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網路配圖)

    甄宓在歷史上被稱為“甄夫人”。甄夫人長得國色天香,可她並非曹丕的原配妻子,她比曹丕大5歲,早在遇到曹丕之前,就已經嫁給了北方諸侯袁紹的二公子。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破鄴城,曹丕率先進入袁府,看到了不可方物的甄夫人,一見傾心。於是,曹操便做主,讓曹丕納甄夫人為妾。

    (網路配圖)

    彼時,曹丕也已有妻子——任氏。任氏性情暴躁,對曹丕的好色無法容忍,多次口出怨言。於是,曹丕就要把任氏掃地出門。甄夫人勸曹丕,說:“任氏出身名族,不論品德、美色,我都比不上,為什麼要遣走她?”但曹丕不聽,執意趕走了原配妻子任氏。

    後來,甄夫人為曹丕生下一雙兒女,兒子曹叡又是曹丕的長子,再加上她是曹操做主讓曹丕納的,她在眾多姬妾中顯然地位最高。

    (網路配圖)

    不過,憑著曹丕喜新厭舊的性子,他能對原配任氏那般絕情,也不難想象數年之後他又厭棄甄夫人。而加速這一切到來的,便是郭女王。

    郭女王是曹丕的皇后,她小時候便非常聰慧,她父親引以為傲,說:“這就是我家女中之王。”因此,她小字“女王”。郭女王雖然是官家千金,但在東漢末年遭逢戰亂,自小就失去父母,顛沛流離,只好在銅鞮侯家做婢女。後來,郭女王又流落到曹丕身邊。當時,曹丕正與弟弟曹植圍繞魏太子之位,展開激烈角逐。郭女王聰慧有智謀,常常替曹丕建言獻策。最終,曹丕當上魏太子,郭女王功不可沒。

    (網路配圖)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即刻把幫助他登上王位的郭女王提升為“夫人”,與甄夫人平起平坐。按照曹操建立的制度,王后才是王宮之主,而夫人在王后之下。曹丕不立甄夫人為王后,反而提升郭女王為夫人,用意顯而易見。

    (網路配圖)

    這還不算,同年,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自己登基稱帝。曹丕建立了新的後宮嬪妃制度,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等位次,其中貴嬪僅次於皇后。曹丕緊接著把封郭女王為貴嬪,位在甄夫人之上。此外,曹丕還非常寵愛漢獻帝送給他的陰、李兩位美人。

    (網路配圖)

    甄夫人無法忍受曹丕見異思遷,傷心之餘,不免埋怨。甄夫人還寫了一首《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網路配圖)

    但是甄夫人的這首詩,換來的卻是曹丕的徹底厭棄。黃初二年(221年)六月,也就是曹丕剛當上皇帝的第8個月,曹丕就下旨賜死甄夫人。據說甄夫人死狀極為悽慘,下葬時“被髮覆面,以糠塞口”。第二年,曹丕不顧群臣反對,毅然立郭女王為皇后。

    傾國傾城的甄夫人,為曹丕生過兒女,且兒子後來還能當上皇帝,反觀郭女王一生無子女,可甄夫人竟然輸給了郭女王。這不僅是因為郭女王幫助曹丕爭得了繼承人之位,更因為曹丕喜新厭舊。

    (網路配圖)

  • 2 # 國史春秋

    在帝王身邊混的女人,光有美貌是不行的,美雖是一種稀缺資源,但是經受不住歲月的洗禮,色衰愛馳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原因很簡單,帝王最不缺的就是美色,永遠都是不變的帝王,流水的女人。所以要想留住男人的心,除了美貌還需智慧,而郭照正是一個這兩樣東西並存的一個女人,甄宓只是一支花瓶。

    甄宓祖父曾做過東漢宰相,世代官宦,真正的名門望族。甄宓三歲時父親去世,但絲毫不影響她們盈實的家境和錦衣玉食的生活,只是董卓裹挾漢獻帝逃跑的時候,一把火燒了雒陽,於是流民四起,盜賊橫行。甄家在小甄宓的建議下散盡錢糧,救濟災民,因此甄家的好名聲聞名遐邇。沒多久,雄霸河北的袁紹慕名前來提親,於是甄宓嫁於袁次子袁熙為妻。後來袁紹想吞併曹操,於是爆發了著名的官渡之戰,結果一把火被曹操燒了個灰飛煙滅。袁紹父子亡命天涯的時候,將女眷全部丟棄,於是曹丕闖入袁府,率先將風華絕代的甄宓擁入懷中。

    郭照的祖上也曾闊過,但僅限於小富小貴,與甄家相比略顯寒酸。郭照的父親郭永,官拜東漢末年的南郡太守,因此郭照幼年的生活還算幸福,父親視其為掌上明珠。然而好景不長,董卓禍亂朝綱,群雄並起而討之,郭照全家死於戰亂,幸活下來的郭照被銅醍侯收為家奴。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銅醍侯為巴結曹家於是把相貌出眾的郭照做為禮物送入曹家。曹丕見郭照姿色尚可,所以笑納到自己府上,但沒有馬上寵幸她,因為當時曹丕正與甄宓處在熱戀期。

    為什麼甄宓爭不過郭照?

    一、甄宓是一個合格的妻子,但不是曹丕政治上的左臂右膀。

    甄宓秀麗典雅,氣質高貴,天香國色,嫁入曹家後,深得曹丕的寵愛,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纏綿悱惻。沒多久,甄宓就先後為曹丕生下一雙兒女,因此做為女人的甄宓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幸福時光。由於甄宓生長於大戶人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氛圍薰陶,所以不僅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好妻子,而且還是一個孝順長輩的好兒媳。甄宓把婆婆汴氏視作親生母親一樣孝敬,汴氏也將兒媳視同女兒一樣對待。美中不足的是,甄宓雖能在曹丕的家裡撐起一片天,但是卻不能為曹丕在權力的角逐中寫一篇文章,這也成了甄宓悲劇命運的根源。

    郭照聰明才智,豔壓群芳,儘管最初不得曹丕的寵幸,但出人頭地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想不讓人發現都不行。曹操晚年,頭疾經常發作,自感來日無多,於是不得不為嗣子之位而未雨綢繆,因此曹丕兄弟之間因為嗣子之位展開的激烈的爭鬥。而讓曹丕頗感惆悵的是父親對自己並不感冒,相比之下更喜歡弟弟曹植,甚至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還不如只有十幾歲的弟弟曹衝,所以此時曹丕需要的是有人在事業上助他一臂之力,而不需要女人嬌弱無力的溫柔。因此郭照終於等到了嶄露頭角的機會。郭照的聰明才智好比一個點子公司,總能想出意想不到的奇謀妙計,所以郭照猶如曹丕苦海之中的一盞明燈,不僅幫曹丕贏得嗣子之位,而且曹丕的漫漫人生路指引了明確的方向。

    二、曹丕意想不到的絕情

    相比較父親曹操而言,曹丕的胸懷顯得狹隘許多,曹操一輩子愛過無數女人,但是基本做到了雨露均霑,並且從來沒有傷害過女人,這也是一種讓人折服的品質。而曹丕自從迷上了郭照,兩年多都沒見甄宓一面,其薄情寡義讓人不寒而慄。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男人的愛,女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只要有愛,她可以與你浪跡天涯。哀莫大於心死,而甄宓又心存幻想,她不甘心一個人孤寂的生活,於是飽含深情寫了一首《塘上行》,希望曹丕回心轉意。但是曹丕非但沒有感覺到妻子殷切的期盼之情,反而從字裡行間看到了一個一臉憂鬱的怨婦,於是怒火沖天,迷失心智。而此時的郭照覺得正是除去對手的一個絕好機會,因為甄宓一死,也就沒有人可以與她競爭皇后之位了。於是郭照建議曹丕賜死甄宓,而曹丕則毫不猶豫地給甄宓送去了毒藥。

    女人希望得到男人的愛有錯嗎?甄宓究竟做錯了什麼?錯不在甄宓,而是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人。所以,甄宓並不是爭不過郭照,而是毀在了一個負心漢手中,如果曹丕不改初衷,一如既往的愛甄宓,那麼甄宓不去爭,郭照也沒有可乘之機,因此決定甄宓輸贏的是曹丕的態度。甄宓在政治上雖比不過精明的郭照,但曹丕愛的是權力,以及能幫他攫取權力的女人,所以註定了甄宓無辜且可悲的命運。

