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研
-
2 # 四季文史
華容道上,若關羽不顧往日情分,一心殺曹操,曹操會死在此嗎?
在正史裡,華容道曹操並未遇到關羽。《三國演義》中有此橋段,如果此時關羽殺曹操的話,那是易如反掌。
我從《三國演義》小說分析一下這個環節。
一、問題假設不成立。歷史就是歷史,小說也已經既定了情節。關羽在小說裡是個有血有肉、頂天立地、知恩圖報的武聖人。關羽一生隨大哥劉備南征北戰,毫無二心。從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尋主,都可以看出關羽為人。
苟且偷生在敵人帳下,雖然飽受禮遇,加官進爵,但知道大哥下落以後,果斷“封金掛印”,恩辭曹操,千里尋主。這在後人看來,關羽乃恩義之人、義薄雲天,也不枉後世之人以武聖呼之。
二、如果關羽不念舊恩,勢必殺死曹操,毫無懸念。但如果像問題所假設,那麼關羽肯定不會義釋曹操,說嚴重點那叫恩將仇報。
華容道本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何況是關羽擋道。而曹操已經敗走華容,再加上“二笑”之後損兵折將,大將張遼、徐晃已經無力再戰,所以如果此時關羽不讓曹操過,曹操肯定就邁不過這個坎,就會命喪華容道,這點毋庸贅述。
三、諸葛亮的預判。此次曹操兵敗華容道,已經被諸葛亮掐指算到。正所謂人在江湖混遲早都要還,曹操和關羽之間的恩義江湖必須儘早來個了斷,以免以後生患。
諸葛亮算到關羽會請命去華容道捉拿曹操,孔明索性將最後一關讓關羽把手。那麼問題來了,最後一關實屬易守,而且很容易取了曹操的性命。但諸葛亮料定關羽會放了曹操,因為諸葛亮太瞭解關羽為人。但為了讓軍師放心,關羽軍前還是立下軍令狀,誓取曹賊性命。然而,果不出諸葛亮所料,關羽還是放了曹操。為什麼,因為關羽是快意恩仇之人,對於此等性情中人,軍令狀又豈能讓一位真正的英雄命喪無辜呢?在劉備一干人等的苦苦央求下,關羽倖免一死(其實諸葛亮也不會真的讓關羽為這事去死,只是在軍前做做樣子罷了。)
透過這件事,也能看出軍師諸葛亮的良苦用心,人情還了,了結該了結的,勢必關將軍以後再無恩義牽掛,也算幫了關羽一個忙。
-
3 # 叄把刀客
華容道,大概是曹操平生最狼狽的時刻了。
赤壁一把火,把老曹的面子、裡子統統燒了個精光,幾乎可以說是光著膀子、提著褲子就跑了路子。
若只是吃了敗仗,老曹是不會太在意的,畢竟戎馬一生,什麼陣仗沒見過,當年刺殺董卓失敗,流亡天涯的時候也沒怎麼地,不是照樣東山再起了?畢竟這次雖然敗了,但班底還在,張遼、許褚、張郃、徐晃都在身邊,曹仁肯定已經在來接應的路上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所以,老曹在逃命的途中還能得瑟,笑周瑜、諸葛不會用兵。卻沒想到,三次大笑,笑來了趙雲、張飛、關羽的三波劫殺。
最致命的是華容道的關羽。
此時的關羽,大概是他個人武力值的巔峰狀態了。
溫酒斬華雄,是關羽初試小牛刀,嶄露鋒芒;顏良文丑、五關六將,都是幫他逐漸走向成熟的磨刀石;而赤壁之戰前後,是他從武藝到思想最巔峰的時刻,此後,他的武藝開始快速衰退,他的性格也越來越倨傲,從而使他的戰略眼光也隨之大打折扣。
念舊情,才是巔峰時刻的關羽。尚未成熟的關羽會憑一腔孤勇千里走單騎,會過五關斬六將,絲毫不念曹操昔日之情;膨脹後的關羽會單刀赴會,會拒孫權聯姻,也會怒斬龐德。只有巔峰時刻的關羽才會念舊情,義釋曹操。
若是不念舊情,他就不是巔峰時刻的關羽,他的武力值也會打折扣。思想、氣場、眼光、體力……無不影響著一位蓋世名將的綜合戰鬥力。
看看他此時面對的對手,一流高手有四位:曹魏五子良將中的三位——張遼、張郃、徐晃,以及曹營第一高手——“虎痴”許褚。雖然這哥幾個剛經歷新敗,但是這時候垂死一搏,哀兵必勝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四名玩命的一流高手:張遼、張郃、徐晃、許褚,對戰一個打了折扣的超一流高手關羽,誰勝誰負,殊未可知。即使拿不下關羽,拖延個把小時時間,給老曹爭取個逃命的機會總還是可以的。何況,老曹手下還有些二三流戰將,而關羽手下只有五百校刀手而已。
所以,我的結論是:如果關羽不念舊情,一心要殺曹操的話,最多能斬了張郃、徐晃、許褚中的一兩位(張遼是他哥們,肯定會手下留情),殺老曹的機會幾乎為零。
-
4 # 學生張某人
華榮道關羽如果不講義氣,真的能將曹操殺死嗎?這個還真不好說。火燒赤壁之後八十三萬人馬沒有了,但曹操的心腹大將還都在。如果關羽真的殺曹操,他們會拼了命的保護曹操。關羽雖然武術高強,一個對一個曹操的大將那個也不是關羽的對手,但是老虎敵不過群狼,好漢架不住人多,如果他們一齊拼命擋住關羽,說不定曹操就跑了。如果那樣的話關羽的面子就丟大了。
關羽義氣深重,被後人譽為“義氣”之神。如果關羽不放曹操,手起刀落把曹操的人頭砍下,就沒有後來的魏國了。關羽的義氣也會大打折扣,也不會為義氣之神了。
-
5 # 紫氣東來
其時其境,如果關羽不惜前情而一心殺曹,操必死無疑。這就好比你腳下的一堆螞蟻,如果你不感念蒼生,就一跺腳的事兒。
從今天看來,歷史上太多的大事件的結局都是有它的必然性的,極少有偶然性,無論天災、人禍!
