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美國陣亡的軍銜最高的軍官是美國人自己用轟炸機炸死的,義大利陣亡的軍銜最高的軍官是義大利人用高射炮從飛機上轟下來的。

    美國陸軍司令麥克奈爾

    麥克奈爾1904年畢業於西點軍校,他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34年晉升為准將,1942晉升中將,成為陸軍地面部隊司令,作為馬歇爾上將的助手。他曾擔任過美國陸軍訓練部參謀長,在陸軍的隱蔽和偽裝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所以在1944奉命參加諾曼底登陸,他被任命為第一集團軍司令。

    如果你去翻看諾曼底登陸主要指揮官,地面部隊的指揮官英國方面是蒙哥馬利,美國方面的是第一集團軍司令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也是美國最後一位去世的五星上將。而當時任美國地面部隊司令員的麥克奈爾則被自己人炸死了。而這次行動的方案代號是“眼鏡蛇行動”,是美國第一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親自制定的方案,其實方案沒啥大作用,最大的彩頭就是一下炸死了自己的上司。

    在諾曼底登陸開始後,戰鬥異常激烈,特別是先頭的第一集團軍,在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推進的非常困難。第一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制定了“眼鏡蛇行動”,希望用轟炸機炸燬德軍的地面設施。而作為陸軍司令的麥克奈爾前去前線視察,由於德軍和美軍的靠的很近,這次轟炸炸死的有德國人也有美國人,麥克奈爾就屬於那些倒黴催的被自己人炸死的美國人。

    在麥克奈爾死後,美國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並且他的三個老部下第一集團軍司令布萊德雷,第一集團軍副司令霍齊斯和第三集團軍司令巴頓抬棺。在1954年,麥克奈爾有被追贈四星上將。

    義大利空軍元帥巴爾博

    義大利空軍元帥巴爾博,被認為墨索里尼的接班人。巴爾博畢業於弗洛倫薩大學,他對航空事業擁有極大的熱情。在擔任義大利航空部長是重組了義大利空軍,很快把義大利空軍打造成了一直強大的軍隊,讓義大利空軍實力趕超了德國和英國,被譽為義大利空軍之父。

    希特勒旁邊的那位

    1940年,巴爾博乘坐一架運輸機前往英,意交戰區。當時僅有一架戰鬥機護航。在經過義大利防區時,義大利人以為是英軍空襲,結果義大利軍隊用高射炮把自己的元帥轟了下來。

  • 2 # 愛石頭的專業戶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的首場勝利,是一個名叫埃文斯.卡爾遜的海軍上校贏得的。可誰曾想到,這個勝利是卡爾遜運用八路軍游擊戰術的結果。中國抗戰初期,卡爾遜以美國海軍情報官的身份,幾經周折來到山西八路軍總部,見到了總司令朱德和政委任弼時。在此後20天的時間裡,他從兩位領導人那裡瞭解了八路軍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游擊戰術,興奮之極。1937年12月26日,卡爾遜跟隨一支八路軍部隊在朱德的目送下出發,目標是山西前線。這支部隊過村莊,爬高山,機動穿插,巧妙迂迴,讓卡爾遜讚歎不已。一年後,卡爾遜又隨這支部隊中的600人組成的分隊,執行一項截擊日軍的任務,32小時後,分隊終於趕到了90多公里以外的目的地,並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這個經歷讓卡爾遜終身難忘。1942年2月,回國後的卡爾遜奉美國海軍之命組建一支新型的海軍陸戰隊,專門擔負襲擊任務,這支部隊被命名為"襲擊者"營。卡爾遜將他在八路軍隊伍中學到的游擊戰術帶進了這支陸戰隊。1942年8月9日,一支由美國海軍潛艇組成的特遣小艦隊奉命悄悄離開珍珠港基地,向西南3000公里以外的吉爾伯特群島駛去。潛艇上載著215名"襲擊者"營的官兵。登陸後,卡爾遜將部隊分成小股,與守島日軍展開游擊戰,戰鬥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最終"襲擊者"營以犧牲30人的代價,消滅了300多日軍,並摧毀日軍小型運輸艦兩艘,無線電站兩座,水上飛機兩架,破壞了島上全部軍事設施的戰果。訊息傳來,美國國內一片歡騰,卡爾遜與他的"襲擊者"營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

  • 3 # 勇戰王聊歷史

    戴笠是一個複雜的集合體。

    全面抗戰爆發後,戴笠堅定地對其他人說,這次我們真的要打了。國民黨元老吳稚輝問他,武器經濟都差得那麼遠,拿什麼打呢?戴笠說:“哀兵必勝,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獨立平等的。”

    戴笠的情報工作特別厲害。我來舉幾個例子。

    1,日本駐南京總領事館副領事藏本英明自導自演了一出“失蹤案”,想嫁禍給抗日組織。日本政府以"日本人在華失蹤"為由,將軍艦開到南京下關江面,妄圖再次發動侵華戰爭。讓日本人沒想到的是,戴笠找到了“妄圖自殺”的藏本英明,搞得日本人顏面無恥。

    2,陳濟棠與李宗仁在1936年發動兩廣事變,共同反蔣時,戴笠再次出手,策反了陳濟棠的手下。粵軍第一軍軍長餘漢謀公開表示要將陳濟棠從廣東趕走。廣東空軍司令黃光銳率領全體空軍轉投蔣介石。陳濟棠迅速倒臺。新桂系雖然很團結,但是,也和蔣介石達成了和解。

    3,淞滬會戰時,戴笠奉命在蘇浙地區組建忠義救國軍。當時,戴笠在杜月笙的支援下,從日本人倉庫偷出來五千多支槍,組建了一萬多人的忠義救國軍。在此期間,戴笠經常往返於上海和南京之間,面對日軍飛機的掃射和轟炸,戴笠鎮定自若。

    4,戴笠的軍統還破獲了日軍密碼,能夠提前知道日軍轟炸計劃,提前組織人員疏散。日軍襲擊美國珍珠港前,戴笠就把這個情報告訴了美軍。之後的中途島海戰,美軍也是利用戴笠破獲的密碼,提前知道了日軍的行動計劃。

    5,抗戰時,戴笠屢次化裝深入日偽區,佈置情治系統。日軍對戴笠恨之入骨,也是因此,日軍對戴笠的通緝懸賞高於毛主席。

    蔣介石到臺灣以後曾說:“若雨農(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陸!

    近代教育家章士釗先生為代理題寫輓聯:

    “生為國家,死為國家,平生具俠義風,功罪蓋棺猶未定;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亂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後人評。”

    拋開政治,戴笠是一個奇才。戴笠這樣的能人,如果不是在國民黨那樣的腐敗政府任職,其下場可能會更好一些。民國政府如此腐敗不堪,想要出淤泥而不染,實在是太難了。戴笠的貪財好色,也是受到民國政府大環境的影響。

  • 4 # 薩沙

    很多人將敦刻爾克的黑鍋,扣在希特勒一人頭上。

    這是不對的。

    原來元首是背鍋俠:停止進攻敦刻爾克並非希特勒一人主張

    希特勒在二戰中的戰略,是有對有錯。

    德軍初期的一系列勝利,幾乎都是希特勒堅持的結果。

    比如法蘭西戰役之前,德國最高統帥部的將軍們,他們的計劃是一戰施裡芬計劃的翻版。

    將軍們要求強攻馬奇諾防線,預計傷亡50萬德軍才能有所突破,然後快速南下,消滅法國,再回頭對付蘇聯。

    但希特勒認為這個計劃是荒唐的,必然重複一戰的慘敗。

    馬奇諾防線非常堅固,英法聯軍又集中上百萬大軍駐守,德軍根本不可能突破。

    況且,英法荷比聯軍無論兵力還是坦克的數量甚至質量,都強於德軍。

    如果大家硬碰硬,德軍根本沒有勝利的把握,甚至可能直接在馬奇諾防線下潰敗,之後被敵人一路殺到柏林。

    很多人認為希特勒是狂人智障,其實這絕對是誤解。

    事實上,作為精英輩出的德國的元首,希特勒自然擁有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才能。

    希特勒具有非常驚人的領悟力、分析力、判斷力,以及很強的領導力和煽動力。

    大家看看希特勒身邊人的回憶錄就知道,他絕非常人。

    此時,一個名不見驚傳的人物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提出了鐮刀閃擊的方法,提出從阿登山區繞行,以裝甲部隊高速穿越,突破聯軍的方向。