  • 3 # 煮酒君

    三國題材的影視作品一直是人們所喜愛的,畢竟這一時期的人物不僅有叱吒風雲的領袖,料事如神的謀士,鐵骨錚錚的硬漢,還有柔情似水的絕色美人。

    甄宓則是三國裡響噹噹的大美人,她曾獨佔曹丕寵愛盡十載。儘管歲月無情,她的容顏依舊,但為何最終被郭女王取而代之了呢?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郭女王才智過人,但筆者認為甄宓的智慧一點兒也不亞於郭女王。甄宓出自書香門第,是漢太保甄邯的後代。史載甄邯乃孔子世孫孔光的女婿,也就是說甄宓從小受儒家學說薰陶。而且她自幼酷愛讀書,看過的文章立刻就能領悟。所以憑她的博聞強識真的不比郭女王差,只不過她沒有郭女王的膽識。

    對於甄宓來說,讀書只是她的愛好又或者是她成為賢德女子的方法。在她少年時期,曾多次用哥哥的筆硯寫字,於是哥哥問她:"女人應該學習女工。讀書學習有什麼用,難道你以後還想做女博士(官名)嗎?"她回答道:"古時候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成敗的經驗,以此來警示自己的。不讀書,用什麼來借鑑呢?"

    或許是因為從小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她對於女子的理解就很狹隘。她從不關心閨閣以外的事情。每每院子外有人騎馬耍雜技,甄家姊妹都上閣樓觀看,只有她不去。

    幾個姐姐責問她,她卻反問道:"這難道是女孩子該看的嗎?"

    在她眼中一個女子就應該以賢德為準則,所以當她嫁與曹丕後不僅侍奉得體、孝敬公婆,而且不獨佔夫君,還時常勸曹丕雨露均霑。

    但郭女王則不同,畢竟她從小被視為女中君王。

    郭女王生於漢中平元年(184),誕生時有異常之象。她從小秀外慧中,有別於眾。

    其父認為她乃"女中君王",便用"女王"二字作為她的字。原本郭女王也是大臣千金,可因父母早逝,戰亂飄零,最終寄身在銅鞮侯家。後來有幸入選東宮,被曹丕所喜愛。此時正逢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戰,郭女王不拘於侍夫之道,更不避諱女子參政之行,抓住良機,大顯才智。

    她時時向曹丕獻納良策,最終幫助曹丕奪得太子之位。男人對於權力的慾望是很強的,而且當時曹丕並不為曹操喜愛,所以這個"太子"之位對曹丕而言意義重大。至此曹丕對郭女王寵愛有加,現實冊封郭女王為夫人(位次王后),接著是貴嬪(位次皇后),最後更是不顧滿朝文武反對封郭女王為皇后。

    帝王總是無情的,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即使甄宓的性情沒有郭女王那般有膽識,但她終歸仍是一個非常溫柔賢德的妻子,但曹丕卻對她卻越來越忽視。久而久之,甄宓就有了怨言。而這些怨言被郭女王故意傳入曹丕耳中並從中作梗。曹丕聽後龍顏大怒,立即派人秘密處死甄宓。

    甄宓何以不知曹丕性情,想當年,曹丕曾因其原配任氏多有怨言就將她處死。當時甄宓正得寵,她多次哭著幫任氏求情也無濟於事。

    很有可能是曹丕的無情使甄宓不抱希望,故意寫怨言激怒曹丕。

    另外以甄宓的性情,她根本就不屑於後宮的爾虞我詐 ,更不想與郭女王做這些無意義的爭奪。

  • 4 # 錢多多讀文史

    所謂“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有情人之間,似總難長久。

    甄宓與曹丕,有過歡樂時光。

    彼時甄宓真國色,曹丕正熱血,從袁氏府中帶走美人,二人攜手,度過了甜蜜時光,並生下後來的明帝。

    說甄宓鬥不過郭女王,還不如說曹丕換了方向。

    為君為王的曹丕,已不復當年熱血,他有了更多女子可以選擇,有了更多利益要權衡。

    此時的郭女王應運而出,她年輕有權謀,是男人的溫床與助手。

    帝王之愛本不常,甄宓“紅顏未老恩先絕”。設使曹丕情常在?何來一個郭女王。

  • 5 # qiqi5690

    曹丕愛的不過是她的美色罷了,色衰愛馳,加上曹丕對她的不信任認為她和曹植還有私情,郭女王又在旁邊煽風點火,使得甄死後都要被塞糠入口,但郭也沒有好下場,被甄的兒子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之身,只能說一報還一報。

  • 6 # 無根樹花正孤

    曹丕生命中有二個女人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個是美貌淑麗的甄姬,還有一個就是賢良仁惠的郭女王。這二個女人在不同的時間段都被曹丕愛過,而且甄姬在被愛更勝一酬,那為什麼到了後面爭不過郭女王呢?

    選妃選色,立後立德。

    甄姬的美貌大家都是知道的,有人猜測曹植《洛神賦》圖中飄飄帶仙的洛神就是甄姬。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甄姬在三國那段歷史中雖然沒有貂蟬,大小喬那麼名聲響亮。但是她曾經作為袁紹兒子的妻子被曹丕俘虜後還那麼寵愛就能知道她的美貌了,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美貌並不能作為德行輔助君王治理天下。長孫無憂曾經說過:以色侍君王,色衰則愛遲。以德服君王,德行則愛至。甄姬無疑就是前者,她在前期憑藉者美貌贏得了寵愛,可是後面人老珠黃之後就不行了。

    而郭女王則不同,她的容貌在當時雖然不是十分出眾,但是她的品行卻是有口皆碑的.為了守護在曹丕身邊,她甘願做妾,最後曹丕登基被立為皇后。是因為她出現在曹丕生命中正處於一個關鍵時期。當時曹丕與曹植爭奪儲君之位的時候,郭女王經常在旁邊出謀劃策。這種建議是和普通策士的建議不同的,枕頭邊上人的話會更親切 更容易讓人接受。所以郭女王后來打敗甄姬被立為皇后正是建立在謀劃的基礎上面的。

  • 7 # 史海泛舟擺渡人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戰國時期呂不韋說過的這段話,用在甄宓的身上是在合適不過了。曹丕看上甄宓的時候,甄宓是一位22歲的成熟美女,曹丕是一位18歲的懵懂少年。甄宓在剛剛嫁給曹丕的時候,曾經被曹丕獨寵了數年的時間。然而甄宓在生下東鄉公主和魏明帝后,就逐漸的年老色衰,曹丕娶了很多年輕貌美的小妾,不再像以前那樣寵愛甄宓。甄宓為了繼續獲得寵愛,默許了曹丕納妾的行為,甚至還支援曹丕納妾。

    假如甄宓真的能夠完全接受曹丕納妾的行為,那麼甄宓即使不再被曹丕寵愛,也絕對不會丟掉性命。但是甄宓性格耿直,經常和曹丕發生爭執,曹丕對甄宓的態度從喜歡逐漸轉變成討厭。後來曹丕想要趕走侍妾任氏,甄宓哭著給任氏做辯解,曹丕仍然趕走了任氏,從此之後就不再寵幸甄宓。任氏被趕走後,甄宓被留守在鄴城,就連魏明帝和東鄉公主都被曹丕的母親帶走撫養,甄宓甚至都見不到曹丕和兩個孩子。

    郭女王只比甄宓小一歲,她在嫁給曹丕的時候,已經接近三十歲。郭女王能夠被曹丕寵愛,不是靠著美貌,而是依靠著聰明。郭女王精通謀劃,是武則天和呂后一樣的人物,曹丕能夠當上太子,郭女王出了不少的力氣。甄宓是靠著美色獲得寵愛,郭女王是靠著能力獲得寵愛,在兩人都年老色衰的時候,甄宓肯定不是郭女王的對手。