-
6 # 萬里清風來
不會。
1、曹操雖然敗逃到華容道,但是身邊還有許褚、張遼、徐晃、李典、張郃等幾員大將,如果關羽真的不顧及往日情分,只憑關羽一人也抵擋不了許褚等人一擁齊上。
2、諸葛亮早已算準了曹操命不該絕,所以故意讓關羽來守華容道,目的就是讓關羽還清曹操昔日之恩,以後才能死心塌地、再無顧及。
3、在正史中,曹操並沒有在華容道遇到關羽,也沒有喪事華容道,所以在演義中無論遇到誰都不會命喪此地。
-
7 # 另類文史
在華容道,如果關羽非要殺曹操,能殺得了嗎?事關戰略佈局?
在華容道,關羽若殺曹操,易如反掌。當時曹操麾下將士不過一百來號人,而關羽當時領兵三千,赤手空拳都能曹操這一小撮圍毆致死。
我們還要知道,在曹操被困華容道之前,已有張飛、趙雲分別將曹操截殺了兩波。
當曹操在華容道遇到設伏於此的關羽團隊時,早已經是人仰馬翻,儘管此時還有張遼張郃等名將傍身,但此時士氣低迷,加上寡不敵眾,即便是以命相搏,也根本不可能有勝算。
最後,我們從統攬全域性的上帝視角來看待這個事情。
如果把曹操殺掉,會有什麼結果?
當時吳蜀聯盟初創,在赤壁之戰大軍壓境的前提下,吳國的投降派已然成為主旋律,吳國掌舵人孫權搖擺不定,一些堅定的主戰派如周瑜、魯肅等雖然意志堅決,但影響力有限,諸葛亮善戰群儒的時候,若非孫權多謀善斷,吳蜀聯盟的成立都是個大問題。
我們再回頭看劉備這邊,老劉“青梅煮酒”後狼奔豸突,惶惶然若喪家之犬,好不容及鳩佔鵲巢有了落腳之地,卻連“割據勢力”都稱不上,簡直就是散兵遊勇的流亡政權。
所以這時候的孫劉聯盟,基本上就是劉備依附於孫吳政權。
事實上,如果沒有劉備的加盟,單憑孫吳政權,與曹魏硬扛還是有勝算的,之所以選擇與蜀漢結盟,是因為劉備有個皇叔之名,有漢室正統的正能量。
然而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旗幟和輿論儘管很好,然並卵。
所以,孫劉聯盟是非常脆弱的,是在曹操大軍壓境時候的權宜之計。
小結一下。如果這時候將曹操殺死,孫吳會第一時間和劉備翻臉,爭奪漢獻帝的使用權,然後成為下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2.0。
綜上所述,無論是劉備、諸葛亮,還是熟讀春秋的關羽,都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華容道義釋曹操”是戰略權衡的必然抉擇,不存在其他選擇。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總覺得有些情節很不爽,例如左慈揮手之間就能將曹操幹掉,關羽下個令就能將曹操圍毆而死,為嘛他們“不作為”嘞?
後來慢慢懂了,領兵打仗不等於黑社會鬥毆,將領和主事者不光要考慮當下的運籌帷幄,更要考慮許多生前身後事,而匹夫之勇,儘管能痛快一時,其帶來的負面效應卻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例如項羽一把火燒燬阿房宮,讓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毀於熊熊烈火之中,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獻出山海關,讓滿清政權得以盤踞中國近三百年,隨後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以及之後文字獄、圈地、四庫全書對中華文明的荼毒……
他們一時爽,自身置於恥辱柱上姑且不論,帶給中華文明的損耗和毀壞卻流傳至今,更有後世的某些皇帝治國理政的時候意氣用事,導致舉國慘劇頻發,罄竹難書!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
8 # 濤說精彩歷史
按照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原意,關羽若一心殺曹操,曹操必死!但按歷史真實情景,曹操又不會死。
1、先看《三國演義》中華容道情景,曹操到了絕路,難逃一死!
小說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寫曹操一行到華容道,只剩300多騎兵跟隨在後,並無衣甲、袍鎧整齊者。所謂:
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只騎得禿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這種情況下,關羽率500校刀手衝出:
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部下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曹操當然不死心,說:
“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卻說:
“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人困馬乏的曹軍)
這種情況下,羅貫中明顯給設定了一個必死環境:曹操身逢絕路,人困馬乏,人員劣勢;面對的是飽餐戰飯、披堅執銳的關羽軍隊,如果關公不放水,曹操必死無疑。
2、再看歷史上的曹操,怎麼從絕境中逃出。
《三國志·武帝本紀》對赤壁之戰的記載比較簡略,只說: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即是曹操交戰失敗,軍中還發生大瘟疫;所以自然敗退歸還了。可沒有《三國演義》中的曲折刺激。
倒是魏晉失傳的史書——《山陽公載記》,有這麼一條記錄值得注意(被《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這段記載很明確,說赤壁之戰曹操戰艦被燒後,選擇從華容道逃路;並且真的遇到道路泥濘,路途不通,曹操急中生智,讓疲弱的手下士兵用草填平道路,騎兵才最終透過。
3、結論:
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二者為平行世界。羅貫中高明之處,是在尊重歷史的大基礎上,虛構小事件、塑造大人物;所以小說中的關羽面對必殺之局,放走曹操。這是關羽的義薄雲天,也是曹操的命不該絕。
(關雲長義釋曹操)
-
9 # 笑傲商海悟道子
華容道上,若關羽不顧往日情分,一心殺曹操,曹操會死在此嗎?
