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年未逝已成殤10

    首先了解一下長平之戰的起因經過。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切斷上黨郡於韓國的聯絡,於是韓國想把上黨郡獻給秦國,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並把上黨郡獻給趙國。趙國認為能抵擋住秦國的怒火接受上黨,秦國怒了,攻打趙國。

    趙國的主將廉頗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然而沒想到秦國疏通渠道,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而趙國卻相反,開始並沒想到變成持久戰,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廉頗拖了兩年,導致趙國國內已經陷入無糧可食的局面。同時由於防守,秦軍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而且由於趙國外交上的失敗,導致趙國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死地。這時秦國散佈流言說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於是趙括接替廉頗為主將,並改變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裡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秦軍用兩年時間加固的營壘。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故事發展到這個時候該我們穿越了。趙軍被秦軍圍住自然是軍心不穩,而且對趙括的威望也是一個打擊。這個時候最先做的就是要穩定軍心,提高威望。公開表示自己錯了,並做出要自殺的舉動(當然有人攔著),表示自己於士兵們共進退之類的話,這一點不難。然後就是破釜沉舟那套,把所有的糧食都分發出去斷了後路,但是他們也許會投降,所以要在他們之間造謠說秦人殺俘就算不殺完也會殺一半。之後也就是最主要的,把幾十萬人分成三份,由年輕人和一些老兵組成的往趙國方向衝,由年紀大的往相反的方向衝,留下戰鬥力強的等秦軍想這兩個地方增援時漏出破綻,就衝殺過去。如果衝不出去就沒有以後了,結果參照歷史上的長平之戰。一旦衝出去跑出一段距離豎起趙括的旗號,讓另外兩支隊伍壓力小一點。之後一路衝向秦國地盤,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把秦軍的目光都吸引過來,畢竟回國也沒有多少糧食。我記得這個時候秦王好像到前線來了,所以秦軍一定會來找他們。往趙國衝的那部分是趙國的火種,他們是趙國的未來,趙括也要跟他們一起走,因為趙括經過此戰後會迅速成長成一代名將。至於第三部分的人則是棄子,他們的作用就是拖住秦軍,可是也拖不了多久,那就能拖多久是多久。至於誰是留下來的,誰是回去的,誰是去秦國的,這就要耍些手段了。

  • 2 # 讀聞

    無解,你看看當時的戰爭情況就知道了,白起真是當之無愧的名將,基本上每一步都料的毫無瑕疵,其實趙括是有自知之明的,長平之戰發生前他就說只要秦軍主帥不是白起還是有勝算的,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不可能按事先準備的劇本演,那種情況下兩軍各方面對比趙國都不佔優勢,只能靠堅守,但趙國又耗不起了,再遇上白起這種不出世的名將,基本無解。

  • 3 # zykaaa

    滅國之戰是綜合國力的最終較量。如同兩個頂尖高手過招,前期會做很多準備,鋪墊,試探,隨時準備抓住對方任何漏洞一擊斃命,如果不能做到,會發展到內力的比拼,耗損內力不死不休。長平之戰前期,秦趙之間王齕和廉頗的較量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們是宿將,所謂宿將是久經戰陣,深明戰爭規律的人,在戰場形勢比較明瞭的情況下,在戰役戰術的安排上一般不會出現大問題,這個時候其他因素就會左右戰局發展。

  • 4 # 擱淺48178375

    按當時的戰況來看 不管是戰術還是戰略,基本是無解的。趙軍在長平是裡無糧草,外無援軍。要想破解此戰,我覺得就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靠外交手段。秦國的宰相和白起關係不非常不好,事實證明白起也是被他進讒言自盡的。是可切入點之一。要去白起本人講 鳥盡弓藏的故事。最好是讓白起本人相信打贏長平之戰時,也是他的末日。即使白起本人不信,我覺得在後續的圍攻中白起本人的心魔也會做怪。最好的結果就是和白起做交易 給他20萬的趙軍做俘虜,另20萬自己領著突圍。假如滿足上述條件,趙軍還能跑回來一半。不過穿越回去的主角本人慘了。丟了20萬的趙軍,我估計趙王也饒不了他啊。穿越嘛,大家就盡情腦洞好了。我本人是不希望秦軍勝的,因為趙軍太慘。殺俘虜 還是坑埋。非常不人道。今日秦軍坑埋40萬趙軍 ,他日項羽坑殺30萬秦軍。何嘗不是白起種下的種子。

  • 5 # 星塵大海

    冷兵器狀態下,如何配合,白起近乎無敵,就算穿越要想打贏他幾乎不可能,不過,既然是穿越,我就算不能帶挺機關槍過去,但是我也要帶著大炮、機槍的圖紙,以及火藥的配方過去!召集一批能工巧匠,給我三年時間,定能戰勝白起,給我30年時間,我定能統一世界!