    但當時裝甲部隊是新事物,閃電戰更是新事物,以龐大的裝甲部隊迅速穿越地形複雜的森林地域幾乎是無稽之談,從沒有人這麼做過。

    將國家的命運投入一種新式戰法,這同賭博有什麼不同。德軍統帥部對其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奇談怪論。

    於是,曼施坦因的計劃沒有被將軍們重視。

    由於曼施坦因不斷遊說,他還被當做“不顧一切往上爬的軍官”,被髮配到最保守的一個老將軍麾下任職。

    此時,希特勒聽到了曼施坦因的方案,立即面見他。

    曼施坦因回憶,他詳細介紹了1個多小時,剛停下來,希特勒一句話就講述了他的計劃本質。

    曼施坦因大為震驚,認為希特勒具有極高的領悟能力。

    隨後,在希特勒的不斷推動下,鐮刀閃擊方案終於被認可,連最保守的德國將軍也認識到一旦成功的巨大意義。

    結果,德軍就是由此獲得法蘭西戰役的大勝。

    敦刻爾克停止前進的命令,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是德軍高層的統一觀點,希特勒只是其中一人而已。

    第一,停止前進是A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特直接下達的命令

    希特勒直接下達停止向敦刻爾克的命令,是5月24日。

    但前一天,A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特已經命令主力,務必在次日停止前進。

    換句話說,在希特勒下命令之前,一線將領就已經下達了命令。

    即便希特勒沒有下令,德軍也會停止前進。

    第二,德軍高層有爭論,但一線指揮官支援希特勒。

    在希特勒下達停止命令前進之後,陸軍參謀長哈爾德卻對龍德施泰特下達了繼續前進的命令。

    這很正常,因為德國最高統帥部開始並不把希特勒放在眼裡,經常和他作對。

    那麼,一線將領如龍德施泰特接到了前進和停止兩個命令,他完全可以選擇繼續前進,他不承擔任何責任。

    但是,龍德施泰特選擇贊同希特勒的命令,停止前進。

    更誇張的是,龍德施泰特選擇不將參謀長哈爾德的命令下發,直接扣住了。

    說明龍德施泰特的想法和希特勒一致。

    第三,龍德施泰特具有完全的指揮權。

    德軍是職業化非常高的軍隊,一線指揮官明白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龍德施泰特掌握著A集團軍一切,所有命令都必須經過他的判斷執行。

    所以,龍德施泰特其實比希特勒和德軍最高統帥部具有實權。

    最高統帥部作戰局局長約德爾回憶:元首實際上決定權交給了A集團軍群。

    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也回憶:25日會議上,元首說已經將西線作戰的指揮權交給了A集團軍群,也就是交給了集團軍群司令官龍德施泰特。

    無論龍德施泰特怎麼決定,無論德軍高層還是希特勒,都是無法干涉的。

    第四,停止前進也並不是龍德施泰特一個人的觀點

    同龍德施泰特的觀點一致的,有很多人。

    早在命令下達前1天,第4集團軍司令官克魯格將軍就建議龍德施泰特:機械化部隊必須停止前進。

    為什麼呢?

    因為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確實有很大威脅。

    當時德軍裝甲部隊前鋒殺到敦刻爾克,側翼卻仍然有聯軍的大部隊。

    如果聯軍不是陷入徹底的潰敗,而是果斷出擊襲擊德軍裝甲部隊薄弱的側翼,德軍先鋒反而會被切斷和後續部隊聯絡,遭到重創。

    另外,德軍裝甲部隊損失過大,戰鬥力銳減,而德軍步兵速度趕不上,一時靠不上來。僅僅依靠的軍裝甲部隊,恐怕難以完成對敦刻爾克的猛攻。當時德軍裝甲部隊已經損失了百分之五十的坦克,彈藥和燃料也缺乏,這裡地形又非常複雜,強攻難度很大。

    更關鍵的是,敦刻爾克有40多萬英法聯軍,包括英國人在內沒有人認為能夠將這麼多人迅速撤走。

    連丘吉爾也認為,能夠撤退幾萬人就是很不錯的了。

    同時,英吉利海峽還有德國空軍戈林宣佈可以封鎖,那麼德軍修整幾天等待步兵趕來,也是沒有關係的。

    可以這麼說,希特勒贊成停止進攻,但大部分德軍將領也是贊成的。

    這主要是戰場的情況大部分陷入迷霧中,依靠不全面的資料很容易出現誤判,不是我們這種事後諸葛亮。

    曼施坦因也說:希特勒在敦刻爾克城外停止裝甲兵的前進,固然是犯了一個致命的大錯誤。但是在當時,任何將領卻很難認清這一點。因為從灘頭上所留下來的裝備數量看來,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難相信英國人撤走部隊,會有那樣大的成功。

    只是,德軍戰敗以後,德國將軍基本都把責任推給希特勒,以掩飾自己的判斷失誤。

    畢竟希特勒已經死了,你就老老實實背黑鍋吧。

  • 5 # 別酒流年

    二戰,迄今為止,參與國家最多、參與人數最多、傷亡人數最多的一場人類浩劫。自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算,歷經六年;從中國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算,歷經八年;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算,歷經十四年,直到日本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為止。

    我們知道,於1945年8月6號和8月9號,美國分別像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才促使日本認清形勢,無條件投降。可是你不瞭解的是,德國早就先於世界開發原子武器了,而美國羅斯福總統差一點就錯過了美國發展原子武器計劃。

    注:廣島核爆炸

    1939年10月1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一個月後,愛因斯坦的朋友、總統羅斯福的經濟顧問、華爾街大亨薩克斯,和羅斯福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秘密會談。

    之前,愛因斯坦有一封親筆信委託薩克斯轉交羅斯福,是關於原子武器的威力和德國研究進展。

    也許是事情過於駭人聽聞,薩克斯不知道如何向羅斯福表達。他並沒有將愛因斯坦的信交給羅斯福,也沒有將信的內容告訴羅斯福,而僅僅是向羅斯福展示了美國國內關於鈾研究的技術性論文。

    羅斯福聽著聽著便乏累了,他並沒有對薩克斯的談話產生多大興趣,而是讓薩克斯先行離開了。羅斯福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幫助美國走出經濟大蕭條。

    注:愛因斯坦(左)、薩克斯(中)、羅斯福(右)

    薩克斯知道自己犯了大錯。在第二天談論“羅斯福新政”的秘密會議上,薩克斯又同羅斯福陳述了到底什麼是人類最大的威脅。

    這次,薩克斯沒有放過機會,他詳細和羅斯福講訴了愛因斯坦親筆信的內容,向羅斯福描述了原子武器的威力。

    德國此時已經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關鍵鈾礦,威廉皇家研究院正在試圖建立核反應堆。

    此時,羅斯福終於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開始著手籌備歷史有名的“曼哈頓計劃”。

    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得不參戰,“曼哈頓計劃”提高到“最高優先權”。經過數年科學家的努力,原子彈武器終於在日本廣島開出了勝利之花。

    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作為奠定核爆炸的理論基礎的科學家,也是最先推動美國原子武器研製的先驅,自始至終不允許參加“曼哈頓計劃”。當時的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甚至認為愛因斯坦是秘密共產黨,一直想要將其繩之以法。

    更有意思的是,愛因斯坦雖然沒有參與“曼哈頓計劃”,可他身邊的朋友、學生有很多參與此計劃,並將計劃進度詳細告訴給愛因斯坦。可以說愛因斯坦是“曼哈頓計劃”非正式設計師。

    注:愛因斯坦和鏈式核反應專家、曼哈頓計劃參與者利奧·西拉德

  • 6 # 軍武小咖

    二戰開始的時間到現在都還沒有統一,主要的參戰國都各執一詞,比如美國認為二戰是從偷襲珍珠港開始,歐洲各國則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國全面宣戰作為二戰開始的標誌。中國則是認為是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進攻盧溝橋是二戰開始的標誌,非洲國家認為是義大利攻擊衣索比亞是二戰的開端。蘇聯則認為是德國全面入侵蘇聯是二戰開始的標誌,反正到目前為止都沒能統一一個時間,各說各的,但是二戰結束的日期卻是有一個統一的標準。1945年8月15日,即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但是其實二戰真正結束的卻是1945年的8月30日。

