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luck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從未停止,主要是由於雙方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自然條件導致雙方發展走上了不同方向,遊牧民族幾乎就是貧瘠、落後、野蠻的代名詞,而中原王朝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富饒、先進、文明。所以,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

    貧瘠VS富饒

    這主要是由於氣候原因造成的,北方遊牧民族一直以遊牧為生,並不是他們看不到農耕文明的先進性,而是由於氣候原因導致他們生活的土地根本沒辦法種莊稼,他們只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遊牧生活方式,這是一種被動的選擇,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正因為遊牧是一種較為落後的生產方式,再加上時不時的天災,導致北方遊牧民族極為貧瘠,百姓只能為了生存而掙扎。

    而反觀中原王朝,同樣由於氣候原因的影響,大部分地區都是極為適宜種植莊稼的,這就造成了中原王朝以農耕為主的生活方式。農耕顯然要比遊牧更加先進一些,因此即使處於戰亂年代,處在百業荒廢的時期,相較於北方遊牧民族,中原王朝還是要富饒的多。

    為了生存而掙扎的貧困人群,旁邊恰恰生活了一大群富戶,這豈能不產生衝突?

    落後VS先進

    正如前文所說,北方遊牧民族大多數時期都在為了生存而掙扎,這種情況下他們是根本沒有辦法去搞建設和發展的,再加上游牧民族需要經常遷徙,所以遊牧民族的城市化水平極差,而城市化水平則完全反應了一個民族的發展水平,從這一點上來講,遊牧民族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無疑是全面落後於中原王朝的。

    而中原王朝則不同,農耕社會比遊牧民族無疑穩定了很多,因此中原王朝除了少數時期因戰亂導致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外,極少出現遷徙的情況,因此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甚至從唐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百萬人口規模以上的城市。同樣由於較為富足的原因,中原王朝的科技、文化、教育、娛樂、商業等各方面,是要完全碾壓北方遊牧民族的。

    落後的文明羨慕不羨慕現金文明?答案是肯定的,誰不想過上舒服的日子。所以,大多數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在強盛起來後,無疑都選擇了南侵。

    野蠻VS文明

    這則是由於文明的生存方式決定的,由於草場能夠養活的動物有限,這決定了遊牧民族更多是以部落形勢生存的,而這又導致遊牧民族除了契丹、遼國、蒙古等少數時期,在大多數時期都處在分裂狀態。而這些部落又因為生存資源的問題,經常爆發戰爭,這導致遊牧民族極為善戰,且發動戰爭以掠奪為主,通常採取的都是以毀滅和掠奪為主,而不以建設和統治為主的野蠻戰爭方式。

    中原王朝再次相反,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原王朝更多以聚居為主。這種情況下,中原王朝作戰通常以佔領和統治為主,這同樣決定了農耕文明更為強大的同化能力,這是保證中原王朝在較長時期內能夠維持和平和統一的根本。

    野蠻的掠奪和文明的同化,同樣決定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即使蒙古和後金能夠佔領中原,但要統治中原王朝,他們同樣需要轉化為農耕文明,而這也導致他們最終被中原所同化。

  • 2 # 六六井

    遊牧本身就是靠天吃飯,把羊放出去吃草,飽了再轟回來。有天羊不夠吃了,便要想別的法子。他們對天的認知甚於對人的認知,人定勝天是不適合他們的。農耕文明正好相反

  • 3 # 希爾大大

    其實不能說遊牧民族就喜歡發動戰爭,硬要這樣問的話,我會說是因為氣候變冷等天災引起的,你會信嗎?當整個國家因為冰凍、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大片農業產地顆粒無收,使得物價飛漲,在古代,生產力低下,國家沒有大規模救災的能力,特別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旦牧草被凍死,牛羊沒有食物,大片餓死,如果不發動戰爭掠奪,等待他們的結果也就是餓死。 而遊牧民族都很崇拜狼,甚至把狼當做他們的圖騰,他們認為只有和狼一樣,團結、兇狠,才能夠在物競天擇的自然環境中獲得生存的機會,在無數的民族消亡史中,他們做到了。他們不喜歡戰爭,只是當生死存亡之際,只能透過戰爭獲得延續族群的機會。

  • 4 # 維C牛奶咖啡糖

    秦漢有匈奴 西晉有五胡 隋唐有突厥,兩宋有元金 明有後金。

    中原農耕文明比較容易積累財富糧食衣服什麼的 遊牧就收益低些,看著眼紅就搶

    由於它們不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會積攢糧食,而且糧食這種東西,比肉類要更加容易儲藏。且農耕這種獲得食物的方法,比遊牧更加安全和可控。在遇到不可抗力的天災時,農耕民族受到的傷害最小。而遊牧民族只能靠掠奪農耕民族的糧食來度過難關。不是它願不願意入侵的問題,而是不入侵就得滅亡的問題。每次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都是在氣候鉅變之後。氣候鉅變使得饑荒大規模爆發,為了活命,於是都向條件好的中原進攻