關羽想殺曹操易如反掌起手之勞而已,關羽是忠義仁勇肯定是放過曹操以報當年知遇之恩。
諸葛亮也料定關羽不殺曹操,才給關羽守華容道。如果諸葛亮有心想幹掉曹操,派張飛守華容道上,十個曹操也會不夠殺。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安排呢?因為當時局勢不能殺曹操,留曹操制衡孫權,就當時劉備的實力不足以對抗孫權的兵多將廣的東吳。諸葛亮必須留下曹操制約孫權,自己才能爭取得慢慢發展壯大的充足時間。
如果諸葛亮派張飛在華容道上會輕易幹掉曹操,劉備也統一不了天下,反而被孫權輕易所滅,智者絕對不幹對自己不利的買賣。三國的合作只是利益的共享,跟道義和忠義無關,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以局勢來權衡利弊來定。如果華榮道上曹操被滅局局重整,蜀國就是東吳待吃的羊羔,東吳就是敵人。滅掉敵人的敵人就等於幫助敵人,威脅自己;留下敵人的敵人就等於制約敵人,成就自己。兔死狗烹得有時間,所以曹操不能殺。
關羽雖然忠義仁勇,卻是心高氣傲內心不服管。華榮道之後關羽又欠諸葛亮一個大人情,利於諸葛亮統御將士三軍齊心。
諸葛亮整合資源的能力絕對是千古一絕,硬生生把東奔西跑居定所劉備扶上帝位跟曹操孫權坑衡幾十年。
-
10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這裡講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說的是赤壁之戰後,曹操狼狽逃走的過程中,關羽在華容道截住曹操,並放走了曹操的故事。
這是三國演義的情節,就得三國演義來分析,關羽當然能殺曹操了,就是一小卒,領著五百校刀手,一樣能斬了曹操,更別說關羽這種不世出的猛將了。
但關羽並沒有殺曹操,不是不能殺,而是關羽不願意殺,不忍心殺,下不了手,而故意放走了曹操,要想了解關羽能不能殺曹操,就得明白當時的情景。
在赤壁之戰之前,諸葛亮在排兵佈陣時,就安排關羽去守華容道截殺曹操,並且智激關羽立下軍令狀,如果殺不了曹操則按軍法從事,關羽依令行事。
曹操在赤壁戰敗時,最初是和張遼一起率領一百餘騎兵逃走,後又遇到毛玠與文聘的數十騎會合,然後就被呂蒙和淩統截住廝殺,徐晃帶領一支軍隊趕到救了曹操,於是繼續向北逃走。
曹操正走著,遇到本部馬延、張顗二將率領三千北地兵馬,於是曹操命令二將率領一千人作為前鋒,結果再次遇到東吳甘寧、太史慈、陸遜三支軍隊的圍攻,曹操再次逃走,路上遇到張郃,直至逃到烏林之西。
曹操則喘口氣,就有趙子龍率軍殺來,曹操讓徐晃和張郃迎敵,自已逃走了,逃到南彝陵大路的葫蘆口時,剛休息會,張飛率領一支軍隊殺到,曹操讓許褚、張遼、徐晃一起迎戰張飛,自已再次逃走。
接著曹操就來到了華容道,這時曹操手下只剩下27個人了,大將有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毛玠等人,謀士有程昱,而華容道那邊,關羽帶著五百名校刀手正在恭迎曹操多時了。
曹操這邊的27個人對關羽的500人,這仗怎麼打?而且關羽這邊還是埋伏,要是存心殺曹操,關羽有一百種方法能殺了曹操,比如讓人埋伏起來,一通箭雨過去,再比如等這27個人進入華容道,再堵住兩邊去路,讓500人戰27人。
況且這個時候,曹操已經遭受了多次的攔截,又是大敗逃走,無論是軍心還是勇氣,都已經全部喪失,這27個人,就想著逃命,哪有決死一戰的勇氣?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關羽如果真想殺曹操,就是十個曹操也無法逃脫。曹操曾經與關羽相處過一段時間,深知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因此曹操在華容道並不與關羽硬拼,而是採用了以柔克剛,曉之於情,主動示弱,用感情打動關羽。
曹操先是希望用往日之情打動關羽,希望關羽放自已一馬,但關羽說你的情義我已經用斬顏良、誅文丑還給你了,所以兩不相欠。
關羽在過五關斬六將之前,曹操曾經贈送黃金一盤、錦袍一件給關羽,於曹操提到了這事,又說關羽《春秋》,同時曹操提到了一個典故,就是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典故?