  • 6 # 飛62129061

    趙括的母親已經說的很明白的道理,卻被現代人拿來一再推翻。這好比雞蛋裡挑骨頭,有意思嗎?這場戰爭上將軍都可能輸,就更別說趙括這種角色,但30萬人被坑殺,這就是將軍的問題了,為什麼這麼多人無心戰鬥選擇投降,就像趙括母親說的,趙括這人把戰功獨領,不願與下面的將領分享,人心散漫。一個人管理幾百萬人,這需要非凡的魄力。趙括的成敗不在指揮能力,在為人的狹隘心胸以及個人的歷練。趙王此舉太過輕率,不聽人言,不體察下屬,實在不算明君。

  • 7 # 丶半緣修道半緣君丶

    小編你這樣子必輸無疑!看我穿越,前提我已經知道大致過程了,有點點事後諸葛亮!第一天,大軍被圍,我召集我帶來的親信軍隊和主要精銳部隊。然後進行哭爹喊媽加破釜沉舟式的洗腦!然後召集主要將領告知作戰計劃,從軍中找一個和我相似的人,做一套秦國主將盔甲,收集所有秦君盔甲戰利品!跟副將馮亭談好計謀,馮亭本是上黨郡主將因為廉頗之事和我吵過!所以此計好用,還有副偏將王榮故意離間與我不和!第二天,巡視全軍加油打氣,乘機和偏將王榮等將領鬧矛盾要斬他們唱雙簧。然後去前線慰問假意中箭,把訊息傳給秦軍!下午由馮亭和王榮寫信送給白起,表示有諸將不服趙括願意率部歸降秦軍且晚上送上趙括人頭。晚上時候送上之前找跟趙括相似人的人頭!然後在中軍故意大亂,馮亭和王榮率部不下近8萬直奔秦軍,以白起這個人的性格他會靜觀其變。不過馮亭王榮率大軍前來投降肯定會集中軍隊防禦等候!然後好戲開始,令人假扮秦軍跑到其它防線將領那裡告知白起已經兵變和趙國降軍自立為王!同時馮亭部高呼白起為王,我等來降,順白起著昌,逆白起著亡!白起大軍必有騷動,然後馮亭大軍與之交戰,然後又假傳急令給各防線火線趕往白起中軍!在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令我帶領的精銳部隊穿上秦軍盔甲分兵兩路,一路假意潰逃各路防線大肆宣傳白起自立為王!造成各種混亂!還有一路往西還要夾雜趙軍要人扮著白起直接進軍秦國,散佈白起自立為王帶著兩國兵力攻秦!(欲知後事如何,且等我搬完這批磚再說)

  • 8 # 123557191

    將部隊分散成小股部隊,潛入秦國境內劫掠,物件以平民小貴族和被佔國為主,不與大貴族和官方正面為敵,不佔地,不與大股部隊正面交鋒,流動劫掠不打旗號無固定路線目標,搶完就跑吃完再搶。不出10年秦國必定民不聊生盜匪橫行!!就算趙國被滅,在秦國內亂四起的時候將部隊重新聚攏,聯合其他被滅國進行復國站,秦國內亂四起很難一起平定。趁亂戰之時劫掠秦國本地貴族,並用劫掠所得僱傭因戰亂而家破人亡的平民削弱秦國之根本。不急復國攻城守地再拖個幾年廣屯兵糧再行則秦國根本無力阻止。

