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青松74435581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表明 中國幹實事的人少 耍嘴皮的人多 耍嘴皮的人雞蛋裡挑骨頭的本事非常精通,商鞅的變法不夠完美(但哪有完美),但結果是解放了廣大百姓的耕戰積極性 迅速讓秦國強大,為統一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偏偏就有很多腐儒說三道四,什麼弱民累民論 難道不變革民就不弱就不累?

  • 2 # 中外縱談

    法家治國值得唱讚歌,以法治國,大家都按法形事,社會按制度運營。法家至少在實實在在做事在推動社會形成好的制度,其它理論更多的是空談和理論,法家治國的時候貴族和百姓都被法律約束,你們看看儒家治國的時候權貴是怎麼壓迫百姓怎麼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天天熱衷於迂腐的詩詞歌賦,各種空談文章。

  • 3 # 旱菸袋子不離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在面對同一件事的時候看法是不同的。對於大秦帝國是為法家唱讚歌這個說法並不認同!

    首先,秦國以法家學說的法制治國並沒有什麼錯,它證明了法制確實可以對國家穩定起到重要作用。現代社會也依然以法治國。而且秦帝國並不是只重視法家學說,只不過商鞅和李斯的名氣很大讓人誤會了而已。東周列國志裡面秦國可是很包容的,除了對儒家。其它公侯國也差不多,只不過沒有秦國做的面面俱到。那個時候各個學派也並不是很片面的學說,對其他學說也是兼收幷蓄的,意圖以富國強兵打動當權者,從而受到重用繼而影響當世學術風向,每個學派都很野心勃勃的。歷史證明了一點,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進步的!始皇帝一統天下後實施郡縣制與當代改革開放一樣,無疑是大膽的創新,歷史證明它是偉大的,進步的。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之間鬥爭很激烈,都期望引導國家治國理政理念,秦國的法家得到了君主的重視併成為核心治國觀念,對其他學說的兼收使得秦帝國迅速強大起來,最終戰勝其他國家,終結了紛亂的戰爭,對匈奴更是戰略主動性的進攻,維護了國家安全穩定,對內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打擊招搖撞騙的方士(焚書坑儒其實燒的主要就是他們,後世被腐儒欺騙)…對社會的進步貢獻非常大!

    後來漢帝國獨尊儒術是什麼結果?他們根本沒有法家包容的胸襟和氣度!儒家簡直就是吃人!除了自己的學說其他學說一律拉黑,貶低別人不遺餘力,給其他學說標上奇淫技巧、歪理學說的標籤。其結果就是學術的萎縮,科技的倒退,歷史的退步!後期的腐儒雖然高舉孔孟之道,實際已經完全跑偏(孔孟並不是一味死腦筋,孔子提倡六藝,提倡因材施教,也提倡手提刀劍講道理的,後來的不肖徒子徒孫居然能手無縛雞之力,他老人家在天有靈也會吐血三升),宋代居然有個不要臉老頭朱熹(吟風弄月一把好手,卻能做出誘姦尼姑兒媳的齷齪事,還霸佔兄弟家財)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程朱理學簡直就是不要臉到家了!他們研究的重點是人心,是人際關係,是自己體系的圈子,他們已經不能稱之為儒家思想了,只是閹割版。當然明代也出現了一代大儒王明陽!王老才能稱得上是秦之後儒家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所以大秦帝國這部電視劇其實要表達的是秦國國君看中了法家學說,重用了法家學者,但是也重用其他於國有益的學說,最終富國強兵一統天下。並不能因為裡面商鞅的戲份多了就說在鼓吹法家學說,那是片面的,理解的不夠徹底,也不瞭解當時的社會環境,讀一讀東周列國志對理解這部電視劇很有裨益,望採納。

  • 4 # 章程醬汁魚

    我想發表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大秦帝國》其實不光是尊法家的“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其實就表達了對兵家及縱橫家的尊重,至於說商鞅變法,漢武帝以後,歷朝歷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歷代都有變法,所以,不僅僅是對法家的尊重。