    而這最後的戰役是發生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鎮中。

    “九一八事變”後,此時日本對於南進還是北進左右徘徊中,日本的陸軍和海軍更是掐的不可開交,日本沒辦法,只能先採取兩手準備的策略。而這個虎頭要塞就是此背景下的產物,日本打算以此作為進攻蘇聯的戰略要地,從此開始了漫長了修建道路,我之所以說它漫長,是因為虎頭要塞共用時10年時間,1939年基本建成,到了1943年才完全建成。耗資數億,強徵中國勞工10萬餘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堅固程度難以想象。又因為其特殊的地勢,主陣地由中,東,西猛虎山三個丘陵組成,周圍又是沼澤地帶,是一個天然的防禦陣地。因此被稱為是“東方馬其諾防線”。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正式對日本宣戰,8月9日蘇聯150萬軍對分四路進入中國,解放東北。蘇聯的第35集團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對虎頭要塞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這個被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的防禦陣地,土崩瓦解,日軍防禦體系支離破碎,不得以各部隊各自為戰。

    但是由於地形複雜,蘇聯偵查不仔細,又加上日軍的通訊中斷,結果虎頭要塞中,黑龍江東寧境內第132旅783大隊,2000餘名日軍被落下了,你能想象嗎?真的被落下了。(手動懵比臉)

    1945年8月11日,一名中國人,被當時人稱為“張大膽”,的確膽子夠大的。去戰場上去拾破爛,張大膽拿著一把日本軍刀,到處戳來戳去,(傲嬌臉),正當張大膽,戳的開心的時候,不小心挑開了一處日軍的偽裝點,就那麼和裡面荷槍實彈的日軍深情對望著,媽呀!鬼子!這次張大膽也怕了,拔腿就跑啊。隨後就向駐紮在石門子的蘇軍彙報了這一情況。這還了得,於是蘇軍回過頭來,打算重新殲滅這一小撮日軍。

    8月12日,蘇軍調來部隊,打算殲滅這股日軍,沒想到雖日軍數量不多,但是由於依靠要塞,並且裝備先進,火力比較強大,致使蘇軍大量傷亡,進攻受阻。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但是守備司令官大木正大尉(這啥名啊)據不相信,甚至命人關閉廣播,說到“這哪裡是陛下的廣播,分明就是削弱友軍的謀略性廣播”(這腦子)。

    隨後蘇軍撒發了日本天皇的投降詔書,結果日軍認為是假的還不信。沒辦法了,打吧。蘇軍利用要塞的排氣孔利用鼓風機往裡面吹進大量毒氣,效果顯著,只有戴防毒面具的一部分士兵苟延殘喘。

    8月17日蘇軍加大了進攻的強度和力度,論不怕死?蘇聯人表示還沒怕過誰。

    8月26日,日軍大部被殲,2000多名日軍死在要塞中。

    8月30日僅剩的53名日軍士兵被蘇軍俘虜。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場戰鬥正式結束,也被史學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的激戰地”最終戰爭結束的時間也被延遲了11天。

  • 7 # 靈石蘊

    德意志海獅行動破滅真相

    結果大家都知道,海獅計劃胎死腹中,而且一直45年德國投降,德意志閃電都未能在英倫三島登陸

    到底什麼原因讓海獅計劃破滅呢?

    有人說,是因為英國有雷達陣,英國有噴火戰機,英國有颶風戰機,英國有英勇無畏的大英帝國騎士。當然,這些都是硬資本,確實沒錯。但是相比較英國的飛機,德國鷹隼也不是弱者,在那段歷史中曾經有德國飛行員創造出幹掉聯軍飛機三百餘架的記錄,而且數量上,德國飛機還要超過聯軍呢

    至於其它高科技,德國很差麼?

    海獅計劃的關鍵在於制空權,但直到計劃擱淺,希特勒都不明白他的飛機在各方面都佔優的情況下,為啥還讓聯軍破局而出,難不成英國有黑科技?二戰結束後,德意志內部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納悶

    幾十年後,英國方面終於對此解密,滿足了德意志好奇心。畢竟歐洲都成共同體一家人了嘛,再藏著掖著,那也太對不起兄弟了。那一天,老英對老德說,我其實也沒用啥黑科技,就用了一點油漆,外加一些大燈泡

    原來,當時英國利用主場優勢,切斷了德國在英倫島的資訊通道。缺少島內諜報人員指引,德國的先進機群進入英國就變成了盲人瞎打,反而經常被伏擊,如此這般焉有不變之理?

    間諜不好找,但是訊息傳送好控制

    資訊戰打到殘酷時,德國的諜報人員不得已都用上了信鴿夜間傳遞訊息,而英國科學家利用生物習性,在信鴿飛行路線上設定了一些日光燈,又把周邊的高樓牆壁塗成天藍色。鴿子有趨光性,燈光之下一隻只都撞死在高牆之上。它們以為藍色的牆壁是天空呢

    老希在天有靈,估計能瞑目啦

  • 8 # 世界真的很大

    德國的無條件投降協議書,簽了兩次。這是英美法等國紀念二戰勝利,在5月7日和8日,而前蘇聯和俄羅斯,則將勝利日定在5月9日的原因。

    1945年5月4日,柏林被蘇軍攻克的第二天,德國海軍總司令弗裡德堡,受希特勒自殺後任納粹德國總統和三軍統帥的卡爾·鄧尼茨的委託,與蒙哥馬利簽署了西線投降協議書。然後,他星夜兼程趕到蘭斯盟軍歐洲戰區總部,想面見艾森豪威爾,討論與英美單獨媾和的問題。

    但因級別不夠,艾森豪威爾拒絕見他。5月6日,德國一級上將、陸軍元帥凱特爾的副手約德爾來到蘭斯,全權主持投降談判事宜。雖然艾森豪威爾事先已擺了德國人一道,但他也明白,儘快簽下投降書結束歐戰,德國人需要,英美政治家也十分迫切。

    蘇斯羅馬洛夫立即將協議條款電告莫斯科,但直到簽字儀式舉行時,他都沒有接到回電。此時的他,陷入兩難:簽字吧,級別低又未獲授權;不籤吧,意味著拒絕,拒絕意味著英美可以單獨與德國簽署投降書。這種政治風險,同樣不是一個小小的少將所能承擔的。

    最後,蘇斯羅巴洛夫選擇了簽字。但聰明的他附加了一條:如果盟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提出要求,都可以改變條件重新簽署投降書。包括艾森豪威爾在內的所有盟軍代表,也許沉浸在改變歷史的巨大喜悅中,沒有在意這一附加條件,皆大歡喜地都簽了字。

    正是這一不起眼的附加條件,後來救了蘇斯羅巴洛夫的命。雖然斯大林對他未經批准擅自簽字惱火異常,但終究沒有處理他。二戰結束後,蘇斯羅巴洛夫擔任蘇聯軍事間諜學院的院長,並躲過了那場著名的涉及千千萬萬人的大清洗,得以善終。

    1945年5月7日凌時時晨2點41分,約德爾代表德軍最高統帥部,沃爾特·史密斯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部,伊凡·蘇斯羅巴洛夫代表蘇聯紅軍,而法國將軍弗朗西斯,則作為官方見證人,分別在德國無條件投降協議書上籤了字。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蘭斯協議》。

    然而,《蘭斯協議》簽署6小時後,蘇聯最高統帥部發來電報,稱這一協議完全不可接受。因為蘇方既未授權蘇斯羅巴洛夫簽字,也沒有同意投降書的相關條款。蘇聯方面還強調,在柏林蘇佔區以外的任何地方簽署投降書,都是不可接受的。

    斯大林態度強硬,艾森豪威爾也沒有一星半點的堅持。他還專門發表宣告,說這是為了確保最後的協議能順利簽署草擬的大綱,是一次彩排。他還強調,德國士兵在過了最後期限仍繼續抵抗蘇聯軍隊,將不再享受戰俘待遇,即便他們向英美軍隊投降,也會被轉交給蘇聯人。