  • 9 # 失敗的空

    這個問題就純粹屬於瞎掰,誰能在四面楚歌且沒有糧食的情況下翻盤?!除非穿越時你帶著飛機大炮機關槍去的。所以說,就算說要穿越,那也是穿越到趙括剛到前線時好不好。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說說穿越後怎麼做吧。首先,想在軍事上取得勝利已經不可能,趙國國力差秦國太多,已經供應不上軍隊的糧草。所以,在防守的優勢下,在軍事上給秦國一定的打擊,讓秦國意識到如果打下去的話秦國損失必然也很大。這樣,就為停戰打下了基礎,以打促和。接下來,就是同秦國談判,承認趙國的失敗,願意把上黨地區割讓給秦國,反正原來也是韓國的。當然,只是這樣秦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趙國就再付出一些不會從根本上不會損害國力但是會讓趙國顏面無存很丟臉、最好能給其他國家造成趙國已無爭霸印象的代價,向秦國認輸,從而結束這場戰爭,保全軍隊。

    其次,同其他五國開展外交,向秦國施壓。因為僅僅靠趙國認輸來結束這場戰爭,秦國肯定不幹。所以,就需要其他五國來幫忙了。要知道,幾年下來,秦國損耗也很大,這時絕對抗不過六國聯軍,後面信陵君擊敗秦國就是明證。以六國的名義逼迫秦國結束戰爭。當然,讓五國幫忙肯定沒那麼容易,因為長平之戰本身就是兩個強國的爭霸戰,其他國家肯定希望打得兩敗俱傷。所以,在外交中一定要裝孫子,最好說趙國已無實力爭霸。同時也要讓其他五國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從而幫趙國度過難關。

    以上兩點,才能幫趙國度過這次危機。只有度過這次危機,才有可能以後徐徐圖之,等待機會翻盤

  • 10 # 波135198918

    趙括(?-前259),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熟讀兵書,但不曉活用。於長平之戰後期代替廉頗擔任趙軍主帥,由於指揮錯誤而使得趙軍全軍覆沒,自己也衝陣戰死,趙軍四十萬人盡數被秦將白起活埋。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長平之戰中取代廉頗指揮四十五萬趙軍同秦軍作戰,中秦將白起計策,被白起以二萬五千人斷絕後路,五千騎一分為二後以輕兵攻擊而作戰失利,趙括遂選擇原地堅守等待救援,在被秦軍圍困四十六日後,率部突圍,遭到秦軍射殺,趙軍餘部四十萬人盡數被白起坑殺。(《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佈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絃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飢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 11 # 雲南0點跨境

    永遠不要低估了,老祖宗們的智慧和古代將領的戰術水平。為什麼孫子兵法到現在各國各軍都還在學習?你以為隨便穿越回去你就能成了牛逼人物?百戰百勝軍事奇才?除非帶著現代的科技,武器裝備。否則,別以為穿越劇看的多了,你回去就能改變歷史,成為神一樣的人物。

  • 12 # 一個小seaman

    沒有軍糧?很好解決,吃死人肉!趙軍也確實這麼做了,只是吃的是自己人,趙軍總兵力不比秦軍弱,秦軍想消滅趙軍只能佔領高出利用強弓勁弩阻擊趙軍出路,趙軍可以砍伐樹木做巨盾一步步衝破秦軍阻擊據點,沒有,每天戰死的趙軍秦軍屍體可以搶過來做軍糧,趙括可以以身作則帶頭吃,畢竟不餓死才能衝出去!

  • 13 # 彪就是牛

    沒有三倍以上的兵力是不能夠圍奸敵軍的。長平之戰兩國兵力都在50萬上下。基本來說是兩國幾乎所有成年男子。按理說兩國都不能在長平集中這麼多兵力。幾乎抽調了除防備匈奴以外的所有兵力。為什麼其他地方的兵力能抽調?無非是其他幾國想看這兩超級大國來個兩敗俱傷。應為不管是秦滅趙還是趙滅秦都對他們來說是滅國之災。只有一種是他們最想看到的那就是即使一國滅了另一國也要耗盡元氣而衰落。那麼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只有所謂的持久戰才能達到其他幾國的目的。所以即使在其他幾國邊境防禦力不多,卻沒人抄後路。廉頗把趙國拖入了持久戰時趙國就已經輸了一半。三年不出擊一直耗下去那麼也就只有輸。在長平之戰初就應該採納趙被滅前哪個秦逃亡謀士的策略。佯裝長平戰敗後隱藏實力讓秦國大軍兵臨邯鄲城下逼其他五國出兵救援。而後全奸秦軍滅了秦國。