    而《大秦帝國》系列,包括第一部,都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等,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獨尊儒術的。

  • 5 # 歷史愛好者畫影

    大秦帝國主要說的是秦朝,在我國曆史上面的秦朝是第一個統一天下的王朝。確實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免不了打打殺殺。

    給人的感覺好像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但是在歷史上面秦朝的統一改變了當時非常亂的制度。全國統一文字和其他的制度,在後面即使秦朝已經滅亡了之後也一直延續用這樣的制度。

    可以說的是對於後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對於當時整個環境還是起到了推進的作用。但是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百姓流離失所。

    生活非常苦難,沒有得到非常好的休息。正是因為如此從這個角度看大秦帝國的話,確實有存在不妥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要說法家不好的話,就相對來說比較偏執了。在歷史上面每一次變動,都是和時代相對應的。

    從某個角度上面來說秦始皇的一統天下,是因為他的能力非常強大。而且他手下的人非常優秀才導致的結果。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不會和天對抗。秦始皇當年的成功其實跟自己家族的努力和各個國家之間矛盾衝突很大,又很強又有機會。

    秦始皇當然選擇一統天下了,我認為法家不是不好。因為它幫助了秦朝從一個蠻荒之國變成當時的霸主,到最後成為了一統天下的強強之國。

    其實的功勞真的是非常大的,我更加認為的是不管什麼樣的事情。總會有好的或者壞的,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法家確實是好處多。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掉,當時為了一統天下犧牲了多少黎明百姓。可以說秦始皇一統天下的路也是一條血路。但是說到嚴重扭曲歷史事實我倒是覺得沒有這麼誇張。

  • 6 # 風波水文

    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句話,在春秋戰國時期無效,甚至在絕大多數的朝代都不成立,包括當今世界,秦國滅了六國,秦就是對的,因為錯誤的,不可能戰勝正確的……其他的說法再有道理,也只是詭辯而已……這就叫“事實勝於雄辯”

  • 7 # 戰漢古玉

    《大秦帝國》電視劇我從頭到尾看過,有的地方看了多遍。總的感覺其對法家在秦國崛起中所起作用的肯定是恰如其份的。

    一是商鞅變法為秦國底層百姓打開了上升通道。商鞅新法獎勵耕戰,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可以憑戰功和耕種得到爵位、受到獎勵,這樣一方面使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有了盼頭,有利於國內老百姓穩定,另一方面也為秦國國家利益與最廣大的底層老百姓切身利益找到了聚合點,所以秦國人上戰場的都會拼命去殺敵,上不了戰場的都想著種好莊稼,這兩個方面是秦國國家利益所在,也是秦國老百姓實現自己利益所需。與此同時,山東六國社會階層固化問題很突出,貴族始終是貴族,平民永遠是平民,社會缺少活力、國家缺乏凝聚力、當兵的殺敵立功也沒有動力。

    二是商鞅變法為秦國吸納人力資源奠定了基礎。一方面,由於限制了貴族們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用人唯出身論的藩籬,秦國各階層精英以及山東六國學子、能人都有機會憑本事和作為在秦國得到重用,形成了廣泛吸納、擇優選用的用人機制,而其他諸侯國選拔人才選來選去都只是在貴族圈裡轉,久而久之成了矮子裡面選將軍。其中,魏國最典型,興秦滅魏的主要人才都是魏國人,並且魏國還出現了太子當丞相的奇特景觀,到底是魏國無能人勝任丞相還是太子嫌自己官職太少,耐人尋味。另一方面,新法將秦國的土地賦予平民耕種,吸引了上百萬的山東六國老百姓拖家帶口投奔秦國。這絕對可以算得上大手筆,當時一個大的諸侯國人口也就幾百萬人,以百萬計人口此長彼消對國力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所以後來到了秦昭襄王晚期山東諸國合縱攻秦所能聚合起來的兵力才二十萬,而秦國輕輕鬆鬆就可以出動五十萬大軍。