    就這樣,一天後的5月8日,在柏林郊區卡爾斯霍斯特,德軍和盟軍又簽署了一次投降協議,史稱《柏林協議》。這一次,蘇聯元帥朱可夫不但主持了簽字儀式,還第一個在協議書上寫下大名。英國空軍元帥特德,美軍上將斯帕茨和法國將軍塔西尼,先後寫下自己的名字。

    德國方面簽字人員的級別,也比《蘭斯協議》時高。約德爾的上司、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是主籤人,海軍上將弗裡德堡,陸軍上校斯托普以隨員身份出席。蘇軍少將蘇斯羅巴洛夫,作為朱可夫元帥的隨員,出席了簽字儀式但無資格揮筆。

     《蘭斯協議》規定,所有德國軍隊,必須在歐洲中部時間1945年5月8日23時,放下武器,停止一切軍事對抗行動。而5月8日簽署的《柏林協議》則規定,德軍投降的法定時間是5月9日凌晨零點。所以,《柏林協議》產生法律效力時,德軍已經投降一個小時了。

    後世史學家稱,艾森豪威爾心知肚明《蘭斯協議》草率,蘇斯羅巴洛夫簽字會惹怒斯大林,但他還是堅持演了這麼一出,自有他的政治考量。在《柏林協議》尚未簽署的5月8日下午3:30,歐美主要國家的電臺,同時廣播了德國投降的訊息。

    杜魯門在華盛頓,丘吉爾在倫敦,戴高樂在巴黎,都出席了盛大的歐戰勝利紀念會。其他許多國家的政府和王室,也都在5月8日,參加了不同形式的二戰勝利紀念活動。這便是為什麼,歐美國家的二戰勝利紀念日是5月7日和8日,而前蘇聯和俄羅斯,則認定5月9日為歐戰勝利紀念日的原因。

  • 9 # 千尋史記

    朱可夫鮮為人知的失敗——火星計劃

    1942年,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之後,朱可夫的威望極大提升,他升任蘇軍副總司令,指揮莫斯科戰區的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

    同年蘇軍統帥部決定,對斯大林格勒的德第6集團軍和勒熱夫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的發起反攻。

    勒熱夫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的反攻由朱可夫負責,行為定名為“火星計劃”。

    蘇軍參戰部隊兩個方面軍,總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輛,戰機1100架。

    德軍部隊僅有30萬餘人。

    朱可夫在這次戰役中嚴重低估了德軍防守的堅韌和反擊能力,因為第9集團軍據守勒熱夫突出部將近一年,對這塊戰場瞭如指掌,並且德軍還擁有強大的戰役預備隊。

    11月25日,"火星"作戰正式打響。

    幾十萬的蘇軍對勒熱夫發起強攻,德軍的2萬官兵依託地形,嚴陣以待。

    在東部,蘇軍雖然切斷德軍的生命線--勒熱夫-維亞茲瑪鐵路。但突出的蘇軍遭到德軍的強烈阻擊,傷亡慘重。正當突破不力時,德軍第5裝甲師和第78步兵師沿勒熱夫-維亞茲瑪鐵路南北對進,發動凌厲反擊,切斷突破蘇軍的後路,蘇軍不得不撤回防線。激戰5天以後,蘇軍第20集團軍傷亡3萬餘人,損失200輛坦克,無力再戰。

    在西部,蘇軍的進展可觀,第22集團軍在別爾伊以北的盧切薩河谷也突破德軍防線,並且卡圖科夫的第3機械化軍衝出了一個巨大的缺口,但善戰的德軍,彈性十足,節節的抗擊仍然使防線不破裂,蘇軍的開始變得舉步維艱。

    一星期後,蘇軍的攻勢沒有取得太大進展,戰鬥力已顯疲勞。莫德爾立刻抓住機會翻盤,讓南北兩路大軍對蘇軍發起鉗形攻勢,3天以後,4萬蘇軍被包圍,蘇軍將領羅馬津不得不奉命就地死守,等待救援。

    朱科夫對此大怒,不甘失敗的他立刻將戰略預備隊投入進攻,企圖從勒熱夫突出部東側擊破莫德爾的防線,救援被圍蘇軍。

    12月11日,蘇軍第5、6坦克軍2萬官兵和350輛坦克,在寬僅4公里的正面猛攻德軍的堅固防線,立刻遭到了德軍兇猛火力的回擊。隨後朱可夫又指揮,第5坦克軍的裝甲叢集投入戰鬥,硬衝德軍防線,關鍵高地雙方激烈爭奪,反覆易手,蘇軍結果傷亡慘重,但進展不大。

    戰鬥激烈的進行了三天,經三天激戰,蘇軍損失坦克300輛,官兵傷亡數萬,完全失去了進攻能力,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坦克的總和),大炮1100門,德軍傷亡4萬餘人。

    本次戰役最大的意義就是牽制大量了勒熱夫中要前往支援保盧斯集團軍的軍隊,有力支援了圍殲德第6集團軍的戰鬥。出於政治的考量和本次戰鬥促成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斯大林沒有追究朱可夫的責任,還讓他和華西列夫斯基瓜分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果。

    但這仍然是二戰戰神朱可夫的一次少有慘敗。

  • 10 # 歷史吐槽機

    超神的陸奧號

    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五國在華盛頓簽訂了關於限制海軍軍備的條約,旨在避免刺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軍備競賽。這個被稱作《華盛頓條約》的東西簽訂後,各國海軍迎來了“假日”,受條約限制的戰艦也被稱作“條約戰艦”。

    在航母尚未成為主要戰鬥力的年代,戰列艦無疑是海上的霸主,當時美、英、日三國共計擁有7艘裝備16英寸(約406毫米)以上口徑主炮的戰列艦,被合成為“世界七大戰艦”(Big Seven),堪稱當時的巔峰戰力!

    這Big Seven中美國獨佔3艘,英國有2艘,到鬼子這就比較逗逼了,他們本來是隻有1艘的,叫長門級戰列艦。可是在華盛頓會議時第二條長門級戰列艦陸奧號已經下水了,於是鬼子就賴唧唧的把這條船保留下來,沒有依據條約銷燬。沒人能想到,就是這條陸奧號在二戰中創造了無以倫比的記錄。

    巨型戰列艦擁有極其變態的裝甲,是海軍中最難以擊沉的一種,可是陸奧號卻創造了一個記錄,它是唯一干掉過Big Seven成員的戰艦。1943年6月8日12點10分,它把一艘Big Seven成員直接弄爆炸了,當場炸死1000多水手,船斷成兩截徹底沉沒。

    那艘叫陸奧號的可憐戰列艦就這麼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永遠埋葬在廣島灣裡。你問為啥它幹掉的船也叫陸奧號?額......它幹掉自己不行嗎?

    不沉的長門號

    估計有人會問鬼子不是還有一艘Big Seven嗎?嗯,那艘叫長門號的傢伙就比較猛了,它堅持過了整個二戰,鬼子投降以後被老美接收當賠償了。可是由於之前捱過空襲,這船有點破損,老美又實在不想花錢修,就一直扔在日本了。

    到了1946年老美實在瞅那玩意礙眼,正好他們又準備在比基尼島測試原子彈,就順手把長門號開過去當靶船。7月1號那天長門號吃了一發空爆原子彈,除了爆炸點那面的裝甲有點溶解外,幾乎沒有損傷。

    不服氣的美國佬又在7月24號又水中引爆了一發原子彈,長門號右舷傾斜5度,依然沒有沉,依然在海面上漂著。一直到4天后的7月28號,這條不死小強才因為翻船而沉掉。訊息傳出後鬼子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奔走相告,俺們的長門鉅艦捱了兩發原子彈才沉,足見黃國工業水平之高!

    話說......這真的是件很光彩的事兒嗎?