  • 14 # 電影新世界

    周星馳有部電影《上海灘賭聖》,裡面有個橋段,龍五帶一幫特異功能人士,穿越到1937年的上海救周星馳。當時他們帶的是1991年的最新武器面對的是1937年裝備的日軍,一輪掃射就幹掉一大片日本鬼子,爽爆了。

    【當時的局勢確實是無解的】

    秦趙大戰大概就類似這樣的情況,秦國大軍裝備先進,士兵的戰鬥素養、戰術等等都遠遠領先其他各戰國,別說滅六國,滅60國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秦國變法,歷經6代秦王100多年的持續努力,軍事和經濟都得到了巨大加強。戰場上除了戰鬥力超級強大,還有很雄厚的後勤供給。象秦趙大戰,趙國有幾種死法:

    1、趙括式:紙上談兵,全軍覆沒

    2、廉頗式:全力死守,被一點點耗死、餓死

    3、投降。

  • 15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長平之戰很可能和史記的記載差別極大,趙軍45萬中,一半應當是上黨軍民。關鍵點在於秦兵折損過半,和秦王增援的3-40萬人馬。白起應當是按秦軍總兵力100萬人計算,過半就是超過50萬人。白起說這話是在邯鄲之戰初期,那麼就包含初期戰損的5萬人。如果算上親秦王援軍,趙括消滅秦軍應該在 50萬左右。 疑點在於何時何地,趙括消滅的秦軍50萬人?被圍後的殊死戰鬥,突圍殺傷敵軍,或者假降後突襲?都不可能,原因是:平原被圍的部隊,也不可能趙軍1個換2個,3個秦軍,何況山地,秦軍守住壁壘就是,趙軍根本出不去。 哪來這麼大損傷,必然是正面戰場。所以是白起欺騙了秦王和世人,或者是司馬遷被秦王白起耍了。 最可能的真相是,趙括留幾千人守衛故關,另有上黨軍民輔助防守。命左右路嚴防秦軍穿插,所以秦軍也是翻山越嶺,晝伏夜行才能插到趙軍背後,這就需要幾天的時間,這段時間,趙括在正面戰場對秦軍實施了分割包圍,趙括可能猜到秦軍會穿插,但是那麼長防線,一點突破就能內外夾攻,這支小部隊根本不可能擋住趙括的多點進攻。所以趙括決定先殲滅秦軍有生力量,而且趙括做到了,至少20-30萬的秦軍被包圓了,不是趙括被分割,而是白起,趙軍築壁壘來包圍秦軍,並防止白起救援。所謂5000騎兵在趙軍中間擾敵,怎麼可能,分分鐘秒掉。

    然而趙括沒有想到上黨軍民的背叛,上黨軍民原指望趙軍攻擊秦軍,解救韓國,可是廉頗只守不攻2年,隨後秦軍多次重創廉頗,上黨丟失殆盡,上黨軍民不願背井離鄉,只能投降秦軍,,但他們不知道,前線的趙括圍住了數十萬秦軍,只要他們不投降,白起就輸定了。但是世上沒有如果,他們投降了,獻出了百里石防線。

    趙括獲悉噩耗,他如果撤退保命,邯鄲不保,可能趙國就要亡國。他選擇了死戰,必須殲滅被包圍秦軍,等他消滅了秦軍,此時秦王招募的新軍已經趕到趙軍百里石長城,將趙軍的退路封死。可以想像白起在向秦王求救時,蠟白的臉。秦國募兵那麼大動靜,趙國居然沒有任何反應,奇了怪了。被包圍以後,趙括反覆衝擊秦援軍防線,秦援軍是新兵,沒有經驗,由於倉促成軍,又為趕時間,必然輕軍急進,武器配備不全,缺少重武器,只能以命換命,才會損失慘重,幸好居高臨下,又人數眾多,趙軍的武器也損耗嚴重,才僥倖守住,之後大量遠端近程武器運到,終於勉強擋住趙括的突圍。這場突圍戰,秦軍少說損失十萬人左右。而從後追趕的白起,為了減輕秦援軍的防守壓力,必然也是全力進攻,雙方一換一各損失數萬人,包括前面被圍殲的秦軍,最後的戰損情況是:秦軍50萬,趙軍20萬。如果趙國能早點把燕齊防線的十幾萬趙軍調過來,由樂乘從後痛擊秦王援軍,此戰結果完全不同。