    三是商鞅變法為秦國發展方向不偏提供了保障。法治強調依法賦予各級各類人員職責,各級各類人員對照法律履職盡責,這就保證了秦國的發展輕易不會出現迷航轉向的問題。《大秦帝國》中有一段秦孝公與衛鞅的對話,衛鞅說到只要不是昏君與大奸臣同時出現,秦國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講的就是這個意思。秦孝公和商鞅之後,秦國先後有三任國君執政時間都很短(秦武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但秦國沒有出現大的起伏和挫折,堅定地朝著一統天下的目標邁進。

    客觀地看,商鞅在秦國推行的法治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對秦國由弱而強最終攻滅六國有著決定性的意義。所以說,《大秦帝國》對法家的宣揚是客觀公正的,不存在歪曲歷史為法家唱讚歌的問題。當然了,商鞅的法治也是有一定侷限性的,比如其所制約的是貴族階層和平民,對國家最高統治者是沒有太大制約作用的,這一點與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立憲有著較大差距,但這也是由當時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我們不能強求。

  • 8 # 西園射聲

    秦代法律非常詳細,社會生活中很多細節都有明文規定。這些在出土秦簡中可以看到。法律詳盡的時候,可供“解釋”的空間較小,可供執法人操作的空間也較小,這時候百姓較為受益。法律的詳盡,只能讓既得利益者、權利遊戲者渾身不舒服。他們喜歡寬鬆的法制,喜歡什麼事情都可以講人情,這樣他們就可以壟斷利益,壟斷上升通道。這樣就不可能有人從普通士兵逐步奮鬥成為武安君。所以誰在汙衊大秦,誰在汙衊法家,顯而易見。

  • 9 # 相忘於江湖7555

    在大爭之世外部壓力大的時候,法家的法治可以整合更多國家人力,土地和資源,起到迅速增強國力的效果,中國的統一,法家確實起到了很大積極作用。秦朝的滅亡主要還是苛政殘暴,統一六國後老百姓最渴望安定過日子,然而秦朝繼續高壓統治,百姓不堪其負,才會有陳勝吳廣一呼百應,天下騷然。劉邦入關中更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那些老秦人巴不得劉邦關中稱王,可想而知秦朝民心已經喪失到什麼地步。百姓連自己的生活都朝不保夕,還有什麼心思去維護嬴氏政權的統治,所謂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只是小說家說說而已。不把百姓當人,百姓也遲早會拋棄這個政權。

    很多人把法家法治和錯誤等同於現代社會的法制。法家的法只是為帝王而立,就其立法目的而言,只為帝王服務,根本就算不上公平公正,甚至連大臣都說不上話,更談不上平民百姓。法家所鼓吹的法治其實是最大的人治,和現在所說的法制完全不是一回事。

  • 10 # 鯤抓封D資大息奇貴族

    必須說明一點,商鞅的法家與現代社會主流的“法”,不論內涵還是外延都是絕對不同的。

    電視劇美化商鞅,說的正是此。電視劇透過“商鞅”的嘴,卻滿地的現代觀念叫知道歷史的人無法二合一無法認同的。

    其實說穿,商鞅變法的進步性只能相對舊的奴隸制與分封制而言。他僅僅只是釋放了逐利功能,與保護天賦人權而做的“”法”一點點關係也沒有。他對秦國乃至整個社會的貢獻程度其實並不大。

    ①啟用弱秦使秦國與東方六國一樣強大了(其實強大起來的秦也只是比舊秦強大而已,它真沒比六國成壓倒性)。商鞅在法方面,只是比申不害等法家更徹底一點而已。

    ②電視劇所謂愛民護民之“法”根本就是胡扯,嚴重歪曲事實。秦統一後十年而亡就是明證。至於漢代繼承秦國制度其實也是秦的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制度,繼承度十分有限。而暴秦直接變成與民休息。

  • 11 # 孤星冷月7863

    歷史劇大部分人物、事件符合就可以了,難道你知道歷史的真相?最近熱門的宮鬥劇都能上演,這些符合歷史了?韓國人射瞎李世民多少回了也沒見幾個人出來說幾句,中國拍出這麼好看的電視劇就有人出來指責!?說實話能看到這麼精彩的電視劇真的很難得!