    曹丕稱帝后,甄宓仍然在鄴城留守,郭女王深受寵幸,跟隨曹丕在洛陽。有傳言稱甄宓經常說曹丕的壞話,曹丕勃然大怒,派人將甄宓殺死。歷史上關於甄宓的記載主要出現於《三國志》《魏略》《魏書》,其中《魏略》和《三國志》記載甄宓說曹丕的壞話,被曹丕派人賜死。《魏書》的記載最特別,《魏書》稱甄宓孝順賢惠,很受卞太后的喜歡,曹丕派人立甄宓做皇后,甄宓病死在鄴城。《魏書》的作者王沈是曹魏時期的大臣,《魏書》中的記載,有為曹丕開脫罪行的嫌疑。

    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三國志》夏六月丁卯,(甄宓)崩於鄴。帝哀痛諮嗟,策贈皇后璽綬。《魏書》甄后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後,使養明帝。帝知之,心常懷忿,數泣問甄后死狀。《魏略》

    甄宓對曹丕有怨言,很可能是她對郭女王受寵不滿,所以遭到了郭女王的報復。甄宓被賜死的時候,已經年老色衰,相比於郭女王沒有任何優勢。在賜死甄宓後,曹丕將郭女王立為皇后,用糠堵住了甄宓的嘴巴,讓她在死後也不能說話。

  • 8 # 我是趙帥鍋

    甄宓失寵於曹丕的原因,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她和曹植的曖昧關係,據說曹植的洛神賦就是為甄宓而寫,也正因為此,甄宓才遭到曹丕的冷落。但其實,這個不過是標準的民間故事,甄宓被郭女王取而代之,背後是有著更深層次的政治原因。

    最初,在曹丕和甄宓結婚後,也曾有過一段甜蜜時光,甄宓還為他生下了長子曹睿,雖然後來花心的曹丕身邊不斷有新的女人,諸如李貴人、陰貴人,還有劉協的兩個女兒,但她們並沒有對甄宓的地位造成過威脅,直到郭女王的出現。

    這位郭女王和甄宓一樣,年齡都比曹丕要大,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甄宓比曹丕大五歲,所以單論年輕貌美,郭女王和甄宓相比,並沒有太多優勢,甚至還隱然處於劣勢。但是,郭女王相比要甄宓,卻有兩個非常顯著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郭女王非常聰明,尤其是比較熱衷於政治權謀。本來,甄宓出生於最頂級的門閥望族,從小就讀遍諸子百家,按理說也非常聰明,擁有很高的智慧,但問題的,甄宓的聰明和智慧,更多是表現在對對人生的感悟上,至於謀略權術,她並不擅長也不熱衷。

    相反,郭女王雖然沒有出色的才華,但她卻非常擅長謀略權術,並且還積極參與到各種政治鬥爭中。甚至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郭女王屢出奇謀,為曹丕出謀劃策,因此,曹丕能夠最後勝出並且最終稱帝,郭女王也應記一大功。

    別的不說,就憑這一點,曹丕丕移情別戀也就在所難免。在這種背景下,甄宓便寫下了一首抒發哀傷、怨恨曹丕薄悻的詩,結果曹丕讀了這首詩後更是惱羞成怒,直接不再理會甄宓。當然,如果僅僅於此,郭女王仍然無法取代甄宓的地位。

    真正給予甄宓致命一擊的,就在於郭女王的第二個優勢,也就是她的家庭背景。和甄宓的顯赫家世相比,郭女王的家庭,那隻能算是個底層平民。雖然郭女王小時候,他的父母也算是個芝麻小官,但黃巾起義後,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都先後去世,郭女王自己也淪落成銅鞮侯家的婢女。後來,她作為禮品,被主人送給了曹丕。

    反觀甄宓,她的家族那絕對是當時最頂尖的門閥望族,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甄宓的家族有多牛,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甄宓的先祖,是孔子的第十四代傳人孔光,在漢成帝時期,孔光曾先後擔任大將軍、丞相、太傅和太師。從這層意義上說,甄宓的家族,那就是當世最有名的書香門第兼名門望族。

    在王莽時代,甄宓的先祖甄邯和甄豐,分別擔任大將軍和大司馬。隨後整個東漢一朝,直到甄宓的父親,其家庭成員都是朝廷世襲的兩千石高官。毫不誇張的所,在當時的河北地區,甄宓的家族,那就是最大的地頭蛇,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在河北可以排名前三。

    也正因為此,袁紹佔據河北後,作為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他,選擇讓自己的嫡子、時任幽州刺史的袁熙,與甄宓結為夫妻,目的就是為有效的控制河北地區。後來,曹操攻破鄴城後,也讓自己的世子曹丕娶甄宓為老婆,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換句話說,甄宓的家族作為河北最強大的地頭蛇,無論誰佔據河北,都需要和甄氏家族合作,否則很難真正控制該地區。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等到曹氏家族爬上皇位後,甄宓身後強大的家族優勢,恰恰成為她最大的劣勢。

    因為,在亂世之中,基於統戰工作的需要,曹氏需要與豪門大戶聯姻,以加強自己的統治基礎。但問題是,等到曹氏自己爬上皇位,需要鞏固皇權時,就會害怕豪門大戶,借與曹氏聯姻的機會擴張權力。再加上,東漢的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外戚和宦官輪流專權所導致。

    在這種背景下,曹氏借鑑前朝滅亡的經驗,在權力佈局時就會有意壓制外戚,所以曹操在當魏王時,廢掉名門望族之後的丁夫人,而立出身下層的卞夫人為後。許多人因此說曹操心胸寬廣,因為選老婆時不看出身。

    其實呢,曹操這樣做,主要是源於對豪門外戚的恐懼,因為簡單的看,外戚勢力太大,永遠會威脅皇權;所以削弱外戚是一個種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所以,削弱外戚也永遠是曹魏帝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不是曹操這樣玩,曹丕、曹睿都也是這樣玩。

    曹丕當皇帝后,也是放著名門之後的甄夫人不立,而立了一個出身卑微的郭夫人當了皇后。等曹睿當皇帝后,也是這樣玩的,以至於喪失當皇后機會的豪門大戶女子,氣得大呼小叫說,曹氏就喜歡讓賤人主掌後宮。

    也正因為此,當時曹丕為把出身低微的郭女王扶上皇后位,才不得不對甄宓下了殺心。在公元221年,也就是在曹丕即位後的第二年六月,他派使者前往甄洛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死後其屍首被“被髮覆面,以糠塞口”。同月,曹丕正式立郭女王為皇后,這一年,甄宓四十歲,曹丕三十五歲,郭女王三十八歲。

  • 9 # 三國逐鹿

    甄宓,即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之母。如《三國演義》所言,甄宓與曹丕相見於冀州,曹丕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就連曹操也說甄宓是"真吾兒婦也。"相傳甄宓不但有美貌,還十分善於修飾自己,而其的性格也是十分知書達理。在曹丕面前做了很長時間的解語花。可是甄宓曾經那麼被曹丕喜愛,後來又是為什麼爭不過郭女王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甄宓原為袁熙之妻,而曹丕未婚。據《三國演義》記載,甄宓原本是袁熙之妻,因曹操大敗袁紹,知曉曹丕對甄宓的喜愛,遂將其指於曹丕。但是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此時的曹丕正值弱冠之際,自然對甄宓這樣的美貌少婦沒有什麼抵抗力。將其收入府中寵愛一番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一旦他的喜愛程度下降,曹丕必然會對甄宓遇到曹丕之前已經嫁與袁熙為妻的身份心存芥蒂。

    更可況此時曹丕還是未婚的狀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女子的忠貞可謂是十分的重視。甄宓先嫁袁熙後從曹丕,這樣的身份自然是難以為時人所接受。而曹丕雖對甄宓十分寵愛,但是日後也難免因此而心生怨氣。更可況當時嫁給曹丕時,甄宓也是百般的不願,鬧了幾次自殺,最後由曹操勸說才得以作罷。但是此時曹丕是對甄宓寵愛無比的,當曹丕移情於郭女王時,甄宓的悲慘結局就已是定局。

    第二,相傳曹操、曹植皆對甄宓有愛慕之心。甄宓貌美,更有傾國之色,且其生於富貴人家,自幼熟讀詩書,喜好吟詩奏樂。而有此才名自然會被曹操與曹植所注意。曹植本就喜好詩書,自然對甄宓多有仰慕。但其所作的《洛神賦》中的"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更多表達的是對甄宓的敬意和仰慕。

    但是曹丕會冷靜分析箇中原因嗎?自然不會。在曹丕看來,曹植定然是覬覦甄宓的。甄宓與曹植也必然存有私情。而此時的曹丕正處於儲位的激烈競爭之中,但是失去了河北崔氏的支援,其成為儲君的希望更為渺茫。曹植對曹丕的威脅程度也愈來愈大。此時曹植又表達了對甄宓的仰慕,曹丕又如何不會怨恨甄宓呢?