  • 16 # 電力豬頭

    打不了。

    1全域性打仗看什麼,看後勤。後路被斷,後勤跟不上,餓著根本不用打就輸了。

    2兩軍對壘看什麼,看軍心。老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不是力氣大能勝,而是不動搖的決心,用到軍隊也一樣。軍心穩定,指揮如臂,上下一心,就算情況在壞,也有一拼之力。可惜趙國臨陣換帥,犯了大忌。而且就算是廉頗,一樣救不了,因為廉頗被革職在家太長時間,起復了也要花很長時間與心思整合全軍,所以他一直不出戰白起,當然另一層意思秦軍畢竟遠道而來,後勤上和本地作戰的趙軍差很多,不出戰也能消耗秦軍實力,可惜這番心思給反間計給破壞了。

    所以就算我們後來人上,而且能針對白起定計,還是扭轉不了的。當然,能帶槍支彈藥的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想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人能救趙軍,那就是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李牧廉頗雖然是名將,但實力心胸兵法威望和趙武靈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可惜他被害死了。反間計為什麼能成,還不是怕廉頗為趙武靈王復仇嗎

  • 17 # 格德米斯總監扎基

    如果是一開始趙括剛到趙軍任統帥的時候,是有很大把握能打贏的,而且不管對面來的是誰都一樣。

    先說雙方局勢,上黨之戰源自三座城投奔趙國,而趙國錯誤地估計了戰略形勢,在這一地區和秦軍打成了添油戰術,雙方各自增兵,秦軍略有優勢,但是沒有一方有野戰消滅對方重兵集團的把握(這很重要),如果當時秦軍有把握,那麼廉頗領軍時秦軍就總攻了,不會在那裡死耗後勤。

    那麼能不能耗下去呢,答案也顯然是不能,趙國為了維持前線大軍,連地裡未成熟的禾苗都割了送給前線了,趙國後勤已在崩潰邊緣,不是趙國君臣白痴,不懂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實在是趙國後勤挺不住了,再下去就是等死,還不如換個年輕將領拼死一搏,險中求活也比活活耗死強。

    當時雙方各自幾十萬大軍互相對峙,憑藉已經造好的工事防守還行,一旦放棄工事後撤,對面一鼓作氣追上來,幾十萬大軍可就被人家趕鴨子了,憑工事防守尚且沒有必勝把握,敵前組織幾十萬大軍轉身撤退那就跟找死沒什麼區別。

    不能退,不能守,進攻呢?歷史上趙括就是去進攻的,因為他也沒得選擇啊。

    進攻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應對呢?

    其實還是有的。

    長平之戰後秦軍乘勝直逼邯鄲城下,然後大家都知道:竊符救趙。各國聯軍迫使秦軍退兵。

    所以,長平翻盤的關鍵不在秦趙雙方,而在東方各國。

    對於當時的趙括來說,一到趙軍就應該立即組織防禦,加固工事,做好防禦大規模進攻的準備,同時準備精銳騎兵,做好突襲追擊準備。

    對於當時的趙國來說,派出趙括後就要馬上聯絡東方各國,割地也罷賄賂也罷財寶人質要什麼都行,只要說動各國出動聯軍,這場大戰贏了,付出的一切代價都可以撈回來。

    如果東方各國聯軍趕到長平戰場,那麼秦軍單獨面對趙軍尚且沒有決戰把握,如何面對這兩路大軍的夾擊?

    所以,秦軍的最優解只剩下:一旦得知東方各國出兵,要麼撤退,要麼搶在聯軍到達前殲滅趙軍重兵集團。

    這樣,就成了秦軍不得不做出選擇,退兵就會被趙軍追殺,進攻則要用士兵去硬衝對方準備了幾個月的工事防禦,不管選哪一個,都比歷史上的選擇差了很多。廉頗趙括打不下嚴陣以待的秦軍,可是追打落水狗那可是不會手軟的。

    寧失一子,不失一先,一旦喪失戰略主動權,什麼樣的名將也無法扭轉天下大勢。

    只要學會了哥的運營,剩下的就是A過去了啦

  • 18 # 清商文化工作室論文部

    首先,要想講長平之戰,講清楚趙括的責任,講清楚當時的實際情況,必須破除幾個成見,然後根據地形圖和史料分析。先上圖。這是長平之戰的地形圖,山間小盆地,丹水橫穿而過,懂一些軍事知識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出來了,穿插的秦軍不可能翻山越嶺,因為是騎兵。下面開始展開討論。