  • 12 # 大秦鐵鷹劍士

    有人說《大秦帝國》就是為法家唱讚歌,嚴重扭曲歷史事實!我怎麼看?我認為《大秦帝國》真實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將儒家從神壇上拉了下來,揭開了歷史的原本真相,狠狠打擊了虛偽的儒家,推本朔源的講述了中華的原生文明。儒家虛偽且狡詐,用不切實際的道德標準來約束芸芸眾生,矇蔽幼稚,欺瞞無知,將法家描述成酷吏惡法,真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筆者從不否認儒家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但是用儒家的倫理道德來治理國家,則是害人害國。歐洲有一則諺語“地獄的道路是由善良的願望鋪成的”,儒家將人性定為性本善,認為人人都能相親相愛,沒有一點利益相爭,就算有利益相爭時,也要克已復禮,用禮來剋制對慾望的追求。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的進步,是因為人類有慾望,在慾望的驅動下人類社會才會不斷的前進。儒家將坐懷不亂的柳下惠當作偶像崇拜,其實就是在扼殺人性,那個少女不懷春,那個少男不風流,人人都如柳下惠那般做了機器人,社會何以進步?

    儒家認為治理國家的最高標準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皇帝要有皇帝的樣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樣子。進一步講就是大家要各安天命,人的命運生而定之,不可反抗自己的命運,一定要溫良恭儉讓,服從自己命運。儒家雖然有利於社會的穩定,但是不利於國家的進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人人都各安天命,社會怎麼能進步?

    儒家將治世歸於明君賢臣,推崇人治,否決法治,認為社會動亂是因為人心淪喪,不考慮物質對社會的作用。人治確實可以快意恩仇,處理事情快速迅捷,但是人非聖賢,豈能無私心?人治之下必然受利的是少部分權貴,廣大民眾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利益為權貴買單。如果凡事皆有法式,人人依法辦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那麼何必人人都渴求包青天、海清天呢?法治之下,不闢權貴 ,不闢人眾,但依法行事,則每個官員都是包青天,何來冤假錯案?因此我認為《大秦帝國》提倡的法治精神值得現代人學習與遵循!

  • 13 # 西風洌72709597

    如果沒有商鞅,秦或許就會亡於秦惠文王時代,秦之二世而亡並不是法家治國的原因,比如二世弱智、李斯趙高亂法等等,但都怪不到商鞅頭上。秦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始皇沒有從戰時法治轉化為平時法治,始皇帝急功近利,想用15年時間做完百年才能完成的事情,透支了民力,再加掏空了關中青壯徵百越、戍北疆,始皇在尚能威服天下,最終扶蘇死胡亥稱帝,則秦帝國的命運就註定了。

  • 14 # 油菜71

    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首先《大秦帝國》本身只是一部電視劇,不是歷史教程,就算有失偏頗也無傷大雅,就像你不能拿《三國演義》不符合三國史就他是垃圾。

    其次,評價法家思想是否正確應該站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你不能拿現在的思想去評判兩千多年前的思想,事實就是法家思想確實對秦統一六國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當時就應該是正確的,哪怕從現在看有種種弊端。