  • 5 # 過一天少一天

    遊牧,這兩個字,重點是遊,到處遊蕩,一不小心就踏入了定居生活的民族地盤,產生摩擦導致戰爭。

    再說牧字,他們放牧,所以沒有糧食,也沒有布匹,人畢竟還是雜食動物,只吃肉,是會受不了的,尤其羊肉,會讓人暴躁,他們放牧吃羊肉,吃著吃著就暴躁了,想別人老婆了,想吃點糧食、水果了,想去出去看看了。

    文化方面來看,遊牧導致了他們沒有穩定的文化傳承,沒有傳統觀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完全不同於其他社會形態。

    自然環境方面來看,草原的環境大家熟悉的是夏天雨季的環境,水草豐美,白雲藍天綠草,但一到秋冬季節,大約滿天,北風吹的東倒西歪。定居的人們烤著火抱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時候,遊牧民族在寒風裡用雪水煮著凍死或餓死的牛羊,燒呢?燒啥?燒牛糞!還得夏天曬乾存好。

    你想一下,趕著牛羊到處亂跑,夏天玩曬屎,冬天玩燒屎,沒事還要帶著屎幹搬家。天天吃羊肉!天天吃羊肉!半年甚至一年見不到一個不是親人的人,不找點仗來打,是不是很無聊?很枯燥?

  • 6 # 吾乃八字眉

    第一,遊牧民族相對比農耕民族來說他們的經濟生產方式即遊牧對於氣候變化的承受能力更低,生存的環境也更加惡劣。許多情況下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季就可能給整個族群帶來滅頂之災。所以氣候的變化對於遊牧來說比農耕更具有破壞性。而地球的大氣候是有一定週期性的,整體溫度在一個時間週期內上下浮動,每當溫度降到一個低點時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被影響的程度更大,造成的饑荒等問題更深。為了解決饑荒等問題遊牧民族通常只能選擇對外發動戰爭來掠奪其他地區的資源。

    第二,與殘酷的自然環境進行搏鬥和遊牧這種生產方式的特點決定的遊牧民族對於戰鬥更加擅長,尤其是冷兵器時代。許多遊牧民族都是全民皆兵的,平時放牧與打獵,發生戰爭時可以做到全員參加。

    第三,遊牧民族的生產方式決定了其掌握了冷兵器時代最重要的戰爭資源,馬匹。遊牧民族可以低成本的大量使用馬匹,決定了其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手段更加多樣,戰術更加靈活。

    第四,遊牧民族發動戰爭的成本更低。遊牧民族在發動戰爭時基本不影響其進行生產活動,驅趕牛羊可以在任何有草的地方進行放牧,打仗的同時基本沒有影響到生產活動,後勤供給也因此而解決。

    因為以上的原因,歷史上的遊牧民族更喜歡發動戰爭。

  • 7 # 日常雜史

    人類一開始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食物,生存資源上。無論是個人,部族還是國家。

    遊牧民族喜歡發動戰爭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生存方式,遊牧民族本來就居無定所,哪裡有草就把牛羊放到哪裡,哪裡有吃的就往哪走。這就和中原民族有很大的區別,中原很早就開始農耕,生存地域相對來講穩定多了。而且會有存糧,但遊牧民族經常來去,存下來的糧食肯定不多,要不帶著來來去去太不方便,當生存資源不足的時候,特別是冬天,糧食又不能一夜間長出來,所以要活命搶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

    造成他們有這樣的思維的一個成因——我想肯定是一開始他們很容易得手,因為他們騎馬來去速度極快,估計中原百姓連樣貌還沒看清楚就不見了,更別說調集軍隊進行防禦了。此時進行搶奪的可能只是一小撮人,十幾百來號人。等中原民族開始把這群遊牧民族當成一個問題來看待時,組織防區時。遊牧民族發現一小撮人不容易得手,於是就也組織部隊把這場爭奪上升到戰爭級別。

  • 8 # 道乃天成

    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的衝突橫貫兩千餘年的中國歷史,可能是世界上綿延時間最長的文明衝突。我們這裡所指的遊牧民族主要生活在中亞、蒙古和東歐草原,這些部族通常被漢民族和羅馬政權稱為蠻夷(barbaric)。遊牧民族的經濟系統比較簡單,主要以畜牧業為經濟支柱。但是畜牧業高度依賴天氣條件。當氣候正常時,遊牧民族可以維持畜牧和人口的平衡發展,但是當出現異常氣候時(乾旱),由於草料的短缺,直接導致了人口糧的減少。襲掠周邊的農業民族,似乎成了遊牧部落唯一的求生方案