    一、戰爭背景:(1)國際背景。秦攻韓,郡守違命獻上黨於趙這些大家都知道,手機打字,我就不詳細說了。說一下大家不知道的,那就是,在長平之戰之前,趙國連續發動對齊國、燕國戰爭,且攻城略地毫不留情,因為趙國作為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正面對抗的大國,其戰略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蠶食燕齊,緩和秦趙關係,交好楚魏。也就是說,趙王並不昏庸。(2)基本面背景。秦趙是戰國後期兩個超級大國,這個大家基本認可的。秦國人口四百餘萬,趙國不超過三百萬,秦優於趙。經濟方面,秦國南有巴蜀,坐擁關中,西略魏韓,農業總產出遠大於趙國,這一點非常重要,後面會提到。但是,趙國在騎兵數量、素質、軍事人才數量上,要遠超過秦國。冷兵器時代,騎兵有多重要,大家都清楚。樂毅、田單,當時都在趙國,這陣容如何?

    二、戰爭前期概況:長平之戰的前半段,是廉頗打的,我們來看看廉頗究竟給趙括留下了什麼局面,以及為什麼趙王在力挺廉頗三年之久的情況下,最後選擇換將。(1)第一階段,廉頗坐擁優勢兵力與良好地形,交戰之後損兵折將,主力尚在,但廉頗選擇後撤,可能是誘敵深入,可能是拉長對方補給線,我們幫他打圓場。(2)廉頗持續後撤,在後撤過程中,不斷開挖溝渠,阻塞秦軍。後來的戰爭過程證明,這是自掘墳墓。(3)原地築壘,長久對峙,但在這期間,長平戰場八面中的七面被秦軍佔領,趙軍龜縮於東北一角,處於被秦軍半包圍的態勢,已經無法撤退了,後勤補給隨時都有可能被切斷,這也是樂毅、田單都不肯接盤的原因。

    三、決戰。現在終於可以說趙括的戰爭責任了。毫不誇張的說,趙括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由於國力差距,長久的消耗之後,趙國已經沒有糧食了,不得不向之前的敵國齊國借糧食。所以,無論戰爭成敗,趙王只能也必須終止戰爭,不然國內就人吃人,不攻自破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括登場,替換廉頗。重點如下:

    (1)白起替換王齕。司馬遷所謂反間計過於文學化,過於幼稚,范雎就這水平?真實原因是趙括來到長平前線後,奪回了戰場北部的壁壘,秦軍優勢漸弱,所以換白起對陣趙括。(2)趙括追擊秦軍,是中計嗎?並不是,人會說謊,戰爭過程不會撒謊,秦軍從長治平盆地一路狂奔到晉城盆地,跨過丹水跑到後方補給營壘,秦軍這誘敵深入,誘的也太深了吧,再跑就跑出上黨了。要不是廉頗在平原上挖了那麼多溝渠,趙軍騎兵真能跑起來,戰爭可能就結束了。到了這裡,可以說趙括離力挽狂瀾就差一步了,但是這時候,白起的戰場指揮能力凸顯出來了。(3)趙括帥主力三十萬部隊一路追趕秦軍渡過丹水,並攻擊秦軍營壘,但這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由於廉頗挖的溝渠,輜重部隊沒跟上,沒有攻城器械,趙括正面強攻牽扯,等待輜重過河。(4)秦軍騎兵分割趙軍後隊,也就是丹水北岸的輜重部隊,使其無法過河,同時騷擾攻城部隊後方,戰爭再次發生轉折。這五千騎兵哪來的?可能是被溝渠阻塞沒來得及後撤的,也可能是白起撤退時留下的,但是從常理看,應該是來不及後撤的。(5)趙括原地築壘,無疑是正確的,強行渡河後撤必敗,騎兵優勢發揮不出來,廉頗挖的溝渠就像墳墓一樣,原地堅守對峙是上策。後撤也是沒有糧食吃,軍糧本來就斷了。在這期間,秦國不斷加派兵力,按秦國人口和年齡段估算,參戰人員不會少於七十萬。那麼趙括在駐守期間的戰績如何呢?答案是,秦軍死傷過半。冷兵器時代,傷就等於死。(6)援軍為何遲遲不到?國內沒有糧食組織部隊了,行軍的糧食消耗有多大?一百斤糧食,運到前線將士手裡,最多隻剩下十斤。所以此時趙國不是沒軍隊,而是沒糧食了。國外援軍為何遲遲不到?楚國沒動力,齊國燕國恨不得幫秦軍,長平戰後兩國也確實趁火打劫,魏國不敢救。