    最後,法家思想對後世產生的影響不應該由創立者負責,戰國時諸多法學家基於他們當時的歷史時代創立的理論必然有歷史侷限性,後世產生的弊端是他們所不可能遇見的。

  • 15 # 詩和遠方2170

    當今中國是法制社會,國家提倡依法治國,法者,大道也,刑律也,天下萬民之儀範,雖王侯士庶皆所必遵。若廢道,乾坤或幾可息,正道既廢,車毀輪折,社會何以向前而至康寧乎?刑律不嚴,綱紀不振,則人心萌亂,必至貧墨遍地,反旗四舉,民將不民,國將不國。古人云,人心似鐵,官法如爐,法不在多貴在能行,有法不行同無法國。而執法嚴峻,須以教化為先,以道德仁義普化萬民之心,使其絕私念,固公心,互愛互敬互助,夫人心向善,爭鬥俱息而盛世乃臨焉。法家治國,何錯之有?秦用趙高致亡國,治國豈是憑法多?蕭何三章安天下,寬嚴端的費揣摩。

  • 16 # Super丶怒嶄

    我個人不認同這觀點,商鞅變法在當時是必須的,也符合當時秦國國情,再說大秦帝國電視劇是小說改編的,小說有誇張很正常,又不是在寫歷史,一些人也太敏感了吧,而且法家也不是不可取,看到很多回答把法家當成洪水猛獸我就呵呵,法家無非觸動了很多人利益而已,其實當今中國下社會道德風氣嚴重敗壞我個人認為法家有些觀念在現代反而應該實行起來

  • 17 # 積翠古亭

    對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想反過來問一問:

    戰國法家憑啥就不能值得一讚?

    讚頌法家究竟嚴重扭曲了哪門子歷史事實?

    下面分別來談一談。

    在那個“求變圖存”的時代,戰國法家自覺捲入了歷史大潮,既強烈地追求著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又自覺地肩負起了天下興亡的重擔,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敢於犧牲,寧變法而死,也不願為腐朽將亡之邦殉葬。車裂商君的刑場,屍骨橫飛;渾身插滿箭鏃的吳起,倒在血泊靈堂;形容枯槁的趙武靈王,正瘋子一般撕裂吞嚥著掏來的幼鳥,嘴角還流淌一縷鮮紅的血......以戰國法家之明銳洞察,是不可能認識不到變法運動的酷烈性,事實上他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這種酷烈性的根本原因——社會利益結構的深刻衝突,也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一旦變法進入深水區,當道守舊勢力必然會強力反彈,留給法家志士的結局只可能是兩種——不死於公法,必死於私劍!終歸是必須走上祭壇,充當犧牲。但是,法家變法志士死不旋踵,代有人出。

    法家志士的這種血氣、這種為變法赴難的勇氣和精神,不值得一讚麼?試問當今,這種血氣還有多少?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對於各種社會亂象,不作為,不擔當,明哲保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如今,無論是我國的依法治國,還是西方的民主法治、三權分立,法治在治理國家、規範人們的社會生活當中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戰國時代法家主張的法治思想,以今人的視野來看,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歷史缺陷,但是,在那久遠的時代,有這麼一群人,有著自覺的法治意識,並且提出了一整套思想,而且很多思想理念在當今仍然是適用的,比如“法以愛民”、“使法必行”、“反對濫仁”、“刑無等級”等等,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歷史進步,戰國的法家們在那個時代無疑也是極具超前意識的一群人。即或是當代的我們,以道德綁架法律,法治意識淡薄也是大有人在。由此觀之,那個時代的法家們難道不值得稱讚麼?

    至於說嚴重扭曲歷史事實,也不知道是嚴重扭曲了啥?我們看到的歷史事實是,七大戰國先後推行變法,魏國的李悝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韓國的申不害變法、秦國的商鞅變法等等,這些法家志士推行的變法,雖然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無一都使得當時的國家變得強大,即使很弱的韓國,也一時獲得了“勁韓”的名聲。更不用說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的法治根基,再經過歷代秦王堅定不移的推行,使秦國走向了穩步強大的道路,最終統一了天下。而陷於人治腐敗的山東六大戰國則日漸沉淪,最終一一被歷史洪流所吞沒。