子濯孺子是一個人,是鄭國的將軍,庾公之斯也是一個人,是衛國的將軍,子濯孺子率軍攻打衛國戰敗了,逃走的時候還病重了,不能拿起弓箭,庾公之斯追上來問子濯孺子為什麼不射箭,子濯孺子說病了,無法射箭,於是庾公之斯就說,我的射箭本事是向尹公之他學的,而尹公之他是子濯孺子的學生,也就是說庾公之斯是子濯孺子學生的學生,簡稱徒孫,於是庾公之斯放棄射殺子濯孺子,讓子濯孺子逃走了。
曹操講這個典故的目的,就是說自已對關羽有恩,關羽應該學庾公之斯一樣放了他逃走,結果關羽聽了之後,就不忍心下手,就放了一條路讓曹操走,走了一半有些猶豫時,張遼又正好經過,要知道張遼當年也救了關羽一命,關羽更加不忍心殺曹操了,於是就讓曹操通過了華容道逃走。
其實這事都是諸葛亮策劃的,諸葛亮就是不想殺曹操才讓關羽守華容道,因為他知道關羽重情義,算準了很可能會放了曹操,才派關羽去守華容道。
-
11 # 愛尚文史
華容道上,如果關羽不顧及往日情分,一心要置曹老闆於死地。那麼!他很容易辦到,曹操難逃一死。不過“關雲長義釋曹操”只是演義的說法。在正史中,曹操雖然也走過華容道,但沿途是沒有埋伏的。
赤壁之戰中,孫劉兩家幾乎將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正面戰場,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兵力去設定伏兵。
換句話說,他們連能不能打敗曹操,都必須劃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萬一黃蓋的火攻失敗了怎麼辦?如果正面的兵力不足,揚州很有可能被曹操順勢吞併掉。
所以!無論是周瑜,還是諸葛亮,他們都不敢事先的去設定伏兵堵截曹操的歸路。曹操通行華容道一路暢通無阻。唯一的挫折,是華容道上的那灘爛泥。
如題所說!按照演義的劇情,分析一下關羽義釋曹操一節。如果關羽鐵了心要殺曹操,能不能殺掉?曹操逃往華容道之前,都經歷過什麼,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是赤壁兵敗。黃蓋的幾十艘火船,將曹軍燒死了大半,各自在火中亂竄。大將文聘也被射成重傷。張遼領百餘殘兵護曹操撤退。毛階救出了文聘,引十餘人與曹操會合。眾人往烏林方向趕去。
突然!呂蒙領一隊軍馬殺出。曹老闆身邊只有百餘殘兵,不敢戀戰,於是留張遼斷後,眾人相繼撤離。淩統又引一軍到,擋住了前路。曹操被夾在當中。眼看突圍無望,正在肝膽俱裂之間,徐晃領一支軍馬殺出,救走了眾人。
於是又往南走,行不多時,見馬延、張顗領三千兵馬,屯駐在土坡前。眾人總算得到了一絲安慰。曹操令馬延、張顗在前開路。
剛行過十里,吳將甘寧引一軍出,舞刀驟馬直取馬延、張顗,刀起處,二將雙雙落馬。曹操不敢往南夷陵走,慌忙下令往西撤退。途中遇到了張郃,讓張郃斷後。
行至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曹操仰面大笑,卻笑出個常山趙子龍。曹操讓張郃、徐晃雙戰趙雲。趁機往葫蘆口方向撤退。突然間,狂風大起,驟雨大降,眾人冒雨而行,身上無一寸乾衣服。正值十月寒冬,將士們飢寒交迫,倒地者不計其數。
曹操下令到村中擄掠糧食,尋覓火種,期間許褚、李典保護眾謀臣並百餘兵馬至。眾人往葫蘆口撤離。行至葫蘆口,將士們又飢又冷,走行不動,陸續倒地。曹操見狀,只好稍歇,下令埋鍋造飯。
眾人解了盔甲,脫掉溼衣服在一旁涼曬。都解掉馬鞍,讓戰馬去啃食草根。曹老闆為了激勵軍心,再次仰天大笑。不想又笑出個張飛。眾人慌忙不迭,許褚騎無鞍馬而出,張遼、徐晃隨後跟上,曹操趁機向華容道逃走。
在華容道前,眾人是個什麼狀態?且看原文:
此時人皆餓倒,馬盡走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傷者強勉而走。衣甲溼透,個個不全;軍器旗旛,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夷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得剗馬,鞍轡衣服,盡皆拋棄。人無衣甲,馬無鞍轡。有傷者勉強行走,人困馬乏,飢寒交迫。正值十月寒冬,曹軍將士的狼狽處境,可以腦補一下。
當然!這還不算啥。接下來迎接他們的這條華容道,才是曹軍真正的噩夢。
沿途泥濘難行。曹操下令“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將士們由於餓乏倒地,曹操下令人馬踐踏而行。死者不計其數。