    四、戰爭結果:結果來看,秦趙兩敗俱傷,也就是說,白起和趙括打了個平手。但是秦國經濟基礎雄厚,人口恢復迅速,而趙國則經不起這種消耗。所以從較長的時間軸來看,秦勝趙敗。

    最後談一談趙括的戰績問題。秦軍傷亡人數真的沒必要爭了,邯鄲之戰的目的是滅亡趙國,秦國傾舉國之力,才拿出25萬部隊,邯鄲之戰後上黨直接棄守,河西地區讓地求和,幾十年不開大戰。按秦國當時的人口來算,秦軍傷亡最保守也要35萬,不然沒法解釋。坑殺趙軍四十萬?為什麼考古看不到萬人坑?趙軍絕大部分戰死了,這是毫無疑義的。趙軍實際上是被分割成三段,丹水自然分割,在完成趙括本部的包圍後,秦軍又渡過丹水對原對峙戰場進行二次分割,共三段。後兩段實際上沒有被全殲,特別是留守壁壘沒有出擊的那段。在文言文裡,坑字通一個字,筆者才疏學淺,忘了那個字的寫法了,意思是殺人之後用泥土壘起來,築屍體牆壁,用意是羞辱、洩憤。這從側面反應了趙括對秦軍的殺傷是非常大的,不然不會用這種方式羞辱敵軍屍體。還有人說活埋,那麼請想象,集體埋的話,那得挖多大的坑?趕到山谷然後填土,那得挖多少立方的土?單個活埋的話,那要挖多久的坑?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一般是掩埋敵軍屍體的,倒不是好心,而是為了避免瘟疫。所以把屍體築成屍體牆的說法,是目前為止最合理的解釋了。

  • 19 # w愛我中華

    如果我是趙括打不贏,如果我是廉頗就能贏,我是廉頗我會帶兵和口糧去救那四十萬將士,這場戰爭就可以勝利了,當時趙國人口一百多萬,七國最多人口,秦人口並不多,趙括最後戰爭靠人吃人維持,唯一的信念不是說殺出去勝利,而是有將軍來支援,有支援,哪怕幾千人,士氣上升絕對不是一點點,"為什麼當時廉頗為什麼不支援呢,我們先分析下廉頗,我們都知道廉頗負荊請罪,就說明他非常自傲,藺相如那麼優秀的人,他都各種找茬,更何況,國內外傳毛頭小子趙括可以打敗秦軍了,他的本性註定他們坑趙括,趙國四十萬將士,不是被打敗,是被欺騙的方式活埋的,趙國人口最多,兵力和秦軍旗鼓相當就不對了,死了四十萬將士,趙國還能撐四十年,說明廉頗手下有很多兵力,如果廉頗早死上幾十年,戰國格局就完全變了。趙軍沒有糧草如果是廉頗故意不給呢?廉頗的名聲是吹出來的,廉頗守秦軍,連敗十多場,趙括守秦軍,接連勝利,迫使秦軍換白起主帥,最後趙括的死亡,我猜測是在廉頗和白起的陰謀下

  • 20 # 枝果

    我很愛好歷史,看了一些書,也聽了一些老師的講座。我感覺當時啟用趙括沒有錯,確實初期也打了大勝仗,只是後來秦國換將,形勢發生改變,趙括沒有料到,趙國軍隊戰鬥力再強盛在山谷中也沒有發揮的餘地。其實趙國軍隊大部分是餓死的不是被埋的。當時就這麼個情況。如果我穿越過去我只能建議趙括先消滅後面堵山谷的部隊。趙括一代名將,被幾百年後一句“紙上談兵”給埋沒了,可惜!實在可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辭職第二天順手搶了老闆發在群裡的紅包,然後被老闆踢出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