    說嚴重扭曲歷史事實,無非還是那一套陳詞濫調——秦法嚴苛,秦法暴虐,從而進一步延伸出法家沒那麼好。《大秦帝國》說法家的好,就是嚴重扭曲歷史事實。我還是認可一種觀點——法治的良惡,不在輕刑重刑,而在是否體現了公平正義原則。正如《商君書.賞刑》中所說:“殺人不為暴,賞人不為仁。”意思是說依法殺人不算殘暴,違法賞賜不算仁慈,關鍵在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也沒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而是“舉國一法,法外無刑。”這一唯法是從、法外無情的原則,對於習慣以絕對道德式理念來評判是非的民眾來說,自然是冷酷而深徹的,並且也是難以理解的。但是相對於人治而言,這種冷酷卻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根基,而當時的秦國的法治體系確實做到了相對的公平性——對權貴階層同樣的執法原則,同樣的執法力度。大家熟知的秦孝公太子犯法,刑治太子的老師,這個在《史記》中是有明確記載的。事實上,反而是在這種絕對道德式理念下,後世的很多是非曲直卻被嚴重扭曲了,法家及其推行的法治也被妖魔化了。

    不管怎麼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戰國法家或者秦帝國法治有著其歷史缺陷性,《大秦帝國》對法家的推崇,無非也是基於當時歷史條件對戰國法家大體客觀評判,即或有所偏向,但也不至於到嚴重扭曲歷史事實的地步。

  • 18 # 巫史紛若

    我讀過《大秦帝國》原著兩遍,

    看電視劇三遍,

    我只想說作者是西北人,也是中國人,

    他是從歷史的角度來做民族反省,

    一個人能反省,能反身觀己就難能可貴

    書的內容包羅永珍,甚至不可避免涉及孔子、孟子、墨子……等諸子救世的主張,

    我想應該是參考了很多典籍的,

    比方說我現在在讀《資治通鑑》,

    第一二卷涉及秦統一的整個過程

    《大秦》中的涉及點和作者的聯想、創作和記錄的歷史還是比較接近的

    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秦孝公和商鞅這對千古難得知遇的君臣了吧

    正是這對奇葩的組合,奠定了秦統一的基礎,中國統一的基礎

    商鞅真正師從何人一直是迷

    有人說是鬼谷子

    我是相信的,不是鬼谷本人,也是其傳人

    商鞅知政知兵知辯可見端倪

    (鬼谷子的主張是早日促進天下一統,結束戰亂紛爭,讓百姓修養生息,天下歸於清靜,所以道法兵說是同源的)

    商鞅的主張非常與時俱進,

    如法不效古,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設軍功農功(人人可以有爵位,論功行賞,解放了庶民戰鬥力,後期爵位都不能世襲,這點有重大突破)、郡縣制(變分封為委任制)……等等記不起來了

    商鞅是衛人,後來師從魏相公孫痤

    龐涓在魏控權後

    商鞅先後去魏、齊圖發展,可是不得事,或者說危邦不入了吧

    得到《求賢令》勉強之秦

    這對君臣就奇妙地產生的火花,

    是機緣也是必然

    這裡要關注到一個重要的背景,

    那就是秦國可謂是三戰之國,列國卑秦

    一窮二白了,敗到不能再敗了

    從君臣到士族到庶民百姓可謂一時間眾志成城啊

    砸鍋賣鐵請名士,上上下下圖自強

    窮則思變,

    危機轉化為生機,

    進行了最徹底變法(其他諸強是沒辦法比的)

    所以秦由弱變強似乎是必然的,

    但是強能不能久就是巨大的問題?!