    第三,曹丕稱帝后身邊美女如雲,甄宓對其的吸引力消失。其實當曹丕還是魏王時,對甄宓的寵愛就已經在逐漸消失了。否則他也不會將甄宓獨自留在鄴城。而當曹丕稱帝后,按理說甄宓身為曹丕之妻,應當冊封皇后,但曹丕沒有表現出絲毫將甄宓接到身邊的意願。可知其對甄宓或許早已厭倦。

    自古帝王最多情,稱帝后的曹丕也不例外。身邊的美女數不勝數,在眾多鶯鶯燕燕的圍繞下,曹丕自然會忘記年老色衰的甄宓。更何況還有郭女王對宮中女子若有若無的引導,更使得她們百般詆譭甄宓,遠在鄴城的甄宓此時又作了一首悽惻哀婉的《塘上行》,最終使得曹丕對其起了殺意。而郭女王也就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第四,郭女王自身的美貌與才能使得曹丕對其喜愛有加。如《三國志·魏書》所言: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

    而擁有政治鬥爭才能的郭女王在曹丕稱帝的過程中屢出奇謀,為曹丕出謀劃策。可以說曹丕能夠在這場激烈的儲君之戰中獲勝並最終稱帝,郭女王的功勞必不可少。而相較於只知哀怨的甄宓,郭女王這樣"以才侍君長"的做法自然更能得到曹丕的喜愛。由此,甄宓與郭女王的較量,孰高孰低一目瞭然。

    紅顏自古多薄命,君王自古最多情。而甄宓自然也不能例外。郭女王比甄宓更能獲得曹丕的長久的喜愛,除了自身的美貌之外,更離不開其的才能和謀略。並且當上帝王的曹丕身邊美女如雲,他更需要的是一個與自己志同道合,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好隊友。而郭女王恰恰滿足了這一條件。紅顏易逝,但是才能卻不會。想必這也是為何甄宓爭不過郭女王的原因之一。

    以色侍君王,色衰而愛馳。但是以才侍君卻不會如此。郭女王正是深諳此道,以自己的才能獲取曹丕的注意,才會比甄宓更能獲得曹丕長長久久的喜愛。而從種種角度分析,就算甄宓曾經獲得曹丕的喜愛,她爭不過郭女王也已成定局。

    你是如何看待甄宓的?

  • 10 # 南方鵬

    甄氏的事撲朔迷離,史書記載前後矛盾,讓人頗費猜疑,她的失寵乃至於賜死,可能與這些有關。史實上有幾件事值得注意,一是曹睿的年齡有問題,從這年齡推算,曹丕入鄴城納甄氏時,甄氏可能肚子裡就有了曹睿,另一個是甄氏的家庭背景,甄家是漢朝太保甄邯的後代。甄邯的岳父博山侯孔光是孔子第十四世孫,太師孔霸之子,正是世代高官,世家豪族中的佼佼者,不然,重門面的袁紹也不會為次子袁熙娶了這麼一個老婆。

    這樣一來,曹丕原來的夫人甄氏就岌岌可危了,《資治通鑑》《魏略》《漢晉春秋》記載,郭氏以讒言譖害甄氏,曹丕遂大怒賜死。賜死的原因未必只是因為爭寵,據《三國志集解》分析,極可能是曹丕發現曹睿不是親生兒子,才致大動殺機。這是一說。另外甄氏的家族背景也讓防親人重於防外人的曹丕不安,也恐怕會出現後宮干政等事。如此一來,從個人到大環境,甄氏都撐不住而敗下陣來。

  • 11 # 亮仔學史

    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一篇洋洋灑灑的《洛神賦》,不但彰顯了曹子建過人的文學才華,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天大的謎團:《洛神賦》究竟是否為甄宓所寫?曹植真的就與嫂嫂暗生情愫,彼此曖昧?

    說到甄宓,我想,古今美女千千萬,之所以她如此出名,並且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無盡的遐想,除了她動人的美貌,還有就是她下場的淒涼,讓人無限感慨,紅顏薄命,命運無常。

    陰差陽錯走到舞臺中央

    甄宓從小出生在一個門閥世家,家裡世襲著漢朝2000石的高官,在甄家,甄宓是排行最小的妹妹,除了樣貌俊美,她還有一顆菩薩心腸。

    雖然父親甄逸去世的早,但豐厚的家底也足以讓他們孤兒寡母衣食無憂,可甄宓的童年卻生活在一個水深火熱的時代,朝廷賣官鬻爵,黃巾揭竿而起,導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只有十來歲的甄宓,看到百姓遭受如此大難,勸導家裡人說道:“亂世之中,積攢財富,無異於自取滅亡,與其被災民搶奪,還不如我們主動賑濟災民,不但能收穫人心,還能保證全家的安寧,何樂而不為?”

    家人在她的勸說下,散盡家財,主動把糧食分給了鄉親們,不但保住了家庭,也讓甄宓的賢名廣為流傳。待到甄宓成年,袁紹便親自下聘禮,為自己的兒子袁熙娶了這麼一位絕代佳人。

    成婚之後,袁熙對自己的妻子很好,只不過在弱肉強食的亂世,袁家父子終歸不是曹家的對手,曹操大破袁紹後,袁熙把家眷安排在鄴城,北上幽州,而曹操攜官渡之威,一鼓作氣佔領冀州,鄴城就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而此時隨軍的曹丕,早就聽說甄宓的賢名與美貌,一進城就直奔袁府,袁紹夫人劉氏為了保住袁家的性命,把甄宓推薦給了曹丕,曹丕一見到甄宓,瞳孔放大,後來在曹操的做主下,曹丕納了甄宓為夫人。

    面對比自己小5歲的曹丕,甄宓慢慢的接納了他,小兩口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蜜月,甄宓也為曹丕生下了長子曹叡和女兒東鄉公主。

    亂世佳人陰差陽錯的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曹家的兒媳,處在政治的中央,既是她的幸運也是她最大的不幸。

    半路殺出個郭女王

    郭女王出生在一個小吏家庭,從小父母早亡,在亂世之中孤苦伶仃,除了美貌之外,悽苦的童年經歷讓她更能洞察人間冷暖和人情世故。

    郭女王遇到曹丕的時候大致比甄宓晚了十年,但這絲毫不影響曹丕對她的寵愛。曹丕也是一個普通人,他的成長過程也是伴隨著時代的變化。

    在與甄宓相遇的前十年,我們可以暫定曹丕是一個風流才子,心中還有愛情的火花。此時的甄宓就是這麼一位紅顏知己,曹丕能從甄宓那裡獲得足夠的愛意。

    但從遇上郭女王之後,此時的曹丕正處在多嫡的關鍵時期,比起甄宓的柔情,更富謀略的郭女王無疑是曹丕的掌中寶。

    曹丕雖然是曹操當時現存的長子,但他卻並不是曹操最喜愛的兒子,此時郭女王不但成為了曹丕的傾訴者,更重要的是她為曹丕取得嫡位出謀劃策,在那一段時期,他倆可以說是患難夫妻。

    而這一點,甄宓明顯就比不上郭女王,如果說郭女王是一個腹有良謀的女強人,那麼甄宓就是一位勤勞顧家的小娘子。顯然在這一時期,曹丕會更傾向於前者,也使得與甄宓的隔閡越拉越大。

    一代美人香消玉殞

    曹丕篡漢之後,膨脹欲也越來越強,加上多年來對甄宓的冷落,也讓甄宓心裡憋著一口氣。後來在立皇后的問題上,郭女王又使出了一招殺手鐧:她暗指曹叡出生的時候不足月,以此來說曹叡可能是袁熙的遺腹子,這讓曹丕大為震怒。

    曹丕跑到甄宓的宮中質問,多年來憋在心中的怨氣在這一時段一齊爆發。甄宓沒有多做解釋:“好!好!竟然還有人往自己腦袋上扣屎盆子,你說不是那就不是吧,任你處置吧!”