稍行至平坦處,曹操回顧身後,跟隨者僅僅三百餘人。又行過數里,曹操仰天大笑。接下來關雲長閃亮登場。
這時候,曹操只有二十七騎。在關羽放走曹操之後,原文特地交代過。具體內容如下:
曹操既脫華容之難,行至谷口,顧所跟隨軍兵,止有二十七騎。只有二十七騎,皆是鎧甲鞍轡不齊全者,飢寒交迫睏乏者。其中還有重傷的文聘,大部分都是文官。
將領只有張遼、徐晃、張郃、李典、許褚、毛階幾人。而且他們的戰鬥力大大削弱,在過華容道之前,他們遇到張飛、趙雲的時候,都要以二敵一,甚至以三敵一。
在經過華容道的消耗之後,他們的戰鬥力則會更弱。關羽一個人都可以擋住四人。
另外周倉、關平兩人,武力值都還不錯,特別是關平,正常情況下打平過徐晃。華容道下擊敗徐晃不成問題。以周倉的武力值,擺平疲憊的毛階應該也不難。
除此之外,關羽還有五百校刀手,這些人都是經過關羽親自選拔,親自訓練的特種兵。其戰鬥力不容忽視。
所以!如果關羽一心想置曹操於死地,曹操則難逃一死。
-
12 # 聽蜂報晚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是羅老先生的杜撰,是精彩的藝術創造。如果是趙雲和張飛在華容道,完了,我們看見的是另一個版本的《兩國演義》。故事情節,人物塑造等等,全是另外一回事了。真的要說清楚華容道,是一部“評三國“了。有興趣可以切磋一下。
-
13 # 大飛熊騎士
華容道上,關羽能否擒殺曹操,要看當時的情況了。首先,曹操身邊的大將有許褚,徐晃,張遼,張郃,李典,文聘,毛玠以及剩下的三百騎兵,還有一眾戰鬥力相當於零的謀士,關羽這邊有關平,周倉以及五百校刀手。正常情況下,曹操這邊陣容整齊,關羽要擒殺曹操幾乎不太可能,問題就是這是非常時刻。首先,曹操這邊連續作戰,將領們疲憊不堪,早就不能以正常的武力的判斷了。赤壁之敗,曹操連遇埋伏。
先是東吳的:
呂蒙追了上來,曹操留張遼抵禦;
火光中,淩統殺將出來,徐晃趕到對戰;
叫喊聲中,甘寧又殺到,新來匯合的北地二將馬延,張凱來敵,先後被秒殺;
太史慈和陸遜合兵殺來,曹操讓新匯合的張郃斷後;
其次是劉備這邊的:
曹操第一次大笑,趙雲衝了出來,徐晃和張郃雙戰趙雲;
曹操第二次大笑,笑出張飛,許褚騎無鞍馬和徐晃,張遼抵禦張飛;此戰後,曹操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曹操第三次大笑,關羽出現,眾將明顯感覺戰之不妙了,所以以馬匹疲乏為藉口迴應曹操死戰的命令,於是程昱提議感化關羽;
所以,曹操諸將中張遼是一直在曹操身邊保護,又先後對戰呂蒙,張飛;徐晃在亂軍中突圍,正好遇到曹操,先後抵禦淩統,趙雲,張飛;許褚是在曹操遭遇趙雲埋伏後,才保護著眾謀士來匯合。在這之前,從東吳的圍困中,想必也是一番惡戰,但是至少謀士們一個沒丟。之後,許褚又騎著無鞍馬和徐晃,張遼抵禦張飛,從體力來說,許褚應該是主力,但是張飛是剋星;張郃先是斷後抵禦陸遜和太史慈軍,後又參與了和徐晃抵禦趙雲的戰鬥,但是趙雲是張郃的剋星,此戰後,張郃已經帶傷;李典是和許褚一起保護的眾謀士,在後面抵禦張飛,關羽都沒有出現,極有可能沒有戰鬥力了;文聘在剛開始就被射傷,讓毛玠救了;毛玠和眾謀士沒有多少戰鬥力;
兵力方面,關羽一票都是生力軍毫無疑問,曹操這邊,開始和張遼只有百餘騎,後來遇到毛玠,文聘幾十騎;徐晃帶一軍來匯合時,沒有說明多少,又抵禦淩統的損失,剩下不會太多;張郃情況和徐晃應該差不多;所以,主要是馬延,張凱帶來的三千北地軍是主力;後又遇到許褚,李典以及眾謀士,兵士應該有一些,不過應該也不多;所以,滿打滿算曹操手下最多就是三千多到四千人左右,這不重要,問題在連續遇到埋伏後,剩下不到一千人了。更要命的是,在華容道還得把他們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老弱病殘在後面吸引火力,一部分要開道,填平溝壑,還有一部分跟隨曹操。所以,前兩部分的戰鬥力可以忽略了,只有跟隨曹操的三百人可能還能一戰。
綜上所述,曹操這邊將領,兵士幾乎沒有一戰的實力,如果關羽要擒殺曹操,大機率能成功。但是,小說不可能讓關羽成功的,第一,曹操在這死了,下面發生的情況就不是三國;第二,諸葛亮之所以派關羽在華容道,目的不是擒殺曹操,而是讓關羽還了曹操人情,反欠下諸葛亮的人情,無非就是讓關羽好駕馭一些。另外,還有一種情況能讓曹操逃出生天,就是江陵曹仁的部隊進入華容道的谷口,那也有可能解救了曹操。
-
14 # 叢中笑6603
