾,併為之去努力!

  • 17 # a張小貝

    一個妹妹剛工作那會兒總跟我吐槽,她剛到公司的前三個月,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加班到半夜是常有的事,可是工作不是沒有完成,就是沒有質量。時間一長,每天覺得忙得都是些無用功,自己很沮喪,不知道能否勝任這項工作。

    在又一次工作沒有完成時,她終於受不了給我打電話,和我說了她的工作現狀,希望我能給她講講我的工作經驗,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她不要瞎忙。聽到她說的這些,我沒有立刻回答她,而是讓她先想想她現在的精力分配和工作方法:她的工作方法不對,不是忙起來就能完成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得忙得有價值,忙得有效率才會改變這種狀況。

    事後她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並重新規劃了她的工作。從以下三個方向出發,找到了正確的方法。

    一、有目標,有計劃的忙

    很多人應該和她一樣,接到一項新工作就迫不及待的準備大幹一場,做到一半,領會錯了領導的意思,從頭開始忙;又做到一半,發現要的並不是現在的結果,然後又重頭開始忙。明明一次可以解決的工作,用了近三次才做完。忙到最後,也沒忙出個所以然,在領導心中還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後來我告訴她開始設定目標和計劃,把一份工作分成三部分:

    1看:看內容,看條件,看要求,看隱藏線索。

    2:想:想概況,想步驟,想細節。

    3:動:按要求執行,按步驟執行,按細節執行。

    二、總結經驗,不斷進步

    每完成一項工作後,首先要做好檔案分類,並定期整理更新。她在工作時找檔案會花費很長時間,什麼都放在一起。現在我讓她把檔案分類存放,按照日期+檔案內容命名,找起檔案來速度提升很多。

    其次,做筆記,記錄下整個過程,然後試試著想想是否有第二種更快更高效的方案,有則記錄下來,方便自己下次使用。

    三、合理安排時間,對於工作外的其他要求說不

    在工作中,有很多工作是不是一項一項接著來的,有的是好幾項工作一起來的。這就需要合理安排時間,統籌兼顧。如果工作上已經忙的不可開交,領導和同事又給你交代一些非工作上的事,比如幫忙買個咖啡,取個快遞。不好拒絕但是又很佔用時間。面對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於說不,明確告知對方,工作現在進行到哪一項,還需要多長時間能完成,不能幫忙。將時間用在刀刃上,忙的有所值。

    身在職場,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就是要有目標,高效率,邊總結,邊進步,合理安排時間。

  • 18 # 葉偉

    記得有一年,我忙碌到不知天昏地暗,不知春夏秋冬,每天睡覺時間3~4小時,在如此高強度的、極度透支身體的情況下,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不會思考,不知未來,每天像機器一樣拼命運轉,只為了那點可憐的“責任感”和為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

    在那一段幾乎將自己充分燃燒至灰燼的日子裡,足足幹了三年,當然也是我成長最快速的三年。三年後,我毅然決然的辭去了這份讓我幾乎無腦的狀態,開始了我的獨立飛翔之旅。

    萬幸的是我在這忙碌的歲月中,一直是向著成長的路上奔跑,而不至於歲月流逝,自己處於熵增的狀態,這才是忙碌的意義和價值。

    那如何忙,才能忙出價值呢?首先,向著成長的方向奔跑。

    看過一篇文章《要廢掉一個人,就讓他忙碌》,可見忙碌對一個人是毀滅性的。當然這裡的忙碌指的是瑣碎事、雜事、無關緊要之事、令自己沒有成長的事情。在忙碌中,無腦化工作,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時間學習,沒有時間成長,因而廢掉你就是分分鐘的事。

    但如若在忙碌中選擇的卻是讓自己不斷行走在成長路上的忙碌,那麼這樣的一種沉浸狀態會讓你專注當下,不斷出彩,交付能力很強,自然價值也會不斷躍遷。

    其次,忙著練就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人優於他人的能力,是不被他人替代的能力。練就此項核心競爭力無疑於是你立於職場的根基,更是你的江湖地位。所以忙於練就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打造“硬核”,成為別人無可替代之人,才是眼下你需要忙碌的正事、大事。