    曹丕一聽頓時火冒三丈,你不解釋是吧,那我也不想聽你解釋了。緊接著就賜甄宓自盡,完全不顧多年的夫妻恩情,轉過年就立了郭女王為皇后,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甄宓的兒子曹叡並沒有被禍及,因為曹丕後來仔細想了一下,曹叡就是自己的兒子,這一點沒有錯。

    甄宓的悲劇在於,她始終把自己當做一個妻子,而把曹丕單純的視做自己的丈夫,可她不知,此時的曹丕已經成為了皇帝,皇宮之中充滿了政治,本來是冷戰多年的兩口子的幾句拌嘴,卻害了自己的性命。

    反觀郭女王,她的政治頭腦顯然強於甄宓,她知道什麼時候該作為一個妻子而撒嬌,什麼時候知道作為皇帝的臣民而臣服,這也是郭女王能夠成為皇后的重要原因。

    曹丕死後,曹叡繼位,緊接著留給母親甄宓平了反,追封她為文昭皇后,也算是對亡母的一絲絲補償吧。

  • 12 # 揭秘黑幕

    甄宓是一代美女,不僅僅當時名震江湖,更是令曹家三父子都垂涎已久。正是因為這樣的名聲,可能和後面不受寵愛也有關係。

    第一個,甄宓本就是他人的妻子,被曹丕搶奪回來的。因此即使在受寵愛,如果被人點撥一下,她原來是袁熙的妻子,自己是貪戀美色才會娶回甄宓,那麼時間久了,對甄宓的寵愛也會慢慢的變少。

    第二個,甄宓的美色在當時被曹操和曹植都惦記,而曹丕和曹操曹植三父子定是低頭不見抬頭見,於是時間久了,自己的妻子總是被惦記,始終心裡覺得是個疙瘩。

    第三個,最主要的當時曹丕和曹植正在進行奪嫡之爭,本來兩人就水火不容了。而這時候,自己的後院愛妻甄宓卻被曹植覬覦,而且兩個人還用詩文交流,曹丕肯定對甄宓由愛而日漸心生厭惡。

    第四個,甄宓雖然美麗,但是卻不能幫助曹丕出謀劃策。而相反,郭女王卻是個有智慧有頭腦的人,能時時給曹丕獻計獻策。論智慧來說,郭女王比甄宓要高很多。因此曹丕見識到了郭女王的智慧之後,從心底裡發出了愛。

    第五個,郭女王與曹丕同患難,在不被曹操欣賞的那一段路程中,是郭女王陪著走過來的,給予了愛的支援,共同走過這樣一段奪嫡之路。最後曹丕坐上了帝王的寶座,功勞肯定有郭女王的一份。

    所以,以上種種理由,讓曹丕對顏值出眾的甄宓的愛,轉移給了對智慧出眾的郭女王。

  • 13 # 大鍋故國神遊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成兩個層次來解答。

    關於郭女王能夠得到曹丕的寵愛,我想主要是有下面兩點原因。

    一、郭女王自身的優秀素質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郭女王都是漢末三國時代一位極其優秀和出色的女性。一般認為郭女王出身低賤,本身是被作為禮物送給曹丕的。這裡筆者覺得可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郭女王后來淪落為奴婢,“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完全是漢末戰亂的結果。考察郭女王的家世,“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三國志·后妃傳》)。《魏書》又說:(郭女王)父永,官至東漢的南郡太守(秩兩千石高官),諡敬侯。這裡透露出來一個重要的資訊,那就是郭女王的家族世代為官,而且父親曾任南郡太守。按照仇鹿鳴先生的說法,郭女王的家族是典型的郡中大姓。

    本來曹魏的皇后,出身低賤的不少,這個本身不是什麼值得多談的問題。但是郭女王出身大族,意味著她應該是受過很好的教育。有了這個前提,就能很好地解釋她入宮之後為什麼能表現出高超的權謀和智術。

    《三國志·后妃傳》:

    “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

    從這條史料裡,我們看到郭女王在東宮時,就因為“有智數”而經常“獻納”。彼時正值曹丕和曹植爭位,她為曹丕登上世子之位,是出過很多力的,畢竟史書直言“後有謀焉”。其實這也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後來曹丕那麼寵愛她。

    郭女王身後諡號“文德皇后”,而她生前最為仰慕的剛好就是漢明帝明德皇后。關於郭女王賢良淑德的記載,在史書中比比皆是。前面我們說了郭女王智商高有權謀,然而實際其情商更高,更有真正的大智慧。

    《魏書》:

    “後自在東宮,及即尊位,雖有異寵,心愈恭肅,供養永壽宮,以孝聞。是時柴貴人亦有寵,後教訓獎導之。後宮諸貴人時有過失,常彌覆之,有譴讓,輒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為之頓首請罪,是以六宮無怨”

    郭女王身受榮寵,還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對皇太后卞氏極盡孝道,還能處理好和後宮其他嬪妃的關係,做到“六宮無怨”,這一點殊為不易。

    最後談一下不能免俗的話題,就是郭女王的是否美女的問題,這個問題看似於史無據,難以實證。曹丕經常帶她出席一些公開場合不說,她甚至還能夠出現在和曹丕好友吳質等人的私交聚會中,郭女王的長相應該還是很漂亮的。

    縱觀郭女王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素質出眾,賢良淑德,幾乎沒有什麼“黑點”的古典時代完美女性的形象。這樣一個女人,得到曹丕的盛寵,應該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二、郭女王和曹叡親如母子關係融洽

    受一些影視作品或者三無網文的影響,很多人的感官印象是曹叡和郭女王的關係很差。實際上,稍加考察史料,我們可以看到郭女王和曹叡的關係非常好,這當然也是影響曹丕對於郭女王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了。

    有一種說法是郭女王害死甄宓,導致曹叡記恨郭女王,所以兩人的關係是很差的。實際上,這個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甄宓死的時候(黃初二年),曹叡已經17歲了,不可能對自己的生母的死因一無所知。以郭女王的智慧,也不可能愚蠢到害死了甄宓,還要去搶她的成年兒子。曹叡其實是個精明強幹的人,孫權曾經說他無法掙脫輔政大臣的控制,光是在這一點上他就大大超出了孫權對他的預料。不僅如此,曹叡還牢牢地壓制住了司馬懿,做到了政由己出。

    然而這樣一個曹叡對郭女王是什麼態度呢?在郭女王生前自不必說,曹叡侍奉郭女王孝名直到晉代都還在被廣為傳頌。而郭女王死後,曹叡還不斷給郭氏家族賞賜和進封。如果說曹叡恨郭女王,這些事情恐怕很難解釋。

    三、郭女王和甄宓並沒有什麼激烈鬥爭

    經過前面兩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郭女王得寵,完全是自身素質出眾的原因。最多隻能說郭女王得寵,客觀上產生了甄宓失寵的結果。如果一定要給甄宓找出失寵的原因的話,可能她之前袁家兒媳的身份,再加上年長色衰,或許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吧。

    而且我們專門談到郭女王在後宮人緣極好,做到了六宮無怨,並沒有刻意針對過誰。而且就當時的情況來看,甄宓已經失寵,曹叡的情況並不樂觀。曹丕當時也並不喜歡曹叡,曹叡一度還被廢為平原侯,如果不是郭女王收其為養子的話,曹叡能否承繼帝位,應該還有相當的疑問。

    所以,這也就是後來曹叡對郭女王心懷感激,厚待其家族的重要原因。

    從這個角度看,郭女王和甄宓也不會有什麼激烈的鬥爭。說郭女王害死甄宓,完全是無稽之談。

    結論

    郭女王得寵,完全是因為自身優秀出色。甄宓失寵,是有一些自身的客觀原因。

    當然,郭女王得寵,客觀上導致了甄宓的失寵也是事實,然而這裡面並沒有什麼特別激烈的鬥爭。

  • 14 # 歷史隨筆

    1、喜新厭舊是人之本性

    可以說99%的人都是喜新厭舊的,尤其是男人對待女人,就像女人對待衣服一樣,就是永遠都覺得新的更好,總覺得缺一件的感覺,曹丕最初被甄宓吸引,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甄宓有傾城之美貌,娶回來之後也是相當寵愛,否則就不會跟她生了兩個孩子了,正所謂相愛的時候看一個人,啥都是好的,甄宓是袁熙的妻子不算啥,年齡比他大5歲也不算啥,被自己弟弟仰慕也不算啥,反正千金難買我喜歡,但是時間久了,過上幾年,三年之癢七年之癢來了,那些曾經不算啥的“汙點”就被放大了,這是基於人之固有的本性,即使沒有其它因素,兩人感情要一直保持熱度也是需要雙方不停改變不斷成長的,而甄宓和曹丕顯然是在相處中漸行漸遠了,成長不在一個頻道上。