華容道這一關,關羽義釋曹操,多的是義氣得到讚揚,虧的是他的兄長稱帝立國的願望破滅了。
小說寫諸葛亮故意安排關羽去守華容道,激關羽立軍令狀,劉備知關羽去必會放曹操,故怕關羽犯法,諸葛亮說他夜觀天象,曹操沒死。這裡有幾個糾結:
一,諸葛亮不應該派關羽去,蜀魏相鬥,蜀軍本來就弱,這麼好的機會,一戰把曹操及其文武百官都抓到,天下歸蜀矣。
二,劉備應攔住,從為自已大事出發,改用張飛去,這樣,滅了魏國,他們三兄弟都功成名就了。
三,關羽不該去,他知道自已欠曹操人情,而且關羽性格上本來就怕軟不怕硬,所以,結果他自已出發時就應該有結論了。
-
15 # 豹眼看歷史
最近我在寫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戰》,根據我所瞭解的相關資料,回答一下題主這個問題。
《三國志•曹操傳》記載,曹操東征劉備,劉備戰敗逃走,投奔袁紹,妻子和孩子被俘獲。曹操繼續進攻關羽駐守的下邳,關羽投降。
白馬之戰,關羽斬殺了顏良。
之後,得知劉備下落,“關羽亡歸劉備。”
這是史料記載的曹操與關羽的恩恩怨怨。
華容道這個橋段,史料沒有記載,但據演義的情況判斷,老羅說了假話。最大的可能是,關羽不僅沒有殺得了曹操,差一點被曹操所斬殺。
據史料記載,劉備帶領二千人馬參加了赤壁之戰。可能的人馬配置是:關羽,張飛,趙雲各帶五百,劉備,諸葛亮留下五百。
諸葛亮安排關羽在華容道等候曹操。可關羽想啊,上次偷偷摸摸地逃跑了,也沒跟曹丞相打個招呼,如果真在這裡遇到了丞相,還不好說話哪)。
就在關羽糾結的時候,一打眼好似曹操來了。
說曹操,曹操到,曹操跑得快啊。
曹操不僅跑得快,而且眼也賊尖,一眼就看出是關羽來了。
曹操氣不打一處來,大喊一聲,“好不容易找到你啦。許褚,張郃,徐晃,張遼,樂進,曹家將,夏侯家將們,給我拿下。”
眾將齊聲喊道:“好來。”
關羽本來就內心愧疚,又看到曹操人多勢眾,預感不妙,大叫一聲,“諸葛軍師這是坑爹啊,說好的是就曹操帶領殘兵敗將,咋還有這麼多呢?孩兒們,趕緊撤,否則,小命就沒有了哈。”
眾將要追,曹操說:“算了吧,關羽也是要面子的人,他已經不好意思,就別再難為他啦。”
曹操回到南郡,關羽也回去了。
之後,曹操再也沒有見到關羽,彼此十分思念。
這不,關羽被東吳潘璋部屬馬忠斬殺以後,就直接去看望曹操。
曹操也是十分悲傷,跟著也就走了。
這個在演義裡,老羅交待的很清楚,就不必多說了哈!
-
16 # 不沉的經遠
華容道上關羽真的不顧往日情分,那曹操是死定了。
赤壁大戰時,曹操中計被周瑜一把火燒了個人仰馬翻,幸虧張遼駕著小船將他救下,護著奪路而逃。一路上連遭伏兵,曹軍且戰且走,等到天色微明時,曹軍上下都飢餒不堪,走不動路,戰馬也已經睏乏,時不時有倒斃路邊的。
而曹軍想休息一下,埋鍋造飯時,又被張飛帶三千人馬衝殺出來,曹操來不及吃飯又一次亡命而逃。等到好不容易甩掉張飛,曹操再看手下眾人,多已帶傷,而且之前一沒休息二沒吃上飯,曹軍上下比之前更加疲憊,加上華容道因為下雨,積水不流,泥陷馬蹄,之前被張飛突襲時很多人連馬鞍都來不及裝上,騎著禿馬,根本無法行走。
所以曹操只能下令老弱者在後面慢慢趕來,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整修道路,和自己一起逃生。曹軍將士此時早已又累又餓,一路上不斷有人倒斃,等到遇到關羽之時,曹操身邊只剩下了三百多人。
關羽當初在曹操手下時,曹軍眾將就服他的武藝了得,此時人困馬乏,自然更是不敢上前。所以雖然曹操說要和關羽決一死戰,許褚、徐晃等人都回答“安能復戰”,可見他們是已經根本打不動了,否則不至於說出這麼喪氣的話。曹操也不至於不顧面子,親自跪下求關羽放一條生路。
實際上最後關羽雖然念著舊日情面,放了曹操一馬。等到曹操逃到谷口看時,身邊的三百多人只剩下了二十七騎,其他人等估計不是倒斃在路上,就是走不動了掉隊。關羽不出手尚且這麼狼狽,要是真的殺上來的話可想而知什麼結果。
-
17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華容道上如果關羽不顧及成分的話,估計曹操會死在這裡,而且死的透透的、不要不要的。儘管當時曹操的部隊是關羽部隊的5倍,甚至還要往上,儘管曹操身邊有很多大將軍,他們都沒有死亡,可是這個時候要指望著他們能夠齊心協力保護曹操的話,實在是虛妄之談。
事件回顧我們先來看一下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再詳細評判,關羽一心想要殺曹操的話,曹操能夠跑掉嗎?