    核心競爭力是你的演講能力、寫作能力、PPT製作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向上管理能力、執戰能力、組織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從方方面面將你打造成為立體、堅韌、強大的你。

    最後,忙於練就領導力。

    一個人的成功不算成功,一群人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如何練就領導力,如何藉助他人的力量去完成一項工作,並真正幫助他人成就未來,從而成就你自己,是我們在職場二次騰飛需要考慮的問題。這世上不能總是一個人在戰鬥,要提高自身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等。

    領導力是可以習得的能力,領導力是願意成就他人為己任的能力。所以在團隊中要不斷經營好人脈關係,抓住人性,抓住人心,吸引同頻的人一起戰鬥,有使命的忙碌才更具生命力。

    【總結】總之,職場中忙碌是常態,但是如何忙碌才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去思考的。忙要忙出結果,忙要忙出價值,忙要忙出成長。因而在忙碌中,我們要向著成長的方向奔跑,不斷練就核心競爭力,練就領導力,才是自己一路狂奔,不顧辛勞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

  • 19 # 張大志leo

    大部分白領打工者都是在浪費生命,有必要檢討下工作,別白忙。

    01.按古羅馬的標準白領某種程度上就是奴隸首先,古羅馬對奴隸的定義是:不能決定自己命運的人。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奴隸人口占到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分為八類。第一類奴隸是希臘裔的家庭教師,身價相當於一棟海邊別墅。最便宜的奴隸是未成年的奴隸。頂級和最後一級的價格差400倍。包括家庭教師奴隸、高階廚師奴隸,羅馬人把他們當成家人看待。雖然如此,可身份就是身份,他們仍然不是自由身。從“是否能決定自己命運”這個角度,很多現代白領按古代羅馬標準就是沒有完全自由的人,就是奴隸。其次,奴隸可以自己贖身,攢夠錢就可以向主人買自己的自由。

    跟古代有類似之處,如今的我們掌握更高階的技能,也許假以時日能換回自由之身。

    02.工作價值、工作飽和度和個人價值是三件事以上三件事很多時候並不重合。老闆想的是既然給了錢,公司就更看重前面兩個,員工要創造價值且每天很忙,不能閒著。從個人角度,我們更重視第三種,就是“個人價值”。做一份工作,能否為自己的簡歷增加砝碼,換到下一份工作時加工資。如果不能或者重複程度很高,那建議少做,同時尋找更有價值的工作。用這個視角看,前臺職位並不是一個能幹很久的工作,一來是簡單,二來重複性高,很容易被替代;掌握客戶資源的銷售往往跳槽後有個高薪,道理與此相同。

    我們要做的是“更加關注個人價值的提升”,把工作價值和工作飽和度當成是次要目標,那是老闆和HR應該關心的事情。

  • 20 # 無憂精英網

    很多人分不清到底是“忙”還是“茫”。第一個是忙碌的狀態,第二個迷茫的心態。要想讓忙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首選要有目標感。也就是我們說的避免盲目,凡事當你有了一個目標,就可以清晰自己的計劃,讓每一步都是有方向的,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目標感的設立是基於組織的需要,當你的工作結果能為組織帶來好成績,你的工作自然也就被認可,績效也就有亮麗的表現。只是自己忙忙乎乎,但無意組織的進步和發展,這就是“雞肋工作”,而你卻浪費了大把時間。瞎忙一通。然後就是做好時間管理和計劃。目標一旦制定,就需要強有力的推進,有些人忙到最後卻沒有實現目標,其中是因為時間管理一塌糊塗,事情分輕重緩急,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是自己要有方法,要能分解目標,這樣才能取得好成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呂蒙為何把關羽殺害之後,第二天就暴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