  • 11 # 蕭武

    1940年日軍攻佔越南之後,緬甸就成了下一個進攻目標。當時的英國把確保印度視為其核心利益所在,緬甸作為保衛印度的前哨,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當時英國在亞洲的軍力有限,不足以在從新加坡到印度的漫長戰線上設防,又無法從歐洲戰場抽調更多的軍隊到亞洲來,所以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請求中國出兵參加保衛緬甸。

    對當時的中國來說,越南淪陷已經損失了大量國外援助物資,緬甸成了唯一的國際通道,所以中國表示同意。隨後中國派出了一個龐大的考察團,以商震為團長,杜聿明也參加,勘察結束後製定了比較詳細的緬印馬防禦作用計劃,大體上是中國出軍隊,英國和美國提供武器裝備,同時提供空中援助,在泰緬邊境地區設防。英美對這個計劃都滿意,但卻並不付諸實施。

    英國對這個計劃始終三心二意,態度消極,甚至多方刁難,不願意中國軍隊及早進入緬甸部署防禦。其中的原因也不難理解,對英國來說,固然把緬甸送給日本是不情願的,但是他們也怕中國軍隊到緬甸之後,和當地人接觸多了,會激發起緬甸和印度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情緒,不利於他們的殖民統治。所以,英國就找各種藉口推三阻四,阻止中國出兵。

    當然,中國也不傻,知道英國的心思,但是重慶仍然對出兵緬甸表現得非常積極,並且很快就抽調部隊向雲南集中,分別在滇南和滇西駐防,準備抵抗日軍的進攻。不僅重慶表現積極,雲南王龍雲也向重慶軍委會商量同意後,將盧漢的第一集團軍調回了雲南,在滇越邊境駐防,重慶則將同屬第九戰區的五十二軍關麟徵部調往雲南駐防,共同防禦。

    除此之外,重慶還以準備出兵緬甸為理由,將比較精銳的中央軍第二軍王凌雲部和七十一軍宋希濂部都調進雲南,準備以這些部隊為出征雲南的主力部隊。重慶之所以這麼積極,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國際交通線,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美國答應援助大量武器裝備,武裝國軍,而且一口氣就直接答應了十個軍三十個師的裝備,先期給三個軍的裝備,所以重慶非常積極。

    但是很快中國就發現,英美都是口惠無實,所以也就很快有了別的打算。因為這個時期龍雲很擔心被中央軍吞併,所以把六十軍調回雲南,實際上是為了防備中央軍突然以武力脅迫他放棄雲南的實際控制權。而中央軍五十二軍調入滇南,名義上是防禦日軍,同時也是監視盧漢部,七十一軍在部隊也分駐雲南各地,宋希濂兼任昆明城防司令,直接監視龍雲。

    最終,直到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馬來西亞,英軍完全被擊潰,最後向日軍投降,緬甸的英軍數量較少,英國才慌了,緊急請中國軍隊入緬,於是國軍派出了中國遠征軍。但是最後奉命出征緬甸的國軍卻並不是原來說的那些部隊,除了英美指名要求的第五軍,另外派出的就是第六軍個六十六軍這兩個沒什麼戰鬥力的部隊,結果英軍在西線再次被日軍擊潰,東線國軍掉了鏈子,第五軍也被日軍包圍,日軍攻陷全緬甸還不算,銜尾追擊進入滇西。

    英美和中國就這樣在各有打算的情況下錯失了入緬提前佈防的機會,導致了整個緬甸的淪陷,中國唯一的國際交通線也被切斷,之後只能依賴於運輸能力有限的駝峰航線來保證抗日物資的運輸,如果不是日軍主力在中國戰場被拖住了,抽調不出來,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否則以當時英軍的表現,日軍如果全力進攻印度,英國恐怕也難以抵擋。

  • 12 # 歷史記譯中心

    序言:從照片說起

    後來,當心情平復一些之後,我開始查詢更多的類似照片。於是便有了下面這些“收穫”。

    上面這些黑白照片,記錄的都是二戰時期兒童的遭遇。如果要問二戰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真相的話,那麼記譯君想這麼回答:“英國曆史學家朱麗葉·加德納曾說過,二戰中的兒童,是被遺忘的受害者。誠哉斯言,相比於敦刻爾克前的法軍比德軍的實力還強,當時的英國遠征軍其實是全機械化的強軍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二戰中的兒童究竟遭遇了何種劫難,才是更鮮為人知的真相。”

    用資料說話,二戰中的兒童

    眾所周知,因為二戰,波蘭大約損失了600萬人,超過了戰前國家總人口的六分之一。而在這些人中,許多都是兒童。據估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約有20萬波蘭兒童被德國納粹帶走,而戰爭結束後,能夠回到家人身邊的,不足5萬人。

    在歐洲,100多萬猶太兒童被納粹及其盟友殺害,或被擠進東歐各地的貧民區。在這些貧民區,兒童經常死於飢餓。而那些沒有死的人,要麼被送到死亡集中營,要麼被毒氣毒死,要麼被槍殺在萬人坑邊上。

    與此同時,在英國,許多最令人心酸的二戰兒童照片描繪了他們在閃電戰期間的情景。如上面那些照片顯示的那樣,這些孩子大多戴著防毒面具,很多人無神地坐在他們故居廢墟旁的人行道邊。

  • 13 # 史趣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一個向日本宣戰的不是美國,而是加拿大。

    珍珠港事件是二戰中極富戲劇性和轉折性的一幕。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

    日本偷襲珍珠港幾乎是不宣而戰,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可想而知。當時,美國人談到珍珠港事件時使用最多的字眼是“恥辱”,羅斯福總統乾脆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

    儘管美國人憤懣異常,但其迴應還是稍微延遲了點。8日中午,羅斯福在國會發表宣戰演說,隨後參議院通過了對日本宣戰的決議,緊接著羅斯福簽發。至此,美國正式對日宣戰。

    珍珠港遇襲後,美國並不是第一個向日本宣戰的國家。事實上,第一個向日本宣戰的是國土遠離炮火的加拿大。12月7日那天,日本剛偷襲珍珠港,加拿大就對日本宣戰了。這就給人一種印象,加拿大的反應速度快於美國。事實真是這樣嗎?

    戰略上追隨英國

    加拿大早期就是英屬殖民地,自治以來長期未獨立行使外交權,戰略上一直追隨著英國。這和經濟與英國深度融合密不可分。剛建立時,加拿大外資中英國資本佔90%,1900年為85%,1914年為72%,佔比仍然較大。正因於此,加拿大與英國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絡,甚至還要對英國的安全承擔的一定義務,在戰爭中自然要保障後勤,並且跟隨參戰。二戰前期,加拿大與英國一樣,一邊推行綏靖政策,一邊籌措戰備。從英國方面看,自1919年開始,就將日本作為遠東的主要假想敵,畢竟英國在遠東地區尚有很多殖民地。及至1941年7月,日本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南部時,太平洋戰爭已一燃即發。英國身後的加拿大自然知悉這一切。

    直接參與作戰

    二戰中,時常能看到加拿大人的影子。珍珠港事件之前,加拿大人加入了英軍直接參與作戰。

    不列顛空戰時,加拿大人加入了英國空軍中隊,甚至皇家空軍第一空軍中隊則還要獨立成隊,協同英法空軍作戰。1941年11月,日軍侵佔香港時,近2000名加拿大士兵前往。在戰鬥中,290名加拿大軍人陣亡,其餘的人成為日軍俘虜,其中300多人被虐待致死。對日作戰,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偷襲珍珠港讓加拿大吃了“定心丸”

    無論有何內幕,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既定事實。這種情況下,美國肯定會對日本宣戰的,如果還沒有,那只是走走程式而已。美國自一戰後,就已經躋身世界強國,它的加入勢必會從根本上扭轉整個戰局。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認識到這一點,更何況是周邊鄰居加拿大呢?

    加拿大對日宣戰,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來自美國共同防禦北美的壓力。早在1936 年,美國就對德意日的侵略意圖高度警惕,與加拿大共同維護北美的安全。 當然,加拿大率先宣戰,也為擴大國際影響力,參與戰後重建和維護和平奠定了基礎。

  • 14 # 歷史銅鏡

    在前往南京的途中,日軍看到了兩位中國姑娘。

    兩人似乎是姐妹,手拉著手正要過橋。

    兩個姑娘踏上了橋,似乎邁著輕快的步伐朝日軍走來。

    突然停住了,她們依舊手拉著手。

    跳入河中,很快消失在湍急的河水裡。

    這個故事我是在《南京1937:血戰危城》裡看到的,為什麼姑娘會選擇跳河呢?