首先說明一點,赤壁之戰儘管曹操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可是當時由於作戰的問題以及整個三國時期對於高階將領的重視,所以曹操身邊除了自己最開始殺掉的那兩位自己認為是叛徒的人之外,好像很少有高階將領去世。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儘管兵少將也少,可是自己身邊的高階將領還是存在的,像一些能打能抗傷害的人也有很多。
緊隨其後,諸葛亮趁著曹操大敗之際,便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遣很多蜀漢這邊的高階將領前去劫持,而最後一位劫持曹操的就是關羽。
當關羽出現的時候,三國志以及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是這樣的:關羽率領的人很少卻站在路中間,而曹操以及曹操的手下全都四散而逃,紛紛發抖。
曹操原本想著與關羽決一死鬥或者打出一條生路來,可是看著自己身邊的手下拿著武器都在發抖的樣子,迫不得已只能硬著頭皮來說情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首先關羽曾經在曹操那邊呆過一段時間,其次關羽很厲害而且厲害到了一定的極限,這個所謂的厲害到一定極限,往往指的是別人聽到他的名字都會發抖。
現如今不單單是聽到他名字了,他整個人都來了,他來了他來了,而且沒有帶著鍵盤來。關羽的出現就已經讓曹操喪失了所有的戰鬥意志,一個沒有戰鬥意志的部隊,哪怕人數再多,也只是跑得更快,死得更多,最終的陣容更加混亂,也最被人恥笑罷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曹操除了打人情牌之外似乎已經無路可逃,曹操這個時候根本沒有辦法與關羽進行面對面抗衡。
-
18 # 梧桐雨40902103
如果曹操死在華容道的後果是什麼?你知道嗎?我來告訴你,真到那時曹操的舊部北方勢力會拼命為曹操報仇,當時曹操留在北方的人馬兵力還很多,劉備根本就吃不消,另外江東孫權見曹已死也不會再留下劉備這個對手,更不用說聯合了,劉備還有生存的機會嗎?在這點上孔明是有先見之明的。
-
19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華容道上,如果關羽不顧往日情份,一心想殺曹操,曹操也不會死!因為曹操死了,事情會更糟糕,對天下的形勢不利 ,所以曹操不會死,我的理由有下:
第一點曹操不會死,如果曹操死了後果很嚴重。
曹操在當時社會地位極其重要,他的死可能會引起社會動盪不安。原因有兩個:
(一)曹操統一了北方。曹操自從義討董卓開始,對內他消滅了袁紹袁術,特別是官渡之戰打出了威名,威震四方。又分別平定了呂布、馬超、張繡、劉表等割據勢力。對外他遠征烏桓,先後降服了南匈奴、鮮卑等。他奪得荊州後,更是讓他聲名遠播,讓人聞風喪膽,他的聲譽和聲望已經達到高峰,並且讓朝廷四野臣服。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恢復了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安置流亡人口等等措施,從而使中原地區穩定,經濟出現轉機。不可否認,曹操統一北方是作出了很大貢獻。
如果曹操在征討過程中突然死了,必會引起社會動盪不安,中原群龍無首,必然又是一番你掙我鬥 ,再次陷入一片混亂之中。而且,如果是劉備集團殺死了曹操,劉備成為眾口之矢,成為曹軍陳營討伐的物件,那劉備怎麼還能安心發展呢?無論從利益還是從個人私仇來講,劉備集團不會殺曹操。
(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他在政治佔有絕對優勢。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政治上的優勢是任何人不能比的,他做任何事都是正確的,因為他是為天子做事,為國家做事,你反對他就是大逆大道,所以,諸葛亮才說不可與曹操爭鋒。你與曹操爭必會受傷害。
如果劉備集團殺死曹操,曹操集團的人員必定會號召為曹操報仇,一場轟轟烈烈戰爭又開始了,而作為劉備集團無論從政治還是道義都失去了正義性,人家找你復仇,一是你失去了發展的契機,二是你失去了人心,如果孫權一看形勢不妙,再破壞孫劉聯合,那麼劉備受兩面夾攻,後果是不堪設想的,諸葛亮也無力迴天,隆中對成了歷史空談。
總之,無論從那方面講,曹操不會死,關羽也殺不了曹操。
第二點天下的形勢不容曹操死,曹操死了對劉備集團不利。
今天下三分,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他們三者是互相牽制制約的,又互相支援擁護的。三者之中曹操勢力最強大,劉備最弱小,孫劉聯合就能抗拒曹操,如果他們失合,就會被曹操各個擊破。反之如果曹操死了,三者的力量平衡就會被打破,孫權就會迅速佔領荊州,劉備的隆中戰略規劃就會落空,甚至有可能被孫權消滅。如果曹操在就會起到制衡孫權的作用,就會畏懼曹操從而與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操,三者的力量對比決定了形勢的發展和利益的再分配。
曹操如果死了,只會給孫權帶來好處,對於劉備沒有任何益處,如果曹操活著,劉備就會騰出時間和空間發展壯大自已,才能取荊州,攻益州,一步步向前發展,反之計劃落空,一切難以預料,對於這一點劉備集團諸葛亮看到更清楚。
所以說曹操不會死,放走曹操應該是劉備集團集體放走的。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同在,劉備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也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三點如果關羽不顧舊情真殺曹操,劉備集團陳營會有人出來阻止。
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立下軍令狀,要必殺曹操不然軍法處理,劉備忙說我二弟恩重如山,肯定不會殺曹操,諸葛亮說:我夜觀乾象,曹賊未合身亡。諸葛亮透露出四個資訊:其一就是曹操現在死不得,他死了對我們不利;其二君子成人之美,我諸葛亮做件好事,讓你華容道放走曹操,成就你關羽美名,曹操亦會感謝你,一舉兩得好事。其三諸葛亮看清了關羽的為人決不會殺曹操,關羽義氣沖天,有恩必報的,他這種講情義的人,不會忘記曹操的恩情,也不會殺曹操。其四諸葛亮立軍威,殺殺關羽的傲氣。關羽平時是傲氣十足的,對年輕的諸葛亮不是那麼心服的,透過這次他違抗軍令,挫挫他的威凡,提高自已軍中的地位是未常不可的。
既然曹操不能死,諸葛亮肯定做好了按排了,關羽如果在華容道違反常理,執意要殺曹操,必會有一番唇槍舌戰,曹操罵關羽是小人,恩將仇報,失信於天下,關羽也必定會反唇相譏,我雖蒙丞相厚恩,但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你的大恩以奉還,正在相持不下,忽有人報:劉備與孫權為爭奪荊州兩軍激戰,劉備讓你速回救兵。關羽一聽哥哥有難,掉馬轉頭放下曹操,向荊州方向賓士而去。
總之,曹操不會被關羽所殺,曹操也不會死,關羽若殺曹操,那他就不會稱為武聖,義薄雲天的千古美名也會大打折扣。
第四點關羽要真殺曹操,曹兵陳營會誓死保衛曹操。
曹操兵敗赤壁,狼狽而逃,逃至華容道的時候,僅還有三百騎,但是剩下都是強兵能將了,張遼、許褚、李典、徐晃等等,都是以一當百的大將,張遼更是威震四方,可當關羽一面。
曹軍見關羽截住去路,面面相覷,曹操說: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曹軍雖然人困馬乏,精疲而盡,但在生死關頭,必當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只有拼上生命,也不一定有活路,但不拼命更沒有活路,既然都是死,那就玩命吧。
張遼、許褚、李典、徐晃等大將會誓死保衛曹操,因為曹操死了,他們意味失去一切,曹操就是一面旗幟,他們必當以死保曹操生命安全,四員大將保護曹操,關羽想殺曹操也很難的,只要拼命衝過關羽這一道防線,曹操就會生命無憂,因為華容道狹窄,不便展開大批人馬激戰,只要關羽的防線崩潰,四員大將擋住關羽殺曹操的道路,掩護曹操撤退。
有人會說關羽在萬人之眾會取人頭,殺曹操是大材小用了,關羽和曹操沒有深仇大恨,他不會用這種毒辣手段取曹操性命的,也不會忍心,如果真想殺曹操,曹操殺不了,他也奈何不了。
總而言之,綜合各方面原因,既使關羽不顧念舊日情份,在華容道真想殺曹操,曹操也不會死,曹操,時也,命也。曹操命不該殺。
-
20 # 青史回聲
雖說沒有這個可能,但我們可以假設一下,若是在華容道上,關羽沒有顧及往日呢情分,對曹操痛下殺手,曹操能夠躲過這一劫嗎?