    2、文人和武夫的距離感

    甄宓除了是絕色美女,更是一代才女,所以才跟曹植那麼有共同語言,惺惺相惜,而曹丕雖然文化方面並不差,但他的才能更多體現在政冶權謀方面,對詩詞歌賦方面還是遠不及曹植和甄宓,他們的結合就類似於一個博士女嫁給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富二代,沒有共同語言呀,我理解不了你的打打殺殺權謀詭計,你也欣賞不了我的才情,更要命的是那個能欣賞我的還是小叔子。

    3、小叔子覬覦加郭女王出現

    很多人把這2個因素當做導致甄宓和曹丕決裂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我看來,這兩個因素只能算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像第一段所說,愛的時候哪怕你是二婚,哪怕無數人對你垂涎那都不叫事,反而越有人惦記越發覺得寶貝,等到手了,玩膩了,兩個相處出現隔閡了,自己的才情趕不上老婆,本來之前一直因為才情趕不上曹植從而不受父親寵愛而介懷,如今又因為才情不夠不被老婆欣賞,對曹丕來說實在是一件傷自尊的事。而郭女王知他懂他,打心裡欣賞他,並且兩人都一樣的有江湖氣,頻道更相同,既然有更匹配的,甄宓失寵就成了必然。

  • 15 # 歷來現實

    “江東大小喬,河北甄宓俏”,可見甄宓的美貌在三國時期的出類拔萃。

    甄宓不僅容姿傾國,出身也十分高貴,甄氏祖先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孫,而甄氏家族在漢朝時就擔任了太保後承、大司馬之職,封國公,到甄宓的父母也仍然皆位列封侯。  

    漢末時已經形成了十分重的門戶風氣,所以有著高貴出身的甄宓也自然要許配給門當戶對的人家。

    當時最為顯赫的人家就要數汝南袁氏,其家主袁紹以及其弟袁術是當時最強的諸侯,袁術還一度有過稱帝的舉動。袁紹統一河北,甄宓被袁紹的次子袁熙聘娶為妻,但這對夫妻剛剛成親一兩年,就因為袁熙領幽州刺史一職分隔兩地;官渡戰後袁氏潰敗,袁熙在外被殺,而留在鄴城的甄氏就被曹丕所發現,驚豔於其美貌納入身邊。  

    甄宓曾經確實獨得寵愛,擅室數年,生下了未來的魏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

    漢魏時對於改嫁的風氣比較開放,曹家更是不拘於此,曹操的妻子卞夫人是魏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陳思王曹植、蕭懷王曹熊的母親,即便她是個是六嫁的歌姬,所以當朝少有史官對甄氏的改嫁有指點非議。

    但甄宓本人德行也頗為貴重,首先是孝順卞夫人,對卞夫人的安泰關懷備至,而且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卞夫人照料;其次她在後府中頗有賢德,常勸說曹丕多納賢德溫淑的女子入府,重視子嗣。

    雖然有德如此,但甄宓並非無才。甄宓本出身名門,又自小早慧,博聞強識,悟性很好;而且她不認同女子就該埋首針線之中,而是要鑑古今以知得失,所以又被贊為閨中博士,有一篇樂府《塘上行》存世: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詩詞哀慼動人又不失其格,可為其人寫照。  

    雖然甄宓的種種舉動在如今的女性眼裡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確實這符合所有男性描述中對女性理想形象的期待。所以甄宓歷來不論是在史書還是在詩文裡,大多是被同情被讚美的物件。  

    而郭女王走的和甄宓不是一個路子。郭氏少清慧,父親因為驚奇於此道:‘吾此女,女中王。’遂以‘女王’為字。

    但她父母早亡,而且出身也低。她在戰禍中流離飄泊,後寄身在銅鞮侯家。曹操為魏公時,郭女王選入東宮,被比她小三歲的曹丕所喜愛,此時曹丕與曹植的奪嫡之戰愈演愈烈,郭女王有謀士之才,時時向曹丕獻納良策。

    曹丕被立為太子,就有她在其中籌劃的緣故。與甄宓相比,郭女王顯然是個更為強勢和主動的人。甄宓立德都在後宮,郭女王卻能立功於前朝。

    在217年左右,甄氏失寵,郭氏得寵。後來甄氏被棄於鄴城,郭氏代替甄氏成為曹丕的身邊人,221年甄氏就被賜死,而《資治通鑑》、《魏略》、《漢晉春秋》都認為這和郭女王進讒言誣陷甄宓心懷怨懟、詛咒曹丕有關。

      從郭女王的種種表現流露出來的性格來看,主動除去這個形象不大卻始終存在的瘡疤是有可能的。畢竟甄氏是曹叡的生母,即便甄宓不再受寵,也可能憑藉兒子翻身。

    而甄宓死後郭女王也確實獲利了,她成為了曹叡的養母,也成功地在曹叡繼位後被尊為太后。

    但有一個問題在於,甄氏被賜死時曹叡已經十七歲,如果真是郭氏讒言,曹叡還會讓郭氏當九年養尊處優的太后,並在死後對其族人加以追封嗎?  

    郭女王在為後的時候其實也頗有立德之功。她崇尚簡樸,不喜樂舞鋪張,侍奉卞太后也十分孝順,對妃妾也很寬厚。

    但其出身若此,從曹丕封她為貴嬪,作為後宮之首的時候開始,臣子對她的質疑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乃至於後來計程車大夫在揣測郭女王時總不免帶著偏見。

    早在曹丕欲立郭氏為後時,就有人反覆上書說歷來賢君都對立後這件大事格外慎重,總是在世族豪門之家選擇知書達禮的淑女來統領六宮;如果陛下因寵而立她為皇后,使身份微賤的人驟然顯貴,那麼後世恐怕會出現上下失序,綱紀廢墜的局面。  

    臣子們一再呼籲皇恩盛寵不可高於門第尊卑,但曹家人偏偏是絕不聽這一套的,畢竟曹家本非高門,不全是世家的立場。曹丕本人也繼承了曹操不濫私情的性格,甚至顯得有些冷血:曹丕昔日獨寵十年的枕邊人在他賜死時被令用“發覆其面,糠塞其口”,十分悽慘,就為了讓她魂魄不得鳴冤,這種行為用今天的話來說卻是可以說是相當“渣”。  

    曹丕最後的行為如此絕情,之前也應該是有原因的。

    他們感情最終淡薄如此,原因可能有下:

    其一,甄氏正是眾臣口中的高門名媛,知書達禮,但對於曹丕而言她卻只是個美麗的花瓶,不夠有用也不夠有趣,年華老去之後恐怕難以逃避被厭棄的下場,郭女王則正好相反;

    其二,則是史上頗為流傳的甄宓和曹植之間可能有的一段戀情。  

    甄宓是高門才女,集美貌、才學、德行於一身,對於曹植又算是求而不得的物件,如果這樣的戀情真的存在也不難理解。曹植從214年開始一直在鄴城,217年前可能去了洛陽,而甄宓一直留在鄴城,兩人因才華而多有交往的可能確是有的。

    但無論他們的交往是什麼性質,鄴城時期陷於世子之爭的曹植都是曹丕的政敵。  

    曹丕這個人對感情拎得很清楚。即便曹植是感性之人,對長兄曹丕“翩翩我公子,機巧忽入神”一般讚歎,曹丕就是曹丕,政治上並不手軟。如果甄宓與曹植有所來往,曹丕的提防與厭棄則必然會對她下死手。  

    李商隱曾有詩“宓妃留枕魏王才”,依據便是《文選》裡有一段寫在《洛神賦》前,寫甄宓仙逝後託夢枕上,向曹植表明心跡的故事。而賦本身的主角洛神也是至美而至朦朧,主人公終究不敢也不得觸碰,兩人最終無緣而別。

    “悼良會之永訣兮,哀一逝而異鄉”,如此多情的語句和構思實在很難讓人對其“借美人喻政治”的主旨不產生懷疑,只是到底也沒有證據,只能流為傳言。  

    生而受上天如此優待的甄宓卻毫無轉圜之力地輸給年少年窮困一時的郭女王。然而“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雖然可惜,但她也勝在了一些寵愛輸贏以外的地方。

  • 16 # 希望星晨58298869

    自古“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儘管早在戰國時期呂不韋就發出了這樣的警告,但到東漢末曹魏時期,依然有這樣的悲劇重演,這段精闢的論斷,放在甄宓的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曹丕佔有袁紹兒媳甄宓的時候,甄宓還只有22歲,當時她膚白貌美,成熟端莊,嫵媚動人,而曹丕還是一位18歲的懵懂少年;甄宓進曹府後,被曹丕獨寵了數年,甄宓有過一段悠哉遊哉、養尊處優的日子;但當生下兒女後,貌與時馳,年老色衰;曹丕又娶了諸多年輕貌美的側室,對甄宓的愛已成昨日黃花,有自知之明的甄宓為留下溫情,甚至支援曹丕納妾。

    甄宓曾被曹丕寵愛,後來為什麼爭不過郭女王?