    書裡有一段這樣的話:

    上海和南京之間相距170英里的這片地區成了充滿死亡和毀滅的噩夢般的煉獄。幾英里開外,唯一能見到的人都是死人。

    在當時許多人選擇自我了斷,因為落入日軍手中死得會一點尊嚴也沒有。

    我將這個故事告訴友人,她連聲嘆息。

    可這不過是悲劇前的序言,隨後不久便是一場活生生的悲劇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

    日軍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天的大屠殺,死亡人數達三十多萬。

    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兩個姑娘面對日軍寧可投水自盡,這個故事讓人嘆息。

    可一說30萬,好像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以至於有些人聽起來會反感,會說這有什麼意義。

    可是你想一下,三十萬人哪個沒有故事呢,有些可能都一家全部遇害了,根本沒有後人紀念他們。

    人第一次死去是停止了呼吸,可這時候人還可以活在別人的記憶中。

    人最終死去是沒有人記得,大家都忘了他。

    南京大屠殺要是被淡忘了,三十多萬人也就徹徹底底死去了。

  • 15 # 尋找歷史的truth

    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有很多很多,其中涉及蘇聯的就有不少。下面將簡要介紹一些二戰中的蘇聯相關歷史,相信不少真相是有些人頭一次聽說的。

    一、蘇聯曾與納粹德國一東一西遙相呼應侵略歐洲

    1939年4-8月,蘇聯與英法在莫斯科就建立類似同盟關係進行談判。期間,希特勒向蘇聯丟擲橄欖枝,提出更加誘人的條件,蘇聯搖擺不定,最終選擇與德國合作。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的秘密附屬議定書規定:

    雙方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同時,德國還默許了蘇聯在比薩拉比亞的利益。

    顯然,《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蘇德共同分贓歐洲的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9年訪問波蘭時承認莫斯科與希特勒的交易“不道德”。《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幾天後,蘇德兩國就迫不及待地按照條約規定的各自勢力範圍,攜手掀起瓜分歐洲的狂潮。

    蘇德瓜分波蘭。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實施閃電戰。9月17日,蘇聯紅軍也入侵波蘭,當時大部分波蘭軍隊集中在西線與德國血戰,東線防守形同虛設,蘇聯紅軍如潮水般湧入波蘭境內,基本沒有遇到抵抗就輕鬆佔領寇松線以東的全部波蘭領土(約18萬平方公里,佔原波蘭領土的48%),俘虜約25萬名波蘭軍隊官兵,並大肆屠殺2.2萬人波蘭俘虜(受害者大多數都是波蘭精英上層人士),製造卡廷慘案(波蘭版南京大屠殺)。1939年9月25日,為展示“蘇德友誼”、慶祝成功瓜分波蘭,蘇德兩軍在波蘭境內佈列斯特(現為白俄羅斯西南部城市)聯合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蘇德侵略者沐猴而冠、彈冠相慶。

    隨後蘇聯繼續鯨吞東歐5個國家全部或者部分領土。1939年10月-1940年3月的蘇芬戰爭,蘇聯取得芬蘭部分領土,並獲得漢科半島的租借權。1940年7月,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被強行併入蘇聯;同年6月,蘇聯佔領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至此,蘇聯領土增加46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2200多萬,西部邊界向西推進約300-400公里,這些土地被蘇聯稱之為“東方戰線”,蘇聯聲稱增加了防禦空間,改善了戰略地位。這些他國國土直到蘇聯解體前,也沒有吐出來。

    二、蘇聯遠東綏靖政策

    二戰時期,蘇聯在遠東地區基本採取綏靖政策,一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行為姑息養奸,日軍實力不斷增長,日軍侵略氣焰越來越囂張。

    日本法西斯擴張面臨蘇聯攔路虎。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面對十倍以上的東北軍,日軍沒有遭到像樣的抵抗,就輕而易舉的佔領了東北,關外的十幾萬東北軍不戰而退。但是日軍想霸佔東北全境,還有一個非常強勁的攔路虎蘇聯。甲午戰爭後的《中日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當時的沙俄與德法一起強行阻止割讓,結果中國賠了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並給予沙俄在東北的各種特權。歷史上,沙俄及蘇聯長期覬覦中國東北,只是因為日俄戰爭被打敗,才不得不讓出了大部分東北特權,但保留了蘇聯在東北的主要鐵路中東鐵路特權。

    日軍小心翼翼地試探蘇聯底線。由於東北是俄國人的勢力範圍,日本擔心蘇聯可能無法容忍日本獨霸中國東北,害怕蘇聯像當年干涉割讓遼東半島那樣,干涉阻礙日軍侵佔東北全境。一開始日軍向蘇聯保證,只在南滿(東三省南部)採取軍事行動,保證蘇聯中東鐵路特權。1931年12月,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外交部長)李維特諾夫向日本建議,簽訂日蘇互不侵犯條約,並明確表示對中日衝突不干涉。1932年2月,日本提出利用中東鐵路運兵,蘇聯竟然也同意了,客觀上幫助了日軍快速調兵遣將佔領東北全境。1932年3月,蘇聯駐哈爾濱領事斯烏茲基和中東路副理事長庫茲涅佐夫,拜訪了偽滿洲國中東路督辦李紹康,代表蘇聯政府承認其就任,事實上承認了偽滿洲國。蘇聯宣佈不干涉或者中立,客觀上打消了日軍的種種顧慮,鼓勵了日軍侵略行徑。因此,日軍放心大膽地沿著中東鐵路大舉進犯黑龍江,很快便佔領了北滿地區(東三省北部)。 1932年9月23日,蘇聯同意偽滿洲國向蘇聯城市派駐領事官員,蘇聯是唯一允許偽滿洲國派駐領事的國家。

    日本公然策劃癱瘓中東鐵路。中東鐵路妨礙日本徹底霸佔東北,對日軍來說中東鐵路始終是一個心腹大患。吞下整個東北後,日本急切希望儘快拿下中東鐵路,徹底清除東北蘇聯勢力。看到蘇聯一再妥協退讓,日軍膽子越來越大。日軍唆使偽滿洲國破壞中東鐵路,阻擾鐵路正常執行;在中東路沿線附近修鐵路和公路,搶奪中東鐵路的運輸生意。日本指使偽滿洲國中東路督辦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限蘇聯在一個月內將中東路上的客車全部歸還滿洲國。1933年4月,日本關停了滿洲里與西伯利亞之間的鐵路運輸,不久又封閉中東鐵路東端出口,掐斷中東鐵路路與蘇聯國土的聯絡,同時調集重兵在綏芬河、滿洲里集結,防止蘇軍派兵進攻東北。

    蘇聯繼續姑息縱容日本法西斯。狹路相逢勇者勝,日軍做出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姿態。或許是俄國人在日俄戰爭被打怕了,俄國人的血性似乎沒了,蘇聯再次認慫。1933年5月2日,蘇聯外長李維諾夫向日本政府提議:將中東路售與日本或偽滿洲國。日本欣然同意,經過數次討價還價、威逼利誘,蘇聯以1.4億日元賤賣了中東鐵路,自此俄國人徹底退出了已經深耕30多年的東三省。按照中蘇協議,處置中東鐵路需要徵得中方同意。可是蘇聯賤賣中東鐵路時,並未取得中方同意,就直接出賣了中國利益。

    蘇聯遠東綏靖政策達到巔峰。1941年4月13日(此時蘇德戰爭還沒爆發)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同時為確保兩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蘇日發表聯合宣告:蘇聯誓言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外蒙古和偽滿洲都是中國領土,蘇日卻揹著中國,公開分割中國大片領土。此後,蘇日雙方基本遵守條約,蘇聯也停止了對中國的抗戰援助,繼續援助中國抗戰的國家只剩美國。蘇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貧弱的中國的核心利益為代價,不斷向侵略者妥協,甚至公然與日本法西斯做交易,滿足日本侵略者擴張領土的慾望,助長了日本法西斯咄咄逼人的擴張態勢,日本法西斯實力大增,為全面侵華爆發埋下了伏筆。