  • 9 # 翻開歷史書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搞清楚什麼是遊牧民族,以及有哪些特點?這樣我們就更容易理解遊牧民族為什麼總是發動戰爭。

    遊牧民族顧名思義就是以遊牧這種模式為主要的經濟形態來產生的一種遊牧文化。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態環境與一個民族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是息息相關的。

    由於遊牧民族主要在北方產生,當地相對土地資源貧乏、氣候條件惡劣,所以遊牧民族主要的以放牧為生,沒有固定的居所、人的性格比較豪放、人的體格也比較強壯,由於騎術的普及戰鬥力也較強、制度管制相對鬆散、而且物資積累有限,也就是產生的剩餘價值較少,所以需要不斷的採取掠奪的生存方式。

    我們中原民族主要是以農耕文明為主,相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我們是定居的民族、產生的剩餘價值也較多,所以我們比他們更早的產生了文明和政權。但是我們農耕文明的本質決定了我們是小農經濟固守田地、由於地理條件決定我們的身體素質也有差距,而且我們由於專制政權產生較早,由於穩固統治需要,也不允許我們普通百姓具有很強的侵略性。

    這樣一比較就會發現遊牧民族喜歡發動戰爭的原因了,就好比一個強壯帶有侵略性格的人又沒有吃飽飯,而鄰居很有錢身體也不太好而且還怕事,這不是一個天然的狩獵物件嗎。

     

  • 10 # 旅行青年說

    遊牧民族發動戰爭,也是為了以戰迫和。比如匈奴冒頓單于明明可以在白登山殺了漢高祖劉邦,卻故意放他一馬。無非就是想讓劉邦感念他的不殺之恩,從此年年進貢。匈奴人少,無法統治廣大的中原,扶持一個代理人才是正確的選擇

  • 11 # 府少爺的歷史觀

    首先

    遊牧民族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它必然是驍勇善戰的民族!

    遼闊的草原牧場 草肥水美 牛羊遍地 更是培養騎兵的絕佳場所!

    而正因為環境的重要性,天災對於遊牧民族的破壞也是最致命的!一場大雪 一場大風 一場蝗災 都有可能顛覆一個政權!

    而驍勇善戰的野蠻民族 在食物和土地極其匱乏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戰爭!也只有是戰爭!

    其次

    如果一個民族,在其發展到一個及其強大的階段時,土地和人口自然而然就成了必須品!而一個驍勇善戰又及其野蠻的民族, 除了戰爭根本想不到也沒可能用其他方法 獲得土地和人民!

    所以戰爭又起!

    興也戰,亡也戰! 所以歷史上的遊牧民族總是不安分的!

  • 12 # 大芊世界

    遊牧草原文明很窮,一直窺視著農耕文明的財富。而窮的地區為了生存,武力平均水平相對都很高。而富裕的農耕文明,大多愛安逸,國民的整體戰力普遍偏下。所以,遊牧民族發動的掠奪性侵略戰爭大部分都會勝利。

  • 13 # 行雲流水的坦克

    遊牧民族有“馬背上的民族的美稱”,是以畜牧業為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民族。給人的感覺他們隨草而居,居無定所,落後野蠻,好勇鬥狠。其實這是我們的誤解,遊牧民族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生存智慧和文明累積,他對大自然的理解與敬畏是超前的。祖祖輩輩一代一代傳下來,他們懂得保護稀缺的水資源,懂得輪換使用不同的草場放牧,懂得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所以才被無知的人誤解為居無定所,他們的智慧也讓他們形成獨特的文化,繁衍發展,甚至還出現了偉大的蒙古帝國,大清王朝。

    不過,話又說回來,中國北方大部分都是遊牧民族,他們的資源卻是匱乏。資源的大小和地盤大小成正比,然而他們勢力範圍沒有城牆保護,只是自己靠著是武力的大小來維持著自己的利益。他們在長期的搶佔別人和被別人搶佔地盤的反覆廝殺中形成了習慣,因為只有強大的人才能保護地盤和資源,有了地盤和資源才能生存下去。遊牧民族善攻不善守,歷史記載,北方遊牧民族掠奪邊關之後往往會自動退卻,從來不佔城池,也許他們也知道佔了城也守不住。過一段時間換個地方繼續掠奪,似乎把南邊富饒的城池也當場他們輪換放牧的草場。所以一直以來北方少數民族都是當朝的邊疆之患,從沒停止過。

  • 14 # 原本一回事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入手。

    做為遊牧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追逐水草,這是放牧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可以有合適的牧場,的到肥美的牛羊。 而好的牧場並不是很多,而且也並不固定在一處,這也就造成了草原名族經常發動戰爭的原因。