    1.郭女王只比甄宓小一歲,按說半斤八兩的,不應該比甄姬有優勢,且她在嫁給曹丕的時候,接近三十歲,在當時,不是殘花敗柳,最低是半老徐娘了,所以,郭女王能夠被曹丕寵愛,不僅僅靠如花的美貌,還有自己的聰明才智。郭女王精通謀劃,對政治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和悟性,屬見風使舵、運籌帷幄、長袖善舞的型別,就是說有行政管理能力,曹丕在爭儲過程中,郭女王推心置腹、處心積慮為其出了不少的力氣,也立下了功勞。而甄宓儘管有一定的文學素養,但她完全是靠著美色獲得寵愛的,郭女王是憑能力上位的;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紅顏會逐漸老去,而能力會隨經驗的豐富而增長,因而兩人都年老色衰的時候,郭女王在曹丕面前仍能光彩照人,甄姬卻黯然失色。2.甄宓是直爽的人,不會工於心計,不懂明哲保身,這樣的人易受打擊。曹丕曾經想趕走侍妾任氏,因為任氏並無大的過錯,善良的甄宓就哭著給任氏做辯解,但曹丕已厭煩了甄宓,鐵下心來,還是趕走了任氏,從此二人由小吵小鬧,轉為曹丕不再寵幸甄宓了。此後,甄宓被留守在鄴城,自己的兩個孩子魏明帝和東鄉公主都被曹丕的母親從身邊帶走了,而郭女王也跟隨曹丕到了洛陽,顯而易見,甄宓的性格帶有悲劇色彩,與政治人物相處,是不能感情用事的。

    3.甄宓沒搞好群眾關係,她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能力,屬宮內生活中的弱者,後來,街頭井坊傳言,說甄宓經常說曹丕的壞話,曹丕勃然大怒,就將甄宓殺死了(一說賜死)。

  • 17 # 亭安讀書

    甄宓的死因,眾說紛紜,有較多史料中,的確稱是郭女王進譖於曹丕導致甄氏被賜死。可即便如此,甄宓的死,只能算是後宮爭鬥導致身死,不能算是失寵。

    因為《魏書》中記載,公元220年十月,曹丕接受漢獻帝禪位等級稱帝,大臣建議冊封甄宓為皇后,甄宓拒絕了三次。而在221年六月,甄宓去世,《魏書》給出的死因是病逝,符合之後書中曹丕悲愴,追贈甄宓皇后璽綬。

    如果這是為真,那麼甄宓就不算是失寵,而是另有隱情。

    可是裴松之對於陳壽《魏書》的註解,懷疑陳壽為了保全皇室顏面,重新對甄宓的死因記載為,甄宓是因郭氏等女受寵,自己失寵而有怨言,被曹丕賜死。

    相對於魏書中記載甄宓是病死,裴松之與其他人都認為是郭女王得到曹丕寵信,進讒言,而賜死失寵的甄宓。

    以上,對於甄宓死因,與郭女王得寵並不矛盾,而【甄宓曾經那麼被曹丕寵愛,後來為什麼爭不過郭女王?】的真相,在我看來是,集中在曹丕稱帝到賜死甄宓的那段時間內,也就是公元220年十月,到221年六月之間。

    公元220年元年,曹丕即王位,五月封曹叡為武德侯,十月漢獻帝禪位於曹丕,山陽公送自己二女給曹丕,之後有了郭氏與李、陰為曹丕寵幸,甄宓失寵有怨言被賜死之事。

    要知道當時甄宓年近四十,兒子曹叡已經十七歲,正是當時有心稱帝的曹丕,謀算立為太子的合適年紀人選。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甄宓為原先袁紹之子袁熙之妻,所以甄宓的出身並不好。

    並且,寵幸數載的甄宓,曹丕稱帝一年就馬上賜死,過程有些太快了。什麼郭女王爭寵的理由,實在難以說的通謀算多年稱帝建魏的曹丕。“建安三曹”不是庸人。

    那麼,稱帝之後,不足一年就賜死有著合適年紀太子人選曹叡的親母,目的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應該不是隻因為郭女王的“讒言”和甄宓自己“多怨言”。

    真相應該更接近於漢武帝當時“子貴母死”的決死鉤弋夫人的做法。曹丕即位稱帝,有心立曹叡做繼承人,那麼出身不好,卻“尊貴”又名聲還不錯的甄宓,當然會是曹丕忌憚的。

    所以,趁機寵信郭女王,找機會賜死“因子而貴”的曹叡親母甄宓,則是最好的選擇了。

    當然,這只是根據除《魏書》中關於甄宓的記載得來的猜測,如果按照魏書中記載,甄宓是死於疾病,那麼這個猜測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從各種記載中,甄宓親子曹叡對於郭女王的態度,可以看出,當時十七歲經歷母后被賜死的曹叡,已經認定害死甄宓的“真兇”就是郭女王。

    而這樣就好理解了,題目的答案就可以簡單歸納為:曹丕欲立曹叡為太子,忌憚母憑子貴的甄宓,藉助寵信郭女王之際,賜死有怨言的甄宓。

  • 18 # 木石講古

    我認為《三國志》記載錯誤,甄宓和郭女王是兩個聰明的女人,都得到了曹丕的寵愛。之所以有甄宓爭不過郭女王的說法,最早來源於《魏略》。《魏略》是魏國郎中魚豢私自撰著的史書,甄宓被賜死就是源於此書記載,後來《三國志》引用了《魏略》的說法:甄宓表面上因為發了牢騷被賜死,實際上是因為曹丕寵愛郭女王。

    甄宓是東漢末年上蔡令甄逸的女兒,傳說未出生的時候,母親夢見一位仙人飄入了房中,輕輕將玉衣蓋在自己身上。甄宓出生後,又有算命先生劉良指著她說,這個女娃子貴不可言。甄宓八歲時別的孩子去看戲,她卻一個人獨處;九歲喜歡書法,看見字就認識;十四歲二哥去世,母親對寡嫂不好,她勸母親要像愛閨女一樣愛寡嫂,她也和嫂子一起親密相處。以上的事情真假參半,總之家裡從小給她塑造了一個不凡的人設。這顯然是極為成功的,袁紹聽說甄宓這麼神奇,於是親自登門求親,讓二兒子袁熙娶了甄宓當媳婦。後來,袁紹兵敗,曹丕見甄宓長得傾國傾城,搶到家裡也當媳婦。這是公元202年。當時曹丕18歲,甄宓23歲,兩個人恩恩愛愛,生了一對小兒女,兒子就是後來的魏明帝曹叡,女兒是東鄉公主。甄宓嫁給曹丕後賢惠得很,經常勸曹丕多納妻妾,開枝散葉。曹操外出打仗,卞後、曹丕和兒女都跟去,甄宓有病留在鄴城。一年多才回來,卞後看見甄宓氣色很好,問她想不想孩子。甄宓回答孩子跟在您身邊我有什麼可擔心的?得到卞後的歡心。但是,此後畫風突變,《三國志》記載曹丕當了皇帝,空了皇后也不許給甄宓,並且甄宓因為失去寵愛,頗有怨言。曹丕大怒,將甄宓賜死,並以披髮覆面、口含米糠的形式下葬。後來甄宓的兒子曹叡當了皇帝,懷疑是後媽因爭寵害死了甄宓,多次哭著問後媽是怎麼害死了親媽。後媽很生氣,回答說:“你爹做的事怎麼問我?你想向你爹尋仇,為親媽殺死後媽嗎?”曹叡氣急敗壞,處處刁難,最終逼死了後媽,並且讓她下葬時像甄宓一樣披髮覆面,口含米糠。