    三、蘇軍在蘇日諾門坎戰役中很狼狽

    1939年諾門坎戰役,蘇軍真實表現遠遠落後於日軍,蘇軍由二戰最優秀指揮官朱可夫元帥親自指揮,蘇軍擁有超過7比1的戰車數量優勢,超過6比1的火炮數量優勢,超過5比1的兵力優勢,戰損蘇聯居然大於日本。

    日軍參戰部隊只是三流邊防部隊,主要兵力是邊境守備第23師團,該師團一半屬於正規軍,一般屬於守備軍,而且是戰前1個月組建的;蘇軍參戰部隊是蘇軍精銳,後來獲得“近衛”稱號,最近的衛兵,也就是最精銳部隊。日本23守備師團的小笠原中將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相對二戰戰神朱可夫也就是路人甲而已。諾門坎戰場是一片大荒原,無險可守,非常有利於蘇聯鋼鐵洪流。蘇軍消耗3.1萬噸彈藥,是日軍消耗量的20倍以上,相當於中國8年抗戰總消耗量,接近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轉折點)一半消耗量,而斯大林格勒有100多萬德軍,諾門坎只有區區2萬日軍。

    蘇軍佔據了各方面絕對優勢,可是蘇軍不但未能全面碾壓日軍,反而打得很狼狽,蘇軍戰鬥力顯然不如日軍。諾門坎之後,蘇聯心有餘悸,蘇聯遠東方面軍和外貝加爾軍區兵力翻翻,並配置了5000多輛坦克。戰後日軍指揮官自殺主要原因是他多次違抗軍令、擅自發動戰爭(日軍高層並未決定對蘇作戰),而不是因為仗打得不好。

    四、蘇聯出兵東北基本沒遇到抵抗

    蘇軍出兵善於把握時間,善於在背後動刀子,善於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入侵波蘭時由於出兵時間巧妙,蘇軍只付出極小代價,就輕取波蘭東部,蘇軍出兵中國東北也是掐點計算時間的。蘇軍出兵時間是1945年8月9日,當天美國向日本投了第二顆原子彈,日本御前會議從9日夜裡一直開到10日凌晨,會議未達成一致,日本首相請天皇聖裁,天皇裕仁最後決定投降,8月10日正式向中美英蘇發出投降照會,當天日本決定投降訊息傳遍全世界。美國原子彈轟炸日本後,蘇聯慌了神了,認為不能再等了,一旦日本投降,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就師出無名了,這個時候洽洽正好,以解放者名義兵不血刃,接受日軍投降、大肆搶掠東北黃金物資、恢復蘇聯在東北的特權,蘇聯摘桃子水平可見一斑。

    有人認為蘇聯因為優勢明顯才會6天大敗日軍,實際上8月10日日本發出投降照會時,蘇軍還在中蘇邊境地區;日軍正式投降時(8月15日)蘇軍尚未深入到東北腹地,還在東北外圍地區,尚未遇到日軍主力。

    1945年4-6月沖繩島戰役,日軍各方面都處於絕對劣勢情況下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戰役持續時間82天,蘇聯的優勢絕對不可能6天結束戰役,畢竟東北面積是沖繩島的1000多倍。

    而且日本歷經十多年在東北修築了綿延1700公里的要塞群,共有8萬個完備的地下工事,黑龍江、吉林一半都是山區,蘇軍鋼鐵洪流難以發揮作用,非常適合日軍持久戰。上甘嶺戰役,我軍只是臨時修築了簡陋的地下工事,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居然攻了一個多月都沒攻下,東北有成千上萬個升級版上甘嶺,可想而知有多難打。

    蘇軍聲稱以3.2萬傷亡的代價殲滅了日軍8萬多,日方認為蘇軍嚴重誇大了數字。東寧要塞例子很能說明蘇軍如何“打敗”日軍,由於通訊全部中斷,據守在東寧要塞中的日軍不知道天皇已經投降,依然繼續抵抗,後來蘇軍用飛機將日軍第三軍後勤參謀河野貞夫中佐從牡丹江運來,打著白旗進入東寧要塞,向日軍傳達了天皇的投降詔書,日軍才放棄抵抗。蘇軍誇大傷亡數字的目的是證明自己也是出了力的,也就是說抗戰有功,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接受高達幾十億美元的東北戰利品(金銀細軟、工業裝置、民用品等),中國東北經濟因此倒退幾十年。

  • 16 # 一箱呆料

    鮮為人知的二戰事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帶來了暴力的烙印,它見證了歷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之一。阿道夫·希特勒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他已經成為整個星球上最令人憎恨的人,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這是有理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實。以下是一些你可能知之甚少的二戰趣事。

    10使用動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動物被徵召到前線的戰爭之一。德國人專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在他們訓練熊的地方。一隻熊會把補給帶到前線,甚至學會向部隊敬禮。

    9炸彈

    廣島和長崎並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唯一爆炸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有趣的一個事實是,當人們想起這兩個原子彈時,日本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無辜。事實上,正是他們煽動了這樣的襲擊,用含有可怕的黑死病的跳蚤轟炸中國。

    8猶太人種族滅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駭人聽聞的事實之一是納粹政權有計劃地處決猶太人。當時世界上一半的猶太人在二戰期間被謀殺。共有1200萬猶太人被殺,其中600萬人死於大屠殺。

    7失敗的爆炸

    在戰爭的任何一條戰線上的第一次爆炸都是徹底的災難,如果不是因為它們最初主要是為了測試目的。在英國本土的第一次爆炸中,唯一的傷亡者是一隻兔子,而對德國人的第一次轟炸導致了一頭動物園裡孤獨的大象的死亡。

    6避風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許多不同的社會試圖將猶太人從納粹種族滅絕中拯救出來。兩名波蘭醫生偽造傷寒疫情,讓納粹避開隔離區,拯救了8000多名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巴黎的一座清真寺向猶太人發放穆斯林身份證,幫助他們逃離納粹。

    5炸彈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傷亡人數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是爆炸物和空中爆炸的效率。U、 美國和紐西蘭測試了3700枚“海嘯炸彈”,襲擊了幾個沿海城市。如果廣島和長崎的核彈沒有阻止爆炸,下一個目標將是東京。即使現在,在德國擴散的二戰炸彈數量平均每天15枚。

    4希特勒的殘酷計劃

    希特勒對莫斯科的計劃是消滅整個城市和人口,並在其所在地建立一個人工湖。他還打算建立一個滅絕種族的博物館,透過收集幾件猶太文物來展示,專門用於猶太清洗。

    3像心臟病一樣嚴重!

    阿道夫·希特勒在二戰期間成為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人,這是有原因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吸引人的一個事實是,當他告訴捷克總統一場即將到來的入侵時,他心臟病發作了。他讓總統在自首檔案上簽字,讓他不用麻醉。

    2不發慈悲

    即使是孩子們也沒有失去使納粹政權如此恐怖的殘酷。他們在猶太清洗期間殺害了110多萬兒童和嬰兒。納粹綁架了5萬名波蘭嬰兒,讓他們“德國化”,因為他們看起來對德國嬰兒很熟悉。

    1著名的烹飪發明

    我們今天仍在消費的一些最著名的小吃和飲料是在二戰期間發明的。芬達是在德國發明的,因為可口可樂的糖漿在戰爭期間幾乎不可能進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的可可進口受到限制,因此一位義大利糕點師將榛子和巧克力混合,以延長可可的供應量;發明了堅果醬。

    有那麼多離譜甚至可笑的二戰事實有待探究。不過,這些都是最吸引人的。

  • 17 # 歷史土豆包

    日本帝國陸軍是唯一有有組織食人行為的軍隊。

    你沒看錯,有組織的。

    最先發現這個現象的是新幾內亞的英聯邦軍,他們發現友軍的遺體有時會缺少某一些部位,而且顯然不是武器的殺傷所致。

    隨著日本投降,更多的事情浮出水面。

    比如有英屬印度軍戰俘作證,日軍在新幾內亞每一日都抓走一個他的同伴殺了吃掉,前後數了大概有上百個。

    新幾內亞戰役本來就是日軍愚蠢的象徵,空空運輸大量的部隊卻無法保障吃飯問題。吃屍體或者殺人吃肉“尚可接受”。甚至有獵殺土人為食者,日軍的態度是支援,當然吃戰友的屍體是犯罪emmm。