說實話,如果什麼都不考慮的話,曹操可能很難命喪華容道。當時的關羽,埋伏在華容道也僅僅只有幾百人而已,正所謂哀兵必勝,雖然曹操只剩下些殘兵敗將,可是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關羽雖然以逸待勞,但如果曹操手下的戰將拼死保曹操一命,關羽很難攔住,畢竟關羽只是一個人,而對方雖然剛剛打了敗戰,但是還是有一戰之力的。當然了,我只是假設,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如果諸葛亮真的要殺曹操,就不會派關羽埋伏華容道了,換張飛、趙雲都可以。誰人不知關羽曾經在曹操那邊呆過一陣子,而且人家對他還有恩,以關羽的性格,他怎麼可能對曹操下死手?否則他就我們心目中的關二爺了。
說了這麼多,總歸一句話,關羽是不會在華容道上殺死曹操的。
回覆列表
當時關羽真的想要殺死曹操的話,真的是非常容易,雖然這件事情是在三國演義裡出現的,但是關羽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除非是他不想要殺掉曹操,否則的話他想要殺掉曹操的話是非常簡單。關羽連顏良這麼厲害的英雄都能夠殺死,像曹操這種沒有什麼厲害武功的人自然是打敗不了關羽,而且手底下也沒有什麼厲害的將軍,現在的曹操就如同土崩瓦狗一樣。
曹操也是非常可憐的,本來是在三國之中能夠奪得天下,但是沒想到在赤壁之戰之中失敗了,而且自己倉皇逃出,結果碰上了關羽這麼厲害的英雄,當時就只能夠賣假人情,騙得了關羽的喜歡。關羽最後是不忍心才放著曹操走,要是關羽真的狠下心來的話,就算有10個曹操也不夠他殺的。
當時曹操手底下根本沒有什麼厲害的將軍,一點抵抗力都沒有了,關羽想要殺死他非常容易。當時曹操和袁紹鬧翻了,曾經他們兩個是最好的盟友。但是現在曹操想要當一把真正的霸主的,而袁紹成為他的阻礙,所以曹操就想要打敗他,成為北方的霸主,然後就奪取天下。
袁紹雖然是那麼驕傲,但是他手底下還有底牌,就像當時被華雄氣的要死,那時是因為沒有顏良和文丑,但是現在顏良文丑到了他身邊,他想要怎樣就怎樣得。 而現在顏良和曹操打起了仗,顏良可是越打越順利,將曹操欺壓的真的是非常的可憐。
曹操雖然是被這樣氣壓著,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就連許諸徐晃都不一定是顏良的對手,當時可以說是被打的沒有臉了。曹操心裡想著,或許只有關羽這麼厲害的人物才能夠打敗顏良,於是就派人去許都請關羽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說明了曹操手底下根本沒有人是關羽的對手,不然也不會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還需要關羽的幫助。
而現在的曹操是非常的虛弱,自己在赤壁之戰中就像當初的袁紹一樣,被人打的落花流水,根本沒有抵抗之力,而現在又碰到了關羽,現在關羽可是比以前更加的厲害。要是關羽真的想要殺死曹操的話,肯定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關羽是天下無敵的,曹操手底下根本沒有人能夠擋得住他。關羽是在呂布死後已經是達到了天下無敵,根本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只要關羽去打仗的話,就一定會取得勝利,在他臨死前的所有戰役之中,關羽都取得了勝利。面對這麼輕鬆的事情,就算是換做其他英雄的話都是可以的,因為曹操手底下根本沒有什麼厲害將軍,而且現在已經經過了這一次戰役,所有人都士氣低落,毫無抵抗之心。
這個時候要是張飛的話,他肯定就會直接殺死曹操,因為他們兩個之間沒有什麼交情。但是換作了關羽就不同了,關羽和曹操的關係是非常好的,曾經在曹操手底下做過這麼久的事情,而且曹操對他這麼好,關羽又是一個講義氣的人,自然是要報答好曹操的。所以並不是沒有能力殺死曹操,而是想要放掉曹操,是因為心軟。心軟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病,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最後關羽是被曹操殺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