    到這裡,就可以引出另一位女主了。她的名字叫郭女王,就是曹叡逼死的後媽。郭女王出生在官宦人家,父親是南郡太守郭永。郭女王小時候很聰明,郭永說我閨女就是女中之王啊,於是取字女王。以上與甄宓的玄幻出生類似,筆者認為存疑。郭女王命苦,父母早亡,喪亂流離,在銅鞮侯家做奴僕,後來送曹丕做丫頭。郭女王智商很高,經常給曹丕出主意,幫助他成為接班人,倍受寵愛。曹丕當了皇帝后決定立郭女王為皇后,大臣們認為郭女王身份貧賤,不配當皇后。曹丕對此不屑一顧,最終破除門戶之見將郭女王立為皇后。郭皇后也不負眾望,母儀天下。曹丕各小老婆有了過失,她主動承擔責任,且為人簡樸、不講排場,並嚴格要求自己的孃家人。

    以上可以看出,甄宓和郭女王均非常人,情商、智商爆表。這樣的人出現爭寵至一方被賜死,實難理解。筆者相信《魏書》的說法,甄宓最終病重去世,與郭女王受寵無關。得出這個結論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曹丕是個花心大羅卜,不僅妻妾眾多,還把曹操留在銅雀臺的所有侍妾全盤接受,連老媽都罵他不是東西。甄宓瞭解曹丕的德行,從本身的性格出發,也不會向曹丕邀寵。而且即使有怨言,發了牢騷,只能讓曹丕反感,起不到密切感情的效果。因此,甄宓不會有怨言。

    二是郭女王受到曹丕寵愛不是靠容貌,而是靠智慧。曹丕東奔西走,從未帶過甄宓,天長日久,年長色衰,甄宓根本稱不上郭女王的競爭對手,有的是年輕漂亮的小姑娘等著曹丕的寵幸,那才是郭女王需要提防的目標。

    三是曹叡對郭女王一直很好。他在公元226年即位,郭女王死於公元235年。如果甄宓因郭女王而死,曹叡犯不上等九年。而且,郭女王死後按其遺囑,葬在首陽陵(即曹丕之陵)西側,曹叡為郭女王服孝舉殯,並追諡其為文德皇后。公元236年,曹叡改封郭女王父親郭永為觀津敬侯,母親董氏為堂陽君。追封郭後兄弟郭浮為梁裡亭戴侯、郭都為武城亭孝侯、郭成為新樂亭定侯,都派使者手捧策書,以太牢進行祭祀。

    因此,甄宓曾經那麼被曹丕寵愛、後來爭不過郭女王的情形不存在。《三國志》引用《魏略》記載當有誤。

    ·

  • 19 # 漫步史書

    史書上毫無疑問的是,對郭女王抹黑了。凡史書上,對女性的記載,大部分都有些誇大其詞,甚至上升到國家興衰的高度上,但實際上是否如此,千秋後世自有公論。甄宓是野史小說中記錄的名字,而正史中不見記載,甄氏出身上蔡令甄逸之女。但甄宓的父親在她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可以說是家道中落,不過甄氏的幾個兄長都十分有能力,因此甄氏家族在河北也算是一個名門大戶,但這一切和甄宓都無關,建安中期嫁給了袁紹次子袁熙,但也僅僅只是為妾室。後來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留在冀州侍奉袁紹妻子的甄氏也一併被俘,因為長得漂亮,所以在曹操的允諾下,曹丕去甄宓為妻。實際上大家能看出來,直到這時候,甄宓的地位才略有提升,曹操之所以默許曹丕娶甄氏,也有籠絡河北民眾情緒的意思,畢竟袁紹在這個地方經營日久,勢力盤根錯節,而甄氏一族在河北當地頗有民心,適當的拉攏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曹丕同樣是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對甄宓一方面是真的喜歡,畢竟長相擺在那裡,而來甄宓身後的勢力也足以幫助曹丕站穩世子的腳跟。要知道曹丕在娶甄宓之前已經有正妻任氏,但為了甄宓,還是義無反顧的將任氏休掉了。郭女王是曹丕還沒登基時候又娶的妾,算起來郭女王的父親郭永是南郡太守,但很可惜也很早就去世了,郭女王家道中落,後來才因緣際會嫁給了曹丕。後來曹丕繼位以後,甄氏為大,封為皇后,而郭女王是僅次於皇后的貴嬪。後世之所以同情甄氏,主要是因為在史書上記載中,甄氏為人十分孝順,而且性情溫和,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曹操西征,曹操卞夫人原本是隨軍出發,但是走到半路上卻生病了,所以留在孟津,當時甄夫人聽說了這件事情,急得寢食難安,時常偷偷哭泣。身邊的人都告訴他卞夫人身體已經好了,他還不信,知道卞夫人親自傳信給她,這才使得他安心。但郭女王的記載就不一樣了,三國志中說她謀士之才,時時向曹丕獻納良策。在曹丕繼位的道路上,郭女王曾經出過不少的計策,才使得曹丕順利的繼位。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加上小說演義中的描述,就成了郭女王為了爭寵,故意在曹丕面前讒言,害死了甄宓。事實上,在曹丕繼位以後,除了甄宓和郭女王以外,光嬪妃就娶了十多個,其中還有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些後宮女子無形中分去了曹丕許多的寵愛,甄宓有所不滿,結果被曹丕得知後,下令處死,此時距離曹丕登基不過僅僅2年,之所以這樣和古代封建統治者喜新厭舊的情緒不無關係。

  • 20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甄氏為曹丕所納以及最初的受寵,都是因為色。

    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三國志》

    《三國志》一向以簡略著稱,所以對曹丕跟甄氏的初次相見毫無細節描寫,但在裴松之的註解中,全都出現了曹丕為甄氏姿色所傾倒的記載。

    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歎之。——《魏略》顧攬髮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魏晉世語》

    這一年,甄氏22歲,正是年輕貌美,很快就迷住了曹丕,先後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美女終究變成大媽,甄氏也不可能逃脫這一定律,只不過她在徹底變成大媽之前,就被曹丕處死了。

    從史料記載來看,甄氏是個很聰明的人。甄家在河北是大族,家中儲糧很多,天下大亂時,饑荒流行,百姓倒賣金銀珠玉,只為買口吃的,甄家趁機買了不少寶物。這時候,十幾歲的甄氏勸說母親懷璧其罪,不如開倉賑濟,免得以後被人搶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甄氏從聰明在於理性,但在那個年代,女性很難獨立,甄氏的理性與附庸結合起來,變成古代難得的一種“賢惠”。

    曹丕納甄氏之前,已有正妻,那就是任氏,曹丕有了新歡忘舊愛,加上任氏在某些事情上惹惱了他,他就把任氏趕回孃家去了,結果甄氏痛哭為其求情,曹丕不聽,仍將任氏送回孃家,又將甄氏扶正。

    這段已經難以理解了,用甄氏怕人說壞話來解釋太牽強了,之後甄氏還曾多次勸曹丕廣納姬妾,這點倒是非常符合古人對女性賢良的要求,可也證明甄氏為人是比較古板的。

    曹丕雖是皇帝,卻也是三曹之一,論浪漫比不上弟弟曹植,卻也比普通人要強很多,跟這樣的妻子相處久了,還會有感情嗎?

    相比之下,甄氏的對手郭女王就要強多了,論姿色她可能比不上甄氏,她也只比甄氏小一歲,靠年輕貌美上位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智商,而且是政治上的智商。

    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三國志》

    一個能在政治上幫助自己的賢內助,加上姿色又不錯,足以保證曹丕對郭女王比較長期的寵愛,反觀甄氏,在政治上並無作為,一旦色衰而愛馳,必定是愛弛則恩絕,一些小事都有可能丟了性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語文教育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