    我記得戰爭史研究有一期專門講日本陸軍伙食的,專門針對吃人開闢了一個章節。裡面提到過日軍把印度人身上的肉活割下來“保證新鮮”,丟下半死不活的人明天再來割肉,畢竟保鮮emmm。

    更加恐怖的是,1945年小笠原群島的陸軍長官先後斬殺多個美軍飛行員以打火鍋。這個群島貼近本土不可能缺糧,純粹是喪心病狂的獸行,只是因為想吃人肉而已。有士兵回憶當年長官幾天前就確定了要吃哪個人的肉emmm,軍官拒絕吃的被說是膽小鬼被嗤之以鼻。

    最後被美軍發現了,結果居然找不到準確的罪名(誰會想到吃人會是現實?),只能以“毀壞遺體“以及殺人起訴。被告居然振振有詞的以“東西道德有別”辯護,最後當然還是被絞死。

    戰後有日本人認為,這類行為的目的在於培養團隊榮譽感。

    原來你的團建就是同類相食?連畜生都不可能這麼做好麼。

    海軍也別跑,先不說射殺落水者是標準流程最噁心的是有日本潛艇擊沉了荷蘭商船先假意救人,然後把人關在潛艇外面下潛!另有一艘Ro號潛艇擊沉澳大利亞客船後下令殺光倖存者,結果幾天後被澳大利亞驅逐艦全滅。

    這麼騷的操作元首甘拜下風。

    怪不得雪風號全體善終,這類破事一概不做,還對敵方致敬。友軍落難還主動救援,不知道是不是上帝保佑。

  • 18 # 託託萊v蘇夕

    二戰中,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視的真相。其實法國人並不是那麼敵視希特勒和德國人,他們對希特勒表達不滿的方式,甚至有點滑稽。比如這件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城市裡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很少安裝電梯。不少人因此認為電梯是很晚的產物。

    其實,電梯的發明時間比較早。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有了。

    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為了方便遊客遊覽,很早就安裝了電梯。埃菲爾鐵塔是法國巴黎的象徵。每一個來到巴黎的外國人,幾乎都要去參觀一次埃菲爾鐵塔。希特勒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希特勒是以戰勝者的姿態參觀鐵塔,而非遊客。二戰前期,法國人抵抗德國人的時間比較短,傷亡也比較少。

    法國的平民沒有受到多大的波及。不少法國人對德國人的到來,並未展露不快,也有部分人對此充滿了憤怒。

    在得知希特勒光臨巴黎,即將要參觀埃菲爾鐵塔之後,這群憤怒的法國人出動了。

    這群反對希特勒的法國人,並沒有提前在埃菲爾周邊埋上炸藥,炸死希特勒,而是選擇將埃菲爾鐵塔的電梯砸了。

    當希特勒興致勃勃地來到埃菲爾鐵塔下面,正想上去參觀,立馬傻眼了—電梯竟然被法國人砸了。

    無奈之下,希特勒只好掃興地原道返回。那群砸壞電梯的法國人,也沒有因此被追究。

  • 19 # 不負人不負己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目前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其覆蓋面之廣,波及人數之多世所罕見。

    信濃號航母

    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失利,日軍的海軍裝備力量也被迅速削弱。為了改變這種困境,本來在建的大和級戰列艦改進性三號艦,被強行改造成航空母艦,也就是本章的主角信濃號

    雖然是趕鴨子上架,但日本的野心很大。他們要把信濃號打造成當時世界最大噸位的航母。

    由於當時的日本已經處於強弩之末,大量建造航母的資源,日本壓根就沒有,從別國掠奪來的資源也無法透過美軍的封鎖線。

    這艘航母成為了日本全國的救命稻草,不僅是作為一種軍事裝備,它在精神層面上的意義遠遠大於其真正的軍事意義。

    傾全國之力,信濃號完成了,但只是最低配的乞丐版,有多乞丐呢?它只能算是一個會動的船,沒有任何軍事價值。不僅大量工作沒有完工,甚至許多必要的裝置零件都還沒有安裝。

    1944年11月28日,這個半吊子工程,準備騰窩了,從東京開往吳港進行剩下的整修工作。美其名曰首航,然而航母在航行了僅僅17個小時後,便被美軍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擊沉了……

    古斯塔夫巨炮

    二戰時期,希特勒曾向德國的工程師發出一條命令,要求他們設計出一種“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鋼板,7米厚的混凝土,30米深泥土的超級武器”。

    這就是古斯塔夫巨炮,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大炮。

    其實不用我多說,我想大家都能猜的出來,這門大炮的機動性低到令人髮指。每騰一次窩,都需要3000多人協同工作,還需要專用的鐵軌。而且這門大炮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被髮射48枚炮彈後,炮管就會損壞。

    這門大炮本質上就是一個雞肋的東西!象徵和震懾意義遠大於其實際作用。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這門大炮的結局,僅僅使用了兩次便被束之高閣。這個大炮前後一共生產了兩門。一門被美軍俘獲,另一門則在一次與蘇軍戰鬥中,德軍潰敗,德軍自己將大炮摧毀了。

    原子彈

    其實二戰時,不僅美國在研發原子彈,德國也在研究這個超級大殺器。畢竟核彈的理論早就出來了。

    負責德國原子彈研發的20世紀著名科學家,海森堡在計算原子彈資料之時,“錯誤的”計算了原子彈所需原料鈾235的用量。按照他計算的結果,一枚原子彈所需要鈾235高達幾噸。按照當時開採條件,德國根本無法得到如此多的鈾235。

    為什麼我要將錯誤的打上引號,是因為戰後,根據海森堡自己所說,他其實是故意算錯這個資料,並且為納粹研究原子彈設定了諸多障礙。(這個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不過多深究)

    不管過程如何,結果就是納粹德國並沒有研究出原子彈。如果納粹德國在美國之前研發出了原子彈,我感覺世界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格局。而且我相信原子彈確實是有著改變納粹德國頹勢的能力。

    廣島和長崎的胖子、小男孩,可能會變成莫斯科和華盛頓的瘦猴、小女孩!

    當然還有許多關於二戰的事件都很有意思,篇幅有限,我就不過多贅述了。

  • 20 # 每日一段歷史

    毛主席領導下延安人民苦中作樂的偉大創造力令人忍俊不禁。

    抗日戰爭時期的延安,一窮二白,吃的穿的全靠自己動手,但卻是當時全中國最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地方。

    “我們的全體成員有一個同樣的感覺,好像我們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國度和遇見了不同的人民”。

    在福爾曼訪問延安後不久,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巴黎解放,為了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勝利,中共組織魯迅文藝學院的學生和八路軍戰士在延安舉行了大規模遊行,遊行後上演小品和話劇,由於別出心裁的內容設計和簡陋的條件限制,小品變成了大型真人cos秀……

    這是遊行現場cos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和納粹頭目希特勒焦頭爛額的一幕,儘管“東條英機”的日本軍服和軍刀是如假包換的正品,但希特勒的德國軍裝就暴露出濃濃的山寨味,因為條件所限搞不到正品德國軍服……

    這個小鬍子是個接受工農再教育的日本戰俘扮演的,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日本共產黨支援下,在延安辦起了日本戰俘學校,教育了1500多名日本戰俘,其中許多人後來成為反戰同盟的英勇戰士,與八路軍一起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共同奮鬥。

    這個是八路軍的演員模仿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和小鬍子在一起,對於這種充滿土味的演出,我只能說神似,神似就行了哈……然而,更加驚喜的還在後面。

    這位站在人牆上頭戴大蓋帽,拄著日式軍刀的仁兄,你說他cos的是蔣公,是軍閥,是皇協軍我都信。但令人噴飯的是他cos的是指揮千軍萬馬登陸諾曼底海灘的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這就有點鬼畜了。

    艾森豪威爾:有些問題我想個別找你們談談。

    希特勒,戈培爾,東條英機和艾森豪威爾,乃至這裡沒有出場的某些國際政治人物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遠在中國大西北的某個山溝溝裡,一群窮得叮噹響但精神富足的中國人,竟以一種相當喜感的方式演繹著自己。

    從這張照片來看,艾森豪威爾倒好像確實是一個美國人扮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