  • 15 # hello隔壁王叔

    幾千年來戰爭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取資源。遊牧民族的經濟系統是非常簡單的,主要以畜牧業作為經濟支柱,但畜牧業對氣候是非常依賴的,一旦氣候不好,牧草短缺,再大的部落都會陷入絕境。就拿明朝時期的蒙古和後金舉例,蒙古和後金地處北方,天氣寒冷,經常雪災,非常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再加遊牧民族本就不善於種植,更加導致糧食貧乏。遊牧民族長期食肉和奶製品,對鹽和茶的需求也是相當旺盛,但這些物質還有鐵,紡織品等等,都無法自己生產,只能從中原獲取,在明朝強盛的時候,遊牧民族大部分時候只能透過朝貢和互市獲取這些緊缺物資,透過輸入馬匹換取生活所需,甚至連做飯用的鐵鍋都需從中原買進,努爾哈赤起兵初期只有十三副鐵甲,也能看出他們鐵器方面的匱乏。當明朝衰落的時候,如果恰逢氣候不好,遊牧民族為了生存,高頻率的侵染中原就經常發生,只有從中原不斷的掠奪,這對他們來說是獲取資源最快的方式,但令努爾哈赤想不到的是,當初只是為了打打秋風,結果把大明啃下來了。

  • 16 # 瘋狗的輕武

    就拿古代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來說吧

    遊牧民族的生產特性特別單一,能自我滿足的也就是一些牲畜、肉、奶、木材、皮毛之類。但其他生活必需品,比如布帛、手工製品、金屬製品、鹽之類的玩意他們沒有。在中原還是諸侯林立的時候能自然形成一種商業邏輯關係,畢竟草原上的馬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各路諸侯都是要搶的,所以大家做做生意各取所需。比如說春秋戰國或者是三國時期的遊牧民族南下掠奪就很少,就是因為能做生意維繫生計,就不用打仗這種不划算的手段。

    當然,這不絕對。因為遊牧民族本身就是以小部落形式存在,有時候覺得搶東西比買東西來的方便時,南下掠奪的事兒也稀鬆平常。但這種小部落性質的搶劫規模很小,鬧騰不出啥。

    但是,一旦中原統一,這事兒就微妙了。因為一旦中原有個統一政權以後,對草原的馬匹需求量就減少,而且統一商業貿易這塊也由一個統一的中原帝國說了算,商業邏輯關係就這麼破了。那缺乏必需品的遊牧民族就只能靠搶,而想打劫一個統一的中原政權,那就得讓小部落先聯合起來。這也是為啥從漢代起,北邊遊牧每次鬧事兒都是以一個遊牧帝國的形式入侵,而且影響很大的原因。

  • 17 # 嵐水流殤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看法

    1.遊牧民族就是逐水草而居,在與大自然和野獸的鬥爭中擁有了強悍的體魄和野獸般的思維,在遊牧民族看來我沒有的東西就可以透過搶來獲得,所以遊牧民族通常都是好戰的。

    2.遊牧民族透過放牧得到的物資是有限的,基本上只有肉,皮,毛之類的畜產品,所以導致他們生活條件不好,而與之相對的確實農耕文明的物資充足,這就對遊牧民族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於是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得到這些物資,而戰爭就是成本最小的,所以遊牧民族經常發動戰爭。

    3.遊牧民族通常生活的地方條件比較惡劣,同時他們又不事生產,所以他們物資儲備不是很充足,尤其遇到災年更是無法滿足自身需求,這就使得他們必須透過戰爭還得到必要的物資來延續本民族的生存。

  • 18 # 文死賤武死顫

    記得早些年看一個紀錄片,紀錄片裡講一個牧民的小孩走出牧區,第一次看見樹,當時就感慨:為啥這棵草長的那麼高大!這從側面說明了過去牧區的資源是極其單一的,除了牛羊,幾乎是啥都沒有!但是生活除了牛羊,還得需要別的東西,怎麼得來,無外乎就是交易和劫掠。剛開始肯定是交易,但是當交易不能滿足自己的胃口的時候,劫掠就成了唯一的選擇,當劫掠從個人行為上升到部落或者國家行為的時候,自然就上升成戰爭行為了!

  • 19 # 最愛家國史

    不是遊牧民族喜歡發動戰爭,而是因為他們多生活在苦寒之地,生存環境惡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也造成了他們好勇鬥狠的性格,再加上生產力低下,生活資料的不足,就促使他們想辦法去搶奪、劫掠,而且在武力值方面,遊牧文明本身就比農耕文明有優勢,武力奪取自然是首選了。

  • 20 # 甲申十七年

    遊牧民族顧名思義馬背上的民族,追逐水草生活。他們不事生產,全民皆兵,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兵器、工具、糧食、布匹,一句話,身上用的手裡拿的,都需要靠搶獲得,所以才要時不時的發動戰爭,否則自己就活不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培養一個好兒子呢?求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