    我們一直說西北是中國的生門,和周文王鳳鳴岐山,和老子西出留下玄妙的遺言,乃至和我黨的命運都冥冥中有關係吧

    說了這麼多,似乎沒有迴應主題

    我的轉述是(來自很對地方)

    1)對商鞅法制的評價,《大秦帝國》電視劇結尾有很好的詮釋,是戰時強國的有效方略。另外補充,法是為國家主體服務的,比方說當時的主體是諸侯,而現在的主體應該是人民。但是不能簡單將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割裂開來,暴政必然遭受最嚴厲的反彈。

    2)任何政策主張都是救一時的,時機到了、條件到了必然要調整。所以法不效古,我實在是不得不服商君啊。大哉商君!但是我們還是多想一想老子說的,“天門啟闔能為雌乎”的忠告吧,讓老百姓少受點波折和塗炭吧。自然而然施行,成功了老百姓都說好和自然,不是很好嗎?很有智慧和德行嗎?我不想用陽謀去評價政治主張。既得利益者也最好腦筋清楚點,所有的有形的東西都是守不住的。造成動盪是巨大的罪過。

    3)表面看是秦國統一了中國,其實文化早就交融,列國通商,學士周遊,背後直指天理人心。最終統一是老百姓想生存想發展,阻礙老百姓這個心願的是諸侯。而促成早日轉化的是像鬼谷子這樣的賢智。最終是民意民心來主宰世界的,統治者最好想清楚逆還是順。

    4)法治和人治是不可分割的。法律再嚴謹,還是要人來執行的。立法是為了規勸和引導或者立法是為了不用法,更不能執公器報私仇,損公肥私。立法、司法、執法如果沒有道德倫理的約束,法將不法。法外有天,法網大還是天網大。人人都逃不過天理良心的最終審判。

    5)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組織一個國家都要有最高的自省意識。看到任何問題,任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要第一時間自省。正確看歷史,從不同角度看歷史,最終歸於反省。學術,我想是次要的。

    6)有人說中國的文化從宋以後就從外向轉為內縮。我深不以為然。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不孝、誤解向祖先去討債。我們自省我們內斂我們反求諸己我們莫向外求,但不影響你觀看世界、教化世界心胸。產生影響力不一定是打戰,古人早就說了:兵不祥。我們要生存、圖發展,更要有影響鄰國,胸懷天下的格局。修齊治平的平就是平天下,你自己都認為中國就是天下,那自己眼界只有中國,能怪祖先嗎?是不自省是不孝!而影響中國人最重要的話是“為而不爭”,我略微改動一下,“自強不爭”。這是祖先給我們最後的勸告。

    暢快!純屬自娛,各位見笑。

    請多多指教!

  • 19 # 程子talk影視

    首先,法家咋了?請不要以今天的觀念,去看兩千年以前的人與事。這是愚蠢與不堪的。試想,若不是法家帶來的中央集權,可能在漢朝的時候,早就被匈奴人,給打的早不知什麼地方去了,還由得今天一些人瞎逼逼啊!

    歷史,首先要客觀。一些人老是從自我的想當然的標準去評價,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殊不知,你的所謂民主,專制的思維,來對中國的歷史指手畫腳,本身就是笑話。你不瞭解其產生的歷史條件,你就敢評價,這叫胡說八道。你可知道西方也有專制啊,古希臘民主之時,她的鄰居斯巴達是專制啊,而且斯巴達還把希臘給滅了。你咋說?對於一個東西的好壞,最簡單的標準就是有沒有用。希臘的民主再好,再不奴性,可是他連命都沒有了。所以就說,好個屁。

    歷史上存在的都有其合理性,不要以自己的,今天的價值觀去評價過去,你不覺得幼稚嗎?

  • 20 # 滄桑短笛

    《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獲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的專家。1993年秋天,孫皓暉動筆寫《大秦帝國》。2008年4月,歷時15年創作的《大秦帝國》全套在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共6部11卷,504萬字。

    請注意:是"曾任西北大學法律系教授",1993~2008是辭職著作的《大秦帝國》。 說“嚴重扭曲歷史事實”,呵呵,我用一組截圖打臉這種誣陷。

    不要求吐槽者同樣閱讀過這些史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回覆中說說聽說過書名、看過書名的數量。

    以這麼多史書為基礎,才有了這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2020賽季最佳陣容該有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